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离心式水泵安装图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
w.
zh
ul
on
g.
co
m
筑龙网www.
zh
ul
on
g.
co
m
范文二:一般离心水泵安装记录
一般离心水泵安装记录
机3-2-7-1-1
共2页 第1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水泵规格型号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安装部位用途
项 目 “规范”要求 检查安装记录
无砂眼、毛刺、气孔、裂纹,结合面外铸件外观检查 光洁 部
支座与台板底座间隙 ?0.05mm,0.05mm塞尺塞不进 检
查 泵体结合面检查 平整、无毛刺、凹坑
机械密封处轴的晃度 ?0.03mm 机
械零部件外观 无裂纹、蚀坑、锈污、气孔
密弹簧自由高度偏差 ,0.05mm 封弹簧垂直度偏差 ,5mm 装
动静环密封端面外观 光洁,无划痕 置
检密封圈 无划痕、损伤
修 冷却水、冲洗水进口滤网 150目,固定牢固 离 零部件外观 光洁、无毛刺、锈蚀及机构损伤
浮心 浮与支承环密封面 连续接触 动泵 动环与轴套径向总间隙 0.15~0.25mm 检 环 密修 支承环与轴套径向间隙 四周均匀 封与 支外观检查 无歪斜、锈蚀、损伤 装安 承 自由高度偏差 ?0.5mm 置装 弹检装配 无歪斜、卡涩 簧 修
滤网规格 80目
填填料函内侧挡环与轴套径向0.25~0.50mm 料间隙 密严密,搭接角度一致,相邻两层盘根封盘根接口 接口错开120?~180? 装
置水封环位置 孔眼畅通,对准进水孔
检格兰压盖与轴径向间隙 四周均匀无偏斜 修
基础 外观及混凝土强度验收合格 离
心垫铁及地脚螺栓 垫铁接触密实,地脚螺栓符合要求 泵中心线偏差 ?10mm 安
装 标高偏差 ?10mm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一般离心泵安装记录
机3-2-7-1-2
共2页 第2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水泵规格型号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安装部位用途
项 目 “规范”要求 检查安装记录
纵横向水平偏差 ?2mm/m
与泵不同底座的电动机安装 铁脚下装1~2mm厚的调整垫片
联轴器中心偏差 应符合规范7.2.22条的规定
冷却水管、放水管、放气管等 齐全、牢固、不妨碍通道
二次浇灌 应符合规范7.2.22条的规定
D?50 ?0.05mm
D?120 ?0.06mm
叶轮密封D?260 ?0.08mm 环处和轴D?500 ?0.10mm 套外圆处
D?800 ?0.12mm 径向晃度
D?1250 ?0.16mm
离心D,1250 ?0.20mm 泵安密封环与泵壳径向间隙 0.00~0.03mm 装
密封环定位销 锁紧
密封环与叶轮轴向间隙 大于轴窜动量0.5~1.0mm
一般规定 1~1.5/1000mm,且?轴瓦顶部间隙
D=80~120 0.12~0.20 mm f密封环与
D=120~180 0.20~0.30 mm 中直轮径f
向单侧间D=180~260 0.25~0.35 mm f
隙 D=260~360 0.30~0.40 mm f
D=360~500 0.04~060 mm f
固定呆叶轮的锁母 装置完好,紧固可靠
结合面定位锁 紧密,接触良好
结合面垫料厚度 应保证有关部件的紧力
结合面紧固 均匀,牢固 备注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高压给水泵安装记录
机3-2-7-2-1
共2页 第1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给水泵规格型号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
项 目 “规范”要求 检查安装记录
出入口端盖之间总距离 准确测量,记录清楚
轴封装置配合间隙 进行测量和记录 原始
数据主油泵部件的配合间隙 进行测量和记录
测量 工作轴窜 进行测量和记录
总窜动值 进行测量和记录
抬轴值 进行测量和记录
壳体总结合面 平整、光洁、无径向沟痕,严防碰撞
泵壳中段结合面不平行度 ,0.04mm
相邻中段止口配合间隙 一般为0.00~0.05mm
导叶衬套与导叶配合间隙 一般为0.00~0.03mm 固定
部分密封环与中段径向总间隙 一般为0.03~0.05mm
部件高压导叶衬套处径向总间隙 一般为0.04~0.06mm 给水检查 密封环与叶轮径向间隙 一般为0.45~0.65mm 泵解前段护套、挡套径向总间隙 一般为0.40~0.60mm 体检静平衡盘套筒与壳体 过渡配合无间隙 查 静平衡盘端面与壳体 接触密实无间隙
轴颈椭圆度和不柱度 应,0.02mm
轴的径向晃度 应,0.03mm
轴的弯曲值 ?0.02mm
叶轮和挡套与轴的间隙 一般为0.03~0.05mm 转子
部件转子预组装 校核叶轮流道中心和轴套螺母紧度
检查 预组装后叶轮密封环、挡套、?0.05mm 轴套、平衡盘外圆径向晃度
平衡盘端面瓢偏 ?0.02mm
平衡鼓与套筒径向间隙 每侧一般为0.25~0.35min
填料密封首尾盖及衬套 1.25倍工作压力水压试验,5min无当面漏
轴封装置填料函与轴套径向间隙 比密封环处大0.15~0.20mm 检查
备注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高压给水泵安装记录
机3-2-7-2-2
共2页 第2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给水泵规格型号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
项 目 “规范”要求 测量及安装记录
轴涂干粉料?高速叶轮轴向距离?
