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医药能源化工行业细分
细分行业包括:
一、石油、化工类:
1、聚合物:包括成膜物质(各种乳液、树脂等) 、天然及合成树脂、树脂用原料、其他聚合 物等;
2、化学制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纺织染整助剂、工业用清洁剂、合成材料助剂、化学 助剂、皮革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涂料溶剂、涂料制剂、涂料注剂、塑 料助剂、橡胶助剂等;
3、 胶粘剂和油墨:合成胶粘剂、 建筑用胶粘剂 (木工胶、 瓷砖胶、 墙面胶等) 、 无机胶粘剂、 粘合剂、油墨(水性油墨、 UV 油墨、 PCB 油墨、荧光油墨等) ;
4、 石油化工:石油制品、车用润滑剂、工业润滑油、炼厂助剂、燃料油添加剂、润滑油添 加剂、石油催化剂、石油燃料(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 、石油加工设备等;
5、综合加工:化工废料(废橡胶、废塑胶及其他) 、无机碱、无机酸、无机盐、氧化物、其 他化工产品、染料、香料香精、碳水化合物、化工机械等;
二、涂料、橡胶、塑胶及表面处理:
1、 涂料原料:成膜物质、涂料助剂(除味剂、润湿剂等) 、涂料溶剂、颜添料、树脂用颜 料;
2、 涂料成品:建筑涂料(木工油漆、保湿隔热涂料、地坪涂料、防霉涂料、防水涂料) ; 汽车涂料、船舶涂料、涂料其他、其他涂料;
3、 表面处理:前处理液、热喷涂、前处理设备、涂状设备;
4、 电镀化学镀:电镀、电镀耗材、电镀主盐、电镀设备等;
5、 橡胶塑胶制品:塑胶、橡胶制品(工农业用、家用、农用、生活用、医用、汽车用等) 、 塑胶棒、塑料容器、塑料其他用品、轮胎、乳胶制品;
6、 橡胶、塑胶原料: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塑料助剂、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天然橡胶、 再生塑料等;
三、医药、保养、制药和医疗器械:
制药类:
1、制药设备
2、原料药:抗肿瘤原料药、呼吸、消化、循环类、麻醉类、解热镇痛类、调节免疫功能类、 神经系统类、泌尿系统类、抗生素类抗感染类、维生素类、血液系统类原料药、激素及调节 内分泌类其他类;
3、医药中间体:酸类、含氮类、含硫类、卤素化合物、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多环类及其 衍生物和其他医药中间体;
4、制药辅料
5、中药材
6、植物提取物
7、动物原药材
8、植物原药材
9、矿物原药材
医药类:
1、 医药制剂:滋补营养药、 麻醉用药、 专科用药、 诊断用药物、 抗肿瘤制剂、 发类用制剂、 五官科用制剂、神经系统用制剂、消化系统用制剂、泌尿系统用制剂、血液系统用制剂 等其他制剂;
2、 酶制剂
3、 生化制品
4、 生物制品
5、 民族药
6、 中成药 (内科用药、 外科用药、 妇科用药、 儿科制药、 五官科用药、 骨科、 皮肤科用药) ;
7、 中药饮片
8、 农药原药
9、 农药制剂(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等) ;
10、消毒产品(皮肤、粘膜消毒类、医疗卫生用品消毒类)
11、消毒防腐剂
12、其他医药产品
保健品类:
1、 保健器材类
2、 保健食品类
3、性保健品类
4、医药保养
5、医用保健
医疗器械类:
1、 普通诊疗器械
2、 大型医疗器械
3、 手术器械
4、 医用耗材
四、包装、印刷、纸业:
印刷类:
1、印前处理设备
2、印刷器械:数码印刷机、名片印刷机、柔印机、丝印机、胶印机等;
3、印花机械
4、印后加工设备(分切、膜切、装订、打孔、开槽、烫金等机器) ;
5、印刷机械专用配件(刮墨刀、刮胶、刮刀等其他印刷机械专用配件) ;
6、丝印辅助器材设备
7、印刷辅助材料
8、色标、色卡
9、印刷包装制品粘合剂
10、印刷服务
包装类:
1、 包装机械(包装机、罐装机、拔盖机、喷码机等) ;
2、 包装成型机械(封切机、瓶盖机、制袋机、吸塑机等) ;
3、 包装材料
4、 药用包装材料
5、 纸类包装品(纸杯、纸碗、纸袋、纸箱等) ;
6、 塑料包装制品(塑料杯、塑料袋、塑料碗等) ;
7、 金属包装制品
8、 玻璃包装制品
9、 竹木包装制品、布料包装制品、复合材料包装制品等;
10、标签、标牌
纸业:
1、 包装用纸(板纸、玻璃纸、卡纸、牛皮纸、透明纸、卷烟用纸、瓦楞原纸、标签纸、商 标等) ;
2、 生活用纸(卫生纸、纸尿裤、手帕纸、餐巾纸、面巾纸、擦手纸等) ;
3、 文化、印刷用纸(新闻纸、书写纸、胶版印刷纸、涂布纸、铜版纸、办公用纸等) ;
4、办公用纸(打印、复印纸、彩喷纸、传真纸、书写纸、复写纸、描图、绘图纸、收银纸 | 相片纸、名片纸、便笺、其他办公用纸)
5、工业用纸(试纸、绝缘纸、碳素纸、滤纸、电容器纸、砂纸、防锈纸) ;
6、其他用途纸
7、废纸
8、纸浆
9、造纸及加工机械
五、环保、水处理:
水处理:
1、 污水处理设备
2、 原水处理设备
3、 给水设备
4、 给水设备配件
5、 废液
6、 过滤材料
7、 节能设备
8、 水处理药剂
9、 水处理材料其他
环保:
1、 空气净化装置
2、 除尘设备
3、 消音除噪设备
4、 公共环卫设施
5、 除雾除油设备
六、能源、冶金、钢铁
能源:
1、 太阳能产品
2、 原煤
3、 煤制品
4、 天然气
5、 原油
6、 再生能源
7、 电力
冶金:
1、 有色金属合金
2、 金属合金
3、 重有色金属
4、 轻有色金属
5、 金属矿产
6、 非金属矿产
7、 贵重金属
8、 稀有金属
钢铁:
1、 普通钢材
2、 板材
3、 不锈钢材
4、 特殊钢材
5、 钢结构
(红色标注的是展动力之前有接触和了解或者是直接操作过的细分行业)
范文二:氯碱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为保证公司、社会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因各种原因而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文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 1.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
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鄂安办〔2012〕41号 ) 1.2.2有关技术规范
《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年版) 《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或单位)。当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根据响应等级条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由发生事故部门(或单位)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启动。 1.4 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与《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衔接。 1.5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市、区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危化品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省、市、区安监
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单位概况
潜江市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型企业,公司地址位于潜江经济开发区盐化一路西特一号,公司法定代表人谢勇,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液氯(3万吨/年)、烧碱(5万吨/年)、盐酸(2万吨/年)。公司采用卤水为原料、离子膜电解和隔膜电解工艺生产。2012年实现产值1.5亿。公司占地面积380亩,公司员工312人,其中技术人员90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6人。
公司拥有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原卤开采矿井等系统。公司矿区位于潜江凹陷盐矿(田)的中心,拥有2.167平方公里开采权。
厂区北面为谢湾村二组(约120人)和海滨化工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0人,从事氢气充装销售,有氢气柜但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南面为可赛化工公司(共有员工50人,从事硝基甲苯加氢生产甲基苯胺,有氢气柜但不构成重大危险源),西面为诚实化工公司(共有员工10人,从事次氯酸钙生产,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东北面为湖北相和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10人,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构成重大危险源)和喜人化工公司(现已停产)。见附件一(公司周边环境“四向”图) 2.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见附件二)
1.企业主要危险化学品调查表:(包括原料、中间品及成品)
2.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经辨识,厂区确认为一个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级别为一级。 3.危险源确定:
公司存在危险源主要有:电解装置、危险化学品(盐酸、硫酸、烧碱、液氯和次氯酸钠)储罐区或仓库、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登高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车辆驾驶)。
2.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火灾爆炸
(1)氢气属2.1类可燃气体,泄漏后遇电火花、雷击、明火、灸热表面等点火源能够燃烧,如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性遇点火源会爆炸。
(2)在各系统进行检修、动火、启停活动时,特别是氢气物质存在的场所,会因管理不善或处置不当,发生误操作、误损伤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输送氢气管道的连接部位若发生泄漏,或管道破损发生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4)变压器会因绝缘老化和层间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由
于绝缘套管损坏爆裂起火。
(5)锅炉爆破事故:设备严重故障、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可能造成锅炉严重缺水、严重结垢、严重腐蚀、超压、安全附件失效等。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锅炉爆破事故。锅炉系统的其他承压部件如高压锅炉区及降水管、高压过热器、高压汽包也存在发生爆破事故的危险。
(6)各类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或安全附件失效或过载运行,或由于金属材料疲劳、蠕变出现裂缝,均有发生爆炸和爆破的危险性。如液氯钢瓶和液氯贮槽遇高热、容器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7)电气火灾爆炸的危险: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等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如:在配电间,因开关触点等部位发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2 中毒和窒息
(1) 氯气、氯化氢管道的“跑”、“漏”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危险。 (2) 贮罐在修理过程中若罐内物质抽取或清洗不干净时,排除不及 时,未检测氧含量和有毒气体含量,也未采取通风措施,有可能引起中毒窒息伤害事故。
(3)在使用有毒物质(液氯、盐酸、硫酸等)的过程中发生泄漏,操作人员不小心吸入会引起中毒。
(4)液氯储罐的破裂或液氯钢瓶瓶阀断裂,大量氯气外泄,人吸入氯气会引起中毒和窒息。
(5)锅炉房如出现抽风设备停机、风道不畅等情况,可导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在锅炉房内集聚,导致人员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下降等缺氧、中毒症状。 3 触电
(1)雷电伤害。常见的气象危害,在防雷装置不完善时,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控制失灵或设备误动作。
(2)静电伤害。氢气在管道中快速流动和急速喷出时,能产生静电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
(3)漏电伤害。电解装置的电极板裸露,人员接触容易引起触电。各种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出现绝缘不良、保护装置缺失等情况时,可出现外壳带电、带电部位裸露等情况,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伤害和火灾伤害。 4 机械伤害
各种泵、电机、风扇等机械设备的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或检查、维修作业浮躁、毛糙,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5 起重伤害
本公司起重设备(电解、液氯包装、瓶检、机修工段行车吊装作业)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 6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登高、临边作业不系安全带或系带方法不正确,在检修中防护栏断裂,人员违章(如身体探出栏杆),可能发生高处作业人员的坠落危险
高处作业或人员进入深坑作业时,由于工器具或拆卸物件的使用、传递、放置不符合要求,尤其是较重的物品处置不当,使人遭受物体打击。 7 车辆伤害
在原料、产品运输过程中,由于车况不好,灯光不良、地面不良(湿滑、结冰、颠簸)、道路过窄或者由于司机和他人原因,可产生车辆伤害。 8 高温灼烫
电解、合成盐酸、氯氢处理、蒸汽锅炉及管道等设备设施存在高温,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质或高温容器、管道壁或长时间受到高温辐射时,易造成人体灼烫。 9化学腐蚀灼伤
烧碱、盐酸、硫酸、次氯酸钠、氯化氢和液氯具有腐蚀性。以上物质泄漏途径有阀门、法兰密封不严、泵等运转设备动静密封泄漏、管道穿孔设备外壳裂缝、运输车辆泄漏等,有造成作业人员化学灼伤危险,液氯有造成作业人员冻伤和化学灼伤危险。 10淹溺
厂区内有事故池、污水池、应急处理池等多个水池,水池深大于1米,人员落入水池易造成淹溺。 10 台风、汛情的危害
在遭遇强台风时,固定或移动的设备、设施可能发生倾斜、倒塌,将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见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总表
1、中毒窒息的危险等级为Ⅳ级,是主要危险因数,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主要是防止氯气泄漏引起中毒事故。
2、灼烫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主要原因为腐蚀化学品、高温装置和高温物料,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料或高温容器、管道时,容易造成人体灼烫。人体沾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时会造成化学灼烫。
3、火灾爆炸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主要体现在氢气的泄漏燃烧爆炸。 4、触电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设备漏电,电线绝缘老化,电气设备接地不良,未按照电工作业规范进行作业等。
5、容器爆炸的危险等级为Ⅲ级,导致容器爆炸的原因主要为钢瓶、储
罐的承压能力低于内部压力,如氯气钢瓶受热爆炸。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做好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组织和应对工作,特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组织形式如下:
3.2 各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 3.2.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
3.2.1.1应急指挥部的人员组成(机构中所列成员不在时,按名单顺序依次补位,并承担相应职责)
总 指 挥:杨金山 副总指挥:刘 俊
成 员:娄贤亭 杜启明 刘连平 唐永进 周顺茂 彭武军
刘训付 刘清河 罗云修 许文军 何安军
注:总指挥因故外出不在时,如公司发生事故,刘俊为事故应急处理第一负责人。
3.2.1.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预案的演练。
2.发生重大事故,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时,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
3.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4.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3.2.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 3.2.2.1应急办公室的人员组成 办公室负责人:罗云修
成 员:胡厚德 刘香兵 严汉生 3.2.2.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的职责
工作办公室为安全生产事故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如下:
1.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宣传、培训、会议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组,落实应急人员(包括应急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和人员),并存档。
3.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4.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5.检查应急救援的物资的准备情况。
6.当生产事故发生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协调各功能小组、下属单位,展开应急处理和紧急疏散、救援等工作;配合外来救援单位开展各项行动。
7.配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8.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
3.2.3 现场指挥组
3.2.3.1现场指挥组的人员组成
娄贤亭 杜启明 唐永进 刘连平 周顺茂
注: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为应急处理第一负责人。 3.2.3.2现场指挥组的职责
1.协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组下达命令,组织调动人力增援; 2.协调保障救援物资与器材供应,调配救援器材和逃生自救装置等;
3.督促各行动组完成各自的任务;
4.配合外来专业救援队伍到场后的各项工作。 3.2.4 各功能组成员及职责(见附件三) 3.2.4.1 事故抢救组成员及职责
1.事故抢救组成员:组长刘连平,成员为李作豹、周从兵、谢先兵、 张泽军、何国亮、关业辉、漆良军、王绪红、关连章、杨超、林江、 姚怀军、章晋刚共14人。
2.事故抢救组职责:
1)事故发生接到命令后,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根据指挥组的命令,利用现场自救设施,积极开展自救活动,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力争将事故消灭在发生的初期。如事故发展较大,无法控制时,立即将情况汇报给指挥部,由指挥部对外求援。
2)公安消防人员或外来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服从现场领导指挥,主动搞好协调与联系。
3.2.4.2医疗救护组成员及职责
医疗救护组成员:组长何安军,成员:张小维、赵书良、吕平良共四人组成。
医疗救护组职责:担负对受伤、中毒人员的临时急救和处置工作,并协助相关人员对严重中毒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3.2.4.3 警戒疏散组成员及职责
1.警戒疏散组成员:组长:许文军,成员耿同祥、孙义文、李彩兵、
彭四军等5人组成。
2.警戒疏散组职责
1)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担负事故现场治安、设立警戒等管理工作。按各自分工进行人员及物资的疏散,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撤离,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班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人员,并将其疏散到安全区域。
2)组织疏散时应进行宣传,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尽快将在场人员疏散出去,安全疏散时要维持好秩序,注意不要互相拥挤,确保万无一失。
3)控制各出口,禁止无关车辆通行和外来人员进入,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加强巡逻,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迎接并引导消防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3.2.4.4 通讯联络组成员及职责
1.通讯联络组成员:组长刘训付,成员为鲁军、王克明、陈向阳、兰世浪等4人组成。
2.通讯联络组职责:
保证救援器件公司对内、对外通讯设施的完好,担负指挥部和各专业小组之间的联络;对外周边企业和村居联络。
3.2.4.5 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1.后勤保障组成员:组长彭武军,成员为陈银安、黄发鹏、肖官勤、秦厚良等4人组成。
2.后勤保障组职责:
主要负责提供在发生事故时现场救援人员所需物资、器材的保障工作,并负责车辆的调配工作。
3.2.4.6 技术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1.技术监测组成员:组长杜启明,成员为成官军、贺才荣、毛友红等4人组成。
2.技术监测组职责:负责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空气中有毒
气体含量及洗消水成分监测。
3.2.4.7 现场洗消组成员及职责
1.现场洗消组成员:组长罗云修,成员为胡厚德、严汉生、朱军国、彭于东等5人组成。
