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二物理课课练答案
高二物理课课练答案
参考答案
(一)A卷 1. 动能,势能,动能,势能 2. 不,不 3. 分子平均动能,温度 4. 减少,增加,不变 5. 做功,热传递,机械能与内能间的转化,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 6. (1)机械,内,(2)化学,机械(3)电,内,(4)化学,内 7. A 8. B 9. B 10. A 11. A、D 12. A 13. B 14. C 15. B、D
(一)B卷 1. 分子间的距离,势能 2. 甲,甲,甲 3. 温度,体积,物质的量 4. C、D、F,A、B、G 5. A、D,B,C 6. 增大 7. A 8. D 9. D 10. A、D 11. B、D 12. D 13. B、C、D
(二)A卷 1. 大气,噪声,25% 2. 51.4 3. 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分解海水得到的氢气,水能、煤、原油、天然气、生物燃料、沼气、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煤油、酒精、火药、电能、蒸气、热水、雷电;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煤、原油、天然气、生物燃料、雷电,沼气、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煤油、酒精、火药、电能、蒸气、热水、分解海水得到的氢气 4. 0.1 W 5. 聚光式,非聚光式,聚焦,热箱 6. 高温,低温 7. D 8. A 9. D 10. B 11.
B 12. (1)E,ktS,3.8?104?365?24?60?0.5?4p(6.4?106)2,5.14?1024 J,(2)m=0.7E/l,1.47?1018 kg。
(二)B卷 1. 太阳,电 2. 内能,生物能,电能,化学能 3. 49.8 4. 5.45?1024,1.6?1012 5. (1)2-14,(2)14,(3)P,80v,460 6. 每年可利用的最大水能为E机,mgh,rVgh,
4.510?1011?103?10?175 J,7.735?1017 J,其中转化为电能的部分所占百分比
为h,,,39.4% 7. 机械,内 8. (1)白天最多为hmgh,hrVgh,1.24?107度,晚上最多为mgh/h,1.68?107度,(2)一、抽水机和发电机的摩擦要消耗部分能量,二、抽水机和发电机的线圈电阻要消耗部分电能 9. (1)1.4?103J,(2)700L
1. 电极间的高电压,随热空气上升, 2. 正,得到,负,(三)A卷
得到, 3. ,3.2?10,19,得到,5?109, 4. N?m2 / C2,1,1,9?109 5. 它们的电量的乘积,它们间距离的平方,连线 6. 真空,点电荷,100 7. 4,6 8. 控制变量,类比, 9. A 10. C 11. A 12. C 13. 约2.3 N,8.2?10,8 N 14. 沿BA向外,N,沿BC指向C,N
(三)B卷 1. 密立根油滴,元电荷的电荷量, 2. 正,4?10,8, 3. 2d, 4. 3Q 5. 4,9 6. mg,,2 mg 7. B、D 8. C 9. A 10. 连线中间离q为处,仍在该处 11. ,,2p 12. 有细线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玻璃棒、纸、塑料尺和尼龙布,先用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再让玻璃
棒接触有细线悬挂的泡沫塑料球,使小球也带正电,再把尼龙布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小球,如果是排斥的,塑料尺就带正电;如果是吸引的,小球带的是负电。
(四)A卷 1. 力,力,电场力,电量,正 , 2. 6?104,向右,6?104,6?104,向右 3. 1.2?10,7,1.2?106 4. 切线方向,大,均匀,平行 5. 图略,,, 6. 图略 7. 图略 8. C 9. C 10. C 11. A 12. AA
A 13. A 14.
(四)B卷 1. 200,12.5,9,正 2. 3.2?10,14,2?105 3. ,,零 4.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带等量正电的两个点电荷,带等量异种电的两个点电荷,正点电荷,带等量负电的两点电荷 5. ,,,,图略,EB,EA,EC,图略 6. 上,向下, 7. B 8. A、C 9. D 10. C 11. B、C 12(1)9?104 N / C;向右,(2)0,(3)约1.7?104 N / C,向左
(五)A卷 1. B,A,B,A 2. 路径,负,增加 3. 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伏,标,高低,方向,零电势,大地 4. B,A 5. 类比 6. 10,B,电场,3?10,4 J 7. 负,正 8. 瞬间高电压 9. C 10. B 11. A 12. C 13. C 14. C 15. D
1. ,,,,,,, 2. 做负功,不做功,不做功 3. 正,(五)B卷
负,(a),(b) 4. 30,A,15,C,外,1.5×10,7 C 5. 正,负 6. 略 7. b,c,增大 8. C 9. B、D 10. D 11. D 12. A 13. A 14. B、D
(六)A卷 1.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0.5,3.125?1015,3600,0.001 2. 100,75 3. 484,1.8?104,25 4. 甲,5:2 5. 4,256 6. 1 / 16 7. 25,25,0.4 8. 4 9. 4 10. D 11. D 12. A 13. D 14.
