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医药理论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 以及调剂、 制剂的 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 工艺、 规格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时期的著作。到宋代,雷 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 一部炮制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 1892种,其中有 330味中药记有
☆ ☆☆☆考点 112: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 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 趋向; (5)便于调剂和制剂; (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 药质量。
2.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如醋制延胡索,使原以游离形式存在植物中、难 溶于水的止痛和镇静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等,与醋酸结 合生成醋酸盐,能溶 于水, 从而增强了止痛效果。 但有些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 一些季铵类生物碱如小檗碱也 能溶于水,在切制及炮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水接 触的时间,以免生物碱损失。
各种生物碱的耐热性不同。 有的在高温下不稳定,可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 以达到解 毒、增效的目的,如草乌中剧毒的乌头碱在高温条件下水解成毒性小 得多的乌头原碱;马 钱子中的士的宁在加热条件下转变为异士的宁等, 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有的药物, 如 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其所含有效物质生物碱 遇热活性降低,影响疗效,则应少加 热或不加热,以生用为宜。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增 强疗效。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尽量少泡多润。含苷类药物常用炒、 蒸、烘等方法破 坏或抑制酶的活性,达到保证药物疗效的目的。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挥发油通常也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 通常凡含挥发性的药材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对加热处理尤须 注意,如薄荷、藿香 等。有些药物经炮制后, 不仅使挥发油的含量发生变化, 同时还发生了质的变化, 有的产生 新的成分,有的还可改变药理作用。如荆芥炒炭后, 具有止血作用。肉豆蔻的挥发油经煨 后,起到实肠止泻的作用。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鞣质在医疗上常作为收敛剂,用于止血、止泻、治 烧伤等。以鞣质为主要药效成分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一般变化不大。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有些含有机酸的药物往往和含有生物碱的药物共 制,以增强生物碱的溶解度,增强疗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 ☆☆☆考点 113:液体辅料
1. 酒:有黄酒、白酒之分。酒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炙药用黄酒, 浸药多用白酒。
2. 醋: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醋存放时间越长越好,称
3. 蜂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故能补中。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炼蜜。
4. 食盐水: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5. 生姜汁: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6. 甘草汁: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7. 黑豆汁:药物经黑豆汁制后能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何首乌等。
8. 米泔水:常用来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 如米泔水漂苍术、 白术等, 可除去部分油脂, 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 ☆☆☆考点 114:固体辅料
1. 稻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与药物共制,可增强药物功能, 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米炒党参、斑蝥等。
2. 麦麸: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亦可作为煨制辅料。
3. 白矾: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与药物共制,可防止腐烂,降低毒性, 增强疗效。如白矾制半夏、天南星等。
4. 豆腐: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豆腐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与药物 共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去除污物。如豆腐煮藤黄、硫黄、珍珠等。
5. 土: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灶心土、黄土、红土、赤石脂等。灶心土能温中和胃、止血、 涩肠止泻等。
6. 蛤粉: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7. 河沙:中药炮制用河沙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可使坚硬的药物经沙炒后质地松脆, 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8. 滑石粉:中药炮制用滑石粉末炒药和煨药,能利尿,清热,解暑。
☆ ☆☆☆☆考点 115: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
1. 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包括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 连、挥发及腐烂。不同性质的药物其变异现象有所不同,如虫蛀发 生在含粉性、蛋白质及 糖类多的根茎类、花类、动物类药物中,如葛根、金银花、驴皮等;泛油主要发生在含挥发 油、油脂及糖类多的种仁及根茎类药物中,如杏 仁、桃仁、郁李仁、天冬、玉竹、牛膝等; 风化主要发生在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中,如芒硝、硼砂等。
2. 变异的自然因素:炮制品在贮藏过程中变异现象的产生,主要与空气、温度、湿度、 日光及真菌、虫害等有关。
3. 贮藏保管方法:传统的贮藏保管法包括清洁养护法, 密封 (闭) 贮藏法及对抗同贮法。 如防湿养护法通过通风、降温、防潮来控制和调节库内温、湿 度,达到抑霉防虫的目的。 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药物同贮, 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霉防虫的 目的。通常蕲蛇或白花蛇与花椒或大蒜瓣同 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毕澄茄同贮;全蝎
与花椒或细辛同贮;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土鳖虫与大蒜同贮等。现 代贮藏保管技术包括有远红 外辐射干燥技术,气幕防潮技术,气调贮藏技术,气体灭菌技 术, 60钴辐射技术,低温冷藏技术,蒸汽加热技术,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及包装防霉 法等。
范文二:中医药理论
1、 试述肺主宣发肃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宣发有三:
① 通过肺排出体内的浊气。
② 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散布于全身,外达于皮毛。
③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将津液的代谢产物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肃降亦有三:
① 通过肺气的下降作用,能充分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 将吸入的清气和有脾转输至肺的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③ 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洁净 2、 试述痰饮的含义及其致病特点。
痰和饮都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致病特点:①阻滞气机运行②影响水液代谢③易于蒙蔽心神④致病范围广,变化多端
3、 试述瘀血的含义及其致病特点。
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静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瘀血。
致病特点:①易于阻滞气机②影响血脉运行③影响新血生成④部位固定,病证繁多,包括:疼痛,肿块,出血等。
4、 气的功能及分类。
功能:①推动②温煦③防御④固摄⑤气化⑥营养
分类:
①元气: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②宗气: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种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其作用有二:上出喉咙,有促进肺司呼吸的作用;贯通心脉,以推动气血的运行。
③营气:血脉中有营养作用的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的精华部分所化生。是血液的组成部分,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必需的物质基础。
④卫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活力最强,卫外最有力的部分组成。功能: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温煦脏腑,润泽皮毛;调节肌腠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中药学复习题
1、何为中药的七情,试举例说明。
(1)单行:指两味药配伍后,各自独行其是,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配伍关系。例:神曲和连翘,治饮食积滞而发热者,神曲消食,连翘清热。
(2)相须:指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某种或某几种的治疗效应。 例:麻黄和桂枝,能明显增强发散风寒的(发汗)的治疗效应。
(3)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以一味药物为主,另一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要的疗效。 例:半夏与陈皮,二药配合治疗湿痰咳嗽,半夏为主,陈皮能提高半夏的燥湿化痰止咳之力。
(4)相畏:指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能被另一味药物降低或消除。
例:生半夏与生姜,生半夏的毒副效应能被生姜降低,故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指一味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
例:生姜和生半夏,生姜能降低生半夏的毒副效应,故生姜杀生半夏的毒。
(6)相恶:指以为药物的某种或某几种治疗作用会被另一种药物削弱或解除。 例:黄芩和生姜,黄芩清肺胃热,生姜温肺胃,二者配合用于肺热证或者胃热证,黄芩清肺胃的治疗作用能被生姜削弱,故黄芩恶生姜,反之亦然。
(7)相反:指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效应,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
例:乌头和半夏,乌头大毒,和有毒的半夏同用,可增强毒副效应。 2、试述清热药的分类,每类药的适应证及代表药物。
(1)清热泻火药:清泄气分或脏腑热邪为主要作用,主治温病气分证或脏腑实热证。 代表药物:石膏,知母
(2)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主治湿热病证<暑湿与湿温证,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黄疸证,大肠湿热泻痢证,膀胱湿热淋证,湿热带下证,湿疹湿疮>
代表药物:黄芩,黄连,黄柏
(3)清热解毒药:改善或消除热毒病证,主治痈肿疔毒,痄腮,温病发斑,热毒泻痢,咽喉肿痛;也常用于虫蛇咬伤及癌肿等表现出热(火)证候者
代表药物:金银花,连翘
(4)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主治营血分热证,热邪破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代表药物:地黄(生)
(5)清虚热药:清虚热,。主治阴虚内热证 代表药物:青蒿
3、试述泻下药的分类,每类药的适应证及代表药物。
(1)攻下药:泄下通便,攻下积滞。主治便秘证或胃肠里实积滞诸证。
代表药物:大黄,芒硝 (2)润下药:润肠,缓泻通便。主治肠燥便秘证
代表药物:火麻仁,郁李仁
(3)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攻逐水饮。主治水饮内停实证
代表药物:甘遂,牵牛子
4、功用比较:
(1)麻黄和桂枝:
相同:二者性味均为辛,温。然麻黄微苦,桂枝则甘,二者皆能解表,然麻黄的发汗作用强于桂枝,前者用于风寒表证表实无汗,后者无汗有汗都能用。
不同:麻黄还能平喘,利尿消肿。桂枝味甘还能温通经脉,温助阳气。
(2)石膏和知母:
相同:二者性味均为甘,寒。然石膏辛,知母苦,二者皆能清泄气分热邪,石膏的功效强于知母,
不同:知母清肺胃热的同时还生津止渴,养阴润燥。石膏还能收湿敛疮,知母能滋养肾阴。
(3)大黄和芒硝:
相同:二者性味均为苦寒,都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不同:大黄泻下通便,攻下积滞的作用较强,芒硝则兼咸味,长于润软坚硬燥屎。大黄还能泻火解毒,止血凉血,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芒硝清热消肿。
(4)苍术和白术:
相同:二药性味均为苦温,都能健脾燥湿。
不同:白术味甘以补脾益气为主,;苍术以燥湿祛湿为主。苍术味辛还能解表,用于风寒表证。白术还能固表止汗,并且能安胎。
(5)肉桂和桂枝:
相同:二者虽均味辛、甘,性味温热,所以两者皆能温通经脉,助阳散寒。
不同:前者为树皮,后者为嫩枝。桂枝因为温性发汗解表,肉桂则因为大热更偏向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
(6)人参和黄芪:
相同:二者性味皆为甘,微温。二者皆能补气,擅补肺脾之气。人参补气作用强于黄芪。 不同:人参还能安神益智,生津止渴。黄芪还能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7)川贝和浙贝:
相同:二者性味均为苦寒。皆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不同:川贝母味甘偏润,擅长润肺止咳;浙贝母则清热之力较强,常用于外感风热以及热痰导致的咳嗽。
(8)黄连、黄芩和黄柏:
相同:性味皆为苦寒,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不同:黄芩善清上焦湿热,清肺热,还能凉血止血,安胎。
黄连善清中焦湿热,清肠胃湿热。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清膀胱带下湿热。还能清肾中虚火,退虚热。
5、写出药物性味和功效:
柴胡
性味:辛,苦,微寒
功效:(1)发表退热(2)疏肝解郁(3)升阳举陷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1)泻下通便,攻下积滞(2)泻火解毒(3)凉血止血(4)活血化瘀(5)清利湿热
金银花 性味:甘,微苦,辛,寒。
功效:(1)清热解毒(2)疏散风热
生地
性味:苦,甘,寒
功效:(1)清热凉血(2)止血(3)养阴生津
苍术
性味:苦,辛,温
功效:(1)燥湿健脾(2)祛风湿(3)解表, 风寒表证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1)利水渗湿(2)健脾补中(3)宁心安神
附子:
性味:辛,甘,热,有毒
功效:(1)回阳救逆(2)补火助阳(3)散寒止痛
丹参
性味:辛,苦,微寒
功效:(1)活血化瘀(2)凉血消痈(3)除烦安神
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
功效:(1)化瘀止血(2)活血止痛(3)补虚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功效:(1)燥湿化痰(2)降逆止呕(3)外用消肿止痛
天麻
性味:甘,平
功效:(1)息风止痉(2)平抑肝阳
人参
性味:甘,微温
功效:(1)大补元气(2)补肺脾益心肾之气(3)生津止渴(4)安神益智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功效:(1)补血(2)活血化瘀(3)调经(4)润肠通便
鹿茸
性味:甘,咸,温
功效:(1)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2)补血(3)托毒生肌
牛黄 性味:甘,凉
功效:(1)息风止痉(2)化痰开窍(3)清热解毒
五味子
性味:酸,甘,温 功效:(1)敛肺滋肾(2)生津敛汗(3)涩精,止泻(4)宁心安神
方剂学复习题
1、试述平胃散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组成:苍术15g ,厚朴9g ,陈皮9g ,甘草4g
功效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困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义分析:
君-苍术(辛温苦燥):燥湿健脾,降浊和胃
臣-厚朴(辛苦性温):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陈皮:行气化滞,醒脾和胃,协厚朴以加强下气降逆,散满消胀。
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助健运
使-甘草:调和诸药 2、试述六味地黄丸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组成:熟地黄24g ,山萸肉12g ,山药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
主治功效:滋阴补肾,主治阴虚证,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牙齿松动,足跟疼痛,小儿卤门不合,甚或虚火上炎见手足心热,骨蒸潮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舌燥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义分析:
君-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山萸肉:滋养肝肾而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
三药配伍,滋养肾肝脾之阴,称为“三补”;熟地黄用量为山萸肉和山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佐-泽泻:利湿泄浊,又防熟地黄滋腻恋邪
牡丹皮:清泄相火,有制山萸肉质温涩
茯苓:淡渗脾湿,又助山药以健运
此三药,为“三泄”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
六药配伍,三补三泄,而不要用量重于泄药,故以补为主,补肾肝脾之阴,尤以补肾阴更胜。
3、试述逍遥散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组成:当归30g ,茯苓30g ,芍药30g ,白术30g ,柴胡30g ,炙甘草15g
主治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证,症见两肋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脉弦而虚。
方义分析: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以助肝用。
佐-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使营血生化有源 薄荷:助柴胡疏肝而散郁热(用法中少许)
生姜:协白术,茯苓和中,且能辛散达郁(用法中一块切破)
使-炙甘草:调和诸方药
4、四物汤为补血的基本方,方中为何配伍辛温活血的川芎?
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不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
5、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和石膏配伍的意义。
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麻黄宣肺平喘,且有“火郁发之”之意,虽麻黄为辛温解表剂,但用量仅为石膏一半,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
6、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的意义? 黄芪大补中气,使气旺血行,瘀血自消。全方重用补气药配伍小量活血祛瘀之品,意在补气以活血,使中气振奋,瘀祛络通而正气不伤。
7、五苓散中桂枝的使用含义。
桂枝温通氧气,内助膀胱气化,外散太阳经之邪。
范文三:☆中医药知识☆
zhi328
2010-03-20 13:24:04?推自 zhi328 的口袋 | 推(1) Ta推过的
☆中医药知识☆
☆中医药知识☆
中医诊病方法简介
中医了解病情有四:望、闻、问、切,谓之四诊.望诊在诊病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列为四诊之首.因为人的面部的气色和脏腑关系密切,脏腑气血有了变化,必然反映于人体外部.
一是望神.神是人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病人的两眼灵活,神志清楚叫"有神",预后良好;两眼晦暗,精神萎靡叫"失神",预后往往不好.
二是望面部颜色.我国人的正常面色微黄,略红润有光泽.如见面色苍白,是气血不荣;见青色,属寒证或气滞血瘀等等.
三是望形体强弱、肥瘦.发育良好,体质强壮;发育不良,形体消瘦.
四是望舌.中医诊病,都要看看舌头.这是因为舌与脏腑关系密切,脏腑的病变,可以从舌的变化反映出来.
*******************************
服用中药的一些禁忌
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服药方式不当影响药力
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很多时候连吃药都要"干吞",或者图方便随手拿起一杯奶茶或牛奶"送药".医药界权威人士指出,这种吃药方式不但影响药力的功效,而且有时还会烧喉咙、伤肠胃.
生奶送药易生石 牛奶本身含钙,用来送药片或其它药物,很容易令肠胃出现钙化物,导致药力失效,严重者更会生成胆结石、肾结石.果汁属酸性,送消炎药会破坏药丸胶囊外层,令药力在胃中已被分解,在小肠内难以吸收,吃了药也等于没吃.因此,用清水吃药最好.
干吞胶囊会灼伤食道 胶囊药丸不用水服送而干吞,容易贴附在食道内壁,不上不下,药性渗出会灼伤食道,造成吞口水都会疼痛.
缺酵素吃抗生素会导致死亡 因遗传先天缺乏G6DP(6磷酸葡萄糖脱氢)酵素的人,切勿用盘尼西林和阿斯匹林等含磺磷类的抗生素.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此遗传病,应及早验血.
热水服药难吸收 用太热饮品送服含阿斯匹林或非类固醇的消炎药,药效会改变,难以吸收.
防止药物过敏 有些人对盘尼西林过敏,出现身热、红斑、眼皮或唇肿、头疼,甚至呼吸困难、休克窒息等.因此,服药前要问清楚医生.
服药过量有反效果 吃消炎药如庆大霉素分量太重,会引致耳聋和肾衰竭.含矿物成分的补铁丸、补钾丸等药物,如服用分量过重,很容易积存于体内器官,引致生胆结石或胃结石等毛病.
维生素胶丸同补铁丸不可共食 有些人既吃维生素胶丸又吃补铁丸,如果分量过重会互相干扰,导致两种药物都不能吸收.
中药服药次数
服汤药一般都习惯于早晚两次,有人煎一次服一次,随煎随服.也有人连续煎二次,将所得的药液掺合后分三次服用,这两种服法都可以.
中药的头煎、二煎不能一次吃完,应该分开吃,这样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均匀,所起的作用持久.如果头煎、二煎一次吃完,在短时间内,体内药物有效浓度一过性较高,而以后则迅速降低,以致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例如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如以藿香、薄荷、桂枝等为主药的煎剂,它们的有效成分大部分在头煎内,所以头煎和二煎也可以一起吃.咽喉病变时服汤药宜缓慢含咽,急重之症宜一日连服数剂,也有人认为病在上焦宜少量多次分服,病在下焦宜多量一次顿服.
分服:慢性病、病情轻,宜缓缓调治.一剂汤药煎好后可分2~3次服.呕吐患者应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小儿服时,宜浓缩体积,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
顿服:急性病,病情重,宜急速治疗.1剂汤药可1次服下.这样药力大而猛,能充分发挥作用.病情危重,以医嘱为准,甚至1天可服2~3剂,昼夜连服使药力持久,从而达到顿挫病情目的.
服中药时饮食宜忌
服中药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配合,这对于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极为重要.早在汉代,张仲景在说明桂枝汤的服法时,要求吃米粥来帮助桂枝汤发汗.现代临床实践也证实,服用解表药后,喝一些温热的米粥,确能有助发汗,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尽管不同病种、不同的药物,对饮食要求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服中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尤其对于实证,如感冒发热,多天不解,不要以为病了多天,应当给予补养,滋补食物往往不利于外邪排出体外.对于胃肠有积滞者更直清淡,不能给予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蛋、鱼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对于一些久病体虚或平素年老体弱者,在清淡易消化饮食前提下,适当喝些鸡汤或鱼汤,有利于体虚的康复.小米、红枣、银耳、木耳及其他新鲜瓜果蔬菜,适当的选择服用,也有利于治疗.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对一些饮食禁忌有过详细的记载,如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这些都供服药者参考.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如高烧患者,多食冰制的西瓜或饮料,虽然能解除其一时的烦渴,但不利于发汗祛邪而达到退烧的目的.又如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及疮疖等病人,不能吃鸡、猪头肉、鱼、虾、蟹、韭菜等发物,这些东西容易产生过敏,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差的病人不宜多吃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如土豆、黄豆等,这些食物容易产气而致腹胀.
总之,服中药时的饮食忌宜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指导下,还应根据病种、病人的体质、病情的轻重作具体分析,不要什么都忌口,或什么都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配合药物治疗的作用.
总之鱼胆决不能用来治疗"热证、目翳、喘咳"等症,因其毒素不易被高温破坏,故熟食也同样会中毒,因此要记住"鱼可食而胆食不得".
什么时间服中药最好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时候需要吃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 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而驱虫药(如乌梅丸 )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于空腹时服用较好;不言而喻,安神类药物应在睡前服用.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三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二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大多数药物宜乘温服下,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尽管中药的药力比较缓和,很少出现毒副作用,但生病后还是应该尽早寻求医师的诊治,谨慎服药才对.
**********************************
服中药讲究忌口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清代章杏云所着《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所以,病人服中药时有些食物应忌服.
如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蜂蜜反生葱;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满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例如,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
"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
服中药该注意小节
服中药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还有一些小节须注意.
1.要视病情、药性的各异,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
3.精心护理:服发汗药后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
4.观察疗效: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
5.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
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如: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等.
