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同志先进事迹
***同志先进事迹
***同志,女,19**年出生,19**年参加工作,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核算员。兼任党支部支部委员。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工程施工一线的党员,他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开拓创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施工以及党支部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事迹突出,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
一、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养。该同志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并自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在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思想理论,并运用于工作实践。特别是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作为基层党支部委员,能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自觉从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认真反思,对找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工作中努力改正,带头树立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形象,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表扬和好评。
二、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铁路职工,该同志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因为如此,他在工作中表现出
了非常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项目部安排加班任务时,总是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项目部的核算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谨慎的工作。自她从事核算工作以来,他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对工作认真负责。在项目部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公司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结合项目部实际,在合同、确认书、结算等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提高了工作效率,她被来往单位称之为好管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当好项目部领导参谋,实行厂务公开,由于她工作认真,从未在帐目上出现过差错,多次受到主管领导的好评。
三、完善组织考察,做好支部工作;支部工作勇挑重担,开拓了崭新的工作局面。作为支部委员,***同志根据公司党委和党总支要求,积极开展支部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他注重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严格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制度,要求党员同志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配合支部书记做好党员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根据党员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制度,严格培养程序。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
**********
2011年6月14日
范文二:XX同志先进事迹
XX同志先进事迹
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改革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许多人正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无私的奉献,在自己人生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地付出,为自己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付出了满腔热忱,并在以此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杨,他们不为惊天动地的业绩,也不为世人皆知的名誉,但是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塑造了一种不平凡的敬业精神,XX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XX,男,1958年5月生,桂阳县XX镇XX村人,改革开放初期80-81年任生产队长,1983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外出闯荡世界,做过饮食、矿产,2012年转行做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位成功人士。
在任生产队长期间,因当时生产队“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基础,生产总是搞不上去,细心的他经调查了解,发现村民思想不统一,工作方式方法不对路,还有人滥竽充数,自然生产上不去。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年轻气盛的他带领群众搞耕作创新,抢抓机遇,抓住季节,后来在劳动时间比别人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却比别人的多。全体村民都佩服他有智慧,是一个村里可靠的带头人。
XX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在家时就经常帮助有困难
的村民,如柏桃老人说:当时她家人口多,生活十分拮据,时常上餐不接下餐,XX经常送粮食给她家接济生活,至今村里人都在夸他:继文人好,心地善良。XX更是一个对家乡有感情的人,一直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为村里人居环境的改善慷慨解囊。如1992年,村里进行电网改造,由于大多数人无法拿出钱来,接不上电,继文知之后,二话不讲,立即主动捐出2万元现金用于电网改造,使全村各户都用上了电。
2014年,当“中国梦”和“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暖风吹向全国时,XX看到了改变老家村子恶劣人居环境的希望。他回到桂阳,主动找到当地政府及时了解关于“空心村改造” 和示范村建设等国家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积极组织召开村里群众大会,宣传发动,摆现实,讲政策。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有些村民不理解,还错误地认为他在村里玩花样:一是圈地,二是拆房,都不同意搞新农村建设,但是经三个多月的坚持走访和宣传,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在2015年5月,通过打擂台的方式,争取到了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美丽示范村建设项目,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和赞扬。
范文三: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 同 志 先 进 事 迹
XXX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XX 项目部
2013年 1月 8日 XXX 同志先进事迹
XXX 同志是我西安中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新开门项目部的生产副经理,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生产指 挥、 人员安排、 材料计划、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统筹管理, 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团结同事,得到大家的一致 好评。
