范文一:《颐和园》
《颐和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通过小动画明白“廊”、“殿”、“栽”的笔画顺序。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等词语,通过图片理解“横槛”之意,用拆字法理解“掩映”之意。
2.通过教师讲解,深入理解2、3、4自然段,并进行朗读,读出美感。
3.感受长廊以及万寿山这两处景点,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长廊以及万寿山这两处景点,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一 欣赏颐和园,感受美(4分钟)
师: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18 颐和园;注意“颐”的写法;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去饱览这颐和园的美景吧!
PPT展示图片,配以音乐。
(教师加以介绍: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地处北京西北郊,旧称“清漪园”。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于1998年11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欣赏完了这些图片,你想对颐和园说些什么?那文中作者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第一段或是最后一段)
二 初读课文,走近美(10分钟)
师:是呀,多美的颐和园啊!我们的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的景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看到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那么现在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交流一:读词语 长廊 耸立 画舫 游赏 (强调后鼻音)
栽满 建筑 宫殿 堤岸 (强调前鼻音)
横槛 佛香阁 几乎 远眺 (强调多音字)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门槛(mén kǎn):门框下端的横木条(1.联系你的生活说说你认为的门槛是什么?2.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横槛jiàn:两根柱子中间的栏板(知道了门槛,那我们从图中找找哪个地方属于“横槛吧!)
明廊、殿、栽比划顺序。
交流二:读句子
师:词语大家都读得非常好,那么句子你们会读了吗?好,我们来试一试。 NO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
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NO2.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
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耸立:高高地矗立。并学会该词进行造句,例如:高高的白塔耸立在山的中腰;山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大楼耸立在路边??
掩映:相互遮掩又相互映照衬托。(运用拆字法)
琉璃瓦、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用图像形象地展现。
交流三:
师:词语句子都难不倒大家,下面老师请同学说说你找出的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长提、湖心岛、十七孔桥))
三 研读课文,品味美(30分钟)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作者游览的景点,那么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向我们介绍那里的景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并找一处你喜欢的景点,想想你的介绍方法。等下老师请同学到讲台上来当当我们的小导游。
(一)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师:刚刚大家自个儿游览了这些景点,下面我们就来找找优秀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点。首先我们请介绍长廊的小导游吧!大胆来尝试,看看你是否能成为大家心目中优秀的导游。
1.学生上讲台自由介绍长廊。(请三个同学,教师简单进行点评。)
2.教师进行点拨。
师:听完了小导游们的介绍,那老师问大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廊的呢?
预设:长;画;花木、微风。(教师讲解:总体、内部、外部三个角度)
师:作者从总体、内部、外部三个角度对长廊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多维度地认识到了这个长廊。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细致地描写这三个方面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A师:先说说长廊吧!(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描写出了长廊的长。)指导学生朗读,重读数字,体会长廊的长。
B(重点讲解)师:接下来我们说说长廊横槛上五彩的画吧!(在讲解的时候适时插入图片)
(从“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体会古代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豪感。
C师:现在我们来说说那里的花木,那里的微风吧!
师:是呀,运用了夸张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
(明确“神清气爽”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愉快的心情。
师: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是我们中国的长廊,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
(二)万寿山
师:游览完了这美丽的长廊,现在我们去万寿山看看吧!我们的小导游在哪里?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下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 学生上台自由介绍。(教师进行简单点评)
2.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师: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喜欢万寿山上哪个景色呢?找一找,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耸立”看出佛香阁的高;从“一排排”看出排云殿占地面积之广;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看出佛香阁之高;从“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感受色彩的美丽;明白比喻句的好处;通过上下文理解“滑”字的好处;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隐隐约约近义词:若隐若现)
师:如果你站在万寿山脚下,你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师:如果你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你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师:现在让我们想象自己身在万寿山,读读这3、4两个自然段,读出你们的情感!
四 作业布置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就到这里,下节课继续我们的旅程!
