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际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组员:何姗姗 陈赛赛 周上靖 李锋
国际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一、 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1、所有权优势:
(1)大众汽车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国际化经营,积累了一定的在海外经营的经验,具有多国经营形成的优势。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具备一定的把握市场方向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大众汽车的生产规模大。大众汽车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际化经营,广泛参与汽车海外销售,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活动.自1998年起至2002年年底.大众汽车公司收购了布加迪,兰博基尼,本特利和劳斯莱斯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其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大大加深。在美国,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南非,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独立生产装配公司及销售公司.整个大众汽车公司年产销能力达300万辆,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目前拥有十个独立汽车品牌,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本特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斯堪尼亚,大众商用汽车和大众汽车。
(3)大众汽车于1937年成立,拥有较成熟的制造技术,其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也极强,以市场为导向,能够设计出符合潮流的汽车,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其制作技术相对落后,。
2、内部化特定优势:
与向中国出口汽车相比,大众通过在中国直接投资可以绕过中国的一些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另外,直接投资可以缩短汽车供应链,减少供应链其他成员对利润的瓜分。
3、区位特定优势
1978年,中国政府在**的领导之下,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这一政策鼓励并方便了大众在我国的直接投资。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巨大,且价格较低廉;另外,中国拥有很多小型加工企业,可以为大众生产各零部件。这些都可以使大众的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
当时,中国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大众的汽车品牌享誉中国,中国人民对进口汽车需求较大。
二、 投资环境分析因素: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和产业环境、生产要素供应、涉外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1. 地理位置:
(1)距离:德国和中国地理上接近,这样可以帮助德国企业节省运输成本和时间,也有助于投资者管理企业、了解当地市场、熟悉文化习俗、消费习惯等。
(2)重要国际运输线:中国中国海岸线较长,港口多,水陆交通方便,运输条件优良。 (3)市场:中国的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4)资源:中国资源丰富,使得德国企业可以节省大量原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 2. 自然资源
我国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全世界87%的煤矿分布在俄、美、中三国;80%以上的稀土集中在中国。
3. 经济稳定性
组员:何姗姗 陈赛赛 周上靖 李锋
中国是一个有着15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市场的巨大也同时注定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这种稳定是强大的社会基础奠定的。
4. 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同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较长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刚刚进入到发展的高速阶段,高速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本的高回报,再不断向发达国家迈进的道路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可以说资本的进入正好分享了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得收益。中国的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在7%以上。 5. 生产要素供应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具有相对优势。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会提高到50%左右,每年将有2000万至50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加入WTO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所生产的产品范围将不断扩大,地位将越来越牢固。这大大需要中国价格低廉的劳动力。
6. 市场和产业环境:
70年代末80世纪初,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汽车产业,中国政府一直是大力扶持和发展。80年代中期,国务院吸纳后加大了开放力度,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此外,中国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7. 涉外经济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进行市场化改革。70年代末80世纪初在深圳、珠海、山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8. 基础设施
水路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完备。
9. 法律环境
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80年代中期,国务院逐步完善了立法,初步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了进一步发展。各级政府都对外资的进入给予了优惠的政策,例如:税收上的适当减免,无偿土地的划拨使用,政策的适当倾斜等,都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有利支持。
10. 政治环境
中国是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稳定,政治环境稳定,无战争等军事威胁。 11. 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为发展提供了极强的人力保障。目前,中国具有高等学历的劳动人囗已达4千万,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人数不久后又将超过300万。这一切吸引着越来越多为提高竞争力的境外企业来到中国落户。
三、 采用新建与合资形式的原因:
1. 优势分析:
(1)新建:
第一,在企业规模和选择厂址上有着较大优势.风险低。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创建方式选择适当的地点并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企业.但是采用收购方式往往难以找到一个规模和定位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目标企业,尤其是在企业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创建新的企业还会使母公司能按长远发展规模来妥善安排工厂布局,对资本投人的初始量和后来的资本投出具有完全控制.
更为重要的是,母公司能够设置为它们所熟悉的生产工序和生产设备,可以避免母公司卷人到它本来不打算卷人的业务中去.创建方式所具有的这些优点正是收购方式所不具备的,因此,从企业的组织控制的角度来看,创建方式的风险较收购方式的风险要低。
组员:何姗姗 陈赛赛 周上靖 李锋
第二,失败率低,可行性高。
通过创建的子公司的失败率远远小于收购的子公司.。造成收购方式失败率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被收购企业的原有管理制度不适合作为收购者的跨国公司的要求,习惯于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人员和职工往往会对外来的管理方式加以抵制,母公司在被收购企业内对新的信息和控制系统的推行常常会成为一个困难而缓慢的过程.
