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15 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
第 1课时 《永久的生命》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 )
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难点 )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 生命伟大而神秘, 丰富而奇妙, 永久而不朽; 也有人说, 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 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 再谈生命的永久; 最后联系现实生活, 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 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 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 失去,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 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 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 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 生命是脆弱的, 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 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 可怜, 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 “ 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 一转, 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 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
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 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提问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目标导学二:深度解读,思考人生
提问 6: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 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 前, 给世界以色彩, 以芬芳,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样的生命, 将和世界一起, 获得永存。 提问 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 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 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三、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赞歌珍惜时间
建功立业
奉献社会
获得永恒
第 2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要生活得写意》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体感知
提问 1:你了解罗素吗?和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
明确:伯特兰 ·罗素 (1872— 1970)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 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 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以表彰其 “ 多样且重要的作品, 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 想自由 ”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 《西方哲学史》 《数学原理》 《物的分析》等。 提问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
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 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 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 情。 作者用 “ 纯洁 ”“ 强烈 ” 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 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 的强大精神动力。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把握内涵
提问 3: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 以解除孤寂;第三,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总之, 爱情使人 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 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提问 4: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
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 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 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 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提问 5: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 眼前浮现饥饿的 儿童,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 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提问 6: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明确: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 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 度塑造了伟人罗素。 他追求爱情, 他说:“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 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 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 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 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 一生坎 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 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 在他逝世的当天, 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 心。
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共同的人生准则, 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目标导学三:思考人生,得到启迪
提问 7: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明确: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诉说,但要注意往积极方面引导。
三、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带来狂喜
解除孤寂
看到天堂
对知识的追求了解心灵
了解星辰
理解力量
对人类的同情孩子受饥荒煎熬
无辜者饱受折磨
老人们变成累赘博大胸怀
范文二:15 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 0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严文井(1915— 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 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深渊:很深的水;
新课导入生命是何等精彩, 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 每个; 了作者对一生中的三大 追求执着坚定的信念;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永久的生命》 1. 感受真实;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1. 准确认读 并理解“兴味、洗涤、凋谢、遏制、濒临”知识与技能 等词语。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1.通过朗读课文, 品味 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过程与方法 睿智, 获得思想的启迪。 2.体会作者 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 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严文井(1915— 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曾在北京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 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文井童话寓 言集》等。 伯特兰·罗素(1872— 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
生坎坷, 命运多舛, 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 “20世纪最知名、 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 还被无数人视为是 “未 来时代的先知” ; 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 逻辑学家、 社会活动家, 又被公认为 “富 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 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 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
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 略有改动。本文是严文井在 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 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 充满乐写作背景 观情绪。 《 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 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 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兴味(xìnɡ) 洗涤(dí) 卑微(wēi) 土壤(rǎnɡ) ....读准牛犊(d ú) 茸毛(rónɡ) 消逝(shì) 繁殖(fán) ....延(màn) 凋谢(diāo) 遏制(a ) 濒临(bīn) 字音 蔓....俯瞰(kàn) 深渊(yuān) 星辰(c h?n ) ...殖(zhí)繁殖 蹦(ban ɡ)蹦跳 辨清字形 值(zhí)值日 崩(bēnɡ) 崩溃 植(zhí)植树 绷(bēnɡ)绷带 卑微:地位低下。 消逝:(声音、时间等) 慢慢逝去 , 不再存在。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由各种颗粒状矿物 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兴味:兴趣。 濒临:紧接,靠近。 理解俯瞰:俯视。 遏制:制止,控制。 词语 臼齿:牙齿名。在 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一个。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牛犊:小牛。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凋谢:(草 木花叶)脱落。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飓风: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 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热带气旋。
深渊:很深的水。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新课导入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 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 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意 义的思考, 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永久的生命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 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 珍爱生命,活出价值,就能使生命变得神奇和不朽。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 分为三层。第一层先谈生命的易逝, 欲扬先抑;第二层再谈生命的永新课展开 久,正面展开;第三层最后联系现实 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延续上,感悟到生命的快乐和威势,对生命发出由 衷的赞叹。 我为什么而活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请问答作 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 制的同情。 【感悟精彩句子】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 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表现出
了作者对一生中的三大追求执着坚定的信念。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认 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 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 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永久的生命》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 作者 在文中运用自己对生命的亲身体验, 具有生活的实感, 再对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作出阐述,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2.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作者在开头阐 述了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见解,随后对生命充满乐观写作方法运用 1.层次分 明,条理清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
认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 :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 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分层阐述,条理清晰。 2.用词准确, 饱含深情。 例如,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以上这三种感情,它 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方法 活用,片段作文】 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 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板书 的看法, 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如此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为什么而活着》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 学反思
这两篇散文都是探究生命的, 文章虽然短小然而内涵丰富。 因为学生们毕竟 年级还小, 对人生的感悟并没有那么深, 因此在理解课文上存在着一些难度。 我 让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 细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哲理, 引导他们接受 两位哲学家的理念,同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这样就容易多了。
