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多层建筑升板法施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年 月 日
多层建筑升板法施工 交底项目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一、施工操作工艺
1.提升单元划分:提升单元指一次提升楼板的范围,由结构平面布置、设备数量和控制提升差异水平、施工条件等确定,一般以16~20根柱范围为一个提升单元。面积大的楼板可划分为数个单元提升,单元之间留1~1.5m宽的后浇板带,其位置宜在跨中,待楼板提升完毕并固定后,再连接起来。
2.提升顺序:根据升板设备和数量、柱子截面和长度以及稳定性等而定,一般分几次,采取各层交替提升的方法将楼板提升到设计位置,一般五层和八层房屋升板顺序。
3.提升方法:一般先开动四角边柱提升器,升高5~8mm,使空气进入,再开动边柱提升器,然后再开动中间柱提升器,使整块板脱开5~8mm,亦可采取一排向另一排逐次提起,每次提5~8mm至楼板全部脱开为止。接着在同时开动提升器,通过水平控制系统使楼板均匀上升,提升差异不得超过10mm。每提升半个楼层,将承重销插入孔内作临时搁置,调换吊杆,再继续提升,如此循环作业直到需要固定的高度。提升时的同步控制是在各提升点做塌饼,放刻度标尺,对准柱上的标记或刻度,即可量出提升高度和差异。每20~60cm应检查一次,要求板就位差异比超过5mm,平面位移不超过30mm。当出现差异时,应通过电子控制箱来调整。当采用手动液压千斤顶提升时,可通过控制各点提升速度加快或减缓来调整。
4.最后固定:板的最后固定应在每层楼板就位后立即进行。固定方法一般先用钢销插入柱的休息孔内作临时固定。垂直和水平校正后,在提升环与柱环之间空隙,用一般楔对打楔紧并焊牢,拉直附在柱帽上的钢筋,扎上箍筋,支模,用高一级的混凝土从楼板上预留孔灌入分层捣实,要求在8h内完成,要加强氧护。在板最后固定后,接着按常规方法支模,理直钢筋,增加附加筋,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浇板带。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年 月 日
多层建筑升板法施工 交底项目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5.设备拆除:咳用三角架或可移动小车上装设门架用倒链进行。拆下的各部件随时整理、检查、维修、分类堆放,保管备用。
二、质量标准
(一) 保证项目
1.混凝土所用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规定。 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的计量、搅拌、氧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预留柱安装、楼板提升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饿规定。 4.构件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想象。 5.柱、楼板接头(接缝)的混凝土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且认真氧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对方的规定。
(二) 基本项目
1.柱、板安装时标高、位置、节点连接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及预埋件焊接焊缝长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缝、气孔、夹渣及咬边等缺陷。
3.接头混凝土密实,无蜂窝、脱落、夹层、裂缝等缺陷。
(三) 允许偏差项目
升板结构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三、成品保护
1. 升板结构施工应有保持和提高柱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并认真实施。 2. 升板应选择合理的提升程序,使提升时柱所受的荷载作用点尽量降低。 3.当使用升板提送材料和设备时,应经验算,并在允许范围内堆放。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年 月 日
多层建筑升板法施工 交底项目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四、安全措施。
1.板提升前应制定切实的群柱稳定安全措施,并进行层层技术交底,认真实施,以防群柱失稳,结构倒塌。
2.在升板设备操作部位,应搭设操作平台和柱间脚手通道,以保证操作平台。 3.楼板每提升一段,应立即用钢楔打紧,与柱临时固定。
4.提升阶段,当实际风载大于验算取值时,应停止提升,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板临时固定,如加柱间支撑,嵌木楔与相邻建筑物连接,在上部板的四角缆风绳临时固定等,以保证柱的稳定。
5.板在提升过程中,升板结构不得作为其它设施的支点或绳索的支点。 6.其他安全措施同“12.1预制安装”的有关部分。
五、施工注意事项
1、升板法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卡,绘制提升程序图,其内容包括提升方式、步距、吊杆组配(排列)、施工网络图以及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措施等,以指导施工,避免混乱,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升板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群柱失稳,以免造成整个结构倾覆事故。一般群柱稳定措施是:(1)进行群柱各个提升阶段的稳定性验算,加强施工管理和操作控制;(2)楼板每提升一个阶段,楼板孔与柱子四周之间立即用钢楔打紧;(3)在每层楼板就位后,立即现浇柱帽,与楼板连成整体,减少柱子长细比;(4)用水平支撑与以安好并固定的单元联系固定;(5)八层升板可利用竖井、电梯井或楼梯间作为群柱侧向联系的支点,在每层与电梯井间用钢楔打紧;(6)加强柱子垂直偏差的观测与校正,如有问题,立即加设支撑或拉缆风绳补救;(7)有可能发生大风时,在高层板的四周用缆风绳临时固定等。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年 月 日
多层建筑升板法施工 交底项目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1、配合比情况;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3、每层楼板就位后,应立即现浇柱帽混凝土与楼板结构整体,待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始可在楼板上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4、板的就位与固定应严格控制质量,板就位时,板底与承重销(或剪力块)间应平整严密;板固定时,后浇柱帽钢筋应焊接牢固,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加强养护。承重销或剪力块节点的支撑面应紧密、平整,焊接必须保证质量,连接件应无变形,并做好防腐处理。
参加交底人员:
记录人
范文二:多层建筑结构体系
多层建筑结构体系
