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良心道德与做人
良心道德与做人
良心道德是做人的基础,良心就是道德心、责任心、公心、爱心,就是心中有祖国、有他人,权利义务的统一、平衡。良心是人格的核心,素质的根本。“良心”,是指个人内心深处对自我行为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对社会要求(情感、责任)自觉而积极的反应,即道德信念、自律意识。
要有良心必须遵守“五伦八德”。“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将“五伦八德”列示出来供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
君臣有义:是指君仁臣忠。君仁,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君臣关系是道,仁与忠就是德。
夫妇有别:是指夫义妇顺。即在家庭中承担的不同责任。丈夫要扶持自己的妻子,扶持她教育好孩子。夫更有本分孝顺父母扶持上一代。还有责任要扶持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负责。妻子则是“相夫教子”。要对家庭负责,对先生负责,对下一代的教育负责。主要责任就是把一个家庭治理好。
长幼有序:是指兄友弟恭。即哥哥要时刻想着弟弟,对弟弟关怀备至;而弟弟从小到大有哥哥的照顾,这份恩情不能忘怀,要非常敬重哥哥。手足规劝之道,即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兄弟之间要懂得劝诫。
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间交往要有信义,讲究信用。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
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长,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就是报答兄长的恩。 忠:就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为国民的责任,尽忠就是报答国家的恩。
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去信用。 礼:就是礼节。遵守礼仪,见到人要有礼貌,以礼待人。
义:就是道义。追求正义,见义勇为,重义轻利,扶危济困,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廉:就是廉洁。廉洁自律,以清廉为乐,洁身自爱,廉洁奉公。
耻:就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情,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家”是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大家庭中的人伦关系,不仅需要纵向伦理的“孝”,更需要调整横向伦理的“悌”,有了纵向的“父慈子孝”,又有了横向的“兄友弟恭”,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的家庭伦理十字架,就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家”是“国”的细胞,只要这个细胞健康而充满生机,整个社会、国家就能祥和稳定、发展繁荣,“家固而国宁”。从“家”与“国”的辩证关系上,突出“孝悌”,并将其置于“忠信”的前面,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创造。这“八德”是对中华道德的重要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重大发展,它一直影响到社会的进步。
范文二: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
在教育界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做教师是一个良心活”。
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和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育良心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它对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起着指导、控制和监督及评价的作用。没有教育良心,教师道德的行为规范功能很难发挥,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增强教师教育良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育的整个过程是育人的过程,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关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关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职业所应遵循的与该职业有关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具体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和责任心、对职业规范的认同遵守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作了明确的规定:“爱岗敬业、诚实信用、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各行各业具体的职业道德是这一总体要求的具体化。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关系到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影响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这是由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得以实现呢?我认为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
教育良心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也是对自我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也称为教师职业良心。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在教育劳动中,教育良心首先表现为教师自己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事业有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对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职责,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对他人和教育事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上升为对自己本身应尽的义务责任。这种高度的、自觉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是个人的职业道德意识的深刻表现,也就是个人的“职业良心”。 其次,表现为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自觉的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同时,教育良心又可表现为一种感性情绪体验:教师在感到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良知”时,就会有“良心责备”的情感,从而促进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教育良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加里宁指出:“为了真正地进行教育,不仅要很好地熟悉自己的业务,而且要有纯洁的灵魂。乌申斯基把‘灵魂’这两个字理解为教育者的精神面貌,教育者的道德,或者名之为良心。”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1.有利于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劳动的好坏,从内在动力来说主要是靠教师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的准则就是靠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不是靠领导检查和计算工作量能解决了的,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劳动虽然可以在数量上、实物形态上、指标上作出有形的考核,但是,每堂课知识传授的程度,备课的深度、广度,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对每个学
