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浅谈幼儿常规的培养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http://www.docin.com/afeiz
浅谈幼儿常规的培养
文
章
来
时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这么一句话:“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在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点。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我认为“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言而有信,信而必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一、师齐心合力,要求一致
一个班集体不单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师幼交往和人人参与的舞台,不单是智力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天地;如果仅仅靠一个老师,一个孩子,那这个班级体永远不会释放出百分百的力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班级体的能量发挥,首先要协调好老师彼此的关系,如果每个老师各行一套,那这个班级就没办法管理。在我们班老师间有什
1
么想法都会及时沟通或请班主任老师做一个统一的要求。
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对待幼儿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不一味的忍让和溺爱。再通过自己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比如小朋友生病了去抱抱,甚至是亲亲。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我和幼儿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我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这学期新来的陈晓威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总是哭,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3岁多的孩子,在家里一直都是妈妈喂的。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刚开始给他喂饭、督促他喝水,后来慢慢引导他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关照他,经常与他做游戏。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不仅自己吃饭,课堂活动时都能经常看到他与其他小朋友积极配合的身影。
三、耐心说服,表扬为主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欢被表扬被鼓励的,所以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
2
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我班幼儿在刚开始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并采取激励措施,给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我们班的小朋友潘斌斌,他每次吃饭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一点也不夸张。于是我与他交流说:“潘斌斌,你是不是小帅哥呀!”他好不忧郁的说:“当然了!”我又问:“那你要做干净的小帅哥还是脏兮兮的小帅哥呢?”他马上应到:“我当然是干净的小帅哥。”我故意装做很惊奇的样子说:“哇!真的吗?那我看看。”他立即就很小心的吃起饭来,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他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粒掉到桌上。”那样子自豪极了。这虽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却真真切切的告诉我们,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有感冒生病的幼儿,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
3
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老师做好榜样,言而有信,信而必实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甚至是同伴间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同时也不可忽视孩子间的模仿作用。切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契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老师说话要算数并说到做到。比如老师答应过小朋友在表现好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小奖品,那么老师到时就一定要准备一份,让小朋友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说到做到的,要不然他们会没有目的性,觉得老师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就没有了动力。
六、加强“坚持性”
坚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法宝。始终如一地要求幼儿,坚持着去帮助幼儿建立一种惯性思维。比如喝水排队的问题,即使是上下课的间隙也要要求他们排队喝水,不能因为怕影响下一个活动就松懈,久而久之,幼儿习惯了,就不用老师提醒就能自觉得排队喝水了。
4
七、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幼儿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幼儿共同讨论。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午睡前要叠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抓住矛盾,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八、给幼儿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
5
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你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让那么多闪光点凝聚在自己的班里,让自己所带的班级与众不同。
6
范文二:浅谈幼儿常规的培养
时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这么一句话:“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在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点。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我认为“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言而有信,信而必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一、师齐心合力,要求一致 一个班集体不单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师幼交往和人人参与的舞台,不单是智力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天地;如果仅仅靠一个老师,一个孩子,那这个班级体永远不会释放出百分百的力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班级体的能量发挥,首先要协调好老师彼此的关系,如果每个老师各行一套,那这个班级就没办法管理。在我们班老师间有什么想法都会及时沟通或请班主任老师做一个统一的要求。 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对待幼儿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不一味的忍让和溺爱。再通过自己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比如小朋友生病了去抱抱,甚至是亲亲。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我和幼儿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我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这学期新来的陈晓威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总是哭,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3岁多的孩子,在家里一直都是妈妈喂的。