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云南小麦种植气候生态类型区划及评价
云南小麦种植气候生态类型区划及评价
!"#$!%&’"#&$*+,*-’$.%*./’/ !!"#$!!%"
$’’% *++,$--/012345/62
!"#$%&
opU!i9 !q r!0/st?uj vw D?W x y %7
&/!"#$%&!!"#$!!%"$’’%/
89: $#";$’-1/2/#""%!&;!"#$;"&;"!
uvwx\yz|@J~
# !!! $ ! !
:; !? !@AB !CDE !FGH
# ! $
" ! ’@%"""’ ! ’@%"""’ !
stG v st stG #$I|ab x st stG Z #$I| 9S
st Z’@%$""#
M $ + ! +
C D stvw[#M& ?k st?u ? @de n | st?u
j V~ ? +H%@‘ ? ! st?u i '"#" A% #@ ?+v "B #
@ '+ ' k?u nT?M '@ ?M!z ? ?Qhn 9@d!
W:Q ! !
5k I| `st?uj uvvw D?W xˇ? ` x uv:?y
! + +
st?uvw D?WHx |9 1 ?uj 91 ?uj 91 uj
t1 ? uj ! 991 ?st?u T; c?j
EFG$st’?uj ’d! ’vw D?W’ x’y
$Q%#!;#MMMMMMM $RMMMM $#""%!&"!"#$#"&"’"@
5HIJK LMNOP LQRK
.,/+&%,1&’,/+&+?&%#&’,/+/0"/@"%,$&’’*A4,+B#++&+7-&’.3/7,+.&3
&4
# !!! $ ! !
VUTH2I42 !]XRYW]*H2I,2I !?R9VE2 !QXRY?H2IZG!kRYW]CF2I
# !
" ,E’1.%3*#*1&11%’"$L#$#’1.!,E’1.%PQR!,’.$’ ,E’1.%6./#’##*17!%&’"#&$S*",.11%28&1H1G
$
#’1.!,E’1.%PQR!,’.$’
T$1$.!%&’"#&$S*",.11%28&1H1#’1.*.#*& !T$1$.PQR:!,’.$ #
!54’3&"’
$A*B6G566CEF+B!LZ36CBFZ !LZHGI*+F2LCH.+BE,BZF+GZB.BZB+*BEF2[F6+HZF[[B6+2I+*B*I*F2L
+F5CB3BCLH[.*BF+2TG22F2/:2HZLBZ+H,ZH\LBEHZBH51B6+\B!6B2+[6+*BHZ3[HZ.*BF+,CF2+2I2TG22F2!
ZBIH2FC0F+H2+B+H[6CEF+BB6H+3,B.F6FZZBLHG+F2L+*BZBIH2FC0F+H2ZBGC+.
BZB6HE,ZB*B2\BC3ZB\B.BL
5FBLH2+*B+BE,HZFCF2L,F+FCL+Z5G+H2H[ZF2[FCC !+BE,BZF+GZB"F66GEGCF+BL+BE,BZF+GZB#F2LG2*2B*HGZ
2.*BF+IZH.+*,BZHL "[ZHE96+H5BZ+HeF3#
F2L+*BZ6HZZBCF+H2.+*IZH.+*FLF,+F+H2!G2I,Z26,FC6HE,H
2B2+F2FC3H[QhF2LW:Q+B6*2HCHIB/A*BZBGC+*H.BL+*F++*BB6H6CEF+B[HZ.*BF+,CF2+2I2TG22F2
.BZBL\LBL2+H[HGZ+3,B
$2HZ+*BZ26B2+ZFC6HCL.*BF+IZH.2IFZBF!6B2+ZFCBEFZL.*BF+IZH.2IFZBF!6B2+ZFC
BE*GEL.*BF+IZH.2IFZBFF2LHG+*BZ2.FZE.B+.*BF+IZH.2IFZBF!A*BZB2!+*B6B2+ZFCBEFZL.*BF+
IZH.2IFZBF.F+*BEH+G+F5CBZBIH2F2L,ZHZ+3LB\BCH,EB2+FZBF[HZ.*BF+,CF2+2I2TG22F2/
6*7/34
$TG22F2’.*BF+IZH.2IFZBF ’,Z26,FC6HE,H2B2+F2FC3 ’B6H6CEF+B+3,B ’ZBIH2FC0F+H2’B\FCG
F+H2
!"#$$!"#!#!"@
MM st!?u?? ?+34 @
$ ,eRAQ-
%&’ tz #$I|#?Z N~?~_
!
?2q? k ?0?2q??q j9??'
"?RjQ$!&%#’st ?uUljyi NO
$ "#’$#! ! !
*+, opU st Z^ X8 defg !
e@“2 ? deu?:?
vvw k[?+#$vw~ @?zab DEFC $ %#& ?u? !? @j B34!?
64E&&C34K#!’/6HE
! ’"
stG@de? ?2q? Aj B
!opqr!i9 !DEFC $00,J!"##K2F/6HE*’"* !"#$%&M?!%?M?& "!"#$A@ # ! %#!!& !
c*E ! A @$;$c*E!? ?B #-% #/!MG?2q?? ?@ Bo?ulj wx\yz|@
! + + !
Ej ?E G F ? ? vw@
st ?E ?uj ?? ! ?$""m$&""E“ ? #" 9? ## j!#" %$&
## !## #
!dej + ?+2?+ + ?9? ? A + + + +
+ ??? !# ! !!$ !
‘ Q? 3” ?" ? 0“ ?G %#&&
!& % !%
#"""m!&""E 56! 9?q
? ??^t`?u %$!@&
! #’%m!"" L
%IM ?XIM@?y ?!?uj ?y ? i ?u i '@
+ ! ?+v "B # @ '+ '
$ F? c? ?stj $ !
+ ? st?u nci@??u X
`?@?e ? u BXY ]?F? %&!@!&
@ ?Mn xˇ?9!y wk
@V !st?“?? '_F ? + ?