************************************
中药不宜隔夜服
有些人煎煮中药,喜欢把药液分成几次吃,当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这样做是不好的.
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
怎样给小儿喂服中药
孩子生病,常不肯吃中药,对待这个难题,必须要有耐心和细心,还要按年龄分别对待.
1~2个月的孩子,味觉辨别力已比较灵敏,可将中药液加入糖粉装入奶瓶,象喂奶那样喂进去.一岁左右的孩子不懂事,不会主动吃药,只有采用灌药的办法,灌药切不可鲁莽从事,将中药液(将中药丸剂、片剂压成粉末状与开水调匀)放入小匙内,再加少量白糖调匀,让孩子仰卧在床上,头稍歪向一侧、固定,用左手捏住下颌关节,使上下齿离开成缝,然后用盛药液的小匙插入牙缝中,药匙不要马上离开,待小儿啼哭深吸气并做吞咽动作时,再将药匙紧按牙缝中,待小儿将药液完全下咽后,再将药匙离开口腔把左手放开,这一样一匙一匙的把药液喂完,然后再给一些水喝.
3~4岁的孩子已经懂事,再灌药就不合适了,要靠家长耐心说服,借讲故事的机会,讲一些生病吃药的童话(如小兔生病,兔妈妈给它吃药等形象化的故事),不能以打针吃药来吓唬孩子,这样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更增加了以后吃药的困难.吃药前应预备一些糖果,如果孩子吃了就表扬、鼓励,马上给他一块糖,这样就打消了孩子的惊恐心理,有利于下次再吃药.
***********************
中药煎药概述
病人请中医看病后,吃的多数是中药汤剂,汤剂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汤剂是将炮制加工后的各种中药材,经过中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的巧妙配伍后所配成的药剂,加上水置于有盖的煎药器具内,在火上加热,藉水滚沸煎熬而撷取它有效成分的液体制剂.现代中药剂型中以汤剂最大,一般汤剂饮片销售量约占中药50%左右.
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等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汤剂多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之目的,能充分发挥中医方剂中各种药物的配伍作用.
汤剂按其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1. 煮剂 是用一般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将药物煎煮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煮剂浓度适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的特点.
2. 煎剂 是将经过煎煮去渣的药液,再经加热浓缩所得的液体剂型.煎剂加热时间比较长,药液的浓度高,能减弱药物的毒性.
3. 煮散 是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药剂.煮散具有节省药材,便于煎服等优点.近期对中药煮散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新的发展.
4. 沸水泡药 是药物经过沸水浸泡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沸水泡药,频频饮之,又称饮剂.沸水泡药加热时间短,温度比较低,药物味薄气清,擅于清泄上焦热邪.
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讲究,如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我们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那么怎样才能煎煮好中药呢?这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
中药煎法的分类
汤剂多由复方煎制而成的,其药物成分相当复杂,大体上有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亦有易挥发的,有久煎易破坏、分解、焦化的等等.为了提高汤剂煎出量,减少挥发性物质的损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提高汤剂的质量,确保疗效,应视各种药物的不同性质,在入煎时要分别对待.
⒈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⑴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紫石英、白石英、代赭石、海浮石、鹅管石、青礞石、花蕊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虎骨、豹骨、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⑵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落地金钱、商陆、痕芋头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乌头类药物,因含有乌头硷而有毒,久煎可使乌头硷分解为乌头次硷,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硷,其毒性只及原来的1/2000.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强强心作用.附子酯酸钙遇热产生钙离子,有协同去甲基乌头硷的强心作用.
⑶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藏青果、火麻仁只有先煎才有效.石斛内含内酯类生物硷,只有久煎的水解产物才起作用.
⒉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⑴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红豆蔻、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⑵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钩藤含钩藤硷,煎20分以上,其降压成分被破坏.杏仁含苦杏仁甙,久煎能水解一部分,产生氢氰酸而随水蒸汽逸散,减弱止咳作用.对于炮制不透的杏仁,由于酶的作用,水解得更迅速.大黄取其泻下作用,因大黄甙泻下效果比甙元强,故不宜久煎.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入煎.
⒊包煎
⑴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苏子、菟丝子;药物细粉,如六一散、黛蛤散等等均应包煎.这些药物虽体积小,但总表面积大,颗粒的流水性强表面张力大,不与不充分接触而浮于水面,故须用纱布包好与其它药物入砂锅中同煎.
⑵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秫米、浮小麦、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⑶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⒋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鸡血藤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⒌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⒍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⒎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⒏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⒐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⒑去滓加蜜煎 为便于病人服用,监制药物的毒性,延长药物的疗效常用去滓加蜜煎.如《金匮》方大乌头煎,以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xx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个别病人服用乌头药物出现胃中不适的副反应时,用去滓加蜜煎的方法,常能消除这种副反应.
**************************************
中药材的效用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舒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
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止咳之最---杏仁
***********************************
家庭切参片妙法
立秋以后,人们习惯用人参进补.人参一般需要切成片以后才能饮用,片要尽量薄些,目的是为了增加人参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甙的浸出.中药店里有专门用来切片的铡刀、切出的人参薄如蝉翼.其实,在家时切人参片只要方法正确也很方便.下面介绍两种家庭切参片妙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法是沙浴法,许多家庭都备有炒货用的黄沙,可将干净的黄沙放入锅中,炒至沙子略有白气冒出时,将人参放入沙中包埋,下面用火微微加热,可将人参略翻滚,待人参发软后就可以一支支切片了.
第二种方法是蒸气浸润法,将人参须剪下,人参身放入碗中,上面盖一张薄纸(防止水蒸气冷凝后掉入碗中泡烂人参),放入锅中隔水蒸,蒸的时间要掌握好,时间太短,人参切不动,时间过长,人参又太软,切片成型差,而且太潮了日后容易发霉,一般当蒸气冒出后2至3分钟就可端出,进行切片了.切片时应注意拿一支切一支,防止人参冷后发硬,刀法最好用斜刀,越薄越好.
这两种土法各有优点,蒸汽浸润法简便易行,关键在于把握好时间,特别应注意将人参大小分档后再蒸.沙浴法切片容易,切出来的片子也好看,而且片子干燥后不易发霉.中药材加工窍门值得推荐.
********************************************
中药给药煎药服药方法简介
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本书主要讨论中药的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
一、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亦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因为机体的不同组织对于药物的 吸收性能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别,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消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数量以及作用强度.有的药甚至必须以某种特定途径给药,才能发挥某种作用.
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本世纪30年代后,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不同的途径给药各有其特点.临床用药时,具体应选择何种途径给药,除应考虑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外,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的选择.而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则是通过对剂型的选择来体现的.
二、应用形式
无论从什么形式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医疗、预防应用的一定剂型.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钉剂等等.本世纪30年代研创出了中药注射剂,以后又发展了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新剂型.其具体内容可参见《中药药剂学》.
三、煎煮方法
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火候及时间: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适宜.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榨渣取汁:汤剂煎减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掖.其次,已经溶入药掖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入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1.先煎如磁石、牡蜕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J1乌、附于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2.后下如薄荷、白豆寇、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于、茸茁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筹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人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侥,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四、眼药方法
口眼,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眼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
㈠ 服药时间
迢时眼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扬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眼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遣疾病的药物宜饭前眼用.因饭能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眼用.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迸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在睡前给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眼药,急性病则不拘时限.
㈡ 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眼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倩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眼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眼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眼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眼药量.
㈢ 服药冷热
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般汤药多宜温眼.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眼.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需温覆取汗.至于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 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 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此外,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水送服.
************************************
常见补品的保养秘方
1.人参
人参不宜进冰箱,人参主要成分皂苷、挥发油、人参酸、维生素以及糖份和酶等.冰箱内湿度大,干燥的人参从冰箱取出时,参体原是僵硬的,而吸附空气中的水份后参会变软,极易生虫、发霉.
正确的中药材的保存窍门是:用无毒的塑料袋或纸包好后,放入盛有石灰的箱内,或者放在炒黄的大米罐内,这样可以保持参体干燥,质地坚实,煎汤时汁清郁香,也容易研粉食用.
2.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遇热、遇潮均易软化,而在干燥寒冷处又易碎裂.可用油纸包好,埋入谷糠中密闭贮存,外界湿气被谷糖吸收,从而起保护药物的作用.夏季最好贮放于密封的生石灰缸中.
3.贮存蜂蜜
用干净的玻璃瓶,按1000克蜂蜜内加生姜两小片的比例,密封存放在阴凉处.此法能使蜂蜜久贮不变味.蜂蜜在瓶子时放久了,有的像白砂糖一样沉积在瓶底,取用十分不便.可以连瓶一起放在凉水锅里徐徐加温,当水温达到70摄氏度至80摄氏度时,沉淀物即会融化,并再也不会沉淀.
4.哈士蟆油
哈士蟆油最易吸潮发霉,以冷藏为佳.也可在哈士蟆油上喷上适量白酒,包成小包,装进双层塑料袋内,贮于瓷罐密封,这样既能防止发霉,又能保持原有的色泽.
如果出现色深或不光亮时,说明已有吸潮现象.若外表开始发粘,则为发霉先兆.这时切勿日晒、火烘,因为晒则变黑,烘则有斑点,中药材的保存窍门是在小木箱底部先铺上一层煤炭灰,然后放一碗白酒,上面盖上带纸的竹篾片,再将哈士蟆油铺于纸上,严密封口即可.
5.防止启封奶粉变质
塑料袋装的奶粉未开封时,一般不易变质,但是一经开口,一时又吃不完,就很容易变质.这里介绍一种防止启封奶粉变质的简单方法:
取一团脱脂棉,洒上一些白酒,塞在奶粉袋开口处,然后用绳子将袋口连同棉花一道扎紧.用这种方法防止奶粉变质效果非常好.
****************************************
中药材药性的偏性
【药物的偏性】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使脏腑功能失去协调,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机体处于病态.药物的作用是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一致,纠正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使机体痊愈康复.
药物的治疗作用是由自身的若干偏性所决定的,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疗作用的本质所在.药性即药物的偏性,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统称为药物的偏性.药性理论就是研究药物偏性及其应用规律的理论,也就是中药的药理.
