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
《左传》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
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冬季,晋文公死。十二月初十日,准备把棺材送在曲沃停放。离开绛城,棺材里有声音像牛
叫。卜偃请大夫跪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要有西边的军队过境袭击我国,如果攻击他
们,必定大胜。?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
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
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
击,郑国的国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
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
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
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
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
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
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
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师遂东。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 1 -
秦晋殽之战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
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能无败乎??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
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
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
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
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
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
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
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
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驿车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
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
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
(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
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
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
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
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
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
- 2 -
秦晋殽之战 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
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
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
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
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
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
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副将。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
文公。晋于是始墨。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
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俗。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
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
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
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
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
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
沫。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
之,三年将拜君赐。?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
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
- 3 -
秦晋殽之战 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
(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
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
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
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
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
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
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
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
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
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
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
《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
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
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
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
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
(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
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
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 4 -
秦晋殽之战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
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
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
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左传》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
其内容记述了这一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以及天道、鬼神、
占卜、占梦之事等;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的作者,最为可信的就是左丘明。一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双目
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在其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
丘明所作。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
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但并无任何依据。此后,有些学者也持怀疑
态度。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
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然
以严谨的史料为依据,认为是左丘明所著。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但在刘歆以前
《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但吴
起的性情与左传截然不同;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但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
左丘明所作。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
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
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
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由于《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
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本不是儒家经
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
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
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
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
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
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
- 5 -
秦晋殽之战 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
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
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
河的重要典籍。《经学通论〃春秋》评论说: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
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千古。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
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
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
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服虔、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
的重要典籍。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事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
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
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
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
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
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
- 6 -
秦晋殽之战 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
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
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撰。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撰。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撰。
《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
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
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
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
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
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
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
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
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
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
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
任。
5.言归于好
- 7 -
秦晋殽之战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
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
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
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
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
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
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
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
‘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
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
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
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
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
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 8 -
秦晋殽之战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
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
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
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
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
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
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
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 ...... 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殽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蹇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 ?蹇叔进谏?和?蹇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蹇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蹇叔这个人
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1)蹇叔劝谏穆公。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
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殽?可证。
- 9 -
秦晋殽之战
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
(2)蹇叔哭孟明等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3)蹇叔哭送其子。
?晋人御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殽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 蹇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 4.蹇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
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
(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
(2)哭孟明:感叹语气。
(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重点词:左右、免骨、乘、脱。
活用词:入险而脱(险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1.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 秦军必败(先说?必败?,后又用反问句?能无败手?强调这个意思。) 理由:(1)从主观上看,?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2)从客观上看,?入险地?。
王孙满能从秦军上下车的礼数看出问题,很有洞察力。而且,其推断也是合乎逻辑可以成立的。
2.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作用?
王孙满的看法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可作为?蹇叔论战?的一个旁证。?尚幼?的王孙满在如
此见识,与年老却因被野心驱使而失去判断力的秦穆公形成鲜明对照。
重点词:及、市、先、搞、居、且、遽、吾子。
谦词、婉语:寡君、敝邑、敢,不腆。
1. 郑商人弦高遇秦军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策:(1)犒师。扮作郑国使者去犒劳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悉秦军偷袭的企图。
(2)?使遽告于郑?。派人立刻回郑国报告敌情。 思想性格:热爱国家、沉着机智、善于辞令。
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袭郑国不会取得成功。
- 10 -
秦晋殽之战
重点词:视、则、淹、唯是、若何。
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
以间敝邑(通?闲?,休息、使动用法)
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
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
委婉的逐客令。
2. 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
3.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
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 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
活用词:以贪勤民(使 ...... 劳苦,使动用法。)
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
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
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 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
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
(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
(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
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
敬词、尊称:君、辱。
1、 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
(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
(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
反映出晋在?殽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
未结束。
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 11 -
秦晋殽之战
忠直刚烈、鲁莽粗暴。
重点词:替、眚、次。
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
以辱二三子(使 ...... 受辱,使动用法。)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的原因,
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
1.在秦晋崤之战中,矛盾十分复杂。课文前四段主要写到哪些矛盾? (1)秦与郑的矛盾。
(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
2.课文后面几段主要写哪些矛盾?
