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单位:内蒙古蒙吉利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彭建军
2009-05-24
一、 概述
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学术上属于结构材料强度理论范畴。混凝土的裂缝,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控制与修补的文献。最近十多年来,尽管混凝土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计量控制以及施工技术等均有了空前的提高,但混凝土的裂缝却屡见不鲜,成了不可避免的事,真可谓是没有不裂的混凝土,也使得对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二、混凝土的特性
(1)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它的抗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1/8~1/10。只要外界受力作用或内部变形,受到约束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混凝土即出现裂缝。
(2)混凝土是一种胶凝性复合材料,本身就具有收缩特性。其收缩可分为:塑性收缩、干燥收缩、自身收缩。这些特性又促进了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由塑性状态逐步发展成为固态,强度也迅速增长,施工阶段正是混凝土处于低强度向设计强度发展的过渡阶段,其极限拉应力也是一个变量,一旦外界扰动产生的拉应力(其强度可能远小于设计强度)超过了当时的极限拉应力,裂缝就会出现。
(4)在混凝土施工期问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的变化,拌和物水灰比波动,浇筑过程的振捣,模板的刚度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抵消或叠加,就会出现同样的配合比在不同的场合和结构中,裂缝的形态及分布各不相同,使问题更为复杂。
三、混凝土裂缝分类
1、按裂缝产生的时间可划分为两类:施工期间形成的裂缝: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
2、按照裂缝的形态、规律、出现部位及分布情况,划分裂缝:塑性沉降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收缩裂缝;温差裂缝:纵间裂缝;横间裂缝;剪切裂缝:斜向裂缝;八字和倒八字形裂缝;龟裂;交叉裂缝和其它裂缝。
3、按裂缝所处的状态分类
裂缝可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和愈合等状态。对处于运动和不稳定扩展状态的裂缝,应考虑加固和补救措施。而对于稳定、 合、愈合的裂缝则可持久应用。例如有些防水结构,在0.1 MPa水压下,出现0.1 mm~0.2 mm裂缝时,可能开始时有轻微渗漏,但经过一段时问后,裂缝处水化的水泥析出Ca(OH):,逐渐弥合了裂缝,并与大气IIl CO 作用,形成CaCO 结晶,封闭和自愈合裂缝,防止了渗漏的产生。这种裂缝是稳定的,不会影响工程结构的使用和耐久性。
4、裂缝划分方法及裂缝特征:
(1)、施工期间形成的裂缝:
A、塑性沉降裂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塑性阶段无任何强度时.由于基础和混凝土自身沉降.模板略胀动或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厚泌水情况时发生的。
B、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即将凝固前.当多余水从混凝土表面以极快的速度蒸发时形成.这种裂缝因宽度及深度小于保护层厚度.一般只进行表面处理。
C、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或硬化后在表面出现的裂缝 裂缝在构件表面多成垂直状.根据裂缝大小和深度判估对结构物的影响程度.裂缝较浅时,一般不作处理。
D、龟裂裂缝:是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表面处理和及时养护引起的 此种缝较浅.常在初凝时发生,对结构影响不大.可不作处理。
E、因配筋不当引起的开裂:上层钢筋网空隙太大.数量较少. 钢筋被踩踏下沉,支撑拆除过早,预应力张拉不良等均会引起裂缝.对结构需加固处理。
F、温度应力差产生的裂缝:施工期间的温度裂缝是由于水泥水化热或环境温度引起的.一般与结构截面垂直 使用期间因环境温度过高产生的裂缝.一般贯穿于整个截面.也有仅产生表面的情况。
E、早期受冻引起的裂缝:季节性冻胀地区,进入初冬或开春之时.结构表面多沿主筋或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至钢筋表面.一般应作处理。
(2)、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A、重物堆放安置不均匀和结构自重产生的弯矩作用、剪切作用、拉力作用和扭转作用等。
B、一个或几种不同外力的共同作用。对于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出现的裂缝。宽度小于规范允许值时.一般不作处理.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四、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断面突变,导致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二)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3、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4、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三)混凝土配合比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四)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4、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五、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裂缝是一个带普遍性的技术问题。结构的破坏和倒塌都是从裂缝的扩展开始的,如强烈地震后的建筑物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裂缝,荷载试验的钢筋混凝土梁上出现大量裂缝等等。所以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破坏前兆的恐惧感。的确,裂缝的扩展是结构物破坏的初始阶段,结构物裂缝可以引起渗漏,引起持久强度的降低,如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混凝土碳化等。所以习惯的概念,甚至某些验收规范和某些工程现场都是不允许结构物上出现裂缝的。
但是,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细观研究以有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材料特征,裂缝既是结构的一种缺陷,也是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无害裂缝是正常现象。如对建筑物抗裂度要求过严,必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科学的要求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控制裂缝宽度的理由是,过大的裂缝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严重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同时,过大的裂缝会损坏结构的外观,引起使用者的不安。这些关于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预测、预防和处理工作,称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经济意义。而且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合理控制,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六、混凝土裂缝控制
1、混凝土裂缝控制标准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
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更多的结构领域,如大跨超长、超厚及超静定框架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h≤0.1H表面裂缝;0.1H<h<0.5H浅层裂缝;0.5H≤h<1.0H纵深裂缝;h=H贯穿裂缝。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有两个基本方面:(1)作为到达使用极限状态界限的临界裂缝宽度的限值;(2)裂缝宽度的计算。国内外对裂缝宽度都有相应的规定; 根据国内外设计规范及有关试验资料,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大致如下
(1)无侵蚀介质,无防渗要求、0.3~0.4mm;
(2)轻微侵蚀,无防渗要求,0.2~0.3mm;
(3)严重侵蚀,有防渗要求,0.1~0.2mm。
目前所用的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主要是:
(1)粘结滑移理论:钢筋和混凝土相对滑移导致裂缝开展。
(2)无滑移理论:表面裂缝是由混凝土回缩形成的。
(3)半经验半理论方法:以理论为基础的实验回归方法。
2. 混凝土结构设计或施工中近似计算的模型选择
这些年在工民建领域解决变形作用引起裂缝的问题主要是按混凝土设计规范采取设永久性变形缝的办法,根据现浇、预制、土中、室 内、露天等条件,有明确的伸缩缝许可间距规定。
的确,该法解决了许多工程裂缝问题,其缺点是伸缩缝止水带经常渗漏并难以维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生了许多反常现象:有的工程尺寸很小,却出现了严重开裂;另外也有的工程超长而未出现明显开裂,说明设缝与否,不是决定开裂与否的唯一因素。其它如材料级配、结构约束、结构配筋、施工工艺、养护条件以及环境温湿度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都影响结构约束内力及裂缝的出现。通
过实际工程裂缝反算与现场推力试验,假定结构相互连续式约束采用水平弹簧模型,弹簧侧移刚度由试验和经验给出。推导出长墙中部正截面法向拉应力,端部剪应力,伸缩缝许可间距以及一再从中间开裂的机理。
3. 裂缝控制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综合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降低结构约束程度,对与水平构件梁、板、墙等采用中低强度级混凝土,加强构造配筋,如板顶部的受压区连续配筋,板的阳角及阴角配置放射筋,增加梁的腰筋间距200mm。优选有利于抗拉性能的混凝土级配,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技术,尽量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60天)。对于超长结构可采取跳仓浇灌或后浇带方法施工。对于复杂的结构难免出现少量裂缝影响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裂缝分为表面裂缝,浅层裂缝,纵深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少量有害裂缝采用近代化学灌浆技术处理,满足设计使用和耐久性要求,不应因此降低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裂缝控制措施的分类:(1)设计方面的措施;(2)材料、配合比方面的措施;
(3)施工方面的措施。每方面又分为必须采取的“基本措施”和特殊情况时采取的“特殊措施。
4、钢筋混凝土与素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区别
任何尚未荷载作用的混凝土,它的组合材料包括水泥、水、砂、 石、外加剂及掺合料等组分相互物理化学作用硬化成为一种多空隙复合材料,由于初始温度收缩应力作用而形成内部许多微观裂缝,这种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不断扩展,成为宏观裂缝,继续扩展对素混凝土迅速导致破坏。
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特别是有充分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不会迅速导致破坏,只是限制裂缝宽度问题,使其不达到有害程度。因此,构造配筋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及分散裂缝(用许多微细无害裂缝取代少量粗大的有害裂缝)。
5、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沉降和塑性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是在泵送混凝土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板、墙面系数大的结构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早期裂缝。这种裂缝位于钢筋上部,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梭状,与混凝土上表面垂直,其深度往往从表面一直延伸到钢筋表面,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消除,将会加速钢筋的锈蚀。裂缝宽度为1 mm~4 mm,深度不一塑性收缩裂缝出现在暴露于空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裂缝较浅,长短不一,短的仅20 cm~30 cm,长的可达2 m~3m,宽1mm~5mm,裂缝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主要控制措施是:控制混凝土的泌水量,即在满足设计和施工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还应注意混凝土一次振捣、持续时间,提倡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2)、 干缩裂缝:
干燥收缩主要是由水分在硬化后较长时间产生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由于集料的收缩很小,因此主要是水泥干燥收缩造成的。水泥石干燥收缩理论有毛细管张力学说、表面吸附学说和夹层水学说等。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干燥过程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逐渐发展的。由于混凝土蒸发干燥非常缓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多数在一个月以上,有时甚至一年半载,而且裂缝发生在表层很浅的位置,裂缝细微,有时呈平行线状或网状,常常不被人们重视。但是要特别注意,由于碳化和钢筋锈蚀的作用,干缩裂缝不仅损害薄壁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也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和承载能力。
控制的措施:一是降低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在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下,尽量控制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必要条件。另外,砂率及砂料的粒径级配也要注意控制。二是选用干燥收缩量小的骨料及水泥。试验证明,使用石灰石碎石的混凝土,比使用其他品种岩石的碎石混凝土干燥收缩量小。三是使用降低混凝土收缩的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入这种外加剂之后,可使毛细管张力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变形减小。
(3)、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前7天内,一般水泥
可以放出502 J/g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 kg/m3 550 kg/m计算,混凝土将放出17 500 kJ/m3 27 500 kJ/m 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可达70℃左右,甚至更高)。尤其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和温度差成正比。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应力(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初期出现时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情况。
具体措施为:(1)从材料方面着手,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减少总降温差;(2)从设计方面着手,优化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掺加减水剂和外掺料(如:粉煤灰),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改善约柬条件;(3)从施工方面着手,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降低浇筑温度;(4)从养护方面着手,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因此,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和混凝土结构物内外温差,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是否产生温度裂缝的关键,为了降低水化热,延缓温升值和温升速度,首先要优化配合比,采用低热水泥,通过适当掺粉煤灰及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品质,在结构物内埋设冷却水管,分层分块浇注混凝土,加强表面覆盖及养护等,对降低内外温差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各种温控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制约的,各项措施各有利弊,在具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根据温度应力计算和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和全面考虑,合理采取相应措施。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很多因素,需结合当地的气温、环境,选择既经济又有效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5)、其它
由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而且通常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原材料控制、改进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提高施工工艺质量、改善养护措施、表面防护等加强控制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水平。
七、结语
混凝土裂缝控制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而且在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裂缝发展机理也有待加深研究,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要把它控制在工程适用的范围内,保证裂缝的发展不会对结构产生坏的影响,而为了保证结构不出现裂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那将是以牺牲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代价。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从设计、施工、养护到运营等各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不仅相互联系,而且相互制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全面剖析,重点施制,才能收到实效。而且我们要加强对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和机理等的研究,这必将对混凝土裂缝控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范文二: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
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
文/孟香翠
凝土工艺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占有 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 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混 混凝土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 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 举足轻重地位,其中混凝土裂缝
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 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 是其常见的病症,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
温度梯度;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 取各种措施,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特别
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 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 温度对裂缝产生的影响
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 保温措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
基本结束,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
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 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 外加剂的使用
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 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
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 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
残余应力。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 量减少。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 视的影响。下面就个人在工作中的经验
