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摘 要]目前,国有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多种途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同样对国有企业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的制度成本却久高不下。产权模糊、机制不健全以及过高的代理成本等,是国有企业制度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国有企业;制度成本;制度创新
一、交易成本、生产成本与制度成本
长期以来,大部分经济学研究都是在“零交易成本”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认为交易过程不存在交易费用,因此在总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交易成本往往被忽视,这与现实的经济运行不符。新制度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1937年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认为“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他通过交易成本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企业以及企业规模的边界问题,并指出各种组织的出现都可以视为在交易成本约束下的选择结果。交易成本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所发生的成本,是投入生产要素以外的成本,如生产前为了寻找交易对象以及最低价格生产资料的搜集、传达和交换信息的成本;生产过程中为了使生产要素能够被有效利用的组织管理成本;生产后为了销售产品获得利润而付出的合同谈判、签订合同以及履行的成本等等。而生产成本是指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的耗费,包括劳动力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其他的直接消耗。
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是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统一。一方面,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统一于企业的管理目标。企业要在一定条件下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程度;而通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使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统一于企业的产出。交易成本的增大会带来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改善,使产出在原有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而在交易成本不变的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产出在同样条件下有所增加,从而统一决定企业的总产出。
社会进步是人类对经济增长追求的必然结果,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总是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失去约束条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前提下,个体寻求在任何与所有的边际上实现最大化”(诺斯,1994)。如果不存在任何制度的约束,人们不断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就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出现经济资源的无限制滥用和浪费,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崩溃。因此,制度的产生具有必要性。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法律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秩序和约束,使人们的行为能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兼顾了成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要求。诺斯认为,制度包括“正规约束”和“非正规约束”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征”,即制度主要是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其中,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政治规则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并构成历代相传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制度的本质是人类合作过程中不可没有的共同信息,因此,为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这一共同信息所必要的费用以及在合作中这一信息不足所造成的损失就是制度成本。
从静态角度来看,交易成本是一个大于或等于制度成本的概念。在没有形成制度以前,交易也是存在的,但它是非连续的,这时候只存在纯粹的交易成本。当针对某种类型交易的制度产生时,交易成本就在这种制度的范围内转化成了制度成本,不过这是一个符合完全信息和完全理性的假设状态,在现实中交易成本往往是大于制度成本的。交易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等。
二、我国国有企业低效以及制度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国有企业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建设速度。生产成本和制度成本是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新工艺,并逐步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国有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已不相上下,甚至是略胜一筹。而在制度成本方面,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过高,导致总成本过高,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国有企业制度成本过高的原因在于:
第一,产权模糊。根据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企业产生于对交易费用节约的需要,产权和产权制度对企业具有特殊意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互相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及经济和社会关系。产权的意义和最大作用就在于为经济活动提供成本约束,相当于对经济主体本身的约束,也是一种内在的硬约束。所谓产权制度,就是划分、确定、界定、约束、保护产权和权利行使以及产权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制、行为准则等的总和。产权制度对企业而言是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模糊而导致企业的制度成本过高,国家在国有资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手段而造成国有企业低效率,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产权模糊导致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当产权的归属不明确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权利界区,谁都可以来分享这种权利,导致“搭便车”等行为盛行,从而增大了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另一方面,产权模糊导致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内部成本是指成本使用者为获得一定收益必须承担的成本,是包括在总收益之内的;而外部成本则是收益获得者本身不必承担的、可以逃避和推脱责任的成本,这个成本由社会的其他利益集团和经济利益主体来承担。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来说,都存在“内部成本外部化”这一情况。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经济任务,还承担着社会和政府职能,所以对国有企业来说有“外部成本的内化”过程。企业办社会履行政府职能的支出消耗了企业大量的利润和积累,而这些内化外部成本往往构成企业的制度成本,且被国家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所支持,成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承担如此重负的企业在与国际上同类公司竞争时由于无法摆脱这种制度成本而往往
败下阵来。
第二,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不健全。其一,国有企业除了以利润最大化等纯经济变量为目标外,还以许多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非经济变量作为目标,甚至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往往低于不承担非经济变量时的正常水平。同时,国有企业常常受