2.现场洗消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洗消和协助抢救伤员等任务。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2、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
3、全厂每年二次防雷检测。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行车、叉车按规定定期检测。
4、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主要包括各机组、储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应该配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
5、火灾报警器、可燃气体探头与计算机联网并定期校正。
6、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摄象头监控。
7、全厂和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台风汛期前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8、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
9、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10、做好交接班记录。
4.1.2预防和管理措施
1.化学品泄漏的预防措施:
1)保证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
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
3)在设计时就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的措施。
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
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5)企业要把好采购、招标的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6)新管线、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耐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
7)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
8)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液位计、爆破片、放空管等安全设施,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突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设备爆炸的危险。
9)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因为如果失灵,危险性更大。
10)采用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DCS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
11)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在不中断生产运行的情况下,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并能准确地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
12)企业掌握全面的堵漏技术,对泄漏进行治理非常重要: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带压堵漏。
2.火灾预防措施:
1)闪点低于23℃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0℃,低沸点的品种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储罐可露天,但气温在30℃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机械设备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3)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4)一般不得与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
5)热天最好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有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的静电。
3.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
2)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4)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以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5)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4.台风、汛情危害预防措施
1)指挥部根据厂区平面布置,安排部门责任人负责排水管、沟的日常疏通、清扫,确保排水畅通,公司内高大的树木应予修剪砍伐。
2)进入汛期,应急办公室安排专人对生产区、行政区区排水管、沟进行检查,确保水系合理、畅通,满足汛期排水要求,并组织对办公室、厂房、仓库的房顶进行检查,发现漏雨、渗水要及时处理。
3)易受潮变质的材料要入库,其它设备、材料露天存放时,底部要用方木垫高,防止被水浸泡,顶部要用蓬布或塑料布封盖。
4)设备部应安排电仪工段定期对变电所、输电线路、配电室进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5)安环处会同保卫科、基建部定期对生产区、行政区区围墙、房屋坚固性进行检查,发现危墙、危房,立即整修。
6)对临近汉南河堤处,要与当地气象及水利部门取得联系。在台风与汛期要派专人值班,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并在现场准备草包、水泵、彩条布等防汛、防内涝、防台风物资。在汛期对护厂沟、谢小沟及汉南河水位要每天密切观察,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公司,确保安全渡汛。
5.应急处置措施
5.1台风、汛情危害应急措施
1)接到台风、暴雨等预报后,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通知各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及防护工作,并组织人员对重要部位进行检查,并将抢救器材置于应急指挥中心。厂房、仓库、操作室、办公室门窗要关好。施工现场临时的设备、堆放的材料要采取加固措施。
2)洪水、暴雨、台风出现时,生产工作由公司总经理通知调度立即停止生产。各应急小组立即集合到位,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实施抢险工作。发生灾害以救人为优先,发生火灾泄漏和设备事故时,按正常应急程序处置。
3)洪水、暴雨、台风过后,需全力组织人员处理善后的清洁工作,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5.2公司主要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见附件四、公司主要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资料和应急处置原则。
4.2 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4.2.1.1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靠职工各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报警系统的完好有效及时,在发生泄漏后能发出报警信号两种方式。职工定期检查主要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岗位职工巡检和部门及各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扩大,报警系统所在部门或岗位,要定期效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生产部和设备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有效运行。
4.2.1.2 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内容及流程)
公司现场指挥小组应将事故发展和处理情况,定期通知安委会主任(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生产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图如下:
4.2.2事故预警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事故预警的方法主要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工段通报。
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①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②责令有关工段、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③组织有关工段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④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⑤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①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②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③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④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⑤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⑥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事故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⑦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
关措施。
4.2.3 预警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按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Ⅰ级响应公司级)、较大(Ⅱ级响应部门或车间级)、一般(Ⅲ级响应工段或班组级)三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采用最快捷的方式通知部门负责人和当班调度,发出求助信息。报告事故时,应清楚的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态大小、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有毒有害的,应说明是何种毒物。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根据报告人说明的情况,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情况,同时派出人员前去支援。启动厂级应急预案,由应急办公室通知相关部门,进入紧急状态。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等无绳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电话号码发生变更的,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在接到变更报告后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4.3.2 信息上报
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企业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生重大事故,应急指挥部必须在1小时之内电话通知上级单位负责人。情况紧急时,应急指挥部可直接通过电话等快捷通讯手段,直接向潜江市
人民政府或安监部门汇报情况,请求外部支援。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4.3.3 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汇报应急指挥部。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周边的社会时,由应急指挥部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工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及村庄通报事故简况。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应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5 应急响应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Ⅰ级:发生重大氯气泄漏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或者1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
Ⅱ级:事故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造成2人以下重伤,或者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需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进行控制。
Ⅲ级:公司内某装置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但未引起连锁爆炸,依靠公司内灭火设备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厂界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现场内,但未引起人员重伤、死亡。
5.1 应急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或部门)控制事态的能力,可分为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程序、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和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
5.1.1 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Ⅲ级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较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不影响其它班组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班组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5.1.2 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Ⅲ级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虽影响其它班组,但不影响其它车间(部门)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车间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5.1.3 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Ⅱ级事故)
事故危害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正常生产,需调用公司的人员和物资,甚至需要外部支援,才能将事故处理。
5.1.4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Ⅰ、Ⅱ级事故)
事故危害很大,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及周边公司正常生产和居民生命安全,公司应急力量已难以处置。
5.2 响应程序(见附件五、六)
5.2.1 指挥与控制
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由工段长(或班长)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由部门经理(或车间主任)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公司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负责人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总部领导汇报情况;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汇报事故,请求外部支援,并向周边单位通报
事故简要经过。
5.2.2 资源调度程序
事故发生后,各级响应级别的现场指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救援资源进行调配。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支援事故救援。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的办法,快速办理各种资源的调配手续。
5.2.3 医疗救护程序
5.2.3.1 事故中,发现有人员受伤,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采取简单的救助措施。伤势较轻的,利用运输工具将受伤人员送往公司医务室救治;如伤势较为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人员抢救小组和应急指挥部。
5.3.2.2 人员抢救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伤势情况,采取简单救助措施,伤势较为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应急指挥部。
5.2.4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5.2.4.1 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救援作业。
5.2.4.2 一般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可由应急人员所在单位自行提供;专用防护用具由事故发生单位(或部门)提供。
5.2.4.3 防护用具数量不够时,由应急指挥部紧急从仓库中调拨,涉及部门及人员应本着“安全大于一切”的原则,从快从简办理手续,及时将防护用具分发到救援人员的手中,以免耽误救援工作的开展。
5.2.5 应急避险程序(见附件七)
发生事故后,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由疏散引导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划定警戒区,设立红白色相间警戒色带标识,在其位置设置一个警戒人员。专业警戒人员(保卫科)必须穿着正规服装。警戒人员负责对警戒区内的人员进行疏导,带领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同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
所有人员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后,由班组长或指定专人对人员进行清点,
并将清点情况报告给上级领导,确保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点。如发现有人失踪时,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指挥部,说明失踪人员最后出现的地点及当时正在从事的工作等详细情形。
5.2.6 扩大应急程序
5.2.6.1基本条件和原则
事故发展较快,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立即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程序,以便得到更好的援助,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如班组级立即上升为车间级应急响应,车间级立即上升为公司级应急响应等。
可能危及周边外部单位时,现场人员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上报到潜江市人民政府或者安监部门,请求外部支援,同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5.2.6.2 基本任务
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若液氯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因此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方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
5.2.6.3 基本形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救援形式。
公司自救。公司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
是因为公司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须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社会救援。对公司的社会救援主要是指液氯重大灾害性化学事故,事故危害虽然局限于事故单位内,但危害程度较大或危害范围已经影响周围邻近地区,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事故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5.3 应急结束
5.3.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 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 泄漏已降至规定限值内。