A 15.(1)7.92 kWh(2)约12 A 16. 略
(六)B卷 1. 6,1.08?104,0.003 2. 乙 3. 100,不正常 4. 变大,变大,不变,变大 5. 9600,6.91?108,9600 6. 0.01,100 7. 2,1 / 2 8. 1 / 2 9. 9:4:1 10. c 11. D 12. C 13. C 14.
D 15. D 16. 100 W 17.(1)162 A(2)284.8 kWh
(七)A卷 一、1. 2:1,2:1 2. 1:1,2:3,2:5,3:5 3. 2.4,0.9 4. 0,3000 5. 3 6. 甲,5:2 7. B 8. A 9. B 10. 100 V或120 V 11.(1)30 W,15 W,4 W(2)750 W,375 W 12. 6 W,18 W
(七)B卷 一、1. 1:3,1:3 2. 10 3. 0.375,1.875 4. 2:1,165,50 5.减小 6. 甲,8:5 7. B 8. B 9. C 10. C 11.
30 V 12. 367 V,66.7 W 13. 串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电炉的电阻远大于铜导线的电阻,所以铜导线不会很热,有时插座和插头间接触不好,接触电阻很大,所以也会很热而烧坏插座。
(八)A卷 1. 3,6 2. 120,240,1080,540 3. 3:2,1:2 4. , 5. 乙,2:5 6. 4:1,1:4,4,16 7. C 8. B 9. B 10. B 11.
A(D, 12. A、D 13. 6 W,3 W或8 W,5.33 W 14. 正中间,5 W
(八)B卷 1. 20,13.3,26.7 2. 减小,不变,增大 3. 1,6:3:2,6:3:2 4. 图略 5. 0.0133,0.67 6. 乙,5:8 7. 96 8. C 9. D 10. D 11. 66.7 W,200 W 12. 20 W 13. 4R
(九)A卷 1. 7 2. 2:1,4:1 3. 5:3,5:2,5:6,5:6,25:18 4. 5:1,5:2,25:3 5. 6(3,2,0,6 7(6,2,0,12 8. C 9. C 10. B 11(D 12. 48 V 13. 与R2并联,4 W,与R2并联,12 W 14((1)9 V (2)0.48 W
(九)B卷 1. 6:1,1:2,18:1:2,2:1:3,1:1:6,2:1:18 2. 5,
0 3. 4. R,3U,9P 5. R2,6 6(0.18,0.5 7(1:4,6:5,1:3,2:1 8. D 9. B 10. A 11(D 12. 1.6 W,4 W或9 W,W 13. 10 W,5.4 W 14(20 W
(十)A卷 1(1,1,0.8 2(4,0.25 3(1,12,3,
9 4( 5(10 6(8:1 7(A、C 8(C 9(B 10(1 A,6 V 11(10 A,6 A 12(7.5 W
(十)B卷 1(180 2(3 3(1,2.4 4(6,24.96 5(0.48,3.12,变亮 6(500 7(C 8(D 9(D 10(1000 W,3000 W 11((1)2.5 A,向下(2)12 V 12(1:2
(十一)A卷 1. 电源本身,1.5,2.0 2. 端,内,左,右,S断开,0 3. 增大,减小,0.50,2.00,0 4. 5,12,10,1,2 5. 图略 6. 从右到左,从左到右 7. A 8. B 9. D 10. D 11. A 12.
A 13.(1)1.2 A,(2)3 W,(3)12.96 W 14. 1.5 A,6.75 W
(十一)B卷 1.(1)e,U内,U内 / r,(e,U内)r / U内,(2)U内,IR,IR,U内 / I, 2. 1,20,10 3. 16,2 4.4:1 5. ,,, 6. 10.8,7.2,12.96,1.44 7. 6,6,5,0 8. B 9. D 10. C 11.
