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王维的佛教诗
2008年5月第30卷 第3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May 2008Vol 130 No . 3
论王维的佛教诗
王辉斌
(襄樊学院中文系, 湖北襄樊 441053)
摘 要: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 山水诗与佛教诗, 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 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 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 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 典故艺术的创新, 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 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关键词:佛教诗; 佛理诗; 佛意诗; 禅趣诗
中图分类号:I 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的王维, , 既献, 又使得他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因此而由儒之佛之禅, 其艺术审美观也因此而更为丰富与深邃。而这也是后人称王维为“诗佛”的原因之所在。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 山水田园诗与佛教诗, 可以称得上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对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由于历代研究者的极度青睐与钟爱, 以致文章著述, 林林总总, 应有尽有, 而于王维佛教诗的探讨(这里主要是指专文研究, 至于言及佛教对王维创作的影响等, 则不在本文的所论之列) , 涉笔者却无多。而且, 这种研究状况的存在, 与学术界对王维佛教思想(含诗学观) 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的态势, 也是颇不相称的。其所反映的, 则是研究者对于王维诗歌的研究乃是有欠全面与系统的。有鉴于此, 本文特以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为据, 对王维的佛教诗作一综合观照与透视。
。王? 对于这一问题, 以笔者之所见所知, 似在千年的王维研究史上, 尚无专人专文对其进行过具体的统计。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 究竟什么样的诗才可称之为佛教诗? 这似乎更是一个无人涉笔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存在, 自然是有碍于对王维佛教诗的研究的。如果不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则研究王维的佛教诗, 显然就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 也即是很难对其进行全面、具体、准确之认识与把握的。就我对《全唐诗》的检读可知, 有唐一代的佛教诗, 大致是由两种类型构成的, 即一为狭义的佛教诗, 一为广义的佛教诗。所谓狭义的佛教诗, 是指一首诗仅从诗题上看, 就可知其是以“佛”为创作中心的, 如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刘长卿《狱中见壁画佛》、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严为《宿法华寺》、柳宗元《浩初上人见贻绝句》、白居易《题玉泉寺》等诗, 即皆属此类。这是因为, 这些诗题中的“兰若”、“上方”、“上人”等词, 乃皆为“佛家语”之属, 即其皆与佛教关系密切, 而景空寺、香山寺、思禅寺、法华寺等, 则又皆为佛家之建筑物, 所以, 这类诗是典型的佛教诗。广义的佛教诗, 是指除了狭义的佛教诗外, 还有一类诗的诗题虽然与“佛
一、研究王维佛教诗的两个问题
在盛唐诗人中, 王维不仅是与佛教打交道最早的
收稿日期:2008-01-23
作者简介:王辉斌(1949-) , 男, 湖北天门人, 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 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
中心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44
家语”、佛教建筑物等了不相涉, 但作者于诗的内容之中, 却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佛教语词、佛学典故, 以及一些属于禅学范畴的偈语、意象、意境等。这种类型的佛教诗, 其代表作有怀浚《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1]等。这两种类型的佛教诗, 在一部《全唐诗》(含
) 中, 据我的粗略统计, 其数量之多约《全唐诗补编》
为3000首左右。仅此, 即可说明唐代诗人与佛教关系之非同一般。而令人遗憾的是, 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佛教诗, 古今学界却均无人去对其进行具体的专项研究。
如果用唐诗中的佛教诗之类型, 去比对属于个案范畴的王维集中的佛教诗, 并据以检核王维现存佛教诗的实际数量, 但也不无问题。其原因在于, 在王维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中, 有许多对自然山水的描写, 或于意境的创造等方面, 往往都充满着一种禅意, 如《汉江临泛》中的“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一联, 即为具有代表性的一例。所谓“禅意”, 是指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 其意境的创造, 境界的开拓等, 大都具有“空”、“寂”、“静”、“闲”等审美特征。如“外, 山色有无中”“空”, 想。在王维集中, 》、《渭川田家》、《淇上即事田园》、《终南别业》、《归辋川作》、《送别》、《鹿柴》等, 就都具有这种“禅”的意趣与韵味, 也即为研究者所称道的“禅趣”、“禅悦”、“禅味”等。[2](P105) 那么, 在研究王维的佛教诗时, 这些本属于山水田园诗范畴的诗作, 是否也可将其归类于佛教诗呢? 这应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着眼于佛教诗的缘起与东晋玄言诗、玄理诗的发展, 以及谢灵运具有玄学特色的山水诗[3]之角度, 并
