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在云南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地
云南彝族鬼?节又称“摸奶节” 女孩上街以?没男人摸奶?为耻
在云南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每年阴历七?月十四、十五、十六,正是送鬼的?日子,也叫鬼节,因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神秘节日呢?。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窝家彝族乡?的"摸奶节"就是其中之?一。每逢到了这?几天,双柏,还有邻近的?新平,思茅的景东?等地的人,特别是青年?男女都蜂涌?而至到小镇?赶鬼节。
彝族鬼节起?源于哀牢山?。
双柏县窝家?的"鬼节"还有另外一?个叫法----"摸奶节".据传当地的?未婚男女会?在这一天出?门赶集,找对象。一旦对上了?象,就会手牵着?手钻进山坡?上的松树林?子里??而更多的人?,包括外来的?游人,如果在街上?遇见喜欢的?姑娘,都可以摸一?摸姑娘的胸?部。在这一天里?,被摸了的姑?娘是不会生?气的。
鬼街上,青年男女们?追逐嬉戏打?闹,弹琴跳舞狂?欢,把个小镇闹?个天翻地覆?,不亦乐乎。对于认识不?认识的姑娘?,小伙子们都?可以肆无忌?惮地上去摸?奶。姑娘们表面?躲躲闪闪,但决无责怪?之意。小伙子以摸?到奶为吉祥?,姑娘们以被?摸奶为吉利?。
原来哀牢山?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隋朝年间,连年征战,许多少年男?子连女人都?没碰过就战?死沙场,枉死的亡魂?在故乡四处?游荡,如果得不到?祭祀,他们不散的?怨气将给彝?家带来灾难?和悲剧。
这几天是祭?祀亡魂的时?候,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来唤?醒他们生前?的情感记忆?,化解他们的?怨气。他们享受了?祭祀,便不会危害?乡邻。但亡魂们有?一个最强意?念:物色一个女?子到阴间去?做老婆,尝尝女人的?滋味??
这是祭祀无?法消除的~由于死得太?冤,连法师都拿?他们没办法?,好在亡魂们?很单纯,也很挑剔,凡是被人摸?过奶的女子?它们就不会?要,而被多个男?子摸过的则?更无鬼问津?~姑娘们要是?不想去阴间?当鬼婆,只有在赶鬼?街这几天,到鬼街上任?由人摸,别无它法。 三)彝族三道酒?介绍:
彝族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贵客的礼节?。
第一道酒为?栏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则表明要客?当场回唱一?首酒歌。
第二道酒为?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高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敬酒歌可一?人独唱,也可也数人?集体唱。
第三道酒为?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口时请客?人喝下离别?时最后一杯?酒。敬酒时长号?、唢呐同时吹?奏“留客调”,男女青年欢?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客人?的酒歌,内容为祝福?客人幸福、吉祥,以及主人的?牵挂、挽留。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敬三道酒是?彝家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
范文二:浅析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态旅游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态旅游现状
作者:耿选珍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3期
摘 要:近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借助于当地独特、丰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生态”现象。就此,以阿坝州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业;持续性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23-0140-02
旅游业对发展旅游地经济、提高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能够促进旅游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当地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曾经视旅游业为无污染产业的观点已经成为“过去时”,在新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出现“不生态”、“不持续”等“怪象”,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以阿坝州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笔者的见解。
一、阿坝州旅游业现状分析
阿坝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地域南北长414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幅员84 241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其中,藏族占52.5%,羌族占17.4%,汉族占26.8%,其他民族占3.3%,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全国主要羌族聚居区;也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草地”,有6个县、110个乡(镇)被命名为老革命根据地。
目前,阿坝州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5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历史文化、羌文化、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形成了北看黄龙九寨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赏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环境。同时多样的气候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动植物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让阿坝州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
(一)阿坝州旅游收入现状
2013年,阿坝州各大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 26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99亿元,其中,黄龙景区接待游客23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95亿元;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364.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4亿元;四姑娘山景区接待游客13.6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89.5万元;达古冰川景区接待游客5.9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55.15万元。发展旅游业,让阿坝州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加速当地农牧民的脱贫。
(二)阿坝州旅游业发展潜力
范文三:少数民族聚居地应不应该向游客开放
少数民族聚居地应不应该该向游客开放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然而,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日,少数民族聚居地作为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宝地,到底应不应该向游客开放呢?
