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研究_靳玉英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6引 言
金融稳定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条件 , 在金融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的同时 , 避免金融波动乃 至金融危机 , 这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关键命题 , 也是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命题 。 20世纪 90年代 至今 , 金融危机的多发性已充分说明此必要性 。 显然 , 该命题的核心是控制金融风险 , 尤其是系统 性金融风险 。 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 , 对银行系统风险的有效监管是控制整体金融风险的关键所 在 。
美国次债危机的发生令监管层意识到 , 高杠杆是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体现 , 仅仅用资本充足率 来约束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监管会导致其过度增加低风险资产的持有 , 从而导致杠杆率的大幅提 高 。 然而 , 资产风险的高低往往带有主观色彩 , 且对同一资产在不同经济背景下的风险判断往往是 不同的 , 并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甚至发生逆转性的变化 。 例如 , 在次债危机发生 前 , 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景气 , 房屋抵押贷款被视为低风险资产 , 导致美国商业银行过度持有该类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对商业银行资产
结构的影响研究
靳玉英 贾松波
作者简介 :靳玉英 , 经济学博士 ,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贾松波 ,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
*基金项目 :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2AZD051) “ 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及其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 架构建的政策含义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173142) “ 零利率下限约束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研究 :理论 、 实践及对中国的前瞻性政策含义 ”、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CXJJ-2013-329) “ 宏观政策冲击 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 基于符号约束 VAR 模型实证分析 ” 的资助 。 内容摘要 :美国次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后 , 《 巴塞尔协议 Ⅲ 》 将杠杆率作为监管商
业银行的新工具 。 通常认为 , 杠杆率监管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 但也会增大其高 风险资产的比重 , 导致其结构性风险上升 。 但本文研究发现 ,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 结构的作用受其高风险资产与低风险资产利差的影响 。 本文先是通过理论研究得到 , 相对 于只有资本充足率监管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能否改变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受制于商业银行低 风险资产和高风险资产的利率差异 , 只有在利差较小时 , 杠杆率监管才会使得高风险资产 比重上升 。 同时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不会给自有资本率较高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带来影 响 。 之后 , 本文基于我国 173家商业银行 2005-2014年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 , 本文的理 论假设得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实证结果支持 。
关键词 :杠杆率
资本充足率
资产结构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52DOI:10.16475/j.cnki.1006-1029.2016.06.005
2016·
6国际金融研究 资产 , 此时商业银行杠杆率虽然很高但依然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约束 。 之后 ,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 下滑导致大量抵押贷款无法收回 , 最终引发银行危机 , 此时 , 房屋抵押贷款被认为是高风险资产 。 这个事件让监管层认识到 , 资本充足率监管不足以保持金融稳定 , 必须引入对商业银行杠杆率加以 约束的针对性监管措施 。 为此 , 危机后出台的 《 巴塞尔协议 Ⅲ 》 把杠杆率作为金融监管中仅次于资 本充足率的第二大监管指标 。 该指标对商业银行的杠杆水平进行了直接限制 , 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自 有资本比重 。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 ,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意义在于通过赋予高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以限制 其高风险资产的持有 。 但其缺点是容易促使商业银行持有更多的低风险资产 , 形成高杠杆风险 。 对 于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 , 杠杆率监管的意义在于可以直接控制杠杆率 , 但由于该指标并不区分高风 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 , 为此会促使商业银行持有更多高风险资产 , 从而令商业银行资产 的结构性风险上升 。 可见 , 《 巴塞尔协议 Ⅲ 》 试图让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发挥彼此牵制 、 相互补充 的作用 , 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层面的系统性风险 。
本文试图在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基础上引入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和条件进行理 论和实证研究 , 是对二者之间要实现彼此牵制和相互补充关系的探索 。 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 价值 , 同时对于二者在商业银行监管中的有效运用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一 、 文献综述
杠杆率监管是个新事物 , 就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研究成果基本上出现在美国次债引 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 。
(一 ) 有关杠杆率监管的理论研究
国际上现有关于杠杆率监管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 。 Koehn &Santomero (1980) 运用资产组合 理论模型研究发现 , 杠杆率监管虽然会降低商业银行总的风险资产水平 , 但银行会通过增加高风险 资产的比重来提高收益 , 从而可能导致银行在资产配置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 Blum (2008) 通过建立 在银行和监管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 , 杠杆率监管通过降低银行资产估值和增加银 行净资产水平这两个途径冲销因银行隐瞒真实风险而带来的资本节约 。 Kiema &Jokivuolle (2010) 从理论上分析了杠杆率监管与资本充足率监管同时存在对银行风险结构的作用 , 结论是 , 二者同时 存在会导致金融机构减少低风险资产 , 增加高风险资产 , 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反向作用 , 从而降低杠 杆率监管对金融稳定的正向作用 。 Robert (2013) 比较分析了杠杆率监管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 风险的影响 , 结论为 , 杠杆率监管的加入有助于降低银行的破产预期 , 并且杠杆率监管对风险的控 制能力要优于资本充足率监管 。
国内关于杠杆率监管的理论研究很少 。 黄海波等 (2012) 运用多元线性规划方法分析在杠杆率 和资本充足率双重约束下商业银行的资产持有行为 , 结论表明 , 杠杆率监管是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 补充 , 但是杠杆率监管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敏感度 , 造成监管资本套利 。
(二 ) 有关杠杆率监管的实证研究
相对理论研究 , 国际上有关杠杆率监管的实证研究起步更晚 , 成果更少 , 这主要是受制于数据 的可得性 。 Arturo et al. (2000) 基于 1989-1993年间美国商业银行数据 , 采用面板分析方法探讨其 杠杆率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对商业银行破产的预测能力 , 结果显示 , 杠杆率在短期对银行破产的 预测力要优于资本充足率 。 Frenkel &Rudolf (2010) 通过对德国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得到 , 引入杠杆 率监管会导致银行减少贷款供给 , 并可能增加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 同时建议对银行施加杠杆率监管 要有过渡期 , 使银行有充足的资本来调整杠杆率进而满足杠杆率监管的要求 。 Malcolm &Jeffrey (2013) 基于美国 1971-2011年间 3952个金融机构的数据 , 就 《 巴塞尔协议 Ⅲ 》 引入杠杆率监管对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53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6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检验 , 结果是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增加了股权风险和成本 , 同时并不能改变整体 的平均加权资本成本 。
相比于理论研究 , 国内有关杠杆率与银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相对丰富 。 陈梦雯等 (2011) 就 中国主要银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 , 对银行业实施全面的杠杆率监管 , 是对银行优质资产的逆向淘 汰 , 不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 宋琴和郑振龙 (2011) 基于中国 29家商业银行在 2004-2008年 的面板数据 , 就资本充足率 、 贷款拨备率 、 杠杆率和流动性四大监管工具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效果进 行分析 , 发现杠杆率监管的加入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 , 促进其盈利模式的转型 , 提高银行绩效 。 张翼 和徐璐 (2012) 基于我国 3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杠杆率监管的作用 , 结果显示 , 杠杆率监管有 助于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 , 减少监管资本套利机会 , 但同时对银行监管的公平性和银行的盈利性 产生负面影响 。 刘信群和刘江涛 (2013) 基于中国 16家 A 股上市商业银行在 2004-2011年的数据 研究显示 , 加入杠杆率监管后 ,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和经营绩效呈正相关 , 而中小股份制商 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和经营绩效则呈负相关 。 袁鲲和饶素凡 (2014) 基于 15家中国上 市银行在 2003-2012年的数据 , 考察了杠杆率约束对银行资本 、 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 研究结果表 明 , 杠杆率监管的加入促进了商业银行资本水平的提高和风险的降低 , 杠杆率监管与资本充足率监 管的共同作用强化了金融风险监管 。
(三 ) 对杠杆率监管现有研究的评价
已有文献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 ,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 会导致商业银行在资产上出现逆向选择 , 增加高风险资产的持有 , 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结构性风 险 。 其次 , 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杠杆率监管在银行的风险管控中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 限制银行资产的 扩张 , 但同时减少了银行对市场的流动性供给 。 最后 , 国内有关杠杆率监管的理论研究基本处于空 白 , 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则主要在于样本少 , 且偏好大银行样本 , 缺乏全面性 。
此外 , 现有关于杠杆率监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缺乏对影响其效用的条件探讨 。 换言之 , 一项 政策或者措施 , 其作用往往受制于一定的条件 , 条件不同 , 结果很可能不同 。 考虑到收益是影响商 业银行资产结构决策的重要因素 , 同时我国又处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 , 本文将银行资产的利差作 为条件 ,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其在杠杆率监管引入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作用上的影响 。
本文旨在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有关杠杆率监管的研究做出贡献 :第一 ,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 将杠 杆率监管发挥作用的利差条件作为讨论重点 , 探讨这一条件如何影响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结 构的作用 。 第二 , 实证部分运用涵盖全国性 、 城市 、 农村和外资的四类商业银行样本 , 提高了样本 的代表性和针对性 。
二 、 理论模型
首先 ,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基础上引入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 作用及利差对该作用的影响 。 一方面 , 从银行监管部门的角度探讨杠杆率监管引入后是否会增强整 个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 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 ; 另一方面 , 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加入杠杆率监管对 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 , 其中着重讨论商业银行高风险资产与低风险资产的利差在其中所扮演的 角色 。 本文假设商业银行有两种资产 , 分别是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 。
(一 ) 引入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影响 假设商业银行的总资产等于自有资本与存款的和 。
A 0=E 0+D0
(1) 银行的第 i 种资产的收益分为实际收益率 r i s 和名义收益率 r i b , 其中 , 名义收益率是银行作为债 权人与债务人商定的利率 , 实际收益率是银行实际能从债务人处获得的收益率 。 如果出现债务拖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54
2016·
6国际金融研究 欠 , 债务人不能全额偿债 (包括支付本金和利息 ), 则银行的实际收益率会下降 -μ。
r i s =ri b +μ, (μ<>
(2)
x i 代表第 i 种资产所占的比重 , R B S 为银行的名义总收益率 , 那么银行资产的实际总收益率 R A S
为 :
R A S =∑ x i r i s =∑ x i (r i b +μ) =∑ x i r i b +μ=R B S +μ
(3) 银行的利润则为总资产的收益减去以利率 R D 付给存款 D 0的总利息 , 则银行的利润为 :
Π=R A S A 0-R D D 0
(4) 杠杆率为自有资本 E 0与总资产 A 0的比值 , 那么银行实际的杠杆率 l real 应该大于银行监管部门 有关杠杆率监管要求的最低值 l min , 同时银行杠杆率监管要求的提高会提高银行的实际杠杆率 。
l min ≤ E
00
=l real
(5) 银行的利润为 R A S
A 0-R D D 0, 那么银行的股本收益率为 R A S A 0-R D D 00
, 当银行的股本收益率小于 -1
时 , 银行总资产不足以偿付总债务 , 那么银行破产 , 所以银行的实际股本收益为 R A S A 0-R D D 0
0与 -1
之间的最大值 :
R E
S =max
R A S A 0-R D D 0
, -≤
1(6) 那么 , 银行破产的条件是股本收益小于 -1, 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
1+RB S +μ<(1-l real="" )(1-r="" d="">(1-l>
(7) 式 (7) 中 , 银行的名义总收益率 R B S 和总负债利息率 R D 是在事前商定的 , 在短期无法改变 , 那么银行收益率下降的幅度 μ与真实杠杆率 l real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对银行杠杆率要求越高 ,
银行能够承受的收益率下降程度就越大 。 这意味着 , 从银行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 , 增加杠杆率监管 能够提高银行遭遇收益率下降时的抗风险能力 , 降低银行破产的概率和系统性风险 。
(二 ) 引入杠杆率监管后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调整有多种可能 , 利差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资本充足率监管将商业银行不同资产从风险角度赋予不同的风险权重 , 而杠杆率监管并不区分 各资产的风险权重 。 本文将商业银行的总资产 X =∑ x i 按其风险水平分为高风险资产 X high 和低风险 资产 X low 两类资产 , 两部分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 R high 和 R low 。 ①
这里将分别从只有资本充足率监
管和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基础上引入杠杆率监管两种情况建模 , 探讨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
的影响及利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
1. 只有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的利差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
银行总收入为其两类资产收益的和 ,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 e real =
E aX high
+bXlow
, 其中 a 代表高