到国家政策和行政干预的影响,从而抑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缺乏信息收集方面的能力,其结果就是将计划经济变为统制经济,政府为了能维护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准则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对经济主体的自主行为在总体上持否定态度,从而再一次抑制了代理人的积极性。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被现有机制严重打击,便使其产生了怠工的消极态度,导致企业各方面出现松懈,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等一系列制度成本也会因为经营者的放松管制而不断增加,进而影响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其二,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可能受到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又由于国有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权都由政府掌握,且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常采取政府委派而不是从经理市场择优选聘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无需独自承担决策失误的终极责任,致使经营损失不确定。所谓经营损失,是指由于代理人有意或无意的经营决策失误和其它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造成的剩余损失或资产损失。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尽管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是清晰的,但由于成本使用权限制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资金使用权限模糊,从而加大了管理成本,腐败现象也会因为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善而大量出现,过高的制度成本进一步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第三,过高的代理成本。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直接效用是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代理行为,代理行为必然产生代理成本,从而影响制度成本的大小。所谓代理成本是指由于代理人的偷懒、不负责任和以各种手段从公司攫取财富的行为所带来的损失,以及为抑制这种行为所支出的费用。代理成本过高是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原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越大,代理成本越大,即制度成本越大。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时代理成本为零,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形式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典型形式。代理成本产生于行为主体的利己主义动机和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同为怀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人,其行为目标都是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代理人不可能无条件地将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两者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为自己最大限度地增进效用时,做出损害他人利益、降低组织效率的行为。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委托人不具备识别潜在代理人禀赋信息时,越是劣质的代理人越容易成为现实的代理人,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后果。尽管代理成本是公司制企业的内生现象,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制度成本,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影响却不容忽视。
第四,国有企业承担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成本及社会保障职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使其成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工具,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出台,见效最快、影响最深的就是国有企业。国家每一个宏观政策的实施都是以国有企业的经营利益为代价的,这就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稳定社会经济的任务导致国有企业不能把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协助政府承担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职能。“企业办社会”现象的出现,无疑使国有企业协助政府的部分全部转化为了制度成本,进而影响到国有企业产品的总成本,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制度创新:降低国有企业制度成本的基3-策略
为了使我国国有企业能够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国有企业效率低、制度成本高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制度创新势在必行。主要的对策在于:
第一,实行新时期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提倡放权
让利,通过提高奖金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激励,强调政企分开,企业要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但由于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的财产约束不像非国有企业那么强,导致政企难以彻底分开,难以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1997年,许多国有企业都采用了股份合作制的方式,人人入股,且入股量差距很小,导致股东结构不合理,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如公有变为共有、“铁饭碗”现象严重、产权过分细化等。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为了降低由产权制度而导致的过高制度成本,建议如下:一是优化股权结构设置。在股权结构设置方面,决不能人为地操纵,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通过编制募股说明书对企业内公开募售股份,并以在期限内交来的认购款为准形成股权结构。除增加国有企业现有的中层以上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外,还要动员技术、生产方面的骨干增加持股比例。但主要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不要过高,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持10,,15,达到相对控股程度为佳。二是完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不能只简单地进行产权改革,而是要以此改变企业的文化,去除过去用行政方式管理国有企业的弊端,把行政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制度成本过高的病根。三是注重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建立。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在做好资本运作的同时,国有企业要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聘请各咨询公司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企业战略的发展做好咨询和规划,逐步建立起学习型企业,以此降低由于国有企业封闭落后而需增加的制度成本付出。
第二,建立竞争的经理人市场。经理市场除了对经理的人力资本起到估价作用外,还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起到约束经理人员的作用。建立竞争的经理人市场要改变国有企业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地位,将经理人员同政府行政人员区分开,使经理人员职业化和自由流动。竞争的市场是惟一最具同一性、公平性、公开性、客观性的衡量经理人员才能的场所,也是最低代理成本的选择。因为它将两权分离产生的企业内部委托——代理矛盾外部化,减少委托人——代理人解决代理问题时一对一协商中因信息不对称和暗箱操作造成的代理成本,提高了透明度,降低了委托人同代理人契约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代理成本降低了,制度成本自然会下降,企业效率便会大幅上升。竞争市场会使经理人员重视市场所提供的准则和机会,会促使经理人员提高经营绩效和有效监督经理人员。这种对经理人员的优胜劣汰制度能够大大调动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由于经理人员的消极态度而引起国有企业效率较低的状况。
第三,提高政府承接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除了拥有正常的经济任务外,还承担着大量的非经济任务,承办着部分具有经营性质的社会性、公益性机构。尽管近年来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已逐渐弱化,但由此产生的费用仍在制度成本中占有可观的比例。对于具有经营性质的机构,我们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来分离,把原来无偿提供变为有偿提供,逐步实现这部分职能机构的经营体制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租赁、出售等多种方式向市场化转变。对于不具有经营性质的机构,当地政府应该主动承接过来。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为国有企业降低制度成本作好铺路石,要服务于而不是干预国有企业的经济。同时,政府应该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提供保证。
第四,推行网络化经营,实施无纸贸易。所谓无纸贸易是指用电子文件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通讯网络,在商业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应该融入到网络化经营中去,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降低搜寻成本、销售成本等制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在传统贸易下,企业获得的任何一个信息都是需要成本的,而网络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共享的、免费的,而
且时效性很强,可以大大降低制度成本。广告费用在制度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网络化经
营可以大幅减少国有企业为了扩大品牌而制作广告的费用。
范文二:浅探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存在形式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制度改革的进行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如何通过创新管理制度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就成了国有企业需要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含义做出了介绍,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做出了探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含义;创新
