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调味品生产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
赴台湾地区考察调味品生产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3年 3月 23日至 4月 4日,中国调味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考察团一行 12人赴台湾地区对调味 品的生产、市场状况及行业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访问。参加考察团的成员单位有协会副会长单位江 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 司,广东中山福金香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贵阳味莼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金钟调味食品有限公 司;协会理事单位宁波味华灭菌设备有限公司和协会会员单位武汉江花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商 业联合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食品流通开发中心也派员参加了考察访问。考察期间,拜会了台湾地区 酱类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德亨先生;台湾省酱类商业同业公会理 事长、圆金酿造食品公司董事长李福源先生;台北市酱类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三义酱油工厂总经 理刘鸿铭先生等业界知名人士。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调味品行业管理、市场监控和酱油标准的制、修 订工作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参观了位于桃源县的金兰食品公司酱油生产厂;位于嘉义县的爱之味食 品股份有限公司酱菜生产厂和中式菜肴方便食品厂和位于台南县的贯一兴业股份有限公司食品酿造 机械制造厂,分专题进行了技术研讨和行业发展交流。参观了台北市京华购物中心、大润发量贩店 和高雄市的 调味品销售市场, 并购买了部分调味品样品及中间产品, 以供研发之用。 通过参观考察, 大家一致认为台湾地区的调味品生产市场与大陆一样,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并有许多学习借鉴之 处。为了使这次考察访问成果能对更多的生产企业、业界人士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有所启发,特归 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 台湾地区调味品行业的基本情况
1、生产、市场状况:台湾地区现有人口 2000多万,年产销酱油约 12万吨, 年人均消费大约为 6公斤,相当于目前北京市的消费水平。包括餐饮业、家庭厨房和食品工业之原料的应用,其余有少 量出口。台湾地区进口酱油很少见,只有日本龟甲万和台湾统一合资的产品上市。台湾地区销售的 调味品非常丰富,应有尽有,规格品种都很多,包装精美超过大陆。尤其是台湾地区的餐饮业发达 至极,餐馆、小吃店遍布大街小巷,其夜市的规模和小吃之丰富堪称一绝,各种风味的小食品更使 人大饱眼福。据传,台湾的酱油生产始于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由大陆传入,当时是以生产黑豆 酱油为主,且保留至今。后到 1895年,日本的酱油生产工艺传入台湾,更加速了台湾地区酱油业的 改造与兴旺。所以,到现在为止,台湾地区的调味品是更上一层楼。不仅酱油生产工艺先进,品质 上乘,而且以酱油为基料的调味料、各种酱菜和麻婆豆腐、方便面等食品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如康 师傅方便面就以其调料的多样化和高品质、新口味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和效益。台湾地区现有酱油厂 60余家,主要生产厂家为金兰、味全、万家香、统万等企业,其中金兰品牌占台湾酱油市场 40%左右 的份额,年产量 35000吨,加上其在大陆的生产量 4万吨左右,年销售额人民币 4亿多元, 20%销往美 国、香港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金兰酱油为台湾著名品牌,全部为高档本酿造产品。 品种包括薏仁酱油、鼓舌酱油、飘香酱油、薄盐酱油、陈年酱油、黑豆酱油、酱油膏、生酱油和淡 色酱油等。另外,除生产各种酱油外,还生产各种沙茶酱、烤肉酱、拌面饭酱、甜面酱、辣豆酱、 蒜蓉酱、五味酱、甜辣酱、麻油、香菇素蚝油和鸡精系列产品等。他们提出的宣传口号是:真正道 地中国菜的酱油 --中国的金兰、世界的金兰,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 于 1936年,迄今已有 60余年的历史,其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尤其是质量控制和厂容厂貌,都给我 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酱油生产工艺及设备特点:由考察得知,台湾地区的酱油生产大、小生产厂之间的主要区别 是规模不一,而 90%以上为本酿造工艺(见第 4页金兰酱油制造工艺流程图),其生产设备较为先进, 基本上达到日本酿造行业的同等水平。我们在金兰食品厂作了实地考察:原料蒸煮设备为管道连续 蒸料机,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省能源,消化率高等特点;制曲设备采用全自动电脑控温圆盘制曲机, 大大改善了制曲环境,具有防霉、防尘、提高酶活力、减少杂菌污染、提高食品卫生之优点;发酵 设备采用密闭及半密闭式的不锈钢发酵罐,进行低温长周期的高盐稀态发酵,较好地保存了发酵过 程中产生的香气成份。他们还从国外引进了全自动压榨设备和先进的废水处理装置,采用活性泥分 解法处理工厂废水,并利用处理后的废水养鱼,改造生产环境,使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爱之 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我们看到了一流的酱腌菜生产设备流水线,不仅生产传统的酱菜、辣酱等
开胃食品,而且生产食用方便的麻婆豆腐和鱼排等包装食品,实现了传统菜肴的工业化,这些产品 都具有色、香、味俱佳等特点,在调味品的研制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如该厂采用香菇 原汁代替味素的使用,就使其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截止 2003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统食品小 企业资产已达到 17亿人民币。