9层及9层以下为多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为高层建筑。
一、多层砌体结构
(一)概述
(1)混合结构房屋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 重结构体系。
(2)砖砌体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亦称砖混结 构)。
(3)砌体结构一般是指采用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用砖或其他块体(如混凝土砌块)砌筑的承重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4)过去曾有过用木楼(屋)盖与砖墙承重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砖木结构。目前已很少采用。
(二)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主要优点
(1)主要承重结构(承重墙)是用砖(或其他块体)砌筑而成的,这种材料任何地区都有,便于就地取材。常用的墙体材料有:1)烧结普通砖:黏土砖、煤矸石砖、页岩砖、煤矸石页岩砖;2)烧结多孔砖:黏土多孔砖(P型、M型)、煤矸石多孔砖、页岩多孔砖;3)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墙体既是围护和分隔的需要,又可作为承重结构,一举两得。
(3)多层房屋的纵横墙体布置一般很容易达到刚性方案的构造要求,故砌体结构的刚 度较大。
(4)施工比较简单,进度快,技术要求低,施工设备简单。
2.主要缺点
(1)砌体强度比混凝土强度低得多,故建造房屋的层数有限,一般不超过7层。
(2)砌体是脆性材料,抗压能力尚可;抗拉、抗剪强度都很低,因此抗震性能较差。
(3)多层砌体房屋一般宜采用刚性方案,故其横墙间距受到限制,因此不可能获得较大的空间,故一般只能用于住宅、普通办公楼、学校、小型医院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工业建筑。
(三)砖砌体房屋的墙体布置方案
1.横墙承重方案
楼层的荷载通过板梁传至横墙,横墙作为主要承重竖向构件,纵墙仅起围护、分隔、自承重及形成接体作用。
优点: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较大,整体刚度好。外纵墙不是承重墙立面处理比较方便,可以开设较大的门窗洞口。抗震性能较好。
缺点:横墙间距较密,房间布置的灵活性差,故多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2.纵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板荷载传给梁,再由梁传给纵墙。这时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其间距比较大。
优点:房间的空间可以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
缺点:房屋的刚度较差,纵墙受力集中,纵墙较厚或要加壁柱。
适用于:教学楼、实验室、办公楼、医院等。
3.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间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采取纵横墙同时承重的方案。
横墙的间距比纵墙承重方案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4.内框架承重方案
在外墙承重的同时,有一部分内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以取得较大的空间。
其特点:(1)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2)墙的带形基础与柱的单独柱基沉降不容易一致;
(3)钢筋混凝土柱与砖墙的压缩,陛能不一样,容易造成不均匀变形而产生次应力,当层数较多时,在设计上应给予考虑;(4)以柱代替内承重墙,在使用上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
适用于:教学楼、医院、商店、旅馆等建筑物。
范文三:多层建筑拆除方案
工程名称:
施工措施
建设单位审批:
施工单位审批: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审 批 栏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 ................................................................... 2
四、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 2
1.技术准备工作 ............................................................................................................. 2
2.现场准备 ........................................................................................................................ 2
3.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 ............................................................................................. 3
4.开工前必须采取封闭式围挡,根据本工程特点,围挡按照如下要求设置: ..................................................................................................................................... 3
5.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有关管线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 3
五、拆除工程施工管理 ...................................................................... 4
1、人工辅助拆除 ............................................................................................................. 4
2、现场场地平整 ............................................................................................................. 4
3、拆除技术措施 ............................................................................................................. 4
4、安全保障措施 ............................................................................................................. 5