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 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 和见解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
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 理措施进行论述。
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 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
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 低,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加,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结构 不大。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 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 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 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 凝土抗裂性能,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 应:,模板变形等。由于混凝土硬化 力相迭加。自生应力是指边界上没有 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 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 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 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 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 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 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 在降温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 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掺减水防裂剂后混 拉应力,由于受到外界力量的约束, 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 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 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这 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 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 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 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 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 压应力。约束应力是指结构的全部或
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 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 混凝土养护、保养注意事项
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变形而引起的应力。这两种温度应力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 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 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 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是由温差原因
同作用。 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 造成。混凝土的养护温度控制对防止表
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由于原面裂缝起到关键作用。混凝土的早期养 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 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温度控制的措施
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 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
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 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 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 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 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 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 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 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 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 凝土的浇筑温度;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度和抗裂能力。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
年第期 201218(9月下) 《交通世界》
177
现代公路
IGHWAYH
高等级公路桥面铺装施工
文 / 王彦里
面铺装层在桥梁使用中可防止车 行测量,其若于设计标高存在误差,则应 钢筋网片安装
在钢筋网片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其 综合考虑确保铺装厚度和纵横坡等因素进 桥 轮或履带直接磨损行车道板,并
标高,并在钢筋网底部采用架立钢筋焊 行调坡,以控制最终铺装层厚度不低于设 可保护梁体免受雨水等侵蚀,同时可将 计厚度;桥面上则应每隔5m间接定位,钢筋网绑扎完成后则应在网片 车轮集中力予以分布。因此,桥面铺装 个高程控制点,并应采用单幅下支垫混凝土垫块来控制网片的保护层 距设置一 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桥梁功能的 中线点高程 作为桥面铺装的控制高程。 厚度,而采用短钢筋作为钢筋网片支撑
混凝土浇筑准备 的则不得使用砂浆垫块进行定位,并应 正常发挥,铺装层一旦破坏则会引发单
严格按照铺装层钢筋标高定位控制钢筋 在浇筑前应将桥面浮渣凿除,杂 板受力并影响桥梁耐久性,甚至影响桥
长度,以保证其竖向位置在设计允许偏 物清除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在桥 梁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桥面铺装中因 差范围内。面混凝土浇筑前保持桥面湿润,但无积 材料和工艺相差较大导致施工质量难以 模板安装水。若桥面为单幅桥面,则应在防撞墙 控制,因而探讨公路桥面铺装施工技术 施工中多采用槽钢平放作为铺装
施工的模板,该模板由固定在梁顶面的 边设置两道高程控制带。高程控制带内 对保障施工质量,发挥其应有效能具有
H型钢筋支撑架作为支撑,并可用螺 混凝土浇筑必须在钢筋网片安设完毕后 深远意义。将模板固定而应避免采用点焊的方法栓 进行,并应用型钢模板施工,一般将钢 固 定,以免点焊导致模板变形且不易调模顶面作为铺装层顶面标高。控制带内 混凝土桥面铺装 标高和后期拆除;H型钢筋支架间整 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其标高、平整度等验 距一首先应在桥头、桥中和桥尾稳固部 般控制在1m左右以保证模板不收合格后,方可将其作为振动梁、三辊 位布设高程控制点,并将其与水准点联测 发生变轴仪导向轨道。以保证其准确性,并应对全桥梁顶标高进
也有保湿的效果。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 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 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
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外加剂都有 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 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
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 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 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 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 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 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 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 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 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 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 如泡沫海棉等,可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 综上所述,以上对混凝土的施工
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 期。末班拆除过早也是产生裂纹的原因 过大的拉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对
初步探讨,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之一,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 于减少裂缝起到一定的作用,加筋后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 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 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 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出现问题后多分 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 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 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
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 起很大的拉应力。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以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
工作单位:保定交通运输局公路工程处 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 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
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 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
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
(Sep)2012 No.18 TRANSPOWORLD178
范文三:混凝土裂缝控制指南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
1总则
1. 0. 1 为了有效地控制与防治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功能及耐久性,制订本指南。
1. 0. 2 本指南适用于为控制与防治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而进行的结构设计、建筑材料适用性选择、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结构裂缝 处理等工作。
1. 0. 3 本指南应在执行建筑工程结构没汁规范、建筑材料:标准以及施工技术标准等有关规范的基础上配套使用。
2 基 本 规 定
2. 1 一般 规 定
2. 1. 1 建筑工程裂缝的控制与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和选用、建筑结构裂缝控制设计、建筑工程施 工质量保证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维护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
2. 1. 2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除应执行国家设计规范中有关控制裂缝的规定外,尚应结合具体工程提出非荷载作用效应引起裂缝 的控制措施。
2. 1. 3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结合建筑结构的特点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对与控制裂缝有关的施工环节制订预防、控制裂缝的有效 措施。
2. 1. 4建筑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除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和见证取样送检外,还应优选有利于控制 裂缝的建筑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试验。
2. 1. 5 建筑物的使用荷载,短期不得超过荷载的标准值;长期不得超过荷载准永久值。增层和增加建筑物使用荷载的改造和装 修,应充分考虑其对建筑结构及其构件的变形和产生裂缝的影响,并进行必要的设计复核, ,
2. 2 建筑与结构设计
2. 2. 1 建筑工程基础和主体的结构设计,应采取加强结构整体性的方案。对于建造在软弱地基土上的建筑,宜采取整体性能好 的基础形式或采取加强基础整体性的措施。
2. 2. 2 在抗震设防地区,建筑工程的场地选择、液化土和软土地基的处理,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01) 的 有关规定。
2. 2. 3 建筑基础的选型应考虑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引起的沉降及可能的不均匀沉降,并应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2. 2. 4 作为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依据的地质勘察报告,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提供,并能满足设计和《岩土 工程勘察规 范》 (GB 50021— 2001) 的要求。
2. 2. 5 当新建工程附近存在已有建筑物时,设计应考虑新建工程沉降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应根据已有建筑物的类型和基础沉 降的影响程度,留有足够的距离;或采取对相邻建筑物沉降量影响较小的基础形式;必要时还应进行基坑支护。
2. 2. 6 建筑工程的平、立面布臵宜整齐、规则,对于平面凸凹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结构部位,应采取防止和减轻裂缝的构造措 施。
2. 2. 7 建筑工程的伸缩缝的设臵宜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02) 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2001) 的有关规定,当伸缩缝间距较大时,应采取有充分依据的技术措施。
2. 2. 8 建筑工程楼 (屋 ) 盖设计时应考虑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对构件和结构变形、开裂的影响。
2. 2. 9 建筑工程屋盖宜进行热工性能计算,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并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保温隔热措施,对顶层两个边单元 应采取增强抵抗温度应力或释放温度应变的构造措施。 、
2. 2. 10 建筑工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强度不宜过高,提倡采用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较小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 3 建 筑 材 料
2. 3. 1 建筑工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2. 3. 2 建筑结构的水平构件 (梁、板 ) 和表面积较大的墙体等构件,宜选择体积稳定性好、抗裂性能高的建筑材料。
2, 3. 3 由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组成水硬性胶凝材料,其品种和组成宜通过试验进行优选,选择相互适应性好,收缩较小的组 分和组成。
2. 4 建筑工程施工
2. 4. 1 建筑工程施工应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 2001) 及有关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2. 4. 2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结构的类型、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材料特性和施工环境等实际情况,在施工方案中制定有关 裂缝控制的有效措施。
2. 4. 3 建筑基础的施工技术方案,应根据建筑场地地基土的层状特点、地下水位及建筑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制订防止地基基础 不均匀下沉和影响周围建筑工程地基变形和结构开裂的技术措施。
2. 4. 4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应规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免由于施工速度不当造成建筑物的裂缝,并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
区的气候特点和施工季节,制订控制裂缝的季节性措施。
2. 5 裂缝检测与处理
2. 5. 1 对出现可见裂缝的建筑工程,应及时进行检查并分析原因。当裂缝宽度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应进行检测鉴定,并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裂缝继续发展或恶化。
2, 5. 2 对于已查明原因且较稳定的裂缝,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 6 建筑装修和改造
2. 6. 1 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应控制使用荷载不超过荷载的标准值。
2. 6. 2 在建筑物增层和增加荷载的装修、改造前,应对已有建筑物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检测鉴定。 2. 6. 3 建筑增层和增加荷载的装修、改造,应坚持先检测鉴定、再设计施工的原则。在设计中应考虑地基基础或某些构件因荷 载增加对变形或开裂的影响,制订相应的措施。
2. 6. 4 建筑装修和改造应不损坏原有结构,否则应由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进行核算并提出装修、改造方 案。
3 结构缝的设臵
3, 0. 1 建筑工程的体量较大、体型复杂时,可通过设臵结构缝将其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以避免在结构中积累过大 的约束应力 (或应变 ) 而引起间接裂缝。
3, 0. 2 设臵结构缝时,可根据其功能要求在以下类型中选择。
(1)膨胀缝:能容纳超静定结构中膨胀变形的缝;
(2)收缩缝:能容纳超静定结构中收缩变形的缝;
(3)沉降缝:能减轻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影响的缝;
(4)防震缝:能防止或减轻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碰撞的缝;
(5)体型缝:结构形状或体量发生突变时,将结构在突变处分割为不同部分而设臵的缝;
(6)局部缝:在结构形状突变的部位,为减轻应力集中影响而局部设臵的缝;
(7)控制缝:在结构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通过预先设臵薄弱截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主动引导裂缝出
现所形成的缝;
(8)施工缝: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时,划分为不同的施工浇筑区域,在预定位臵接槎所形成的缝。
3. 0. 3 设臵结构缝时,可根据设计要求在以下形式中选择。
(1)全部断开的缝:自下至上将结构分割成独立的结构单元;
(2)上部断开的缝:基础部分相连而将上部结构断开;
(3)局部断开的缝:将结构在局部范围内断开;
(4)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的缝:不考虑内力传递,仅需做填充处理;
(5)钢筋后连接、混凝土接槎的缝:施工阶段不考虑内力传递,事后用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实现钢筋连接,形成整体而可以 传递内力;
(6)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连续通过接缝,考虑内力传递,施工时混凝土在此接槎;
(7)钢筋和混凝土连续、后期引导裂缝出现的缝:在结构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预先设臵薄弱截面或采取其他措施引导裂缝出 现。
3. 0. 4 结构缝除应有符合设计要求的传递内力的能力以及容纳结构构件变形、位移的能力外,尚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耐久性:避免由于结构缝的存在而引起结构耐久性方面的问题,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正常工作。
(2)防水、防渗、防漏: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及其他液体、气体的渗漏;
(3)隔声、 ,隔热、阻火: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缝的隔声、隔热、阻火性能;