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这一系列大量工作,主要是教师职业良心支配的“良心活”。任何一位高明的领导都很难定出教师劳动在一个实践、空间之内的质量、数量界限。我们不否认检查、定工作量等办法的作用,但是,在教师工作中有些重要的、大量的超额劳动是没有明文规定,不是靠领导监督的。它是在教师职业良心支配下,自觉自愿去做的。如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长年累月地、不分节假日地家访和帮助后进学生;护送学生回家,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等平凡而艰苦的超额劳动,是无法计算的。这些却是靠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可以取代的。只有当教师把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尊重、关爱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深切的体会,老师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建立起师生相互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在学校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良心,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没人情味,职业道德冷漠,对学生无兴趣,缺乏同情、理解、爱护和应有的尊重。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老师教育方式呆板、生硬,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甚至采用各种体罚和讽刺挖苦的“心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伤害与个性的压抑和扭曲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觉得老师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他们也理解老师、尊敬老师、信任老师的时候,才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听取老师的见解,把老师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接受下来,并转化为自己成长、发展需要的内在信念和意志,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的自尊、自信是靠他人的尊重来维持的,特别是老师。老师过于严厉、粗暴的批评与训斥,不负责任的冷嘲热讽,首先摧毁的是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涉世不深、对人生与社会缺少深刻理解和认识的青年学生,一旦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对他们自己以及社会意味着什么,每一个有职业良心的教师应该是清楚的。
3.有利于教师建功立业。教师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比较低,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教师,家庭生活负担很重。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却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职业良心日臻完善,愈来愈充实,并激励着教师进一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品质的升华。这种职业良心使他们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先为学生,后为自己。有多少人家的子女在教师的辛勤培养下成了专门人才,其主导因素是人民教师在无私的良心支配下,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心扑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上的结果。无数事实证明,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上,宏观性地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境界多,起码的行为规范强调得少,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更缺乏,使得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并具体地转化为身体力行的职业道德实践。因此,社会应努力设法营造有利于教师职业良心形成的环境条件。因为良心是人类在精神上的自律。社会应当使自己的成员在内心确信:德行是获得自身正当利益的最佳途径,即使社会暂时还存有许多缺憾,德行也是人安身立命所不可缺少的;合乎良心的行为,不仅是人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心灵安宁和精神充实幸福的行为。教师的教育良心,是一个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激励自己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内在道德因素,它在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教师选择教育行为之前,教育良心起着指导作用。每一个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教育行为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种动机,考虑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后果。教育良心能指导教师为学生或教育利益着想,对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和权衡,选择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行为。一个已经确立教育良心的教师,常常会自觉地为
行为对象着想、思忖“:这样对他是不是真有好处?”“这样做学生会受得了吗?”“要是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呢?”等等,进行道德选择和心理平衡,从而否定不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动机和行为,选择正确的动机和行为。
第二,在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中,教育良心起着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育良心对教师自己的行为,能及时处处进行道德上的自觉督促。当教师发现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符合教师道德的要求,便予以激励和强化,对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行为,能自我进行纠正。由于教育劳动的一系列重要特点,对教师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力量常常是微小的,教育良心的自我监督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当教师发现进行中的行为失当、有差错时,教育良心发出无声的命令,要求教师立即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方式或方向,以确保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
第三,在教师的教育行为结束后,教育良心对教育行为起着自我评价作用。教育良心,使教师自己的“道德审检院”,当一个教师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合乎教师道德要求,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利益时,会在道德心理上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和快慰,从而,对自我道德的肯定。当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违背了教师道德要求,损害了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就会在自我道德心理上,产生内疚、惭愧和悔恨,进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促使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