六、废渣的清运 .................................................................................. 6
附件:拆除现场围护结构平面图
建井三处高层建筑老楼拆除方案
一、编制依据 经过现场勘查,综合考虑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要求,结合从事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此施工方案
1. 现行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房屋拆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房屋拆迁施工现场防治扬尘污染管理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2. 由甲方提供的拆除建(构)筑物的范围示意图;
二、工程概况 1. 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
建(构)筑物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平面尺寸及建筑面积:1#~3#楼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拆除工程,总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米,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米;
2.被拆除旧建(构)筑物周围环境。
本拆除工程位于 ,施工场地狭小,临城市主干道,施工场地场地狭小。
3.拆除工程工期。
本工程工期要求为20日历天,开工日期为2011年7月31日,竣工日期为2011年8月20日
三、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
该项目经理部仅负责此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确保工程工期、安全等方面达到目标要求。现场配备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等专业人员组织拆除施工管理。
四、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工作 (1)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审阅建设单位提供的以下资料:拆除工程的有关图纸和资料;拆除工程涉及区域的地上、地下建筑及设施分布情况资料。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图纸和资料,进行实地勘察。弄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
(2)学习有关规范和安全技术文件。
(3)明确周围环境、场地、道路、水电设备管道、房屋情况等。
(4)向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2.现场准备
(1)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管线的切断、迁移工作是否完毕,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范围内的物资、设备,不能搬迁的须妥善加以防护。
(2)疏通运输道路,接通施工中临时用水、电源。
本工程工期要求为20日历天,开工日期为2011年7月31日,竣工日期为2011年8月20日
三、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
该项目经理部仅负责此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确保工程工期、安全等方面达到目标要求。现场配备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等专业人员组织拆除施工管理。
四、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工作 (1)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审阅建设单位提供的以下资料:拆除工程的有关图纸和资料;拆除工程涉及区域的地上、地下建筑及设施分布情况资料。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图纸和资料,进行实地勘察。弄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
(2)学习有关规范和安全技术文件。
(3)明确周围环境、场地、道路、水电设备管道、房屋情况等。
(4)向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2.现场准备
(1)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管线的切断、迁移工作是否完毕,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范围内的物资、设备,不能搬迁的须妥善加以防护。
(2)疏通运输道路,接通施工中临时用水、电源。
(3)切断被拆建筑物的水、电、煤气管道等。
(4)向周围群众出示安民告示,在拆除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志。
3.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 工程砖混结构,以机械拆除为主,人工拆除为辅的方式进行施工,根据施工经验及本工程实际境况,拟购进材料、机械、设备分列如下:
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25型履带挖掘机一台 ,重22.5t,臂长10m,最大伸长距离15m,满足拆除施工的同时,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10吨自卸汽车10辆,
2)主要材料需用表
彩钢板600 平米 ,方钢1500米 围护用,警戒带300米 4.开工前必须采取封闭式围挡,根据本工程特点,围挡按照如下要求设置:
施工现场围护采用彩钢板完全封闭,围挡高度2米,维护范围南侧沿曙光街距拆除建筑南墙外皮8.5米,东侧沿光明路距离拆除建筑物东墙外皮4米(人行道边),西侧及北侧由于在建井三处院内,在距离拆除建筑物20米外拉设警戒线,并设专人警戒。 (施工围护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图)
5.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有关管线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建、构筑物应事先检查,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
(2)相邻管线必须经管线管理单位采取管线切断、移位或其它保
护措施;
(3)开工前察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高压架空线,拆除施工的机械设备、设施在作业时,必须与高压架空线保持安全距离。
五、拆除工程施工管理
