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依精神分析的观点
中和高中公民第一冊
第二課心理困擾與調適 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 一、 心理困擾:心理經驗超過某一程度,造成焦慮不安、痛苦、徬徨等情緒狀
態,而干擾正常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成因
1挫折、壓力、衝突:
(1) 佛洛依德研究的對象幾乎都是病人,其中最常被提到的概念是
________,因________而產生的焦慮與不安,就是心理異常的根源。
(2) 依精神分析的觀點,一個人的人格結構有三個主要部份,
1?_______,代表的是本能的驅欲,如食物與性的需求為「享樂原則」。
2?_______,人格結構中偏向行為規範的那一面,依循的是「道德原則」。 3?_______,當「本我」與「超我」經常是衝突的,此時需要「自我」來豆丁文档最好
英语
数学
标志
销售
居中協調,依循的「現實原則」。
2個別差異:相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緣野仙蹤的成員,稻草人( )、錫人( )、獅子( )、
桃樂思( )
3心智成長:自我意識強和挫折容忍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不足。
(1) IQ、________和________。
(2) 世代人所代表的族群:
1?X世代—__________族
2-1
中和高中公民第一冊
第二課心理困擾與調適 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
2?Y世代---__________族
3?Z世代---__________族
4文化環境:傳統和流行
三、 適應之道
1認識自己的需求:______________的五大需求: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
愛與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____________。 【補充圖表】
2認識自己的方法
(1) _______法:
1?我的不足? ______________,
2?如何做會使自己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法:別人眼中的我。
(3) __________窗戶:請舉例說明
周哈里窗戶 別人知道 別人不知道
自己知道 公眾的我: _______的我:
大家知道我的
名字和個性,而
我自己也知道。
自己不知道 ______的我: _______的我:
(4) 活動法
【活動】:補充A
2養成良好的習慣
(1) 戒除陋習:嗜睡、手機(別人有我也要有不良心態,培養知足的心態)、
2-2
中和高中公民第一冊
第二課心理困擾與調適 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
電腦(勒戒所)
(2) 勇敢果決
(3) 量力而為
(4) 圓融處世
(5) 適當的休閒:做家事也是一種良好的休閒運動?MET
3誠心經營「人際關係」:補充B
4有效的情緒管理
(1) 釋放:例日本採卡內基的管理。
(2) 昇華
(3) 幽默
(4) 往好處想
(5) 自我肯定
5生活有目標有方向
【補充A】
1如果你有100萬元,你會選擇什麼?___________健康、財富、地位、
智慧、權力、愛情、旅行…。
2接上題,為什麼選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B】
1當你心情不好時,有多少人可「傾聽」你的痛苦?(上網的很多人不算,主
要是能夠成為知心的朋友,而且是認識對方的)
2當你想要找人一起打球或看場電影時,有多少人會與你一起同行?
豆丁文档最好
英语
2-3
中和高中公民第一冊
第二課心理困擾與調適 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
数学
标志
销售
2-4
范文二: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助又称心理动力理论,由19世纪末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neud S,1856一1939)所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力三个层次: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有其完整的一套人格理论。他们认为人格由三部分构成:本我(或它我)、自我和超我。本我(id)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其中性本能或称为此id。(欲力或原欲)对人格正常发展尤为重要。本我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倾向,故遵循所谓的“唯乐原则”(pleMure principle)。本我是潜意识的,因而不能被个人所知。自我(ego)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个能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它又要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以保护个体的安全。所以自我遵循“现实原则”(1e汕typdnciple)。 自我可以说是人格的执行部门,它设法在外部环境许可情况下来满足本我的欲求。超我(supergo)有些类似我们日常所说的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居于意识。超我是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人们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超我的特点是能辩明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完善的程度。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上述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而构成的。人格的形成则是企图满足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和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两者间长期冲突的结果。