在课后,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1、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2、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得。先写进了颐和园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亭台楼阁,再写登上(),站在()看到的湖光三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这段话中用了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等,有些词语尽管没有直接描写颜色,但却能让人感受到色彩美,如()()等。‘
这段课文描写了登上万寿山向下望,所看到的颐和园美景。作者先描写了()()和();再写正前面的()()和();最后写向东远眺时所看见的()()。
范文二: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 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 杭州西湖为蓝本, 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 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 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 在北京西郊一带, 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 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 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 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 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 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
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 破坏。
1961年 3月 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1998年 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 5月 8日,颐和 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 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一、 总体的布局特点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 颐和园是一个山水兼容 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皇家园林内涵 一般有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 林。 清代皇家园林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把 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或园中园。因此,后 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 这样的 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 颐和园主要有 四部分构成: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 万寿山前山部分、 万寿山后山部分、昆明湖、 南湖和西湖部分。而颐和园使用功能基本 可以分为三个区整治活动区、生活区、风景区。前两个区集中在东宫 门主要的建筑有仁寿门、仁寿殿、乐寿堂、玉兰堂等。而风景则主要 集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周围有佛香阁、排云殿、长廊、十七孔桥、 铜牛、 知春亭等著名的建筑。 这些知名建筑显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 脉络主次分明。 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地形相结合也成就
了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 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 间概念。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就很大让人 能够感受到强烈的空间感, 另外颐和园还巧妙地利用“借景”的手法 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
二、 风景园林建筑
1、主体建筑几何轴线布置
万寿山前山建筑
万寿山后山建筑:一组西藏建筑
2、宫廷建筑严肃隆重,其他活泼随意
3、水面对比强烈——“疏能走马,密不插针”
三、园林的理水
水体景观是园林构景中的四
要素之,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依
靠着水的处理变得虚实相生、彰
显分明、动静互映、层次丰富。
也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 “灵魂” 、
“血液”。颐和园作为我国典型
的皇家园林,且全园有五分之四
是水面,故以水胜,大部分景点
都是临湖取景,其理水是画龙点
睛之笔。
颐和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条件。 在颐和园中,水的形式表面多以静态水出现:昆明湖。南湖和西湖等 这些水域虽然广阔,但却给人以安谧舒适的感觉。设计中用曲桥、沙 堤、 岛屿等分割水面, 如 “一池三山” 、 十七孔桥等。 以亭、 台、 谢、 廊等分割水面,如知春亭、沧浪亭等。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 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 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 浪亭记》 。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 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沧浪亭为一
方形石亭结构古雅飞檐凌空檐下为斗石刻四枋上有仙童、 鸟兽及花卉 图案。 石柱上有石刻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 总之, 水面大比例,主体建筑外向水面,有景可观,背后水面幽深。
四、园林的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大 背景下 , 形成了古典园林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文化意趣的皇家 园林植物景观。 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无论在数量还是造园技艺上都发 展到了成熟的巅峰 , 遗存于世的明清皇家园林植物景观及其设计理念 都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 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颐 和园中的植物 “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 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欣赏为 主”。
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在园林植物的品种搭配、 栽种位置、 种植方式上颇具匠心, 结合气候地形以及主人的审美要求 形成独特的植物历史观。
五、分析及启示
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 分不开的,以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目中无限的“宇宙空间”。颐 和园这座大型皇家园林, 在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 颐和园作为大型皇 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众多。颐和园美丽的园林胜景,体现了我国 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
湖构成其基本框架, 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 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 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造园准则。因此,对原理设计来讲,颐和园是一座宝库。
范文三:颐和园
园林概况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
颐和园风景 (15张 )
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 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 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 1750年, 1764年 建成,面积 290公顷 , 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 郊一带, 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 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 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 “ 瓮山泊 ” 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 ,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 448万两 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 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 (1860年) ,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 ,慈禧 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 500至 600万两白银) ,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 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颐和园又遭 “ 八国联军 ” 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 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
