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意见》指出,近年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须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意见》 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意 见》提出,按照权责统一、合理补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转型发展,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着力落实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 耕地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任务。到2020年,实现上述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将推进七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保护补偿力度。二是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制定相关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三是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四是健全配套制度体系,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五是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六是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开展贫困地区生态 综合补偿试点,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七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
范文二: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据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近年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须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意见》提出,按照权责统一、合理补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转型发展,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着力落实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任务。到2020年,实现上述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意见》明确,将推进七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保护补偿力度。
二是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制定相关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三是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四是健全配套制度体系,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五是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六是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七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
范文三: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国办印发《意见》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16年05月14日03:1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4/c1001-28350186.html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须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意见》提出,按照权责统一、合理补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转型发展,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着力落实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任务。到2020年,实现上述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将推进七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保护补偿力度。二是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制定相关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三是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四是健全配套制度体系,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五是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六是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七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督促落实,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落实不力的,适时启动追责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产品有价、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意识,营造珍惜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4日 01 版)
范文四:建立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
建立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
目前,我国跨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基本沿用流域内生态补偿的理论和方法,补偿金额的核算也相应只考虑调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损失,补偿的方式也仅局限于工程补偿,且补偿的主体也是以中央政府为主
随着调水工程的不断增加,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在解决涉及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上开始捉襟见肘。如果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跨流域的纵向生态补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需要建立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和谐有序发展。与跨流域纵向生态补偿不同的是,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参与方为水源地政府、受水区政府和主要影响区政府,并不包括中央政府,同时,参与方之间并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是独立的行政和谈判主体。本文就我国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如何建立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一、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现状
,一,采取对口协作是目前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主要形式
在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案例中,主要采取的是以对口协作方式开展横向生态补偿。以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为
1
例。在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中,明确了北京市与河南省南阳市、三门峡市、洛阳市和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关系,也明确了天津市与陕西省商洛市、汉中市、安康市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关系,并确定了协作的时间期限和协作重点。根据工作方案精神,北京市和河南省制定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规划,北京.河南,》,2013―2015,,规定到2015年累计援助水源区协作项目67个,协作资金110157万元。重点支持水源区生态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教育、卫生、就业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支持环保基础设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运行管理
,二,补偿的标准一般通过双方或多方协商制定
从目前我国开展的横向生态补偿上看,补偿的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而是按照补偿双方协商制定。以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为例。2014年4月3日,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以京援合发,2014,1号文正式印发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2014―2020年北京市计划每年安排5亿元协作资金,平均分配使用到河南、湖北两省。而在《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2008―2012年,规划纲要》则提出有关省市援助库区公益性项目资金总额不少于5亿元,重点帮助解
2
决影响移民生产生活的行路、上学、就医、饮水、用电问题,帮助库区引入经济合作项目不少于300个,引入项目合作资金不低于300亿元。全国对三峡库区移民的对口支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补偿,但从其出台的对口支援补偿标准上看也并非经过公式计算得出的,而是中央政府、补偿方和受偿方三方博弈的结果