逐级组装各部件?逐级测叶轮窜动给 整体组装主要步骤 量?校核轴向位置与预组装标记?水
紧固大穿杠螺栓 泵
安 转子轴向总窜动量 进行测量和记录
装 工作轴窜 比总窜动量的1/2小0.25~0.50mm
动静平衡盘不平行度 ?0.02mm
抬轴试验上抬值 一般为总招起量的1/2
泵轮、涡轮转子径向晃度和端面瓢,0.03mm 偏
泵轮、涡轮轴向间隙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液
离心勺管调节式 0.30~0.50mm 力供排油腔径向间
泵检偶隙 旋转外壳 1.00~1.10mm 修与合喷嘴及进排油孔 应畅通,通流面积符合图纸要求 安装 器双枪进油式 0.4~0.6mm 推力盘和推力瓦安块间隙 单枪进油式 0.2~0.3mm 装
升速齿轮端面瓢偏 ,0.02mm
齿顶圆径向晃度 ,0.05mm
转子定子磁力中心线 应相吻合
定转子间空气间隙 应调到四周均匀 电动机检
查及安装 联轴器找中心 应符合“规范”第7.2.22条规定
地脚螺栓 紧固后螺杆、螺母、垫板、应点焊牢
冷却水管 管路、阀门布置合理、方向正确水流 附属管道畅通 吸泵管 安装
密封水管 布置合理、连接正确、支持牢固 备注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大型立式水泵安装记录
机3-2-7-5-1
共3页 第1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立式泵规格型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设备名称 号
项 目 “规范”要求 安装记录 基础中心线偏差 ?10mm 基各层基础标高相对偏差 ?10mm 础地脚螺栓孔中心偏差 ?10mm 准预埋地脚螺栓中心偏差 ?2mm 备各层开孔中心偏差 ?5mm 及底座各短节及结合面 无裂纹、弯形、毛刺、沟槽 泵泵座泵中心线偏差 ?3mm 座底座 体安装 标高偏差 ?5mm 泵底座端面水平度 ?0.05mm 体底座二次浇灌 混凝土密实、泵座上部灌防渗填料 安叶轮外壳、导叶等各节组合面间隙 ,0.05mm 装 各节结合填料圈 应压正压紧、无断裂或局部突起 叶轮外壳拆卸混凝土强度 ?70%设计强度
外观检查 无裂纹及机械损伤 立 泵轴弯曲度 符合制造厂规定 式 滚动轴承检修 符合“规范”7.2.14条规定 离 叶轮与密封环径向间隙 符合制造厂规定 心 转子提升高度 符合制造厂规定 泵 平衡筋与护盖间隙 符合制造厂规定 组 对轮垫片配制 符合转子提升值的要求 水装 轴承锁紧螺母紧固 牢固 泵外观检查 无锈污、毛刺、机械损伤 的转与止推轴套端面间隙 0.10~0.15 mm 组立 臂 与转子体内壁 无卡涩 合式 叶轮枢轴窜动量 ?0.05mm 安轴 枢轴 在轴套内转动灵活,无卡涩 装 流 环轴 与键槽过渡配合,松紧适度
叶泵 端面与壳体径向间隙 2~3mm
片 油动机行程与叶片转角 符合制造厂规定 组
装 叶片间转动角度偏差 符合制造厂规定
叶片转动 无卡涩
油管路及密封装置严密性 组合面及螺孔无渗漏
过流面螺栓 紧固,并在螺孔处浇注铅或环氧树脂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大型立式水泵安装记录
机3-2-7-5-2
共3页 第2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立式泵规格型号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设备名称
项 目 “规范”要求 安装记录
主主轴外观检查 精加工处无损伤,轴颈镀铬层无龟裂
轴 主轴长度校核 符合设计要求 水 主轴弯曲度 ?0.10mm 安
轴颈处径向晃度 ?0.06mm 装
泵 联轴器端面飘偏 ?0.04mm 前
联轴器径轴晃度 ?0.04mm 检 立 的 主轴及内部油管路 内部油管加垫片,接头严密,螺栓紧固 查 式 主轴与泵轮接合间隙 ,0.05mm 轴 组 主轴与泵轮最终连接 结合面加防水涂料 主流 联轴器法兰水平度偏差 0.05mm/m 轴 泵 合 叶片与外壳间隙偏差 ,20%平均值 与组 叶轮下缘与外壳单侧间隙 ,5%~15%上缘与外壳单侧间隙 泵 装 电动机安装前主轴标高 ?设计值(联轴器止口深) 安 轮导水锥 表面平整无凹坑 安 水封环装配 水封环与进水孔对准,孔眼窗通 装 装 盘根填充 接口严密,两接头错开120?~180? 导轴瓦厚度偏差 ?0.05mm
轴与导轴承上下间隙偏差 ?0.05mm
机架支脚组合面检查 平整,无损伤
上下机架油槽严密性 无渗漏 安装冷油器严密性 无渗漏 前检立电动机联轴器端面瓢偏 ?0.04mm/m 查 式电动机风扇外观检查 无锈蚀、裂纹、变形、安装牢固 电电动机电气检查 符合“规范”旋转电机篇 动转子定子磁扬中心偏差 转子略低,偏差值?0.4定子铁芯高度 机定子标高误差 ?1mm
电动检机架中心偏差 ?1.5mm
机机修机架水平度偏差 ?0.10mm/m
架和螺栓紧固部件 ,0.05mm 安
定子0.05mm塞尺塞入,面积总和?30%总面装 其他部位 安装 积
定子与下机架结合面间隙 0.05mm
定位销 配合紧密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大型立式水泵安装记录
机3-2-7-5-3
共3页 第3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立式泵规格型号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设备名称
项 目 “规范”要求 安装记录 推力主轴外观检查 乌金无裂纹、气孔、夹渣和脱胎 轴承推力盘 光洁、平整、无损伤 与导推力瓦块推力盘接触面积 ?70%,均匀,呈斑点状 轴承支承螺栓 与轴瓦配合良好 检修 推力座与上机架平面间隙 ,0.03mm
空气间隙偏差 ,10%平均值
上机架水平偏差 ?0.01mm/m
推力盘水平度 ?0.02mm/m
推力头与轴配合 符合制造厂规定
卡环厚度偏差 ?0.02mm/m
卡环与轴承力面间隙 0.03间隙,长度不超过周长的20% 立
推力瓦块调整螺栓 受力均匀且锁紧 式
推力轴承绝缘电阻值 电?0.03mΩ 动上导轴承绝缘电阻值 电
机上导轴承与轴罩侧间隙 0.08~0.10mm
检n,250r/min ?0.03mm/m 动 主机轴相修n=250~375r/min 对摆度 ?0.02mm/m 安机 n=375~600 r/min 装 n,250 r/min ?0.05mm/m 水泵轴相安 n=250~375r/min ?0.04mm/m 对摆度 n=375~600 r/min ?0.03mm/m
装 n,250 r/min ?0.04mm/m 水泵轴绝n=250~375r/min ?0.03mm/m 对摆度 n=375~600 r/min ?0.02mm/m
联轴器找径向偏差 符合“规范”7.2.22条规定 中心 端面偏差
联轴器连接后端面间隙 ,0.05mm
下导轴承径向总间隙 0.16~0.24mm
调整螺栓 锁紧
各结合面定位销 接触紧密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桥式起重机负荷试验报告及签证书
机3-2-8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超重机规格型号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安装位置
项 目 “规范”要求 实验记录
大小车轮缘与轨道间隙 符合图纸要求,且在同一侧
车轮与轨道接触 密实,无间隙 空大小车行走 转动灵活,无异常 大负车轮在轨道上滚动 无止涩,跑偏 小荷制动器 灵敏、可靠 车试跑限位开关 验 动作正确、可靠 车联锁保护装置
试齿轮箱 无撞击声
验 轴承温度 正常
电动桥式 ,L/700 额定负荷试验时大梁电动单梁 ,L/600 静垂弧 手动 ,L/500 负
荷桥架挠度 应恢复原状,无残余变形和异常 1.25倍额定负荷试验,试大钩张口 无残余变形 离地面100mm静止悬验 焊缝 无裂纹 挂10min 钢件 无裂纹
试验荷重 1.1倍额定负荷
试验连续时间 ?10min
大、小车行走 平稳、无异常振动、卡涩、卡轨 动 电动机温度 正常 负轴承温度 荷变速传动部件 转动灵活无异常,齿轮啮合声音正常 试动作 灵敏 制动器 验 制动带温度 正常
大小吊钩 升降平稳,滚筒钢丝绳排列整齐
电机、控制设备、限位开关、联锁保运行正常,动作准确可靠 护
桥式起重机于 年 月 日进行了铭牌起吊能力1.25倍的静负荷试验和1.1倍的动负荷试验,经检查吊车各项指标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11—92)第 8.1.14条及第8.1.15条的要求。特此签证。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汽机附属机械分部试运记录及签证书
(适用于水泵及一般附属机械)
机3-2-9-2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附属机械名称 施工日期 制造厂家 规格性能
项 目 “规范”要求 检查及试运记录
电机空负荷试运 符合规范《旋转电机篇》
联轴器中心复查 符合规范《汽机篇》7.2.22条规定 试
油位 运符合制造厂规定 前油牌号 检冷却水 畅通,流量足够 查 密封水压力及滤网前后压差 符合制造厂规定