(3) 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4) 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3.2事故终止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现场监测,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1)将事故情况按规定如实上报潜江市应急办。
(2)保护事故现场。
(3)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事故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一切记录,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取得相关证据。
1) 事故报告,说明时间、地点、经过、损失及人员受伤情况。
2) 与事故有关的物证及证人证言。
5.3.4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对事故应急救援时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吸取经验教训,进一
步完善应急预案。
6 信息发布
班组级应急响应、车间级应急响应过程中,事故发生单位逐级上报到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在本公司内进行通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公司级应急响应过程中,由应急指挥部对外公布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公布事故时,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
7 后期处置
7.1现场保护
事故抢救小组负责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保护,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7.2现场洗消
根据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洗消去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稀释,用水、清洁剂、清洗液稀释现场污染物料。
(2)处理,对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后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当应急人员从现场撤出时,他们的衣物或其它物品应集中储藏,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3)物理去除,使用刷子或吸尘器除去一些颗粒性污染物。
(4)中和,中和一般不直接应用于人体,一般可用苏打粉、碳酸氢钠、醋、漂白剂等用于衣服、设备和受污染环境的清洗。
(5)吸附,可用吸附剂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6)隔离,隔离需要全部隔离或把现场受污染环境全部围起来以免污染扩散,污染物质要待以后处理。
7.3善后处置
协助市人民政府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
偿、亲属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负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
7.4保险
事故灾难发生后,由财务部联系保险机构开展相关的保险受理和赔付工作。
7.5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安环处牵头,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市安监局。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为保障信息通畅,采用公司内部电话,车间固定电话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家庭电话、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公司内各部门、工段均配置有电话,24小时报警有效。值班报警电话:外线0728—6202388,内线9650、9651和62975。(见附件八)
应急中心:110 消防:119 急救:120 环保:12369
8.2 应急队伍保障(见附件九)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3.1应急和救护设备的配置
厂内必须配备一定的应急设备和防护用品,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快速、正确的投入到应急救援行动中,以及在应急行动结束后,做好现场洗消及对人员和设备的清理净化。
8.3.2应急和救护设备的管理
所有应急设备、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保证完好、有效、随时可用。公司建立应急设备、器材台帐,记录所有设备、器材名称、型号、数量、所在位置、有效期限,还应有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应随时更换失效、过期的药品、器材。
由公司物控部实施后勤保障应急行动,负责灭火器材、药品的补充、麻袋、铲车、交通工具、个体防护用品等物资设备的调用。
8.4 经费保障
财务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 其他保障
(1)交通运输保障。建立全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和危货车辆GPS系统。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请求交通部门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2)医疗卫生保障。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公司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并会同市、区相关医疗机构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救治。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治疗。
(3)治安保障。安全警戒及现场治安队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市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4)技术储备与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在应急响应状态时,请求当地气象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9 培训与演练
9.1 培训
各车间部门可根据此计划,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
方式可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要求员工对应急预案中的注意事项和自己应履行的职责必须做到熟知、熟会。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
9.1.1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可能根据公司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故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黑板报、公告栏、墙报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9.1.2培训分级
1、班组级
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来讲,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1)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2)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3)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扩大化。
4)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
5)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6)掌握公司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2、车间(工段)级
以车间主任为首、由安全员、设备、技术人员及工段长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班组级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故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二次,培训内容:
1)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2)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3)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4)针对可能需要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时,车间应采取的各类响应措施(如组织大规模人员疏散、撤离,警戒、隔离、向公司报警等)。
5)如何启动车间级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6)事故控制方法。
3、公司级
各单位日常工作把应急救援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定期检查改进。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内容:
1)学习班组级、车间级的所有内容。
2)熟悉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单位如何进行详细报警,生产安全部如何接事故警报;
3)如何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4)各单位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5)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6)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7)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
9.1.3对周边村居的培训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将公司生产主要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资料下发到村委会和居民手中。并定期组织培训,特别是氯气泄漏事故发生时,会威胁村居人身安全,要求居民熟练掌握人员中毒的症状、逃生自救方法和应急救援措施。
9.2 演练
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适时组织进行演练。公司和各单位可结合生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演练,以检验和测试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应急能力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实际技能及熟练程度,通过演练后的评价、总结,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预案质量。
9.2.1演练类型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预案演练分为:1)按演练内容分类: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2)按组织方式分: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
9.2.2 演练准备
1)演练前,预案涉及所有部门必须编写一份演练计划,内容要尽量详尽,实用,责任要明确到人。预案要上交到公司总经理或此次演练总指挥处审核并批准。
2)预案涉及部门对所属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本预案及演练计划的内容,演练时的注意事项、纪律等等,熟练掌握演练中涉及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发生特殊情况时的逃生方法及路线。
3)物资供应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演练所使用物资的准备工作,
4)如需外部支援时,要提前通知相关部门(与上级预案相衔接)。特别是化工园区附近企业互助应急预案相衔接。
9.2.3 演练范围与频率
综合预案的演练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从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针对重大事故进行演练。单项演练由各部门自行组织,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演练。
综合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1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计划每半年演练一次。各车间(工段)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项演练,但时间不能长于综合演练的时间。
9.2.4 演练组织
1)车间级预案响应由车间自行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按照演练计划进行演练。
2)公司级预案响应成立由总经理为总指挥的领导小组,下设预案演练各职能小组(现场抢救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各小组组长及成员名单与本预案中应急救援各职能小组相同。
9.2.5演练评估与总结
综合预案的演练效果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
行评估和总结;单项演练的效果由各组织单位自行评估和总结,但必须将评估和总结报告书面呈报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
10. 奖惩
10.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国家、集体、人民群众和公司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0.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其中,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纳入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燃烧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映、正确处置。 (5)事故
指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造成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6)劳保护品
劳动保护用品的简称,指为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采取的辅助工具。如口罩、眼罩、自给式呼吸器等。 (7)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8) 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9) 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0) 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1) 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2 应急预案备案
应急预案经公司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再按有关要求报潜江市安监局备案。 11.3 维护和更新
本预案至少3年进行一次修订,预案修订情况应纪录并归档。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公司及时组织修订,并重新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按有关要求重新进行备案。 11.4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的制订由公司预案编制小组编制,本预案由安环处负责解释。 11.5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2个电解装置生产危险场所和3个贮存危险场所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见附件二)
1.1生产危险场所: 1)隔膜电解装置生产场所; 2)离子膜电解装置生产场所; 1.2贮存危险场所
1号目标:液氯贮槽区(100T)及已充装的液氯钢瓶存放区(即液氯工段充装岗位重瓶库存区)。
2号目标:盐酸贮槽区(2个100m3的玻璃钢盐酸贮槽和1个500 m3盐酸地池)。
3号目标:液碱贮槽区(2个750 m3的烧碱贮槽和10个35 m3冷碱桶及澄清桶)。
其中,1号目标为剧毒,为重大危险源; 2、3号目标为强腐蚀品。
按危险有害因数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I级 安全的,可忽略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害;
II级 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III级 危险的(致命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害;
IV级 破坏性的(灾难性),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重伤及系统报废。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超前原则
事故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行为,效益是“隐性”的,成效滞后。不能因事故出现的概率小,效益“隐性”而掉以轻心,忽视管理。事故管理必须以超前原则加强工作管理,做好各项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2)兼顾融合原则
兼顾融合原则是指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必须与其他有关的管理融合起来。 (3)动态控制原则
事故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工作中心,我们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应作相应转移,以适应形势的相应变化,这就是事故管理的动态控制。
(4)刚柔相济原则
根据事故管理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一方面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进行刚性管理;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宣
传、教育、演练、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等措施进行柔性管理。
(5)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6)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坚持“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激、宜快不宜迟”的原则,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7)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充分发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依靠员工总体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本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是公司综合预案的补充。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同综合应急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部 3.2.2应急救援组的组成及职责 (同综合预案部分)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同综合应急预案“危险源监控”部分。 4.2 预警行动
同综合应急预案“预警行动”部分。 5.信息报告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信息报告与处置”部分。 6. 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同综合应急预案“响应分级”部分。 6.2 响应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响应程序”部分。 6.3处置措施
6.3.1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施、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及分布
消防设施:地上消防栓10只,消防水带5盘,消防水枪5只,干粉灭火器85只。
防护设备:过滤防毒面具60套(各岗位员工都配有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2台(电解工段1台、氯氢处理工段1台),空气呼吸器4台(离子膜工段2台、液氯工段2台),简易化学防化服2套(存放于安环处)。
通讯设施:生产调度室外线电话1部,可随时和外界取得联系;内线电话2部,能迅速与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用于救援过程中的通讯联络,首要报警器和多功能报警器各一台。
应急处置设施:公司建有容积为2000 m3的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池一座。盐酸贮槽区和烧碱贮槽区都建有相应的围堰。
其他:厂区各危险有毒场所均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个体防护器材,并在液氯贮槽区、液氯包装岗位、电解岗位等主要有毒危险场所配置氯气泄漏报警仪。同时在电解厂房设有氢气泄漏报警仪。 6.3.2主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3.2.1氯气外泄事故处置措施
我公司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氯气外泄事故的岗位主要有电解、氯氢、液氯、盐酸等工段。当发生氯气严重外泄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当班生产调度报警,并根据现场实际迅速采取一切办法切断泄漏源,尽可能的减少或断绝氯气外泄。
