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與學資訊庫 中學高年級生物 ---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教案 BO0070SH P.1
(1) 掌握線粒體的分佈、結構、主要成份及功能。
(2) 掌握葉綠體的分佈、結構、主要成份及功能。
(3) 理解線粒體與葉綠體的分別。
(4) 通過分析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
(5)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線粒體及葉綠體的結構及功能。
:有關的電子教學課件單元
(1)
- 提問: 細胞內有甚麼細胞器?當中那幾個細胞器具有雙膜結構?除了細胞核外,那一個
雙膜細胞器會在動、植物細胞找到?那一個只會在植物細胞找到?
(2) (Mitochondrion)
i.
- 動、植物細胞內都會找到的細胞器 ;
- 廣範地在細胞質中分佈 ;
- 比較不同的細胞,線粒體存在生命活動旺盛的細胞中較多; - 同一細胞中,線粒體存在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的部位較多。
ii.
* 電子教學課件單元演示 : 線粒體的結構
- 提問 : 線粒體呈何形態? 粒狀 / 棒狀。
內膜為何分化成 脊/脊膜? 增大線粒體的內膜面積。
Copyright@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辦 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贊助
更多課件單元、版權及使用聲明,請瀏覽本會「老師教育平台」http://www.teacher.org.hk/。
教與學資訊庫 中學高年級生物 ---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教案 BO0070SH P.2 iii.
- 有少量的DNA物質。
提問 : 線粒體內為何存有自己的DNA物質?
- 有許多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iv.
- 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它能爲生命活動提供約95%的能量,因此稱它爲細胞內供應能量的“動力工廠”。
* 思考 : 1. 為何人體內的紅細胞內沒有線粒體?
2. 為何線粒體是生物體細胞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氧氣濃度最低的部位?
(3) (Chloroplast)
i.
- 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都會找到的細胞器 ;
- 廣範地在細胞質中分佈。
ii.
* 電子教學課件單元演示 : 葉綠體的結構
- 提問 : 葉綠體呈何形態?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
它的膜結構又是怎樣?雙層。
iii.
- 有少量的DNA物質。
提問 : 葉綠體內為何存有自己的DNA物質?
- 有許多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
Copyright@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辦 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贊助
更多課件單元、版權及使用聲明,請瀏覽本會「老師教育平台」http://www.teacher.org.hk/。
教與學資訊庫 中學高年級生物 ---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教案 BO0070SH P.3 - 有許多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光色素。
iv.
-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故稱爲“養料製造工廠”或“能量轉換
站”。
- 在粒囊體上有許多的色素,能協助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 - 葉綠體的基粒和基質中都存有酶,能協助與光合作用。
(4)
- 指導學生比較葉綠體和線粒體的異同點,進行歸納總結。
線粒體 葉綠體 分佈 存於動、植物細胞中 主要存於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 形態 粒狀 / 棒狀 扁平的橢球形
膜 外膜 使線粒體/葉綠體和周圍的細胞質基質分開
內膜 內折成脊,擴大內膜面積 包圍綠色基粒
基質 含有少量的DNA和RNA(體現自主性能)
脊周圍充滿液態基質,含大在基粒和基粒之間充滿液態
量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基質,含大量與光合作用有關
的酶
功 能 主要為有氧呼吸,生産ATP是光合作用的場所,主要生産
ATP 能量
(7)
Copyright@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辦 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贊助
更多課件單元、版權及使用聲明,請瀏覽本會「老師教育平台」http://www.teacher.org.hk/。
范文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辨析
动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由线粒体提供,而一般情况下,这些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叶绿体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又因为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异同和联系,因此,又是难点。2011年重庆卷的第1题和广东卷的第1题中均有体现。下面我们就从“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异同的比较”和“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功能上的联系”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异同的比较
比较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不
同
点
结
构
的
差
异
分布
动植物细胞
部分植物细胞
亚显微结构
示意图
内膜
向内折叠形成嵴
平滑,不折叠
酶
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第二、三阶段
参与光合作用
分布于内膜、基质中
分布于基粒、基质中
光合色素
无
分布于囊状结构薄膜上
功能的差异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相
同
点
①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含基质,基质中都含有酶和化合物等物质;
②基质中都含有DNA,都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③都属于半自主细胞器,能进行自我复制;
④都能合成ATP(故又称为“能量转换器”),反应过程中都有水的消耗和生成