在弗洛伊德以后出现了各种新精神分析理论,其代表人物有阿德勒(Adler A)、荣格(Jung C)、苏利文(sullivm HS)、霍尼(Homey K)等。他们保留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如潜原识、潜抑和抵抗等),同时把文化、社会条件、人际关系等因素考虑进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之中。、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巴甫洛夫利用经过条件反射训练的动物分辨圆形与椭圆形图形,当圆形灯亮时,给予强化,使唾液大量分泌,当椭圆形灯亮时,不予强化,而使唾液分泌停止,当动物建立了这两种反应后,就进入愈来愈精细的辨别,即使两者半径的比例愈来愈接近,椭圆形逐渐变成圆形。当椭圆半径相当9c 8时,动物不仅不能分辨圆形与椭圆形,而且以前形成的分化条件反应也丧失了,同时发生剧烈的长时间的运动性兴奋,在实验台上挣扎,撕掉身上的器具,咬嚼胶皮管,吠叫哀鸣,见人见物呈恐怖状,行为一反过去常态,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后来巴甫洛夫发现:不同神经类型的狗因完全相同的困难作业而导致“神经破裂”时,会产生相反的行为反应:有的狗偏向抑制,有的狗偏向兴奋。也就是存在两种类型的实验性神经症。
华生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桑戴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启发,也做过不少实验。例如一幼儿,每当他伸手玩弄他所喜爱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棍,发出强噪音,使之惊吓。这样结合数次后,每当白鼠一出现,幼儿就会惊吓哭闹,之后每当一接近白色有毛的动物就变得恐惧。这位华生认为:人的一些病态体征是学习得来的。
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学派最有贡献的斯金纳设计了一个动物实验装置称为斯金纳箱。迷箱内装有一条输送食物的杠杆,杠杆与传递食物的机械装置相钩连,当一只饿鼠在箱内自由探索时,偶尔按压杠杆后就能得到食物。根据压杆次数的记录得知老鼠吃的行为和学会压杆操作来得到食物的速度。斯金纳发现了与巴甫洛夫不同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只对一个已知的特定刺激作出反应,称应答反应;而斯金纳所发现的是在没有看到外界刺激的情境下的反应,称操作反应。动物通过自己的操作行为反应,形成了操作性的条件反射或称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观察了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共同变化,创立的函数关系。他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称为反射。但其间却没有生理的连续性,只能把它看作是两者之间的相关。斯金纳认为一些精神疾病和病态行为都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获得的。
文章来源:杭州男科医院, www.dlstarzl.com/szgr/
范文三:学会自我分析——一种精神分析的观点
学会自我分析
——一种精神分析的观点
摘要:精神分析既是一个系统的方法,又是整个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础,它的影响超越了时空和学科的限制,让成千上万的人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就其本质来说,精神分析是在探寻人类的精神世界——即使是自己也无法完全知晓的内心世界,这里着重讲的是精神分析将无意识这个黝黑洞穴大曝天下的过程。而这种探索恰好是人人都需要的,但现实条件不允许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专业的精神分析,所以,自我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综合佛洛伊德(S.Freud )、卡伦. 霍妮(K.Horeny )这两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及其后继者的理论,在充分阐释了自我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自我分析的必要性,适用性,可能性,自我分析的方法及限制因素,旨在提供一种自我分析的理念,让普通人也能够学会更好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激发自身潜能,从而能够更健康更愉快地生活。
关键词: 自我 自由联想 解释
开篇语:人类为什么要认识自己?我想通过一个残忍的故事我们能够得出答案:北极熊是一种力量型的动物,如果人们单独或面对面的跟它进行搏斗,进行捕捉几乎是以卵击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怎么来捕捉北极熊呢?逐渐地人们观察到北极熊很喜欢吃各类动物的血液,所以爱斯基摩人想了个办法——他们弄了很多的动物血液,然