B 12.(1)6 V,1 W,(2)4 V 13.(1)0.75 A,(2)4 V,(3)3 W,1 W
(十二)A卷 1. 3,0.5 2. 3,0.5 3.6,3 4. 2,0.5 5. 图略,3,0.6,图略 6. 1.5,5 / 6,2,0.25 7. A 8. A、D 9. C 10. D 11. 12 V,1 W 12. A(提示:先列方程组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十二)B卷 1. 减小,减小,增大,0,e,e / r,0 2. 暗,亮 3. 减小,增大,增大 4. 减小,减小,增大 5. 暗,亮,暗 6. 大,小,小,小 7. B 8. B 9. A 10. B 11. A、B、C 12.(1)6 W,(2)再并一个12 W的电阻 13.(1)12 W,(2)1200 J,(3)7.2 V
(十三)A卷 1. 1,0.4,3.8,1 2. 12,4,2 3.9:4,
3:2 4.3.75 5. 2,8 / 3 6. 4,2,16,8,24 7. B 8. B 9. D 10. C 11. 22盏 12. 20 V,4.8 V
(十三)B卷 1. 串,3,2,2.4,0.72 2. 4,0.8,5 3. 0.6,0.9,
2.16 4. 2 5. 1.5,1.5,3 6. 0.27 7. C 8. B 9. A 10. A、B 11. 6 节 12.(1)3 W,8 W,(2)0.45 A,3.6 V
范文二:苏科版八下物理课课练答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
一、走进分子世界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若
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 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 实验证明:
A、二氧化氮与空气的扩散: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
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
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B、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扩散: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体与水的界面模糊,结论:
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C、金块和铅块的扩散:现象:几年后两者彼此进入对方,互相渗透,结论:
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④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
规则运动月剧烈。
⑤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
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实例: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斥力);
钢棒很难被折断(引力);贴邮票(减小分子间距,使分子间作用力气起作用)
① 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
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
子不能因 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
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
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
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
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
很强的流动性。
二、探索更小的微粒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
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带等量 异种电荷)
② 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
电。 (带同种电荷)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5、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
①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
物体 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
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7、经过100多年众多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在探索物质组成微粒的进程中
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1897年汤姆逊在真空放电时发现了_______,从而知道原
子是由电子和_________组成的;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________,
使人们知道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并提出了 模型;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中由更小的___________组成的,这
种说法被一系列的高能物理实验所证实。
8、分子由______构成,不同原子构成_______分子,相同原子构成_______
分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和核外高速旋转的______构成的。(电子带___
电,原子核带___电)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质子带___电,中子
_______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_____组成的。
三、宇宙探秘 1、宇宙是一个 的天体结构系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由 及 的。关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 年的一次 。
2、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天文单位( 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 AU = 1.496×1011 m
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 = 9.461×1015 m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3、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