1、人工辅助拆除 本工程采用手动工具进行人工拆除建筑内部轻质结构,包括门窗,楼梯扶手、栏杆等 ;室内拆除作业结束后,用机炮对建筑物主体进行拆除,屋檐、阳台、雨棚、广告版等在拆除施工中容易失稳的外挑构件,先予拆除。自西向东按开间为单位,逐间破除拆解,拆除作业
2、现场场地平整
根据现场情况,本工程四周两面临路,建筑的北面和西面相对场地开阔,应作为施工的主要场地。
3、拆除技术措施
本工程为1栋4层砖混结构,2栋5层砖混结构,中间走廊双面建筑,总建筑高度15m,在拆除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难度,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开始场地无堆土及可以提高施工机械的的建筑垃圾,施工只能在最低处进行,存在高空物品坠落伤及人员及机械的危险,第二、建筑物离城市道路较近,容易产生建筑垃圾飞溅,伤及路人的危险。为此,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拆除建筑从建筑物靠近绿地场地相对宽敞的位置开始拆除。
因地势较低,首先从建筑物一角开始着手,根据房屋结构的特点,砖混结构的房屋一般不会产生侧向垮塌,当破除到一定程度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塌落。经过现场勘查,房屋屋面、楼面均为预制板,东西两道墙为主要承重墙,因此先将建筑物中间走道一侧端部房间南北两道墙破除,留下承重墙,然后将挖掘机站在建筑物一端,在安全距离外破除外侧承重墙,从一个边缘向另一个方向慢慢拆除,房子就会自然坠落,且建筑垃圾迸溅的范围不大,相对安全可靠。在第一间塌落稳定后再依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间的拆除。在拆除两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后,挖掘机上到塌落下来的废渣上继续进行拆除,由于机械高度的抬高,施工安全相对减小。在拆除至房屋最后两间时,先在旁边用废渣堆高,挖掘机上到顶端能直接够到顶层房屋,然后用挖掘机从上向下逐层拆除,保证拆除时无废渣飞溅至道路上,且避免了房屋在最后拆除时不定向倒塌。
4、安全保障措施
砖混结构的房子的拆除因整体性不好,容易产生垃圾坠落现象,为此:
1)在拆除房屋以前,先将临街道路旁采用2米高彩钢板封闭维护,防止建筑垃圾飞迸伤及路人。
2)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配合部分人工,将不安全的地方,提前人工进行破处,减少不安定因素。
3)随着房屋拆除的进行,建筑垃圾增多,施工机械所站的高度加高,危险系数降低。
4)对地下的各类管线,施工前在地面上设置明显标志,并标明管线用途,行进方向。对检查井、水表井等较重要地下构筑物上面覆盖20mm厚钢板进行保护。
5)拆除工程施工时,为降低粉尘对人员及环境影响,我方将设专人向被拆除的部位洒水降尘。
六、废渣的清运 拆除工程完工后,我方将及时将施工渣土清运出场,在现场靠近曙光街设大门,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在在施工封闭范围内停放;运渣由市政有关部门负责进行统一清运和掩埋,清运渣土的车辆采用苫布严密覆盖,出入现场时应有专人指挥。清运渣土的作业时间应遵守有关规定,做到夜间不施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音影响。
范文四:多层建筑基础形式
多层建筑的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选型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经济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发现有些建筑在基础选型上与上部结构不相适应,与所处地基条件也不很协调,在发挥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空间协调作用上不能较紧密地配合,协同工作,以发挥更大的、更充分的作用。有的建筑物基础选型时不顾上部结构,建筑场地的地基条件也考虑不周,孤立地设计基础,建成使用后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认真总结经验,正确选择基础形式,用以指导工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多层建筑基础类型选择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层建筑 基础选型 应用
0 引言
基础工程造价占整个建筑物造价的比重相当大,遇到地基条件较差,处理地基须投入较多资金时,则基础造价更高。合理的基础选型,既能在技术先进,也能在经济上合理。
1 多层建筑基础选型条件
1.1 由设计单位提出来要求,勘察部门提供的拟建工程场地范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报告,必须详细提供地质构造和持力层范围内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勘察结论意见,据以作为基础选型的基本依据。不得以邻近建筑物的勘察资料代替拟建工程的勘察报告。对于小区的地质勘察普查资料,仅能作为参考,不得作为设计依据。
1.2 对于杂填土地基或软弱地基,因其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变形较大,一般应进行地基处理。不能只靠加大基础断面、增强基础刚度来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因为基础再大,相对于上部结构还是较柔的。所以地基处理要与基础选型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1.3 根据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类型、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建筑物所处的抗震设防区,结合建筑场地地基实际情况,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视为一整体,综合考虑基础的选型。基础形式与构造要与上部结构相适应、相协调,要与所处地基相吻合,三者既是独立部分,又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使其发挥空间作用,共同工作。
1.4 建筑物所在场地周围紧邻建筑物情况,邻近建筑物基础与新构建工程基础干扰,即新建工程基础放不下去,被迫改变基础形式。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可能提供的建筑材料,以及工期要求,都有可能影响基础形式的选择,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经济分析,妥善对基础进行选型,以求选择的基础形式既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又符合客观实际。
1.5 当地的施工习惯作法,承建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施工队伍的装备和技术水平,这些条件也是基础选型应考虑的因素。考虑了这些条件,使基础设计符合实际,可加快施工进度。
2 多层建筑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分析
2.1 墙下条形基础。常用的砖、毛石、混凝土刚性基础,主要是承受抗压强度,
