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河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1.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
2.新安县铁门镇
3.鹤壁市山城区石林乡
4.禹州市神后土镇
5.禹州市鸿畅镇
6.临颍县繁城回族镇
7.郏县广阔天地乡
8.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
9.遂平县岈山乡
10.光山县白雀园镇
11.光山县泼陂河镇
12.永城市芒山镇
附件2:
河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1.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
2.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
3.临颍县皇帝庙乡小商桥村
4.郏县堂街镇临沣寨
5.郏县李口乡张店村
6.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
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1.郑州市巩义市康店镇
2.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
3.安阳市滑县道口镇
4.许昌市襄城县丁营乡
5.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
6.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
7.信阳市固始县陈集乡
8.商丘市永城市陈官庄乡
9.商丘市睢县后台乡
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1.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
2.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
3.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
4.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下宫村
5.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苏坟村
6.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姑嫂寺村
7.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乡仓头村
8.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锁口村
范文二:河南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河南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公布,郑州 3 个村镇榜上有名。 获得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的分别是:登封市颍阳镇、荥阳市汜水镇、安阳县蒋村镇、 林州市石板岩乡、禹州市浅井镇、禹州市花石镇、宝丰县大营镇、宝丰县商酒务镇、项城市 秣陵镇、滑县瓦岗寨镇、邓州市汲滩镇、永城市城关镇、永城市太丘镇。 获得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别是:郑州市上街区方顶村、栾川县三川镇抱犊寨村、修武县岸 上乡一斗水村、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场、禹州市浅井镇扒村、漯河市郾城区裴城村、宝丰县 赵庄乡魔冢营村、 宝丰县李庄乡翟集村、 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 宝丰县石桥镇高皇庙村、 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郏县薛店镇冢王村、郏县茨芭镇山头赵村、郏县渣园乡渣园村、郏县 姚庄回族乡礼拜寺村、淅川县盛湾镇土地岭村、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商城县长竹园乡何 家冲村、商城县长竹园乡四方洼村、商城县达权店镇新店村、新县周河乡毛铺村、新县八里 畈镇神留桥村。
范文三:转 探访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道口镇
转 探访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道口镇
2008年12月19日,滑县道口镇荣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据悉,本次评选的历史文化名镇(村)是经过逐级申报、评选,由省建设厅、省文物管理局组织专家历时半年多,对全省范围内的镇(村)重重考察评议后确定的。之后,它们将有资格被推荐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在全省众多的候选镇(村)中,道口镇何以脱颖而出?本报记者将带您一同去领略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历史文化风韵。
2月7日下午,春雨如丝,细微得让人难以察觉。记者带着对这座中州名镇千年历史的好奇,一步步走进历史的记忆。
负责道口镇宣传文化工作的党委委员胡朝云给记者当了一次免费导游,我们自县城驱车向西,一边走,胡朝云委员一边向记者介绍道口古镇的历史沿革:道口镇位于滑县西北边境的卫河之滨,据《浚县志》记载,早在金朝时期,黄河流经此处,道口为黄河左岸金堤上的一个渡口,因最早系一李姓人家在此以摆渡为生,故称李家道口。明清时期,道口已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卫河道口码头上下数里航运繁忙,成为豫北重要集镇之一。
我们缓缓西行,如同在时间的长河中溯流,车窗外大马路、小洋楼越来越稀少,略显低矮陈旧的青瓦房次第出现,我想我们离那座古镇越来越近了。
开启历史记忆的顺河街
道口镇文物古迹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庙,此外还有建于明末清初的以门铺、商铺、民居为主的顺河街、码头街,有肖家祠堂、肖家牌坊、杨家牌坊、白衣阁、教士楼等。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就是顺河街。
顺河街,因顺卫河东侧南北铺开而得名。该街南至一面街,北至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厂,全长约1000米。明清时期至1937年以前,这里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有粮行、花行、酱菜铺、糕点铺、锡器店、绸布店、酒楼、澡堂、钱庄等,经商者多达万人,大的商号近百处,较小店铺星罗棋布,有"小天津"之称。
为了感受那一砖一瓦之间透出的历史气息,我们早已弃车步行。据介绍,现存古旧建筑主要集中于顺河南街,较为完整的有绸缎店、郭家大院、"义兴张"烧鸡老铺等。虽然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一去不返,但其中一些商铺、宅院等建筑依然气势宏大,偶尔打开的雕花木窗、斑驳的砖雕牌匾、精美的镂空檐板…无不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定格历史片段的大王庙