红移。 现象:星球发出的光谱红移。推出:各个星球的距离都在相互远离。
4、地心说、日心说的代表人物
5、总星系大约有几十亿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每个星系平均有约1000亿颗恒星。
6、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从离太阳最近的向外数,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宇宙是无限的,目前人们了解的宇宙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总星系(直径
是3ⅹ1010 l.y.)、银河系(直径是1ⅹ105 l.y.)、太阳系(直径是1.18ⅹ1010 km)、
地月系(直径是7.7ⅹ105 km)、地球(直径是1.28ⅹ104 km)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符号m。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t、g、mg。要记住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日常生活和贸易中常用公斤、斤,知道它们与千克的关系有利于对质量的感性认识。1公斤=2斤=1千克。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公斤=50千克,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只鸡约2kg,一头大象约6t。
3.特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不是“物质”的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铭牌,明确天平的称量(即一次能称取的最大质量)和感量(即游码所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误点警示:这一步容易忽略)。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有的天平只一个),使横梁平衡。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若指针在左右两端摆动的幅度相等,也表明横梁平衡。
小技巧:许多同学不知道应把平衡螺母向哪调,才能使横梁平衡。大家可以联系跷跷板,跷跷板若左端高右端低,应该怎么办呢?对了,可以让左端的人向左移,也可以让右端的人向左移,即哪端高向哪动。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与人的移动方向相似,简记“螺母向着高处动”。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注意:不能用手)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简记“左物右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小技巧:添加砝码的方法是:要按照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添加,当在右盘放上一个较大的砝码,横梁右端下沉,就要换一个比之小一级的砝码,如此依次进行。什么时候开始移动游码呢?要知道,向右移动游码就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游码移到最右端时的读数就等于最小的砝码值。所以,当在右盘放上最小的砝码,横梁右端下沉,这时,就要把最小的砝码拿下来,向右移动游码。
误点警示:从以上操作过程可以领悟到,天平之“平”体现在三处:一是底座要放水平;二是称量之前横梁要水平,这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三是称量时横梁要
水平,这时决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需要的是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后两次虽然都是要横梁水平,但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误点警示:关于游码读数,有很多同学搞不清是读游码的左端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还是右端。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先想一想:称量之前我们要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那么,与零刻度线对齐的是游码的左端还是右端?当然是左端。所以进行游码读数时,也只能读左端。
⑥注意事项: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保持天平干燥、清洁。因此,不能直接测量液体质量,要借助于容器。也不能直接测量粉末状固体,可在左右两盘各垫上相同的纸片。
⑶特殊测量方法:
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测多算少(如测量大头针的质量)。质量大于天平的量程:测少算多(如测大石块的质量,可测同种小石块的质量,再用体积之比求得)。
二、体积
学习这一章,少不了与体积打交道。虽然我们很早就知道“体积”,但仍然有许多同学对体积的测量、单位与换算搞错,所以,这里一并总结。
1.定义: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叫体积。符号:V。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立方米,符号为m3。常用单位:dm3、cm3、mm3、L、mL。
误点警示:学习时,好多同学会把m3与cm3的关系搞错。你可以这样想:1m3=1m×1m×1m=100cm×100cm×100cm=106cm3。反之,1cm3=10-6m3。对于较大和较小的数,大家要习惯于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并会运用指数计算。
3.测量:
液体体积的测量:可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误点警示:量筒(或量杯)要放在水平台上;量筒(或量杯)采用的单位是mL(即cm3);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②固体体积的测量:
规则形状的可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如长方体体积V=abc;正方体体积V=a3;圆柱体体积V =Sh =πr2h;球的体积V=4/3×πr3。
形状不规则的可用量筒(或量杯)配合水来测量。
小技巧:若固体在水中下沉,可用排液法测量其体积;若固体在水面漂浮,可用针压法或沉锤法测量其体积;若固体体积太小,可用累积法。
误点警示:排液法测量固体体积应注意三个问题:一、若固体易溶于水,或吸水性强,则不能用此法。二、注意操作顺序。有两个方案:先测量水的体积,再放入固体,测总体积,再二者相减;先放入固体和水,测总体积。再把固体拿出,测水的体积,再二者相减。你选哪一个方案?我们说,只能选第一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小或避免误差。第二个方案中存在三个误差:量筒的准确程度产生的误差,人读数时产生的误差,将固体从水中拿出时,固体上不可避免的要沾有一些水,这将会使测得的固体体积变大,从而产生误差。前两个误差是无法避免的,而第三个误差是可以避免的。三、量筒里的水要“适量”。太少,不能浸没固体;太多,固体放入后水面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这都不能测出固体的体积。