风险资产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的风险权重 ; b 代表低风险资产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的风险权重 , 且
a>b; X high 表示商业银行高风险资产规模 ; X low 表示商业银行低风险资产规模 。 为此 , 商业银行在资
本充足率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表达为 :
max X high R high +Xlow R lo ≤
≤ w (8)
st :e min (aX high +bXlow ) ≤ E 0,(a>b>0)
其中 , R high 表示商业银行高风险资产的回报率 , R low 表示商业银行低风险资产的回报率 。
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因低风险资产与高风险资产二者权重比和低风
险资产收益与高风险资产收益比的关系不同而不同 。 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 如图 1所示 。
①
X low =x1+x2+… +xm , X high =xm+1+xm+2+… +xn ; R low =
r b 1+rb 2+… r b
m
, R high =
r b m+1+rb m+2+… r b
n
。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55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6当 -b <-r low="" 时="" ,="" r="" high="" 与="" r="" low="" 的差异较大="" ,="" 即利差大="" 。="" 此时="" ,="" 商业银行的最优选择是增加高风险资产="" x="" high="">-r>
中的比重 , 以增加其收益 。
当 -b
=-R low
时 , 利润方程的斜率与资本充足率约束条 件的斜率相等 , 此时 X high 和 X low 在资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动不
会对商业银行总收益产生影响 , 为此 , 资本充足率的引入不 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 。
当 -b >-R low
时 , R high 与 R low 的差异较小 , 即利差小 。 由图 1可知 , 增加 X low 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能够增加银行收
益 , 银行会持有较多的低风险资产 。
2. 加入杠杆率监管后的利差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
在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双重约束下 , 商业银行收益最 大化目标表达为 :
max X high R high +Xlow R lo
w (9)
st :e min (aX high +bXlow ) ≤ E 0(a>b>0)
l min (X high +Xlow ) ≤ E 0
第一个约束条件代表资本充足率监管 , 第二个约束条件代表杠杆率监管 。 杠杆率监管的加入使得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 如图 2所示 。
当 l min
E 0
min >
E 0min ·>E 0min ·, 此时杠杆率监管无效 , 商业银行依然只受到资本 充足率监管的约束 , 如图 2中线 ① 。
当 e min ·b
e min ·b >e min ·a >l min
, 此时资本充足率监管无效 , 商业银行完全受到杠 杆率监管的约束 , 如图 2中线 ② 。
当 e min ·b
E 0
min ·>E 0min >E 0min ·, 此时杠杆率监管和资本充足率监管同时影响商业 银行的资产结构 , 二者相互影响 、 互为补充 , 与银行监管部门引入杠杆率监管的目的一致 。 由图 2中线 ③ 可知 , 与只有资本充足率监管时相比 , 杠杆率监管的加入改变了银行的最优解 , 与黄海波 (2012) 的结论一致 。 在这种情况下 , 最优解因利差的不同而有以下五种情况 :
当 -b <-r low="" high="" 时="" ,="" 两种资产利率="" r="" high="" 与="" r="" low="" 的差额较大="" ,="" 增加="" x="" high="" 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能够增加="" 银行收益="" ,="" 这与只有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结论一样="" ,="" 即加入杠杆率监管不会改变银行的这种倾向="" ,="" 不="" 会对银行的资产结构产生影响="">-r>
当 -b =-R low
, 此时收益方程的斜率与资本充足率约束条件的斜率相等 , X high 和 X low 在资产中 所占比例的变动不会对商业银行总收益产生影响 。
当 -b
>-R low >-1时 , R high 与 R low 之间的差额较小 , 与只有资本充足率监管相比 , 加入杠杆率 监管后 , 银行通过增加 X low 来扩大收益的途径受到了杠杆率监管的限制 , 所以此时银行收益最大化
的点在杠杆率监管和资本充足率监管两条约束线的交点上 。
当 -R low =-1时 , R low =R high , 收益方程的斜率与杠杆率约束条件的斜率相等 , 商业银行资产结构 图 1不同利差下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 时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选择
X low
-
b
a >-R low R
high -
b
a <-r low="">-r>
high 资本充足率监管
X high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56
2016·
6国际金融研究 -
R low
R high
<-1-b a="">-R low
R
high >-1①
X high
图 2
不同利差下存在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双重监管时
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选择
X low
-b
a <-r low="">-r>
high ② ③
杠杆率监管
资本充足率监管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受到杠杆率监管的限制 , 与只有资本充足率 监管相比 , 高风险资产的持有比重会增加 。
当 -R low <-1时 ,="" r="">-1时>
的 收 益 率 超 过 了 R high
, 其结论与 -R low =-1时一致 。
由以上比较分析可知 , 与只有资本充足 率监管相比 , 在各种利差条件下 , 杠杆率监 管的引入会导致商业银行做出不同的资产结 构调整 。 当两种资产的利差较大时 , 杠杆率 监管的引入对资产结构没有影响 , 随着利差 的减小 , 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受到杠杆率监管 的约束 , 此时 , 与只有资本充足率约束时相 比 , 商业银行会提高高风险资产的比重 , 且 这种趋势会随着利差的减小而加重 , 商业银 行资产的结构性风险将上升 。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 , 本文提出以下两个 假设 , 并将其用于实证检验 。
假设 1: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结
构的作用受利差水平的影响 。 随着利差的减小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使得高风险资产比重的上升会因 为利差的减小而增强 。
假设 2:杠杆率监管引入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受到商业银行自身杠杆率水平的影响 , 如果商业银 行杠杆率水平远高于监管要求 , 那么杠杆率监管的引入不会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产生影响 。
三 、 实证研究
(一 ) 计量模型的设定
在此 , 本文对以上理论假设做实证检验 。 所选择计量模型如下 :
struc it =α+β1equit it +β2loan it +β3asset it +β4ldr it +β5dum11+β5inte it +β6inte it ×dum11
(10) 其中 , 下标 i 和 t 分别代表具体银行和年份 , α和 β分别代表常数项和估计参数 。 参考 Laetitia et al. (2008), 本文选取控制变量为银行自有资本 equit it 、 总贷款数 loan it 、 银行总资产 asset it 和贷存比 ldr it , 解释变量为资产的利差 inte it 和代表杠杆率监管存在与否的虚拟变量 dum11。 在本文中商业 银行的低风险资产利率和高风险资产利率的比值代表利差 , 利差为小于 1的数值 , 越接近 1表示 利 差 越 小 。 本 文 将 虚 拟 变 量 dum11在 2011年 以 前 的 值 设 定 为 0, 2011年 起 各 年 的 值 设 定 为 1。 这样的取值是基于我国在 2011年颁布 《 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 》, 从而正式将杠杆率监管纳入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 , 那么 《 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 》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作用在 2011年的 数据中就应有所体现 。 为了分析利差在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作用中的影响 , 模型加入 杠杆率和利差的交互项 inte it ×dum11; 被解释变量为 struc it , 由商业银行高风险资产与总资产的比 值代表 。
(二 ) 样本选取
本文样本系 Bankscope 数据库中在中国营业的 173家商业银行数据 。 根据我国银监会对商业银 行种类的划分方式 , 结合本文研究需要 , 我们将这 173家银行样本划分为四个类型 , 分别为全国性
57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6表 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统计量 struc inte leve cap 全国性商业银行
均值 0.82223920.88818236.00549711.99869标准差
0.09794480.18240632.703954.704337最小值 0.5967135
0.01839511.036.7最大值 11.20229731.3462.62银行数 19191919城市商业银行
均值 0.90840550.86064836.86074613.29591标准差
0.12320560.25666633.19641121.31259最小值 0.4982291
0.01839510.40.62最大值 11.9955641.96446银行数 92929292农村商业银行
均值 0.93699210.86036676.67092313.24488标准差
0.12373720.32867972.1190052.73102最小值 0.3443561
0.21074710.533.24最大值 11.62155111.5821.07银行数 25252525外资商业银行
均值 0.985710.894287719.7725535.02294标准差
0.12319160.330569916.5636939.84867最小值 0.4952905
0.04132384.7410.9最大值 11.38372394.71290.49银行数
37
37
37
37
商业银行 、 城市商业银行 、 农村商业银行 、 外资商业银行 (包括合资和外商独资两种情况 )。 在
Bankscope 数据库中 , 银行的主要资产 , 即贷款被分为抵押贷款和非抵押贷款两种 。 前者包括居民
抵押贷款和其他抵押贷款 , 后者包括企业与商业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 。 这种分类与本文的研究主 题十分契合 , 一是这两种资产有各自的利率 ; 二是资本充足率监管赋予了这两种资产不同的风险 权重 。 为此 , 我们选择这两类资产作为本文有关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的代表 , 数值越大代表 利差越小 。 表 1列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其中利差变量由低风险资产利率比高风险资产 利率代表 。
由表 1可见 , 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均值大幅高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 , 引入杠杆 率监管给其带来的资产结构调整的压力应不大 , 而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最接近银 行监管部门要求的最小值 。 从资产结构来看 , 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非抵押贷款所占比重最小 , 外资银 行非抵押贷款所占比重最大 。 从利差来看 , 各银行利差均值比较接近 , 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 业银行的利差分布相对集中 , 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利差分布较分散 。 综合以上数据 , 在四类 商业银行中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令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压力最大 , 外资银行面临的监管压 力则最小 。
(三 ) 实证结果
本文分别对四类商业银行就杠杆率引入对其资产结构的作用以及利差在其中的影响进行了实证 分析 , 并得到一定的结果 (见表 2)。 首先 ,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 , 利差和虚拟变量交互项
inte it ×dum11对资产结构的作用在 5%水平下显著为正 。 这表明杠杆率监管引入对资产结构的作用受
利差大小的影响 , 随着利差的减小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使得高风险资产比重的提高会因利差的减小
资料来源 :Bankscope 数据库以及根据各样本银行报表数据整理而成 注 :下文的实证研究剔除了利差数据大于 1的异常值 。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58
2016·
6国际金融研究 表 2
实证结果
注 :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差 , **、 ***分别表示在 5%和 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
ldr 是 Loan-to-deposit Ratio 的缩写 。
变量 全国性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外资商业银行
银行自有资本
equit
0.0086(0.0256) -0.0165(0.0088) -0.0540(0.0353) -0.7031**(0.3150) 总贷款数
loan
-0.0902**(0.0453) -0.0607(0.1088) -0.1208(0.4310) -1.8283***(0.2741) 银行总资产
asset
0.0637(0.0472) 0.0608(0.1125) 0.1448(0.4343) 2.5276***(0.4681) 贷存比
ldr
0.0747***(0.0088) 0.3545(0.2404) 0.7852(0.8427) 2.9055***(0.3086) 虚拟变量
dum11
0.1350
(0.1144)
-0.1311
(0.1648)
omitted 0.4107
(1.4223)
利差
inte
-0.0373(0.0834) -0.0530(0.0986) 0.1860(0.2180) 0.5182(0.8695) 交互项
inte ×dum11
0.2526**(0.1147)
0.0618(0.1041)
-0.1827(0.2225)
-0.4699(0.8941)
而 增 强 。 这 说 明 , 本 文 理 论 部 分 形 成 的 假 设 1得 到 全 国 性 商 业 银 行 的 数 据 支 持 。 有 关 其 他 三 类 商 业 银 行 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 其 交 互 项 inte it ×dum11对 资 产 结 构 的 影 响 均 不 显 著 。 这 说 明 , 引 入 杠 杆 率 监 管 后 , 利 差 的 变 动 对 其 资 产 结 构 的 影 响 不 能 确 定 。 从 数 据 描 述 性 统 计 结 果 来 看 , 全 国 性 商 业 银 行 的 平 均 杠 杆 率 水 平 最 低 , 面 临 的 监 管
压力最大 , 外资银行的平均杠杆率水平最高 , 面临的监管压力最小 , 只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结论显 著支持本文理论部分的假设 2, 即对于杠杆率水平高的银行而言 , 引入杠杆率监管对其资产结构没 有明显影响 。
四 、 结 论
首先 , 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 , 分别从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了引入杠杆率监管对各 自的影响 。 结论是 , 对银行监管部门来说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完善了银行业监管体系 , 提高了商业 银行自有资本比例 , 降低了银行发生破产的概率 。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 , 资产的利差水平影响杠杆 率监管对其资产结构的作用 。 利差大时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将提高高风险资产持有比重的作用会被 削弱 。
其次 , 本文以在我国大陆经营的 173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 结果表明 , 理论研究 的两个核心结果得到实证的较好支持 。 一方面 , 杠杆率监管的实施对资产结构的作用受利差水平影 响的理论结论在全国性商业银行层面得到证实 ; 另一方面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受 到商业银行自身杠杆率水平的影响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只对杠杆率水平较低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 结构产生影响 。
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与实践价值 。 首先 , 本文的研究表明 , 就杠杆率监管诸如利差等 条件的探索是必要的 , 条件不同 , 杠杆率监管引入的效果很可能不同 , 对这些条件的摸索对于杠杆 率监管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例如 , 我国银监会可以根据监管需要对不同条件的 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标准 。 目前 , 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探讨还相当匮乏 。 其次 , 我国银行业 正处于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 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势必使各种利率的差异趋小 。 利差降低会强化杠杆率 监管对高风险资产持有的促进作用 。 如何将利率市场化与杠杆率监管有效配合 , 这对我国金融稳定 将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责任编辑
李
楠 )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59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6参考文献 :
[1]陈梦雯 , 郭宇冈 , Philippe , D. “ 巴塞尔协议 Ⅲ ” 中的杠杆率指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
析 [J].江西社会科学 , 2011(9):251-256
[2]黄海波 , 汪翀 , 汪晶 . 杠杆率新规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 , 2012(7):68-74
[3]刘信群 , 刘江涛 . 杠杆率 、 流动性与经营绩效 —— —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 2004-2011年面板数据分析 [J].国际金融研 究 , 2013(3):88-95
[4]宋琴 , 郑振龙 . 巴塞尔协议 Ⅲ 、 风险厌恶与银行绩效 —— — 基于中国商业银行 2004-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 析 [J].国际金融研究 , 2011(7):67-73