要充分、准确地把握上述两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的,这是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的结构;叶绿体是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的。
②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蛔虫的体细胞;也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如小麦、洋葱等植物的根细胞,茎的木质部细胞等。
③虽然二者都含有基质,但由于基质中酶和化合物的种类等不同,导致功能上存在差异。
④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都存在于细胞质中,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精子内除细胞核外,没有或极少有细胞质,所以卵细胞不仅为子代提供核基因,也为子代提供全部或绝大部分细胞质基因。
⑤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为非染色体遗传的一套单独的遗传体系。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在遗传上有相对的自主性或半自主性,但它们与核基因组间又存在着十分协调的配合和有效的合作,与核基因组相互依存,因此二者又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典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中一般还有基粒
【解析】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和第三阶段(还原氢与氧的结合),都有ATP的产生,叶绿体中的光反应阶段也有ATP的产生,但是二者的最初能量来源不同:线粒体中最初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叶绿体中最初的能量来源于光能。二者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都含有磷脂;都含DNA和多种酶;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还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二者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中一般还含有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线粒体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此,需氧型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均没有线粒体;植物的根细胞和茎中的部分细胞都不含叶绿体。答案:B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功能上的联系
1.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氧原子和碳原子在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踪迹,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用图示的方法将线粒体和叶绿体及其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使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清晰化。
2.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分别给绿色植物提供下列物质,放射性元素出现的情况总结如下:
提供的标记物
最先出现在放射性的物质
最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
18O2
水(①途径)
①→水→②→二氧化碳→⑧→⑤→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③→丙酮酸
H218O
氧气(④途径)
水(蒸腾作用)
④→氧气→⑦→①→水→②→二氧化碳→⑧→⑤→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③→丙酮酸
C18O2
三碳化合物(⑤途径)
㈠ ⑤→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③→丙酮酸;㈡ ⑤→水→⑥→④→氧气
14CO2
三碳化合物(⑤途径)
⑤→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③→丙酮酸
3.对18O的示踪分析要特别注意两点:①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果分析“首先出现在”“短时间出现在”,一般是要求我们分析第一步反应,不必沿箭头所指路线过多分析;如果是分析“在哪些物质中出现”,则需要我们沿箭头所指路线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出来。②水既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底物,又是二者的产物,所以,对于综合性很强的试题,还需要我们将上述两个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细胞器内的物质转移(②和⑥过程),还要注意两种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转移(⑦和⑧过程)。
【典例】 将一组小麦培养于含C18O2的空气中,将另一组小麦培养于含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两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C3和水
C.C5和水??????????????????????????????? D.C3和丙酮酸
【解析】 C18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而18O2首先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两组的放射性分别最先出现于C3和水中。答案:B
范文三: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辨析
《试题调研》官方QQ空间 提醒广大考生 《试题调研》2012版第一辑:7月底上市;“高分宝典系列”2012版可通过空间页面左边四种方式购买。
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辨析
动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由线粒体提供,而一般情况下,这些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叶绿体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又因为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异同和联系,因此,又是难点。2011年重庆卷的第1题和广东卷的第1题中均有体现。下面我们就从“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异同的比较”和“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功能上的联系”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异同的比较