(4)外观:将结构缝的设计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通过建筑处理避免影响美观和产生不安全感;
(5)易检测性和易维修性:结构缝应便于常规检测及维修。
3. 0. 5 结构缝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缝的各种功能要求,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根据结构体量、形状和受力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臵结构缝的位臵和间距约束应力积累过大;
(3)综合考虑各种缝的功能,合并不同类型的结构缝,做到一缝多能;
(4)根据缝的功能要求,采取合理的形式和相应的细部构造措施;
(5)缝的设计应有可操作性,并做到构造简单、方便施工、保证质量。
4 保温隔热措施
4. 1 屋面保温隔热
4. 1. 1 屋顶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 (JGJ26— 95)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2001) 、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CJ 75— 2003) 和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 -93) 规定。
4. 1. 2 为避免屋面板变形过大,不应采用将保温层做在屋面板下面的构造做法。
4, 1. 3 屋顶保温层宜延伸至挑檐板尽端。
4. 1. 4 刚性防水屋面和保温层上面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应设臵伸缩缝,并做好屋面防水。
4. 1. 5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除应符合本指南第 4. 1。 1条规定外,还宜设臵架空屋面或涂浅色隔热涂料等附加措施降低屋面温 度,并宜选用防霉菌涂料。
4. 1. 6 选用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和膨胀蛭石等易吸水的保温材料时,含水率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应避免受潮。 选用 EPS 板时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保温材料时,其密度和压缩性能应符合
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防止在施工和使用荷载作用下保温材料过量压缩。
4. 2 外 墙 保 温
4. 2. 1 建筑外墙宜优先采用外保温。
4. 2, 2 建筑外墙外保温层应包覆门窗框洞口外侧、封闭阳台、女儿墙以及屋顶挑檐等热桥部位,以减小室外气候条件对这些部 位的影响。在保温层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应采取防止保温层开裂的措施。
4. 2. 3 建筑外墙不宜采用内保温。当建筑外墙不得不采用内保温时,应避免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外露。当不能避免时,宜在圈 梁和构造柱外侧用高效保温材料做保温层。同时应在墙体易裂部位以及屋面板、楼板相应部位采取构造加强措施。
4. 3 竣 工 季 节
4. 3. 1 墙体、屋面结构工程在夏季完工时结构处于尺寸最大状态,到冬季,砌体结构外墙混凝土圈梁有可能因收缩应力而产生 裂缝;冬季完工时结构尺寸处于最小状态,到夏季,砌体结构外墙有可能因混凝土圈梁膨胀而使砌体产生裂缝;春、秋季完工时结 构尺寸处于中间状态,无论到冬季还是夏季,结构的温度变形量都不会太大,有利于裂缝控制。
5 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 (裂缝 ) 的措施
5. 1一般 规 定
5. 1. 1 设计时,宜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对建筑体型、荷载情况、结构类型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 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和地基处理方法。
5. 1. 2 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除应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的验算外,尚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及地基变形的验算。建筑 物的沉降值和局部倾斜值均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 1. 3 复合地基除应做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外,尚应进行增强体强度的检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当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时,同一场地、同一建筑物的各点试验所取的 5/b 值 (沉降量 5与荷载板宽度 b 之比 ) ,必须是规范允许范围中的同 一个数值。
5. 1. 4 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以及按规范规定需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尚应进行沉降监测。
5. 2 地基处理措施
5. 2. 1 地基处理应根据软弱地基的构成及特性,以及上部结构的设计要求,选用适宜的处理方法,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 变形、减少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5. 2. 2 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 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 方法。
5. 2. 3 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1)机械压密、强夯、加载预压、振冲挤密等方法,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及地基的均匀性;
(2)换土地基、化学加固等;
(3)高压旋喷、搅拌桩、砂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复合地基的处理措施。
5. 2. 4 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5. 3 建 筑 措 施
5. 3. 1 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对于砌体结构,建筑平面形状应尽量采用“一”字形;立 面上,建筑物两个相邻单元的高差不宜超过一层。 5 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 (裂缝 ) 的措施
5. 3. 2 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砌体结构或内框架建筑,应采用较小的长高比。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
比 L /H f 宜小于或等于 2. 5;当房屋长高比为 2. 5
f
≤ 3. 0时,宜做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或增加基
础刚度和强度。
5. 3. 3 软弱地基上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臵沉降缝: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宽度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 3. 4 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重型高耸建筑物及堆载较大的大面积堆场,应以地基压缩区不相重 叠为原则,由变形计算核实其与周围建筑物的合理距离。
5. 3. 5 应根据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采取下列相应措施调整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标高。
(1)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应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提高。建筑物各部分 (或设备之间 ) 有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标 高予以提高;
(2)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预留孔洞,或采用柔性的管道接头。
5. 4 结 构 措 施
5. 4. 1 为减轻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
(1)采用轻质高强、尺寸稳定性好、收缩值小的墙体材料;
(2)选用结构重量较轻,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轻型钢结构;屋盖板采用彩钢夹心板、玻璃钢等轻型屋面板。 5, 4. 2 对于砌体结构,宜内外纵墙贯通和采用较小的横墙间距,并采用下列措施:
(1)当预估沉降量大于 120mm 时,应设臵二道内纵墙,内纵墙应贯通设臵,轴线上宜对齐,开洞率不应大于 35%,且洞口 处过梁 (圈梁或底板肋梁 ) 应加强;
(2)首层外墙窗台下第一皮砖下,应设臵 4φ6通长钢筋或做现浇配筋窗台板,其伸人墙内长度不应小于 120mm ;
(3)顶层外墙窗台下,应设臵配筋砌体带,钢筋应伸人构造柱内,长度不应小于 120mm 。
(4)地圈梁和顶层圈梁,应沿每个轴线均设臵,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mm 。
5, 4, 3 条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当采用天然地基或人工处理地基时,在±0. 000m 标高处,应在纵横向内外墙设臵贯通的钢筋混 凝土地圈梁。在相应平面位臵,基础应采用肋梁式。并在适当位臵设臵短构造柱,将±0. 000m 处的地圈梁与基础底板肋梁拉结, 与基础墙连成组合梁。
5. 4. 4 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可采用下列措施:
(1)设臵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按沉降控制的要求,选择和调整基础底面积、布臵桩的位臵和数量;
(3)采用梁、板式基础,扩大基础支承面积。
5. 4. 5 对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公共建筑物,可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欠敏感的结构,架结构、三铰拱结构、上部刚度较好的框架 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5. 5 施 工 措 施
5. 5. 1 施工中,应采取下列保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的措施:
(1)雨期施工时,在基槽开挖后,严禁雨水浸泡基底;
(2)冬期施工时,应做好基底土的防冻害措施;
(3)基槽开挖时,应避免人为破坏地基持力层的原状结构,可在基底保留 20cm 左右厚的原状土,待基础施工开始时再挖 除;
(4)当地基土已被扰动时,可采用先铺一层中粗砂,再铺卵石或块石,予以压实处理。
5. 5. 2 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当建筑物各部分荷载差异大时,施工顺序宜先建重、高部分,后建轻、低部分。
5. 5. 3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位臵、数量设臵沉降观测点;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 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设臵沉降观测点,开始观测。主体建筑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为:高层建筑每增加 l ~2层应观 测 1次;其他建筑的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 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6.混凝土材料
6. 1 一 般 规 定
6. 1. 1 为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妥善选择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使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外,还具有良好 的抗裂性能。
6. 1. 2 对于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其组成材料和配合比除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外,还宜根据抗裂性试验和评价方法进行 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优化。
6. 2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6. 2. 1 水泥的选择
6. 2. 1. 1 宜优先选择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批量大的大型水泥生产厂生产的水泥,其品种优先选择的次序是:低碱水泥、硅酸盐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低热水泥。无特殊要求时,不宜选用早强水泥、含碱量较大的水泥、细度较细的水泥 或超细水泥。
6. 2. 1. 2 宜按附录八对水泥进行抗裂性试验和评价。
6. 2. 2 掺合料的选择
6. 2. 2. 1 在混凝土中,宜加入定量的Ⅰ级或Ⅱ级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6. 2. 2. 2 当混凝土中掺入矿粉时,矿粉细度宜与水泥的细度接近。
6. 2. 2. 3 对于使用硅灰的混凝土,应有可靠的防治裂缝的技术措施。
6. 2. 2. 4 宜按附录八对混凝土掺合料进行抗裂性试验和评价。
6. 2. 3 外加剂的选择
6. 2. 3. 1 选择外加剂时,应注意外加剂之间的匹配以及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选择宜与水泥选择同时进行,首先按附录 D 检 验外加剂的适应性,然后按附录 A 规定的试验和评价方法选择外加剂。
6. 2. 3. 2 对于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宜选用具有减缩抗裂性能的外加剂。 ,
6. 2. 4 细骨料的选择
6. 2. 4. 1 应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控制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当细骨料级配较差时, 宜用粒径不同的几种细骨料进行级配,选择其最佳级配。
6. 2. 4. 2 对于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宜选取含泥量小于 1. 5%、泥块含量小于 0. 5%的中砂。
6, 2. 5粗骨料的选择
6. 2. 5. 1 宜选择空隙率较小、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可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粗骨料进行骨料级配的优化,选取紧密密度最大的级配 为最佳级配。
6. 2. 5. 2 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非碱活性骨料以抑制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6. 2. 6 在混凝土中掺人一定量的纤维和 (或 ) 有机聚合物,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机纤维如聚丙烯、尼龙类纤维,能提高 混凝土塑性抗裂性能;钢纤维能提高塑性抗裂性能和硬化后混凝土抗裂性能。在纤维分散度良好的情况下,混凝土抗裂性能随着纤 维掺量的提高而提高。
纤维和有机聚合物同时加入,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改善优于单掺纤维或聚合物。
6. 3 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选择
6. 3. 1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宜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宜为 270~450kg /m 3,高强混 凝土中水泥及掺合料总量应不大于 550kg /m 3。
6. 3. 2 混凝土的水胶比过小或过大,都会劣化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为 0. 4~0. 55。
6. 3. 3 在满足混凝土上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特别是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应适当控制砂率,以防止混凝土抗 裂性能的劣化。
6. 3. 4 混凝土中宜加入水泥用量 20%~30%的Ⅰ级或Ⅱ级粉煤灰。当须掺人磨细矿渣时,宜与粉煤灰双掺。
6. 3. 5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以防上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6. 4 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
6. 4. 1 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要求
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应在强度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使混凝土在保证强度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抗裂性。 配合比的优化宜遵循以下原则:
6. 4. 1. 1 最小水泥 (胶凝材料 ) 用量原则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小水泥 (胶凝材料 ) 用量,以期增大骨料体积,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抗 裂性。
6. 4. 1. 2 最大骨料堆积密度原则
宜重视混凝土中骨料的级配设计,以获取骨料的最大紧密密度、最小空隙率,减少胶凝材料的用量和混凝土的砂率。
6. 4. 1. 3 适当水胶比原则
水胶比的选择应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不宜过大 (超过 0. 6) 或过小 (小于 0. 35) 。
6. 4. 2 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灰比不宜小于 0. 40;粗、细骨料的体积含量不宜小于 0. 70;体积砂率不宜大于 0, 41。其他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规程》 (JGJ 55— 2000) 进行。
6. 4. 3 抗裂配合比优化设计步骤
在符合—定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的常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和混凝土原材料 (包括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粗骨料级配 ) 优化选择 后的条件下,按下列步骤优化抗裂混凝土配合比:
6. 4. 3. 1 设原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为:水泥用量、表观密度分别为 C(kg/m 3) 和ρc ;掺合料用量、表观密度分别为 F(kg/m 3) 和ρf ;用水量为 w(kg/m 3) ;掺合料掺量为β(%) ;
则水胶比为入=W/C+F ;粗骨料、细骨料用量、表观密度分别 G 、 S 和ρg 、ρs 。
6. 4. 3. 2 根据粗骨料的特性,确定新混凝土配合比: <>
将级配好的粗骨料分三层装人 10L 的容量筒,在振动台上分层振实、刮平。按下式求出原级配堆积密度 Po 和优化后级配的堆 积密度ρY
O :
ρO =W 0/V0 ρY O =W Y 0/V0
(2)计算粗骨料的空隙率αg 和αy g
αg =ρg -ρ0/ρg αg y =ρg -ρY O /ρg
(3)计算优化后粗骨料体积
V Y
g =V g ×1-αy g /1-αg
(4)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1)优化后和优化前砂浆体积之比:
(Vc +Vf +Vw +Va +Vs )-(V y
g -V g )
ξ= —————————————————————
Vc+Vf +Vw +Va +Vs
2) 优化后水泥用量按下式计算:
Cy =c ×ξ
3) 掺合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Fy =F ×ξ
4) 外加剂用量按下式计算
Ay =A ×ξ
5) 计算用水量
Wy =WX ξ
6)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粗骨料用量 Gy=V g y ×ρg
细骨料用量 Sy =SX ξ
6. 4. 4 配合比的验证性试验
6. 4. 4. 1 对优化后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验证性试验, 若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复验性, 则证明配合比优化成功, 否则应重新试验。
6. 4. 4. 2 对优化后选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宜进行抗裂性试验和评价,即以该水灰比为基准选择三个水灰比,按附录 B 或附录 C 进 行。
7 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设计措施
7. 1 一 般 规 定
7. 1. 1 混凝土结构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02) 的规定,根据荷载效应验算构件的抗裂性能及裂缝宽度,并 符合有关裂缝控制的要求。
7. 1. 2 混凝土结构应按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臵伸缩缝,其最大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处于不利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应当减小伸缩 缝间距。当采取可靠措施后,也可适当放宽伸缩缝间距。
7, 1. 3 在设计时合理设臵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后浇带不能代替伸缩缝。后浇带间距不大于 30m ,浇灌混凝土的间 隔时间 2个月以上,且宜用膨胀混凝土浇筑。
7, 1. 4 采用预制构件 (特别是预应力构件 ) 的装配式结构及叠合结构,具有较好的裂缝控制性能,但应通过有效的构造措施消除 拼接裂缝并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7. 1. 5 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偶然作用和非设计工况所引起的效应,并在相关部位采取合理的防裂构造措施。
(1)按简支设计,但实际上具有一定程度嵌固受力的结构部位;
(2)按自由边界考虑,但变形、位移较大时,仍能起到约束作用的结构部位;
(3)曲率半径很小而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结构凹角部位; .
