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篇一: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
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
一、绪论:方言调查与方言学
(一)汉语方言的学术价值
(二)汉语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功
(三)《汉语方言学》的对象、内容、任务
(四)《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课程安排
(一)汉语方言的学术价值
汉语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
语音:
“车,古者曰‘车’声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 ”刘熙《释名*
释车》
(二)汉语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功
? 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载《清华学报》三卷二期,1926年) ? **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载《方言》1980年3期) ? 方言的成果可以帮助发现或解决有关普通话的形成、结构、规
1
划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较为困难的问题,因为有了方言材料可以参酌比较,而迎刃而解。
(三)《汉语方言学》的对象、内容、任务
? 对象:
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研究方言的学问称为方言学,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 汉语方言学不仅研究地域方言,也研究社会方言。
研究内容
? 汉语方言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应该有自身的静态描写,有动态的考察;有内部结构系统的分析,也有外部关系的探究,有理论的概括,也有应用的研究。
? 汉语方言学不仅调查、记录、描写和分析方言,也研究方言地理、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比较等问题。
二、汉语方言学的历史
? (一)清末之前的传统方言学研究
? (二)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的在华西洋传教士对汉语方言的描写、记录和研究 ? (三)民族学者的研究
? (四)以描写为主的现代方言学
(一)清末之前的传统方言学研究。
? 1、勃兴期——西汉末扬雄《方言》、晋郭璞《方言注》。
? 2、衰微期——隋唐宋元时期,没有真正意义的方言学著
2
作。
? 3、振兴期——明代李实的《蜀语》,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地区方言的著作。 ? 4、鼎盛期——清代方言学著作很多。
? 戴震《方言疏证》、杭世骏《续方言》、范寅《越谚》 、《拍掌知音》(泉州) 《方言》贡献
? 第一,开创了调查记录方言口语的研究方向
? 第二,提供了大量汉代各地口语词汇
? 第三,提供了汉代通用的共同词汇
? 第四,保留了若干周代记录下来的古方言词
? 第五,间接提供了汉代方言地理的面貌
《方言》不足:
? 北齐颜之推《家训2音辞篇》:
? “后有扬雄著《方言》,其书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异同,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清代鼎盛期——方言学著作很多。
戴震《方言疏证》、杭世骏《续方言》、范寅《越谚》 、《拍掌知音》(泉州)
? 清末:章太炎 《新方言》
? 吸取了明清两代音韵、训诂研究的成果,注意从音韵演变的角度来考释词语的转变,从而探求词语的渊源。
(二)民族学者的方言记录和研究
? 民族学的研究旨趣在于某一民族或民系的社会和文化。
3
? 民族学的著作也常常涉及语言和方言的问题。
?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1933年在广州出版,第四章有“客家的语言”)。 ? 刘锡蕃《岭表纪蛮》(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第十六章“诸蛮语言之比较”)。 ? 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1937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第二十一章《极有趣味的粤语》)
(三)西洋传教士的方言记录和研究
?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重新准许西洋传教士来华传教。大批传教士就此蜂拥而至,开头仅在沿海城市立足,很快就深入内地,为传教的方便,他们往往事先或就地学习当地方言,并且编写出版大量记录和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其中基督教更热衷于用方言翻译《圣经》。
举例:
? 各地土白的《圣经》全译本:上海、苏州、宁波、台州、福州、厦门、兴化、广东、汕头、客话。
? 艾约瑟著《上海口语语法》1853年初版
(四)、中国现代方言学时期
? 1、滥觞期(1923,1925)
? 2、展开期(1926,1948)
? 3、普查期(1956—1966)
? 4、深入期(1979年,)
? 1、滥觞期(1923,1925)
4
? 中国的现代方言学是在1923年揭开序幕的。当时创办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沈兼士提倡调查民间歌谣,而方言是调查、记录、研究歌谣不可或缺的工具。
? 1924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了“方言调查会”,这可算是我国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调查汉语方言的第一学术团体。
2、展开期(1926,1948)
? 展开期是以赵元任的两项重要研究揭开序幕的。赵元任在1926年发表《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载《清华学报》三
卷二期,1926年),这是中国第一篇研究方言语法的论文。继北大方言调查会之后,清华华在1927年组织了对吴语的调查,192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的重要著作——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倡导组织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方言调查,如1928—1929年两广方言的调查,1933年陕南方言的调查,1937年徽州方言的调查,1935年春江西方言的调查,1935年秋湖南方言的调查,1936年湖北方言的调查,1940年云南方言的调查,1936年四川方言的调查等。
3、普查期(1956—1966)
?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从1955年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了解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对应关系为主要目的的汉语方言普查。
5
? 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各地2298年方言点中的1849个点(80%以上)的普查工作。
? 50年代出版了指导方言调查工作的工具书刊,其中最重要的有:
? 《方言调查字表》(1955)
? 《汉语方言调查简表》(1956)
? 《方言词汇调查手册》(1956)
?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1957)
? 北京大学汉语专业在1955年首次开设了“汉语方言学”的课程
4、深入期(1979年,)
? 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专门刊登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方言》于1979年创刊。 特点:
? 第一、语音的研究深入到连读变调的描写和分析。
? 第二、从语音描写向词汇和语法描写发展。
? 第三、从对各地方言的普查向对某些地点方言的深入调查发展。
? 第四、开展地区方言的综合调查和比较研究。
? 第五、方言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深入研究。
三、汉语十大方言分区
? (一)方言分区方法
? (二)方言分区的依据
6
? (三)分区情况
(二)方言分区方法
? 现行的分区方法有:
? 特征判断法、古今比较判断法、综合判断法,集群分析法、可懂度测定法。
古今比较判断法:
? 首先假定《切韵》是汉语方言的总源头,然后将各地的方言系统跟《切韵》比较,看保留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再将特点相同的地点归并成同一个方言区。
(三)汉语方言的分区
——章太炎的方言10区
? 1.自河朔至塞北包括直隶山东、山西及河南之彰德、卫辉、怀庆为一种(??纽切不具??)。
? 2.陕西自为一种(甘肃略与不同,并附于此)。
? 3.河南自开封以西、汝宁、南防等处,及湖北沿江而下至于镇江为一种。 ? 4.湖南自为一种。
? 5.6.福建、广东各为一种(浙江之温处台三州并属福建)。
汉语方言的分区
——章太炎的分区
? 7.开封而东,山东曹沂至江淮间为一种。
? 8.江南、苏州、松江、常州、太仓及浙江湖州、嘉兴、杭州、宁波、绍兴为一种。 ? 9.徽州、宁国为一种(浙江之
7
衢州、金华、严州及江西之广信、饶州附此)。 ? 10.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合为一种(音类湖北,湖南之沅州并属此)。
汉语方言的分区
——章太炎的分区
? 章氏虽有创始之功,但由于他过多地注重到方言的地理分布,而没有完全以语言条件作为分区的标准,所以,他的分区与我们所知的分区有较大的差距。
汉语方言的分区
——赵元任的方言9区
? 1934年,赵元任在为上海申报60周年纪念印行的《中华民国分省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将汉语方言分为九区(见丁邦新《汉语方言分区的条件》注2)。
汉语方言的分区
——赵元任的方言9区
? (1)北方官话
? (2)上江官话(即西南官话)
篇二:汉语方言调查词表
汉语方言调查词汇
1.太陽
2. 下山(太陽~)
3. (多雲時稀疏的)陽光
4. 背陰(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8
5. 日蝕
6. 日暈(太陽周圍形成的彩色光環,內紅外紫)
7. 月亮
8. 月牙兒
9. 月蝕
10. 月暈(月亮周圍形成的彩色光環,內紅外紫)
11. 星星
12. 銀河
13. 流星(名詞)
14. 風
15. 颱風
16. 旋風(螺旋狀運動的風)
17. 順風(跟行進方向相同的風)
18. 逆風(跟行進方向相反的風)
19. 颳風
20. 風停了
21. 大雨
22. (颱風帶來的~)暴雨
23. 雷陣雨
24. 連陰雨(很多天連續不斷的雨)
25. 梅雨
26. 淋雨
9
27. 雨停了
28. 虹
29. 冰
30. 結冰
31. 冰雹
32. 露
33. 下露
34. 霜
35. 下霜
36. 霧
37. 下霧
38. 天氣
39. 晴天
40. 陰天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變天(天氣突然變壞) (春夏之交暖和、潮濕的)天氣 熱(天氣~) 悶熱(天氣~) 暖和(天氣~) 涼快(天氣~) 冷(天氣~) (隆冬不出太陽時,天氣特別~)陰冷 天旱 澇了 (開闊的)平地 旱地 水田 (山間的)爛泥田(人畜陷下去最深可達一米左右) 田埂 菜地 荒地 草坪(草地) 沙土地(土質鬆散,宜於耕種)
10
山 山腰 山腳 山坳(山間的小平地) 山澗(山間的溪流) 山峰
(山的突出的尖頂) 大河(較大的水道,注意與「溪」有否區
別) 河岸 河灘 壩(河中攔水的建築物) 小溪(小河溝) 水渠
(人工開鑿的水道) 湖 潭(深的,天然的) 池塘 水坑 海 波浪
堤 潮水 漲潮 退潮 水 淡水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涼水 泉水 溫泉 熱水 溫水 開水 石頭 小石塊 沙
子 沙灘 土坯 磚坯 磚(完整的) 碎磚(不完整的) 瓦 碎瓦
磚瓦窯(燒制磚瓦等的) 陶瓷 灰塵 垃圾 鑄鐵 鐵銹 泥土
(統稱) 爛泥 泥漿 煤 煤油 汽油 石灰 (牡蠣殼兒燒制的)灰
水泥 磁石 木炭 地方 南洋 城裏 鄉下 故鄉 夏天 冬天
冬至 春節 除夕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
11
中元節(七月十五) 中秋節 今年 去年 明年 前年 大前年
往年 後年 大後年 年初 年底 上半年 下半年 每年 整年
正月 閏月 月初 月底 一個月 今天 明天 後天 大後天 昨
天 來日(將來的某日) 前天 大前天 前幾天 星期天 一星期
整天 十幾天 上午 中午 下午 半天 大半天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清晨(日出前後) 白天 傍晚(晚飯前) 夜晚 半夜 上
半夜 下半夜 整夜 每天晚上 日子(指日期) 什麼時候 曆書
(舊式的) 陽曆(西曆) 陰曆(農曆) 一輩子 一會兒 古代時候
先前 後來 現在 種田 年成 早季 晚季 夏收 秋收 下地(~
幹活) 犁田 耙田(牛拉動耙[bà]以碎土、平地) 撒種 拔秧 插
秧 鋤草 薅草(用手拔草) 割稻子 挖土 鬆土 施肥 積肥 拾
糞 糞土 澆水 (用水車等)汲水
篇三: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条目
下雨(了) 掉点(了) 小雨
毛毛雨 壹 天文 大雨 ?日、月、星 暴雨
太阳
连阴雨(接连多日阴雨) 太阳地儿(太阳照到的地方) 雷
12
阵雨 向阳 雨停了 背阴 虹
日蚀 淋雨(动宾) 日晕 ?冰、雪、霜、露 阳光 冰
月亮
冰锥(挂在屋檐下的) 月亮地儿(月亮照到的地方) 结冰 月蚀 雹子 月晕 雪 星星 下雪 北斗星 鹅毛雪
启明星 雪珠子(米粒状的雪) 银河 雨夹雪 流星名词 化雪 彗星
露 ?风、云、雷、雨风(列举当地下露 风名) 霜 大风 下霜 狂风 雾 台风 下雾 小风 气候
旋风 天气(最近,不太好) 顶风 晴天 顺风 阴天 刮风 (天气)热 风停了
(天气)冷 云(列举当地云名) 伏天 黑云 入伏 霞 初伏 早霞 中伏 晚霞 末伏 雷 天旱 打雷
涝了
雷打了(大树被,) 贰 地理 闪电(名词动宾) ?地 雨 平原
旱地 水田 菜地 荒地 沙土地 坡地 盐碱地 滩地
山地(山上的农业用地)?山 山 山腰 山脚
山坳(山间的平地) 山谷(两山之间低凹的地方) 山涧(两山夹水) 山坡
山头(山的顶部) 山崖
?江、河、湖、海、水 河
13
河里(掉,了) 水渠 小水沟 湖
潭(深的天然的) 水塘 水坑 海 河岸
堤(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 坝(河中拦水的建筑物) 洲(水中陆地) 河滩 水 清水 浑水 雨水 洪水 发大水
洪峰(涨达最高水位的洪水) 凉水 泉水 热水
1
开水(煮沸的水)
?石沙、土块、矿物 石头 家乡 (赶)集 街道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大石块 路 小石块
大路 石板(板状的石块) 小路
鹅卵石叁时令 时间 沙子
?季节 沙土(含沙很多的土) 春天 沙滩 夏天 土坯 秋天 砖坯
冬天 砖(注意记录整砖、碎砖、各种 立春 砖叫名不同) 雨水 瓦 惊蛰 碎瓦 春分 灰尘 清明 烂泥 谷雨 泥土(干的)
立夏 金(指自然状态下的矿物质,下小满 同) 芒种 银 夏至 铜 小暑 铁 大暑 锡 立秋 煤 处暑 煤油 白露 汽油 秋分 石灰 寒露 水泥 霜降 磁石 立冬 玉 小雪 木炭
大雪?城乡处所 冬至 地方(他是什么,人,) 小寒 城市(对乡村而言) 大寒 城墙 历书 壕沟 农历(阴历) 城
14
内 公历(阳历) 城外?节日
城门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胡同
(大)年初一 乡村(对城市而言) 拜年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年 今年 去年 明年 前年 大前年
往年(以往的年头) 后年 大后年 每年 年初 年中 年底 上半年 下半年 整年?月 正月 腊月 闰月 月初 月半 月底 一个月 前个月 上个月 这个月 下个月 每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大建(农历三十天的月份) 小建(农历二十九天的月份)?日、时 今天 昨天
2
后天 大后天
次日(某日的下一天) 前天 大前天 前几天 星期天 一星期 整天 每天
十几天(比十天多) 上午 下午 半天 大半天
凌晨(天快亮的时候)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午前 中午 午后 白天
黄昏(日落以后星出以前) 夜晚(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 间) 半夜 上半夜 下半夜 整夜 每天晚上
?其他时间概念 年份(指某一年) 月份(指某一月) 日子(指日期) 什么时候(他,来,) 先前 后来 现在
15
肆农业
(根据方言地点情况, 增补农 林牧渔条目)?农事 春耕 夏收
早秋 等编的粗而长的席, 可以围起来晚秋 囤粮食)
整地 囤(存放粮食的器具)
下种 扇车(使米粒跟谷壳分离的农具) 插秧 石磙圆柱形, 用来轧谷物, 平场礴草 地)
稻穗 砻(脱去稻谷外皮的农具) 割稻子 石磨 割麦 磨盘 打场 磨把儿
场院 磨脐儿(磨扇中心的铁轴) 锄地 筛子(筛稻、米用的) 松土 罗筛(粉末状细物用的器具) 施肥 连枷 浇粪 碓(指整体) 粪坑 碓杵 积肥 钉钯
拾粪
镐(刨硬地用, 一头尖形, 一头扁粪肥(注意各种粪肥的名称) 小)
化肥(注意各种常见化肥的名 锄(松土、锄草用, 扁形, 各地 称) 形状不一) 浇水
铡刀 灌水(使水入地) 镰刀
排水(使水出地) 砍刀(用来劈开或剁断木柴的) 打水(从井里或河里取水) 刀 水井(浇地的水井和饮用的水 木锨
井是否不同) 铁锨(口是平的)?农具 簸箕(盛粮食用)
16
水桶(汲水用的木桶) 撮箕(撮垃圾用) 井绳 垃圾 水车
筐 大车(注意农村常用的其他车 箩 辆, 以及跟这些车辆有关的其他扁担 条目) 挑担子
牛扼 扫帚(用竹枝扎成, 比笤帚大,扫牛笼嘴
地用)
牛鼻豢儿(穿在牛鼻子里的木棍笤帚(用高粱穗、黍子穗等绑成, 儿或铁环) 扫地用)
犁伍植物 犁身?农作物
犁把 庄稼(列举本地各种庄稼) 犁桦 粮食 耙子
五谷
3
麦(列举本地各种麦子的名称) 豇豆(细长条的) 荞麦 扁豆 麦茬儿 蚕豆 小米儿
茄子 谷子(指植株, 子实是小米儿) 黄瓜 玉米 菜瓜 高粱
丝瓜 稻(指植株。注意调查本地各种苦瓜 稻子名称) 南瓜 稻子指子实 冬瓜 早稻 葫芦 晚稻 瓤子 稗子
葱 秕子(空的或不饱满的子粒) 洋葱 米(稻的子实去壳后) 葱叶 糯米
葱白
大米(相对糯米) 蒜(指这种植物)
而言
17
蒜头(蒜的鳞茎,由蒜瓣构成)籼米(米粒长而细,黏性小) 蒜苗(蒜的花茎) 早米 青蒜(嫩的蒜梗和蒜叶) 晚米
蒜泥 糙米(未舂碾过的米) 韭菜 白米(经过春碾的米) 韭黄 棉花 觅菜 棉花桃儿 土豆 麻秆 西红柿 笠麻 姜 脂麻(芝麻) 柿子椒 向日葵 辣椒 葵花子儿
辣椒面儿 白薯(列举本地各种白薯品种名) 芥菜 马铃薯
芥末 芋(指这种植物) 胡椒 芋头(芋块茎的总称) 菠菜 慈姑
白菜
山药(学名叫薯蓣)
洋白菜(叶子卷成球状的) 藕(注意植株和地下茎有无分别) 小白菜 莲子(莲蓬的子) 莴笋(指茎部) ?豆类、菜蔬 莴笋叶 黄豆 生菜 绿豆 莙蓬菜 黑豆 芹菜 红小豆 芫荽 豌豆 篙子秆儿
萝卜 (萝卜)缨了 萝卜缨儿 萝卜干儿 胡萝卜 苤蓝 茭白
油菜(做蔬菜用) 油菜苔
油菜子(榨油用) 蕹菜 荠菜
?树木 树 树林 树苗 树干 树梢 树根 树叶 树枝 种树(动宾) 砍树(动宾) 松树 松针 松球 松香 杉树 杉针 杉篙 桑树 桑套儿 桑叶 杨树 柳树 荆条 桐油树 桐子 桐油
18
苦楝树 红豆树
竹子(注意当地各种竹子的叫名儿, 有无方竹) 竹笋
4
冬笋 花生 春笋 花生米
笋壳 花生皮(花生米外面的红皮) 竹竿儿?花草、菌类 竹叶儿
桂花 蔑片(竹子劈成的薄片) 菊花 蔑黄 梅花 蔑青
凤仙花?瓜果 荷花 水果 荷叶 干果 莲蓬 桃 水仙(花) 杏 茉莉花儿 李子 含羞草 苹果 牵牛花 沙果 杜鹃花
枣儿 芙蓉花(指木芙蓉) 梨 万年青 枇杷 仙人掌
柿子 花蕾(没有开放的花) 柿饼 花瓣儿 石榴 花蕊 柚子
芦苇 橘子(注意当地橘与柑有无分别) 香菇 橘络(橘瓣上的丝儿) 蘑菇 金橘 冬菇 橙子 青苔
木瓜陆 动物 龙眼
牲畜 龙眼肉(去壳去核的龙眼干) 牲口 荔枝 公马 芒果 母马
菠萝 骟马(骟过的马) 橄榄 公牛
银杏 犍牛(阉过的公牛) 栗子 母牛 核桃 黄牛 棒子 水牛 框子 牛犊 西瓜 驴 瓜子儿 公驴 甜瓜 母驴 辈葬 骡
甘蔗 驴骡(马父驴母)
马骡(驴父马母) 骆驼 绵羊 山羊 羊羔 狗 公狗 母狗
19
小狗儿(脱奶后的幼犬) 哈吧狗 猫 公猫 母猫 公猪 种猪 母猪 猪怠 阉猪(动宾) 兔子 鸡
公鸡(成年的打鸣的公鸡) 鸡角(未成年的小公鸡) 阉鸡(阉过的公鸡) 阉鸡(动宾) 母鸡
抱窝鸡(正在孵蛋的母鸡) 鸡娘(未成年的小母鸡) 小鸡儿 鸡蛋 下蛋 孵(,小鸡儿) 鸡冠 鸡爪子 鸭 公鸭 母鸭 小鸭子 鸭蛋 鹅 小鹅儿 鸟、兽 野兽 狮子 老虎
5
20
范文二: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下载
篇一:方言调查报告
文学院学年论文
题 目: 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年级班级:13级2班
指导教师:
2015年9月15日
目 录
摘
要 .................................................................................................