拨款修缮, 1961年 3月 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1998年 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2007年 5月 8日, 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 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拥有多 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1]
设计初稿
颐和园(旧称清漪园) ,清朝前历来是皇家名园。过去皇家所建 造的东西, 施工前必须先设计图样, 而这种图样必须是平面而立体效 果的,有基本的透视和明暗,看上去能一目了然,而负责设计描绘的 人又必须是一流的宫廷画师,然后再制作 “ 烫样 ” (立体模型) 核算 等。
颐和园设计图初稿
这张 “ 设计图 ” ,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 计师郎世宁之手, 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 在 当时没有高科技绘图技术的情况下,刻画得如此准确、精妙、建筑分 布有条有理,各部份建筑物交代得一清二楚,一砖一瓦也毫不含糊, 而且整体布局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地理玄机的。 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 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传说故事
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 在西岸 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 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 这两个 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 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 “ 天上人 间 ” ,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 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 图。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 河了,天上有织女(耕织图) ,地上有牛郎(铜牛) ,遥遥相望。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 “ 三山五园 ” , 颐和园里的耕织图也遭到毁灭 性破坏,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题的 “ 耕织图 ” 石碑。解放后耕织图被划出 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 1998年底才被 颐和园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复建设,突出了 “ 耕 ” 与 “ 织 ” 的景题寓 意。这里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已对外开放
评价标准
第一项
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比如说雅典的卫城, 它代表着当时古代希 腊最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希腊人的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智慧。雅 典卫城这个项目就符合世界遗产的第一项标准, 特别是当中的这些神 庙,是由希腊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建造完成。
第二项
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 文化区域内, 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 艺术, 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 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 转变。 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 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 个转变。 那么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德国的一个遗产项目, 叫做鲍豪 斯学院, 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的一个艺术学校, 但是在它存在 的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当中, 这个学校把古典的或者说传统的建筑教 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教育方式。 它反映了在二十 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 人类思想观念、 审美观念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化, 所以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但是它的学校被列入 《世界 遗产名录》 。因为它反映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人类大的变革时期,人的 观念的变化。
历史沿革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 1750年) , 历时 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 “ 三山五园 ” (香山 静宜园、玉 泉山 静明园、 万寿山 清漪园、 圆明园、 畅春园) 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咸丰十年(公元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时同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 烧得只剩 11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 光绪十二年(公元 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 名为 “ 颐和园 ” ,其名为 “ 颐养冲和 ” 之义。关于挪用的海军军费,经专
家考证,一共挪用了 7年,每年 30万两,占全部修复费用的 1/3以 上。光绪二十一年(公元 1895年)工程结束。
颐和园建筑 (12张 )
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 但很多质量上有所 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 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 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 不过也有加高 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 式彩画, 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 在细节上 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 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 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颐 和园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 ,颐和 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 修复此园。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 2.97平方公里(293公顷) ,主
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 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 (大约 220公 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 落 20余处, 3555古建筑,面积 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 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 3000多间。古树名木 1600余株。其中 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 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 万寿山、 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 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 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 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 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 艺术地融为一体,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 巧妙, 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 位显著,有声有色。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 政治活动区, 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 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 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 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也 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 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 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 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 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 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