[5]袁鲲 , 饶素凡 . 银行资本 、 风险承担与杠杆率约束 —— — 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2003-2012年 ) [J].国 际金融研究 , 2014(8):52-60
[6]张翼 , 徐璐 .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 , 2012(6):62-67
[7]Arturo , E. , Sangkyun , P. , Stavros , P. Capit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Bank Failure [J].Economic Policy Review , 2000, 6(2):33-52
[8]Blum , J M. Why “ Basel Ⅱ ” May Need a Leverage Ratio Restriction[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 2008, 32
(8):1699-1707
[9]Frenkel , M. , Rudolf , M. The Implications of Introducing an Additional Regulatory Constraint on Banks ’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a Leverage Ratio[R].German Banking Association , March 2010
[10]Kiema , I. Jokivuolle , E. Leverage Ratio Requirement and Credit Allocation under Basel Ⅲ [J].Available at SSRN 1723145, 2010
[11]Koehn , M. , Santomero. A M. Regulation of Bank Capital and Portfolio Risk [J].The Journal of Finance , 1980, 35
(5):1235-1244
[12]Lepetit L , Nys E , Rous P , et al. Bank Income Structure and Ris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uropean Banks [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 2008, 32(8):1452-1467
[13]Malcolm , B. , Jeffrey , W. Do Strict Capital Requirements Raise the Cost of Capital ? Bank Regulation and the Low Risk Anomaly[R].National Bureall of Ew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 Now191018, 2013
[14]Robert , J. A Leverage Ratio Rule for Capital Adequacy[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 2013, 37(3):973-976[15]Sheldon , G. Capital Adequacy Rules and the Risk-seeking Behavior of Banks :A Firm-level Analysis[J].Swiss Journal of Economics &Statistics , 1996, 132(4):709-734
Abstract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subprime proble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leverage ratio is proposed as a new tool for commercial bank regulation in the Basel Ⅲ .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use of leverage ratio regulation will improve the anti-risk 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meanwhile, will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high risk assets, which leads to a rise of structural risk.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effect of leverage ratio regulation on bank ’ s asset structure is influenced by interest rate spreads between high risk assets and low risk assets.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n this paper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whether the leverage ratio regulation can change the assets structure or not is constrained by the rate spreads between low -risk assets and high -risk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Only with relatively small rate spreads, can the leverage ratio regulation lead to the rise of the high risk assets ’ propor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doption of the leverage ratio regulation will not affect the assets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with high equity capital ratio.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mproved on the levels of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samples in the empirical work of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173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from 2005to 2014.
Keywords :Leverage Ratio ; Capital Adequacy Ratio ; Assets Structure
银行业研究
B anking Research
60
范文二:【word】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第6期(总第343期)
2012年6月
财经问题研究NuIIlbe6(GeneralSerialN..
343)
Researchon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June,2012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张翼,徐璐
(1.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2.美国佩斯大学鲁宾商学院,纽约NY10038)
摘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底推出巴塞尔协议111,引入了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作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工具.2011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
建立了我国杠杆率监管的总体框架.本文分析了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杠杆率监管有助于规避
模型风险,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减少监管资本套利机会;但在监管的
公平性,银行的营利性以及顺周期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以及
资本充足率,并对杠杆率监管在我国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杠杆率;监管资本套利;顺周期性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6-0062-06
一
,引言
1.引入杠杆率监管的背景
银行体系构建过度的资产负债表外杠杆已经
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2008年美国金
融危机爆发,银行体系迫于资产价格大幅下调的
压力,实施去杠杆化操作,导致信贷紧缩,进一
步扩大了金融危机的损失.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许多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呈现较大程
度的背离,虽然它们保持着高于巴塞尔协议?规
定的8%资本充足率水平,但杠杆率水平却很
低.因此,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资本监管的不
足,巴塞尔协议?商定引入一个简单,透明,风
险不敏感的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
充.巴塞尔委员会希望通过引入杠杆率监管实现
两方面目标:第一,限制银行体系过度的杠杆
化,帮助避免不稳定的去杠杆化过程对整个金融
体系和经济的损害;第二,通过采用简单,透
明,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指标来强化新资本协议
下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要求.
2.相关文献研究
孙天琦基于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讨论,讨论了
杠杆率监管的实施与改进J.中国银监会课题
组讨论了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优点包括,杠杆
率监管规定了股东应承担的最小损失,从而对商
业银行的行为产生约束;计算公式简单透明,便
于监管部门检查验证;关注业务规模,有助于遏
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缺点包括,忽视表外业
务,会导致基于表外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忽视
风险差异,会导致扭曲的行为激励.进而提出了
改进杠杆率监管的对策建议J.贺川和刘晓妍
讨论了杠杆率监管与影子银行,监管资本套利,
顺周期性以及金融创新等问题的关系J.党均
章解读了我国银监会2011年6月颁布的《商业
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讨论了杠杆率监管对于
银行不同业务的影响J.吴祖鸿讨论了杠杆率
收稿日期:2012-03—01
作者简介:张翼(1972一),男,天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货币银行
等方面的研究.E—mail:zhangyinankai@yahoo.COaLca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63
监管的必要性,并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
法》进行了解读].戈建国和王刚讨论了杠杆
率监管的目标,演进与现状,测算了杠杆率对我
国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影响,并对《商业银行
杠杆率管理办法》的实施提出了相应建议.
Frenkel和Rudolf对杠杆率监管的实施问题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二,引入杠杆率监管的必要性
1.独立于模型假设,可有效规避模型风险
事实上,巴塞尔协议?下,高风险敏感度的
监管工具——资本充足率的实施是要付出代价
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巴塞尔协议?创造了一个
新风险——模型风险,增加了对风险模型的依
赖,问题接踵而至:模型选择的正确与否,计量
数据质量的高低和衡量标准能否模型化等等.在
我们决定将复杂的模型用于银行监管时,这些问
题是不可忽视的.次贷危机期间,根据模型预算
计提的监管资本根本不能覆盖危机时期的损失,
金融机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地被金融海
啸吞噬.事实表明,商业银行复杂的风险模型并
不能准确描述危机时期的市场波动.而杠杆率可
以独立于任何复杂的模型假设和评估程序而独立
操作,引入杠杆率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模型
风险.
2.技术要求低,有助于提高监管工作的
效率
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对
银行内部模型的依赖,增加了银行监管工作的挑
战性.监管者需要审查银行的风险敞口,评估复
杂的银行内部模型,判断带入这些模型进行运算
的数据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由于信息的不对
称,对于银行监管者这样一个”局外人”,利用
有限的资源去完成这项工作似乎是不可能的.相
比之下,商业银行杠杆率测算依据的是公开的财
务报表,与内部风险模型和评估程序无关,且无
需较高的成本和用于模型操作的高深的专业知
识,同时便于银行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审查和
监督.所以,对于不论是银行监管者还是银行自
身,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都可以简单并且迅速地
用于资本监管,有效地提高银行监管工作的
效率.
3.可直观反映资产规模变动,遏制资产规
模的过度扩张
杠杆率=一级资本/总资产.杠杆率的变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变
化.对杠杆率进行监管,关注于商业银行的业务
规模,将有助于遏制其业务规模的过度扩张,避
免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大幅度背离现象的发生.
通过杠杆率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信息补充,商业
银行及其监管者可以通过更系统的方式对当前经
济形势作出更好的判断.
4.可弥补资本充足率单一目标的不足,减
少监管资本套利
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对风险更加敏感的资
本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负面的激励,使他们通
过结构性融资途径,比如资产证券化,来实现最
低资本要求.这样做的结果是,受制于一个最低
监管资本要求,整个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风险敞口
变得高度集中.引入一个最低的杠杆率监管要
求,作为对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要求的补充,可
以有效缓解这种负面激励带来的影响.理论上
讲,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基于两个监管比率的资
本套利比仅仅基于资本充足率一个的难度要大.
杠杆是最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过度
的杠杆化放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剧了危机
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此外,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化
对金融系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为了加强金融系
统的长期稳定性,提出杠杆率作为有效监管的手
段,降低银行业的杠杆倍数是必要的.我们从近
来的危机中发现,模型风险可以使一个看上去资
本实力雄厚的银行迅速成为资本稀薄的银行.杠
杆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的缺
点和不足,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为商业银行
提供了保护,使其尽可能的远离意想不到的损失
和风险低估.但是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杠杆率
的重要性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巴塞尔协议?监管
框架下的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完全放弃基于风
险的资本监管的所有优势是不明智的,尤其是,
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些衡量银行业风险水平的有
价值的指标.所以,巴塞尔协议?提出了对风险
不敏感的监管工具——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
的补充工具.
三,引入杠杆率监管存在的问题
1.降低了不同国家商业银行系统竞争的公
平性
第一,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使同一的杠杆率
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6期总第343期
监管有失公平.从表1中能够直观的看出,基于
不同的核算准则杠杆率水平在九个国家之间有很
大的不同,德国和法国的杠杆率分别为2.50%
和2.22%,相对较低.相反,美国的杠杆率水
平高达7.14%.造成这个明显差别的原因就是,
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使他们计
算出的杠杆率有着显着地差异.德国银行业适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而美国适用美国公认
会计原则GAAP.在GAAP下,相同交易对手的
衍生工具头寸可以对冲,在核算中抵消,而在
IFRS不可以.显然,这意味着总资产的规模相
对减少,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银行业呈现出一个
较高的杠杆率水平.
表1不同核算准则下的杠杆率水平比较
样本银行核算国家杠杆率
数量准则
美国7USGAAP7.14%
英国5IFRS3.45%
德国3IFRS2.5O%
法国3IFRS2.22%
意大利7IFRS4.76%
西班牙7IFRS5.56%
俄罗斯7IFRS1O%
中国8IFRS4.76%
澳大利亚3IFRS4.55%
图1体现了美国和欧元区的资本充足率和杠
杆率的关系.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虽然欧元区
的杠杆率水平远远低于美国,但是两个地区在巴
塞尔协议?监管框架下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却相差
无几.这个结果也可以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来
解释.这种核算差异标准使得一些国家的商业银
行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来实现杠杆率的监管要
求,从而削弱了他们在全球银行业中的竞争力.
第二,不同的银行经营模式使同一的杠杆率
监管有失公平.由于各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不
同,对全球商业银行采用相同的杠杆率约束也是
不公平的.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在实施资本充足
率监管的基础之上,都同时关注着银行系统的杠
杆率,美国银行体系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而
加拿大银行体系却相对稳健.虽然两国都同时实
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杠杆率监管双重约束,但是
监管效果却差异显着.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银行体
系进行了过度的金融创新,导致其所计算的资本
充足率和杠杆率带有较强的欺骗性;加拿大的核
算方法虽然也并非完善,但由于其银行主要从事
传统业务,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较好地体现了银
行的内在风险.所以,如果对所有银行同时实施
同一的杠杆率监管,无疑将像加拿大银行业一样
从事传统业务模式的商业银行置于竞争中的不利
地位.