.......................................... 1 关键
词 .................................................................................................
.......................................... 1 前
言 .................................................................................................
............................................... 1
1
一、选择规则的方言差
异 ................................................................................................ 2
(一)义位内部组合的差
异 ......................................................................................................... 3
(二)义位搭配的方言差
异 ......................................................................................................... 4
二、序列规则的方言差
异 ................................................................................................ 6
(一) 义位内部序列规则的差
异 ............................................................................................. 6
(二)义位之间序列规则的差
异 ................................................................................................. 6 结
语 ................................................................................................................................................ 7 参考文
献 ..................................................................................................................................... 7
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
2
摘 要: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
部,其方言词汇跟普通话、山东方言、甚至北方方言的词汇都
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济宁分辖12个县市
区,由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地区内部的词汇差
异也比较大。本文以济宁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以及方言内部之
间的义位组合差异为基础,分析济宁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济宁方言;义位组合 ;差异
Of the Feature in Jining Dialect
Abstract: Jining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Su Lu Yu Anhui four province with the Department, the vocabulary of dialects with Mandarin,Shandong dialect, and even the northern dialect vocabulary have great consistency,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Jining jurisdiction over 12 counti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vocabulary differences within the region is relatively large. Sememe combination based on differences between Jining dialect and Mandarin and dialect between internal basi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ing dialect.
Keywords:Jining Dialect ;Sememe ;Combination
Differences
前言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是汉语分化的结果,
3
是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全面了解汉语就要研究汉语方言。汉语方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帮助我们学习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帮助我们认识汉民族发展的一些历史问题、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地方方言,具有重要作用,而济宁方言特点突出,因此对其研究意义重大。
一、选择规则的方言差异
高名凯、石安石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接触;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是由于一个社会内各地区不完全分化或是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而造成的。”
邢公畹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语言分化的一种结果。”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邵敬敏认为:“现代汉语的变体形式有:(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
叶蜚声、徐通锵认为:“语言由于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形成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话’。”
胡明扬则认为:“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社会的社群分化会
4
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
以上论述中,有些学者认为方言就是地域方言的简称,如高名凯-石安石先生、邢公畹先生、黄伯荣-廖序东先生、邵敬敏先生。他们忽略了社会方言,或者说把方言同地域方言画等号,割裂了方言与社会方言的关系。如下图:
语言的分化? ?方言—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
我们赞同叶蜚声-徐通锵先生、胡明扬先生的论述,即把因地域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地域方言,因社会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社会方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方言不应仅指狭义上的全民语言的地域分支,它还涵盖社会因素,诸如言语社团中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阶层等因素,也就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因此谈到方言,第一层面应把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相区别开来,即方言不仅指地域方言,也包括社会方言。如下:
语言的分化?方言? (1)地域方言—语言的地域分化
(如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
(2)社会方言—语言的社群分化
(如阶层用语、行业用语)
“义位的意义不等于其成分加和意义。义位的组合意义,指两种现象:一指义位内部的语素组合意义,二指义位之间的组
5
合意义,后一种也叫义位搭配意义,其表层现象就是词语搭配义。”(张志毅、张庆云,2005:197)。义位组合具有规则性,依据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可分为选择规则和序列规则。
(一)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
义位内部词素间的组合,存在着普方差异和方言之间的差异。如,表示雌雄这一概念时,会有差异。解海江(2001)在其论文《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中曾分析过不同方言存在的这种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样也反映在济宁方言内部。普通话中表示雌雄,有属性词“公、母”“雌雄”等,在济宁方言中不同的动物选择搭配不同。如:
普通话
方言词语
方言 公马/母马 公牛/母牛 公羊/母羊 公驴/母驴 公猪/母猪 公狗/母狗 公猫/母猫 公鸡/母鸡 公鸭/母鸭
市中区 儿马/骒马 牤牛/牸牛 羯虎,羯子/母羊 叫驴/草驴 牙猪/母猪 牙狗/母狗 儿猫/女猫 公鸡/草鸡 鸣鸭/草鸭
任城区 儿马/骒马 牤牛/牸牛 羯虎,羯子/母羊 叫驴/草驴 牙猪/母猪 牙狗/母狗 儿猫/女猫 公鸡/草鸡 鸣鸭/草鸭
兖州 儿马/骒马 牤牛/氏牛 羯子,臊胡子/母羊 叫驴/草驴 牙猪/母猪 牙狗/母狗 儿猫/女猫 公鸡/草鸡 公鸭/母鸭
曲阜 儿马/女儿马 牤牛/氏牛 公羊/母羊 叫驴/草驴 牙猪/母猪 牙狗/母狗 儿猫/女猫 公鸡/草鸡 公鸭/母鸭
6
泗水 儿马/骒马 牤牛/氏牛 公羊/母羊 叫驴/草驴 牙瓜/老美儿 牙狗/母狗 儿猫/女儿猫 公鸡/草鸡 公鸭/母鸭
邹城 儿马/骒马 牤牛,犍子/氏牛 羯子/母羊 叫驴/母驴 牙猪/母猪 牙狗/母狗 儿猫/母猫 公鸡/草鸡 公鸭/母鸭
微山 儿马/骒马 牤牛,犍子/氏牛 臊虎子,羯子/母羊 叫驴/草驴 牙猪(渔)/母猪 牙狗/母狗 儿猫、男猫(渔)/女猫 公鸡/草鸡 鸣鸭/草鸭
鱼台 公马/骒马 牤牛,老犍/牸牛 羯虎/水羊 叫驴/草驴 牙猪/母猪 牙狗/
篇二:汉语方言语音调查条目
【《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调查条目 2002.7.19】壹 一 声调只记声调音系古调古声 全清 次清例字实际调值记作调类调值东该 通开 毛油 铜皮 懂古 统苦 卯老五有 动罪近后後 冻布 痛铺名 帽路 洞步 谷榖,通百梗搭咸节山急深 哭通拍梗刻曾塔咸切山 六通麦梗叶树,,咸月山 毒通白梗合结,,咸罚山平 次浊 全浊 全清 次清 上 次浊 全浊 全清 次清 去 次浊 全浊 全清 次清 入 次浊 全浊1
二声母只记声母 [帮]布兵 [滂]派 [並]爬病 [明]帽 [非]飞 [敷]副 [奉]饭 [微]问 [端]刀东 11. [定]铜毒 12. [泥]南年 13. [来]蓝连路 21. [澄]茶柱 22. [庄]争壮 23. [初]抄初 24. [崇]床 25. [生]山双 26. [章]支主 27. [昌]车坐,春 28. [船]实船 29. [书]手书 30. [禅]十树 31. [日]热软 32. [见]高九
7
33. [溪]开轻 34. [群]共权 35. [疑]熬月 36. [晓]好灰响 37. [匣]活县 38. [影]安温 39. [云]有 40. [以]用1. 2. 3. 4. 5. 6. 7.
8. 9.14. [精]资早租酒 15. [清]次草寸清16. [从]字贼坐全17. [心]丝三酸想 18. [邪]祠谢 19. [知]张量竹 20. [彻]拆10. [透]讨天p/ b pf t/ t ts t t t tp pf t t ts t t t tb bvm/mb M / f l/l D s /
/ / v/ /wDn d2
cc N/NC /h w ? / ?3
三韵母只记韵母印在偶数页1. 2. 3. 4. 5. 6. 7. 8. 9.[果] [假] [遇] [蟹] [止] [效] [流]歌 茶 赌 开 师 高 豆坐 写 五 买 丝 笑 走 盐 参人, 年 恩 量动 江 秤 争 用 塔 急 八 一 药过 瓦 猪 戒 诗 桥 九靴区 米 戏 赔 飞 对 鬼 快[咸阳]南 [深阳]心10. [山阳]山 11. [臻阳]根 12. [宕阳]糖 13. [江阳]双 14. [曾阳]灯 15. [梗阳]坑 16. [通阳]东 17. [咸入]合结, 18. [深入]十 19. [山入]辣 20. [臻入]七 21. [宕入]托短 新 床官 寸 王还动 春权 军病星横兄接贴法热 骨 郭4节 出活刮月
22. [江入]壳 23. [曾入]北 24. [梗入]白 25. [通入]谷穀学 直 尺 六 色 踢 绿 局 国5
篇三:汉语方言
1/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即北方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狭义的北方方言指华北一带的汉语方言,广义的北方方言则
8
是指一个跨越黄河、长江,北起东三省,南达云、贵、川,纵横几千公里的大方言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官话」。
北方方言内部的一致性较强,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到南国春城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公里,两地的人通话却没有多大困难。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因为北方话区域在汉族历史上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宋代以来,许多著名的白话文学作品,从话本、元曲到《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是以北方话为基础写成的。后来「官话」(「官」是公共的意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1) 华北、东北方言:其中胶、辽半岛的语音有显著的特点
(2) 西北方言:内部分歧多一些,特别是山西中部、北部和陕西北部
(3) 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其内部最为一致
(4) 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
此外,在通行非官话方言的地区中,还存在着少数由于历
9
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海南岛的「儋州军话」等。
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
(1) 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贵」和「跪」的读音都没有分别。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如「旁」、「茶」等平声字读为送气,「被」、「杂」等仄声字读为不送气。
(2) 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
(3) 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有入声的地区,入声或者收〔-〕,或者无辅音韵尾。古〔-m〕尾并入〔-n〕,如「甘」、「险」古代都是〔-m〕韵,现在是〔-n〕韵。一般只有〔-n〕、〔-〕两个鼻辅音韵尾。
北方话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内部大同小异,特点是常用词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都相当一致。
北方方言内部语法的一致性虽强,可是由于分布区域辽阔,各地的方言语法又各具特色。
2/ 吴方言
吴方言通称「吴语」,因它主要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包括上海),所以也称为「江浙话」。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3,000年前先周时代太伯、
10
仲雍的南迁。《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太王的长子和次子太伯、仲雍南奔荆蛮(今江苏常州、无锡、苏州一带),建立了「句吴」(即「吴」)国。另据《史记?越勾践世家》所言,夏后帝少康之庶子被封为「于越」,建都会稽,即今浙江绍兴一带。吴越自古同音共俗,上述两国区域大致相当于现代吴方言区的范围。后吴为越所并,越又并于楚,因此吴越方言与楚语发生了密切接触。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中的「渔火歌」是最早的吴歌。
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的冲击,接受了中原汉语的影响。明清以来出现的用吴语(苏州话)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如《海上花列传》等),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
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吴方言北面大致以长江为界,丹阳、清江是它的北极,和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接壤;浙江南部温州、金华、衢州三个地区为南极,与闽方言交界。此外,福建省北部浦城县也属吴语区。
作为使用人数仅次于北方方言的汉语第二大方言,吴语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汉语方言。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dz〕、〔d〕、〔z〕、〔〕、〔v〕、〔〕等。如
11
「报」〔p 〕不同于「抱」〔b 〕。
其次,吴方言单元音丰富,鼻音韵尾一般只有一个〔-〕,保留入声,入声韵尾合并为一个喉塞音韵尾〔〕。
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地道」(地道);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重迭是吴语构形的主要手段之一,如「饭食食再去吧」(吃了饭再走吧)、「台桌揩揩」(请把桌子擦一擦),可看出它与普通话的差异。
3/ 湘方言
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东面受客赣方言「侵蚀」,南、北、西三面受西南官话包围,以致其内部分歧不断加剧,「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今天湘方言内部已出现了两类既有差别又并存并用的湘语 ?? 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
北片湘语(又称新湘语)较多反映湘语发展的趋势,以长沙话为代表;南片湘语(又称老湘语)更多地保留了古老湘语的特色,以双峰话为代表。
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早在汉代扬雄的《方言》中,就屡次提到「南楚江湘」,也偶尔提到「荆汝江湘」和「江湘九嶷」。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
12
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楚语」在上古时期已声望甚高,是一个包括吴越语在内、囊括江南一带的大方言。现代湘方言前身大概就包含在「南楚」一类较模糊的方言概念中。今天的北片湘语受官话影响颇深,湘语的「古色」较多地保留于今南片湘语中。
湖南省内方言纷纭复杂,严格来说,用「湖南话」指称「湘方言」是不够贴切的,湘方言亦不只分布于湖南一省。湘语北片以长沙为中心,通行地域包括湘北、湘中一带少数较大的城镇,如长沙、株州、益阳、湘潭等地。这也可以说是官话方言与湘语南片之间的过渡方言。湘语南片遍布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中上游一带,从新化、双峰、湘乡、邵阳到湘西南的洞口、武冈、零陵、祁阳等均是。其次,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所说的湘语亦属南片湘语。
4/ 赣方言
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不等于「江西话」,江西境内除了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而江西省邻近的湖南东部若干地方、福建西北的若干地方,也都有赣方言的足迹。
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很多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客赣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今天的赣方言主要通行区?? 江西省,春秋时代是吴、越、
13
楚三国的交界处,在汉代又介乎荆、扬二州之间。按照合理的推测,古代这片土地上居民所使用的语言可能包括吴语和楚语在内,或者至少和它们有亲密的关系。到了东晋末年,中原汉族受北方部族的侵扰,为逃避战乱大举南迁,到达江西中部。以后客家人两次由北往南的迁徙,也几乎以江西为中
心站。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移民必M会带来一些歧异的语言成分,深刻地影响江西赣方言,各个地点的赣方言又有一些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赣方言呈现出较复杂的面貌就丝毫不足为怪了。
赣方言由于长期接受周边方言(特别是江淮官话和湘方言)的影响,自身的特征已经不很突出,分布的疆界也就不很明确。赣方言通行的地域主要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有十多个县的方言属客赣方言系统,福建省西北有几个县(市)也说赣方言。还有湖北省东南和安徽省西南的部分县(市),语言特点近似赣方言,也可考虑归属赣方言区。
5/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通称「客家话」、「客话」或「客语」,有的地方也叫「麻介话」、「话」、「新民话」。「客家」是相对于原有的当地「土著」居民来说的,所谓「先入为主,后来为客」。各地的客家人,大概都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
14
客家人有句老话「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海内外的客家人,不管走到哪里,子子孙孙大都说客家话,以客家话为自己的母语。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客家先民本来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逐渐向南方迁徙而形成今天的客家分布情况。东晋永嘉以后,客家先民为战乱所迫,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迁徙运动。前三期(即东晋到明初)的迁徙是客家方言形成的重要社会历史原因;后两期(即康熙中叶到干嘉以后)的迁徙使客家分布的范围大大扩展,形成了今天全国各地的「客家话岛屿」。
客家方言与周边的赣、闽、粤方言都有接触。客家方言分布地域较广但不相连,今天其足迹散布在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主要的通行地域是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以及台湾境内。其中以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闽粤赣边区一带为客家最集中的地方。在国外,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地的华人小区是客家话的主要通行区。此外,欧、美、非洲使用客家话的华人总数当在10万以上。
6/ 粤方言
粤方言通称「粤语」,习惯上也叫「广东话」,本地人又叫「广府话」或「白话」。「粤」虽是广东的简称,「粤方言」却并非指广东境内的所有方言,而是指一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及港、澳等地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大方言。