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 约占全园面积的 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 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 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 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 中的 “ 海上仙山 ”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 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 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 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 惟肖的铜牛, 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 后山后湖碧水潆 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世界遗产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 “ 文化建园 ” 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 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 水系、文物古建、 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 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 护的步伐, 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 苏州街、 景明楼、 澹宁堂、 耕织图等景区, 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 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 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 文昌院博物馆。
1998年 12月 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 然环境景观, 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
产名录》 , 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颐和园于 1987年被批 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 始建于 1750年, 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 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 其亭台、长廊、 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 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 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 公元 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 --“ 康乾盛世 ” 时期; 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年,清政府 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 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 作为慈禧太后晚 年的颐养之地。 从此,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 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 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 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年,光绪帝曾 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 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 园中的 玉澜堂;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年清 政府又予重修; 清朝末年, 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 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主要景区
万寿山
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 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 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 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山脚的 “ 云辉玉宇 ” 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 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 “ 转轮藏 ” 和 “ 万寿山昆明湖 ” 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 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山上还有景福 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 色。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 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 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 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 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 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 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 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 的中央建筑群, 从湖岸直到山顶, 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 住, 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 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 建筑物 ── 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 “ 排云殿 ” 和佛寺 “ 佛香阁 ” 。后者就 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 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
上。它那八角形、 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 看到,器宇轩昂, 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绾全局的构 图中心。 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 沿湖北岸东 西逶迤的 “ 长廊 ” ,共 273间,全长 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 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 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 建筑群。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 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 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 造园匠师巧妙地利 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 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 并与南岸 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 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 出色的幽静水景。