(1)秦与晋的矛盾。
(2)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 3.文章主旨。
(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
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
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
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
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
百战不殆。
(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
?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
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晋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
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
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 。郑与秦、
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
一直为人们传诵。
- 12 -
秦晋殽之战
讨论这两个问题后,便可得出结论:此文揭示了决定战争的各种因素。 4.文章写法。
(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
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
析的预见性。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
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
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
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
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
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
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蹇叔: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忠心耿耿
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
原轸:多谋善断,勇猛暴烈
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必改
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 13 -
范文二:殽之战·.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围绕中心、详细得当的特点。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在政治斗争中运用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
二、掌握“乘”“免”“辞”“辱”“所”等多义词的用法,弄清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
三、认识利令智昏、一意孤行者必败的道理。
教学设想
一、课文语言有一定难度,人物形象,学生较为生疏,所以第一步要求先对照注解逐字逐句阅读全文,把文字上的问题大体弄通,然后理出全文时、地、人、事的头绪,概括各段中心。
二、翻译课文,立信求达,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进入“角色”,休会当事人的地位、身分、性格,译出对话特别是外交辞令的风味及所含感情。为此,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句的含意,挖掘外交辞令的内蕴。
三、讲析完课文后,让学生写评论文章,也可以按“思考和练习”题一的要求写一段读书笔记或将课文某一段落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有兴趣的还可以将它编成戏剧。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1段。
①翻译。
正音:殽(xiáo) 蹇(jiǎn) 悖(bèi) 与(yù)师
虚词语:无乃(恐怕)不可乎! 其(难道)谁不知?吾见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而不见其入也!
句式:尔何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你懂什么!”)
词类活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师以袭远(形容词用如名词,远方的国家。)
秦师遂东(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向东进军。)
②分析理解。
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
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
2.学习课文第2段。
①翻译。
正音:胄(zhòu) 乘(shèng)
词类活用:左右免胄而下(方位名词用如动词,下车步行。) 入险(形容词用如名词,险要的地方。)
②分析理解。
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
三、布置作业?:
1.读译课文1、2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
2.预习课文3、4、5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朗读,翻译课文1、2段,重点检查“国”“诸”“勤”“悖”“拱”“御”“胄”“脱”几个词语的意思,“之”的不同用法及宾语前置句式。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3段。
①翻译。
正音:犒(kào) 腆(tiǎn) 遽(jù)
句读: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词语:吾子(尊称对方,可译成:“您”)
出(经过)于敞邑(我国。敞,谦词)
敢(表敬副词,可译成“冒昧地”)犒从者
为(介词,读wèi)从者之淹 行出备一夕之卫(动词用如名词,保卫工作)
多义词: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两个方面: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
2.学习课文第4段。
①翻译。
正音:圃(pǔ) 脯(fǔ) 饩(xì) 囿(yòu)
虚词:使皇武子辞焉(兼词,于之,向他们) 为吾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中的“之”用法同此)将行也
词类活用:束载(动词用名词,装载之物) 秣(名词用如动词,喂草料)马 以闲(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闲暇)
省略句:郑穆公使(人)视客馆(省宾语)
(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省主语) 杞子奔(于)齐,逢孙、杨孙奔(于)宋(省介词) (秦师)灭滑而还(省主语)
②分析理解。
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
3.学习课文第5段。
①翻译。
正音:轸(zhěn) 栾(luán) 衰绖(cuīdié)
词类活用:以贪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民
子墨(形容词用如动词,穿上染黑的丧服。“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中的“墨”用法同此)衰绖
多义词: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
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
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殽”,不仅直接证实了蹇叔“御师于殽”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
4.学生自读、理解课文3、4、5段,教师个别答疑。
二、布置作业?:
1.复习3、4、5段,预习6、7段。
2.多义词归类。
第三教时
一、复习旧课。
1.朗读课文3、4段,翻译“以乘韦先”、“不腆敞邑”、“淹”、“束载、厉兵、秣马”。
2.朗读翻译第5段。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6段。
①翻译。
正音:堕(huī) 唾(tuò) 累(léi) 稽(qǐ)首 阳处父(fǔ)
词语:文嬴语(请求释放)三帅 吾舍(释放)之矣
武夫力而拘诸(之于。之,他们,指三帅;于,在。“免诸国”“及诸河”中的“诸”用法同此)原 释(解下)左骖 稽首(叩头) 若从(赖)君惠(恩惠)而免(赦免)之(我们)
②分析理解。
思考:先轸反对释秦囚的“亡无日矣”的叹息是上段中他与栾枝争论时那句话的进一步阐发?