沿顺河街一路曲折北行,便来到始建于明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庙。该庙正殿坐东向西,南北长17.03米,东西宽16.6米,檐高7.6米,通深6米,建在0.21米高的基石上。正殿为单檐硬山式,属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
进了庙自然要了解一下所供奉的是何方神圣。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胡朝云委员笑着朝殿门外一指,说道:"殿门朝西,俯瞰卫河,这里供奉的全是与水有关的'神'。"记者通过介绍后才了解,大王庙正殿供奉的谢、黄、张、李、朱五位大王是我国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五位先贤,即: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战国李冰,清代朱之锡。据记载,明万历十八年,道口镇任德民、郭东野等八家商户,集资修建大王庙,将这几位治水的先贤请到了卫河边。与伫立在卫河河畔的大王庙一同,400多年前寄托着当年古镇商户为祈求卫河安澜、水运通畅的美好愿望在这里定格。
传承历史脉络的"火神庙会"
道口镇的千年兴衰,与卫河一脉相连。自隋炀帝开凿永济渠、疏浚白沟、实现卫河通航以来,道口镇日益兴盛。清光绪三十年后,由于道清、京汉铁路的通车,卫河航运受到影响,水运事业日渐萧条,道口镇也随之衰落。而古镇以商业文化为主线的深厚文化积淀却没有完全消失,一年一度的"火神庙会"仍在顽强地传承着这段历史的脉络。
道口镇每年正月二十九前后都要举办"火神庙会"。商业的繁荣要靠水神保佑,但稠密的商铺、住户更怕火神的光顾,那时的人们为避免火灾,只得以这种方式祭祀火神。虽然数百年过去了,如今早已不需要娱神祈福,但"火神庙会"却神奇地保留了下来。"火神庙会"举办期间,到处人山人海,传统节目有背阁、
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竹马、高跷、莲花灯、火龙、花船、秧歌等,男女演员盛装上阵,从脸谱到服装,无不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采访即将结束,但此行所看、所闻远未满足我的好奇心。昔日的繁华与厚重的历史积淀,必将使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相关链接
按照省政府要求,历史文化名镇(村)所在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规划建设工作,认真编制和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规划,加强管理,采取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严禁乱拆乱建和盲目开发,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行为,保存和延续文化遗产的真实历史信息,保护和利用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省建设厅和省文物管理局要依法对全省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有效监督。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作。
范文四:河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5个:
淇县、沁阳县、济源市、新郑市、许昌市、禹州市、汝南县、淮阳县、新县、卫辉市、睢县、汤阴县、邓州市、 巩义市、登封市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
第一批? 历史文化名镇
1. 禹州市神垕镇(已升为国家级)
2.淅川县荆紫关镇(已升为国家级)
第二批(2007年公布)历史文化名镇
1. 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已升为国家级)
2. 新安县铁门镇
3. 鹤壁市山城区石林乡
4. 禹州市神垕镇
5. 禹州市鸿畅镇
6. 临颍县繁城回族镇
7. 郏县广阔天地乡
8. 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
9. 遂平县嵖岈山乡
10. 光山县白雀园镇
11. 光山县泼陂河镇
12.永城市芒山镇
历史文化名村
1. 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
2. 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
3. 临颍县皇帝庙乡小商桥村
4. 郏县堂街镇临沣寨 (已升为国家级)
5. 郏县李口乡张店村 (已升为国家级)
6. 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
第三批(2008年公布)历史文化名镇
1. 郑州市巩义市康店镇
2.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
3.安阳市滑县道口镇
4.许昌市襄城县丁营乡
5.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
6.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已升为国家级)
7.信阳市固始县陈集乡
8.商丘市永城市陈官庄乡
9.商丘市睢县后台乡
历史文化名村
1. 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
2. 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
3. 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
4. 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下宫村
5. 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苏坟村
6. 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姑嫂寺村
7. 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乡仓头村
8. 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锁口村
第四批(2011年公布)? 历史文化名镇
1. 尉氏县洧川镇
2. 滑县万古镇
3. 桐柏县淮源镇
4. 永城市李寨镇
5. 商水县邓城镇
6. 淮滨县张庄乡
7. 济源市轵城镇
历史文化名村
内乡县乍曲乡吴垭村
第五批(2012年公布)? 历史文化名镇
1. 登封市君召乡 2. 灵宝市函谷关镇 3. 南召县云阳镇 4. 宁陵县张弓镇 5. 光山县砖桥镇
历史文化名村
1. 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 2. 汝阳县小店镇圣王台村 3. 孟津县小浪底镇乔庄村 4. 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 5. 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6. 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 7. 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 8. 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村 9. 济源市承留镇南姚村。