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刚开始给他喂饭、督促他喝水,后来慢慢引导他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关照他,经常与他做游戏。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不仅自己吃饭,课堂活动时都能经常看到他与其他小朋友积极配合的身影。 三、耐心说服,表扬为主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欢被表扬被鼓励的,所以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我班幼儿在刚开始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并采取激励措施,给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我们班的小朋友潘斌斌,他每次吃饭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一点也不夸张。于是我与他交流说:“潘斌斌,你是不是小帅哥呀!”他好不忧郁的说:“当然了!”我又问:“那你要做干净的小帅哥还是脏兮兮的小帅哥呢?”他马上应到:“我当然是干净的小帅哥。”我故意装做很惊奇的样子说:“哇!真的吗?那我看看。”他立即就很小心的吃起饭来,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他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粒掉到桌上。”那样子自豪极了。这虽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却真真切切的告诉我们,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有感冒生病的幼儿,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老师做好榜样,言而有信,信而必实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甚至是同伴间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同时也不可忽视孩子间的模仿作用。切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契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老师说话要算数并说到做到。比如老师答应过小朋友在表现好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小奖品,那么老师到时就一定要准备一份,让小朋友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说到做到的,要不然他们会没有目的性,觉得老师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就没有了动力。 六、加强“坚持性” 坚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法宝。始终如一地要求幼儿,坚持着去帮助幼儿建立一种惯性思维。比如喝水排队的问题,即使是上下课的间隙也要要求他们排队喝水,不能因为怕影响下一个活动就松懈,久而久之,幼儿习惯了,就不用老师提醒就能自觉得排队喝水了。 七、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幼儿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幼儿共同讨论。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午睡前要叠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抓住矛盾,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八、给幼儿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你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让那么多闪光点凝聚在自己的班里,让自己所带的班级与众不同。
范文三:浅谈托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7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幼儿入园年龄有明显降低趋势,今年我园2-3周岁幼儿入园人数明显增多,托班教育受到关注。托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建立适当的规则势在必行,托班幼儿好模仿、好学习又为建立规则提供了条件,建立适当的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一日活动,愉快地过集体生活的基础和保证。
1.通过学说儿歌帮助幼儿建立和遵守规则
建立规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儿歌,让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语言、动作、思维相结合,符合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老师早》太阳高高照,宝宝起得早,来到幼儿园,先问老师早,老师早,小朋友早,大家夸我是好宝宝。"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爱说爱做、学会说儿歌,也学会了早上问好的礼貌行为。
例如:"《轻轻》说话轻,走路轻,拿放东西也要轻,不要老师告诉我,自己也会很小心"。教育幼儿轻轻地做一切事情,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例如:"《滑滑梯》小朋友,排好队,大家不推也不挤,慢慢上别着急,高高兴兴玩滑梯"。近乎与口语的儿歌幼儿非常喜欢,不仅很快会说,还会按要求做学会轮流和等待,活动效果很好。
例如:"《洗手》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手心手被手指缝,多搓搓呀,多冲洗,看谁洗地最干净"。通过学儿歌、做动作、很快学会洗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例如:"《大米饭》大米饭喷喷香,小朋友们都来尝,吃得饱长得高,不把米粒掉桌上"。既让幼儿知道吃饱才能长高的道理,又教育幼儿不掉饭粒,不浪费粮食,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例如:"《午睡》一脱鞋,二上床,三躺好,四盖被"。"《提裤》先提线裤,再提毛裤,最后提外裤"。教师创编的亲切清晰的条理歌,幼儿爱说也爱做。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也有明显变化和进步,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做事的顺序意识以及幼儿的理解能力。
总之,用说做儿歌帮助幼儿建立和遵守规则,的确是一个简洁、高效、实用的好办法,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寓教于游乐之中,既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幼儿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2.通过玩游戏,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界、受到教育、获得知识、锻炼身体。为了培养天真活泼、性格开朗、积极进取和全面发展的新型儿童,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提出制定适当的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自愿遵守规则。逐渐明白凡事不能随心所欲的道理,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以内化为自身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社会化。显然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十分有益。
例如:开火车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按教师口令做动作,学会一个跟着一个,排队一个拉着一个走;吹泡泡,练习一个跟一个走圆圈队,初步知道走路是有顺序的,手拉手是必须遵守的规则。小鸟飞游戏学习一个跟着前面一个走,落到草地上吃小虫,落到河边去喝水,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情节性,吸引幼儿快乐地玩,并学会按着教师地要求去做,培养幼儿听指挥守秩序的好习惯。
例如:红绿灯游戏,练习沿着场地周围跑和听信号教动作,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违规受罚的亲身体验告诉幼儿,明白规则是必须遵守的道理,并在以后的游戏中他们(她们)会自觉遵守。例如:钻山洞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听懂"低头弯腰屈膝"的指令要求,撞头的教训使幼儿明白,按要求去做的必要。例如:两只老虎的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轮流和等待。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每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一经提出就必须长期坚持,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独立完成、逐渐学会克服种种困难,适应集体生活。