明确:是上段“纵敌,患生”的进一步阐发,说得更激愤。
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上段力主击秦师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这段怒斥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
思考:孟明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孟明故作感激之态,重点在最后一句:“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言外之意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显示了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
2.学习课文第7段。
①翻译。
正音:眚(shěng)
词语:秦伯素服(名词用如动词,穿上无文采的衣服)郊(名词作状语,在效外)次 孤违蹇叔(这里指蹇叔的劝告),以辱(使动用法,使……受辱)二三(不是实数,诸位)子。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如何照应开头?
明确:这一段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孤违蹇叔”照应开头,印证了蹇叔的预言“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性。
思考: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这段课文写秦穆公认识到殽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乡师而哭”,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
3.总结分析。
①讨论“思考和练习”题一。
文章写了七个场面(见板书设计?),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时间顺序(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把三方四重矛盾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殽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②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的典型例子:一是弦高的话委婉中透露锋芒,二是皇武子的话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三是孟明的话在谦卑中包藏杀机。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二、三、四、五。
2.将“弦高犒师”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3.以“不以一眚掩大德”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附] 板书设计
[1]
范文三:秦晋殽之战经过
秦晋殽之战,首见于《春秋左传》,乃是秦国与晋国之间所发生的一场大战。此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三十三年、周襄王二十五年、郑穆公二年、秦穆公三十三年、晋襄公元年)。
战地位置
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属秦岭支脉,分东西两崤,延伸黄河、洛水之间,长160余公里,山势自西南向东北走向,高峰有青岗山和冠云山等。
战争前因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周襄王二十二年、郑文公四十三年、晋文公七年、秦穆公三十年)时,晋文公率兵入侵郑国首都,进行武力包围。而秦穆公也应晋文公所请,也率兵加入包围行列。 而秦晋两国围兵于郑的原因有二:郑国当年对晋文公无礼。对晋国有贰心,私底下和楚国亲近。
当时,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去说服秦国退兵,郑文公去请托烛之武,烛之武认为自己年轻时就不受重用,直到老了,国家有难才任命他,所以不愿意去。郑文公先卑微地道歉,但却以郑国即将灭亡,会损害烛之武的身家性命,加以要胁。
烛之武于是奔到秦营,主要说辞如下:郑国灭亡对秦国没有半点好处、只是单独图利晋国,使其增加领土。郑国的地理位置在齐、楚、晋的边境上,烛之武暗示秦穆公将来有一图中原的野心时,郑国是秦国的后勤中心。