范文五:河南省浅井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申请报告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表 申报镇村名称 许昌市禹州市(市)浅井 镇(乡)
传统格局和价值特色简介:古名瓷窑、冶铁重镇,街道格局规整,保存的中原四合院
建筑,座北向南,房基高阔,雕梁画栋,精工细雕、价值不菲。道观建筑依山
而建、气势恢宏。
数量 国家级 省级 县(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非物
质文化遗产 5/5 2/ 1/2 2/3
2历史建筑数量 现存建筑最早年代 历史建筑规模(M) 历史建筑完好率%
175 唐代 12000 95
核心保护范围(ha) 建筑控制范围(ha) 镇(村)保护
500
150 300 范围(ha)
名称 长度m(形成年代) 主要特点
四合院一字布局、车马院
浅井老街 300
对峙,便于生产生活 主要传统街巷
(河道) 扒村老街 500 商铺、饭店集贸
扒村河 9200 曲径通幽
县级人民
(签章) 政府意见
省辖市规划、
文物主管部门
(签章) 推荐意见
备 注 镇乡长及电话:崔国战 13839000083
13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报告
一、浅井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
浅井镇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北部具茨山腹地,北纬34.16度,东经113.26度,东连大隗山,北部与新密市、新郑市毗邻,东接无梁镇、古城镇,南连朱阁镇、顺店镇,西邻苌庄乡,镇域面积112平方公里,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禹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
(二)历史沿革
浅井镇明代属七里都、苌庄都,清代属锡章里,清嘉庆、道光年间置公义镇,民国时期属东张镇联保八甲,1948年解放属禹县五区,1958年建钢铁公社,1968年更名浅井公社,1984年改浅井乡,2011年撤乡改镇 。
浅井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禹州现存最早地方志明嘉靖《钧州志》载:“浅井,在州西北五十里朵儿山,掘地七尺得水,余地深甚无水。”,浅井由此而得名。另,清光绪年间在浅井石婆山发现了魏代石婆臼造像,时任禹州知州曹广权《观禹州逍遥山汉摩崖碑浅井魏造像记拓本歌为方生作》云:“无何浅井石婆臼,宝气亦乘秋月吐。纵横字露剔藓落,谁令鬼守埋榛莽。延昌造像信有征,元魏故物获快
23
睹”,“吾禹故物,鲜驰域外。……石婆臼造像,近年拾得,虽禹人也不知也。”这说明魏代以前已有人开始在浅井居住,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轩辕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在逍遥观修行而终得治国真经。其部将大鸿大战蚩尤屯兵大鸿寨,使这里成为有史以来兵家必争之地。从唐宋开始,扒村就成为烧造瓷器和冶铁重镇。辖区内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韩城,法学鼻祖韩非在此完成了《孤愤》、《韩非子》等宏伟著作,终究将被发掘而揭开神秘的面纱。
浅井镇属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发生了无数英雄为抗日救国与敌浴血奋战的故事,走出了一位又一位革命志士。追随孙中山追求民主、自由,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中国早期革命先驱宋聘三就出生在浅井镇浅井村,他1907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并参加同盟会,作为河南指定代表应邀参加国民党“一大”,并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两次“护法战争”。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为代表的右派分子破坏国共合作,反对“三大革命政策”,分裂革命统一战线,抵制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宋聘三目睹了国民党右派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认识到只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中国才有希望,人民才能翻身,国家才能昌盛。1926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1929年期间受党中央委派,在中原一带领导和开展革命活动,曾是禹县、许昌、新郑、登封、密县五县党组织负
33
责人,在家乡将自家田地、粮食无偿分给贫苦农民,是中原开展土地革命的先驱之一。1929年,被叛徒出卖,在押往开封途中就义。1983年3月,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2009年,宋聘三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军区政治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为“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45年2月,由王树声、张才千率领的河南人民抗日军进入马沟、浅井、扒村一带,成立了中共豫西四地委、四专署、四军分区。由张才千任司令员兼地委书记,王其梅任副书记,刘晋任专员。3月,在禹县扒村建立了中共禹县县委和禹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辖两个区政府。4月,建立了中共禹、密、新中心县委,禹、密、新办事处,先后打响了禹(县)密(县)新(郑)战役、禹(县)新(郑)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浅井人民积极响应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席国全、李超群、高志国、贾子华、段永录等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浅井村宋福利、宋耀林、宋中林等在皮定钧率部南下时加入八路军。当时,宋中林年仅13岁,在当地被传为“光腚闹革命”的美谈,后成为空军第一代飞行员,先后参加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等著名战役。
(三)环境条件
1、气候
43
浅井镇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变化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长。
2、水文