2007年度,该同志在承建翠薇园小区 5#楼、 4#楼工程 中担任总工长和技术负责人,同时负责施工放线工作。在此 期间,在项目部全面统筹安排下,由该同志认真组织和具体 实施,项目部按照进度计划出色的完成任务,为公司创造了 可观的效益。 2008年在 5.12大地震期间该同志仍能坚守岗 位,以身作则,不顾个人安危,率先组织工人撤离至安全地 界。 2009年北池头工地,在没有水、没有电的情况下,大寒 冷的天气自告奋勇要求晚上值班,时刻把方便留给别人,困 难留给自己。在全面负责北池头 17#楼、 19#楼、 21#楼的主 体施工中,更加努力工作,为项目部出谋划策,勤学多研, 科学管理,使得一经部在北池头工地施工中创下了更高的产 值。
2011年度,该同志在新开门项目部负责前期的全面工 作。在项目部领导的指挥下,组织、规划临建设施搭设,前 期按照总平面图进行小区施工组织、土方开挖、临时施工道 路规划、 桩基施工, 在此期间, 根据甲方给出的已知坐标点, 对小区区域地界进行复查,在发现施工与图纸定位有出入的
情况下,及时报告领导,避免了一次严重的定位错误,阻止 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受到了甲方单位的高度认可,为公司争 得了荣誉。 2012年该同志任新开门项目部生产副经理, 以更 大的热情投入在本职工作中,不懈努力,不怕吃苦,带领同 事科学施工、任劳任怨,在一年的任职期间,在项目经理的 指导下,与各部门协调一致,在项目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胜利完成新开门安置小区年度总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完成 总产值 1.2亿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受到甲方、监理 单位的一致好评。
该同志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及施工验 收规范要求进行生产和施工,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沟通、及时整改。该同事用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和深厚 的理论知识对施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处理意见,不放过任 何一个细节。在安全上不放过任何隐患,时刻把安全作为头 等大事,始终强调安全无小事,确保在施工中未发生一次安 全事故。
车升祖同志自来到西安中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后,一直 从事施工管理技术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工作 中不怕苦、不怕累,表现突出,是一名难得的管理人才,希 望该同志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再接再 励,为建筑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范文四:同志先进事迹
志愿服务之星——刘宇同志事迹
。。区邾城房管所职工刘宇,汉族,1977年7月出生,1996年月参加工作,2009年7月入党。家住。。区邾城街,现任邾城房管所团支部书记。2012年5月4日,刘宇获评为。。区十大青年之星,2012年12月,刘宇获评为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项。2013年4月,刘宇被。
新舟花园——。。区第一个廉租房项目位于邾城街道,现已入住廉租户家庭105户。这里有重残重症家庭30户,有孤寡老人2户,全部都是邾城地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在这座体现党和政府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住宅楼里,孤寡老人把刘宇看成自己的好儿子,同龄人称呼刘宇为自己的兄弟,残障租户把刘宇当成自家保姆??新舟花园小区廉租户家里家外有点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他。
他就是刘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新工作方法,以自己的真情、真心和人性化管理,倾心为廉租户服务,赢得了租户的心。
刘宇对自己的工作有着特殊的理解,他说:“党心系民生,民生连民心,我要把党和政府更多的关怀和温暖送给廉租户,这是房管人的责任和使命。我要不断改善服务,让廉租户住得舒心、放心、安心”
平时,刘宇喜欢有事没事在社区走动,和居民聊天攀谈。居民也 — 1 —
喜欢拉着他说家常,家里的快乐事爱跟他分享,烦心事也愿意向他倾诉。刘宇工作认真细致,待人和蔼可亲,对每家每户都很了解,对每名居民都很尊重。谁家有困难,他就动员居民齐心协力帮忙,居民们也都把他当作自己亲人,刘宇说过:“你给居民们一个笑脸,真戾地打个招呼,居民们也会真诚地回报你,把你当贴心人。”
栾泽英是第一批入住廉租房的租户,由于腿脚不方便,几乎出不了家门。“我丈夫在外打工,时常不能及时回家,每次买菜,搬个东西,我都会叫志勇帮忙,他每次都是热心积极,从没有过怨言,叫志勇上我们家来吃饭,他总是摆摆手,笑笑走了。”
廉租户李红莲家是双残家庭,去年腊月二十八日晚上7时,家里电短路,一团漆黑,急忙打电话叫刘宇。刘宇接到电话后,急急忙忙把抱着的2岁小孩交给邻居,骑上车,联系一个会搞电的朋友一起处理,黑了1个多小时的李红莲家又恢复了光明。
刘振华一家四口人,一人残疾,二人有精神障碍,家里经常不安宁。刘宇经常去做工作,帮助缓解矛盾,家里的纠纷少了。
柳红涛家卫生间下水管破裂,家里臭气熏天。刘宇闻讯,立即组织人维修,经过两天加班工作,更换接通下水管道,家里不再有臭味了。
徐祝梅一家三人,丈夫吴正红不久前去世,儿子癌症在医院病危,刘宇组织志愿者为她家捐款。
在廉租房小区活动中心,几名阿姨正在认真地排练歌舞。刘宇为 — — 2
廉租户买了音响设备,找来专业的老师,教租户们跳舞。刘宇说:“住进廉租房,租户家庭物质生活有了改观,精神文化生活他们也要丰富起来,这样才是真正地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党员职责,认真参加团区委、局团委组织的学习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始终以一名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走在前面。在生活中,敢于担当,不畏、不区屈、不惧,2009年3月21日,发现一男子偷手机,毫不犹豫冲上去抓住小偷,小偷及同伙4人一起围殴,刘宇头上鲜血直流仍死死抓住1名歹徒。刘宇同志受伤住院10余天,其见义勇为事迹先后被省市报刊报道,市、区人民政府先后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刘宇同志受到大家的称赞时,总是谦虚的说,他做的很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那是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到的,他就是这样脚踏实地、默默的为廉租户奉献着。
— 3 —
范文五: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篇一: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1988年3月,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省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告诉省委书记: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 地委书记退休回乡造林的消息惊动了滇西南,《人民日报》记者对杨善洲进行了采访,杨善洲与采访记者相约十年后再见大亮山。15年后,当记者再次来到大亮山见到杨善洲时,他已是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而大森林则一天天地长高了。他对记者说: 当年你住的那个山上,树木已经四五米高了,林子密得进不去人了~ —— 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是杨善洲再见到记者说的,从这句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一种精神力量。杨善洲种树,尽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国家受益、群众得利;杨善洲种树,种下的是树,生长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生长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生长的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杨善洲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施甸、在保山、在云南、在全国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会激励无