15
广东现在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基本上是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和蜑家等,经济落后。直到公元前222至218年,王翦、任嚣、赵佗受秦始皇之命平定百越叛乱,发兵数十万驻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与百越语言融合的先声,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李新魁《广东的方言》)。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更是源源不断地进入岭南,促使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总之,粤语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
粤语的分布地域主要b两广,包括珠江三角洲、粤中地区和粤西南地区,粤北、粤西的部分地区,广西的东南部(如南宁、玉林等地),以及海南岛的一些工矿及林场(如三亚、陵水等地)。粤语在海外的分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欧洲某些国家的华人小区,东南亚地区粤语也很流行,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此外,在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及哥斯达尼加等国,粤语的四邑话较通行;在非洲的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国,也有粤语的存在。
7/ 闽方言
闽方言或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
16
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南闽北不通话,闽东闽中有差异。「闽」虽为福建简称,闽方言的足迹却远远超出了福建省的范围。它遍布于福建、广东、台湾、海南四省和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达5,000万以上。
据史书记载,闽方言区人民大都是历史上因避乱、或因征蛮,陆续从中原一带迁移而来的。中原汉人迁移入闽,始自秦汉,盛于晋唐。汉以前,福建居民尚属一个称为闽越的少数民族,秦始皇征服百越始设立闽中郡。但闽语的真正形成该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之后。为避战乱,江南浙北的移民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大批涌入福建。由于南迁路线不同,且沿海内地长期阻隔,至今闽语仍在此存
在较大分歧。唐以后,中原的语言文化随着朝廷士宦被贬南迁而传播到闽、粤等地,如大诗人韩愈对广东潮州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明末郑成功领队南渡台湾抗击清兵,闽语也飘洋过海在此生根。可见,数次迁移,促使闽语分歧扩大。
闽语早已不只是停留在「闽」区内的方言了,它是一个超省界、超国界的汉语大方言。它通行的范围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闽西、闽北部分说客话、赣语的除外),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海、陆丰地区,雷州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和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台湾全省大多数汉族居住区。此外散居在东南亚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好几百万华侨和华裔
17
中,也世代以闽语作为自己的「母语」。
8/ 晋语
晋语,也叫「晋方言」,指分布在以山西省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方言。主要特点是:
(1) 有入声,入声多二分。
(2) 多数地区有词缀「圪」。
(3) 轻声「子」尾多读入声。
(4) 不少地方有分音词,如平遥「摆」〔p〕说成〔p l〕。
晋语的归属是个尚有争议的问题。1985年,李荣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里,把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称作「晋语」,并主张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中国语言地图集》体现了这个主张,把晋语看做是与官话、吴语、闽语、粤语、赣语、湘语、徽语、平话、客家话等平行的方言区。这一新见解,引起语言学者特别是方言学者的浓厚兴趣。
9/ 徽语
徽语亦称「徽州话」,集中分布在安徽南部(旧徽州府一带)、浙江西北部(旧严州府一带),以及江西的小部。主要特征是:
(1) 声母系统接近赣语,全浊声母今多读送气清音,如屯溪「群」读〔tyan〕。韵母系统却跟南部吴语(如处衢片、瓯江片)较接近。
18
(2) 古上声通常分为阴阳或合为一调,古全浊上声一般不归阳去,部分方言上声字带喉塞音,如婺源「主」读 〔ty〕,也和温州等地相似。
(3) 泥、来母洪音不分,如屯溪「脑」、「老」皆读 〔l〕。
对徽语进行现代研究始于魏建功等的《黟(yī乌黑)县方音调查录》(1935),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赵元任、罗常培等人也做了调查,并发表了几个报告。自从《中国语言地图集》(1988)把徽语划为一个独立的方言大区后,徽语更受重视。
10/ 广西平话
广西虽有「官平壮白客」五种主要语言(方言),但其中平话仍居重要地位。它分布于古官道(今铁路线)两侧的广大农村地区,成带状。通行区域北起灵川、南至凭祥、西至百
色、东达灵山,使用人口超过200万。一般分为两片:桂南平话(柳州以下)、桂北平话(鹿寨以上)。
平话的最早源头跟《宋史》所载狄青南征「平定」侬智高起义有关,事定后宋王朝把「平南军」留在广西屯驻。广西的「平南县」这个地名和「平话」这个方言名称,都是「平南」战争留下的痕迹。屯驻的军人原籍大多是山东,但今天平话与北方话差异很大,却和粤语有些近似。
广西平话(另包括其扩展区:湘南土话、粤北土话)的发现,犹如语言中的新大陆,它蕴藏着宝贵的文化资源。但目
19
前研究刚起步,对其分布范围和基本特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言及 方言 调查 下载 汉语方言调查字表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20
范文三: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pdf
篇一:汉语方言调查词表
汉语方言调查词汇
1.太陽
2. 下山(太陽~)
3. (多雲時稀疏的)陽光
4. 背陰(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5. 日蝕
6. 日暈(太陽周圍形成的彩色光環,內紅外紫)
7. 月亮
8. 月牙兒
9. 月蝕
10. 月暈(月亮周圍形成的彩色光環,內紅外紫)
11. 星星
12. 銀河
13. 流星(名詞)
14. 風
15. 颱風
16. 旋風(螺旋狀運動的風)
1
17. 順風(跟行進方向相同的風)
18. 逆風(跟行進方向相反的風)
19. 颳風
20. 風停了
21. 大雨
22. (颱風帶來的~)暴雨
23. 雷陣雨
24. 連陰雨(很多天連續不斷的雨)
25. 梅雨
26. 淋雨
27. 雨停了
28. 虹
29. 冰
30. 結冰
31. 冰雹
32. 露
33. 下露
34. 霜
35. 下霜
36. 霧
37. 下霧
38. 天氣
2
39. 晴天
40. 陰天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變天(天氣突然變壞) (春夏之交暖和、潮濕的)天氣 熱
(天氣~) 悶熱(天氣~) 暖和(天氣~) 涼快(天氣~) 冷(天氣~)
(隆冬不出太陽時,天氣特別~)陰冷 天旱 澇了 (開闊的)平地
旱地 水田 (山間的)爛泥田(人畜陷下去最深可達一米左右)
田埂 菜地 荒地 草坪(草地) 沙土地(土質鬆散,宜於耕種)
山 山腰 山腳 山坳(山間的小平地) 山澗(山間的溪流) 山峰
(山的突出的尖頂) 大河(較大的水道,注意與「溪」有否區
別) 河岸 河灘 壩(河中攔水的建築物) 小溪(小河溝) 水渠
(人工開鑿的水道) 湖 潭(深的,天然的) 池塘 水坑 海 波浪
堤 潮水 漲潮 退潮 水 淡水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涼水 泉水 溫泉 熱水 溫水 開水 石頭 小石塊 沙
子 沙灘 土坯 磚坯 磚(完整的) 碎磚(不完整的) 瓦 碎瓦
3
磚瓦窯(燒制磚瓦等的) 陶瓷 灰塵 垃圾 鑄鐵 鐵銹 泥土
(統稱) 爛泥 泥漿 煤 煤油 汽油 石灰 (牡蠣殼兒燒制的)灰
水泥 磁石 木炭 地方 南洋 城裏 鄉下 故鄉 夏天 冬天
冬至 春節 除夕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
中元節(七月十五) 中秋節 今年 去年 明年 前年 大前年
往年 後年 大後年 年初 年底 上半年 下半年 每年 整年
正月 閏月 月初 月底 一個月 今天 明天 後天 大後天 昨
天 來日(將來的某日) 前天 大前天 前幾天 星期天 一星期
整天 十幾天 上午 中午 下午 半天 大半天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清晨(日出前後) 白天 傍晚(晚飯前) 夜晚 半夜 上
半夜 下半夜 整夜 每天晚上 日子(指日期) 什麼時候 曆書
4
(舊式的) 陽曆(西曆) 陰曆(農曆) 一輩子 一會兒 古代時候 先前 後來 現在 種田 年成 早季 晚季 夏收 秋收 下地(~幹活) 犁田 耙田(牛拉動耙[bà]以碎土、平地) 撒種 拔秧 插秧 鋤草 薅草(用手拔草) 割稻子 挖土 鬆土 施肥 積肥 拾糞 糞土 澆水 (用水車等)汲水
篇二:方言学绪论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本科选修课
《方言学》讲稿
戴 伟
2011年2月
参考文章和书目:
方言总论:
1、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
2、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1
4、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修订本)》,语文出版社,2005
5、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95
5
四川方言:
1、杨时逢《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上下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年9月出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二)。1940年冬季,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因抗日战争迁移到四川省南溪县的乡镇李庄。〕(现属宜宾市)。这年秋季开始的四川方言调查是该所的第八次方言调查,共查182处,以县为单位共134县。这次调查参加工作的有丁声树(51点)、董同龢(45点)、周法高(20点)、杨时逢(9点)、刘念和(3点),另外杨、丁合作调查2点。
2、四川方言调查工作指导组《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专号),1960年第3期。
3、曾晓渝《重庆方言词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崔荣昌《四川方言的形成》,(论文)《方言》,1985、6
目 录
绪论:一、方言
二、方言学
三、汉语方言研究
四、关于方言的语言政策
第一章 国际音标
第二章 音韵学常识
第一节 音韵学概述,音韵学与方言语音的联系
第二节 中古音
6
一、206韵,106韵,韵书,韵图,切韵音系
二、传统36字母,切韵音系声母
三、声调
第三节 上古音
第四节 北音系统,《中原音韵》
第五节 等韵学常识
第六节 反切
第三章 汉语方言概况
第一节 汉语和汉语方言
第二节 汉语方言分区
第三节 西南方言
第四节 四川方言
第五节 重庆市的方言分布状况
第四章 方言调查
第一节 方言语音调查
第二节 方言词汇调查
第三节 方言语法调查
第四节 方言研究的发展方向
实践环节:方言调查
绪 论
一、方言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一个是自然环境,包括坐标和方位,
7
气候和灾难等;一个是社会环境,即人类的相处和适应关系。而结合这二者的,就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那就是语言。人类从产生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是这样的。
方言(dialect)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语言刚刚产生,分化和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人类对语言有一种天生的信仰和崇拜,以及恐怖。人类要生存,必须首先得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环境和地理环境了。所以,天文、地理、占星、堪舆、咒语等等,就和最初的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方言其实就是最早的语言,它对人类的教育、对自身的保护和认同,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了。
方言是语言的异体形式,它可以按两个方面的标准来区分:
一、按地域标准来划分的的异体是地域方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方话,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方言。它向下还可以划分为更小一些的次方言和土语。
二、按社会标准划分的异体称为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雅言、俗语等不同层次。现在的语言学家一般把这个层面的方言叫做社会方言,放在社会语言学的
8
范围里。
我们这门课讲的方言是指地域方言。
要真正说清楚方言,必须从它的对立面来说,方言的对立面就是共同语,又叫民族共同语,或者叫标准语。标准语是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化形式。民族共同语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没有哪个地方、哪个民族一开始就有共同语,共同语都是在某地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某地的人群形成民族,他们使用的语言(实际上就是方言),会逐渐变成民族共同语。这个共同语并不是绝对纯粹、处处一致的,但它总有个主流的方面,这个主流方面客观上就成了标准形式。同时,为了使她发挥共同语的应有作用,往往进一步将它规范化。就拿英语来说,英语是由盎格鲁-撒克逊结合好几种外来成分形成的,但是因为伦敦、牛津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而使该地的方言成了标准英语。长期以来,它不仅是英国的标准,也逐渐成为世界英语的标准。随着美国的崛起和英国的式微,标准英语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现在,除了美国英语以外,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国家,都有它们的定型英语。不少语言学家提出,要放弃标准英语的概念,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很早就提出过这一主张。他曾经嘲讽地说:哪有什么标准,伦敦上层阶级所说的话是标准吗,美国现在有通用的美国英语(现在已经有人夸张地称为“美语”了),但是这个 General American
9
English并不排斥各地的异体。
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其现代形式的标准语就是普通话。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制定了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措
施。普通话被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汉语方言,方言会在一定的区域和场合得到实际运用。苏联影响时期,我们还有一个“标准语”的概念是指“文学语言”(literary language),所谓文学语言,并不一定只是使用于文学作品,所以实际上可以翻译为“文语”,按这个词义,大体上是经过加工或选择的,为受过教育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也就是中国古代所谓的“雅言”吧,它是超方言的共同语的另一种形式。
其实,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的周王朝时期,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这个概念是伴随着书面文学语言传统的建立和巩固而出现的。凡是不合于语言规范或标准的就是方言。所以方言和标准语(文学语言)在人们心目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
十九世纪以来,语言科学运用比较方法,建立了语言发展的历史系统和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世界上的语言被语言学家
10
们分出了不同的语系、语支、语族和语种。语言的发展是不断的分化和整合的过程,有时一种是主导而另一种是潜流;有时两种作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互为消长或者彼此平衡;有时在分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语言;有时却形成的是不同的方言。
西方语言学家区分语言和方言,以彼此之间能否听得懂为标志,这是有缺陷的。到底是新的语言还是方言,不能光看是否听得懂,还要看其内在的联系。比如,汉语方言相差很大,闽、粤、吴等方言,基本上是听不懂的,但是它并没有形成新的语言分支。汉语有些方言之间的语音差距比法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差距还要大,但是正是由于古代的文言文和现代的书面语之间的统一性,使得我们汉语方言尽管在耳朵里如此地听不懂,也没有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汉语的发展有几个突出特点:一、书面语言的高度统一,在这方面来说,可以说汉语书面语没有方言,古代和现代均如此;二、书面语言和口语的严重脱节,方言是在口语中得到体现的。广州话听不懂,但《南方日报》完全看得懂。三、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形成了第三个特点:汉语的方言口语平行地、辐射式地各自发展,但是在书面语上,各个方言被共同语书面语形式牢牢拴住,根本形不成书面语方言。
古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严重脱节,使得保留古音成分比较多的汉语方言(如闽南话)读书音和口语音形成了两套系
11
统,读书音接近共同语,接近现代语音,口语音则保持着旧有的古代系统的读音。这就是汉语方言研究中常提到的“文白异读”。文读,是指读书音,白读,是指说话音。奇怪的是,跟南方话的“文白异读”刚好相反,北方话的“文白异读”却是读书音(文读)接近古音,而说话音(白读)接近普通话。
一个方言内部有时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次方言。次方言往往又是一个土语群。我们习惯上管一个小小地点的方言叫做土语,如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的话。有时,一个邻镇、邻村之间的话也有差别,一条河,一条路,一根田坎都有可能区别出不同的话来。所以,我们还不得不使用方言、次方言、土语、次土语等概念,有些语言学家力求术语简单,认为就一个“方言”的术语就够了,但是,在综合比较时会觉得不太方便。
划分方言或土语应该以语言特点的差异为依据,不应该以听不听得懂为依据,也不能完全以地名来定方言。比如,客家方言就不是以地名来定的。
二、方言学
方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其任务是研究不同地域的语言的内部差异。 “方言”这个词在中国产生很早,西汉末年,扬雄搜集了当时各地的口头词语,编撰了一部方言比较词汇专书《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人都简称为《方言》)。
12
这是世界上最早记录语言内部词汇差异的专著。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科学意义上的方言学。
科学意义上的方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支,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德国学者Georg Wenker(1852-1911)对德国国内各地德语方言的一些差异所做的调查,他绘制了6幅德国方言地图。紧接着,瑞士人Jules Gilliéron(1854-1926)对法国及邻近的法语区进行了法语内部差异的调查,绘制了法国方言地图。在这两个人的工作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方言地理学的传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美国学者W?拉博夫对美国麻省马萨葡萄园岛上的居民以及纽约市部分居民所说的英语中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这两次调查基础上,逐步确立了社会方言学的传统。方言地理学和社会方言学虽然有很多差别,但是却能互相补充。社会方言学需要方言地理学的初步调查,同时,社会方言学又能找到方言地理学无法发现的细微差异。所以,这两种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配合(转 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pdf)和结合。另外,方言学还要从一些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人文学、社会学、文学等吸取更多更新的相关成果,以便更好地解释语言内部差异的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方言学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描写出各个方言的语音、
13
词汇、语法的现状,也就是方言本身的调查,搜集丰富的、精确的材料,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言和标准语的比较,找出两者语音的对应,找出两者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异同,为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共同语服务,为共同语的教育和推广服务。至于某个方言和其他方言的对比研究,也属于这一性质。
二、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方言理论,方言的产生和起源,方言和共同语的发展历史,把方言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作比较,揭示这一语言的分化和发展变化过程等等。方言研究担负着为普通语言学创造经验和材料的任务,担负着为普通语言学建立基础理论的任务。
三、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方言和地域人文历史风俗的关系,以及文学艺术发展中方言的地位及其利用等。方言和方言现象不是孤立的。对方言的探讨可以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文地理的重新发掘和认识提高一个层次。结合民族或居民的人文历史,综合的方言研究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料。近些年来,人类学、民俗学,都在同方言研究结合方面有很多突破,除了不少的成果。
四、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方言研究正开掘出新的发展前景,就是方言的信息技术、声学技术处理和运用,包括计算机处理方言材料,语言识别技术的开发(如gps导航等),以及公安机构破案的技术侦察手段运用等等。
14
三、汉语方言研究