瓣
叫
幡
?
??
-一-
?_?
-..__.’
?
0.00%2.0o964.O0%6.00%8.00%lO.O0%
杠杆比率
匪堕圊
图1美国和欧元区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的关st】
因此,由于诸多的差异可能导致计算出的杠
杆率完全没有可比性,为了保证全球银行业竞争
的公平性,为了提高杠杆率监管的有效性,引入
一
视同仁的杠杆率监管水平,应该以拥有一个对
全球所有国家适用的统一的衡量标准或者说是核
算方法为前提.
2.导致资产替代与税盾减弱,银行盈利能
力下降
第一,实施杠杆率监管会产生资产替代效
应,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杠杆率没有根据
风险将不同类型的银行资产进行分类,而仅仅考
虑了银行风险中的规模因素.此时,如果没有巴
塞尔协议?框架下的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由于
高风险资产的资本成本小于低风险资产,杠杆率
会负面的激励商业银行在现有的规模下,不断地
以高风险资产替代低风险资产的途径来提高资本
回报率,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替代效应.反之,一
些谨慎的商业银行由于杠杆率的约束,会倾向于
保持高流动性,高质量的资产组合而削弱其盈利
能力.因此,单纯实施杠杆率约束不一定能提高
帆
0OOO0OOOOO
8642O8642O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65
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这也是为什么杠杆率不
能完全取代资本充足率而单独存在,而是被定位
于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措施加入到银行监管工具箱
的重要的原因.
第二,实施杠杆率监管会减少负债的税盾效
应,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债务的利息在税
前支付,税盾作用使商业银行负债融资相比股权
融资更加经济.杠杆率的实施,使商业银行不得
不减少负债融资,持有更多的资本,这将削弱他
们的税盾作用.商业银行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
在杠杆率的约束之下,其盈利能力会被削弱,使
其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瑞士银行监管当局曾
用可获得的数据作出了一个粗略的估计:假设一
家商业银行预期将其杠杆率从1%提高到5%,如
果这家商业银行的有效税率为20%,那么这样资
本要求的增加会使其市场价值减少将近1%.
3.具有顺周期性,会放大经济周期波动的
效果
第一,引入杠杆率监管加速了非正常的去杠
杆过程.实施杠杆率监管会在经济危机期间给商
业银行施加更大的去杠杆压力.长期看来,实施
杠杆率监管会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变幻莫测.
金融危机期间,杠杆率的限制更加刺激了银行业
非正常的去杠杆过程,商业银行会大量的恐慌性
抛售金融资产,甚至不惜代价的将优质资产低价
出售来偿还债务,实现去杠杆目的.这样不择手
段地去杠杆,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二,引入杠杆率监管为银行贷款供给顺周
期变化提供便利.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可
能大多数商业银行会倾向于通过调节贷款业务量
来使它们的杠杆率达标.效用最大化原则使得商
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表面上达标的杠杆率
水平的光环庇护之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经
济上行阶段,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使商业银行
有机会在达标的杠杆率之下实现信贷扩张.如果
仅仅是一家或几家银行的信贷扩张,这样的影响
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整个银行业步调一
致的同时行动,其结果和影响不容小觑.这种信
贷业务的过度扩张,必然会推动经济过热.而在
经济下行时期,受制于最低杠杆率监管水平,商
业银行不得不通过紧缩信贷来实现监管要求,从
而加速经济衰退.
顺周期性不是杠杆率的特性,而是资本监管
的通性.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在一个完
整的经济周期之下,始终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最
低资本要求.巴塞尔协议?监管框架下提出了增
加资本缓冲,进行逆周期监管,来解决这个左右
为难的问题.但是,对于经济周期形势的划分以
及资本缓冲实施的量和度的衡量尚待考究.
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洗礼之
后,全球银行业的监管迎来了新的时代,其最显
着的特征是,在银行监管的核心价值观选择上,
安全已经远远超越了效率.某种程度上讲,将杠
杆率加入资本监管框架的做法不是首开先例,资
本充足率就是从简单的杠杆率转化而来的.时至
今日,仍然有一些国家将杠杆率作为银行业监管
的重要指标,比如美国和加拿大.金融海啸袭
来,加拿大银行业形势比国际同行健康而美国银
行业则一败涂地,这明显得益于它们相对较高的
杠杆率水平.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如果美国银行
业是保持着仅仅2%的杠杆率迎接金融危机的,
而不是5%,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虽然将杠
杆率用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这些缺点和问题,
但这并不能否认引入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
监管的补充工具的必要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与应对策略
1.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杠杆率水平普遍较高,
基本达标
根据表2入选前500大银行的34家银行财
务资料(2010年末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
杠杆率基本维持在5%%的水平.我们以一
级资本和资产总额之比来计算杠杆率,发现大型
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适中,总体维持在5%左
右.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
银行的杠杆率分别为5.28%,5.75%和5.11%.
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偏低,个别银行甚
至不足3%.比如,浦东发展银行杠杆率为
4.02%,光大银行为3.88%,北京农商银行仅
为2.77%.除了极个别银行的杠杆率水平偏低,
我国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满足了巴塞尔委员会3%
的杠杆率监管要求.
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6期总第343期
表2入选前50o大银行的34家银行财务资料(2olo年末数据)
\一级资本资产总额杠杆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亿美元)(亿美元)(%)(%)足率(%)工商银行911172595.2812.369.9
中国银行736128115.7511.149.07
建设银行719140935.11l1.7O9.
31
农业银行397102603.8810.077.74
交通银行22648464.6712.008.15
中信银行14525995.5910.149.17
民生银行1292O886.22lO.838.92
招商银行1293O284.2710.456.63
兴业银行11219505.781O.757.91
浦东发展9523764.O210.346.9O
光大银行6717533.88l0.396.84
北京银行5378I6.8814.35l2.38
华夏银行4312383.5010.366.84
广东发展319763.228.985.62
上海银行306824.4010.298.47
深圳发展298603.438.885.52
江苏银行214844.5310.47,
平安银行203236.4913.O51O.87
上海农商1831O5.8311.9510.21
南京银行172188.O313.9012.77
徽商银行172377.2312.14l1.15
广州农商152715.79l1.9511.97
恒丰银行143134.7412.0O,
杭州银行142196.6712.631O.19
宁波银行132395.6910.759.85
重庆农商132944.43l0.O3
成都农商121846.9912.43
浙商银行122395.33l1.o68.50
广州银行121866.5214.66,
天津银行112185.3612.4810.48
北京农商114162.7711.117.4O
吉林银行111587.1911.oo,
顺德农商111487.6517.33l5.55
成都银行1l1527.4313.57,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67
2.引入杠杆率监管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
策略
面对3%的杠杆率监管,我国银行业呈现出
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短期内,杠杆率监管对我
国银行业的影响有限,但是长期之内仍然存在挑
战.引入杠杆率监管后,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
应对:
第一,我国银行业需要加快金融创新,提高
资本利用效率.虽然我国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满足
了巴塞尔委员会3%的杠杆率监管要求,但我们
必须注意到,杠杆率数据良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我国银行业长期依赖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
经营模式.但是,高利差盈利的经营模式在利率
市场化进程之下将不能支持我国银行业持续稳定
的发展,银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我国银行业需
要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提
高资本利用效率,尽可能的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
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第二,我国银行业需要积极寻求建立长期有
效的资本补充机制.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我国
银行业的杠杆率水平将呈现下降的趋势,银行业
不能顾此失彼而放松对资本充足的关注.纵观巴
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从风险敏感的资本充足率
到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分
母,而作为分子的资本始终是银行监管的重中之
重.我们不难发现,巴塞尔协议?的政策意图在
于使银行资本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同时提高.因
此,我国银行业想要在国际银行业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就必须同时积极寻求长期有效的资本补
充途径.
五,结论与启示
杠杆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扮演着相当重
要的角色,过度的杠杆化放大了危机对金融体系
的冲击,后危机时代,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化对金
融体系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巴塞尔协议?出于增
强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目的,引入了简单透明的,
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
管的补充工具.杠杆率监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
本充足率监管的缺陷,为监管当局控制银行业的
高杠杆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当然,我们必须同时
认识到,杠杆率本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实
施杠杆率监管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也就是为
什么杠杆率不可能完全替代资本充足率,而只能
是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充措施的原因.
短期之内实施杠杆率监管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较
大的影响,对此,巴塞尔协议?提供了一个相对
漫长的过渡期,帮助全球银行业平稳过渡.增强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使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是银
行监管的终极目标,引入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充,虽然我们不能
肯定地说这可以完全解决银行体系存在的杠杆问
题,但至少我们离这样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孙天琦.改进杠杆率监管: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
出的重要任务[J].西部金融,2008,(12):10—13.
[2]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
(三):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
足[J].中国金融,2010,(3):68—70.
[3]贺川,刘晓妍.关于杠杆率监管的逻辑思考[J].东
方企业文化,2011,(10):281.
[4]党均章.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影响几何?[J].
银行家,2011,(8):18—21+6.
[5]吴祖鸿.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J].银
行家,2011,(8):16-17.
[6]戈建国,王刚.杠杆率监管:目标,演进与现状[J].
银行家,2011,(8):11—15.
[7]Frenkel,M.,Rudolf,M.TheImplicationsof
IntroducinganAdditionalRegulatoryConstrainton
Banks’BusinessActivitiesintheFormofaLeverage
Ratio[R].1March2010.
[8]翁清云.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
[J].东北财经大学,2011,(2):27—31.
[9]孙天琦.改进杠杆率监管: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
出的重要任务[J].西部金融,2008,(12):lO一13.
[10]艾洪德,周继燕,于君.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
路径与发展——基于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经营案
例的反思[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50—55.
[11]潘再见,陈振.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
究[J].新金融,2009,(7):44—48
[12]吴祖鸿.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J].银
行家,2011,(8):16—17.