中图分类号: F72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3-2
0 ?引言
管理和创新是国有企业保持发展的必备要素,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局势下,国有企业想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提升自身的社会经济效益,就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国有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发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地创新自身的管理制度,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自身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1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含义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指国有企业按照市场的形势和自身实际情况来对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从而保证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不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提升自身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是国有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技术升级、适应环境变化而采取的管理改良活动。国有企业创新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在经营理念、科学技术、设备工具等方面始终与时俱进,保持锐意进取的发展态势,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有效提升。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2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配置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国企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拥有着先天的独到优势,在财政资金、国家政策上都有很多支持与优惠。国有企业具有规模庞大、资金雄厚、市场占有率高等优势。但由于国有企业拥有以上优势,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市场竞争力较小,被市场淘汰的概率比较低。这些也就使国有企业没有私营企业那么重的危机感与压力感,缺乏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的动力。同时加上国有企业规模过于庞大,人员较多,甚至存在冗员的情况,造成人员机构臃肿,资源浪费量大,整个资源配置的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相对于突出的私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源配置资源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弊端。
2.2 创新能力不足,规模庞大、改革成效慢
创新能力不足是国企的一大弊端。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低跟其先天特点有关。国有企业相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有着优越的条件和强大的背景,即使国有企业无法继续维持经营,国家也会投入资金进行拯救,形成了国有企业死而不僵的情况。这也造成了国有企业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其规模较庞大,传导效能较慢,因此国有企业进行创新改革的成效也较慢。
2.3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也不断加大内部控制的建设,加强内部管控和风险控制,但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缺陷的问题。①国有企业的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决策有效性不强,董事会很多成员也是国家行政人员,并且同时担任着国有企业的重要职位,董事会负责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以及执行公司重大事项。很多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存在着决策能力不高、执行能力不高的问题,而企业的监事会也没有完全发挥监督职能。②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于僵化。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其管理制度建设往往不够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脱节”,使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方面灵活性差,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或难以落到实处。
3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优化
3.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规范稳健经营的必需条件,因此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创新,管理制度与部门职责相匹配,明确各个组织机构、各个岗位、各个人员的职责,保证责任到岗、分工明确,不存在管理空白或者交叉的情况,避免权责不清的情况发生,防止出现问题无法问责、相互扯皮。公司还要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对公司的所有人和财物、所有环节进行监督,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出现,减少不合规经营的概率。国有企业还应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更多,范围更广,更难以预测,所以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决策机制,把科学决策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和决策质量。
3.2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构建创新型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准。所以,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要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加快构建创新型信息化管理。国有企业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网络之后,就能够更加及时地将企业的业务与经营报告汇报给管理层,从而使公司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控市场发展动态,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决策;另外,创新型信息化管理的构建,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使企业各个监理项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所以信息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地运用企业的各项资源,提升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运营
规范运营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稳健经营的根本。因此,在国有企业经营中,要紧跟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国有企业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当企业违反经营时可以有法律依据对其进行约束惩罚。要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投融资与信息披露等等,让国有企业能够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健康稳健地良性发展。
3.4 创新企业文化,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运用企业文化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管理的最高境界。随着人们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逐渐成为很多企业提升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任务,所以国有企业不断创新其企业文化,打造具有国企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3.5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国有企业大多发展时间长,人员众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人员工作效率低。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最大化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应将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又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业绩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鼓励员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创造新的成绩,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使得公司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 ?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些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率低、创新不足、内部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努力,对国企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管理结构,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罗虎.论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业绩评价制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191-197.
