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改变美国家庭教育方式的“亲子教练”
改变美国家庭教育方式的“亲子教练”
域外传真
面对淘气任性的孩子,一些
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常常一筹莫 展.然而,眼下流行于美国的"亲 子教练"活动却正在改变父母们这 种无助的状况.对社会资源和其他 工具的充分利用,让父母们在教育 孩子的时候,身后多了一个睿智的 "超级保姆".
莉薇夫人与她淘气的孩子们 上星期二下午,家住马萨诸塞 州的莉薇夫人终于超出了作为母亲 的容忍极限.而诱发她情绪差点失 控的原因.不是7岁的斯哥尔斯在卧 室踢玩具足球打翻了茶壶,也不是 因为学空手道的4岁儿子福斯特拿 她当练习的假人.踢得她几乎无处 躲藏;而是两个儿子手握塑料泡沫 剑,嘴里"呲呲嗬嗬"地开始在房间 里"决斗".起先他们还只是在蓝色 真皮沙发上打闹,不一会就双双跳 到了黄色的小毯子上,最后干脆把 38中华家教I2011.5 ?马磊/编译
哥
拥
们
你
地
电
''
话.40岁的莉薇夫人去年在一家专 门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非 盈利机构找了份工作,并开始接受 他们的一系列培训.她说:"之所 以加入这个组织是因为这种压迫 式的生活让我不能忍受.我感到我 无力跟我的孩子相处融洽.真不知 道,为什么我会感到如此沮丧?" 美国社会的"亲子教练"组织
对一些压力过大的父母来说,"亲子教练"是一种最新的自助 方法.这种组织得以流行有多种原 因:首先,它比以往的咨询机构收 费便宜,,小时的指导咨询费是75 美元,而在网上接受指导一个月只 要30美元.一般这种指导都是在 电话中进行的,替家长们压缩了辅 导时间,既不需要请家庭保姆,也 不需要从工作中抽时间.同时它利 用了家长们喜欢窥探别人秘密的 心理(从指导员]I~JL他们可以打听 别的家庭的一些问题),即抓住了 他们更愿意求助于电视中描绘的
"超级保姆"的倾向.
"这就是美国,"耶鲁大学医
学院儿童研究中心的艾伦主任说, "我们需要指导机构的快速答复, 同时我们希望家长们自己去做,自 己解决孩子们的问题."
疑问与困扰
在孩子们短兵相接的这天, 莉薇夫人还请教了她在伊里诺斯 州的"亲子教练"詹尼弗很多其他 问题:如果斯哥尔斯始终拒绝做家 务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限制—下 斯哥尔斯的零花钱?如果福斯特 不好好吃饭的话给不给他吃点心? 应该如何应付孩子们无休止的打 斗?
莉薇夫人得到了很多启发性的 回答,诸如采用当场兑现糖果的方 式进行奖励或用拒绝为孩子修理坏 电视机的方法来实行"软惩罚". 当然,作为母亲,莉薇夫人的 烦心事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件让 我心痛的事就是我没有女儿,"莉 薇夫人告诉她的亲子教练说,"我 想如果我现在是两个女儿的母亲, 那就不需要这么做了(指参加这种 指导机构)."
"亲子教练"的背景与兴起
许多亲子教练员一开始就在
合同中说明他们不是心理健康专 家,求助者不要把他们当作专业的 临床医生.
这些亲子教练都有着不同的 背景,不过大多都是家庭主妇,她 们以前或者是幼稚园的老师,或者 是"反对体罚儿童协会"的工作人 员,甚至有些只不过是六个淘气男 孩的母亲.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曾 经从事专U'7~E孩子或他们的家长打 交道的工作;还有一些人做指导员 是因为比较喜欢灵活自由的时间,
在国际上,步态训练是脑
病患者康复的重要课题.有些脑 病患者通过正确的走姿训练,有 效地恢复了大脑的部分功能.低 头,弯腰,外八字??这些走路 的姿势不仅难看,还会影响大脑 的健康.