后准备一把双面很锋利的刀,把这把刀固定在血液中间,然后把它们降温凝固成一个血冰棍。把这个血冰棍放在北极熊出没的地方。当北极熊看到这个冰棍时,它先试探的伸出舌头舔舔,结果发现很美味,它就不停的舔,越舔越觉美味,越舔越有感觉。当冰棍使它的舌头麻木时,它还沉浸在血液的美味中,完全不知此时在舔食的血液中就有自己体内通过割破的舌头流出的温热的血。结果在品尝超级美味的美妙感觉中突然眼前一黑,咕咚倒地,失血过多再也站不起来了。北极熊的悲剧在于它甚至不能辨别自己的血液,反观之,人不是也一样?终日浑浑噩噩的人不但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更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糊涂愚笨而是自己受到不该有的伤害。所以,让我们都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认清自我而努力,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一. 何谓“自我分析”?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的日益改善,人类有了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自我的发展。现今市面上不乏那些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自己和应对他人为目的的书籍,如戴尔. 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光辉》,戴维. 西伯利的《自我发现之旅》,中国有台湾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等,卷帙浩繁的著作只为寻找一个答案: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所有的尝试仿佛都表明:认识自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为,关于“自我”的概念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学科和学派有着不同的观点:马斯洛认为有“自我”和“自我概念”的区别,“自
我”即一个人真实的自我,“自我概念”则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库利则认为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则把“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佛洛依德则把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 )、自我(ego )、和超我(superego ),他认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在人格结构中全部处于无意识状态。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他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遵循的是完美原则或道德原则。我个人比较赞同佛罗伊德的划分方法,因为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不仅考虑到了个人人格的成长和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因素,更可以解释人们内心冲突的根源:受力比多驱动的本我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焦虑、强迫、恐惧等神经症状,进一步催生了诸如压抑、投射、否认、退行、固着、升华、臵换、抵消等心理防御机制。这种把冲突的根源归结到人类自身的看法,也很符合现代人独善其身的思想。
这样说来,我们就懂得自我分析应该做些什么了。从内容上看,
自我分析涉及本我、自我和超;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等多个层面;从形式上看,主要通过自由联想和解释的技术来实现。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之所以行为的无意识动机,解释突发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使无意识的内容变为有意识的内容,能够为人们所掌控,不必再受未知的莫名的恐惧的煎熬。用佛罗伊德的话来说就是:“获取人的自由”;按照卡伦. 霍妮的观点则是:“使个体摆脱内在束缚,使他的最佳潜能得到自由发展”。
二. 自我分析的必要性:
一方面,就自我分析的作用来说:
1) 自我分析是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
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也是设计得最完美的动物。人之所以
可贵,是人有思维,能思考,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
创造。每天有无数个念头从我们脑海中闪过,我们有选择
地吸收信息,再融会贯通,尽量使自己的活动在所谓的“正
常”的轨道运行,但即使是最精密的机器也有出错的时候,
更何况是人。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挫败时,或因为生
活的打击而心灰意冷时,抑或是对自己下意识的行为感到
莫名的恐惧和不安时,我们就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了。我
们需要进行自我分析,来确定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清
楚自己潜意识里的冲突,清楚自己和环境的不协调因素,
让自己消除恐慌和焦虑,只有自己的身心处于一个良好的
状态,才有可能让自己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
2) 自我分析有助于自我信心的提升,让自己以一种更为健康