烛之武把利害说完后,再批晋国向来不守信用。当年晋惠公不守当年与秦穆公说好的条件,将焦(今河南陕县附近)、瑕(今山西运城附近)两城池送给秦国的事,暗示就算郑国被灭了,秦国也拿不到好处。烛之武最后语重心长的说:晋国要扩张领土,首先吞并郑国的时候,下一步就是对着你秦国的领土。而秦穆公听后不仅答应退兵,甚至还派遣三位将军: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率军防卫郑国;而晋文公的舅舅子犯知情后,请求攻击秦军,但是晋文公以不能恩将仇报、亦不能失去盟国等两大理由拒绝,并随之退兵。不过,可以想见的是:此事之后,秦晋两国的邦交关系已然出现裂痕,并且亦为尔后的殽之战埋下了伏笔。
战事之前
到了公元前628年(鲁僖公三十二年、周襄王二十四年、郑穆公元年、秦穆公三十一年、晋文公八年)冬季时,晋文公薨逝,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当时,秦将军杞子派人从郑国回秦国报告他被郑穆公任命把守都城北门,并且认为机不可失,若能发起大军伐郑,则必能拿下郑国。秦穆公非常动心,却又想与大臣们印证己见,于是请上大夫蹇叔来问话;没想到蹇叔极力反对此一军事行动,其反对理由有三:劳师远征,旷日费时,敌军必定得知此一消息而有所防备。劳师远征,却又一无所获,军心必定迷乱。劳师远征,千里之遥,此一行动,不只敌军,连它国都会得知消息,早已失去军事行动所必需的隐密性。
行军之中
到了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三十三年、周襄王二十五年、郑穆公二年、秦穆公三十二年、晋襄公元年)春季时,秦军行经周天子都城雒邑北门。依照周礼规定:“诸侯国军队无论攻击目标为何,只要行经周天子都城时,除了战车驾驶员外,一律脱去头盔全程下车步行”。当时秦军确有照做,但后来,有三百辆战车士兵走到一半又跳上车去了。周大夫王孙满当时年纪虽小,但他却经由秦军的态度来向周襄王断定秦师必败。其推断理由如下:将士态度太过轻佻,表示主帅会缺少谋略。将士缺乏礼节,表示主帅碰到事情就会很疏忽。
之后,秦军路过滑国时,郑国商人弦高要到雒邑做生意而遇到秦军,他见郑国将有灭亡之虞,于是一面派使者回去向郑国报告,另一方面用四张熟牛皮及十二条牛犒赏秦军;一边拖延秦军行军时日、另一边让郑国尽早得知而有所防备、更能误导秦军认为郑国已经做好防卫措施。而郑穆公得到消息后,便派人侦查秦军驻所,发现秦军束矢载弓、磨治兵器、喂饱马匹,一付随时准备开战的模样。于是派大夫皇武子去慰劳驻郑的秦军,并言及可到郑国“原圃”狩猎一些鹿肉当粮食用云云。杞子知道后,认为事迹败露,即与逢孙、杨孙三人逃出郑国。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就逃到宋国。而秦国远征军主帅百里孟明得知消息后,认为战机已失、不能继续伐郑,于是转而去讨灭滑国后,率军回秦。春秋左氏传中称此事为:秦师入滑,弦高犒师。
同时在另一方面,晋国在得知消息后,在正卿中军将原轸的强力主导下,晋襄公以姜戎的部队为班底,率军出征。并以梁弘驾驶兵车,大夫莱驹当车右(侍卫);而稍早之前,下军将栾枝曾以先代国君新丧(依照周礼规定:父亲若逝世,子女需守孝三年,并名之‘斩衰’)、秦君之恩未报为由力阻,但是大夫原轸以秦国对晋国未曾派遣使者致哀、意图攻打晋国的同宗国这两项理由认为:秦国已经先失去仪礼,不用再想着“报恩”这一回事了;并且以:‘一天放纵敌人,会造成后代子孙好几代的灾祸,我们是为后代子孙谋画!’为由劝服大夫栾枝,并让晋襄公出兵讨伐回归的秦军。
终于,在同年夏四月辛巳日,秦、晋两军于殽山遭遇并发生会战,结果秦军全军覆没,并且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亦遭晋军俘虏;此一结果,正应了蹇叔所言。秦国经此大败,元气大伤,精锐丧失殆尽,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向东发展。
战后发展
战后,晋国朝廷正在讨论如何处理秦军俘虏的问题;但是,在太后文嬴的强力干预之下,晋襄公不得已将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等三位将领释放回秦国。虽然,在先轸的强烈谏言之下,晋襄公立即派将军阳处父率兵将三位秦国将军追回来,但却为时已晚;而秦军主帅百里孟明在黄河渡船上向晋军放话:“如果因为晋君的恩惠而受到我国君赦免,三年后将要来‘报答晋君的恩惠’。”当这三位将军回秦国后,秦穆公穿着白色衣服在郊外迎接军队,并且怪罪自己不听蹇叔劝阻而有此大败。
此战结果,虽然以晋国胜利、秦国失败告终;但是,秦国自此战后,因东进道路一直被晋国阻挠,于是转而西向用兵,征服蛮夷,结果“兼国十二,称霸西戎”,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至于晋国,却因此而沦入“内有权臣乱政、公卿大夫相残并地,外与楚国争霸、穷兵黩武的窘境”,亦埋下了日后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远因。
更多历史,敬请关注王昆明细说历史
范文四:《左传》秦晋殽之战
《左傳》秦晉殽之戰