[2] 田华茂.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及其路径探究[J].西南金融,2016,04:20-22.
[3] 陆宁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07:177.
范文三:论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创新
论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创新
Sep,2007
N0.5General183
甘肃理论学刊
GansuTheoryResearch
2007年9月
第5期总第183期
论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创新
刘星翔
(中国植物油公司,北京100045)
[摘要]我国现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行的是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
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使这种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到位,必须十分重视国有企
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从企业法律顾问机构的设置到管理体制和职业资格等方面的管理,都要大胆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化;监管
[中图分类号1D9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07(2007)05--0114一O2 一
,法律事务机构设置创新
法律事务机构设置创新,首先要像每个企业都设
立财务机构一样,每个企业同样也必须设置法律事务
机构.现在我们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比较重视的是事
后监督,也就是财务和审计监督.企业法律事务机构
的监督应该说主要是侧重事前的风险防范和事中的法
律控制,但很少有企业真正去做,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根 本没有设置企业法律顾问机构.我国国有资产流失严 重,不能说与这种重事后监督而不重事前监督的机制 有关.因此,必须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每个国有企业 都应该建立和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大型企业必须设置 总法律顾问机构;中型企业必须设置企业法律事务部 门,配备企业法律顾问;小型企业如果暂不具备设置企 业法律事务机构的条件,可以请外聘企业法律事务机 构代管.
其次,法律事务机构管理创新,法律事务必须实行 垂直领导.至少要改变现行的企业总法律顾问和企业 法律事务部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负责的办 法.实行企业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的主要负责 人由上级国资监管部门委派,对上级国资监管部门负 责.企业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的负责人对企业 一?
法定代表人负责,在国外.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是 老板.他占有企业很大的股份,利益的驱动使他在骨子 里会对企业负责.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 的,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法定代表人,实质上也是打工 者.如果片面强调企业总法律顾问和企业法律事务部 门对法定代表人负责.很难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在国资 监管中的作用.
二,对法务人员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创新
1.实行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制.企业的重大决 策,往往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法律方面的风险.企业 法务人员必须参加企业投资,招投标和重要合同的谈 判,从法律上把关,预防企业经营失误可能带来的风 险;建立以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
企业经营风险法律保障体系.同时.加快建立企业重 大投资决策,重要经营活动,资产处置,改制改组,规章 制度建设等方面流程运作的内法律监督机制.让企业 法务人员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全程监控,充分发挥企 业法务人员在国资监管中的作用.
2.实行合同管理台账制.公司的经营活动,从采
,储藏,运输,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部流程.一 购,生产
般要通过合同进行约定或控制履行.公司法务人员应 [收稿日期]2007--08—25
[作者简介]刘星翔(1956一),中国植物油公司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法律事务.
全面参与合同的起草,谈判,签署,履行直至归档的各 个环节,每份合同都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台账.有条件 的单位,应建立合同台账系统,公司经理人员可以通过 该系统随时了解合同的履行进展情况.动态地掌握经 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一些重大合同,要由外部律师 进行年度审核,出具审核报告.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及 时进行警示和纠正.