走路抬头挺胸才利于周身与 大脑的气血回流.也就是说,抬 头挺胸走路时,是让大脑得到休 息的机会,这个姿势使低头工作 的状态变为"阳气升发"的抬头 状态,正好补偿了人因为低头工 作给大脑造成的紧张以及气血流 通不畅.低头走路造成的结果就 是阳气不升,从而影响大脑正常
的气血供应.
人在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 都跟着一起活动,而含胸,弯腰 的走路姿势让这些经脉得不到很 好的舒张,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供 氧.此外,这种走姿所造成的脊 柱问题,会反射到大脑,使人无 论在伏案学习还是走路时,大脑 ?林娜
都处于紧张状态.白天的这种不 得缓解的紧张,造成大脑过劳. 会影响夜间的睡眠.
生活顾
内,外八字的走路姿势也是 如此,外八字走路有碍阳经,使 肝,脾,'肾脏气血紧张,血流不畅, 影响大脑血液的供应,造成大脑 血液回流不畅.内八字则影响胆, 胃和膀胱的经络,而这些经络均在 脊柱的周围,脊柱周围气血不畅, 一
样会影响大脑血液的循环. 孩子们总常表现出的侧颈,斜 肩的走路姿势会影响督脉的气血 运行,造成气血不调,阳气不升. 纠正孩子不良的走路姿势,先 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让孩子在家 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因为人在 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
后在走路时刻意保持端正的姿势,
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家长要告诉孩子,走路时的 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 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 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 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 趾关节内侧.
责编盛晓芳
t,一,
?,
,.,
,j
一
,
,
?,,,
?,
,
,
一
^J,xJ,/
也,一
/u,,,—,
也,/
地,?
一
圯—一
—也,_,,
^
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尽好自己做了传媒的兴趣,一些从事公共医疗一些对父母进行育儿指导的培训
父母的责任;还有一些人在他们做卫生服务的公司开始在像"特纳班,读了很多的书,但都不能解决
父母后总结出一些经验来.所以做广播集团"这样的媒体中提供指问题.之后,她和丈夫一起求助于
指导员以供大家分享她的心得体导服务.家住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亲子教 会.49岁的莫根夫人以前是家庭杂家住俄亥俄州的简今年37练莱斯莉.迈尔,他以前当过幼儿
志的编辑,她现在给家长做指导工岁,她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和一个三园老师.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自从
作,已经做了快三年了.如今她已岁的女儿.她说:"我被我的孩子请了"亲子教练",如今他们跟两
经是一家心理诊所和家庭审判机彻底打败了.他们缠着你呜呜地抱个孩子相处得不错."我们,有时
怨,在这场'战役'中,他们总是胜间就陪他们玩玩,现在我觉得和 构的提名候选人.
美国心理协会透露,甚至一利的一方.不停地让你做这个做那孩子在一起不再是一种折磨了."
些心理学家也加入进来从事这个个,使你一点事都做不了,最后筋简开心地说. 工作."亲子教练"的兴起也引起疲力尽地向他们求饶."简曾上过责编林楠 2011.5l中华家教39
范文二:家庭教育方式
莫把孩子当木偶
提到木偶,很容易便联想到那一根根束缚在木偶身上,操纵木偶的长线。木偶被线所牵制着,随着线的拉起与放下完成每一个动作,一旦失去了线,它就再没有了“生命力”,这就是木偶的悲哀,当这种悲哀在有着智慧与情感,崇尚自由与独立的人类身上重现时,孩子的悲哀远胜于木偶的悲哀。
曾经看过这样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大卫如音乐一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他由一个被父亲严厉管教,严密控制的孩子成长为崭露锋芒的钢琴天才,成年后第一次违抗了威严的父亲走出家门,赴英国皇家学院学习钢琴。由于一直以来父亲与之决裂的痛苦压抑在心,并且离开家后他缺乏一种可以很好照顾自己的能力,就在他事业终达巅峰的时候,大卫失去了常人的理智,精神错乱,生活陷入了低谷与迷混??
