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的成因是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海面风和水蒸气由于比重大,沿地面补充地面空气,海面温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空间,由于海面大,温差小,海面上空聚集水蒸气多,降雨范围广,水蒸气结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补充便形成大风。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资料,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的形成原因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在热带海洋上,海水受到太阳直射后极易蒸发成水汽,因此,相对陆地,海洋上方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大很多,据大洋网报道,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的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且空气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向气压较低处流动,从而形成风。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分明的四季与白天黑夜,台风的形成也与之有关。随着地球的转动,太阳的直射点在夏季时经过赤道移向北半球,这时,南半球海洋上的东南信风也会跃过赤道,变成北半球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本来就活动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时,就会使空气对流增加,造成波动和漩涡。
当空气中的对流作用越来越强,旋涡不断加深,四周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风也就会越来越大,当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台风就形成了。
台风形成的条件
由上图可以看出,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高温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据新华网报道,台风形成的条件包括以下四点,
1.自然条件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摄氏度,洋面海水层深至少要达60米。
2.要有热带涡旋存在。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
4.台风形成前的高低空间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当前观察台风的方法
台风发生于热带海洋上,前已谈及,但海洋面积广大,气象测站稀少,在以往台风发生后很不容易发现,必待台风移至有岛屿或船只附近方可发觉,然后将各测站同时间的气象报告绘于天气图上,随时比较观察,才能判知台风的位置、强度、行进路径。
但在目前,因气象观测方法进步,对台风的观测也日益精确可靠,除在天气图上判知外,尚可采用下列各种观测,
1、施放无线电探空仪,以气球携带能测高空各层之气压、气温、湿度、风向及风速,并能自动发出无线电报之仪器,侦知高空各种气象情形。
2、以飞机携带各种必要仪器在台风可能发生之地区上空侦察有无台风发生,当台风发生以后,也可以在台风内各方向、各高度穿越,实地侦测台风内各种现象。但目前西北太平洋地区这种飞机观测已从民国76年9月起停止作业。
3、自飞机上在台风之顶端投下附有降落伞之无线电探空仪,侦测台风内部各种现象。
4、利用气象雷达可以看出在三、四百公里内台风之位置、动向、云雨分布的情况。
5、用气象卫星更可定时拍摄照片传至地面,对台风之位置、大小、 移动方向等皆可提供正确资料。上述各种设备和方法,气象先进国家都已普遍采用,成效非常良好。
台风对人类的影响
台风除了直接或间接威胁人体生命外,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专家们研究发现,台风呼啸的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从而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台风来临时天气骤变,气温突降,人体的寒冷感觉会突增,这会使得人体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极易诱发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的病情,也极易因台风影响而复发;一些发热病症,一遇凉风也会加重病情。多数心肌梗塞患者对降温明显的大风过程有显著的敏感症状,这样的过程对关节病症、胃部病症的影响也非
常显著。但以上这些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是在台风期间不要外出直接接触台风,做好保暖,准备药物。
台风是一种低气压的天气过程,低气压本身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大气的气压下降,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律加快、头晕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产生障碍。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与低气压环境有密切关系。患者的病情恶化,大多数是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发生的。
台风过后,受灾地区的人们更要谨防疾病,主要有三类,
一是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并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
三是各类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对以上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多注意食品卫生,保护好水源,饮用水要消毒等。
如何预防台风
1、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
2、住在大厦里的居民,应关好窗户,收掉阳台上的东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3、市民应留意媒体播放、刊载的台风消息,并采取预防措施。