进口压力(真空) 符合设计要求
出口门与泵联动试验 符合设计要求
进口压力 到额定值,稳定
运行状况 音正常,无摩擦、冲击现象
电机工作电流 ?额定值
n?1000r/min ?0.10mm
轴承n?1000~2000r/min ?0.08mm 试振动
n?2000~3000r/min ?0.05mm 运
采用润滑脂的轴承温度 ?80? 行
中采用润滑油的轴承温度 ?70? 检轴密封装置 温度正常,不漏真空,盘根密封,可少量滴水 查 调速工作油温 不超过规定值
带液力偶润滑油温 不超过规定值 合器的给油压、油位 正常 水泵
调速机构 控制灵活
连续试运时间 4~8h
本附属机械(名称)于 年 月 日完成了分部试运行,在 h的试运行中,运行工况、各项参数、压力、轴承振动、轴承温度等均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11—92)第9.2.13条的要求。特此签证。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检员 项目专业技术员 安装班组长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位置反馈传感器检测相位与电机磁极相位的对齐方式 2008-11-07 来源:internet 浏览:504
主流的伺服电机位置反馈元件包括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为支持永磁交流伺服驱动的矢量控制,这些位置反馈元件就必须能够为伺服驱动器提供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永磁体磁极相位,或曰电机电角度信息,为此当位置反馈元件与电机完成定位安装时,就有必要调整好位置反馈元件的角度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调整可以称作电角度相位初始化,也可以称作编码器零位调整或对齐。下面列出了采用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位置反馈元件的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传感器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对齐方式。
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这类绝对式编码器目前已经被采用EnDAT,BiSS,Hyperface等串行协议,以及日系专用串行协议的新型绝对式编码器广泛取代,因而最高位信号就不符存在了,此时对齐编码器和电机相位的方法也有所变化,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编码器内部的EEPROM,存储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
1.将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
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并存入编码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中;
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编码器内部EEPROM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的单圈位置检测数据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编码器和伺服驱动器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日系伺服的编码器相位之所以不便于最终用户直接调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向用户提供这种对齐方式的功能界面和操作方法。这种对齐方法的一大好处是,只需向电机绕组提供确定相序和方向的转子定向电流,无需调整编码器和电机轴之间的角度
关系,因而编码器可以以任意初始角度直接安装在电机上,且无需精细,甚至简单的调整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性好。
如果绝对式编码器既没有可供使用的EEPROM,又没有可供检测的最高计数位引脚,则对齐方法会相对复杂。如果驱动器支持单圈绝对位置信息的读出和显示,则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单圈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如果用户连绝对值信息都无法获得,那么就只能借助原厂的专用工装,一边检测绝对位置检测值,一边检测电机电角度相位,利用工装,调整编码器和电机的相对角位置关系,将编码器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相互对齐,然后再锁定。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自行解决编码器的相位对齐问题了。
个人推荐采用在EEPROM中存储初始安装位置的方法,简单,实用,适应性好,便于向用户开放,以便用户自行安装编码器,并完成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整定。
正余弦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普通的正余弦编码器具备一对正交的sin,cos 1Vp-p信号,相当于方波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AB正交信号,每圈会重复许许多多个信号周期,比如2048等;以及一个窄幅的对称三角波Index信号,相当于增量式编码器的Z信号,一圈一般出现一个;这种正余弦编码器实质上也是一种增量式编码器。另一种正余弦编码器除了具备上述正交的sin、cos信号外,还具备一对一圈只出现一个信号周期的相互正交的1Vp-p的正弦型C、D信号,如果以C信号为sin,则D信号为cos,通过sin、cos信号的高倍率细分技术,不仅可以使正余弦编码器获得比
原始信号周期更为细密的名义检测分辨率,比如2048线的正余弦编码器经2048细分后,就可以达到每转400多万线的名义检测分辨率,当前很多欧美伺服厂家都提供这类高分辨率的伺服系统,而国内厂家尚不多见;此外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的C、D信号经过细分后,还可以提供较高的每转绝对位置信息,比如每转2048个绝对位置,因此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可以视作一种模拟式的单圈绝对编码器。
采用这种编码器的伺服电机的初始电角度相位对齐方式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信号波形;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C信号波形,直到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种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C信号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2个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正余弦编码器不具备一圈之内的相位信息,而Index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在此也不作为讨论的话题。
如果可接入正余弦编码器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C、D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C、D信号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
3.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
1.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验证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正余弦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
1.将正余弦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