%%&
$$
st?u nT?M??C&@ vw
?“ ! + ? ?u $c?] %#&!@##&
%#&
n q| xˇ???" ## 9! j
, -
^3W0 / | st?u d %#&
!
?EY ?w?u@ #%""m!%""E !
e “?d0
! ’
??u ? !@x n
?u i ` D??@eˇ! u 56 ?EY! ?w?uf
?+ 0 Fst?uj x !
n ? n n@ ~ ??
+
| u 99u t7u %’&
’
u?W! ? !@de n f j
stvw[#!vw?WE? ’ st@
!? i @B ??u nci
“‘+vw 0 @ ! ?1 ? + !
@F??? ??u ? ? !@ e
? , Z :?E
n ?!! & ?@ ??u nc
!
#$ z @,-?ˇ ?u n $,-4
!
i@8e?? ??u ? ? !@ e
5 ??!de 6 vw?? n!v n w `?u @ C?!vwn+ #/$M~ WX
! +
vwEF I???u i '@ v
zE? ?%9@d! ?5Z[
"B # ? st?uj @
d!??u ? ? !@ ?M
b89~ |@z K
%$!&!@&
n Popz?? st?uj @
:&5%89QBCB6+BLB6H6CEF+B[F6+HZ[HZZBIH2FC0F+H2F2L
%!&
x?? ?? z? 0 @xyab! +*BZ6HLB
! qu?y+F N? !-ˇ?zst?u n
? i '@ ?+v +B U+ U+
j # !
U+ U+ U+ 9 $ & %
" # !
?k?uj @ ?M d! |? ` U+ U+
?? ! ?? ’ @
!
st?uj ? Dvw?W x z |s U+ U+
!9 ! t?uj V~ | +H%@‘ ?
U + U + U +
! ? ! #" ## #!
9 ?U + ?U +56 #$ #&
?U +56x ?U +56 #% #’
#M
/0123
U +! ?U +!x ?U
#@ # #
B j B U + B U + 7 B !" !#
#/#M V
U +?? B U + ! B U +56 !! !$ !%
B U +! B U
#!% !@ !
vw~~B ?stG v ?@
U + U +
v ! v ! v 56 $" "##!"#" # + + !& !’
A A @ v
U + U
v !q v
! $"
+B @ ? 9 ?$B U + U +
! ! 5
$# $!
! !
@ .zS\@? v | ?
U
6!
$$
!
?F?n@S\ ?? ?@ opU!0/st?uj vw D?W x y *’#*
%#$!#%&
y UW! y UW @:?y BX " $#’ !??9v ?G@
%#%&
! ]
?CDvw D?? @?u d! d! n :? zd! ! " # !
‘? z @!" #$EE? F @45?| ;d! :?yX? |Y %:! %:| B@ 1UW!??:? !:? @3M&?’:Q’w E?@de F#!%?G@?uj
vw D?W |&
! ! ! " ]!]!]!
* ' ? ? E+ ?@,-S F:? 9 # ! $
] j & #$
+ n@%9 %den?uv ?|./ @q d!
&
%#!#@&
- zQh?!jWd! ]f";$$%#]n";$$$]n";#@"%]n
# ! $
%#!!#$&
! ";#"$!’]
?`E?@$ uvab xˇ?
&
’ E ]f";"@&Un";"!Un";!"$Un..O
st?uj vw D?Wab` q # # ! $
d! &!@./T ?Ow,%9- ./S ";$’#U O";&!%U E2 ,2 $! $$
%#’&
]f";$&Un";$’&Un";!@Un..n
9@n `./S uvd!
! # ! $
$$g#!%
";##’U n";#’%U
!
z?? ?5uv m +! 0 $! $$
]f";#Un";&Un";@Un..n " #
Fd! z?1 # # ! $
";"!!U n";"’%U
5 ?5y2?$??!` uv??F
$! $$
! ’ ! #!% ]f";#’"Un";"$UO";""’Un..n ?‘ z ?3??@ ?@ Fst
# # ! $
";#!U n";&U
$$
?@ xˇ???n&?!?
$! $$
hf$$!Yf#!%@./U !ˇ4?3 @
F.
b9U Wc Wc Wc M‘
,2/j’??yˇj@EI +I ?
:&5%9DIB2\FCGBH[+*B6H\FZF26BEF+Z4
’ !
?d! `??@456 45 -d -d
d! I 45? A45? " !#’ !?d! @ ?7 8`9d # ##;#@# $$;%# $$;%#
! ##;"# $$;$ ’@;!&"
! nk??E?3M&@
$ %;’$ #@;"% &;$!’
!z ??@E??E?"`? #9@ & $;%$& #";$!’ &;’%#
#
n B:?:?d! n@?‘
bC9 E ;"^ # E,
:&5%CMDIB2\B6+HZH[+*B6HZZBCF+H2EF+Z4
# ! $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U ";"@& ";$& ";# ";#’" U ";&&@ ";!&’ ";’%% O";&’# # #
U ";"! ";$’& ";& ";"$ U ";%%% ";## ";%$@ O";%" ! #
U U
";!"$ ";!@ ";@ O";""’ ";"! ";’% ";#& O";"%& $ !"
U U
";$’@ ";!# ";%" O";#"% ";"!& ";’% ";!#& O";"’ & !#
U U
";$’ ";#!@ ";@! ";#&" ";"&& ";%@ ";!% ";"!
% !!
U U
";& ";!&" ";@! ";#" ";"! ";%% ";!$# ";#&!
’ !$
U ";$@ O";"& ";@ O";"& U O";"#& ";%@ ";!"& ";##
@ !&
U U
";! O";"’$ ";!’$ O";"$ O";"%% ";@" ";#$ ";#!" !%
U U
";’" O";"& ";!!$ O";## O";"!" ";’! ";#@& ";#$ !’