,三,横向生态补偿的范围逐渐扩大至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从目前我国开展的横向生态补偿上看,横向生态补偿的范围并不仅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也逐渐扩大至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补偿。在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协作的重点包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传统工业升级、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深化经贸交流合作、加强生态环保合作以及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
二、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特点
,一,对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更为复杂
相对于流域内调水工程而言,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更为复杂。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它不仅对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对流域中下游地区和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江段流量减少,虽然对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具有较好的作
3
用,但是会因为下游水量减少,造成下游航道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等问题。在输水沿线各处,若存在不良的地质条件,如大量的滑坡、断层、膨胀土等,会造成渗漏、崩塌,甚至带来局部地震,严重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
,二,在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方面更为复杂
遍布全国各地的调水工程,有不少是跨地域甚至跨流域,受水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受影响区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导致调水工程的水质保护成为多年来困扰各地的突出问题。围绕跨流域调水水源区提供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之外溢价值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分配,引发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多层次生态利益和不同经济利益的冲突。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与受水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水源地与汉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受水区三方利益主体关系
,三,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涉及多个相关部门
目前开展的流域内生态补偿,本质上是旨在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流域下游提供洁净的用水。因此,生态补偿往往是由环保部门主导,并采取监测断面水质的形式保证流域内生态补偿的实施。但跨流域生态补偿由于涉及跨省,市,间的转移支付,往往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实施。如2015年5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指导意
4
见》提出的开展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则是由财政部、环保部、水利部共同发布和实施的
,四,在生态补偿核算标准计算上更为复杂
流域内生态补偿行为主体的多元性和过程的复杂性使得难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计算生态补偿量,当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防护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支付意愿法、费用分析法以及生态足迹法等。流域生态补偿主要考虑水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本、发展的机会成本或者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而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核算标准还需要考虑包括重要影响区中下游由于流域水量减少而造成的水环境容量减少、取用水量减少,以及航运能力降低等对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为维持原有水体功能所需要新建的水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设施的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
三、建立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 ,一,界定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主客体
建立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水源区、受水区、以及重要影响区之间的权责关系。水源区为保证调水水量和水质进行生态保护,理应得到生态补偿的权利,是补偿的客体,受水区获得额外的水资源,有义务担负生态补偿的责任,是补偿的主体。同时,重要影响区在跨流域调水中水资源量减少,产业用水、财政收入和发展权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将横向生态补偿主体由传统的“二元”
5
拓展为“三元”,调水区、受水区和影响区,并构建相应的补偿体系
,二,在核算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标准及其确定方法一直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至少应该包括水质和水量的补偿。在制定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水源区、受水区、以及重要影响区水、林、地等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运用效果评价法、收益损失法等方法,建立适应于不同跨流域生态实际情形的补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评估体系和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若通过生态价值计算补偿标准,起步阶段各利益相关方将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特别是在当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都欠发达的条件下。因此,在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协商的形式要比根据理论价值估算确定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更强
,三,优先在上下游关系明确的跨流域调水中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在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过程中, 对于外部性较大、涉及的补偿和被补偿对象较多、调水影响不是很直接的情况, 生态补偿谈判和协商过程中的组织和交易成本较高, 不容易达成协议。同时,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一旦涉及多省,利益关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对于受益方和补偿方的界定也将造成
6
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建立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时,应优先在上下游关系明确、单一的两省间建立
,四,逐步建立“造血型”横向生态补偿模式
现有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多以资金补偿为主,它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输血型”的生态补偿,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因此,在现有资金补偿的基础上,受水区应进一步加大对水源区、重要影响区的产业、政策支持或补偿力度,通过项目补偿、智力补偿、政策性补偿等方式逐步建立“造血型”横向生态补偿模式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
7
范文五: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青海可持续发展
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青海可持续发
展
青海环境第18卷第2期(总第68期)2008年6月
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
青海可持续发展
苏多杰,王养莉
(1.青海省委党校,青海西宁810001;2.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青海是向社会提供大量生态服务的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地区,也是贫困地区,
实施生态
立省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了构建横向生态补偿
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青海;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007-2454{2008)02-0078-02
青海是三江源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
其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及全国广大
区域,对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发挥着决定性的
作用.抓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省
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和完善横向生态补
偿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
1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缺失造成严重后果
生态补偿机制大致可以分为纵向生态补偿和
横向生态补偿两种类型.前者是中央对地方的补
偿,主要通过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的方式展开.