3.法律纠纷法务人员负责制.企业的法律纠纷, 往往来得比较突然,许多企业都是急急忙忙聘请律师 进行处理.律师受收取高额代理费的利益驱动,自然 是愿意启动诉讼程序,其结果往往是赢了官司亏了钱. 其实除了极个别的恶意经济诈骗,很多法律纠纷可以 通过谈判,调解,和解,协商等方式解决.法务人员作 为企业的职工,当然会维护企业的利益,花最少的钱解 决问题;又由于他们是法律方面的专门人员,对于那些 可以不通过诉讼解决的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还 由于律师往往会同时处理不同客户的多个案件,根本 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处理企业的法律纠纷,对一些
企业的内部事务也不甚了了,而企业法务人员则不然, 他们熟悉企业经理管理的各个环节,又能全身心投入, 由企业法务人员全权负责处理法律纠纷的优势是显而 易见的.
三,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创新
现行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对职业资格的管理比 较混乱,如企业法律顾问,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职称,却 把它搞成一种从业资格;总法律顾问应该是一种职务, 却把它搞成一种制度.如果不理清关系,企业法律顾 问制度难以健康发展.
1.法律从业资格管理.根据《国有企业法律顾问 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企业法律顾问是取得企业法律 顾问执业资格人员.我国现有近40万家国有企业,而 近些年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只有4万人左 右,因此,应该借鉴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办法,对具备 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法律类专业学历且 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热爱并从事法律事 务工作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两年内(含两年)可以直 接申请取得法律从业资格,不必参加法律从业资格考 试.只有那些想从事法律事务工作但不是法律专业毕 业的人员,才参加考试科目相应比较简单的从业资格 考试即可.
2.法律职称评定管理.企业法律顾问资格实际上 是一种技术职称,《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十 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法律顾问专业技术等级 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分为企业一级法律顾问,企业二 级法律顾问和企业三级法律顾问.评定办法另行制 定."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可以配备企业 法律顾问助理,协助企业法律顾问开展工作."这里讲
的专业技术等级制度就是职称评定问题.笔者认为, 评定"助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高级法律顾问"更 为贴切,与经济系列的"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 经济师",会计师系列的"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 会计师"等更接近.职称考评条件也应大体相当.由司 法部统一管理.
3.法律职务管理.根据企业的规模不同,大体可 以设置以下一些法律事务岗位职务:"法务员","法务 主管","法务经理","法务部长","总法律顾问",这些职 务与会计岗位的"会计员","财务主管","财务经理", "财务部长","财务总监"类同,很好理解,直接由企业管 理,也就不用赘述了.
4.法律职业资格管理.这种资格就是现在三考合 一
的司法资格考试所取得的法律职业资格,类同于注 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它既不是一种职称,也不是一种 职务,仅仅是一种职业资格,没有这种资格,不能当律 师,也不能当法官和检察官,但担当企业的法务人员应 该没有问题.
搞清了以上四种关系,那么,法律从业资格,法律 顾问的技术职称和法律职业资格,业务上都应由司法 部统一管理,就像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系列的职称和 注册会计师统一由财政部管理一样,应该是顺理成章 的事.国资委及其所属企业,管好企业内部的"法务 员","法务主管","法务经理","法务部长","总法律顾 问"这些人员的职务任免就行了,根本不用去和司法部 争职业资格和职称的管理.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从萌芽到今天,已经历了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但是,仍然存在管理体制,机
构设置,人员使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与深化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与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要求, 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都不相适应.因此, 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 一
步深化对做好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重要 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 紧迫感,集思广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调动广大 国企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共同把 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赵方]
?1
范文四:国有企业扩张和中国制度创新的命运
(2010-03-23)
早报导读
谷歌关闭中国大陆搜索引擎 中国狠批
谷歌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寻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寻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专辑]
“力拓案”上海开审 胡士泰等四被告承认受贿
山西承诺对问题疫苗患儿逐一排查并将公布结果
奥巴马重大政治胜利 美众院通过医改法案
疱疹湿疣--口服疫苗上市
★早泄-阳痿-别盲目补肾
白发━30天自然转黑!