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C、D信号解析出来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由编码器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单圈绝对位置值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正余弦编码器、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
旋转变压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旋转变压器简称旋变,是由经过特殊电磁设计的高性能硅钢叠片和漆包线构成的,相比于采用光电技术的编码器而言,具有耐热,耐振。耐冲击,耐油污,甚至耐腐蚀等恶劣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因而为武器系统等工况恶劣的应用广泛采用,一对极(单速)的旋变可以视作一种单圈绝对式反馈系统,应用也最为广泛,因而在此仅以单速旋变为讨论对象,多速旋变与伺服电机配套,个人认为其极对数最好采用电机极对数的约数,一便于电机度的对应和极对数分解。
旋变的信号引线一般为6根,分为3组,分别对应一个激励线圈,和2个正交的感应线圈,激励线圈接受输入的正弦型激励信号,感应线圈依据旋变转定子的相互角位置关系,感应出来具有SIN和COS包络的检测信号。旋变SIN和COS输出信号是根据转定子之间的角度对激励正弦信号的调制结果,如果激励信号是sinωt,转定子之间的角度为θ,则SIN信号为sinωt×sinθ,则COS信号为sinωt×cosθ,根据SIN,COS信号和原始的激励信号,通过必要的检测电路,就可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位置检测结果,目前商用旋变系统的检测分辨率可以达到每圈2的12次方,即4096,而科学研究和航空航天系统甚至可以达到2的20次方以上,不过体积和成本也都非常可观。
商用旋变与伺服电机电角度相位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
2.然后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线圈的信号引线输出;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电机轴上的旋变转子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旋变定子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旋变SIN信号的包络,一直调整到信号包络的幅值完全归零,锁定旋变;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信号包络的幅值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
撤掉直流电源,进行对齐验证:
1.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验证旋变的SIN信号包络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个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SIN信号包络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旋变的SIN信号包络的过零点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这2个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操作中需有效区分旋变的SIN包络信号中的正半周和负半周。由于SIN信号是以转定子之间的角度为θ的sinθ值对激励信号的调制结果,因而与sinθ的正半周对应的SIN信号包络中,被调制的激励信号与原始激励信号同相,而与sinθ的负半周对应的SIN信号包络中,被调制的激励信
号与原始激励信号反相,据此可以区别和判断旋变输出的SIN包络信号波形中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齐时,需要取sinθ由负半周向正半周过渡点对应的SIN包络信号的过零点,如果取反了,或者未加准确判断的话,对齐后的电角度有可能错位180度,从而造成速度外环进入正反馈。
如果可接入旋变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旋变信号中获取的与电机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旋变信号中获取的与电机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信息;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旋变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
1.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验证旋变的SIN信号包络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旋变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
1.将旋变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旋变转轴与电机轴,以及旋变外壳与电机外壳;
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旋变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由旋变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值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旋变、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
注意
1.以上讨论中,所谓对齐到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的提法,是以UV反电势波形滞后于U相30度的前提为条件。
2.以上讨论中,都以UV相通电,并参考UV线反电势波形为例,有些伺服系统的对齐方式可能会采用UW相通电并参考UW线反电势波形。
3.如果想直接对齐到电机电角度0度相位点,也可以将U相接入低压直流源的正极,将V相和W相并联后接入直流源的负端,此时电机轴的定向角相对于UV相串联通电的方式会偏移30度,以文中给出的相应对齐方法对齐后,原则上将对齐于电机电角度的0度相位,而不再有-30度的偏移量。这样做看似有好处,但是考虑电机绕组的参数不一致性,V相和W相并联后,分别流经V相和W相绕组的电流很可能并不一致,从而会影响电机轴定向角度的准确性。而在UV相通电时,U相和V相绕组为单纯的串联关系,因此流经U相和V相绕组的电流必然是一致的,电机轴定向角度的准确性不会受到绕组定向电流的影响。
4.不排除伺服厂商有意将初始相位错位对齐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可以提供绝对位置数据的反馈系统中,初始相位的错位对齐将很容易被数据的偏置量补偿回来,以此种方式也许可以起到某种保护自己产品线的作用。只是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知道伺服电机反馈元件的初始相位到底该对齐到哪儿了。用户自然也不愿意遇到这样的供应商。
范文三:水泵安装验收规范
LUZEFENG.COM
泵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键入文档副标题]
luzefeng
[选取日期]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泵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
第四章泵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本章适用于离心泵、井用泵、立式轴流泵及导叶式混流泵、机动往复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和水环式真空泵的安装。
第4(1(2条应检查泵的安装基础的尺寸、位置和标高并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第4(1(3条泵的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清点泵的零件和部件,并应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二应核对泵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三应核对输送特殊介质的泵的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垫片的品种和规格。