我们国家的汉语方言研究,同我们的语言研究一样,相应而言,比西方国家落后一些。落后的原因,一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较晚,不容易形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二是方块汉字没有标音文字对记录语音有着天生的有利的客观条件。古人研究方言,多是专门搜集整理俗字俚语,欧洲人也是这样。汉语方言研究的历
篇三: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作 者:李荣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6册
光盘数:0
定价:1128元
优惠价:72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
15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有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于1999年初全部出齐。这部大词典由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由41部分地词典构成,这41个地点分别是:崇明、苏州、厦门、长沙、娄
底、西宁、太原、贵阳、南昌、武汉、梅县、乌鲁木齐、南京、丹阳、忻州、柳州、黎川、西安、扬州、徐州、金华、海口、银川、洛阳、济南、东莞、万荣、杭州、温州、上海、宁波、萍乡、南宁、牟平、成都、哈尔滨、福州、建欧、广州、雷州、于都。每部词典收词都在8000条左右,全书收词总数约32万条,总字数约两千万字,是一部精心设计的煌煌巨著。41部分地词典的选点都是经过反复讨论后才定下来的,大的方言区一般选三四种,能从总体上比较充分地反映现代汉语各方言间词汇异同和语法虚词用法的基本情况。每部分地词典的内容都是统一设计的,包括五个部分。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继《现代汉语词典》后向社会奉献的又一词书精品。和《现代汉语词典》相比,这部词典有以下几个特点。《现代
16
汉语词典》的收词范围主要是全国通用的规范词语,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收一些方言词和古语词,以规范性为主,兼顾实用性;《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分卷本主要收当地方言中比较地道的方言词,也不排斥已进入当地方言的普通话词语,以实用性为主,兼顾规范性。二,《现代汉语词典》用汉语拼音注音,社会通用性比较高,属于通用型语文词书;《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用国际音标注音,各分地词典主要服务于所描写的方言区,社会通用性比较低,属于专用型语文词书。三,从使用繁体字、用国际音标注音、本字不明者可以用方框代替等情况来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学术性比较强,对使用者的文化程度要求比较高。总的说来,这两部词典各有侧重,不能相互替代。
从汉语语言学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是二十世纪汉语语言学史上的重大工程之一,其学术意义可以从以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汉语方言学家们很快就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汉语方言语音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调查者用一本《方言调查字表》,在几天之内就可以把一个方言的单字音系调查出来。词汇的调查则困难得多。首先是词汇的数量比较大,只就五、六千条常用词语来说,调查所费时间就得一个月以上;另外,如果调查者不是当地人,对词语的解释和细微的词义分辨都比较困难。由于这种工作上的客观困难,几十年
17
来,汉语词汇的调查研究一直远远滞后于语音的调查与研究。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丁声树先生早在1961年就在《中国语文》上发表题为《关于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一些意见》的文章,大声疾呼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工作,然而,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工作仍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几十年来,研究汉语方言词汇的学者基本上只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的《汉语方言词汇》中提供的二十个方言点、1230个词条(1964年版为905条)的基础上摸索、总结汉语方言词汇的规律和异同。《汉语方言词汇》是一本有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的汉语方言学著作,但从学术发展的眼光来看,这部著作的局限性主要有三点,一是所选方言点的代表性不够强,二是词汇量比较小,三是受表格的限制,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无法得到体现,一个词只能列一两个最常用的义项,更不可能为一些词义比较微妙的词语举出例句,使读者可以通过例句来准确把握词义。《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共四十一部,每部词典的条目都在八千左右,合计四十一个方言点相同或不同的词汇总量约为三十二万条,总字数约三千万,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语词词典之一,堪称煌煌巨著。这部词典出齐以后,把汉语方言词汇调查和研究的水平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落后于语音调查”的说法从此可以休矣。
第二,从五十年代以来,在全国陆续出现了一些方言词典
18
或有词典性质的词语集之类的著作,有的以省命名,有的以方言区命名,有的则以地点命名。体例大多各不相同。收词范围不大一致,有的偏重口语,有的只收书面语,收词数量也多寡不一。有的用拼音字母给方言注音,有的则用国际音标。词典质量也很不均衡。单独就所描写的方言来看,多少都有一些用处,如果想做大范围的崐比较研究,其作用明显不如《汉语方言词汇》。《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地词典》都是由有一定方言调查经验的方言学者调查方言口语,然后根据实地调查的材料来编写,都是用国际音标注音,有可以作全国对比的基本词条,体例不但是统一的,而且,比较完备而周详。词典是供人查用的。衡量一部词典质量的高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试着查一下这部词典,看能不能很快查到读者想查的词语。《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在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到,词典前有音序检字表,后附义类索引和词条首字笔划索引两种检索方式,非常便于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查阅词典。首设义类索引,可以说是这部词典的一大创举,这不但便于模糊查找一些用方言读音和首字笔划难于查找的词,而且非常便于方言间同一类词语的比较研究。可以说,这部词典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汉语方言词典的编写水平,为方言词典的编
写提供了一批示范性的作品,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汉语方言词典的编写和汉语方言词汇调查研究工作向前发展。 第
19
三,《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对汉语方言学的贡献不限于词汇方面,对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有重大贡献。这种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语法研究可以分成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中构词和构形的研究都必需以词为单位。《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四十一个方言点的三十二万条词汇,为研究、比较现代汉语各方言构词法、构形法的异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料,这是一个方面。第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写原则中有一条是要求特别注重对语法功能词作详尽描写。在义类索引中,按语法意义归类的类别有五六种左右,下面是《南昌方言词典》中有关的部分:(二十四)代词等,(二十五)形容词,(二十六)副词、介词等,(二十七)量词,(二十八)附加成分。语法功能词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而千百年来各汉语方言的发展情况又不完全一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用法往往差别很大。比如,北京话中的“着”可以表持续,不能表被动,成都话中的“着”可以表被动而不能表持续。如果把四十一部分地词典中“着”的用法全都抽出来比较研究,就可以把现代汉语中介词“着”的用法差别大致归纳出来。于此可见《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在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这部词典的学术意义并不限于语言学。李荣先生在《分地方言词典总序》中指出,“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材料。”这说明,方言词典对文学史和历史的研
20
究也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比如几年前对《金瓶梅》作者的考证,争论的各方几乎都是根据《金瓶梅》中使用的方言词语来推测其作者的。同时,对一些相关的学科如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民族接触,人口迁移,民风民俗,社会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而四十一部分地词典中的三十多万条词语,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最后,我们还想指出一点,这些分地词典还具有一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前几年,“中华鳖精”在全国卖得比较火,但在一些地方却打不开市场。原因不在于销售人员无能,而是”鳖”字在这些地方是禁忌字,很难想象人们会去买一个说不出口的东西来作礼物送人。因此,这部大词典还可以为商品的命名提供重要参考。工商从业人员在给产品命名时应尽量回避各地汉语中的禁忌字,避免意外的经济损失。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全6卷16开1128元 ISBN 7-5343-5080-
8/G?4775 李荣2002年12月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有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于
21
1999年初全部出齐。这部大词典由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由41部分地词典构成,这41个地点分别是:崇明、苏州、厦门、长沙、娄底、西宁、太原、贵阳、南昌、武汉、梅县、乌鲁木齐、南京、丹阳、忻州、柳州、黎川、西安、扬州、徐州、金华、海口、银川、洛阳、济南、东莞、万荣、杭州、温州、上海、宁波、萍乡、南宁、牟平、成都、哈尔滨、福州、建欧、广州、雷州、于都。每部词典收词都在8000条左右,全书收词总数约32万条,总字数约两千万字,是一部精心设计的煌煌巨著。41部分地词典的选点都是经过反复讨论后才定下来的,大的方言区一般选三四种,能从总体上比较充分地反映现代汉语各方言间词汇异同和语法虚词用法的基本情况。每部分地词典的内容都是统一设计的,包括五个部分。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继《现代汉语词典》后向社会奉献的又一词书精品。和《现代汉语词典》相比,这部词典有以下几个特点。《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范围主要是全国通用的规范词语,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收一些方言词和古语词,以规范性为主,兼顾实用性;《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分卷本主要收当地方言中比较地道的方言词,也不排斥已进入当地方言的普通话
22
词语,以实用性为主,兼顾规范性。二,《现代汉语词典》用汉语拼音注音,社会通用性比较高,属于通用型语文词书;《现代汉语
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用国际音标注音,各分地词典主要服务于所描写的方言区,社会通用性比较低,属于专用型语文词书。三,从使用繁体字、用国际音标注音、本字不明者可以用方框代替等情况来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学术性比较强,对使用者的文化程度要求比较高。总的说来,这两部词典各有侧重,不能相互替代。
从汉语语言学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是二十世纪汉语语言学史上的重大工程之一,其学术意义可以从以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汉语方言学家们很快就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汉语方言语音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调查者用一本《方言调查字表》,在几天之内就可以把一个方言的单字音系调查出来。词汇的调查则困难得多。首先是词汇的数量比较大,只就五、六千条常用词语来说,调查所费时间就得一个月以上;另外,如果调查者不是当地人,对词语的解释和细微的词义分辨都比较困难。由于这种工作上的客观困难,几十年来,汉语词汇的调查研究一直远远滞后于语音的调查与研究。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丁声树先生早在1961年就在《中国语文》上发表题为《关于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调查
23
研究的一些意见》的文章,大声疾呼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工作,然而,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工作仍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几十年来,研究汉语方言词汇的学者基本上只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的《汉语方言词汇》中提供的二十个方言点、1230个词条(1964年版为905条)的基础上摸索、总结汉语方言词汇的规律和异同。《汉语方言词汇》是一本有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的汉语方言学著作,但从学术发展的眼光来看,这部著作的局限性主要有三点,一是所选方言点的代表性不够强,二是词汇量比较小,三是受表格的限制,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无法得到体现,一个词只能列一两个最常用的义项,更不可能为一些词义比较微妙的词语举出例句,使读者可以通过例句来准确把握词义。《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共四十一部,每部词典的条目都在八千左右,合计四十一个方言点相同或不同的词汇总量约为三十二万条,总字数约三千万,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语词词典之一,堪称煌煌巨著。这部词典出齐以后,把汉语方言词汇调查和研究的水平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落后于语音调查”的说法从此可以休矣。
第二,从五十年代以来,在全国陆续出现了一些方言词典或有词典性质的词语集之类的著作,有的以省命名,有的以方言区命名,有的则以地点命名。体例大多各不相同。收词范围不大一致,有的偏重口语,有的只收书面语,收词数量
24
也多寡不一。有的用拼音字母给方言注音,有的则用国际音标。词典质量也很不均衡。单独就所描写的方言来看,多少都有一些用处,如果想做大范围的崐比较研究,其作用明显不如《汉语方言词汇》。《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地词典》都是由有一定方言调查经验的方言学者调查方言口语,然后根据实地调查的材料来编写,都是用国际音标注音,有可以作全国对比的基本词条,体例不但是统一的,而且,比较完备而周详。词典是供人查用的。衡量一部词典质量的高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试着查一下这部词典,看能不能很快查到读者想查的词语。《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在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到,词典前有音序检字表,后附义类索引和词条首字笔划索引两种检索方式,非常便于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查阅词典。首设义类索引,可以说是这部词典的一大创举,这不但便于模糊查找一些用方言读音和首字笔划难于查找的词,而且非常便于方言间同一类词语的比较研究。可以说,这部词典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汉语方言词典的编写水平,为方言词典的编写提供了一批示范性的作品,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汉语方言词典的编写和汉语方言词汇调查研究工作向前发展。 第三,《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对汉语方言学的贡献不限于词汇方面,对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有重大贡献。这种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语法研究可以分成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中构词和构形的研究都必需以词
25
为单位。《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四十一个方言点的三十二万条词汇,为研究、比较现代汉语各方言构词法、构形法的异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料,这是一个方面。第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写原则中有一条是要求特别注重对语法功能词作详尽描写。在义类索引中,按语法意义归类的类别有五六种左右,下面是《南昌方言词典》中有关的部分:(二十四)代词等,(二十五)形容词,(二十六)副词、介词等,(二十七)量词,(二十八)附加成分。语法功能词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而千百年来各汉语方言的发展情况又不完全一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用法往往差别很大。比如,北京话中的“着”可以表持续,不能表被动,成都话中的“着”可以表被动而不能表持续。如果把四十一部分地词典中“着”的用法全都抽出来比较研究,就可以把现代汉语中介词“着”的用法差别大致归纳出来。于此可见《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在汉
语方言语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这部词典的学术意义并不限于语言学。李荣先生在《分地方言词典总序》中指出,“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材料。”这说明,方言词典对文学史和历史的研究也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比如几年前对《金瓶梅》作者的考证,争论的各方几乎都是根据《金瓶梅》中使用的方言词语来推测其作者的。同时,对一些相关的学科如民族学、民
26
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民族接触,人口迁移,民风民俗,社会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而四十一部分地词典中的三十多万条词语,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最后,我们还想指出一点,这些分地词典还具有一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前几年,“中华鳖精”在全国卖得比较火,但在一些地方却打不开市场。原因不在于销售人员无能,而是”鳖”字在这些地方是禁忌字,很难想象人们会去买一个说不出口的东西来作礼物送人。因此,这部大词典还可以为商品的命名提供重要参考。工商从业人员在给产品命名时应尽量回避各地汉语中的禁忌字,避免意外的经济损失。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全6卷16开1128元 ISBN 7-5343-5080-
8/G?4775 李荣2002年12月
作 者:李荣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6册
光盘数:0
定价:1128元
优惠价:720元
27
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
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言及 方言 调查 pdf 汉语方言辞典pdf 方言调查词汇表pdf
28
范文四:汉语方言调查词表
汉语方言调查词汇
1. 太陽
2. 下山 (太陽 ~)
3. (多雲時稀疏的 ) 陽光
4. 背陰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
5. 日蝕
6. 日暈 (太陽周圍形成的彩色光環,內紅外紫 )
7. 月亮
8. 月牙兒
9. 月蝕
10. 月暈 (月亮周圍形成的彩色光環,內紅外紫 ) 11. 星星
12. 銀河
13. 流星 (名詞 )
14. 風
15. 颱風
16. 旋風 (螺旋狀運動的風 )
17. 順風 (跟行進方向相同的風 )
18. 逆風 (跟行進方向相反的風 )
19. 颳風
20. 風停了
21. 大雨
22. (颱風帶來的 ~)暴雨
23. 雷陣雨
24. 連陰雨 (很多天連續不斷的雨 )
25. 梅雨
26. 淋雨
27. 雨停了
28. 虹
29. 冰
30. 結冰
31. 冰雹
32. 露
33. 下露
34. 霜
35. 下霜
36. 霧
37. 下霧
38. 天氣
39. 晴天
40. 陰天
42. 變天 (天氣突然變壞 )
43. (春夏之交暖和、潮濕的 ) 天氣
44. 熱 (天氣 ~)
45. 悶熱 (天氣 ~)
46. 暖和 (天氣 ~)
47. 涼快 (天氣 ~)
48. 冷 (天氣 ~)
49. (隆冬不出太陽時,天氣特別 ~)陰冷
50. 天旱
51. 澇了
52. (開闊的 ) 平地
53. 旱地
54. 水田
55. (山間的 ) 爛泥田 (人畜陷下去最深可達一米左右 ) 56. 田埂
57. 菜地
58. 荒地
59. 草坪 (草地 )
60. 沙土地 (土質鬆散,宜於耕種 )
61. 山
62. 山腰
63. 山腳
64. 山坳 (山間的小平地 )
65. 山澗 (山間的溪流 )
66. 山峰 (山的突出的尖頂 )
67. 大河 (較大的水道,注意與「溪」有否區別 ) 68. 河岸
69. 河灘
70. 壩 (河中攔水的建築物 )
71. 小溪 (小河溝 )
72. 水渠 (人工開鑿的水道 )
73. 湖
74. 潭 (深的,天然的 )
75. 池塘
76. 水坑
77. 海
78. 波浪
79. 堤
80. 潮水
81. 漲潮
82. 退潮
83. 水
84. 淡水
86. 涼水
87. 泉水
88. 溫泉
89. 熱水
90. 溫水
91. 開水
92. 石頭
93. 小石塊
94. 沙子
95. 沙灘
96. 土坯
97. 磚坯
98. 磚 (完整的 )
99. 碎磚 (不完整的 ) 100. 瓦
101. 碎瓦
102. 磚瓦窯 (燒制磚瓦等的 ) 103. 陶瓷
104. 灰塵