也承受抗拉、抗剪强度,但抗拉、抗剪强度不高。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剪应力通过刚性角控制,使其不超过材料的允许值。它一般适用于建造5层以下民用建筑及轻型生产用房,如果地基承载力较高,且地基比较均匀,层数还可以适当增加。这种基础的特点是,造价低、施工快,通过地圈梁的加强,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能承受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及适应一定的地基变形。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也是墙下条形基础的较好形式。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又较低,且地基又不很均匀,采用刚性基础往往会使基础断面过大,如果要保持浅基础,则基础露出地面,如果加深基础又要增加土方量基础造价。即使采用刚性基础,也难避免在基础产生较大的抗拉、抗剪应力时,出现基础裂缝、不均匀下沉,以致引起上部结构墙体裂缝。这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用基础断面大小和配筋量来满足受力要求。如果地基不均匀,还可加肋梁,以增强抗弯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一般6层以上民用建筑或轻型厂房可以采用这种基础。
2.2 独立基础。刚性或柔性独立基础一般多用于柱下基础,根据柱荷载偏心距大小,基础断面可为方形或矩形。当柱距较大时,常为独立基础,这样较为经济。为增强基础整体性,也可采用拉梁适当拉结,以增强适应地基变形和抗震能力。多层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体系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变形较小,荷载及柱网分布较均匀,宜选用独立基础,但在纵横两个方向宜拉梁适当拉接。拉梁断面选择要适当,不宜过大,可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内柱,多数可考虑采用独立基础,而不用条形基础,在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下,其经济效果是较好的。
2.3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当柱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时,采用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扩大基础面积又受到场地限制时,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刚度,对于调整不均匀沉降有良好的作用,但当柱距较大时,条基的刚度也差,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也降低,所以选用柱下条形基础应控制在柱距不宜过大(6~7m)的条件下,能较好发挥作用。当地基承载力较低而柱荷载又较大时,或地基变形和柱荷载的分布在两个方向都不均匀时,一方面要求扩大基础底面积,以满足承载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同时又要求基础具有较大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这时可考虑设置十字交叉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是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但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可任意滥用,只有当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采用十字交叉基础。
2.4 钢筋混凝土筏片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土质不均匀,而上部结构荷载却很大,采用十字交叉基础,有的基础之间的空隙所剩无几,有的基础底面积重叠,已不能提供足够的基础底面积时,这时可采用筏片基础。对于有地下室的结构,它本身不要求防水或防潮,筏片基础恰好就是地下室的底板结构。当荷载不太大时,常采用平板式筏片;当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梁板式筏片。由于筏片基础的整体刚度较大,故能将各柱或墙体的不均匀沉降调整得较为均匀。对于某些不均匀地基,且土质又较软,应先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
力,减少地基的压缩性,再在处理过的地基上做筏片基础。这种地基与基础同时结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效果均较理想。那种认为不管地基如何软弱和不均匀,只要做筏片基础就万无一失的想法是不全面的,实际工程中的教训还是有的,应引以为戒。
2.5 桩基础。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特点。一般建筑物应尽量采用浅基础,若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都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采用此种形式的深基础。下列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
2.5.1 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地基上部软弱,下部有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坚实土层时;
2.5.2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即使进行地基处理也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时;
2.5.3 对较为重要的建筑物,虽然地基承载力尚好,但由于对控制沉降有较高要求,不允许有过大沉降,也可考虑采用;
2.5.4 对土层不很厚,土质又较差,如做条形基础,土方量较大,可考虑采用钻孔,灌注短桩。
基础选型一般宜先考虑天然浅基,这是因为浅基具有造价较低、施工方便的优点,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变形和强度要求时,才考虑桩基。桩基的优点较多,但须结合建筑场地和地基情况选用,选用不当会提高造价,造成浪费,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如果地基上部土层较好,下部软弱,桩通过较强土层支承于较弱土层上,反而会使建筑物沉降。
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而灌注桩又分为等径灌注桩和大直径扩底墩。扩底墩的优点是承载力高,沉降小,造价低,一桩一墩,省去承台,能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此处爆扩短桩也有不少应用。
纵观国内建筑物出现的一些上部结构裂缝事故,不少与地基基础有关。基础设计至关重要,基础选型更为关键,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选型,应整体考虑。