因此,公司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建造。这种可定制的适合性即意味着当公司需要添加增长要素时,例如销售人员或产能,若采用建造,则更有可能确切的满足公司的需要。公司招募的新员工拥有的可能正是公司所需要的经验和技能。
第三,创建所需资本的佑算较容易.。
创建初始要对所需资本进行估算,估算的复杂程度要比收购前的价值评估简单,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会计准则.?导致评估困难的还有外国市场信息常常难以收集,可靠性也比较差,一家经营中的企业资产往往还包括商誉等无形资产,它赋予企业以高于它的物资资产的价值.
第四,成本低。
要扩展到新的生产领域,如果通过建造新厂房和人员安置,则其费用要比购买已经在生产相关新产品的其他公司的分布的费用更低。 在很多情况下,建造都比购买更具有可行性,因为建造的成本可以再延长期内摊销。
(2)合资:
?与东道国投资者合资经营,可以获得当地政府和合资者的支持与合作;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更多更快地获得当地市场信息及合资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利用当地的融资渠道、合资方的营销网络、市场信誉,东道国的各种优惠待遇,减少进入障 碍和风险;
?减少投资方的资金投入,利用合资方的资金。
2. 影响跨国企业投资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
(1) 内在因素
? 企业特有资源。拥有技术、垄断性工业产权等特有资源的跨国企业,更适合采用新建企业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而德国则通过创建方式,其主要原因就是德国的跨国公司一般拥有更高级的技术.
? 跨国投资的经营管理经验。由于收购方式比新建方式较为简单,风险也较小,对于缺少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更偏向于以购并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德国大众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际化经营,广泛参与汽车海外销售,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活动. 目前,大众汽车公司在全世界有13家主要的生产性子公司,海外有7个大的销售公司,20多个其他公司. 大众汽车加拿大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大众汽车开始向全球进军,国外主要在美国,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南非,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独立生产装配公司及销售公司.这些均可以看出大众是一个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采用新建方式更有利于其经营战略更广泛与更灵活地实施。
? 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德国大众专注于汽车制造业,当初看重中国市场,并不是一时的灵感闪现,而是有整个战略的规划。其战略可以简单归纳为:找到中国这个大市场,逐步发展业务,进一步占领整个亚太市场,并实现全球统一战略。
? 企业的成长状况。历史悠久而增长率却比较低的跨国企业,一般比成长迅速而增长率高的跨国企业更易采取新建方式。以使企业能够在新的地方建立适应性和可行性更强的企业,以满足其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要求。
如果外汇资金紧张,而企业拥有生产技术优势,可以采用新建方式,用技术、机器设
组员:何姗姗 陈赛赛 周上靖 李锋 备、原材料、工业产权等作为资本投入。特别是向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时,采用新建方式较为有利。如果跨国投资的目标是要按进入企业的战略意图和经营方式实施跨国发展和控制时,也直采用新建方式。
(2) 外在因素
? 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购并行为的管制。一般来说,各国政府都比较欢迎外国公司以新建企业的方式到本国进行投资,而往往对外国企业收购本国企业加以程度不同的限制;
? 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则更直采用新建方式;德国大众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是一块不曾触及西方产品的处女地。特别是汽车产业,中国政府一直是大力扶持和发展。现在,国家发改委支持大型汽车企业做大做强,这些都给德国大众在实践上和政策上提供了机会。
? 东道国市场和母国市场的增长情况。德国大众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国内经济还处于恢复阶段,改革开放也正值初期,吸收外资刚刚起步,缺乏经验,投资环境较差,外国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到了80年代中期,国务院先后加大了开放力度,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逐步完善了立法,初步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范文二: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自由化、知识化发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引进来”措施,并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后,政府政策又逐渐向“走出去”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本文将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以及对自身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沃尔沃汽车公司创立于1927年,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受金融风暴波及,福特公司债务缠身。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国际金融风暴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其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我国加大金融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2010年8月2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要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吉利的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数年来一直下滑。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
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福特确实没必要增加风险继续持有沃尔沃。对福特而言,沃尔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没必要再保留。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的确是块诱人的蛋糕,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借
助中国市场,但由于中国相关政策,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 吉利收购沃尔沃原因以及对其影响:
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远未达到饱和,汽车的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人们对汽车安全和环保也越来越关注。而以安全闻名的沃尔沃汽车将注定受国内市场的欢迎,吉利公司成功收购沃尔沃对其自身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而收购品牌无疑使捷径。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都可以从中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吉利从2007年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了不大价格战,要以品牌、技术、品质、服务赢市场,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吉利对于沃尔沃公司的收购恰能补充技术方面的不足。
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国产汽车业主要以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在技术层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在自主品牌企业造高档车难度大,造中低价位车的难度比较小,国内市场急需引进高档车生产核心技术。
实践证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上普遍偏小;跨国经营管理效率低下;流入与流出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投资行业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另外,缺乏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扶持,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不完善,资金不足,盈利有限,人手不够,缺乏经验。
范文三:国际直接投资消极影响 国际投资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国际投资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1、国际投资如何分类?