[4]的实际情况以言, 对王维集结合王维“又精禅理”
中的佛教诗进行具体界定者, 笔者以为, 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1) 诗题已标明为佛教建筑物或僧人之称谓者。这种类型的诗歌, 如《谒璇上人》、《蓝田山石门精舍》、《过福禅师兰若》等, 是任何读者一看便知其为佛教诗的, 这也是王维集中最容易分辨的一类佛教诗。(2) 诗歌本文中运用了“佛家语”。这里的“佛家语”, 所指主要为属于佛学范畴的语词、典故等, 如《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中的“莲花法藏”、“贝叶经”, 《叹白发》中的“空门”, 《辋川别业》中的“优娄比邱”、“经论”等词, 即均属此类。根据这些“佛家语”, 可知这三首诗都是可以目之为佛教诗的。(3) 受佛教禅宗的影响, 追求禅趣、禅意、禅境者。这类佛教诗, 如上所言, 乃是专指《辛夷坞》等山水诗的。或有认为《辛夷坞》等诗为田园山
水诗而不属于佛教诗者, 其实是可商兑的。这是因
为, 在中国诗歌史上, 有许多诗歌于类别方面, 是具有双重属性甚至是多重属性的, 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上张丞相》一诗, 既有言其为干谒之作的, 又有认为其乃为一首山水诗者, 即为其例。再如李白著名的《蜀道难》, 言写蜀中山水者有之, 言仕途坎坷者有之, 言刺安禄山者更有之, 其既说法种种, 且说者又各执一词, 即说者都有其立论的依据。由是而观, 可知将王维集中的《辛夷坞》等山水诗归类于佛教诗者, 乃是并非没有道理的。其实, 将王维的《辛夷坞》等诗作如此认识者,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早已为之。在该书的第二章第二节中, 作者在具体论及王维集中“佛教与中国文学”之“禅诗”的代表作时, 所例举者几乎皆为《辛夷坞》等山水诗。这样看来, 可知《辛夷坞》等诗在类别方面, 与孟浩然《望洞庭湖上张丞相》、李白《蜀道难》一样, ) 综而言之, 其实。若42首。即:》、《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蓝田山石门精舍》、《终南别业》、《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渭川田家》、《饭覆釜山僧》、《资圣寺送甘二》、《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燕子龛禅师》、《寄崇梵僧》、《山居即事》、《归辋川作》、《辋川闲居》、《淇上即事田园》、《过福禅师兰若》、《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同崔兴宗送瑗公》、《汉江临泛》、《登辨觉寺》、《苑舍人对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这之赠》、《辋川别业》、《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投道一师兰若宿》、《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游感化寺》、《游悟真寺》、《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鹿柴》、《辛夷坞》、《竹里馆》、《送别》、《叹白
(七绝) 、发》《辋川别业》、《积雨辋川作》。
从内容的角度言, 王维的这42首佛教诗, 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所谓佛理诗, 是指作者于诗中重在宣扬佛家观念, 言谈佛学理论等, 因此, 这类诗又可以佛教诗中的说理诗名之。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相结合的产物, 也即这类诗较之佛理诗而言, 其最大的不同点, 是诗中文学成分要明显地重于说理成分, 故本文乃以“佛语诗”名之。而禅趣诗, 则是专指具有禅意趣味的山水诗, 如《渭川田家》等。这三类诗, 既互为关联, 又各有所别, 其实际上所反映的是王维佛教诗中的三种境界, 即“理”、“意”、“趣”, 而就其艺术旨归与审美趣味而言, 后者自然是一种境界最高的佛教诗。
45
诗云:
二、王维佛教诗分类述论
上面说过, 佛理诗就是佛教诗中的说理诗。王维的佛理诗, 就其说理的类别、程度等方面而言, 可以《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示学人二首》、《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谒璇上人》等诗为其代表。这类佛教诗的最大特点, 如前所言, 主要是重在宣扬佛家观念, 言谈佛学理论, 或者说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反映其对佛理或佛学要义的体悟与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 遥
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莫怪消炎热, 能生大地风。
这首诗所涉及的佛理之核心, 即中间的“欲问意心意, 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四句。
(即所前十字所写, 是指操禅师遥知佛家“一切皆空”
) 的佛理学说, 所以王维特地前来向其询谓“空病空”
(指众生所具有的先天性佛性) 的佛学之理。问“义心”
认识。而其中“理”的内容所包含者却是多个方面的。而“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一联, 则是从佛学“本体
如《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一诗:论”的角度阐述“法身”与“世界”的关系。关于“法
了观四大因, 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 是身”, 说者有二。如僧肇维于《维摩诘经》注中认为:身孰休咎。“法身者, 虚空身也。无生而无不生, 无形而无不形。
色声何谓客, 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 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 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 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 趋空定狂走。, 无有一法垢。