4、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5、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
6、台风袭来时,切勿靠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片弄伤。
[台风的形成原因,]
范文二:台风形成的原因
颱風形成的原因位在熱帶的海洋上,因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
海水蒸發成水氣上升。這種溼度大、溫度高的空氣,密度比較小,加上赤道附近
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產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
後在上升,如此循環不以,使得整個氣柱的中心皆為溫度較、高密度較小之空氣,
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此低壓使得四周空氣項旋渦中心流入,流入越
快時期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達到或超過每秒17. 2公尺時,我們就稱
它為颱風「颱風」。不同地區對於颱風有不同稱呼,如西太平洋稱之為「颱風
(Typhoon)」、印度洋稱之為「旋風(Cyclone)」、大西洋以及東太平洋則稱之
為「颶風(Hurricane)」,名稱雖然不同,但性質卻是一樣的。
從衛星雲圖可以看出颱風中上層大致成圓形並含螺旋狀旋轉著的雲,再北半
球是以反時鐘方向旋轉,再南半球則是順時鐘方向旋轉,而再中央部位有時可以
明顯的看出無雲的颱風眼,雲的旋轉情形可以代表風的吹向。另颱風的中心氣壓
常常被當作一個颱風威力的指標,越低的中心氣壓,越容易造成大的氣壓梯度差
異,風力通常也就變得比較強勁,颱風的破壞力因此也就較大。
由於台灣地處西太平洋颱風盛行區,長壽颱風的侵襲而發生災害。根據民國
前15年至民國91年間的資料,一共有372次颱風侵襲台灣(註:颱風中心在
台灣登陸;或雖未登陸,僅在台灣近海經過,但路上有災情者),平均每年有三
到四次,且主要是再每年四至十一月間,其中七、八月是侵襲頻率最高、造成災
害最大的月份。
颱風生成的必要條件主要有以下五點:
(1) 洋面溫度必需高於攝氏26.5度
(2) 垂直的風場改變小且微弱
(3) 生成地區必需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
(4) 中低層大氣十分潮濕
(5) 形成前大氣低層必須有微弱低壓擾動存在
※但並不表示滿足上述條件就有颱風形成。
颱風通常於春、夏季間特別是7、8、9月(除了西北太平洋全年都可能有颱
風形成外)在海面溫度高的熱帶洋面上形成,因為該處可提供足夠的水氣與熱量
供給颱風,使其發展。
全球平均一年有80個颱風,北半球約有55個,南半球約25個。其中西北太平洋最多,約26-27個,北大西洋約9個,東北太平洋約13個。而台灣剛好
位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內
暴風:由於風之壓力直接吹毀房屋建築物、吹毀電訊及電力線路、 吹壞農作物
如高莖作物,並使稻麥脫粒等。
焚風:使農作物枯萎。
鹽風:海風含有多量鹽分吹至陸上,可使農作物枯死,有時可導致 電路漏電等
災害。
海:狂風時必有巨浪,颱風所產生的巨浪可高達一、二十公尺,在 海上造成船
隻顛覆沉沒亦時有所聞,此外波浪逐漸侵蝕海岸 ,而生災變。 暴潮:暴風使海面傾斜,同時氣壓降低,致使海面升高,而導致沿 海發生海水倒灌。
暴雨:摧毀農作物,使低窪地區淹水。
洪水:山區暴發,常引起河水高漲,河堤破裂而發生水災、沖毀房 屋、建築物、並毀損農田。
山崩:暴雨時沖刷山石,使山石崩裂,擊毀房屋、死傷人畜、阻礙 交通,沿山之公路常發生此種災害。
病蟲害:水災後常發生傳染病,如痢疾、霍亂。
住在城市內,除隨時注意颱風消息,並將住所房屋檢修以外,下列各項亦應預先
準備及注意:
如住所地勢低窪,有淹水之虞,應及早遷至較高處所或樓上。 屋外、院內,各種懸掛物應即取下收藏;因零星物件被風吹起,皆可傷人。 庭園花木均應加支架保護,並修剪樹枝,以防折毀甚或損毀屋瓦。 關閉非必要門窗,加釘木板。
檢查電路、注意爐火,以防火災。
準備燈燭、電筒,以防停電。
貯存飲水,以防斷電停水。
多備一、二日食物菜蔬。
非必要時不外出,家中較為安全。
斷落電線,不可用手觸摸,應通知電力公司檢修。
災害損失,事後應通知里鄰長、警察派出所或鄉鎮公所,以為災 害檢討之統計,並作防災之改進參考。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不要聽信謠言和傳播謠言。應直撥166或167 氣象服務專線或收聽廣播電臺或電視臺有關颱風之最新消息,並最好備有乾電池晶體收音
機。
颱風災害,主要係由於狂風暴雨,一般防護方法即是針對這兩個問題而定,各種
行業,各有特殊設備,自應根據各業之需要,訂定防護方法和程序,斟酌情形施
行,此處即不多。我們必須有這種信念 ,即是「盡力而為,人定勝天。
范文三:台风的形成原因
壹、颱風的形成原因,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不斷循環,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性低氣壓。
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
貳、颱風之結構, 颱風範圍很大,普通半徑有二、三百公
里,在天氣圖上,我們僅能用密集近似圓形等壓線來表示颱
風的位置和暴風範圍。從氣象衛星所攝照片可以看出颱風 的頂部是大致圓形呈螺旋狀旋轉著的雲,颱風內的風向在北
半球是繞颱風中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繞中心作
順時針方向旋轉,。 颱風眼,颱風是誕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劇烈風暴,從它的上方
看去,就像一個大旋渦,一圈圈的雲層向中心圍繞,氣流旋轉
速度愈近中心愈快,在中心可看到一個中空無雲的空洞,就是颱風眼。颱風眼的形狀多變化,以圓型與橢圓形居多,有時又不成型或有兩個眼的特殊現象,直徑有小到數公里,大到一、二百公里。一般情形是颱風強度愈 強,颱風眼愈清晰。
參、颱風強度之定義,
颱風強度之劃分是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速而定 ◎熱帶性低氣壓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等於或小於每小時 33浬,每秒17.1公尺,即等於或小於7級風。
◎輕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34至63浬,或每秒 17.2至32.6公尺,,相當於8至11級風。 ◎中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64至99浬,或每秒32.7至 50.9公尺,相當於12,15級風。 ◎強烈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在100浬,或每秒51.0公尺,以上,相當於16級或以上之風。