的方式生活。这种自信的提升是以成就感的获得为基础的。试想一下当你正因为一件非常棘手的麻烦事而困惑不已时,自己忽然想到要冷静下来通过使自己放松,再通过自由联想的方法为自己找到了答案,从而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自我分析的这种功效看起来很是振奋人心,一方面,你通过自我分析了解到自己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自己并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小我变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在事情得到解决之后,你自己会对你的能力进一步肯定,从而大大地提升了自信心。
3) 自我分析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佛洛依德认为人
的行为是受本能驱动的,尤其是性的本能,这种本能潜伏在我们的无意识中,还有那些无法满足的情感经验、其他的本能欲望与冲动都是被压抑到这种无意识之中的,并且它们并不肯安分守己地呆在那里,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着,不管地寻找出路,追求满足。对于人的行为和潜意识、意识之间的关系,佛罗伊德曾有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人的行为和潜意识的关系就好坐马车的乘客和马的关系。马往哪个方向走,不是由它自己决定的,马要受到马车夫的驾驭,但真正的主人却也不是马车夫,而是坐马车的乘客。乘客要往东,马车夫绝对不敢往西。这时候的马就好比人类的行为,而马车夫就是意识,坐马车的乘客则
是我们的潜意识。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了潜意识的重要性,关于潜意识的作用,在潜意识大师墨菲的著作《潜意识的力量》里也有提及,认为潜意识对人们的财富、爱情、婚姻和身体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书中还提供了各种供练习的万挖掘自己潜意识能量的方法。总的来说,要想透析我们的潜意识,没有透彻的自我分析是不可能的。自我分析综合运用解梦和自由联想等方法通往潜意识的大道,对阻碍个体发展的无意识因素具有更为详细、具体的了解,激发出人更大的潜能。
另一方面,就现实条件来说:
受时间、地点和财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每个人都有
机会接受专业的精神分析咨询和治疗。正统的精神分析其实是一种贵族式治疗,因为它一对一的方式,对治疗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并且治疗时间一般较长,最长的可以持续五年以上,对于大多数的平头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转而求其次,运用自己的智慧,给自己做精神分析。虽然分析的效果可能比不上专业的精神分析,但它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三. 自我分析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一) 可行性:
一是表现在自身力求改变的动机是进行自我分析的积极因素。老师曾给我们说过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个案的一个最
大区别之一是个案的案主大多不是自觉地,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改变的需要;而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在认知上就有着希望改变的想法,在饱受了精神和身体的煎熬之后,会尽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当然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个阻抗的问题,那个专业精神分析的内容,我们在这里将不做重点讨论。其实在自我分析中也会存在一个阻抗问题,即当某种体验或者回忆触及的真相非常可怕,对它们的解释打破了心理结构原有的平衡,个体也会产生停止自我分析的想法。但从总体上看,如果个体需要改变的动机足够强烈,那么就可以战胜这种阻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分析中。
二是表现在分析他人与分析自己的不同上。可能大多数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未经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门外汉”是否可以进行自我分析?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是对“专业”这一角色怀有敬意。所有人都会轻易相信,只有政治家才能理解政治;只有音乐家才能谱写乐章;只有训练有素的园丁才能修剪树木,但事实是这样吗?过分的崇尚敬畏“专业”,就会扼杀原创精神。毋庸臵疑,在技术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肯定会比未受训练的人掌握的更快,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未受训练的人会彻底失败。但是,未受训练的人和接受训练的人之间的距离,往往被人们无限制地扩大了,因而会扼杀一切全新活动的尝试。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分析他人和分析我们自己,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所
反映出来的世界对我们自己来说都不会陌生,事实上,那正是我们真正能够认识到的唯一世界。每个人关于世界的认知,都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着,如果他有志于认识自己障碍的根源,如果他能够克服自身在认识这些根源所产生的阻抗,他就能在某些方面必局外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毕竟,无论白天黑夜,他总是与自己紧密相连。自我分析的这种优势就降低了对分析师的专业要求,从而使自我分析更加可行。
(二) 适用性:
佛洛依德对患者的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现实状况和家庭情况都做了评估,以更好地挑选适合精神分析的对象。传统上,认为最适于精神分析治疗的是歇斯底里、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一般来说,对来访者的智力和动机比较强调。智力主要包括领悟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动机则是缓解症状和改变现状的愿望。做自我精神分析除要求以上两点之外,更加强调自我的控制能力和要求更好的领悟能力,但对是不是神经症患者不做强调,即认为每个人都有进行自我分析的需要和必要。
四. 自我分析的方法:
鉴于实际情况考虑,自我分析主要依靠自由联想和解释这两种方法。自由联想是佛洛依德在1895年创造的。他让病人和舒服地躺或做好,把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汇报出来。精
神分析家的工作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知道找出病人无意识中的矛盾冲突为止。而在自我分析中则可巧妙运用联想,在自己很平静有空闲的时候人思绪随意地驰骋,还可以采用写下联想的方法。要知道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以发掘出无意识之中的症结所在。假释则是揭示各种症状和行为中的无意识举动,使自己对这些症状和行为的真正含义达到领悟,使自己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把无意识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这里,我引用卡伦. 霍妮的一个自我分析的案例来更具体地向大家说明自我分析中联想和解释的运用:
案例如下:
约翰,一个秉性纯良的商人,已在快乐的婚姻中生活了五年,却受到弥散性抑制和“自卑感”的困扰,今年来发展成临时性头痛,却查不出任何的生理基础。此前他没有接受过分析但却相当熟悉精神分析的思路。后来他求助于卡伦. 霍妮分析他相当复杂的人格神经症,他独自分析的经验是使他相信精神分析诊疗可能有价值的因素之一。
开始分析头痛时,他并未刻意去做。他和他的妻子还有两个朋友去看音乐剧,在演出时他头痛了。他感到很奇怪,因为在去剧院之前他还好好的。起先,他有点气恼,将头痛描述为因为那场戏很糟,那一晚上就是浪费时间,但他很快意
识到,毕竟没有人只因为一场戏演得不好就头痛。再想想看,那场戏其实也不是太糟。可是,当然是不能与他更喜欢的萧伯纳的戏剧相比的。最后几个字猛然敲醒了他——“他更喜欢的”。想到这儿他心头闪过一丝怒火,并发现了其中的关联:当大家讨论去看哪部戏时他的意见被否决了。甚至算不上是什么讨论:他觉得他应该显得有风度一些,况且看哪部戏又有什么关系?然而,这事显然对他很要紧,他曾为受到如此的强迫而愤恨不已。随着这一认知,头痛消失了。他也意识到这不是他第一次由此引起的头痛了。比如,他不喜欢桥牌,却在别人的劝说下勉强参加了好几次桥牌聚会。
他吃惊地发现了被压抑的怒气与头痛之间的关联,但并没有深究下去。可是几天后,他早早醒来,头痛欲裂。前一夜他参加了他所在单位的员工会议,之后大家一起喝了酒。起初他告诉自己头痛可能是因为喝酒喝得太多了。随后他将身体转向另一侧准备睡觉,可是睡不着。一只苍蝇在他脸上嗡嗡地飞来飞去惹人心烦。开始他的怒气几乎难以察觉,但很快变得怒火冲天。然后他回想起一个梦或梦的片段:他用一张吸墨纸拍死过两只臭虫。吸墨纸上有许多洞眼。事实上,他记得那些洞遍布纸上,构成了一种规则的图案。
这又使他想起孩提时代折叠过的薄纸,用来剪图案的那种。图案的美深深地打动了他,又一件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当时他把折纸拿给妈妈看,盼望得到她的表扬,可她只是敷衍
了事看了一下。然后吸墨纸又令他想起了员工会议。开会时
由于无聊他在纸上胡乱涂写,不,不光是胡乱涂写,他还画
了主席和他对手的小漫画像。“对手”这个词击中了他,因为
他还未曾把那个人看作对手。会议上有一个决议需要投票来
表决,他隐约觉得不安,却又看不出明显的反对理由。因此
他提出的异议实际上没有说到点子上,缺乏说服力而令人毫
无印象。知道现在他才意识到他们对他玩了套把戏,因为决
议意味着要做许多乏味的工作。他们如此狡猾以至于瞒过了
他。想到这一点他突然大笑了起来,因为他明白了臭虫的含
义。主席和对手——他们都是吸血鬼,跟臭虫一样讨厌。并
且,他像害怕臭虫一样害怕这些剥削者。好啦,他报了仇,
至少在梦里。头痛再一次消失了。
在随后的三个场合中,头痛一开始发作,他就开始查找隐
藏的愤怒,找到他们,头痛就消失了。
五. 自我分析的限制因素:
1. 首先,根深蒂固的放弃感是自我分析的一个严重局限。如果
摆脱自己的心理困惑在一个人看来是毫无希望的,那么他就
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困难,仅仅实施一些浅尝辄止的行为。这种放弃感可能完全是有意识的,它让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很
没有意义,怀有无用感。
2. 破坏性倾向的流行性与广度,无论主要是针对他人还是自己
的,无疑来说是自我分析的第二个局限。比较明显的例如强
烈的自杀倾向,更多的时候,破坏性倾向采取诸如敌意、轻
视或者一概的否认等形式来表现。
3. 第三个局限比前两个涉及的领域更为广阔,更难定义,因为
它提到关于“自我”这一令人难懂的概念。前面我已经说到
了,对于“自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般看来,它横
贯本我、自我和超我,关注“我到底感觉怎么样”“我到底想
要的是什么”“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重新获得自我和发展自我是有很大的可能的,尽管一开始很
难估计这些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结束语:生活就是奋斗与打拼,生活就是不断发展与成长——自我分析是可以帮助这一过程的有效方式之一。它的积极成果是重要的,但是奋斗过程本身具有深刻的价值。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说过的一样:
不屈不挠追求的人,是可以得到救赎的!
