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亚洲民族问题--缅甸
亚洲民族问题-----缅甸
缅甸人口5000多万,约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克伦族、禅族、克钦族、孟族、若开族、佤族等是主要民族,缅族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是缅甸的主体民族,主要聚居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少数民族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东、西、北部的高原地带。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家,有1000多年的佛教历史, 90%的人信仰佛教,佛教思想深入到缅甸社会的各个层面。
民族问题及其政策
缅甸的民族问题目前主要是民族分离主义和武装割据。缅甸中北部的产禅邦少数民族武装、泰缅边境的克伦人民解放阵线和金三角地区的大毒枭坤沙残部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暗中支持,对缅甸的政局造成影响。
1.英国殖民统治播下民族分离的种子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的差异,缅甸各民族之间,特别是缅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在历史上就存在隔阂。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对缅甸各民族采取"分而治之"、"以夷治夷"的政策,蓄意挑拨、制造民族矛盾。英国对缅族聚居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对少数民族地区则通过当地的土司、山官实行间接统治。这一时期,缅族地区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基本没有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与缅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和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英国殖民者退出缅甸前,别有用心地扶持一些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企图阻挠缅甸的完整独立。这为缅甸独立后的民族问题埋下了隐患,加深了少数民族的地方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削弱了政府驾驭民族问题的地位。
2.1947年宪法埋下民族分离的隐患
面对缅甸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殖民主义者为继续驻足缅甸,提出只允许缅甸本部(缅族聚居区)独立,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立必须征得当地民族的赞同,企图以此继续控制少数民族地区。1947年,缅甸建国之父昂山将军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独立的首要条件,因此提出联邦制,允诺给予少数民族地区以高度自治权,保留民族上层人物的特权。除克伦族之外,昂山的提议得到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彬龙协议》得以签署。1947年,缅甸在《彬龙协议》的基础上制订了宪法,宪法规定民族邦拥有自己的宪法、立法机关、分立自决权;禅邦和克耶邦在10年后可以投票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联邦内。其实质是以对少数民族的妥协换取国家的统一,为日后少数民族的分离要求留下法律空间。这是一部根据缅甸的历史和现实制定的、符合国情的、相当宽松和自由的民族联邦宪法。1948年缅甸独立前夕,昂山被极右势力暗杀,新的领导人在少数民族问题上缺少远见和耐心,加之大缅族主义严重,独立不久,缅甸就取消了宪法给予少数民族自治邦的权利,给本来就很脆弱的民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未
获得民族自治的若开、孟族强烈要求成立自治邦,但政府不予置理,且进一步削弱自治邦的权利,以此压制少数民族的要求。这种强硬做法激起少数民族的不满,他们开始与政府进行武力对抗。最早开展武装斗争的是克伦、孟、禅、克耶等民族。克伦族武装曾一度兵临首都,占领曼德勒等缅北重镇,控制了缅甸半壁江山。独立后的缅甸又陷入国内战争的泥潭。
1958年,缅甸独立10周年,执政的反法西斯自由同盟内部发生分裂,民族问题更加突出。1959年,缅甸政府强行颁布《缅甸宪法修正案》,以赎买方式取消封建土司的世袭特权,迫其交出司法权,实行土地国有化。许多少数民族首领要求恢复宪法给予他们的特权,民族自治邦要求实行真正的自治,个别邦则要求独立。1961年,吴努政府面对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和暴力反抗,希望用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感化各少数民族,宣布佛教为国教,政府斥巨资修建佛塔,举办贩佛活动,结果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赋税,缅甸民族矛盾再次恶化。信仰基督教的克钦族以侵犯宗教信仰自由为由,组建克钦独立军,提出建立克钦独立国的要求。禅邦、克耶邦也要求脱离缅甸联邦。缅甸局势混乱,几近无法控制。
在缅甸形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奈温在1962年3月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并委派亲信直接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这样一来,1947年宪法中允许建立少数民族自治邦的条款名存实亡。
3.奈温政府的"勘乱"政策进一步加剧民族矛盾
奈温认为,民族矛盾己使国家陷于分裂的危险,在民族问题上应采取政治、立法和军事强硬手段。奈温政府一方面取消少数民族自治邦的体制,一方面又强调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1968年,奈温政府建立了一些由前国务活动家组成的咨询机构,想利用这些机构的威望来解决民族问题。然而这些国务活动家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买账,他们在1969年逃往泰国,公开成立流亡者中心,明确提出推翻缅甸军人政权、恢复联邦体制、实现议会民主的要求。不久,这些来自缅族上层的反对派与泰缅边界的克伦族、孟族武装结成联盟,共同开展武装斗争。与此同时,缅共武装在缅甸中部和南部受挫后,转移到缅甸东北部中缅边界禅邦的佤族、果敢族等地区,创建根据地。西面靠近孟加拉国的若开邦的穆斯林由于宗教冲突而发动武装暴动,之后发展成分裂活动。克钦邦和禅邦也一直要求脱离缅甸,实现独立。
面对这种形势,奈温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政权。政治上,奈温政府逮捕大批民族上层分子,改组民族邦政府,中止1947年宪法,取消民族邦拥有的宪法、立法机关和自决权的有关规定,取消国会民族院,取缔纲领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行一党专制。1974年,缅甸颁布新宪法,改革国家体制,新宪法承认民族平等和尊重民族宗教、文化的原则,并把少数民族自治邦从5个增加到7个,新增了孟邦和若开邦。但是,新宪法又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用中央集权制取代邦区民族自治,以人民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权关,取消原来宪法中规定的民族自治邦所拥有的自治权,国家体制由联邦制变成中央集权制。军事上,奈温政府采取"战乱"政策,把平定少数民族的暴乱视为头等大事,集中人力、物力围剿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
缅甸正规军由1948年的2万人猛增至1980年的17万人,军费开支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奈温政府的"战乱"政策导致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少数民族纷纷组织反政府武装,总兵力达4万人,其中克伦族、禅族武装达6000多人,克钦族武装4000人。缅共也利用政府民族政策的失误,发展民族统战力量,最多时拥有武装2万人。1962-1988年奈温执政的26年中,缅甸一直处于内战之中。为缓和民族矛盾,奈温政府建立民族发展学院,废除佛教的国教地位,但由于其强硬"战乱"政策,加之经济政策失误,缅甸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4.新时期的民族和解政策
1988年上台的缅甸军政府汲取"战乱"政策的教训,对民族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采取不同形式与民族武装实现和解:
A.与有实力的武装签署全面停火协议。与从缅共分裂出来的4支武装及其他有实力的民族武装达成"解除军事封锁,实现全面停火协议"。1989年以后,缅甸东北部的缅共武装逐渐解体,首先是靠近中国云南临沧地区的缅甸禅邦果敢族地区的彭家声部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族地区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紧接着是靠近中国云南思茅地区和临沧地区的缅甸佤族地区的赵尼来、鲍有祥部脱离缅共,成立佤族地区各民族力量的"佤邦联合军"和"佤邦联合党";随后是靠近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缅甸禅邦的林明贤部脱离缅共,成立"禅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最后是靠近中国保山地区的缅甸克钦邦的缅共克钦族领导人丁英脱离缅共,成立"克钦新民主军"。至此,威胁缅甸政权的最大武装力量全面解体。缅甸政府及时与上述4支武装谈判和解,答应其"停止内战、实现和平、进行地方建设、实行民族自治"的要求,承认其合法地位,各武装保留现有地盘。以上各支武装接受改府改编,成为隶属内政部警察总署的"边境特别警察部队",由政府提供部分军饷和经费;它们控制的4个地区被划为特区,经济方面给以特殊优惠政策。
B.对小股武装采取以武器换和平的方式,使其体面交出武器。政府给拨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他们在本民族地区从事经济建设。
C.对盘踞在弹邦民族地区的大毒枭坤沙则劝其投降。与坤沙签署《重返缅甸大家庭协议》,根据协议,坤沙毒品走私集团上万武装缴械投降。政府对其实行宽大政策,对以往的罪行既往不咎,划给一定数量的土地,允许其部下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
目前已有17支民族武装与政府达成和解,主要的反攻府武装仅剩盘踞在泰缅边境地区的克伦族武装。
(2)扶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缅甸军政府与民族武装实现和解,基本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内战,为民族地区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1989年政府专设边境与少数民族发展委员会,1992年成立边境与少数民族开发部。1993年颁布《边境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法》,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兴办地方产业,扩大替代种植,减少罂粟种植,12年来已初见成效。为缩小与缅族地区的差别,缓和民族矛盾,军政府启动了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计划,迄今已拨出150亿缅元,投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
由于政府采取土系列措施,加之民族武装的合作,边境地区在经济建设、文教、卫生、贸易和消除毒品等方面较内战时期均有相当大的变化。禅邦东部林明贤部控制的勐拉已于1997年4月宣布为"无毒区",得到联合国禁毒署的承认。
(3)允许少数民族成立政党。
军政府接受1974年宪法规定纲领党一党制的教训,在大选中允许组建民族政党。现已有10多个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党。
缅甸军政府新时期民族政策实现了1947年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使国家从民族对抗走向民族和解与合作,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缅甸民族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A.民族和解基础尚显脆弱。目前仅是形式上的停火,相互间的隔阂和怨恨远未消除。民族武装仍控制原有的地盘,拥兵自重。特别是脱离缅共的4支民族武装,多属形式上接受政府的改编,换取经济实惠及发展机会,实际上仍在扩充实力,暗地结盟。1995年,红色克伦人民解放阵线同政府签定和解协议后不久便重起战火。1996年,禅邦武装组织头目坤沙向政府投诚,但许多禅人并没有跟从,他们又组成新的武装与政府对抗。1997年,一些未投诚的坤沙余部趁 缅甸遭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打击之机,四处联络缅北各民族武装与政府对抗。
缅甸民族和解之所以脆弱,关键在于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某些政治问题没有解决。当初进行停火谈判时,军政府只是许诺少数民族武装有权拥有武器和管理其占领的地区,并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其他的政治问题,如少数民族邦的地位与权利等问题,军政府则拒绝谈判,认为这应该在制定新宪法时讨论。直到现在,缅甸也还没有制定出一部新宪法。政治问题没有解决,军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缅甸的民族问题是与民主运动交织在一起的,这也增加了军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和解的难度。1990年全国大选之后,失败的军政府为了继续执政,对获胜的反对派大肆镇压,一些少数民族政党也因此遭解散。若开人政党就是其中一个。四个当选议员的若开人,一个死在狱中,另一个关押两年后才被释放。
B.经济问题制约民族矛盾的解决。20世纪90年代,缅甸十分重视发展边境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的。首先,缅甸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着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建设。据统计,作为面积居东南亚第二位、人口占东南亚第五位的国家,1997年缅甸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21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300美元,只相当于新加坡的1/80,泰国的1/8。1998-1999
年度,缅甸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各项经济指标均未完成。至今缅甸仍是一个经济水平低下的农业国。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得政府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使缅甸本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自1988年以来,美国政府以缅甸军政府破坏人权、压制政敌、听任毒品泛滥为由,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克林顿政府禁止美国人购买缅甸资源开发项目的股份或帮助其他国家的公民采取禁令所禁止的行动:拒绝向缅甸提供禁毒援助。1997年3月,欧盟也取消缅甸在工业产品和农产品方面的优惠制待遇。1998年和2000年,欧盟两次加强对缅甸的制裁。另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也在美国的压力下始终不给缅甸提供贷款。西方的制裁使缅甸的经济发展更为艰难。在得不到国际社会广泛援助的情况下,缅甸政府要靠自己的力量或有限的国际援助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得到发展,难度是相当大的。 由于缅甸政府目前没有能力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因此,与民族问题紧密联系的毒品问题在短期内也就很难解决。1988年到1998年,缅甸政府与国际合作,在禁毒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来前,要彻底铲除毒源是非常困难的,毒品问题仍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一些少数民族山区,依靠鸦片换取生活必需品仍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根据缅甸官方统计,1999年全国罂粟种植面积达61236公顷,产鸦片665吨,用这些鸦片可提炼67吨海洛因。
综上所述,缅甸的民族矛盾根深蒂固、错综复杂,边境民族地区与本部缅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历史形成的大缅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倾向,特别是民族武装与政府的积怨短期内难以消除。缅甸民族问题的解决受诸多因素制约,将是缅政府长期面对的复杂问题。
范文二:缅甸民族问题探析
2003 年 9 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Sep. ,2003
35 卷第 5 期 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 35 No. 5 第
【国际关系研究】 Ξ
缅 甸 民 族 问 题 探 析
梅学惠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 关键词 ] 缅甸 ; 民族问题 ;研究 ;发展
[ 摘 要 ] 民族问题是缅甸最严重的国内问题之一 ,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之
一 。本文在概述缅甸民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 ,对缅甸民族问题的表现以及缅甸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
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认为缅甸的民族问题已经得到了缓和 ,但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 。