影片不由地使我想起当今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永远是命令是
影片看到这里,不禁会浮出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主人公的精神如此脆弱,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这样敏感,脆弱,依赖顺从的人格特质呢?与从小的家庭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大卫在影片里有一段画外音,他飞速地重复着一句话,“那是个血淋淋的游戏,我认为那是个血淋淋的游戏”,或许这不仅仅是自言自语的发泄,也是他对父亲权威的抗议,是对千千万万专制保护型家长的警示。世间的悲剧不该一次次上演,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自信自立自律,积极乐观,有感情会创新的孩子,而不是简单的把孩子当作没有情感受人摆布的木偶。
一、“木偶”意识的误区
误区一:孩子是私有财产
1、 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心理误区: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有权专制地控制孩子的任何选择权,甚至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也是理所应当。孩子稍微有点自己的想法,就会被粗暴的扼杀,轻则受到呵斥,重则受到打骂。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就无法弥补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孩子失去的是永远都找不回来的童年的快乐。影片里有这样的片段让人记忆犹新:当大卫收到美国的邀请信后,他憧憬着在新的环境里继续他的钢琴学习,然而他的父亲彼得气急败坏地将信撕碎扔进炉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大吼:“大卫,我知道什么是最好!”“因为我是你父亲!”他激动地攥紧拳头“因为我是你的父亲!”就这样摧毁了大卫的梦想。就在几年后,大卫又拿到英国皇家学院录取通知单并决心去学习的时候,他的父亲彼得冷笑道:“你以为??你能够为所欲为吗?”“如果你走的话,我的大卫,你将来一辈子都会受到惩罚的”然后,劈头盖脸的打下去。他企图控制大卫的一切,然而这种强制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对抗情绪,影响亲子感情;另一方面,过多的强制教育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压抑孩子的个性,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1]”
2、 有此心理误区的家长的另一种表现是: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无视孩子的兴趣需要和承受力为其设定过高的目标。他们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材,甚至作为毕生使命。父母们煞费苦心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影片中彼得告诫大卫:“生活是残酷的,可你不得不生存下去。”他们不顾孩子的禀赋,按自己的意志去为孩子铺路,让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压力运行着“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全部压在了最后一张牌——孩子的身上,使那样稚嫩的心灵不堪重负,出现了各种失常行为。彼得对大卫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赢的,你知道吗?”“一定要赢!”而他为大卫选定的钢琴曲目的难度是远超过大卫能力的。 误区二:孩子没有感情
如果说木偶只是没有感情的玩偶,孩子的感情世界却是比大人都敏感细腻的,然而专制的家长却可以无视孩子的情感,甚至伤害他们,像操纵无生命的木偶一样去粗暴对待自己的孩子。
卡森?麦卡勒说过:“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像核桃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
[2]。”这种心灵上的摧残是最致命的,正如大卫在精神错乱后,他口中不停念叨的是“??我没有心肝,是爸爸说的,他说这世界上人人都没有心肝”“我??我是很荒唐,我没有感情,爸爸说的,我没有感情”。我们为大卫悲哀,更为他不称职的父亲感到悲哀。
也有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然而打骂孩子只会使孩子更加恐惧,或许连为什么挨打都不知道,也许表面上隐藏了不正确的行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殊不知“用棍棒对待孩子,就如同用开水浇花,看似严格教育,实际上是摧残 [3]。”打骂不仅是侮辱了孩子的人格,而且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畏首畏尾,长大后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
误区三:孩子是“复读机”
