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学校危机干预 案例
一 案例简介
A ,某中学的英语教师,于 2006 年某日凌晨坠楼身亡 由于 A 平时为人亲切,性格爽朗,与学生的关系甚密,深受学生喜欢,而且在身亡的前一天还给学生上课面对 A 的突然离去,学生反应激烈,对于 A 为自杀这一警方的鉴定结果,其中疑点让学生无法接受,表现出强 烈的哀伤和愤怒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A 的突然离去,在同事和学生中引起了一定的心理危机。
二 危机干预的步骤
1. 对危机的评估
主要包括危机严重程度的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和替代解决方法的评估这三个方面。 在本研究的案例中,危机干预者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收集全面的信息在精力和时间上都受到限制,因此,可以采用快速评估的步骤,以迅速有效的方式来取得资料 学校可以通过借助相关的问卷或量表(如儿童抑郁量表 SCL- 90 儿童创伤症状量表)进行心理普查,了解危机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全貌,筛选需要重点干预的人群 以每周为基础,利用量表来评估学生对事件的延迟反应。
2. 建立危机干预的网络
首先要取得家庭 学校和社区的支持,形成一个校园危机干预的网络,共同合作,让每个人都顺利地度过这次危机 在校园危机干预体系中,主要有学校领导 教师 学校工作人员 学生和家长。
学校校长在确认 A 身亡的事实后,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宣布危机事件,表明校方的立场,并和心理辅导教师共同起草讲稿或通知,在全校范围内正式告知 A 去世的消息,表达哀悼的心情。学校领导制定并落实危机干预方案,包括具体负责人、职责等,稳定师生的情绪。同时要做好协调工作,使心理辅导教师和其他危机干预者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明确危机干预网络中的各个部分的工作之后,危机干预者就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危机干预 与 A 不是很熟悉的班级可以由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生命教育 而对和 A 生前关系密切的教师 A 上过课的班级学生和 A 当班主任的班级学生要由心理辅导教师等专 业的危机干预者开展哀伤辅导 对于危机程度特别严重的个体,心理辅导教师要对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三 危机干预的方法 危机干预六步法
1. 明确问题
在本案例中,危机干预者要积极倾听
学生的诉说,多采用开放式的问题,了解学生或一些老师对 A 死亡事件的看法学校可以与学校员工 执法人员 医学人员或死者家属公开地交流,以确定创伤性事件的细节或可疑原因,让师生明白 A 死亡的真正原因由于 A 的自杀与其抑郁症有关,还可以邀请有关专业人 员开设讲座,介绍有关抑郁症的信息,让师生对 A 的突然死亡有更客观的认识。
2. 保证受害者的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的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这里所讲的求助者安全,简单来说就是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
在本案例中,要关注学生的出席情况,确保没有学生缺席或失踪,而对那些对创伤有强烈情感反应的高危学生,可以记录他们到校和离校的时间,掌握他们的行踪 对教师和学校员工,学校应指派一名管理人员来负责他们的签到 / 签出工作 同时培训学校员工了解心理高危标准,帮助他们识别高危学生。
3. 强调与受害者的沟通和接纳
在危机状态,个体往往感到自己是无助的,特别是一些住校的学生 对此,危机干预者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及时给与支持的人,让学生感受到支持的力量 另一方面,危机干预者还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此外,要了解其他能够给与学生帮助的人,如比
较要好的朋友 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支持 总之,危机干预者要让求助者感受到确实有很多人在关心着他们。
4. 提出应对危机的方式
危机干预者要鼓励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或教师个体验证各种可用的应对措施,特别是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 可以做到的选择,引导个体从不同的途径思考他们可以应用的应对方式。 在上述案例中,危机干预者可以使用家庭关系图等来引导学生或教师思考哪些是可以分享自己感受的人 现在或过去关心自己的人;还可以让个体思考他们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 行为或环境资源,让个体积极运用自己的应对机制来克服这次危机,如寻求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通过运动等使自己放松等;鼓励个体尝试积极的 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让个体意识到有很多的应对方式是可供选择的,从而树立克服危机的信心
学校要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这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学习上来,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件事情上面,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
5. 制定计划
危机干预者要和学生或教师一起合作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帮助其恢复到危机前的平衡水平。 危机干预者与个体一起探讨可以应用的应对机制,并确定求助者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行动步 骤 计划应是具体的 切实可行的。
在案例中,危机干预者的主要工作是鼓励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鼓励教师回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尽量不让这种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对于高危学生,计划中应包括每次来咨询室的具体时间等。
6. 获得承诺
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 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危机干预者还要对一些高危学生和教师进行追踪随访,要及时总结在工作中的体会,召开危机干预总结大会,总结经验,完善学校危机干预体系。
范文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教案文本
一、学校心理危机的含义及结构
(一)学校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学校心理危机则是
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失衡状态。
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的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二)心理危机实质上包括三个基本部分(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Cristi Kanel教授),即
1、危机事件的发生;
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
3、惯常的应对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从这样的定义角度可以看到,当事人的痛苦是一种内心的主观感受。经历同样的危机事件,不同人的心理感受可能很不相同。 (三)心理危机的四个阶段
q. 第一阶段,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变换或即将出现变化时,
其内心的基本平衡被打破了,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开始体验到紧张。为了
重新获得平衡,个体试图用其惯例的策略作出反应。这一阶段的个体一般
不会向他人求助。
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体发现惯常的策略未能解决问题,于q.