3、标准的制定与管理:台湾酱油(CNS )标准由台湾地区经济部工业局制订,主要包括定义、 方法、种类、卫生、标签和检化验等内容。酱油的定义为:以植物蛋白质为原料,经发酵、熟成后, 添加食盐、糖类、酒精、调味料及防腐
剂等的调味品。酱油一般分为甲、乙、丙三级,其中淡色酱油和薄盐酱油不分级。
金兰酱油制造工艺流程图
小麦 — →精选 — →焙炒 — →冷却 — →筛选 — →磨碎 种曲 酱油粕
↓ ↓ ↑
黄豆 —— →精选 —— →蒸煮 — →急速冷却 — →混合 —— →自动制曲 — →发酵→压榨 瞬间加热及 冷却 品质检查
↑ ↓
↓ ↓
食盐→加水溶解过滤→饱和食盐水→澄清→调整浓度 — →冷冻(-5℃) 生抽→冷藏→调和 — →澄清→过滤 — →填充包装 — →成品
理化指标主要控制全氮和氨基酸态氮,淡色酱油控制色度。其中酱油膏产品在台湾地区很受欢 迎,与大陆的消费习惯相差较大。台湾地区对酱油品质的管理重点在于加强良好生产过程的控制, 在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指导下,台湾酱油行业制订了 FMP (Food Good Manufacturing) --良 好生产过程标准,经认证合格的工厂在酱油标签上加注黄色受检记号,其目的是促进生产企业生产 无缺陷产品,从而保证了食品卫生和产品质 量。在这一点,台湾地区的生产企业商业信用程度普遍 较高,行政部门在市场管理方面的重点在于引导生产和消费。如酱油标准(CNS )规定:凡是本酿造 酱油, 不论何种等级, 乙酰丙酸浓度均不得超过 0.01%。 但在执行过程中, 不作为强制性的必检指标。 但如果在市场抽查时发现不符合此标准的,要公开曝光。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和珍惜自己企 业的品牌和商誉。因此,这种管理的效果很好。现在大陆的酱油标准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 还没有规定区分指标控制,其管理的宗旨也是提倡和引导,但大陆调味品行业的商业信誉和市场环 境尚不如人意,需要认真加以整顿。
4、酱类同业公会的作用及特点:台湾地区酱类工业同业公会的构架和行业管理具有显著特点。 台湾地区酱类同业公会为全岛调味品生产、销售管理的行业社团组织,其组织本身没有业务主管部 门,只有登记发证机关。在台湾地区法律允许的构架和范围之内,同业公会可以开展调味品行业的 任何活动,也可以向不同的行政管理(政府)部门提出行业要求和建议。如台湾地区的酿造业的工 业用盐就有盐业公会统一给生产企业配给,这是酱类工业同业公会呼吁和争取的结果。台湾地区酱 类工业同业公会的理事长为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钟德亨先生,是行业内的
二、 几点启示和建议
出访台湾地区, 飞机不能直航, 虽增加了旅途的劳累和疲惫, 但所到之处深 受业界同仁的欢迎, 真是获益匪浅。目前,我国正处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又一次机遇:党的十六大和十届人大刚刚开过, 新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正在陆续出台,国家为加强食品行业的管理,专门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这是食品行业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调味品行业的又一次机遇。通过对台湾地区的考察 访问,面对我国调味品行业的企业家、行业协会的工作者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我想有以下三点启 示和建议,值得一提:
1、 中国大陆有十三亿人口,是全世界最大的调味品消费市场,而且随着我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中国餐饮业在全世界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调味品产业 日益成为食品工业中的新亮点,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台湾地区只有 2000多万人,调味品生产、市场 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潜力不大。任何一个调味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都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只有 加强两岸业界同仁的合作,才能使中国的调味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完善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过去的
限政府
3、 建议新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全国食品行业(包括调味品行 业)的统一管理、统一 协调和统一监督,杜绝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防止滥用权力,减少行政不作为事件的发生,真正为 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努力奋斗。
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 卫祥云
范文二: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酱油、食醋、调味料,产品虽小,却涉及到千家?万户,更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近几年我国调?味品业发展迅?猛,年增幅连续十?年保持在10?%以上,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调味品市场的?年消费量每年?递增,市场空间不断?扩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调味品已经不?仅限于调味这?一生活必需品?,而且还成为了?食品行业、餐饮业必备的?原料。因此,针对市场中调?味品种类、占比、创新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
2013年3?月26日
2调查地点
友好超市、爱家超市
3调查目的
了解调味品市?场的一般情况?,掌握市场上调?味品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知?识分析市场上?调味品的创新?方向。
4调查对象
超市中的调味?品
5.调查对象相关?情况