, 中有粥否。
斋时不乞食, 定应空漱口。聊持数斗米, 且救浮生取。
全诗24句, 共由两部分组成, 即一为言说佛理, 一为“遗米因赠”。其言说佛理的部分, 即从开首至“无有一法垢”止的前16句诗。仅就诗句的数量言, 可知这首诗在“说理”方面乃是极具典型性的, 因为王维其它佛理诗所“说理”的诗句, 均无超过此诗者。这
超三界之表, 绝有心之境, 称赞所不
能及。寒暑不能为其患, 。故其为物也, 不可为无; 弥纶八,
[5]又《, , 应无端之求。”大
》卷十八云:“言法身者, 解有两义: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 名为法身; 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 故名为法身。”[6]这两种说法, 其实是相通的, 即其都是指“法身”广大无边, 能统摄万物, 涵盖一切。而这即是
佛教对众生万物本体的认识, 也即所谓的“本体论”。王维于诗中专门言及此者, 所表明的是他对这种“本体论”的体认与解悟。而所谓“天眼”, 即佛教“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之一。对此,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进行了专门的笺释, 其于该书卷七引
《翻译名义》云:“天眼通者, 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
说明这首诗所说之“理”乃是相当丰富的。从总体上色, 是名天眼。”并说:“凡是天眼, 远近皆见, 前后内看, 这16句之所言, 主要讲的是“缘起聚合, 万物皆外, 昼夜上下, 悉皆无碍。”佛教中的“天眼”既然具有幻”的一种佛学法理。其大意是说:佛教中的“四大”如此功能, 如此神通, 而操禅师又是一位“遥知空病(指地、水、火、风) , 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其空”的高僧, 所以王维乃说“山河天眼里”, 即认为“山既能依因缘而聚生万物, 又能依因缘而离散万物。世河”尽在操禅师的“天眼”之中。在《与胡居士皆病寄间万物的产生与形成、消失与坏灭, 都是变化无常的。此诗示学人二首》等诗中, 王维还分别言及了佛教中所以, 如果能对外境外物的虚幻不实有较清醒之认识, 则其就无以对人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垢染了。由此看来, 可知王维在这一首诗中(指前16句) , 所反复宣(或扬与阐述的, 实质上就是佛学理论中的“因缘论”
有称其为“缘起论”者) 。而王维对这种“因缘论”的
的“因果论”、“方法论”、“认识论”, 以及对无为、无
相、无往、无著与“人我空”、“无记空”等佛学理论, 这里就不一一例说了。
由以上所述不难看出, 王维佛理诗的言理成份之
重, 理性色彩之浓, 与兴盛于晋宋之际的玄理诗、玄言
认识, 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对这16句诗的笺注诗乃是并无二致的, 其所不同者, 只不过是一谈玄理、又可知, 乃是综合《维摩诘经》、《法华经》、《涅槃经》一言佛理而已。三者以为。此则表明, 王维在写这首诗之前, 对这三下面再看佛语诗。如上所言, 王维集中的佛语部佛籍已是了然于胸的。再如《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诗, 主要是指“佛家语”与“文学语”相结合的一种佛教师》一诗, 其所言者, 则为佛学理论中的又一种类型。诗, 由于这类诗是一种“双语”孕育的产物, 所以其诗46
化的文学色彩明显地浓于佛理诗。而且, “双语”在这类佛教诗中所占的比例, “文学语”诗句也是明显地多于“佛家语”诗句的。这种情况恰好与带有玄言色彩的谢灵运山水诗相反, 即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以描写自然风光为少、言理及其它诗句为多的, 而王维的这类佛教诗, 则是以言谈佛理为少、描写自然风光及其它诗句为多而见特色的。导致这一特色存在的最直接原因, 就是王维在对这类佛教诗的创作中, 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描写, 并使之成为其创作的主体。王维集中的这类佛教诗, 主要有《登辨觉寺》、《游感化寺》、《游悟真寺》、《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燕子龛禅师》等。如《登辨觉寺》:
竹径从初地, 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 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 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 观世得无生。
此诗从开篇到结尾, 所用“佛家语”甚多, 如“初地”、“化城”、“趺坐”、“梵声”、“空”、“法云”、“无生”等, 即皆为其例, 其依序出自《华严经》、《《大智度论》、《最胜王经外, 观世得无生与方式问题, 。但尽管如此, 其中“窗中三楚尽, 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 长松响梵声”之所写, 却使得这首佛语诗俨然成为了一首境界开阔、意趣盎然的山水诗。在这四句诗中, 作者通过登寺时于“窗中”之所及, 不仅描写了“三楚尽”而“九江平”的阔大景象, 而且还以“软草承趺坐, 长松响梵声”十字, 形象地勾画出了僧人们于“梵声”中在芳草上趺坐的动人景观。远景与近景的结合, 声色与动静的互融, 在这四句诗中交相辉映, 使得辨觉寺清幽而静谧的自然特点, 得以立体之凸显。其中, 又尤以“窗中三楚尽, 林上九江平”两句的描写, 而为后人所称道。如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评此二句云:“此似是庐山僧寺, 三四形容广大, 其语即无雕刻, 而窗中
[7]所评甚是。再看《林外四字, 一了千里, 甚佳。”过
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一诗:
无着天亲弟与兄, 嵩邱兰若一峰晴。食随鸣磬巢乌下, 行踏空林落叶声。
迸水定侵香案湿, 雨花应共石床平。深涧