是焦虑程度开始上升,个体开始尝试采取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q. 第三阶段,如果经过尝试各种方法未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当事人内心的紧
张程度持续增加,并想方设法地寻求和尝试新的解决办法。这一阶段中,
当事人求助的动机最强,常常不顾一切地发出求助信号。
q. 第四阶段,如果当事人经过前三个阶段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产
生习惯性无助。
四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缺一不可。
(四)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
1、当事人不仅顺利度过危机,而且从危机发展过程中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新方法,整个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2、危机虽已度过,但当事人却在心理上留下一块“瘫痕”,形成偏见,留下痛点,但下次遇到同样的危机事件时,可能出现新的不适应情况。 3自杀。当事人经不住强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失望,于是企图以结束生命来解脱。
4、为能度过危机,陷于神经症或精神病。从此,当事人任何生活变化都可能诱发心理危机。
一般说来,在学校领域,由于学校生活的集群性和群体构成的同质性,发生心危机更具有传染性,处理不好,容易带来整个校园的混乱。 (五)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分类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
(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森林草原火灾等)
2、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校园内的爆炸、绑架、挟持、恐怖袭击等)
3、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灾难事件
(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灾、建筑物倒塌、重大环境污染、大型集会管理事故等)
4、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全国范围29个省市1170名儿童调查“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 5、校园内发生的自杀、自虐、自残事件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
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范围通常是在校园内发生的重大恶性事件。学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以
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或亲属人群。
, 参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以及高级心理咨询师、
医务人员、 社会安全保障人员(公安、法律、火警等)和社区工作者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u. 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u. 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
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u. 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四)创伤治愈的标准
1、可以控制身体反应;
2、感觉到该事件是可以忍受的;
3、可以控制自己的头脑;
4、能够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并伴随适当的情感;
5、自尊的恢复;
6、人际关系的恢复;
7、发现了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
(五)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对象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2、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将试读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
3、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4、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 5、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新生;
6、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的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身体发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的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费用很高又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如看恐怖片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六)预防为主,干预为辅,良好的预测策略,主要有四方面: 1、三分钟面谈。从6个月内的生活事件入手,了解学生重大的挫折、人际矛盾、最担忧和最想知道的事,它能使我们发现问题的端倪;
2、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网络,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社团中伙伴辅导与班主任工作汇报;
3、心理健康调查,如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MMPI心理测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等,它能帮助我们深化认识;
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监控现实状况与个人成长,它使我们最终确定高危4、
学生及其潜在危机。
(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及第一时间要注意的事项 1、危机应对流程(个体危机)
2、危机应对流程(群体危机)(以灾难危机为例)
3、校园危机事件发生——
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
第一、建立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队伍
危机事件处理协调员:指挥、管理
医疗救护联络员:急救、记录受伤情况、联系医院
安全保卫联络员:保护现场、阻止媒体
媒体协调联络员:指定的对外发言人
家庭联络员:接待家长、给家长报告消息
心理干预联络员:使镇定、心理干预
校园内部联络员:传达、接待、协调 4、校园危机事件发生——
第一时间必须处理的六项事情
, 通知学生和教师注意安全,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 召集有关方面提供救援和帮助;
, 保护现场,等待有关方面的处理;
, 运送伤员,确认死亡情况;
, 正视现实,准备危机事件事实报告表;
, 同家长或家庭成员进行联系;
第二、与医疗救护、公安、火警、交警的协调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时必须汇报清楚的情况:
, 学校(或者,事发现场)的完整名称;
, 突发事件的性质
, 现场进入的准确位置
, 受伤的人数和受伤的情况
第三、保护各种事发现场的基本措施
第四、危机事件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上报
第五、通告伤员和死亡人员的基本方法
第六、与学生父母和家庭人员的联系与沟通,确保危机事件陈述的正确性 (八)心理危机干预的六个步骤
1、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倾听) 2、保证求助者安全:保证求助者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是危机干预过程的首要目标。
3、提供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用求助者相信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关心和帮助的人。(接纳)
4、提出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工作者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可供变通的应
)环境支持,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对方式可供选择。思考变通方式的途径:(1
能关心求助者,(2)应付机制,求助者有哪些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可以帮助自己战胜危机,(3)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
5、制订计划:将变通的应对方式以可行性的时间表和行动步骤的形式列出来。必须确保计划制订过程中求助者的参与和自主性。
6、得到承诺: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或可以接受的。
(九)危机干预时应该注意
u. 不要去设想幸存者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u. 不要假设每个经历灾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u. 不要使用疾病诊断。因为经历那样严重的事件后,任何看起来异常的行为
都是可以理解的
u. 不要用救世主的态度跟来访者交谈,或专注于他们的无助、虚弱、过失甚
至残疾。尽量专注于在灾难中或灾后他们帮助别人的举动
u. 不要假设每一个幸存者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通常以安静辅助的态度
陪伴在幸存者周围就能给他们安全感,帮助他们应对
u. 不要询问灾难过程的细节
u. 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回答幸存者的问题,至少应
尽量了解幸存者的实际情况
可以做和不可以做
应该做的
u. 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
u. 给予认同
u. 激活支持系统(调动所有支持系统)
u. 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知则不惑)
u. 给予持续的关注
不要做