③气体的体积:气体总能充满它所在的空间。所以气体的体积总等于容器的容积。
三、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2.公式:。
误点警示:根据,有同学认为,“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体积成反比。”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对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即ρ不变。说明物质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小技巧:利用公式时,应注意:必须使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各单位的正确换算是确保解题正确的必要条件。对于质量较小的物体,在计算时质
3.3量、体积、密度的单位可分别用g、cmg/cm,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中g/cm3单位大。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小技巧:要牢记水的密度,在有关密度的计算和实验中,水的密度作为一个隐含条件。若知道水的质量,利用
道水的体积,利用,可以计算出水的体积。反之,若知可以计算出水的质量。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1.0×103kg/m3=1.0kg/dm3=1.0g/cm3,记住这些关系,有利于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四、物质的物理属性
这部分内容重在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弹性、硬度、延展性、透光性、状态等。
范文三:上海课课通物理答案8B
&i ,、,再_... ? .:二唱b凋用 @filj 笛 8 12. 4'1 第四章机械和功 13.9 14. 垂直 OA 向上, 5 15.8 牛,垂直杠杆向上 .4 4.1 简单机械 三、作固题 略 (共 4 课时) 第 1 课时杠杆 四、计算题 18. 1466.67 牛 一、选择题 19. 0.67 米 3. B 五、实验题 1. D 2. B 二、填空题 20. (1)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4. 绕固定点转动 5. 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相反 6. 上 7. 动力作用线,不一定 8. 下 (2) 2 2 1.平衡螺母,右,平衡螺母,右,水平 22.1. 小于 第 3 课时杠杆的应用 一、选择题 9. 支点,动,但 三、作固题 略 1.. B 2. A 二、填空锺 6. 费力 .100 3. B 4. B 5. C 第 2 课时 一、选捧题 杠杆平衡条件 7. ???费力省距离或???省力费距离 8. C 9. 18. 竖直向上 10. 近.远 1. C 2. C 3. D 4. D 二、填空题 5. 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 6. 钩码, 11. 费,省距离 12. 变大,变大 13. 杠杆 .B.C , 省 (1)水平,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2) 个数,位置,水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 臂 三、作回题 略 (3)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7. 不能,动力和阻力使杠抨向同方向转动 四、计算题
15. 240 牛 8. 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改变钩码个 数或移动钩码所在位置 16.50 牛 17.3.6 千克, 5.6 千克 9. 0.392. 大于 10. 钩码,支点,平衡。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力臂 的长度。乘积,乘积,相等 11. 几分之一 第 4 课时滑轮 一、选择题 1. D 2. D 3. C 4. D 5. B 6. C 7.
B 146 ?
二、模空题 8. 等臂 则支点应向右端移动 。 五、实验题 A 9. 定,不省
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10. 定,等于 23. (1)右,水平位置 (2) 阻力,动力臂,
个数,位置 (3) 动力×动力费=阻力×阻力臂 11.80.120 12.50 13. 140 14.60.2 15.60 16. 6 17.200 , 200 三、作困题 (4) 4 24. (1)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
方向。 (2) 使用定滑轮时,各个方向用力的大小是相 等的。 4.2 机械功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机械功 赂 简单机械精练 -、选择罐 一、选择
题 1. 0 9. B 3. 0 4. B 1. 0 s. 乙 2. B 3. A 4. A 5. A 6. 0 7. C 8. A 2. 0 二、模空姐 10. 机械功.功 二、模空题 1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
力的方向通过一段 距离 6. 省力,费,省力,省距离 7.100 8. 300 9.20 10. 竖
直向下 .80 ,小,大,竖直向上 12. W=FS. 焦耳,焦 .J , 100 13. 位,重物,
重,瀑布 14.400 15.200 ,0 , 0 16.14.7 17.0 18. 784 三、计算姐 7 11. F上,动
力臂 , F上 12. O. 饨,竖直向上 13. 1'6 , 15.20 , 20 16.12 , 8 17. 20 , 10 三、作图题 111 14. 省力,改变用力方向,定,省力 19. 4.8 X 10 20. 120 牛
] . 50 牛 X20 厘米 /20 牛 =50 厘 21. 1000 千克 第 2 课时功率 一、
选拇罐 略 四、计算题 u. L , =FzLz / F , = 米 LC 2. C 3. C 4. C 5. A .6. A 7. D ~=25 牛 +50 牛 =75 牛 =75 牛 X20 厘米 /50 厘米 =30 牛
二、填窒踵 8. 物体做功快慢,一定,瓦特 9.20 , 4 ,每秒做功 4 焦 F;
=~Lz/Ll t::.F= 町 -F 1 =30 牛 -20 牛 =10 牛 10. 1000 ,己 22. F 1
=80 牛几 =20 牛 L=l 米 L1 +Lz=L 11.6000 , 100.0 12.36000 , 40 13. 5'1 , 1'5 14. 做功时间越短,做功越多 L 1 +L 2 =1 米 F1 L
1 =Fz L 2 L 1 =20 厘米 80 牛 XL 1 =20 牛 XL 2 如果两端各增加 10
牛的物体,要使杠符平衡, ? 147 ?