投资的类型划分
1。按照地域划分: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
2。按照性质划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3。广义的国际投资和狭义的国际投资(前者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后者专指间接投资)
1
2、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宏观经济形式起着决定性关键作用。
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决定跨境直接投资流向的首要因素是宏观经济形势,国际之间如此,一国之内同样如此。200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系宏观经济欣欣向荣,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屡创佳绩;与此同时,西欧大陆国家宏观经济疲软,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也萎靡不振,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汇率是决定跨境直接投资流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3]。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某些结构性因素也有利于他们吸收国际直接投资。首先是市场导向型的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不仅是在选择低成本的生产地点,而且越来越多地是在选择接近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意味着人口众多且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国家更能够得到外资的青睐。其次,放松管制、监管体制改革都可以激励投
2
资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直接投资中对消费品、汽车等的投资绝大部分是市场导向型的投资,同时,由于人民币长期预期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都带动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
第三,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变革对国际投资者产生了强烈的激励,其中尤以中国入世和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影响最为重大。
贸易自由化趋势或者说贸易壁垒的减少,都为国际直接投资创造了大好机会和条件。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间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少,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寻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国资本到中国投资的兴趣。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
范文四:国际投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1、国际投资如何分类?
投资的类型划分
1。按照地域划分: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
2。按照性质划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3。广义的国际投资和狭义的国际投资(前者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后者专指间接投资)
2、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宏观经济形式起着决定性关键作用。
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决定跨境直接投资流向的首要因素是宏观经济形势,国际之间如此,一国之内同样如此。200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系宏观经济欣欣向荣,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屡创佳绩;与此同时,西欧大陆国家宏观经济疲软,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也萎靡不振,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汇率是决定跨境直接投资流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3]。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某些结构性因素也有利于他们吸收国际直接投资。首先是市场导向型的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不仅是在选择低成本的生产地点,而且越来越多地是在选择接近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意味着人口众多且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国家更能够得到外资的青睐。其次,放松管制、监管体制改革都可以激励投资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直接投资中对消费品、汽车等的投资绝大部分是市场导向型的投资,同时,由于人民币长期预期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都带动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
第三,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变革对国际投资者产生了强烈的激励,其中尤以中国入世和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影响最为重大。
贸易自由化趋势或者说贸易壁垒的减少,都为国际直接投资创造了大好机会和条件。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间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少,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寻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国资本到中国投资的兴趣。
范文五: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
作者:卢进勇
国际经济合作 1995年04期
海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并不完全等同于海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它主要是从必要性的角度阐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明投资者为什么要进行某一特定类型的投资。由于投资者在进行对外投资时既受企业本身特有的优势(资金、技术、管理、规模经济、市场销售技能等)的影响,也受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政府政策等)的制约,而这两方面在内容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所以导致不同企业的对外投资动机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投资项目的动机不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错综复杂,据国外调查有20多种,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市场导向型动机
这种类型投资主要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为目的,具体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投资企业本来是出口型企业,它在本国进行生产,通过出口使商品进入国外市场,但由于东道国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和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出口,因而企业转为对外投资,在当地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维持原有的市场或开辟新的市场。有时也会转向没有受到出口限制的第三国投资生产,再出口到原有市场所在国。
第二种是,企业对国外某一特定市场的开拓已达到一定程度,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巩固和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在当地直接投资进行生产和销售会更为有利,或者在当地投资建立维修服务和零部件供应网点,确保机电仪产品的销售市场,如食品容器制造商或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在国外有足够规模的生产设施,需要就地取得食品容器或汽车零配件,这时,制造容器或零配件的公司就会配合需要,在国外投资建厂,以便就地供应,以免失去顾客或买主。
第三种是,企业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快餐食品和饮料,以及许多生产和消费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的服务业方面的投资。例如食品和食品原料等商品,不能久储或不耐长途运输,而顾客却分散在世界各地,为了更好地接近或维持国外销售市场,企业就不得不在国外投资设立网点,以利于就近提供新鲜食品。至于无形商品服务,根本就无法储存与运输,所以只能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企业,边生产边出售边消费。
第四种是,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比例已接近饱和或是受到其他产品的有力竞争,因而企业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冲破限制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对外投资,开发国外市场,寻求新的市场需求。总之,市场方面的考虑在对外投资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