首先让我们来明细以下几个定义:
少数民族聚居地是指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大量聚居并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地方;向游客开放指的是国家允许旅游部门以赢利为目的向某一地区定期输送游客,并制定一定规则。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民族的特殊性在于,其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其他任何民族文化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谈少数民族聚居地应不应该向游客开放的标准应该定在——其是否有利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
下面陈述我方观点,我方观点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应该改向游客开放。
其理由如下:
一. 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游客开放有利于其特色文化的传承。
目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尚未组为旅游地区进行开发,大多地处偏僻。因为交通不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有外界的交流较少,较为封闭。在封闭的环境中,其自身的独特文化被人们司空见惯,仅仅作为一种生存手段被利用,并未发挥其自身的独特价值。随着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逐渐进步,原有的生活方式生存手段逐渐被人放弃,民族特色文化存在消亡的趋势。
然而,只要我们将少数民族聚居地作为旅游胜地向游客开放,就必然需要做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发觉、深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并研究其内在价值。因为开发,使少数民族居民重新认识到自身特色文化的宝贵,继而激发其对自身文化的重视,甚至一些边缘文化也会因此重新绽放光彩。
因此: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游客开放有利于其特色文化的传承。
二. 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游客开放有利于其特色文化的传播。
当少数民族聚居地作为旅游胜地被开发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源源不断的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参观、欣赏,游客对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当他们离去之后,会将对当地特色文化的记忆带到四面八方,与亲人朋友进行分享时。就会扩大特色文化的传播面。
另外,当少数民族聚居地作为旅游胜地被开发之后,文化特色更深刻的被理解,人们掌握的信息资料也会大大增加。新闻媒体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报道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加。更多的人可以在网络或新闻中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料,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因此: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游客开放有利于其特色文化的传播。
三.
少数民族聚居地普遍具有开发晚、基础设施薄弱、属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等特点,因此其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的可能性不大。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种形式,其见效快、成本低、收益高。适合并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游客开放不仅仅为其提高了经济收入,而且还未当地特色文化彰显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人们有机会了解、欣赏特色文化。
因此: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游客开放有利于特色文化价值的彰显。
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向游客开放,不但不是当地特色文化的世俗化,也不是为文化贴上商业的标签,而是为我们的特色文化提供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是我们的文化特色绽放异彩。
范文四:【doc】基于门槛理论的湘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新农村整治规划
基于门槛理论的湘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新
农村整治规划
334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7期
基于门槛理论的湘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
新农村整治规划
覃永晖,吴晓,张连彪?,张强!
(1.湖南文理学院土术建筑I程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桃源县规划勘测设计院,湖
南桃源415700)
摘要:应H{『J褴理论,以湖南湘西北常德市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为例,分析该少数
民族村发展中的门槛限制因素.提
j}{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f1f发展的治规划措施,并以小见夫,由点及面
地探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整治
规划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槛理沦:新农村:整治规划
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7—0334—04
eWrUralareaSconstructingplannin~inminoritySareaollT1,?--?'?'-?,0?
northwesternHunanbased0nthethresholdanalysis
QINYong—hui,WUXiao,ZHANGLian-biao,ZHANGQiang!
【1.Collegef),CivilandArchitectureEngineering,Hun(1n{lniversityof-4rtsandScience,
Chcmgde415000,China;
2.M,ingandDeslnstituteofTruoM,Tao)uall,415700,China) Abstract:UsingthethresholdanalysiswiththeexampleofthenorthwesternHunanChangde
Huiweicountryside,diagnosed
thelleWruralareaofsocialismplanning,analyzedthethresholdoftheHunancountlTside,pro
posedthemeasurestodevelopthe
newrura]ateaofsocialism.exploredtheroadoftheFlewruralareasdevelopment. Keywords:thresholdanalysis;lleWruralarea;construetingplanning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巩固 和发展平等,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 一
步增强民族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门槛 理论",对湘西北少数名族聚集村的新农村整治规划 提出诊断,以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为例,分 析其门槛限制[夫]素,提出整治规划措施.同时,以小见 大,由点及面地探索湘两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 整治规划的发展之路.