() [ 中图分类号 ] K337.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0 - 5110 200305 - 0063 - 06
On the ethnic problems of myanmar
MEI Xue - hui
( )Graduate S tudent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Yunnan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91 , China
Key words : Myanmar ; ethnic problem ; researce ; development Abstract : Ethnic problem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in Myanmar , and Myanmar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serious ethnic problems in the Sout heast Asia. On the base of summarizing the general status
of Myanmar Ethnic Races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yanmar ethnic problems and the resolving measures of
Myanmar government ,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Myanmar’s ethnic problem has been eased up ,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 官 方 的 分 类 , 所 有 的 缅 甸 人 即 按照 缅 甸一
) ( “Myanmar ”可以分为 8 个主要的民族 Major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关于缅甸民族的数
) ( ) National Ethnic Races:1. 克钦族 Kachin,包含 量有 两 种 说 法 : 一 种 是 说 缅 甸 共 有 135 个 民 [ 1 ] [p. 44 ]( ) 12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 Ethnic Groups; 2. 克耶 族 ; 另一种说法是 42 个民族 。前者是根据
( ) 族 Kayah , 包 含 9 个 少 数 民 族 ; 3. 克 伦 族 缅甸独立后对民族进行初步调查和分类后得出的
( ) ( ) Kayin,包含 11 个少数民族 ; 4. 钦族 Chin,包 数字 ,后者是现在缅甸政府正式对外公布的数字 ,
() 含 53 个少数民族 ; 5. 缅族 Bamar,包含 9 个少 也是目前通常为人们所了解的数字 。按照缅甸官
() 数民族 ;6. 孟族 Mon,包含 1 个少数民族 ;7. 若 方的说法 ,缅甸所有 135 个民族都包含在“缅甸民
( ) 开族 Rakhine, 包 含 7 个 少 数 民 族 ; 8. 掸 族 () 族”Myanmar当中 ,类似于我国所有的民族都可
() Shan, 包含 33 个少数民族 。按照人种学的分 以纳入到“中华民族”之中一样 。也正是基于这样
类 ,所有这 8 个主要的民族都可以归纳到孟高棉 ( 的理由 ,缅甸的正式国名是“缅甸联邦”Union of ( ) ( ) 人 Monkhmers、藏 缅人 Tibeton Bamars和泰 ) Myanmar。在用 英语表述时 , 缅甸官方喜欢用 ( ) ———掸人 Thai - Shans。其分布见表一 : ( Myanmar 而不用 Burma 来自称 这个词来源于
) Bamar ,即缅族 ,缅甸的主体民族。
Ξ [ 收稿日期 ]2003 - 02 - 21
() [ 作者简介 ]梅学惠 1975 —,女 ,云南德宏人 ,云南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学 。
() ?64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5 卷
() 表一 、按照缅甸官方公布的数据 ,缅甸各省 邦民族分布比例的数据为 ———
()除总人口一栏外 ,其余各项数字均为百分值
民族 缅 克伦 掸 克钦 钦 若开 孟 克耶 其他 总人口 ()邦省
克钦邦 29. 1 0. 2 24. 5 37. 8 0. 8 8. 1 1 ,254 ,381
钦 邦 0. 8 94. 1 3. 7 1. 3 465 ,539
若开邦 0. 7 3. 1 67. 8 28. 4 2 ,711 ,448
孟 邦 37. 1 12. 7 3. 6 0. 2 38. 2 8. 0 2 ,429 ,861
掸 邦 11. 4 0. 4 76. 1 3. 7 0. 2 0. 2 12. 0 6. 7 4 ,751 ,773
克耶邦 20. 6 5. 4 14. 8 54. 1 5. 1 261 ,474
克伦邦 14. 1 51. 3 8. 8 0. 2 17. 7 1. 3 6. 5 1 ,451 ,226
曼德勒省 95. 2 0. 3 1. 0 0. 5 0. 1 0. 1 2. 7 6 ,442 ,086
马圭省 96. 7 2. 4 0. 1 0. 7 4 ,483 ,924
勃固省 88. 9 4. 6 1. 3 0. 8 0. 3 0. 4 3. 8 4 ,971 ,973
伊洛瓦底省 75. 8 20. 4 0. 2 1. 1 0. 1 2. 5 6 ,668 ,947
实皆省 89. 7 0. 1 4. 1 0. 1 5. 1 0. 9 5 ,386 ,729
仰光省 83. 5 4. 8 0. 4 0. 1 0. 2 1. 1 0. 6 9. 2 5 ,556 ,223
德林达依省 83. 3 6. 5 0. 4 2. 6 7. 5 1 ,324 ,127
( ) 资料来源 :缅甸官方网站http :/ / www. myanmar. com资料整理
由上表可以看出 :第一 ,以缅族人为主的行政 ;掸族作为缅甸的第二大民族 ,但还不 在七成左右
到一成 ;其他人口较多的民族包括克伦和若开族 。 区划称为“省”,而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则称为“邦”,
按照 官 方 公 布 数 字 , 2000 年 的 缅 甸 总 人 口 为 并且以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来命名 。民族分布大 [ 4 ] [p. 143 ] 致存在这样的状况 : 缅族人主要集中在缅甸中部 5 ,036万 , 其中缅族占 71. 5 %。如果按照 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境地区 ;第二 ,缅甸 这个比例来计算 ,缅族人大约有 3 ,500 万左右 ,其 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缅族 ,缅族在全国各省 、邦均有 他民族人口最多的也不到 500 万 。 分布 ,在各省中至少 3/ 4 的人口是缅族人 。在缅 二
族人不占主导地位的各邦中 ,孟邦 、克钦邦和克耶 缅甸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邦也有较多比例的缅族人口 ,在克伦邦和掸邦则 1 、民族自治政策从有到无 ,导致了民族权利 相对较少 ,而钦邦和若开邦的缅族人不足 1 % ;第 事实上的不平等 ,激化了民族矛盾的产生 。 三 ,掸族和克伦族是缅甸第二和第三大的民族 ,分 从历史上来看 ,缅甸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 布范围较广 ,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各自的邦内 。 国家 ,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直到公元 11 世纪才形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缅甸从 1983 年后就没有 成松散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在此后直到 19 世纪 进行过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 ,而且从 1931 年后就 中期最后一个王朝 ———雍籍牙王朝灭亡的 8 个多 没有进行过少数民族专项调查 ,因此关于缅甸少 世纪中 ,孟 、掸和若开等民族曾建立起各自的政权 数民族人口的数据有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根据 () 甚至一度统治过缅甸 例如掸族,但大部分的时 间1931 年的调查统计 ,缅甸人口中缅族占 65 % ,克 里都在缅族政权的统治之下 ,克钦族 、克伦族 、 钦伦族占 9 % ,掸族占 7 % ,钦族和孟族各占 2 % ,克 族实行部落或民族的首领统治 ,成为封建领主 或土[ 2 ] [p. 13 ] 钦族和佤族各占 1 %。根据 1973 年的人口 司 。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与缅族封建王朝的 关系主普查统计 ,缅族占 68 % ,掸族占 8. 9 % ,克伦族占 要是朝贡或交纳赋税的关系 。少数民族地 区和缅6. 6 % ,若开族占 4. 4 %。而到 1983 年上述各民 族聚居地区的行政制度不同 ,相互之间也 存在着较
[ 1 ] [p. 55 ] 族分别占 69 % ,掸族占 8. 5 % ,克伦族占 6. 2 % , 大的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差异 。可以说 ,独[ 3 ] [p. 28 ]若开族 4. 5 %。对比上述数据 ,可以看出缅 立以前的缅甸从来没有在全缅范围内 形成过一个甸各民族占全部人口比例的变化 : 缅族基本维持 真正统一的多民族融合的王朝 。
第 5 期 梅学惠 : 缅甸民族问题探析 ?65 ?