(责任编辑:杨全山)
范文三: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第6期(总第343期) 2012年6月
财经问题研究 N。。ber6(G阻删洲№343) Research On Finandal and Economic Issues June,2012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张 翼1,徐璐2
(1.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2.美国佩斯大学鲁宾商学院,纽约NYl0038)
擅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底推出巴塞尔协议Ill,引入了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作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工具。2011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
建立了我国杠杆率监管的总体框架。本文分析了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杠杆率监管有助于规避
模型风险、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减少监管资本套利机会;但在监管的
公平性、银行的营利性以及顺周期-】生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以及
资本充足率,井对杠杆率监管在我国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杠杆率;监管资本套利;顺周期性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6-0062-06
一、弓l 言
1.引入杠杆率监管的背景
银行体系构建过度的资产负债表外杠杆已经 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2008年美国金 融危机爆发,银行体系迫于资产价格大幅下调的 压力,实施去杠杆化操作,导致信贷紧缩,进一 步扩大了金融危机的损失。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许多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呈现较大程 度的背离,虽然它们保持着高于巴塞尔协议Ⅱ规 定的8%资本充足率水平,但杠杆率水平却很 低。因此,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资本监管的不 足,巴塞尔协议Ⅲ商定引入一个简单、透明、风 险不敏感的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 充。巴塞尔委员会希望通过引入杠杆率监管实现 两方面目标:第一,限制银行体系过度的杠杆 化,帮助避免不稳定的去杠杆化过程对整个金融 体系和经济的损害;第二,通过采用简单、透 明、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指标来强化新资本协议 下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要求。
2.相关文献研究
孙天琦基于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讨论,讨论了 杠杆率监管的实施与改进…。中国银监会课题 组讨论了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优点包括,杠杆 率监管规定了股东应承担的最小损失,从而对商 业银行的行为产生约束;计算公式简单透明,便 于监管部门检查验证;关注业务规模,有助于遏 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缺点包括,忽视表外业 务,会导致基于表外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忽视 风险差异,会导致扭曲的行为激励。进而提出了 改进杠杆率监管的对策建议阻]。贺川和刘晓妍 讨论了杠杆率监管与影子银行、监管资本套利、 顺周期性以及金融创新等问题的关系¨j。党均 章解读了我国银监会2011年6月颁布的《商业 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讨论了杠杆率监管对于 银行不同业务的影响HJ。吴祖鸿讨论了杠杆率
收稿日期:2012—03—01
作者简介:张翼(1972-),男,天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货币银行等方面的研究。E-mail:出angyimmkai@yahoo.com.∞ 万方数据
杠杆率监管夏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63
监管的必要性,并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 法》进行了解读”o。戈建国和王刚讨论了杠杆 率监管的目标、演进与现状,测算了杠杆率对我 国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影响,并对《商业银行 杠杆率管理办法》的实施提出了相应建议HJ。 Frenkel和Rudolf对杠杆率监管的实施问题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川。
二、引入杠杆率监管的必要性
1.独立于模型假设。可有效规避模型风险 事实上,巴塞尔协议Ⅱ下,高风险敏感度的 监管工具——资本充足率的实施是要付出代价 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巴塞尔协议Ⅱ创造了一个 新风险——模型风险,增加了对风险模型的依 赖,问题接踵而至:模型选择的正确与否、计量 数据质量的高低和衡量标准能否模型化等等。在 我们决定将复杂的模型用于银行监管时,这些问 题是不可忽视的。次贷危机期间,根据模型预算 计提的监管资本根本不能覆盖危机时期的损失, 金融机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地被金融海 啸吞噬。事实表明,商业银行复杂的风险模型并 不能准确描述危机时期的市场波动。而杠杆率可 以独立于任何复杂的模型假设和评估程序而独立 操作,引入杠杆率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模型 风险。
2.技术要求低,有助于提高监管工作的 效率
巴塞尔协议Ⅱ框架下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对 银行内部模型的依赖,增加了银行监管工作的挑 战性。监管者需要审查银行的风险敞口、评估复 杂的银行内部模型、判断带入这些模型进行运算 的数据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由于信息的不对 称,对于银行监管者这样一个“局外人”,利用 有限的资源去完成这项工作似乎是不可能的。相 比之下,商业银行杠杆率测算依据的是公开的财 务报表,与内部风险模型和评估程序无关,且无 需较高的成本和用于模型操作的高深的专业知 识,同时便于银行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审查和 监督。所以,对于不论是银行监管者还是银行自 身,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都可以简单并且迅速地 用于资本监管,有效地提高银行监管工作的 效率。
3.可直观反映资产规模变动,遏制资产规 模的过度扩张
杠杆率=一级资本/总资产。杠杆率的变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变 化。对杠杆率进行监管,关注于商业银行的业务 规模,将有助于遏制其业务规模的过度扩张,避 免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大幅度背离现象的发生。 通过杠杆率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信息补充,商业 银行及其监管者可以通过更系统的方式对当前经 济形势作出更好的判断。
4.可弥补资本充足率单一目标的不足,减 少监管资本套利
巴塞尔协议Ⅱ框架下的对风险更加敏感的资 本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负面的激励,使他们通 过结构性融资途径,比如资产证券化,来实现最 低资本要求。这样做的结果是,受制于一个最低 监管资本要求,整个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风险敞口 变得高度集中。引入一个最低的杠杆率监管要 求,作为对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要求的补充,可 以有效缓解这种负面激励带来的影响。理论上 讲,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基于两个监管比率的资 本套利比仅仅基于资本充足率一个的难度要大。 杠杆是最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过度 的杠杆化放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剧了危机 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此外,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化 对金融系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为了加强金融系 统的长期稳定性,提出杠杆率作为有效监管的手 段,降低银行业的杠杆倍数是必要的。我们从近 来的危机中发现,模型风险可以使一个看上去资 本实力雄厚的银行迅速成为资本稀薄的银行。杠 杆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的缺 点和不足,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为商业银行 提供了保护,使其尽可能的远离意想不到的损失 和风险低估。但是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杠杆率 的重要性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巴塞尔协议Ⅱ监管 框架下的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完全放弃基于风 险的资本监管的所有优势是不明智的,尤其是, 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些衡量银行业风险水平的有 价值的指标。所以,巴塞尔协议Ⅲ提出了对风险 不敏感的监管工具——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 的补充工具。
三、引入杠杆率监管存在的问题
1.降低了不同国家商业银行系统竞争的公 平性
第一,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使同一的杠杆率
万方数据
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第6期 总第343期
监管有失公平。从表l中能够直观的看出,基于 不同的核算准则杠杆率水平在九个国家之间有很 大的不同,德国和法国的杠杆率分别为2.50%和2.22%,相对较低。相反,美国的杠杆率水 平高达7.14%。造成这个明显差别的原因就是。 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使他们计 算出的杠杆率有着显著地差异。德国银行业适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而美国适用美国公认 会计原则GAAP。在GAAP下,相同交易对手的 衍生工具头寸可以对冲,在核算中抵消,而在 IFRS不可以。显然,这意味着总资产的规模相 对减少。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银行业呈现出一个 较高的杠杆率水平。
表1不同核算准则下的杠杆率水平比较m
样本银行 核算
国家 杠杆率
数量 准则
美国 7USGAAP 7.14%
英国 5IFRS 3.45%
德国 3In玛 2.50%
法国 3IFRs 2.22%
意大利 7ⅢRS 4.76%
西班牙 7IFRS 5.56%
俄罗斯 7IFRS lO%
中国 8IFRS 4.76%
澳大利亚 3IFRS 4.55%
图l体现了美国和欧元区的资本充足率和杠 杆率的关系。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虽然欧元区 的杠杆率水平远远低于美国,但是两个地区在巴 塞尔协议Ⅱ监管框架下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却相差 无几。这个结果也可以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来 解释。这种核算差异标准使得一些国家的商业银 行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来实现杠杆率的监管要 求,从而削弱了他们在全球银行业中的竞争力。 第二,不同的银行经营模式使同一的杠杆率 监管有失公平。由于各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不 同,对全球商业银行采用相同的杠杆率约束也是 不公平的。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在实施资本充足 率监管的基础之上,都同时关注着银行系统的杠 杆率,美国银行体系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而 加拿大银行体系却相对稳健。虽然两国都同时实 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杠杆率监管双重约束,但是 监管效果却差异显著。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银行体 系进行了过度的金融创新,导致其所计算的资本 充足率和杠杆率带有较强的欺骗性;加拿大的核 算方法虽然也并非完善,但由于其银行主要从事 传统业务,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较好地体现了银 行的内在风险。所以,如果对所有银行同时实施 同一的杠杆率监管,无疑将像加拿大银行业一样 从事传统业务模式的商业银行置于竞争中的不利 地位。
褥
删
粮
幡
牲
● ●
。●-▲I ●
二-!’?。 ’
O.00%2.00%4.00%6.∞%8.0吨10.00I 杠杆比率
匝亘圆 图l 美国和欧元区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的关系【7】
因此,由于诸多的差异可能导致计算出的杠 杆率完全没有可比性,为了保证全球银行业竞争 的公平性,为了提高杠杆率监管的有效性,引入 一视同仁的杠杆率监管水平,应该以拥有一个对 全球所有国家适用的统一的衡量标准或者说是核 算方法为前提。
2.导致资产替代与税盾减弱。银行盈利能 力下降
第一,实施杠杆率监管会产生资产替代效 应,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杠杆率没有根据 风险将不同类型的银行资产进行分类,而仅仅考 虑了银行风险中的规模因素。此时,如果没有巴 塞尔协议Ⅱ框架下的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由于 高风险资产的资本成本小于低风险资产,杠杆率 会负面的激励商业银行在现有的规模下,不断地 以高风险资产替代低风险资产的途径来提高资本 回报率,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替代效应。反之,一 些谨慎的商业银行由于杠杆率的约束,会倾向于 保持高流动性,高质量的资产组合而削弱其盈利 能力。因此,单纯实施杠杆率约束不一定能提高 唧瞄㈣瞄懈瞄㈣咻瞄㈣
8
6
4
2
O
8
6
4
2
万方数据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这也是为什么杠杆率不 能完全取代资本充足率而单独存在,而是被定位 于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措施加入到银行监管工具箱 的重要的原因。
第二,实施杠杆率监管会减少负债的税盾效 应。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债务的利息在税 前支付,税盾作用使商业银行负债融资相比股权 融资更加经济。杠杆率的实施,使商业银行不得 不减少负债融资,持有更多的资本,这将削弱他 们的税盾作用。商业银行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 在杠杆率的约束之下,其盈利能力会被削弱,使 其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瑞士银行监管当局曾 用可获得的数据作出了一个粗略的估计:假设一 家商业银行预期将其杠杆率从l%提高到5%,如 果这家商业银行的有效税率为20%,那么这样资 本要求的增加会使其市场价值减少将近l%。 3.具有顺周期性,会放大经济周期波动的 效果
第一,引入杠杆率监管加速了非正常的去杠 杆过程。实施杠杆率监管会在经济危机期间给商 业银行施加更大的去杠杆压力。长期看来,实施 杠杆率监管会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变幻莫测。 金融危机期闻,杠杆率的限制更加刺激了银行业 非正常的去杠杆过程,商业银行会大量的恐慌性 抛售金融资产,甚至不惜代价的将优质资产低价 出售来偿还债务,实现去杠杆目的。这样不择手 段地去杠杆,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二,引入杠杆率监管为银行贷款供给顺周 期变化提供便利。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可 能大多数商业银行会倾向于通过调节贷款业务量 来使它们的杠杆率达标。效用最大化原则使得商 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表面上达标的杠杆率 水平的光环庇护之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经 济上行阶段,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使商业银行 有机会在达标的杠杆率之下实现信贷扩张。如果 仅仅是一家或几家银行的信贷扩张,这样的影响 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整个银行业步调一 致的同时行动,其结果和影响不容小觑。这种信 贷业务的过度扩张,必然会推动经济过热。而在 经济下行时期,受制于最低杠杆率监管水平,商 业银行不得不通过紧缩信贷来实现监管要求,从
而加速经济衰退。
顺周期性不是杠杆率的特性,而是资本监管 的通性。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在一个完 整的经济周期之下,始终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最 低资本要求。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框架下提出了增 加资本缓冲,进行逆周期监管,来解决这个左右 为难的问题。但是,对于经济周期形势的划分以 及资本缓冲实施的量和度的衡量尚待考究。
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洗礼之 后,全球银行业的监管迎来了新的时代,其最显 著的特征是,在银行监管的核心价值观选择上, 安全已经远远超越了效率。某种程度上讲,将杠 杆率加入资本监管框架的做法不是首开先例,资 本充足率就是从简单的杠杆率转化而来的。时至 今日,仍然有一些国家将杠杆率作为银行业监管 的重要指标,比如美国和加拿大。金融海啸袭 来,加拿大银行业形势比国际同行健康而美国银 行业则一败涂地,这明显得益于它们相对较高的 杠杆率水平。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如果美国银行 业是保持着仅仅2%的杠杆率迎接金融危机的, 而不是5%,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虽然将杠 杆率用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这些缺点和问题, 但这并不能否认引入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 监管的补充工具的必要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与应对策略
1.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杠杆率水平普遍较高, 基本达标
根据表2入选前500大银行的34家银行财 务资料(2010年末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 杠杆率基本维持在5%---.6%的水平。我们以一 级资本和资产总额之比来计算杠杆率,发现大型 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适中,总体维持在5%左 右。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 银行的杠杆率分别为5.28%、5.75%和5.11%。 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偏低,个别银行甚 至不足3%。比如,浦东发展银行杠杆率为 4.02%,光大银行为3.88%,北京农商银行仅 为2.77%。除了极个别银行的杠杆率水平偏低, 我国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满足了巴塞尔委员会3%的杠杆率监管要求。
万方数据
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第6期 总第343期 表2入选前500大银行的34家银行财务资料12010年末数据l
\一级资本 资产总额 杠杆率 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
(亿美元) (亿美元) (%) (%) 足率(%) 工商银行 911172595.2B 12.369.9
中国银行 7361281l 5.75¨.149.07建设银行 719140935.1l 11.709.31农业银行 397102603.8810.077.74交通银行 22648464.6712.008.15中信银行 14525995.5910.149.17民生银行 12920886.2210.838.92招商银行 12930284.2710.456.63兴业银行 112l 9505.7810.757.9l 浦东发展 952”64.0210.346.90光大银行 6717533.8810.396.84北京银行 5378l 6.8814.3512.38华夏银行 4312383.50lO.366.84广东发展 3l 9763.228.985.62上海银行 306824.40lO.298.47深圳发展 298603.438.885.52江苏银行 214844.5310.47,
平安银行 203236.4913.05lO.87上海农商 183105.8311.9510.2l 南京银行 172188.0313.9012.77徽商银行 172377.2312.1411.15广州农商 152715.7911.9511.97恒丰银行 143134.7412.oo f
杭州银行 142196.6712.6310.19宁波银行 132395.6910.759.85重庆农商 132944.4310.03,
成都农商 121846.9912.43,
浙商银行 122395.3311.068.50广州银行 121866.5214.66}
天津银行 112185.3612.4810.48北京农商 ll 4162.7711.117.40吉林银行 ll 1587.19儿.007
顺德农商 111487.6517.3315.55成都银行 ll 1527.4313.57,
万方数据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67
2.引入杠杆率监管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 策略
面对3%的杠杆率监管,我国银行业呈现出 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短期内,杠杆率监管对我 国银行业的影响有限,但是长期之内仍然存在挑 战。引入杠杆率监管后,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 应对:
第一。我国银行业需要加快金融创新,提高 资本利用效率。虽然我国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满足 了巴塞尔委员会3%的杠杆率监管要求,但我们 必须注意到,杠杆率数据良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我国银行业长期依赖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 经营模式。但是,高利差盈利的经营模式在利率 市场化进程之下将不能支持我国银行业持续稳定 的发展,银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我国银行业需 要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提 高资本利用效率,尽可能的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 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第二,我国银行业需要积极寻求建立长期有 效的资本补充机制。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我国 银行业的杠杆率水平将呈现下降的趋势,银行业 不能顾此失彼而放松对资本充足的关注。纵观巴 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从风险敏感的资本充足率 到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分 母,而作为分子的资本始终是银行监管的重中之 重。我们不难发现,巴塞尔协议Ⅲ的政策意图在 于使银行资本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同时提高。因 此,我国银行业想要在国际银行业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就必须同时积极寻求长期有效的资本补 充途径。
五、结论与启示
杠杆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扮演着相当重 要的角色,过度的杠杆化放大了危机对金融体系 的冲击,后危机时代,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化对金 融体系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巴塞尔协议Ⅲ出于增 强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目的,引入了简单透明的, 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 管的补充工具。杠杆率监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 本充足率监管的缺陷,为监管当局控制银行业的 高杠杆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当然,我们必须同时
认识到,杠杆率本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实 施杠杆率监管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也就是为 什么杠杆率不可能完全替代资本充足率,而只能 是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充措施的原因。 短期之内实施杠杆率监管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较 大的影响,对此,巴塞尔协议Ⅲ提供了一个相对 漫长的过渡期,帮助全球银行业平稳过渡。增强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使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是银 行监管的终极目标,引入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充,虽然我们不能 肯定地说这可以完全解决银行体系存在的杠杆问 题,但至少我们离这样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孙天琦.改进杠杆率监管: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 出的重要任务[J].西部金融.2008,(12):10-13. [2]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 (三):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 足[J].中国金融,2010,(3):68—70.