2.发生事故的部门(工段)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和基本原因。凡能切断氯气泄漏源或进行倒槽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将事故消除在初始状态。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立即向生产
部报告(报告时必须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简要叙述事故的事态和现场救援情况,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认为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并根据现场了解的情况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3.生产部当班调度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会同发生事故的部门(工段)在查明氯气外泄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事故,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执行,并通知有关部门、工段。如果事态比较严重,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事故随时都有扩大和蔓延的危险,则必须迅速启动警报器进行报警,启动救援预案,立即通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
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至公司难以控制时,必须迅速通讯联络地方政府,请求外协进行救援。
5.应急救援组接到救援命令后,必须配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准备好相应的抢修器具,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配戴相应的防毒面具进入事故现场。首先,仔细观察事故现场,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如存在中毒人员则必须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有医疗救护组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后尽快送医院抢救。
6.医疗救护组在接到命令后,必须准备好应急救援药品、担架等救护器材迅速赶到现场,与应急救援分队配合,应立即开始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警戒疏散组到达现场后,迅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并根据事故发展态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在调指挥下,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迅速疏散群众。
8.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时向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泄漏情况以及处理情况。
9.公司技术监测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迅速查明泄漏氯气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并对泄漏氯气处
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且必须将侦察结果、分析监测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指挥部决定通知氯气扩散区域的群众撤离或指挥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10.事故抢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照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故扩大。
11.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刘俊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部、设备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或工段),根据事后的情况仔细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6.3.2.2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我公司防火防爆重点岗位有整流、电解、氯氢处理、液氯、盐酸等重点岗位,再加上氯气管道、氢气管道、氟里昂管道、蒸汽管道、液碱等工艺压力管道。设备有电力、变压器、液氯贮槽、合成炉、电解槽等,上述岗位和设备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大致有:
(1)易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在其他诱发因素下发生的化学性爆炸。如氢气管道发生泄漏。
(2)化工反应设备发生的爆炸。如电解槽发生爆炸。
(3)压力容器因年久失修超过使用年限或容器壁厚变薄等原因,当使用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的物理性爆炸。如压缩空气贮罐。
(4)一般可燃物质发生的火灾而引发周边物体或设备的爆炸。
(5)氯内含氢过高遇明火或在其他诱发因素下发生的爆炸。
(6)低压配电室和高压配电室的电器设备发生的电气火灾等。
上述岗位、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首先应立即向公司生产调度室报警,然后果断地利用现场的灭火设备和设施进行扑救,将火灾控制在初始状态,或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
2、值班调度员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一边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一边视火势能否控制,是否会蔓延到其他部位等情况迅速作出局部和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停车。若火势
较大,岗位人员无法扑救时,要组织当班义务消防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扑灭。若仍无法扑灭,要向指挥部报告和消防部门报警。
3、发生火灾的部门(工段)在向生产调度室报警的同时,应组织力量根据不同性质物质的燃烧采用相应的手段和灭火剂进行灭火。
⑴氢气系统发生燃烧,不能急于关闭阀门,更不能停车,应保持氢气处于正压状态,先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棉被、工作服等扑灭火灾后,然后切断氢气来源;
⑵电气设备着火发生燃烧,应先切断电源,且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然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灭火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后,用灭火器先喷射边缘,后喷射中心;
⑶油类物质发生燃烧,迅速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⑷一般可燃物质燃烧,可迅速用干粉灭火器和大量水进行灭火,无关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
⑸救火过程中发生人身着火,应迅速脱掉衣服,防止烧坏皮肤,如来不及或无法脱掉应就地打滚,用身体压灭火种,切忌跑动;附近有水源的话就地用水灭火。
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按应急救援预案指挥灭火,组织抢救伤员。事态扩大,指挥长要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或请求支援。事故处理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进行事故分析,组织事故后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5、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抢救。在现场抢救烧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烧伤部位,不要碰破皮肤,以防感染;大面积的烧伤患者的舌头易收缩而堵塞咽喉,发生窒息而死亡,此时应将伤者的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将伤者用被褥轻轻裹起送往医院治疗。
6、事故抢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对急需抢修的设备迅速进行修复。
7、洗消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必须按照指挥部的指令迅速投入灭火战斗,
同时根据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周围情况,加强警戒和检查,严密注视火势发展和蔓延情况,防止事故扩大;如果火势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应立即报告指挥部,指挥部迅速同市消防大队取得联系。火灾扑灭后,指挥部应组织生产部、设备部和工段人员一起调查事故原因,尽快恢复部门(工段)的正常运行。
6.3.2.3腐蚀品泄漏处置措施
1.硫酸、盐酸酸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2.氢氧化钠碱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人员全身穿防酸、碱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限制无关人员出入,采取围堤堵漏,及时关闭阀门。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稀释排入废水系统。液碱泄漏时,收集回收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系统。
6.3.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处置措施
1、氯气中毒者根据症状进行分类,轻者到空气新鲜处深呼吸,中度以上中毒者马上在公司医务室进行雾化吸氧。
2、中毒严重者用输氧装置配合后,迅速送到潜江市人民医院进行医治。
3、公司医务室配有常用医疗辅助品,如创可贴、糖浆、润喉片、生理盐水及烫伤药等。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见附件九)
现场处置方案内容
1.事故特征
1.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中及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灼烫、触电、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高温等危害因数。可能造成的事故和危险程度分析如下: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发生的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泄漏事故,特别是夏季。氯气钢瓶内压力升高很容易发生钢瓶破裂、爆炸事故,形成大面积中毒,甚至死亡事故,严冬也容易发生安全附件冻裂发生泄漏事故。
(1)人的因素:夏季高温期间的作业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在高温中作业可造成人的精神疲惫、反应迟钝,甚至因误操作引发事故。
(2)物的因素:液氯钢瓶的瓶体温度不宜超过40℃,如高温期间的降温措施不力,可能引发事故。
(3)设备因素:高温季节雷、雨日多,空气潮湿,对设备、电器、仪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防护不当,可能因雷击或空气潮湿,造成设备、电器、仪表损坏而引发事故。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当有以下操作或征兆时,须引起注意:
1)可燃有毒报警器报警时,说明气体泄露,有引起爆炸和中毒的可能;
2)温度、湿度和液位监控报警;
3)异常天气的发生,导致事故的因素增多,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4)设备维修期间,作业环境较为复杂,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增多;
5)开停车期间和紧急停车时,可变因素较多,事故可能性增大;
6)其他工序停车、故障时,容易产生事故;
7)安全设施不到位,引发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
公司成立以甲、乙、丙、丁四个班和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为安全事故横班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应急小组组长由当班调度担任。班长、工段安全员及主要操作工、机修工、电工为成员。
公司横班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组 长:当班调度 负责组织指挥救援小组实施行动,负责人员调动、资源配置,指挥班组成员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当前局势,并向公司及时汇报事故情况。
副组长: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 负责应急物资供应,上、下电话联系等通讯工作,负责现场处置、抢修、救护工作。
成员:
1)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
2)各班长带领员工负责现场处置、救护工作。
3)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现场响应程序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或火灾等事故,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当班调度→生产值班人员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当处理无效,事故有扩大趋势时,当班调度应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报警。总经理接到报警后,下达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
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各专业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将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事态,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实施紧急疏散、撤离命令。指挥部安全警戒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无任何人员滞留后,向安全警戒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对生产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集合。
员工在撤离过程中,应戴好岗位上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通过氯气、氯化氢毒气弥漫区时,不能剧烈跑步,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部位,缓慢地朝逆风方向,或指定的集中地点走去。
疏散集中点由指挥部根据当时气向条件确定,总的原则是撤离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3.1.2非事故现场响应程序
事故警戒区域外的厂区范围内为非事故现场。当发生生产事故时,指挥部应根据当时气象条件,以扩散后可能染毒的区域、场所内的人员,实施有序疏散。疏散人员应到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疏散之前做好各生产装置的停车工作。
事故现场和非事故现场的人员按指挥部命令撤离、疏散至安全地点集中后,由各部门、工段的负责人,检查统计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后,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撤离、疏散的人数。
3.1.3周边区域的单位、村居人员的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威胁到厂外周边区域的单位、村居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并通知周边区域单位,配合政府引导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若发生重大事故应疏散到离公司450m以上安全距离。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泄漏处置措施
3.2.1.1氯气泄漏处置措施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不同泄漏情况下的具体措施:
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
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
3.2.1.2硫酸、盐酸酸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3.2.1.3氢氧化钠碱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人员全身穿防酸、碱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限制无关人员出入,采取围堤堵漏,及时关闭阀门。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稀释排入废水系统。液碱泄漏时,收集回收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系统。
3.2.2氢气管道泄漏、火灾、爆炸紧急处置措施
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如果其管道出现事故,就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如外供氢气管道(可赛化工和海滨化工)发生事故,氯氢处理操作人员要立即报告调度,调度要通知相关用户单位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员工要关闭送气阀门,阻止氢气的继续泄漏。
当班调度接警后,应组织抢险人员迅速赶往事故发生地点,展开应急处置工作,消除周围所有点火源。根据事态大小,通知其它救援小组,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高顶放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3.2.3 中毒处置措施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一般应设在事故地点的上风向开阔处);作好自身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盐酸、硫酸、烧碱、次氯酸钠)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1)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2)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或生理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若吸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范文三: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统计分析_叶永峰
2012年第38卷第9期
工业安全与环保 September 2012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9·
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叶永峰 夏昕 李竹霞
(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233)
摘 要 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 是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事故的随机性,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主要从事故发展趋势、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季节性、工作日和时段等方面, 对收集到的114例1974—2010年间的重大伤亡或造成较大影响的化工企业典型安全风险事故案例的系统、全面地分析, 揭示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的部分特征和规律, 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化工行业 安全事故 事故特征 发生规律 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ypical C hemical Industry Accidents
YE Yongfeng XIA Xin LI Zhuxia
(Shanghai Institute of Wo rk Safety Science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emical industry accidents is an important bas is work .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114typical cases from 1974to 2010, which resulted in heavy casualties or significant impact , in terms of accidents development trends , accident types , causes , season , days and time . An in -depth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is made to reveal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typical accidents in chemical industry ,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in chemical industry safety .