u. 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如果当时? ?就不会发生? ? )内疚
感是为了建立安全感。
大事化小 u.
u. 埋怨受害者
愚蠢的玩笑 u.
u. 寻求刺激者(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u. 不公正的猜疑(我觉得她就是)
u. 忘记,不再关注
(十)可向身陷心理危机者建议的基本应对方法 , 与他人谈论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 恢复日常的起居、饮食和锻炼习惯。 , 从事那些能够主动分散注意力的活动(体育锻炼、各种爱好、阅读书籍)。
, 最大可能地保持正常的、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 安排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
, 吃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 注意休息。
, 经常花一些时间和他人在一起。
, 参加具有支持性的组织。
, 使用一些能够使自己放松的方法。 , 使用能够使自己冷静下来的自我对话。 , 适当地做一些心理放松操。
, 寻求心理咨询。
, 坚持记日记。
消极的应对方法:
通常趋向于对问题纠缠不休、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 依靠酒精或毒品来使自己消沉。
, 脱离各种活动。
, 脱离家人或朋友。
, 加班加点地工作。
, 对他人发怒或使用暴力。
, 羞辱他人。
, 过量饮食。
, 过度地观看电视节目或无休止地玩电子游戏。
, 做冒险的事情或者从事危险性很高的活动。
, 不关心和照料自己(在睡眠、饮食、锻炼等方面)。
(十一)危机干预者的角色
根据创伤发生后的时间,危机干预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 在创伤刚刚发生后: 细心的父母
, 在创伤发生1—2天后: 耐心的教师
, 在创伤发生1—2周后: 心理治疗师
, 在创伤发生1—2月后: 心理治疗师 第一阶段—细心的父母
应该做的事情:提供简单而贴心的照顾
, 将当事人带出混乱状态,进入有规律的稳定状态;
, 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如“我在这里,我可以帮助你”;
, 交谈的语言要简单、清晰、温和的目光接触、;
, 提供实际的帮助,如食物、住房、保暖、给亲友打电话、护送当事人回家、
整理散失的财物。
第一阶段—细心的父母
最不该做的事情:
, 将事件大事化小;
, 责备当事人;
, 开愚蠢的玩笑;
, 打探内幕/内情;
, 不恰当的猜测;
, 遗忘或不重视此事
第二阶段—耐心的教师
前期准备条件:
, 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
, 充足的食物、饮水;
, 安全的住所
, 创伤复原水平相似的当事人
第二阶段—耐心的教师
集体心理教育:创伤复原
, 安静、没有打扰的环境里,有足够的时间,当事人参加;
, 组成互相支持、有凝聚力的团体,分享创伤中的体验;
, 团体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创伤性故事,以达到互相帮助;
, 利用团体故事进行心理教育;
, 准备应付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反应:责备当事人、 开愚蠢的玩笑、
打探内幕、回避当事人等等。
第三阶段—心理治疗师
, 详细回顾整个创伤性事件的全过程; , 检查创伤症状;
, 发现“特殊的痛点”
, 帮助回到正常的生活;
, 应对环境的反应;
, 强化团队的凝聚力;
, 保持原有的职业;
, 早期发现、预防PTSD。
第四阶段—心理治疗师
, 继续完整创伤性故事,但更小细节,更简洁; , 检查创伤性症状;
, 发现个体的特殊“痛点”;
, 帮助恢复正常生活、应对外界的反应; , 寻找事件的积极意义;
, 评估创伤的康复情况;
, 准备应对“周年祭日”反应。
(十二)有成就的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1、生活经验 : 积极VS消极
2、专业技巧: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能力
3、镇静 :危机事件的突发性
:学习与练习 4、创造性与灵活性
5、精力 :咨询是个体力活,
6、快速的心理反应:脑筯急转弯,
7、其他特征: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危机的信心(我的补充: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洞察、对人性的信任、善良、爱每一个人、热情、开放)。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
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2.经历了抑郁
W在多次自我挣扎而不能扬眉吐气后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深的不安和忧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W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内心愁苦,缺乏愉悦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心慌等生理变化。它是心灵的杀手,近年来,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呈迅速上升、日渐严重的趋势,甚至于有的学生走上绝食、自杀的极端道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实,抑郁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中,人人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不如意,遭遇形形色色的挫折,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化解不快,忘却烦恼,只有小部分人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日积月累,沮丧悲观。而W的心理素质较差,对于一时的失败不能正确认识,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导致了最终抑郁症的产生。
3.发展成暴力倾向
W一直很痛苦,也想早日解脱心灵的羁绊,但他选择的却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其实他本来是一个文静胆小的男孩子,自己也知道有心理问题,他需要寻找突破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归因”,但他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和不如意都归到了别人身上,认为是C把他害成这样的,把一腔怒气全部倾注在C头上,以至于要找C决斗。他的这种暴力倾向比较特殊,并不是因为受到某些暴力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种郁积力量的突然爆发。这种突然的情绪爆发危害性是很大的,往往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三)心理干预过程、策略及效果
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
一开始他还不太愿意说,我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W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他痛苦的人,他其实也渴望倾诉,在断断续续的讲诉过程中,他神情激动、痛苦和焦虑。我鼓励他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释放积聚在内心的不良情绪。这次谈话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上课有时还能抬起头来听了。
2(启发引导,调节不良认知
通过谈话,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了他的学习、生活、交友、家庭等情况,从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他存在着不正确的观念,因此,首先要矫正他的一些不良认知。认知的改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2)分析考试的作用,介绍考试的策略。(3)一起分析从忧虑到恐惧考试的盲目性。(4)一起分析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归咎于他人的不合理性。通过多次引导,最后我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安排了W 和C的见面,我鼓励双方当着老师的面把对对方的看法说出来,结果说来说去大家发现竟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注意到W用力甩了下头,然后伸出手对C说:“对不起~”我感觉这三个字真的可以用掷地有声来形容,当时我们师生三人都很激动,也许这就是他怨气的释放和释然吧。
3(缓解考试压力,正确自我定位,重塑自信
其实,W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和学习压力有关,他不能正确面对各种学习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对自己的要求又过于高,这样就导致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的心理辅导重点就放在了建立正确的压力观了。我主要帮助他认识如下问题:
(1)得失心不要太重。得失心太重往往会使自己患得患失,更增加心中的压力和紧张。人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勇敢地爬起来。如果能从考试失败中站起来,才是真正勇者的表现。
(2)正视考试的价值。不要怕考试,把考试当作自己努力成效的工具。考试不但能指出你该努力的方向,也能警告你是否该努力了,这样的“益友”到哪里找呢,人一生中最丢脸的事,莫过于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要吸取考试经验,才能使今日的失败成为明日的胜利。
(3)充实实力最重要。如果每天都在想“考不好,怎么办,”只会造成无谓的烦恼,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对自己丝毫没有帮助,倒不如把心思和时间花在读书上,有了实力,还怕考不好吗,学习永远不嫌迟,只要努力再努力,成功必然属于你。
在谈话阶段,我发现W的变化是让人欣喜的,他重新拿起了他厌恶的课本和练习卷,甚至还会找同学问问题,看来他已经准备认真投入学习了。
(四)反思
目前即使是发达城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也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现在学校对心理干预关注得还不是很多,而且现在的危机干预机制多数还是停留在补救阶段,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还不普遍。就连日常的心理教育也面临很多困难。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业务水平需要尽力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是模仿、借鉴他人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更需要进一步融合