[3]贺川,刘晓妍.关于杠杆率监管的逻辑思考[J].东 方企业文化,201l,(10):281.
[4]党均章.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影响几何?[J]. 银行家,2011,(8):18-21+6.
[5]吴祖鸿.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J].银 行家,2011,(8):16一17.
[6]戈建国,王刚.杠杆率监管:目标、演进与现状[J】. 银行家,2011,(8):11—15.
[7]Frenkel,M.,Rudolf,M.The Implications of Introducing an Additional Regulatory Constraint on Banks’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a Leverage Ratio[R].I March 2010.
[8]翁清云.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 [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2):27—31.
[9]孙天琦.改进杠杆率监管: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 出的重要任务[J].西部金融,2008,(12):10-13. [10]艾洪德,周继燕.于君.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 路径与发展——基于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经营案 例的反思[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50-55. [11]潘再见,陈振.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 究[J].新金融,2009,(7):44—48
[12]吴祖鸿.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J].银 行家,2011,(8):16-17.
(责任编辑:杨全山l
万方数据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翼 , 徐璐
作者单位:张翼(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 , 徐璐(美国佩斯大学鲁宾商学院,纽约 NY10038)
刊名:财经问题研究
英文刊名: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年,卷(期):
2012(6)
参考文献(12条)
1. 孙天琦 改进杠杆率监管: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出的重要任务 2008(12)
2. 中国银监会课题组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三):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 [期刊论文]-中 国金融 2010(03)
3. 贺川;刘晓妍 关于杠杆率监管的逻辑思考 [期刊论文]-东方企业文化 2011(10)4. 党均章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影响几何 2011(08)
5. 吴祖鸿 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 [期刊论文]-银行家 2011(08)6. 戈建国;王刚 杠杆率监管:目标、演进与现状 2011(08)
7. Frenkel M;Rudolf M The Implications of Introducing an Additional Regulatory Constraint on Banks'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a Leverage Ratio 2010
8. 翁清云 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 [期刊论文]-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02)9. 孙天琦 改进杠杆率监管: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出的重要任务 2008(12)
10. 艾洪德;周继燕;于君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路径与发展--基于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经营案例的反思 2011(12)
11. 潘再见;陈振 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究 [期刊论文]-新金融 2009(07)12. 吴祖鸿 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 [期刊论文]-银行家 2011(08)
引用本文格式:张翼 . 徐璐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2012(6)
范文四: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_张翼
第 6期 (总第 343期 ) 2012年 6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 6(General Serial No. 343) June , 2012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张 翼 1, 徐 璐 2
(1.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 天津 300222; 2. 美国佩斯大学 鲁宾商学院 , 纽约 NY10038)
摘 要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 2010年底推出巴塞尔协议 Ⅲ , 引入了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作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工具 。 2011年 6月 , 中国银监会发布 《 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 》 ,
建立了我国杠杆率监管的总体框架 。 本文分析了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 :杠杆率监管有助于规避
模型风险 、 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 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 、 减少监管资本套利机会 ; 但在监管的
公平性 、 银行的营利性以及顺周期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 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以及
资本充足率 , 并对杠杆率监管在我国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 ; 杠杆率 ; 监管资本套利 ; 顺周期性
中图分类号 :F830. 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6X (2012) 06-0062-06
一 、 引 言
1. 引入杠杆率监管的背景
银行体系构建过度的资产负债表外杠杆已经 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 。 2008年美国金 融危机爆发 , 银行体系迫于资产价格大幅下调的 压力 , 实施去杠杆化操作 , 导致信贷紧缩 , 进一 步扩大了金融危机的损失 。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 许多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呈现较大程 度的背离 , 虽然它们保持着高于巴塞尔协议 Ⅱ 规 定的 8%资本充足率水平 , 但杠杆率水平却很 低 。 因此 , 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资本监管的不 足 , 巴塞尔协议 Ⅲ 商定引入一个简单 、 透明 、 风 险不敏感的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 充 。 巴塞尔委员会希望通过引入杠杆率监管实现 两方面目标 :第一 , 限制银行体系过度的杠杆 化 , 帮助避免不稳定的去杠杆化过程对整个金融 体系和经济的损害 ; 第二 , 通过采用简单 、 透 明 、 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指标来强化新资本协议 下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要求 。
2. 相关文献研究
孙天琦基于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讨论 , 讨论了 杠杆率监管的实施与改进 [1]。 中国银监会课题 组讨论了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 。 优点包括 , 杠杆 率监管规定了股东应承担的最小损失 , 从而对商 业银行的行为产生约束 ; 计算公式简单透明 , 便 于监管部门检查验证 ; 关注业务规模 , 有助于遏 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 。 缺点包括 , 忽视表外业 务 , 会导致基于表外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 ; 忽视 风险差异 , 会导致扭曲的行为激励 。 进而提出了 改进杠杆率监管的对策建议 [2]。 贺川和刘晓妍 讨论了杠杆率监管与影子银行 、 监管资本套利 、 顺周期性以及金融创新等问题的关系 [3]。 党均 章解读了我国银监会 2011年 6月颁布的 《 商业 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 》 , 讨论了杠杆率监管对于 银行不同业务的影响 [4]。 吴祖鸿讨论了杠杆率
收稿日期 :2012-03-01
作者简介 :张 翼 (1972-) , 男 , 天津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货币银行等方面的研究 。 E-mail :zhangyinankai@yahoo. com. cn
监管的必要性 , 并对 《 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 法 》 进行了解读 [5]。 戈建国和王刚讨论了杠杆 率监管的目标 、 演进与现状 , 测算了杠杆率对我 国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影响 , 并对 《 商业银行 杠杆率管理办法 》 的实施提出了相应建议 [6]。 Frenkel 和 Rudolf 对杠杆率监管的实施问题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7]。
二 、 引入杠杆率监管的必要性
1. 独立于模型假设 , 可有效规避模型风险 事实上 , 巴塞尔协议 Ⅱ 下 , 高风险敏感度的 监管工具 — — — 资本充足率的实施是要付出代价 的 。 更重要的一点是 , 巴塞尔协议 Ⅱ 创造了一个 新风险 — — — 模型风险 , 增加了对风险模型的依 赖 , 问题接踵而至 :模型选择的正确与否 、 计量 数据质量的高低和衡量标准能否模型化等等 。 在 我们决定将复杂的模型用于银行监管时 , 这些问 题是不可忽视的 。 次贷危机期间 , 根据模型预算 计提的监管资本根本不能覆盖危机时期的损失 , 金融机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地被金融海 啸吞噬 。 事实表明 , 商业银行复杂的风险模型并 不能准确描述危机时期的市场波动 。 而杠杆率可 以独立于任何复杂的模型假设和评估程序而独立 操作 , 引入 杠 杆 率 监 管 可 以 有 效 地 降 低 模 型 风险 。
2. 技 术 要 求 低 , 有 助 于 提 高 监 管 工 作 的 效率
巴塞尔协议 Ⅱ 框架下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对 银行内部模型的依赖 , 增加了银行监管工作的挑 战性 。 监管者需要审查银行的风险敞口 、 评估复 杂的银行内部模型 、 判断带入这些模型进行运算 的数据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 。 由于信息的不对 称 , 对于银行监管者这样一个 “ 局外人 ” , 利用 有限的资源去完成这项工作似乎是不可能的 。 相 比之下 , 商业银行杠杆率测算依据的是公开的财 务报表 , 与内部风险模型和评估程序无关 , 且无 需较高的成本和用于模型操作的高深的专业知 识 , 同时便于银行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审查和 监督 。 所以 , 对于不论是银行监管者还是银行自 身 , 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都可以简单并且迅速地 用于资 本 监 管 , 有 效 地 提 高 银 行 监 管 工 作 的 效率 。
3. 可直观反映资产规模变动 , 遏制资产规 模的过度扩张
杠杆率 =一级资本 /总资产 。 杠杆率的变动 ,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变 化 。 对杠杆率进行监管 , 关注于商业银行的业务 规模 , 将有助于遏制其业务规模的过度扩张 , 避 免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大幅度背离现象的发生 。 通过杠杆率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信息补充 , 商业 银行及其监管者可以通过更系统的方式对当前经 济形势作出更好的判断 。
4. 可弥补资本充足率单一目标的不足 , 减 少监管资本套利
巴塞尔协议 Ⅱ 框架下的对风险更加敏感的资 本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负面的激励 , 使他们通 过结构性融资途径 , 比如资产证券化 , 来实现最 低资本要求 。 这样做的结果是 , 受制于一个最低 监管资本要求 , 整个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风险敞口 变得高度集中 。 引入一个最低的杠杆率监管要 求 , 作为对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要求的补充 , 可 以有效缓解这种负面激励带来的影响 。 理论上 讲 ,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 基于两个监管比率的资 本套利比仅仅基于资本充足率一个的难度要大 。 杠杆是最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 过度 的杠杆化放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 加剧了危机 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 此外 , 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化 对金融系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 为了加强金融系 统的长期稳定性 , 提出杠杆率作为有效监管的手 段 , 降低银行业的杠杆倍数是必要的 。 我们从近 来的危机中发现 , 模型风险可以使一个看上去资 本实力雄厚的银行迅速成为资本稀薄的银行 。 杠 杆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的缺 点和不足 , 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 , 为商业银行 提供了保护 , 使其尽可能的远离意想不到的损失 和风险低估 。 但是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 , 杠杆率 的重要性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巴塞尔协议 Ⅱ 监管 框架下的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 。 完全放弃基于风 险的资本监管的所有优势是不明智的 , 尤其是 , 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些衡量银行业风险水平的有 价值的指标 。 所以 , 巴塞尔协议 Ⅲ 提出了对风险 不敏感的监管工具 — — — 杠杆率 , 作为资本充足率 的补充工具 。
三 、 引入杠杆率监管存在的问题
1. 降低了不同国家商业银行系统竞争的公 平性
第一 , 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使同一的杠杆率 36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监管有失公平 。 从表 1中能够直观的看出 , 基于 不同的核算准则杠杆率水平在九个国家之间有很 大的不同 , 德国和法国的杠杆率分别为 2. 50%和 2. 22%, 相对较低 。 相反 , 美国的杠杆率水 平高达 7. 14%。 造成这个明显差别的原因就是 , 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 , 使他们计 算出的杠杆率有着显著地差异 。 德国银行业适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 而美国适用美国公认 会计原则 GAAP 。 在 GAAP 下 , 相同交易对手的 衍生工具头寸可以对冲 , 在核算中抵消 , 而在 IFRS 不可以 。 显然 , 这意味着总资产的规模相 对减少 , 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银行业呈现出一个 较高的杠杆率水平 。
表 1不同核算准则下的杠杆率水平比较 [7]
国 家 样本银行
数量
核算
准则
杠杆率
美国 7US GAAP 7. 14%英国 5IFRS 3. 45%德国 3IFRS 2. 50%法国 3IFRS 2. 22%意大利 7IFRS 4. 76%西班牙 7IFRS 5. 56%俄罗斯 7IFRS 10%中国 8IFRS 4.