1
数人为播绿神州、再造秀美山川而奋力前行。初衷:绿满大亮山 1987年,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考虑退休,对于杨善洲的退休,云南省委的意见是安排他到省人大当常委,当时的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对杨善洲说: 你辛苦了一辈子,退下来后到昆明来吧。
杨善洲说: 我在保山工作了一辈子,我已经离不开保山了,我要回家乡,我要去大亮山种树。
杨善洲的家乡位于大亮山脚的姚关镇陡, 坡村,回忆起大亮山,杨善洲是满怀深情。童年时的大亮山全是树,母亲带着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到姚关去卖,用卖野菜、草药的钱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是大亮山给了杨善洲上学的机会,那时的大亮山是多么的慷慨富有。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乱砍滥伐、村民取柴,起伏延绵的大亮山山光水枯,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随处可见的是采伐迹地,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生态遭受极大的破坏,周围的摆田、雷打树、芭蕉林等十多个村寨粮食产量极低,最高粮食产量仅100多公斤,群众生活处于 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 的困难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群众便靠毁林开荒来扩大耕种面积,致使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村民说: 山上没有树,一遇暴雨就山洪暴发,冲毁田地,天旱时则粮食颗粒无收。
群众粮食生产处于广种簿收,靠天吃饭的状况。杨善洲说,这其中也有他当领导时,指挥 大炼钢铁 和 坡改田运动 中
2
砍去的山林,一想就感到痛心。 为了还子孙一片绿色,还下一代人一片森林~杨善洲决定:退休后到大亮山种树。当时保山地区林业局局长史记武知道了杨善洲的心事,但史记武知道,大亮山土地贫瘠,野樱桃都很难成活。于是他劝杨善洲: 我在太保山给你一片林地,那儿离保山近,条件也好一点,你去那里怎么样, 杨善洲摇摇头说: 我要去大亮山。
。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经过深思熟虑,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方案提出后,得到了施甸县委、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3月3日,保山地区给杨善洲举行的退休座谈会刚刚结束,他就背起铺盖走出了地委的大门,当天晚上,他就来到了离林场最近的黄泥沟,和县里抽调的同志汇合。奋斗:辛苦我心甘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城东南边酒房、旧城、姚关三乡交界处,距县城44公里,海拔1900—2682米,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极其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素有 半年雨水半年霜 之称,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杨善洲带领县里抽调的同志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和大家一起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的打水杆坪子。第一天,他们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几个人挤在一起休息。深夜,狂风四起,刮得简易棚子散了架,
3
正在抢修时,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进马鞍下,度过了一个狂风暴雨之夜。这就是大亮山送给杨善洲的第一个见面礼。 恶劣的环境与气候,更加坚定了杨善洲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的决心。 要把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的不毛之地变成森林,需要时间和金钱。而这些正是他所缺乏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杨善洲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造林期间,他亲自动手参加整地、育苗、植树。为了节约钱,杨善洲平时外出都带上工具,只要看见路边的树苗就挖来移种到大亮山上;水果上市时,他都赶着马到大街上拣果核;他把家里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宿舍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便在大亮山上自由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 没有资金建盖住房,杨善洲就带领大家边造林边自己动手修建了几间油毛毡棚,因陋就简地解决办公和住宿问题。1992年,林场终于在油毛毡棚对面修建起一院砖瓦房。房子修好后,林场职工首先想到的是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他说: 你们住吧,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 最后他把房子让给了新分来的技术员,自己仍然住在油毛毡棚里。床是用木桩和树枝搭的,门是用荆条编的,夏天热、冬天冷,碰上下雨更惨,被子往往要被淋湿。偶尔下山几天,老鼠就会将被子咬得到处是窟窿。到1997年,杨善洲搬出油毛毡棚,他在潮湿的棚子里整整住了九年多,
4
关节炎和风湿痛成了他 最亲密的朋友 1990年,杨善洲跑到省里要了一点钱,开始给林场修一条路,为了节约资金,杨善洲坚持林场自已干,他说: 林场现在没有多少钱,有钱也得用来买树苗,我自己干~ 于是他从地区找来一些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14公里路,他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14公里路,在他心里是一清二楚;14公里路,平均每公里花费不到1万元。 杨善洲经常讲: 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得做到,自己如果做不到,怎么去要求别人, 所以,干什么事他都站在最前面,种树他是主力,修路他是主力,扑火他也上前线。有一次扑火,大家好不容易将他从火场劝回去,他说: 好,我回去值班。
凌晨三点,大家扑完火回到场部时,发现杨善洲还坐在值班室里 长期的劳累使杨善洲得了严重的胃病,他瞒着林场的人,不让别人知道。他随身带着药片,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偷偷吃几片,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干活。奉献:60岁后的精彩人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善洲和林场职工的汗水和心血没有白费,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占地7.2万亩的林场,共营造华山松5.8万亩,其中3万亩已郁闭成林,其它幼树也都长势良好。有人给杨善洲算了一笔帐: 你1亩地种200棵树,5万亩就是1000万棵,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算,你就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呀~ 杨善洲淡淡一笑: 我种树不为卖钱,只要我活着,我不会砍一棵
5
树,我要将它们留给后人。
如今,杨善洲最大的喜悦是,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他们把清澈的山泉接进了家,用上了免费的 自来水 。山林如此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村民的烧柴问题。
林场还修通了25公里山间道路,村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林场拉上了电线,电线还通进8个山村,许多村民家买了电视机。电视让他们知道要科学耕田、要良种、要管理。 如今的大亮山林场青山秀美,流水清澈,林中小鸟在歌唱,置身其中,犹如步入人间仙境,乃盛夏避暑极好去处。 如今的大亮山地区告别了洪涝灾害,粮食生产也从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耕地粮食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250公斤。村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 杨善洲说: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杨善洲由于造林绿化事迹突出,曾荣获 全国绿化十大标兵 、 全国绿化奖章 、首届 中华环境奖提名奖 、 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 云南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以及市、县多次表彰奖励。心愿:甘为春泥绿荒山 杨善洲要上大亮山种树的消息一经传出,首先遭到了三个女儿的反对,轮流劝他别上山种树,在家享享清福,陪陪母亲。杨善洲只说了声:对不起。不是他对儿女们的话听不