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 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 林木 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 “ 须弥灵境 ” 外,建筑物大 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 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 它们或踞 山头, 或倚山坡, 或临水面, 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 后湖中段两岸, 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 “ 买卖街 ” 遗址。 后山的建筑除 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 其余都残缺不全, 只能凭借
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 是摹仿无锡寄畅 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 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 修竹。 池北岸叠石为假山, 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 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 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 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 约 220公 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 3岛上也 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昆明湖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 ── 西堤,自西 北逶迤向南。 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 每个 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 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 象征着 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 ── 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 湖面出现层次, 避免了单调空疏。 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 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 “ 苏堤六桥 ” ,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
带碧波垂柳, 自然景色开阔, 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 峰塔影排闼而来, 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 望, 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 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 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 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东宫门
仁寿殿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 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 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 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 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 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 中间 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 “ 颐和园 ” 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 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 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 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 是慈禧太后和 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 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 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乐寿堂
乐寿堂
乐寿堂 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 1750年) ,咸丰十年(公元 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 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 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 “ 乐寿 堂 ” 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 璃屏风。 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 四只烧檀香用 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 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 “ 六 合太平 ” 。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 “ 玉堂富 贵 ” 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 植来的。
玉澜堂
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 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 正殿 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 西殿可到湖畔码头, 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 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 光绪皇帝的寝宫。
大戏楼
大戏楼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 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 紫禁城内的畅音阁,
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 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 禧看戏。高 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 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 “ 天井 ” ,地板中有 “ 地井 ” 。舞台底部 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 “ 天 ” 而降,也可从 “ 地 ” 而出, 还可引水上台。
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 21米 的
佛香阁
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 41米,阁内有 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 78万两 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 阁内供奉着 “ 接引佛 ” ,供皇室在此烧香。
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 60寿辰 而建的
排云殿
大报恩延寿寺, 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 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 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 排云 ” 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 台 ” ,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 排云殿与牌楼、 排云门、 金水桥、 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 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智慧海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 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 的无梁佛殿, 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 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 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 显得色彩鲜艳, 富丽堂皇。 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 色。 “ 智慧海 ” 一词为佛教用语, 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 佛法无边。 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 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 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 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 “ 无梁殿 ” 。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 所以也称它为 “ 无量殿 ” 。