诗句中, 而谭元春于《唐诗归》中用一“禅”字对“行踏空林落叶声”所进行的品评, [8]又可对此佐证之。全诗禅与景的结合, 又使得这首诗不是山水诗而又似山水诗。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与上引《登辨觉寺》基本类似, 即二者都是在中间两联中进行的:项联以声(鸣磬、落叶声) 写静, 用以突出兰若四周环境的寂冷深幽; 颈联虽然是“人地合写”, [9]实际上是以兰若之孤高幽冷而在对人进行全方位烘托。诗中叙事写景, 言佛谈禅, 既相互交错, 又互为融合, 而其“章法之开合, 笔墨之神化”, 则诚如黄生《唐诗摘钞》之所言, 乃“皆登无上神品矣。”[10]诗人对嵩邱兰若的审美观照, 仅此即可见其一斑。
禅趣诗作为王维佛教诗之一类, 其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以禅趣入诗。换言之, 即诗中凡具有禅趣者, 便为禅趣诗。而所谓禅趣, 用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中的话来说, 就是“、”表现。正因此, , , 抑或山水田园, , 那么宁静, 而诗人寓入其中的文学性、形象性、艺术性与审美观照等, 都因此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因之其境界的开拓与意境的创造, 也就自然是因此而更具深度与广度的。从艺术与审美的角度讲, 禅趣诗乃为王维佛教诗中的精华。请看《柴鹿》一诗: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在这首小诗中, 诗人仅用了20个字, 即勾勒出了一幅秋山落照图。而作者于整个构图中, 所奉献给读者的, 乃是一种大自然的静态美。首句“空山不见人”, 极写山林的空寂与静谧;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 以声显静, 寂处有声, 静中有动; 第三句“返景入深林”, 以光线之动显示林中之静; 结句则冷中见暖, 赋“青苔”以动态的生命。诗人通过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与处理, 使得全诗不仅境界空寂, 禅趣无穷, 而且还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又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如。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 谈
长松何所有, 俨然天竺古先生。笑无还期。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中的“嵩邱”为河南嵩清代诗评家纪昀曾称此诗“如禅家者流”。[11]山, 乘如禅师与萧居士即皆居于嵩山兰若, 王维某日其中“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两句, 通过作者的高因过此兰若而写下了这首诗。此诗由始而终, 先后用度提炼, 不仅写出了诗人与大自然物我合一的那种亲了“无着天亲”、“兰若”、“鸣磬”、“迸水”、“雨花”、密无间的情感, 而且还包含了“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于“天竺古先生”等语词, 使得“佛家语”几乎存在于每一
其间, 因而乃给人一种“禅趣”盎然的审美感受。所
47
以, 南宋诗论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后湖集》评此诗说:“此诗造意之妙, 至与造化相表里, 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 知其蝉蜕尘埃之中, 浮
[12]这一评语所道出的, 乃是此诗游万物之表者也。”
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型典故而存在。
作为诗人, 王维不仅有着非凡的艺术才华, 而且对佛学理论也有着深厚的素养。正因此, 故被苑咸在
《答诗并序》中称誉为“当代诗匠, 又精禅理”的王维,
极富联想的言外之意。而在“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在用文学的手段与诗歌的形式去宣扬佛理的同时, 由时”这十字中, 其形与意的贯通, 动与静的交融, 以及于融入了他自己对佛理的认知体验与切身的崇佛感其所涵含的言外之意, 也就自然是更具匠心与机锋。受, 使得深奥的宗教理论被诗人的诗思情感化与形象
化, 而别具一种韵味和情致, 并成为当时及后世士大由是而观, 可知后人称这两句诗为“奇句惊人”, 并认
夫精神与心灵上的一种慰藉。这既是王维着眼于诗为其“有无穷景味”、“一片化机”等, 乃并非为虚言。
歌的角度, 对佛教理念的一种接受与领悟, 又是王维对佛教理念的一种阐述与宣扬, 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了三、王维佛教诗的文学史意义
王维佛教诗有别于初盛唐其他诗人同类之作的一个
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讲, 中国最早的佛教诗特别闪光的亮点。王维的这种努力是使其佛教诗成为唐是其中的佛理诗, 乃产生于晋宋时期, 且与盛行于当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最重要因素。这是一种新的开时的玄理诗、玄言诗互为辉映。对此,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已曾论及, 并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由东晋而初唐, 玄理诗、玄言诗虽然已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种历史陈迹, 但佛教诗的发展却甚为顺畅, 以至于到了孟浩然、王维等人生活的盛唐时期拓。而且, 这种新的开拓在整个唐诗史上, 都堪称是