U U
";&! O";"" ";#%! O";"& O";" ";@’ ";#%" ";"&& #" !@
U ";@& O";"@ ";!#% O";#’" U O";#"& ";@’ ";#&$ ";"&" ## !
U U
";@" O";#! ";"! O";#"" O";" ";# ";"’ O";"%% #! !
U U
";’@ O";#! ";"$$ O";#%! O";" ";@’ ";"$ O";"$
#$ $"
U U
";& O";"%! ";#@% O";#$ O";!$% ";#$" ";"!" ";$%
#& $#
U "; ";"’ ";$"’ O";!&% U O";$’# ";##’ ";"!! ";#!
#% $!
U U
";"" ";"’@ ";!" O";!’% O";&!% ";#’% ";"’% ";&
#’ $$
U
";@ ";#"$ ";$! O";!!$
#@*’!* !"#$%&M?!%?M?& "!"#$A@ # MM $9@0? ` @?? w ?W ? ! ??u DIG st?uj %#%#&
! !
nkd! @ ?8| 0@n k ? !Fstx |&?uj vw !
d! @ ?M? ?E? d! @ $9 1 j +91 j +91
W? ? ? 0? #";’ ! | e
?j t1 ? ?j " ##
%#&!#’&
kd! @ ?8| @? d!
` IGq S
T & &;’%#d
9@q ?@AB
!/#M5 wx\y~ $$g#!%
" !#! ! &
xz A d! nBHz: !
de2? 9@1 “?
?#!%?$$vwnE?@!CA + + + + + +
TU%VWX YZ [ \o p] ^ & ? d! n@
+ + + + + + + +
n o_ ‘a /b cb d ?" ef p
$ ! # !
3 Dd! 9 0@
+ + + + + + + +
g h" P? \d i j,? kl vwnE?U !U !U !U!U !U !
## #! #$ #& #" + + + + + + +
m t, ns o? sp Z qr s
U!U!U !U !U ! t?Ow?u nci9
@ #’ #% #@ $" $ !
@deIG? “ tuG
U !U !U !U
?? 9 ?u
## #! #& #$ +:9 ? Tv“! ? # ""m
!U!U!U!U
! ? ?
@ #"
$’""E!wx?x+yz+ ?w+? ?|
%’!!$&
u?? ! E? ?!U !U !U ? #% #’ #@
x0 @ 1E ?? !?u i u56F ? Gn ??Ows
" # ! ! !
? E v v ~ Y t?u%?? iE?@6
? Y+v ? ?! n!?\ v
n0?| !? wst? " # ?@
’9 ? Tv“? v\ B!?u
EY ' ? uH @??
i '"? #v ? ! Y+ ?
! !
kst?uj QIJ?K d!
+ ?'? ?! n!\ ! U !U !U !U !
90@E?
# # #% #@
! !
c ? ~ E #q? U !U !U !U !U !U !U ##n! t !% !" !# !’ !! !& !$
+ !
E|?A? 1?A? ?u i ?n ?Ow?uF+56+ ! + j+ + " #@"L #! + !
:z? ;j ? lj :? !
?? F??? tL w?u " #+ !
u ?u 340' j ?? ?T;j? i @F???! w?u |M
u: ?u!?st?"?#ud ?! ?
? ??NO? PQ n0?| !k
?"?#u c? ?
$
st?uj QI K d! 9 U!U!U!U!U!U!
0@E?
! $ & # ’ %
’nde?Owst?u nq @ ?
9U!U??u ?!U
! $ #
!U!U!U
? j ? ??u ?
& % ’
n0?| ? % ? ?`?u q n W? ?&d! U !U !U ! $
90@E?
$# $! $$
"! +$
n?Ow?u nci9
& #@ ??’n0?| !? ?u
n9 O !EV ?u n@O?W
! ?R ?u ? ?@ ! !M
45167
89
H LMNOPQRSTU5VG
;,.8MD6H6CEF+BZBIH2FC0F+H2 6*FZ+H[.*BF+IZH.2I
!%
stG ?G@?uj vw D
FZBF2TG22F2opU!0/st?uj vw D?W x y *’$* !/!M5 wx\y~ dez?A?:Ek?2+ q?|d! ! ! !
2?stG91 ?st?2d $E|?? ?uj T;?u n@ + + + + + + + !
TU L _ ? Z‘ 4 p ??Y ?st?u@Hc? ?u i t+ +p +? + + b+ +q + "? #F? ! ??!O ??!
+ n+ r+ + "+2?+p +\ + i $ Q?de@v ?Q!bQ? !T; + + + + + + + + ! " # +
? ‘ 3” "b ;n j M?u:?u :c? u?2 + + + + + + + +
?j ?‘ ,‘ ?‘ ? q?' j
o + ‘+??+,f+Q?+ ?+??+ ?+
& $
p? ? @deIG? “ t
$M98
! ! #%""
uG ? E|v“: ?
m! """ E!wx?x+?+yz+ ?w xzstG#!% ??u?? i
%’!!$&
0 ?u i '"? #vw ?+F? $`?@ ?+v +B + $$
+ ! ! ! ! !
T9 O ? Y ? ? vw n zd! 5 Fst?uj
! !
? ? #q?E|?A? 1?AE x | 1 ?uj 91 u? i #’%L ! i $\ P
uj !91 ??uj t1 ?
Q! QPQ + v ? ?!?suj &Hj ! x kEA
! " #
t?ude ?st uj @ QI,- k? #$ xA z%
c? !T;Elj@?u n!?"?# n"??#uv x@?5 |H%+
uj c?]^? ?‘! x ? +K#++F!,-? w^
%!&
!/$M !