蹇叔哭師
切刄二年冬,晉文兯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更聲如牛。刅偃亱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更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肎鄭亱告於秦,曰:「鄭人亱我掌其,門之管,若潛師以亵,國可得也。」穆兯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翣也;師勞刂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更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兯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亱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兯亱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禦師必於殽,殽更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秦師入滑
切刄切年春,秦師過周,門,左右免冑而刈,超乘者切百乘。王孫滿尚帅,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分不能謀,能無敗乎,」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刄二犒師,曰:「寡君翣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亱遽告於鄭。
鄭穆兯亱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亱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更原圃,猶秦之更具囿也;吾子取其糜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奊齊,逢孫、楊孫奊,。孟明曰:「鄭更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
晉敗秦師於殽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却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翣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兯。晉於是始墨。
文嬴請切帥,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亱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兯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兯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徏曰:「武夫刂而拘諸原,婦人敺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兯亱,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兯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肍釁鼓,亱歸就戮於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曵;若從君惠而免之,切年將拜君賜。」
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切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蹇叔哭師
魯僖兯切刄二年冬天,晉文兯死了。到了庚辰這一天,將要出殯到曲沃城;離開絳城疛時候,棺木裏發出牛叫疛聲音。刅官偃叫大夫們拜,說:「國君命仙我們軍戎大事,將會更西邊疛軍隊突過我們疛國土,攻擊它,一定可以獲得大勝利。」
杞子派人從鄭國回亵向秦國報告,說:「鄭國人派我掌管他們,門疛鎖鑰,如果暗中出兵,就可以得到鄭國了。」秦穆兯訪問蹇叔:問他疛意見:。蹇叔說:「勞動軍隊亵偷襲遠方疛國家,我沒聽過這樣疛事;軍隊很辛勞刂量衰竭,遠方疛地主國分更防備,:這麼作:恐怕不好吧,軍隊疛所作所為,鄭國一定會知道;勤勞而沒更什麼收獲,士兵一定會產生悖亂疛心。況且行軍千里之遠,更誰會不知道呢,」秦穆兯辭謝了;召集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派他們率領軍隊從東門出發了。蹇叔哭著亵送軍隊,說:「孟先生,我看到我們疛軍隊出去,而看不到他們回亵了,」秦穆兯派了亱者對他說:「你知道什麼,如果你活到六刄歲就死疛話,你墳墓旁疛樹木已經更兩手合抱那麼粗了,」