托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的行为举止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幼儿感受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理,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必须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幼儿的榜样。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幼儿间相互学习,也是日常生活规则培养的有效方法。
3.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达到建立与遵守规则的教育目的
在建立和培养规则意识中教师应做到如下三点:
3.1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托班幼儿的一天,是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和学习活动。而每项活动都有各自的规则和要求,因此需要孩子在一日活动中不断地反复学习,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和经验是必要的,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再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规则。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和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3.2当幼儿出现不恰当行为时,要勇敢地说"不"要用适当的手段干预幼儿的不当行为。当今人们已认识到专制的教育会带来孩子性格的畸形发展,为此许多家长抛弃了对孩子行为有所限制的教育方法,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孩子过分宠爱,表现在过多过早地给予了孩子活动的自由,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不意味着毫无规则,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当的活动空间和相应的活动内容,在有限空间内孩子没有约束,可以完全自由地集中精力地去玩,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聚精会神的能力和耐心。但是,当孩子活动过度或行为不恰当时,要用适当的手断制止他们,要勇敢地说"不"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服从规则的过程中,孩子才学会什么行为是恰当的,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盲目的行动,才能懂得遵守规则是必要的,他(她们)才能自觉遵守规则,并从活动中感觉到快乐和自由。
3.3要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和周到热情的服务,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向家长宣传幼教的理论和知识,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在交流和沟通中达成共识。做到家园配合、师生配合、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孩子每天兴高采烈地来园学习生活,家长面含微笑地安心工作,教师们满怀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达到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的双赢。
为此,教育孩子从小学会遵守规则是必要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
范文四:浅谈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阳朔镇小学 徐慧 【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障碍,给别人带来诸多困扰。良好的常规和习惯的建立无论对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还是对孩子们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培养 调动 积极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师自己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幼儿,孩子们才会和我们拉近距离,并将我们教师作为学习的好榜样,不断的进步,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健康、 和谐地发展。
我认为,在幼儿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根据年龄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常规的一点体会。 一、班级常规培养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
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孩子是家中的宝贝,在家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在家就像个小皇帝一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完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师要做幼儿心目中的好榜样
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平常的一个很小的举动都有可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在孩子吃饭时候,我和生活老师分完饭给孩子后,有时会情不自禁的聊上几句,这时候小朋友看见老师在说话,他们也会悄悄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我们老师一直强调吃饭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不可以讲话,可是你自己也讲话呀,怎么去要求小朋友呢,在小朋友们的眼里你老师讲话,我也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呀~吃饭的时候只有安安静静的,什么声音都没有,想讲话的幼儿自然会打消讲话的念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要求幼儿喝水的时候排好队伍一个接着一个的等待,我们老师也口渴了,直接抢在孩子们的面前接水,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幼儿也很容易的去插队。
三、教师制定好规章制度让幼儿积极的去参与
教师要在班级中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让幼儿能够去执行,在制定常规的过程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时,由于孩子们的运动量大,很快就出大汗了,于是他们便把衣服脱下来放在了一起,回到教室后孩子们还是把衣服乱七八糟的放到柜子上,放学后看也不看拿起一件衣服就走,回家后父母发现后拿来给我们,家长嘴上不说心理总是不太舒服的,为什么我家的孩子老是拿错衣服呢,我们做老师的觉得也十分的尴尬,现在我们要求幼儿在脱下衣服后自己叠好放进自己的书包里,我们会一一的检查,他们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给积极做而且衣服叠得好的幼儿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也再也没有拿错衣服的人了,小朋友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当有的家长对我们说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脱下衣服的时候总是把它叠的很整齐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的这种制度定的是对的。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在教室放饮用水处设计了一条一米线,让幼儿自觉排队喝水,这样一来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在班级中设立一个“谁最棒”表格,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我们在黑板的一角画了一个 “谁最棒”的表格,表格主要是监督班级常规的有序进行,比如检查孩子们饭前饭后洗手的情况,午睡后叠被子的情况,吃饭时是否讲话等情况,做得好的就可以得红旗一面,累积到周五红旗多的一组并每人可以得到小红花等奖品一样,这样的话就能调动起孩子们认真、主动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第四组得了我奖励的小红花,他们特别的认真,从早上一直到放学,平时他们可不是这样的,有时还和人家讲话呢~说明“谁最棒”这个表格也是挺管用的呢~