总之,教师的一切道德规范要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和品质,最关键的就是要培育出教师对践履职业道德的自觉精神,即“教育良心”,它几乎是教师职业道德完善的最强大的内部动力。所以,必须重视培养和增强教师教育良心。那么,培养和重视教师教育良心应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呢?首先,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如果没有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教育良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如面对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老师,就会主动地去帮助这个学生,给他补课、答疑等。这样做,教师的良心上就会得到安慰,否则,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感到内疚。面对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来说,他会认为课上完了,就等于完成了任务,至于学生会不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己无关。对于这样一位教师来说,也就无所谓良心上的安慰或谴责。因此,有无责任心,有无对教育工作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的前提。其次,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教育良心,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而且,这种自律是以道德自觉为前提的。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同时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一身礼教的社会使命感,才能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提高履行职业义务的自觉性、习惯性,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对学生冷漠、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恰恰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较为突出、道德行为失范等消极影响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觉悟。再次,教师要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是教师职业良心中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教师连起码的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都没有,当然也就谈不上职业良心。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是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的关键。
在21世纪,教育在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公民素质以及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们相信,既具有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又具有教育良心的广大教师,将会更好地肩负起民族与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2011年6月
范文三:论保险的良心与职业道德
论保险的良心与职业道德 保险职业道德与道德是一般、个性和共性的关系。道德调节的是各种社会关 系,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险职业道德是指保险从业人员在建立社会主义保险保障制度、执行分散危 险、补偿经济损失、履行保险义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特点是以集体主 义原则为核心, 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是履行保险法律关系的契约行为。 保险职业道德所调节的是保险当事人各方的利益关系。保险职业道德建设是 公民道德建设一个重要的着力点。保险从业人员不仅是职业的承担者,也是我国 的公民,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保险职业道德与公民道德具有一致性。 保险良心使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对保险的认可 度和满意度。 保险的职业道德, 例如业务人员在帮客户处理保险业务时必须对客户的所有资 料实行保密道德。 在客户投保后遇到意外损失或者风险后,保险职业人员要保险 受益人的利益,根据保险合同列明的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加强预防措施,防患 于未然。
范文四:论道德教育的使命与良心的生成
第17卷第5期2015年10月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J . o fW u h a nU n i . o f S c i . &T e c h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V o l . 17, N o . 5
O c t . 2015
论道德教育的使命与良心的生成
韩东屏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道德教育是传播道德知识二 培养道德素质的活动三 这种活动是实现社会道德建设最终目的的一种基本方法, 所承担的使命是传释道德二 培育良心三 其中, 传释道德只是道德教育的初级使命, 培育良心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使命三 良心是个人在道德方面的总体性心理反应机制, 是个人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道德意识的集成物, 具有直觉性二 自律性和道义性的特点三 良心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有无强弱之差异, 这一状况源自个人后天的社会阅历和所受教育的程度, 因而良心基本上是个人后天社会化的结果三 道德教育培育个人良心, 需了解良心在个人那里的五条内生路径, 即自然的类道德倾向二 种族文化遗传在个人身上刻下的道德文化密码二 个人对现实人际关系的体味二 宗教信仰和人生信仰的驱动二 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于人的必要性和意义三 其中, 除人际关系状况是教育者所无法掌控的之外, 其余路径则都是道德教育可资利用的三 关键词:教育; 道德教育; 使命; 良心; 内生路径
() 中图分类号:B 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1505-0481-04
社会管理者进行社会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是让由自己认定二 建构的社会主流道德被大众广泛接受且身体力行三 道德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也是任何道德推行者在推行道德时首先要用到的方法三 显然, 如果人们连道德推行者所推行的道德是什么二 有哪些要求都不知道, 也就根本谈不上对这些道德的接受和遵从三
体育和美育四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用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二 文化素质二 生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三 这就表明, 道德教育不仅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 而且其地位居于基础教育之首三 把道德教育置于基础教 育之首应不难理解三 常言道:先做人, 后做事三 一个人应该首先是好人, 这样, 他的知识二 智慧和力量才能发挥好的作用; 相反, 一个人如果是坏人, 那么, 他拥有的知识越多二 智慧越高二 力量越大, 对社会或他人造成的危害也会越严重三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其承担的使命是:传释道德, 培育良心三
人的所作所为受思想支配三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 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三 而这便是道德教育要以传释道德二 培育良心为己任的基本道理三