Key Words chemical industry safety accident accident characteristics pattern statistical analysis
0 引言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
业,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 由于化工行业工艺复杂, 物料本身危险性大, 且存在高(低) 温、高压、易燃、易爆和腐蚀等作业环境, 使其成为潜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 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1979年9月7日, 温州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爆炸事故, 导致59人死亡, 779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余元; 1998年1月6日,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造成22人死亡、6人重伤、52人轻伤, 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万元; 2010年7月28日, 江苏原南京塑料四厂发生爆炸事故, 导致22人死亡, 120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等等[1-8]。这些典型事故的发生, 充分说明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 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将会严重制约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重大影响。1 化工行业事故统计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外对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的主要形式或方法有以下7种:①以公报形式定期发布一定区域内的安全事故概况; ②对单个事故案例进行详细剖析; ③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④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⑤对某一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 进行统计分析; ⑥根据事故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⑦其他。其中, 最为常见的是第①、第②种形式或方法, 采用第③~第⑦种形式或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相对较少。如:宗德福[9]主要从事故类别和原因等方面对山西省化工行业1952—1981年30年间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金如锋等对我国1983—1999年化工系统发生的106起重大工伤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化工系统工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张贝克等[11]在收集大量国内外发生的化工事故案例基础上, 建立了化工事故案例库。关文玲等[12]以2001—2006年化工事故统计数据为依据, 对事故原因、事故表征物进行了分析研究。马杰等[13]从各类事故比例及原因等
[10]
*()
·50·
方面对我国2001—2008年间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级别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赵来军等[14]从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环节等方面对2005—2008年间我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致因、特点以及规律等进行研究。
可见, 现有针对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 大多是针对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或某一事故类型的总体概况性分析, 或针对某一事故案例的详细剖析, 缺乏系统性, 分析深度不够, 没有对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内在联系进行详尽的研究。本文基于事故随机性,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主要从事故发展趋势、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季节性、工作日和时段等方面对搜集到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以便把握事故特征、发生规律和发生机理, 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研究提供依据。
2 化工行业典型事故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媒体、网络和各种公开出版物等渠道收集了从1974年6月1日到2010年7月28日36年间发生重大伤亡或造成较大影响的114例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这114例事故共造成至少1366人死亡, 3115人受伤。平均每次事故的受伤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1. 98和27. 32。2. 1 事故发展趋势分析
图1给出了事故发生次数随年份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化工企业不断增多, 化工企业内典型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呈明显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 各类化工事故频发, 呈现出激增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并加大对化工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有效地遏制了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
图3 事故发生次数随事故原因分布图2 事故发生次数随事故类型变化分布
多, 其次为中毒窒息事故, 灼烫事故和其他类型事故(触电、机械伤害、坍塌、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等) 发生次数较少(见图2)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火灾爆炸是造成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首要因素, 其次为中毒窒息事故, 应加强此两类事故的监控和预防, 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运行。
2. 3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所统计事故中, 由于违章操作引起的事故次数最多, 由于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造成的事故次数次之, 工艺或设计中存在缺陷和违法经营引起的事故次数大致相同, 位列第3位, 意外因素和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次数最少(见图3)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违章操作、管理漏洞和违法生产经营是造成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 应加强企业员工的上岗培训教育, 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执法力度, 从根源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2. 4 事故发生季节统计分析
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的存在, 必将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图4给出了事故发生次数随季节变化的分布。
图1 事故发生次数随年份变化曲线
虽然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内事故频发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善,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
距, 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 2 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图4 事故发生次数随季节变化分布
由图4可知, 所统计的事故中发生在夏季的次数最多, 春季次之, 秋季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或许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 加上雷雨天气, 对化工企业而言易产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春天干燥多风, 为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环境; 冬天寒冷的天气和湿滑的道路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而秋天秋高气爽, 气候宜人, 不易发生事故。针对事故的这一特点, 应加强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期间的监控和预防工作。
2. 5 事故发生工作日统计分析
图5给出了事故发生次数随工作日变化分布的条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周六、周日典型安全事故发生次数明显要比工作日发生的次数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部分企业在周末期间处于停产或非饱和运转状态有关。工作日期间除周三外, 周一、周二、周四、周五的事故发生次数均高于平均数, 其中周五的事故发生次数最多, 周三的事故发生次数最少, 甚至低于周六、周日的事故发生次数。针对这一现象, 应加强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期间的监控和预防工作
。
图7 事故发生次数随时间区段变化分布
事故平均发生次数的2倍以上。
为进一步对时间段的变化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将一天划分为上午(8:00—12:00) 、下午(13:00—18:00) 、晚上(19:00—23:00)
和夜间(0:00—7:00) 4个时间区段来进行分析。图7为不同时间区段内事故发生次数分布条形图。
由图7可知, 这4个时间区段内, 白天事故发生频率要比晚上和夜间高, 其中尤以下午事故发生频率最高, 约为晚上和夜间事故发生频率的3倍。应针对事故的这一特点加强相应时间段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3 结论
(1) 从事故类型来看, 火灾爆炸事故的次数最多, 其次为中毒窒息事故, 这两类事故约占总事故次数的96%以上, 应加强此两类事故的监控和预防。
(2) 从事故原因来看, 违章操作、管理漏洞和违法生产经营是造成化工企业典型安全事故频发的主
图5 事故发生次数随工作日变化分布
2. 6 事故发生时段统计分析
为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图6给出了事故发生次数随时段变化的分布
。
要原因。(3) 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 白天工作时间(8:00—18:00) 内事故发生频率较晚上和夜间高, 其中下午发生的频率最高, 晚上最低; 相对周末来讲, 工作日期间更易发生典型安全事故, 其中周五发生的频率最高, 周三最低; 一年四季中, 夏季为事故易发季节, 其次为春季、冬季、秋季。
参考文献
[1]F I Khan , S A Abbasi . Risk analysis of typical chemical indus -try using QRA procedure [J ].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 2001, 14:43-59.
[2]C M Pietersen . Analysis of the LPG disaster in M exico City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1988, 20:85-107. [3]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M ].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邓奇根. 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D ]. 山
东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006.
[5]王凯全. 化工生产事故分析与预防[M ]. 北京:中国石化
出版社, 2008.
[6]陈洪伟.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D ]. 西安:西
图6 事故发生次数随时段变化分布
由图6可知, 在一天的24个时段中, 事故多发生在8:00—18:00点之间。此外, 晚上的21:00和凌晨的0:00这两个时间段相对于其他时间段而言也属于事故的高发时期。其中, 8:00、10:00、13:00和
15, )
根据式(2) 得到每位专家的评价联系度:
μ0. 0551+0. 5157i 1+0. 3250i 2+0. 0944i 31=+0. 0097j
μ0. 2868+0. 2782i 1+0. 3213i 2+0. 1063i 32=+0. 0074j
μ0. 2539+0. 3240i 1+0. 3138i 2+0. 0812i 33=+0. 027j
μ4=0. 0467+0. 517i 1+0. 259i 2+0. 1544i 3+0. 0229j
μ0. 2542+0. 2537i 1+0. 3277i 2+0. 1381i 35=+0. 0263j
进而根据式(4) 得到R :
0. 05510. 51570. 28680. 2782R =0. 25390. 3240
0. 0467
0. 517
0. 25420. 2537
0. 325
0. 09440. 0090. 027
0. 32130. 10630. 00740. 31380. 08120. 259
0. 15440. 0229
比例, 说明该系统存在较多可以转化的部分, 只要仔细查找原因, 对症下药, 该系统转为较安全和安全的状态是完全可能的。
3 结论
将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法应用到城市埋地燃气管道系统危险性评价中, 并把评价结果与集对势相结合, 综合确定系统危险性等级, 使得评价结果更准确。使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①扩大了集对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丰富了该领域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②对评价专家综合素质进行权重赋值, 减轻由于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带来的误差。③对五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法的不足进行改进, 提出了它的使用条件, 从而避免了评价结果失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新宇. 燃气管道安全性的模糊风险评价研究[D ]. 天津:
天津大学, 2006.