浅井镇属禹州水文地质单元,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黄土岭、龙头、龙尾、逍遥观、石棚沟、张垌等6座小型水库,扒村河、书堂河、逍遥河等河流贯穿其中,山青水秀,峰奇洞异,林木茂盛,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地下水水质比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有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3、地形地貌
浅井镇地处伏牛山余脉,属豫东平原的过度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连绵起伏的具茨山脉,大小山峰林立,山青水秀,峰奇洞异,林木茂盛,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
(四)规模
浅井镇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0亩,林地面积20000亩,总人口31000人。
(五)交通及通讯
浅井镇地理位置优越,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东距郑尧高速10公里,南距永登高速12公里,S325线、县道禹浅路、山浅路、花小路、张王路穿镇而过,镇、村道四
53
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浅井镇通讯方便,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10处,实现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
(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浅井镇境内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建材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和开放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规范、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9亿元的天瑞集团禹州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禹州市科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禹州龙宇钨钼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工业成为全镇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引擎。扎实推进石灰石资源开发整合,现形成9家主体企业、15个矿区,年产石料建材400万吨。
坚持以工业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规划建设以浅井、小韩、张村庙等村为主的高效农业种植区、马沟、张地、书堂、麻地川等山区村为主的生态农业保护区、扒村、二郎庙、大冀庄、梁冲等村为主的红薯种植加工区,结合本镇山区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实际,鼓励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林果业,目前,全镇已发展规模黄牛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及肉鸡养殖基地20多家,核桃、黄杏种植基地10家;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工合理有序地向城市流动就业,依靠网络平台,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建立联系,搜集用工信息,引导、帮助
63
农民工合理有序地向城市流动就业。同时,针对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培训”服务,联系市职业技术学校、远航技校每年培养专业型、技术型农民工300名,掌握数控车床、计算机操作、焊接、汽车修理等专业技术,培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每年向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有组织输出技能型农民工3000多人。
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00 年,逍遥观景区被列入禹州市“六区一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浅井乡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进行全方位开发,2003年,逍遥观风景区成功对外开放。2004年,投资30万元,委托中科院旅游规划与设计中心对逍遥观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使景区中长期旅游规划体系更加完善。2010年,镇政府与河南(郑州)乾坤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逍遥观景区,先后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三皇殿、钟楼等殿宇,新建了书画院、道医馆等,提升了景区品位和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按照“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行业服务体系要求,配套建成宾馆1家及游客接待中心、硬化了停车场,使景区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近年来,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每年外出务工达4000人, 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
二、历史文化资源
浅井文物古迹众多,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古墓葬、古民居、古庙宇、古山寨等不可移动文物175处,为
73
研究浅井古代风土人情提供了重要实证资料。逍遥观黄帝传说已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扒村瓷烧制技艺、黄龙拳列入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刘知远与李三娘爱情传说、王莽撵刘秀传说、扒村龙母奶奶传说等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让人们浮想翩翩。张地村的老艺人们凭着多年对细吹民间音乐艺术的钟爱,使其传承至今。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瓷窑遗址
扒村瓷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浅井镇扒村东部。该窑址分布在下宋河(扒村河)两岸,文化层厚度在3.5米以上,分布面积达100.08万平方米。扒村古称东张镇,据《禹县志》及元代张克已伯灵翁庙碑文所载窑户“几有万室”,瓷窑毁于壬辰年(1232)。现窑址因处于半山区,上部土层较薄,文化层裸露。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已登记在册。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