1门槛理论概况
"门槛理论"(ThresholdAnalysis)是南波兰着名的 城市经济学家和规划学家马利士于1963年在其着作 收稿日}c}】:2009—02—1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f08C6181;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f湘敦通 『2008]269号)
作者简介:覃永晖(1978-),男,硕{_=,讲师.E-mail:dj2qyh
@163eom
《城市建设经济》正式提出,又称为临界分析理论.是对 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障碍的 研究,这种极限称为发展的临界或门槛.门槛理论可分 为:实体上的,指由自然环境造成的;技术上的,指与基 础设施系统有关的;结构上的,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 中心)需要重建.门槛分析方法是门槛理论的具体应用. 其分析程序为:(1)确定研究区域,地区界线的规定要 尽可能保持城市地区的完整性,并考虑行政区划;(2)分 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即分析城市发展的门槛限制. 包括地理环境限制,技术条件限制和城市结构限制等:
(3)综合确定门槛线;(4)进行评价,制定相对应措施.门 槛分析的特点是简单明确,能直接指出门槛限制.门槛 思维方式在城市规划各个领域得到普遍的关注.波兰什 切青业大学就曾应用门槛分析法编制了小城市总体 规划.由此可见,"门槛理论"是一项弹性理论.它可根据 研究对象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城市综合 发展可以用,区域发展规划可以用.小城市总体规划可 以用,那么只要保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 "门槛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也同样适用. 2湘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门槛限制分析—— 以常德市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为例
2.1地理环境限制分析
回维村位于桃源县城东北部,距县城中心城区10 km.地跨东经l11.2827",111.3136,北纬29.0210", 29.0351",地处平原区,地形平缓,相对高差小,地面切 割深度不大,密度也不大,属湘赣丘陵的一部分.. S226省道从村东南侧通过.交通位条件优越.尽管 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资源,但由于回维村特殊的历史 背景,风俗习性,致使其封闭保守,观念落后,村庄地理 环境优势开发力度不够,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基础 设施匮乏,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2.2资源和技术条件限制分析
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界中可被利用来为人类提供福 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 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 源,海洋资源和能源资源等.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导致了世界范同内的资源,技术 和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必 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之一.仔细分析回维村的情况.我们
发现该村具有特殊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土地资源,较丰 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但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都较匮 乏,气候资源也是该村的"双刃剑",人才人力资源严重 缺乏.各项资源条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门槛,限制了农 村的发展.
(1)旅游资源:回维村为全国维吾尔族除新疆外最 大的聚居地.在总人口中有维吾尔族937人,回族352 人,汉族105人.就该村的回,维两个少数民族的人文 历史,风俗习惯,建筑风貌等,就是一项别具特色的旅 游资源.加之自然界赋予的山水资源,回维村的旅游资 源可谓丰富且具有特色.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统一的规 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方面的问题一直是该村整治规划 的一道"门槛"
(2)土地资源:回维村地形地貌主要以平原为主, 现状用地除部分林地,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 地(104.6hm)和旱地(12.3hm).土壤质地以粘壤土, 壤土和砂壤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细腻,剖面比较均 匀细致,疏松好耕.适宜于粮油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 物生长.但该村境内的荒地,滩涂地,废堤等未利用土 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左右,如何治理这些土地资源, 变废为宝,并将土地资源统筹规划,是该村土地资源方 面的门槛因素
(3)气候资源:回维村属亚热带季J义I性湿润气候, 335
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并具有春 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 寒的特点,气候条件适合农作物特别是水稻及蔬菜的 生长.但是,由于气候的因素而导致的自然灾害是限 制回维村经济发展的又一大"门槛"因素.该村自然灾
害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一是"三寒".3,5月影 响早稻的寒潮降温,5月影响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的 5月寒,9月出现的影响晚稻正常扬花抽穗的"寒露 风";二是暴雨洪涝,造成山洪暴发,河流两岸渍涝成 灾.经济损失大;三是高温干旱,以7,8月最严重;四 是冰冻严寒,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等危害 很大.五是大风和冰雹,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均带 来不利影响
(4)矿产和能源资源:维村以农业为主,村境内矿 产和能源资源匮乏,T业基础薄弱.现状业基本没 有,工业总产值低.
(5)生物资源:回维村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 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存空问,尤其菜牛及 肉鸡养殖生产以及葡萄种植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且已有相当的规模及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基础条件.可以依托县工业园的发展,招商引进工业 企业或创建村办工业.但是.回维村的菜牛养殖配套 及营销体系不全,肉鸡养殖孵化各自为政,独立经 营,生产和经营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风险较大. 由于养殖户的规模不断发展,却未设污水处理设施, 对生活用水造成很大污染.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却 没有合理的规划,开发生物资源的同时却造成了人 居环境的污染,这些都成为该村可持续发展的"门 槛"限制
(6)技术和人才资源:当前中国农村的落后,根本 上还是人的落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白雪 秋日前撰文指出,"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民思想观念相 对陈旧,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建设新农村,其核心力 量是长期从事"三农"_丁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
干部,农村实用人才,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文教 卫体人员等各类农村人才.科技的掌握和运用是促进 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保障,但类似回维村的少数民 族聚居区,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乡土人才奇缺.南于 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不重视教育,不让子 女读书的现象比较严重乡村很难留住人才.部分农 民也没有学文化学科技的愿望,参加扫盲,科技学习 的人寥寥无几,有的来了也是敷衍了事.由于环境差, 生活艰苦,难引进人才也难留住人才,人才奇缺严重 制约了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进而影响了新农村建 336
设.
2.3村庄结构限制分析
农村区域结构的基础设施包括技术性基础设施和 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技术性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系 统,水资源及排给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环境系 统和防灾系统等:社会性基础设施涉及行政管理,金融 保险,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卫生,教育 科研,宗教倍{rll,社会福利,大众住房等.回维村的村庄 结构发育不够健全,空间布局有待完善,基础设施还需 改进.一是由于$226公路的改道,对村庄原有的空间 布局有很大影响,急需规划好新的集巾居民居住点:二 是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乏力,村庄人居环境亟 待改善;是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养殖业结合特色旅 游业才是回维村的发展之道.
