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应体现地理学科本质
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应体现地理学科本质 第5卷第3期
2010年9月
北京教育学院(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BEUINGINSTITUTEOFEDUCAT10N(NATURALSCIENCEEDITIO
N)
Vo1.5No.3
Sep.2010
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应体现地理学科本质
何妮妮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北京100044)
木
摘要:以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视角梳理统整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对人文地理现象的表征
和基本要素进行提炼,提出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规律,以基于
地理学科的视角认识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以及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中学人文地
理教学能够体现出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中学地理;空间与区域;要素;尺度;要素之间的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11—5340/N(2010103—0044—04 人类活动的地表空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体.地表空间就像一个平台,自然的,人文的各种要
素和各种活动都在这个平台上交错地存在着,进行着.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地理环境中的不同
事物当我们以地理的视角"俯瞰"地理环境,我们看到了什么?
——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水,岩石和土壤,生物以及人类社会构成的: ——
地球表层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
——
地球表层也可以由各种气候类型区,水文区,地形区等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构成:
——
地球表层还可以由洲,国家和地区构成:
——
地球表层的陆地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农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城镇区等等; 可以看到,有些地理事物可以覆盖整个地球表层,但大多数地理事物不能完整地覆盖地球表层,
尤其是人文地理事物大多都分布在特定的地区,或集中或分散,以点,线,面的不同形态,形成不同的
区域.
1基于空间与区域视角的中学人文地理教学
地理空间的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核心之一.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体现地理学科本质特征的
核心观念.白润光在《地理科学导论》中指出:"现代地理学观察分析问题从两个视角出发,一是空间视
角.二是环境视角.空间视角是指地理科学对地理环境存在形式和地理过程的空间表现形式与规律的
探讨."…以地理空间的视角看待地理事物,有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特征,分布形态,空间分异规律,地
理事物在空间相互作用的特点,空间优化及区位选择以及地理事物的时空耦合等内容C2].既反映在中
学人文地理教学的知识内容中,又是统摄具体地理知识的核心观念.在地理教学中,知识是载体,以特
有的地理视角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纳入到地理学科知识
体系.理解地理学科
的核心观念,学会用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地理空问的构成可以简单划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构成上表现为
各种人类活动的区域,例如有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军事区,城镇,乡村等.在这些区域中可
$收稿日期:2010—06—25
作者简介:何妮妮(1955一),女,北京市人,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副教授. 44
何妮妮: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应体现地理学科本质
见的区域比较容易理解,有相对明显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还有并不直接可见的政治区,经济区,文
化区.而这一类区域的存在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经贸交往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影响,这类区域在现
实中不可见却可以表达在地图上图l中的框架结构从上往下是知识体系的层级包含关系,而从下往
上看(顺着箭头指向)则是中学人文地理教学的知识建构过程(本文不对自然地理环境做进一步探
讨).人文地理现象构成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从地理区域中又可以提炼出地理要素,进而构成地理空
间人文地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区域的分布特征,还应该通过归纳地理要素来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分析认识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关系.以及人文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图1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观念的建构及运用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核心是区域差异.没有区域差异就不会产生地理学.各种区域的划分依
据和地域分布规律都是基于区域差异的存在.人文地理的区域性,地方性特点之所
以更为复杂,有基
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成因.也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民族,文化等密切相关.在
人文地理教学的处理上.抓住区域差异这一本质,从多角度分析区域差异的形成基础.是把握人文地
理特征和规律的关键因此在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中.如果把区域特征和人文地理内容仅仅当作
一
个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陷入记忆的枯燥困境中.既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也不利于
建构学生对地理问题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知结构
2要素视角下的中学人文地理教学
无论人文地理还是自然地理的特征都需要以一些基本概念或要素来表达.比如自然地理中的天
气和气候特征以"气温"和"降水"作为基本要素来描述,地形起伏和地形类型以"海拔高度"来区分和
表现.河流以"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为表达要素.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基本要素是描述,解
释,分析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此,正确理解和掌
握地理基本要素.比记住一些地理的知识点更为重要.