道德不是人的天然禀赋三 作为一套由前人或道德预构者构造的规范系统, 道德对于当代人或道德预构者以外的所有人来说, 起初都是一个外在的二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陌生东西三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想让道德进入人们的意识, 成为指导人们作为的思想, 首先就要设法让人们对这套道德规, 范系统有所了解三 因而, 所谓 传释道德 就是将这套道德规范系统所包含的道德原则二 道德范畴和道德准则及其依据, 作为知识传授给人们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从而避免人们因对道德的无知或不理解而不遵从道德三 苏格拉底认为, 无知是人
一二 道德教育及其使命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一种, 要说明道德教育不能不先说明教育三
教育是个大概念, 有多种表述不同的解释三 尽管如此, 所有解释者大概都会承认, 教育是传播知识二 培养人才的活动; 也会承认, 这种活动的社会功能是继承人类全部已有文明成果, 为开创新的文明做人力准备, 将已有文明成果变成人类发展的新起点, 使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不至于因自然的世代交替而停滞或退步三
基于上述认识, 可以说, 道德教育是传播道德知识二 培养道德素质的活动, 而其社会功能则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中的道德文化三
教育有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之分三 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也应该经历的教育, 专业教育则是依据个人的志向二 爱好二 职业二 工种的不同而分别进行的教育三 基础教育包括德育二 智育二
收稿日期:2015-07-27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伦理学与价值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482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
类一切不当行为的万恶之源, 没有人因为知道什么是善而不去行善, 没有人因为知道是恶而还要去作恶三 这个见解虽显偏激, 还是有些道理三 也就是说, 说无知是万恶之源不对, 但说无知会导致恶则是对的三 尤其对初涉人世的未成年人来说, 无知往往是其作恶的主要原因三 由于个人因无知而作恶的主要责任不在个人而在社会, 所以社会需用道德教育传释道德, 以避免人们因无知而作恶三
然而, 就像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知道什么是良知大致可以界定为合理的认知, 只属于良心中的知性成分, 而良心是个人整个的道德心机, 即个人在道德方面的总体心理反应机制三 这种心理反应机制是个人所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道德意识的集成物, 能对道德事务做出直接反应, 它既体现为个人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 也体现为个人在选择作为时所体现的道德责任感和作为之后按道德标准或自己理解的是非善恶观念进行自我评价二 自我感受的能力三 良心使人有做好人好事的意愿, 同时也能引起其对所为非善之结果的羞愧二 违法乱纪之后便不再违法乱纪一样, 人们即使有了关于道德的知识, 在其实际生活中也不一定都必然会按道德的要求作为三 比如差不多所有的成人都知道助人为乐二 扶危济困二 见义勇为二 仗义执言之类是美德, 可当需要这些美德的情境出现时, 并不是所有的成人都这样做了三 为什么? 就影响人作为的主观因素而言, 除了要有认识, 即对道德的认知与了解外, 还要有内心对道德的强烈认同, 使道德成为人的自律, 这样才能始终让人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会按自己坚信的道德规范去作为三 因而道德教育仅停留在传释道德的水平上是不够的, 还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 帮助人们建立起对道德的自律精神三 而所谓 培育良心 , 就是设法将道德由知识进而变成个人的内在信念和自动判断善恶二 择善而为的能力三 就影响人的道德践履的因素而言, 如果把社会舆论的褒贬和为道德配置的社会赏罚称之为使人践履道德的外部制裁力与外部推动力的话, 那么, 良心便是人践履道德的内在约束力和内在推动力三 事实证明, 生活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不计个人荣誉和利益得失的道德行为, 这类行为的动机是无法用道德的外部制裁来加以解释的, 只能是出自人良心的自律三 这就是说, 对有良心的人来说, 不管是否存在外部道德制裁, 是否对自己有利, 都会遵从道德三 而仅有道德知识的人, 则只会依外部道德制裁的有无和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对道德进行取舍, 决定自己是否遵从道德三 比如有些人虽然知道应该搀扶摔倒的老人, 却惮于被 赖上 而不作为三
这就说明, 在道德教育的两个使命中, 传释道德是为培育良心做铺垫的, 培育良心则比传释道德更为重要三 要而言之, 传释道德只是道德教育的初级使命, 培育良心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使命三
二二 良心的内涵
良心, 是一个可感而不好说的东西, 人们往往把它与良知混为一谈, 当作一个东西三 实则不然三
内疚和悔恨三
良心作为个人各种道德意识的集成物, 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三
一为直觉性三 良心能直接做道德判断三 就是说, 一个有良心的人在面临道德选择时, 不用经过分析二 比较甚至思考, 就知道何者是善, 何者是恶; 也不用经过判断二 推理就知道自己此时该怎么选二 怎么做三 良心的这个特点, 用孟子的话说就是 所不虑而知者 (‘ 孟子四 尽心上“
) 三 二为自律性三 良心是个人内心的呼唤, 既能让自己自觉地遵从道德律令, 也能对自己下达道德命令三 而且良心对道德律令的遵从, 既不会因别人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做法而动摇, 也不会因无外在的监督而改变三 这后一种情况, 再简约点儿说就是, 有良心的人不会因无人在场二 无人能见而不去做好事, 也不会因无人在场二 无人能见而去做 坏事三 这种良心的自律性, 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
慎独三为道义性 精神三
三 有良心的人遵从道德是出于对
道德的信念, 而不是出于个人实际利益之得失的考虑, 所以有时虽要有所代价甚至有所牺牲仍然会义无反顾三
在个人的道德生活或道德实践中, 良心的作用就是指导个人做出道德选择, 推动个人坚持并完成道德选择, 并且自觉地对自己的道德选择及其结果进行评价三 因而良心具有三重身份, 是个人行为的决策者二 推动者和审判者三 良心作为决策者的作用发生在行为之前, 作为推动者的作用发生在行为的过程之中, 作为审判者的作用发生在行为之后三 亚当四 斯密曾对良心作为审判者的作用有十分精辟的论述, 他分别把一个人的名誉 和良心称作 外部的那个人 和 内心的那个人
:有左右我们的动机而赞扬我们如果外部的那个人因我们并没有做的行为或没, 内心的那个人就会告诉我们,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赞扬, 所以接收它们就会使自己变成可鄙的人, 从
范文五:道德坚守,良心无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德坚守,良心无悔
作者:万江心 张云龙 宋欣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综合版》 2013年第 04期
“ 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有作为、依法办事,企业本身也要有良心,守道德。 ” **在一次 会议上谈及了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企业责任。他强调,企业强化责任必须要有道德基础, “ 这 个道德源自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 ” 。关于企业的 “ 道德坚守 ” ,**说:“ 还是我讲的,要做 到对市场无欺,对良心无悔。 ”
从穿着到餐桌、从装修到出行,小到一盘菜的饮食安全,大到一个品牌的中国形象。老百 姓的衣食住行的安全保障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 等环节都离不开过硬的实力、职业的操守以及良心的保证。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伦理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应倡导赚良心钱、花良心 钱。企业的所作所为折射出企业家的良知与责任,企业家的言行投射出一个民族的道德情怀以 及商业文明。中国的企业以及企业家们要守住良心底线,做放心产品、做良心品牌、做安心服 务,肩负起中国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