范文四: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米至米)称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ricane)~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下面是有关于台风的形成原因~一起来看看。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形成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
1 / 4
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漩涡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在海上移动~会掀起巨浪~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对航行的船只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对农业、建筑物的影响更大。
但是~台风也并非全给人类带来不幸~除了其“罪恶”的一面外~也有为人类造福的时候。对某些地区来说~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地区庄稼的生长、农业的丰收就不堪设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西印度群岛的飓风和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几乎占全球强的热带气旋总数的百分之六十~给肥沃的土地上带来了丰沛的雨水~造成适宜的气候。
台风降水是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北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正是有了台风~才使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确保农业丰收;也正是因为台风带来的大
2 / 4
量降水~才使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水利发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转~节省万吨原煤;在酷热的日子里~台风来临~凉风习习~还可以降温消暑;所以~有人认为台风是“使局部受灾~让大面积受益”~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1) 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 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 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2) 雷雨停止:台湾夏季~山地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发生~如雷雨突然停止~ 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接近中。
(3) 能见度良好:台风来临前2、3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 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 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将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5) 长浪:台湾近海~因夏季风力温和~海浪亦较平稳~但远处有台风时~波浪将趋汹涌~ 渐次传至台湾沿海~而有长浪现象。 东部沿海一带居民~都有此种经验。
(6) 海鸣:台风渐接近~长浪亦渐大渐高且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东部沿岸亦常可闻~ 之后约3小时后台风就会来临。
(7) 骤雨忽停忽落: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
3 / 4
常有骤雨忽落忽停~ 这也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8) 风向转变:台湾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但如转变为东北风时~ 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9) 特殊晚霞:台风来袭前1、2日~当日落时~ 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发出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 发射至天顶再收歛于东方与太阳对称之处~此种现象称为反暮光。
(10) 气压降低: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显示将进入台风边缘了。
4 / 4
范文五:台风形成的原因
台风形成的原因
台风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无法十分确定,但已知它是由热带大气内的扰动发展而来的。
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 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 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 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台风形成的原因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叁、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强度之定义:
台风强度之划分是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而定
◎热带性低气压 → 中心附近最大风速等于或小于每小时 33浬(每秒17.1公尺)即等于或小于7级风。
◎轻度台风 → 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每小时为34至63浬(或每秒 17.2至32.6公尺),相当于8至11级风。
◎中度台风 → 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每小时为64至99浬(或每秒32.7至 50.9公尺)相当于12~15级风。
◎强烈台风 → 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每小时在100浬(或每秒51.0公尺)以上,相当于16级或以上之风。
在太平洋海域上,一年到头均可能有颱风发生,惟通常以七月至九月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