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即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作用.
【四气和五味】
四气和五味,简称气味,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历代本草中都首先标明药物的气和味.
㈠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性.它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其中寒凉与温热是本质不同、互相对立的两大药性;而温与热、寒与凉则是本质相同、程度有别的同一药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物的四气是与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而言的,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决定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云:"寒以热之,热以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寒、热之性不甚显着,作用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气范围.
㈡五味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代表着药物不同的功效和应用,是药物功用的重要标志.另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因都分属于五味之中,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五味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与实际口尝感觉有关,二是药物临床应用的归纳和总结.所以,五味上升为药性理论来认识,已远远超出了味觉的概念,而是与药物功效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本草书籍中记载的味,有时与实际口感味道并不相符.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其作用如下:
辛 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常用治表证或气血阻滞证.
甘 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常用治虚证,并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解药食毒.
酸 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
苦 有泄和燥作用.泄,包括通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降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清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有苦寒燥湿热、苦温燥寒湿之分.还有苦能坚阴之说.
咸 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症瘕等证.
淡 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㈢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药性和药味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质.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便于指导临床应用.
【升降浮沉】
㈠升降浮沉的概念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要领之一.
由于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或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因此,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此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这种性能,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㈡升降与浮沉的作用
升降属阳,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用于病变在上、在表、病势下陷者.
沉降属阴,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用于病变在下、在里、病势上逆者.
有些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
㈢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
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性味和升降浮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药物作用特点的概括.升降浮沉与性味是间接相关,与功效是直接相关.
㈣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⑴炮制.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⑵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归经】
每个药物的治疗作用,对脏腑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所谓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治某经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因为经络起着沟通人体表里内外的作用,生理上相互协调,发病时也相互影响.所以,表证可以影响到脏腑,里证又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系统的归纳分析,四诊合参,确定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便可得出归经所在.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但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由于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还须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再者,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是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中药性能的,因此,必须诸方面合参才能较全面掌握性能.
【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作用,即毒副作用.是掌握药性必须注意的问题.
有毒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程度的不同,故历代本草中常标明"小毒"、"大毒",以示区别.一般来说,有毒药物的中毒剂量与治疗量比较接近,临床应用安全系数较小,或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使用有毒特别是大毒药物时,为保证用药安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剂量:用量过大是发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严格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防过量或蓄积性中药中毒.
2、注意正确用法:了解此类药物的用法各有不同,是防止中药中毒的重要坏节.有的宜入丸散,不宜煎服;有的只供外用,禁止内服;有的入汤剂当久煎等.临床应用每因用法不当而引起中毒,如乌头、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时间过短所致.
3、遵守炮制工艺:炮制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严格的炮制工艺,科学的质量标准,是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此外,利用合理的配伍、避免配伍禁忌等,都是应当特别注意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药物的毒性亦然,利用有毒药物,采取"以毒攻毒"的治法,常用于疮毒、瘰疬、毒疠等病.
以上是现今有关药物毒性的概念.在古代本草中,还常把药物的偏性称为毒,把药物统称为毒药,这是广义的毒,与本节毒性的含义不同,当知区别.
*******************************
七类老年人 请离阿胶远一点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中药是较为名贵又常用的滋补药,由于其比较粘腻,难以吸收.
因此有下列情况的老年人要慎服或不服: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阿胶能加重郁带,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患有表证者: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肾阴不足、虚火内盛者:表现为形体消瘦,自觉内热,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夜间盗汗,两目干涩,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由于鹿角胶偏于补阳,以热助火,使阴更虚,火更旺,所以有此症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肺中有热者: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患胃肠疾病者: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吐血、便血者: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
治疗便秘老年人每天应该吃什么
那么,便秘是怎么发生的呢?
常见的便秘原因有: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过于精细,缺少膳食纤维,从而减少了对结肠运动的刺激,这是便秘常见的重要原因.其次,生活不规律,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及饮水量不足,还有的老人长期滥用强泻药,而形成了对泻药的依赖性,长期用抗菌素而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等.当然,有一些器质性便秘,要详细查原因,如肠道肿痛、肠梗阻、肠粘连、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肌力减退、肠松弛等.针对器质性便秘,建议老年人要治疗原发病,饮食治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这里,我们为功能性便秘的老人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不可过于精细,主食要多样化,粗细粮搭配,不要忽视豆制品的摄入,冬天不忘红小豆,夏天不忘绿小豆,每天吃一顿麦片粥,经常吃全麦面包;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每天保证1斤蔬菜,其中芹菜、元葱、韭菜、木耳、海带、蘑菇等应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白天保证2两至4两的水果,香蕉、苹果最相宜.牙口不好的老年人,要吃带馅的食物,如包子、蒸饺、水饺等,或把蔬菜切成菜末做熟,水果制成果泥(用豆浆机或食物料理机搅碎成泥).每天1~2盒酸奶.
另外,要增加饮水量.到我们咨询室来的郑大伯是典型的缺水型便秘患者.看他皮肤干燥、枯黄,他不喜欢喝粥,也不爱喝水,更不喝菜汤,因为已坚持多年,养成了习惯,并不觉得口渴,只是便秘常困扰他,使他痛苦不堪.我们建议他,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水可作为润滑剂,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
还要注意,不要养成依赖泻药的习惯.泻药使食物通过肠道过快,减低了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致使多种营养素遭到损失.长期用泻药,还可使肠肌松弛变形,菌群失调,更会加重便秘.
最后,提醒便秘的老年朋友,要经常吃点蜂蜜、黑芝麻等,它们有很好的防治便秘作用.黑芝麻要研成粉状,放到大米粥里,再加入蜂蜜,可以通便、润肠、除燥.
*********************************************
老年人可用蜂蜜代替吃糖
人到老年以后,胃肠功能会明显下降.若过多地吃糖,易使胃肠道出现胀气,从而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老年人的活动量少,新陈代谢较慢,若过多地吃糖,会使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而导致肥胖,并可诱发糖尿病.因此,老年人应少吃糖.然而,老年人大都喜欢吃较甜的食物,吃不到甜食就会影响食欲.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既能让老年人吃到甜食,又能减少其糖的摄入量呢?
专家告诉我们,老年人可以尝试用吃蜂蜜代替吃糖.蜂蜜是一种极适合老年人食用的保健品.中医认为,蜂蜜性甘味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润燥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蛋白质、转氨酶、还原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氨基酸、有机酸、叶酸、乙酰胆碱、维生素及铜、铁、锰、镍等多种微量元素.老年人经常食用蜂蜜,具有以下好处:
一、可预防高血压: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蜂蜜中含有丰富的钾.钾离子进入人体后能促使人体将多余的钠离子排出体外.而钠(盐)的摄入量过多正是老年人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应在每日早、晚各饮1杯淡蜂蜜水,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二、可预防心脏病:心脏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蜂蜜中含有多种酶类和酸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清除附着在人体血管壁上的脂肪,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三、可防治便秘:便秘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蜂胶.这些蜂胶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因此,老年人(尤其是便秘患者)应经常饮用蜂蜜水,以预防便秘.
四、可改善肝功能:老年人的肝功能大多较弱.蜂蜜中含有多种具有保护肝脏作用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因此,老年人经常食用蜂蜜可增强肝脏的功能.
另外,蜂蜜中所含的糖分大多为果糖.果糖在人体内代谢较快,一般不会转化成脂肪,故老年人适量地食用蜂蜜不会引起肥胖.
***********************************************************
老年人常吃芝麻酱有好处
据统计:芝麻酱每100克含铁为58毫克,比猪肝含量高出1倍,比鸡蛋黄的铁含量高出7倍.如果每天吃一汤匙芝麻酱(约10克),可摄入铁5.8毫克,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一定作用.芝麻酱的钙含量也非常理想.每100克芝麻酱含钙量达850毫克,仅次于虾米和虾皮.常吃些芝麻酱,对老年人预防缺钙大有裨益.
芝麻酱含蛋白质也高,每100克含21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经常吃芝麻酱,也不失为补充蛋白质的可靠途径之一.另外,芝麻酱中含有十分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高达50%,这对软化血管有益.芝麻中所含的芝麻素能有效降低体内的"坏胆固醇",常吃芝麻(酱)对中老年人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帮助.
来源地址:
范文四:中医药知识
中医药常识 1.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哪段? 答案:下午
2.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什么? 答案:肺主宣发和肃降 3.手足蠕动多因什么而引发? 答案:虚风内动
4.寒证患者面部颜色可见何色? 答案:黑色。青色
5.病人饥不欲食,可见于何种病因? 答案:胃阴不足
6.在温病辨证中.斑疹隐现属于何种证侯? 答案:营分证候
7.胁痛易怒、抽搐惊悸等症当选用归何经的药物? 答案:归肝经的药物
8.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当归四逆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什么?
答案:桂枝、芍药、大枣
9.患者面浮肢肿,腹部胀满,咳嗽喘息,咯痰清稀,心悸,怕冷,纳差,尿少,便溏,舌胖苔白滑,脉沉细。其治法是什么? 答案:温肾键脾,化饮利水
10.患者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治疗代表方宜首选什么? 答案:桃仁红花煎
11.治疗积聚之肝气郁结证,最佳方剂是什么? 答案: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加减
12.肛周脓肿实证初起外治法宜用的膏剂是什么? 答案:金黄膏
13.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案:调理冲任气血
14. 治疗痛经之湿热淤阻证的代表方是什么? 答案:清热调血汤
15.产后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因是什么? 答案:多虚多瘀
16.小儿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什么?
答案:气滞血瘀,心阳不振
17.治疗麻疹热毒攻喉首选方剂是什么? ’ 答案:清咽下痰汤
18.风热伤络型紫癜治疗首选方剂是什么? 答案:连翘败毒散
19.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怎样的?
答案: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0.在面瘫急性期,面部腧穴宜采用怎样的方法加以刺激?
答案:轻度刺激
21.治疗耳鸣耳聋实证的主穴是什么? 答案: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22.栀子豉汤证见“但头汗出”的病机是什么? 答案:郁热上蒸
23.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24.“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适宜用何种方剂?