76%
澳大利亚 3IFRS 4. 55%
图 1体现了美国和欧元区的资本充足率和杠 杆率的关系 。 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 , 虽然欧元区 的杠杆率水平远远低于美国 , 但是两个地区在巴 塞尔协议 Ⅱ 监管框架下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却相差 无几 。 这个结果也可以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准则来 解释 。 这种核算差异标准使得一些国家的商业银 行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来实现杠杆率的监管要 求 , 从而削弱了他们在全球银行业中的竞争力 。 第二 , 不同的银行经营模式使同一的杠杆率 监管有失公平 。 由于各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不 同 , 对全球商业银行采用相同的杠杆率约束也是 不公平的 。 例如 , 美国和加拿大在实施资本充足 率监管的基础之上 , 都同时关注着银行系统的杠 杆率 , 美国银行体系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 , 而 加拿大银行体系却相对稳健 。 虽然两国都同时实 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杠杆率监管双重约束 , 但是 监管效果却差异显著 。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银行体 系进行了过度的金融创新 , 导致其所计算的资本 充足率和杠杆率带有较强的欺骗性 ; 加拿大的核 算方法虽然也并非完善 , 但由于其银行主要从事 传统业务 , 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较好地体现了银 行的内在风险 。 所以 , 如果对所有银行同时实施 同一的杠杆率监管 , 无疑将像加拿大银行业一样 从事传统业务模式的商业银行置于竞争中的不利 地位 。
图 1美国和欧元区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的关系 [7]
因此 , 由于诸多的差异可能导致计算出的杠 杆率完全没有可比性 , 为了保证全球银行业竞争 的公平性 , 为了提高杠杆率监管的有效性 , 引入 一视同仁的杠杆率监管水平 , 应该以拥有一个对 全球所有国家适用的统一的衡量标准或者说是核 算方法为前提 。
2. 导致资产替代与税盾减弱 , 银行盈利能 力下降
第一 , 实施杠杆率监管会产生资产替代效 应 , 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 杠杆率没有根据 风险将不同类型的银行资产进行分类 , 而仅仅考 虑了银行风险中的规模因素 。 此时 , 如果没有巴 塞尔协议 Ⅱ 框架下的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 , 由于 高风险资产的资本成本小于低风险资产 , 杠杆率 会负面的激励商业银行在现有的规模下 , 不断地 以高风险资产替代低风险资产的途径来提高资本 回报率 , 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替代效应 。 反之 , 一 些谨慎的商业银行由于杠杆率的约束 , 会倾向于 保持高流动性 , 高质量的资产组合而削弱其盈利 能力 。 因此 , 单纯实施杠杆率约束不一定能提高
46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第 6期 总第 343期
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 这也是为什么杠杆率不 能完全取代资本充足率而单独存在 , 而是被定位 于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措施加入到银行监管工具箱 的重要的原因 。
第二 , 实施杠杆率监管会减少负债的税盾效 应 , 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 债务的利息在税 前支付 , 税盾作用使商业银行负债融资相比股权 融资更加经济 。 杠杆率的实施 , 使商业银行不得 不减少负债融资 , 持有更多的资本 , 这将削弱他 们的税盾作用 。 商业银行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 , 在杠杆率的约束之下 , 其盈利能力会被削弱 , 使 其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 瑞士银行监管当局曾 用可获得的数据作出了一个粗略的估计 :假设一 家商业银行预期将其杠杆率从 1%提高到 5%, 如 果这家商业银行的有效税率为 20%, 那么这样资 本要求的增加会使其市场价值减少将近 1%。 3. 具有顺周期性 , 会放大经济周期波动的 效果
第一 , 引入杠杆率监管加速了非正常的去杠 杆过程 。 实施杠杆率监管会在经济危机期间给商 业银行施加更大的去杠杆压力 。 长期看来 , 实施 杠杆率监管会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变幻莫测 。 金融危机期间 , 杠杆率的限制更加刺激了银行业 非正常的去杠杆过程 , 商业银行会大量的恐慌性 抛售金融资产 , 甚至不惜代价的将优质资产低价 出售来偿还债务 , 实现去杠杆目的 。 这样不择手 段地去杠杆 , 无异于饮鸩止渴 。
第二 , 引入杠杆率监管为银行贷款供给顺周 期变化提供便利 。 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 , 可 能大多数商业银行会倾向于通过调节贷款业务量 来使它们的杠杆率达标 。 效用最大化原则使得商 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 , 在表面上达标的杠杆率 水平的光环庇护之下 , 明修栈道 , 暗渡陈仓 。 经 济上行阶段 , 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 , 使商业银行 有机会在达标的杠杆率之下实现信贷扩张 。 如果 仅仅是一家或几家银行的信贷扩张 , 这样的影响 似乎可以忽略不计 , 但是如果整个银行业步调一 致的同时行动 , 其结果和影响不容小觑 。 这种信 贷业务的过度扩张 , 必然会推动经济过热 。 而在 经济下行时期 , 受制于最低杠杆率监管水平 , 商 业银行不得不通过紧缩信贷来实现监管要求 , 从 而加速经济衰退 。
顺周期性不是杠杆率的特性 , 而是资本监管 的通性 。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 , 我们在一个完 整的经济周期之下 , 始终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最 低资本要求 。 巴塞尔协议 Ⅲ 监管框架下提出了增 加资本缓冲 , 进行逆周期监管 , 来解决这个左右 为难的问题 。 但是 , 对于经济周期形势的划分以 及资本缓冲实施的量和度的衡量尚待考究 。 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洗礼之 后 , 全球银行业的监管迎来了新的时代 , 其最显 著的特征是 , 在银行监管的核心价值观选择上 , 安全已经远远超越了效率 。 某种程度上讲 , 将杠 杆率加入资本监管框架的做法不是首开先例 , 资 本充足率就是从简单的杠杆率转化而来的 。 时至 今日 , 仍然有一些国家将杠杆率作为银行业监管 的重要指标 , 比如美国和加拿大 。 金融海啸袭 来 , 加拿大银行业形势比国际同行健康而美国银 行业则一败涂地 , 这明显得益于它们相对较高的 杠杆率水平 。 我们可以发挥想象 , 如果美国银行 业是保持着仅仅 2%的杠杆率迎接金融危机的 , 而不是 5%, 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 虽然将杠 杆率用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这些缺点和问题 , 但这并不能否认引入杠杆率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 监管的补充工具的必要性 。
四 、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与应对策略
1.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杠杆率水平普遍较高 , 基本达标
根据表 2入选前 500大银行的 34家银行财 务资料 (2010年末数据 ) 分析 , 我国商业银行 杠杆率基本维持在 5%— 6%的水平 。 我们以一 级资本和资产总额之比来计算杠杆率 , 发现大型 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适中 , 总体维持在 5%左 右 。 比如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 银行的杠杆率分别为 5. 28%、 5. 75%和 5. 11%。 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偏低 , 个别银行甚 至不 足 3%。 比 如 , 浦 东 发 展 银 行 杠 杆 率 为 4. 02%, 光大银行为 3. 88%, 北京农商银行仅 为 2. 77%。 除了极个别银行的杠杆率水平偏低 , 我国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满足了巴塞尔委员会 3%的杠杆率监管要求 。
56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表 2入选前 500大银行的 34家银行财务资料 (2010年末数据 )
一级资本 (亿美元 ) 资产总额
(亿美元 )
杠杆率
(%)
资本充足率
(%)
核心资本充 足率 (%)
工商银行 911172595. 2812. 369. 9中国银行 736128115. 7511. 149. 07建设银行 719140935. 1111. 709. 31农业银行 397102603. 8810. 077. 74交通银行 22648464. 6712. 008. 15中信银行 14525995. 5910. 149. 17民生银行 12920886. 2210. 838. 92招商银行 12930284. 2710. 456. 63兴业银行 11219505. 7810. 757. 91浦东发展 9523764. 0210. 346. 90光大银行 6717533. 8810. 396. 84北京银行 537816. 8814. 3512. 38华夏银行 4312383. 5010. 366. 84广东发展 319763. 228. 985. 62上海银行 306824. 4010. 298. 47深圳发展 298603. 438. 885. 52江苏银行 214844. 5310. 47/
平安银行 203236. 4913. 0510. 87上海农商 183105. 8311. 9510. 21南京银行 172188. 0313. 9012. 77徽商银行 172377. 2312. 1411. 15广州农商 152715. 7911. 9511. 97恒丰银行 143134. 7412. 00/
杭州银行 142196. 6712. 6310. 19宁波银行 132395. 6910. 759. 85重庆农商 132944. 4310. 03/
成都农商 121846. 9912. 43/
浙商银行 122395. 3311. 068. 50广州银行 121866. 5214. 66/
天津银行 112185. 3612. 4810. 48北京农商 114162. 7711. 117. 40吉林银行 111587. 1911. 00/
顺德农商 111487. 6517. 3315. 55成都银行 111527. 4313. 57/
66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第 6期 总第 343期
2. 引入杠杆率监管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 策略
面对 3%的杠杆率监管 , 我国银行业呈现出 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 。 短期内 , 杠杆率监管对我 国银行业的影响有限 , 但是长期之内仍然存在挑 战 。 引入杠杆率监管后 , 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 应对 :
第一 , 我国银行业需要加快金融创新 , 提高 资本利用效率 。 虽然我国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满足 了巴塞尔委员会 3%的杠杆率监管要求 , 但我们 必须注意到 , 杠杆率数据良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我国银行业长期依赖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 经营模式 。 但是 , 高利差盈利的经营模式在利率 市场化进程之下将不能支持我国银行业持续稳定 的发展 , 银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 我国银行业需 要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 提 高资本利用效率 , 尽可能的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 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
第二 , 我国银行业需要积极寻求建立长期有 效的资本补充机制 。 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 , 我国 银行业的杠杆率水平将呈现下降的趋势 , 银行业 不能顾此失彼而放松对资本充足的关注 。 纵观巴 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 , 从风险敏感的资本充足率 到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 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分 母 , 而作为分子的资本始终是银行监管的重中之 重 。 我们不难发现 , 巴塞尔协议 Ⅲ 的政策意图在 于使银行资本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同时提高 。 因 此 , 我国银行业想要在国际银行业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 , 就必须同时积极寻求长期有效的资本补 充途径 。
五 、 结论与启示
杠杆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扮演着相当重 要的角色 , 过度的杠杆化放大了危机对金融体系 的冲击 , 后危机时代 , 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化对金 融体系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 巴塞尔协议 Ⅲ 出于增 强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目的 , 引入了简单透明的 , 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 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 管的补充工具 。 杠杆率监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 本充足率监管的缺陷 , 为监管当局控制银行业的 高杠杆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 当然 , 我们必须同时 认识到 , 杠杆率本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 , 实 施杠杆率监管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 , 这也就是为 什么杠杆率不可能完全替代资本充足率 , 而只能 是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充措施的原因 。 短期之内实施杠杆率监管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较 大的影响 , 对此 , 巴塞尔协议 Ⅲ 提供了一个相对 漫长的过渡期 , 帮助全球银行业平稳过渡 。 增强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 使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是银 行监管的终极目标 , 引入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 作为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补充 , 虽然我们不能 肯定地说这可以完全解决银行体系存在的杠杆问 题 , 但至少我们离这样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
参考文献 :
[1]孙天琦 . 改进杠杆率监管 :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 出的重要任务 [J ]. 西部金融 , 2008, (12) :10-13. [2]中国银监会课题组 .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 (三 ) :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 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 足 [J ]. 中国金融 , 2010, (3) :68-70.
