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湖北省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感悟
湖北省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感悟
游建军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 434020
在2003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理念, 尤其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
[1]
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北省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于2008年10月30日至31日在湖北省荆州中学举行。作为东道主, 我有幸全程学习了所有选手的创新实验。通过观摩两天的比赛, 自己感觉收获颇丰, 感触很深。1 总体感觉
(1) 老师们的参与热情很高, 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影响大
参加比赛的实验有78个, 外加1个展示实验, 几乎涉及到了中学化学的所有实验。每一个创新实验是一个备课组甚至一个学校化学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再加上与会的近400名老师, 对湖北省的化学实验创新和化学教学的影响不言而喻。新课程课改后的教学和高考, 对化学教师的压力比过去明显增大, 仍有教师专心于化学实验研究, 这是化学的希望。
(2) 实验创新大赛的特点丰富
首先,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其中既有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补充的创新实验, 又有对高中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改进、完善, 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和效果。还有一些实验仪器、教具的创新设计, 包括自制或改进的实验仪器等。
其次, 参加本次大赛的实验, 类型丰富, 形式各异, 实验内容和手段更加注重时代性、社会性。如重视实验的绿色化(几乎课本中有污染的实验都有教师从绿色化角度加以改进) 、微型化(如钠与水反应用小锥形瓶, 尤其是做有毒有害气体性质实验优势更明显, 更绿色更环保) 、生活化(注射器已成为许多实验收集气体、添加液体和作为反应装置的仪器) , 重视实验的探究性(如Na 2C O 3和
Na HCO 3分别与盐酸反应实验的探究, 既指出了教材实验的不足,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出Na 2CO 3与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 、实用性、趣味性等。
第三, 不少实验的设计比较精彩, 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用电子脉冲点火器改进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这些实验设计巧妙, 现象明显, 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 反思
虽然实验创新大赛很成功, 但在实验设计、选手的操作和其他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1) 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或者使实验绿色化, 有选手改进了实验药品。但是实验是不是真的按照他们的设想进行呢? 如在改进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有选手将KClO 3、MnO 2和Al 三种粉末混在一起。其设想为:加热KClO 3和MnO 2产生氧气, Al 和生成的O 2发生反应。但在此反应中Al 会不会直接和强氧化剂KClO 3反应呢? 铝热反应中, 用盛水的容器盛装反应的产物, 水中所得固体物质会不会是铁与水反应生成的Fe 3O 4呢?
(2) 实验装置设计的科学性
创新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一体化设计, 高度集成。如将Cl 2的制备、性质和吸收实验集成, 一套实验装置在几分钟之内将几节课的实验全部做完了。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课堂知识讲授和讨论的重要环节, 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注意力集中。如果高度集成, 势必会造成实验的延迟或提前, 这不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们都会强调:取用试剂时, 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标签向手心, 取完试剂后把试剂瓶盖上。但在参赛过程中有选手直到演示结束, 瓶盖还放在实验台上, 甚至有的将药匙还放在试剂瓶中。可能是由于紧张, 有选手在实验
中手发抖, 把药品弄撒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 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常要加强自身对实验操作基本功的培养。
(4) 改进主要集中在老师的演示, 缺少学生的参与
安徽师范大学的熊言林等老师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95%的学生想尝试着做自己设计的化学实验, 93 7%的学生没有在实验室做过自己设计的化学实验; 本学期你设计过几个化学实验方案的问卷中, 65 2%为0个, 22 8%为1个。所以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应该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改进实验, 完成实验。学生参与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 增强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拓宽学生知识面, 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5) 实验该不该彻底绿色化
化学实验应该绿色化, 但不等同于 不允许任何废物排放 。 绿色化学可以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 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 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生产有害物质 , 它是一种理念, 是人们应该倾力追求的目标。但实验的绿色化程度越高, 学生的嗅觉等感官体验越少。教材上有些实验本来已经很简单, 虽在环保上略有瑕疵, 把它改进成很复杂的完全环保实验是不是就可取了呢?