6
进去,他知道自己多年来对家庭照顾不多,对不起老伴和女儿们。但他已下了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大亮山。 杨善洲在大街上捡果核,见到的人说: 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
杨善洲说: 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树苗了,有什么不光彩,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几个女儿也对他到大街上捡果核有意见,他说: 我都不嫌丢人,你们丢什么人。
艰辛的高山造林生活捶打着年事渐高的杨善洲。1999年11月,手提砍刀修枝的杨善洲被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这严重打击了杨善洲的情绪,他回忆说: 那时我心急呀,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 幸好,杨善洲恢复得不错,半年以后,他拄着拐杖又爬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大亮山。遗憾的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他也更离不开大亮山了。他发现,在下山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亮山森林变得更美了~ 杨善洲说,20年生活在大亮山上,思想也有过波动。倒不是因为老鼠咬死过大片茶树, 紫荆泽兰 毒草缠死了400亩华山松。这还好办,补种上加强管理嘛。波动来自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现在把大亮山种满了,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还有妻子和女儿们,她们都要我下山,她们怕我年过80岁了,死在大亮山上。每当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愧对家人。
7
还有一种是误解,我听到一种说法,说 老家伙退休以后想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以后,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 。听到这说法,心里有些生气,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现在,我已将大亮山林场交由县林业局管理,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所有的树种里,杨善洲独爱雪松,地委大院里种了雪松、大亮山油毛毡棚前种了雪松,姚关清平洞前种了雪松,就连那次滑倒摔伤也是为了雪松。二十几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不土葬,火化后将骨灰撒到清平洞前雪松树下。现在他要留一部分给大亮山的雪松,他对林场的职工说,我要看着那些树长大成材,以后你们要是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吧。 这是这位被人戏称为 亿万富翁 老人最大也是惟一的心愿。, 坡村,回忆起大亮山,杨善洲是满怀深情。童年时的大亮山全是树,母亲带着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到姚关去卖,用卖野菜、草药的钱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是大亮山给了杨善洲上学的机会,那时的大亮山是多么的慷慨富有。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乱砍滥伐、村民取柴,起伏延绵的大亮山山光水枯,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随处可见的是采伐迹地,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生态遭受极大的破坏,周围的摆田、雷打树、芭蕉林等十多个村寨粮食产量极低,最高粮食产量仅100多公斤,群众生活处于 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 的困难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群众便靠毁林开荒来扩大耕种面积,致使周边生态环境
8
进一步恶化。村民说: 山上没有树,一遇暴雨就山洪暴发,冲毁田地,天旱时则粮食颗粒无收。
群众粮食生产处于广种簿收,靠天吃饭的状况。杨善洲说,这其中也有他当领导时,指挥 大炼钢铁 和 坡改田运动 中砍去的山林,一想就感到痛心。 为了还子孙一片绿色,还下一代人一片森林~杨善洲决定:退休后到大亮山种树。当时保山地区林业局局长史记武知道了杨善洲的心事,但史记武知道,大亮山土地贫瘠,野樱桃都很难成活。于是他劝杨善洲: 我在太保山给你一片林地,那儿离保山近,条件也好一点,你去那里怎么样, 杨善洲摇摇头说: 我要去大亮山。
。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经过深思熟虑,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方案提出后,得到了施甸县委、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3月3日,保山地区给杨善洲举行的退休座谈会刚刚结束,他就背起铺盖走出了地委的大门,当天晚上,他就来到了离林场最近的黄泥沟,和县里抽调的同志汇合。奋斗:辛苦我心甘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城东南边酒房、旧城、姚关三乡交界处,距县城44公里,海拔1900—2682米,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极其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素有 半年雨水半年霜 之称,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
9
成立了。杨善洲带领县里抽调的同志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和大家一起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的打水杆坪子。第一天,他们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几个人挤在一起休息。深夜,狂风四起,刮得简易棚子散了架,正在抢修时,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进马鞍下,度过了一个狂风暴雨之夜。这就是大亮山送给杨善洲的第一个见面礼。 恶劣的环境与气候,更加坚定了杨善洲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的决心。 要把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的不毛之地变成森林,需要时间和金钱。而这些正是他所缺乏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杨善洲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造林期间,他亲自动手参加整地、育苗、植树。为了节约钱,杨善洲平时外出都带上工具,只要看见路边的树苗就挖来移种到大亮山上;水果上市时,他都赶着马到大街上拣果核;他把家里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宿舍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便在大亮山上自由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 没有资金建盖住房,杨善洲就带领大家边造林边自己动手修建了几间油毛毡棚,因陋就简地解决办公和住宿问题。1992年,林场终于在油毛毡棚对面修建起一院砖瓦房。房子修好后,林场职工首先想到的是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他说: 你们住吧,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 最后他把房子让给了新分来的技术员,自己仍然
10