超市中的调味?品种类繁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产业竞争十分?激烈。 6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资料调查?法,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采样以及向超?市人员了解相?关知识,询问他们的见?解并加以整合?,最终统计了解?调味品市场状?况。
7调查内容
主要了解市场?上调味品的品?牌、种类、数量、占比、市场动态等。 8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味品是我国?传统产业,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调味品产品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功能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调味品行业已?经形成一个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大市场,在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作为食品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依靠产业升级?和消费增长,调味品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经调查得知,在国外,调味品约占总?食品份额的1?0%,国内只有6.44%,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未来调味品行?业一方面得益?于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将获利?于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占餐饮?业营业额比例?的提升。 8.1酱油
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熟?成并经浸滤提?取的调味汁液?。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酱?油质量的优劣?。酱油是中国调?味品第一大产?品,产量稳占调味?品行业之首,为总量的50?%左右,达600万吨?以上。
我国酱油生产?现状依然以低?盐固态发酵、高盐稀态发酵?和天然晒制为?主要生产方式?,按生产工艺分?类,可分为酿造和?配制;按用途分类,除了生抽和老?抽之外,现在又衍生了?黄豆酱油、增鲜酱油、功能酱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需求的差?异化,市场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今的酱油产?品又有纯天然?酿造的、融入健康理念?的、高档次的、复合味的、也有简约方便?型的。
8.2食醋
全国食醋产量?300万吨左?右。食醋市场需求?量每年还是以?10%的速度递增,食醋行业目前?还是由上市公?司恒顺一路领?跑,总量快速上升?,2010年的?产量在17万?吨,2011年为?
20万吨上下?。
现在食醋除传?统的米醋、香醋外,按功能和口味?细分的食醋还?有蟹醋、姜汁醋、饺子醋、蒜蓉香醋等,随着人们对醋?的认识,醋已从单纯的?调味品发展成?为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和饮料?型等系列。这都是迎合了?消费者对食醋?的需求。
8.3食盐
平时在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盐?以碘盐居多,但其实食用盐?有许多种类。除原盐、精盐外,还有以精盐为?基础添加各种?微量元素或营?养、风味物质的特?种食盐。 8.4味精
目前世界味精?年产量约13?0万吨,主要生产国家?有中国、韩国、日本、印尼、泰国、法国、巴西,其中亚洲的味?精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
20%的相对增值率我国味精产量?已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并每年以10?% ~?持续增长(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广东五省)。
味精的品种较?多,一般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普通味精、强力味精、复合味精、营养强化味精?。
8.5香辛料
现在的香辛料?大致可以分为?:草本香辛料、非草本香辛料?、种籽香辛料、复合香辛料。
香辛料调味品?主要是指以各?种香辛料为主?要原料加工的?调味产品。一种是单一加?工产品,另一种是复合?加工产品,其中又分二类?:一类为多种香?辛料混合,产生某种混合?特征香气的香?辛料,典型产品如十?三香、五香粉、七味唐辣子(日)等,第二类是香辛?料与其他调味?品的复合,如火锅底料、涮羊肉调料等?。香辛料调味品?的品种范围很?宽,市场前景广阔?。
8.6复合调味品?
复合调味品是?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
添加)油脂、天然香辛料及?动、植物等成分,采用物理的或?生物的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及?包装,最终制成的定?型调味料产品?。
全世界的复合?调味品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味品销?售渠道与中国?市场有较大的?不同,即发达国家和?地区调味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偏重现代零售?渠道,而且注重饮食?的方便性,因此需求较大?。复合调味品作?为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新生力?量,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成为食品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8.7鸡精
鸡精是复合调?味品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品类?。(有数据显示,欧美国家鸡精?食用量占鲜味?品总量的90?%,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比?例大约是85?%,即使是在人口?不超过600?0万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地?区,其鸡精的销售?量也为800?0吨)。我国鸡精、鸡粉行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的景?气和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鸡精主要应用?于二大领域:家庭、餐饮的烹饪与?食品加工领域?。鸡精品牌的集?中度是调味品?行业中较高的?,行业第一品牌?目前还是非“太太乐”莫属。
8.8酵母抽提物?