(6) 实验的安全难保证
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健康, 老师们设计装置时基本都考虑到在封闭的装置中进行实验。此次实验创新大赛中涉及到注射器的实验有20多个, 以至当时有老师戏称现在老师都干兼职医生了, 并且很多实验中用到了钢针头。这应该是实验中的一个隐患。若以回收的注射器和针头装置作为学生实验装置, 安全问题更无法保证。
(7) 装置的制作和操作规范不好界定此次创新的实验中有不少是自制仪器, 实验效果很好。但是那么多各式各样的装置制作标准怎么规定呢? 就像振荡试管要用手腕、过滤有 一贴二低三靠 的规范操作要求, 老师和学生如何操作这样的仪器才是规范的呢?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界定是要思考的问题。
(8) 科研成果的继承和发扬
[5]
[4]
[3]
[2]
此次实验创新大赛, 每位选手限时6分钟, 但有选手超时。如在加热浓氨水制取氨气的实验中, 因为酒精灯的温度不够高, 反应速率慢, 最后因超时匆忙结束。在上次的创新大赛中已经有创新出来的三芯酒精灯和防风酒精灯创新成果, 若能继承和创新以前的研究成果, 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9) 教师教研工作的严肃性
有少量选手的改进装置似曾相识。经查有些改编自教育教学杂志, 有些来自某套试卷的题目, 还有些完全来自于国外的文献。教学研究应该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
除此之外, 还有像黄冈市教研员甘老师点评时提到的实验演示时应该穿实验服, 白色的实验服对比明显, 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还有些老师平常也有一些创新的思维火花, 由于对自身能力估计太低缺乏自信而放弃了。但在大赛现场看到类似的实验且评价较好而懊恼, 表示应该积极参与。3 结语
实验创新的灵感很多来自于课堂, 要抓住课堂, 不放过每一个课堂细节和课堂生成资源;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平时就要学会做个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 要注重反思, 只有经常反思才能发现问题, 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才会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我们要充分利用本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经验和成果, 不断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改革和创新, 始终把实验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使其在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感谢省教研室提供了这次学习观摩的机会, 让我开阔了视野, 活跃了思维, 增强了动力。
(文中部分观点来自总结会上孙旭和甘喜武老师的点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高勇, 郭斌. 关于化学专业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和思考. 化学
教育[J], 2008, 29(3)
3 强世苍, 熊言林, 严增进. 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报
告. 化学教育[J], 2008(3)
4 朱文祥. 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J], 2001(1) 5 杨广斌, 贺宏. 剖析师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偏差. 化学教育
[J], 2008(4)
(收稿日期:2008 11 20)
范文二:高中化学各版本比较
高中化学各版本比较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正在不断推出。目前被审查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学习、比较和分析高中化学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三种教材,有利于广大教师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新课标给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正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选择教材的版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种化学新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在编写上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环境,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在具体的编写体系上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表
1、表2)。
表1 化学1 教材编写纲目比较
范文三: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化学2是高中生学习完化学1之后的第二个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课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界定了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分三个单元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将这些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有三类: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和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内容。
物质结构内容框架:
苏教版教材讲本主题内容分成两部分呈现,在化学1中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线索,介绍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在化学2中,以“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为切入角度,以微观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为核心线索展开,分三个单元呈现相关内容。
化学2 第一个单元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第二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通过对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和不同类型的晶体的讨论,展现了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的关系。
从具体知识上,苏教版教材增加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内容。
人教版教材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首先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介绍了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关系、电量关系和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然后再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栏目,研究了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递变规律,还通过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发现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教材讨论了离子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及类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超出课标要求),继而得出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 在内容编排上,教材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作为第1章,而把化学键编入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使化学键这一概念具有深化对物质构成的认识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实质和能量变化实质的认识的双重功能。
尽管各版本教材中涵盖的核心知识基本相同,但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线索和呈现方式各有特色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在内容组织上,教材分别选择了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个视角。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部分,讨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 化学电源和电解法制备物质,还简单介绍了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在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部分,分别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建立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与另外两个版本教材相比,苏教版教材在涉及的具体知识点在课标要求基础之上增加了电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生物质能的利用等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在内容组织上,教材分别选择了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个视角。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部分,讨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及其应用 ―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在化学反应
的快慢与限度部分,分别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建立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在内容编排上,教材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化学反应的利用等视角比较全面地侄释化学反应。教材首先以“化学键”为桥梁,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然后从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这一认识化学反应必不可少的维度,以“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等为核心问题展开讨论,继续丰富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最后以“化学反应的利用”为主题,从制造新物质和提供能量这两方面对化学反应的价值进行概括、整合,在体现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同时,对学习过的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尽管各版本教材中涵盖的核心知识基本相同,但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线索和呈现方式各有特色。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合物知识既是初中化学课程有机化合物学习的进一步深人,同时也要为后续选修模块尤其是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在高中必修化学中,上升到对每一类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学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在内容组织上,教材从化石燃料、食品和人工合成三个方面进行选择,介绍有机化合物典型代表的性质及其应用,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石油的炼制(乙烯)到煤的综合利用(苯),进而介绍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糖类、酯和油脂、蛋白质和氨基酸,最后介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在内容组织上,教材从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甲烷的结构、性质、用途扩展到烷烃、同分异构体。教材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以石油和煤作为载体,介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和乙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同时介绍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和应用,关注人体的健康,利用资料性的栏目介绍科技的前沿及相关的知识。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 ,教材依据有机化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应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生产、生活和身边的食物作为切人点,由个别物质的研讨随生产、生活中的联系逐一展开: ① 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是先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再从甲烷的结构特点拓展到乙烷、丙烷、丁烷及其异构现象,即从结构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 ② 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产品引人乙烯和苯的性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③ 从饮食与健康的角度分析重要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醋和油脂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从生命及营养的角度介绍糖类、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在人体内的转化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④ 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接触的制品引人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
