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山脚小学:彭交
一、教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二、教材分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三、学情分析
语文课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应该将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统化为读者的情感,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主要通过抒情、写话营造语文氛围,凸显语文综合素养,并辅以阅读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联,加深或拓宽文本。一方面告诉学生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处处皆语文;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的补充再次感受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力图在学生心中生成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特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第1节)
第二段(第2—6节)
第三段(第7节)
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自己小声说一说。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
教学后记:
范文二: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种瓜得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种瓜得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教材简析: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是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1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3、关键:激发兴趣,明确任务,认真自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种瓜得豆》这篇课文,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回答
3、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
2
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4自然段)
了解什么是基因及其的作用
1、同学们,按常理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可以做到“种瓜得豆”,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
2、“基因”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也很深奥,在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请同学们先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
3、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那现在谁来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语告诉我们,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呢,
5、文中的“大管家” 、“发号施令”是什么意思,“大管家” 如何“发号施令”(具体举例解释),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6、出示图片:我们来看几组图片,来感受这位“大管家”的威力。
7、出示基因图:这位大管家拥有那么大的权利,又那么神奇,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想认识它吗,
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这些基因生长在生物体(包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一
3
代一代遗传下去。所以我们与自己的父母的特征很相似,就如牛生下的还是牛,不会是猪,而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还有文中提到的种瓜得豆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1、集体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读后画出描写转基因技术的关键词 语。 2、反馈。 基因“搬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自然段)
1、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瓜苗长出大豆的吗,为什么没有呢, 2、过渡(读第五自然段)
3、那么科学家花那么大的精力研究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用武之地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师生互动(新闻发布会) 要求:学生是“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表达要清楚,用语要简练。老师是“记者”,对“新闻发言人”随机提问。
5、图片欣赏(转基因的遐想)
6、转基因技术不仅在农业生产上有用武之地,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三、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同学们,这是一篇儿童科普说明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的转基因技术,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如此通俗易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小学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出示有关小学常用的
4
说明方法的演示文稿并对各种说明方法作简略的介绍;
?、打比方:打比方和比喻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比喻是修辞方法,而打比方是说明方法。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讨论:文中哪些段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方法呢,请同学们找出 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并说说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3、交流反馈
我们以后写说明文的文章就可以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作业延伸
1、学了《种瓜得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正因为人类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大胆尝试的科学精神,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但是,转基因技术是可以不受限制、任意妄为的吗,阅读链接就基因工程是好事还是坏事进行了介绍。
2、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阅读《话说基因工程》。
板书设计:
种瓜得豆
基因 “ 大管家” “发号施令”
5
转基因技术 基因“搬家”
应用 农业 医学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6
范文三: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指尖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指尖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指尖的世界》教案
教材简析:
本文向我们展示了盲童的世界,赞美了那些“善良的人们”,告诉我们面对生活要乐观,充满信心。整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情味。
设计理念: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他们的经验世界,阅读学习过程就是教师创设情景,唤醒已知,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感情,又从文本中走出回到现实生
1
活、回归新自我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生命展现的过程,更是丰富人生体验和人格发展健全的过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设计试图从“心”开始,用“心”感悟,以期语言与心灵共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自学生字新词,读顺课文;教师准备一些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带着“我”的世界走向“他们”的世界。 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你们看到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从早上睁开眼睛到现在,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进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揭题:是啊,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美好的一切,他们看不见~他们
看不到美丽的鲜花,他们看不到妈妈的脸庞,他们也看不
2
到镜子里自己的模样,他们的世界是由指尖开始的。(板书:指尖的世界)因为他们是一群盲孩子。 二、初入文本,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1、由“盲孩子”联想到什么,
2、预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盲孩子学校生活的哪些方面,
3、读了课文,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能感受到孩子们在盲人学校里生活得很快乐、幸福)
三、深入文本,精读感悟,在品味中碰撞心灵,交流情感
理解课题,再读重点,扩展想象,丰富文本内容,感知“指尖的世界”。 1、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世界由指尖开始”,理解“触摸”。 2、文中讲了孩子们指尖世界的哪些片段,
3、启发想象:在指尖的世界里 ,他们还可能做些什么,
小结:是的,在学校里,他们用触摸来读书,写字,弹琴,画画,摆弄玩具,用触摸来指导自己行走,感受友谊:在家里,他们可能用触摸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睛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个性品读,赏词析句,体验盲童生活,引发情感共鸣,走进“心灵的世界”。 1、引读: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生命跃动的画卷,文中的哪一个场景最打动你,读一读,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3
2、组织读书交流。
?指名读段。
?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生生互动,交流感悟。
?引导情境体验,突破重难点。
交流中品读词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有选择地指导理解)
词语理解:凹凸 陶醉 完美 色彩斑斓等 “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
长廊里。” 识记“凹凸”,重点指导写法;体验“触摸”,想象神态、动作、心理。 “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读出“陶醉”,感受“完美”。