[3]贺川 , 刘晓妍 . 关于杠杆率监管的逻辑思考 [J ]. 东 方企业文化 , 2011, (10) :281.
[4]党均章 .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影响几何 ? [J ]. 银行家 , 2011, (8) :18-21+6.
[5]吴祖鸿 . 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 [J ]. 银 行家 , 2011, (8) :16-17.
[6]戈建国 , 王刚 . 杠杆率监管 :目标 、 演进与现状 [J ]. 银行家 , 2011, (8) :11-15.
[7]Frenkel , M. , Rudolf , M. The Implications of Introducing an Additional Regulatory Constraint on Banks ’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a Leverage Ratio [R ]. 1March 2010.
[8]翁清云 . 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 [J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2011, (2) :27-31.
[9]孙天琦 . 改进杠杆率监管 :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 出的重要任务 [J ]. 西部金融 , 2008, (12) :10-13. [10]艾洪德 , 周继燕 , 于君 .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 路径与发展 — — — 基于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经营案 例的反思 [J ]. 财经问题研究 , 2011, (12) :50-55. [11]潘再见 , 陈振 . 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 究 [J ]. 新金融 , 2009, (7) :44-48
[12]吴祖鸿 . 构建中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制度 [J ]. 银 行家 , 2011, (8) :16-17.
(责任编辑 :杨全山 ) 76
杠杆率监管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范文五: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影响几1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影响几何?
2011-08-18 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2011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对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该文件的出台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就杠杆率监管的演进、杠杆率监管的意义、监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
杠杆率监管的历史演进
杠杆,就其定义而言,通常是指金融机构放大头寸或者投资的收益率,超过自有资金直接投资于货币市场可获得的收益率。对金融机构而言,杠杆有三种形式:资产负债杠杆(balance sheet leverage)、经济杠杆(economic leverage)及内嵌杠杆(embedded leverage),杠杆率则是用来衡量杠杆程度的大小。传统意义上的杠杆率主要指资本对资产负债表内总资产的比率。
杠杆率监管历史悠久,银行业发展早期,资本承担着保障储蓄安全的重任,监管机构长期使用资本与存款比例来衡量资本充足性。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后,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存款人挤兑对银行的威胁大大降低,监管机构意识到银行损失主要来自于资产方而不是负债方,开始使用资本对总资产比例来替代资本对存款的比例来监
管银行的资本充足性,对资本充足适当水平的讨论逐渐转变为对资产风险的合理分析,由此,风险为本的资本比例(即资本充足率) 的雏形开始显露,此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1988年“巴塞尔协议Ⅰ”的出台,标志着资本充足率监管彻底取代了杠杆率监管,并成为国际社会银行监管的主要指标。而随着“巴塞尔协议Ⅱ”的相继出台,“巴塞尔协议Ⅰ”中相对简单的风险权重法进一步被复杂模型所取代,进一步拉大了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差距。总结这一阶段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以“简单杠杆比率—风险加权资本比例—基于模型的资本比例”来概括。
针对这次金融危机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国际上开展广泛的讨论、研究,最终达成共识,认为应在风险加权资产之外设计一个更为简单的指标来加强对银行杠杆化的监控,以此作为对风险为基础的资本计量的重要补充。英国FSA 首次于2009年3月在对金融危机的总结报告中提出杠杆率监管的设想,而巴塞尔委员会则在多方的督促下于2009年12月7日发布《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征求意见稿) 》,正式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杠杆率的计算方法。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意义
杠杆率重新成为重要的监管工具,本质上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缺陷紧密相关。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顺周期性的问题,二是可能存在监管套利现象。关于顺周期性问题,早在1988年“巴
塞尔协议Ⅰ”出台之后就有学者明确指出,但是在2004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Ⅱ”中并没有解决顺周期性的问题。资本充足管理本身具有的顺周期性和资本充足率测算方法是导致资本监管中顺周期性的两个重要原因。此外,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还可能导致监管套利。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巴塞尔协议Ⅱ”中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监管标准不一致,表外业务的风险计提不足,为商业银行监管套利提供了机会。其次,“巴塞尔协议Ⅱ”中商业银行在评估自身风险状况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这就赋予了其一定的逃避监管的空间。以高级内部评级法为例,高级内部评级法的程序是监管部门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风险报告,确定其最低的资本充足率。但是,现实中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部门审查能力的限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可能隐瞒其真实风险状况,提供虚假的风险报告,以降低最低资本要求,这将导致资本充足率无法控制银行的风险水平;监管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努力反倒可能强化银行的冒险动机,削弱资本监管的有效性,进而危害银行体系的稳定。
《办法》规定了执行的范围、标准以及达标期限
《办法》规定实施的范围是:我国境内设立的所有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商业银行和中外合资商业银行。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参照执行。《办法》规定的杠杆率实施的标准是:任何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办法》规定的达标期限是:系统重要性银行2013年年底前达到最低杠杆率要求,非系统重要性
银行2016年年底前达到最低杠杆率要求。而且要求在过渡期内要制定达标规划,制定达标措施,完成达标。
《办法》规定了杠杆率的计算口径、原则和方法
《办法》明确:一级资本与一级资本扣减项之差,再除以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即得到杠杆率。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上式中,分子由一级资本与一级资本扣减项构成。上述两项的统计口径与银监会有关计算资本充足率所采用的一级资本及其扣减项保持一致。建立在一级资本这一高质量资本基础上的计算方法,其目的在于防止银行过度承担风险,并确保银行出现损失时,有足够的随时可动用的资本来吸收损失。
分母则由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构成,其计算相对复杂一些。从表内资产余额计算来看,有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计算原则或口径。《办法》明确规定,表内项目按账面余额计算,但应扣除提取的计提准备,并与财务报表保持一致;同时,任何的抵押品、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都不得抵扣资产负债表内风险暴露,以期最大限度地反映可能承担的风险。二是计算方法。表内资产余额应涵盖所有表内资产,包括一般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证券融资交易和衍生品。其中,汇率、利率及其他衍生品的风险暴露计算,使用现期风险暴露法进行测算。证券融资交易是影响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因素,对回购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可采用净额结算方式进行调整。值得指出的是,在《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征求意见稿) 中,明确表示所有的表
内外项目均不允许使用净额结算,包括金融衍生交易、回购内交易、证券化融资风险,以及贷款和存款的净额结算。这主要是基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弥合会计规则方面的差异这两方面考虑。
从表外资产余额计算来看,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各表外项目所对应的信用转换系数。《办法》中明确,表外项目(非衍生品交易) 中除无条件可撤销承诺按1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外,其他表外项资产(如“巴塞尔协议Ⅱ”中规定的贷款承诺、直接信用替代、承兑、备用信用证、贸易信用证、已失败交易和未结算证券) 均按照100%的信用转换系数进行计算,银监会的这一规定与“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稿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不过,在《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征求意见稿) 中,表外项目均是采用100%的信用风险转移系数,视为表内资产处理的。由于许多监管机构强烈建议适当降低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巴塞尔委员会经过认真评估、测算后,才将无条件可撤销承诺的信用转移系数降低到10%水平。表外项目纳入杠杆率计算公式中,并采用以上所规定的相对苛刻的条件,其目的是试图降低商业银行向表外转移资产实施监管套利的动机。
从以上杠杆率计算方案的设计,可看到银监会如下的监管思路:一是最大限度地反映银行的杠杆效应,计算中资本采取了最严格的口径,资产则采用了最大口径,不仅反映银行表内外风险,而且计算具体风险暴露时还考虑了目前承受和可能承受的潜在最大风险。二是尽量与
会计方法保持一致,尽可能不进行风险调整,保证计算过程的简单、透明,降低监督检查的成本。
《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决策层、高管层的职责以及对不达标行的监管要求
《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杠杆率管理的最终责任,商业银行高管层负责杠杆率的实施工作。
《办法》着重强调了信息披露原则和对未达标银行的处罚纠正措施。信息披露方面,规定商业银行应定期向银监会报送并表及未并表的杠杆率报表,报表内容应至少涵盖杠杆率水平、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扣减项、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调整后的表外资产余额等内容。此外,商业银行还必须在主要营业场所披露杠杆率的相关内容,便于股东及相关权利人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处罚措施方面,对于杠杆率未达标银行,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三种措施进行自我纠正:一是积极补充一级资本,二是控制表内外资产的过快增长,三是降低表内外资产规模。而对于情节严重的商业银行,将采取诸如责令停办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等严厉的处罚措施。
杠杆率监管对境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短期影响
大中型银行短期达标压力不大。2010年上半年,国内5家大型银行和5家中型银行参加了巴塞尔委员会组织的定量影响测算。银监会于2010年末公布的测试结果为:按照《办法》所规定的杠杆率计算方法,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平均杠杆率为4.7%,全部超过4%;5家中型银行平均杠杆率为3.9%,处于4%附近,具体结果见表1。表1数据表明我国5家大型与5家中型商业银行的整体状况杠杆率水平较好,明显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相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国内中型银行面临的压力要大一些。
中信证券研究部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杠杆率计算公式对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进行了测算,针对五大商业银行及11家股份制和城商行的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相关情况显示,五大行的杠杆率均在4%以上,其中建设银行杠杆率最高达到了5.57%,而五大行中最低的工商银行也达到了4.99%的水平;上市股份制和城商行中除华夏银行、深发展杠杆率尚未达标外,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杠杆率略高于4%的水平,但上述提及的股份制和城商行银行(除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外) 均公布了融资方案(华夏银行已完成定向增发) ,预计补充资本后杠杆率要求将不形成实质性约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普遍较高,远大于同期的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主要来源是高利差下的利息收入。短期来看,达到4%杠杆率监管标准的压力不大。
处在达标边缘或不达标银行面临诸多压力。一是资本补充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主要依靠对外筹集,杠杆率达标要求加剧了部分银行资本不足的矛盾。二是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将受到监管约束,发展压力增大。依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近年来实现了机构扩张、存款增加、贷款增加以及利润增加的良好格局,但信贷高增长也带来了资本不足的问题。资本对规模扩张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单纯依靠规模扩张扩大市场影响力模式下,杠杆率进一步收缩了资产的扩张能力,发展压力会越来越大。三是部分不达标行面临被要求压缩存量资产规模的压力。受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质量波动、房地产贷款质量波动影响,部分银行拨备压力逐渐增大,资产质量波动反过来又影响银行的利润留存能力,在外部筹资环境不宽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短期内无法筹到必须的资本数额,也可能无法满足杠杆率监管要求,不得不压缩存量表内外资产规模,将对这部分行的市场影响、业务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四是机构扩张、业务创新将受到很大制约。少数不达标行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约束,包括停止新设机构、停批新业务、停办部分业务以及限制股东分红、限制股东权利,甚至被要求调整董事会和高管层等,将对银行正常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长期影响分析
从长期来看,杠杆率监管对境内商业银行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一是境内商业银行将长期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快速扩张,这种高资本耗费的粗放经营使有限的资本已经显得捉襟见肘。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临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衍生品业务的开展,现有资本规模下,必然降低杠杆比率。要满足监管要求,就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约束和资本补充机制。何况中国银行业的资本成本要高于欧美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主要以普通股为主,而欧美银行以留存收益为主。中国银行业需要转变资本形式,提高净利润水平,降低资本成本。因此,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补充机制以转变资本形式,将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将要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是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衍生品业务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业务领域发展落后,迫切需要发展新业务。但是,目前国内上市银行平均杠杆率水平,仅比银监会《办法》的最低要求高出0.5%左右。而《办法》规定,在计算杠杆率时,表外业务全额计入资产总额,并不得考虑信用衍生品(如CDS) 等风险缓释因素。杠杆率监管严苛的计算方法,将大幅限制国内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长期而言可能将国内银行衍生品业务“冻结”在目前的落后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对商业银行资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