可以将必修课程中有机化合物部分中核心知识的具体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②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其应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 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 ④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基本性质,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性能及其用途。
从上述教材内容结构的设计可以看出,几套教材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有机化合物学习的内容要求,但在具体内容的表述方式和呈现上却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范文四:高中化学三个版本教材比较
·16·化 学 教 育 2005年第7期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
孙夕礼
马春生
(江苏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 (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2) 1001810003
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 的结构做了归纳和 摘要 本文对人教版、对比, 从教材编写线索、学习栏目、插图与表格、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阐述了作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教材结构
编写特点
思考与建议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 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以高中化学课程标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准(以下简称课标) 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正在不断推出。目前被审查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 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 以下简称人教版) ;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 以下简称苏教版)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 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
学习、比较和分析高中化学2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 的三种教材, 有利于广大教师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了解新课标给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巨大变化, 对正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 选择教材的版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种化学新教材(化学1、化学2) 在编写上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 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 注重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环境, 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在具体的编写体系上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 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见表1、表2。
1
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
1. 1 整体设置教材的课程结构
、表2我们看到, 三种教材并未严格按课程标准的6个主题顺序进行编写, 而是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通过表1一是化学1、化学2是高中学生必修内容, 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在化学1、化学22的课程结构。分析其原因有二:
的哪本书中先后出现, 并不会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也不会降低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 二是能编写出体现自己鲜明特色的教材。这种整体设置教材结构的方式使编者编写教材时有很大的自由度,
三种教材在编写形式上, 既有相对集中的课标主题内容, 也有分散于各单元、章节的课标主题内容。人教版
化学1:课标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与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对应, 并包含了课标化学1主题
“物质的量”的内容; 课标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有关内容被分成三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1
主要学习“物质的组成、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 分散系---胶体, 酸、碱盐的电离, 离子反应”, 第三章主要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主要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标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的内容被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教材的各章之中。
化学2:课程编排体系基本与课标化学2的内容一致。
苏教版
将课标的6个主题进行整体设置。
化学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20世纪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发展历程,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核素”; 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为“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物质的量的简单气体摩尔体积、分散系和胶体”; 第三单元主要内容为“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计算、
及分析”。该专题中有课标化学1的主题1、主题2的主要学习内容和主题3有关物质分类的内容, 也有课标化学2主题1“元素、核素”的内容。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包含了课标化学1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包含了课标化学2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酸雨的防治”等内容。
2005年第7期 化 学 教 育
表1
课标(内容标准)
人教版
化学1教材编写纲目比较
苏教版
写给同学们的话引言: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体系
第三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回顾与总结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溴碘的提取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镁的提取及应用回顾与总结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铝的性质及应用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钢铁的腐蚀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回顾与总结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防治硫酸和硫酸盐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回顾与总结
山东科技版
引言:致同学们
·17·
引言
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1.
一. 化学实验安全
了解2对象, 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
二.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
过滤和蒸发2蒸馏和萃取1. .
势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2.
用
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
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二.
的关系;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用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3.
归纳与整理
本单位,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计算,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一.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 4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的作用
一.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5.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二.
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的重要作用
归纳与整理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1.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法
二. 金属与水的反应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 2
三.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树立安全意识, 能识别化学3.
一. 氧化物
品安全使用标识, 初步形成良好
二. 氢氧化物
的实验工作习惯
三. 盐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4.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
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完
三价铁的氧化性2.
成实验报告, 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焰色反应3.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5.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
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一.
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铜合金1.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钢2.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二. 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对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与整理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散系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3.
---硅
例或通过实验探究, 了解钠、铝、
一. 二氧化硅和硅酸
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二氧化硅1.
主要性质,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
硅酸2.
要应用
二. 硅酸盐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4.
三. 硅单质
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
---氯
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一.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5.
二. 氯离子的检验
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举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
一. 二氧化硫
还原反应
二.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6.