随着英帝国主义的到来 ,殖民主义者采取的 ,基本上做到了在平 题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制定的
等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有特殊照顾 ,还特别地设 “分而治之”政策给缅甸民族关系带来了更为疏远
立了民族院 ,这在世界各个多民族国家中还是少 和冲突更多的后果 ,使得少数民族和缅族地区在 社
见的 。 会制度和行政制度等方面出现了更大的差异 。 当
1962 年奈温上台后缅甸的民族政策出现了 时 ,缅甸被分为缅族人居住的缅甸本部和少数 民
大逆转 。以奈温为首的军人集团发动政变上台 族居住的山区两大部分 。在缅甸本部 ,英国殖 民者
后 ,强调中央集权 ,削弱民族自治 ,明确提出要“消 实行直接统治 ,缅甸封建国家政权机构和传 统势力
除民族分离主义的威胁”,取消了掸邦和克耶邦退 被废除 ;在缅甸山区 ,英国殖民者采取间接 统治的
出联邦的权利 。1974 年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制 方式 ,在保证英国最高统治权的前提下 ,殖 民当局
定新宪法 ,一方面规定了各民族拥有平等的权利 , 基本上不触动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政治组 织和经
另一方面削弱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例如 ,取 济体制 ,保留其上层分子的统治地位和世 袭特[ 5 ] [p. 289 ] 消各邦自治权 ,虽然全国仍分 7 省 7 邦 ,但实际上 权 。此外 ,殖民者还在官员任免 、军队 及警察
各邦不再是自治单位 ,省 、邦之间基本上没有大的 (的招募 、宗教政策 主要表现为对基督教在 克伦 、
区别 。此外 ,缅甸正式将“缅甸联邦”的国名改为 ) 克钦 、钦族中间传播的支持和鼓励等方面 采取明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取消了民族院 ,不设 显偏向少数民族的政策 。殖民者的这些做 法 ,在客
任何专门处理民族事务的机构 。这个时期缅甸实 观上起到了扩大民族差异 、加深民族矛盾 的后果 。
际上已基本放弃了民族自治政策 。按照缅甸政府 不过 ,缅甸的独立却是缅甸各族人民共同斗
的说法 ,取消少数民族特殊地位待遇而将它们完 争的结果 。1947 年 2 月 ,昂山等人与掸邦土司 、
全当作普通公民来看待 ,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才有 钦族和克钦族的代表在掸邦东枝附近的彬龙镇举
利于国家的统一 。事实上 ,由于历史和发展等方 行会议 ,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彬龙协议》,使边
面的原因 ,各少数民族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区少数民族和缅族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达成了一
与主体民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没有特殊照顾的 致意见 。但是当时以克伦民族联盟为首的克伦族
民族政策 ,只会导致在表面平等之下的而 事实上 上层却拒绝参加会议 ,已经预示着独立后缅甸民
的不平等 。由此看来 ,缅甸政府的这种做法脱离 族问题的复杂性 。1948 年 1 月独立后 ,缅甸初步
了实际 ,是民族政策的一种倒退 。这种倒退的结 建立起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但各民族之间在政
果是导致了 60 年代以后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同 治立场上还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既表现在
时伴随着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的兴起 。 对构成一个共同国家的态度的根本立场上 ,也表
2 、民族矛盾激化为武装斗争 ,成为缅甸最严 现在对国家结构形式 、政府构成和宪法制定等具
重的国内问题之一 ,直到今天都没有得到根本解 体问题上 。可以说 ,直到今天这种差异还客观存
决 ,是缅甸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 在着 。考虑到由于多年殖民统治造成的民族分离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缅甸的民族问题在 状态 ,缅甸在政治结构上采取了联邦制的形式 。
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少数民族武装和中央政府武装 (根据 1947 年缅甸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独立后经过
的对抗 ,这种对抗反过来加深和恶化了民族关系 。 ) 多次修改规定 ,所有缅甸公民 ,不分民族 、宗教法
缅甸民族问题的恶化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 律地位平等 。宪法中还对少数民族邦与中央政府
先 ,1961 年 10 月 ,缅甸政府正式将佛教确立为国 关系等问题作出了特别规定 ,各邦和特别行政区 () 教奈温上台后不久就取消了佛教的国教地位, 享有内政自治权 ,有选派代表到中央机关的权利 ,
尽管同时也宣布了给予其他宗教一定的权利 ,但 掸邦和克耶邦在宪法实施 10 年后有退出联邦的
引起了不同宗教间的流血冲突 ,民族裂痕开始加 权利 。当时作为缅甸最高立法机构的议会有代议 深 ;其次 ,民族自治政策在事实上被取消 ,缅甸国 院和民族院构成 ,分别有 250 个和 125 个席位 ,其 内民族问题开始进一步恶化 ,并演化为持久的武 中民族院全部由少数民族代表构成 。应该说 ,独 装冲突 。少数民族武装基本都分布在边远地区 , 立初期缅甸的民族政策是在充分考虑国内民族问 几乎涉及所有的少数民族 。据估计 ,1962 年少数
() ?66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5 卷
民族武装人数达到 11 万人 ,到 80 年代时一度达 ,致使独立数十年后少数民 方面又没有大的投入
到 18 万人 , 最多时候达 到 40 支 以 上 队 伍 , 到 族地区的经济几乎陷于停顿 。经济差距的一个后
[ 6 ] [p. 10 ] 果就是民族矛盾加深 ,少数民族地区强烈要求中 1989 年还有 29 支在活动 。奈温曾说 :“缅
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就有多少支反政府武装 。”各 央增加投资甚至要求独立 。在民族矛盾演化为武 个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目标各异 ,围绕着民族自治 装对抗的情况下 ,缅甸中央政府没有发展边境民 和平等的中心 ,涉及政治 、经济 、宗教和文化等诸 族地区经济的资源和能力 。毒品问题也有着民族 多方面 。有的要求独立 ,有的要求在联邦范围内 矛盾的根源 。一方面 ,由于政令不通 ,缅甸禁毒的 获得更多的自治权 ,有的要求更多的经济资源等 , 政策很难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执行 ;另一方面 ,很 不一而足 。如掸族和克耶族要求重新界定联邦概 多少数民族武装实际上是“以毒养军 ,以军护毒”, 念 ,以保证各少数民族间与缅族拥有平等地位 ,同 使得民族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在宗教问题上 ,目 时保留各自脱离联邦的权利 ; 克伦族要求重新划 前 ,缅甸 89 %的人口信仰佛教 , 4 %信仰基督教 定邦界 ,以把更多的克伦人和更丰富的资源划归 () 主要是克伦 、克伦尼和克钦族,4 %信仰伊斯兰
[ 8 ] [p. 13 ] 自己 ;而缅甸共产党领导的缅共人民军 90 %以上 () 教 主要是若开族。虽然缅甸规定各宗教 的成员都来自边疆少数民族 ,主要为佤族 ,还有部 法律地位平等 ,但实际上佛教几乎享有国教地位 , 分果敢土生汉人 、克钦族和掸族 ,兵力最多时曾达 少数民族认为他们的宗教地位受到压制 ,发生过 到 1. 5 万人 ,一度是最大的反政府武装 ,他们的目 多次因宗教问题而引发的民族冲突 ,而且一些少 标是推翻政府 ,夺取政权 ; 1990 年缅甸大选后有 数民族武装直接就使用宗教的旗号 。在难民问题 些少数民族武装要求军政府实施民主改革 , 等 上 ,由于边境民族地区的落后或“政府的迫害”,使 [ 7 ] [p. 41 ]等 。缅甸的少数民族武装大多各自为战 ,得一些少数民族流离失所 ,成为经济上或政治上
,有的相互之相 互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和往来 的难民 。据外电报道 ,目前缅甸在泰国的非法移 间也 有矛盾与冲突 ,对缅甸政府虽然不构成致命民达到 100 万人以上 ,并至少有 12 万人生活在泰 威胁 , 但却成为缅甸最棘手的国内问题之一 。 缅边境的难民 营 中 , 其 中 大 部 分 是 少 数 民 族 。
按照奈温政府的看法 ,缅甸并没有什么民族 1999 年克伦族“上帝军”占领缅甸驻泰国使馆和 问题 ,少数民族武装斗争都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 2000 年袭击泰缅边境泰方医院事件 ,造成了泰缅 煽动和操纵所致 ,主要出于控制边疆地区的非法 两国关系的紧张 。在民主运动问题上 ,近年来有 贸易和鸦片种植等原因 。因此 ,缅甸政府对于少 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公开表示军政府应该将政权 数民族武装的态度就是实行军事镇压 。由于政府 ( ) 移交给 1990 年大选获胜的全国民主联盟 NLD军主要由缅族人组成 ,几乎所有的军官都是缅族 并建立民主国家 。此外 ,缅甸有十多个少数民族 人 ,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暴力冲突也带有浓重 属于跨境少数民族 ,涉及问题较多 ,解决起来有更 的民族冲突色彩 。民族矛盾的恶化导致了武装对 多的难度 。