3基于门槛分析的村庄整治规划措施
通过对回维村的门槛分析,提农村规划的门槛 限制,在村庄整治规划中就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 矢.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的要求,立足该村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和优势, 开展新农村整治规划工作
3_1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同维村道路交通建设情况落 后,现有的水泥硬化路只有宽16nl的$226省道为水 泥路,应充分利用离县城较近,交通区位条件好的优 势,重点发展村办业和第三产业,建立较为殷实的村 级财政,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道.建设与乡村发展 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合理组织 村对外交通及村内部交通,道路系统由主路和支路两 级组成,主路红线宽8m,共计3条,主要联系各主要 的居民点和功能,支路红线宽5II1,为村民小组之间 的联系道路,规划道路广场地面积7.89hm.,占总建 设用地的3.6%,人均道路面积54.4HI!.并结合同维村 生产运输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停车场地.
(2)给,排水规划:村规划人口l450人,综合f}】水指 标:近期为l00一l50【/人?日,远期为150,200人?日. 近期按照经济合理和方便建设的原则.部分水源选择 自来水厂水源,部分白用水源为地下水源.给水管管径 分为4种,其主干管管径为150,其次是100,50, 20,人户水管管径为qb20.排水体制采用合流制,农 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应采用管沟排放.污水排放前 应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禁止未经处理 直接排入水体布置排水管渠时,根据当地地势的特 点,按管径最小,管线最短的原则,雨水充分利用地面 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排水管 主要沿道路巾心线布置
(3)电力,电信设施.范围内现有l10kV过境架 空线1条,10kV架空线2条,向规划区供电.电力,电
信供应应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电力, 电视,电话等电线不乱拉要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4)公共服务设施:回维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 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当建设村庄公共 中心,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脏乱差进 行全面整治,实现村容整洁,主要进行6个方面的建 设:一是村委会,为回维村村务办公,苗木与养殖培训 及研讨,业务洽谈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是回维村形 象展示窗口;二是教育设施,保留并改造现有小学,规 划新增2个班的幼儿同l所,位于居住组团的中心地 段附近,环境良好,交通便捷;三是文化体育设施,公 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集中布置为主,形成村庄中心,安 排文体活动,村图书室场地,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 育活动需要;四是医疗设施,规划新设民族医药中心 一
所,位于村庄中心,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同时用于民 族医药研究,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 传等:五是商业设施,规划商业主要为日常百货,粮 店,药J占,银行,信用社,民族特色饭店,小吃店,农家 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用地.以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布局, 满足村民自身及回维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六 是集贸设施,规划民族风情园一处.主要为民族节日 聚会,对外展示,土特产交易场所,方便村民生活又适 合于对外服务.
3.2村容整治规划
回维村在村容整治方面应集中建设几个具有一 定规模和特色的"新村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主要 采取5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拆除村域内道路两旁和庭 院内部的违章建筑;二是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
场所建设村庄小游同,充分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 和空闲地建设小绿地,同时结合道路边沟布置绿化 带,绿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具有经济生态效果 的品种:i是新建的集中居民点要引导村民按照规划 提供的户型设计建房,对现有的村庄要进行适当的整 饰,可通过粉刷(以白色为主)等方式对建筑进行修 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四是整治利用或修建 公共水面,公共水面宜结合自然水体设置保护原生植 被,保持水面清净,改善堤岸亲水环境;五是在村庄主 要道路I:安装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 调.
3.3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一
要规划结合农田水利改造项目,着力修好水渠, 形成回维村灌溉水系.提高防洪抗旱功能:二要规划回 维村,使其紧邻县城可以依靠其消防站进行火灾救护, 但村民应组成义务消防队伍,用于应付紧急火灾扑救 和配合镇消防员实施救护工作,新建主要道路按每 120l"lq间隔设置消火栓,给水规划中应保证充足的消 防用水,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渠和水塘作为近期消防 水源及以后备用水源:三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 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 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
3.4自然人文资源保护
一
是对村内植被良好的自然林地予以保护,严禁 滥砍乱伐,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构筑生态型的村落环 境:二是应对村域内现存保留时间较长的建筑——清
真寺以及翦家桥予以保护.对建筑桥梁本身予以修缮 维护:三是建设回维民族风情同.定期组织具有民族风 情的文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保留民族风情."留 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回维村的用地布局要保护和 合理利用回维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 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3.5人才资源规划
目前,我国的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7年左 右,与城市相差3年以上,而92%的文盲,半文肓都在 农村.据统计,回维村总人口】394人,有维吾尔族 937人,回族352人,汉族105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的不足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要改变 这种状况,必须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立足于本村, 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培 育新型农民.一是开展农民培训,建设农民培训中心, 开展文化和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业科技骨干的培 养,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二是构建技术服务平台,以 电话,电视,电脑等"三电合一"为载体构建技术信息服 务平台,将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致富信息和旅游市 场信息及时送给村民,为该村农民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三是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 上,组建专业协会,引导,鼓励农民之间开展生产联合 与合作,促进回维村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 展
4湘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新农村整治规划的 发展之路
通过分析回维村的"门槛"限制条件和提出整治措 337
施,我们可以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地从理论基础,基本
原则及规划方法等3个方面探索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治规划的发展之路.