案例二:
(一)事件:
因SARS疫情严重,2003 年 4月 24 日“北京市中小学全面停课,但有些学校仍然要求教师每日到校,在此期间,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 14班班主任吴老师不幸感染SARS,于 5月15日去世。
(二)事件冲击
吴老师的去世,给她的同事和学生们带来很大冲击,师生们陆续出现很多情绪和行为反应:情绪上--震惊,悲伤,生气,愤怒,愧疚’,自责,焦虑’,恐慌,无助,孤独,麻木等认知上---不相信,困惑,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等行为上---四处打听查实真相,伤心哭泣,不知所措,心不在焉,坐立不安,梦魇及其他睡眠问题等,
师生中普遍表现出强烈的震惊和愤怒情绪很多人认为吴老师的去世学校当局应负很大的责任: 有些老师认为,吴老师感染后,领导要求年级组老师自己在家隔离的安排也是不当的,给老师和家人带来很大压力,师生与学校领导间关系一度变得有些紧张,有些学生试图通过电话,网络发泄这种愤怒的情绪但被家长阻止了。
(三)事件分析:正常的悲伤过程被阻抑
因为 疫情仍很严峻很难有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哀悼工作,另外,也因为事件本身的敏感性,很多家长都没有甚至回避与孩子谈论这个事件,不主张甚至阻止孩子与别人谈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加之学校也缺乏对危机进行心理
干预的经验,因此师生中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反应没能得到及时处理,正常的悲伤过程被阻抑了。使得他们不能顺利完成哀悼任务而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情绪和行为困扰
(四)悲伤辅导的目标
Worden认为悲伤辅导的终极目标是协助生者完成与死者间未竟之事并向死者告别。哀
悼任务相应的特定目标就是:
增加丧失的现实感
协助当事人处理已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
协助当事人克服丧失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
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重新将情感投诸新的关系里,继续有效地生活"
我们将辅导目标定位为受到这个事件冲击的师生提供社会支持,协助当事人探索和处理因吴老师的去世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和未竟事宜,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学习适宜的应对方式,以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五) 悲伤辅导方案及其实施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团体辅导
教师团体辅导于 ( 月 16 日上午实施,时间大约三小时,参加对象为初二年级
14 人(包括该校心理老师)。 这些老师和吴老师平时接触组的班主任老师,共
多,吴老师感染后他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吴老师的去世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教师团体辅导包括建立关系,整理感受,小组分享和告别四个阶段。教师团体辅导不仅有效地帮助老师们处理这个事件所造成的情绪和行为困扰,缓解了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紧张气氛,而且也为后来学生辅导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告知信与班会
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以校长的名义分别起草了致同学和家长的两封信,在 6月 30 日学生复课的第一天发给学生并将家长信带回家。 初二年级各班当天举行相关内容的班会,信和班会的内容包括:
1。正式告知吴老师去世的消息,并表达哀悼的心情。其目的是澄清事实,增加丧失的现实感,并为当事人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
2。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绪及行为反应以及如何去面对这些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信息。目的在于提供悲伤的心理教育,阐明悲伤反应的正常性,协助当事人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
3。提供学校及相关机构的辅导信息,强化为当事人提供的情感和社会支持,增加当事人的应对资源
第三部分:学生团体辅导
在 6 月30日上午为 14 班的同学举行了一个名为“告别” 的特别班会,以协助学生在一个支持性的团体中顺利进行哀悼工作。
第四部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包括在校园网上发表师生撰写的悼念文章,为吴老师的家人制作纪念品,慰问吴老师
的家属等。以协助师生公开而健康地进行哀悼工作,顺利完成哀悼任务。 第五部分:后续的辅导服务
有需要的师生,家长都可以通过面询、通信、电邮的方式得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的后续辅导服务,学校心理咨询室还预备组织心理小组为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进一步的处理悲伤的团体辅导。
(六)学生团体辅导部分
43 人(男生22 人,女生 20人)参加了学生团体辅导!辅导安14班全体学生共
排在一间安静、宽敞的大教室, 辅导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介绍这次悲伤辅导的目的,使当事人认识到哀悼工作的正常化
2。建立团体规则,使团体成员感到这是一个可以探索和处理丧失之后的痛苦反应的安全场所,促进团体的形成
3。介绍辅导员,建立起辅导员与当事人之间初步的信任关系
首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向大家介绍这个特别班会的原因、目的,介绍参与此次辅导活动的青春热线小组成员,并阐述团体要求:尊重、真诚、分享、信任和保密。针对学生们的疑惑,辅导员进一步解释这个活动的意义,,因为在 SARS 危机中,大家都需要相互支持。特别是直接受到威胁的人,或者受到死亡冲击的人,会有更多的情绪需要处理。使同学们对活动目的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感。
第二阶段:整理感受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情境回忆!引发当事人的悲伤反应,协助当事人整理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
2。协助当事人将与逝者的关系由以前直接的交往关系转化为记忆的一部分
3。协助当事人学习忍受与失落有关的信息和场合
考虑到中国人不太习惯谈内心感受, 我们首先让同学们在一张事先打印好的纸条上填空:
你在-----------(时间)通过--------(途径)得知吴老师去世的事- 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情绪方面
情绪方面:男女生都共同表现出强烈的悲哀、震惊、惋惜、焦虑、恐慌、愧疚、自责、苦苦思念等情绪。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描述当时感觉为,麻木、一片空白。女生则描述了抑郁、无助的情绪。只有一个男生表达了对当局和校方的愤怒。
从后来的小组分享中,我们发现:本阶段学生的情绪实际上还没有被完全清楚地界定和厘清,尤其愤怒情绪,基本上仍处于被阻抑的状态,如果不经过辅导,很难透过正常的渠道进行宣泄和处理。
第三阶段:心理教育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使团体成员了解悲伤反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
2。使当事人将其情绪和行为反应正常化,并能够坦然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尤其是愤怒、麻木感、轻松解脱感等不易为社会所接受的情绪
3。 促进团体成员接纳团体内其他成员不同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为团体的安全性、支持性和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打下基础
辅导员向大家讲述了丧失亲友之后的悲伤反应,包括丧失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还特别指出丧失后出现愤怒、麻木感、轻松、解脱感等情绪的正常性。她说这些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高,就有可能变成病态的悲伤反应,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
从当时对学生的观察及后来的小组分享我们发现,同学们在接受了心理教育之后普遍表现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释然。并在小组分享中更为坦然地表达和分享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这表明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小组分享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促进小组成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2。通过小组内的分享,使小组成员进一步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正常化
3。促进小组成员表达和宣泄情绪
4。引导小组成员通过同感和接纳,理解和帮助其他成员表达和宣泄情绪,以共同分担压力,并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5。进一步增强小组成员对与悲伤有关的材料、情境的耐受性。 学生被分为六组进行小组分享:尽管已有心理教育作铺垫,但不是每个小组一开
始就能顺畅地表达感受,对于难以开口的小组,我们通常以这样的问题开始谈论:在咱们小组里是谁第一个知道吴老师去世的消息的,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以后,就能减轻在小组内发言的压力感,顺利引导小组成员开始分享。
利用同感和接纳,催化小组成员的正常情绪表达。在小组分享中,当小组成员发现面对丧失,每个人都有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时,就开始能够去探索,接纳,表达和宣泄压抑已久的情绪,也开始学习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感受,学习彼此分担压力,彼此给予支持。孩子们在小组内,很容易分享悲伤“哀悼”怀念。 第五阶段:追忆与归整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追忆,协助当事人将与逝者的关系重新进行定位,进一步协助其将从前直接的交往关系转化为记忆的一部分