酵母抽提物是?从富含核酸及?优质蛋白的食?用酵母中提取?出的一种物质?,具有良好的鲜?味。目前已在国内?一些重点的肉?制品、调味料、酱油、鸡精等大型企?业中采用。酵母抽提物在?国外备受推崇?,欧盟、韩国和日本等?普遍使用,这不单是考虑?其鲜味,还包括其安全?性和营养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品行业?已明确将酵母?抽提物定位安?全可靠的新型?调味基料,其使用的普遍?性已远远超过?了传统调味料?。酵母抽提物与?味精、I+G并称三大鲜?味物质,其前景非常广?阔。 9市场上酱油?的创新方向
酱油产品向中?高档化发展是?一个趋势,健康、美味、方便是酱油产?品发展的方向?。消费档次的提?升,高档酱油的消?费量也逐年递?增,未来的高档产?品很可能:一是追求风味?表现更佳的产?品;二是回归自然?,精选材料、古法、小量生产的纯?酿造无添加的?酱油。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的头?道鲜、五谷鲜、味蒸鲜酱油及?上海钱万隆调?味品有限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生产的?“官酱园”天然酱油等产?品颇得市场青?睐就可见一斑?。目前相对稳定?的酱油生产企?业全国有近3?000家左右?,随着《食品安全法》等制度的实施?,一批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为酱油品牌企?业释放出一定?空间,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结构调整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转型为市场规?范、竞争激烈的“朝阳”行业。
味道是消费者?在购买调味品?时首先关注的?因素,其对调查也显示,
消费者最?终发生购买行?为所起到的影?响比重为44?.2%,往下依次是价?格40.6%、质量39.8%、品牌31%和营养15.2%。由此可见,味道鲜美、定价适中、质量优异、品牌知名度、营养丰富这五?大要素是决定?一个调味品成?功与否的必备?条件。未来几年,调味品势必朝?着多样化、高档化、方便化、复合化、营养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振远. 酱油的水份活?性. 中国调味品. 第2期,1981. [2]王韵,张永华. 辛香料及其应?用[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1):46~48.
[3]宋安东. 发酵调味品工?艺学. 化学工艺出版?社,2009,17(2):12~18 [4]马永强,韩春然.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 2007.
[5]李兴革. 发酵食品工艺?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3):6~18. [6]韩春然.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2(3):56~58.
[7]周家春等. 食品工艺学.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8]赵晋府等. 食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卫祥云. 国际调味品行?业现状[J]. 中外食品,2002(7):32~34. [10]吴正奇,凌秀菊. 我国调味品的?生产现状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 中国酿造,2001(2):1~3.
[11]刘凡. 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N]. 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1-23.
范文三: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友好超市友好百盛店
调查时间:2012年3月
调查对象:调味品
调查人:食科092班 侯飞娜 094031212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活品质,调味品使用量在人们生活中逐渐增加,从趋势上看,单一调味品需求下降,复合调味品需求及产销量上升,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东方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辣椒、大蒜在调味品市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调味品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调味品产品将朝着产品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保健化等方向发展。 调味品类别
一、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
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2.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炮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
3.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等。
4.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 姜粉、草果等。
5.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6.其它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
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等。
二、按调味品成品性状分
1.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
2.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抽等);
3.汁水类(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
4.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
5.固体类(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三、按调味品呈味感觉
1.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等);
2.甜味调味品(庶糖、蜂蜜、饴糖等);