蹇叔疛兒子參函在軍隊裏,:蹇叔:哭著亵送他,說:「晉國人防禦軍隊一定在殽山,殽山更二座大山;南邊疛大山,是夏后皋疛墳墓;,邊疛大山,是周文王瑝年躲避風雨疛地方。你一定死在這裏,我會去收你疛屍骨啊。」秦國軍隊於是往東邊出發了。 秦師入滑
魯僖兯切刄切年春天,秦國軍隊經過周天子都城,門,戰車刊左右疛士兵脫去頭盔刈車步行,:走到一,:跳刊車疛更切百輛。王孫滿年紀還很小,看到這種情形,就對周襄王說:「秦國軍隊輕佻分沒更禮窢,一定會失敗。太輕佻就會缺少謀略,沒更禮窢碰到事情就會很疏忽;進入很危險疛地方碰到事情很疏忽,分不能更謀略,能夠不失敗嗎,」
:秦國軍隊:到了滑國,鄭國商人弦高,將要到周天子都城做生意;遇到秦國軍隊,就先用四張熟牛皮再用刄二條牛犒賞秦國軍隊,說:「我們鄭國國君聽說各位將軍將要率領軍隊步行通過鄭國,很膽敢派我亵犒賞你們疛軍隊;我們鄭國並不是很富厚,為了你們秦國軍隊長久在外停留,要住在鄭國我們就替你們準備一天疛糧食,要走疛話我們就提亳一個晚刊疛防衛。」並且趕快派亱者回去向鄭國報告。
鄭穆兯派人去偵察秦國將軍所居住疛館舍,發現:秦國將軍:束矢載弓,磨治兵器,餵飽馬匹了。:鄭穆兯:派皇武子去辭謝,說:「各位將軍長久滯留在我們鄭國,因此乾肉、糧穀、
生肉、牛羊豬之類疛牲畜都吃,了。為各位將軍你們將要出發,鄭國更一個「原圃」,就如却你們秦國更「具囿」一樣;各位將軍你們去獵取一些糜鹿:瑝做食物:,讓我們鄭國清閒一刈,如何,」杞子就逃到齊國,逢孫、楊孫就逃到,國。孟明說:「鄭國更防備了,不可以希求些什麼了。攻打它不能戰勝,凿圍它分不能更徍援,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滅了滑國就回去了。 晉敗秦師於殽
晉國大夫原軫說:「秦國違胅了蹇叔疛勸告因為貪心而勞動人民,這是刊天給與我們疛機會。刊天給與我們疛機會不可以失去,敵人不可以放縱;放縱敵人災禍就要發生,違胅天意不即祥;一定要攻打秦國軍隊。」欒枝說:「還沒更報答秦國疛恩惠就要亵攻打他們疛軍隊,難道是因為國君死了疛緣故嗎,」先軫說:「秦國不哀悼我們國家疛喪事,而攻打我們却姓疛國家,秦國沒更禮窢了,還報什麼恩呢,我聽說:一天放縱敵人,會造成徍,子孫好幾,疛災禍。我們是為了子孫謀畫,怎麼可以說是因為國君死了疛緣故呢,」於是發佈命仙,緊急召喚姜戎疛部隊。晉襄兯染黑了白色疛喪服繫刊麻布腰帶,大夫梁弘駕駛兵車,大夫萊駒瑝車右。夏四月辛巳那一天,在殽山打敗了秦國軍隊,俘虜了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回去。於是就染黑了喪服亵圇葬晉文兯。晉國於是開始用黑色疛喪服了。
文嬴亵替切個秦國將領求情,說:「他們實在是亱我們二國國君結怨疛人,我們秦國國君如果得到他們就算把他們殺了吃掉,也不會滿足;何必侮辱國君你亵討伐他們呢,讓他們回去被秦國殺掉,亵滿足我們秦國國君疛心意,如何,」晉襄兯答應了。先軫刊朝,問秦國囚犯在那裏。晉襄兯說:「夫人替他們求情,我已經把他們放了。」先軫很憤徏說:「將士們用盡了刂量才把他們從戰場刊俘虜,霉著文嬴夫人幾句話就敺時把他們從國都亵赦免,這就毀壞了晉國疛軍刂而助長了敵人疛勢刂,滅亡疛日子很快就要亵到了,」:先軫:不管君肍疛禮窢而卶口水。晉襄兯派,處父亵追趕,追到了黃河邊刊,:秦國將領:已經在船裏了;:,處父:解了左驂馬假託晉襄兯疛命仙送給孟明。孟明叩頭說:「霉著晉君疛恩惠,不把我們這些俘虜疛肍子殺了用血塗鼓,讓我們能回到秦國被殺。我們秦國國君就算把我們殺了,我們死了也不會忘記晉君疛恩惠;如果因為晉君疛恩惠而受到赦免,切年徍將要亵報答晉君疛恩惠。」
秦穆兯穿著白色衣服在郊外迎接軍隊,向著軍隊而哭泣,說:「我違胅了蹇叔疛勸告,亱你們受到了侮辱,這是我疛罪過。不罷黜孟明,這是我疛過失,大夫們更什麼罪呢,況且我不會以一個人疛小過失亵掩蓋了他疛大凾德。」
范文五: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
教学目标:
1、 掌握实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
3、 领会本文外交辞令中隐含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
1、 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2、 分析课文在描写战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外交辞令的理解与赏析。
教学方法:串讲、讨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历史背景,理清文章结构。 2、 掌握实词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的巩固。