第4(1(4条出厂时已装配、调整完善的部分不得拆卸。
第4(1(5条驱动机与泵连接时,应以泵的轴线为基准找正;驱动机与泵之间有中间机器连接时,应以中间机器轴线为基准找正。
第4(1(6条管道的安装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子内部和管端应清洗洁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螺纹不应损伤;
二吸入管道和输出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三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四管道与泵连接后,应复检泵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偏差时,应调整管道;
五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应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当需焊接和气割时,应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应防止焊渣进入泵内;
六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可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进行。
第4(1(7条润滑、密封、冷却和液压等系统的管道应清洗洁净保持畅通;其受压部分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4(1(8条泵的试运转应在其各附属系统单独试运转正常后进行。
第4(1(9条泵应在有介质情况下进行试运转,试运转的介质或代用介质均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第二节离心泵
第4(2(1条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需拆卸时,其拆卸、清洗和检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拆下叶轮部件应清洗洁净,叶轮应无损伤;
2 冷却水管路应清洗洁净,并应保持畅通;
3 管道泵和共轴式泵不宜拆卸;
二解体出厂的泵的清洗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
1 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属设备、中分面和套装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伤和划痕;轴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压伤及其他缺陷。清洗洁净后除水分应将零件、不见和设备表面涂上润滑油和按装配的顺序分类放置;
2 泵壳垂直中分面不宜拆卸和清洗。
第4(2(2条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1000,并应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第4(2(3条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二驱动机轴与泵轴以皮带连接时,两轴的平行度、两轮的偏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三汽轮机驱动的泵和输送高温、低温液体的泵(锅炉给水泵、热油泵、低温泵等)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按设计规定预留其温度变化的补偿值。
第4(2(4条高转速泵或大型解体泵安装时,应测量转子叶轮、轴套、叶轮密封环、平衡盘、轴颈等主要部位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5条转子部件与壳体部件之间的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6条叶轮在蜗室内的前轴向、后轴向间隙、节段式多级泵的轴向尺寸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多级泵各级平面间原有垫片的厚度不得变更。高温泵平衡盘(鼓)和平衡套之间的轴向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04,0.08mm,双壳体泵应为0.35,lmm;推力轴承和止推盘之间的轴向总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5,1mm,双壳体泵应为0.5,0.7mm。
第4(2(7条叶轮出口的中心线应与泵壳流道中心线对准;多级泵在平衡盘与平衡板靠紧的情况下,叶轮出口的宽度应在导叶进口宽度范围内。
第4(2(8条滑动轴承轴瓦背面与轴瓦座应紧密贴合,其过盈值应在0(02,0(04mm的范围内;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9条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公差、滚动轴承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以及介质温度引起的轴向膨胀间隙、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游隙及其预紧力,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4(2(10条组装填料密封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2(10的要求,填料压紧后,填料环进液口与液封管应对准或使填料环稍向外侧。
表4(2(10 组装填料密封的要求
第4(2(11条机械密封、浮动环密封、迷宫密封及其它形式的轴密封件的各部间隙和接触要求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第4(2(12条轴密封件组装后,盘动转子转动应灵活;转子的轴向窜动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13条双层壳体泵的内壳。外壳组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保持对中;双头螺栓拧紧的拉伸量和螺母旋转角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4(2(14条泵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二应查明管道泵和共轴泵的转向;
三应检查屏蔽泵的转向;
四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五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六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七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第4(2(15条高温泵在高温条件下试运转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14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试运转前应进行泵体预热,温度应均匀上升,每小时温升不应大于50?;泵体表面与有工作介质的进口的工艺管道的温差不应大于40?;
二预热时应每隔l0min盘车半圈,温度超过150?时,应每隔5min盘车半圈;
三泵体机座滑动端螺栓处和导向键处的膨胀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应接通轴承部位和填函的冷却液;
五应开启入口阀门和放空阀门,并排出泵内气体,预热到规定温度后,再关闭放空阀门。
第4(2(16条低温泵在低温介质下试运转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14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预冷前打开旁通管路;
二按工艺要求对管道和蜗室内进行除湿处理;
三预冷时,应全部打开放空阀门,宜先用低温气体进行冷却,然后再用低温液体冷却,缓慢均匀地冷却到运转温度直到放空阀口流出液体,再将放空阀门关闭;
四泵采用机械密封时,应放出密封腔内空气。
第4(2(17条泵启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离心泵应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高温泵和低温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泵的平衡盘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并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