住在油毛毡棚里。床是用木桩和树枝搭的,门是用荆条编的,夏天热、冬天冷,碰上下雨更惨,被子往往要被淋湿。偶尔下山几天,老鼠就会将被子咬得到处是窟窿。到1997年,杨善洲搬出油毛毡棚,他在潮湿的棚子里整整住了九年多,关节炎和风湿痛成了他 最亲密的朋友 1990年,杨善洲跑到省里要了一点钱,开始给林场修一条路,为了节约资金,杨善洲坚持林场自已干,他说: 林场现在没有多少钱,有钱也得用来买树苗,我自己干~ 于是他从地区找来一些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14公里路,他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14公里路,在他心里是一清二楚;14公里路,平均每公里花费不到1万元。 杨善洲经常讲: 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得做到,自己如果做不到,怎么去要求别人, 所以,干什么事他都站在最前面,种树他是主力,修路他是主力,扑火他也上前线。有一次扑火,大家好不容易将他从火场劝回去,他说: 好,我回去值班。
凌晨三点,大家扑完火回到场部时,发现杨善洲还坐在值班室里 长期的劳累使杨善洲得了严重的胃病,他瞒着林场的人,不让别人知道。他随身带着药片,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偷偷吃几片,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干活。奉献:60岁后的精彩人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善洲和林场职工的汗水和心血没有白费,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占地7.2万亩的林场,共营造华山松5.8万亩,其中3万亩已
11
郁闭成林,其它幼树也都长势良好。有人给杨善洲算了一笔帐: 你1亩地种200棵树,5万亩就是1000万棵,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算,你就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呀~ 杨善洲淡淡一笑: 我种树不为卖钱,只要我活着,我不会砍一棵树,我要将它们留给后人。
如今,杨善洲最大的喜悦是,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他们把清澈的山泉接进了家,用上了免费的 自来水 。山林如此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村民的烧柴问题。
林场还修通了25公里山间道路,村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林场拉上了电线,电线还通进8个山村,许多村民家买了电视机。电视让他们知道要科学耕田、要良种、要管理。 如今的大亮山林场青山秀美,流水清澈,林中小鸟在歌唱,置身其中,犹如步入人间仙境,乃盛夏避暑极好去处。 如今的大亮山地区告别了洪涝灾害,粮食生产也从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耕地粮食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250公斤。村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 杨善洲说: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杨善洲由于造林绿化事迹突出,曾荣获 全国绿化十大标兵 、 全国绿化奖章 、首届 中华环境奖提名奖 、 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 云南省老有所为
12
先进个人 以及市、县多次表彰奖励。心愿:甘为春泥绿荒山 杨善洲要上大亮山种树的消息一经传出,首先遭到了三个女儿的反对,轮流劝他别上山种树,在家享享清福,陪陪母亲。杨善洲只说了声:对不起。不是他对儿女们的话听不进去,他知道自己多年来对家庭照顾不多,对不起老伴和女儿们。但他已下了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大亮山。 杨善洲在大街上捡果核,见到的人说: 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
杨善洲说: 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树苗了,有什么不光彩,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几个女儿也对他到大街上捡果核有意见,他说: 我都不嫌丢人,你们丢什么人。
艰辛的高山造林生活捶打着年事渐高的杨善洲。1999年11月,手提砍刀修枝的杨善洲被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这严重打击了杨善洲的情绪,他回忆说: 那时我心急呀,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 幸好,杨善洲恢复得不错,半年以后,他拄着拐杖又爬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大亮山。遗憾的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他也更离不开大亮山了。他发现,在下山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亮山森林变得更美了~ 杨善洲说,20年生活在大亮山上,思想也有过波动。倒不是因为老鼠咬死过大片茶树, 紫荆泽兰 毒草缠死了
13
400亩华山松。这还好办,补种上加强管理嘛。波动来自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现在把大亮山种满了,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还有妻子和女儿们,她们都要我下山,她们怕我年过80岁了,死在大亮山上。每当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愧对家人。还有一种是误解,我听到一种说法,说 老家伙退休以后想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以后,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 。听到这说法,心里有些生气,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现在,我已将大亮山林场交由县林业局管理,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所有的树种里,杨善洲独爱雪松,地委大院里种了雪松、大亮山油毛毡棚前种了雪松,姚关清平洞前种了雪松,就连那次滑倒摔伤也是为了雪松。二十几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不土葬,火化后将骨灰撒到清平洞前雪松树下。现在他要留一部分给大亮山的雪松,他对林场的职工说,我要看着那些树长大成材,以后你们要是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吧。 这是这位被人戏称为 亿万富翁 老人最大也是惟一的心愿。, 坡村,回忆起大亮山,杨善洲是满怀深情。童年时的大亮山全是树,母亲带着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到姚关去卖,用卖野菜、草药的钱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是大亮山给了杨善洲上学的机会,那时的大亮山是多么的慷慨富有。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乱砍滥伐、村民取柴,起伏延绵的大亮山山光水枯,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随处可见的是采伐迹地,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生态
14
遭受极大的破坏,周围的摆田、雷打树、芭蕉林等十多个村寨粮食产量极低,最高粮食产量仅100多公斤,群众生活处于 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 的困难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群众便靠毁林开荒来扩大耕种面积,致使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村民说: 山上没有树,一遇暴雨就山洪暴发,冲毁田地,天旱时则粮食颗粒无收。
群众粮食生产处于广种簿收,靠天吃饭的状况。杨善洲说,这其中也有他当领导时,指挥 大炼钢铁 和 坡改田运动 中砍去的山林,一想就感到痛心。 为了还子孙一片绿色,还下一代人一片森林~杨善洲决定:退休后到大亮山种树。当时保山地区林业局局长史记武知道了杨善洲的心事,但史记武知道,大亮山土地贫瘠,野樱桃都很难成活。于是他劝杨善洲: 我在太保山给你一片林地,那儿离保山近,条件也好一点,你去那里怎么样, 杨善洲摇摇头说: 我要去大亮山。
。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经过深思熟虑,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方案提出后,得到了施甸县委、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3月3日,保山地区给杨善洲举行的退休座谈会刚刚结束,他就背起铺盖走出了地委的大门,当天晚上,他就来到了离林场最近的黄泥沟,和县里抽调的同志汇合。奋斗:辛苦我心甘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城东