扒村窑是磁州窑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烧制白地黑花瓷为主,黄白釉,黑花,花瓷,青瓷等亦有,品类较多。其中,白地黑剔花、黑釉剔花、翠青地印花、珍珠地划花,白釉划花,宋三彩,宋加彩白地绘红褐花,白地绘黑花等,线条流畅,洒脫,极有立体感,充满活力。扒村瓷釉色“红如朱,白如脂,黑如漆,绿如翠”,构图严谨,一般装饰多用花草,
83
莲瓣,水藻,鱼,人物,鸟兽,荷花等。纹样线条流畅,生意盎然,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格调朴拙粗犷,取材来源于生活。扒村窑瓷器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代瓷中别具一格。特别是画面装饰多取材于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极富有生活意趣与幽默感。扒村瓷是研究宋、金、元时期北方制瓷业的一处重要遗址。它还保存了宋代民间绘画和宋代民俗学的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犹如一座历史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聘三故居
宋聘三烈士旧居明清建筑群,共14个院落。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房屋500多间,布局严谨。是有两条东西街道,南北四条小巷的棋盘格局。所有主要院落东西一字排开,前后通街,又有角门相连,讲究左右对称,是北方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建筑群落。又因地就势,设角门、垂花门、后花园,兼有江南园林风格。四合院房屋出前廊,间有前廊减柱营造,显现了淮河上游,南北方气侯过渡地带,融合北方建筑与南方建筑的独有特色。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浅井明清代民居建筑,台基抬高,雕梁画栋,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梁柱大多使用龙头龟尾格式,屋檐下梁柱上
93
的挂络,房山上的鸱头,砖、木雕刻内容丰富,以珍禽瑞兽居多,尤其以宋之淦宅院最为明显。前庭气势恢宏、庄重古朴。前庭开阔三间,前有月台,内有金柱挺立。挂络镂刻着“鲤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格棂门裙板浮雕“聚宝盆”等图案,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不失为一组古代雕刻的艺术珍品。宋泰昌宅院主房前檐下随檩横枋透雕摇钱树,或如意图案,抱头梁头雕螭龙首形,花牙子则雕刻寓意世代聪慧玲珑剔透的镂空花卉图案,施飞椽,雕如意连檐。厢房出前檐、减柱造,改用象征称心如意斜撑。宋之淦南宅院倒座窗户使卧蚕窗棂,木质红润,描金镂雕暗八仙图案。
2006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所长王贵祥先生一行到浅井古村落进行考察,对浅井古村落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给予高度评价,堪称“中原民俗建筑博物馆”~
2.浅井古街大多宅院正厅门楣悬挂的匾额,在装饰着豪华的院落、门厅的同时,传达着宋氏家族为人处世的态度,治世发家的哲学。如镶嵌宋之栋宅院垂花门石刻楹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忍”。在浅井涌泉寨南寨门左首处,有两三间大瓦房是宋家私塾,门两侧窗户棂子镂空雕刻有梅、兰、松、竹四君子图样,暗含着宋氏先人对后代淡泊名利、忍字为先的期望。位于后街宋氏
103
兄弟宅院,坐北朝南,由门楼、影壁、上房、厢房组成,整个院落呈一字排开,宋氏兄弟二人所居堂屋合山一体六间两层,配有东西厢房。房屋建筑风格简单实用,正门拱形券,两侧设圆形窗,窗棂使方格棂,内设楼梯,有较好的防范贼患功效。东侧建有比兄弟堂屋宽三尺、高三尺的房屋,分上下两层,每层三间。据当地人讲,这主要体现了孝敬父母、长辈为上的“孝文化”。这些遗存,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佐证。
(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茨山岩刻。在浅井北大鸿寨山上分布着或深或浅、或线或点的神秘岩刻符号及岩画,引起了许多古文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据专家推断,具茨山圆形、方形、条形以及网状等岩刻符号及其排列组合形式,明确表达了某种知识和逻辑的内涵,与以往我国其他地区发现的以写实为主的岩画、岩刻相比,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具茨山岩刻符号地层叠压关系所处的地域、存在的年代以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对于深入探索包括黄帝文化在内的中原上古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10年具茨山岩刻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逍遥观
逍遥观位于禹州市区西北21公里的浅井镇马沟村东北约3公里,崆峒山南麓的逍遥谷中。逍遥观始建无考,坐北朝南,原规模宏大,因分上、下观,俗有“下观到上观七十
113
二座殿”之称。明清历经重修,明万历三年、清雍正十年两次奉敕修建,上观为黄帝修道处,有得道庵等建筑,现存连接两观之间的古青砖单孔拱券砖石桥(现存较完整)、青砖券洞三条,明清碑刻30余通(1958年因修逍遥河水库,观内许多古建筑及石碑被拆作建水库大壩及涵洞之用)。青石、砖拱券桥长24.25米,宽4.07米,矢高7米,桥墩为青石垒砌,上为青砖,桥孔东西两面用青石条镶边,青砖铺面。 据史书所载:黄帝都有熊,登具茨,见大隗,问道广成子等上古文明活动的重要地域,为研究黄帝文化、大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逍遥观黄帝传说已被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禹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北大鸿寨古城墙
在浅井镇北部的大鸿寨,现存有相对比较完整的古城墙。山脉东西横亘,群峰相连,山势险峻,阴坡为悬崖绝壁,是天然的军事屏障。《禹县志》载:“大鸿寨,昔黄帝臣大鸿氏屯兵于此故名。图书集成职方典:禹北四十里即具茨山之别峰大隗山。知州曹广权禹州图:大鸿山即具茨山也。为禹北群山之祖。东西约十里,东魏太平四年,荥阳张俭聚众反于大隗山即此,远望之峰峦层出名景曰大隗层峦。清咸丰十年,亳捻西犯,禹密筑寨,连亘二峰,围径约二十里,称乐土焉”。古城墙主要沿大鸿山、摘星楼诸峰的崇山峻岭、深谷陡涧中蜿蜒梭行,因山就势,凭借悬崖而始发,地势舒缓
123