范文三:15 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
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1课时 《永久的生命》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 )
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难点 )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 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 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 命是生生不息的, 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 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 生命是脆弱的, 易逝的; 就生命的整体而言, 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 “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 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先写生命的易逝, 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 描写生命的神奇, 个体生命有限, 集体生命无穷, 生命永久不朽, 值得赞美;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 更能够打动人心。
提问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 快乐和威势。
目标导学二:深度解读,思考人生
提问 6: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 最终必将凋零。 但是, 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 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 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提问 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 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 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 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三、课外作业:预习《我为什么而活着》
第 2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体感知
提问 1:你了解罗素吗?和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
明确:伯特兰·罗素 (1872— 1970)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 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
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 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 有《幸福之路》 《西方哲学史》 《数学原理》 《物的分析》等。
提问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
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 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 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 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把握内涵
提问 3: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 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 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提问 4: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
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 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 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提问 5: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 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 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 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提问 6: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明确: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 . 这篇文 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共同的人生准 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目标导学三:思考人生,得到启迪
提问 7: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 的追求目标。
三、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范文四:《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2、体悟文章的含义,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者对树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2、体会其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永久的生命》
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词语解析:
臼齿:磨牙的通称。
盲肠:大肠的一段,上接回肠,下连结肠,下端有阑尾。
卑微:地位低下。
牛犊:小牛。
茸毛:指人或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草木花草)脱落。
段落解析:
第一部分(第1~3段):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但生命的整体却是永久的。 第二部分(第4~5段):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哥。
新课讲解:
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一件事上“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远不再回来,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们个人的力量又是那样的渺小,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能由我们个人做主,只能“听天由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作者为什么盛赞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所以,作者赞美生命
课堂小结: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的生命是卑微脆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为了谁》这首歌呢?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同学各抒己见)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上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是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是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遏制(a) 飓风(jù) 濒临(bīn) ...俯瞰(kàn) 呼号(háo) ..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作者介绍
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交流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爱情,知识,同情心(对人类的关爱) 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2.浏览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交流点拨】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论述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所以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深入探究
速读课文2、3、4段,探讨以下问题。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交流点拨】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点拨】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了解人的心灵;第二个方面,实际上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
1.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著最痛苦的?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交流点拨】同情心,爱和悲悯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爱和悲悯,只片面地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片面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所以爱和悲悯最重要。
2.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
【交流点拨】不能,从内容上看,爱情是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是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是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从结构上看与前一段的开头相照应,顺序井然,层次分明。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鸽子,为和平为生;湖水,为万物而生;鲜花,为大地而生;树木,为地球而生。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生命的枯荣全看你怎么去栽培,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就好!
课外积累关于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名言或诗句。
关于爱情:人生追求爱情并不显得低级。
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维斯冠:爱情是生命的火把。
关于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李大钊: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关于同情:白朗宁: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雪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附: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博大
知识——博学谦逊
同情心——博爱崇高爱和悲悯更重要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范文五: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 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 值。
教学重点:
1.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 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 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 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 吧!
板书 永久的生命
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三、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jiùróng màn di āo dí
臼 齿 茸 毛 蔓 延 凋 谢 洗 涤
2、积累词语
臼齿: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 :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 :冲荡 ; 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四、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 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 “ 严文井 ” 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 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 《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
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五、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 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 ,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六、精读课文品味精彩
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作者先以恺撒与亚历山大为例, 指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接着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偏见;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
“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 而不是去编书; 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致, 而不是去 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
用“是,??而不是” 形成强烈对比,既观点鲜明,又有节奏和气势使读者容易接受,又 沁入心灵。
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① 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 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 困苦所阻挡。
③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 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七、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学习这篇文章,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用智慧 的眼光,灵敏的头脑和精练的语言、 充满哲理的话语,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表现了作者对 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但它却是永恒的。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 向生命的顽强不息敬礼, 我们珍惜生命, 就应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 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 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同学们可以交流下自己的学习感受,把自己心中的收获或苦闷写下来相互分享一下。 张海迪 邰丽华 海伦 ·凯勒
第二课时
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导入新课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朋友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那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活 着??