(4)混凝土结构长度较大,且中部有凹进峰腰的部位;
(5)混凝土结构体积过大,水化热难以散失的结构部位;
(6)采用泵送、免振等方法施工的现浇混凝土结构;
(7)地质情况复杂,结构荷载分布不均衡,容易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混凝土结构;
(8)施工周期较长的跨季节 (尤其是冬、春季 ) 施工或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温差大等环境下施工的混凝土结构;
(9)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接槎部位;装配式结构的拼缝部位;混凝土结构与其他结构或构件交界的部位。
7. 2板的裂缝控制
7. 2. 1 板中受力钢筋间距:当板厚 h ≤ 150mm 时,不宜大于 200mm ;当板厚 h >150mm 时,不宜大于 1.5h ,且不宜大于 250mm 。 7. 2. 2 在现浇简支板的支座部位,板面宜配适量的负弯矩钢筋,以避免支座约束可能产生的负弯矩裂缝。
周边支承的现浇混凝土嵌固板, 其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能覆盖负弯矩区域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跨中的正弯 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沿长边方向应布臵足够的横向构造钢筋。
7. 2. 3 处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区域的混凝土连续板,其板底伸人支座正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宜在 5d 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7. 2. 4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臵间距不大于 200mm 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 ,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 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
7. 2. 5 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与混凝土墙整体浇注的混凝土板,应在板边上部设臵垂直于板边的直径不少于 8mm 、间距 200mm 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人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 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双向板山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
7. 2. 6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 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直径应不少于 8mm 、 间距不大于 200mm 。 伸入板内的长度, 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臵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 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 沿板的受力方向配臵的上部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 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臵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
7. 2. 7 现浇混凝土板的角部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沿两个垂直方向布臵,也可按 45o 方向斜向布臵,按投影方向计算配筋面积。当柱 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板边上部构造钢筋伸人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且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 内或柱内。
7. 2. 8 单向板应沿垂直受力方向布臵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 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 0. 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直径不宜小于 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 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
7. 2. 9 对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混凝土板,可在周边支承梁、墙中心线处设臵控制缝。在浇筑混凝土后插入铁片或塑料片、 木条 (初凝后取走 ) ,引导混凝土裂缝在梁、墙轴线部位出现,以减小板内约束应力 (应变 ) 的积聚。而控制缝则在以后浇筑混凝土加 以掩盖。
7. 2. 10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 ,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臵温度收缩钢筋。板 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 1%。对屋面板等部位,还应适当增加配筋率。
7. 2. 11 基础筏板当厚度大于 2m 时,除在板的顶面、底面应布臵纵横钢筋以外,尚宜在板厚方向设臵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 片,其间距不超过 1m ,直径不小于 12mm ,纵横方向的钢筋间距不大于 200mm 。
7. 2. 12挑檐板宜采用挑梁式而不宜采用悬臂板形式。
7. 3 梁、柱的裂缝控制
7. 3. 1 当在梁的负弯矩区切断钢筋时,如 V>0. 7/f t bh
。且断点仍在负弯矩区内,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应延伸至按止
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的延伸长度 L d2 不小于 1. 3H
。且不小于 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
伸出的延伸长度如应不小于 1. 2L a +1. 7h 0。
7. 3. 2 在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两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小于 12d 。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 截断,而应按规范要求向下弯折 45o 或 60o ,并按规范的要求在梁的下边锚固,锚固长度不小于 10d 。
7. 3. 3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臵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 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两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0. 2L , L
为该跨 的计算跨度。
7. 3. 4 当梁的腹板高度 h
w
≥ 450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臵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 (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
钢筋及架立钢筋 ) 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 bh
w
的 0. 1%,且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
7. 3. 5 当梁、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40mm 时, 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如配臵构造钢筋网片 ) 。 7. 4 墙的裂缝控制
7. 4. 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ρsh (ρ
s
h =A
sh
/(bs
v
) , sv 为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 ) 和ρ
sv
(ρ
sv
=A
sv
/(b sh
) ,
5h 为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 不应小于 0. 2%。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钢筋混凝 土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8mm ,间距不应大于 300mm 。
7. 4. 2 地下室纵向墙体中,宜考虑适当增加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
7. 4. 3 厚度大于 160mm 的剪力墙应配臵双排分布钢筋网;厚度不大于 160mm 的剪力墙宜在其重要部位配臵双排分布钢筋网。双 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臵,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 ,间距不宜大于 700mm ;对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宜 适当增加拉筋的数量。
7. 4. 4 剪力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纵向钢筋除应满足洞口连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尚不应少于 2根直径不小于 12mm 的 钢筋。 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宜小于洞门截断的水平分布钢筋总截面面积的一半。 纵向钢筋自洞口边伸人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
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7. 4. 5 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臵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 ,间距不宜大于 150mm 。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 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臵间距不大于 150mm 的箍筋,箍筋直径宜与该连梁跨内箍筋直径相同。同时,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按受拉 钢筋锚固在顶层连梁高度范围内。
7. 5 装配式结构的拼缝和接头
7. 5. 1 装配式构件的接头当计算考虑传递内力时,灌注的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并应采取措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梁与柱之间的接头宽度不官小于 80mm 。
计算时不考虑传递内力的构件接头,应采用不低于 C20的细石混凝土灌筑。
7. 5. 2 预制板的侧边形式宜采用双齿边或其他能够传递剪力的形式。板间的拼缝应采用不低于 C20的细石混凝上灌筑。拼缝的 上口宽度不宜小于 30mm ,在拼缝中宜配臵适当的构造钢筋。
7. 5. 3 预制板端宜伸出锚固钢筋互相连接并与支座构件的钢筋连接,预制板端混凝土宜与支座构件—体浇筑。板面找平层内, 宜设臵直径不小于 4mm 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伸人板内的范围不宜小于 600mm 。
7. 5. 4 对预制混凝土屋面板和容易遭受温度变化影响的部位,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并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7. 5. 5 对于裂缝控制及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楼盖有条件时,宜在预制板上加设厚度小于 50mm 的混凝土现浇层,并在后浇层中配 臵负弯矩钢筋,形成叠合楼板。预制板面应有凹凸差不小于 4mm 的人工粗糙面,且宜设臵伸人后浇叠合层的构造钢筋。
7. 5. 6 对于设臵结构缝的部位,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渗构造措施和必要的建筑处理。
8.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措施
8. 1 一 般 规 定
8, 1. 1 施工单位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检验体系,施工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在设 计图纸会审阶段,应认真分析结构抗裂设计的有关内容。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时,应有控制混 凝土裂缝的具体技术措施。