3.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
4.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芥茉等);
5.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
6.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
7.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
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市场份额及市场分析
经调查得知,调味品约占总食品份额的10%。其中味精占比29.5%;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占比28.8%;酱类占比9.1%;鸡精、鸡粉占比3.2%;耗油占比
2.2%;其他占比27.2%。
调查发现,餐饮渠道的单品SKU主要以生抽为主,基本占据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整体销售的40%-50%,老抽相对销量偏少;功能方面生抽都以甜鲜味为特点,可以在整个厨房体系里面运用,最大程度减少成本。
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工程的铺开,铁强化酱油近日成为学术界、社会上争论的焦点。调查后发现,铁强化酱油在上海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市民接受程度不高。各等级的铁酱油从3元多到6元多都有,同等级的铁酱油和普通酱油相差也仅为一两角,但是铁酱油卖得并不好,大家还是会选择普通的“金标生抽”、“草菇老抽”。 铁强化酱油虽然已在各家大型超市、卖场上柜,但由于该项目为定点生产,目前市场上只有一种品牌的铁强化酱油,摆放在种类繁多的酱油货架上并不起眼,而部分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更是难觅踪影。
由查找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酱油产量约占全球酱油年产量的半数,年均增长21.6%。味精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近五年来年均增长率达26.5%,权威机构预测,到2012年末,我国鸡精和鸡粉行业总销售量可达36.4万吨。我国有近6000家食醋业生产企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2011年行业的整合加快推进。白糖因其替代品少,在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价格比价效应下,仍然是居民生活中调味品消费第一选择,近五年我国白糖消费量都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占据世界
白糖消费总量近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更多品种更多样式的调味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我国的调味品市场也呈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态势。多年前,我们在超市中见到的所谓调味品无非也就是酱油、醋、糖、盐等品种,而最近几年,当我们进入超市时,见到的却是鸡精、酱、料包和海鲜抽。光酱就被分为:鱼酱、香菇酱、拌面酱、肉酱、饺子酱等等。
近年来,一些上游企业开始进入调味品市场,如食品配料行业的春发、耐特、花帝、瑞可莱等配料企业开始生产针对终端的复合调味料产品。下游的餐饮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如秦妈、海底捞、小肥羊等纷纷建设自有的火锅底料生产厂,并借助自身品牌优势进军各高端餐饮市场、商超以及流通市场。
参考文献:
1. 调味品(上),赵宝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0-01;
2. 调味品(下)608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2-03;
3. 调味品纵横谈,卫祥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01;
4.中国调味品,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十期;
5.中国调味品五十年,卫祥云,中国酿造,2000年第一期;
6.中国调味品与食品添加剂,李幼筠,中国酿造,2005年第五期;
7.中国调味品市场趋势预测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第6期
8.调味品发酵工艺学,宋安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701;
9.中国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报告库;
10.国际调味品行业现状[J],卫祥云,中外食品,2002(7):32.34;
11.我国调味品的生产现状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吴正奇、凌秀菊,中国酿造,2001(2):1.3;
12.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N],刘凡,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1-23。
范文四:成都调味品餐饮市场调查报告
一、2010年成都消费品市场分析
2010年成都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5.8%。1-4季度百货零售额138.4亿元,占连锁企业销售额的15.5%;根据统计的11家超市卖场数据,其零售额为59.6亿元,占总额的6.7%;根据统计的7家便民连锁企业数据,行业零售额占总额的7.5%;根据统计的4家家电连锁企业数据,1-4季度行业零售额占总额的7.4%,同比增长幅度为36.2%,全年保持了高增长趋势;根据统计的7家通讯数码企业数据,行业零售额占总额的7.4%;汽车行业销售额占统计的零售总额的20.5%,同比增幅为9.3%;根据统计的11家药品连锁企业数据,行业零售额占总额的2.4%;根据统计的8家装饰材料企业,其同比增幅为44.9%%,增长速度高于零售总体增长水平;饮类零售额占总额的3.8%,其中火锅类餐饮显示持续恢复趋势。
而笔者(中国餐饮分析)分析,今年成都市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但涨幅有所扩大。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0%,涨幅比上年扩大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4%,涨幅比上年扩大3.3%。但是在成都市政府采取的系列稳定物价政策合力作用下,物价涨幅收敛,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逐步发挥作用,食品零售价格上涨趋势将放缓。