同理.笔者尝试对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表征和基本要素进行提炼: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界限(颜色,中心地的大小),是掌握行政区划的关键.
人El——人口密度是表达人El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建立人I21密度的概念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
人El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增长中的"率",是描述人口变动的关键指标. 聚落——人类的聚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区域(面),而从更大尺度的空间看
(比如在地图上).聚落则以点状来表现.区域中的聚落分布则以自然地带性为基础,表现为空间中不
同等级的点的相互作用:城市内部空问结构的要素主要是"功能"和"地价". 工农业生产——主要的工业部门在地图上以形象符号形式表现(点状分布),包括矿产资源,工业
区中的工业部门分布农业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到农业部门和农业区多以分布区形式表现(面状分
布.区域的产品也用点状符号).产业分布特征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产业活动空间分布的要素,首
45
北京教育学院(自然科学版)
先是自然区位要素,其次是人文区位要素(劳动,资本,资源,技术,环境,市场,政策等),这些都是分析
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必要因素
交通运输——线状(分布)符号,起止点和名称,这些起止点意味着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一定要与
人IZl,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的分布相联系才有意义.才能说明它的作用.交通线路不仅仅是"我们与他人
的联系",更是区域中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保证.交通技术手段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是影
响甚至改变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
民族——在初中地理中以语言文字,地域,服装,习俗,民族认同感等文化特征来区分(种族多以
肤色等生理特征来区分).民族的分布与政治,历史和人口迁移息息相关. 语言,宗教——与民族,地域,历史相联系.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口迁移,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融合对语言和宗教的分布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宏观上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三大领域:资源环境反映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增长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社
会的和谐与公平是人与人关系(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也包括当代人与当代人的关系)的理想
目标.
这些描述地理特征的要素是学习人文地理的基本语言基础.是掌握和表达地理知识的重要抓手
抓住要素,我们才能准确描述和表达区域的地理特征.才能找出分析地理现象发生原因的思路,也是
认识地理过程的手段
3对尺度的认识
尺度是一个许多学科常用的概念,一般理解为考察事物(或现象)特征与变化的时问和空间范围
科学研究中充满了尺度问题,例如,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首先要明确是在哪种尺度上研究,尺度不同
研究方法也不同.在地理空间中,各种自然和人文事物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的特点和规律是不一样
的.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尺度下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不同的.最简单的例子是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所表
现的地理事物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就来自于不同的尺度.不仅是表现地理事物的粗细,多少问题.表
现的内容往往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结构,所具有的地理规律也不相同.表1简略地对比了人文
地理现象在不同尺度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表1中所谓的"大尺度"和"小尺度"只是相对而言,不
是准确的量化概念)
表1不同尺度视角下人类活动的空间表现
人文地理现象大尺度小尺度
聚落(城市)点在空间的分布面(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人口分布特征地带性分布特征人口密度的差异
产业布局产业带,区的分布具体区位(点)的选择
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网站点或线路布局
矿产资源分布矿产资源带,区的分布(采矿)点的布局
民族(种族)民族(种族)分布景观,民俗
语言与民族分布基本一致方言
文化(旅游)文化区文化景观
政治地理世界政治格局各级行政区划
区域地带性特征地方性特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和全球性问题区域或地方性问题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地理事实的综合分析.但较少关注不同尺度观察地理事物的不同
46
何妮妮: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应体现地理学科本质
特征不同尺度下的人文地理现象有什么不同?首先是很多人文地理现象宏观上具有一定的以自然地
带性为基础的分布规律,比如世界人口的分布,城镇分布和农业生产布局等都具有这一特点.其次是
同一事物的不同尺度表现出的特点,结构或者说人们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大尺度下看城镇聚
落(较小比例尺地图).城镇在区域中表现为点状,因此,城镇在这样的尺度下表现为点在空间的分布,
研究其分布特点就要遵循中心地理论和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当我们放大比例尺时,看到的城镇就成为
一
个区域.而且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区域.这时研究的是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就有不同的功能区构成,人
口结构,道路结构,产业结构等等在地理环境中,认识人文地理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要分清是在什么
尺度下看问题.才能真正认识问题的本质所在.