105. 垃圾
106. 鑄鐵
107. 鐵銹
108. 泥土 (統稱 )
109. 爛泥
110. 泥漿
111. 煤
112. 煤油
113. 汽油
114. 石灰
115. (牡蠣殼兒燒制的 ) 灰 116. 水泥
117. 磁石
118. 木炭
119. 地方
120. 南洋
121. 城裏
122. 鄉下
123. 故鄉
124. 夏天
125. 冬天
126. 冬至
127. 春節
128. 除夕
130. 元宵節
131. 清明節
132. 端午節
133.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 ) 134. 中元節 (七月十五 )
135. 中秋節
136. 今年
137. 去年
138. 明年
139. 前年
140. 大前年
141. 往年
142. 後年
143. 大後年
144. 年初
145. 年底
146. 上半年
147. 下半年
148. 每年
149. 整年
150. 正月
151. 閏月
152. 月初
153. 月底
154. 一個月
155. 今天
156. 明天
157. 後天
158. 大後天
159. 昨天
160. 來日 (將來的某日 )
161. 前天
162. 大前天
163. 前幾天
164. 星期天
165. 一星期
166. 整天
167. 十幾天
168. 上午
169. 中午
170. 下午
171. 半天
172. 大半天
174. 清晨 (日出前後 )
175. 白天
176. 傍晚 (晚飯前 )
177. 夜晚
178. 半夜
179. 上半夜
180. 下半夜
181. 整夜
182. 每天晚上
183. 日子 (指日期 )
184. 什麼時候
185. 曆書 (舊式的 )
186. 陽曆 (西曆 )
187. 陰曆 (農曆 )
188. 一輩子
189. 一會兒
190. 古代時候
191. 先前
192. 後來
193. 現在
194. 種田
195. 年成
196. 早季
197. 晚季
198. 夏收
199. 秋收
200. 下地 (~幹活 )
201. 犁田
202. 耙田 (牛拉動耙 [bà]以碎土、平地 ) 203. 撒種
204. 拔秧
205. 插秧
206. 鋤草
207. 薅草 (用手拔草 )
208. 割稻子
209. 挖土
210. 鬆土
211. 施肥
212. 積肥
213. 拾糞
214. 糞土
215. 澆水
216. (用水車等 ) 汲水
218. 打水 (從井裏取水 )
219. 水井
220. 水桶 (從井裏打水用的,用長繩繫著 )
221. 糞桶 (澆糞用的,可以挑 )
222. 糞勺 (澆糞用的,有長柄 )
223. 水車
224. 戽鬥 (兩邊有繩,兩人引繩,提鬥汲水 )
225. 牛軛 (架在牛脖子上用於拉東西的器具 )
226. 牛籠嘴
227. 犁
228. 犁鏡 (安在犁鏵上方 , 用鑄鐵等製成的一塊彎板 ) 229. 犁鏵 (安在犁下端的鐵器,略呈三角形 )
230. 耙 (bà)(碎土、平地的農具,牛拉,有長釘齒 ) 231. 耙 (pá) 子 (有長柄,一端有鐵齒、木齒或竹齒 ) 232. 脫粒機
233. (舊時收割稻子脫粒用的 ) 大木桶
234. 囤 (存放糧食的器具 )
235. 扇車 (也稱風車 )
236. 石滾 (又稱碌碡,用於軋穀物,平場地 )
237. 礱 (脫穀皮的器具 )
238. 石磨
239. 磨扇 (磨的上下兩片石盤 )
240. 磨臍兒 (磨扇中心的鐵軸 )
241. 篩子 (眼兒較大,篩稻、米等用的 )
242. 羅 (眼兒較小,篩粉末狀細物用的 )
243. 碓 (舂米的器具 )
244. 碓杵
245. 石臼 (舂米等的器具 )
246. 鎬 (刨硬地用的工具 , 兩頭尖,或一頭尖一頭扁平 ) 247. 鋤 (鬆土或鋤草用的農具,各地形狀不一 )
248. 鐮刀 (割稻的與割草的有否不同 )
249. 鐵鍬
250. 簸箕 (三面有邊沿 , 一面敞口,用來簸糧食等 ) 251. 糞箕 (形狀像簸箕,有提梁或繩兒,兩邊挑 ) 252. 筐 (用竹篾、荊條等編的容器 )
253. 籮
254. (篾條編的圓形淺幫的用於曬物等的 ) 竹器
255. 簟 (攤曬糧食等的竹席 )
256. 扁擔
257. 尖擔 (兩頭尖的扁擔 , 用來挑柴草 )
258. 掃帚 (總稱 )
259. 竹掃帚 (用竹枝紮,較大 )
260. 連枷 (脫粒用的農具 )
262. 麥子
263. 麥稭
264. 粟 (也叫穀子,脫殼後叫小米 )
265. 玉米
266. 高粱
267. 稻子
268. 稻穀
269. 稻穗
270. 稻茬兒 (割了稻子後留下的頭 )
271. 稻草
272. 稻草把子 (稻草紮成一綑一綑 )
273. 草墊子 (稻草編的,用於鋪床的 ) 274. 草繩
275. 早稻
276. 晚稻
277. 稗子
278. 秕穀
279. 米
280. 糯米
281. 早米
282. 晚米
283. 糙米
284. 黃麻
285. 苧麻
286. 向日葵
287. 葵花子兒
288. 番薯
289. 木薯
290. 豆薯 (塊根可以生吃,有的地方叫涼薯 ) 291. 馬鈴薯
292. 芋 (指這種植物 )
293. 芋頭 (芋塊莖的總稱 )
294. 山藥 (學名叫薯蕷 , 中藥叫淮山 )
295. 藕
296. 蓮子
297. 芝麻
298. 豆芽菜
299. 綠豆
300. 黑豆
301. 豌豆
302. 豇豆 (細長條的 )
303. 豆稭 (豆類作物脫粒後剩下的莖 ) 304. 蠶豆
306. 茄子
307. 黃瓜
308. 菜瓜 (皮白綠色,有些地方叫老醃瓜 )
309. 絲瓜 (成熟後肉多網狀纖維 )
310. 苦瓜
311. 南瓜
312. 冬瓜
313. 佛手
314. 瓠子 (表皮淡綠色 , 肉白色 , 有叫蒲瓜 )
315. 蔥
316. 洋蔥
317. 蒜 (整株的 )
318. 蒜頭
319. 蒜泥
320. 藠
321. 韭菜
322. 莧菜 (注意區別紅、白兩個品種 )
323. 西紅柿
324. 薑 (注意分別嫩薑和老薑 )
325. 柿子椒 (果實近球形,表面有縱溝,味不辣 ) 326. 辣椒
327. 胡椒
328. 芥菜
329. 菠菜
330. 大白菜 (葉子大,品種很多,這裏指包心的那類 ) 331. 洋白菜 (結球甘藍的通稱 )
332. 小白菜
333. 芹菜
334. 芫荽
335. 花椰菜
336. 蘿蔔
337. 糠了 (蘿蔔失掉水分而中空 )
338. 蘿蔔纓兒
339. 蘿蔔乾兒
340. 胡蘿蔔
341. 茭白
342. 油菜 (做蔬菜用 )
343. 油菜籽 (榨油用 )
344. 蕹菜
345. 樹林
346. 樹苗
347. 樹幹
348. 樹梢
350. 樹葉
351. 樹枝
352. 種樹 (動賓 )
353. 嫁接
354. 松樹
355. 松針
356. 松球
357. 松香
358. 杉樹
359. 杉針
360. 荷樹 (山茶科不落葉喬木 , 木質堅硬 , 堅果似荷花 ) 361. 榕樹
362. 烏桕
363. 樟樹
364. 桑樹
365. 相思樹
366. 桐油樹
367. 苦楝樹
368. 梔子 (有的地方叫水橫枝 )
369. 竹子
370. 毛竹 (葉披針形 , 是優良的建築材料 , 也可製造器物 ) 371. 刺竹
372. 竹筍
373. 冬筍
374. 春筍
375. 籜 (tuò)(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 )
376. 竹竿兒 (晾衣用 )
377. 竹葉兒
378. 竹篾
379. 篾黃 (外皮以內,質地較脆 )
380. 篾青 (外皮 )
381. (竹篾編成的用於箍桶的 ) 篾圈兒
382. 水果
383. 桃
384. 李子
385. 楊梅
386. 梨
387. 枇杷
388. 柿子
389. 柿餅
390. 石榴
391. 番石榴
3392. 柚子
394. 金橘
395. 橙子
396. 木瓜
397. 龍眼
398. 桂圓乾
399. 荔枝
400. (龍眼、荔枝的 ) 核兒
401. 芒果
402. 菠蘿
403. 橄欖
404. 栗子
405. 核桃
406. 西瓜
407. 香蕉
408. 荸薺
409. 棗兒
410. 甘蔗
411. 花生
412. 花生米
413. 木芙蓉
414. 荷花
415. 水仙花
416. 茉莉花
417. 牽牛花
418. 杜鵑花
419. 仙人掌
420. 蒂 (瓜、果、花等與莖、枝相連的部分 )
421. 蓓蕾 (含苞未放的花 )
422. 花瓣兒
423. 白茅根 (性寒清熱,可入藥 )
424. 蘆葦
425. 香菇
426. 蘑菇
427. 茅草 (葉深綠色,有細齒,細長 )
428. 艾
429. 荊棘 (在山野中叢生的,帶刺的小灌木 )
430. (荊棘等的 ) 刺兒
431. 蕨 (指長在山上,農村用於當燃料的那類,如铁芒萁 ) 432. 青苔
433. 萍
434. 牲口
435. 公牛
436. 母牛
878. 教員
879. 學生
880. 同學
881. 朋友
882. 醫生 (指中醫 ) 883. 司機
884. 木匠
885. 泥水匠
886. 鐵匠
887. 裁縫
888. 理髮員 (舊時名稱 ) 889. 屠戶
890. 管家
891. 調解人 (民間 ) 892. 下屬 (部下,下人 ) 893. 夥計 (合作的人 ) 894. 廚師
895. 女傭
896. 婢女 (丫環 ) 897. 接生婆
898. 賭棍
899. 和尚
900. 尼姑
901. 道士
902. 長輩
903. 曾祖父
904. 曾祖母
905. 祖父
906. 祖母
907. 外祖父
908. 外祖母
909. 父親 (面稱和背稱 ) 910. 母親 (面稱和背稱 ) 911. 岳父
912. 岳母
913. 公公
914. 婆婆
915. 繼父
916. 繼母
917. 乾爹
918. 乾媽
919. 伯父
920. 伯母
922. 叔母
923. 舅父
924. 舅母
925. 姑媽
926. 姨媽
927. 姑夫
928. 姨夫
929. 姑奶奶 (父之姑母 ) 930. 姨奶奶 (父之姨母 ) 931. 平輩
932. 夫妻
933. 丈夫
934. 妻子
935. 小老婆
936. 大伯子
937. 小叔子
938. 大姑子
939. 小姑子
940. 大舅子
941. 小舅子
942. 大姨子
943. 小姨子
944. 哥哥
945. 嫂子
946. 弟弟
947. 弟媳
948. 姐姐
949. 姐夫
950. 妹妹
951. 妹夫
952. 堂兄
953. 堂弟
954. 堂姐
955. 堂妹
956. 表兄
957. 表嫂
958. 表弟
959. 表姐
960. 表妹
961. 晚輩
962. 子女
963. 子孫
964. 兒子
966. 最小的兒子
967. 養子 (領養的兒子 ) 968. 乾兒子
969. 兒媳婦
970. 女兒
971. 女婿
972. 孫子
973. 孫媳婦
974. 孫女
975. 孫女婿
976. 重孫
977. 重孫女
978. 外孫 (女之子 )
979. 外孫女 (女之女 )
980. 外甥 (姐妹之子 )
981. 外甥女 (姐妹之女 ) 982. 侄子
983. 侄女
984. 連襟
985. 親家
986. 親家母
987. 親戚
988. 夫妻倆
989. 娘兒倆 (母親和子女 ) 990. 爺兒倆 (父親和子女 ) 991
992. 婆媳倆
993. 兄弟(他倆是 ~)
994. 弟兄
995. 姐妹
996. 娘家
997. 婆家
998. 身體
999. 渾身 (~是汗 )
1000. 頭
1001. 頭頂
1002. 後腦勺子
1003. 頸
1004. 後腦窩子 (頸後凹處 ) 1005. 頭髮
1006. 掉頭髮
1007. 額
1008. 囟門
1010. 辮子
1011. 髻
1012. 劉海兒
1013. 臉
1014. 臉頰
1015. 酒窩
1016. 眼睛
1017. 眼眶
1018. 眼珠兒
1019. 白眼珠兒
1020. 黑眼珠兒
1021. 瞳人兒
1022. 眼角兒
1023. 眼淚
1024. 眼眵
1025. 眼皮兒
1026. 雙眼皮兒
1027. 眼尖 (眼力好,視覺敏銳 )
1028. 眼睫毛
1029. 眉
1030. 眉毛
1031. 鼻子
1032. 鼻涕 (液體的 , 注意稀稠有否區別 ) 1033. 鼻牛兒 (鼻垢 )
1034. 鼻孔
1035. 鼻子尖 (嗅覺靈敏 )
1036. 嘴
1037. 嘴唇兒
1038. 唾液
1039. 唾沫星兒
1040. 舌
1041. 舌尖
1042. 舌苔
1043. 牙
1044. 門牙
1045. 槽牙 (臼齒 )
1046. 虎牙(突出的犬牙)
1047. 齙牙 (突出嘴唇外的牙齒 )
1048. 牙垢
1049. 牙床
1050. 蟲牙
1051. 耳朵
1052. 耳垂
1054. 耳尖 (聽覺敏銳 )
1055. 耳背 (聽不清 )
1056. 耳朵軟 (容易聽信奉承或挑撥的話 ) 1057. 下巴
1058. 喉嚨
1059. 喉結
1060. 鬍子
1061. 絡腮鬍子
1062. 肩膀
1063. 肩胛骨
1064. 胳膊 (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 1065. 胳膊肘兒
1066. 胳肢窩
1067. (手的 ) 上臂
1068. 手 (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 ) 1069. 左手
1070. 右手
1071. 手指
1072. 手趼子
1073. 大拇指
1074. 食指
1075. 中指
1076. 小拇指
1077. 手指縫兒
1078. 指甲
1079. 拳頭
1080. 手掌
1081. 手心
1082. 手背
1083. 手汗
1084. 腿 (整條腿 )
1085. 大腿
1086. 小腿 (從膝蓋到踝子骨的一段 ) 1087. 腿肚兒
1088. 脛骨
1089. 膝蓋
1090. 胯襠 (兩腿的中間 )
1091. 屁股
1092. 肛門
1093. 屁股蛋兒
1094. 男陰
1095. 陰囊
1096. 睾丸
1098. 女陰
1099. 交合
1100. 精液
1101. 腳腕子
1102. 踝子骨
1103. 腳
1104. 赤腳
1105. 腳背 (腳面 )
1106. 腳掌 (腳接觸地面的部分 ) 1107. 腳心
1108. 腳趾頭
1109. 腳趾甲
1110. 腳後跟
1111. 腳印兒
1112. 腳汗
1113. 心口兒
1114. 胸脯
1115. 肋骨
1116. 乳房
1117. 奶汁
1118. 肚子
1119. 肚臍眼
1120. 腰
1121. 脊背
1122. 脊梁骨
1123. 頭髮旋兒
1124. 雙旋兒
1125. 鬥 (圓形的指紋 )
1126. 箕 (簸箕形的指紋 ) 1127. 寒毛
1128. 寒毛眼兒
1129. 痣
1130. 腎
1131. 生病
1132. (病 ) 輕了
1133. (病 ) 好了
1134. 醫 (病 )
1135. 看病
1136. 號脈
1137. 開藥方子
1138. 抓藥 (中藥 )
1139. 買藥 (西藥 )
1140. 藥鋪 (中藥 )
1142. 藥罐子
1143. 煎藥 (動賓 )
1144. 藥渣
1145. 藥膏 (西藥 )
1146. 搽藥膏
1147. 藥麵兒
1148. 上藥 (動賓 )
1149. 膏藥 (中藥 )
1150. 針灸
1151. 打針
1152. 拔火罐子
1153. 瀉肚
1154. 發燒
1155. 發冷
1156. 起雞皮疙瘩
1157. 著涼
1158. 感冒
1159. 打噴嚏
1160. 咳嗽
1161. 氣喘
1162. 中暑
1163. 抓痧 (民間治療中暑的一種方法 ) 1164. 上火
1165. 積滯
1166. 肚子疼
1167. 胸口疼
1168. 頭暈
1169. 暈車
1170. 頭疼
1171. 噁心 (要嘔吐 )
1172. 吐了 (嘔吐 )
1173. 疝氣
1174. 脫肛
1175. 發瘧子
1176. 出痳疹
1177. 出水痘 (急性傳染病 , 患者多為兒童 ) 1178. 天花
1179. 種痘
1180. 傷寒
1181. 痳風
1182. 黃疸
1183. 肝炎
1184. 癆病
1186. 蹭破皮兒
1187. 皸裂 (皮膚 ~)
1188. 扭傷 (腳 ~了 ; 腳崴了 )
1189. 脫臼
1190. 出血
1191. 瘀血
1192. 紅腫
1193. 化膿
1194. 發炎 (瘡口 ~)
1195. 結痂
1196. 疤
1197. 腮腺炎
1198. 長瘡 (動賓 )
1199. 長疔 (動賓 )
1200. 痔瘡
1201. 疥瘡
1202. 癬
1203. 痱子
1204. 粉刺
1205. 雀斑
1206. 狐臭
1207. 大脖子 (甲狀腺腫 )
1208. 囔鼻兒 (鼻不通氣 )
1209. 公鴨嗓兒 (嗓音沙啞 )
1210. 一隻眼兒
1211. 鼓眼泡兒
1212. 鬥雞眼兒 (內斜視 )
1213. 癲癇
1214. 驚風 (小兒病 )
1215. 水腫
1216. 中風
1217. 癱瘓
1218. 瘸子
1219. 羅鍋兒
1220. 聾子
1221. 啞巴
1222. 結巴
1223. 瞎子
1224. 發瘋
1225. 瘋子 (患嚴重精神病的人 ) 1226. 傻子 (智力低下、不明事理者 ) 1227. 拽子 (手殘者 )
1228. 禿子 (頭髮脫光的人 )
1230. 麻子 (有麻子的人 )
1231. 豁唇子
1232. 豁牙子
1233. 六指兒
1234. 左撇子
1235. 衣著
1236. 打扮 (很會 ~)
1237. 衣服
1238. 長衫
1239. 馬褂兒
1240. 旗袍
1241. 棉衣
1242. 棉襖
1243. 皮襖
1244. 大衣 (較長的西式外衣 )
1245. 毛衣
1246. 毛線
1247. 襯衫
1248. 外衣
1249. 內衣
1250. 坎肩 (不帶袖子的上衣 )
1251. 汗背心
1252. 棉背心
1253. 衣襟兒
1254. 對襟兒 (中裝的一種樣式,兩襟相對 , 紐扣在正中 ) 1255. 下擺
1256. 裏子
1257. 領子
1258. 袖子
1259. 貼邊 (縫在衣服裏子邊上的窄條 )
1260. 裙子
1261. 褲子
1262. 褲衩兒 (貼身穿的 )
1263. 短褲 (外穿的 )
1264. 開襠褲
1265. 連襠褲 (相對開襠褲而言 )
1266. 褲襠
1267. 褲腰
1268. 褲腰帶
1269. 褲腿兒
1270. 兜兒 (衣服上的口袋 )
1271. 紐扣 (中式的 )
1272. 扣襻 (中式的,用布做的扣住紐扣的套 )
1274. 扣眼兒 (西式的 )
1275. 鞋
1276. 拖鞋
1277. 棉鞋
1278. 皮鞋
1279. 布鞋
1280. 鞋底兒
1281. 靴子
1282. 鞋楦子 (制鞋時所用的模型 )
1283. 鞋刷子
1284. 雨鞋 (注意高筒的與低筒的有無區別 ) 1285. 木屐
1286. 鞋帶兒
1287. 鞋墊子
1288. 襪子
1289. 長襪
1290. 襪筒 (穿在腳腕以上的部分 )
1291. 裹腳 (裹腳布 )
1292. 帽子
1293. 禮帽 (西式的 )
1294. 瓜皮帽
1295. 軍帽
1296. 草帽
1297. 帽檐兒
1298. 斗笠
1299. 鐲子
1300. 戒指
1301. 項鏈
1302. 別針兒
1303. 鬆緊帶
1304. 橡皮筋
1305. 簪子
1306. 耳環
1307. 胭脂
1308. 粉 (塗脂抹 ~)
1309. 圍裙
1310. 圍嘴兒
1311. 尿布
1312. 手絹兒
1313. 圍巾 (長條的 )
1314. 布巾 (包裹嬰兒以擋風的 )
1315. 手套
1316. 眼鏡
1318. 蓑衣
1319. 雨衣 (新式的 )
1320. 手錶
1321. 伙食
1322. 食物
1323. 夜宵
1324. 米飯
1325. 剩飯 (剩下的飯 )
1326. 糊 (飯 ~了 )
1327. 餿 (飯 ~了 )
1328. 發黴
1329. 鍋巴
1330. 粥 (總稱 )
1331. 稀粥
1332. 米湯
1333. 米糊
1334. 米粉 (大米加工成的細條食品 )
1335. (米磨成漿經曬乾後用於做年糕等的 ) 米製品 1336. 爆米花 (大米高溫高壓膨脹而成的 )
1337. 粽子
1338. 年糕 (總稱,粳米或糯米做的 )
1339. 糍粑 (糯米做的食品 )
1340. 麵粉
1341. 麵條兒
1342. 麵糊
1343. 饅頭 (沒餡的 )
1344. 包子 (有餡的 )
1345. 油條
1346. 花捲兒
1347. 餃子
1348. 餡兒 (餃子 )
1349. 餛飩
1350. 湯圓 (搓成的 )
1351. 月餅
1352. 酵子
1353. 肉鬆 (特製的絲狀的 )
1354. 豬腿
1355. 豬蹄兒
1356. 蹄筋
1357. 豬舌頭
1358. 下水 (豬牛羊的內臟 )
1359. 豬血
1360. 肺 (豬的 )
1362. 肝 (豬的 )
1363. 腰子 (豬的 )
1364. 板油 (豬的體腔內壁上呈板狀脂肪 )
1365. 大腸 (豬的 )
1366. 小腸 (豬的 )
1367. 香腸
1368. 排骨 (豬的 )
1369. 雞雜兒
1370. 雞肫
1371. 鬆花蛋 (皮蛋 )
1372. 鹹鴨蛋
11373. 菜(下飯的)
1374. 下 (~酒:就著菜把酒喝下去 )
1375. 素菜
1376. 葷菜
1377. 鹹菜
1378. 豆腐
1379. 豆腐乾兒
1380. 豆腐腦兒
1381. 豆漿
1382. 豆腐乳
1383. 粉絲 (綠豆粉做的 )
1384. 藕粉
1385. 豆豉
1386. 芡粉
1387. 木耳
1388. 銀耳
1389. 金針菜 (黃花菜 )
1390. 海參
1391. 海帶
1392. 海蜇
1393. 滋味 (吃的滋味 )
1394. 氣味 (聞的氣味 )
1395. 顏色
1396. 豬油 (熟的 )
1397. 花生油
1398. 茶油
1399. 菜籽油
1400. 芝麻油
1401. 鹽
1402. 鹽鹵 (熬鹽時剩下的黑色液體 , 能使豆漿凝成豆腐 ) 1403. 醬油
1404. 辣椒醬
1406. 料酒
1407. 紅糖
1408. 白糖
1409. 冰糖
1410. 麥芽糖
1411. 冰棍兒
1412. 作料
1413. 八角
1414. 花椒
1415. 胡椒粉
1416. 煙
1417. 煙葉
1418. 煙絲
1419. 煙捲兒 (香煙 )
1420. 水煙袋 (銅制的 )
1421. 旱煙袋 (竹杆兒做的 )
1422. 煙盒
1423. 煙油子
1424. 煙灰
1425. 煙頭
1426. 鴉片
1427. 茶 (沏好的 )
1428. 茶葉
1429. 茶葉渣
1430. 白酒 (蒸餾成的 , 無色 , 酒精度較高 ) 1431. 江米酒 (糯米加粬釀造成的食品 ) 1432. 酒粬
1433. 做媒
1434. 媒人
1435. 相親
1436. 定婚
1437. 挑選吉日
1438. 聘禮
1439. 嫁妝
1440. 娶親 (男子 ~)
1441. 出嫁 (女子 ~)
1442. 送親 (娘家人送新娘到男家 ) 1443. 結婚
1444. 花轎
1445. 拜堂
1446. 新郎
1447. 新娘
1448. 新房
1450. 再醮 (寡婦再嫁 )
1451. 續弦 (從男方說 )
1452. 填房 (女子嫁給死了妻子的人 ) 1453. 入贅
1454. 懷孕了
1455. 害喜
1456. 孕婦
1457. 小產
1458. 生孩子
1459. 接生
1460. 胎盤
1461. 坐月子
1462. 滿月
1463. 頭胎
1464. 雙胞胎
1465. 打胎
1466. 喂養孩子
1467. 吃奶
1468. 奶頭
1469. 奶嘴兒 (裝在奶瓶口上的 , 用橡皮製成 ) 1470. 尿床 (小孩 ~)
1471. (嬰兒出生後 ) 三天
1472. (嬰兒出生後滿 ) 周歲
1473. 生日
1474. 做生日
1475. 喪事 276. 奔喪
1477. 死了 (委婉的說法 )
1478. 靈堂
179. 靈床
1480. 棺材
1481. 壽材 (生前預製的 )
1482. 入殮
1483. 守靈
1484. 做七
1485. 帶孝
1486. 出殯
1487. 送葬
1488. 哭喪棒
1489. 孝服 (麻布做的 )
1490. 紙錢
1491. 墳地 (墳所在地 )
1492. 墳墓
1493. 墓碑
1495. 上墳 (掃墓 )
1496. 投水 (~自盡 )
1497. 溺死
1498. 上吊
1499. 毒死
1500. 屍體
1501. 骨殖罎子
1502. 老天爺
1503. 灶王爺
1504. 土地廟
1505. 關帝廟
1506. 閻王
1507. 祠堂
1508. 靈牌 (靈位 )
1509. 拜菩薩
1510. 佛龕
1511. 香案
1512. 上供 (擺上祭祀物品 )
1513. 燭臺
1514. 蠟燭 (敬神的那種 )
1515. 線香 (敬神的那種 )
1516. 香爐
1517. 燒香 (動賓 )
1518. 簽詩
1519. 求簽
1520. 解簽
1521. 打卦
1522. 珓(占卜用,通常是一正一反兩片竹片製成) 1523. 陰珓 (兩面都朝下 )
1524. 陽珓 (兩面都朝上 )
1525. 聖珓 (一正一反 )
1526. 廟會
1527. 做道場 (做法事 )
1528. 念經
1529. 測字
1530. 看風水
1531. 算命
1532. 算命先生
1533. 看相的
1534. 神漢
1535. 巫婆
1536. 跳神
1537. 許願
1539. 信教
1540. 事情
1541. 穿衣服
1542. 脫衣服
1543. 脫鞋
1544. 釘扣子
1545. 繡花兒
1546. 洗衣服
1547. 投 (用清水漂洗 )
1548. 曬衣服
1549. 晾衣服
1550. 漿衣服
1551. 生火
1552. (火 ) 滅了
1553. 做飯 (總稱 , 包括做菜 )
1554. 悶飯
1555. 淘米
1556. 揉麵
1557. 擀麵條
1558. 蒸饅頭
1559. 裹粽子
1560. 擇菜
1561. 做菜 (總稱 )
1562. (主輔料下鍋後加水長時間 ) 煮 (爛 ) 1563. 煨 (把番薯等放在灰燼中燒熟 ) 1564. 煮蛋 (在清水中連殼煮 )
1565. 盛飯
1566. 吃飯
1567. 搛菜
1568. 舀湯
5169. 吃早飯
1570. 吃午飯
1571. 吃晚飯
1572. 吃零食
1573. 使筷子
1574. (吃飽後)打嗝兒
1575. (吃太多)撐著了
1576. 沏茶(動賓)
1577. 喝茶
1578. 喝酒
1579. 抽煙
1580. 起床
1581. 洗臉
1583. 刷牙
1584. 梳頭
1585. 理髮
1586. 抹粉 (塗脂 ~) 1587. 刮鬍子
1588. 編辮子
1589. 剪指甲
1590. 擤鼻涕
1591. 洗澡
1592. 擦澡
1593. 小便 (動詞 ) 1594. 大便 (動詞 ) 1595. 把尿
1596. 乘涼
1597. 曬太陽
1598. 烤火 (取暖 ) 1599. 點燈