二、成都餐饮业零售额分析
(1)餐饮市场分布
成都大型餐饮店主要集中区域
大众美食---沙西线
火锅美食---府南新区
文化美食---草堂餐饮娱乐圈
传统美食---武侯祠大街
集中美食---美领馆美食区
休闲美食---南延线
中档美食---望平美食区
(2)成都餐饮业菜式组成结构分析
成都是一座开放的城市,由于人们商务及生活的频繁交流,成都本土川菜已经形成了以川菜+改良川菜为主,兼容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为辅的新型菜式结构,以满足消费群体越来越挑剔的需求;川菜+小吃+火锅,似乎已经成为了成都最具代表性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传统川菜是最为普遍的餐饮消费项目。成都餐饮20强企业中,一半以上都经营川菜。川菜各种档次的菜品齐全,能够满足各种层次消费者的餐饮消费需要。在价格方面,川菜价格要明显低于海鲜、潮州菜等,有比较大的价格优势,同时也更符合本地消费者的餐饮习惯。川菜是成都餐饮市场上的长青树,也是市场面最广的餐饮业种。
(3)成都中高档餐饮市场的特点:
特色餐馆和快餐正作为现代餐饮的两翼并迸发展。成都中高档餐饮市场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中的竞争者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宾馆餐饮、特色餐馆、品牌快餐等多种业态按各自的市场定位快速增长,大众餐饮消费显示强劲发展势头,中高档餐饮市场呈现多业态特点。餐饮业的企业结构呈现集团化趋势。中高档餐饮店快速改变多年沿用的单店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络经营。中高档餐饮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4)成都餐饮业的特色发展分析
特色火锅是成都最具活力的餐饮业种在成都的8个餐饮集中区域里,特色火锅都是重要的餐饮业种。火锅虽发端于重庆,但却兴盛于成都,火锅在成都很好的和蜀文化进行了结合,使火锅具有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内涵。火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成都城市内涵的一部分。成都人对火锅有着强烈的消费偏好,这从成都数千家火锅店的繁荣局面和各种特色火锅店的层出不穷可见一斑。从居民消费习性调查可以看出,居民在各种火锅店的消费占据了其餐饮消费的较大分额。火锅种类的快速创新和市场的高接受度,使成都的火锅店充满活力
(5)成都连锁餐饮业发展分析
西式快餐备受宠爱,西式快餐的快捷方便性是其制胜市场的利器西式快餐的总体消费水平低于高档餐饮消费水平(一般每人每次消费在20--30元之间),但又接近低档消费水平,这是西式快餐能走向大众化,但又区别于平民化饮食的重要价格控制手段。
三、成都餐饮行业调味品品牌探析
1、美极已经成为成都厨师首选增鲜调料,90%的酒楼都在使用美极,美极餐饮组负责四川的业代有15名,负责成都有8名,08年全年四川销售2100万,成都销售1600万。针对成都美极每月有不同的促销活动来刺激厨师和采购,如:进货送空调,电视,旅游等;每个季度开联谊会等,全面针对厨师和采购;而且聘请成都中高档酒楼的行政总厨或厨师长为美极的名誉顾问,抓住这些有采购和行政权利的人员;美极主要用做在热菜和凉菜上使用,产品批发供价为220元,终端价约为240元。
2、李锦记的锦珍生抽,老抽,蒸鱼豉油是厨房的首选调味品,负责成都餐饮业代有15名,08年全年成都餐饮销售1500万,针对的活动如:进货送充职卡,返瓶盖,厨师联谊会,定做厨师服和精美报刊等;李锦记的餐饮销量占全渠道销量的70%,所以在餐饮渠道李锦记的重点产品为:锦珍生老抽系列,精选生老抽系列其价格如下:
李锦记精选生抽500ML
批发供价:62-63元
终端供价约为:75-80元
李锦记精选老抽500ML
批发供价:72元
终端供价约为:85-90元
李锦记锦珍生抽500ML
批发供价:45元
终端供价约为:55-60元
李锦记锦珍老抽500ML
批发供价:53元
终端供价约为:65-60元
李锦记精选生抽1.75L
批发供价:87元
终端供价约为:98元
李锦记精选老抽1.75L
批发供价:105元
终端供价约为:115元
李锦记锦珍生抽1.75L
批发供价:66元
终端供价约为:75元
李锦记锦珍老抽1.75L
批发供价:74元
终端供价约为:85元
李锦记经销商针对青石桥,五块石,白家,西南,华丰和府河调味品市场的促销活动基本上3个月以任意搭配10件产品为基数赠送1件指定李锦记产品;08年李锦记在批发市场以锦珍生抽和精选生抽500ML和1.75L为主,占整体餐饮渠道销售的40%,锦珍老抽和精选老抽500ML和1.75L占整体餐饮渠道销售的20%,剩余的销量由蒸鱼和耗油承担比列。
3、海天的系列主要用在厨房烹饪家常菜上使用,负责成都的业代有10名,08年全年成都餐饮销售1200万,针对的活动也是进货送充值卡,反瓶盖厨师联谊会,定做厨师服和精美报刊等;其产品主要用在制作中低端菜式;海天的餐饮销量占全渠道销量的40%,在餐饮渠道上海天的重点产品为:鲜味生抽1.9L,鲜味老抽1.9L,老抽豉油皇500ML和生抽豉油皇500ML,其价格如下:
海天鲜味生抽1.9L
批发供价:65元
终端供价约为:68-70元
海天鲜味老抽1.9L
批发供价:73元
终端供价约为:80-85元
老抽豉油皇500ML
批发供价:36元
终端供价约为:45-48元
生抽豉油皇500ML
批发供价:34元
终端供价约为:40-44元
海天经销商针对批发市场的活动政策相对较少,主要以经销商杀价格为主,08年海天在批发市场的鲜味生抽1.9L和生抽豉油皇500ML占整体餐饮渠道销售的50%,鲜味老抽1.9L和老抽豉油皇500ML占整体餐饮渠道销售的30%。
从数据看,餐饮渠道的单品SKU主要以生抽为主,基本占据整体销售的40%-50%,老抽相对销量偏少;功能方面生抽都以甜鲜味为特点,可以在整个厨房体系里面运用,最大程度减少成本。
四、成都餐饮业厨房事务分析
成都中高档餐饮酒楼厨房事务大致分为:
行政总厨--厨师长-热菜厨师长-凉菜厨师长-蒸菜厨师长;
行政总厨主要负责各个菜式的毛利点分析和每月新菜式的确定,现在成都餐饮界行政总厨对每个特色菜,招牌菜的毛利要求达到52%才能考虑做菜,凉菜毛利要求达到61%才能做菜,蒸菜毛利要求达到58%才能做菜。
厨师长主要负责各个菜式的分管厨师长的工作分配。各菜式的厨师长负责特色菜和招牌菜的制作,其他厨师负责常规家常菜的制作。
厨房的热菜房是最重要的一环,热菜房分为头三灶和后七灶。头三灶由热菜厨师长负责烹饪,主要是制作特色菜和招牌菜,后七灶由一般厨师负责烹饪常规家常菜。
头三灶所使用的调味品都是中高档调味品来保证菜式的风味,主要以雀巢美极800ML,李锦记精选生老抽500ML和1.75L,山西陈醋为主;后七灶就使用中低档调料来制作菜式,主要以海天鲜生1.9L和老抽豉油皇500ML,。