比较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不
同
点
结
构
的
差
异
分布
动植物细胞
部分植物细胞
亚显微结构
示意图
内膜
向内折叠形成嵴
平滑,不折叠
酶
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第二、三阶段
参与光合作用
分布于内膜、基质中
分布于基粒、基质中
光合色素
无
分布于囊状结构薄膜上
功能的差异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相
同
点
?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含基质,基质中都含有酶和化合物等物质;
?基质中都含有DNA,都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都属于半自主细胞器,能进行自我复制;
?都能合成ATP(故又称为“能量转换器”),反应过程中都有水的消耗和生成
要充分、准确地把握上述两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的,这是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的结构;叶绿体是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的。
?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蛔虫的体细胞;也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如小麦、洋葱等植物的根细胞,茎的木质部细胞等。
?虽然二者都含有基质,但由于基质中酶和化合物的种类等不同,导致功能上存在差异。
?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都存在于细胞质中,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精子内除细胞核外,没有或极少有细胞质,所以卵细胞不仅为子代提供核基因,也为子代提供全部或绝大部分细胞质基因。
?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为非染色体遗传的一套单独的遗传体系。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在遗传上有相对的自主性或半自主性,但它们与核基因组间又存在着十分协调的配合和有效的合作,与核基因组相互依存,因此二者又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典例】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中一般还有基粒
【解析】 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和第三阶段(还原氢与氧的结合),都有ATP的产生,叶绿体中的光反应阶段也有ATP的产生,但是二者的最初能量来源不同:线粒体中最初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叶绿体中最初的能量来源于光能。二者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都含有磷脂;都含DNA和多种酶;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还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二者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中一般还含有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线粒体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此,需氧型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均没有线粒体;植物的根细胞和茎中的部分细胞都不含叶绿体。答案: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功能上的联系
1.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氧原子和碳原子在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踪迹,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用图示的方法将线粒体和叶绿体及其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使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清晰化。
2.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分别给绿色植物提供下列物质,放射性元素出现的情况总结如下:
提供的标记物
最先出现在放射性的物质
最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
18O2
水(?途径)
??水???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丙酮酸
H218O
氧气(?途径)
水(蒸腾作用)
??氧气?????水???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丙酮
酸
C18O2
三碳化合物(?途径)
? ??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丙酮酸;? ??水?????氧气
14CO2
三碳化合物(?途径)
??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丙酮酸
3.对18O的示踪分析要特别注意两点:?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果分析“首先出现在”“短时间出现在”,一般是要求我们分析第一步反应,不必沿箭头所指路线过多分析;如果是分析“在哪些物质中出现”,则需要我们沿箭头所指路线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出来。?水既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底物,又是二者的产物,所以,对于综合性很强的试题,还需要我们将上述两个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细胞器内的物质转移(?和?过程),还要注意两种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过程)。
【典例】 将一组小麦培养于含C18O2的空气中,将另一组小麦培养于含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两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C3和水
C.C5和水 D.C3和丙酮酸
【解析】 C18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而18O2首先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两组的放射性分别最先出现于C3和水中。答案:
-
温馨提示:有关本部分内容的详细讲解请参看《试题调研》第1辑——2012高考全通关1
相关推荐:
1.《试题调研》2011-2012学年全年出版计划
2.《试题调研》2012版“高分宝典”系列图书相关介绍
3.《试题调研》2012版“高分宝典系列”《高考5年真题分类详解》
4.《试题调研》2012版“高分宝典系列”《高考必备题型1000例》
5.《试题调研》2012版“高分宝典系列”《高考突破难点100讲》
6.《试题调研》2012版“高分宝典系列”《高考状元纠错笔记》
7.《试题调研》2012版“高分宝典系列”《高考决战压轴大题》
8.《试题调研》2012版第一辑7月底强势出版上市
9.小编推荐:2012年最新高考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
范文四: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
江苏 王源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器。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各类真核细
胞中,而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它们的形态特征主要是封闭的双层单位膜
结构,且内膜经过折叠并演化为表面积极大扩增的内膜特化结构系统。线粒体和
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翻译蛋白质的体系。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现在主要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内共生起源学说与分化学说。
1. 内共生起源学说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
菌和蓝藻。该学说认为真核细胞的直接祖先是一种巨大的、不需氧的、具有吞噬
能力的古核生物,它们靠吞噬糖类并将其分解来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当
时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另一种需氧的真细菌,它们含有进行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
系,能够更好地利用糖类,将其分解得更加彻底以产生更多的能量。在生命演化
过程中,这种古核生物将这种真细菌作为食物吞噬进体内,但是却没有将其消化
分解掉,而是与之建立起了一种互惠的共生关系:古核细胞为细胞内的真细菌提
供保护和较好的生存环境,并供给真细菌未完全分解的糖类,而真细菌由于可以
轻易地得到这些营养物质,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并可以供给宿主利用。一部分
这样的古核生物在吞噬真细菌的同时,还吞噬了某种原始的蓝细菌,即蓝藻,蓝
藻为宿主细胞完成光合作用,而宿主细胞为其提供营养条件。
这种细胞内共生关系对双方都有益处,因此双方在进化中就建立起了一种逐
步固定的关系。在古核细胞内共生的真细菌由于所处的环境与其独立生存时不
同,因此很多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变得不再必要而逐渐退化消失殆尽;结果,细胞
内共生的真细菌越来越特化,最终演化为古核细胞内专门进行能量代谢的细胞器
官——线粒体。蓝细菌也通过类似的内共生过程成为这些古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
细胞器官——叶绿体,行使光合自养功能。至今线粒体和叶绿体还保留有它们祖
先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痕迹,为这一学说提供了大量证据。
1
2. 分化学说
该学说认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比典型的原
核细胞大,这样就要逐渐增加具有呼吸功能的膜表面,开始是通过细菌细胞膜的
内陷、扩张和分化,后逐渐形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雏形。在进化的最初阶段,
原核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复制并不伴有细胞分裂,然后基因组附近的质膜内陷形成
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这些双层膜的结构中,从而形成了原始的线粒体、
叶绿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进一步发生了分化,如线粒体和叶
绿体的基因组丢失了一些基因;叶绿体发展了光合作用功能;线粒体则演变为专
具呼吸功能的细胞器。这一学说得到一些学者支持,因为它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
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而且质膜内陷、基因组丢失,在细胞中是完全可能
发生的。但这一学说的实验证据不多。
目前,这两种学说尚有争议,各有其证据和支持者,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
起源,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
范文五: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区别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区别线粒体 叶绿体外膜1.蛋白子和脂质各占 50%; 2.含孔蛋白,使外膜的通透性很高; 3.含有一些特殊的酶类,标志酶为单胺氧化 酶通透性大,含孔蛋白;内膜1.蛋白质/脂质比高(3:1) ; 2.缺乏胆固醇,富含心磷脂,使内膜对物质 的通透性很低 3.标志性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1.通透性差,仅允许 O 2、CO 2和H 2O 自由通过 2.有转运蛋白,重要机制为交换转运,如磷酸交换 载体、二羧酸交换载体 3.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为类囊体主要可 溶性蛋白(80%) 1.是固定 CO 2 的场所 2.含有嗜锇滴基质含三羧酸循环酶系膜间隙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略 1.膜的组成与其它细胞膜不同,含极少的磷脂和丰 富的具有半乳糖的糖脂, 这些脂质中的脂肪酸主要 是不饱和的亚麻酸,约占 87% 2.类囊体无氧化/光合 磷酸化1.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1.丙酮酸氧化生成乙酰辅酶 A 2.光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和转化、电子传递和光合 2.TCA 循环, 将乙酰辅酶 A 氧化为 NADH、 、 磷酸化。 电子传递体系由 PSI 和 PSII 以及细胞色素 FADH2 和 ATP b6f 组成 3.氧化磷酸化,通过穿梭系统和电子传递 3.暗反应为 CO2 的固定,如卡尔文循环,包括羧化 链,将 NADH 等氧化为水并产生 ATP 阶段、还原阶段和再生阶段 基因组能编码约 20 种蛋白质; DNA 呈双链环状, 能自主合成约 60 种蛋白质; 为双链环状遗传机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