尺度也包括时间尺度.比如天气与气候就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环境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和规
律很多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表现为地质历史时期尺度,而人文地理现象只表现为人类历史的尺度,
因此当人类活动叠加在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尺度上时.就可能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4建立要素间联系的视角
地理的综合性决定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地理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每一个要素的
特点和变化规律.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各要素间的联系.过去说地理教学就是"地名+物产",其实,"地
名+物产"就是"有什么"和"在什么地方".但如果缺少分析成因,缺乏启发式的教学就会把地理知识
变成简单的"地名+物产".成了灌输死知识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从内容
上看仍然表现为"地名+物产".成因分析的要求很浅.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把这些知识告诉给学
生.而是需要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学习)环境中接受启发,主动思考,地名和物产都是地理学习
过程的载体.在"地名+物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是应该掌握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二是要建立地
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包括人文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人文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要素
之间的联系.
先来分析地名地名首先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可以是一个区域也可以是一个聚落或人类活动中
心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具有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与这一地名相联系的地理事物是多种类型
的比如一条交通线路的名称和起止点就把不同的地名联系起来:一条河流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毗邻
地区上下风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联系起不同的地名:生产和产品(物产)产,供,销之间的关系(或者贸
易)也使空间上距离很远的地方(地名就是对这些地方的表达)成为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生产网络或
商业经营网络:人口迁移的来源地和目的地可以使不同的地区具有长期的,复杂的民族,文化,经济或
政治关系.
物产与人类生产活动相联系.同一种物产可以出现在很多地区.甚至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大洲和不
同的半球.但其分布却可能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规律,因为它们受到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或垂直地
带性的影响.尤以农畜产品的分布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产大多具
有商品的性质.因此不是在某一个地区孤立存在的.其空间分布可以具有经济上的互补关系(或供求
关系).比如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华北地区,而煤炭的消费是与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城镇
分布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煤炭资源的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往往是分离的,需要以交通线来建立它们之
间的关系这样,一种物产就在空间分布上出现不同地区间的互补关系,北煤南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南水北调也是同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布局在空间上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已越来越小,这在地理教学中应该
给予充分认识."土地资源与农业","矿产资源与工业"的讲法很容易使经济地理教学内容简单化为
"地名+物产".而忽视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第三
产业的性质决定
了它的分布在任何地区和国家都是与城市分布一致的,其发达程度与城市的规模,城市经济结构和经
济发展水平相关另外,地理位置(包括经济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市场化程度,信息和交通条
件,区域的经济体制和政策等都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因素.(下转第56页)
47
北京教育学院(自然科学版)
素材和色彩也非常丰富;在讲解"计算机辅助制图"一节时.让学生在机房进行AutoCAD的简单绘图
练习,体验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优势.利用局域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与评价等.这些都会让信息技术有机
地整合渗透到通用技术课程中来,使学生学以致用.亲历设计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5研究性学习式
新课程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可能涉及多个学科.但主科老师往往没有时间顾
及.作为通用技术老师,恰恰可以利用课程特点和优势.找到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的切人点.给学生更大
的空间.为有兴趣想要深入研究的学生提供接受进一步教育提高的机会 我们利用业余时间为有兴趣的学生指导研究性学习.将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引入到更深层次.