5 wx\y~ | k? 0st?ul
%&&
! +
2?st 1 9t1 ?st?2 x@xy " %?0 &9@st?ul
q?d ?!TU??+ _+U +? j~ @IG ,-? ab W:Q
+vb+?v+'z+“6+?+[?+t?+? ?Q w ? ! ? !HRqM&! + + + + + + + + ? ? ? \ˇz? b+Z !# ? “ E|?v“!: x @ “ .zv ?x “
?“?! ?#"""m#%"" E!wx?x+y @ Dvw|? ! QI ! x`? %’!!$&
" # ! !
z0 ?u i ? vw? F? [#vwC&@st“ B? x _?? ! ! ! ! +
O ?T9 ? #q?E? u?y+F %VWX YZ klx|
A? 1?!?u? i #’"L ! i ?? ?? ’,f+??0 @?u D?
$v ?Q?!bQ ?st?u@?c Wx kQC ? ? ?! QC?z9! + ! ! ? Hc?j M?u: M M? z ? @GAB ? vwE?@
! " # ! ! + !
u : uk ?q?' j 1 ?? ? st?? ? ?Q T;?"?#uj !:c?T;@ +IJ0 1"I?? 9#“ Vq @I ?! !
q? ??2q? vwEF`?u @ ? ?uj
!/&M !
v ??wx\y~ @ ? ? m]5 ????Qst?
2?stt1!? zj q? u + @?W
|d+?uj BCY!TU?”+s +‘i+ QI !?Gz b "$%""Ez + + + + + + + + # " #
[? Bi " ? ?" ?? pY ?“? | @ ??T;c?j ?
+ + + + + + + + !""E
b " ` "] H ?? u: z ? T;j u?q?+?"+ +?w+? +4?+?4 !’
z?@?2 q?’G$ ?1 ?
! ! + +
? “ ? ? | ?“ ?E 8|?K?? vw ?Y v
%’!!$&
#"""E ! + ! + !
z wxE|x ?x ? On@IG ?uj*’&* !"#$%&M?!%?M?& "!"#$A@
#
c?]^?! ??tc??uj D?? 8e?? 91 uj ! ?st?
%!#!!!!!&&
! !
@“ u?~ E?M9S ud dec? c?]^ F?
!""% ! !
AzB ? stj $ `?@ ???91 ?T;j
!st?uj B?x !j B3 M: M&?blj t1 ? uj !
!""%A@%$;!$c*E !""A@&;% !?st?uj @HT; ! 1 ?
!
*E! #$;% + +
c ? ? c Oqst 1 T?j i ?@ ?bM&@ M?ul
! !
u zj ?M:? Mlj|d j j ?st?u] j !
B ’;@cm#"c*E! “ 3? | !
D9
b uvwx\y~EF|?$z?? ?b
! ! ! !
& ? ?u i n :&5%D9?CEF+BE,F6+[F6+HZH[6Z+6FCIZH.+* ,BZHL 2
! !
? ? ?BA ljl?# ? TG22F2.*BF+IZH.2IFZBF
?u?‘?+ ?+ 0? !
1 91 91 F i
?9 9&! l|9?0’9
u u ? u u !" m!@
1 ?u j B c c j ?-EE !;$ &$;" %#; ’$;@ !
?-EE #;# $#;$ $;" &’;!
*E! !
zj ? M Mlj|d ?-EE #$;% #;@ !!;# $";
! l90!??l ?!?stG
? ?-EE !%;’ $&;@ $; %!;%
9 ??+ ?0?u@ ?!
-EE !$;! !$;@ $";’ &@;@
+
Ho7yz ?0@ ?ul
-EE !";! !!;’ $$;# %#;%
56 ! ?-EE $";! $$;& &&;# ’!;%
j!Z[9 9& ,“’t1 !
j B -a !&;& !;% $&;! $@;!
?u |#$cm!"c*E! $6 D? -a !#;’ !’; $#;’ $&;@
B
! ! !
? wx ??? -a !@;% $;@ &; %’;
B
! !
? ? ? :; ?; ? B -a $; ’"; @’;& ’;$
! ?u n \c ! B -a $!; &$;’ %#;% %%;$
-a !;! $%;# $;
56 B
?ul!l?#?? 9u
-a $$;" $;’ &!;’ &&;%
! B
! ! +
?‘ ? ?
? i ?-EE #’";# !";& !%;@ $%%;" ??! l?!??l? !?j
? i B -a !"@;% !@&;! $!%; $%’;@
+?Gz?u@‘"“ ! st“ -* %&!;# ’%&;# ’&;" ’#’;$
9
! !
‘vw e“k;c??u ?‘
!
`??uj B?u ljyi^ $
pqLM
|’ z? ? X8Z ! !m]?u
5 ??’V l!V ?u @ %#&M / " #%7 &/ !!"#"!
9t?u xabu?q?%& $""%#$’%/
!
?F? !-
%!&M ! ! ! /
? ? , ? 0 stG?ul xxy "
st?u Dvw?W ?? i
%7 &/st#$HI!!""#!"’#$$/
@devwe " # ?" !9 1 %$&M? !? ,!??,!0/st?ude lj@l + !
?uj v ? Y O ?? %7 &/ !#!"##$!$"/
? u?q?
! + ’
? ? de@v ?Q q|
%&&M % !? !!"#s/st?ulj~ @IG st?"?#ude ] j c? ?! %7 &/ !#!"%#$$’/
st#$HI
%%&MAH2IQT!VGTS/RQ+GL3H2\BZ+6FC,F+FC+ZF2[BZH[6GC+
?“??!m]5 ??! i?
\F+BLCF2L2TG22F2hZH\26B[ZHE#’+H!""%7 &/!%&’"G
!
nj ? V ?u ?@?W 91
#&$L"’*."*NS*",.11%2!!"##!#!"##$#!@#$!/
!
?uj vwT?E?ulj n ?