1600. 熄燈
1601. 歇歇 (休息一會兒 ) 1602. 住宿 (過夜 ) 1603. 打哈欠
1604. 睏了
1605. 打瞌睡
1606. 鋪蓆子
1607. 躺下
1608. 睡著了
1609. 呼吸
1610. 打鼾
1611. 睡不著
1612. 睡午覺
1613. 仰面睡
1614. 側著睡
1615. 伏著睡
1616. 落枕
1617. 抽筋了
1618. 做夢
1619. 說夢話
1620. 上工
1621. 收工
1622. 出去了
1623. 回家了
1624. 逛街
1625. 告狀 (動賓 )
1627. 證據
1628. 冤屈 (毫無根據地污蔑冤枉別人 ) 1629. 翻臉
1630. 犯法
1631. 犯罪
1632. 保釋
1633. 逮捕
1634. 行賄
1635. 受賄
1636. 罰款
1637. 斬首
1638. 槍斃
1639. 打屁股 (舊時刑罰 )
1640. 手銬
1641. 枷 (舊時囚具 )
1642. 囚禁 (起來 )
1643. 坐牢
1644. 畫押
1645. 按手印
1646. 納稅
1647. 地契
1648. 走親戚
1649. 看望 (去 ~朋友 )
1650. 串門兒
1651. 請客
1652. 招待
1653. 送禮
1654. 禮物
1655. 人情
1656. 陪客 (動賓 )
1657. 不送了 (主人說的客氣話 ) 1658. 不用客氣
1659. 茶點
1660. 倒茶
1661. 擺酒席
1662. 赴宴 (到親戚家 ~)
1663. 入席
1664. 上菜
1665. 斟酒
1666. 勸酒
1667. 吃素
1668. 不和 (他倆 ~)
1669. 死對頭 (他倆是 ~)
1671. 插嘴
1672. 抬杠
1673. 頂嘴
1674. 爭論
1675. 吵架
1676. 打架
1677. 罵 (破口 ~)
1678. 叨嘮
1679. 囑咐
1680. 聊天
1681. 吹牛
1682. 撒謊
1683. 不做聲
1684. 投訴 (小孩兒幹錯事,向其父母 ~) 1685. 做作
1686. 擺架子
1687. 裝傻
1688. 假裝 (~不知道 )
1689. 出洋相
1690. 丟人
1691. 巴結
1692. 看得起
1693. 看不起
1694. 合夥兒
1695. 答應
1696. 不答應
1697. 攆出去
1698. 勞駕 (客套話 )
1699. 嬌慣
1700. 膽小怕事
1701. 遷就
1702. 騙 (我 ~你玩的 )
1703. 運氣好
1704. 倒楣
1705. 做生意
1706. 開鋪子
1707. 鋪面 (店的門面 )
1708. 擺攤子
1709. 集市 (墟場 )
1710. 趕集
1711. 飯館 (小的 )
1712. 旅館
1713. 布店
1715. 雜貨店
1716. 錢莊
1717. 糧店
1718. 買米
1719. 賣米
1720. 瓷器店
1721. 金店 (舊時加工買賣金銀首飾的店鋪 ) 1722. 理髮店
1723. 裁縫店
1724. 肉鋪
1725. 妓院 (舊時妓女賣淫的地方 )
1726. 當鋪
1727. 租房子
1728. 開張
1729. 停業
1730. 盤點
1731. 櫃臺
1732. 開價
1733. 講價 (討價還價 )
1734. 還價
1735. 漲價
1736. 掉價 (價格降低 )
1737. 便宜 (價錢 ~)
1738. 貴 (價錢 ~)
1739. 公道 (價錢 ~)
1740. 包圓兒 (剩下的全買了 )
1741. 雇 (用錢 ~人幹活 )
1742. 工錢
1743. 本錢
1744. 賺錢
1745. 虧本
1746. 路費
1747. 利息
1748. 欠 (~他三元 )
1749. 差 (~五角十元 )
1750. 押金
1751. 帳房
1752. 開銷
1753. 欠賬
1754. 賒賬
1755. 要賬
1756. 抵賬
1757. 存款 (動賓 )
1759. 零錢
1760. 鈔票
1761. 銅板兒
1762. 銀元
1763. 算盤
1764. 戥子
1765. 秤
1766. 磅秤
1767. 秤盤
1768. 秤星兒
1769. 秤桿兒
1770. 秤鉤子
1771. 秤錘
1772. 秤紐 (秤桿上手提的條狀物,多用繩子等做成 ) 1773. 秤尾高 (稱物時 )
1774. 秤尾低 (稱物時 )
1775. 客車 (指汽車 )
1776. 平板車 (人力運貨的 )
1777. 小轎車
1778. 摩托車
1779. 三輪車
1780. 人力車 (舊時一種用人拉的車,主要用來載人 ) 1781. 自行車
1782. 雞公車 (獨輪手推車,南方多用 )
1783. 車輪
1784. 乘車
1785. 開車
1786. 船
1787. 帆
1788. 篷
1789. 桅杆
1790. 舵
1791. 槳 (划船的 )
1792. 跳板 (上下船用 )
1793. 帆船
1794. 舢舨 (三板 )
1795. 漁船
1796. 輪船
1797. 過擺渡 (坐船過河 )
1798. 路
1799. 公路
1800. 小路
1801. 街道
1803. (街道邊不露天的 ) 人行道
1804. 渡口
1805. 碼頭
1806. 學校
1807. 上學 (開始上小學,啓蒙 )
1808. 上學 (去上課 )
1809. 放學
1810. 私塾
1811. 放假(指寒暑假)
1812. 教室
1813. 上課
1814. 下課
1815. 黑板
1816. 粉筆
1817. 板擦兒
1818. 書
1819. 古籍
1820. 本子
1821. 課本
1822. 鉛筆
1823. 橡皮
1824. 鉛筆刀 (指捉著的 )
1825. 鋼筆
1826. 毛筆
1827. 筆帽 (保護筆頭的套兒 )
1828. 筆筒
1829. 硯臺
1830. 研墨 (動賓 )
1831. 墨汁 (毛筆用的 )
1832. 掭筆 (動賓 )
1833. 洇 (墨落在紙上向四外散開或滲透 ) 1834. 墨水兒 (鋼筆用的 )
1835. 書包
1836. 讀書人
1837. 識字的
1838. 不識字的
1839. 背書
1840. 考試
1841. 零分
1842. 頭名
1843. 末名
1844. 寫白字 (寫錯字 )
1845. 玩兒
1847. 小人書
1848. 照相
1849. 相片
1850. 風箏
1851. 捉迷藏 (一人矇住眼睛,摸索著去捉在他身邊來回躲避的人 ) 1852. 藏老蒙 (尋找預先藏在某個角落的同伴 )
1853. 踢毽兒
1854. 抓子兒 (幾個小石或其他 , 扔其一 , 做規定動作後接住 )
1855. 彈球兒
1856. 打水飄兒 (在水面上擲瓦片 )
1857. 跳房子
1858. 划拳 (喝酒時 )
1859. 猜謎兒
1860. 不倒翁
1861. 打賭
1862. 賭博
1863. 牌九
1864. 麻將
1865. 擲色子
1866. 爆竹
1867. 放鞭炮
1868. 象棋
1869. 下棋
1870. 拔河
1871. 跳繩
1872. 游水
1873. 潛水
1874. 打球
1875. 打拳
1876. 翻跟頭
1877. 踩高蹻
1878. 倒立
1879. 舞獅子
1880. 舞龍燈
1881. 打鞦韆
1882. 划龍舟
1883. 木偶戲 (提線木偶 )
1884. 變戲法 (變魔術 )
1885. 講故事
1886. 大戲 (大型戲曲 )
1887. 戲院
1888. 戲臺 (搭在室外露天的 )
1889. 戲子
1891. 哨子
1892. 搖 (~頭 )
1893. 點 (~頭 )
1894. 抬 (~頭 )
1895. 低 (~頭 )
1896. 回 (~頭 )
1897. 睜 (~眼 )
1898. 瞪 (~眼 )
1899. 閉 (~眼 )
1900. 眨 (~眼 )
1901. 看 (~戲 )
1902. 看見 (~他 )
1903. 聽 (~歌 )
1904. 聽見 (~槍聲 )
1905. 聞 (用鼻子 ~)
1906. 張 (~嘴 )
1907. 閉 (~嘴 )
1908. 噘 (~嘴 )
1909. 咬 (用嘴 ~住繩子 )
1910. 啃 (~骨頭 )
1911. 吞 (~藥丸 )
1912. 嚼 (~花生米 )
1913. 舔 (~盤子 )
1914. 啜 (chuò)(大口用力 ~一口湯,連喝帶吃 ) 1915. 吮 (sh?n)(吮吸,如:嬰兒 ~奶 )
1916. 含 (~一口水 )
1917. 吹 (~燈 )
1918. 吻 (親嘴 )
1919. 叫 (~他 )
1920. 喊 (~一聲 )
1921. 哭
1922. 笑
1923. 舉 (~手 )
1924. 招 (~手 )
1925. 伸 (~手 )
1926. 撒手 (放開手;鬆手 )
1927. 動手 (懶得 ~)
1928. 拍手 (拍巴掌,如:~歡迎 )
1929. 背著手兒
1930. 叉著手兒 (雙手交叉在胸前 )
1931. 拿 (把這些東西 ~走 )
1932. 搬 (把這些東西 ~走 )
1933. 放 (把這些東西 ~在桌上 )
1935. 打 (~傘:撐傘 )
1936. 打 (~毛衣:織毛衣 )
1937. 抓 (~壯丁 )
1938. 抓 (一把米 )
1939. 擰 (~毛巾 )
1940. 擰 (~大腿肉 )
1941. 擰 (~蓋子 )
1942. 搧 (~扇子 )
1943. 搧 (~了他一耳光 )
1944. 掐 (用食指、拇指的指甲 ~他的臉蛋 ) 1945. 掐 (用雙手的虎口 ~他的脖子 ) 1946. 拉 (把繩子 ~直 )
1947. 拉 (~平板車 )
1948. 推 (把他 ~倒 )
1949. 推 (~雞公車 )
1950. 擦 (~汗 )
1951. 擦 (用橡皮 ~去錯字 )
1952. 蓋 (~蓋子 )
1953. 蓋 (~被子 )
1954. 拔 (~雞毛 )
1955. 拔 (~草 )
1956. 摘 (~果子 )
1957. 提 (~一桶水 )
1958. 捧 (用雙手 ~花生 )
1959. 撮 (用手指 ~一小撮鹽 )
1960. 端 (~碗 )
1961. 摟 (~柴火 )
1962. 抱 (~孩子 )
1963. 餵 (~嬰兒 )
1964. 擲 (~石頭 )
1965. 摔 (發脾氣 ~東西 )
1966. 甩 (~乾手上的水 )
1967. 撣 (~掉衣服上的灰塵 )
1968. 掖 (yē)(把紙條從門縫裏 ~進去 ) 1969. 掏 (從口袋裏 ~東西 )
1970. 夾 (~在腋下 )
1971. 捂 (用雙手 ~眼睛 )
1972. 攔 (伸開雙臂 ~住他 )
1973. 摳 (用手指 ~)
1974. 撓 (~癢 )
1975. 撕 (~紙 )
1976. 掰 (饅頭 ~成兩半 )
1977. 剝 (~橘子 )
1979. 敲 (~門 )
1980. 掫 (zhōu)(從一端或一側托起重物 )
1981. 劃 (~火柴 )
1982. 按 (~圖釘 )
1983. 塞 (~住洞口 )
1984. 摞 (把碗 ~起來 )
1985. 挽 (~袖子 )
1986. 捋 (~袖子 )
1987. 繫 (~鞋帶 )
1988. 綁 (~人 )
1989. 綑 (~柴火 )
1990. 解 (~開繩子 )
1991. 搓 (~繩子 )
1992. 砍 (~樹 )
1993. 殺 (~豬 )
1994. 削 (~果皮 )
1995. 捅 (用尖刀來 ~)
1996. 砸 (用石頭 ~蛇 )
1997. 撬 (~箱子 )
1998. 掏 (~耳朵 )
1999. 縫 (~被子 )
2000. 扎 (用針來 ~)
2001. 挑 (用針來 ~刺兒 )
2002. 頂 (用木棍 ~住門 )
2003. 撐 (~船 )
2004. 墊 (用磚頭等 ~高一些 )
2005. 壓 (用石頭 ~著 )
2006. 埋 (~在地下 )
2007. 填 (~土 )
2008. 撫摩 (用手 ~貓背 )
2009. 胳肢 (在別人身上抓撓 , 使發癢。如 :他怕 ~) 2010. 攥 (zuàn)(~拳頭:握拳頭 )
2011. 走 (~路 )
2012. 跑 (~過去 )
2013. 逃跑
2014. 追 (~出去 )
2015. 跳 (~起來 )
2016. 到 (他 ~了 )
2017. 跟 (~著他 )
2018. 爬 (~樹 )
2019. 爬 (小孩兒在地上 ~)
2020. 站
2021. 蹲
2023. 涉 (~水 )
2024. 踩 (~到蟲子 )
2025. 踩 (髒腳到處亂 ~)
2026. 踢 (~了他一腳 )
2027. 踢 (小孩 ~被子 )
2028. 跺 (~腳 )
2029. 踮 (~腳 )
2030. 跌倒
2031. 滑倒
2032. 絆 (被繩子 ~倒 )
2033. 爬起來
2034. 挑 (~擔子 )
2035. 抬 (~轎子 )
2036. 扛 (鋤頭 ~在肩上 )
2037. 背 (~小孩兒 )
2038. 趴 (~在桌上 )
2039. 靠 (~在牆上 )
2040. 蹭 (貼在牆上 ~癢 )
2041. 擠 (~上車 )
2042. 掉 (~下來 )
2043. 裂 (嘴唇 ~開 )
2044. 浮 (~起來 )
2045. 沖 (水自上而下地 ~)
2046. 濺 (髒水 ~了一身 )
2047. 溢 (煮東西時火太猛,湯 ~出來 ) 2048. 嗆 (飯 ~了氣管 )
2049. 燙 (不小心被開水 ~了 )
2050. 軋 (小雞被車 ~死了 )
2051. 遮 (別 ~住我 )
2052. 藏 (把東西 ~起來 )
2053. 躲藏 (他 ~起來 )
2054. 遷移 (~新居 )
2055. 遇到
2056. 丟失
2057. 尋找
2058. 找著了
2059. 摒除 (~垃圾 )
2060. 扔掉 (沒用的 ~)
2061. 收拾 (~行李 )
2062. 選擇
2063. 撿 (~起來 )
2064. 打撈 (~沉在水底的東西 )
2065. 剩 (~一點兒 )
2067. 攙 (酒裏 ~水 )
2068. 混 (~在一起 )
2069. 豎 (~起來 )
2070. 凹 (~下去 )
2071. 凸 (~出來 )
2072. 知道 (他不 ~)
2073. 懂了
2074. 會了
2075. 不會 (還 ~走路 )
2076. 認得 (這個人我 ~)
2077. 不認得
2078. 想想
2079. 估量
2080. 猜測
2081. 主張 (動詞 )
2082. 相信
2083. 心存疑慮
2084. 沒料到
2085. 留神 (注意;小心 )
2086. 害怕
2087. 嚇著了
2088. 著急
2089. 得意
2090. 掛念
2091. 放心
2092. 盼望
2093. 記著 (你給我 ~,不要忘了 ) 2094. 忘記了
2095. 想起來了
2096. 妒忌
2097. 發愁 (~找不到工作 )
2098. 討厭
2099. 嫌棄
2100. 抱怨
2101. 安慰
2102. 恨
2103. 羡慕
2104. 慪氣 (鬧彆扭;生悶氣 )
2105. 憋氣 (有委屈或煩惱而不能發洩 ) 2106. 生氣 (因不合心意不愉快 ) 2107. 發火 (發脾氣 )
2108. 愛惜 (對物 )
2109. 疼愛 (對人 )
2111. 喜歡 (他不 ~我 )
2112. 誇獎
2113. 是
2114. 不是
2115. 有 (~時間 )
2116. 沒 (~時間 )
2117. 多 (人 ~)
2118. 少 (人 ~)
2119. 大 (老虎很 ~)
2120. 小 (不大不 ~)
2121. 粗 (~沙 )
2122. 細 (~沙 )
2123. 高 (他的個兒很 ~)
2124. 高 (樓房很 ~)
2125. 矮 (他的個兒很 ~)
2126. 低 (平房很 ~)
2127. 長 (~頭髮 )
2128. 短 (~頭髮 )
2129. 遠 (離得很 ~)
2130. 近 (離得很 ~)
2131. 寬 (路很 ~)
2132. 窄 (路很 ~)
2133. 厚 (書很 ~)
2134. 薄 (紙很 ~)
2135. 重 (擔子 ~)
2136. 輕 (擔子 ~)
2137. 直 (路很 ~)
2138. 彎 (路很 ~)
2139. 快 (走得 ~)
2140. 慢 (走得 ~)
2141. 利 (刀 ~)
2142. 鈍 (刀 ~)
2143. 滿 (缸裏水很 ~)
2144. 空 (屋子裏很 ~)
2145. 緊 (繩子綁 ~一些 )
2146. 鬆 (繩子綁得不夠緊,太 ~了 ) 2147. 深 (水 ~)
2148. 淺 (水 ~)
2149. 清 (~水 )
2150. 濁 (~水 )
2151. 生 (~肉 )
2152. 熟 (~肉 )
2153. 乾 (曬 ~了 )
2155. 密 (禾苗太 ~了 )
2156. 疏 (禾苗太 ~了 )
2157. 稠 (粥太 ~)
2158. 稀 (粥太 ~)
2159. 油膩 (菜太 ~了 )
2160. 爛 (肉煮得很 ~)
2161. 脆 (餅乾很 ~)
2162. 硬 (木頭很 ~)
2163. 軟 (柿子很 ~)
2164. 新 (~衣服 )
2165. 舊 (~衣服 )
2166. 老 (菜太 ~了 )
2167. 嫩 (菜很 ~)
2168. 亮 (房間很 ~)
2169. 暗 (房間很 ~)
2170. 早 (來 ~了 )
2171. 晚 (來 ~了 )
2172. 陡 (坡很 ~)
2173. 傾斜 (這堵牆有點兒 ~,快倒了 ) 2174. 乾淨 (地上很 ~)
2175. 骯髒 (地上很 ~)
2176. 整齊
2177. 凌亂
2178. 熱鬧 (集市上很 ~)
2179. 冷清 (集市上很 ~)
2180. 黑
2181. 紅
2182. 藍
2183. 綠
2184. 白
2185. 灰 (顏色 )
2186. 黃
2187. 餓
2188. 飽
2189. 渴
2190. 鹹 (菜太 ~了 )
2191. 淡 (菜太 ~了 )
2192. 淡 (茶太 ~了 )
2193. 濃 (茶太 ~了 )
2194. 香 (花兒很 ~)
2195. 臭 (雞屎很 ~)
2196. 酸 (橘子很 ~)
2197. 甜 (糖很 ~)
范文五:汉语方言调查
第一章 汉语方言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基本知识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第二节 调查表的设计
一、《方言调查字表》
二、连读变调表的设计
三、词汇调查表的设计
四、语法调查表的设计
五、长篇语料的调查资料
六、其他调查表的设计
第三节 调查法和调查程序
一、调查法
二、调查的程序
三、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
小结
第一章 汉语方言调查
语言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没有材料,语言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语言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掌握语言材料(简称“语料”)。方言研究跟共同语研究对语料的要求和在语料的收集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
一、方言一般都只存在与口语里,很少有书面的记录。尽管比起其他语言,汉语方言的书面记录出现很早,种类也比较多,除了方言词典和地方志之外,还有方言小说、方言韵书和西方传教士记录的方言材料,但这些记录与共同语的书面材料相比,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西汉扬雄的《方言》一书收集了大量的方言词语,但是考虑到当时方言的复杂性,每一个方言区或方言点的语料实际仍是挂一漏万。
二、20世纪以前的方言记录在质量上还有许多不足:首先,语料的分布极不均匀,北部吴语如苏州话等的材料相对比较丰富,闽语区有不少方言韵书,但绝大部分方言点则少有记录。其次,大多数的方言材料,特别是方言语法材料基本上都出现在明代以后,从这些材料中,很难了解汉语方言的早期面貌。再次,语料分散,不成系统,拿方志记录的的材料来说,基本上都只有少数词语和一些零散的语音特征的文字说明。只有方言韵书和传教士的记录可算是比较系统的方言语音材料。
三、方言以口语形式存在,方言研究是对口语的研究。由于汉字不能反映实际语音的面貌,我们很难从20世纪以前的方言记录中找出方言的实际读音,因此方言研究就不能单纯依靠这些记录的文献。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需要学习各地的方言,为此编写了一些方言教科书和方言词典,涉及几十个汉语方言点。他们用拉丁字母为方言记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方言语音情况。不过一则传教士的语言学修养
1
参差不齐,二则拉丁字母也不能完全符合汉语方言记录的需要,这些材料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整理。
四、共同语研究是单一语言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只需要掌握一个语言系统的语料。方言研究的目的则是探索系统间的差异表现及其规律,十分依赖于系统之间的比较或对比方法的研究,方言研究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多系统语料之上,研究者只熟悉一两种方言是不够的。现代汉语方言以县单位计算的话,总数估计在2000种以上。20世纪以后,汉语方言有了大量的以现代方言学方法收集的方言语料,但是其广度和深度仍是有限的,尤其是这些语料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都受到当时的调查目的和研究方法的局限。目前方言学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有所转变,以往的材料经常很难满足新的研究要求。例如,20世纪几次大规模方言调查都是为了解方言概貌、对方言进行分区,方言分区所涉及的语料只有若干条方言特征,要用来全面探讨方言的历史关系和某些专题常常有不足之感。
要解决上述四个方面造成的困难,我们必须掌握收集语料的技能,随时获取研究所需的语料。收集方言语料的工作就是方言调查,也叫田野调查或田野工作。调查人也称田野工作者。这是方言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以方言学家几乎都是田野工作者。
方言调查可以分成调查人、发音人、调查目的、调查表、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整理等六个要素,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规范。整个调查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涉及调查人的培养、调查目的的确定和调查表的选择设计、调查点和调查人的确定;调查方式的选择和调查工作的展开;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一节 调查的前期准备
赵元任说过:“如果随便到各处走走听听记记,那所得的东西的价值一定等于零或小于零,因为多错误的记载,还不如没有记载。”(转引自游汝杰2000:17)这说明从事调查工作的人在调查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调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调查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展开的。
一、基本知识
1.1 语言学知识
在方言调查中,调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者本身的素质。方言调查是发掘语言事实、逐步认识语言系统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常常是纠缠在一起的。调查最终的目的是弄清语言学问题,因此需要调查者具备较好的语言学素养。语言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音标训练。方言调查是记录口语,需要调查人有听音、辨音和记音能力,现在我们通常以国际音标作为语音记录的工具,调查人接受语音训练、掌握国际音标是最基本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国际音标见本教材附录,声调记录方法见本章第三节“调查的程序”。
二、语言学理论知识。方言调查需要调查人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设计调查表;在调查过程中,需要调查人对调查的结果有一个预测和初步的评价;调查结束以后,调查人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要从中发现问题,以便进一步补充调查或者进行深入的挖掘。没有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当然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对调查人来说,下面两方面的知识尤其重要:
(一)、音系学和音韵学知识。方言调查首先是语音的调查和整理,以往的方言调查特
2
别强调这一点,一方面因为汉语方言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语音系统中,另一方面通过几十年的调查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字音调查表——《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调查字表》设计的主要根据是“切韵广韵一系韵书所代表的古音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81:?),因此调查人必须掌握音韵学知识,否则就弄不清调查表的设计意图,也就很难做好调查工作了。在具体调查某一个方言时,调查人还需要根据方言的实际情况对调查字表进行增删,需要设计连读变调表等其他调查表格,这些也都离不开音韵学知识。调查记录过程中和调查结束以后,调查人需要对方言音系进行归纳整理,这就离不开音系学知识,特别是音位归纳方面的知识。这两项可以说是方言调查的基础知识。