[2]赵克勤. 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 ]. 杭州:浙江科学出
版社, 2000:15-17.
[3]汪明武, 陈光怡, 金菊良, 等. 基于多元联系数—三角模糊
随机模拟围岩稳定性风险评价[J ].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4) :643-647.
[4]王万军. 多元联系数集对模型及其评价应用[J ]. 甘肃联
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21(4) :76-78. [5]余国祥. 综合评价的多元联系数模型及应用[J ]. 绍兴文
理学院学报, 2004, 24(9) :99-102.
[6]罗崴.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公路网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 华东公路, 2007, 163(1) :71-74.
[7]蒋云良. 基于同异反态势排序的学生成绩分析[J ]. 数理
统计与管理, 2001, 20(1) :26-29.
[8]周家红. 物流系统危险性评价研究[D ]. 沈阳:东北大学,
2009.
作者简介 亢永, 女, 1980年生,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城市公共安全。
(收稿日期:2012-04-19)
0. 32770. 13810. 026根据式(5) 求综合联系度得:μ=0. 1809+0. 3789i 1+0. 3090i 2+0. 1133i 3+0. 0177j 因为a =(a , b 1, b 2, b 3, c ) =0. 1809<0. 5,="">0.>
足使用条件, 由式(3) 得:
μ1+b i (i +1) +c (n +2) ]ma x =∑[a ×i =1
=0. 1809×3+(0. 3789×2+0. 3090×3+ 0. 1133×4+0. 0177×12) =3
与前定义的系统危险级别比较知, 该系统处于一般安全状态, 结合集对势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得到:
=shi (H ) 10. 22>1c 0. 0177根据集对势态势表, 该系统处于“微同势”态势, 即系统的同一趋势很微弱, 说明该企业在管理和其
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联系数可知b 项占很大(上接第51页)
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7]邓云峰, 姜传胜.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 16”事故人员疏散
调查研究[J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3) :30-35.
[8]刘丽, 徐亚博, 刘振翼. 化工事故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评
价研究[J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2) :49-52. [9]宗德福. 对我省化工行业卅年间重大事故规律的数理统
计与分析[J ]. 山西化工, 1983(3) :34-36, 58.
[10]金如锋, 常虹, 甘才兴, 等. 我国1983—1999年化工系统
重大工伤事故分析[J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2003, 21(4) :270-271.
3
[11]张贝克, 卢秉南, 马昕. 化工事故案例库的建立与查询
[J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8, 25(10) :1303-1306. [12]关文玲, 蒋军成. 我国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统计分析
及事故表征物探讨[J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3) :103-107.
[13]马杰, 宋建池. 近8年我国化工事故统计与分析[J ]. 工
业安全与环保, 2009, 35(9) :37-38.
[14]赵来军, 吴萍, 许科. 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
策研究[J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7) :165-170.
(收稿日期:2011-08-04)
范文四:化工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四).Convertor
案 例
3.16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着火事故
【事故经过】
2007年3月16日5时,联合装置车间,P017、P018、P016等区域已出现火焰。值班人员立即安排室内人员报火警、报厂调度台,并与常减压岗位人员一起进行熄火、停泵、投用水幕、蒸汽等紧急停工处理措施,同时安排催化、焦化降量循环。因P017、P018、P016等区域无法靠近,现场停泵关阀的步骤无法实现,两名职工随即联系电气分厂调度从开闭所进行停电停泵。
【事故经过】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迅速赶到火场,并在岗位人员的配合下,对P017、 P018、P016区域和减顶空气冷却器区域进行重点扑救,同时对常顶油气分离罐V002、V003等重点部位进行冷却保护,对地面流淌火进行阻截,防止火灾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厂调度台接到联合装置车间火警报告后,立即按程序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及时赶到,一起组织指挥进一步的生产处理、生产调整、灭火扑救等一系列的应急救援工作。大约过了50分钟,火灾被全部扑灭。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P017入口短节法兰面腐蚀泄漏 ,260℃的蜡油喷出产生大量气雾,当蜡油喷到相临高温设备等裸露部位后发生着火。在着火过程中,P017入口短节法兰的燃烧火焰又将泵出口法兰
密封烧坏泄漏,高压蜡油喷出着火 。
(二)、间接原因:炼油厂自2005年加工高硫高酸油以来,尽管采取了材质升级、在线检测、工艺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但对高硫高酸的腐蚀规律、特点和部位仍然认识不足,尤其对泵体出入口法兰密封面等部位 。
【吸取教训】
一、提高对生产工艺、物料危险性的认识。(本次事故中炼油厂对炼制高硫高酸油危险性和高硫高酸油腐蚀规律、特点和部位认识不足,尤其对泵体出入口法兰密封面等部位 )。
二、加强设备管理:
1、重视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和压力管道在线检验工作,重点放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设备、强酸、强碱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和管道、法兰面和螺纹连接件、阀门密封、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等易腐蚀部位,对易燃易爆设备、强酸、强碱等腐蚀性介质管线要标明输送的介质名称及输送方向;
2、重视常压储罐的外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罐顶和罐壁变形、腐蚀情况,罐底边缘板及外角焊缝腐蚀情况,阀门、人孔、清扫孔等处的紧固件使用情况,储罐附件完好情况,做好静电接地电阻测试工作,检查静电接地线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有无腐蚀生锈和断开现象;
3、要加强对高温法兰、测速孔板、引压管线、分析取样管线等流变部位及空冷器出、入口部位的定期检查和巡检工作,检查压力表接管、倒淋接管等部位安装、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4、加强转动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好重点设备的特护包机、运行管理、检维修维护保养管理、设备的动静密封、润滑管理、冷却水及各种设备附件完好状况及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5、要加强对高温、易燃易爆介质设备和管道、相邻设备和管道保温的检查维护工作,避免高温部件直接裸露。
从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事故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
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 5次较大爆炸,造成装置内2个塔、12个罐及部分管线、罐区围堰破损,大量物料除爆炸燃烧外,部分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装置周围的雨排水口和清净下水井由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引发了重大水污染事件。
【事故原因】
1. 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2. 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3. 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 清净下水" 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4. 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事故责任追究】
给予12名事故责任人做出党纪、政纪处理。其中:
1. 王芳,吉化分公司双苯厂厂长助理、苯胺二车间主任,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 申东明,吉化分公司双苯厂厂长,对事故和水污染事件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 于力,吉化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吉林市委常委,对事故和事件的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并按有关程序罢免其董事长职务。
4. 贺荣芳,中石油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总经理,对事故和
事件的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5. 段文德,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石油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对事故和事件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6. 吴扬,吉林市环保局局长,对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7. 王立英,吉林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对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吸取教训】
1、组织制定、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2、认真扎实地组织职工进行岗位操作知识的培训;
3、认真、全面对企业的应急预案进行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定期评审;
4、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处理事故隐患。
吉林石化分公司 12.30”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4年12月30日8时,化肥厂合成气车间气化工段气化炉当班操作工赵某接班后,1号、3号气化炉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其中3号气化炉温度为1277℃。9时左右,操作工赵某认为炉温低,与氧压机岗位联系,进行了提氧操作。9时20分,3号气化炉温度呈上升趋势,10时最低的一点温度达到1386℃,超过了允许的最高操作温度(正常指标为≤1380℃);11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548℃、1566℃、
1692℃;12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656℃和1800℃以上(指示表最大量程为1800℃)。而在此过程中,赵某连续6个点的手写记录都为1293℃。12时35分左右,值班长在组织对3号气化炉进行降温操作无效后,通知工厂调度室对3号气化炉紧急停车处理。在处理过程中,14时20分左右,2号终洗塔突然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
由于当班操作工严重违章,没有认真监盘,填写“假记录”,操作失控,导致过氧和炉温持续升高,在终洗塔后部形成氧气积聚,与合成气中的高浓度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
【事故责任追究】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规定,追究合成气车间主操作工赵某刑事责任。
2、合成气车间化工班长武振林,本应追究刑事责任,鉴于已在事故中死亡,不予追究。
3、给予合成气车间主任行政撤职处分。
4、给予合成气车间生产副主任行政撤职处分。
5、给予合成气车间设备副主任行政记大过处分。
6、给予化肥厂生产副厂长行政记过处分。
7、给予化肥厂厂长行政警告处分。
8、给予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行政警告处分。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事故单位罚款10万元人民币,由吉林市安全监管局执行。
【吸取教训】
1、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2、加强日常生产的检查,对职工的生产记录进行核对;
3、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本质安全。
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该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生产线,2007年6月开始单机试车,7月5日单机调试完毕,由企业内部组织项目验收。7月10日2号压缩机单机调试、空气试压(试压至18MPa) 、二氧化碳置换完毕。7月11日15时30分,开始正式投料试车,先开2号压缩机组,引入工艺气体(N2、H2混合气体),逐级向2号压缩机七段(工作压力24MPa )送气试车。23时50分,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突然发生爆炸,气体泄漏引发大火,造成8人当场死亡,一人因大面积烧伤抢救无效于14日凌晨0时10分死亡,一人轻伤。事故还造成部分厂房顶棚坍塌和仪表盘烧毁。
【事故原因】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对事故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经初步分析判断,排除了化学爆炸和压缩机出口超压的可能,爆炸为物理爆炸。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存在强度不够、焊接质量差、管线使用前没有试压等严重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原因】
(二)间接原因: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建设项目未经设立安全审查。该公司将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改扩建项目(总投资9724万元),拆分为“化肥一厂造气、压缩工序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868万元)”和“化肥一厂合成氨及尿素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856万元)”两个项目,分别于2006年4月26日和5月30日向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委员会备案后即开工建设,未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属违规建设项目。
⒉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混乱。该项目无统一设计,仅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组织项目建设,有的单元采取设计、制造、安装整体招标,有的单元采取企业自行设计、市场采购、委托施工方式,有的直接按旧图纸组织施工。与事故有关的2号压缩机由沈阳金博气体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并负责压缩机出口阀前的辅助管线设计。项目没有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安装单位进行施工和安装。试车前没有制定周密的试车方案,高压管线投用前没有经过水压试验。