生殖疱疹-湿疣-国际新药
中国经济制度的不发达有其很复杂的原因,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传统上,中国的政府(或者皇朝)都拥有很大的国有企业部门,或者如《盐铁论》所显示的,国家必须垄断关键的工业领域和商业。而这个国有企业部门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改革开放前的“自留地”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农民在“自留地”,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并不用和市场发生关系。也就是说,“自留地”和农民之间并不发生任何“交易”。没有“交易”也就不需要任何制度。国有企业和政府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内部交易,但这种内部交易并不会像外部交易那样能够外化成为有形的制度。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没有发展出类似于西方的金融银行制度的事实。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银行所扮演的角色就类似于财政部的“会计”。(当然这并不否认,在国有企业部门之外发展出一些民间的金融银行制度。)
中国在税收制度方面的创新则不少。道理很简单,因为所有皇朝和政府都拼命想方设法从社会收取财富。皇朝从社会收取财富之后,除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社会秩序外,就表现为奢侈经济。就是说财富不是被用来再投资,而是被皇家或者政府官员用来消费(就是今天的公款消费和政府消费)。金融银行制度的不发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税收制度的发达使得皇朝有制度能力收取甚至掠夺社会财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其他突破点没有发生在传统中国,这和政府与企业间的这样一种关系是有关联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制度创新开始发生。这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市场化,二是全球化。市场化是对原来计划经济的反动,产生了无数的经济“交易”,这就需要各种经济制度的建设,否则“交易”没有办法发生。而全球化促使中国的经济制度和国际接轨。如果没有一整套制度,中国就不可能和国际经济发生关系,进行“交易”。
今天国企的扩张并不是说中国会马上回到从前计划经济或者传统皇朝经济状态。但如果国企毫无限制地发展,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必然受到严重的制约。实际上,在一些方面,国企已经开始表现出传统皇朝经济的特点来。例如中国经济消费很大的一块就是政府消费,奢侈经济是各级政府的主要特征。又如,国企在转移财富(从私营部门转移到国有部门、从地方转移到中央、从中小企业转移到大型国有企业等)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其创造财富的功能。
国企全盘私有化没有可能
如何进一步改革国企仍然是中国经济改革所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很多人转向了私有化,通过私有化消解国有部门。但是,全盘私有化没有可能。这不仅是因为私有化也不是万能的。俄国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的私有化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更重要的,国有企业对中国来说还有其正当的功能,有其继续存在的理由。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领域,国企还需保持其主导地位。此外,国企在应付危机和承担民营领域承担不了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国企也不是不可改的。国企仍然有大量的制度改革空间。首先要给国企规定一个合理的边界。边界可以有多层的含义。国企要从那些对国家安全利益不相关的领域,尤其是民生经济领域撤出来。即使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也不见得政府占完全的垄断,民营部门也可以进入。其次,要改变国企的运作方式,让国企完全从属于市场力量,市场规则必须主导国企的行为,否则国企就没有竞争能力。国企之间和国企与民企之间必须有公平的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有制度创新,才能产生效率。再次,国企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可以分离。产权并非是影响一个企业行为好坏的唯一因素。在现代社会,管理权显得更为重要。管理权必须开放给社会,让专业人才来管理企业。中国今天的国企显得越来越具有封闭性,就是说国企领域的人才流动不足,而表现出从前计划经济时代父子、母女代代相传的特征。如果管理权不能开放给社会,国企最终必然会演变成为封闭的既得利益,而对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再者,产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也有利于规制型国家的建设。
中国的经济制度的创新现在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市场化和全球化取向的改革造就了第一波制度创新,但这些创新远远不足以促成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人们必须对国企的扩张对制度创新所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足够的认识。只有把国企的改革推到更高一个层次,才能造就人们理想中的“国(有企业)进,民(营企业)也进”的局面,改变现在的“国进民退”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制度创新的动力,提高企业效率,达到可持续的经济成长。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上一页 1 2
【上一则新闻】【下一则新闻】【前七天新闻】 【回页顶
】
范文五:【doc】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
创新的主要内容
口张建申/文
由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外生的,是 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辅以诱致性制度变迂来解决 中国的制度不均衡问题的,因此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 内容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我们 认为,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创新,道德体系创新,产权制 度创新,经营制度创新,市场法律制度创新,社会保障 制度创新,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以及企业其他制度创新 等内容.显然.上述制度一些属于非正式制度安排,另 一
些则属于正式制度安排;一些属于外部的强制性制 度创新,另一些则属于内部的诱致性制度创新.要解决 中国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必须强制 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举,正式制度安排的 刨新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相结台;同时要加强企 业内部管理,眼睛向内,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企业的技 术素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1.社会意识形态创新是关键
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 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情况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却有较大的 滞后性.表现为一方面一部分人很难放弃50,70年代 形成的意识形态.更难加大投资以获得新的意识形态; 另一方面t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意识形态教育投资强
度较低,而影响了意识形态的积累,致使一部分人意识 形态产生变异.换句话说,我国目前存在意识形态供给 严重不足的问题.意识形态这种人力资本极为短缺.如 果我国不重视意识形态的变迁,不加大意识形态教育 投资或宣传的力度,滞后的意识形态必然成为中国国 西帮毒舞奔茬j9韩幸尊j嚣
?