现实生活中,常见一些父母为孩子包办代替了一切,让孩子重复他们的话,或者帮孩子说“谢谢”“对不起”。在《钢琴师SHINE》里,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在考场里,彼得帮大卫回答考官的问话:“萧邦的波兰舞曲,请原谅。”;在家里,彼得对大卫说:“你很幸运,你自己说。”于是,彼得机械地重复着:“我??我很??幸运。”;在全国音乐比赛大会颁奖时,当大卫被问到“你准备为音乐贡献多少”时,彼得沉不住气,不等大卫回答就大喊起来,“大卫,所有一切,所有一切。”;当凯瑟琳夫人邀请大卫来家里弹钢琴时,彼得看着大卫小声地说:“说太感谢了。”??然而,大卫的话语总是显得不符合他已几近成人的年龄,断断续续,不很连贯。我们不禁想问:如果彼得不在身边,大卫自己会说什么?家长如此包办代替,把孩子当作“复读机”,孩子便很可能会渐渐失去自己的独立思维,依赖他人意见,自身灵感的火花也就这样熄灭了。
二、走出误区的三点建议
1、 明确爱不是一种占有。家长经常会以爱孩子为理由去控制孩子的言行,他们扛着爱的大旗认为占有就是爱,我们还记得彼得每次大发雷霆过后都会那样和蔼地请求大卫的原谅,他说:“大卫,没有人??会像我这样爱你。”这可以构成任意摆布孩子,把他们当成木偶的理由么?不可以。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但做父母的人也更应该清楚,爱不是一种占有,而是用宽大的爱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在循循教诲中让孩子懂事,作为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帮助孩子培养出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爱。爱不是伤害,不是压制,不是束缚,学会爱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2、 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的感情,有选择的能力与权利。家长们,请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地对话,认真倾听他们的需要吧。给予孩子尊重也会得到孩子的尊重与信任,这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端。“造成父母与子女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是父母“不屑”与子女沟通交流。许多家长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还用得着做思想工作,只要强加给他们就可以了。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则属于传统压制、专制型与现代溺爱型的混合体,他们除了觉得没有必要与孩子对话交流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文化根源,这就是信守“父为子纲” [4]。”而著名捷克大教育学家夸美钮斯曾经说过:“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孩子的内心情感是不容忽视的,尊重他们的情感对于培养起健康、坚强的人格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赋予孩子生命“硬度”的过程,而不是把孩子从小摧残的脆弱而怯懦。影片中,大卫在正要打烊的酒吧里对女侍员西尔维亚絮絮地说着,其中有一句是:“我是说活着,给别人活着的权利非常重要”。是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生命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情感活着并且不断丰富完善,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与扼杀。
3、 还给孩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如果一个人只会唯唯诺诺的重复接受别人的观点,那么他是没有价值的。每个个体都有着独立的思维,不会千人一面,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至少也会存在些许的差别,
而不可能是绝对一致。所以,父母不该匆匆忙忙就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的许多看法尚不成熟,是幼稚的,也需要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没有了机会,孩子的观点永远不会逐渐发展,臻于完善,而是在一开始就夭折了。孩子不是父母的“复读机”,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不是父母的翻版,他们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合格的父母,会对孩子的见解异常尊重,他们不会轻易对孩子说“不”,而是尽量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改变,去成长。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深远且重大的影响,人们往往终身携带着幼年时期打下的烙印。孩子不是没有情感,任家长占有操纵的木偶,他们永远是自己的主人,“成为自己”是来自每个人心底的一个声音,越是长大,这个声音就越强。孩子们需要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请家长的爱少一些束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扼杀,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引导吧!