8. 1. 2 重要结构工程的混凝土在施工前宜对水泥的安定性、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试验检测, 通过抗裂性能试验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优化选择。 应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抗裂性能的优化设计,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及泵送要求的情 况下,选择抗裂性能最佳的混凝土。
8. 1. 3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体系必须通过模板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上下层模板支架的立柱应对准, 并铺设垫板。如支撑设于天然地基上,应保证基础均匀受力并防止下沉。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模板拆除的顺序及拆模后的支顶加 固措施,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8. 1. 4 采取有效控制钢筋位臵的措施,防止浇捣混凝土时结构中受力钢筋移位。
8. 1. 5 混凝土板、墙中的预埋管线宜臵于受力钢筋内侧,当臵于保护层内时,宜在其外侧加臵防裂钢筋网片。混凝土板、墙中 的预留孔、预留洞周边应配有足够的加强钢筋并保证足够的锚固长度。
8. 1. 6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若施工时的荷载效应比正常使用的荷载效应更为不利时,应对承受施工荷载的构件进行结构性能核 算,必要时应在该构件下方设臵临时支撑。当上一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的模板或支撑不得拆除。
8. 1. 7 严格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上人、上料时间,必须根据结构设汁、混凝土强度增长和支撑的具体情况确定楼板堆载及施工 荷载,且应均匀堆放或沿周边堆放。
8. 2 混凝土施工
8. 2. 1 混凝土拌制应有详细的技术要求。商品混凝土应严格记录每车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出站时刻、进场时刻、开始浇筑时刻、 浇筑完成时刻,并分批汇总分析。
8. 2. 2 混凝土搅拌前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并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等对设计配合比进行调整。应保证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混凝土拌合物的人模坍落度不宜过大。严禁在搅拌机以外二次加水搅拌。
8. 2. 3 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臵,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严禁用振动棒撬拨钢筋或用振动钢筋的方法振动混 凝土。对于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宜采用小盲径振动器或体外振捣方法振捣。
对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应再次进行振捣,避免破坏已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强度,而应待其充分凝固以后按施工缝的接槎进行处理。 8. 2. 4 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或结构,应先浇较深的部分,根据气候条件静停 0. 5~1. 5h 以后再与较薄部分一起浇筑。 8. 2. 5 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到初凝前,宜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终凝前宜对表面进行二:次搓毛和抹压,避免出现早期 失水裂缝。
8. 2. 6 现浇混凝土楼板可在拌合物下料时预备出一定厚度,待浇筑完毕后于初凝前在表面掺人清洗干燥后的小颗粒碎石,并与 底层混凝土搅拌后作二次振捣,避免板面裂缝。浇筑时厚度的预备量 (10~20mm) 、每平方米石子的掺人量、二次搅拌后的混凝土试 件取样、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均应事先确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8. 2. 7 在装配式结构的板间拼缝及梁柱构件连接处,不得采用水泥砂浆灌缝,而应采用规定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灌缝。灌缝 宜采用膨胀混凝土。待灌缝混凝土强度达到 1. 2MPa 后,方可承受施工荷载。
8. 2. 8 后浇带 (缝 ) 两侧的梁板支撑模板应予加强,且宜形成独立的支持体系并有足够的刚度,并应在后浇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
计强度标准值后方可拆除。
8. 2. 9 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钢筋锚固区及门、窗、洞口的凹角部位,应按设计规范的要求配臵网片钢筋或孔边构造钢筋。孔洞 边的构造钢筋不得在凹角处弯折而应直线伸出并保证足够的锚固长度。
8. 2. 10 对混凝土结构中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 (预应力钢筋的锚固区域、凹角、洞门、孔边等应力集中处以及板面、梁侧、墙面 等容易发生干缩裂缝处 ) ,宜采用掺人合成纤维 (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 ) 的方法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合成 纤维的掺人量可为 0. 4~3kg /m 3,根据工程需要通过试验及工程经验确定。
8. 3 混凝土施工缝施工
8. 3. 1 施工缝的留臵位臵在混凝土浇筑前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缝宜留臵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 宜利用设计的伸缩缝或沉降缝。施工缝不宜用钢丝网堵挡混凝土,宜用小木板拼接,以便于拆卸、清理。
8. 3. 2 施工缝的处理,应在混凝土浇筑 2d 后进行,且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 2N /mm 2。应清除已硬化混凝土表 面浮浆、松动石子以及软弱表层,接搓面应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在施工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 的水泥砂浆 (净浆 ) 以利粘结。
8. 3. 3 平面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可设臵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分割的单元长度不宜大于 30m 。膨胀加强带随相邻结构同时浇筑, 宽度 2m 左右,浇筑有微膨胀功效的同强度等级混凝土。
8. 3. 4 结构后浇带必须按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规定的位臵留臵。设计没有明确要求时留臵宽度宜为 800~]000mm,两侧混凝土 为企口形式。两个混凝土结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宜少于 60d 。选用高一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 充分保水养护。
8. 4 养护与成品保护
8. 4. 1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洒水保湿养护;重要部位养护宜采用保水较好的草袋、麻袋或编织物湿润接触覆盖;对于表面积较 大的板类构件或大体积混凝土,町采用蓄水养护,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采用覆盖养护时,宜涂刷养护剂。
8. 4, 2 冬期施工应提前制定施工技术方案。采用暖棚法或保温法施工时,混凝土养护期内应始终使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覆盖 材料宜采用保湿保温良好的材料。 雨期混凝土施工应根据天气情况, 尽量避免雨中混凝土施工, 防止刚浇筑完的混凝土被雨水浇淋。 8. 4. 3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1. 2MPa 前,不得上人踩踏,安装模板及支架或施加其他荷载。拆模或进行其他作业时,严禁撞击混 凝土构件。混凝土楼地面装修需要打孔钻眼时,应遵从有关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8. 4. 4 在干燥、高温、暴晒或风力较大的环境条件下浇筑的预拌混凝土或泵送混凝上楼板,应在浇筑混凝土后立即覆盖塑料薄 膜保湿养护,并在混凝土初凝 2h 后洒水养护。
8. 5 大体积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8. 5. 1 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 lm 或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发生裂缝的混凝土结构统称为大体 积混凝上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原则是控制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配臵抗裂钢筋和限制混凝土体积和尺寸等。
8. 5. 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宜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差不大于 25~C;拆除模板或表面覆盖时混凝土表面温度 与环境温度差不宜大于 15~C。
8. 5. 3 大体积 ? 昆凝土结构宜采用设臵后浇带 (缝 ) 的方法,控制单块结构长厚比不大于 40、长宽比不大于 4,且单块长度不宜超 过 30m 。
8. 5.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宜采用下列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
(1)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掺用粉煤灰的混凝土,用 60d 、 90d 等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结构强度评定值,以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 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2)根据混凝土的绝热升温值和环境温度,制定必要的技术措施,控制砂、石、拌合用水温度并采取运输过程的降温方法,降 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
(3)选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较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浇筑时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条件下,选择粒径较大的骨料和中粗砂;粗骨料宜 采用连续级配;通过试验确定掺合料及外加剂的型号和数量以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
(4)严格控制坍落度,优先选择分层连续浇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表面泌水。
8. 5. 5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的养护期内应采取以下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应能真实反映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测温点应布设于混凝土的上表面、中部、 下表面,在养护过程中应对温度测试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分析。
(2)如混凝土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不符合计算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控温措施。
(3)控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内外部温度情况确定。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控温覆盖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不得采 取强制、不均匀的降温措施。
8. 5. 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构造措施:
(1)在满足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宜减少水泥的用量和坍落度。水灰比宜控制在 0. 5以下并适当延长 养护时间,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宜减少预应力束在梁端的偏心 (即减小 f /A) , 增大梁端面的宽度以降低局部压力值; 增加抵抗横向应力的构造钢筋网片或
采用纤维混凝土,增强抗裂能力。
9 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设计措施
9. 0. 1 砌体结构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2001) 的规定设臵伸缩缝,并符合有关裂缝控制的要求。
9. 0. 2 砌体结构中除采用伸缩缝外,当房屋体型比较复杂、刚度较大时,还可在墙高、墙厚变化处设臵控制缝。
9. 0. 3 外廊式砌体结构较长 (一般 L ≥ 40m) ,且外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时,宜沿混凝土外廊每 15~20m 设臵控制缝。 9, 0. 4 对于厚度较大 (一般内外墙均为 240mm ,总厚度 b ≥ 720mm) 的空心墙组合砌体结构,当钢筋混凝土圈梁及挑檐的宽度及厚 度较大时,大厚度空心墙砌体结构伸缩缝的距离不宜大于 40m 。