4.1理论基础
新农村整治规划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它又 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 考虑.以"门槛理论"作为理论引导,辅以其他多学科理 论作为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社会发展 全局,结合城市与乡村规划的方法理论,运用新的信息 技术手段,把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综合考虑到 整体的各个部分,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才能使这个生 态系统长期有效的运转.
4.2基本原则
(1)特色与个性原则.个性是城镇,乡村发展的核 心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本 身具有少数民族风貌与特色.而且已具有一定基础的 特色产业,或为农业,或为养殖产业,同时还可以依托 县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相关政策倾斜.为发展一定 的民族特色旅游提供空间.(2)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合 理地发展指标体系和村镇发展空间,处理好近远期的 协调发展,根据实情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切实有 效的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手段.使规划有较强的 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 的原则.新规划居民集中点的时候注重结合农村的实 际情况,以人为本,遵循方便生产的原则进行整治规 划.
4.3规划方法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整治划的方法, 就是要尊重农村的土地,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当地实 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规划工作,稳步推进新农 村建设.结合"门槛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 从规划区的功能分区,空问结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绿地系统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来综合考 虑.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所.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2:71—83.
【2】刘有恒,上官敬东.桃源县志【M】.长沙:湖南雎{版社,1995:10.
[3]包浩生,彭补拙然资源学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2-3
范文五:【doc】论历史时期宁夏平原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理因素:——以西夏党…
论历史时期宁夏平原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
的地理因素:——以西夏党… 第14卷第3期
Vo1.14NO.3
宁夏太学(自然科学版)
_
JournallbfgxiaUniverty(Natura1ScienceEdition)
l993年9月
SeD.1993
_
论历史时期宁夏平原成为少数民族
聚居地的地理因素
—
以西夏党项族,元代回回族为例
堂嗑圭三一
(地理豪)
7),
摘要末文试圜从自然条件,经济特点,交通军事地理位置等因素^手.杯讨宁夏平原成为我画一
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理原因.宁夏平原发达的灌溉农业与畜牧业并存的经济特点,优越的
交通军事地理位置,同时位干农牧界线以外为中原王朝控制的薄弱地带,这些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
北羌,熏育,胸衍戎,匈奴等生息繁衍的地区.汉唐时期,宁夏平原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里更成
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民族)与汉族t农耕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先后有匈奴,鲜卑,羌,党项,
回回等民族在宁夏平原或长期生息或建立政权.直至现在,宁夏平原仍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
区之一.宁夏平原何以自历史时期就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原因何在?本文.
不揣陋见,试图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特点,交通与军事地理位置等因素入手,分析其形成
原因,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1宁夏平原自然地理概况
宁夏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北部,南界为中卫县南山台子,牛首山,东邻鄂尔多斯
高原,西倚贺兰山及腾格里大沙漠,北止石嘴山;南北长约320公里,最宽处约40公里,呈狭长
葫芦型,黄河流经其间.
宁夏平原地势大致与河势一致,由南向北缓缓低降,海拔在l070~1234米之间.气候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可达3l9O,3440小时,日照率为5o,
80;温差大,日较差可达12~14"C,无霜期l?,106天,热量资源丰富;平原上土壤系黄河
坤积及贺兰山洪积发育而成,主要农业土壤是经过耕作熟化而发育成的灌淤土和潮土,土层深
厚,具有一定肥土….
收稿日期:l993—06—10
?
68?
]
@一
日^
,rU
事糸一
牧池捕
獗匪靛屠住蝴,
氘
聚
族族
数
虚的要,
褂
一
一
t
?
宁夏平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对于发展经济来讲,干旱少雨是其主要的限制因素.可是境
内黄河干流多年平均经流量为325亿立方米,加之宁夏平原地形乎坦,坡降适当,发展自流
灌溉十分有利,特别是控制溉区的黑山峡,青铜峡等在历史时期始终稳定,这为宁夏平原的开
发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基础
2历史时期宁夏平原的经济发展特点
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全新世,宁夏平原气候与今大致相似,其地带性植被为荒漠草原.由
于干旱的限制,只有在森林与草原的交接地带——贺兰山山前洪积扇边缘,有游牧民族活动,
这里地下水位高,既有狩猎,采集之利,又可以在贺兰山找到良好的冬夏牧场,故在新石器时
期,宁夏平原没有出现农耕文化.既使到了先秦时期,这里也只是北羌,熏育,朐衍戎,
匈奴等民
族的活动区域一.