独创一家的, 、苏轼等人的影响, , 当时诗坛中的一束奇葩, 也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的。即是以能够顺利发展, 、、、说, 王维的佛教诗对于传播佛教理论、宣扬佛学观念而言, 与盛行于李唐一代之变文相比较, 二者在文学佛、崇佛的举措是密不可分的。仅据两《唐书》所载就史上是占有同等重要之地位的。可知, 初盛唐时期的唐太宗、唐高宗、武后、唐中宗等而有意识地将禅趣、禅味、禅法等引入山水诗进人, 即皆为礼僧敬佛的实践者与支持者。而以道教为国教的唐玄宗, 也并不排斥佛教, 这从《全唐文》著录其《括检僧尼诏》、《改波斯寺为大秦寺诏》等文, 即可大体窥获之。这种大的文化背景, 便构成了孕育佛教诗的一架最好的温床。而王维正是躺在这架温床上讨生活的一位诗人, 所以他既极度崇佛, 而“又精禅理”, 更加之他全家几乎都是礼佛居士的实况, [13]因而作为宗教形式之一的佛教, 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其进行创作的又一重要题材。尽管在王维之前的初盛唐诗人如陈子昂等, 已曾开始了佛教诗(文) 的创作, 但无论是诗歌数量抑或艺术质量等方面, 其都是难以与王维的佛教诗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的。所以仅就这一方面言, 王维不仅是初盛唐时期大力创作佛教诗的第一人, 而且其佛教诗对于唐诗题材的开拓, 唐诗内容的丰富, 以及唐诗典故的运用与更新等, 都是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的。以典故为例, 王维佛教诗中众多佛典(事典) 与禅语(语典) 的运用, 既增强了用典艺术在内容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又能使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并能从中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这种情况, 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作用至大。所以从王维有意识地创作佛教诗始, 佛学典故便成为了历代诗歌中48
行创作者, 是王维佛教诗所表现出来的又一鲜明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 对于唐代山水诗乃至其后的整个山水文学史的发展来说, 无不起着积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从文学流变的角度讲, 山水诗的发展虽然由六朝而盛唐已构成了蔚为大观之态势, 且其间还涌现出了如谢灵运、鲍照、谢月兆、孟浩然等山水诗名家, 但真正将山水诗推向其艺术巅峰的诗人, 则是非王维莫属的。而王维山水诗在艺术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他擅长于“以禅语入诗, 以禅趣入诗, 以禅法入诗”, [2](P104) 一言以蔽之, 就是他的山水诗与“禅”密切相关。正因此, 所以在王维的山水诗中, 有许多如上所举《鹿柴》、《辛夷坞》之类的禅趣诗。而这也是王维山水诗有别于谢灵运等人山水诗的一个最为根本性的标志。谢灵运的山水诗, 从总体上讲, 受玄学、玄风的影响乃是不言而喻的, 而王维的山水诗, 虽然受佛学、佛理的影响也甚为明显, 但二者的结果却是完全不相同的。谢灵运山水诗因与玄学、玄言关系密切, 所以往往带有“一条玄言诗的尾巴”, 而被文学史家们称为“有句无篇”, 王维的山水诗却能从佛学、佛语中吸取其艺术方面的精华养分(主要指禅趣、禅法、禅味) 以为己用, 故其于境界
的开拓与意境的创造等, 乃是特色独具而面目全新言诗相比较, 乃是并无二致的。这种情况的存在, 无的。还值得称道的是, 王维集中那些具有禅趣、禅味、论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抑或接受美学方面言, 显然都有禅法特点的山水诗, 在描写物象与自然景观方面, 由碍于读者的接受。而其于唐诗的繁荣与发展, 也就自于诗人的高度艺术锻造与锤炼, 不仅使之毫无属于佛学范畴的斧凿痕迹, 而且还有许多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如“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等, 即皆为其例。所有这些, 均表明了王维佛教诗对其山水诗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而这种作用实际上就是作者表现在创作中的一种革新。
从总体上看, 王维的佛教诗也不无可议或欠缺之处, 如其于佛理诗中过多的言谈佛理, 明显地破坏了诗的意境与韵味, 即为弊端之一。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言, 如果一首诗不讲究意境与韵味, 其不仅了无情致与意趣, 而且读起来也会感到味同嚼蜡。更有甚者, 是王维集中的一些佛理诗, 几乎通篇都是由佛学术语结构而成的, 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便可视为这一方面的代表。这两首诗虽然都属于作者的“慰病之作”, 即其所写所言, 歌的形式对病中的“, 上, 《维摩诘经》影响, 所以读者于这两首诗中所看到的, 几乎句句都是佛学典故与佛家语词。这是一种令读者望而生畏的佛理诗。由王维的这两首诗可以获知, 其集中的这类佛教诗, 与兴盛于魏晋时期大谈玄学的玄理诗、玄
然是弊大于利了。参考文献:
[1] 王辉斌. 怀浚上归州禅释[A ].唐代诗人探赜[M].贵阳:贵州人
民出版社, 2005. 351~356. [2] 孙昌武. 隋唐五代的佛教与文人[A ].佛教与中国文学[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105. [3] 王辉斌. 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A ].先唐诗人考论[M].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193~205. [4] 苑 咸. 答诗并序[A].王右丞集笺注:卷十[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61. 183. [5] 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卷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1.
129. [6] 陈铁民. 王维集校注: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 1997. 364. [7] 方 回.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M].北京:中国书店(影印) , 1990.
3. [8] 钟 惺, 谭元春. 唐诗归:卷九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
[9] ::, 1961.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355. []瀛奎律髓:卷二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影印) , 1990.
2. [12]胡 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十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62. 97.
