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10分10分
回答:4 浏览:2584 提问时间:2005-08-03 20:02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即海拔增高多少米 ,压强减少多少?
共0条评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cq32220977
[学弟]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在3000M范围内,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Hg,大约133Pa!
回答:2005-08-03 20:07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3条回答
评论 ┆ 举报
☆问题牛牛★
[学长]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没有比例关系,海拔越高,降低得越慢。 回答:2005-08-03 20:06
共0条评论...
评论 ┆ 举报
℃ute
[学长]
海拔每升高100米,大气压降低5mmHg(即0.67kPa)
回答:2005-08-03 20:08
共0条评论...
评论 ┆ 举报
七晴六雨
[学弟]
一般每什高100米,气压就下降0.67千帕(5毫米汞柱),如拉萨海拔3658米,大气压 为65.2千帕(489毫米汞柱),仅为海平面大气压(101.3千帕)的64.4%
回答:2005-08-03 20:12
共2条评论...
由弘一网童保存,尚未注册。注册
范文二: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在个人导航仪中~MEMS压力传感器充当气压计用于测量海拔高度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不同高度的大气压。
下面是大气压测量单位:
psi – 磅/平方英寸
cm/Hg – 水银柱高(厘米)
cm/Hg – 水银柱高(英寸)
Pa – 帕~国际制压力单位 (SI) ~1Pa = 1 N/m2
bar – 巴~气压单位~1 bar = 105Pa
mbar – 毫巴~1mbar = 10-3 bar
我们居住在地球大气层的底层~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上
升而降低。我们将在59 ?时的29.92 in/Hg海平面气压规定为标准大气压~这个平均值不受时间影响~而受到测量点的地理位置、气温和气流的影响。
因此~上述压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个标准大气压 = 14.7 psi = 76 cm/Hg = 29.92 in/Hg
= 1.01325 bar = 1013.25 mbar
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表示大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 [1]:
其中:
P0 是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 mbar;
Altitude是以米为单位的海拔高度。
P是在某一高度的以mbar为单位的气压
图1根据上面的公式描述了大气压变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如图1所示~当高度从海平面上升到海拔11,000米高时~大气压从1013.25 mbar降到230 mbar。我们从图中不难看出~当高度低于 1,500米时~大气压几乎呈线性降低~每100米大约降低11.2 mbar~即每10米大约降低1.1 mbar。为了取得更精确的高度测量数据~可以在目标应用中构建一个大气压高度查询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确定对应的海拔高度。
如果使用全量程为300 mbar到1100 mbar的绝对MEMS压力传感器~测量高度可达海拔9,165米到海平面以下698米。
图 1: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范文三: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 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
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
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
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
大气压的变化
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
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
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
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
我们知道,气体分子的“碰撞”是产生气体压强的根本原因.因而对大气压随空气湿度而变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释,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仅考虑其大小)
由此可见,平均质量大的气体分子,其平均动量也大(有的文献①中所言:“干空气的平均速度也大于湿空气”,是不正确的).而对相同状况下的干空气与湿空气来说,由于干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质量都比湿空气要大,且干空气分子的平均动量也比湿空气大,因而湿度小的干空气压强也就比湿度大的湿空气大. 当我们给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加热的时候,则其压强当然也会增大.而对大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某一区域的大气温度因某种因素而升高时,必将引起空气体积的膨胀,空气分子势必要向周围地区扩散.温度高,气体分子固然会运动得快些,这将成为促进压强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便向周围扩散,则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数就要减少,从而形成一个促使压强减小的因素.而实际的情况乃是上述两种对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两种因素中哪个起主要作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由于地球上的大气总量是基本上恒定的.当一个地区的气温增加时,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地区温度的降低,这就为高温处的空气向低温处扩散带来了可能.而扩散的结果常常是高温处的气压比低温处低.当我们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盛夏时,南半球却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少的严冬.这时,由于北半球的空气要向南半球扩散而使北半球的气压较南半球要低.而由于大气总量基本不变,则此时北半球的气压就低于标准大气压,南半球的气压当然也就会高于标准大气压.同样,空气的反方向扩散又会使北半球冬季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因而,在北半球,冬季的大气压就会比夏季要高.当然,大气压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但对中学课本上的说法作上述解释还是可以的很详细啊。