抗 ,对抗又导致了更深刻的民族矛盾 。民族问题 三 演变为缅甸的一个毒瘤 ,消耗了缅甸大量的资源 1988 年 9 月缅甸发生政变 , 新的军政府上 和力量 ,使得独立时相对并不是很落后的缅甸到 台 。此后 ,缅甸政府针对久拖不决的民族矛盾采 90 年代已经沦落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 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使得民族问题得到了较大程
3 、缅甸民族问题和经济发展 、毒品 、宗教 、难 度的缓解 。
民和民主运动等问题深刻地结合在一起 ,具有相 1 、放松对民族自治的限制 ,给予少数民族地 当的复杂性 。 区更多的自治权 。
民族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 ,这在缅甸也是 以苏貌为首的军政府上台后 ,基本沿袭了以 一样的 。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 ,缅甸少数民族 往的民族政策 ,但逐步对民族自治政策的限制有 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缅族地区 ,生活在边远地 所放松 。缅政府正式将国名恢复为“缅甸联邦”, 区的少数民族在收入 、生活水平 、生产与生活环境 保持原先 7 省 7 邦的行政区划 ,成立专门管理民 等方面与缅族有着较大的差距 ,而缅甸政府在这 族及边疆事务的“边境地区与民族发展中央委员
第 5 期 梅学惠 : 缅甸民族问题探析 ?67 ?
会”,开放党禁 ,允许少数民族政党注册和开展活 月 ,缅甸政府如法炮制 ,先后“招安”了 19 支少数
(() 动目前缅甸的主要少数民族政党包括掸族民主 民族反政府武装 ,分别是 : 1果敢缅甸民族民主
( ) ( ) ( 同盟 MNDA; 2佤邦缅甸民族团结党 MN2 联盟 、掸邦果敢民主党 、谬族团结协会 、拉祜族进
) () SP; 3民族民主同盟军军事与地方行政委员会 步党 、联邦克伦族联盟 、果敢民族团结党 、佤族发
() ( ) ( ) ( ) NDAA; 4掸邦军 SSA; 5 克钦新民主军 展党等 ,其中掸族民主联盟在 1990 年大选中获得
() () ( ) ( ) NDA; 6克钦保卫军 KDA; 7勃欧民族组 ) 23 个席位 ,仅次于 NLD,采取措施与少数民族武
( ) () ( ) () 织PNO; 8崩龙邦解放军 PSL P; 9克耶民 装进行谈判 。缅甸政府目前对于民族问题的基本
( ) () ( ) () 族保卫军 KN G; 10克钦独立组织 KIO; 11态度是 ,在坚持缅甸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 ) ( )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 KNL F; 12新克耶邦党 前提下 ,允许少数民族进行自治 ,基本恢复到奈温
() ( ) ( N KSP; 13 掸邦各民 族 人 民 解 放 组 织 SS2 时期前的模式 。由于直到现在缅甸还没有制定新
( ) () ) () NPLO; 14克伦尼民族进步党 KNPP; 15新 的宪法 ,对于民族政策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1996
() () ( ) 孟邦党 NMSP; 16蒙泰军 Mon - Tai Army; 年 ,缅甸头号人物 、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宣
() ( ) 17克伦民族联盟第 16 营 ; 18 缅甸共产党 称 ,缅甸国民大会确立的新宪法的根本原则将确 [ 10 ] [p. 9 ] [ 9 ] () () BCP; 19孟族武装集团 。目前 ,缅甸大 保各民族充分享有政治 、经济和社会权利 。
约还有 10 支左右的少数民族武装在活动 ,其中最 但 国民大会从 1996 年初至今就没有正式开过大( ) 大的是克伦民族联盟 KNU领导的克伦族解放 会 , 新宪法的制定也没有下文 ,这也成为了缅甸( ) 军 KNLA。这个组织与政府的最大分歧在于 , 民族 关系进一步和解与发展的障碍因素 。 政府要求他们首先放下武器然后再谈其他 ,而克 2 、采取“剿抚并举”的政策 ,对少数民族反政 伦人则要求停火和包括民族自治内容在内的政治 府武装进行分化瓦解 。 谈判必须同时进行 。 军政府上台不久出现的一些因素 ,给缅甸解 3 、采取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逐步缩 决少数民族武装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机会 。一方 小不同民族间的经济和发展差距 。 面 ,1989 年缅共发生内讧 ,缅共人民军被分化 ,四
军政府认识到 ,单是从政治和军事方面来解 支较小规模的少数民族武装脱离缅共自立 ,消去
决民族问题是不够的 ,民族间经济和发展的差距 了缅甸中央政府的一块大心病 ; 另一方面 , 1990
始终是民族矛盾的深刻根源 ,奈温时期的缅甸政 年缅甸大选后 ,军政府一直拒绝将政权移交给获
府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 。新的军政府上台 ( ) 胜的“全国民主联盟”NLD,军政府陷入西方制
后 ,在同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的同时 ,开始 裁的压力之下 。此时 ,缅甸国内主要政治矛盾变
逐步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成了军政府与 NLD 之间的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 ,
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当作民族事务的 为了稳定全国局势 ,军政府开始对少数民族反政
主要工作来进行 。主要工作有两个方面 : 府武装单纯的镇压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采取了更
首先 ,设立相应工作机构 , 制定相关法律法 为灵活务实的“剿抚并举”的政策 ,在不放弃军事
规 ,确立开发原则 。1989 年 5 月 25 日 ,缅甸正式 剿灭的基础上 ,利用各少数民族武装在政治目标
设立“边境地区与民族发展中央委员会”,由丹瑞 上的差异进行分化瓦解 、各个击破 ,并同意就少数
担任主席 。同月 31 日 ,成立“边境地区与民族发 民族武装“停止内战 、实现和平 、搞地方建设 、实施
展工作委员会”,由钦纽担任主席 。缅甸在 1988 民族自治”的提议开展谈判 。
年颁布《外国投资法》和《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 (随后缅甸政府正式提出“回归法律”Back to 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开放边境贸易 。1991 年 ) Law的号召 ,呼吁各少数民族武装“以武器换取
9 月 ,缅甸颁布了《中缅边境地区进出口法令》,中 ( ) 和平”Exchanging Arms for Peace,接受中央政
缅边境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1993 年 8 月 ,缅政府 府的领导 。1989 年缅中央政府首先同脱离缅共
颁布《边境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法》。缅甸对发展 的四支少数民族武装进行接触和谈判 ,将其收编 民族地区经济确定了 5 个基本原则 : 促进边境少 于缅甸警察部队 ,同意在原先他们控制的地区成
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 重视并保存少数民族文 立民族自治政府 。从 1989 年 3 月到 1997 年 5
() ?68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5 卷
化习俗 ;增强各民族间的团结 ;通过兴建地方经济 ,甚 政治权利 、经济 、宗教等方面的不平等或差异
实业来消除罂粟种植 ; 保持边境地区的安定与和 至在很长的时间里恶化为武装冲突 。缅甸民族问
平 ,维护当地的法律和秩序 。 题的一个特殊之处就是 ,由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
下缅甸政府采取了不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 ,使得 其次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 、教育 、能源 、
缅甸的民族关系都有恶化 ,进而直接使国家陷入 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罂粟替代种植 、
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之中 ,民族问题成为阻碍缅 边境贸易和旅游等方面的开发项目 。“边境地区
甸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与民族发展中央委员会”下设交通 、卫生 、教育 、农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 ,缅甸政府采取了相 业 、邮电 、能源和矿产等 13 个工作委员会 。从成
对灵活务实的政策 ,通过政治 、军事和经济等方面 立到 1990 年底一年多的时间 ,该委员会就拨款
的措施 ,使得民族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民 7 ,000 多万元用于边境地区的卫生 、教育及基础
族关系得到了缓和 ,民族问题已经不再是缅甸发 设施建设 。据缅甸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 ,1988 —