F272一
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最大咀力.由于意识形态不仅走小 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并与个 人对其所领悟的关于世界公平的道德和尘界伦理j佳 纠缠在一起,而且意识形态往往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 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由此可见.意识形态的创新是中 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也是中国改革能否取得 最后胜利的关键.
2.社会道德体系创新是当务之急
社会道德体系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与意 识形态有关.但并不完全属于意识形态.改革开煎以 来,由于商品行为的强大冲击,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发 生了严重危机.不正当竞争和不道德的社会行为流毒 滥乱这不仅是深化改革,推行中匿企业制度创新的, 大障碍,而且有可能诱导民旗悲剧.因此,必须坚定不 移地推行社会道德体系创新,重建社会新的道德体系, 可以说这是各种制度创新的基础.社会道德体系是社 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只有加强道德 体系的建设.才能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铺平道路.社会 道德体系创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创新 的途径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制定行业(职业)道德规
范,倡导善良道德风尚,抨击不正的社会风气等.促使 新的,良好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
3.产权制度创新是前提
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效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不明.因此,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 提下t产权制度就成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只有 ?I_?
l垒些
在产权制度有利干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情况下,才能使 国有企业充满活力和具有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 然要求.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使企业对国家宏 观调控和市场信号产生积极灵敏的反应,从而实现有 效配置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赋予企业法人财产权, 使企业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实现企业 U无人负责到有人负责,从有人负责到有能力负责的 转变.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包含"产权清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内容.显然产权 清晰是基础,政企分开是中心.在产权制度方面,基本 思路是要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以理顺产权关系,明确 投资主体.将国家的资产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者职 能分开;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实 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确立出资 者所有权在企业中的法律地位.
这样的改革思路显然暗含了一个基本假设:即企 业的法人代表是"革命的",高觉悟的和大公无私的,我 们可以称这种人为"革命化的社会人".不用多少论证 就可以说明,这种"革命化的社会人的理性也是有限
的.在国家无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充分监督的情况下, 他们的权力也就很难受到制约.因而不仅企业缺乏效 率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也就不 可避免.因此,目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不一定 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解决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还必须着力进行产 权制度创新.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不妨进行国有企业 准私营化试点基本设想是将国有企业产权按份分配 给职工持有,分配方案由国家立法决定.职工持有股 权,就会对企业负责,也会主动监督企业代表人的行 为,可以有效地防止产权虚置问题.关于国有企业职工 持股司题,只是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思踣,尚需进一步 深入探讨.
4.企业经营制度创新是方向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人——企业的法人代表,目 前仍由政府或党委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选择.即企业不 论是否独立享有授利,均是由代理人来行使的这种经 营制度与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经 营人是拿"他人"的钱做生意,而亏赢对他均无多大的 ?
】2?
鲨至,l
责任或利益.因而经营绩效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他 的"良心"或"觉悟".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了产权制度创 新外,经营制度创新也是一个方向我的基本构想是: 由私人和国家组建股份制经营公司,但由私人控殷.这 种私人控殷的经营公司专门向国有企业派经营管理专 家,经营国有企业.由经营公司与国有企业的控殷人或 出资人签订经营合同,派出经理或厂长经营国有企业,.
双方各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享有一定权利这种经营 制度创新,一是可以解决国家往往根据政治利益而偏 离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选择代理人的问题{二是经营公 司对于派出的经营专家便于监督,便于激励,从而促使 他对经营的企业负责;三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经营权 与所有权分离的问题,这是因为经营专家是代表经营 公司而非代表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经营的.显然,经营 制度创新也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进行,必须通过强制 性制度变迁来推行经营制度的创新.