处起筑;寨堡、城墙皆就地取材,用石块干渣垒砌。城墙底宽3,6米,上部两层,顶层建有雉垛、箭孔,外侧平直整齐,表面光洁,不置器械无法攀登。二层为1米宽左右的巡道。视野开阔处建有烽火台和了望台,古城墙遗存有的纯用石块垒砌,有的则内用夯土,外裱石块墙体,有的高约3米,有的1米有余,有的则不足半米,但整体连贯,夯土残址明显。经省文物专家的推断,古城墙最早应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禹州自古地理位置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城墙又多次重修。据《禹州志》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的晋楚、楚郑争霸和战国时期的郑韩、秦韩交兵,这里就是战争的最前沿。是金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元军与金兵的会战,此役金兵主力死亡殆尽,使金国逐步走向灭亡。
2012年以来,基于北大鸿寨雄伟、秀丽自然风光,数字电影《拉刑笆》、《留守》相继在此拍摄,北京油画学会“画说许昌”名家写生团赴浅井写生,并计划建设美术家写生基地。
禹州市浅井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一、保护目标
1、加强境内文化遗址保护,保持现存的历史风貌,保护现有古街区域内所留存的历史遗迹,保持传统的街巷、河
133
道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
2、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二、保护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点的同时,重点保护古街整体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2、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包括其环境和相关要素,古街区内改建和新建建筑遵循保护古街纹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加以统一协调。
3、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发展的角度加强保护,处理好保护与修复改造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循序渐进,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改造主要的特色地段,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考虑建筑与古街区并重,街道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并重,构筑包含建筑、街区与外围自然风景三大部分的整体保护框架。
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古街区内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和
143
文物控制单位,其绝对保护区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
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现存质量较好,形制完整,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建筑和建筑群,其保护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
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文物保护控制单位四至界线以外10至20米范围内的区域,即各级文物保护及控制单位周边的一组建筑。
主要的景观界面:重要的开放空间周边以及主要的景观视廊所及的建筑界面。
一般传统建筑区:古街规划保护区界内除文保单位、遗址和遗迹、历史建筑及周边地区以外的传统民居密集地区。
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古街规划保护区及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外严格控制的自然生态和自然风景区域。
四、保护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形成合力、落实责任,把扒村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浅井村、扒村等古村落保护开发作为弘扬地方文化、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大事、实事来做,依法尽快开展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二是要建立机制、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使保护和开发利用有章可依,有人管事,成立浅井镇古村落保护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将文物保
153
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视财力情况逐年予以适当增加。
第二,科学规划,积极组织文物抢救保护工作。
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把文物古迹保护与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同步勘测,同步编制,同步实施;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编制古街建设性详细规划。
二是要加强现存的古树木、家俱、房屋、作坊等标志性文物的保护工作,对现存的实物要建立文字、图像资料,决不能让其受损或消失。
三是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依据史料记述和现存风貌,恢复重建古民居建筑。
四是依法拆除街区两旁的现代建筑,恢复古建原貌,使整个街区达到协调一致,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
第三,认真开展研究、宣传工作,深入挖掘浅井镇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是积极争取邀请民俗、建筑等专业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参观考察,科学制订保护开发方案。
二是加大原有生产工艺和生活习俗的研究、抢救保护力度,保护传承好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是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力度,浅井在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切实使浅井成为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163
第四,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一是制定旅游开发规划,高标准整体设计,加快旅科学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服务组织,建设成为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区。
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畅通资金引进渠道,修缮保护传统古民居,培育文化旅游新亮点。