展的首要障碍 。 1998 年 ,政府向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投资达 145
当前缅甸民族问题的发展将受到以下几个因 亿缅元 ,修筑公路 15565 公里 ,建设桥梁 714 座 ,
素的制约 :首先 ,民族关系缓解的基础并不牢靠 , 医院 43 家 ,学校 411 所 ,水坝 18 个 ,发电站 8 个 ,
[ 11 ] 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由于 电视转播台 77 个 ,邮电所 52 个 。此外 ,罂粟替
缅甸政局的发展很难预料 ,制定新宪法的工作也 代种植及边境贸易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经过十
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 ,未来关于民族自治和其他 多年的边境地区开发 ,大部分的少数民族的经济
政治 、经济等方面的权利还是个疑问 。由于没有 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民族关系出现了稳
明确的和可以充分实施的民族政策 ,缅甸民族问 定和发展的趋势 。
题还存在反复的可能 。此外 ,由于历史及发展原 四
因所造成的民族差距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得到全面 多少年来 ,民族问题是缅甸最严重的国内问
解决 ;其次 ,缅甸民族问题还与国内民主运动 、毒 题之一 ,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最严重的
品和人权等问题结合在一起 ,由此也牵涉到更多 国家之一 。与其他国家的民族问题一样 ,缅甸的
来自国外的压力 ,解决起来将遇到很大的麻烦 。 民族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在现实中表现为
[ 参 考 文 献 ]
[ 1 ] 贺圣达. 当代缅甸[ M ] .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 2 ] EIU Country profile1999 : Myanmar. () [ 3 ] 林锡星. 缅甸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研究[J ] . 东南亚研究 ,2002 , 2. [ 4 ] 刘咸乐 ,黄铮. 2001 —2002 东南亚发展报告[ M ] .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2.
[ 5 ] 梁志明. 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 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 6 ] EU I Country profile2001 :Myanmar. () [ 7 ] 韦红. 对奈温统治时期缅甸民族政策的反思[J ] . 东南亚纵横 ,2002 , 5. [ 8 ] EIU Country profile2001 :Myanmar.
[ 9 ] 新华社仰光 1997 年 2 月 12 日电.
[ 10 ] EIU Country profile1999 —2000 :Myanmar.
[ 11 ] 新华社仰光 1999 年 6 月 21 日电.
[ 责任编辑 : 王德明 ]
范文三:缅甸民族问题发展历程研究.doc
缅甸民族问题发展历程研究4700字 摘要: 民族问题是缅甸最严重的国内问题之一,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在概述缅甸民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对缅甸民族问题的表现以及缅甸政府各个时期为解决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缅甸的民族问题已经得到了缓和,但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
关键词: 缅甸;民族问题;民族政策
缅甸是一个民族组成十分复杂的国家,自1948年独立以来,民族问题一直是影响缅甸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而且缅甸民族问题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10多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都组建了本民族的武装与以缅族为主的中央政府长期武装对抗。缅甸少数民族武装数量之多,与政府对抗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不仅在东南亚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由于缅甸与我国有2187公里的共同边界,1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缅甸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对我国西南边疆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故本文对缅甸民族问题的表现以及缅甸政府各个时期为解决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维护中缅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有所帮助。
一、缅甸民族问题概况
由于民族及其文化的差异性,各民族在其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而这正是导致民族问题产生的最基本的因素。只要有民族的差异性存在,就会产生民族问题。如果再加上统治集团民族观的错误或其它原因导致的有关民族政策、措施、方法的不当等,民族问题会愈来愈严重。从古至今,缅甸的民族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间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总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政治对立型
政治对立型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民族关系这一层面上。这类问题多由国家与民族间的权力分配所引起,因此其内容主要是地方民族向中央政府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力。政治对立的形式有温和的,也有激烈的,地方民族的政治要求有合理的、适当的,也有过分的、不当的,甚至是非法的。
(二)经济利益冲突型
经济利益冲突型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表现在民族间的关系上,即优势民族与弱势民族、大民族与小民族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二是表现在国家与地方民族的关系上,即国家在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因忽视一些民族的经济利益而引起的一些矛盾与冲突。这两个层面上的民族间题在
缅甸广泛存在。
(三)文化宗教碰撞型
在东南亚国家独立初期,当时的民族问题主要集中在语言、教育、宗教等文化方面。这时刚独立国家的领导上层认为巩固国家的独立,除了把一国居民视为一个民族外,全国必须有一种共同语言—国语,必须有一种共同的宗教—国教。因此,多数国家在独立后纷纷宣布一种民族语言为国语,宣布主体民族的宗教为国教,并将其向全国推广,同时限制少数民族使用本族语文教学。文化的强制同化政策引起有关民族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在缅甸独立初期,民族问题主要集中在语言、宗教等文化方面和政治权利方面,而到70一80年代,民族问题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利益方面,政治对抗型和文化碰撞型的民族问题有所缓和,90年代后政治对抗型的民族问题重又呈现出上升趋势。另外,缅甸的民族问题常常与阶级利益、国家关系、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等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秀,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族问题尤为复杂。
二、缅甸民族政策梳理
本文认为近现代缅甸民族问题的发展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1948-1962年吴努执政时期为产生阶段;1962-1987年奈温统治时期为全面激化阶段;1988年苏貌军政府上台至今为逐渐缓和阶段。
(一)1948-1962年吴努执政时期
缅甸独立后,吴努政府逐渐加快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统一全国,对独立时许诺
给少数民族上层的权利采取了限制、削减和收回的方针。少数民族上层则要求维护和扩大自身的权利,因而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缅甸独立不久,在克伦、孟、掸、克耶、勃欧、拉枯等少数民族中很快掀起了反政府的武装活动。有的民族要求建立自治邦;有的民族虽已建立自治邦,但要求获得更大的自治权;有的甚至要求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1948年7月,克伦自卫军在直通发动武装暴动,各地克伦族纷纷响应。1949年1月,克伦自卫军占领缅甸东南大部分地区,曾一度兵临首都仰光;5月,又北上占领曼德勒、东枝等缅北重镇,控制了半个缅甸,并在东吁建立了政权。之后,由于内部矛盾及外部进剿,才被缅甸政府军一一收复,退守缅东南一带。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武装反抗此起彼伏,一直没有中断。