答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5.患者心下痞塞不适,按之濡软不痛.复见恶寒汗出。治宜使用伺方? 答案:附子泻心汤
26.患者心下痞满,烦渴,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数。临床辨证为何方证? 答案:五苓散证
27.太阴病本证的治疗大法是什么? 答案:温中祛寒,健睥燥湿 28.精气学说最早见于哪部著作? 答案:《周易》与《管子》 29.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什么? 答案:脾、胃、肺、肾
30.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什么?
答案:元气
31.津液运行依赖气的什么作用? 答案:推动作用
32.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什么? 答案:从胸走手
33.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什么? 答案:寒邪
34.在五色主病中,青色主什么病? 答案:寒证
35.何谓“天癸”? 答案:“天癸”是指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肾中精气逐渐充盈到一定程度,产生一种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36.桂枝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案:1.桂芍等量,辛散酸收,散中有收,汗中有补,调和营卫;2.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刚柔相济,调和阴阳;3.邪正兼顾,发表散邪不伤营
阴,敛阴和营不留邪 37.请用中药名称填空。
答案:1.中药与四季:春(砂仁) 、夏(枯草) 、秋(海棠) 、冬(葵子) ;
2.中药与方位:东(白芍) 、西(红花) 、南(沙参) 、北(五味) ;
3.中药与五行:金(石斛) 、木(蝴蝶) 、水(蛭) 、火(麻仁) 、土(鳖虫) ;
4.中药与五彩:青(黛) 、黄(芪) 、赤(芍) 、白(术) 、黑(铅)
38.中风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可概括为哪六个字? 答案: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风火) 、痰(风痰、湿痰) 、风(肝风) 、气(气逆) 、血(血瘀) 39.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什么? 答案:《刘涓子鬼遗方》 40.提出“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理论,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的医家是谁? 答案:汪机
41.“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出自哪部著作? 答案:《内经》 42.“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什么? 答案:心
43.称为“罢极之本”的是什么? 答案:肝
44.与女子胞生理功能最为密切的有什么 答案:心、肝、肾、脾、冲脉、任脉
45.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的方剂是什么? 答案:小陷胸汤
46.阴损及阳的病机是指什么?
答案:阴虚,累及阳气化生,阳亦亏
47.何谓产后三急?
答案:产后三急是指:呕吐、盗汗、泄泻。见于《张氏医通》云:“产后诸病,呕吐盗汗,泄泻为急”
48.痰浊蒙蔽心窍,神志改变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神昏、痴呆
49.黄龙汤与四逆散中均含有的药物是什么? 答案:枳实、甘草
50.首先记载盗汗病名的医著是什么? 答案:《金匮要略》
51.丹毒的主要病因病机是什么?
答寨: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 52.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答案: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53.夏天为什么用绿豆汤解暑热?
答案:绿豆味甘性寒凉,有解暑热,除烦热,解毒的功效 54.“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哪部中医典籍? 答案:《温疫论》 55明代著名外科医学家陈实功提出医德要有五戒,是哪五戒?
答案:1.严格要求自己。为病家合药,不得以次换好;
2.到病家去出诊,不得夸物之好.暗示索要;
3.治好一病人,不得求取酬谢之礼; 4.为妇女看病,必须有侍者在场:
5.有不便之患,严肃诚恳诊察,并为病家保密
5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57.阐述阴阳互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阴阳消长平衡 58.燥邪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干涩,易伤津液
59.情志郁结所致胁痛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胀痛走窜
60.淡白舌的主病是什么? 答案:阳虚证
61.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答案:舌根
62.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有哪些? 答案:辛、甘,温
63.治疗外感风寒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宜首选的药物是什么? 答案:紫苏
64.哮病的辨证应首先区分什么? 答案:已发未发
65.认为时行感冒有流行性、传染性的医籍是哪一部?
答案:<诸病源侯论>
66.在五色望诊中,白色的主病是什么? 答案:夺气
67.我国第一部记载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学专著是什么?
答案:<肘后备急方>
68.一切体表外科疾病的总称是什么? 答案:疮疡
69.冲、任、督三脉同起于何处? 答案:胞中
70.月经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案:重在治本调经
71.面部望诊,五色是指什么? 答案:红、青、黄、白、黑
72.新生儿的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的多少倍? 答案:1/6
73.毒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治疗首选方剂是什么? 答案: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74.下列经脉循行中“交人中”的是什么经络? 答案:手阳明大肠经
75.腧穴大体上可分为哪三类? 答案: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76.有肺脏疾患的病人常在何穴处出现压痛? 答案:中府
77.六腑中,主决断,与人体精神活动有关的是什么? 答案:胆
78.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通过什么? 答案:宗气的功能
79.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称之为什么? 答案:假神
80.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脉浮紧。其舌苔应是何种表象? 答案:薄白
81.治疗外感发热,邪郁肌腠,经气不利,项背强痛者。应首选什么药? 答塞:葛根 答案:热病心烦
82. 栀子、黄连、连翘、竹叶均能治疗的病症是什么?
答案:热病心烦
83.风燥伤肺咳嗽的临床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
84.治疗湿热痢之里急后重,应在清化湿热的方药中加用何种类型药物? 答案:调气药
85.中医外科内治法中的“托法”适用于什么? 答案:外疡中期.正虚毒盛 86.临产调护的六字要诀是什么? 答案:睡、忍痛、慢临盆
87.带下过多之肾阳虚证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答案:带下量多,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
88.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首选 方剂是什么? 答案:异功散
89.针刺内关穴既能冶疗心动过速,又能治疗心动过缓,这属于腧穴的什么作用? 答案: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
90.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腧穴是什么? 答案:内关
9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是指什么? 答案:药食之气
92.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是何病的治则?
答案:表里同病时,里证不急不重,当循先表后里的原则
93.柴胡汤原方中,剂量达半斤的药物是哪种? 答案:柴胡
94.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温病学形成阶段”是指哪个时期? 答案:明清时期
95.“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是说明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答案:对立制约
96.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是什么? 答案: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97.同病异冶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证异治异
98.“重阴必阳”说明了阴阳之间怎样的相互关系? 答案:相互转化
99“乙癸同源”的关系是指什么? 答案:肝与肾
100.舌淡紫而湿润多见于何种病症? 答案:寒凝血瘀证
101.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什么? 答案.脾胃气虚
10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答案:《温病条辨》
103.危重病人,突然头额冷汗大出,四肢厥冷。属于什么? 答案:亡阳
104.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等药物中,不宜与藜芦配伍的是什么?
答案:苦参
105.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这六种药物,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什么? 答案:砂仁、白豆蔻
106.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类中风证的方剂是什么? 答案:镇肝熄风汤
107.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医籍是哪一部? 答案:《素问》 108.肺痨之气阴耗伤证最佳方是什么? 答案:保真汤
109.最早使用痢疾病名的医著是什么? 答案:《济生方》 110.外科辨别阴证、阳证的要点是什么? 答案:有无灼热
111. 乳痈热毒炽盛证最常用的方剂是什么? 答案:透脓散加减
112.乳痈初起,证属肝气不疏,胃热壅滞。内治应首选何方?
答案:瓜蒌牛蒡汤
113.经行泄泻发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什么? 答案:脾、肾
114.阴痒之肝经湿热证宜选用何法调冶? 答案:清肝泻火,杀虫止痒
115.绝经前后诸证发病的关键脏腑是什么? 答案:肾
116.小儿气虚咳嗽治疗首选方剂是什么? 答案:六君子汤
117.脾虚夹积型积滞的治法是什么? 答案: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118.营卫不和型汗证治疗首选方剂是什么? 答案:黄芪桂枝五物汤
119.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案:治疗身热
120.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是什么? 答案:阳陵泉
121.患者牙痛剧烈,伴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治疗应首选穴位是什么? 答案:内庭
122.木、火、土、金、水最早被称为什么? 答案:五材
123.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起濡养作用的是什么? 答案:津
124.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1.脉管必须通畅;2.血液必须充盈:3.心气必须充沛
125、补中益气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案:1.补中有行,补而不滞;2. 补中有升,升阳举陷;3.甘温除热
126.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用量比是多少,体现了什么配伍特点?
答案: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用量比为7:1。半夏得麦冬降而不燥,麦冬得 半夏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127.从冬至到夏至的气候变化是什么? 答案:阴消阳长
128.侵袭伤人多导致疼痛的邪气是什么? 答案:寒邪
129.十二经筋多结聚于身体的哪个部位? 答案:关节和骨骼附近 130.与人参相反的药物是什么? 答案:藜芦
131.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什么? 答案:肺、脾、肾、三焦
132.《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答案:养生
13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谁? 答案:成无己
134.由人参、甘草、白术、桂枝、干姜五味药组成的方剂是什么? 答案:桂枝人参汤
135.甘草泻心汤的功效是什么? 答案:补中和胃消痞
136.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的医家是哪一位? 答案:王安道
137.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什么? 答案:肾
138.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案: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139.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案: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140.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案:心脾同治,治脾为主,气血并
补,补气为主
141.白芍配伍在真武汤中有什么意义?
答案: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缓急止腹痛,敛阴舒筋,止筋急肉阴,制术、附之燥
142.春温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答案:温热病邪
143.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哪一位? 答案:吴又可
144.生姜泻心汤的功效是什么? 答案:散水和胃消痞
145.少阳伤寒的典型脉象特点是什么? 答案:弦细
146.太阳病辨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冶之 14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是指什么?
答案:三阴证与三阳证
148.《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 过度”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肾气有余
149.痹证发病的内因是什么? 答案:正气不足
150.中风的病位主要在心脑,与何脏密切相关? 答案:肝、肾
151.厥证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答案:气机逆乱,升降乖戾
152.最早记载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医籍是什么? 答案:《伤寒论》 153,归脾汤的功效是什么? 答案:益气补血,健脾宁心 154.确立暑温病名的著作是什么? 答案:《温病条辨》 155.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什么? 答案:三焦
156.外伤引起的头痛,其疼痛特点是什么? 答案:刺痛
157.肺被称为“矫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肺气通于天,不耐寒热
158.“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案:津血同源
159.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
160.什么是风温?
答案:指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剂引起的一种变证,与后世的外感风温病不同 161.为什么说肝为肾之子?
答案: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162.何谓内热生风?