2。通过追忆,进一步促进当事人的情感宣泄
3。促进当事人了解并开始学习处理其未竟事宜
4。进一步增强当事人对与悲伤有关的材料情境的耐受性
几天前,师生们将吴老师生前的照片,资料做成了幻灯片,此时此刻,全班同学一起追忆与吴老师共度的日子,随着屏幕上出现的一张张记载着过去美好回忆的照片,吴老师绘制的家访图,吴老师给同学准备的精美的贺卡。还有那些记录同学进步的笔记本,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泣不成声,就连那些在小组分享中表现得十分理智和坚强的男孩子们也在流泪,很多孩子站起来表达他们对吴老师的思念。
吴老师,我想念你,吴老师!回来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希望,
吴老师,我给您添了许多麻烦,请原谅我的不懂事吧
孩子们这样来重新定位他们与吴老师的关系,人们都把老师比作蒲公英:等我们一个个成熟了,飞走了,蒲公英就悄悄地枯萎了“可如今我们的羽翼尚未丰满,您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之后,每个孩子得到一张彩纸,将自己想要对吴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表达思念或别的情感,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梳理自己与吴老师之间未竟的事宜,与小组分享相比,这种方式更为隐秘、自由、不具威胁性。事后,孩子们将这些纸条放进他们为吴老师的家人制作的纪念册中,作为送给吴老师的一份特别的礼物
第六阶段:告别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告别仪式,协助当事人顺利完成与逝者心理层面的分离
2。进一步协助当事人重新定位与逝者的关系,使其能够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诸其他关系上
3。促进当事人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
4。鼓励当事人应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开始新的生活"
告别活动一开始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带领,首先请大家站在吴老师的遗像面前,认真地看着她,把她的形象记在心里,然后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的指导语,进行想象:
想象你来到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原! 远远地看到一群人, 走近了, 你看出是吴老师和所有在SARS中牺牲的人,吴老师依然是那么慈祥,在对你微笑,她的眼神仿佛在对你说着什么,你是不是也有些话想对她说,我们要转身离开了,眼前出现一条平坦的大道,太阳升起来了,你感到很温暖,渐渐地,你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走在了你的身边,他们是你的亲人,你的朋友,还有你的新老师"
想象结束后,所有人向吴老师的遗像三鞠躬“之后,新班主任含泪发表了她的就职演说,虽然很短,但孩子们能够听出新老师的感动和共鸣,这不仅拉近了他们与新老师的距离,更增加了他们适应新生活的机会。
第七阶段:总结分享阶段
辅导任务和目标:
1。分享活动感受,结束团体哀悼活动
2。学习从丧失中寻找有益的经验
3。透过积极情感的表达,增进当事人的应对能力,
4。学习彼此给予社会支持
整个团体辅导是在织网游戏中结束的。 在第一轮织网时,孩子们彼此分享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感受,第二轮时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当密实的网织成之后,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躺在网上享受别人的支持。最后,孩子们坐下来分享从这个游戏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七)反思:
关于悲伤辅导的缺失
建立健全的危机干预机制
危机干预网络
人才储备
探索有效的悲伤辅导模式
及时告知信息
评估辅导效果
设计的弹性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思考题
(附:参考答案)
1、什么是心理危机,
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一般而言,危机(
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2、心理危机有哪些反应,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 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3、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亲人得了 “非典”,医护人员感染“非典”,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4、哪些因素影响个体对危机的心理反应,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对待 SARS,有的人平
静坦然,镇定自若,善于应付;有的人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危机反应程度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个体的个性特点、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社会支持状况、以前的危机经历、个人的健康状况、干预危机的信息获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机的可预期性和可控制性、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都会影响危机反应。 5、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听信传言,出现超市抢购,哄抬物价,犯罪增加等。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
6、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在 SARS流行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SARS流行时期,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感染SARS;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SARS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7、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 SARS期间,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发病者、疑似者,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家属、被隔离者、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对“非典”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机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对于SARS疫情,心理专家能够提供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危机
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SARS流行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尽量减少人际互动,所以电话咨询、媒体问答和网络咨询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不过,在SARS危机后期干预工作中仍然可以使用、也应该使用探讨辅导策略,运用群体动力,协助人们正确总结和处理SARS危机留下的心理问题。
8、联系实际谈谈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如何分类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
1.(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森林草原火灾等)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校园内的爆炸、绑架、挟持、恐怖袭击等)
1.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灾难事件
1.(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灾、建筑物倒塌、重大环境污染、大型集会管理事故等)
1.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全国范围29个省市1170名儿童调查“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 1.校园内发生的自杀、自虐、自残事件
9、你认为心理创伤治愈的标准
1.可以控制身体反应;
1.感觉到该事件是可以忍受的;
1.可以控制自己的头脑;
1.能够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并伴随适当的情感;
1.自尊的恢复;
1.人际关系的恢复;
1.发现了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
10、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1.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将试读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 1.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1.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 1.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新生;
1.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的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身体发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的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费用很高又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如看恐怖片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1、请你设计你所在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注明要注意的事项)