(二)、语法学和历史语法知识。很多调查人在调查方言语法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多数方言语法调查流于泛泛,除了调查人熟悉的一些方言,没有能够做到对方言的深入挖掘。这都是由于调查人缺乏语法学知识造成的。方言调查开展至今,在语音材料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以后的方言调查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拓宽调查的面,改进调查的方法。拓宽调查面就是由单纯的音系调查改为语言系统的全面调查,特别是语法系统的调查;改进方言调查法就是调查由原来利用字表的单字音调查转变为结合词汇和语法的调查。因此,要完整深入地了解方言,揭示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必须设计新的调查表格。需要调查人在原有的语音训练之上,加强语法学方面的训练。
刘丹青(2001)说,“汉语方言学讨论方言的句法特点,惯常拿普通话或北京话当参照。”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有同有异,他们都是汉语历史发展的结果。不管现行的方法有无缺点,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离不开对其他两方面的了解,从这个角度说,方言调查者必须掌握语法学和历史语法知识。而要真正做到揭开方言语法的全貌,突破普通话语法研究给方言语法调查研究带来桎梏,需要我们掌握更具普遍意义的语法学理论和方法,对于调查人的语法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汉语研究的各个领域基本上各自为战,互相的协作、成果的借鉴比较少,这种现象目前正在慢慢地改变。对方言学来说,研究要不断地走向深入,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它的成果为其他分支学科所利用、所重视,就不能局限于原有的一套基本技巧,而必须不断地吸收其他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所以调查人应该关注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动态,利用他们的新方法、新成果来充实方言的调查研究。
1(2 生活知识
语言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特别表现在词汇系统上,词汇直接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日用器具、生活习惯、乃至风俗信仰等都有很大的区别。面对着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每个方言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词语来表示特殊的地方性事物和活动。例如舟山居民身处海岛,以捕鱼为生,舟山方言里的渔业词语就特别丰富,方松熹(2002:100-116)收录这方面的词语496条。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超过前几个世纪的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带动了方言的发展。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表达传统生活方式的词语也逐渐被人淡忘、消失,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则带来了一批新的词语。方言调查人要发掘方言的语言事实,就必须对生活有比较多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我们要调查什么和可能调查到什么。例如,对城市里长大的学生来说,农村生活是相当陌生的,在调查农作物、农具、农事时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即使是城市生活,这十年来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在上海调查到的一些老派生活用具,年轻一代的上海人根本就没有见过,更不用说它的名称了。有的时候,事物的名称相同,但在不同的地方在形状上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也需要引起调查人的注意。对年轻一代的调查人来说,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事物不会陌生,但有必要在历史文献和地方志等的记录中,了解一些传统生活方面的知识。
1(3 调查点的历史文化
3
生活知识是一个无底洞,调查人不可能通过书本学习掌握所有的知识。就具体的某一次调查来说,调查人只需要对调查点的情况做更具体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上一小节已有说明。
调查点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研究该方言的产生、演变和消亡的过程。比如大多数方言岛的形成一般跟某一时期的驻军或移民有关,另一些方言岛(特别是城市方言岛)可能跟该地区的交通、商业等因素相关联,了解该方言岛的历史、地理、交通、人口以及发展历史,才能更好地进行方言调查,并对其分布和语言面貌做充分的解释。
另外,了解历史情况对选择发音人来说也是必需的。中国的大城市多数是近现代一百五十年左右迅速发展起来的,近十年来,各大城市和小城镇的面积也急剧扩大,移民现象和农村变城市的现象十分突出。1840年以前,上海的旧城区只有今城隍庙附近一小块地方,旧城内的口音与城外(在20世纪初已划归市区)的徐汇、虹口一带均有所不同(许宝华、陶寰1997:),截止1988年,市辖十区十县,市区方言的通行范围也大致如此(参见许宝华、汤珍珠主编1988)。1990年以后,原属市郊农村地区的宝山(原宝山县,后与吴淞区合并)、嘉定(原嘉定县)、莘庄(原上海县,今并入闽行区)、浦东(原川沙县)、松江(原松江县)、金山(原金山县)、青浦(原青浦县)等十年之内都划入了市区,可是生活在那里的人口音变化却没有那么快。这样我们在选择调查人时,就必须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变迁带来的混乱。
1(4 调查点周围的方言情况
如果一个方言点已经有若干调查成果,调查人当然需要对前人的成果有所了解,但不少方言点并没有调查的记录,要想在调查之前做到准备充分,我们可以先了解邻近方言的情况。方言在地理上呈现出渐变的状态,相邻的方言由于彼此接触的机会较多,相互之间总会互相影响,因而面貌较为接近。另外,相邻地区的风俗习惯、日用器具等等也有较多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同样会反映在语言系统之中。了解周围方言,能够让我们明确目标,节省调查时间,同时也能避免错误。
许多方言处在几种不同方言的交界区,本身可能同时拥有几种方言的特征,了解周边方言有助于我们研究它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对方言岛的调查就更需要我们了解它周边的方言,否则无法对它的演变做出正确的解释。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方言调查的对象指调查点和发音合作人,后者也简称发音人。
2(1 调查点的选取
过去方言调查习惯上把城市或者在城镇作为调查点,一般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驻地。城市调查的有利之处是交通和食宿方便,有利于调查人开展工作。这样选择在语言学上的理由是,城市或城镇是某一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它的方言是当地的权威方言,对周围有辐射作用。可是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一个语言系统在语言学上的价值应该是平等的,城市方言的代表性并不比农村地区方言的代表性更强。相反,由于城市人员流动大、受教育程度高,他们的方言容易受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影响,因而显得更不“纯正”,方言学界有不少人把城市方言看作一种“准方言岛”或“广义的方言岛”(游汝杰2000:63)。目前城市方言调查已经没有太多的空白,所以,在开展城市方言调查(目的上有所调整,已转向社会语言学调查)的同时,我们想强调一下方言调查向农村转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分三点来说:一、很多词语的调查在城市无法进行,比如农事方面的词语。另外,城市的生活习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农村大,传统的习惯或消失,或改变,词语也随之消亡。要获知传统的风俗习惯和表达这些生活习惯的词语,调查就必须向农村地区转移。
二、有些方言没有城市的分布。比如,吴语宣州片基本上分布在农村地区,当地各大县
4
城普遍通行的是江淮官话。畲族使用的汉语方言、韶州土话以及绝大多数方言岛也基本上分布在农村地区。
三、更为重要的理由是,语言变化在农村地区和城市是不平衡的。农村地区方言变化速度慢,较多地保留了早期的说法。一个音变由城市向农村扩散,是由近及远波浪式展开的,要找到某一语言项目的同言线,绘制完整的方言特征地图;弄清语言演变的微观过程,探索语言发展的历史,就不能只注重对城市方言的调查。城市或城镇之间地理上跨度过大,在过去以县为单位绘制的方言地图上,一个语言项目的不同特征在地理上的表现常常是跳跃式的,例外很多,找不到音变传播的中间环节,也得不到它在语言地理上的解释。
2(2 发音人的选取
发音人对调查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发音人时,必须有一些比较严格的标准。如果你调查上海方言,找的却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调查到的方言当然不可能是上海话,至少不是“纯正”的上海话。即使你找的是上海人,你也不能说他代表了上海话的整体。上文讲到,每个个人的发音都存在一些细小的习惯上的差别,这些差别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可能还会比较大,因此,不同的调查目的选取对象应该有所不同。比如,你想调查上海近十年来的语音变化,至少要了解两代人之间的方言差别,需要选取中青年发音人和少年发音人。
发音人由调查目的决定,这里从几种不同的角度介绍发音人的条件。
方言调查的第一步是了解某个方言的基本情况,主要是语音面貌。以往多数方言调查指的就是这一类调查。这样的调查对发音人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音人必须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城市里面的第一代移民不适合作为发音人,即使是第二代移民,发音也往往受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在个别大城市,象上海、北京等,一般要求三代以上居住在本地。在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移民现象虽然不太突出。不过汉语东南方言十分复杂,很多地方都有“十里不同音”这样的说法:城乡的口音会有区别,城内的口音也可能有区别,比如丹阳旧城内四门口音都不相同,有“四门十八腔”之说,“东部、东南部、东北部的方言接近常州话(吴方言);西部、西北部、西南部接近镇江话(江淮官话)。”(蔡国璐1994:104)又如南京市内,“城南秦淮、白下、建业三区??一向被视为老南京话的代表;城北鼓楼、玄武二区受普通话影响较大,兼受本省外地方言影响,较多体现新南京话的特点;下关区是唯一在城门外的城区,苏北安徽移民很多,方言明显区别于其他各区,不被认为是南京话的代表。”(刘丹青1994:86)在农村里,一条河或一座山的两边,也会有不小的差别。笔者在浙江开化调查方言时曾经找过两位发音人,一位是老城区长大的,一位老家离城十里,十多岁进城,两者的口音就有不小的区别。在浙江湖州调查时,三位发音人中,一人是湖州市区人,一人是郊区人,一人是十几岁时从湖州辖县长兴迁入湖州的,虽然在湖州市区生活几十年,但仍有些许口音上的不同。湖州话阴上读534,声调在下降以后有一个小小的上扬,但他的上声调是53,缺少了这个上扬过程。
调查人的麻烦在于,很多发音人都喜欢自认是城里人,或者把当地比较大的城镇(通常是县城)作为他的家乡。比如旧绍兴府管辖下的余姚、上虞、嵊县、新昌、诸暨和萧山各县人对外都说自己是绍兴人,实际上这几个县的口音与绍兴话差别很大。绍兴县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对外也习惯说自己是绍兴人,可是一县之内,发音也是很不相同的。调查人如果不了解这样的习惯,就容易被发音人误导。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调查人在寻找发音人时特别注意,否则就可能指鹿为马。
“土生土长”的另一个含义是,发音人不能有很长时间在他乡生活的经历。尽管有“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任何一个长期生活在外地的人,发音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改变,词汇的影响可能还会更明显一些。一些方言中不常使用的说法会遗忘,母语方言中与居住地方言中一些相似的说法会混淆,甚至出现替换的现象。
5
二、发音人最好是中老年人。从语言学角度讲,中老年人的发音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方言变化速度加快的今天,这一点显得非常重要。其次,中老年人比较熟悉当地的情况,社会交往广泛,语言经历也比较丰富。特别在调查词汇时,很多已经消失或接近消失的词汇,还能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而新生事物他们也有所接触,这样调查到的词汇表时间上的涵盖面就比较大。年轻人由于语言经历有限,方言词汇量比较小。那些消失的词汇当然不可能从年轻人那里调查到。找中老年人做发音人还有一个非语言学的理由,中老年人有较多的空余时间,调查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较小。
不过,这并不是说,凡是调查一个方言,发音人的年龄就越大越好。老年人的缺陷是口腔肌肉萎缩、牙齿脱落,导致发音习惯的改变或口齿不清,容易影响记录的准确性。笔者找到过的年龄最大的发音人九十六岁,他的发音连本地人听起来都颇感困难,更不用说用来调查记音了。没有发音上的生理缺陷、口齿清楚是一个必要条件。一般挑选的发音人以六十五岁至七十岁左右为宜。少数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允许,也可以作为发音人。根据笔者的调查经验,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1920年前出生)与七十岁左右的老人(1935年前出生)语音有相当的差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发音习惯的形成时期正赶上中国社会变革、语言变化加速时期。
三、发音人最好是男性。中国旧时的妇女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她们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对当地社会生活的了解不如男性,语言经历也相对较少。不过,农村妇女在语言面貌上往往较为保守,在对某个方言有较好了解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补充调查的对象。当然,如果调查人本身是女性,找女性发音人比较容易互相沟通。
四、发音人最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不宜过高。调查人调查的方言可能与发音人的母语以及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别,甚至不能通话,如果发音人的文化水平太低,会影响双方的交流,使调查无法顺利进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采用的大多是书面的调查表,特别是《方言调查字表》,它本身就要求发音人认、读汉字,如果发音人文化水平太低,调查结果肯定大受影响。笔者在上海郊区川沙县调查词汇时,找到的第一个发音人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妇女,由于笔者使用的上海话与老派川沙话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她既弄不清楚调查目的,又经常发生理解上的偏差,调查目的始终无法实现,最后调查不得不中止。
但是发音人受教育程度过高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目前在中国的中小学中普遍推广普通话教学,虽然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在各个地方不尽相同,但是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文化程度高的发音人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大,发音上会不自觉地向普通话靠拢,尤其是口语中不常用的词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也会有同样的情况。据我们了解,母语为上海话的大学生基本不会用方言进行阅读。过去的私塾教育虽不采用普通话,但大多采用当地所谓的“官话”,读书、说话都讲究书卷气,鄙视俚俗的方音和方言词语,这同样会影响调查。笔者在浙江义乌调查时的发音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的秀才,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确实能给我们许多书面读音的信息,比如一些别人不认识或读错的字,他能够告诉我们当地的念法。这些信息当然也非常有价值,但反过来,他往往忽略了方言的口语音和原有的说法。甚至在与家人交谈时,也不能使用纯粹的方言,而使用方言的书面语。这样的发音人至少不是了解方言词语最合适的调查对象。
把几个条件综合起来就是,调查方言基本情况时,发音人最好是受过中等教育、土生土长且没有离家很长时间的中老年男性。
方言语法调查的发音人要求有所不同。在语法调查中,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某种方言里固有的语法形式,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了解这种形式所表达的意义。从形式上说,语法比语音复杂得多,一本《方言调查字表》涵盖了方言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音节,但依照普通话的语法框架调查方言,肯定会遗漏大量有方言特色的语法形式。而且迄今为止,我们的普通话语法体系尚谈不到成熟,对普通话语法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又影响了方言语法调查的开展。其次,
6
句子传达的语义比单纯的词语要复杂得多,普通话和方言之间语法对应比语音或词汇的对应复杂得多:同样的意思,在普通话中使用一种句式,在方言中可能要用比较曲折的表达方式,反过来,方言中简洁的句式在普通话里可能得大费唇舌。一句话,方言语法调查对发音人的依赖更大,要求也更高。
在调查方言语法时,最理想的调查人是方言纯正,同时普通话也相当流利的发音人,发音人最好能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敏感性。一方面,他能准确地理解普通话的意思,同时也能找到方言里意义最接近的对应说法。另一方面,他能够体会方言里同义句式之间存在的细小的意义差别,并能比较准确地把这些差别用普通话表达出来。中等或中等以下文化水平的发音人在这两个方面的缺陷都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土生土长、没有接触过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发音人,很难体会这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别。这些发音人常常还会错误理解语法调查的目的,在语法调查时,很多调查人都不只一次地遇到这样的困难:发音人把普通话的语法例句逐词翻译成方言,却不对语法参项做任何的调整。这样一来,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就成了用方言进行阅读,或者用方言词进行直译,语法格式仍然是普通话的。所以,语法调查的发音人可以找高校学生。为了防止语言学知识对发音人的干扰,以非中文专业学生为宜。
最后还需补充一点,不管调查点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最好不要只用一名发音人。一名发音人的优点是,语言系统内部一致。由于每个人的语言经历都是不同的,同样条件的发音人在语言习惯上会出现分歧,分歧是语言社团里的一个正常现象。另外,每个发音人了解的词语都是不同的,特别是行业词语,一名发音人可能不知道的词语能够从别的发音人中了解到。如果只采用一名发音人,我们很容易漏掉这些分歧和其他重要的语言信息,降低我们调查材料的全面准确程度。
2(3 社会语言学调查对象的选取
社会语言学调查选取发音人时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即把一个语言社团根据社会参项(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等等)的区别划分成若干较小的集团,并要求每一个小集团的发音人都有一定的数量,有统计学意义,目的是使得到的语言样本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语言社团里面差异的面貌。社会语言学选择什么样的发音人完全取决于不同的调查目的。
汉语方言调查里,社会语言学的调查开展得还不太普遍,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城市方言里面不同年龄层次的方言差异的调查。调查年龄差异时,当然不能只找老年人或者中年人,应该在不同年龄层次里选取发音人。在发展速度较慢的中小城市里,发音人的年龄跨度可以稍大一些,比如分成老中青三派进行调查。但在一些大城市里,语言发展速度快、不同人群的语言分化比较大,年龄跨度就不宜过大。例如,要想调查上海话在不同年龄之间的表现,调查人的年龄跨度最好不要超过十年。据笔者在上海生活的经验来看,上海话十年间的变化已经相当显著了。据赵元任先生20世纪20年代的调查(当时的年轻人),上海话有七个声调,1920年以前出生的老人有六个声调,阴上44?阴去34,之后出生的老人基本上阴上阴去合并,都读34,只有五个声调了。八十年代二十岁以下年轻人的上海话里面,对=胆, 34,回=还 , 23,还是同音的;到九十年代,读音就改变了:对, 34?胆, 34,回
, 23?还 , 23。八十年代,“我”的声母还是?-,九十年代已经变成了 -。
阮恒辉(1988)对原籍苏北的上海人做的方言调查,目的是为了寻找江淮官话在这些人中对上海话的干扰,他找的发音人当然不能只是那些“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而必须从苏北移民的几代人中寻找他的发音人。
沈钟伟()研究的是上海话!:和 :的合并过程,即音变由少数人向整个上海话使用人群的扩散过程。他的发音人就必须包括音变前的老派、音变中的部分老派和中派及音变后的部分中派和新派。
陈松岑对绍兴人的普通话标准程度的调查。
7
此外,侯精一(1988)对山西理发社群中行话的调查也属于社会语言学调查,他的发音人是山西长治、太原、平遥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理发员。不过,他的调查方法介于传统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之间。
第二节 调查表
调查表的制定取决于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方言时,需要了解的是方言基本情况,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语音调查表,目前这方面已有成熟的《方言调查字表》。词汇调查表的详略则根据需要而定,语法调查最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调查表。如果对某个方言已有所了解,则可根据研究的目的调整调查项目,重新设计调查表。
一、《方言调查字表》
《方言调查字表》(简称“字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定的一份字音调查表,在目前的方言音系、字音调查中最为通用。字表分三个部分:开头部分是发音人情况的调查表。其后为简单的音系调查表,分声调、声母和韵母三个部分。在这一部分,能调查到方言的声调和大部分的声韵母类别。正文共收较常用的字三千多个,“按切韵广韵一系的韵书所代表的古音系统排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81),个别《广韵》未收的字则按《集韵》中的地位增补。
字表是针对汉语方言整体设计的,它所收录的大部分字可以在所有方言里调查到它的口语形式或读书音形式,具体可分三类:
一、在大多数方言中都通用的字(词)。如:天、地、大、小,等等。
二、有几个不同的音韵地位,他们代表的词有不同的意义。其中有的读音是后来分化的结果,例如:还,宋本《广韵》中有户关切,同时说,“又音旋”。字表只收前一音韵地位,
,,但在今北京话里,表示“回来”的意思叫[ ,! ],表示“又”的意思叫[ ! ],是中古同
,,一音演变的结果,同样的例子还有“都”,在“首都”中音[,,] ,表示“全部”的音[,,,]。也有一些字在《广韵》中有几个音韵地位的,代表的是不同的词,例如:参,“参承、参觐也,苍含切。”覃韵清母字;“参星,亦姓,所今切。”侵韵生母字;“参差不齐貌,楚簪切。”