范文五:多层建筑施工方案
一 . 测量方案
1 根据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各流水段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 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在建筑物前后引 2个高程控制点,距离基坑至少 5m ,且埋于冻土层 0.5米以下。 控制点放样图采用坐标法,按照导线施测,所有控制点设专人保护,且每月复核一次, 使用前必须进行 校核。
2 运用经纬仪 T6拔角与垂直投测轴线时,采用正倒镜分中法。
3 钢尺量距时要采用标准拉力为 50N ,季节复检时,根据气温情况进行温度校正。对悬空和倾斜测 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视具体情况考虑垂直及倾斜改正。
4 标高抄测采用 DS3水准仪,视距差控制在 20mm 以内,均以控制水准点作后视,并做往返闭合。
5 楼梯间放线扣除面层做法,放出详细平面、标高及砼面层控制线;四个大角,以控制轴线引上 下贯通线控制垂直偏差,外墙立面窗口两侧控制线从上到下弹通线,逐层上引控制。
6 所有测量仪器及器具定期由区以上技术监督局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7 沉降观测:(由建设单位直接委托有资质单位)沉降观测点设在楼四角及每 12米一点。当基础 施工到±0.00时,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待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观测,以后结构升高一层,观测 一次并记录,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第一年观测四次,第二年观测两次,第三年观测一次,至下沉量 不大于 1mm/100d停止观测。
沉降观测点等级按三等,观测方法为二等水准测量。
二 . 土方工程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土方开挖
1、 范围:基槽人工挖土。
2、施工准备
2.1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 20号 铅丝等。
2.2作业条件:
2.2.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 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 ,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 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 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 、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 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 50cm ,然后再开挖。
2.2.6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3.2开挖各种槽坑
3.2.1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 60cm 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 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 然后逐步挖掘。
3.2.3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 面运至弃土地点。
3.3开挖基坑(槽) ,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 挖后,在挖到距槽底 50cm 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 50cm 平线;自每条槽端部 20cm 处 每隔 2~3m ,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 50cm 标准尺杆, 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 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3.4基坑(槽)的直立帮,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 应保证直立帮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 抛于槽边的土方 (或材料) 应距槽 (沟) 边缘 0.8m 以外,高度不宜超过 1.5m 。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3.5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 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7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 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 0.3m 。
开挖基坑(槽)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 时间, 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 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4、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1、 标高一 50。是指挖后的基底标高,用水准仪测量。检查测量记录。
2、 长度、宽度 +200— 50(由设计中心 ) 线向两边量 ) 。是指基底的宽度、长度。用经纬仪、拉线尺 量检查等,检查测量记录。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主要是指基底,用 2m 靠尺和楔开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检查或土样分析,通常请勘察、设计单位来验槽,形成验槽记 录。
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施工过程中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 境变化。
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槽。形成施工记录及检验报告,检查施工记录及验槽报告。
5、成品保护
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 休息。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 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标语和标准 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 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 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 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