长廊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 西止石丈亭,
长廊
全长 728米,共 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1992年被认定 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 “ 吉尼斯世界纪录 ” 。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 有彩绘,共有图画 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 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清晏舫
清晏舫俗称石舫
清晏舫
,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 “ 海清河晏 ” 之意。是颐和园唯 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 乾隆修清 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 “ 石舫 ” 。石舫长 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
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 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 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画中游
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景点建筑。 它依山而建, 正面有一 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 “ 爱山 ” 、 “ 借秋 ” 。阁后立有一座石 牌坊, 牌坊后边的是 “ 澄晖阁 ” 。 建筑之间有爬山廊。 由于地处半山腰, 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 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 中国山水画。
听鹂馆
听鹂馆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 内有两层的戏台, 因古人 常借黄
听鹂馆
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 故名之为 “ 听鹂馆 ” 。 咸丰十年 (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改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 常在这里看戏,宴饮。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 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
系饭庄。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 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 用以连接
铜牛与十七孔桥
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 8米,长 150米,由 17个桥洞组成。 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 500多只。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 1755年用铜铸造, 称为 “ 金牛 ” 。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宝云阁
铜亭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 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 建 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一座高 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 年间,高 7.5米,重 207吨。四面有菱花扇。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 木构架结构而做。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 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 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文昌阁
文昌阁
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 原是一座城关, 为清漪园的园门之 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 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
文昌院位于文昌阁之东, 文昌院博物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 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品类涉及铜 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 珐琅、钟表、杂项等,类。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 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 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 馆中还 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
后山后湖
后山后湖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 优雅恬静, 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 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 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谐趣园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 是一个独立成区、 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
谐趣园
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 ” ,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 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 “ 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 ” 和乾隆皇 帝的诗句 “ 一亭一径,足谐奇趣 ” 的意思,改名为 “ 谐趣园 ” 。园内共有 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 “ 知鱼桥 ” 三字额,是 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 “ 秋水濠上 ” 的争论而来的。
苏州街
又称 “ 买卖街 ” 。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 —— 苏州而建的买 卖街。 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 如玉器古玩店、 绸缎店、 点心铺、 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 时开始 “ 营业 ” 。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 1860年被列强焚毁。现在的 景观为 1986年重修。
旅游信息
去颐和园最好是阳光明媚的时刻, 可看风吹浮云、 湖面光影变幻。 站在佛香阁上可以眺望北京市容。注意,很多建筑上的彩绘很精美。 穿便于长时间步行的鞋。昆明湖可划船。门口有工作人员租用 “ 电子 感应导游机 ” 服务机器 10元 /人,包括园内所有主要景点,讲解详细
范文四:颐和园
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 老之意。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 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 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 “ 在 初建 园 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 “ 织耕图 ” ,象征织女居住 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 ---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最 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 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 叫文昌 阁, 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 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 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 保佑某人当上皇帝, 有了功名利禄, 有了江山社稷, 一定就会幸福吗? 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 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 “ 监狱 ” 。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 人身自由, 够可怜的吧! 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 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 们 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四、玉澜堂及光绪(含宜芸馆)
(一)涉及内容
1、光绪帝与戊戌变法
2、玉澜堂的名称含义及作用
3、殿内主要陈设及作用
(二)介绍位置:在玉澜堂门前
(三 ) 导游 词