厨房的凉菜房和蒸菜房相对简单,主要是按照行政总厨制定下来的菜式进行制作和试菜,毛利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毛利点选择调料进行制作,主要以雀巢美极800ML,生抽以及大红浙醋为主。
五、成都餐饮渠道市场分析
成都餐饮供货渠道市场大致由以下5个市场提供:
1、青石桥市场:作为成都调味品餐饮渠道的窗口市场,汇集了全国知名调味品品牌在该市场销售,该市场有61家商户,其直供终端客户群体占成都餐饮酒楼的40%左右,市场容量巨大,成为新品牌进入成都餐饮市场的桥头堡。
2、五块石市场:该市场主要以批发地级市场为主也附带直供成都终端酒楼,通过该市场网络可以辐射到地级市场,大大减少市场投入费用,用最快的时间将产品网络打开市场
3、西南食品城和华丰市场:主要以批发为主,也直供成都市及周边市场的终端客户,
4、白家市场:一个新建立的调味品批发市场,市场容量正在慢慢增加,有取代西南食品城的潜力,该市场主要以直供成都及周边终端客户为主,该市场规模和市场格局都比其他4个批发市场规范,成为调味品厂家的另一个重点市场。
5、府河食品批发市场:一个正在慢慢萎缩的老批发市场,该市场主要以直供中等偏低的终端客户,作为新品牌在该市场只是起到铺市及陈列的要求,销量不会纳入统计。
六、成都调味品餐饮市场的发展前景
成都市政府日前公布了成都市人均GDP预计数据,到2008年成都人均GDP为3万元。加上市场专家对未来三年成都调味品市场的保守估计,虽然不能说成都地区消费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成都的调味品消费量与消费产值会大幅上升,成都市餐饮市场这几年突飞猛进,高档中、西餐厅层出不穷,高档调味品销量大幅攀升,便是明证。另外参考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的调味品发展规律,我国近几年的中高档调味品发展的大势已不可逆转。各个大中城市对中高档调味品的需求会大增,行情为广大专家普遍看好,成都在这方面更是如此。
1、丰富产品线重点以大容量规格介入连锁快餐和大众中高档餐馆。(抢占市场份额)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 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餐饮需求又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都可能随 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调味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快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必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 迎事实上,我国各地已有许多饭店和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经营快餐业务而 使自身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2、开发功能型调味品产品抢占新餐饮市场。(拓展新市场占有率)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 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 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所以作为调味品生产商应该及时针对餐饮市场的新格局开发出针对性的产品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 3、针对高档商务型餐饮开发高质量搞品质产品扩大知名度。(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调味品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终端客户要求的产品。 何谓商务型餐饮?首先应该满足人文需求,务必要为商务人士营造人文消费概念,充满人文韵味的,或素净典雅,或富贵逼人,或雅致经典,这是商务人士就餐的需求之一。? 其次,商务型餐饮酒楼对客人用餐的商务需求:商务宴请有的惜时如金,讲究快捷清爽;有的讲究身份,追求品质服务;还有的体现价值,讲究排场等;最主要讲究的是菜式的质量和口味,这就重点要求了酒楼对调味品在选择上更加重视质量和品质。 商务餐饮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商务人士敢于“时尚”。部分商务人士是留学归来的海归派,其他不少商务人群中,也是出国访问见过世面的。商务餐厅要为他们提供以东西方文化交融为“流行色”菜品和服务的同时,还不断推广新的菜品样式,吸纳异国风味的异国菜和新概念的川菜、粤菜等异地菜,这些菜式的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变化快,且容易让商务人士喜欢。
范文五: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doc
调查地点:友好超市友好百盛店
调查时间:2012年3月
调查对象:调味品
调查人:食科092班 侯飞娜 094031212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活品质,调味品使用量在人们生活中逐渐增加,从趋势上看,单一调味品需求下降,复合调味品需求及产销量上升,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东方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辣椒、大蒜在调味品市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调味品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调味品产品将朝着产品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保健化等方向发展。
调味品类别
一、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
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2.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炮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 3.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等。
4.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 姜粉、草果等。
5.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6.其它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