二、作者简介
罗素(1872— 1970)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 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为表彰他 “ 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 , 1950年,被授予
诺贝尔文学奖。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 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 又很会狂热激动, 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 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 的不可捉摸, 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 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 尔什维克者、 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 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 对统治者的领袖。 ”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于 1925年以前,他能 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思 、 列宁主义的态 度,预料到中国可能会发生的抗日战争,预料到没有外 国人奴役的、以**为代表的中 国命运主宰者的诞生!
三、朗读课文
字词注音:
èj ìl ìyu án b óc ì
遏制 孤寂 战栗 边缘 微薄 赐予
四、精读研讨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 如何理解作者关于 “ 爱情 ” 的论述 ?
4. 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 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6. 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 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 “ 人为什么活着 ” 这个永恒的命题 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即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 。 对爱情的渴望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 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爱情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3. 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关于 “ 爱情 ” 的论述 ?
本文所论述的 “ 爱情 ” ,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 弟姐妹的亲情。 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 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 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4. 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饥饿中的儿童
被压迫被折磨者
同情苦难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5.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 ” 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 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 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 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 力量奉献给人类, 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 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6、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渴 爱情带来狂喜
望 爱情摆脱孤独 博
我 爱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大
为 情 的
什 追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情
么 求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怀
而 知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和
活 识 崇
着 同 饥饿中的孩子 高
情 被压迫被折磨者 的
苦 孤苦无依的老人 人
难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格
五、体味语言的含蓄 , 充满激情 , 富于理性
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 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 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 “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 “濒临绝望的 边缘” 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 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 作者把自己的感 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 , 充满激情 , 富于理性色彩。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 那是一颗震撼的心 , 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 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思是说,没 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象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 人, 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 这世界好象再也没有其他的生命, 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尽头, 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 知识和同情心的内在联系。在这里, 作者用含蓄的,充满理性的话 语表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是追求爱情、 知识的真正动力, 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他追求爱情, 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 堂的缩影; 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 力量奉献给人类, 这一切都源于他 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六、课内练习
1. 比较阅读 <坦然看生活>>
2.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 “ 值得 活的 ” 。你又为何而生?
比较阅读的发现: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直抒胸臆 ,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在娓娓的叙说中自然 流露。
《坦然看生活》 则借助鲜明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旨。 夕阳下, 垂钓者钓回了一路的欢歌,
失意长成了乐观;朝霞中,纺织女工慵倦的脸上正编织着灿烂的笑靥, 沮丧接纳了调适;暮 霭里,扫街老伯扫净了一颗平常的心,平淡饱蕴着自信??正所谓:
文章得失不由天,精思附会是关键。
洞穿形象发神韵,妙笔生花意旨远
博客观点:
人为什么而活着呢?我现在能归纳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是认为人是为了脱离人生这个苦 海而活, 那他们选择的是修炼, 以求最后的解脱。 第二种我想就是为了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一 生了。 对于第一种我不想说什么,我的悟性还不够,我主要想谈一下第二种,不知大家是否 反对我们都在寻求幸福这种说法, 那什么又是幸福呢?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是你享受生活的 一种感觉, “享受”这个词是我想着重解释的,这个词不是消极意义的吃喝玩乐,工作也可 以用来享受, 享受奋斗的充实、 享受闲暇的舒适, 终之要想幸福你就需要用享受的心态去生 活。
博客观点:
看看葛优演的《活着》吧
为了活着而活着
忘掉自身! 也就是忘我! 找一件事情寄托所有的注意力! 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平静自 己不安的心灵,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 ·柯察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 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观点:
生命本没有意义。 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 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 你将 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 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 因为 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七、课后作业
阅读《外国名家随笔三则》
八、思维拓展
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思索者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不经过的思考的 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加重要
板书设计
渴 爱情带来狂喜
望 爱情摆脱孤独 博
我 爱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大
为 情 的
什 追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情
么 求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怀 而 知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和 活 识 崇 着 同 饥饿中的孩子 高 情 被压迫被折磨者 的 苦 孤苦无依的老人 人 难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格
课后反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15散文二篇(教案)
坦然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