各位,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颐和园中生活区的一组建筑, 是清末慈禧 游历颐和园时皇帝及皇后住的地方。 前面的一组建筑叫玉澜堂, 是当 年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后一组建筑叫宜芸馆,供皇后居住。这是一 组紧邻昆明湖的建筑,故以 “ 湖水似玉、 波澜起伏 ” 为意境,将皇帝的居处 取名为玉澜堂。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座大门前有两块大石头, 左右 而立?为什么在此设石?石头有没有来历和说道?当然有,不过这得 先从光绪皇帝及戊戌变法讲起。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慈禧太后 以 “ 不 得 罪支邦 ” 为 由 , 实 行 不 抵 抗 政 策 , 导 致 清 王 朝 在 亚 洲 最 大 的 北 洋 水 师 全 军 覆 灭 。 甲 午 战 争 失 败 后 , 清 政 府 割地赔款,中国面临列强的瓜分,这使国内的一 些有识之士等非常激奋。 以康有为、 梁启超及谭嗣同为代的改良派上 书给光绪皇帝提出变法, 得到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支持。 但以慈禧太 后为代表的保守派人为 “ 祖宗之法不可变 ” 。 于 是 在 暗 中 阴 谋 策 划 废 黜 光 绪 皇 帝 , 在 最 关 键 的 时 刻 , 由 于 两 面 派 袁 世 凯 的 告 密 , 使 得 戊 戌 变 法 宣 告 失 败 。 光 绪 也 皇 帝 从 此 失 去 了 人 身 自 由 , 相 当 于 被 判 了 “ 无期徒刑 ” , 被 囚 禁 在 玉 澜 堂 。 现在回头再说这两 块石头,它们叫母子石,是慈禧太后让人从香山搬过来的,把它们放 在这里是对光 绪 帝 的 责 骂 , 好 象 在 说 :“ 光 绪 呀 ! 光 绪 ! 没 有 我 你 能 当 上 皇 帝 吗 ? 可 现 在 你 却 要 造 我 的 反 , 你 可 真 是
颐和园简介
9没良心,你看看,连顽石尚有母子之情,你真是不如顽石呀! ” 光绪也 暗暗骂道, “ 老 佛 爷 呀 ! 老 佛 爷 , 你 也 太 狠 心 了 , 你 知 道 当 一 个 愧 儡 皇 帝 的 感 觉 吗 ? 我 身 为 皇 帝上不能治国,下不能安民,国家将亡,我受万民唾弃,屎盆 子扣到我头上, 你却站在那享福, 还把我关起来, 真是心比石头还硬呀! ” 好了,现在我们到园内参观一下。 (在玉澜堂大院内)玉澜堂为这个 院落的正殿,两侧有配殿,东为霞芬室,西为藕香榭。玉澜堂的后面 是通向宜芸馆的穿堂门。 各位如果到两侧配殿门口, 您会惊奇地发现, 哎呀! 怎么开门后不是屋子而是一堵墙呢?其实不但是两侧配殿, 既 使是通向宜芸馆后门也被封死,这就是当年光绪皇帝被囚禁的地方。 光绪皇帝虽不用戴手铐、脚镣,但每日如座井观天,好不凄惨!就这 样,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当了十年的囚徒 皇 帝 , 1908年 含 恨 而 死 。 要 说 慈 禧 太 后 与 光 绪 真 是 一 对 冤 家 , 在 光 绪 皇 帝 死 的 第 二 天 , 老 佛 爷 也 驾 鹤西行了, 据说是老佛爷不放心,怕光绪在阴间造她的反,故紧跟光绪而去。玉 澜 堂 内 的 陈 设 均 按 当 年 原 状 展 出 , 正 殿 中 有 皇 帝 宝 座 , 御 案 , 掌 扇 及 龙 床 等 , 请 各 位 参 观 5分钟,我们在后院集合。 (在宜芸馆门前)各位,宜芸馆是皇后在颐 和园居住的地方,宜芸为藏书之意,乾隆皇帝曾在这里读书。现在门 内的廊壁上镶嵌有 10块乾隆皇帝临摹的书法真迹, 殿内物品也都是按当年 隆裕皇后在此居住时的原状陈列的。请各位在此参观 5分钟,我们的下 一站便是慈禧老佛爷在颐和园中的住处 —— 乐寿堂。
五、乐寿堂
(一)涉及内容
1、乐寿堂名称含义及功能
2、乐寿堂的主要陈设
3、庭院简介(青芝岫、六合太平、玉堂富贵)
(二)介绍位置:在乐寿堂院内
(三 ) 导游 词
各 位 朋 友 , 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 —— 慈禧太后的住处 —— 乐 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 论语 》 “ 知者乐、仁者寿 ” 之意,就是说有学 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 自己能够快乐长寿。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 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 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 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 间是卧室。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 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
颐和园简介
7/ 9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 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陆)同音,取其 “ 六 ” 字, 鹤与合 家欢乐的 “ 合 ” 字读音接近, 花瓶的瓶与太平的 “ 平 ” 同音,故这鹿、鹤和花 瓶取 “ 六合太平 ” 之意。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丹,
取玉兰花的 “ 玉 ” , 海 棠 花 的 “ 棠 ” 与乐寿堂的 “ 堂 ” 同音, 再 取 牡 丹 的 富 贵 之 意 , 即 为 “ 玉堂富贵 ” 。 再 说 , 慈 禧 的 小 名 儿 叫 “ 兰儿 ” , 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 啦! 在乐寿堂的正前方, 有一块巨石, 人称房山石, 还记得太湖石吗? 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 “ 有孔不透也不漏、 有形不皱也不瘦 ” 者为佳。这块巨石有孔、有形,似灵芝,名为青芝 岫。 “ 青 ” 为青色, “ 芝 ” 为灵芝, “ 岫 ” 为孔洞之意, 即为一块青色、 有孔、 有洞的大灵芝石。但是呀,它也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 “ 败家石 ” ,这 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话得从明朝说起了。 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 官员,叫米万钟,您听这名字,要是用大钟来装米,能装一万钟,够 富的吧!因为这块石头却败了家。据说有一天,米万钟在房山发现了 这块巨石,非常喜欢,于是动用大批人力来搬运这块石头。隆冬时每 隔数十米便挖一个水井,在路上泼水冻冰再用人马拖运,开销很大。 还没走到北京就家财耗尽, 只好弃之路边。 故人称 “ 败家石 ” 。转眼到了清 朝, 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巨石, 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 亲庆六十大寿而采办 “ 释罕物 ” , 于 是 想 把 这 块 石 头 运 回 北 京 。 运 到 这 里 后 , 却 发 现 进 园 的 门 太 小 , 没 办 法 , 只 能 破 门 而 入 。 乾隆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 说:“ 此石 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 …… 败家石 ……” 乾隆皇帝一时无 话 可 说 , 只 能 听 着 数 落 , 还 是 机 智 的 刘 罗 锅 眼 睛 一 亮 说 :“ 太 后 息 怒 , 皇 上 将 此 石 运 来 是 看 它 形 状 象 元 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 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这是财源滚滚 破 门 入 , 灵 芝 仙 草 延 寿 年 的 吉 兆 , 这 是 说 太 后 您 多 福 多 寿 呀 ! ” 太 后 仔 细 看 了 看 这 块 石 头 , 哎 ! 确 是 有 些象元宝、 灵芝,于是息了怒,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立即在石头上
题 “ 青芝岫 ” 三个字,还乘兴题了一首《青芝岫》诗,至今隐约可辨。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 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 拿吃饭来说吧, 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 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 120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 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 供吃, 一桌供看, 一桌供装饰。 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 60种 , 茶 点 30种 , 各 色 佳 肴 128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 60两 , 当 时 可 买 一 万 斤 大 米 , 可 供 四 口 之 家 生活一年有余,真是 “ 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粮 ” 。虽然如此,但是慈 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 每 天 准 点 用 餐 , 而 且 从 不 多 吃 , 更 主 要 地 是 她 吃 完 饭 后 总 要 活 动 活 动 , 她 坚 信 “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 ,这恐怕也是她 长寿的秘决之一吧! 那么慈禧太后到哪里去百步走呢?当然是去长廊了! 好, 各位,现在我们就到长廊里看一看,走一走
……
六、长廊
(二)介绍位置:在邀月门之南端
(三)导游词各 位 , 现 在 我 们 来 到 了 长 廊 景 区 , 长 廊 是 世 界 上 最 长 的 画 廊 兼 游 廊 , 建 成 于 公 元 1750年 , 位 于 昆 明 湖和万寿山之间,不仅连接了山水,而且为全园 增添了神趣,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长 廊 东 起 邀 月 门 , 西 至 石 丈 亭 , 长 廊 全 长 728米 , 分 为 273间 , 中 间 点 缀 着 象 征 四 亭 的 留 佳 、 寄 澜 、 秋水和清遥四个亭子。 站