[1]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P27 刘正荣编著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P283 刘正荣编著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3]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P45 刘正荣编著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4] 《教子忏悔录》P59 李现平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范文三:家庭教育方式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影响
摘要: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结构的完整程度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合理管束;赏识孩子、适当期望;感受关爱,适当挫折;平等沟通,循循善诱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形成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青少年 个性发展 民主型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的形成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有的专制性或自由放任型教养方式可能对儿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研究论证以比较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劣,并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家庭教养中影响青少年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现根据父母对待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
1.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在家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 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 享有无上的权威。父母从来不考虑子女的思想感受, 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代替子女思考, 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子女必须要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志去活动, 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分严厉, 有过高的期望, 缺少宽容, 有太多的限制, 过分的不允许,教育子女语言和方法简单,态度生硬。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缺乏自制能力,往往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一种表现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另一种表现为逆反心理强、冷酷无情、有暴力行为。通常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被动,成绩很差。
2. 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一般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 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 往往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姑息迁就、怂恿包庇。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也不纠正,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可以无拘无束,任性胡为, 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3.自由放任型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甚少,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与了解,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孩子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样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这种现象多存在于工作繁忙、交际应酬多、业余时间少的父母,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上,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
4.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给孩子自由发展空间,平等地对待、尊重和信任孩子,能与孩子相互沟通,交流各自的看法,鼓励孩子上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对其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父母遇事总是先给孩子讲道理,从不打骂。即使有时候父母错了,也会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实践证明,在温暖、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长,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主动性也较强。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
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自闭和自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
议论自己,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自卑自闭的特征。
2.自我评价偏低
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自我责备、自我鄙视,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焦虑和抑郁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或抑郁、焦虑情绪或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的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
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或家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4.妒忌和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就容易导致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却异常渴望被他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
三、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
通过对以上四种教养方式优劣的比较,本文研究结果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因此应该树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树立良好的教养观念并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养方式。在西方国家他们经过跟踪研究,提出了合理、正确的教养方式的“八字”方针,即管束、期望、教导、关爱。遵循八字方针的父母,最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威信,最利于子女健康成长。
(一)以身作则,合理管束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做什么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也会跟着模仿,如果爸爸抽烟孩子也会跟着学,如果妈妈骂人孩子也会记得,但如果父母做出率直的榜样,孩子也会很诚实。同时作为父母不应该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在孩子面前说话就会失去威信,久而久之给孩子的教育就失去力量。作为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二)赏识孩子,适当期望
父母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管是进步还是失败,作为父母都应该学会赏识。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尝试。这时候的父母不应该老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想帮孩子代劳,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感受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便在生活中学会克服困难,体验创造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也会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应当引导孩子树立适当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不应该太高也不应该太低,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着,并且帮助孩子在树立长远目标的同时把目标具体化,把要求落实到每一天并要求孩子持之以恒的努力,以让孩子形成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
(三)感受关爱,适当挫折
关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而成长中孩子更是需要关爱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作为父母应当尽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从而让孩子学会热爱父母,热爱集体和自然。另一方面,父母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一些挫折,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忍受一下饥锇感、失败和批评等,从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平等竞争意识,提高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
(四)平等沟通,循循善诱
父母作为家庭生活的主导,子女健康成长的监护者,应细心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行为的微妙变化,给孩子以理智的爱和适度的控制。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孩子虽小, 但也和大人一样, 自尊心很强, 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 对儿童的兴趣加以引导, 挖掘他们的潜能。父母循循善诱是指对待一件事情应该讲明道理,采取民主协商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心悦诚服,给予孩子启发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小俊.[M].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教育教学研究,2009.18. [2]沈渔刑.精神病学[M].第三版, 北京:入民卫生出版社,1999.[50] 51.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上)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30.
[4]王振宇.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范文四:家庭教育方式
★宠出来的孩子—— 危险
★捧出来的孩子—— 霸道
★惯出来的孩子—— 任性
★娇出来的孩子—— 脆弱
★打出来的孩子—— 逆反 ??