参考文献:
[1]乐国安,李强,汪新建,《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年
[2]卡伦. 霍妮著,孙菊霞等译,《精神分析的新方向》,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
[3]李石武著,李光哲,李东根,杨华瑜译,《寻找佛罗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科学出版社,2009年
[4]佛洛依德著,张堂会译,《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范文四: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说是最早的系统揭示人类心理及行为的心理学体系,它对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有重要的贡献,这一理论曾经对心理学、精神病学,甚至哲学、艺术和宗教都有广泛的影响。弗洛伊德本人说过,精神分析代表了对人类自尊的第三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哥白尼论证了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是达尔文证明了人类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三次打击是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 精神分析自创始一百多年来已成为理解异常心理的主要理论之一。精神分析治疗也是19世纪三大心理治疗流派之一。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之上的精神病理学,将正常与异常看成是相互连续的谱性联系,既可以解释正常人心理活动,又可以解释异常的心理现象。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正常与异常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一样的,心理障碍的病因是无意识内心理冲突的结果或防御机制的失败。如果本我的精神能量得不到自我的控制和引导,则导致生物本能的不适宜和不恰当的表达,即病态行为。如果超我的力量过强,它则过度限制生物本能的表达,从而导致个体承受着良心痛苦的负重,甚至受到耻感和罪感的谴责。当自我过于弱小时,则不能以适应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欲望则以神经症性症状得以象征的表达,产生适应不良性行为。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治疗在于通过精神分析技术,揭示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通过分析疏导,将这些无意识里的心理冲突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使未得到满足的无意识的欲望、本能以更具适应性的方式得以满足,就可以治疗这些疾病,个体以更成熟的自我功能及防御方式应对内心的冲突,达到消除症状、增进适应的目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其重点强调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早年重要且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基本需要的满足、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训练和教育、适宜的压力与支持等因素,这些因素促使个体人格各部分的和谐与整合,形成更成熟的防御方式及与年龄相当的适应行为模式。从预防角度来看,及时处理好人格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出现的问题,防止固着现象,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发展和维持健全人格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分区观点
1.意识(conscious)是我们所熟悉的心理活动,是心理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它与语言密切相关,是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以及可以清晰感知的外界的各种刺激等。
2.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心理层面,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并受无意识驱动的。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不被客观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的冲动、要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比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个体将这些冲动、要求和欲望排挤到无意识领域中,既不能意识也不能说出,以缓冲“意识”的压力,这一过程被称为压抑/潜抑(repression)。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里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而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足的。无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3.前意识(preconscious)是介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一部分,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阻止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
意识中去。前意识的存在保持了个体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现实要求和道德准则来调节,成为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缓冲地带。
弗洛伊德接纳了费希纳的观点,将心理比作大海里漂浮着的一座冰山,浮在海平面上的部分相当于意识,时隐时现的部分相当于前意识,而处于海面下看不到的那部分相当于无意识。意识的运动是由下面的潜流(无意识)推动的。
二、结构观点
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1.本我(id)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永存的部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无意识的深处,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其中性本能(libido)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本我遵循“唯乐原则”。追求直接的、绝对的和立即的满足,如果受阻抑,就会出现焦虑。显然这是一种儿童的思想、行为模式,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主要是本我。
2.自我(ego)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是人格意识结构的部分。它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由本我发展来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而行动;另一方面,它又在超我的要求下,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自我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principle)。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在本我和超我间起着中介作用。它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采取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方法,以满足本我的需要而维持个体的生存,管制不被超我所容许的冲动,使两者保持平衡。一旦“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不能调节的程度,就会以病理的形式,如焦虑、恐惧等表现出来。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是成人的思考模式。