教学难点: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由此了解《左传》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发生战争,今天是结盟兄弟,明天
就可能反目成仇。初中时候我们学过《曹刿论战》,高二我们学过《烛之武退秦师》,这两篇
文章均出自《左传》。今天我们通过秦晋之间的一次战争,进一步走进《左传》。
一、简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本
书的特长是叙写战争、描绘人物形象。 二、介绍背景:《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写的是秦晋围郑的事件,在该文末尾,秦晋之间已经
有了嫌隙。两年之后,晋文公去世,秦晋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秦国想乘机吞并郑国,
而达到这个目的,必然要经过晋国,于是晋国就在秦国回兵途中伏击了秦军。本文就是
围绕这次战争展开的。
三、初读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开端:秦王谋划袭郑,蹇叔劝阻不止。
发展:秦军东征未果,回途灭滑而还。
高潮:晋军殽山伏击,秦军三帅被擒。
结局:文嬴纵敌,原轸泄愤。
四、归纳文言基础知识。
1、 通假字
文王之所辟风雨焉(通“避”,躲避)
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毁坏)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 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乡师而哭(通“向”,对着)
2、 词类活用
劳师以袭远(形容词作使动,使??疲劳;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
秦师遂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入险而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地方) 而以贪勤民(形容词作使动,使??劳苦) 子墨哀絰(名词作动词,染黑)
遂墨以葬文公(名词作动词,穿黑衣) 以辱二三子(形容词作使动,使??受侮辱) 彼实构吾二君(动词作使动,使??结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动词作名词,装载之物;名词作动词,喂草料)
以间敝邑(形容词作使动,使??闲暇) 秦伯素服郊次(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3、 一词多义
辞:
公辞焉(拒听)
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下逐客令)
归去来兮辞(介于诗与散文的一种文体) 大礼不辞小让(推辞,拒绝)
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拒绝)
我从去年辞帝京(辞别,告别)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辞,语句)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托辞)
辱:
以辱二三子(使??受侮辱)
君何辱讨焉(谦辞,承蒙、屈尊、劳驾等义,作副词)
宠辱皆忘(耻辱)
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侮辱)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可耻,耻辱) 免:
若从君惠而免之(释放,赦免)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免除,避免) 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代词,表人、物或地方)
师之所为(代词,同上)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助词,表被动,为??所) 4、 古今异义:君命大事(古:军事;今:重大事件)
5、 特殊句式: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判断句)
尔何知(宾语前置)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介词结构后置)
言于王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吾子淹久于敝邑
败秦师于殽
以辱二三子(被动句)
使皇武子辞焉(省略主语)
杞子奔宋(省略介词)
五、总结:本课主要了解了文章的背景,熟悉了课文,划分了结构,明确了本文的文言基础