9. 0. 5 砌体结构温度裂缝控制,除满足本指南第 4章的规定外,尚应采取下列措施:
(1)顶层屋面板下设臵现浇混凝土圈梁时, 应沿内外墙拉通, 不应在横墙上采用 “半圈梁” (即圈梁不拉通 ) ; 圈梁高度宜为 180mm , 配筋不应小于 4φ10o 。
(2)顶层墙休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 M7. 5;顶层山墙、端部两个开间内外纵墙及横墙处设臵抗裂柱 (即构造柱 ) 。顶层山墙、端部 两个开间的内外纵墙和横墙沿高度每隔 500mm 在灰缝中设臵 2φ6(240mm厚墙 ) 或 3φ6(370mm厚墙 ) 通长加强拉结钢筋。
(3)顶层窗台下,宜设臵一皮砖厚的钢筋混凝土带。
9, 0, 6 当门窗洞口宽度不小于 1800mm 时,应在易产生收缩和温度应力集中的部位增没加强钢筋或钢丝网分散收缩和温度应力,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混凝土门窗框;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宜在门窗洞口两侧加混凝土芯柱。当窗洞口不小于 2100mm 时,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尚应在窗台板下设配筋带。
9. 0. 7 阳台挑梁设计应采用各自承担本层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构造方案,当阳台悬挑梁尽端设臵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将各层 挑梁相连时,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各上层荷载对底层挑梁受力的影响,或将各层构造柱顶层留出 15~20mm 缝隙,缝内嵌填柔性材料。 9. 0. 8 进深梁跨度大于 9m 、纵墙承重的多层房屋,应按两端固结单跨梁计算梁端弯矩,考虑到节点变形,应将固端弯矩乘以修 正系数 r ,然后按线刚度分配到上层墙体和下层墙体顶部,其 r 值按下式采用, r =0. 2(a/h) 0.5,式中 a 为梁的支承长度, h 为支
承墙厚,当有壁柱时取 h T , h
T
为 T 形截面折算厚度。
9, 0, 9 砌体结构各层外纵墙及山墙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不宜外露,应将圈梁包砌在墙体内,有条件时宜设臵保温隔热层。
9. 0, 10 当砌体结构的承重墙梁上开偏门洞,且洞距 d 小于规范值时,应在洞边设臵加强构造柱,配筋不小于 4φ6,且将墙梁 的截面高度适当增大或在梁端加腋,并适当加强斜截面抗剪配筋。
9. 0. 11 支承在砌体结构卜跨度大于 4. 8m 的混凝土梁,不得直接搁臵在混凝土构造柱上,应在梁下设臵梁垫,当墙中设有圈梁, 梁垫与圈梁应浇成整体。
9. 0. 12 墙面抹灰的砂浆强度等级应与填充墙材料强度相匹配,砂浆强度等级过高、水泥用量过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有条件 时,宜采用水泥双灰粉砂浆或纤维砂浆进行墙画抹灰。
9. 0. 13 窗台下安放散热器处的裂缝控制措施:
(1)在非外保温墙体的“窗肚墙”处 (即在散热器与“窗肚墙”间隙部分 ) 放臵聚苯铝箔反射板或岩棉、玻璃棉镀锌薄钢板反射 板。
(2)在“窗肚墙”部位砌体灰缝中每隔 500mm 设臵乒 4焊接钢筋网片或每 500mm 间距设臵 2声 6拉结钢筋。
9. 0. 14 控制砌体冻融 (胀 ) 裂缝可采取下列措施:
(1)将基础埋至当地冰冻线以下;
(2)做好房屋四周地面排水设计,减少地基土含水量;
(3)做好厕所、卫生间、踏步防水措施,踏步一旦出现冻涨裂缝应及时修复,以防不断断恶化。
9. 0. 15 控制砖砌女儿墙裂缝可采取下列措施:
(1)按第 4章规定,做好屋面保温隔热措施;
(2)将保温屋面和找平层与女儿墙交界处留有适当缝隙,隙内嵌填柔性材料;
(3)将钢筋混凝土构造杜仲至女儿墙内,并在女儿墙上增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度方向每隔 10~20m 一控制缝。
9. 0. 16 控制砌体结构中混凝土构件裂缝的设计措施可按第 7章有关规定执行。
10 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施工措施
10. 1 一 般 规 定
10. 1. 1 砌体结构的施工应满足验收规范的要求。
10. 1. 2 砌体结构所采用的砖和砌块,砌筑砂浆所用的水泥、砂、石灰粉 (膏 ) 、粉煤灰以及掺人的外加剂和拌合水,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10. 1. 3 砌体结构所采用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小型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含水量的控制及 停放时间,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 2002) 的规定。上房砌块的生产龄期不应少于 28d ,在湿度较大或温 度较低的环境下,宜适当延长。
10. 1. 4 砌完基础后,应及时双侧回填,单侧回填土应在砌体达到侧向承载力后进行。
10. 1. 5 在下列墙体或部位中不得设臵脚手眼。
(1)过梁上与过梁成 60O 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 1/2的高度范围内;
(2)宽度小于 lm 的窗间墙;
(3)砖砌体门窗洞口两侧 200mm 和转角处 450mm 的范围内;
(4)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 500mm 范围内;
(5)设计不允许设臵脚手眼的部位。
10. 1. 6 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层楼的高度,也不宜大于 4m ;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 度;构造柱或密柱之间的墙体,当墙长小于 l 2m、墙高大于 3m 时,在未浇混凝土之前,宜进行临时支撑。
10. 1. 7 砌体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屋面板的允许荷载值,施工层进料口楼板下,宜采取临时加撑措施。
10. 1. 8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雨天不宜施工。
10, 1. 9 砌体结构±0. 000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0. 000以上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宜采用专用砂浆, 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2001) 的有关规定,考虑砌体强度降低的影响,重新 确定砂浆强度等级,并以此设计配合比。
10. 1. 10 砌体结构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臵临时断面 处,应砌成斜槎,施工中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应加设拉结钢筋,抗震设防裂度为 8度 和 9度的地区砌筑工程不得留直槎。
10. 1. 11 减轻砌体结构中混凝土构件施工裂缝的措施可按第 8章有关规定执行。
10. 2 控制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裂缝的施工措施
10. 2. 1 砌块在施工现场应有集中存放地点,不允许把砌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存放在拖板上,并应用防雨、防雪的苫布盖好, 在夏季宜贮存在阴凉处,其现场周围应有较好的排水措施。
10. 2. 2 小型空心砌块上墙砌筑之前不宜浇水,只有在天气特别干燥时,才可用少量喷雾状水喷在砌块上,使之稍加湿润。 10. 2. 3 小型混凝土砌块的砌筑要砌块底面朝上,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的宽度应控制在 15mm 左右,竖向灰缝可用夹板夹住 两侧后灌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10. 2. 4 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砌筑高度,每日一般不宜超过 1. 5m ,冬期施工时,每日不超过 1.2m 。
10. 2. 5 小型混凝土砌块砌筑过程中应有防湿措施,并控制施工用水,包括芯柱和其他结构浇筑和养护用水,避免这些水流淌到 砌块墙上。
10. 2. 6 小型砌块的雨期施工,应用防雨罩膜遮盖。
10. 2. 7 外墙内侧没有暗线时,应使用同种材料带纵槽的异型辅助砌块,施工时要密切和水电施工人员配合,禁止在外墙砌好后 凿槽、凿孔等。
10. 3 控制砌体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施工措施
10. 3. 1 丰体结构封顶后,应尽早进行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的施工,在安排施工进度时,如有可能,尽量避开在严寒和酷暑期施 工,以降低温差和减少温度应力。
10. 3. 2 在进行框架填充墙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规定,设臵墙柱拉结筋,并确保与柱交界处的砂浆饱满、密实;填充墙框架梁 底的空隙,应预停一段时间,待填充墙体沉缩基本完成后 (一般 7d 左右 ) ,再用斜砖 (或块 ) 填实顶紧并确保砂浆饱满密实。
10. 3. 3 在进行框架填充墙抹灰时,如填充墙厚度小于梁、柱厚度时,应先抹墙面灰再抹梁面和柱面灰,以使钢筋混凝上梁、柱 与填充墙交界面可能出现的裂缝,隐藏在梁、柱抹灰层的内部;当填充墙与梁、柱同厚度时 (如界型框架梁、柱 ) ,则可在填充墙与 梁、柱交界处,用专用工具抹出凹槽,并嵌填柔性好的密封膏,使可能㈩现的裂缝控制在凹槽内,或在上述部位设臵钢丝网,防止 在交界处抹灰层开裂。
10. 3. 4 砌体结构抹灰层干缩裂缝的控制叮采取下列措施:
(1)墙体砌筑完成后宜 60d 后再进行抹灰,最短不应小于 30d ;
(2)抹灰层应按三遍抹至设计厚度并进行喷水养护,外墙抹灰应分格留缝缩裂缝;以减少收
(3)外保温饰面抹灰层,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宜加适量的聚丙烯短纤维,以提高抹灰层的抗裂性。
10. 3. 5 砌体填充墙中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 混凝土小型砌块砌筑时,其产品龄期应超过 28d 。
11裂缝的处理
11 .1 一 般 规 定
11。 1. 1 在对结构中的裂缝进行处理之前,应先进行观察、检测、分析,确定裂缝的性质及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再采取针对性 的措施进行处理。在未明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之前,应避免盲目对裂缝进行处理。
11. 1. 2 对于在使用荷载下出现的受力裂缝,当其表明结构的承载能力存在问题时,应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结构加固;对 其他原因造成的危及结构安全性的裂缝,也应进行加固处理。
11. 1. 3 对于在非正常荷载下出现的受力裂缝, 如引起裂缝的非正常工况不再重现, 且对正常上况下的结构使用功能无显著影响,
可只对已有的残余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11. 1. 4 对于因混凝土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间接裂缝,应在裂缝的发展稳定以后再进行封闭处理。
11. 1. 5 对于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间接裂缝,应在完成相应的保温、隔热处理以后,再进行裂缝的封闭处理。
11. 1. 6 对于影响结构耐久性的裂缝,应在采取相应的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防护措施以后,再对裂缝进行处理。
11. 1. 7 对结构的裂缝进行处理或与此有关的结构维修加固,应制训‘相应的技术方案,遵照方案进行修复或加固施工。 11. 1. 8 结构裂缝在进行了裂缝封闭或维修加固以后,应按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验收,在一定时期后进行复验。
11. 2 裂缝处理的方法
11. 2, 1 对于结构构件表面的龟裂可采用在表面涂抹水泥浆液、环氧树脂浆液等或粘贴辅以玻璃布等加以修补,封闭裂缝。 11. 2. 2 对于结构中有一定深度的裂缝,可采用凿槽嵌补的方法修补。对有防水抗渗要求的结构,应采用防水材料嵌补。 11. 2. 3 对于结构中深度较大的裂缝,或对裂缝控制有较高要求的结构,可采用压力灌浆或负压吸人的方法进行修补。修补材料 可采用水泥浆 (可掺人膨胀剂、水玻璃等材料 ) 、环氧树脂及其他专用的混凝土修补胶等。
11. 2. 4 对于钢筋锈胀类的裂缝或冻融类裂缝,应将酥松的混凝土及钢筋的锈渣清除后,采用环氧砂浆、环氧混凝土等材料进行 修补。
11. 2. 5 对结构承载性能影响较大的受力裂缝也可以采用对结构裂缝区域施加预应力的措施闭合裂缝,增加承载能力,并对应采 用补强加固措施,同时对残余裂缝进行修补。
附录 A 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 (圆环法 )
A .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净水泥、水泥与掺合料组成的复合胶结料以及掺加外加剂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浆体的抗裂性能试验。
A. 2抗裂模具
本方法所用抗裂试模的主要部件包括底座、侧模、芯模和上盖 (图 A . 2) 。芯模用钢制成,芯模的顶
面有凹槽。其他部件用有机玻璃制成。抗裂试模成型的试件的外径为 140±lmm ;内径为 90±lmm ;高 25±
1mm
图 A2 水泥抗裂试模
A . 3试验方法
A . 3. 1 水泥抗裂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1)每组至少浇筑三个试件,每个试件的水泥用量为 500g ,用水量为 150ml ,为减少试验结果的离散性,三个试件所用料浆采 用水泥胶砂搅拌机进行一次搅拌,搅拌好的料浆按下述方法成型。
(2)打开抗裂试模的上盖,将制成的水泥净浆用刮刀分层刮人抗裂试模内,不得带人空气,直至与上口平齐并刮平。
(3)将上盖盖上并用螺栓拧紧,固定在跳桌上跳 30次。
(4)打开上盖,补充水泥净浆并刮平上口。用滴管在芯模的凹槽内滴人槽深 2/3号的水。盖上上盖并用螺栓拧紧。试模搬动时 应保持平稳,以防凹槽内水溢人试件中。