三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
四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3min,并将泵调节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第4(2(18条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二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三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四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五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
六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七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表4.2.18的规定,且温升应正常;杂质泵及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的泵,密封的泄露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表4(2(18 填料密封的泄露量
八工作介质比重小于1的离心泵,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水流量不应小于额定值的20%;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颗粒等介质进行运转的泵,其试运转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九低温泵不得在节流情况下运转;
十需要测量轴承体处振动值的泵,应在运转无气蚀的条件下测量;振动速度有效值的测量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二执行;
十一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 ;高速泵及特殊要求的泵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19条泵停止试运转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离心泵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二高温泵停车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停车后应每隔20,30min盘车半圈,直到泵体降温至50?为止;
三低温泵停车时,当无特殊要求时,泵内应经常充满液体;吸入阀和排出阀应保持常开状态;采用双端机械密封的低温泵,液位控制器和泵密封腔内的密封液应保持泵的灌泵压力;
四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防止堵塞,并及时用清水或其它介质冲洗泵和管道;
五应放净泵内积存在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
泵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二)
类型:通风与空调标准规范
第八节螺杆泵
第4(8(1条螺杆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安装时,可不拆洗。超过防锈保证期和有明显缺陷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拆洗。
第4(8(2条泵的调平和找正应按本规范第4(2(2条、第4(2(3条有关规定执行。
第4(8(3条泵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单独检查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二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
三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泵的液体流道应清洗洁净;
五输送液体温度高于60?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预热。
第4(8(4条启动前,应向泵内灌注输送液体,并应在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全开的情况下启动。
第4(8(5条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泵在规定转速下,应逐次升压到规定压力进行试运转;规定压力点的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30min;
二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各结合面应无泄漏;
三轴承温升不应高于35?或不应比油温高20?;
四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的泄漏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本规范第4(2(18条的有关规定;
五安全阀工作应灵敏、可靠。
第4(8(5条停泵后应清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
第九节水环式真空泵
第4(9(7条水环式真空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安装时,可不拆洗。当有异常或超过防锈保证期时应拆卸清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零件和部件的拆卸顺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二零件和部件应无锈蚀;经清洗合格后,其配合面应涂一薄层润滑油:
三叶轮两端的垫片应严格按设备技术规定的厚度和数量进行更换。
第4(9(2条泵的调平和找正应按本规范第4(2(2条、第4(1(3条的规定执行。
第4(9(3条气水分离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1000;
二与泵连接的管路不宜过长;法兰结合面应紧密;
三气水分离器的进水孔与外部供水管应连通,其管路应保持畅通。
第4(9(4条泵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盘车应灵活、无阻滞;
二真空度调节阀应调整至合适的开度;
三泵填函处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
四应向泵体内注入清水,盘车冲洗洁净后,方能启动。
第4(9(5条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泵应在规定的转速下和工作范围内进行运转,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30min;
二泵的供水应正常;水温和供水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三轴承的温升不应高于30?,其温度不应高于75?;
四各连接部位应严密,无泄漏现象;
五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第4(9(6条 试运转结束后,应放净泵内积水,再用清水将泵冲洗洁净。
范文四:水泵安装验收单
水泵安装验收单
表格编号, 水泵编号, 技改单位 施工单位 辽宁诚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 长春化工,盘锦,厂 系统名称 消防泵房系统 阀门情况
吊运情况
施工日期 水泵型号
联轴器对中记录
联 径向位移 轴向位移 轴 实测值,mm/s, 实测值,mm/s, 器
基准 基准
直 上 下 左 右 上 下 左 右
径
水泵振动测试记录
测量位置 前端 后端 泵脚 水平,mm/s, 垂直,mm/s, 轴向,mm/s, 运行时间, 运行效果,
本表一式二联,第一联施工单位留存,第二联技改单位留存
技改单位,盖章,, 施工单位,
负责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安装负责人签字,
日 期,201 年 月 日 日 期,201 年 月 日