15
南边酒房、旧城、姚关三乡交界处,距县城44公里,海拔1900—2682米,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极其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素有 半年雨水半年霜 之称,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杨善洲带领县里抽调的同志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和大家一起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的打水杆坪子。第一天,他们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几个人挤在一起休息。深夜,狂风四起,刮得简易棚子散了架,正在抢修时,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进马鞍下,度过了一个狂风暴雨之夜。这就是大亮山送给杨善洲的第一个见面礼。 恶劣的环境与气候,更加坚定了杨善洲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的决心。 要把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的不毛之地变成森林,需要时间和金钱。而这些正是他所缺乏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杨善洲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造林期间,他亲自动手参加整地、育苗、植树。为了节约钱,杨善洲平时外出都带上工具,只要看见路边的树苗就挖来移种到大亮山上;水果上市时,他都赶着马到大街上拣果核;他把家里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宿舍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便在大亮山上自由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 没有资金建盖住房,杨善洲就带领大家边造林边自己动手修建了几间油毛毡棚,因陋就简地解决办公和
16
住宿问题。1992年,林场终于在油毛毡棚对面修建起一院砖瓦房。房子修好后,林场职工首先想到的是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他说: 你们住吧,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 最后他把房子让给了新分来的技术员,自己仍然住在油毛毡棚里。床是用木桩和树枝搭的,门是用荆条编的,夏天热、冬天冷,碰上下雨更惨,被子往往要被淋湿。偶尔下山几天,老鼠就会将被子咬得到处是窟窿。到1997年,杨善洲搬出油毛毡棚,他在潮湿的棚子里整整住了九年多,关节炎和风湿痛成了他 最亲密的朋友 1990年,杨善洲跑到省里要了一点钱,开始给林场修一条路,为了节约资金,杨善洲坚持林场自已干,他说: 林场现在没有多少钱,有钱也得用来买树苗,我自己干~ 于是他从地区找来一些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14公里路,他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14公里路,在他心里是一清二楚;14公里路,平均每公里花费不到1万元。 杨善洲经常讲: 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得做到,自己如果做不到,怎么去要求别人, 所以,干什么事他都站在最前面,种树他是主力,修路他是主力,扑火他也上前线。有一次扑火,大家好不容易将他从火场劝回去,他说: 好,我回去值班。
凌晨三点,大家扑完火回到场部时,发现杨善洲还坐在值班室里 长期的劳累使杨善洲得了严重的胃病,他瞒着林场的人,不让别人知道。他随身带着药片,实在忍不住的时候,
17
就偷偷吃几片,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干活。奉献:60岁后的精彩人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善洲和林场职工的汗水和心血没有白费,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占地7.2万亩的林场,共营造华山松5.8万亩,其中3万亩已郁闭成林,其它幼树也都长势良好。有人给杨善洲算了一笔帐: 你1亩地种200棵树,5万亩就是1000万棵,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算,你就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呀~ 杨善洲淡淡一笑: 我种树不为卖钱,只要我活着,我不会砍一棵树,我要将它们留给后人。
如今,杨善洲最大的喜悦是,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他们把清澈的山泉接进了家,用上了免费的 自来水 。山林如此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村民的烧柴问题。
林场还修通了25公里山间道路,村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林场拉上了电线,电线还通进8个山村,许多村民家买了电视机。电视让他们知道要科学耕田、要良种、要管理。 如今的大亮山林场青山秀美,流水清澈,林中小鸟在歌唱,置身其中,犹如步入人间仙境,乃盛夏避暑极好去处。 如今的大亮山地区告别了洪涝灾害,粮食生产也从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耕地粮食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250公斤。村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 杨善
18
洲说: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杨善洲由于造林绿化事迹突出,曾荣获 全国绿化十大标兵 、 全国绿化奖章 、首届 中华环境奖提名奖 、 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 云南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以及市、县多次表彰奖励。心愿:甘为春泥绿荒山 杨善洲要上大亮山种树的消息一经传出,首先遭到了三个女儿的反对,轮流劝他别上山种树,在家享享清福,陪陪母亲。杨善洲只说了声:对不起。不是他对儿女们的话听不进去,他知道自己多年来对家庭照顾不多,对不起老伴和女儿们。但他已下了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大亮山。 杨善洲在大街上捡果核,见到的人说: 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
杨善洲说: 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树苗了,有什么不光彩,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几个女儿也对他到大街上捡果核有意见,他说: 我都不嫌丢人,你们丢什么人。
艰辛的高山造林生活捶打着年事渐高的杨善洲。1999年11月,手提砍刀修枝的杨善洲被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这严重打击了杨善洲的情绪,他回忆说: 那时我心急呀,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 幸好,杨善洲恢复得不错,半年以后,他拄着拐杖又爬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大亮山。遗
19
憾的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他也更离不开大亮山了。他发现,在下山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亮山森林变得更美了~ 杨善洲说,20年生活在大亮山上,思想也有过波动。倒不是因为老鼠咬死过大片茶树, 紫荆泽兰 毒草缠死了400亩华山松。这还好办,补种上加强管理嘛。波动来自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现在把大亮山种满了,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还有妻子和女儿们,她们都要我下山,她们怕我年过80岁了,死在大亮山上。每当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愧对家人。还有一种是误解,我听到一种说法,说 老家伙退休以后想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以后,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 。听到这说法,心里有些生气,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现在,我已将大亮山林场交由县林业局管理,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所有的树种里,杨善洲独爱雪松,地委大院里种了雪松、大亮山油毛毡棚前种了雪松,姚关清平洞前种了雪松,就连那次滑倒摔伤也是为了雪松。二十几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不土葬,火化后将骨灰撒到清平洞前雪松树下。现在他要留一部分给大亮山的雪松,他对林场的职工说,我要看着那些树长大成材,以后你们要是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吧。 这是这位被人戏称为 亿万富翁 老人最大也是惟一的心愿。篇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1927年生,曾任中