地下管道、 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 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 以 防损坏管线。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自理方法应取 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 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6.3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 标高以上留出 0.3m 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6.4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5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 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6.6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
7、质量记录
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土方回填
1、范围
平整场地、基槽侧、房心和管沟等回填土。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土:宜优先选用基槽中挖出的土, 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 使用前应过筛, 其粒径不大于 50mm , 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主要机具:蛙式或柴油打夯机、 手推车、 筛子 (孔径 40~60mm ) 、 木耙、 铁锹 (尖头与平头) 、 2m 靠尺、胶皮管、小线或木折尺等。
2.2作业条件:
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 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2回填前应对基础、 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 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 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 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2.2.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 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2.2.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 隔 3m 钉上水平橛;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 整找平——验收。
3.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 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3.3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如含水量偏高, 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 可采用预先洒水
润湿等措施。
3.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 每层铺土厚度为 200~250mm ;人工打夯不大于 2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3.5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 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3.6深浅两基坑 (槽) 相连时, 应先填夯深基础; 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 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 1﹕ 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 1.0m 。 3.7基坑 (槽) 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 以免把墙挤歪; 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3.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 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 0.5m 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3.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定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 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 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3.11雨、冬期施工:
3.11.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 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3.11.2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 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 体积的 15%;其粒径不得大于 150mm 。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
3.11.4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
3.11.5管沟底至管顶 0.5m 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 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
3.11.6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1、标高 -50。是指回填后的表面标高,用水准仪测量。检查测量记录。