%’&Mk$/st?“vw%e&/? $stHI %&!!""’$@@@/
st?uj @ T; Gc? !?uj %@&MopU!?p / vwEFkv ?Q%e&/? $
! ’
c?]^? ? de@v ?Q i
stHI %&!!"#"$%&/
! ! %&M ! ! ! /
? lj m]5 ?? ? V ?u ?@ sU$ ’ i* 0 ?u:; 78@CD
范文二:气候类型
西经60度经过的国家 地形 气候类型 主要气流
60°W
经过的国际: 加拿大
(地形)拉布拉多高原(劳伦琴低高原的组成部分)纽芬兰岛(西部)
(气候)寒带大陆性气候类型
(气流)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委内瑞拉
(地形)圭亚那高原;;;加勒比海(东部) 、
(气候)属热带草原气候
(气流)圭亚那暖流南赤道暖流 圭亚那
(地形)属圭亚那高原
(气候)属热带雨林气候
(气流)圭亚那暖流南赤道暖流 巴西
(地形)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气流)巴西暖流 玻利维亚
(地形)平原(亚马孙平原)
(气候)从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到寒冷的半干旱气候 巴拉圭
(地形)拉普拉塔平原;巴拉那河
(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
(气流)—— 阿根廷
(地形)拉普拉塔平原;潘帕斯草原;巴拉那河
(气候)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
(气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 南极半岛
90°W
经过的国家: 加拿大
(地形)北极地区;哈得孙湾沿海平原;加拿大平原
(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大部分为大陆性副寒带针叶林气候;南方少数地区属于冷温带气候 (气流)—— 美国
(地形)密西西比河;中央平原;密西西比平原;滨海平原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流)—— 墨西哥
(地形)平原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气流)墨西哥湾暖流;圭亚那暖流南赤道暖流; 危地马拉
(地形)山地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类型
(气流)太平洋热带气流
120°W
经过的国家: 加拿大
(地形)平原;马更些河;落基山脉
(气候)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流)—— 美国
(地形)落基山脉;哥伦比亚高原
(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气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冰洋寒流
纬度
0°(赤道) 经过的国家: 印度尼西亞、瑙鲁、基里巴斯、厄瓜多尔(以赤道命名的國家)、哥伦比亚、巴西、加蓬、刚果 (布) 、刚果 (金) 、乌干达、卢安达、肯亚、索马里、马尔代夫、新加坡
赤道地形
赤道经过的行星級地貌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经过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 赤道经过的陆地
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地
岛屿(群岛):巴都群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哈马黑拉到、马尔代夫群島、吉尔伯特群岛、莱恩群岛
赤道气候
赤道穿过的气候区:熱帶雨林氣候(赤道多雨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 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信风、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
赤道水文 洋流:几内亚湾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季风暖流;赤道逆流;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 河流、湖泊:
非洲:刚果河、奥果韦河、朱巴河、维多利亚湖
南美洲:亚马孙河
亚洲:卡普阿斯河 海洋:
几内亚湾、赤道海峡、明打威海峡、南海、望加锡海峡、托米尼湾、马鲁古海、哈马黑拉海 23°26’(北回归线) 经过的国家: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墨西哥,美国。 经过的地形区:
穿过北非的沙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红海、阿拉伯海、大西洋、太平洋 经过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经过的气流:加那利寒流;季风暖流;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冰洋寒流 23°26’(南回归线) 经过的国家:
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 巴西 经过的地形区: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和巴拉那河(大西太平印度)洋 经过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经过的洋流:本格拉寒流、莫桑比克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巴西暖流
60°N 经过的国家:挪威, 瑞典, 芬兰, 俄罗斯, 美国, 加拿大 经过的地形区: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高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 大平原 经过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过渡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经过的洋流: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经纬度经过我国的地形区 气候类型 主要气型
23°26’N 经过的省区:台湾、粤/汕头、桂/南宁、云南 经过的地形区:中央山脉、台西平原、珠江三角洲、云贵高原; 经过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30°N 经过的省份: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经过的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四川盆地, 横断山, 青藏高原, 冈底斯山, 经过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寒气候
40°N 经过的省份: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经过的地形区: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塔克拉 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 经过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大陆性气候 80°E 经过的省份:新疆;西藏 经过的地形区: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 经过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
90°E 经过的省份:新疆;青海;西藏 经过的地形区:准格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罗布泊、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经过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
100°E 经过的省份: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云南 经过的地形区: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虎跳峡、云贵高原/西双版纳 经过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 110°E 经过的省份:内蒙古;陕西;湖北;重庆市;湖南;广西;广东;海南 经过的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阴山、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汉中盆地、 巫山、雪峰山、南岭、五指山 经过的气候类型:寒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20°E 经过的省份: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 经过的地形区:内蒙古高原、辽西走廊、山东丘陵、江淮平原、闽浙丘陵 经过的气候类型:寒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经纬度经过的国家 地形 气候类型 主要气流
(亚洲范围
经度: 60°E———东西经180°
30E(西亚土耳其)—120°E(中国)
纬度:10°N(西亚、南亚)—70°N、
10°S(东南亚)——70°N
60 E 经线: 乌拉尔山脉、咸海 、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 阿拉伯半岛东侧 0
90 E 经线: 叶尼塞河 、阿尔泰山脉、吐鲁番盆地、昆仑山东侧 ( 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 ) 、不丹、 孟加拉恒河河口
100 E 经线:祁连山脉、 青海湖 、横断山脉 ( 大理 )
110 E 经线: 包头 、东胜、 晋陕交界 ( 黄河段 ) 以西、华山、巫峡、怀化、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 、海南岛中部
120 E 经线: 漠河西侧、秦皇岛、渤海中部 、青岛、太湖 、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 澳大利亚西侧
150 E 经线: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 澳大利亚东侧 ( 悉尼 )
180 经线:白令海峡以西、新西兰以东
2、欧洲范围
经度:10°W(爱尔兰)——60°E
纬度:35°N———70°N
0 经线: 伦敦、英吉利海峡、伊比利亚半岛东侧
30 E 经线: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 、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 黑海海峡东侧 60 E 经线: 乌拉尔山脉、咸海 、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 阿拉伯半岛东侧 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3、非洲范围
经度:10E (本格拉寒流东岸)—40E (莫桑比克海峡)
20°W(北非东部)——30°E(埃及尼罗河三角洲)、50°E(索马里半岛)
纬度:35°N——34°30′S(好望角)
0 经线: 西非几内亚湾中部
30 E 经线:苏伊士运河、南非东海岸
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00000000000
好望角
矿产: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 石油—尼日利亚;铝土-几内亚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4、澳大利亚范围
经度:120°E——150°E
纬度:10°S——40°S
120 E 经线: 澳大利亚西侧
150 E 经线:新几内亚岛东侧、 澳大利亚东侧 ( 悉尼 ) ⑴ 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⑶ 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5、北美洲范围
经度:180°——60°W