173
附件2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
名称:许昌 市 禹州(市、区) 浅井 镇 村 填表人及电话:宋文斌 13619880123 填表时间:2013年4月 日(印章)
最高 实际 指标 指标分解及释义 分值升降方法指标填写 限分 得分
一、价值特色 70 65 1、镇或村庄建成(1)文物保护单位数量 1处1分,每增加1处增加1分。 5 5 区文物等级与数(2)文物保护单位最高等级 县市级1分;省级3分;国家级和世界文化遗产5分。 5 5 量
2、镇或村庄建成(3)市县政府公布的历史建筑数量 10处1分,每增加5处增加1分。 6 6 区历史建筑数量
一级3分;二级2分;三级1分。
(4)反映重要职能与特色的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情况 一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
(重要职能特色指历史上曾作为区域政治中心、军事要二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3、重要职能特色 地、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或少数民族宗教圣地;传统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3 3
生产、工程设施建设地;集中反映地区建筑文化和传统风以整体修复原貌
貌;或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 三级:因年代久远,历史建筑(群)及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
原貌整修恢复。
4、镇或村庄建成区22名镇:4000 m为1分,每增加2000 m增加1分。 文物保护单位与历(5)现存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的建筑面积 5 5 22名村:2000 m为1分,每增加1000 m增加1分。 史建筑规模
5、历史环境要素 (6)保存有体现村镇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数2处1分,每增加1处增加1分。 5 3
183
量 (拥有50%保存完好的城墙为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以保存城墙的
长度为基准衡量,出现明显断裂坍塌的分值减半)
2条1分,每增加1条增加1分。 (7)保存有形态完整的、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河注:历史街巷或河道的走向、宽度均应保持原貌,且长度不应低于506 6 道)数量 米,3条及以上需有相交街巷,否则分值减半。 6、历史街巷 200米1分,每增加100米增加1分。 (河道)规模 (8)保存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河道)注:两侧或一侧有建筑的街巷(河道),历史建筑比例应为60%以上;3 3 总长度 对所有历史街巷(包括两侧均无建筑的街巷、河道),其路面(河岸)
保持传统材料及铺砌方式的比例均应为60%以上。
(9)聚落与自然环境完整度 聚落自然环境完整优美2分,聚落自然环境一般1分。 2 2
聚落空间格局保持较为完整,传统功能尚在为1分;聚落空间格局保持
十分完整或仍保存有明显特殊功能(消防、给排水、防盗、防御等)反(10)空间格局及功能特色 3 3 映传统布局特色理论的2分;聚落空间格局既保持十分完整并且保存有
明显特殊功能反映传统布局特色理论的3分 7、核心保护区
风貌完整性、历史注:核心保护区内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至少占50%以上,真实性、空间格局其中: (11)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规模 5 5 特色功能 名镇5 公顷及以下1分;每增加2公顷增加1分。
名村2公顷及以下1分;每增加1公顷增加1分。
(12)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用地面积占核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 5 5 心保护区全部用地面积比例
(13)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数量 5处1分,每增加3处增加1分。 6 6 8、核心保护区生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 (14)核心保护区中原住居民比例 5 5 活延续性 注:每公顷用地面积常住人口不得小于50人,否则分值减半。 9、非物质文化遗(15)拥有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和特色传统风俗类型,2个1分;名镇每增加2个增加1分; 3 2
193
产 以及源于本地,并广为流传的诗词、传说、戏曲、歌赋的名村每增加1个增加1分。
数量
(16)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 省级1分,国家级3分。 3 1
二、保护措施 30 30
已编制完成保护规划3分;规划已通过审查5分;规划已经批准并实施10、保护规划 (17)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 8分。 8 8
没有按保护规划实施,造成新的破坏的此项不得分。
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
其中,未在挂牌上标注简要信息的分值要减半(简要信息包括历史建筑、(18)对历史建筑、环境要素登记建档并挂牌保护的比例 10 10 环境要素的名称位置、面积高度、形式风格、营造年代、建筑材料、修11、保护修复措施 复情况、产权归属、保护责任者等情况)
(19)建立保护规划及修复建设公示栏情况 建立保护规划公示栏1分;建立保护规划、修复、建设公示栏的2分。 2 2
(20)对居民和游客建立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数量 2处1分,4处及以上2分,未设置核心保护区保护范围标志的分值减半。 2 2
(21)保护管理办法的制定 办法已制定1分;正式颁布为2分。 2 2
有保护管理人员1分;有专门保护管理机构的2分;已成立政府牵头多(22)保护机构及人员 3 3 12、保障机制 部门组成的保护协调机构3分。
10%(含)为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 (23)每年用于保护维修资金占全年村镇建设资金 3 3 (注:资金使用范围内限于镇、村建成区范围内)。
总计 其中:一、价值特色为 65 分; 二、保护措施为 30 分 100 95 说明:
1. 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以院落为单位计算数量。
2. 体现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是指城墙、城(堡、寨)门、牌坊、古塔、园林、古桥、古井、100年以上古树等。 3. 现存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的建筑面积应包括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203