⒊拒不执行安全监管部门停止施工和停止试车的监管指令。2007年1月,德州市和平原县安全监管部门发现该公司未经建设项目安全设立许可后,责令其停止项目建设,该公司才开始补办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手续,但没有停止项目建设。7月7日,由德州市安全监管局组织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安全设立许可审查,明确提出该
项目的平面布置和部分装置之间距离不符合要求,责令企业抓紧整改,但企业在未进行整改、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试车,试车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吸取教训】
1、对于危险化学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2、设备设施的安装、选材必须经过科学论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安装,严禁私自改动设计要求,如果需改变原设计应经过原批准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3、新装置开车前必须制定详实的试车或开车方案;
4、对于存在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消除,防止“带病” 运行。 设备设施老化严重、维护不到位事故
某化工厂氧化釜搅拌器传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导致操作平台发生爆燃事故
【事故经过】
某化工厂的前身为拉绒厂,后经批准更名为化工厂,汪某是其法定代表人。化工厂主营甲硫酸钠,兼营织布、拉绒。为了减轻债务压力,该厂与某新技术发展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合同,约定由新技术发展公司租赁经营化工厂,但汪某仍为化工厂的法定代表人。合同签订后,新技术发展公司派出总经理梁某全面管理化工厂,主营项目仍然是具有相当危险性的甲硫酸钠。出于节约考虑,租赁后的化工厂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关安全设备进行及时改造和维修,对过时老化的设备继
续使用。一天,生产副厂长王某组织几名未经过培训的工人接班工作,突然氧化釜搅拌器传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导致操作平台发生爆燃,使整个生产车间起火。结果造成8人死亡,4人重伤。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不合格的氧化釜搅拌器超期使用、缺乏必要维护而发生物料泄漏,在物料泄漏后有关人员又处理不当造成的。
(二)间接原因:
1、生产经营单位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检测,设备老化严重;
2、对最危险的要害设备氧化釜,该厂订购的是无证厂家生产的压力容器,没有基本的设备资料。同时,对安全设备也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维护、保养。
【吸取教训】
1、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分清责任,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并保存检维修记录;
2、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采购、安装、维修特种设备必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同时将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登记、建档,定期维护,保存资料和记录。针对特种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3、对于安全设施要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保证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
(《安全生产法》第29条的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同时,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6条的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企业管理不善,安全生产无保障
某石化分公司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2年2月23日, 农历正月十二, 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由于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造成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导致大量的乙烯气体瞬间喷出,溢出的乙烯又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
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发生了爆炸
(二)间接原因:通过多方分析这起事故,发现在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生产操作和工艺管理、装置设计、用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1、采购环节存在严重问题。(这块视镜的公称压力为2.5MPa 。根据事后解读DCS 记录,在0.5 MPa时视镜就破裂了 ,视镜是从没有资质的企业采购的,物资采购人员、验货人员严重失职,使不合格的视镜安在了装置上,埋下了事故隐患 ) 。
2、工程施工管理混乱。安装打压试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易燃易爆的化工生产装置尤为重要。但打压单位没有进行打压。
3、工艺、生产管理不严肃。事故的起因是聚合反应不正常,而且历史上聚乙烯也多次发生过聚合反应不好,但没有查出具体原因,不了了之。结果遇到这种情况,束手无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线的操作规程也与实际工艺不符,操作规程上规定干燥系统采用氮气法,而实际上采用的是空气法,增加了氧含量,为事故埋下了祸根。
4、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不规范。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设计单位公司不求甚解,马马虎虎 ;
5、劳动纪律松散,员工责任心不强,用工管理不严,技术培训有差距。主要表现:值班长不请假 ,职工上班洗澡,临时工现场过多,培训不合格就上岗作业等。
【吸取教训】
1、全面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2、加强职工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3、对物资采购环节存在的风险加强认识;
4、对设计单位所作的设计要进行论证。
5、加强工程监理工作,保存好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资料;
6、制定详实的生产操作规程,各种参数的变动要履行相应的手续。 压力容器设备严重损坏事故案例
2000年1月18日河北省临漳县兴达制浆有限公司一台25m3蒸球出浆管伸缩节连接处意外脱落造成蒸汽纸浆喷出,导致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3万元。
一 事故的主要经过
2000年1月17日8时,蒸球车间2名操作工上班后与二楼切草人员配合开始给3号蒸球内加料,下午1时30分加料完毕,开始送汽。约1个半小时后,球内压力达到0.6MPa 开始保压正常运行,同时,由于2号蒸球内出料口堵塞,生产安全技术员,维修工,操作工等3人正在现场维修 。
【案情】
17时40分,3号蒸球出料管伸缩节突然错位脱落,球内大量蒸汽纸浆向西方向迅速喷出,这时正在2号蒸球工作台上抢修的三名工作人员由于躲避不及(车间门向内开),当场烫伤、昏迷,事故发生后,伤员当即用车送到就近的磁县医院抢救,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相继死亡。
二 事故分析
1. 事故前设备状况:
该公司4台25M3蒸球及伸缩节均由原邯郸市造纸厂搬迁安装,使用前未按规定由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按规定输移装手续。
2. 破坏情况
事故发生后现场可见放汽头锁母脱落,放汽头管子发生错位在200mm 左右。
【评析】
3. 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为:
1) 3号蒸球与出浆管道接合部的伸缩节内紧固销钉损坏,连接处错位脱落,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车间的门朝里开,致使事故发生时,人员无法逃避,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2) 该蒸球移装前,未进行检验,也未办理移装手续,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是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 由于单位领导参国家有关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安全不重视,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人员也未经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安全技术人员未能及时检验发现损坏的紧固销钉,使设备带病运行,也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结论:该事故是一起严重的设备损坏事故,属责任事故。
三 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建议:
1. 要用这次血的教训,教育全体职工,增强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2. 切实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维修保养,特别要加强对压力容器和锅炉的监督和检验,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3.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对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自觉制止和消除各种“三违”现象;
4. 立即停止设备运行,由市锅检所进行检验,符合安全使要求且办理移装有关手续后,方可恢复运行。
火药爆炸事故
辽阳市庆阳化工厂爆炸
【案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1年2月9日19时30分,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二分厂梯恩梯生产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重伤13人,轻伤94人 ,硝化房全部炸毁,附近其它厂房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
2月9日19时15分左右,硝化工组3段2号机手牛某某送样返回机台后,发现2号机分离器压盖处往外冒烟,就将分离器雨淋阀打开,并打开硝化机的旁路水开关进行降温,然后到仪表室向班长张某某报
告。仪表工看了一下仪表室内仪表温度不到97℃,还未达到报警温度100—105℃。张某某即同2名仪表工与牛某某一起到硝化工房南大门处,张让牛去打开安全硫酸,并让仪表工关掉“MNT ”,停止送料。
牛某某打开安全硫酸,同时将机前循环打开,因烟太大,不能在机台坚持观察分离器温度变化,便离机往南大门走去。当他走到二段一号和二号机附近时,发现三段二号机分离器着火,便到南大门报告班长张某某,张某某也同时看到火从二号机分离器压盖处窜出,瞬间大火漫延整个硝化工房,张某某大喊快撤,当他们跑到距工房30米处时,发生丁爆炸。
【评析】
二、事故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而导致的爆炸事故。张某某在接到分离器冒烟的报告后,未按该厂《岗位操作与安全防火守则》第5条第5项的规定“分离器温度超过上线10℃或冒烟时开废酸循环阀进行本机循环,同时将硝化物和废酸向相邻两机分摊”,采取打开废酸循环阀进行降温这一关键措施,而错误地让牛某某打开安全硫酸,严重违章指挥,同时违反该守则第5条第8项“在整个处理不正常情况过程中,在未处理妥善之前不准离开工作岗位”的规定,擅自离开岗位, 特别是当其发现起火之后,没有立即返回机台切断该设备与其它设备联系,反而离岗跑掉。牛某某在处理分离器冒烟过程中,没有带防毒面具,使其无法在机台观察温度变化情况,违反该厂《岗位操作与安
全防火守则》第5条第8项规定。二人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三、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辽阳市人民检察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对牛某某、张某某提起公诉。辽阳市人民法院以同罪判处牛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丹阳市江苏丹化集团
【案情】
一、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江苏丹化集团公司化工助剂厂。
2、业别:化工
3、企业性质:镇办企业,因产品结构调整,该厂l992年与江苏丹化集团公司脱钩,但未更改营业执照,现无任何隶属关系。
4、事故发生时间和地址:l999年11月17日13时45分,丹阳市珥陵镇江苏丹化集团公司化工助剂厂硝酸铅车间新增设正在施工中的转化池内。
5、事故类别:中毒。
6、事故的伤亡情况:这起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死者庄荣锁,男,27岁,丹阳市云林镇人;陆仁山,男,31岁,丹阳市云林镇人;庄武中,男,37岁,丹阳市云林镇人。伤者褚振宽,男,41岁,内蒙古突泉县人;沈江辉。男,22岁,丹阳市珥陵镇人。
7、事故的经济损失:赔偿死者各种费用27.566万元;事故抢救、
招待、后事处理等费用8万元;直接经济损失达36万余元。
8、事故性质:对照有关规定,事故调查组认为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二、事故经过
1993年3月该厂根据市场的调查后。决定新上硝酸铅项目,租赁给本厂副厂长陆筱平,并向丹阳市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和丹阳市环境保护局申请硝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的项目。以上两单位均作了批复。1999年5月份和6月份、省石化厅会同省环保局、省固废中心、镇江市环保局等单位的代表到该厂硝酸铅车间实地考 察,并在南京和丹阳两地听取了该厂的情况报告和产品介绍。
经评审认为该项目的技术路线可行,同时对该产品的销路、风险作了肯定的评价和评估。确认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经镇江市环保局、省石化厅初审同意及丹阳市环保局终审批准同意该厂于l999年8月1日试产:在整个试产过程中,厂方发现该生产工艺设备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即转化池与反应釜不配套,盐析池与离心机不配套,严重影响到生产工艺的优化。
为了进一步完善工艺配套设施,决定在转化车间增设一座转化池。并向丹阳市环保局提交了《关于增设一座转化池和盐析池的申请报告》,丹阳市环保局1999年10月21日批准同意增设后,该工程于10月22日即行动工,1月30日结束。转化达池的作用是:将原料烟道灰 (主要成份为废铅粉末)、自来水和炭酸氢氨搅拌成混合物。
该池基建工程完工后。承租方分管技术和经营的负责人戴森林于11月1日曾下到池底(池深2.6m 、直径2.4m )检查工程质量情况,未发
现任何异常情况,并于11月11日开始安装转化池PVC 内衬(防漏及光滑) 。施工三天,前后有四人下池。11月13日助剂厂对转化池进行了充注水试漏,经检查未发现任何漏水及其它问题后,于11月14日将池内试漏的清水抽掉,池底仅剩下部分余水,约0.3米深,拟作使用前清洗用水。
这以后一直未有人下过池,也未经任何施工。直至11月17日由车间主任褚振宽带领三名工人,对该转化池安装搅拌机减速器(减速器安装在转化池池口平面的搅拌机上,作池内搅拌减速用)。在安装过程当中,无任何人发观有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13时45分时,正在安装的车间主任褚振宽不慎跌落到池底,且马上出观昏迷发抖等现象。 一起工作的三人均认为他是摔伤所致,庄武忠、陆仁山两人立即下池抢救褚振宽,当他俩下到池底准备扶起褚振宽的同时也昏到并拌有发抖现象,当时三人都未能说上一句话。池上面的人此时已感到问题的严重即大喊“救人”,很快有几人赶到现场,见池内三人的情况,又误认为是触电所至,急叫人拉下总电闸,随后单位领导及其他员工均赶到现场。