20
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历任区、县主要,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向杨善洲同志传达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
201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进行事迹和境界十分感人,
21
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建议作为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已持续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22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施甸县。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23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
24
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
25
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
26
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
27
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我就有义务和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
28
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的是:小时候总是很晚,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的优良。
他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的余热把曾经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回家的时间极
29
少。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他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cSPengbo.CoM 蓬 勃范 文网: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作为一名干部职工,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首先要爱岗
30
敬业,艰苦奋斗。农业工作是立足农业、面对农村、服务农民,就应该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定自己的定位,搭建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城乡之间的桥梁,努力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位同志要安于平凡,淡泊名利,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用平凡的工作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其次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新时期农业工作者崇高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扁担精神”,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意识,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为农民群众做、办实事、解难事,才能无愧于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其次,要学习杨善洲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既不屈服于艰难困苦,也不懈怠于富足安逸,胸怀全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定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坚持在逆境中奋起,不消极、不沮丧,积极进取,力争有所作为的态度。同时,要学习杨善洲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要塑造不懈追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用“扁担精神”激励工作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壮大、建功立业。
忠 诚 勤 检 信
31
----学习杨善洲朴实的名利观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2009年4月,杨善洲无偿向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先进典型过、激励过的我,每当拾起《杨善洲先进事迹》,总是被他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打动。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信” 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矫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
——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老、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
32
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信念淡化的问题。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
33
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
34
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
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干部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坚定政治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由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
35
中,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矛盾不断凸现,其中就有部分人信念动摇,迷失方向甚至误入了歧途。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精神,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做一个让群众信得过的人,忠诚党的事业,不断校正人生目标,不断清除身心污点,排除干扰和诱惑,用干事创业的实践精神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当前,正是创先争优活动实践承诺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全局上下要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实践承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局上下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的热潮。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更应以杨善洲同志模范事迹为榜样,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继续传承和发扬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检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用心把党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及农业科技贯彻好,落实好,用心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完成好,在科学发展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篇三: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杨善洲