三.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
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
的污染
性质, 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二. 氨
归纳与整理
第1章走进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一. 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二.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三.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一. 二.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二.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三. 物质的量浓度本章自我评价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二. 物质的分类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第2节电解质一. 电解质的电离二.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一. 氧化还原反应二. 氧化剂和还原剂三.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章自我评价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二.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三.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第2节氮的循环一.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 氮循环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三.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第3节硫的转化一. 自然界中的硫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1. 转化
认识单质硫2. 二. 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三. 酸雨及其防冶
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一. 海水---化学元素的宝库二. 镁和海水提镁三. 溴和海水提溴本章自我评价
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第1节硅无机材料一. 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二. 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三. 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第2节铝金属材料一. 铝与铝合金二. 金属与金属材料第3节复合材料一. 认识复合材料二. 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本章自我评价
·18·化 学 教 育 2005年第7期
表2
化学2教材编写纲目比较
苏教版
写给同学们的话引言: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性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回顾与总结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限度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生物能的利用
氢能的开发与利用回顾与总结
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石油的炼制乙烯煤的综合利用苯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糖类
酯 油酯
蛋白质和氨基酸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简单有机物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合成回顾与总结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化学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回顾与总结
山东科技版
引言:致同学们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一. 原子核核素二. 核外电子排布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一. 二. 元素周期表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二.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本章自我评价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一.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二.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一. 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的限度二.
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一.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二.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本章自我评价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二.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一. 石油的炼制 乙烯二. 煤的干馏 苯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 乙醇二. 乙酸
酯和油脂三. 四. 糖类五. 蛋白质
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一.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二. 塑料三. 合成橡胶四. 合成纤维本章自我评价
课标(内容标准)
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3.
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
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知道离5.
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6.
键特征
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7.
分异构现象
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1.
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2.
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3.
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4.
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5.
了解控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
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1.
意义,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 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 2
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3.
能举例说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4.
源的综合利用为例, 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5.
剂的使用为例, 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6.
生活的影响, 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人教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三. 核素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二. 元素周期律三.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三节化学键一. 离子键二. 共价键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二.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二.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一. 化学反应的速率二. 化学反应的限度三.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 甲烷的性质二. 烷烃
第二节来自石油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一. 乙烯二. 苯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 乙醇
乙酸二.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一.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二. 糖类、油酯、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一.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二.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归纳与整理结束语
2005年第7期 化 学 教 育·19·
化学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单元将“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晶体结构”3种概念整合在一起。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以实例介绍“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涉及课标化学1主题1、课标化学2主题3关于“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能说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等内容。
山东科技版
教材化学1与课标化学1相比内容顺序调整较大。
化学1: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二节, 以观察钠的性质实验和研究氯气的性质为例, 说明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揉合了课标化学1主题1、主题2、主题3的一些内容。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以课标化学1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为主, 同时包含了课标化学2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矿物自然资源的利用”、“酸雨的防治”等内容。1. 2
编写线索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人教版以“从实验学化学”开篇, 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然后沿着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和应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的线索安排教材内容, 其线索与原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基本一致, 相信人教版化学1、化学2教材在出第2版、第3版修订时会有较大的调整。