[13]王辉斌. 王维崇佛原因综论[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4) .
[责任编辑:杨 勇]
On W ANG W e i ’s Buddh ist Poetry
WANG Hui 2bin
(Ch inese D epart m ent, X iangfan College, X iangfan 441053, Hubei, China )
Abstract :Fr om literary point of vie w, landscape poetry and Buddhist poetry are t w o literary feasts that WANG W ei is dedicated t o the peop le of his ti m e and future generati ons . WANG ’s existing 40Buddhist poe m s can be br oadly divided int o Buddhist phil os ophy poetry, Buddhist langue poetry, Zen hu mor poetry . Buddhist phil os ophy poetry is meant t o p r omote Buddhist phil os ophy . Buddhist langue poetry is a combinati on of “Buddhist language ”and “literary language ”. Zen hu mor poetry reaches the highest level of Buddhist poetry in ter m s of art and aesthetics . WANGW ei ’s Buddhist poetry not only p lays an i m portant r ole in the devel opment of Buddhist literature, but als o enriches the con 2tent of Tang poetry, innovates the art of literary quotati on, and pushes the landscape poe m s t o the p innacle of art, all of which can not be underesti m ated .
Key W ords :Buddhist poetry; Buddhist phil os ophy poetry; Buddhist langue poetry; Zen humor poetry
49
范文二:描写春雨的诗
篇一:春雨
作者:太乙王真人
春雨是一位女诗人
弹拨着一张古希腊的竖琴;
那细细密密的银线,
是纷纷乱乱的琴弦。
她用单调古老的曲调,
歌唱亘古常新的爱情。
灵蛇听到了琴音,
告别了漫长的冬眠;
长河听到了琴音,
解开了封冻的河面;
小草听到了琴音,
春芽一颗颗新嫩;
柳条听到了琴音,
摆动着柔曼的腰身;
花朵听到了琴音,
打开了包藏的芳心。
大地听到了琴音,
匆匆换上了七彩的衣裙。
春雨是一位抒情诗人,
弹拨着一张千年的古琴;
唱着单调古老的曲调,
歌唱亘古常新的爱情。
﹎﹎﹎﹎﹎﹎﹎﹎﹎﹎﹎﹎
篇二:春雨
作者:古知洲?
她来了,
带着美女的飘移,
带着美女的余香,
一丝丝、一缕缕,
洒脱着声声的娇嫡。
她来了,
带着清泉的甘甜,
带着蜜蜂的乳液,
一点点、一滴滴,
滋润着万物的心渠。
她来了,
带着宽阔的胸怀,
带着无私的奉献,
一次次、一遍遍,
轻轻地拥抱着大地。
她走了,
走的清心而自然,
走的飘移而安静
一时时、一切切,
不会有任何的奢求。
她走了,
带着万千的香吻,
带着离去的俏然,
一处处、一片片,
拥抱着万物的别离。
留下了,
送给万物的渴望,
送给万物的真爱,
一束束、一仓仓,
美的感情和丰收涟渏……
﹎﹎﹎﹎﹎﹎﹎﹎﹎﹎﹎﹎
篇三:醉舞春雨?
作者:绿荫夏荷
如丝的细雨滑落向大地
穿过有些透明的光
那分明是太阳的光辉
眯望着寻找着
却不见太阳的身影
漫步在这春光的毛毛细雨里
我的心在雨中醉舞飞扬
飘流着我无限的欢畅
雨点儿撒落在我的睫毛尖
哧溜地过了面颊
冰凉冰凉的
却没有一丝儿寒意
雨点儿很小很细
发丝上结下了毛茸茸的小点儿
河堤娇嫩的青草
卖弄着青春淡黄的绿意
河水泛起了浅浅的春潮
河面上有燕儿在雨雾里盘旋
那一弯东流的春水哦
能否凭这一春而渡
带我去畅游梦的天堂
﹎﹎﹎﹎﹎﹎﹎﹎﹎﹎﹎﹎
篇四:假如我是春雨
作者:思念是痛
假如我是春雨,
我会悄悄地拉开春天的序幕,
让大家早日感到春日的明媚;
假如我是春雨,
我会无私地飘到田野里,
让禾苗感到润雨的力量;
假如我是春雨,
我会静静地飘荡着,
只为追寻你的踪迹;
假如我是春雨,
我会默默地守候在你的身旁,
只为时时的关爱着你,
让你感觉到我的存在;
我是春雨,我是春雨,
虽然我不会言语,
但我会用时间证明我的存在,
我会用生命将大地绿化,
我爱春雨,春雨我爱....... ?
﹎﹎﹎﹎﹎﹎﹎﹎﹎﹎﹎﹎
篇五:春雨
作者:转移因子
春分前落下的雨
湿了,沉淀多年的希翼
迷离彷徨,心无所依
哽咽私语,心窗紧闭
我是我,你是你
相隔,凄迷,锥心之痛
惠风何愈,柔弱的双手
怎能举起,如铅厚重
蹒跚步履
何时,寻及你的影踪?