答案:指阴虚热炽,煎熬营阴,经脉失濡而动风的证候。可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
163.请以乾、坤、天、地、风、雷、山、水、石字为开头,说出相应方剂名称? 例如:“天”字,天麻钩藤饮。
答案:乾坤一气膏坤宁散天台乌药散地黄饮子风引汤雷公救疫丹山豆根汤水陆二仙丹石斛夜光丸 164.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案:手足拘急
165胃阴虚证最具诊断意义的症状是什么? 答案:饥不欲食
166.久病咳喘,痰清稀色白,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证属什么? 答案:肺气虚
167.请填写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学术之祖。 答案:针灸之租:(黄帝) 脉学倡导者:(扁鹊) 外科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药王:(孙思邈) 药圣:(李时珍)
儿科之祖:(钱乙) 法医之祖:(宋慈)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168.避免附子中毒的最佳措施是什么? 答案:先煎或久煎
169.川芎茶调散中配伍清茶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清利头目,引热下行,兼以佐
制方中风药的温燥升散之性
170.镇肝熄风汤中配伍麦芽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答案:疏肝和胃
171.百合固金汤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答案:肺肾阴亏,虚火上炎 172.时行感冒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易于流行
173.胸痹之心血瘀阻证的临床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胸部剌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 174. 玄晕之肾精不足证的临床表现特征是什么? 答案:眩晕日久不愈,耳鸣如蝉,腰膝酸软,健忘
175. 小儿暑温的三大主症是什么? 答案:高热、昏迷、抽搐
176.“美人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一计,它用于战争就是通过献美人给敌方,使其思想麻痹从而削弱其战斗力,使其挫败的一种计谋。实际是一种先“取悦敌方”,再趁其不备,趁其沉溺于美色,思想被麻痹,战斗力减弱时给其致命一击,从而取得胜利。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会采取
相同的攻罚之策,请列举典型事例。
答案:中医治疗蛔虫症时,先用酸来安蛔,然后才驱蛔。这种方法好比使用了“美人计”的计谋。因为蛔虫喜酸,“酸”对蛔虫而言好比“美人”,以酸安蛔就好比使用“美人计”使蛔虫蛰伏,再用驱蛔法来驱除虫积,使疾病痊愈 177.“信巫不信医,六不冶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答案:《史记》 178.《上古天真论》所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是什么7 .
答案:1.顺应四时,外避邪气;2.调摄精神,保养正气
179.下面有一幅用中药写的对联,说出所含的十八味中药名?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答案:上联: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蔻、百合、旋复花、大黄、甘草
下联:红娘子、金簪、银花、牡丹、芍药、五倍子、肉苁蓉、云母、天仙子
180,说出以下中医学著作之最。
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菩——《神农本草经》。 现存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全书——《干金要方》和《千余翼方》.
现存最早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 181.中医药保健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请结合中医知识完成下列趣味填空。
答案:1.食鳖多,旦食红柿,必大吐,(木香) 可解;
2.服治风药,不可食(羊肉) ,尝见人食至于死;
3.柑橘久留,中干者,以针剌十许孔,取沸汤化(蜜) ,候冷,浸一宿如新;
4.醋不酸,取(大麦) 炒焦投入封固,即可; 5.(枳实) 煮鱼则骨软; 6.(薄荷) 去鱼腥
182.清人尤侗的《南乡子》词,以药名描绘了人物环境,颇为形象。词日:弱骨怯天冬,满地黄花憔悴同。云母屏边休伫立,防风乌头却是白头翁。自笑寄生穷,愁脉难得草木通。泉石膏盲甘遂老,从容领取云山药饵功。请从这段词中找出中药名称14味。
答案:天冬、地黄、菊花、云母、防风、乌头、白头翁、桑寄生、甘草、木通、石膏、甘遂、肉苁蓉、山药
18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彼此交融,请以下列古诗词的字面或意境为谜面,说出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名称谜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地 “举杯邀明月”——向天盏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袭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独活 , 184.请以数字卜10为开头,说出10个方剂名? 例如,“五”字,五味消毒饮。
答案:一捻金;二陈汤;三仁汤;四君子汤;五积散;六味地黄丸;七星剑;八正散;九味羌活汤;十全大补汤
185.中医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在许多医学史料中都有饮食禁忌的记载,其中记述了一些无药可解之毒,请依据所学填补下列空白。
1.痧症腹痛误服(生姜) 汤; 2.疗疮误服(火麻花) ;
3.渴极思水,误饮(花瓶内) 水; 4.驴肉(剂芥) 同食; 5.(茅檐) 水滴肉上食之; 6.食(三足) 鳖
186.中国中医研究院哪一年成立? 何时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哪位中央领导出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庆典大会?
答案:中医研究院是在**、**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于1955年12月宣告成立的。200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庆典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大会,她代表国务院表示祝贺
范文五:中医药知识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豪华版
参考题: ...................................................................................... 2
单选题(一) ........................................................................ 2
单选题(二) ........................................................................ 4
单选题(三) .............................................................................. 5
单选题(四) .............................................................................. 8
不定项选择题 ........................................................................ 9
判断题 .................................................................................. 11
填空题(一) ...................................................................... 12
填空题(二) ...................................................................... 13
模拟卷: .................................................................................... 13
知识点: .................................................................................... 19
参考题:
单选题(一)
1.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2.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3.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4.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5.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6.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7.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8.阴阳交感是指: (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9.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0.“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C)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D)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D)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E)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1.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C)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
22.“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C)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23.五行的特性:木曰( ),火曰( ),土爰( ),金曰( ),水曰( )B
A.炎上,稼穑,润下,曲直,从革 B.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C.曲直,稼穑,润下,从革,炎上 D.炎上,润下,稼穑,从革,曲直
24.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D )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单选题(二)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E)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C)
A.经别 B.经筋 C.正经 D.奇经 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E)
A.络脉 B.孙络 C.浮络 D.别络 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B)
A.经别 B.经筋 C.皮部 D.经脉 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D)
A.皮部 B.别络 C.正经 D.奇经 E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B)
A.浮络 B.孙络 C.别络 D.经筋 E.奇经
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 (D)
A.十五别络 B.浮络 C.孙络 D.正经 E.奇经
8.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E)
A.浮络 B.孙络 C.经筋 D.别络 E.皮部
9.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B)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10.十二经脉种,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 A):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 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 D. 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11.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 (E)
A.肝胆肾经 B.肝脾胃经 C.肾膀胱胃经 D.脾胃肾经 E.脾肝肾经
12.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 (A)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13.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 (D)
A.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少阴心经
14.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D)
A.直线贯注 B.手足贯注 C.上下贯注 D.循环贯注 E.左右贯注
15.下列经脉中,不与脏腑连属的是: (E)
A.太阳经 B.厥阴经 C.冲脉 D.任脉 E.带脉
16.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 (B)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阳维脉
17.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 (E)
A.冲脉与任脉 B.足阳明与足少阴 C.阴维脉与阳维脉 D.阴跷脉与阳跷脉 E.手太阳与手少阴
18.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 (D)
A.足少阳胆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阴肺经 E.足少阴肾经
19.与手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 (D)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阳明胃经
20.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 (A)
A.手足阳明经 B.手足太阴经 C.手足太阳经 D.手足少阴经 E.手足少阳经
单选题(三)
1.与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无关的是(E )
A.药味用量 B.主治证候 C.药力大小 D.药物的药性 E.剂型
2.反佐药作用包括(B )
A.辅助君臣药之力 B.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消除君臣药之毒
D.监制君臣药之偏 E.缓解君臣药之峻
3.解表剂不宜用于(E )
A.疮疡初起 B.外感风寒 C.风温初起 D.水肿见有表证者 E.麻疹已透
4.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A)
A.藿香正气散 B.芍药汤 C.保和丸 D.参苓白术散 E.四神丸
5.表里双解剂适用于(B )
A.表证已解,里未结实者 B.表里同病之证 C.表里俱热证 D.表里俱寒证 E.表寒里热证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是(E )
A.疏风泄热,宣肺止咳 B.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表,清肺泄热 E.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7.白头翁汤的功效是( C )
A.清热化湿,涩肠止痢 B.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D血,消肿止痛 E.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8.一贯煎的功效是( B )
A.温补肝肾 B.滋阴疏肝 C.滋阴降火 D.滋补肝肾 E.滋养肺胃
9.旋覆代赭汤的功效是( B )
A.益气清热,降逆和胃 B.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C.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D结,降逆化痰 E.宣降肺气,祛痰平喘
10.补阳还五汤的功效是(B )
A.温补肾阳,强筋壮骨 B.补气活血,散瘀通络 C.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D.温阳益气,散寒通脉 E.温经活血,行气止痛
11.温经汤的功效是(A )
A.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B.活血祛瘀,缓消癓块 C.温经化瘀,养血通脉
D.补血活血,祛瘀调经 E.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12.不属于地黄饮子功效的是( E )
A.补肾阳 B.滋肾阴 C.化痰开窍 D.交通心肾 E.镇肝熄风
13.小蓟饮子的功效是( D)
A.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B.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C.清心降火,育阴利水 D血,清热利水 E.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14.天麻钩藤饮的功效是( C)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B.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C.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D痰,平肝熄风 E.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疏风解.清热凉.行气散.凉血止.燥湿化
15.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A )
A.开郁降逆,化痰散结 B.降逆化痰,消痞散结 C.温中散寒,除湿消满 D.行气解瘀,化痰消痞 E.行气散结,降逆和胃
16.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方剂是(B )
A.五苓散 B.三仁汤 C.八正散 D.平胃散 E.猪苓汤
17.葛花解醒汤的功效是(D )
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B.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E.消食和胃,清热散结
18.清气化痰丸的功效是( C )
A.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B.清热泻火,攻逐老痰 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D.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E.清热润燥,理气化痰
19.治疗阳证痈疡肿毒初起宜用( B )
A.阳和汤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消风散
20.麻子仁丸的组成中含有( A )
A.大黄 B.薏苡仁 C.枣仁 D.芒硝 E.白蔻仁
2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C)
A.《开宝本草》 B.《嘉祐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拾遗》
2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E)
A.《本草拾遗》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23.在下列病证中,不宜使用麻黄的病证是: ( E )
A.风寒感冒 B.咳嗽气喘 C.风水水肿 D.风寒痹症 E.阴虚气喘
24. 桂枝用治风寒表实证,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是: ( D)
A.荆芥 B.防风 C.细辛 D.麻黄 E.香薷
25 发散风热药最主要的作用是: (B)
A.宣肺气 B.散风热 C.利咽喉 D.清头目 E.透麻疹
26 既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又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是:( D )
A.牛蒡子 B.蔓荆子 C.桑叶 D.柴胡 E.薄荷
27 既能外散风热,又能内解热毒的药物是: (B)
A.薄荷 B.牛蒡子 C.蝉蜕 D.桑叶 E.柴胡
28 外感风寒而兼喘咳者,宜选用:(A)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防风 E.荆芥
29.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最适用方剂是( A )
A.半夏泻心汤 B.小柴胡汤 C.四逆散 D.达原饮
30 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是: (C)
A香薷 B桂枝 C麻黄 D紫苏 E荆芥
31 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是:(A)
A香薷 B桂枝 C麻黄 D紫苏 E荆芥
32.下类药物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是( B )
A.郁李仁 B.大黄 C.大戟 D.