1959年3月通过的《缅甸宪法修正案》,要求对掸邦和克耶邦进行民主改革,以赎买方式取消封建土司头人的世袭统治特权。
同时推行土地国有化政策,并迫使掸邦土司交出警察、司法等方面的权力。1961年8月,缅甸政府宣布把佛教定为国教,希望借助宗教的力量使缅甸人民团结起来。但事与愿违,各民族要求自治与独立的呼声愈加高涨。1961年底,克钦族山官早相兄弟以政府宣布佛教为国教侵犯了克钦族基督徒的信仰自由为借口,组建克钦独立军;提出建立克钦独立国的口号。1961年和1962年,掸邦和克耶邦的民族上层分别在东枝和仰光召开了两次会议,公开提出脱离缅甸联邦的要求。军界对此深感担忧,认为吴努政府无力控制局势,感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1962年3月,奈温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政权。
缅甸独立后民族矛盾发展为民族间的武装冲突和对抗,固然有深厚的历史根源,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缅甸这样一个各民族长期相互隔绝、民族关系十分复杂的国家里,实现完全的民族自治、民族自决与维护国家的统一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过分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把握不好二者的关系,就必然导致民族冲突。缅甸政府在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控制的进程中未能真正实行民族平等,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的大缅族主义,以及少数民族上层中地方民族主义倾向,从两个极端加剧了民族关系的恶化。 (二)1962-1987年奈温统治时期
奈温政府一上台便宣布中止宪法,解散议会,逮捕、监禁了30多名掸邦和克耶邦的民族上层人物,改组了各民族邦政府、委任忠于中央政府的人主持各邦政务,通过一系列强硬措施暂时控制了局势。1964年2月,奈温政府颁布了《维护民族团结法》。在此后的十多年中,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和执政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要运用政治的、立法的和军事的手段来解决民族问题,其民族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国家体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统治。奈温政府上台后便在军事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性的安全和管理委员会。1974年1月通过了新宪法,与1947年宪法不同的是,以国家一体化和中央集权制原则取代了邦区民族自治原则。新宪法规定以人民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取消了国会中的民族院,勾销了1947年宪法中关于民族邦拥有自己的宪法、立法机关和分立自决权的规定。民族邦虽然名义上保留下来并增加了两个(把德林达依第一行政区改为孟邦,若开行政区改为若开邦),但邦和省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权利、义务以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方面都毫无二致。这样,民族邦区名存实亡,虽然新宪法仍称缅甸为缅甸联邦(但加上了社会主义共和国),但国家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已经是中央集权制,而不是联邦制。
2、用法律形式肯定了民族平等的原则和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的原则,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民族关系。主要有:
(1)创办民族发展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教师和技术人员。
(2)通过每年2月举办联邦节,广泛邀请少数民族参加庆祝活动以及举办其他活动,宣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承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介绍少数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缅甸联邦节庆祝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期两周的展览会,各邦在各自的展厅里展出本邦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品、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资料;二是为期一周的民族歌舞表演,各民族民间艺人用歌舞表现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
(3)宪法规定各民族有信仰自己宗教的自由。
(4)废除土司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些改革,并提出要缩小以至消除少数民族地区与缅族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医院和学校。
3、围剿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奈温政府强调,平定各地少数民族暴乱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必须动员所有的人力物力加强对反政府武装的围剿。缅甸政府军70年代增加到18万人,政府财政收入的1/ 3用于军费开支,平均每年耗资超过17亿缅元。
在奈温政府统治缅甸的20多年中,民族问题一直是缅甸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民族冲突不绝,经济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军费开支浩大,许多人在战争中丧生,对缅甸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缅甸各民族人民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三)1988年苏貌军政府上台至今
由于长期局势动荡、经济滑坡,1988年3月缅甸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活动。9月,苏貌将军接管了政权,宣布实行军事管制。苏貌军政府上台后,推行较为全面的改革开放政策,使缅甸国内形势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苏貌军政府在基本承袭奈温政府制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务实的新举措,在具体策略、方式、方法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力求瓦解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改善民族关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但从目前情况看,同缅甸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的16支少数民族武装仍保持着原有的控制地盘、兵力和组织,虽然他们接受了政府的改编,但实际上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地方性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其中几股主要的武装并非真心归顺,而是利用政府的怀柔政策体养生息,保存、积蓄力量,有的还
进一步扩大实力,并结成同盟,联合自保。某些武装力量还在谋求西方势力的支持。如果政府触及其根本利益,仍有重竖反旗、东山再起的可能。
三、总结
民族问题本身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缅甸的民族问题也不例外。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不仅依赖于政府公正合理的民族政策,还依赖于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多民族国家都力图通过加快经济、文化发展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来调解民族关系和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这种方式正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主流形式缅甸军政府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些策略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然而,由于军政府集权统治的特点,当前缅甸政府的民族政策只能是在前政府政策的基础上稍加调整,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动,尤其是在民族自治问题上,不可能一下子步子迈得很大。再加上缅甸社会经济基础薄弱,要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促进民族融合解决民族问题,仍然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范文四:周边 | 日媒:缅甸为解决民族问题接近中国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9月20日一期刊登题为《昂山素季的“全方位外交”就是为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接近中国》的文章。作者为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工藤年博。