气压的日变化
陆地比热小
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低,海洋气压较高,风从海洋(高压区)吹向陆地(低压区),是偏南风(不全是东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西南风)。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高,海洋气压较低,风从陆地(高压区)吹向海洋(低压区),是偏北风(不全是西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东北风)。
气压的日变化 地面气压日变化的特点是在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
和一个次高值,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次低值。最高值出现在9 ~10时,次高值出现在21~22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次低值出现在3~4时。气压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地球上向阳的一边(白天)由于加热作用使空气膨胀而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向四周辐散,致使空气柱的质量减少,地面气压降低。背阳的一面(夜间)由于冷却作用,气柱收缩,空中四周气流辐合,使气柱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升高。气压的日变化在低纬度地区比较明显。气压日振幅(一日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又称为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在低纬地区,平均日振幅可达3~4百帕,到纬度50
应用
1.高压锅(高压锅中封闭了空气,给高压锅内空气加热时,锅内气体压强增大,使锅内的水沸腾时温度更高,更容易煮熟食物
2.真空吸盘(可以依靠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墙上,可以挂东西)
3.拔罐头疗法(中医中有一种玻璃罐,将其加热时迅速按在人体某部位,等罐内空气冷却后,会被外界气压按照皮肤上,此时用力拔下玻璃罐,会吸出人体内有害的毒血,有利于康复)
4.飞机飞行(飞机机翼上方呈流线型,当空气流过机翼时,一部分空气从飞机机翼上方流过,一部分空气从机翼下方流过,因为机翼上方为流线型,所以空气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不同的距离则速度不相同,机翼上方空气流速较大,大气压较小;下方很平,空气流速较小,大气压较大,于是。飞机在高速行驶时,机翼下方的大气压大,而机翼上方的大气压小,机翼上下的压力差使飞机获得了升力)
什么试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 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臵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 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指的是大气(空气)产生的压强。由于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你所提出的问题是说在高山上的温度往往低于山下,为什么在山顶的大气压小于山下的大气压。
因为大气压的产生也和液体产生的压强一样与深度有关。我们地球的外层是由大气层包围着,那么离地面越近,大气层就越厚,所以产生的压强就越大。所以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产生的大气压强也就越小。
范文四: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3.大气压与时辰?的关系:早上和晚上的?大气压比中午?的高
对于同一地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早上和晚上,气温相对较低?,同时大气中的?空气比较干燥?,相对湿度较中?午低,属于“干空气”,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早上和晚?上空气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早上和?晚上大气压比?较高。而到中午的时?候,大气不断的积?累热量,使其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当温度升高后?,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在下午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度也达较大值?,由于此二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午的大?气压比早上、晚上的大气压?低。
4. 大气压随地理?纬度的变化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8?.966,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18.106,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5(大气压随水陆?的变化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6. 1大气压随地?势高低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n;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
p=p0e?μgh,RT
(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h为气柱高度?)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2km,大气压值可近以内??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范文五:钓鱼与大气压的关系
钓鱼与大气压的关系
2014-01-17 15:17:27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9167次 评论:0条