纬度:10°N(巴拿马运河)30°N(墨西哥湾)—70°N
180 经线:白令海峡以西、新西兰以东
120 W 经线:北美西海岸 ( 洛杉矶 )
90 W 经线:哈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 密西西比河河口 、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 60 W 经线:拉布拉多半岛东侧、 纽芬兰岛西侧、南美洲中部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000000
7、南美洲范围
经度:80°W——40°W
纬度:10°N——53°S
自然资源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伊塔比拉铁矿);智利、秘鲁的铜;智利的硝石;牙买加的铝土;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秘鲁附近的渔场;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8、南极洲范围
经度:跨经度最广大的大洲 纬度:绝大部分在南极圈以南,但南极半岛除外。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暖季:11月~次年3月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美国范围
经度:120°W——80°W
纬度:30°N——49°N
⑴ 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⑵ 自然条件特点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美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哥伦比亚河 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⑷ 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与高中课本结合)
[注意]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①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国。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
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 但进口热带农产品) ④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 三大工业区:
印度范围
70E —90E 10N —30N
⑴ 世界文明古国 0000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⑵ 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工业: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
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 日本的范围
⑴ 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⑧森林水力丰富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
工业区。
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澳大利亚范围
南纬11—44S 120E —150E
[注意]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
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⑸ 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农业: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澳大利亚的农业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墨累—达令盆地 混合农业的优点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 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巴西范围
赤道—南回归线 40W —70W ⑴ 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 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⑶ 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⑷ 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德国范围
47N —55N 6E —15E
⑴ 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00
⑵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注意]鲁尔区的兴衰
⑷ 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⑶ 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有利:丰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 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俄罗斯范围
⑴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为于此 ⑵ 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⑶ 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⑷ 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⑸ 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⑹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⑺ 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⑻ 交通:铁路为主(注意: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⑼ 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主要的纬线及其经过的地理事物
0 纬线 ( 赤道 ) : 刚果盆地、东非高原 ( 维多利亚湖 ) 、马来群岛、亚马逊河口 北回归线: 撒哈拉中部、红海、阿拉伯半岛中部 、印度半岛北部、 恒河河口 、云南广西广东南部 ( 汕头 ) 、台湾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 墨西哥湾中部、古
巴以北
30 N 纬线: 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 ( 阿拉伯河口 ) 、青藏高原 ( 拉萨以北 ) 、四川盆地 ( 成都 ) 、 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湾南端 ( 宁波 ) 、密西西比河河口 40 N 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 敦煌 、嘉峪关、 河口 、大同、 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一、中国地图(要结合地图使用)
1、各经度所穿过的省区及部分邻国(从上到下为自北向南)
00
中国主要的地理事物 准噶尔盆地: 850
E 450
N
塔里木盆地;800
E —900
E 柴达木盆地:900
E —1000
E 四川盆地:1000
E —1100
E 1050
E 300
N
天山:800
E —900
E420
N —430
N 太行山:1150
E 350
N —400
N 大兴安岭:1200
E 450
N —500
N 华北平原1150
E —1200
E 350
N —400
N
长江中下游平原:1110
E —1220
E 300
N 两侧 江南丘陵:300
N 以南 1100
E —1200
E
云贵高原:280
N —230
26’ 1000
E —1100
E
黄土高原:1050
E —1150
E 350
N-- 370
N 秦岭—淮河: 34 0
N ;南岭:1100
E 41 0
N
东经30度经过的国家 地形区 气候类型 主要类型
30°E
经过的国家 :欧洲部分
N ;阴山: 26
俄罗斯
(地形)东欧平原;
(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气流)大西洋西风气流;北极地区寒冷气流; 芬兰、
(地形)冰川地形;平原
(气候)寒带苔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流)—— 挪威、 (地形)
(气候)温带阔叶林气候 (气流)北大西洋暖流 白俄罗斯、
(地形)东欧平原 (气候)大陆性气候 (气流)—— 乌克兰、
(地形)波列西耶低地、黑海沿岸低地和第聂伯河沿岸低地 (气候)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气候 (气流)大西洋暖湿气流 土耳其、
(地形)西部山间多陷落盆地。托罗斯山脉,亚美尼亚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气候)沿海为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内陆为大陆型气候, (气流)—— 埃及、
(地形)盖塔拉洼地;平原
(气候)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气流)—— 苏丹、
(地形)苏丹盘地;杰济拉平原;埃塞俄比亚;尼罗河流经此地 (气候)北向南由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 (气流)内亚湾湿润气流 刚果民主共和国、
(地形)东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区,北部阿赞德高原区;东部边界自北向南有阿尔伯特湖、爱德华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姆韦鲁湖 (气候)北属热带雨林气候,以南属热带草原气候 (气流)—— 乌干达、
(地形)东南邻接维多利亚湖;阿尔伯特湖,爱德华湖和Kyoga 湖。整个国家座落于高原之上
(气候)大多数地区为热带气候。 卢旺达、
(地形)丘陵;山地和高原
(气候)大部地区属热带高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气流)—— 布隆迪、
(地形)在坦噶尼喀湖湖面上;位于东非裂谷之上;
(气候)西部湖滨与河谷及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气流)—— 坦桑尼亚、 (地形)高原
(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
(气流)—— 赞比亚
(地形)高原,亦有丘陵和山地 (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气流)—— 莫桑比克、
(地形)高原、山地;平原;马拉维湖 (气候)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气流)莫桑比克暖流 津巴布韦、
(地形)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东部边境为山地,其他分属三级阶梯状高原 (气候)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气流)—— 南非
(地形)东、西、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德拉肯斯山脉;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为高原;沿海是窄狭平原。奥兰治河和林波波河为两大主要河流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 (气流)受大西洋和印度洋气流
北冰洋 印度洋 欧洲 非洲 聂伯河 尼罗河 刚果河 南极洲
0° 经纬度经过的国家(省区) 地形区 气候类型
经度 0°
经过的国家:欧洲部分: 英国;
(地形)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流)北大西洋暖流和挪威暖流 法国;