3.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次,是人格中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结构部分。它是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的结果,具有通常意义上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它大部分属于意识的,小部分是无意识的。它用良心和罪恶感去指导自我行为,限制本我冲动,从而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principleofideal)。诱导自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使个体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凡不符合超我要求的活动都将引起良心的不安、内疚甚至罪恶感。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形成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一旦超我形成以后,自我就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三方面的要求。这样,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弗洛伊德还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所占据的意识水平是不同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人的复杂的人格动力结构,一个人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就必须维持这三种力量的平衡。
三、动力学观点
心理动力学是他学说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可分为两大部分。 在批评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睦,有一种观点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心理动力,只有人的性本能,是所谓的“力比多”。
其实性本能不是唯一的心理动力。弗洛伊德明确的说过:“我想最好先请你们注意‘力比多’这个名词,力比多和饥饿一样,是一种力量,本能——在这里是性的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的本能——借这个力量完成其目的”。按照上述说法,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
1.性本能与力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或欲力”,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故在弗洛伊德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类有两大基本本能:①性(欲)本能;②自体生存本能,包括饮食本能、避险求安本能等,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仍是为了繁殖后代而存在的。所以从生物学种族生存的长链看,性本能始终居于核心环节。后来,他修改了原来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为:①爱及生存本能——生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②攻击与破坏本能——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爱及生存本能与攻击和破坏本能虽然是对立的,但也可相互转化(如爱转化为恨),而且还可以结合在一起。当性欲本能(Libido)与攻击本能结合后,如指向外界的性对象时则形成性虐待,如转而指向自身时则形成性受虐。
弗洛伊德指出,各种原始本能的大本营居于本我,本我又是各种本能活动能量的源泉,力比多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关注、活动或转移。弗洛伊德还认为,对性本能的升华作用,是创造、繁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2.性心理发展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生下来就开始了“性”的活动,他将个体出生后至性成熟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口腔期(口欲期):出生到1.5岁,动欲区是口,婴儿通过口唇吮、吞咽、咬吃等口部动作获得快感和满足,从吸吮母亲乳头得到快感和满足。
(2)肛门期(肛欲期):1.5~2岁,动欲区是肛门,幼儿从排泄中得到快感和满足,喜欢通过延迟或延长排便时间获取感官的愉悦。
(3)性器期(性蕾期):3~5岁,动欲区是外生殖器,幼儿开始注意性别,出现好奇心,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4岁后,幼儿开始把性爱转向外界,产生了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即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以及对同性双亲的嫉妒。此外,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此期快感的来源之一。
(4)潜伏期:6~12岁,幼儿的性欲潜伏下来,避开异性,与同性为伍。性力从自身转向外界,转向学习、游戏和运动。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5)成熟期(生殖期):12岁至成人,与青春发育同步进入两性期。男女均从与异性接触中寻求乐趣。此时性腺发育成熟,具有成年人的性欲和自觉的性意识。
弗洛伊德把性力的顺序发展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他认为如果性力在前三个时期中得不到满足,人格发展会受阻而停滞在相应的阶段。这个时期性欲目的和对象都是有异于成人的,所以将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至成年期会成为性倒错者。他还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也是由于
性力倒退或固定在最初的性欲水平所引起。有的中国学者认为,反相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母恋子情结”或称“柔卡斯塔情结”)是导致婆媳不和的心理根源之一。
三、释梦
释梦(梦的分析)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弗洛伊德把梦看作是通往无意识领域的捷径,认为梦是无意识冲突或愿望的隐晦的表达。由于睡眠时超我监督松弛,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冲动和愿望经过乔装打扮乘机混入意识而成为梦。故称:“梦是愿望的达成”。他在《梦的释义》中写道:“梦乃是做梦者无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在梦中所出现的物体几乎都具有象征性。我们回忆梦时所讲述的梦中的场景和人物称作“显梦”,而隐藏在显梦中的真实含义称作“隐梦”。释梦的工作即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把凌乱的“显梦”内容加工整合从而复原并解读“隐梦”过程。释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放大复原隐梦经过修饰、剪接、删除、融合、浓缩成为显梦。隐梦和显梦之比为10:
1.所以进行梦的分析时要将显梦放大、复原,才能发现隐梦的真实内涵。
2.转移隐梦的重心在显梦中不重要了,转移为次要的无关的位置;并常常会出现意义上的置换,如他人与自己、黑与白、生与死等。所以分析梦时要特别注重貌似无关的、不重要或相反的梦中情境,才能找出隐梦的核心内容。