5.市场法律制度创新是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此,我国国 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通过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把资 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要使国有企业能够在市 场机的作用下,有效地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即 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生产多少.必须有公正自由的市 场秩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着力进行市场法律制度创 新,市场法律制度创新就是在保证市场的统一性,自由 性,公正性,竞争性和可控性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以下 基本原则:财产权保护原则,台同自由原则,自己责任 原则,公平竞争原则,经济民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 护弱者原则,维护正义原则,违法行为法定原则和协调 美展原则.这实际是要求对我国市场法律制度进行深 刻的变革,由此可见,市场制度创新是国有企业制度创 新的基础和根本保证.
6.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是保证
与计划经济体制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必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即失业率
很高)的周期性困扰;而且有效率的市场制度还可能产 生极大的不平等而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这些情况的出 现,一方面使许多的低收入人员的生活水准下降,另一 蠹帮毒算拜茬j,釉率葚j静
企业论坛
方面破产的国有企业职工由于失业断绝了收入来源, 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收入支持制度,那么, 许多人就难免于经济灾难.一旦这种情况积累超过 定的极限,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产生.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必然要使国有企业—— 这个在政府的保护之下成长起来的宠儿,面对市场,参 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企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使得企 业的经营状况拉开差距,效率好坏差别拉大从而不同 企业的职工收入不同.有时悬殊很大.另一些亏损严 重,债务难以清偿的企业势必破产.医此,社会保障制 度创新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转换机制的根本保 证,必须着力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才能保证国有 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7.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不论规模大 小,类型怎样,均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从国有企 业内部的组织制度来看,企业为了承担政府交给的社 会责任而设立相应的机构.虽然经过l7年的改革开 放,但企业办社会以及历史包袱过重和富余人员的问 题根本无法解决.要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内部组织制度规范 企业的组织机构.否则,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不会获得成 功.计划经济遗留给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历史包袱已经
到了不改,不卸会将企业拖垮的地步,进行企业内部组 织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如何进行国有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创新呢?基本构 想是围绕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重建企业内部组织机 构,一切与生产,经营或企业发展无关的组织机构要坚 决地精简掉.幼儿园,学校,医院以及其他一些非生产, 经营性机构全部交给社会,当然这需要社会其他制度 配套创新.由于精简机构和生产的优化组合而出现的 富余人员,应当推向人才或劳动力市场.对于历史包袱 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坚决为国有 企业卸包袱.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不解决, 国有企业搞活没有希望,一系列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8.其他制度创新是配套
除了上述,些非正式制度安排和正式制度安排必 须进行刨新以外,其他一些制度安排的配套创新必须 西帮毒舞奔茬j?始章莆j静
同时推行这些制度包括:(1)政府管理经济的制度; (2)国有资产管理与营运制度;(3)社会治安管理制度; (4)环境保护制度等.这些制度的配套创新有利于国有 企业的改董,能够使国有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1)政府管理经济的制度创新
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果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不转变,不进行制度创新,就无法 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这样既限制了企业发展,叉 不能使企业与政府断"奶",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必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2)国有资产管理与营运制度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
制,因此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很大的比重,使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优化营运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 要目的之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明晰产权关系和 政企分开,但如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与营运制度创新, 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目前国内许 多城市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组建企业性质的国 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企业这三个层次推行国有资产 管理与营运制度创新,这可以说是国有资产管理与营 运制度创新值得重视的一种模式,但一个关键问题仍 然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
(3)社会治安管理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观念的冲击以及社会不 协调发展问题的出现,许多地区治安环境有所恶化.这 一
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个重 要因素,不解决好就会影0自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设.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治安管理制度创 新,净化社会环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4)环境保护制度创新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一些企业对资源进行 掠夺性经营以及将大量的"三废"排放出来,致使水土 流失,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 破坏.这,问题不解决,其可怕的滞后效应可能要我们 的子孙后代来承受,如再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此造成 的严重后果将无法弥补.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进行环境 保护制度的创新,以确保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