, 15. 16. 19. 20: 21. 三、计算矗 300 焦, 10 瓦 600 焦, 10 瓦 S 机械和功精练(-) -、选择题 17.5 .4 X10 焦 , 300 瓦 1. B 2. C 3. C 4. B 5. C 6. D
7. A 8. C 18. 6 X 10 5 焦 , 300 米 9. C 二、填空题 10. 定,改变用力方向 11. 乙 900 千克 四、实验题 (1)刻度尺、秒表、秤 12. 变小,变大,变小,不变 13.变小,速度不变时,质量越小,动能越小 14. 1. 08X 108 ,
3 X 10' (1)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15.60 , 60 16. 甲,乙 17. 向上, 10 (2) 1 与 3 或 2 与 4 (3) 单位时间内所傲的功 18. (1)使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可以省力 4.3 机械能 (2 ) 当阻力与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大,所 (共 1 课时) 一、选择擅 用的动力越小 三、作图题 1. B 2. C 3. A 10. B 11. B 4. D 5. B 6. D 7. D 8. C 略 9. C 、 四、计算题
二、填空题 22. (1) 23. (1) 50000 焦 98 牛 (2) 5000 瓦 20 千克 12. 运动,质量,速度 13. 处于某-高度,质量,高度 (2) (3) 58.8 瓦 五、实验题 14. (1)重力势能,动能 (2) 弹性势能 24. (1) ac 25. (1)有 (3) 变大
(2) ab (3) c (2) 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3) 动能,重力势能 15. 减小 16. 不变,增加 17. 增大,增大 26. (1)第二列与第四列 (2) 改变动力的方向 .0 越大,动力越小 (3)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z 该距离越大, 动力越小
18. 重力势,动 19. 减少,减少 20. 大于 (4) 动力的大小、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一、选择题 机械和功?精练{二) 2 1.弹性形变,弹性势能
22. (1)弹性势,动 1. D 2. D3. A 4. C 5. C 6. A 7. C 8. A (2) 重力势,动 ( 3) 弹性势,动 三、实验撞 9.
范文四:[分享]苏科版八下物理课课练答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
一、走进分子世界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 实验证明:
A、二氧化氮与空气的扩散: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B、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扩散: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体与水的界面模糊,结论: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C、金块和铅块的扩散:现象:几年后两者彼此进入对方,互相渗透,结论: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月剧烈。
?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
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实例: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斥力);钢棒很难被折断(引力);贴邮票(减小分子间距,使分子间作用力气起作用)
? 当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 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 当,,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 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
很强的流动性。
二、探索更小的微粒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带等量 异种电荷) ? 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带同种电荷)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5、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
?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 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 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7、经过100多年众多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在探索物质组成微粒的进程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1897年汤姆逊在真空放电时发现了_______,从而知道原子是由电子和_________组成的;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________,使人们知道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并提出了 模型;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中由更小的___________组成的,这种说法被一系列的高能物理实验所证实。
8、分子由______构成,不同原子构成_______分子,相同原子构成_______分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和核外高速旋转的______构成的。(电子带___电,原子核带___电)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质子带___电,中子_______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_____组成的。
三、宇宙探秘 1、宇宙是一个 的天体结构系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 及 的。关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 年的一次 。
2、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天文单位( 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 AU = 1.496×1011 m
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 = 9.461×1015 m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3、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
红移。 现象:星球发出的光谱红移。推出:各个星球的距离都在相互远离。
4、地心说、日心说的代表人物
5、总星系大约有几十亿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每个星系平均有约1000亿颗恒星。 6、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从离太阳最近的向外数,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宇宙是无限的,目前人们了解的宇宙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总星系(直径是3?1010 l.y.)、银河系(直径是1?105 l.y.)、太阳系(直径是1.18?1010 km)、地月系(直径是7.7?105 km)、地球(直径是1.28?104 km)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符号,。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t、g、mg。要记住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日常生活和贸易中常用公斤、斤,知道它们与千克的关系有利于对质量的感性认识。1公斤,2斤,1千克。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公斤=50千克,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只鸡约2kg,一头大象约6t。
