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冼星海的故事
範疇: 個人、家庭及學校
價值觀: 堅毅
程度: 高小及中學
當各位同學聽到《黃河大合唱》的優美旋律和雄偉悲壯的歌聲時,大都會回憶起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苦難歲月,同時亦可能聯想到作曲家冼星海不平凡的一生。冼星海於1905年5月在澳門出生,父親是一個船工,在他未出生前經已逝世。冼星海之名,是他母親夢見與兒子一起在星空下的海洋泛舟而得來。
冼星海自幼家貧,與母親四處漂泊,先後流落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1917年,由於個人的音樂天賦,他被選入學校的管樂隊。這段時期,樂隊所吹奏的曲譜大都是雄渾激昂的軍隊進行曲,對冼星海以後的音樂創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1929年秓天,為了追求西方的音樂知識,冼星海以半工半讀形式來到法國巴黎深造音樂。其後,冼星海決心投考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學習作曲兼指揮。考試時候,由於他的衣著不夠華麗而險些被法國門警阻撓,不得進入考場。考試後,主考老師杜卡斯代表全體評委宣佈:「我們決定給你一個榮譽獎,按照學院的傳統規定,你可以提出個人的要求。」冼星海只說了「飯票」兩個字,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生活雖然極度窮困,冼星海學習音樂的決心卻没有絲毫動搖。為了維持生計,冼星海只好在一家餐館裏當侍應生,一邊賺錢、一邊發憤學習。
在餐館裏,他每天工作至深夜,送走了最後一批客人,就趕緊清潔厨房,然後開始練習小提琴。有時累得實在拉不動了,就用
先拉一會琴,再去服侍客人。中午餐館休息,他便抓緊時間讀書。甚至在等待給客人送菜的間隙,他也爭分奪秒地熟記樂譜。
後來,冼星海找到一間住房。那是一間小閣樓,樓底低得連腰都直不起來。每天,冼星海一早起床,打開天窗,站在桌子上,將身體探出窗外練習小提琴,然後再趕到餐館上班。深夜回來,他又繼續看書。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北風呼嘯,冼星海沒有棉被,便用舊大衣裹緊身體躺在床上,凍得直打哆嗦。由於無法入睡,他只得起來點上煤油燈創作。忽然,猛烈的寒風從破爛的窗戶吹進來,吹熄了油燈。他用火柴重新點燈,又被吹熄,他又再點燈……就是這樣,一直寫到天明,創作出一首深受國人歡迎和稱讚的二重奏樂曲–《風》。
第1頁,共2頁
1935年,他學成回到祖國,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1939年,抗日戰爭爆發期
間,他以西方音樂之長,創作出具有民族色彩的音樂,譜寫了《黃河大合唱》。這闕
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著名的作品,從其誕生至今60 多年來,深受國人所喜
愛。(完)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冼星海留學法國的事蹟,更甚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
2. 冼星海在法國巴黎求學期間,生活貧困,你認為是甚麼因素支持他繼續
學習?
3. 以下各項,哪些與冼星海在法國求學時期所表現的行為相似? 請提出個人
的意見:
, 為支持環保,願意放棄生活上的方便。例如把廢物分類、自備午膳食具和
購物袋等。
, 重視個人許下的承諾。例如用心做好家課和習作、準時出席課外活動等。
, 深信「天生我材必更用」的道理,不會自怨自艾,,不會經常和別人作比
較。
, 行事爽快,不會隨便借故拖延,耽誤時間。
, 勇於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例如碰到功課上的難題時,會反覆思考、主
動查閱參考書或請教別人,務求把不理解的地方弄得明白。
延展活動:
1. 聽了冼星海的故事,你對下面的事例/態度更甚麼意見?
, 小麗在課堂上作文,寫了數段,有些字詞較為艱澀,一時忘記了,就在空
格內加上「問號」,心想:「我不懂,就讓老師為我填上吧,」
, 靜宜生病缺課多天,班主任知道我與她住在同一屋邨,於是囑咐我盡快把
多天的功課交給她,方便準備考試。可是,我每天放學後仍要參加學科補
習和足球練習,返家時候早已筋疲力竭,想起還要步行數百梯級,將功課
交給居住在屋邨最高一座的靜宜,心裏盤算:「可以遲一兩天吧……」
,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秓去冬來春又至,收拾書包好過年。
, 書本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2. 聆聽《黃河大合唱》,留意歌詞細訴戰爭的苦難與表達抗爭的決心,並
與同學分享你的感受。
第2頁,共2頁
范文二:小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
时间:2015-11-27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着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着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范文三:可爱的冼星海
歌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然而参加合唱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恕我记不得他的姓名),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不,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对于音乐,我是十足的门外汉,我不能有条有理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在哪里。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很小,当然,面部不可能如其真人,而且木刻家的用意大概也不在“写真”,而在表达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几个月,即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得生疏。和友人初次见面,我总是拙于言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而在那时,我又忙于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的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像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他说他刚出来,就知道我进去了,而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知道我要来了;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我对于音乐的常识太差,静聆他的议论(这是一边讲述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计划,一边又批评自己和人家的作品,表示他将来致力的方向),实在不能赞一词。岂但不能赞一词而已,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呢。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大合唱》一样。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
并且因为他又是那样好学深
思,勇于经验生活的各种方面,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已收到了他夫人托人带给他的一包陕北民歌的材料,可是他觉得还很不够,还有一部分材料(他自己收集的)却不知弄到何处去了。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的,是他这未来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的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他这伟大创作的此一部分的“象征”或“韵调”(我记不清他当时用了怎样的字眼,我恐怕这两个字眼都被我用错了。当时他大概这样描写给我听:首先,是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雄伟,然后,狮子舞来了,开始是和平欢乐的人民的娱乐,———这里要用民间“狮子舞”的音乐,随后是狮子吼,祖国的人民奋起反抗侵略者了)。他也将从“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族形式的民间娱乐,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我这么问他。“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在我耳边响,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噩梦。
我看到报上的消息时,我半晌说不出话。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了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傥来”的不平凡的生活经验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了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觉得何幸而有此罢?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少年时期
冼星海
冼星海[1]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家庭。[2]
冼星海6岁时随母亲亲黄苏英去新加坡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
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
进入岭南大学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因为他吹奏单簧管很有韵味,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连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法国求学
冼星海
冼星海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期间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冼星海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保罗·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2]
救亡创作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一次,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2]
延安生活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于是,他高兴地对妻子钱韵玲说:“我们到延安去吧。”说走就走,这年11月,两人携手离汉去延安。他们在途中结成了伴侣。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2]
病逝苏联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差不多了,你再看看,加点图片啥的。。。
范文四:冼星海的故乡
冼星海的故乡
冼星海出生在澳门,他的职业是一名作曲家、钢琴家。
冼星海写过许多非常有名的歌曲,如《民族解放》、《黄河大合唱》等作品。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大合唱影响最为之泛。广阔地展现了搞日战争的壮丽图影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争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英雄形象。
冼星海的故乡在广东番禺榄核镇,那里花果飘香、美丽动人。那儿最吸引人的是他们那里的特产:甘蔗和香蕉,每逢过年后那儿的农民们又开始种起了甘蔗、香蕉等。那里的甘蔗吃起来不但好吃,而且很甜,他们那儿的香蕉长得可好了,弯弯地挂在树上,好像有人在为它们拍照一样。
冼星海6岁随着母亲到新加坡,在新加坡读书他最早接触音乐。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就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范文五:冼星海的名言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类别:劳动
*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类别:集体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类别:劳动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类别:民族
*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类别:理想
*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类别:人生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类别:民族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类别:人格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类别: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