单选题(四)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B)
A.发热B.恶寒C.苔薄D.脉浮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D)
A.恶风B.恶寒C.寒战D.畏寒
3.冷汗淋漓见于(C )
A.气虚证B.阳虚证 C.亡阳证D.亡阴证
4.饥不欲食见于(D)
A.脾气虚证B.脾阳虚证 C.胃气虚证D.胃阴虚证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B)
A.舌色淡红B.舌质娇嫩 C.舌体柔软D.舌苔藻白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B)
A.证之表里B.证之寒热 C.证之虚实D.证之真假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C)
A.正邪盛衰B.气血盛衰 C.胃气存亡D.津液存亡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D)
A.濡脉B.弱脉C.微脉D.虚脉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D)
A.脉形B.力度C.脉律D.脉率 芒硝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A)
A.脉位B.脉形C.力度D.脉率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B)
A.湿热内蕴B.邪热结聚 C.真寒假热D.真热假寒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C)
A.心悸B.失眠C.心烦D.脉细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C)
A.呃逆B.嗳气C.太息D.呕吐
14.下列何项不是气滞证的表现(A)
A.头部胀痛B.胸胁胀痛 C.乳房胀痛D.少腹胀痛
15..心脾两虚证除脾气虚外.还有(B)
A.心气虚B.心血虚 C.心阴虚D.心阳虚
16.手足震颤与下列何项有关(A)
A.阴虚动风证B.血虚生风证 C.肝阳化风证D.热极生风证
17.下列何项不是肾气不固证的表现(C)
A.尿频遗尿B.腰膝酸软 C.呼多吸少D.滑精早泄
18.耳聋与下列何项无关(D)
A.肾精不足B.肾气不固 C.肝火炽盛D.肝火犯肺
19.发育不良与下列何项有关(C)
A.肾阴虚B.肾阳虚 C.肾精虚D.肾气虚
20.牙龈肿痛见于(D)
A.心火炽盛B.肝火炽盛 C.肺热炽盛D.胃热炽盛
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DE)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
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 (ABC)
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 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AC)
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
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 (ABCDE)
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
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BD)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
6、十枣汤配伍大枣的意义是( ABCE )
A 益气护胃 B 缓和逐水药的峻烈之性 C 缓解逐水药的毒性 D 补脾胃之虚 E 使下不伤正
7、.中药配伍的目的是( BCDE )
A.增加中药的使用量B.增强疗效C.扩大治疗效果D.适应复杂病情E.减少不良反应
8、大承气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ABCE )
A 大便燥结 B 脘腹痞满 C 腹痛拒按 D 久利赤白 E 苔黄脉实
9、凉开"三宝"是指(ACD )
A 安宫牛黄丸 B 苏合香丸 C 紫雪 D 至宝丹 E 行军散
10、四神丸的组成药物有( ACDE )
A 五味子 B 白术 C 肉豆蔻 D 吴茱萸 E 补骨脂
11、犀角地黄汤主治( ACD )
A 热伤血络 B 胃火牙痛 C 蓄血留瘀 D 热扰心营 E 邪热传营
12、川芎茶调散以清茶调服的目的是( CE )
A 止痛 B 解毒 C 上清头目 D 疏散风热 E 制约风药温燥升散之性
13、平胃散的药物组成有( ABC)
A 厚朴 B 陈皮 C 甘草 D 半夏 E 白术
14、芍药汤的功用是( CE )
A 清热止痢 B 调和气血 C 清热燥湿 D 清热解毒 E 凉血止痢
15、下列属于朱砂安神丸组成药物的是( ABD )
A 黄连 B 生地 C 柏子仁 D 当归 E 茯苓
16、平脉的特点是 (ABDE)
A.一息4-5至,相当于70-80次/分 B.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C.不上不下,不粗不细 D.寸、关、
尺三部均有脉 E.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17、内燥常见于以下哪些脏腑 (ABC) A.肺 B.大肠 C.胃 D.脾 E.肝
18、红舌常见于哪些证 (AC )
A.阴虚证 B.气虚证 C.实热证 D.血瘀证 E 真寒假热证
19、灰黑苔多见于( ABCE )
A.热极伤阳 B.阳虚阴甚 C.肾阴亏虚 D.痰滞血瘀 E.痰湿久郁
20、弦脉主病 (BDE)
A.宿食 B.痰饮 C.热盛 D.痛证 E.肝阳上亢
21、影响脉道通利的因素是 (ABCDE)
A.气机不利 B.痰浊内阻 C.津液枯涸 D.过食咸味 E.脉道损伤
22、导致肝风内动的原因有 (ABC )
A.邪热炽盛 B.阴虚阳亢 C.阴血亏耗 D.外感风邪 E.寒凝肝脉
23、下列哪些证型可出现大便稀溏 (ACDE)
A.脾气虚 B.胃阴虚 C.脾气下陷 D.脾胃湿热 E.脾阳亏虚
24、大肠湿热证的大便改变有 (AC)
A.下利脓血 B.大便干结 C.暴注下泄 D.泻下酸腐臭秽 E.大便时干时稀
25、导致胃阴虚的主要原因是 (BD )
A.情志化火,煎灼阴液 B.热病后期,邪热久留耗伤阴液 C.高热汗出,灼伤阴液 D.久病不复,消灼阴液 E. 以上均是
判断题
1、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而成(×) 2、使药即指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保和丸中配用连翘的意义是疏散风热。(×) 4、伤津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征。 ( √ )
5、天台乌药散的功用是温中行气,散寒止痛。(×) 6、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 √ )
7、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功用。 ( √) 8、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组成。( × ) 9、青蒿鳖甲汤的功用是养阴透热,主治风劳骨蒸。 ( ×) 10、六一散主治外感暑湿证,症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 ( √)
1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1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1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 1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 1 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 1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 1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 1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
1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
2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填空题(一)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2.精气乃气中之_______,是生命产生的__________。 3.血为气母的意义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血液正常循行需要气的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的协调平衡。 5.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
7.我国现存最早外科专著,刘涓子的;我国现存最早伤科专著,蔺道人的 ;我国现存最早产科专著 ;我国现存最早儿科专著 。 8.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_______和阴阳相互转化。
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一般多表现为________,痛处_______,拒按,多夜间益甚。 10.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1.肺主治节,指肺有治理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生理功能。 12.辛温解表的方剂: , , , 。
答案:
1.物质;运动变化 2.精粹;本原
3.血能生气;血能载气 4.推动力;固摄力 5.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6.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7.《刘涓子鬼遗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经效产宝》,《颅囟经》. 8.阴阳交感;阴阳消长平衡 9.刺痛;固定不移
10.疾病虚实变化;病势的趋向与转归
11.呼吸运动;全身气机;血液运行,津液输布代谢 12.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
填空题(二)
1、佐药有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清胃散具有_______功用,主治_______。
3、白虎汤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组成,具有_______功用,其使用要点是_______。
4、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倍_______,去 _______,加 _______、_______ 、_______ 而成。 5、血府逐瘀汤主治_______;普济消毒饮主治_______ ;金锁固精丸主治_______ ;半夏厚朴汤主治_______。
6、龙胆泻肝汤具有_______ 、_______功用,主治 _______ 、_______ 。 7、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_______,主治_______ 。
8、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证,方中治疗"上实"的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保和丸方中君药是_______,主治_______。
答案:
1、佐助 佐制 反佐 2、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3、石膏 知母 粳米 大枣 清热生津 四大(大热、大汗、大渴 脉洪大) 4、大枣 生姜 通草 细辛 当归
5、胸中血瘀,血行不畅 大头瘟 肾亏精虚 梅核气 6、清肝胆实火 泻下焦湿热 肝胆实火 下焦湿热 7、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8、苏子 前胡 半夏 厚朴 9、山楂 一切食积
模拟卷:
选择题 (注意:答案请填写在答题框内) 判断题 、 、 、 、
填空题 26. 、 、 、 、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面黑而暗淡者多属( )
A.血瘀日久 B.肾阳虚 C.寒湿带下 D.肾阴虚 2.舌苔薄而干主病为( )
A.里证病轻 B.表证初起 C.阳虚内寒 D.风热表证 3.发热轻,恶风,白汗,此为( )
A.风热表证 B风寒表证 C.伤风表证 D.阳虚寒证 4.心的生理功能是( )
A.主藏血,主藏神 B.主血脉,主藏神 C.主统血,主藏神 D.主藏血,主统血 5.人体之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藏于( ) A.肝 B.心 C.肾 D.脾
6.大黄附子汤是属于哪种属性的药剂?( ) A.寒下剂 B.温下剂 C.逐水剂 D.润下剂 7.下面哪种中药是组成逍遥散之一?( ) A.白芍 B.陈皮 C.石膏 D.桑枝 8.下列哪种方剂不是用于清热解毒的?( )
A.黄连解毒汤 B.凉膈散 C.普济消毒饮 D.参苓白术散 9.“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 A.奇怪 B.惊奇 C.使??奇异 D.认为??奇异
10.“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 A.研磨 B.锋利 C.厉害 D.针灸
11.首创按天然药物天然来源分类,将药物分为上、中、下的三品是( )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本草图经》 D.《证类本草》 12.最早的妇科专著是( )
A.《却谷食气》 B.《效产宝》 C.《胎产书》 D.《颅囟经》 13.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的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黄帝内经》 D.《难经》 14. 下列哪种药不属于解表药( )
A.麻黄 B.柴胡 C.石膏 D.桑叶
15. 下列选项中4种药材不属于同一类药物的是( )
A.芦根,决明子,栀子,青蒿 B.薄荷,菊花,竹叶,紫苏 C.槐花,三七,仙鹤草,侧柏叶 D.麻黄,白芷,桂枝,生姜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6.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
A.顺应自然 B.形神兼养 C.保精护肾 D.调养脾胃 17.五禽戏模仿哪几种动物( )
A.鸟 B.猴 C.虎 D.蛇 E.鹿
18.下面划线的部分中有“定语后置语序”的为( )
A.中庶子喜方者 B.从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 C.子之大父,医之不朽者 D.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 19.灰黑苔多见于( )
A.热极伤阳 B.阳虚阴甚 C.肾阴亏虚 D.痰滞血瘀 E.痰湿久郁 20.大秦艽汤和下列方剂的应用相同?( )
A.消风散 B.川芎茶调散 C.牵正散 D.玉真散 E.小活络丹
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用×或√作答)
21.周代时宫廷医生中已有兽医这个分类。 ( ) 22.沉脉是脉位伏匿,重按不得之脉。 ( ) 23.肝主疏泄,肝藏血,肝开窍于耳,在志为怒。 ( ) 24.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 ) 25.在“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尚”之义为“高尚”。 ( )