苏教版以“物质世界”为核心, 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探索历程引入高中化学, 告诉学生“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从“物质的研究方法”、“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等多角度阐述化学对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 着重体现了“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而言该教材有较高的可读性。
山东科技版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联想·质疑”、“交流·研讨”、“迁移·应用”等活动栏目, 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 设置一系列问题, 创设问题学习情境,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答,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合作精神, 同时形成结构化了的知识系统。
2
设置多种学习栏目, 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种新教材都设置了多种学习栏目(见表3) , 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化学
物质及其变化探究的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能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发现和提出探究有价值的化学问题,
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 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对信息进行加工”。
表3
人教版化学1化学2
思考与交流
1514
学与问69
三种教材的栏目设置和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
栏
资料卡片1310
提示5
科学探究
78栏
苏教版化学1化学2
交
流研讨2112
你知道吗1411观
察思考89
交流与讨论1916活动探究810
概
括整合119
活动与探究1115迁
移应用911
观察与思考58联
想质疑1012
资
料在线1810
问题解决86栏
山东科技版化学1化学2
追
根寻源21
目
工具栏78
方法引导84
知识支持93
目信息提示91
拓展视野1610
化学史话21身
边的化学54
化学前沿323
化学与技术63
资料卡片
整理与归纳41知识点击56
目
实践活动
63
科学视野
78
科学史话
13
归纳与整理
44
·20·
对上述栏目分类分析见表4。
化 学 教 育 2005年第7期
表4
思考与交流学与问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
三种教材栏目分类分析
栏
目
归纳与整理
提示资料卡片信息提示
科学视野科学史话
化学史话拓展视野资料卡片身边的化学化学前沿化学与技术属于拓展性栏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人教版演示实验
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活动与探究
问题解决
苏教版观察与思考整理与归纳
工具栏
山东科技版
联想·质疑
观察·思考
活动·探究
迁移·应用
概括·整合
方法引导知识支持
一般出现在新内容学习的开始, 它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熟悉的事实和
栏目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现象基础上设置有关的学习情景并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问题充满兴趣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 准确记
在此栏目设置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主要通过以实
学生可利用此栏目提出的问题或介绍的方法来检验自己对新知的掌握程度
学完一节或一章(一个专
栏目设置目的是为学生
题) 教材后, 解决问题提学生在此栏
供相关资料、高观点、大视
多角度地野、
认识化学科学
录实验现象, 验为主的多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水平
种探究活动来揭示化学科学的奥秘
目的引导下, 数据和方法建立新旧之间的知识联系, 对所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进行概括、整合
思路
我们也看到有的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过多或有意义相近的栏目, 有的栏目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过少, 可以考虑合并、裁减某些栏目, 以充分发挥栏目的整体作用。
3
图文并茂, 可读性大大增强
三种教材都应用了大量的插图和表格, 统计见表5、表6,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 可读性大大增强。
表5
教材图片类型
实验现象、实验仪器装置1.
生产生活、科技2.
理论、模型、分类、归纳3. 人物4. 图片数图片总数
404013194
159
三种教材的插图统计和分类人教版化学1
化学2103122265
124317476
160苏教版化学1
化学2133337184
山东科技版化学15487215167
274
化学21653353107
表中统计的是三种教材中有编号的插图, 无编号及练习中的插图未统计在内 注:
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仪器等照片对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及操作, 分析化学实验的现象, 事后回忆有关化学实验过程及问题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能大大减轻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现象记忆的信息量。人教版、山东科技版有关实验的插图较多, 苏教版相对较少些。
化学发展史实、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成果和应用的插图,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 “认识和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作用”。理论、模型、分类、归纳方面的插图, 为学生“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 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
2005年第7期 化 学 教 育
表6
教材表格类型
实验步骤及现象(填表) 1.
科学探究(填表) 2.
交流与讨论3. 数据4.
归纳与整理(填表) 5.
习题(填表) 6. 表格数表格总数
15633330
67
三种教材的表格统计和分类人教版化学1
化学2138111437
14721125
56
312141131
19322428
63
21253435
苏教版化学1
化学2
山东科技版化学1
化学2
·21·
表格主要分为3类, 一类是数据表, 约占1这类表格不用学生填写; 第二类是实验记录和活1%~15%, 动探究表(表6中的1、, 约占6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类表以学生填写为主; 其余归纳整理2、3项) 3%~71%,
表格在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和分析中起着非常重和习题练习中的表格约占7%~21%。从表格的权重分析, 要的作用。山东科技版在知识的归纳整理方面(含习题) 应用了较多的表格, 与“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的思想相一致。
大量图表的应用, 增大了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信息量, 对培养学生归纳、对比能力, 内化知识体系, 综合应用能力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4
注重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化学课程中, 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同时它又是新课程倡导的教
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三种版本教材的实验(实践活动) 统计见表7。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实验技能,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表P
教材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 探究性实验(或实践活动) 实验设计实验数实验总数
247132
58
三种版本教材的实验(实践活动) 统计
人教版化学1
化学2169126
1834355
96苏教版化学1
化学2733141
山东科技版化学12831463
107
化学21626244
实验数量包含每个探究性实验中需做的实验, 习题中的实验。 注:
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 在新授课讲解时安排的实验中, 基本上是教师的演示实验, 而其新教材则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探究性实验, 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与探究活动也关系密切, 很少有验证性的实验。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设计课题。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学习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 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 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种教材中还安排了许多上网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角色扮演等学习、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解决与化学有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5
几点思考与建议
() 课标是新一轮高中化学教材编写和教学的根本。三种教材由于编写线索、切入方式、侧重点的不同, 1
·22·化 学 教 育 2005年第7期
教材的深度、广度也不相同, 探究课题的设计方式和应用的素材也有差别。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选用那种版本的教材, 都不能仅以教材为本, 切不可认为把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就是达到课标的要求了。要防止这也想要, 那也不想丢的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思路, 应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 转变教学观念,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体系。
) 三种教材内容上与课标内容标准有一些不吻合的地方。如:课标内容标准有“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2