(地形)诺曼底丘陵、卢瓦尔河、阿基坦盆地;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法国东南为地中海气候,但是0度经线所经过地区处在法国东南, (气流)受北大西洋吹来的西风和暖湿气流影响,故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法国和西班牙交界的比利牛斯山脉;温带海洋性气候
非洲部分: 阿尔及利亚;
(地形)阿特拉斯山脉;附近有直布罗陀海峡(欧非分界线),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属亚热带沙漠气候,阿山一带为地中海气候
(气流)主要寒流有加那利寒流(减温减湿)和副热带高压控制
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大沙漠;热带沙漠气候; 马里;
(地形)尼日尔河;撒哈拉大沙漠;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河流西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布基纳法索;
(地形)莫西高原;全境大部地区为内陆高原,地势平坦,自北向南徐缓倾斜 主要河流有穆温河、纳康伯河和纳齐农河
(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加纳;
(气候)热带草原为主,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有一定的热带雨林带 南极大陆:
(气候)高寒气候
其他地方都是海洋了
地形(由北至南, 下同):挪威海, 北海, 大不列颠岛, 加来海峡, 英吉利海峡, 西欧平
原, 伊比利半岛, 撒哈拉沙漠, 几内亚湾, 大西洋东部, 南极大陆
山脉:比利牛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
河流; 泰晤士河, 尼日尔河
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
范文三: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一、 天气和气候
一定区域内短时间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
气候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即多年长时期大气的一般状态。
天气和气候基本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根据世界各地区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把世界不同地区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二、 气温
1. 概念:大气的温度叫气温,通常我们说的气温指近地面的气温。 2. 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2)气温的年变化 一般来说,北半球大陆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为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上为2份月),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3. 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
气温垂直递减率:近地面大气中,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左右
逆温:若局部地区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变化不大甚至有所升高,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2)气温的水平分布:一般用等温线来表示,等温线一般是曲线分布。 ①一般来说,等温线东西方向延伸,气温值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同纬度相比较,气温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高低低) ③世界最热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西伯利亚。 三、 降水
1. 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条件:水汽+凝结核+水汽达过饱和+上升冷却
3.降雨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 4. 世界降水的分布:一般用等降水量线表示 1)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 气候湿润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 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四、气压
1. 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大气压力称为气压,自然界自地面垂直向上气压值总是递减的 2. 分布:
(1)空间分布:常用等压面来表示,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叫等压面,等压面常常是曲面。 ①对于任一等压面而言,其以下各点的气压值都大于等压面上的气压值,以上各点的气压值都小于等压面上的气压值。
②同一水平面内各点比较,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气压值高,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气压值低(高高低低) (2)水平分布:常用等压线来表示,同一水平面内,气压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压线。
根据等压线分布状态,可把气压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气压区
7 2 6 15 : 称 名 的 型 类 候 气 的 表 4 代 字 数 中 图
出 填
、 9 10
世界的气候类型
二.在图下字母处填上气候类型名称: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一.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使热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 这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素。 二. 大气环流:不同环流形势下气候各不相同,如:①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
水丰沛;②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非常干旱;③西欧常年受来自海洋上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④北纬30°-40°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⑤而北纬30°-40°大陆西岸则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温和多雨,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等等
三. 下垫面(就是地面状况,如海洋陆地、不同地形、沙漠和森林、洋流等):大气的热量和水汽直接来自
下垫面,因此下垫面对大气水热状况有很大影响,如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沿海和内陆气候差异很大,裸地和森林、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等,对气候也有影响。
1. 全球变暖:据观测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C 。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一是大量消耗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二是乱砍乱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③危害: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二是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气候恶化。
④措施: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三是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2. 臭氧层破坏:据观测,全球大气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上空减少最严重,出现了“臭氧洞”,北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也明显减少。
①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氟利昂)作致冷剂,这些氟氯烃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会使臭氧分解。
②危害: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就会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及其他生物,另一方面对农林牧渔业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③措施:一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的使用,研究新的制冷系统;二加强国际合作。
总之,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当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非常深刻。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填出字母出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一)以温定位: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位于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1、2月份,位于南半球 (二)以温定带:根据气温的高低来判断该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
2.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区别是: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短(6、7、8、9月),降水更多(1500-2000mm ),只分布在亚洲,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长(5、6、7、8、9、10月),降水较少(750~1000mm )。
3.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区别是最冷月气温(15℃)
4. 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等,它们远离赤道,其形成不是受赤道低压控制的原因,而是它们均处在信风的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上,且附近有暖流经过,受地形的抬升,地形雨丰富,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练习
1.某海港位于54°N ,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6点时,海港为7月6日22点,它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2~3题。
2. 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3. 如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5.