,,,侵韵初母字。今北京话分别说:[,, ! ][ ]和[,, ]。
三、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音韵地位,分别在不同的方言里通用。例如:猫,字表中有两个音韵地位,一个在效开二肴韵明母,一个是效开三宵韵明母。大多数方言的读音都符合前一音韵地位,没有[ 介音;但赣州方言读三等宵韵的读法,有[ ]介音。又如:筛,字表也有两个读音,一个在蟹开二佳韵生母,《广韵》写作“籭”,北京话及许多其他方言的读音都符合这个音韵地位;另一个在止开三支韵生母,《广韵》写作“簁”,今吴闽语的读音符
,,合这个音韵地位,上海话音[, ],厦门话音[, ! ]。
为了照顾不同方言的不同情况,字表也收录了一些只通行于局部地区的字(词)。具体可划分为以下两类:
一、在某些方言里是常用词语,在另一些方言里只有文读形式,这些词多是古汉语的常用词。例如:犬,浙南和闽东一带都把狗叫“犬”,是口语用词,但大多数方言里只有书面读音。又如“舐”,多数方言里口语只说“舔”,但多数客家话和少数赣语、吴语口语里用这个词。
8
二、只通行于某些方言的口语词,其他方言不用,也很难调查到文读形式。例如:浜,吴语太湖片的一些方言中称小河为“浜”,其他方言一般不用。“囝”,闽语指儿子,不见于其他方言。
最后,字表还收录了一些所有的方言里都不太常用的字,如蟹摄开口三等废韵疑母的“刈”,由于废韵的开口都是非常用字,为了保证音系的完整性,所以收录在字表中。
因此在调查具体的某一个方言时,我们可能需要对字表做适当的调整:一部分方言中不常用的甚至根本不能说的字要删去,同时我们还得增补一些方言口语中常用字(词),这些字可以依据《广韵》或《集韵》中的音韵地位直接加入字表。例如调查吴闽语时,可在宵韵並母处加“薸”字,《广韵》说:“薸,《方言》云,江东谓浮萍为薸,符霄切。”今吴闽语仍保留这一说法。在调查客家话时,可以在哿韵匣母的位置加“荷”字,《广韵》说:“荷,负荷也,胡可切。”客家话叫“挑担”为“荷担”。(严修鸿文)
二、连读变调调查表的设计
普通的连读变调调查表,根据语法结构的调查表、根据音系理论设计调查表,
三、词汇调查表的设计
现有的几种词汇调查表。词汇调查表的详略问题(三千词条)。实词和虚词要分开调查,虚词调查最好结合语法调查进行,把虚词放在句子里,结合调查,才能掌握它的意义。另外,虚词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音变。
四、语法调查表的设计
确定要调查的语法项目,确定影响该语法项目使用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条件,拟写例句时必须注意常用、通用的原则,即必须让发音人改说方言时不觉得别扭,南北、东西各地都经常使用的句子。(汉语虚词和词序重要,故:词序调查、常见句型调查、虚词的范畴调查。重点:先做好动词的分类工作。)
五、长篇语料的调查资料
民间故事,故事复述(就是在看完规定的录像或电影资料以后,请发音人用方言将故事讲给调查人听)
六、其他调查表的设计
社会语言学
第三节 调查法和调查程序
在确定了调查对象、制定了调查表之后,调查就可以正式展开了。不过受时间、经费、交通条件以及调查目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调查的展开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介绍一些
9
曾经使用过的调查方法,有些是汉语方言调查中常用的,也有一些虽然未经使用,却很具有借鉴意义。
一、调查法
1(1 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间接调查指调查人不去调查地点,而是通过通讯形式进行的调查。这是方言调查最早采用的方式。19世纪70年代,德国方言学家Wenker在调查德国境内的方言,把一份有四十个句子的调查表寄往德国各乡村学校,请当地的教师填写相关的内容。而后《苏格兰语言调查》和《威尔士语言调查》也都采用了同样的方式(布龙菲尔德1980,游汝杰2000)。这种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同时调查许多个方言点,短期内可获得大量的资料。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调查表设计的难度不能太大,得让填写调查表的人理解调查人的目的和意图,所以一般都只能是选择性的答案,或简单判断是或非。另外,这种调查十分依赖被调查者的学识和责任心,调查质量很难保证。席叶龙在调查法国境内的方言时,就放弃了这种方法,培养了一个叫爱德蒙的调查人。
目前汉语方言调查很少采用间接调查的方式,因为汉字没有表音功能,拉丁字母难以准确表达汉语方言丰富复杂的语音,国际音标又需专门培训方能掌握。但它有时可用以作为调查的补充手段。比如说,整理完同音字表以后,如果还有少量疑问,在时间经费又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发音人联系,请他判断某些字是否同音。另外,如果对某一片方言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又不需要涉及语音情况下,可设计有一份词汇选项表,也可以通过间接调查法调查了解其中一些方言使用的词汇。
汉语方言调查目前采用的是直接调查法,就是调查人与发音人面对面地直接交谈。多数情况下,调查人直接去调查地点。这种调查的好处是,调查人能够直接观察调查过程,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或疑问能随时进行补充和修改,或者找其他发音人进行核对。调查人在当地语言环境之中,对被调查的方言能有比较好的感性认识,发音人不脱离当地的语言环境,反应也会比较自然。当然,这样的调查必须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上的保证(参看游汝杰2000)。
1(2 普查和专项调查
普查是对一个相对较大的地域内的方言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了解的方言概貌。汉语方言调查有过两次普查,一次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目的是了解汉语方言尤其是语音方面的差异,掌握各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方面的重点和难点,为推广普通话服务。这次方言普查的成果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方言概况”,如已经出版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和内部发行的《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讨论稿)、《浙江吴语分区》等;另一类是“普通话学习手册”,如《河南省洛阳方言区学习普通话手册》、《客家人学习普通话手册》、《福建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等等。
第二次是为编写《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分区图》),组织全国各地的方言学家对汉语方言做的一次全面的调查。这次调查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地一次,其中也有一些比较深入的专项调查。但就其目的和性质而言,还是普查。
在此前后,另外一项全国性的地方志编写工作也利用了这两期的方言普查成果,编写成3万至10万字不等的方言志。其中山东、山西两省由方言学家主持,组织方言学家和方言学研究生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和编写格式,编写成了《山东方言志》和《山西省方言志》两套丛书。丛书的每一本都在20万字左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每个调查点的方言面貌。
两次普查使我们对汉语方言的概貌及差异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次普查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研究方言,第二次普查尽管是为方言研究服务的,但是关注事实胜于关注理论,从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性成果并不多,对事实的挖掘也就流于表面。
10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多从事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指对方言的某一个语言项目的集中调查,可以是单方言的,也可以是跨方言的。专项调查一般需要编定一份详细的调查表,并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这种调查的目的不追求对方言面貌的整体认识,而是深入挖掘方言中某一现象,解决一个语言学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一般说来,方言论文的基础都是方言的专项调查,不过大多数方言论文都只是描写某个事实,不进行理论解释,所以对事实的挖掘也很有限。
规模比较大的方言专项调查有两次,一次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余霭芹教授和北京大学**熙教授共同主持的“汉语方言反复问句”的调查。涉及全国各大区约30,个方言点。第二次是东南方言比较研究计划对非官话区方言进行的多项语法调查,包括体、主谓谓语句、代词、否定、比较句,等等。每位参加调查的学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表详细地调查一个方言,并结合所调查方言的实际情况撰写一个方言或一片方言某一现象的报告和论文,总结汉语方言中该语法项目的差异和其中的规律。
随着汉语方言研究的深入,大规模的普查将告一段落,专项调查将会越来越多。
1(3 民族语言的调查方法
民族语言调查时无法使用《方言调查字表》调查语言中存在的音节,一般直接从词汇调查入手,然后在收集的词语中分析该语言的音节、所包含的音位以及音节组合时产生的音变。这样调查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方言调查当然不需要这么做,不过这种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董同龢对四川凉水井客家话的调查采用的是民族语言调查的方法。
1(4 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
社会语言学的调查一般是在一个语言社团里面,对少数的项目进行大面积的调查。其目的是通过调查同一语言社团内某一语言学参项的分歧,观察语言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为了让调查的结果能够反映语言变化,社会语言学调查需要有统计学意义的调查结果,所以调查对象比较广泛,与方言学只调查一个或几个发音人有很大的区别。在调查的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吸收利用。这里介绍拉波夫在调查纽约方言里(r)的发音情况时首先采用的速隐身调查法。他调查的语言学项目是fourth floor(四楼)中r的发音与否,具体方法是 “在发音人不察觉的情况下调研随便的谈话”。在一家百货公司大楼内询问某一个在四楼的部门,得到回答肯定的回答,然后装作没听清,再做询问,这样对方会用强调语气进行同样的回答。然后调查人到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记下调查到的素材,包括“公司、楼层、性别、年龄(估计数,以相差五岁为计算单位)、职务(巡视员、售货员、出纳员、送货员)、种族、外国口音还是地方口音(假使有口音的话)”以及调查到的两种语料(Labov1972,中译文见祝畹瑾1985:126)。
游汝杰在编写《上海市区方言志》的语法部分时,也采用了隐身调查法。他随身带一个录音机,在被调查人“没有意识到被录音”的情况下,把对话录下来,一共收集了三十多个小时小时的自然口语,三十六万个以上的音节(许宝华、汤珍珠1988:393)。
这种调查法是在发音人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获得的语料比较真实,但它不太适宜用来进行复杂的方言调查,特别是调查人对该方言不太熟悉时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有时候在调查之余注意本地人随意的交谈,能够得到意外的收获,调查到一些方言中特有的词汇和词汇使用上的一些特点。笔者在上海郊区松江调查词汇时,发音人告诉笔者,松江方言的“午饭”叫“昼饭”。笔者询问有没有“中饭”的说法,他坚定地说,“中饭”是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的说法,松江话是不用的。可是,他与他的老伴聊天时,却说:老太婆啊,好烧中饭哩(老伴儿,可以做午饭了)。实际上,大多数松江人都说“中饭”,不说“昼饭”。这说明,“昼饭”是松江本土的方言词语,虽存在于老派松江话的词库中,却已濒于淘汰;“中饭”是受市区方言影响产生的新的说法,却已占据绝对优势。
11
二、调查的程序
汉语方言调查一般采用直接调查法,利用调查表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调查程序:通常是先利用《方言调查字表》了解一个方言的语音面貌,然后调查连读变调,记录词汇,语法调查放在最后进行。先了解语音有两个作用,一是熟悉方言,二是区分语素。在后面的调查中,就能够把声音直接用正确的汉字记录下来,既能避免同音带来的混淆,也能节省调查时间。调查的步骤大体如下:
2(1 详细记录发音人的情况
发音人的情况包括发音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成长过程中的语言环境、是否能说其他方言以及调查日期,等等。这样记录的作用是给调查材料进行定位,因为地域方言中还存在着社会方言的差异,社会背景不同的人在发音、词汇乃至语法上都会有一些差异。
记录完发音人以后,可以询问并记录该地区地理、人口、口音差异、风俗等的大致情况。这方面的了解主要是对该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中发现一些潜在的有价值的方言现象以及对所调查方言产生影响的可能因素,为将来更进一步的了解做准备。
2(2 记录音系
调查语音通常采用《方言调查字表》记录单字音。调查人应先调查前面的声韵调表,对方言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确定某个方言大体的音类区分和他们的音值。这个过程是记录字音的基础,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并对该方言的声韵母发音色彩和声调调值做详细的描写。这里面包括:
2(2(1辨调。声调个数虽少,却是听辨上最困难、调查时最容易混淆的。声调调查首先应该弄清方言的调类,《方言调查字表》按中古声调平上去入四类(简称“四声”)列举了若干例字,并按声母的全清、次清、次浊、全浊依次排列。中古的四声在现代汉语方言里有分有合,不同方言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北京方言里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分别读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而且没有明显的规律,需要调查人仔细地听辨。区分声类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四声在今方言中是否按古声母的清浊而分化。汉语方言基本上都存在这样的分化,在多数官话方言里,平声按古声母的清浊有不同,在其他方言里,上去入也按古声母的清浊而分化为阴阳两调,具体情况略有不同。
二、古四声是否按古声母的全清次清而分化。例如:赣语南昌话古次清声母字与浊声母字合流,与全清声母字不同调。吴语吴江方言也按声母的全清次清而产生调类上的分化。
三、古四声是否按古声母的全浊次浊而分化。主要出现在古上声的调类分化上。
四、古四声是否按其他条件分化或有不规律的分化。例如:广州话里阴入按元音的长短分化为上阴入和下音入。海南文昌话(属闽语)里古去声全浊声母字一部分今读阴平,没有规律。古入声清声母字在今北京话里的演变也是没有明显的规律的。
五、古四声今天是否有合并,合并有无音系条件。四声中最不稳定的是古浊声母上声,这一项应该作为调查重点。
六、古入声今天是否有独立的调类。
七、入声字在单字调和语流中,声调有无不同。在吴语温州话里,入声单字调为长调,在连读中为短调;赣州话(属西南官话)也有同样的情况。
八、在文白异读中声调的归属有无不同。例如:吴语兰溪方言,古上声全浊声母字白读并入阴上调,文读并入阳去调。
在连读变调比较复杂的方言里,很多字只出现在连调组中,发音人很难确定它的单字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调查声调时最好先利用方言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单音节词语,并通过声韵母都相同的字进行比较来确定声调是否相同。在有些方言里,词汇和语法中的某些因素,比
12
如小称和体的变化会造成声调的改变,所以有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词汇和语法调查的结果对声调系统进行调整。
调类记录法大致有以下两类:一类是用数字标示调类,1、2、3、4、5、6、7、8分别[1]表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轻声标为0。一类是采用发圈法,把一些特定的符号标写在字或音标上表示调类,图示如右: ?、 ?、 ?、 ?、? 、? 、? 、? 分别表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如果方言中的某些调类已经合并,可以省去这个调类的数字代号或者把合并的调类一并标出,例如,属于西南官话的成都方言里,古入声字今读同阳平调,今成都话的阳平调可标为2,表示入声的7、8两调省去,也可以把阳平调标为278(李如龙1995,李如龙、张双庆1992)。如果某个方言有八个以上的声调,则可自行增加符号和名称。例如,广州方言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分两类,一类读得高而短,一类读得低而长,方言学家把前一类叫上阴入、后一类叫下阴入,用数字可标示为7和7’,用发圈法可标示为:? 和?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1989:30)。海口方言古入声清声母字今音也有长短两读,长调为55,短调为5,陈鸿迈(1996:5)把它们分别称为长入和阴入。
确定调类区分以后,再确定调值,调值包括调形、调高和调长。调形主要指声调的音高变化,汉语方言的调形非常复杂,除了常见的平、升、降外,还有曲折调(也称拱度调),即平、升、降组合而成的声调。同样是曲折调,又有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的不同,另外有的声调降多于升,有的升多于降。在极少数方言里还会出现多重曲折的复杂调形,例如吴语常山方言的阴去实际调值为4351,阳去的调值为2131,陕西商县话“抓(了)”叫
赔(了)”叫 , ?,,,,](袁家骅等著1989:10)。调形还可以表现[,, !,,,, ,“
为声调中间有无断裂,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这种声调在方言中分布广泛,但一般都跟降升调有关。调高指声调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差距,例如北京话上声的最高点为4,最低点为1,去声最高点为5,最低点为1。调高在一些方言里还表现为假声,多数是由小称造成的,假声发音的声调在音高上会突破5度制的标准。调长指声调持续时间的长短,从声学角度讲,声调总是有不同长度的,一般没有音位学的价值。但在许多方言中,带塞音韵尾音节的声调与正常音节相比,调形、调高可能差别不大,调长却要短得多,具有区分音位的功能。例如梅县方言的阳平和阳入都是平调,调高都是11,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阳平比较长,阳入比较短。
调值记录一般采用赵元任先生创造的五度制标调法,音高的最高点为5,最低点为1。具体记录时,也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类是用数字标调值,一类是用图形表示声调曲线。前者比较简便,后者比较直观,但不便印刷,手写难以标示准确,容易看错。调类和调值记录方法参见[表1]:
[表1] 福州方言声调(据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1989:39)
调类编号 调类名 发圈法 图形标调 数字标调
阴平 1 ? 44
阳平 2 ? 52
上声 3 ? 31
阴去 5 ? 213
阳去 6 ? 242
阴入 7 ? 23
阳入 8 ? 4 福州方言古上声次浊声母字今与古上声清声母字声调相同,读为上声,古上声全浊声母字今读为阳去。所以在数字标示调类时,省去表示阳上调的4。在调值记录上,长调用两位数字表示,短调用一位数字表示或在两位数字底下标上短横,曲折调则用三位或三位以上的数字
13
表示。
总的说来,在记录字音的时候,直接用数字标写调类比较方便。
调类较少的方言里,声调的调高调形相差较大,声调的听辨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在一些调类较多的方言里,可能出现几个声调的调值非常相似的情况,这就需要调查人采用比字的方式反复听辨,比字最好利用声韵母都相同,只靠声调来区分意义的那些字(词)。例如,广州话的阳平为21或11,阴去为33,阳去为22,阳去与阳平、阴去的调值不容易分辨,调查人可以用“时、试、事”三个声母韵母都相同的字让发音人加以比较,确定他们是否同音。
2(2(2辨声。首先是区分声类,
2(2(3辨韵。确定了基本音系以后,就可以开始记录字音了,在记录字音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音类,特别是韵母。调查人需要不断地利用比字的方法,检验所听到的音之间有无音位对立。
音标的宽严:前人多强调,音类区别的重要性,认为只要音类确定,具体的音标选择可以宽松一些,方便印刷。目前,国际音标软件已经开发应用,印刷方面的困难得到了解决。在记录的时候,音标的宽严取决于研究目的。一般来说,进行音系研究不需要调查人用严式音标,但发音色彩与语音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要进行语音演变的研究,调查人最好使用严式的国际音标。
2(3 记录字音
记字音的时候,调查人需要一般原则:不能只记文读,注意结合字音调查相应的词语,从词语读音中寻找更纯正的方言读音。特别是在南方层次比较复杂的方言时。
三、要注意的问题
边调查边研究:调查不是被动的过程,调查人需要有控制的技巧。发音人会犯错。调查人也会犯错。有些不明了的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前后参照,对某些异常现象做出解释。
多人核对、多次调查:第一次调查时用同一个发音人把音系记录一遍。多人同时调查会带来一些困难,郑张尚芳调查浙江景宁方言时为了节约时间,曾经轮流调查六个发音人,调查进度确实很快,可是最后进行复合时,六个发音人在很多字音上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其次,调查结果内部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分歧。但是在了解了音系以后,必须找其他的发音人核对情况,一是互相补充,二是减少遗漏,三是找到方言中的一些分歧。特别是当某一个音变正在进行过程当中时,这样的补充尤为重要。例:宁波话的声调。
适当的休息,让发音人得到放松,可以提高调查的效率,也能让发音人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之下自然地完成调查工作。调查人可以通过休息时间,了解更多调查表上没有显示的调查项目,扩大调查的视野,也可以在调查时进行总结,找到调查中的一些疑问,进行补充调查。
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的使用,可以避免调查人的语言对发音人产生的干扰。
录音机、照相机、录像机的使用。
一些小的技巧:用铅笔,便于修改,在整理同音字表的时候再用钢笔,这样也可以知道哪个字已经整理,哪个字尚未整理,可以防止缺漏和重复。把某一页出现的所有韵母编写成目录写在页眉上,便于整理时候查找,也能防止整理时遗漏。整理完后保存原始记录。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
14
音系归纳
连读变调归纳(最终需要根据词汇材料进行归纳)
写作规范
语法按要点记录
重点说明
小结
方言调查是方言研究的基础工作,是为方言研究服务的。在调查方言之前,调查人必须具备记音能力、丰富的语言学知识,并对即将展开调查的方言做历史文化方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挖掘语言事实。
方言调查需要调查人认真制定调查表格,寻找合适的发音人。方言调查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调查规范,调查人一般按照语音、词汇、语法的调查程序进行调查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规范的整理。
注释
[1](有些学者在标写闽南话时用1、2、3、4、5、6、7、8分别表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思考和练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