五、在教育过程中多用表扬为主的方式,并耐心的指导。
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思维能力和控制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份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有时及时的表扬可以提高幼儿改正错误的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我们班有个叫黄瑜萱的小朋友在早上吃米粉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要很长时间才能吃完,有时也不吃。有一次,她是全班第一个吃完,而且吃完后坐的好好的,于是我立刻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她,并奖励给她一面小红旗,以此鼓励,之后她又有几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们也以她为榜样,她没有让老师失望,不但自己改掉了慢慢腾腾的习惯,还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在平时,不要因为小而吝啬
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表扬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的。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好习惯
如果在幼儿园里的各方面的常规都比较的好,到了家里就懒散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我们平时积极跟家长交流一些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的常规,我们的教育才会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园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2、《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3、《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范文五: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
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分散精力去维持各种环节活动的秩序而影响活
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下面我简单的谈谈我们班是怎样做
好常规工作的。
一、榜样与行为练习相结合,是常规教育的好方法之一。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是很
难起作用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行动的具体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
学习模仿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可以说,榜样比比皆是。
1、同伴间的榜样,“瞧,贝贝的小手洗得多干净” 、“看,田田把玩具放得多整齐”,
如此等等,老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
行为。因此,老师应做到嘴勤,及时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2、教师和家长的榜样。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
染作用。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
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
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
3、小红花粘贴的魔力。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幼儿在各方面的进步,我就发挥了小红花的作用。用红花
鼓励幼儿的进步,如:吃饭独立地吃,睡觉不哭,自己解便等良好的常规习惯,提高了幼儿
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二、儿歌的妙用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
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
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
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洗脸时念儿歌:“小毛巾,对着揪,扯
平放在手里头。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脸,最后洗洗小鼻子,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
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在吃饭前,我利用餐前的时
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小勺子,左手扶助小饭碗,大口大口吃饭
饭,看谁吃得最最快。”总而言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
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当然,他们有时也会遗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
反复训练,不能让他们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惯。
三、在游戏中学习、练习。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
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开学初,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毛巾标记,并反复找出自己的标记,找自己的标记朋友,使幼儿
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
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再如:开学初,
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作为教师应放手让
幼儿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我就采取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当幼儿玩了玩
具后,在收拾玩具时,我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回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
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就会很
快地将玩具送回来。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儿
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四、家园共育、达成共识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师
理解与支持。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
响,为了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我们利用家园联系册、个别交谈等形式
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使家长们意识到“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成人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宝宝,家长们应为孩子起到身教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
儿养成良好的常规。
总之:常规这东西不是一天二天就能拉好的,重要的是贵在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当你对孩子们付出十分的耐心和爱心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听你的话, 常规管理就会迎韧而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