后者则发生在经济与生态关系密切的区域之间,
是由生态受益区向生态提供区支付一定的资金或
以其他方式进行的补偿.与纵向生态补偿相比,
横向生态补偿在中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横向
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恰恰是造成青海环境保护
进展乏力,生态破坏难以遏制的主要根源,同时也
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
1.1社会不公平性日趋加剧.青海是向社会提
供大量生态服务的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
地区,也是贫困地区.由于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
缺失,造成社会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
1.1.1发展不公平.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经
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源比较丰富,而居民并没有得
到资源利用的优先权,资源大规模流向了经济发
达地区,却没有相应形成资金和技术的回流.青
78
海不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反而为经济发达地
区承担了部分发展成本,增加了社会不公平性.
青海因为担负着保护饮用水源,生态林,湿地,生
物多样性等环境责任而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并没有因为”保大局而舍小局”所作的牺牲获
得任何补偿.
1.1.2享受收益与分担成本不对称.生态建设
与环境保护是典型的公共产品,生产这类产品投
资大,见效慢,外溢性强.在没有生态补偿,又缺
乏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提供生
态服务主要靠财政投资,青海通常没有能力筹措
到提供大量生态服务所需的自有财政资源,甚至
背负巨额财政赤字,却要为很多地区提供大量的
生态服务,既使提供的生态服务在未来能产生很
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环境经济效益的滞后性,也往
往很难在短期内见效.
1.2生态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由于横向生态
补偿机制的缺失,使环境保护沦为”赔本的买
卖”,严重挫伤了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导致生态
产品(或生态服务)的供给效率大大降低,这在青
海贫困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贫困地区自身财力
严重匮乏,根本无力筹措足额资金来向社会提供
大量的生态服务,如果没有一种从外部注入资金
和提供帮助的机制,是不可能真正保护和改善当
地生态环境的.而我国长期以来资源和环境服务
价格一直偏低甚至无价,再加上缺乏合理的生态
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青海可持续发展苏多杰王养莉
补偿,使位于”生态重地”的青海贫困地区居民被
迫陷人了”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境地.
1.3最终的后果.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在
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中,青海的环境状况往往直
接影响着较大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青海与发达地区实际上是”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关系.目前,青海生态
环境处于局部在改善,总体在恶化的局面,如果青
海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处在下游的发达地区也无
法”独善其身”.最终,无论发达地区,还是以环
境换温饱的青海贫困地区,都不得不承受共同的
环境灾难.
2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
进青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尽快构建以生态转
移支付制度为核心的横向生态补偿体系.
2.1建立生态基金模式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
度.在经济和生态关系密切的同级政府间建立生
态转移支付基金,通过辖区政府之间的相互协作,
实现生态在区域间的有效交换.生态基金必须用
于绿色项目,包括生态服务提供区的饮用水源,天
然林,天然湿地的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脆弱
地带的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因保
护环境而关闭或外迁企业的补偿等等.当然,如
果实行生态基金的区域内有国家级的生态保护工
程,中央政府也应往生态基金中拨付一定的财政
资金作为管护费用的补偿.
2.2建立东西部之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在生态
链条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一般可以衍发
出能够为下游地区带来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效
用,而相比之下,上游地区的经济效益可能甚微.
这时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产生的是正外
部性,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使下游资源开发得到
了好处,如黄河上游的水资源节约和草地保护等,
使下游避免了断流的发生,人们的生产,生活能正
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下游地区应该从自己的
利益所得中提取一部分用于补偿上游的生态保护
地,使上游地区能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一定的经济
利益,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做好于己,于下游
均有益的生态坏境保护工作.国家投资青海生态
环境建设只能是一些涉及全局,大型的项目,微观
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则是由地方和农户来实施
的,而青海贫困人口多,在青海环境建设过程中,
如果只强调生态效益,忽视农牧民的经济利益和
生存问题,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对于生
态环境保护地区,农牧民既然付出了劳动,就应该
得到相应的补偿.