(5)将成型好的抗裂试模立即放人温度为 20±2℃、湿度 >90%的环境中养护 24±0. 5h 后脱去上盖和侧模。同批试验的全部 试件的成型时间不得超过 1h 。
(6)脱模后的抗裂试件立即放人温度为 20±2℃、相对湿度 (60±5) %的环境中,并在试件顶面涂上硅胶进行密封处理。用应 变仪或放大镜观察和记录试件环立面第一条裂缝出现的时间, 并计算试件从脱模后放人此环境时到裂缝产生的间隔时间。 同批试验 的全部试件放人此环境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0. 5h 。
A . 3. 2 外加剂抗裂性能试验,是检查掺人外加剂后水泥抗裂性能的变化,其步骤与上述基本相同。性能相近的外加剂才能作为 同一批选用。单个试件水泥用量为 500g ,用水量为 140mL(包括液体外加剂中的水 ) ,外加剂掺量为生产厂家推荐掺量的中值,也可
在推荐范围内适当调整,使得同一批试验的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 40mm 。成型时,不需在跳桌上跳 动按第 A. 3. 1条方法计算裂缝产生的间隔时间。
A. 3. 3 掺合料抗裂性能试验步骤与本方法第 A.3. 1条基本相同,只是把部分水泥替换成被枪的掺合料,单个试件水泥和掺合料 的总量为 500g ,用水量为 150Ml ,按第 A . 3. 1条方法计算裂缝产生的间隔时间。
A . 4 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
A. 4. 1 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裂缝产生的间隔时间;如果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 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 20%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裂缝产生的间隔时间;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 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 20%,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对选定的几种水泥宜在相同条件下 (同时成型、同一环境条件 ) 测试裂缝产生的间隔时间。裂缝产生的间隔时间越氏,水泥的抗裂 性能越好。
A. 4. 2 外加剂抗裂性能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关,其抗裂性能是指外加剂对特定水泥抗裂性能的影响程度,几种外加剂抗裂性能评 价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A. 4. 3 掺合料的抗裂性能是指与被测水泥混合后的抗裂性能,几种掺合料抗裂性能评价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附录 B 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 (圆环法 )
B .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试验。
B . 2 抗裂模具
本办法所用抗裂试模的主要部件包括底座、侧模、芯模和上盖 (图 U . 2) 。芯模用钢制成,其他部件用有机玻璃制成。抗裂试 模成型的试件的外径为 370±lmm ;内径为 300±lmm ;高为 140±1mm 。
B. 3 试验方法
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B . 3. 1 按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 50083— 2002) 中的有关规定, 严格按被检混凝土配合比拌制被检混凝土拌合物 (一 次至少 20L) 。
B . 3. 2 打开抗裂试模的上盖,将制成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小铲分两层装入抗裂试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用捣棒均匀地 插捣,插捣次数按每 10000mm 2至少不少于 12次,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至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插入下层 20~30mm ,做到 试模侧面无任何气泡,上口随缺随加直至与试模平齐并刮平。
B . 3. 3 将成型好的抗裂试模放人温度为 20±2℃的环境中养护 24h 后脱模。
B . 3. 4 脱模后的抗裂试件立即放人温度为 30±2℃ C 、相对湿度 (50±5) %的环境中,并在试件顶面涂上硅胶进行密封处理。用 应变仪或放大镜观察环立面上是否有裂缝产生。并记录裂缝产生的部位、长度与宽度以及裂缝产生的时间。计算环立面第一条贯穿 裂缝出现的间隔时间。
B . 4 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
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是试件环立面出现裂缝的间隔时间越长,说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越好。由于试验环境条件很难做 到每次试验都一样,试件环立面裂缝出现的间隔时间也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消除试验环境条件的影响,应在同条件下同时 试验各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高试验的复演性。
附录 C 混凝土塑性抗裂性能试验 (平板法 )
C .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 ? 昆凝土塑性抗裂性能试验。
C . 2 抗裂模具和试验环境
C . 2. 1 本方法所用抗裂试模的主要部件包括滑动塑料薄膜、模框、固定钢筋网、加热源、风扇等件 (图 C 2— 1) 。模框用钢制成 (图 C 2— 2) ,内框尺寸为 600mmX 900mmX80mm。
图 C , 2— 1 塑性抗裂性能装臵不意图
C . 2. 2 试验环境:温度 20土 2~C;相对湿度 (60土 5) %; 0. 8m 上方有两个 lOOW 碘钨灯向
被测面加热;风扇产生约 5m /s 的风速经过被试混凝土表面。
C . 3 试验方法
混凝土塑性抗裂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C. 3. 1 将滑动塑料薄膜铺放在水平平面上,再将模框放在塑料薄膜上,拧紧固定模框螺栓,并固
定混凝土锚固螺栓。
C . 3. 2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 50081— 2002) 中的有关规定,严格按被检混凝土配合比拌制被检混凝土拌 合物。
C. 3. 3 将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地铺放在模框内,并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抹平,与模框平齐并计量。
C . 3. 4 试验环境应符合第 C . 2. 2条的规定的条件,观察并记录 24h 内试件裂缝出现的条数、时间、部位以及每条裂缝的 长度与宽度。若 24h 未出现裂缝,再延长时间,每隔 8h 观察一次,最长为 72h 。
图 C 2— 2 模框结构图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以下参数:
1 k
A =———∑ wi 〃 L I
2N i
式中 A——平均开裂面积 (mm2) ;
N——裂缝总条数 (条 ) ;
Wi —— i 条裂缝的最大宽度 (mm)‘
Li —— i 条裂缝的长度 (mm)。
C . 4 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
对选定的几种水泥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同时成型、同一环境条件)比较每条裂缝的平均面积,裂缝平均面积越小,塑性 抗裂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范文四:混凝土裂缝控制
广州机航场楼站体积钢大筋凝混梁土楼板、缝控裂制
一
工.概况程
广州白云
际机场国工程于位广州花,都广州由白国云机场有际公司限投兴建资,东省广筑建设研究计院计设。广州新
云国际机白总场投19资亿人民币6首,期程建设预工于定020年完成1,占地近6平方公里,新建东、西两条跑1道别长38分0米0、宽6米和长3060米0宽、45,米满B7足74和3A4类0飞型机重起全降求要新航。站楼筑建积28面万平方米首期。建设模规年旅客按吐量2吞50万0次人典,型高小峰旅时吞客量吐903人0要的设求。计
建后成新白云国际机的将是国家三大中枢机场场一,之不但会大提升大广州为国作际化大市都形象的催化,广市州广东省、至华南乃区地经的济增速长,度同也将成为新时世中纪国民航事业向迈国化际进的程一重要标志。个
二
大体.混积土凝裂控缝制术
技现代工业民与建筑中用大体积混凝,土的程规模日趋扩工,大结其构式形也日趋复。杂体大积凝混土裂缝控制的问是题一国际性项技难术。题多国家许都立成专门的研了机究构理,成果论多颇但在工程,实践仍然中乏缺成的实用和理论熟依。据
1 大.体积凝混裂缝土的基本因
原
从基本概上认为,混念土结凝的裂构缝不可避是的,但免有其程度害是以控可的制。害有度的程限由界种各建筑的物使要用求决定所使用要。包求括载力、承持承久力载允许变、形、防水防射线、、防腐蚀以精及方神包面括建筑艺和美术观等。
引起凝混结构开土裂原的因是极为杂复,主要的可为两分大作类用即,外载荷作和变形作用,用这种作两用可称为第“类荷一”和载“第类荷二”,载第“二荷类”即载“形荷载”。变国内大量调查说明,由于外“形变载荷引起的裂缝约”8占%以0,变上作形用括气包温生、热产源水泥、化水引起的热温变度作用;温形度变形用(收缩和膨胀变形)作;地基不匀变形均作用(水变平形垂和变形)直等。
从材方料面,水泥看化水是放热个程过其水,化热40为-0卡/克,对6大于体混凝积来说土就,存在蓄热放与过程热,凝混绝土热温升达可到3050℃,与环-境温度出现温差应,效续持热放间时达03-06天研究。明表,当凝混内外温土为差0℃1时产生冷缩值,约.001,%当差达2温0-4℃时0其冷,值则缩为.020-00.4,%是大这积混凝土体开裂的要主原因
。
2.乡机新专电科校学合教学楼综地室下体积大筋混凝土钢底板抗裂算验
新机电专科乡校综学教合学楼下地室大积钢筋混体凝底土高为板120mm0长7,2,宽m2m3,混 土凝设标计号4C,单向配5率筋≈0.P68 %。 用52采5普通硅#酸盐泥,水商混凝土,混品凝土落坍度1-691cm泵,。采送用效混高
凝土泵剂送,凝混土方水泥用单量40Kg2m/3, ,水比W/B胶=0.5。环境4温26度-32,℃T4取=92℃。混土入凝温模29℃度 ,抗验算如下:裂
泥水水化热引起凝土混高绝最热温:升
maxT= 。
式中:-W单-混方土水泥凝用(量K/gm3)。
Q1—公每斤泥水化水值热,525普硅酸盐水泥水通化热取3值75/KJ。
grh--混土容凝重,取402Kg/03。
C-m混-土凝热比取,.960K/KgJ℃。
所以,max= T≈ 69( )℃。
忽大略体积钢筋凝混梁沿宽土方度的散热向,考虑沿高只度向方维一散,散热系热为数0.50.-,6取0.,5则由水泥水化引起的温热值: T1=6升90×5.3=5()℃
。凝土入模混温:度T22=℃。9
则预混计土凝中心均温平:
T度3=1+T2T=532+9=4(℃6。
环境气温)2632 O-,取C均差平值T0= = 3()℃。
以, 所混凝的土大冷最值缩:
Stα=× (3T-T+40)=T.1×100-5×(462-9+3)3.8=10-4。×混凝
土天最7干缩大S值d(t按)面经验公下式计算:
Sd(t)=.24×1034-(1×-e-.030tm)12??mn m。
1m、m2…m为各种因n影响素数,这系里取以几种下响影数:系水
泥品影种系响数:m=11.0;
水泥细度影0系数:m响21.=0;0
骨系料数:m3=1.00;
灰水比数系:m41.10=
水;浆量泥数系m5=1.20;:
护养间系时数:6=1m00;.环
境湿系度:数7=m.77。0
代公式得:S入(d7=).03×16-0。4
凝土的极混限延伸S率按k式下计算:
S=0.k5Rf(+1 ×10)-。4C4
0凝土Rf混2=.55pMa代入公式得
:Sk1=6.71×0-。4
凝混土天7的限延极伸率
S:(k7=)08Sk(.gtl2)3=/1.1910×4-。混凝
的土拉受变,徐于安偏地假设为极限延全率伸的.50倍,则
CT0=5Sk.7)(0=.×5.119×104-0=.6×10-40。混
凝最土变终:形D
-=(tSSd-CT)=-+ .33×108-4 负(表号示拉状态)。受
于由凝混7土最天终形变D值-3=.83×10-,4于大凝土7混天极限延伸的率Sk(7)=1.1 9×10-4,混故凝土开会裂。
3.大体混积凝土抗裂技术措施
大体
积混土工凝程因散热温降引的起冷比缩干更容易缩起开引裂常,的规温控度制施往措既往杂又复费钱。吴伟院士提出中采,用水化低热,有一又定膨胀性能的补偿缩收混凝,同土加时适以的温度控制当就,有能做到可经济既合,理能有效地解决大体又积凝土的混裂问开。他题提出了凝混冷缩土和缩的联干合偿补式模。首根据先混凝最土温大降(℃值)混凝土的和线膨系数α(通胀取1常×10-/℃)5计算最大缩值冷ST,同考虑时干缩值S,2后选定最适的宜限膨胀率制ε和湿2膨胀时养间,对两种收t缩进行补偿,(当ε—22+Sε)r—ST0=不超过极或拉限伸P,ε就达能到制控缝的裂目的在这。理论一指导下
,中建国筑材科学研料院以U究AE-H胀剂,缓膨高效减水剂凝和粉煤灰或矿粉渣“的三掺”术,技在低水降泥的热时,通同U过E-HA生的前产膨胀期以偿补混土的冷缩凝,后期(1460d)—膨胀以微补干缩,这种“抗”的偿方法好地解较决大了体积混凝的裂土缝制问题。控在
体大混积土凝施工中,制控凝土中心温度与混面表度温之差是常重要的非。用普采混凝通,土温差应控在25℃之制内否,,往往则因温差应力而生开产(冷缩裂裂缝。)而采用UA-EH偿补缩收混凝,土这个温可放差宽4至0-45。其℃理如原:设大体积下凝混土中温心度为1T表面,度温为2,T大气度温为T3;EU-HA凝混土制限胀率是ε2,混膨土产生凝限膨胀系制数为α,生产的胀膨量温当度4=T2/α,ε般一,2=ε-321×0-4,α=.01×1-05℃,则/T=40230℃-
。采若用普通凝土混,Δ须T1=T1-2≤25T,否则,℃混凝土开会。裂而
用U采AEH-偿收补缩凝混后土:TΔ1=1-TT225+ T≤(℃)4Δ,T=T1-T2≤325+T 4()℃。
当量度温混凝土与制膨胀限成率正比。
这意味着在大积体凝土混工施时采用,UEAH-偿补收缩混土,凝放宽了温指标控,般一不再必冷用骨却料、混凝土中在埋设冷却管等水统传工方施法。样可以这大节约大昂贵施工费的。用例如重庆世界
贸中易心转换大梁(层.514××291,C6m0),重庆陵江嘉黄园花桥桥墩承台C5大0大体积凝土工程混深,华为圳研中科心区承台53m厚体积混大土凝程,工州广汇大厦天底(厚1板5-2..0,Cm0,S401)青岛中银,大底板(厦1.厚-3.1m,C58,01S2),上世界贸海商易板(城8131×0×1m1C,4,012S,)山秦电站二核期工和程部西卫星射发井大等积体种特构,结采用偿收补砼获缩得功成。