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
出于这种动机所进行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国外相对廉价的原材料和各种生产要素等,降低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保持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一类投资可以分为几种具体情况:
一是出于自然资源方面的考虑。
如果原料来自国外,最终产品又销往原料来源国,那么在原料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节省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相关的运输费用。还有,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也会在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建立原材料开采生产企业,满足本企业的需要。
二是出于利用国外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
在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工业发达国家之所以进行对外投资,主要是想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但有保证的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出于减少运输成本方面的考虑。
对于一些运输中容易损坏变质,或运输成本在总价值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产品,生产企业常常通过投资在主要市场所在国或附近地区建立企业,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以节省运输成本。
四是出于汇率变动方面的考虑。
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当一国的货币升值时,会使其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升高,会影响其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企业往往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以克服本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五是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
如果一个国家的关税税率高,那么其他国家的企业就可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而在该国投资进行生产;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关税税率低,国内市场上进口商品竞争力强,则会促使该国企业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投资建厂,生产产品返销国内。
六是出于利用闲置的或尚未充分利用的设备和工业产权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方面的考虑。
以对外投资形式向国外输出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设备与技术资源,可减少国外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生产,提高经营效益。
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
这一类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等。有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公开购买的方式不易得到,于是可以通过在国外设立合营企业或兼并与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获取。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用于促进投资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技术与管理导向型投资具有较强的趋向性,一般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据美国全国理事会1992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日本通过与美国公司和大学建立合资项目,获取大量美国的尖端生物工程技术。
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
这种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在社会稳定国家投资的目的是寻求政治上的安全感,因为社会稳定国家一般不会采取没收、干预私有经济等不利于企业的措施,企业在这类国家从事生产经营决策的灵活性较大。再有,这些国家一般不会出现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大影响的国内骚动或市场销售状况的突发性变动。很明显,企业的投资过分集中在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一旦遇到风险时,就会由于回旋余地不大而出现较大损失。
企业所要分散的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同时也包括经济的、自然的和社会文化方面的风险。一般而言,直接投资的这种动机是出于对国际投资风险的考虑,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出于国内风险原因而进行对外投资的。如一家企业在世界各地进行投资生产与经营活动,不仅可以起到扩大销售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带来原材料、技术、人员以及资金等多元化的供应来源,从而使企业不受制于一国国内条件的限制。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的较普遍的国际直接投资动机之外,还有一些不大普遍的动机,如全球战略导向型动机(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实现其全球发展战略),信息导向型动机(主要目的是获取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鼓励性政策),“随大流”型动机(跟随本企业的竞争对手或本行业的带头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公司决策者个人偏好型动机(因公司决策者对某个国家或行业或某方面事物的偏好而决定进行的投资),为股东争利导向型动机(进行对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的股东特别是普通股股东争取更多的利益)等等。
在分析和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比较多的是从必要性的角度分析的,而对可能性方面考虑的比较少。把必要性与可能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因而为了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理解,还应学习和研究一下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
2、上述各种投资的动机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动机,并未考虑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动机。
3、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机和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各种类型国际直接投资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不同途径与方式。在获取利润的问题上,有直接与间接、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之分,这也导致投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另外,不同企业的内外条件与所处环境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这也使不同企业在追求相同的目标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段。
4、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可以相互交叉的。一笔对外投资可以有一个动机,也可以有两三个动机。同时并存的动机越多,在投资得以完成之后对投资者的好处就越大。例如,一家美国企业在中国广东省投资建立了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产品70%以上在中国市场销售,则这家美国企业的在华投资可能具有这样几个动机:降低成本导向、市场导向和利用中国政府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导向等。
5、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不相同的。发达国家之间出于市场导向型和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的相互投资相对较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出于市场导向型和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多于其他动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是出于市场的动机和降低成本的动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投资多数考虑的是市场、技术与管理和分散风险。
作者介绍:卢进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国际直接投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