12、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该干什么,
第一、建立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队伍
危机事件处理协调员:指挥、管理
医疗救护联络员:急救、记录受伤情况、联系医院
安全保卫联络员:保护现场、阻止媒体
媒体协调联络员:指定的对外发言人
家庭联络员:接待家长、给家长报告消息
心理干预联络员:使镇定、心理干预
校园内部联络员:传达、接待、协调
?通知学生和教师注意安全,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召集有关方面提供救援和帮助;
?保护现场,等待有关方面的处理;
?运送伤员,确认死亡情况;
?正视现实,准备危机事件事实报告表;
?同家长或家庭成员进行联系;
第二、与医疗救护、公安、火警、交警的协调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时必须汇报清楚的情况:
?学校(或者,事发现场)的完整名称;
?突发事件的性质
?现场进入的准确位置
?受伤的人数和受伤的情况
第三、保护各种事发现场的基本措施
第四、危机事件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上报
第五、通告伤员和死亡人员的基本方法
第六、与学生父母和家庭人员的联系与沟通,确保危机事件陈述的正确性
13、危机干预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u.不要去设想幸存者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u.不要假设每个经历灾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u.不要使用疾病诊断。因为经历那样严重的事件后,任何看起来异常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u.不要用救世主的态度跟来访者交谈,或专注于他们的无助、虚弱、过失甚至残疾。尽量专注于在灾难中或灾后他们帮助别人的举动
u.不要假设每一个幸存者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通常以安静辅助的态度陪伴在幸存者周围就能给他们安全感,帮助他们应对
u.不要询问灾难过程的细节
u.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回答幸存者的问题,至少应尽量了解幸存者的实际情况
可以做和不可以做
应该做的
u.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
u.给予认同
u.激活支持系统(调动所有支持系统)
u.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知则不惑)
u.给予持续的关注
不要做
u.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如果当时? ?就不会发生? ? )内疚感是为了建立安全感。
u.大事化小
u.埋怨受害者
u.愚蠢的玩笑
u.寻求刺激者(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u.不公正的猜疑(我觉得她就是)
u.忘记,不再关注
14、可向身陷心理危机者建议哪些基本应对方法,
?与他人谈论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恢复日常的起居、饮食和锻炼习惯。
?从事那些能够主动分散注意力的活动(体育锻炼、各种爱好、阅读书籍)。
?最大可能地保持正常的、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安排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
?吃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注意休息。
?经常花一些时间和他人在一起。
?参加具有支持性的组织。
?使用一些能够使自己放松的方法。
?使用能够使自己冷静下来的自我对话。 ?适当地做一些心理放松操。
?寻求心理咨询。
?坚持记日记。
消极的应对方法:
通常趋向于对问题纠缠不休、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依靠酒精或毒品来使自己消沉。
?脱离各种活动。
?脱离家人或朋友。
?加班加点地工作。
?对他人发怒或使用暴力。
?羞辱他人。
?过量饮食。
?过度地观看电视节目或无休止地玩电子游戏。 ?做冒险的事情或者从事危险性很高的活动。 ?不关心和照料自己(在睡眠、饮食、锻炼等方面)。
15、怎样努力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危机干预工作者, 1.生活经验 : 积极VS消极
1.专业技巧: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能力 1.镇静 :危机事件的突发性
1.创造性与灵活性 :学习与练习
1.精力 :咨询是个体力活,
1.快速的心理反应:脑筯急转弯,
1.其他特征: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
危机的信心(我的补充: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洞察、对人性的信任、善良、爱每
一个人、热情、开放)。
范文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2015年6月5日绥宁县11岁女学生因争座位闹矛盾跳楼自杀。 2015年12月22日陕西高一女生因压力太大喝敌敌畏自杀。 2016年1月7日赣州市一小学生因被父母严厉批评上吊自杀。 2016年2月24日西安某中学史学天才林嘉文因抑郁症自杀。 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一、及时发现,避免恶化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困扰的发生率为21.6%-32%,且有上升的趋势。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指明: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初一最佳,初二初三次之,高中最低;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年龄越大心理越健康。 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1、中小学生面临人生多次重大抉择。
2、中小学生对自己、社会、职业、教育的认识尚浅。
3、中小学生“三观”、志趣、特长尚在发展变化中。
4、中小学生发展需求与选择可能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
可以用雨中人投射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压力状况
简介:雨中人测验是最早由爱布拉姆斯及阿姆钦提出,雨代表着主观感受到的压力或困扰,雨的密度和量表达了压力或困扰的严重程度。雨中之人是否有遮蔽物以及遮蔽是否完好,与压力应对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是否有效有关。
指导语:在一张A4纸上任意画一幅一个人在雨中的画。人(画全身像)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要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
分析:总的来说,雨点画得越大、越多,说明自己目前面临的各种生活和学习压力就越大。在大雨中没有任何可遮蔽的地方,没有任何雨具保护自己。这种人在遇到压力时,常感到无力、无助,有一定的依赖性,既不满意环境,但又没有离开环境的行动。用雨具来遮风避雨,但又觉得雨具不是很有效,或是雨伞被风吹翻,或是身上依然被淋湿。这种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焦虑,对压力会有一些适应不良。用雨具把自己保护的很好,脸上的表情也非常沉着和乐观。这些人对压力有足够的信心,有良好的应对压力的方法。
自杀有信号 ,细心能救命
自杀前,人们常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实际上是向他人发出求救信号,如能及时实施干预,自杀是能预防的。
1、经常谈到自杀或想到死亡,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等中流露出来。
2、对绝望、无助或无价值感发出议论,经常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或“我要离开”。
3、日渐严重的抑郁,深度悲伤、兴趣丧失,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神态反常,突然的、出乎预料的由悲伤情绪转为平和安详,甚至表现出愉快的样子。
5、有“死的愿望”,并尝试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
6、拜访或打电话与别人告别。
7、把事情安排停当、整理要丢掉的东西、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等。
8、专心考虑自杀的方法,寻找付诸实施的有关信息(如自杀网站),同时寻求获得自杀的手段。
当一个学生危坐教学楼栏杆,扬言要自杀,说:“学习及生活非常难过困苦,我要跳下去﹗” 如何对企图跳楼自杀者喊话?
1、你有困难请下楼来告诉我如何帮助你。
2、亲人朋友如何联络?能告诉我吗?
3、让我们一起走下楼梯,研究解决方法。
4、你若这样死了,事情可能不明不白。
5、请说出来,让我知道如何帮助你。
6、我会尽力帮助你。我会跟你一起面对。
7、继续关怀,并请相关单位共同协助。
若你先发现企图自杀者时,应该这样做:
1、迅速通知校长、德育主任、心理老师;
2、说明企图自杀事件地点;
3、紧急处理、获得对方关于安全的承诺;
4、打电话给120、110、119。
如果当事人只找你:
1、对当事人说:某某某,我来啦,你是下来跟我聊呢?还是我上去呢?
2、准备水和事物(生理方面的满足最重要)
3、慢慢接近当事人,先请其吃东西,再做其安抚工作,就会更容易。
可能诱发学生非健康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外显负性生活状态有:
1、学业问题:起伏较大、大考受挫、长期不交作业、厌学休学、沉迷手游、成绩垫底、长期缺课等。
2、躯体问题:体重下降、身体残疾、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身患重病、身体缺陷、身体瘦弱等。
3、人际问题:遭受排挤、同性恋爱、同伴欺凌、交友复杂、多角恋爱、恋爱不顺、孤僻自闭等。
4、家庭问题:经济困难、隔代养育、父母离异、专制家庭、家人病故、亲属养育、家庭暴力等。
5、其他问题:外地搬入、外地转学、自然灾害、公共危机、全家蜗居、好友去世、封建迷信等。
可能因以上外显负性生活状态而出现哪些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
情绪表现:情绪忧郁、情绪亢奋、情绪多变、情绪崩溃、经常哭泣、悲观绝望、情绪障碍等。
行为表现:敌意暴力、装扮怪异、成瘾行为、离家出走、自伤自残、企图自杀、自杀行为等。
精神表现:遭遇他伤、胡言乱语、恋爱妄想、幻视幻听、思维迟缓、精神恍惚、精神分裂等。
如何快速对非健康心理与行为问题学生分级?