3(特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不是“物质”的属性)
4(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看”:观察天平的铭牌,明确天平的称量(即一次能称取的最大质量)和感量(即游码所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误点警示:这一步容易忽略)。
?“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有的天平只一个),使横梁平衡。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若指针在左右两端摆动的幅度相等,也表明横梁平衡。
小技巧:许多同学不知道应把平衡螺母向哪调,才能使横梁平衡。大家可以联系跷跷板,跷跷板若左端高右端低,应该怎么办呢,对了,可以让左端的人向左
移,也可以让右端的人向左移,即哪端高向哪动。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与人的移动方向相似,简记“螺母向着高处动”。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注意:不能用手)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简记“左物右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小技巧:添加砝码的方法是:要按照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添加,当在右盘放上一个较大的砝码,横梁右端下沉,就要换一个比之小一级的砝码,如此依次进行。什么时候开始移动游码呢,要知道,向右移动游码就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游码移到最右端时的读数就等于最小的砝码值。所以,当在右盘放上最小的砝码,横梁右端下沉,这时,就要把最小的砝码拿下来,向右移动游码。
误点警示:从以上操作过程可以领悟到,天平之“平”体现在三处:一是底座要放水平;二是称量之前横梁要水平,这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三是称量时横梁要水平,这时决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需要的是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后两次虽然都是要横梁水平,但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误点警示:关于游码读数,有很多同学搞不清是读游码的左端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还是右端。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先想一想:称量之前我们要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那么,与零刻度线对齐的是游码的左端还是右端,当然是左端。所以进行游码读数时,也只能读左端。
?注意事项: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保持天平干燥、清洁。因此,不能直接测量液体质量,要借助于容器。也不能直接测量粉末状固体,可在左右两盘各垫上相同的纸片。
?特殊测量方法:
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测多算少(如测量大头针的质量)。质量大于天平的量程:测少算多(如测大石块的质量,可测同种小石块的质量,再用体积之比求得)。
二、体积
学习这一章,少不了与体积打交道。虽然我们很早就知道“体积”,但仍然有许多同学对体积的测量、单位与换算搞错,所以,这里一并总结。
1(定义: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叫体积。符号:V。
333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立方米,符号为m。常用单位:dm、cm、3mm、L、mL。
333 误点警示:学习时,好多同学会把m与cm的关系搞错。你可以这样想:1m=1m633-63×1m×1m=100cm×100cm×100cm=10cm。反之,1cm=10m。对于较大和较小的数,大家要习惯于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并会运用指数计算。
3(测量:
液体体积的测量:可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误点警示:量筒(或量杯)要放在水平台上;量筒(或量杯)采用的单位是3mL(即cm);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固体体积的测量:
3 规则形状的可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如长方体体积V=abc;正方体体积V=a;23圆柱体体积V =Sh =πrh;球的体积V=4/3×πr。
形状不规则的可用量筒(或量杯)配合水来测量。
小技巧:若固体在水中下沉,可用排液法测量其体积;若固体在水面漂浮,可用针压法或沉锤法测量其体积;若固体体积太小,可用累积法。
误点警示:排液法测量固体体积应注意三个问题:一、若固体易溶于水,或吸水性强,则不能用此法。二、注意操作顺序。有两个方案:先测量水的体积,再放入固体,测总体积,再二者相减;先放入固体和水,测总体积。再把固体拿出,测水的体积,再二者相减。你选哪一个方案,我们说,只能选第一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小或避免误差。第二个方案中存在三个误差:量筒的准确程度产生的误差,人读数时产生的误差,将固体从水中拿出时,固体上不可避免的要沾有一些水,这将会使测得的固体体积变大,从而产生误差。前两个误差是无法避免的,而第三个误差是可以避免的。三、量筒里的水要“适量”。太少,不能浸没固体;太多,固体放入后水面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这都不能测出固体的体积。
?气体的体积:气体总能充满它所在的空间。所以气体的体积总等于容器的容积。
三、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公式:。 2
误点警示:根据,有同学认为,“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体积成反比。”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对同种物质,,与,成正比,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即ρ不变。说明物质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小技巧:利用公式时,应注意:必须使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各单位的正确换算是确保解题正确的必要条件。对于质量较小的物体,在计算时质3(3量、体积、密度的单位可分别用,、cmg/cm,
33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kg/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g/cm。33333-33这两个单位中g/cm单位大。1g/cm=10kg/m 1kg/m=10g/cm
小技巧:要牢记水的密度,在有关密度的计算和实验中,水的密度作为一个隐含条件。若知道水的质量,利用,可以计算出水的体积。反之,若知
33道水的体积,利用可以计算出水的质量。水的密度为1(0×10kg/m,读
33×10作1(0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333千克。1(0×10kg/m=1(0kg/dm=1(0g/;m,记住这些关系,有利于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四、物质的物理属性
这部分内容重在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弹性、硬度、延展性、透光性、状态等。
范文五:九年级物理课课练答案 顶尖课课练物理九年级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顶尖课课练物理九年级”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顶尖课课练物理九年级
1.如图19(a)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0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t/min0123456789