﹎﹎﹎﹎﹎﹎﹎﹎﹎﹎﹎﹎
篇六:春雨
作者:幸福超市
就这样:
小雨转中雨
中雨转阵雨
时大时小
细细如牛毛
倾盆如瀑布
持持续续两个多月
如果是哭
那么这一定是天母的眼泪
哗哗的止不住
欲罢不休
哭的小草小芽兢兢战战
哭的春风没劲登场
哭的万物都忐忑不安
有谁能想象出心中的委屈有多大仇恨有多深
试问天公
莫非赶新潮
外面也有了
﹎﹎﹎﹎﹎﹎﹎﹎﹎﹎﹎﹎
篇七:春雨
作者:淮河柳?
春雨落田园,
大地欣欢,
低茅庐内笑语喧。
一时忧虑都不见,
飞向谁边?
东风日渐暖,
恩赖苍天,
花枝招展蕾初绽。
待到金秋十月至,
硕果无限。
﹎﹎﹎﹎﹎﹎﹎﹎﹎﹎﹎﹎
篇八:春雨湖畔
作者:碌碌祥子
诗一样的湖光
楼阁若隐若现
雨花万朵开放
时有白鸟几点
翅羽翩翩
贴于水面
满目秀色
一湖空灵
粼粼光波
览尽远景丽影
依依杨柳
送我一往情深
莺燕、布谷
声声交织
遥相呼应
春雨湖畔
我多么希望
你能像诗一样地
从画中出现
撑一柄小花伞
细步款款
摇动雨的裙袂
弹拨雾的琴弦
如一玫冷香
飞上我的心坎
﹎﹎﹎﹎﹎﹎﹎﹎﹎﹎﹎﹎
篇九:春雨
作者:绿野田鸽?
春雨,你是否来的太早,
惹来夏天的敌意?
你不戒意,
逗得春花张开笑脸,
小草赢来勃勃生机。
你洗去了冬的灰尘。
用晶莹的生命,
赢来了春的美丽。
你甲执爱的温柔,
暖化了僵硬的土地。
树木为你起舞,
大山向你致意,
江河流淌着你血液,
你的理想,
是否要定格在一片翠绿?
﹎﹎﹎﹎﹎﹎﹎﹎﹎﹎﹎﹎
篇十:春雨
作者:荷神丽韵
清晨 隐隐约约听到
窗外 淅淅沥沥
滴滴答答
萦绕于耳畔
好似春姑娘
在向世人诉说
那份按捺不住的
喜悦的窃窃私语
如针如织的玛瑙
如丝如线的珍珠
一头悬挂于天幕
一头垂直于地母
构成一道道
银色的帘幕
是春姑娘
那整装待嫁的闺房
向世人透露?
远处 如黛的青山
披上一层薄薄的雾纱
朦朦胧胧 袅袅升腾
透过绵绵的雨帘
宛若春姑娘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飞向心中梦想的
世外桃源
范文三:描写祖国的诗
描写祖国的诗
篇一: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鹿柴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乌衣巷 王维
李 白
李 白 刘禹锡
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杜甫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飞流直下三千尺~ 两岸青山相对出~ 旧时王谢堂前燕~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篇二: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语文书《21》课课后题~帮助学生记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篇三: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了有关祖国壮丽河山的一组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景色的古诗词~我也进行了搜集~查到了以下几首古诗~与孩子们一起积累背诵。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树阴里白沙堤。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范文四:描写日出的诗
篇一:?日出
?作者:太乙?王真人
? 太阳,从?大山孕鼓的?肚子
?跃出
?流岚涂红了?唇,
?疯疯癫癫地?吻着,
? 一道道山?脊。
?让山脊染上?
轻浮?的色彩,
? 就不再?沉重。
? 蝉声如海?啸,
?漫过山的连?绵;
?鸟声如燎原?的火,
? 在风中燃?得蓬蓬勃勃?。
红?艳的山花
? 不断的?举起斟满阳?光
的?高脚酒杯;?
轻碰?着,
?狂热流淌成?溪。
?夜,
?心甘情愿地?退台; 黑色的心?绪, ?
?默默潜伏,?
躲进?了深不可测?的溶洞。 ? 太阳,?在天和山的?缝隙
?蹦出;
? 山野像一?朵孕育千年?的花苞
? 瞬间绽开?。
篇?二:日出
? 作者:?葛洲坝
? 有多久没?有跟安静问?候
吝?啬慵懒的双?目
眯?起眼
?远处的暗红?光
共?此时的音乐?
流失?的思念的力?度
不?腐蚀的赌注?
盗版?了执迷不悟?
远处?的鸣笛
? 是日子的?添加剂
? 离合悲欢?
聚散?循环
?经典的故事?
在飘?落的感慨中?
有人?忽略
?她却刻骨
? 篇三:?海上日出 ? 作者:?转移因子 ? 一头雾?水
湿?了晨的衣
? 声声鸟?语
惊?醒朦胧的话?题
旭?日海中沉醉?一夜
?匆忙得羞红?了脸
?至今不言不?语
篇?四:十楼的?日出
?作者:半生?为梦
?一匹太阳马?