文章称,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于8月17日到21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放弃欧美和日本选择中国作为东盟以外的首个出访目的地,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这也被昂山素季视为最重要的课题。因为中国对中缅边界线附近的少数民族武装势力拥有强大影响力。
▲2016年8月18日,**同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举行会谈。 新华社发
实现和平迈出第一步
在昂山素季结束中国之行后的8月31日,缅甸在首都内比都召开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21世纪彬龙会议”即和平大会。由于会议召开的目标是签署缅甸全国停火协议,除政府、军方、议会、少数民族武装势力、各政党之外,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人士也出席了会议。
▲8月31日,在缅甸内比都,缅甸总统吴廷觉(右二)与昂山素季(左二)交谈。
文章称,会议由实际上领导新政府的昂山素季主导。去年10月吴登盛前政府签署的停火协议中没有包括的主要武装势力也出席了本次会议,这可谓一大成果。虽然部分武装势力在会议开幕前一刻决定不参会,但仍然可以说是向着实现全国和平迈出了第一步。
缅甸自1948年宣布独立以来,以占人口70%的缅族为中心的军方与少数民族各派武装之间持续冲突。
之所以此次会议名为“21世纪彬龙会议”,就是源于昂山素季的父亲、领导缅甸独立运动的昂山将军在1947年为与少数民族势力签署和平协议而召开的“彬龙会议”。昂山将军在当年遭遇暗杀,壮志未酬身先死。继承父亲遗志、身居高位的昂山素季有着实现和平的强烈愿望。
▲昂山将军
此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佤族人代表的出席。佤族有一支两万人的武装佤邦联合军,要想实现和平就必须有佤族参会。吴登盛时代要签署停火协议时,佤族和果敢族等中缅边境区域的武装势力拒绝谈判。
缅甸是中国重要邻邦
文章称,这些地区原本属于中国经济圈的一部分,以果敢族为首的少数民族武装势力的一些领导者会说汉语,与中国的交往也比较容易。食品、运输用燃料、甚至是武器供应都依赖于中国。
武装势力在昂山素季访华的同时宣布参加和平大会,一定是中国在背后推动的。
据报道,**总理也在与昂山素季的会谈中支持召开和平大会,同时敦促缅甸政府与武装势力对话。
对中国来说,缅甸是重要邻邦。特别是中国已经开建港口并计划建设经济特区的西南部皎漂地区,将成为与各国贸易和物流的重要中转站。从中东采购的石油和天然气经由印度洋运抵这里,再将中国内陆地区生产的货物、服务经过印度洋出口出去。
目前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都面临划界问题。此时维持与早已确定边界的缅甸的关系也有利于中国推动自己的“一带一路”倡议。
文章称,在军政府时代,缅甸原本与中国保持着蜜月关系,但2011年转而推行文官执政的吴登盛政府开始主动与欧美修复关系。
▲吴登盛
缅甸此前之所以不得不依赖中国,是因为欧美各国以军政府镇压民主化运动为由对其实施经济制裁,导致缅甸陷入经济孤立。昂山素季自己也被软禁在家长达15年。
由于军政府对给予其援助的中国过于依赖,促使文官执政后的前政府采取推进与欧美改善关系的“全方位外交”路线。
吴登盛前政府“摆脱中国”的象征性事件或许就是叫停由中国援建的密松大坝项目。吴登盛政府在启动民主化进程后半年突然宣布暂时中止项目计划。
▲缅甸克钦邦伊洛瓦底江源头密松水电站项目建筑工人住宿区资料照(美国之音电台网站)
文章称,昂山素季也继承了这一“全方位外交”路线。在真心实意实现民主的昂山素季看来,强化与欧美和日本的关系也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但是缅甸拉近与欧美各国的关系绝非中国所乐见。中国也希望在吴登盛卸任后修复与缅甸陷入低谷的关系。于是中国这次为了让缅甸重新靠拢自己打出了少数民族问题这张牌。换言之就是想多少给缅甸施加些压力。
过度接近恐招致失望
文章称,缅甸与中国拥有漫长的边界线。从历史上看两国也不是总能维持良好的关系。对军方来说,缅共是其历史上的最大威胁。现在的军方高层中有不少人拥有与缅共战斗的经历。尤其是现在被佤邦控制的区域就曾经有缅共的据点。
相对而言,同样作为大国、与缅甸也拥有漫长边界线的邻国印度就没有构成这么大的威胁。因为缅印边界线附近的印度东北部并非印度的核心区域。印度的军事影响力也没有充分覆盖这一区域,缅军与印军对峙的事情也极少发生。
▲资料图片:2014年1月4日,在缅甸内比都,缅甸士兵参加阅兵仪式。 新华社发
文章称,此次昂山素季访华可以说缅中两国都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两国是彼此抱有复杂的感情但又不得不相处的关系。
只是对缅甸来说应当注意的是,如果过于拘泥于和平问题的解决,就不得不相对地更重视中国。这就有必要保持与欧美和日本的关系之间的平衡。吴廷觉总统在昂山素季访华后出访印度就是这种平衡外交的一环。
此外如果过于接近曾经支持过军政府的中国,也可能招致舆论对昂山素季本人的失望。
文章称,不倾向于特定势力的“全方位外交”也是身处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夹缝中的缅甸自古以来的智慧。事实上,由昂山素季领导的新政府在斟酌经济和安保各领域的课题的同时,也需要作出战略的、现实的判断。
范文五:缅甸民族构成
缅甸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1983年,缅甸政府宣布,缅甸境内共有135个民族,主要 有8大支系,即缅族支系、克伦族支系、掸族支系、若开族支系、孟族支系、克钦族支系、钦族支系和克耶族支系。但按照目前我国学者和世界上大多数学者的意见,缅甸民族大约有50个。缅甸政府实际上是把上述8大民族支系内的所有民族全部按照独立的民族来计算的。
按照大多数学者的意见,缅甸境内的土著人种是散居在缅甸南端的人数不多的属于澳大利亚 人种的尼格利多人。其余缅甸境内的种族均是从中国大陆迁徙到缅甸境内的,属于黄皮肤的 蒙古人种。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可分成三大语族,即属于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属于汉 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和汉泰语族。属于孟高棉语族的民族有孟族、佤族、布朗族、德 昂族等。属于藏缅语族的民族有缅族、若开族、克钦族、钦族、克伦族、克耶族、那加族 、傈僳族等。属于汉泰语族的民族有掸族、布朗族、勃欧族等。
孟高棉语族人是最早进入缅甸境内定居的人群。他们的先民是定居于我国华南和滇西一带的 百濮族群。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孟人进入缅甸境内,在红河、湄公河、湄南河、锡当河 、萨尔温江河口一带向西逐步扩展,一直到孟加拉和印度南部定居。定居在缅甸的孟族人主 要集中在下缅甸一带。
藏缅语族人是我国古代氐羌部落的一支。公元前4世纪,秦朝征服了中国的西部,迫使大批 羌人远离故土,从中国的西北陆续南迁。公元1世纪前后进入我国云南和缅甸境内,定居在 缅甸中部和伊落瓦底江三角洲一带。也有一说缅族人是9世纪进入缅甸的。
汉泰语族人源自我国百越族系,进入缅甸的时间要晚于孟高棉语族系和藏缅语族系。大约在 公元之初或公元1世纪以后进入缅甸境内。定居在缅甸东部和东南部。
缅甸的主要民族共有8个,即缅族、克伦族、掸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和克耶族 。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其他为缅甸的少数民族。
在缅甸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英国殖民缅甸时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曾造成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分裂。1947年2月,为了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几个国家的图谋,缅族与主要少数民族在彬龙会议上签署《彬龙协议》。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但殖民者留下的阴影还是让一些少数民族武装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与中央政府对抗。缅甸现在有公开的25支民族武装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装,仅掸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装经常活动。目前,政府军主要控制了掸邦的54个城市和部分道路,而很多村庄、山区仍处于总兵力上万人的掸邦军武装控制之下,这些地区时常会发生零星冲突。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亚洲民族问题--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