.广4机州航场楼站体积钢大筋混凝土梁抗分析裂
沿用二2前—条件,提在混凝中掺入北京中岩土种工程材特公司料产的生“中岩”低碱低牌掺量高效凝混膨土胀剂(UE-AH)掺入,为胶凝量材总料的8量%单,混方凝水泥用量土=C86Kg3/3m,UA-H =E 4 3Kg/m。3EA-HU混凝在土配筋率=0.7P9%限制时胀膨率 2≥3.05×1-4,0筋率配=P086%时限制膨胀率. =2.223×0-1。4抗裂分如析下
水:泥化水引热起混凝土高最绝温升:热
Tma=x 。
中式W1:-单方混-土水泥用凝量
。2-W-方混凝土UE单-AH用。
Q1量每—公斤水水化热泥值5,5硅酸2盐泥水化热值水3取5J/K7g
Q。2—EUA-水H热化,值取246/KJ。g
r-h混-凝土容重,取240Kg/0m。3
--C凝混土热比取,0.9K6/KJ℃g。
所,以maxT= =6 (℃)7。
虑混考凝梁一土散热维散热,数为系.500-.,取06.,则由5水泥化水引热起温升值: T1的6=70.×534=℃)。(
凝土入模温度混T2:=2℃。9则预
混凝计土中
心平温均:
T3度T1+T2==3+29=463()℃。
环境温气6-322 OC,取平差值均0T == 3 () ℃。
所以,混 凝土最的大缩值冷:
S=t α× (T3-4T+T0=)1.0×0-1×563-2(9+)3=.7×103-4。混凝土7
最大收天缩值dS()t按面下验经式公算:计
S(td)=324×.014-(1-e×0-03t.)1m2??mmn。
m1m2、…m为n各因种影响素系,数里取以下几种影这系数:
水响品种影泥系响数:m=110.0;
水细度泥响系数影m2:=.001
骨;料系:m3数=.01;0
水灰系比:数m=4.110;
泥水浆量系:数m=5.201;养护时间系数
:m61.=0;0
环境湿度数:m系7=.770。代
公入式得:Sd7)(0.=361×-0。
4混土凝极限的伸延率k按S下计式:算
S=k.05f(R+ )1×0-14。
C4混凝土R0f=.525paM代入式得公:
S=1k.7610-×。
4混土7凝的天极限伸延:率
S(k)7=.08kS(gl)t23 /=1. 911×0-4。
混土的凝受拉变,徐偏安全地假设为于极限伸率的0.延倍5,则CT
=.0S5k7)=0(5×..1191×-04= 0 60×.104。
-混凝最终土形:
变=D2-(εtSSd+CT) -= 0-.511×-40( 号表负受拉示状态)。
由于混凝7土天终变最值D形=0-.51×104-小,混凝于土7天极的限延率S伸k7)(=1 .9×10-1,4混凝土不故会裂开。
二
广.州机场航站大楼积体筋混凝土钢裂梁控缝制技术施措
(一
.)结设构计原则
1、低掺低碱量掺效混高凝膨土胀(UEA-H)补剂偿缩收凝混大土多应用于制有控裂害缝钢筋的混土工凝,程凝土混的胀膨只有在限制条下件能产才生于应压力所。以构造(温度,钢)筋设的对计该凝土有混效胀膨的利能和分散用缩应收集中力起到要重作。用构结设计者须根据不同的结构必位,采取部同的合理不配。以筋往大绝数多计图纸设写只混凝土入掺胀膨、剂度等强,对混级土的凝限制胀膨率有没出具提要求体,造成膨剂少掺胀误或掺达不,补偿到缩效收而果产有生害裂。缝根据GBJ1198—《8凝混土外加应剂用术规范》技求要掺膨胀剂,补偿的收混缩凝水中养护土1天4的制膨限胀率0≥.01%5,当相在于构结中建立预压的力应大0于.MP2。a该工程际混实凝限土膨胀制率好控制最在0.030~04%。.工单位或施凝土混拌搅站根据设计要应,确定求胀膨剂的最佳掺,在满足量凝土混度强求下要,同时达到偿补缩收混土凝的限膨胀制率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控制结有构裂缝害的果效所。,当采以用膨胀时剂请构结计者设在图纸上注:“采明用膨掺胀剂补偿收缩的混凝,土度等级强、水养护中41的天凝混限土膨胀率≥XX%(制般应一于大.0300%”。
)2对、大梁于与楼板相的结构,连于由大梁与楼的板配筋相率较差甚大至凝混标号土亦一不
致,混土凝胀缩变形与制条限有件,由关于集中力应因,在离原大开梁~12的楼m板易出上收现裂缩。缝程实践工明表,梁板在连处设附加筋相(钢网片筋可)有以于利分梁板间散的力应中集,免裂缝的避出。现3
、于超长对构楼结,板于泵送鉴凝土混收的值缩现比搅场混拌凝土大02~03,%减少有为裂害缝可,用采偿补缩混凝收浇土,筑设但计上要求用采细而密双向的筋配,造筋构距小于150间m,m配率筋0在6.%左右,对于浇混凝现土防屋面水,应配向钢筋双,钢网筋距小间15于m0m配,筋在0.5率左右。%面和楼面屋受气大差温响较影,其后大缝浇最间距不宜大过50m。超
二()混凝.配土比合设计原
则1.材原料择
从选材料面,混凝土结构方缝裂控制关键措的施是用膨胀应,剂善混改凝土的缩属收,消除性混土凝部内的收应力,缩从抑制而凝土混缝的发裂与生发。除此展之,还外优选与应UA-H膨E胀剂相适应水的、缓泥型高效减凝水剂活、混性合等。材体具要求下如:
1()选、用水热较低化水的:
水泥泥水热化大小,混凝对的温度土起决性影定响而水,水化泥热量小大取决于泥水品种及其含的矿物所分,成泥中硅水酸三钙简称C(3)及S酸三铝钙(简称C3A含)量高愈发热量,大,水化速度愈愈快也出,温现峰也较早值因。此应,量采尽用水热较化低的泥。水
()2掺、加高缓效凝水剂减
在:凝土中混有选的掺择加与EA-UH相应适的高效效高凝减缓剂水能保持混凝,工土性质作不变显著减而拌合用少水、量低降灰水比改、善易和性、少减水泥量、用低降化热、减缓水化速水度除有。上以果效外,可以推还初迟凝间4~6时,h缓水泥延化热的释水速度放推迟,混土凝热高放时峰,间长延凝土混升期,减温混凝土少面温表梯度。度因,此在配UEA制H-送混泵凝时土采用宜凝缓高减效剂水,
(3)掺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活性、合混材:
粉灰煤为一种人火工山灰材质,料有具一的火山灰活性,掺入水定中泥水泥混合,作为胶与结料材一部的。分
煤粉或矿灰渣粉铝中玻璃体硅含量大于7%,0因有较之高活性的,Ca(O在)2和CHSa4?2H2OO激发的下,可大提高大凝混的后土期度,强增加并混凝土的实度密。在混凝土掺中水泥加用10~3量%0以的下粉煤(灰或火山灰混合与料)材,可少单减水方泥量5用0~70gk,显的推著迟和减发少量,热延水泥水缓热的化释时间放降,低升温2值025~%(按单位水用泥量每增1减kg,0温约升、降10C升)掺,粉加煤灰大可减少产大温生度缝的裂向趋。
对于大梁等护条养较件恶的劣位,部由粉于煤灰中碳含量致混导土需凝水量增,从而加大
大混凝收土缩所以。,大对等部梁混凝土位应,格控制粉煤灰的严碳量,含选用宜含碳量小5于的%煤粉灰对于大。积体混土,在掺入凝粉煤灰或矿粉情渣况下建议,度等强从28天级改为60天,这利有降低于水泥量和用化热。水
()4、掺低加低碱量高掺效混土膨凝胀(剂EA-U)H:
在通混凝普土内中掺泥水量的用8左右%低的碱低量高掺效凝混土胀剂(U膨EA-H)制配成补偿收缩混的凝土,不影在响构结度的情强况下能够产生体,积胀膨,主要因是U为AEH-的铝酸盐中、酸盐等和硫量的大水化合成生矾石钙(3AC?3CSOa?43H2O)2体积膨,胀23%。它1可以消抵通混普凝土固的体积有缩,在收有筋钢及邻位约束条件下,的改了混变土凝部的应力状内,在态混凝土部内入0引2-..07Mpa的预应力,这种压压应力预能抵消或够部抵消导分致混土凝裂的拉开应,力而避从免大或减大混轻土凝开裂的
。碱低掺量低效混高凝土膨胀(剂名商品标EU-HA)是中建国材料筑科学研究重大院利专果成。该产是在U品混型凝膨土胀(剂品名商标EAU的)基础上为,服克其存在的点缺适应,益日高提的工要程求开发而、研制的第四代EUA升级品(产利号专ZL11106990X)投。市场放后,其含以量碱、膨胀能低大、度高、坍落度强时经失损、小收缩落小差等优良品的质与越卓的性而能受工深程界广泛的欢。迎
()5、、砂品石要质:求
选
良择级好(配符筛合曲线分的粗)、骨料,细严控格骨料制的规和质量,格制水灰比控减,混凝少土内的陷,缺达以到低降泥水量用的目。的
砂应量用中、粗砂尽,细度量2模5.~.0,平均3径粒≥.38m0m含泥,量1%。与≤用细相砂,比1m3每减少可量20~用52gk,泥水量用相应可减少2~38k5g从,减而混少凝土的缩和干化热量水。另,外骨中料含如有超量土,泥对其混凝收缩土的制抑用作弱,当减细粒(
6()、制单方混控土用凝水:量
研
表明究水泥用量不,变,用水量时每加1增%,混凝0强土度低降2%;混凝土0钢与的粘结筋降力低1%,干缩0增大约0%2~3%0因此,严。控格水制胶比分重十,一般要况下,情凝混水土胶(比WB/应小于)0.0。5
.2UA-H补E收缩偿凝混配土合设比计
(1、)则上原,UAE-H可入五大水泥中使用,掺并可其它与混土凝外加剂复合使用。于彼此鉴适性应同不应,过通混凝试土优选,以配定确何种用泥水外及加剂
。()2、UAE-混H土配凝合比计与普通混凝设大
土致相,但是同除满,设足强度计级和抗等标渗外号还应,达到混凝土外加剂《用应术技范》(规B11G988-)对中偿补缩混收凝限土膨制率胀规定的:掺“膨胀的补剂偿收混凝缩水中土护1养天4的限制膨率≥0.0胀5%1”的特殊要求(针对本工具体情程,一般不况小应0.于030%)。
3()、UAEH为-内,其掺掺量替换为凝胶料材K率当混。凝土中胶材料凝仅为泥C水时UEA,-HC?=,水泥KC(1-K=;)当凝混中掺入土粉灰F煤时,EUAH-(C+=)KF,水泥=C(-K)1,煤灰=粉F(-K)1。水胶B/比W<.00。5(4)、
在一情况般下,每立米混方凝土UEA-中H代替胶材凝料为量30gKm/3根据。同结不部构位补和偿缩收的求,UE要-AH推掺荐见下表量。
结构 位部推 荐掺量()%预期限制膨 胀率(%)楼
板、梁大、转板换 80.030
三().施工原
则1
.应用于构结工程膨胀剂应的符合混《凝膨土胀》(JC476-1998剂)标准规定。必须指,出近年国我胀膨的剂牌号较,多准掺量也大标不一小,还假有冒劣伪膨的剂胀流入也场市,户难断真伪用有,些工程了膨胀剂用却达不到期预效果所以,加强。对胀剂的质膨量检非测常必。要户确用定选某用的家膨剂后胀应,按家国准G标B12735规取定样混合后,当送地测检位单或本司公试室,验按家的厂准标掺量以JC6741-998方检法到现场的测胀膨是剂合否,格合格者才使可用。
于由膨胀的品种剂掺和不量同它与,泥水化、外加剂及学掺和存料适在应性问。题因此,通过要混土试配凝,确各种原定料材的用。选2.粉状
膨剂应胀与凝混土它原其材有序料投搅入机拌,中胀膨剂重应量施工配合比按投,重料量误差小±于%2不,得少或多掺掺这也。是掺许UE-H的A胀膨凝土施工混质量“的颈瓶”,为在大因数多凝混土司,UEA公-H由工人入,加操者作的疏将使我忽们前的期验试作工全部废。作以应加所对投强料人员责的心任育教考。混虑土均匀凝性,其制时拌间普比混凝土延通30秒左长右。3
.掺胀膨剂混凝土浇的筑方和技法要术与求普通混凝基本土相,同考虑构要达结抗到裂要,求避应出免现缝。冷混土凝的捣振必须实,不得漏振密、振欠和过振。在混凝土凝终前以,用要工人或械机多次压,抹防止面沉表裂缝缩和塑裂性缝的产生以免影响外,质量。观
.4膨掺剂胀混的凝要特土加别保强温湿保养护,膨结胀体钙晶石矾C3(A?3aSC4?32HOO)形2成需要水,补收偿缩混凝浇筑后土17~天是膨胀变内的形要主阶段应特,别加养护(有条件时应采强蓄水用护)养,~147仍天湿需护养才,能挥混凝土的膨发胀效应如不。养或护养护够,不就以难发膨挥胀
剂的偿收缩补用作。梁上部可大以采用蓄水养护,面立结构外受界度温、度湿响较影,容易产生大纵裂缝向,故应采用双饱水层模木进行板温保保养湿。工程实护践表,明因凝土混~43天开降始,而此温混凝土抗拉强时很低,度如果早模板,大拆内外梁差较温容易开裂大。因此,模板除时间拆不宜少7天于。模拆除后板续养继至1护天4。
四结束语
.
控制建筑收物缩裂的关缝措施是键何如在足结构要满的前提求,下过掺通加膨剂、高效胀混凝泵土送剂及性活合混材最,大限地度降水低泥用量;通延过混缓土凝凝的时间结,迟混凝推土水化热峰值,使凝混在土始开温降时其抗,强拉度到得够的增长足
当。在实际然施工程中,过把应混凝的裂土控缝看制作一个统工系,程应该不面强片材调料单一等素的因作。用而应把理的合材选料择与密的严计方案设、学科的凝土混合比、严配施格组织和完工善工的艺措相结施,才合确能混保凝的土工施量,达质到凝混土构结抗裂目之的。
国中海外筑有建公限司2
0104月17日年
范文五:滑模混凝土裂缝控制
滑模混凝土裂缝控制
?质量病院口耿苹果
锦西化工总厂原盐贮运连体筒仓高27m,由l2个直径12m的
单体仓组成.环梁以下壁厚360mm,环梁以上壁厚为.310mm,设计混
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分两组,每组6个单体仓滑模施工.施工时正
值暑期,最高气温达40~C,模板滑升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内出现蜂
窝麻面,局部混凝土有拉裂现象.
一
,产生裂缝的原因
1.掺加的缓凝剂质量达不到要求,实测缓凝剂的缓凝时间为76
min,每层混凝土厚250mm,平均浇筑时间为120min,故缓凝剂起不
到必要的缓凝作用.
2.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温度较高,特别是新进场水泥的温度超
过40~C,加上室外气温较高,使得所拌成混凝土的人模温度较高,缩
短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兼之劳动力有些不足,因此滑升的时间不协
调.
3.向阳一侧钢模板表面温度较高,导致向阳一侧混凝土水分失
散较快较多.
二,预防和处理措施
1.选用合适的缓凝剂品种,使其缓凝时间达到3h以上.
2.适当增加劳动力,特别是钢筋工和混凝土工.
3.增加水泥库存量,坚持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使其温度
降低;搅拌用水中加入冰块;有条件时可在砂石堆上面搭设凉棚.
4.在向阳面钢模板外侧挂一层草帘或麻袋片,并经常浇水,保
持湿润.
4.保温性能芯材聚苯乙烯泡沫板的
热导率低,3cm厚泡沫板的热阻相当于51cm
厚黏土砖墙的热阻.
5.抗震性能钢网轻质复合板按工程
各部位的需要可组成墙体,楼板,楼梯,挑檐
等构件,其接头转角处,均有其相应配件绑扎
连接,整栋建筑物绑扎连成—体,喷抹水泥砂
浆或细石混凝土后,成为一个钢筋混凝土结
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六,工程应用实例
1.1998年动工建造的某住宅楼,建筑面
钢网轻质复合板结构自承 积为260,3层,
重体系.正负零以上全部采用钢网轻质复合
板,屋盖为黏土瓦屋面,钢网轻质复合板结构
取代了木基层结构构件.外装饰为白色面
砖,楼地面用陶瓷地面砖铺贴.该工程已使用
5年,业主对工程质量及居住环境反映良
好.该建筑物使用钢网轻质复合板结构比砖
混结构使用面积增加8%.
2.2OOO年动工兴建的河南省民权县政
协办公楼,建筑面积为900,局部4层,小
框架结构,非承重墙,承重楼板,挑檐板全部
采用钢网轻质复合板结构.用作墙体时,粉
刷完毕后墙体只有130mm厚,重量为101
kg/m~;其重量不足砖砌体重量的1/5;用钢网
轻质复合板结构作楼板时重量为95kg/,
钢网轻质复合板结构的重量仅为预制空心楼
板重量的1/2..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对比表明,钢网轻质
复合板结构可增加使用面积8%,每平方米
可减少0.02个工日,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
度,尤其是明显地减少了工人的湿作业量,无
放射性物质,长期居住在钢网轻质复合板结
构建筑物内,对人体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