知识。对于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必须掌握。 六、作业:
1、 熟读课文,并试译全文。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左传》在组织材料方面的特点。 3、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 4、 找出本文外交辞令,并思考语言的艺术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材料安排上详略处理的艺术。 2、 学习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塑造人物的特点。 3、 对古代外交辞令进行艺术性赏析。
教学重点:本文材料安排及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教学难点:任务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学方法:研读、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时而结盟,时而开战。纵观历史,大凡战争的本质就是争
利,殽之战的原因同样如此。
一、速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哪些片段,据此总结本文叙事特点。
1、 片段:蹇叔哭师、王孙满论秦师、弦高犒秦师、郑穆公逐客、殽之战、文嬴释囚、秦伯
悔过。
2、 从详略看:详写战前准备、交战双方及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战后情况,真正的战况
近乎一笔带过。这种写法,是《左传》描写战争的常用方法。例如《曹刿论战》。
3、 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左传》是部史书,而非军事著作,它更多地在揭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因此详写战争的前
因后果更容易看出历史的大背景以及发展的趋向。 由此可见,材料安排的详略由文章的目的和材料决定。 4、 说说蹇叔哭师在结构上的作用并由此分析蹇叔的形象。 蹇叔的话在下文中得到了一一应验,故既是故事发展的纲,也是故事的伏笔。弦高犒师和郑
穆公逐客印证了“郑必知之”“远主备之”,“败秦师于殽”印证了“晋人御师必于殽”。这一
切都体现了蹇叔是一个高瞻远瞩、料事如神的智者。 二、人物形象解读。
1、 秦穆公为何询问蹇叔的意见?他对蹇叔的态度可看出他什么性格?他的悔过又说明什
么?
他询问蹇叔只是为了寻求支持,而不是真的听取意见。刚愎自用。知错能改。 2、 王孙满论秦师你读出了什么?
王孙满聪明敏锐,观察细致。他的判断也为秦军失败做了铺垫。 3、 你认为弦高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写他?
随机应变,十分机智的爱国商人。
看似闲笔,实际正是战争的发展,由写秦国过渡到郑国的作战准备。 4、 先轸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如何塑造?
通过对比,描写他与栾枝论争,体现他多谋善断的个性。同时对国君释囚的愤怒表现,又体
现他耿直刚烈的性格。(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 三、体会语言,了解《左传》外交辞令的艺术性。
1、 细读郑穆公逐客部分,体会皇吾子说话的艺术性。 提示:若家中有不喜之客,欲逐之,有何法?说话中暗示、看表等。因此皇武子的话正是委
婉、客气地赶杞子等人走,既不得罪秦国,又达到了目的。 2、 细读阳处父追孟明一段,回答为何阳处父要释左驂以晋襄公的名义赠马?孟明又是怎么
对待赏赐的?
阳处父赠马的目的在于骗孟明下船,以国君的名义更正式,出于礼节孟明应当下船拜谢。但
孟明看透了这一点,不肯下船,仅在船上稽首。梦明说“三年将拜君赐”,表面上是感激,
暗藏杀机,拜君赐的真实意思是复仇。
小结:说话是一种艺术,尤其在外交上,有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读《左传》我们要
善于读出人物的言外之意,读出双关含义。而在写文章中,却不要片面追求这种艺术性,首
先要通、达,在此基础上才追求雅。
四、作业:
1、 复习《烛之武退秦师》,进一步了解《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2、 阅读《晋公子重耳之亡》,体会《左传》写人的艺术。 3、 就本文中某一人物,鉴赏《左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段评论文字。 教学说明:虽以两教时备课,实际教学可用三课时,文言文基础知识及翻译可用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