洗涤剂的使用为例, 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但三种教材均无有关含磷洗涤剂的内容。关于碳, 课标仅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建议“讨论自然界中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的作用”, 而山东科技版则专门安排了“碳的多样性”一节, 对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进行较深入的探索。三种教材的探究活动的设置与课标“活动探究建议”有很大的差别, 编者们基本是按教材设置线索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将所教的教材与课标认真比对, 整合教学资源, 正确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 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为3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而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却较多, 如何在有限的36学时, 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 是教师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 教学中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 事先制定周密的计划,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精选教学内容, 把学习目标用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不要一字不漏地讲解教材的内容, 不能按传统的教学要求随意补充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要求, 不适当地引伸和挖掘。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 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淡化学科意识, 在鼓励有志于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学生学好化学的同时, 防止以后不想选学化学的学生过早分化而远离化学。
) 教师在选用教科书时, 首先要看在课题内容、社会内容和学习目标上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考虑(4
教材的可读性, 还要看教材在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方面是否留有空间。教材的制作质量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种教材排版、制作质量总体上都很高, 如有的考虑了教材的防水, 防皱, 有的对封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三种教材仔细比较后也发现:有的教材内页纸张太簿, 不利学生翻动, 易损坏; 有的教材开本不标准, 比标放在书包中会卷曲; 有的教材图表过多, 挤占了教材应有的留白(这是给学生记录用的) , 并造准书长出一些,
成排版较密, 这会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带来不便, 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有的图片说明、表格主题文字不够严谨。
() 对微观粒子称为“微粒”还是“粒子”, 三种教材不统一。课标、苏教版、山东科技版称为“微粒”, 人教5
粒子”, 建议尽快统一对微观粒子的称谓。版叫“
参 考 文 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槁)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 2003: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2003:1-62 化学课程标准研修([]论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 化学教学, () :32003, 317-19 孙夕礼. []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渗透课程标准的理念. 化学教学, () :42005, 31-5 马春生.
[]陆真. 美国化学教材中化学问题解决栏目评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52004, 1245-47 程瑶琴,
(上接第15页) +++++++++++++++++++++++++++++++++++++++++++
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硫酸工业”中, 介绍了科学利用废热资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方案:安装热交换器、利用废热进行蒸气发电等。
绿色化学以其关注自然、环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文情怀及先进理念, 已赢得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我们深信, 21世纪将是绿色化学的世纪。教学中, 我们应深入钻研新教材, 挖掘其中的“绿色”闪光点, 积极地宣传绿色化学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及教改实验中, 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
及人文精神的真正人才。
参 考 文 献
[]化学教学, () :12003, 1-213-14 金前英.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化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学第一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23-12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3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选修) 化学第二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04-208[]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42002, 737-39 姚焕英.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5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订本·选修) 化学第三册, 第2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78-82
范文五:2012年湖北省高中化学竞赛预赛试题word
2012年湖北省高中化学竞赛预赛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36分)
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吃水果、蔬菜能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B(大量排放SO或CO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22
C(用明矾作净水剂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延长货架期 2、你认为下列数据可信的是( )
某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是2.0mol/L A(某雨水的PH为5.6 B.
3 C.某胶体粒子的直径是160nm D.某常见气体的密体为1.8g/cm3.设N为阿伏加德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4L N气体的分子数目小于N A.常温常压下,222A
B.含0.1 mol Fe(OH)的胶体中胶粒的数目为0.1N 3AC(标准状况下,11.2L SO所含分子数为0.5N 3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4.下列变化中,不是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 ) (((
A.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溶液褪色
B.乙烯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聚乙烯 C.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5.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烃完全燃烧后,生成CO和HO的物质的量之比以及分子结构中22有四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分别是( )
A. 6:7和 2 B. 6:7和3 C. 7:8和3 D. 7:8和4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至中性:
,,+2+2H+SO+Ba+OH=BaSO?+HO 442
+2+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H=Fe+2HO 22
2+-C.少量SO通入Ca(ClO)溶液中:SO+HO+Ca+2ClO=CaSO?+2HClO 22223D.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3+22+Al+2SO+2Ba+4OH=2BaSO?+AlO+2HO 4422
7.在由Fe、FeO 和Fe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23
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未出现血红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混合物里3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3
,2+离子与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 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
C.混合物里,FeO 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O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23
D.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23
8.分子式为CH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 57((((
A.含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1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C.含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 含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9.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 ,所以稳定性:HO, HS 22
B.由于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的大,所以沸点:SiO ,CO22 C.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发生反应2KClO+ I=2KIO+Cl,则氧化性:I,Cl323222 D. 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温度、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
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 2
V(HCl) 与加入盐酸的V(HCl)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 , , 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不计CO的溶解) 2((((
,,A.若OB=0,则形成溶液M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 CO=HCO 23B.若OB=BC,则溶液M为NaCO的溶液 23
C.若3OB=BC,则溶液M中的c(NaHCO)=2c(NaCO) 323
,,2D. 若OB,BC,则溶液M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CO和HCO 33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O共16.5g和足量的NaO,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2222
应,固体增加了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的质量分数和( ) 2
A.36% B.54.5% C.40% D. 33.3%
12.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序号 甲 乙 丙
? CO SO 石灰水 22A. ???