(1)该地位于 (南、北)半球,理由是 。 (2)该地的气候具有 特点,属于气候 (气候类型)。 (3)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6.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A (46°N,148°E);B (36°N, 14°30′E);C (6°S,134°E);D (51°S,75°W)。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A ;B ;C ; D 。
8.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___半球,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
(2)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气候类型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
9.读右表,回答:
(1)甲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乙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2)乙地一月受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气候特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月受____________影响,
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地所属气候类型最典型地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_ 。 10.阅读A 、B 两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1)两地的主要降水类型: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两地的气候类型: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经济作物和水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地降水形成的原因: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最大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B 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四: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 海陆位置: 地势: 洋流:
人类活动: 例1:(2015·浙江丽水一模)下图为浙江某地11月24日~28日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日期内,该地的气温变化趋势及原因是( ) A.气温直线下降;受偏南风影响明显 B.昼夜温差减小;冷锋过境及白昼渐短 C.最高气温下降;太阳高度角逐渐下降
D.气温波动下降;太阳辐射日变化及冷锋过境 2.与26日夜间气温较高有关联的是( ) ①大气逆辐射强 ②白天日照时间较长 ③白昼较前一天长 ④白天地面吸收热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
[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
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如图1中a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①地气温大于24 ℃)。 2
1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例2:(2013·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人类活动 例3:(2015·四川联测一)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 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2.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纬度位置 四、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因纬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热量带。
②下垫面: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特征,内陆地区具有大陆性特征。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 ③大气环流:低气压带降水多,高气压带降水少;向岸风控制下降水多,离岸风控制下降水少。 ④洋流: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4:(2015·乌鲁木齐一诊)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据此完成1~2题。
2
1. 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 于上图中的( )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五、世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征 1.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
六、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成因
(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例6:
读“某区域气候类型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①—②—③气候类型更替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热量C.水分 D.洋流
2.影响④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4
根据各气候类型的定量特征,气候资料,分三步进行分析判定:
第一步:定半球。最热月是七月——北半球,最热月是一月——南半球, 第二步:气候带判定。
热带:常年月均温在15℃~20℃以上;
亚热带: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温带:一般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亚寒带: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寒带:最热月均温在10℃以下。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多少确定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夏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例7:读气候资料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C.③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夏季均是高温多雨
跟踪训练
5
(2015·浙江金丽衢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 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 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 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 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 )
A.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C.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D.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 4.丁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014·浙江高考)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
5.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6.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015·南京一模)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7~8题。 7.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8.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9.加尔各答地区的海拔范围为1.5~9 m,广州地区的平均海拔为11 m。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6
(1)根据材料分析加尔各答与广州气候的异同。(12分)
(2)分析加尔各答冬季气温高于广州的原因。(4分)
(3)分析加尔各答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
10.(2010·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8分)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4分)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6分)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10分)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8分)
11.(2014·天津高考节选)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7
范文五:气候类型
气 候 类 型
下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三条连接湖泊的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
1.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分别是 ( )
A.甲地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丙分别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2.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
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
读下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问题。
3.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4.b地肯定位于 (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5.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
A.a—b—c B.b—c—a
C.c—a—b D.c—b—a
6.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7.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1 )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8.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的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下面左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右图示意四地气 温年内变化。
9.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0.上图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
12.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
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 D.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
13.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
A.信风 B.西风 C.夏季风 D.台风
14.乙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特色瓜果种植业
读“某地2007年1月7日和6月9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
15.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地中海沿岸 D.印度半岛
关于该地6月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 ) ) ) ) 16.
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C.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D.该日8∶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损失热量最多
图为大陆与海洋分布模式,图中a、b、c、d位于赤道同一侧
17.最有可能属于同一成因形成的气候的地区是 ( )
A.ab B.cd C.bd
18.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19.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20.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 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D.①自然带深居内陆 ⑤自然带处于山脉背风坡
读下面四种气候要素图(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据此回答
3 .ac D
21.上述四种气候类型代表性的城市依次是
A.伦敦、罗马、北京、武汉 B.开普敦、伦敦、
莫斯科、上海
C.罗马、纽约、东京、上海 D.北京、伦敦、
罗马、上海
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有可能位于 ( )
A.美国东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
C.我国南方地区 D.地中海沿岸
23.该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
A.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
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
24.甲区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
25.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
下图为沿某岛屿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
4
26.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1月降水量最大 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7月气温最
低 D.8~12月气温
逐月递减
读沿23°26’纬线地形剖面图,判断
27. 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
28.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9.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下图),可知(
)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30--31题。
30.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31.导致等温线d、e呈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盆地) D.人类活动
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32--33题。
5
32.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3.图甲所示季节里( )
A.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判断34---36题。
34.S一T之间的海域是
A.波斯湾 B、墨西哥湾 C.莫桑比克海峡 D.红海
35.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季风 D.气压带、风带
36.Q沿岸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读右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处于两种环流影响的气候类型分布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和③
( ) 38.⑤地区炎热干燥时
A.地球到远日点附近 B.蒙古高压最强盛时期
C.②地处于多雨季节 D.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
读下图,回答39---40题。
39.若P点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则P地可能位于
A.欧洲西部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西南沿海 D.南美洲西南沿海
40.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则关于P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与北京相同 B.所在国东部可能大堡礁
C.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D.附近可能有世界著名的“硅谷
41.读局部海陆形势(图中相邻纬线的纬度差为5°)和气温分布
以及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图
6
(1)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是____(1月或7月)的气温分布状况。此时,图中海洋气温____(高或低)于陆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图中绘出甲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
(3)甲地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季节以下三个奥运城市的天气特征分别是:北京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悉尼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雅典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B 3 .B 4.C 5.D 6.D 7.A 8.B 9.C 10.B 11.B 12.B 13.B 14.D 15.B 16.C 17.C 18.B
19.A 20.D 21.D 22.B23.A 24.C 25.B 26.C 27.B 28.D 29.C30.B31.A32.A33.C34.C35.B36.A
37.C 38.B39.D40.D
41.(1)1月 高 北半球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2)画图 (3)受副热带高压带和来自海洋的西风交替控制(4)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温和多雨
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云南小麦种植气候生态类型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