★骂出来的孩子—— 糊涂
★逼出来的孩子—— 出格
★磨出来的孩子—— 坚强
★苦出来的孩子—— 懂事
★教出来的孩子—— 传统
★闯出来的孩子—— 勇敢
★搏出来的孩子—— 成功
★表扬出的孩子—— 自信
★溺爱出的孩子—— 依赖
★哄出来的孩子—— 虚伪
★纵容出的孩子—— 傲慢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幻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范文五:美国家庭教育
一、 美国的教育理念
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且尊重孩子
大多数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美国的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去做某事,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能做的事情。如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由此可见,家长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
2.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
3.美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二、美国教育特点:
(一)主张家庭教育父母要合力(从妻子怀孕就开始参与胎教,父亲增加教育子女的时间)
(二)倡导自由、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民主氛围: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己抓饭吃)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五)重视家庭理财教育,培养理财品质
三、教育特色
(一)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紧密相连。
美国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实行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州的5岁幼儿进入小学附设的幼儿园(班)是免费的,也就是说,这些州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包括了学前一年,在那里,一般学校的学制是从幼儿园算起的。
美国的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均设有幼儿园(班)。幼儿园(班)顺理成章地由学校领导,其人事、经费、师资、设备等也均由学校统一管理。据了解,美国约有90%以上的5岁幼儿进入了这样的幼儿园。这对加强幼、小衔接,为儿童入小学作准备,是有利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举办托幼机构。、
从渠道看,办园单位有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军队、医院、宗教慈善团体、企业和私人。从形式看,有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幼儿园、托儿所、日托中心、保育学校;也有计时制或咨询游戏性质的托儿站;还有一些以艺术训练为主的幼儿艺术学校。一般托幼机构招收孩子的年龄,幼儿园4~5岁,托儿所是2岁左右到5岁。从教育因素与保育因素的比重关系看,幼儿园的教育因素就多些。一般来说,两者兼有的混合性质的园所较多。
美国托幼机构这种多样化的特点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家长的选择性强。为使家长的选择更有针对性,一些托幼机构设立了咨询服务性质的组织,一些州的地方政府机构中也设立了儿童咨询人员,为家长和举办托幼机构的单位、团体提供咨询。此外,从国家投资的角度看,多样化的办园使国国家办园投资重点突出,效益显著。因为纯属政府管的(仅指经费来源)只有两部分:小学幼儿班和贫困家庭儿童享受机会均等的早期的教育各种园所。
(三)强调园所特色,重视家庭、社区和高校科研部门的作用。
在美国,每个园(所)的办园宗旨、目标、教育内容、形式、方法都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每个园所都是最充分地利用本园(所)。及周围的有效资源,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办园(所)。它们之间是不可能相互替代或简单合并的,显示了其强烈的集团个性。
形成上述这一特点的原因大致有这几点:
1.全美国没有统一尺度的教育大纲、教材和标准,连评估的方法各地也相差较大。各州制定的幼儿教育的法规也不相同。园所有选择教材、选择参加评估组织的自由。各州教育厅只对任教的幼儿教师的资格规定统一标准,这是幼教管理上的唯一行政规定。
2.美国社会强烈的竞争心理也渗透的办园宗旨里。要使本园成为本地区最好的园所有强烈意识使园所创办者坚持特色,创办者都认为,失去了特色,就失去了获得“最佳”的优势。所以,园所创办人常常奉行不依附、不妥协、不随便模仿的原则,在最大范围内尽可能地宣传本园的办园宗旨。
3.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高,他们在吸收、选择、再创造教育理论、教育方案和组织教学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以本园所为基地,撰写硕士、博士论文,这既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丰富了园所特色。
4.园所特色也受当地曾具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理论学派的影响,同时更直接地受本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的影响。园所依靠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的影响。园所依靠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不断丰富、完善园所特色;科研机构则以园所为实践基地,不断创新、发展理论。