秦代,秦始皇派蒙恬北逐匈奴,在宁夏平原设北地郡.,开始了宁夏平原区域开发的历史.
据前人研究,当时的气候较今温暖湿润,平原上曾有过一定规模的旱作农业,而局部地区还可
利用山泉沟水或浅层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引用黄河水,湖水漫灌少量农田等"j,但终因规
模小,又有匈奴等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经济开发被迫中断.
汉代,为了对付匈奴的进逼,汉王朝采取了屯田耕战,移民实边的政策,开始了宁夏平原大
规模的开发.汉武帝元狞四,五年问(公元前1l8,117年)两次移民实边,宁夏平原一下增加
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加上驻军戍卒,人数更多.这些先民们进入宁夏平原后,开挖渠道,引入黄
河水,发展灌溉农业.其时,正适汉武帝亲临塞瓠子,"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
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工程是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四
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兴修的.此后,宁夏平原就由以前以牧为主,以小规模零星分布的地下水灌
溉农业与旱地农业为辅的农业类型转变为以引黄灌溉农业为主的,以养畜业为辅的农牧经济,
奠定了宁夏平原在西北乃至于全国的经济地位.汉武帝时,宁夏引黄灌区就已成为当时全国有
名的大灌区之一.司马迁曾赞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当时史载,北地郡设有主持屯田殖谷
的上河农都尉.屯田城有上河城和南,北典农城(分别位于今永宁县,青铜峡市,银川市境内)
汉代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对宁夏平原的经营不遗余力.唐疏浚了汉代的1日渠,将其加深拓
宽,并扩大了灌溉面积,使宁夏平原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
地之一.同时,因宁夏平原毕竟位于我国农牧界线的外侧,自然景观具有荒漠草原的特点.有发
展畜牧业的传统.相应地,历代统治者除大力发展引黄灌溉农业外,还把宁夏平原发展成为畜
牧业基地.汉时,曾在灵州设置河奇苑,号非苑(今银川市境内)两个重要的养马场.西夏时,在
灌区利用滩地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发展养畜业.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太平兴国八年十一
月记载:"盐铁使王明言:'沿边岁运铜钱五千贯于灵州市马'."这都说明了历史时期宁夏平原
经济的二元性——农牧经济特点,而这一特点恰恰成为少数民族在宁夏平原聚居的一个重要
因素.
3党项族聚居宁夏平原的地理因素
?69?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原居青藏高原东缘,为古羌族的一支,"党项羌,三苗之后
也.……东接临洮,西平.西距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
千余骑织牦毛及轱鞭毛以为屋,……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
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无文字,但侯草木以记岁时."这里山高
谷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因而当时党项族的经
济,文化十分落后.长期为外族控制.隋唐初年,依附于吐谷浑的党项族,在吐谷浑与唐王朝的
战争中,有些部落受汉地先进文化的吸引,内附于唐."贞观元年,南会州都督郑元琦,遣使招
瑜,其(党项)酋长细封步赖举部内附.太宗降玺书抚慰之.……其后,诸姓酋长相次率部落皆来
内属,请同编户太宗厚加抚慰.列其地为崛,奉,岩,远四州,各拜其首领为刺史.……拜拓跋
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自此职贡不绝."1]
唐代中期,青藏高原上吐蕃族日益强大.压迫周边弱小民族为了寻求一个良好的生存环
境.党项族开始有计划的内迁."其后吐蕃强盛.拓跋氏渐为所逼,遂请内徙,始移其部落于庆
州.置静边等州以处之."这是党项族第一次大迁徙.即由自然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移至自
然条件稍优越的黄土高原
唐柬,中央王朝衰微,封建割据势力强盛,各少数民族趁机扩张势力.内迁至黄土高原的党
项族至李彝超时.已发展为黄土高原北部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 宋初,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图谋大略.一面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为自己的小王朝寻求更佳
的立足点.这时.他便看中了"表里山河,北挖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塞"的
宁夏平原,他认为(灵州)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日纵横四出,关中莫知所备,……我将籍此
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平夏(今陕北地区)偏隅可限哉."…
公元1OO1年(宋真宗威平三年).李继迁以五万人众包围灵州,利用戍守灵州宋兵
少,不敢
出战的机会.在山川险要处.设兵布防,对城四周的耕地用旧有渠道引水灌溉,垦壁耕耘.次年
五月,李继迁攻占了灵州,继而更名为西平府.自此,党项族将其活动中心由黄土高原北部的
银,夏地区迁到了宁夏平原,为党项族建立一个强大的西夏帝国奠定了基础. 党项族为何选择宁夏平原作为其立国的中心区域呢?这要从宁夏平原当时的经济,军事,
交通等地理条件来分析.