四、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完全正确才得分)
26.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 ;药性温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 ;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 ;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 。
28.六淫致病的特点是 , , , 和 。 29.实热证有 及
两种。
A1卷答案和解析
1.A 2.D 3.C
4.B,心主血脉,主藏神
5.C,人体之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指生殖之精,藏于肾,禀受于父母 6.B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7.A,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8.D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9.D 10.A 11.A 12.C 13.D
14.C 15.B
16.ABCD,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 17.ABCDE
18.ABC 19.ABCE 20.ABCDE 都是疏散外风的方剂 21. √ 22.×
23.×,肝主疏泄,肝藏血,肝开窍于目,在志为怒
24.√,
25.×
28.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和转化性
选择题(注意:答案请填写在答题框内)
判断题 、 、 、 、
填空题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浮缓脉主( )
A.风寒痹病 B.寒表证 C.风热表证 D.伤风表证 2.心阳虚脱证面色是( )
A.?白 B.苍白 C.淡白 D.黄白 3.同名的手足三阳经交接在( )
A.胸部 B.腹部 C.头面部 D.足
4.五行的特性:木曰( ),火曰( ),土爰( ),金曰( ),水曰( A.炎上,稼穑,润下,曲直,从革 B.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C.曲直,稼穑,润下,从革,炎上 D.炎上,润下,稼穑,从革,曲直 5.津液的正常代谢组要取决于( )
A.肺,脾,肾,肝,三焦,膀胱 B.心,脾,肾,肝,三焦,膀胱 C.肺,心,肾,肝,三焦,膀胱 D.肺,脾,肾,心,三焦,膀胱 6.下列哪种不是组成白虎汤的中药?( ) A.石膏 B.甘草 C.知母 D.白术 7.保和丸与下列哪种方剂药性相同?( )
A.木香槟榔丸 B.定痫丸 C.茯苓丸 D.八正散 8.“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 ) A.仰面 B.戴面具 C.戴方巾 D.戴帽子
9.在“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中,“去”的意义是( ) A.收藏 B.舍弃 C.去掉 D.离开 10.“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中,“极”之义为( ) A.极端 B.过分 C.疲惫 D.损伤 11.最早气功导引专著是( )
A.《景岳全书》 B.《敖氏伤寒金镜录》 C.《却谷食气》 D.《刘涓子鬼遗方》 12.《肘后救急方》是谁所著( )
A.葛洪 B.杨上善 C.王叔和 D.张锡纯 13.下列中药炮制的方法哪种不属于火制( )
A.清炒 B.烘 C.炼 D.辅料炒 14.魏伯阳所著世界上最早一部化学著作是( )
A.《周易参同契》 B.《千金要方》 C.《神农本草经》 D.《食疗本草》
15.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 ) A.解表药 B.清热药 C.补益药 D.泻下药
)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
得分)
16.精的功能是( )
A.繁衍生殖,生髓化血 B.生长发育,濡润脏腑 C.滋润营养,化生血液 D.排泄废物,调节阴阳 17.下面哪些书籍是宋金元时期的?( )
A.《外台秘要》 B.《洗冤集录》 C.《颅囟经》 D.《却谷食气》 E.《刘涓子鬼遗方》 18.气虚证常见的兼证证候有( )
A.气血两虚 B.气阳亏虚 C.阳气亏虚 D.津气亏虚 E.卫气不固 19.根据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可将补益药分为( )几类。 A.补气药 B.补阴药 C.补虚药 D.补血药 20.下列哪种病症可用清热药治疗( )。
A.热病高热 B.痢疾 C.痈肿疮毒 D.咽喉肿痛
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用×或√作答)
21.小便黄赤浑浊,气味腥臭,多属膀胱湿热。 ( ) 22.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结合而成的;营气是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气;元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卫外作用的气。 ( ) 23.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是《新修本草》。 ( ) 24.校正医书局是唐朝时设立的校对整理和刊印医学书籍的机构。 ( ) 25.服用三子养亲汤时,大便实硬加生姜,冬寒更可加熟蜜。 ( )
四、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完全正确才得分)
29.《神农本草经》首创药物的 ,是我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法。 30.我国现存最早外科专著,刘涓子的 ;我国现存最早伤科专著,蔺道人的 ;我国现存最早产科专著, ;我国现存最早儿科专著, 。
A2卷答案和解析
1.D 2.B
3.C,同名的手足三阳经交接在头面部
4.B,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5.A,津液的正常代谢组要取决于肺,脾,肾,肝,三焦,膀胱
6.D.白虎汤: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7.A 保和丸,木香槟榔丸(消食导滞) 定痫丸(治风化痰) 茯苓丸(燥湿化痰) 八正散(清热祛湿)
8.A 9.A 10.C 11.C 12.A
13.C, 14.A, 15.D,
16.AB,津液的功能是滋润营养,化生血液,排泄废物,调节阴阳,精的功能是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濡润脏腑。 17.B 18.ABCD 19.ABD 20.ABCD 21.√
22.×,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结合而成的;营气是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气;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卫外作用的气 23.√
24.×,宋朝设立
25.×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26.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 27.无方可用;博极医源 28.澄神内视;不皎不昧 29.三品分类法
30.《刘涓子鬼遗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经效产宝》,《颅囟经》
知识点:
(一)七情配伍:1.单行:指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它药辅助.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3.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合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7.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
(二) 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是依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石膏、黄连、栀子等能治疗热性病,表明这些药物具有寒凉性质。反之,附子、干姜等能治疗寒性病,也就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温热性质。所以,一般说来,寒性、凉性的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温性、热性的药物具有温里散寒的作用。
五味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征;木香、红花能行气行血。 甘:有补益、和中的作用。如人参、黄芪能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五倍子能涩肠止泻。 苦:有燥湿、泻降的作用。如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大黄能泻下。 咸:有软坚、泻下的作用。如海藻、瓦楞子能软坚散结;芒硝能泻下通便 (三)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促脉
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结脉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四)1、黑苔病情辨别法
黑苔的出现往往表示病情较重,或者是抗生素过度使用,也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引起。可以用黄连10克煎汁涂在黑苔上,一日多次,如黑苔变短变软,颜色变淡或消失,则说明这种黑苔是口腔卫生不良所造成。否则应找出病因。
2、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
在舌面中央出现一块菱形剥落区,很可能有糖尿病存在。此刻如同时存在多食善饥、口渴、消瘦等症状则更应引起重视。
3、草莓舌辨病法
患者出现舌面乳头增大、红肿,样子像红色的草莓即称作草莓舌。此刻如伴见高热及皮肤生出猩红色密集细小疹点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红热病——得了这病,吃饭就是受罪。
(五)三子养亲汤:为祛痰剂,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效。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气逆食滞者。
白虎汤: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之功效。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牙龈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麻黄汤 :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地黄饮子 :为补益剂,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两虚者。
补中益气汤: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半夏泻心汤: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小柴胡汤: 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血府逐瘀汤: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普济消毒饮: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六)刘完素:他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医家,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在理法上,他十分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
朱丹溪:《格致余论》的“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主要方面。“相火论”,深入说明了相火为人身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的道理,若反常妄动则变为贼邪而致人于病,并以此为基础,在“阳有余阴不足论”中创立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张从正:张从正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做出贡献,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称为“攻下派”的代表。著有《儒门事亲》。
张仲景: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七)肺气壅滞: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障碍出现出现瘀阻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内伤忧怒,或跌打外伤等引起。
气随血脱:是指由于大失血,导致元气外脱所产生的危重证候。
水气凌心:是由于阳虚不化水,或感受寒湿引动停饮,致水寒内盛,上凌于心,以心悸怔仲,水肿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痰火扰心:多由五志化火,炼液成痰,痰火内盛;或外感热邪,热邪灼液成痰,热痰内扰引起此证。
心气不足:身体虚弱气血不足造成的心脏病
(八)葛根:又名粉葛根,干葛等,分布于我国各地。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的功效。
郁李仁: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大黄:具有泻火解毒、泻下攻积、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的功能
大戟:泻水逐饮: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形证俱实者。也可用于痰饮积聚, 胸膈胀满,胁肋隐痛。消肿散结可用于痈肿疮毒及痰火瘰疠,内服外用均可。
芒硝: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藕节:性味凉,甘。具有生品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用补益脾胃,益血生肌的功能。 蒲黄: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善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脉,止女子崩中。
小蓟: 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主治肺痨略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瘰疬,痔漏,烧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病症
肘后备急方>诸病源侯论>暑湿与湿温证,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黄疸证,大肠湿热泻痢证,膀胱湿热淋证,湿热带下证,湿疹湿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