t/?-4-3-2-1000135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图19(b)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3)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2.为粗略测算电热器的功率,甲乙两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实验的原理设想:利用如图17所示的电热器对水进行加
1
热,测量相关的数据,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如果忽略掉热损失,就可以粗略地认为电热器消耗的电能等于水吸收的热量,然后再计算电功率。根据这个思路,他们将电热器放入一塑料杯里(杯外还包装有泡沫塑料),杯内装有水。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电热器,以及质量不同的水进行实验。
表1、表2分别是甲、乙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表1水的质量m=400g(甲组数据)
时间(t)/min012345678
温度(T)/?7076828994100100100100
表2水的质量m=350g(乙组数据)
时间(t)/s0306090120150180210240
温度(T)/?222630333740434648
(1)实验前,同学们对两加热器的发热丝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材料和长度相同,于是他们马上判断出两电热丝的阻值不相同,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是。
(2)这个实验方案的计算原理是P=(物理量符号参照数据表所示)
(3)要计算电功率,甲小组处理数据时,只选择了前六个数据,其原因是若计算加热时间取“8min”,则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而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是(选
2
填“实验误差”或“数据处理错误”)。
(4)合理处理数据后,他们对比了老师给的电热器铭牌数据,发现误差比较小的是组,原因是。
3.小明用图21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22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min)01234567
温度(?)
9092949698989898
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水沸腾实验的装置。
(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甲中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时间/min0123456789
温度/?92949697989898989898
(2)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沸腾过程中的“水温—时间”图
象。
(3)在上表0,4min时间内,水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05kg,从80?加热到90?需
3
要吸收热量______J。(c水=4.2×103J/(kg(?))
4.图17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她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4min,6min的图线已画出)(
时间t/min0123456789
温度T/?-4-3-2-1000135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3)冰在t=4min时刻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6min时刻的内能,因为。
(4)数据表明在开始的0,2min内升温慢,最后2min(即7min,9min)升温快,这样是否合理,,理由是。[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四、光学
1.如图28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能比较.?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发现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变大,这个同学眼见为实的结论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
2.(1)小周用图22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若烛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时,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
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23所示(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及相关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亮的光斑如图19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5
(2)小明把蜡烛、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0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一项:“上”、“下”、“左”或“右”)调整;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的性质
1
225倒立、缩小的实像
320倒立、等大的实像
415倒立、放大的实像
55
(3)上述器材经小明正确操作后,调整光屏看到了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2中的实验序号1中(这次实验的物距是cm;像的性质是(小明利用器材一共完成了5次实验,在实验序号5中,他漏写了像的性质(在第5次的实验中,像的性质是(
(4)生活中所用照相机的核心光学器材是凸透镜,表格的5次实验中,实验序号中哪些像的性质体现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答:(
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
6
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5.如图23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具座,其长度规格为1m,小明用下列器材进行实验。长度适中的蜡烛一支、光屏一块、焦距分别为300mm、200mm的凸透镜两块、火柴一盒。
(1)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后,小明左右移动光屏,却始终在光屏上找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2)经过调整后,小明同学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找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像距物距,像距焦距(两空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列光学器材中,是根据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电影机?摄像机?汽车观后
7
镜
(3)固定凸透镜,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此时光屏上(选填“能”、“不能”或“无法确定”)得到清晰的实像。你的理由是:。
若想使得到的实像变大一些,你应该如何操作,。
(4)如图24所示,小明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
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小明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想:如果分别用一束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推断的理由是:。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