首先.宋初宁夏平原经过汉代以后历代的经营.已成为西北地区的粮仓:"地饶五谷,尤宜
稻麦.……兴灵有古渠,日唐绦;日汉源;皆支引黄河,故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而陕北
黄土高原为半干旱地区,无河水灌溉.只能发展旱作农业,农业生产水平远低于宁夏平原,没有
能力承担西夏国对粮食的庞大需求:而宁夏平原由于有灌溉之利.其粮食产量除满足军需民用
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储存.如灵洲西南的鸣沙洲.其御仓窖藏粮米多达百万石以上,而贺兰山西
北着名的摊粮城(今内蒙巴音浩特境内)是西夏国内最大的粮仓之一,正如史载"国人(西
夏)赖以为生者.河南膏脾之地."由于宁蔓平原拥有较为发达的农牧业,故被西夏统治者选
为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其次,宁夏平原在交通,军事地理位置上也拥有比较优越的条件.平原上的灵州城(今灵
武>-7-在唐代就成为我国西北东部的军政中心和交通枢纽.以灵州为治所的朔方节度使在天宝
年间(公元742年,755年)为唐王朝最主要的军镇之一.有"天下劲兵在朔方"之称.
唐太宗曾
于观二年(646年)亲自往灵州城接受铁勒民族九姓酋长的降附;安史之乱时.肃宗李亨在
?
70?
?
?
?
此登基,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了灵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在西夏立国的二百多年间,也多次验
证了宁夏平原在军事战略位置的优势甚至到了明代.还有.苟失平虏(今平罗)则无宁夏(--~-银
川),无宁夏则无平(凉),固(原);无平,固则关中骚动.渐及于内地,患不可量矣."nj 唐宋时期.宁夏平原还是华北地区通往河西走廊间的交通要道:有由长安经环,庆至灵州
往北沿阴山,天山北麓间的驿道到西域的灵州道(或由灵州往西经凉州入河西走廊),由灵州经
盐州,夏州,绥州或延州,j舒卅l选长安的灵盐道.还有经怀远,警州至定州的北上干线.朱
时.怀远县逐渐取代河东的灵州成为在宁夏平原北上南下大道的交通中枢:北去丰州道,南通
灵州道.东北至辽,金的"直路",西南至雄州,凉州的驿路等;另外,怀远正挖扼黄河两个重要渡
rl:由顺化渡渡河东北去.经马练.横水等驿站去辽都上京;由吕渡渡河东去,经谷rl,自池等驿
站去保安军.或去夏州,宥卅l,绥州,再向东南直达宋都东京.
此外,从自然条件来看,宁夏平原位于我国农牧界线以外,自然环境相对内地较差,干燥多
风沙,汉族^一般不愿在此地长期居留;而少数民旗多以游牧业为生,宁夏平原对他们来讲是
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的地区.同时又接近他们的世居地,进可以攻掠关陇,退可以避走大漠.所
以每当中原王朝衰微时.宁夏平原则为游牧民族所控制:从东汉至隋统一的四百多年间,宁夏
平原就成为北方各游牧民族频繁更替和相互融合的基地,当时有鲜卑,匈奴,羌等族相互争夺,
并留下乞伏山,贺兰山等地名;而当中原王朝兴盛时.这里又成为击退游牧民族的前哨阵地
和安置归附少数民族的地区:北魏时,曾将前来归附的柔然族万余户和铁勒族数万人安置在薄
骨律镇(灵州)和高平镇(原州);唐太宗时.铁勒部归附,唐于灵州等地共设七个羁縻州以处之;
唐成亨三年(672年)青海鲜卑族吐谷浑部因受吐蕃压迫.由可汗诺曷钵率领数帐迁入灵州.唐
政府于同心县韦州置安乐州j,以诺曷钵为刺史,欲其安且乐也"l2 固而.在党项族进居宁夏平原之时.这里已有突厥,回鹘,吐蕃等民族居住,只是他们的军
事实力较弱.便为党项族在此创建一强大王国创造了条件
4回回民族在宁夏平原定居的原因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它不是由中国境内的原始氏族部落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民族.而是与
外来移民的融合,信仰伊斯兰教为纽带而形成的民族.回族的主要来源是十三世纪初叶开始
东来的中亚细亚各族^民:波斯人和阿拉伯^.