3、小结谈话:世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盲孩子除了学会用指尖去触摸,还会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闻,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着周围的一切。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联系上下文,全面了解学校生活,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蕴,
4
解读“爱的世界”。 1、承上:是谁给了他们这个美好可爱的世界,(建学校的人,学校的老师,工作人员——“善良的人们”)
2、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学校美 设施好 想得细致周到 老师好)是啊,“这个偏僻的世界不断地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失去光明的心灵”,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了许多孩子世界中最鲜亮的部分”。
3、你觉得善良的人们除了给盲孩子提供好的环境,给予他们生活上帮助,还给了他们什么更宝贵的东西,(信心,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培育“美好的心灵”)读解:。“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4、师生小结: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他人的爱心,盲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珍爱,同样让他们拥有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5
6
范文四: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优秀教案
临高县实验小学王文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区分“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的工作辛苦、生
1
活简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师有感情地诵读《有的人》第一节
2、导入新课:学了《一夜的工作》(板题),同学们对这两句诗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3、介绍作者何其芳,介绍**的身份及有关课文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2
1、指名读课文,学习字词。
2、分段,概括段意。
3、再读课文,画出点明中心的句子
三、重点深究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劳苦和简朴的重点语句。
相机出示有关的语句。
2、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这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理解“陈设”、“极其”、“如此而已”,体会“一个”、“不大”,“两张”、“小”、“一盏”。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
3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工作的繁重与食物的简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仅表现了**生活极其简朴,也进一步突出了总理的劳苦,读起来令人感到**形象高大,品德感人)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部分,体会总理的高尚品质。
四、继续学习第二段
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机出示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一叠”,数量词,一堆的意思。“一尺来高”,表明文
4
件之多。短短的一个夜晚,要批阅一尺来高的文件,说明**工作十分繁忙、紧张,工作量很大。
2、“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
这是写**审稿的情形。“浏览”是大略的看。**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的审阅。说明**对每句话都认真思考,充分反映了**审阅文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的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总理一夜工作多么辛劳~一夜的时间批阅完了“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也说明总理工作效率很高
3、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的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喝了一会茶”,表明休息时间非常短。“公鸡喔喔的叫明了”,表示天亮了。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让作者去睡觉,自己一直在批阅文件,叫醒作者后又用了“相当
5
长的时间才审阅完”这最后一篇稿子,现在刚喝了一会茶,天就亮了。说明**工作了整整一夜,工作时间多么长啊~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参加活动”,可见**是日以继夜的工作,工作劳苦。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体会**的品质。
6
范文五:2017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 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 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 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 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 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 教学要求:
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 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 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 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
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 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 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 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 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 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 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 更好!
第二行右图:(1) 学生仔细观察, 回答:从图中得知, 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 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 [题 解 ]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 {话说长江 ) 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 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
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 6300千米, 流经 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 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 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节 ) :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 (第 2节 ) :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 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 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 要求:
1.学会 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 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 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 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 ? 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 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 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 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 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 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 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 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 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 无穷的 )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 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 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 2节。
(5)指导背诵第 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 感想呢 ?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 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 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 (话说长江 ) 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 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 6300千 米·, 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 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 全流域的面积超过. 180
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 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 世界著名的大河。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 拥抱着大地
从空间上描写 歌颂
宏伟气势 哺育儿女的胸怀
悠远久长 苦难的过去
从时间上描写 表现 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 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 崇敬的情感
抒 写 表达
依恋之情 热爱的情感
2、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10个生字,绿线内的 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 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