在万寿山上看长廊,它象一只展翅飞入昆明湖的大蝙蝠,昆明湖又象征 着东海, 这蝙蝠飞入东海的设计便是 “ 福如东海 ” 的象征啦! 很巧妙吧! 前 面 讲 了 , 乾 隆 皇 帝 下 江 南 时 , 对 江 南 的 山 水 风 光 非 常 留 恋 , 于 是 派 画 师 们 到 江 南 去 写 生 , 回 来 后 , 将画稿上的山水景色画在长廊之上, 同时又将中国古典文学中 的人物、 故事等也汇聚于长廊之上, 于是形成了一条世界著名的集山 水风光及人文逸事为一体的艺术长廊。 长廊上共有各式图画一万三千 多幅,于 1900年 被 评 为 全 球 画 廊 之 冠 , 列 入 吉 尼 斯 世 界 大 全 。 如 果 您 置 身 廊 内 , 漫 步 其 间 , 便 会 由 然 产 生 一 种 “ 人在廊中走,神在画中游 ” 的感觉。好,下面请各 位游长廊,祝各位好心情! (在排云门前)怎么样?各位,有些累了 吧!不过这长廊尚未走完, 同志仍需努力呀!其实我们刚刚走了长廊 的一半, 这里便是长廊左右两部分的分界线。 从排云门前的排楼往上 的建筑分别是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是万寿山前的一组 中轴建筑, 由于我们不到里面去参观, 所以我给在家讲一讲里面的主 要建筑。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排云殿, 它名称的来历是出自晋代郭璞 的游仙诗中 “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 的词句,可见此处非凡人所居 之处, 那么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古刹, 名 为圆静寺,后来被毁,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寿,在圆静寺的基 址上,建了一座 “ 大报恩延寿寺 ” ,后来被侵略军所毁。现在各位看到 的排云殿是清光绪年间, 即公元 1887年 修 建 的 , 它是专为慈禧太后举 行寿庆活动的场所, 慈禧太后把自己比成排云而出的神仙, 希望自己 能够长生不老。在排云殿之上,是全园的中心建筑 —— 佛香阁,是为 慈禧太后烧香拜佛而设, “ 佛 香 ” 两个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范文五:《颐和园》
教
授课人 备课名称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教具 第 1 课时 金凤 备课时间
学
设
计
学科 语文
2014-04-22
小学语文三年级鲁教版下册第六单元颐和园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4-05-07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多媒体课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 的景物? 2、揭题:(板书:22 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 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 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 想想理由。 2、(白板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 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 不能读成 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 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 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 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 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 2——5 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 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教学设计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 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 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 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 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作业设计 必做:写本课组词 2 遍。 选做: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22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昆明湖(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
授课人 备课名称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 金凤 备课时间
学
设
计
学科 语文
2014-04-22
小学语文三年级鲁教版下册第六单元颐和园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4-05-08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 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激发探究中国的 “世 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 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重点难点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堂 5 分钟: cháng láng dà diàn dī àn diāo ka sǒng lì ( ) ( ) ( ) ( ) ( ) zāi zh?ng tiào wàng xiū zhù yí h? yuán ( ) ( ) ( ) ( ) 一、,回顾全文顺序。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 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 多米长,分成 273 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 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 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 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 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 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 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 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 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 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 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 1、2 句;第二层是第 3 句;第三层是第 4、5 句。)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 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 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 来学习的。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 3 段的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 了什么描写方法。
教学设计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 3、4 自然段): (1)说说
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 高 (耸立) (抬头一看) 雄伟壮丽 (八角宝塔形 三层 闪闪 发光) 排云殿 大 、多 (向下望)树丛 葱郁?? (一 排排) 金碧辉煌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 昆明湖 静、绿 (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 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和 , 写出了昆明湖 和 特点。“几乎”的意思是 。 “滑”字用得 ,因为 。 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 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 5 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 书: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 想象 “姿态不一” 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 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 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 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 们学习。 其实, 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 大家也去游一游, 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 来。 生成:
作业设计
必做: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选做: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22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昆明湖(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景色美丽 语言优美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