5.家长是支持园所特色的主体。园所中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园内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和决策,他们把社区中的其他主张和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园里,他们主动协助园里开展各种活动,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家长的利益和园所的利益是一致的,园所奉行的宗旨也代表家长的心愿、体现家长的利益。
6.在美国,对园所评估的重点是看其是否具有特色,是否受到家长和社区的欢迎。只有坚持办园有特色,才能吸引家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四)在教育实践中强调理论指导性和计划灵活性。
美国各种类型幼儿园的教育形式给人的印象是,无确定计划,以个别教育为主,以分散的娱乐游戏活动为主。然后进一步了解和观察后就不难发现,各园(所)之间表现出的这种形式上的相似,正是美国幼教实践中的理论指导性和计划灵活性的体现。
理论指导性。在美国,教育理论和心理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杜威、皮亚杰、埃利克森、布鲁纳、乔姆斯基、维果期基等人的理论观点,一些园所将这些学者的某些学说和观点综合运用,形成了本园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方式,虽然被吸收的观点有不同之处,但这些学派的一些教育思想却含有共同的成分,这也为所有园所教学方式的相似奠定了基础。同时,美国的幼教学会、民间团体十分活跃,他们之间的交流综合利用处于不同地位、主张不同流派的园所不断带来新的信息,而园所内的学会会员也将本园的教育特色和教学方式带入信息的传播渠道中,这样形成的信息网络也给美国幼都园所形式上的“相似”提供了来源。从上可以看出,教育理论和信息交流,一方面可以指导本园的教育工作,帮助园所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并不断丰富、强化特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不同特色的园所在差异之下仍保持共性,这也是进行交流的前提条件之一。
计划灵活性。幼儿园和班级虽然都有教育计划,但这些教育工作计划将随时按照当日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计划的弹性很大。例如,原计划讲故事,但有个孩子带来一本有趣的书,许多孩子都被吸引。这时,教师就改变原计划,让这个孩子讲述大家都感兴趣的书。又如,前一个活动内容,孩子们很感兴趣,并愿意继续下去,教师就将后面安排的活动顺延或暂时取消。重视兴趣因素,计划随兴趣而调整,这是大多数美国幼儿教师对等教育计划的态度和原则。但是这种变化和调整也不毫无条件的。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有要求的学习任务或活动,要按规定要求完成,但在时间上可以放宽。因为学习任务是依据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现有水平制订的,其难度和完成可能性早已在计划中得到考虑,所以教师一般都坚持原则,而幼儿也愿意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
美国幼儿园的教育形式就其实质体现为,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以因材施教为依据,即兴趣和活动是幼儿实施教育要求的两大因素,也是教师制订教育计划和教育要求的原则。这里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幼儿园在这两者之间抓住的关键就是教育计划的灵活实施,让孩子成为教育计划和教育的课程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五)美国学前教育体制
三个系统
1、 Head Start系统:对象为贫穷幼儿;
2、 市场导向,购买服务性质的系统(私立系统):对象为0岁到义务教育前
接受幼教机构和家庭服务的幼儿;
3、 公立学校系统:对象为5岁幼儿。
在三个系统下,存在着多种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 学前教育中心:有私立与公立之分,主要招收2.5~ 5岁儿童,为儿童进入幼儿
园和小学一年级做准备。
2、 幼儿园:附设在人口为25000人以上的城镇小学校里,为公共设施免受学费,
招收4到6岁幼儿,主要为5岁儿童服务,重点是向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发展儿童良好习惯和培养合作精神。通过游戏、讲故事、音乐和律动、美术和手工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
3、 幼儿学校:有公立与私立之分,主要招收2到4岁幼儿,学校以半日制为主,
旨在为母亲不外出工作大的儿童服务。
4、 日托中心:招收0~6岁的儿童,大多数儿童的父母外出工作,日托中心作为一
种社会机构每天开放10~12小时,重点放在照顾儿童上,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少。
5、 入学预备班:为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做准备,进班的主要是那些在幼儿园里没
有取得什么进步的5~6岁的儿童。
6、 早期补偿教育中心: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服务的,帮助他们战胜贫困,做好入学
准备。
7、 儿童玩具图书馆:大多设在教堂、图书馆、购物中心、学前教育中心和交通工
具里,为学前儿童、父母及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游戏玩具和其他用于学习的材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改变美国家庭教育方式的“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