? HCl CO 石灰水 2B.??? ? CO SO Ba(NO) 2232C. ??? ? NO SO BaCl 222
? CO NH CaCl D.??? 232
13.现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r(X) ,r (Y) ,r (Z) ,r (W)。X、Y、Z处于同一周期,Z、W处于同一主族:X、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
B.Z一定位于第三周期V?A族
C.若X、Y、W可 形成化合物的XYW,则该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2
D.X与中足量的W加热反应会生成化合物XW 2
14.黑火药(硫磺、木炭和硝酸钾的混合物)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有火药样品124g,燃烧后生成33.6L(标准状况下)气体和由KCO、KSO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气体产物中CO2324
2和CO占,其余气体为N。则火药中硫磺的质量( ) 223
A.22g B.16g C.11g D.8g
15.现有amol/L NaX和bmol/L NaY两种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且c(X)= c(Y)+ c(HY),则HX为强酸
,,,,B. 若a=b且pH(NaX),pH(NaY),则c(X)+ c(OH),c(Y)+ c(OH)
,,C.若a,b且c(X)= c(Y),则 酸性HX,HY
,,D.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c(X)+ c(Y)+ c(HX)=0.1mol/L,则a=b=0.1mol/L 16.如图所示,向A中充入1molX、1molY,向B中充入2 molX、2molY,起始时A、B体积都等于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反应:X(g)+ Y(g) 2Z(g)+W(g) ?H,0。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 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速率:v(B),v(A)
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C.平衡时的压强:P=2PBA
D.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A,B
1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装置?中,d为阳极、c为阴极
B.装置?可用于收集H、NH、CO、Cl、HCl、NO等气体 23222
C.装置?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D. 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18.在下图装置中,观察到图1装置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而图2装置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附近产生大量有色气体。根据上述现象度推测金属铬的化学性质错误的(((是( ) (
A.金属铬的活动性比铜强 B.金属铬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金属铬易被稀硝酸钝化 D.金属铬不与稀硝酸反应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9、(8分)
现有NH、F、Cl、Na、Fe、NaO、NaO、SO、CO、NO等十种中学常见物质,322222222
根据其与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进行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位于______________组(填“A~E” ):
(3)C组中某一物质须在高温时才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
(4)用电离方程式表A组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呈弱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B组中的气体与E组中某种气体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
智能材料是当今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纳米FeO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高的比34
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为零的超顺磁性而被广泛地用作磁流体的磁性粒子。水热法制备FeO34
2+—2—2—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SO+O+xOH=FeO+SO+2HO 2323446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热法所制得的水基磁流体30天以上无分层和混浊现象,因为该分散系是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方程式x=___________________;
2+2+(3)该反应中1molFe被氧化时,被Fe还原的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
2+(4)Fe的离子浓度用标准的KCrO溶液测定。配制标准KCrO溶液除烧杯和玻227227璃棒外,还需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仪器的编号)。 a. 分析天平 b.容量瓶 c. 酸式滴定管 d. 碱式滴定管 e. 量筒 f. 胶头滴管
2+若在配制溶液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得Fe离子浓度将 (填“偏高”、“偏低”、“不变”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1、(12分)
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2-3+3+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Ag、Mg、Al、NH、Fe 4
,,,,,2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Br、I、CO、AlO 32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探究一: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为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
__________。
?请写出沉淀减少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
,,, 乙同学检测到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l,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2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的体积(标准状况) 5.6L 11.2L 22.4L 2
,(Cl ) 2.5mol 3.0mol 4.0mol n
,(Br) 3.0mol 2.8mol 1.8mol n
,(I) xmol 0 0 n
?当通入Cl的体积为5.6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
,,,?原溶液Cl、Br、I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
近年来我国光纤光缆快速发展产生了对光纤控制棒的迫切需求。光纤预制棒是制造石英系列光纤的核心原材料。
(1)如果把光缆裸露在碱性土壤中,结果会短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英用途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制备石英玻璃用来制造耐高温的化学仪器;
B(可用作吸附剂或催化剂载体;
C(工艺师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D(制备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如坩埚、蒸发皿、氮化硅高温结构陶瓷等。