钓友小武最近好几次出钓,钓场不变,钓 位不变,饵料不变,垂钓时间段不变,天气情况也非常接近,而且就是前后2周之内,一切都正常,可是有的天鱼儿狂咬,而有的天鱼儿就是不开口~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恰巧他的公司是制造压力传感器的,公司有位工程师原来曾经在一家美国公司服务,而这家美国公司生产一种钓鱼气压计(fishing barometer),请教了一下才发现奥妙就在于当天的气压! 试想美国佬把气压作为出钓的重要标志因素之一,可见鱼类对气压变化的敏感程度是很高的。我们讨论了很长时间,又分别查阅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现在整理出来供各位网友参考。
从仪表上可以看出,每种仪表上都有温度和大气压力的指针,当然还与风、雨、晴、云的气候相关,而实际内部计算采用因子积分法,公式还与经纬度、海拔、季节、月相等相关。而这些因子的权重以气压为最大。
而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的天气预报中也出现了“钓鱼指数”这一栏目,适合与不适合垂钓的依据也主要由温度、大气压、气候等因素构成。内在因子当与美国的专用仪表接近。
作为我们钓鱼人出钓的重要参考,晴、雨、阴、大的降温、风向风力等现象我们都能及时明显感受到,而气压的变化我们往往不能及时地感觉到而容易被忽略。但是我们都有一些通过观察累积出来的一些经验,例如:
蜻蜒贴近地面飞行,燕子低飞觅食,鸟儿也不在唱歌了,山林中昆虫静寂无声,这样的天气是很难钓到鱼的。
雷雨之前,云层很低,抑或大雾弥漫之日,空气中水气很重,这样的天气更难钓到鱼。天空中出现积云,积雨云,天气变黑,这样的天气鱼儿烦燥不安。很少咬钩。
还有闷热天、下雨前,人都能感到气压很低,这时鱼儿也一样,表现在钓鱼上就是鱼浮头,缺氧~记得有个网友说“罗非在游行,就是不咬钩”。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常有雷阵雨,而雨后鱼儿活动觅食特别活跃,这样的天气我们都会抓住机会,这时鱼儿特别容易上钩。若是久雨初晴,或是雾散云收,鱼儿更是食欲旺盛,让我们拉到手酸。
到了秋天,轻风阵阵,天高云淡,是“全天候”的垂钓季节,是鱼儿的第二个掇食高峰期,而在这个季节中,又尤以秋高气爽之时最为好钓,鱼儿到处觅食且又贪食,非常容易上钩。
其实以上这些现象无不与气压相关。这也就是说,气压的高低直接影响垂钓的效果。那么气压究竟是如何影响鱼情的呢,下面就简单说一说。
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力,气压的高低与鱼类摄食欲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缘于气压与水中的含氧量直接相关。实验证明,气压高时鱼儿摄食旺盛,好钓;气压低时鱼儿食欲大减,少食甚至不食,难钓。大家知道,鱼类需要氧气,它们是靠鳃来呼吸的,若水中含氧量丰富,鱼儿就活跃,摄食欲望强烈;若水中含氧量少,鱼儿呼吸感到困难,甚至危及自己生存,那它们又怎能有食欲呢,而气压高时,水中溶氧丰富,鱼儿食欲旺盛;气压低时,水中溶氧少,鱼儿也就不活跃了。唐代垂钓名诗曰:“斜风细雨不须归”。意指在毛毛细雨时是垂钓的最好时机,这是因为细雨打在水面上,使水中溶氧大大增加,鱼儿呼吸了充足的氧气,显的特别活跃,因此很易上钩。
另外,除了气压的绝对值对垂钓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气压的升降趋势则是鱼儿摄食欲望强弱变化的关键。如果气压在某时间内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水中溶氧量也在增加,这时鱼类活跃,觅食活动频繁,是钓鱼的好时机。若气压虽高,但却呈下降趋势,水中溶氧下降。鱼对这种变化十分敏感,它们的摄食欲望将降低,势必影响垂钓效果。我们在气
压不适合的时候钓鱼,鱼类对食物不感兴趣,少索食甚至不索食,那么收获小甚至当空军就不足为怪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只说个结果提醒各位注意:什么样的气压适合钓鱼呢,根据美国佬的仪表范围,大气压力在1002--1054毫巴为好钓;其中在 1006--1028毫巴为很好钓~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气压的高低变化呢,不要再去凭经验了,美国佬都用仪表了,我们就直接查一下天气预报的大气压值就好了。中央气象就有大气压的实时情况。
最近几次出钓均空军而归,不经纳闷,气温不低10-20度,为何?在网上与钓友交流,说可能与气压有关系,于是乎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下次验证,具体分析如下,希望给友友们做个参考!~不对之处请给予批抨指证,不胜感激!
一.何为气压? 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二.气压的单位是什么?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l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l000达因的力。气压为760毫米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三.气压是变化的吗?受哪些因素影响? 气压是随大气高度而变化的。海拔愈高,大气压力愈小;两地的海拔相差愈悬殊,其气压差也愈大。大气柱的重量还受到密度变化的影响,空气的密度愈大,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质量愈多,其所产生的大气压力也愈大。
四.气压变化通常规律 气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在通常情况下,每天早晨气压上升,到下午气压下降;每年冬季气压最高,夏季气压最低。但有时候,如在一次寒潮影响时,气压会很快升高,冷空气一过气压又慢慢降低。
五.什么样的气压适合钓鱼呢, 大气压力在1002--1054毫巴为好钓;在 1006--1028毫巴为很好,其他鱼儿活性不高((折算为毫米汞柱754--791为好钓, 其中757-772为很好钓)
以下是钓鱼时关于天气/气压与垂钓的一些常识(摘抄)
六. 虽然难以预测天之风云,但是我们可以观看动物的活动情况,很多动物的活动都与气压有密切的关系,如:蜻蜒贴近地面飞行,燕子低飞觅食,鸟儿也不在唱歌了,山林中静寂无声,这都说明气压在降低,这样的天气是很难钓到鱼的。
七.看天气情况,雷雨之前,云层很低,大气压下降,不宜垂钓,大雾弥漫之日,空气中水气很重,气压更低,这样的天气更难钓到鱼。天空中出现积云,积雨云,天气变黑,这样的天气鱼儿烦燥不安。很少咬钩。
八.秋高气爽的秋天,秋风阵阵,天高云淡,秋天,是“全天候”的垂钓季节,是鱼儿的第二个掇食高峰期,而在这个季节中,又尤以秋高气爽之时最为好钓,因为这时气温,气压,水温最适合鱼儿活动了,它们到处觅食且又贪食,自然容易上钩。
九.唐代垂钓名诗曰:斜风细雨不须归,意指在毛毛细雨时是垂钓的最好时机,这是因为细雨打在水面上,使水中溶氧大大增加,鱼儿呼
吸了充足的氧气,显的特别活跃,因此很易上钩。
十.雷阵雨后鱼儿跃,炎热的夏,秋季节,常有雷阵雨,雷阵雨后,气温降低,水中溶氧充足,加之雨水将陆上许多垃圾杂物带到水中。饵料充足,所以鱼儿活动觅食特别活跃,如遇这样的天气,需抓住这极好的机会,这时鱼儿特别容易上钩。实践进一步表明,气压的绝对值固然对垂钓有很大的影响,气压的升降则是鱼儿觅食的关键所在,鱼儿对这种变化十分敏感,这就需要我们每位垂钓爱好者掌握这关键的大气压。它能给我们带来不尽的鱼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