3.象征梦中的思维要意象化(视像化),翻译成具体的视觉表象,并将因果关系颠倒过来,找出哪些是代表自身,哪些是代表对立面的梦境。
4.再修饰经过再修饰,将杂乱无章的半成品的梦中的情境经过加工连贯成成品的梦。 精神分析理论也有局限性。精神分析的创立受到当时物理学概念的影响,有关本我、自我、无意识、Libido等基本概念都是难以测量、缺乏实证性的,在解释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心理机制上只依靠逻辑的推断,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而且其结论大多来源于对精神病人的观察,与正常人的情况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经典弗洛伊德学说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是人格发展不健全和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无意识冲突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环境、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精神分析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极少有人能完成分析治疗的全过程,因此,近年精神分析治疗的趋势有所下降。
范文五:精神分析学派的经典_精神分析引论_
文化名著
另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李勇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34567849:9;,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商人。中学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医,并加入了著名生理学家吕布克的生理研究中心进行神经细胞组织研究。大学毕业后,又和神经病学家沙可尔和生理学家布鲁尔有过合作,并逐步走上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道路。49
内容梗概
《精神分析引论》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过失心理学。作者首先提出了潜意识原理和抑制的学说,接着用潜意识原理和抑制理论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过失或失误现象。这些现象包括口误、笔误、读误、耳误、突然遗忘、误放误取以及失落等现象。作者从这些现象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其心理根源,从中发掘了潜意识的存在,并表明了抑制功能的存在。在是两种不同意向相互作用和相互牵制的结果,过失就是两种相互冲突的意向的一种调解。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于对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指出,梦不是一种纯粹的生理或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梦是有意义梦是这种潜意识的改装的代替物,人们通过自由联想的方法可梦有保护睡眠的功能,它的产生是由两种相互冲突的倾向引起梦在本质上是愿望的满足和幻觉的体验。梦的荒诞和难以理解是因为它以一种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梦的这种化装是对不道德和不被人们所接受的潜意识欲望和冲动压制和时时检查的结果。虽然梦对潜意识的出现有一种检查的机制,但它毕竟还是
变思想为视像几种方式。梦对人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它通过把思想变成幻觉的形式,使人们达到欲望的满足,极大地排泄了人们心中的不良倾向与欲望要求。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精神病症进行精神分析。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弗洛伊德指出,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析意义在于与病人生活的关系,这些症状都是起源于潜意识的精神历程。精神分析治疗方法的原他提出人的意识系统是分层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系统的精神兴奋必须通过精神主体的考察才能进入前意识系统,然后必须再经过意识的注意,才能最终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那些不能—自我。弗洛伊德还认为,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神主体——
在精神分析学里,性被称为“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底浦斯情结”,具体表现是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依恋母亲。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治疗精神病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对先前的
潜意识和抑制的基础上,指出这些过失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理在于把凡是属于潜意识范围内的病源都归入意识的领域之内。
的事,但这种意义不是显现于表面的,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进入前意识系统的精神兴奋就是被压抑的,压抑的作用者就是以分析和推论出做梦者的内心世界和隐伏在梦背后的本原意念。经病症就是性的满足的代替。这里的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性,的:一是人类要睡眠,一是人类要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刺激。感。婴儿的性生活是从吸乳开始的,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
对其潜意识欲望具有一种象征作用。梦的化装有压缩、移置、迷恋,而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消除不良症状。
文化史地位
本书是以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的讲稿为基础整理而成的,它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分析学基本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该书于4946年正式出版,494>年加以扩充后再版发行。该书在理论上几乎没有任何创新,但它却是弗洛伊德的
《性欲三论》、《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等三本著作思想的综合。该书是以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进而从医学扩展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他
没有任何精神分析学知识的人为受众的,的思想也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西方评该书第一次出版,论家认为,该书是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巨大因此浅显易懂。494>年,
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影响的一本著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舒尔是该书的出版,使得精神分析学在国际上
许多概念已经成为了现代心理学的主流。
!
对普及精神分析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茨在《现代心理学史》中指出,弗洛伊德的
*+,-./01.,2,
现
代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