附件3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础数据表
名称: 许昌 市 禹州市(市、区) 浅井 镇 村 填表人及电话:宋文斌13619880123填表时间:2013年 4 月 日(印章)
等级 数量(处) 名称(公布年份) 最高 1.镇或村庄建成区文物保护单 国家级 2 扒村窑址(2006年)后汉皇陵(高后陵)(2013) 等级 宋聘三烈士旧居(2008年) 位等级数量 省级 逍遥观(2009年)书堂庙(2011年)观音堂(2011年) 市县级
数量 序号 名 称 建筑面积 序号 名 称 建筑面积 序号 名 称 建筑面积 2. 镇或村庄建成区历史建筑数1 宋聘三烈士旧居 8000 2 扒村清代民居 3000 3 扒村伯灵翁庙 500 2量及建筑面积(m) 4 4 马沟党子瑾故居 500 5 6 3.反映重要职能特色的建筑保22名称 宋聘三烈士旧居 等级 一级 占地面积(m) 12000 建筑面积(m) 8000 存完好情况
4. 镇或村庄建成区历史建筑与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的历史建筑和文8000 6000 22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m) 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m)
数量 序号 名 称(年代) 序号 名 称(年代) 序号 名 称(年代) 序号 名 称(年代) 5.体现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1 浅井古街巷(明清) 2 书堂河(明清) 3 浅井涌泉寨(清) 4 扒村古街巷(明清) 环境要素数量 6 5 扒村河(宋) 6 扒村定远寨(宋代) 7 8
总条数(处): 总长度(米)
序号 名 称 长度 简介及主要特色 序号 名 称 长度 简介及主要特色 6.拥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
的历史街巷(河道)数量、总1 浅井南街 300 清代民居 2 大口井东西街 500 商铺、饭店集贸 长度(米) 3 大口井南北巷 200 曲径通幽 4 扒村古街区 1000 商铺、民居
5 6
213
街巷之间相交情况(要注明相交街道名称):
类别:完整优美 分两类:完整优美;一般。 7.聚落与自然环境完整度 反映聚落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完整状况,要综合评价自然环境完整性、生态环境质量、人工建筑物的和谐程度。
空间格局完整情况(指十分完整或较为完整) 十分完整
涌泉寨见于民国《禹县志.山志》王棽林著,1937年 8.空间格局及功能特色 有何明显特殊功能(指消防、给排水、防盗、防御等) 需注明相应史志资料的名称、著者、年代和原文
反映何种规划布局特色理论(指八卦、五行、风水、象形等) 需注明相应史志资料的名称、著者、年代和原文 9.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规模 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ha) 200亩 保护范围用地面积(ha) 150 10.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文物核心保护区内历史建筑、文物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用地面积占核心180 90 保护单位用地面积比例 保护单位用地面积(ha) 保护区全部用地面积比例(%)
数 量 序号 名 称 序号 名 称 序号 名 称
宋聘三烈士旧居 2 11.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数量 1 浅井南街 3 大口井东西街 5 4 大口井南北巷 5 涌泉寨 6 12.核心保护区原住居民人口规核心区原住居民人核心区全部常住人口 核心区原住居民占全部常住人核心区每公顷面积1500 1000 75 200 模及比例情况 口规模(人) 人口规模(人) 口比例(%) 常住人口数
数 量 序号 名 称 序号 名 称 序号 名 称 13.传统节日、手工艺和风俗类
型,源于本地的诗词、传说、1 正月十五灯节 2 风师庙传说 3 古桑传说 6 戏曲、歌赋的数量 4 曲剧 5 逍遥观传说 6 龙母奶奶传说
等级 数量(处) 名称(公布时间) 14.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 最高等级 国家级
省级 1 逍遥观黄帝传说(2009年)
223
编制单位禹州市人民政府 保护规划批准15.保护规划编制情况 河南城乡规划设计院 资质等级编 号 丙级 名称 部门时间 禹政字[2010]12号 16历史建筑、环境要素登记建已经登记建档的历史建筑、已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20 已经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环境要素数量(处) 20 100 档并挂牌保护情况 环境要素数量(处) 环境要素比例(%) 17.建立保护规划及修复建设公规划、修复 18.对居民和游客建立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数量 10 示栏情况
19.保护管理办法的制定情况 保护管理办法名称 浅井镇文物保护协调机构及领导组 批准或公布单位时间 浅井镇人民政府2012年8月 20.保护机构及人员 保护专门机构名称 浅井镇文物保护委员会 保护管理人员数量(人) 20
近三年村镇建设资金总额30 2010年 10 2011年 10 2012年 10 (万元)
年 度 基础设施改造资金 历史建筑修缮、环境整治资金 日常管理经费 总 额 21.保护维修资金的情况 近三年保护2010 5 5 维修资金总20 2011 5 5 额(万元) 2012 10 10 说明:
1. 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
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以院落为单位填报。
2. 体现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是指城墙、城(堡、寨)门、牌坊、古塔、园林、古桥、古井、100年以上古树等。 3. 保护范围是指保护规划确定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总和。
4. 反映重要职能特色的建筑是指历史上曾作为区域政治中心、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少数民族宗教圣地;传统生产、工程设施建设地;集
中反映地区建筑文化和传统风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保存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
本上原貌保存完好。二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
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三级:因年代久远,历史建筑(群)及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
5. 表格根据填报内容可自行增加。
23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