庄荣锁在关总电闸后从梯子上第一个又下池底,紧跟随的沈江辉也下到池底,可当他俩下到池底后,摇晃两下又跌倒昏迷在池内。这时候池上的救援人员意识到根本不是触电所至,可能是由其它原因危及着池内五人。此时在场的领导和职工都坚决阻止其他人再下池救人,立即用钉钯将五人全部救出池外,并快速请求了外界的支援,及时向当地110、120、派出所和消防队等单位打电话报告,这些部门的人员
立即赶赴现场协助抢救,将救出的五人急送丹阳市人民医院救治。 这起事故从发生到伤员全部送到丹阳市人民医院历时40分钟,在抢救时间和措施上都尽了最大努力,不幸的是庄荣锁、陆仁山、庄武忠三人经丹阳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褚振宽、沈江辉二人经抢救现已治愈出院。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该厂硝酸铅车间生产中的反应釜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沉积到新安装转化池内,由于一名安装人员不慎跌落到池底,其它人员相继下池抢救时中毒,这是造成这次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江苏省、镇江市和丹阳市三级的化工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和医院的技术专家乡次抽取物质进行化验分析, 一致辞认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化学气体中毒窒息。
【评析】
省卫生防疫站派员用进口仪器到该厂取样化验检测未果。丹阳市公安局和江苏省公安厅法医进行尸检也没有明确结论。丹阳市人民医院医疗报告的结论为氨气中毒和慢性铅中毒。化工专家倾向氨气中毒、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毒。鉴于以上情况,二OOO 年一月七日,我们邀请了镇江市化工局、镇江市卫生防疫站,丹阳市人民医院、丹阳市卫生防疫站、丹阳市公安局、江苏丹化集团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对事故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专家认为硫化氢、氦气、氮氧化物中毒的可能性小,一致认为死因主要是急性二氧化碳中毒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该企业对硝酸铅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了解、不清楚,只是依靠聘请的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2、该项目示通过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审查,产品没有领取《化学危险物品生产许可证》,安全管理不力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二。
四、事故的责任分析
1、该厂副厂长硝酸铅车间承租陆筱平忽视安全生产,对该产品的生产特性认识不足,试生产过程管理不当。对这起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2、承租方分管技术和经营的负责人戴森林,对该产品的生产特性认识不足,在试生产过程中,对不安全因素采取的措施不力,对这次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3、助剂厂厂长、法人代表徐建.将该车间租赁后,放弃了安全管理职责、忽略安全生产,对这是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4、珥陵镇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站长张菊生,对该厂的安全生产未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对这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
5、珥陵镇党委副书记,经济实业公司总经理陈国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抓管理不力,对这起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
五、事故处理意见
1、建议珥陵镇政府撤销陆筱平副厂长职务。鉴于此事故发生在乡镇企业,且陆筱平不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是承租人,给予经济罚款2万
元。
2、调查组认为戴森林不适合继读担任该厂硝酸铅生产的技术管理职务,建议珥陵镇政府按程序解聘,并给予经济罚款3000元。
3、建议珥陵镇政府对该厂厂长、法人代表徐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4、建议珥陵镇政府对珥陵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站长张菊生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5、建议珥陵镇党委副书记、经济实业公司总经理陈国强向丹阳市行政作出书面检查。
6、建议珥陵镇政府责令该企业停产整顿。
六、整改措施建议
认真吸取教训,防止各类事故特别是这类事故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建议丹阳市政府、安委会针对“11.17”事故的发生,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根据各类企业、行业、设备的特点,对全市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的拉网式检查,尤其要将全市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对化学危险物品生产许可证领取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内容。
2、建议丹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针对这起事故,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审查的有关规定和化学危险物品生产许可证的领取,并严格把好审批关。各化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要全面落实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建议丹阳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珥陵镇政府,切实加强对该企业停产整顿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工作,该项目必须经劳动安全卫生“三同
时”审查通过,领取化学危险品生产许可证,达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并由丹阳市政府批准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4、建议丹阳市政府和珥陵镇政府认真吸取“11.17”重大死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要杜绝此类事故的重复发生,为丹阳市及珥陵镇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和社会环境。
范文五:医药化工行业出口退税调整影响分析
医药化工行业出口退税调整影响分析,财经与管理,
杨国兴 约2728字
摘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国家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都比较大,本文就自己熟悉的医药化工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历次调整的政策出发点、传导机制、调整前后出口增速的变化以及对盈利的影响做出分析。
关键词:出口退税;医药化工
2009年4月1日起,国家将部分医药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9%提高到13%。本文论述中,我们就出口退税率历次调整的政策出发点、传导机制、调整前后出口增速的变化以及对盈利的影响做出了实证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论述主要是在行业层面就该专题做出深入的分析、为市场提供更加系统的参考,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的宏观环境形势并不容乐观,我们并不立足于个股的推荐。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已被世贸组织诸多成员国广泛应用,以增强该国家和地区对外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作为一种国际惯例,同时根据WTO规则,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此后又多次对出口退税率、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调整。国家将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并非单纯的针对某个行业出口的调控,由于在不同的时期里宏观环境有所不同,医药化工行业出口退税率的区间主要集中在5-17%之间。在历史上对医药化工行业的部分产品退税率调整中主要有八个阶段,出口退税率下调往往发生在出口表现良好、而国家采取紧缩政策的时候,调控出发点主要包括为国家财政减负、减少贸易摩擦等,最低调整至5%。出口退税率上调往往发生在出口环境恶化、出口企业遇到困难的阶段,调控出发点主要包括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促进出口和扶持织工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最高调整至17%。
出口退税率通过影响出口企业成本作用于产品销售价格,短期内通过影响销售价格对出口量有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中长期来看,出口单价的变化更取决于当时的出口贸易环境以及市场的竞争态势。
1 短期内,退税率下调会推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对出口量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根据计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若下调两个百分点的话,将使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2%。对于像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宗原料药价格持续走低的现实面前,如果企业增加2,的成本后仍要保住国际市场的话,无疑必须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事实上,从国内几大原料药生产巨头半年来的行踪看,我们也能隐隐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中长期来看,在外部市场需求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出口单价提升进行成本转嫁;若贸易环境不好,则难以通过提价来实现成本上升向客户的转移。
2 短期内,退税率上调会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对出口量增长带来正面影响;中长期来看,出口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降低出口价格来换取市场空间。
大部分调控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出口增速更多取决于进口国经济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从调控效果来看,在历史上的有关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中,除了1996年12月的下调未带来出口增速下滑之外,其余几次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1995年和2007年的两次调整带来的下滑较为明显,而2007下半年的下滑美国次债危机爆发有很大关系;在历史上的有关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中,1998年的上调未能阻止出口下降的趋势,2008年12月和2009年4月的上调退税率,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增幅明显回落,1999和2001年的几次上调后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当然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消退是出口增速提升的根本原因。
短期来看,出口退税率上调的一次性补贴作用和下调时对企业盈利的抽回作用是明显的;但中长期来看,出口退税率调整与企业盈利变化的关联度相对有限,出口企业的盈利多取决于出口环境的变化。实证研究方面,对收入、毛利率、税前利润等指标的短期负面影响均较为明显,例如本人比较关注的东北制药因相关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5,导致销售成本上升,2007年利润将减少923万元;还有像本人所在的浙江启明药业公司,5%的出口退税率从07年7月1日开始生效,所得税率33%,影响07年下半年和08年全年的盈利,出口退税从13%下调至5%将使得公司07年净利润下降205.48万元,08年净利润下降915.29万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又会逐渐恢复到税率调整前的水平。仍以浙江启明药业公司为例,由于市场是动态的,退税率下降使得行业门槛的提高,将拖延价格的上涨周期,从而提高公司中间体药物的售价。而公司盈利状况对平均售价十分敏感。价格微幅上调,盈利就能看到明显提升。因此,出口退税的调整不会极大改变公司的盈利前景,维持着该公司07,08年增长强劲的势头。最近2次退税率上调的总体背景是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次级债危机并延伸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削弱相关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我国医药化工行业出口环境恶化。我们预计,此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企业盈利的短期补贴作用会比较明显,但此后出口收入和盈利是否增长要取决于出口环境的变化、企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进口国和地区的采购政策。
如果类比历史最高退税水平,医药化工行业出口退税率可能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但政策抉择会更为审慎。医药化工行业由于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国家对行业的准入门槛和监督检查都非常严格,目前一些企业的医药初级产品已逐渐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去生产,直接出口的总量增速上回落明显,因此退税率调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日益下降,当然由于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涉及到数千万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社会效应也不容忽视。但另一方面,目前给予各行业的出口退税占我国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达到10.7%,面临灾后重建的巨大支出及通货膨胀高企带来的政府对低收入群体补贴的不断高涨,估计国家在进一步调升退税率方面会比较审慎。
投资建议。历史股价变动情况表明:医药化工板块指数和出口公司的股价表现与出口退税调整的关联度并不大,主要原因是出口退税调整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有限,出口环境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人民币升值和美国等主要进口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们总体看淡出口相关行业。然后拥有核心技术,重视新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出口龙头上市企业,凭借较好的规模经济和更为优化的产品结构比同类型企业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退税率的上调,在行业低谷时体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为更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医药能源化工行业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