(3)晶体硅是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大量的晶体硅通常是由石英为原料制备得到。
第一步 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
第二步 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第三步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
相关信息如下:
a. 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b.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 BCl AlCl FeCl PCl 43335
沸点/? 57.7 12.8 — 315 —
熔点/? -70.0 -107.2 — — — 升华温度/? — — 180 300 162
?写出获得粗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获得的粗产品经冷却后再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
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第三步中用SiCl与过量干燥的H反应制备纯硅,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42
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3、(12分)
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是近代工业中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基本材料。世界各工业国家,在努力增加合金钢产量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改进碳素钢质量,扩大品种和使用范围。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碳素钢与硫酸的反应,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称取一定质量碳素钢样品放入一定体积浓硫酸中,加热使碳素钢完全溶解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3+2+2+?甲同学认为X中除Fe之外还可能含有Fe。若要确认其中的Fe,应选用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KSCN溶液和氯水 b. 铁粉和KSCN溶液 c. 浓氨水 d. 酸性KMnO溶液 4
?乙同学取280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再加入足量BaCl溶液,经2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引推知气体Y中SO的体积分数为_____。 2
(2)根据上述实验中SO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除SO外,还可能22含有Q和Q两种气体,其中Q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3g/L。为探究气体成121
分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
?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Y气体中的Q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M于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
a. A之前 b. A—B间 c. B—C间 d. C—D间
?如果气体Y中含有Q,预计实验现象应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全球能源紧张
及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CO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引22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1)右图为碳及其氧化物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图。若?变化是置换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为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常采用
CO(g),2H(g) CHOH(g)反应合成甲醇。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23
器中反应,其相关数据见下图:
? 3t min时对反应体系采取了一个措施,至4t min时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请00
完成上图CO的曲线;
? 根据上图计算0至t min时V(H)=________________,tmin至2t min时速率0200变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常采用CO(g),3H(g) CHOH(g),HO(g)方法生产甲醇应更具前2222景。
? 恒定温度时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使CO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_。 2((((
a. 固定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CO; 2
b. 固定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 2
c. 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d. 缩小容器的容积;
e. 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 在25?、101KPa下,1克甲醇完全燃烧放热22.68kJ,某火力发电厂CO的年度排2放量是2200万吨,若将此CO完全转化为甲醇,则理论上由此所获得的甲醇完全燃烧放出2
的热量约是_______KJ(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12年湖北省高中化学竞赛预赛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S S C D D C A D D B C C D A C A D 19((8分)
(1)树状分类法(1分) (2)E(1分)
高温 +-(3)3Fe+4HO(g)FeO+4H (2分) (4)CO+HO=HCO=H+HCO(2分) 234222233
(5)6NO+8NH=7N+12HO 或3Cl+2NH=N+6HCl或3Cl+8NH=N+6NHCl(2分) 2322232232420((8分)
(1)胶体(1分) (2)4 (1分) (3)0.25mol (2分) (4)abef (2分) (5)偏高(2分)
21((8分)
+3++2--(1)?H、NH、Al (2分); 2?3?1 (2分); CO、AlO(2分); 432--?Al(OH)+OH=AlO+2HO(2分) 322--(2)?Cl+2I=2Cl+I (2分) ?10?15?4 (2分) 22
22((12分)
高温 -2-(1)SiO+2OH=SiO+HO (2分) (2)AD (2分) (3)?SiO+2CSi+2CO2322 (2分) ?Al、P、Cl(2分)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确保干燥的氢气气流(2分),以防止氢气和氧气混合物受热不安全及高温下Si被氧化。(2分)
23((12分)
(1)? d (2分) ? 80% (2分)
? (2)?检验SO是否除尽(2分) ?C+2HSO(浓)CO?+SO?+2HO(2分) 224222
? c (2分) ?D中的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2分) 24((12分)
高温 (1)C+HOH+CO(2分)(合理即可,如与CuO、FeO、MgO、SiO等反应); 222
??(2分)
(2)?(2分) n/mol
2
1.6
CO 1 ? 0.8 ? 0.6 ? ? ? 0.4 0.2 0 t 2t 3t 4t t/min
?1/5t mol/(L?min); 反应受热或使用了催化剂(每空1分共2分)
14 (3) ?ABC (2分) ?3.63×10(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湖北省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