学生们组成小组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了很多小课题的研究.比如"从科学技术史看技术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要求","中学生服装设计的原则与制作初探","中学生技术素养和动
手能力调查","篮球鞋设计与现状调查","RPG游戏的设计与研究"等等,这些小课题的研究为学生
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甚至为规划未来职业理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汗云九.意识与大脑一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玉平)
(I-接第47页)
人口的分布特征是人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以追求生活条件(收入水平)或一定的社会政治条
件(稳定,宗教信仰,政治诉求等)最优为目的而形成的,所以人口分布一定是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
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人E1分布图的使用需要和自然地理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相对照.还要
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城市分布,资源分布,民族与种族,政治形势相联系.这既是人El发展过程的本来
也是形成目前人口分布态势的原因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人口分布特征状态.
的正确概念.理解
人口迁移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人文地理知识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从教材文字看.内容浅显,似乎学生自己也能看懂,教师很难
发挥,尤其难以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知识问或不同知识要素间联系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成因
分析,掌握要素或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把成因内化到知识里.使知识变成一种网络,思考问题时想到一
点.就可以顺藤摸瓜地提取出有联系的其他内容.使独立的章节和看起来分隔的知识之间建立内在的
联系,看似孤立的知识点就成为一个整体教师以上位的视角和观点来统整地理教学.学生才能学会
整体地,联系地,发展地,本质地看问题.形成地理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l】白润光.地理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1左大康.现代地理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6
(责任编辑何艳)
范文二:高考帮直播学科答疑: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2017-06-05高考帮
针对地理冲刺复习中人文地理的问题,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学们冲刺阶段地理的学习提高有所帮助。
一、答题技巧
问题1:很容易抓偏题目的重点怎么办呢
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就地理大题而言,一般是有固定套路的,比如自然地理找影响和原因,人文地理找区位条件,区域地理讲评价和分析发展方向。出现抓偏题目的重点现象,一是对出题套路不熟,不知道从哪方面去答;二是对知识结构不熟,知道从哪方面答,但是不知道答什么。因此,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就需要多做题,做完之后对答案、找规律,多练习如何找出规律;对第二种就要回归课本,熟悉知识结构,掌握课本对某类问题如何阐述和解决的。
问题2:地理答题的小套路?
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地理大题有固定的套路与答题模式,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各有各的答题标准框架与模式。有经验的老师一般会整理答题套路,如果学校老师没有给出,网上也有可以参考的哦,不过最好和本省题目相结合。要用好这些套路关键在于把模板和题目材料结合起来,既有模板的思路,又能体现出材料的特殊之处,也就是政治上讲的"理论联合实际"。
问题3:老师怎么把地理填空题分提上去
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同学你好,填空题在高考当中并不多见。一般而言,填空题主要考察的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应用,题目灵活性不高,但可能考一些比较偏的知识点,而且作答也比较简单,不要求太复杂的答案表述。所以要提高地理填空题的分,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课本,对课本知识的细节一定要熟悉,把课本知识记熟了,填空题就不难了。
问题4:大提不会写
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地理主观题一般来说,都有固定答题模板,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再到区域地理,这些模板很常见,基本就是课本对该类问题的描述。同学们要做的就是,首先看准题目问的什么,找到问题。接着,回想课本对这类问题是怎么表述的,怎么把课本上的表述套用到题目的材料上,最后按照课本的逻辑顺序组织答案,尽量不要有遗漏。
问题5:老师,请问答选择题时应注意哪些小细节和技巧!
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方法1、排除法。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方法3、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一题多问的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方法4、选优法。在高考的过程中,有的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可能陌生,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问题6:地理选择题怎么写
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其次,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再次,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问题7:高三最后应该抓住什么重点
学而思培优蔡孟阳老师:首先,一定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运用,搭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形成地理思维、知识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其次,考生还要保持一定题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通过做题,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年高考真题的研究,还可以熟悉高考命题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能盲目,而应该有选择性地挑选比较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并且结合课本对这些典型题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范文三:这部分教学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 学 反 思
许 小 林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教学反思
这部分教学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教学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安排,我首先认真研读课标,结合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不拘泥于现有的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的课堂,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本节教学内容我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和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原来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各抒己见。学生没有想到我再进行点拨。但实际授课时,为了少费口舌,我直接用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直接地得到答案。现在想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本节课的第三部分内容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重点放在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上。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
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道路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思想,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完全放手,讲的仍然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讲,多引导、启发,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更多的放手指导学生去搜集资料。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另外,我发现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总是几个,有一部分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偶尔会参与。因而今后,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并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力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2015年11月18日
范文四:2017宁夏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考点:考题汇编(高中人文地理部分)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2017宁夏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考点:考题汇编,高中人文地理
部分,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地理教师资格考试,中公讲师为大家整理了地理教师资格考试考题汇编(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1.