范文五:水泵安装验收规范
泵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 第四章 泵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本章适用于离心泵、井用泵、立式轴流泵及导叶式混流泵、机动往复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和水环式真空泵的安装。 第412条 应检查泵的安装基础的尺寸、位置和标高并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第413条 泵的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清点泵的零件和部件并应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二 应核对泵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三 应核对输送特殊介质的泵的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垫片的品种和规格。 第414条 出厂时已装配、调整完善的部分不得拆卸。 第415条 驱动机与泵连接时应以泵的轴线为基准找正驱动机与泵之间有中间机器连接时应以中间机器轴线为基准找正。 第416条 管道的安装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管子内部和管端应清洗洁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螺纹不应损伤 二 吸入管道和输出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三 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四 管道与泵连接后应复检泵
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应在其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偏差时应调整管道 五
上进行焊接和气割当需焊接和气割时应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应防止焊渣进入泵内 六 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可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进行。 第417条 润滑、密封、冷却和液压等系统的管道应清洗洁净保持畅通其受压部分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418条 泵的试运转应在其各附属系统单独试运转正常后进行。 第419条 泵应在有介质情况下进行试运转试运转的介质或代用介质均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第二节 离心泵 第421条 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需拆卸时其拆卸、清洗和检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拆下叶轮部件应清洗洁净叶轮应无损伤 2 冷却水管路应清洗洁净并应保持畅通 3 管道泵和共轴式泵不宜拆卸 二 解体出厂的泵的清洗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 1 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属设备、中分面和套装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伤和划痕轴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压伤及其他缺陷。清洗洁净后除水分应将零件、不见和设备表面涂上润滑油和按装配的顺序分类放置 2 泵壳垂直中分面不宜拆卸和清洗。 第422条 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1000并应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第423条 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二 驱动机轴与泵轴以皮带连接时两轴的平行度、两轮的偏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三 汽轮机驱动的泵和输送高温、低温液体的泵锅炉给水泵、热油泵、低温泵等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按设计规定预留其温度变化的补偿值。 第424条 高转速泵或大型解体泵安装时应测量转子叶轮、轴套、叶轮密封环、平衡盘、轴颈等主要部位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5条 转子部件与壳体部件之间的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
的规定。 第426条 叶轮在蜗室内的前轴向、后轴向间隙、节段式多级泵的轴向尺寸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多级泵各级平面间原有垫片的厚度不得变更。高温泵平衡盘鼓和平衡套之间的轴向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040.08mm双壳体泵应为0.35lmm推力轴承和止推盘之间的轴向总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51mm双壳体泵应为0.50.7mm。 第427条 叶轮出口的中心线应与泵壳流道中心线对准多级泵在平衡盘与平衡板靠紧的情况下叶轮出口的宽度应在导叶进口宽度范围内。 第428条 滑动轴承轴瓦背面与轴瓦座应紧密贴合其过盈值应在002004mm的范围内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9条 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公差、滚动轴承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以及介质温度引起的轴向膨胀间隙、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游隙及其预紧力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4210条 组装填料密封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210的要求填料压紧后填料环进液口与液封管应对准或使填料环稍向外侧。 表
4211条 机械密封、浮动环密封、迷宫密封及其它形式4210 组装填料密封的要求 第
的轴密封件的各部间隙和接触要求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第4212条 轴密封件组装后盘动转子转动应灵活转子的轴向窜动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13条 双层壳体泵的内壳。外壳组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保持对中双头螺栓
4214条 泵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拧紧的拉伸量和螺母旋转角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