36
满目青山夕照明查看更多>>篇四: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37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
38
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39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40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
41
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42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
43
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44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他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回家的时间极少。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45
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他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作为一名干部职工,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首先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农业工作是立足农业、面对农村、服务农民,就应该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定自己的定位,搭建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城乡之间的桥梁,努力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位同志要安于平凡,淡泊名利,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用平凡的工作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其次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新时期农业
46
工作者崇高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扁担精神”,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意识,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无愧于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其次,要学习杨善洲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既不屈服于艰难困苦,也不懈怠于富足安逸,胸怀全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定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坚持在逆境中奋起,不消极、不沮丧,积极进取,力争有所作为的态度。同时,要学习杨善洲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要塑造不懈追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用“扁担精神”激励工作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壮大、建功立业。
忠 诚 勤 检 信
----学习杨善洲朴实的名利观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2009年4月,杨善洲无偿向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47
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感动过、激励过的我,每当拾起《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总是被他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打动。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信” 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矫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
--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认识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话题、老经验、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48
--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
49
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
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干部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
50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坚定政治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由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矛盾不断凸现,其中就有部分人信念动摇,迷失方向甚至误入了歧途。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实践精神,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做一个让群众信得过的人,忠诚党的事业,不断校正人生目标,不断清除身心污点,排除干扰和诱惑,用干事创业的实践精神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51
当前,正是创先争优活动实践承诺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全局上下要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实践承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局上下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的热潮。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更应以杨善洲同志模范事迹为榜样,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继续传承和发扬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检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用心把党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及农业科技措施贯彻好,落实好,用心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完成好,在科学发展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怎样做好一名合格党员 杨善州同志事迹 杨善洲先进事迹调查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