由于回族主要由外来民族构成.其民族地域分布和这一历史特点密切相关. 外来的回回由遥远的中亚进入这个已是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期生息繁衍的土地上,他们不
可能象土生土长的民族那样,拥有辽阔了分布地域;同时.他们还不断被派遣,迁徙到中国各
地,他们中的商人还需要到各地去做生意.也不可能集中居住在一个地方.所以回族成为我国
分布晟广的少数民族尽管如此.回榷还是有自己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自元代以后,回族主
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和云南地区;在西北宁夏平原幔lI或为回族的重要聚居区 回族继党项旌之后在宁夏平原定居.仔细分析,这是有其地理,历史和经济背景的 首先.元代回回军随同蒙占人进入中国时,最先征服的即中国西北部,因而在西北留居,驻
守的回同军凡数量相当多.从自然条件}.宁夏平原也与回族的原居地波斯,阿拉伯等地区镊
为类似.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使得回族乐于在此定暑
?
7】?
其次,宁夏平原经过西夏末年的连年战争,人口损失极为严重.蒙古军进占西夏兴庆府时
因受到顽强地抵抗,故大肆杀掠,夏民"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u剩下为数不多的西夏党
项遣民,一部分奔向中原投归金,一部分则返回四川甘孜,木雅地区,故元初的宁夏平原十室九
空,荒无人烟.全国稳定后,元出于西北边防的考虑,决定修复宁夏平原的水利设施,发展屯田
经济,故元从全国签发不少色目人和伊斯兰教徒到宁夏平原,比较着名的有:"至元十九年
)签发塔口里千户所九百五十八户往宁夏屯田,给田一千四百八十余顷;二(1282年
十六年
(1289年)宁夏置营田司,阿难答专理屯田事务,其所部十五万人,大半为伊斯兰教徒.这时,
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来讲,宁夏平原地旷人稀,而回族因信教缘故,不能与汉族等不信奉
伊斯兰教的民族杂居(在内地,回族一般也单独占居一条街或一个村庄),这样宁夏就成了回族
一
个极好的聚居地.
以上是回族在宁夏定居的地理,历史因素.而从经济条件上考虑,元代回族已确立了以农
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兼营商业的经济结构.宁夏平原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回族所熟悉的灌溉
农业与草滩地畜牧业并存的特点.而且经过历代的经营,宁夏平原经济水平在西北地区也较
高.同时,宁夏平原正当西北的交通要冲,是中原,内蒙古高原与西北联系的重要通道,其经营
商业的区位条件极为优越.时至今日,宁夏的回族还在农闲季节到内地各省和青海,甘肃,新疆
等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由以上论述分析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何以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历史地理角度可归纳为
以下四点:
1_宁夏平原与西北其它地区相比,自然,经济条件十分优越,自汉代开发以来即形成了良
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农牧业水平在西北地区居于前列,这为一个民族的生存奠定了良好的经济
基础.
2.宁夏平原位于我国传统农牧界线以外,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游牧民族)与汉族(农
耕民族)反复争夺的地区,为中原王朝控制的薄弱地区,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居与发展.
3.宁夏平原还具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东北可选蒙古高原,南经固原,平凉直抵关中,
西经武威与河西走廊相连,直至新疆,与西北各民族联系密切,可以发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4.宁夏平原的军事地理位置也很优越:宏观上可南控庆,凉直逼关中,也可退走漠北保
存实力,微观上,西有贺兰山屏蔽,东有黄河天险与沙漠,易守难攻,有利于割据政权的长期维
持.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活区洲给局编制.宁夏平原自治区国土资源地圈集北京:中国地
圈出版牡出版,1990
2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宁夏回藏自治区国土整治农业区划委员会.宁夏回藏自治区国土开发整治
总体规划.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丰
3陈日月敲.宁夏人口——历代人口状况.(油印末)《宁夏人口》编委员会印,1985.8 4《史记.秦始皇泰纪
5汪一鸣.试论宁夏秦渠的成渠年代,宁夏太学(牡会科学版).1981;4 6《史记.平准书》
78《史记.河渠书》
?
72?
?
I
?
?
9汪一鸣汉代宁夏I黄灌溉区的开发——两汉宁夏平原农业初探.水利支研完畚成立大会论文集水利出
版社,l984.7
L0《隋书.党项羌传》
ll1213《旧唐书?党项羌传》
L41518《西夏书事》
L6《柬史.夏国传下》
1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6
L9《嘉靖宁夏新志》十五
202l汪一呜.西夏建都兴庆府的地理基础.中国古都研完.中国古都学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4
28《晋书.四夷.北驮传》
23谭其碾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北京:中国地囤出版社出版 24《旧唐书.吐谷浑传》
25《西夏纪事本束}36卷
26《元支兵志三》
27见《多桌蒙古史》中记载
OnGeographicalReasonsforNingxiaPlainBecoming
InhabitedbytheMinorityNationality Zh~ngXiaohong
(DepartmentofGeography)
(责任校对南凤仙)
1993年7月24日,7月29日化学系举办中学化学奥林匹克培训和高考化学科能力考
查教学研讨.会议特邀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严宣申先生作了"与高考有关的考题","实验的启
示","主族元素规律性"等报告.(南风仙)
?
7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在云南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