2.3建立省际之间的投资转移机制.青海环境
保护具有全国意义,应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待这一
问题.为了实施好生态立省战略,使青海的生态
环境建设落到实处,应建立省际之间的投资转移
机制,形成对生态环境建设投人的长效机制.一
是可对下游用水地区增加征收水费,使下游用水
地区从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所获得的转移
性收益再返回于土地退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
区.二是对下游地区的投资者或生产者征收上游
资源维护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每年用于防洪
治水的费用非常巨大.任何一个投资者或生产者
都必须在计算可能的利润时减去一笔随时可能付
出的风险金,风险通常和企业的地理位置与江河
的直接距离密切相关,每年都可能发生的风险影
响了许多地区的投资和发展.因此,付出适当的
上游资源维护费等于是一种远程投资,上游自然
资源的改善可以大幅度减少防洪治水的开支,从
长远看,这将是有双赢性质的投资.三是在下游
开征生态税.近年来,西方各国陆续开征了各种
生态税种,不少国家建立了一整套生态税制,将税
收用于环境保护,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建立省
际之间的投资转移机制具有可行性,下游多数地
区都具备支付这些费用或税收的能力.只要在下
游各省市区的财政收人或经济年增长数额中收取
相当低的比值,如0.1甚至0.O1个百分点,就可
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极大的作用.
2.4利用市场机制,加大省际合作力度.必须运
用市场机制的多种措施,加大省际在生态环境领
域里的合作,按照生态大系统的观念,理顺潜存于
人们思想中的障碍意识,直接参与青海生态环境
建设,结合青海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调查数据表明,环保产业产值最低省份为青海省
(O.013亿元),下游地区应依靠自身的优势,积
极投标青海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并加大生
(下转第83页)
79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风景区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意见王文义姜登伟
3.6切实作好森林保护工作.首先进行风景区
区划,要根据风景区特点和人园客流量,划分出旅
游区,保护区,缓冲区和经营区.要树立明显标
志,固定旅游线路,划定野营野炊区,禁止在林内
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宾馆饭店.要采用干式厕所.
不许向河水中排放生活污水和丢放垃圾,也不许
随意屠宰牲畜.要教育游客爱护风景区的一草一
木,禁止猎取捕捉野生动物,剥取树皮,挖采树苗
(上接第77页)
花草,林下土壤和苔藓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植物志,1,
4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2]魏振铎.三极觅翠[MJ.青海省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中的若干问题,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经济动物
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表1能源建设项目寿命期内节能减排情况单位:万t
5结语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能源建设太阳能利用工程
是将当地的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的过程,在整
个工艺流程及运行期中,不产生大气,水体,固体
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物,也无噪声污染.从节约
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来分析,能源建设项目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并且由于节煤
增电,增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青
(上接第79页)
态环境建设的前瞻性研究,例如,植被群落演变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以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林草管理体系等.同时,
青海应依靠原有的技术优势和科技进步,大力推
广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量少的设备和清洁生
产技术,发展先进,实用,经济,节能,洁净的环保
产品和设备.
2.5采取灵活多样的补偿方式.除资金形式外,
横向生态补偿还可以配套采取一些其他形式,
“异地开发”式生态补偿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实用
的补偿方式.即通过下游给上游提供发展空间,
既保护了上游地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又能促进其
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达
到良性循环,有利于牧民群众发展后续产业.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
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R].
[2]赵玉文.太阳能技术对我国未来减排cO:的贡献
[J].西部太阳能,2003.(7).
经济发展,很适合在生态关系密切的区域间或流
域内上,下游地区之间推广应用.另外,采取绿色
技术及教育援助也是很好的方法.经济发达地区
可以每年有计划地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一批环保技
术人员,并组织专家,环保志愿者到青海开展各种
形式的环保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帮助
他们掌握实用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技术援助方
面,可以由经济发达地区出钱,出物,出人力来研
究解决青海在环境保护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所产
生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可供青海在一定期限内免费
使用.也可以由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有针对性地安
排一定数量的技术项目,帮助青海发展无污染的
替代产业或生态产业.
8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