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等。
二、按调味品成品性状分
1.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
2.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抽等);
3.汁水类(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
4.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
5.固体类(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三、按调味品呈味感觉
1.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等);
2.甜味调味品(庶糖、蜂蜜、饴糖等);
3.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
4.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芥茉等);
5.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
6.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
7.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
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市场份额及市场分析
经调查得知,调味品约占总食品份额的10%。其中味精占比29.5%;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占比28.8%;酱类占比9.1%;鸡精、鸡粉占比3.2%;耗油占比2.2%;其他占比27.2%。
调查发现,餐饮渠道的单品SKU主要以生抽为主,基本占据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整体销售的40%-50%,老抽相对销量偏少;功能方面生抽都以甜鲜味为特点,可以在整个厨房体系里面运用,最大程度减少成本。
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工程的铺开,铁强化酱油近日成为学术界、社会上争论的焦点。调查后发现,铁强化酱油在上海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市民接受程度不高。各等级的铁酱油从3元多到6元多都有,同等级的铁酱油和普通酱油相差也仅为一两角,但是铁酱油卖得并不好,大家还是会选择普通的“金标生抽”、“草菇老抽”。 铁强化酱油虽然已在各家大型超市、卖场上柜,但由于该项目为定点生产,目前市场上只有一种品牌的铁强化酱油,摆放在种类繁多的酱油货架上并不起眼,而部分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更是难觅踪影。
由查找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酱油产量约占全球酱油年产量的半数,年均增长21.6%。味精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近五年来年均增长率达26.5%,权威机构预测,到2012年末,我国鸡精和鸡粉行业总销售量可达36.4万吨。我国有近6000家食醋业生产企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2011年行业的整合加快推进。白糖因其替代品少,在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价格比价效应下,仍然是居民生活中调味品消费第一选择,近五年我国白糖消费量都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占据世界
白糖消费总量近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更多品种更多样式的调味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我国的调味品市场也呈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态势。多年前,我们在超市中见到的所谓调味品无非也就是酱油、醋、糖、盐等品种,而最近几年,当我们进入超市时,见到的却是鸡精、酱、料包和海鲜抽。光酱就被分为:鱼酱、香菇酱、拌面酱、肉酱、饺子酱等等。
近年来,一些上游企业开始进入调味品市场,如食品配料行业的春发、耐特、花帝、瑞可莱等配料企业开始生产针对终端的复合调味料产品。下游的餐饮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如秦妈、海底捞、小肥羊等纷纷建设自有的火锅底料生产厂,并借助自身品牌优势进军各高端餐饮市场、商超以及流通市场。
参考文献:
1. 调味品(上),赵宝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0-01;
下)608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2-03; 2. 调味品(
3. 调味品纵横谈,卫祥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01; 4(中国调味品,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十期;
5(中国调味品五十年,卫祥云,中国酿造,2000年第一期;
6(中国调味品与食品添加剂,李幼筠,中国酿造,2005年第五期; 7(中国调味品市场趋势预测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第6期 8(调味品发酵工艺学,宋安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701; 9(中国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报告库;
10.国际调味品行业现状[J],卫祥云,中外食品,2002(7):32(34; 11.我国调味品的生产现状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吴正奇、凌秀菊,中国酿造,2001(2):1(3;
12.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N],刘凡,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1-2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调味品生产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