一辆?太阳车
这,意外?的出现 ?
? 可羞红了?东方的天空?
那张?脸
云?的王冠
? 彩色的
? 白色,?金色,黑色?混成的彩色?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映?射进了十楼?的窗
?照在我脸上?
我这?才起床
? 哦,这不?是昨晚的月?亮
阳?台上
?挂满了层层?光辉
?看,不远处?的海
?是金的,一?闪一闪
? 看,不远?处的山
? 是矮的,?也没有多高?
十楼?的天
?是蓝的,看?不清的蓝 ? 十楼的?视野
?是阔的,看?那高速路 ? 看人家?的房顶,多?好看
?十楼的日出?
是我?的
因?为
它?给了我第一?缕阳光
? 篇五:日?出台阶
? 作者:谢?代明
?一粒粒尘埃?
因为?尖锐而清晰?
挽留?乡村荷塘月?色的清香 ? 不再是?尘埃每天
? 在困顿?的生活中必?需的修行
? 那些
? 与这种?尘埃有关的?人潮
?皆是黑暗的?蟒蛇
?积压已久射?出的毒液 ? 而不是?黎明的呼唤?
灯红?酒绿的杯具?由此铺开 ? 在树林?中
没?有一个日出?台阶的我 ? 围坐在?清风的膝边?
没有?一个桃花源?灵魂的伴 ? 让我以?未来洪水而?存在
?篇六:等待?日出
?作者:放飞?思绪
?在山顶,我?已为峰
? 任风萧萧?,静候日出?
极目?东方,谁在?扬鞭
?驱赶一群乌?云
谁?在那边的原?野
召?唤拾柴,点?燃一堆
? 天地间智?慧的光芒 ? 看到了?一些红晕
? 看到了?浸出的血色?
仿佛?母腹中的婴?儿
经?历阵痛,才?能诞生
? 顿时,我?的心
?被剧烈地蛰?痛
也?许
阵?痛后诞生的?辉煌
?才格外耀眼?
也许?
痛苦?后的喜悦
? 才格外?珍惜
?一轮红日喷?薄
美?丽的朝霞
? 流淌在?脸颊
?漫过心灵…?…
篇?七:日出
? 作者:?姜根迪如 ? 透过云?的光,
? 软软纱一?样轻飘, ? 变出一?轮淡蓝遮面?的日圆。
? 交织阴?冷的松林,?交织成
? 一团团缭?绕的绿, ? 泛的眼?里淡淡。 ? 风吹动?柔美,
? 点点凉意?遍及了脚尖?,
融?进心房,一?片满目橘黄?。
篇?八:日出
? 作者:?攀上树梢 ? 天空湛?蓝
白?云轻轻飘荡?
东方?,镶金边的?云霞
?沧海般不息?涌动
?天地间明朗?耀眼
?阔野远山
? 身披新?绿的草木 ? 肃立慕?仰
春?风无忌
? 自由而温?柔
抚?拽着山林
? 籁籁发?出连绵欢呼?
冉冉?升了起来,?那轮红日 ? 悄然无?声的
?它在极力掩?饰着
?自己的磅礴?
篇九?:日出
? 作者:超?哥
等?待
积?储在山峰的?每个角落 ? 眼睛
? 贴在即?将诞生光芒?的地方
? 许久许久?
平静?压抑制一切?欲望
?相识装作陌?生
无?语漂染每个?人的思维
? 终久
? 山的背?后
没?有发生动人?的故事
? 另一个希?冀
细?雨般滑落
? 篇十:?日出
?作者:月圆?月缺
?黎明,众人?皆醉
?唯我
?怀揣一丝清?醒
独?步,静美的?沙滩
?思绪万千,?汇成一条流?河
涓?涓流淌,宛?如一首清幽?的曲调
? 流遍四肢?
音符?,是跳动着?的脉搏
? 是风中的?呢喃,是浪?涛的呼唤 ? 宁静的?清晨,为心?择一个
? 容我歇息?的,孤单角?落
默?默喘息
? 静待日出?。那是什么?样的期待 ? 无言
? 剥开,?岁月的脸孔?,一片苍白?
封存?的记忆,找?到了隙缝 ? 扯裂了?,时光的隧?道
蓦?然回首,流?莺般的笑语?
如今?已随风而逝?
夜幕?逐渐褪色
? 乍见
? 如火的?旭日,羞涩?的探出半个?头颅
?一缕晨曦,?穿过云端,?映在波澜的?海面
?我仿佛看见?,你就在那?方,为我照?耀
一?丝希望,冉?冉升起
?
范文五:描写冬天的诗
描写四季的古诗、名句
描写春天的诗
描写夏天的诗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
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蘋浪:
使水中蘋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
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蘋草。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
已,
唐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
胜;远远胜过。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闕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
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
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祇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
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
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
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
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写秋天的诗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
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
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
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描写冬天的诗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昇《雪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