表1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 D.匈牙利
【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四个国家的0-14岁人口比重相同。所以老少比数值越大,老人的数量就越多,老龄化程度越高,西班牙的老少比为113,所以西班牙的老龄化应该最为严重,故选B。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成功地将杀虫蛋白基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回答2-3题。
2.转基因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 )。
A.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B.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C.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D.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
【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转基因抗虫棉可以增加棉花对于虫害的抗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故选B。
3.针对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绿色壁垒(安全、无毒),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B.提高农产品的外表美观
C.降低农产品的价格 D.发展抗病虫害的优质作物
【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发展抗病虫害的优质作物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使我国农产品更加安全,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下图表示甲—己六种类型的经营特色,右下图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回答下面4-5题。
4.左上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是( )。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甲左边写出了“作物为主”,可判断为种植业。右下方还给出了“自给”,可判断为该农业类型的商品率很低。所以可以判断甲是水稻种植业,故选D。
5.右上图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左图中哪一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
A.乙 B.丁 C.戊 D.己
【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右图可以看出所示的农业活动既有内销也有外销,左图中甲、戊、己都有一个相关词为“自给”,所以排除掉这三者,选择乙,乙为商业化生产,符合右图的“内销”和“外销”,故答案选B。
以上就是地理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人文地理部分考题汇编,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宁夏公职类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宁夏公职类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范文五:2015山西特岗教师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人文地理”备考资料五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人文地理” 备考资料五
1、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 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 (有一定的局限性 ) 。
2、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当地物质文化环境 (公交汽车站牌 ) 和精神文 化环境 (地名 ) 。
3、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文化现象 (常点状 ) 和文化系统 (常面状 ) 最初产生。
4、文化区的空间特点: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5、 有关文化概念的关系:文化事物—文化综合体 (汉文化、 少数民族 ) —文化系统 (中华 文化区 ) 。
6、地理信息系统 (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7、全球定位系统 (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①脆弱的环境 ; ②尖锐的人地矛盾。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 (土壤、气候 ); ②人为原因 (毁林、轮荒、 开矿 ) 。
1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 ; ②扩大林草面积 ; ③改善天然草场 ; ④开展土地复垦。
11、旅游资源及其特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 12、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13、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
14、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 破坏生物资源、背景环境、 文物古迹 ; 冲击社会 秩序。
1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容人 量。
1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 。
17、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 (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 ,迁入地 (提 供廉价劳力 ) 。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18、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 引发的人口大迁移, 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 人口。
19、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20、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务工和经商 为主。
21、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理背景:①优势 (气候、 生物、 土地资源 ); ②问题 (红壤、 生态 ) 。 22、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①立体农业 ; ②生态建设。
23、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地理背景:①土地资源优势 ; ②森林资源优势。
24、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①黑土的利用 ; ②沼泽的保护。
25、东北商品粮基地:①特点 ; ②主要农产品 ; ③发展方向。
26、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
27、城市的地域形态:集中式 (成都 ) 、组团式 (重庆 ) 、条带式或放射状 (兰州 ) 。
8、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 (最基本职能 ) 、商业区、工业区。
29、中心商务区 (CBD)的特征: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有明显 分区。
30、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http://sx.zgjsks.com/?wt.mc_id=tq576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应体现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