三级预警: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的行为表现且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须班主任采取家访、谈心、开导等形式给予学生及监护人及时帮助。
二级预警: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的行为表现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应由本校专业心理教师给予学生及监护人进行心理辅导。
一级预警: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的行为表现勾选了3个以上的不论持续时间长短,均应由本校专业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特级预警: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加粗的行为表现不论时间多久,均应由本校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疑似异常心理的应转介到医院心理科诊疗。
心理危机干预原则
对心理危机事件要做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报告,有效控制,快速处理。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是:对信息员反映的问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虚惊一场,也不可麻痹大意。
二、正常与否,识别有据
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只有当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
夸张的行为≠不正常,不顺从规范≠不正常,暂时的压力≠不正常,偶发的情绪≠不正常。
心理危机四大指标
1、危机有促发因素
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可能包含压力、创伤、急性事件、心理状
态等,被这个人知觉到是痛苦、危险、具威胁性或极度心烦的事件。
2、必须破坏心理平衡
这些因素必须造成心理的混乱,才能引发个体危机反应个体此时会尝试应对。
3、惯?的应对失效
当个人无法用他熟悉的应对方式解决混乱的状态,才会出现危机反应。
4、必须伴随明显功能损伤
个体在危机反应后必须伴随功能损伤,包括自我功能、学业功能、职业功能、家庭功能、社会功能等。
辨别心理正常和异常三原则
1、统一性原则
若一个人听到了别人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并坚信有人在害他、攻击他、诽谤他,所以这个人感到非常愤怒,痛不欲生。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基础,这种人所想所反应的情感不被人理解,故评价这个人心理不正常,他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协调性原则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儿子结婚办喜事喜气洋洋,已故亲人办丧事痛哭流涕。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病态相反,该哭的不哭,该笑的不笑,这就是反常、病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若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界因素而出现性格的反常,如平素开朗外向,突然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触人,我们认为是破坏了他性格的稳定性,是反常,如抑郁症。
抑郁症与抑郁情绪
在全世界,受抑郁影响的人数占全部妇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这是美国常见的心理问题,每年大约有一亿七百万人因此而苦恼。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持久的情绪低落至少持续发作两周以上。心境低落与处境不相称,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
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郁症则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
人群中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女性往往多于男性。我国全国约有5千万以上的焦虑症患者。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和坐立不安。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
焦虑情绪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每一个人都会存在着焦虑情绪,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
强迫症与强迫动作
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强迫症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心理障碍。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或多余的,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
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精神分裂症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患病率达1%,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如果怀疑学生存在严重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应尽快要求家长带孩子去专门医院诊断和治疗。
三、积极支持,重回正轨
任何人在失去所爱的或所依附的对象时所陷入的悲哀、悲伤、悲痛、哀悼的境况,这种境况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广义的哀伤:任何由于丧失带来的情绪状态。狭义的哀伤:由于死亡带来的情绪状态 。
哀伤情绪发展必经的过程:危机事件、高度焦虑、否认、后悔、生气、压抑、接受、情绪平缓。
哀伤辅导注意事项
1、不要去设想学生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2、不要假设每个学生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3、不要使用疾病诊断,哀伤不是心理问题。
4、不要用救世主跟学生交谈,专注于他们帮助别人的举动。
5、不要假设每个学生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安静陪伴就行。
6、不要询问事件过程中的细节。
7、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哀伤辅导应该做的
1、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
2、给予认同。
3、调动所有支持系统。
4、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
5、给予持续的关注。
6、不要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
哀伤辅导不能做的
1、大事化小。
2、埋怨遇难者。
3、开玩笑。
4、寻求刺激(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5、不公正的猜疑(我觉得她就是??)。
6、忘记,不再关注。
不能说这些安慰话
1、做个勇敢的男孩/女孩!
2、生活是为了活下去
3、一切很快就会结束
4、你会站起来的
5、一切将在一年内过去
6、你会变好的
7、坚忍到底
哀伤辅导过程与任务
1.接受丧失:丧失已经发生;接受丧失,不扭曲;接受丧失不可逆转。
2.经历哀痛:哀痛是必须的;哀痛是正常;接触、感受哀痛。
3.重新适应:适应生活中的缺少;新的正面自我形象;生活观、信念调适。
4.投注于新关系:爱的保留;社会系统;生涯任务;希望在明天。
哀伤辅导原则和程序
1、帮助学生界定并表达情感;
2、帮助学生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下活下去;
3、将感情从逝者身上转移(爱、安全);
4、允许时间去哀伤;
5、阐明正常的哀伤行为;
6、持续的支持;
7、检查防卫和适应方式;
8、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学生死亡后班级哀伤团辅
1、介绍宗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心灵对话:填写《心灵对话》单。
3、宣泄哀伤:面对逝者照片相互表达。
4、内疚处理:“如果我做了??的话,X也许就会活着”
5、走出哀伤:同学、老师分享经验。
6、重思生命:引导大家珍惜生命,快乐生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丧失。
7、告别逝者:每人写一封信给逝者,默哀3分钟。
8、畅想未来:请大家畅谈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
9、传递拥抱:“我们相互支持,我们共同走过!”“告别悲伤,拥抱未来。
心理危机出现并不可怕,只要当事学生能得到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服务与援助,就可以化危机为发展,促进其在心理上更快地走向成熟与完美。
正确认识,生命的责任在于本人手中,如果其真的要结束自己的生命,那谁也没办法帮他!只要我们之前已经尽力帮他就行了!
