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片
精品文档
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片
相比春节,元宵节虽然没有那么隆重热闹,但却作为春节后的压轴小结出场的。下面是由聘才网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片,欢迎阅读
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片
元宵节当天出行的吉位、吉时。
喜神方,东北方位。想添丁、恋爱、桃花、喜事多的朋友,元宵节当天可往东北方位出行,是有利于添丁、桃花等等的。
财神方,东南方位。想催财、旺财、生意好、投资运好的朋友,元宵节当天可以往东南方位出行,是有利于财运的。
贵神方,东北、西南方位。想在2016年工作上有贵人、工作上得心应手的,当天可以往东北、西南方位出行,是很有利于增加贵人运的。
吉时,元宵节当天是甲戌日,最有利的吉时,是未时,俗称贵人时,即下午的一点到三点间。然后是戌时、亥时,寅时也很好,就是时间太早。
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元宵节当天挂灯笼等,忌挂在家里的东北方位或东北方向上,也忌挂在房子的中心位置附近,这个是要注意的。
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www.yjbys.com
1 / 2
精品文档
2 / 2
范文二:有关元宵节的手抄报
有关元宵节的手抄报
以下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元宵节的手抄报》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欢迎大家浏览~建议网友收藏本站(Ctrl+D),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信息,敬请期待~
节日历史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1.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
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相关传说
1.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
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
报
范文三:有关元宵节的手抄报
有关元宵节的手抄报
有关元宵节的手抄报2016-02-18浏览:分享人:田琛玲手机版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元宵节的手抄报》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欢迎大家浏览:建议网友收藏本站,Ctrl+D)~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信息~敬请期待:
节日历史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1.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2.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
1 / 9
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3.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相关传说
1.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
2 / 9
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3 / 9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
4 / 9
短为四到五天。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
5 / 9
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4.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
6 / 9
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2、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诗词选
7 / 9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8 / 9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
报
9 / 9
范文四:有关读书的手抄报图片
精品文档
有关读书的手抄报图片 有关读书的手抄报图片
有关读书的手抄报图片
有关读书的手抄报图片
有关读书的手抄报图片
读书笔记的作用
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作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1 / 4
精品文档
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心得式。
2 / 4
精品文档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3 / 4
精品文档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4 / 4
范文五: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
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
五一简介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1889年7 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劳动人民都要庆祝。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一
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二
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三
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四
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五
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六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图片相关文章: 1.关于五一的手抄报图片
2.关于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图片 3.五一手抄报图片大全 4.五一手抄报图片
5.2015五一手抄报图片大全 6.有关五一的手抄报内容 7.有关五一的手抄报
8.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图片 9.关于五一节的手抄报 10.关于五一节的手抄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