合下列要求 一 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二 应查明管道泵和共轴泵的转向 三 应检查屏蔽泵的转向 四 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五 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六 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七 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第4215条 高温泵在高温条件下试运转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14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试运转前应进行泵体预热温度应均匀上升每小时温升不应大于50?泵体表面与有工作介质的进口的工艺管道的温差不应大于40? 二 预热时应每隔l0min盘车半圈温度超过150?时应每隔5min盘车半圈 三 泵体机座滑动端螺栓处和导向键处的膨胀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 应接通轴承部位和填函的冷却液 五 应开启入口阀门和放空阀门并排出泵内气体预热到规定温度后再关闭放空阀门。 第4216条 低温泵在低温介质下试运转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14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预冷前打开旁通管路 二 按工艺要求对管道和蜗室内进行除湿处理 三 预冷时应全部打开放空阀门宜先用低温气体进行冷却然后再用低温液体冷却缓慢均匀地冷却到运转温度直到放空阀口流出液体再将放空阀门关闭 四 泵采用机械密封时应放出密封腔内空气。 第4217条 泵启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离心泵应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高温泵和低温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 泵的平衡盘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并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 三 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 四 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3min并将泵调节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第4218条 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二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三 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四 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滚动轴
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五 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 六 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七 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表4.2.18的规定且温升应正常杂质泵及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的泵密封的泄露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表4218 填料密封的泄露量 八 工作介质比重小于1的离心泵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水流量不应小于额定值的20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颗粒等介质进行运转的泵其试运转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九 低温泵不得在节流情况下运转 十 需要测量轴承体处振动值的泵应在运转无气蚀的条件下测量振动速度有效值的测量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二执行 十一 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 高速泵及特殊要求的泵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19条 泵停止试运转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离心泵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二 高温泵停车应按设
?为止 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停车后应每隔2030min盘车半圈直到泵体降温至50三 低温泵停车时当无特殊要求时泵内应经常充满液体吸入阀和排出阀应保持常开状态采用双端机械密封的低温泵液位控制器和泵密封腔内的密封液应保持泵的灌泵压力 四 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防止堵塞并及时用清水或其它介质冲洗泵和管道 五 应放净泵内积存在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 泵安装工程施工
第481条 螺杆泵在防锈保证验收规范二 类型通风与空调标准规范 第八节 螺杆泵
期内安装时可不拆洗。超过防锈保证期和有明显缺陷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拆洗。 第482条 泵的调平和找正应按本规范第422条、第423条有关规定执行。 第483条 泵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单独检查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二 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 三 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 泵的液体流道应清洗洁净 五 输送液体温度高于60?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预热。 第484条 启动前应向泵内灌注输送液体并应在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全开的情况下启动。 第485条 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泵在规定转速下应逐次升压到规定压力进行试运转规定压力点的试运转时间?挥ι儆?0min 二 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各结合面应无泄漏 三 轴承温升不应高于35?或不应比油温高20? 四 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的泄漏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本规范第4218条的有关规定 五 安全阀工作应灵敏、可靠。 第485条 停泵后应清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 第九节 水环式真空泵 第497条 水环式真空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安装时可不拆洗。当有异常或超过防锈保证期时应拆卸清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零件和部件的拆卸顺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二 零件和部件应无锈蚀经清洗合格后其配合面应涂一薄层润滑油 三 叶轮两端的垫片应严格按设备技术规定的厚度和数量进行更换。 第492条 泵的调平和找正应按本规范第422条、第413条的规定执行。 第493条 气水分离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1000 二 与泵连接的管路不宜过长法兰结合面应紧密 三 气水分离器的进水孔与外部供水管应连通其管路应保持畅通。 第494条 泵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盘车应灵活、无阻滞 二 真空度调节阀应调整至合适的开度 三 泵填函处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 四 应向泵体内注入清水盘车冲洗洁净后方能启动。 第495条 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泵应在规定的转速下和工作范围内进行运转连续试运转时间不
应少于30min 二 泵的供水应正常水温和供水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三 轴承的温升不应高于30?其温度不应高于75? 四 各连接部位应严密无泄漏现象 五 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第496条 试运转结束后应放净泵内积水再用清水将泵冲洗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