范文四:学校心理危机干预2013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 有效预防、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由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心理危机或潜在危机,及时进行干预,预防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根据我校情况特制定此预案。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原则等
(一)心理危机定义
心理危机指学生运用通常处理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无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而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紧急处理,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并使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当出现紧急心理危机事件时,由学校领导指挥,德育处统一指挥协调,级部长、班主任、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及学校有关人员共同参与,配合学校指挥,联动配合,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及时干预。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1.因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导致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者;
2.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
3.出现与严重自伤或他伤事件(或人)有密切关联者。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二、学校成立“武备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
在校长、副校长、政教处领导下,级部长、班主任、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及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逐步建立监控网络,班主任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学生会对相关同学心理状态信息的掌握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心理咨询室、政教处,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如遇到突发事件,任何人都可直接上报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给学校领导。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三、心理危机干预分类措施
(一)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二)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 情绪低落抑郁者
2.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者
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严重人际冲突或突遇严重挫折者
4.过去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或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明显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产生危害者。
(三)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讨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四)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干预措施
1.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情况信息,班主任反馈到心理工作室,由心理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心理老师应提出书面报告及相关建议。如鉴别出学生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疾病,应该派专人负责监护并立即通知学生家长,与家长协商并签署相关文字性材料,转介上级医院或咨询机构。
2.根据文件要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当量力而行,超过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范围的个案,经学校专职心理老师鉴别判断后,应立即转介。
3.在判断当事人问题不太严重或者对问题严重学生进行转介的同时,学校心理老师及相关人员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提供以下帮助:
(1)表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耐心地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帮助对方改善精神状态,减轻心理危机状态下的过激情绪;
(2)帮助当事人有所作为地正视和处理危机,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3)提供有关信息,运用适当方式、手段和语言,适当帮助当事人正视现实,走出困境;
(4)必须避免怂恿当事人责备他人。
4.对有自杀或自伤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一旦发现学生有自杀或自伤倾向,任何人都有责任立即向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监护小组,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指导下,将有自杀或自伤意念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或其他安全地点,为防意外,最好在一楼等相对安全区域),组织班主任、各位老师、心理老师和监护小组对其实行不间断监护。
(2)通知学生的家长尽快赶到学校,待家长赶到学校后双方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3)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特别的个体危机干预。要做好详细的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归因分析和心理诊断,制定心理危机特别干预方案,采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建立特别干预工作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必要时请有心理治疗干预特长的专家进行指导或者转介医疗机构。
(4)学校要建立防护措施、监控措施,应对和防止学生的极端行为,保护学生身心安全。同时,学校要及时将特别预警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时间、原因、判断、干预方式、过程变化等情况,写成书面特别预警干预情况报告,以应对家长、媒体、社会的询问、质疑、报道和纠纷;经上级同意,必要时学校可以主动约见媒体,如实通报情况,争取主动,防止学校的声誉损失、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5)如转介的学生需住院治疗,学校与家长协商并要求家长写下书面同意意见后(如果是通过电话与家长协商应有电话录音,以免发生纠纷),由家长办理请假、休学或退学等相关手续。
(6)如有自杀或自伤意念学生需回家休养治疗,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并办理相关手续。相关手续一旦办理完毕,学校不得让其继续留在学校,以免影响其心理康复或发生意外。
5.对已经实施自杀或自伤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已经实施自杀或自伤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到最近的医院急诊室或校医室,由急诊室或校医室负责实施紧急救治或转到其它医院救治。同时,立即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行报告。
(2)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由保卫部门或公安部门负责及时保护、勘察、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
(3)立即通知实施自杀或自伤行为学生的家长到校。
(4)对于自杀未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应与家长协商解决。如危机情况尚未解除,必须由家长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转介到专业心理治疗中心进行咨询和治疗,不得让其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以免影响其心理康复或发生其他意外。
(5)对于已实施自杀行为学生周围的学生,包括同班同学、好朋友、目击者等,学校和班级应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心理咨询室可根据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避免更大范围的急性心理危机出现。
6.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由政教处、保卫处负责,首先给予控制,保护双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由心理工作室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如诊断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者需要住院治疗或回家休息,及时通知家长并与家长协商解决。
总之,学校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应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7.对于因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学生,在其复学以后应采取相应后期跟踪措施:
(1)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出具有资质医院、咨询中心等开具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2)学生复学后,学校和班级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给予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同时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每月至少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
(3)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院还应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应安排班主任、学生骨干、该生好友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
8.在开展危机干预与危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证据保留工作,包括与相关方面打交道的重要的电话录音、谈话录音、记录、书信、照片等。学生自杀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班级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供给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备案。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班级亦应将其详细资料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备案。
四、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五、全校各部门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因失职造成学生生命损失的,要对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具体来说,在下列情况下,要追究个人责任。
1.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某些人员协助而不服从协调指挥、造成严重后果的;
2.参与危机干预事故处理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接到学生心理危机事故报案后,拖延时间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或在现场不配合、不服从统一指挥而延误救助时机的;
3.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员对学生心理危机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或不及时上报,或执行学校危机干预方案不力的。
莱西武备中学 2013、11
灾难之后,我们如何面对?
在灾难发生之后,您可能会经历家园的损坏,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的伤害。幸存者常常会因灾难在未来数周内产生以下的一些身心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正常人对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周或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行缓解。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心理反应
恐惧和担心----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迷茫。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
悲伤---l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抒解。少数人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
内疚感---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亲人的死亡。
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强迫性的重复回忆---一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灾难事件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
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一种爱的失落感。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如针扎心般的感受。
过度反应---对于灾难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噩梦,易从恶梦中惊醒。
麻木和遗忘---
身体不适的症状---l易疲倦。l发抖或抽筋。l呼吸困难。l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l子宫痉挛。l记忆力减退。l注意力不集中。l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l晕眩、头昏眼花。l月经失调。l心跳突然加快。l反胃、拉肚子。
我们怎样帮助自己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快速地让我们恢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我们要:
l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l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障。
l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l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正常的生活能帮助我们尽快恢复原有的社会功能。
我们不要:
l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
l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l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l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我们怎样寻求和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
1.可以从网络查找心理创伤和灾难心理干预相关信息;
2.可以就近拨打心理咨询电话求助。
3.如果从灾难事件发生日起超过2个月仍然很难从上述状态中走出来,更要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范文五: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根据《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 落实基层 预警为主 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初级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4.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 、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5.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7.青春期情感问题,如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9.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10.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鲁山县第六初级中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郭建强
副组长:张浩亮 张广伟 郭谱亮
学校核心组成员:葛红义 王向峰 任俊豪 徐志勇 付滨滨 叶广文
七年级:李耐凡 徐佳佳 王凯旋
八年级:张秋芝 邱新娜 姚萌萌
九年级:代朝辉 叶圣飞 景现朝
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
总体而言,根据本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具有新城特色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其中,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教育与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组织引导各班委会、团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协会,通过学生心理危机协会,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教导处、教研处、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
(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班主任等,负责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育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中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市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面向全体学
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日记”,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组织有关成员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评估,包括对危机干预学生的康复状况进行鉴定,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寝室长和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教研处、德育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专职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
在学校三级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预警工作:
(1)班主任、教研处、心理工作室等负责人需时刻关注学生心理档案跟踪或周边师生反应具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帮助具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缓解心理危机冲突,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心理问题批判及心理危机解决对策。
(2)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并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心理老师、班心理委员等应给予及时的关注;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预诊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
(3)及时做好预警报告。发现学生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和各班心理委员应立即向班主任、心理老师等报告,心理老师等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领导报告,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应急系统
(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有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
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院应对学生实行24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学工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德育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医务所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院要安排学生干部、学生心理委员、或室友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范围内能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中心”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中小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同学、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
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另外,心理咨询中心要形成危机信息备案制度,建立《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及时更新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信息和资料。其中,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包括:
(1)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筛查出来的高危学生名单;
(2)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与访谈记录;
(3)学生因心理障碍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等,或重大违纪处分或违法等处理详细材料复印件;
(4)各部、年级班主任、班干部、咨询师等对高危学生实施监控与干预的详细记录。 其中,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应到指定的医院进行复查诊断,获得医院的康复诊断证明后,方可按学院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复学手续。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后期跟踪,尽可能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