2、分层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取样,试验测量, 不满足要求时随时进行返工处理, 直到达到要求。检查测试记录。
一般项目:
1、回填土料。符合设计要求。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做出记录,检查试验报告。
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符合设计要求。用水准仪检查分层厚度。取样检测含水量。检查施工记录 和试验报告。
3、表面平整度 20。用水准仪或靠尺检查。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土方回填前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去除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松土上填方, 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填方土料按设计要求验收。
填方施工中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 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检查施工记录和试验报告。
5、成品保护
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
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 入槽。
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5.4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 碰坏。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 符合设计要求 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 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 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 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 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
6.4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 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 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7、质量记录
7.1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2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三、垫层砼
1基槽验收合格后,即可在其上进行垫层施工,垫层砼强度等级为 C10, 厚 10mm ,其侧模板采用 503100mm钢模,采用平板振动器托平振实,砼随浇筑随压平。
2在施工中,先把桩头钢筋用水泥袋盖好,预防砼污染钢筋;砼浇筑前要把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及 湿润槽底,再浇筑。
3成品保护 :砼终凝前初凝期间,禁止在砼上扰动、不准上人和堆放物品碰撞。砼完成 12小时后覆 盖草山子, 24小时养护 , 养护天数 7昼夜。
四、钢筋工程
1钢筋进场时应认真检查钢筋的外观、批量、品种,要有厂家的出厂合格证,按规定及时取样送试 验室检验。
2原材料堆放应按施工平面图分品种规格型号堆放,并挂牌标识,要说明材料名称、生产厂家、品 种规格、进场时间、 检验状态,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者不准使用,对不合格的钢材应立即与供应商联 系,办理退货手续。
3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砂浆块,内埋绑丝,规格为 40340mm,厚度同保护层;顶板双层钢筋采用 ?8钢筋小马凳确保楼板的保护层及厚度,间距不大于 1.00m 梅花型布置。各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详见 施工图纸。
4钢筋验收:钢筋绑扎完毕后,应组织项目部自检,发现问题解决后,填写钢筋隐蔽验收记录,申 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参加者钢筋验收,主要检查钢筋使用品种、规格、型号、数量、 位置、预留洞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检查模板内的杂物时否清理干净, 对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全面的整改。
5加工:组织加工人员学习规范及标准,详细进行技术及下料原则交底,使工人做到心中有数。
6 放线:其中顶(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弹出墙柱位置边线,校核准确。
7 定位:在梁板筋绑扎完毕后,按照 5.6中放好的边线,在顶板筋上绑扎牢固附加筋,在墙柱主 筋上绑扎牢固附加筋(附加筋控制好立筋间距保护层) ,两附加筋绑扎点焊牢固。
8 交叉部位钢筋采用十字兜扣绑扎。
9 每次浇完砼 , 绑扎钢筋前清理干净钢筋上的杂物 ; 水、电、煤气、预埋与土建协商 , 不得随意断 筋 , 要焊接必须增设附加筋 , 严禁与结构主筋焊接。
CTL 钢筋主要有 Φ14、 Φ16、 Φ22、 Φ25规格等 , 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和绑扎搭接两种 . 各受力钢筋 之间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 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 50%。
10 梁、柱、板钢筋绑扎
梁箍筋绑扎前在主筋上画好箍筋间距线,梁内纵筋绑扎接头范围内箍筋按 @100㎜加密。
调整钢筋施工缝后,计算整柱箍筋数量,按箍筋结口循环错开方式套入主筋,柱内钢筋最低机械 接头点距楼板面 750mm ,连接好后划箍筋位置线绑扎箍筋,主筋上安装水泥砂浆垫块以确保保护层厚度 准确。
板筋绑扎,清理模板上的杂物,弹好钢筋间距线,先绑下铁,待管线安装后在绑上铁,板的纵向 受拉筋锚固长度为 35d 。
箍筋开口方向错开:过梁箍筋开口方向两道一循环。
11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由钢筋专业技术人员翻样 ,按规格、品种、型号及尺寸、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类型、 绑扎及预埋洞口等处理必须符合设技施工验收标准和要求。
钢筋保护层支撑梯子凳制作;根据各部位不同尺寸的要求,统一用无齿锯下料,定距支撑筋端面 涂刷防锈漆定距触接模板。
设置钢筋定距框确保钢筋定位正确,保护层定位准确,保护层厚度准确。
柱定距框:采取内撑(圆柱十字架)外筋筋配套定距框,设计在柱下、中、上各一道。
箍筋制作:按类型制作样板箍筋,检定合格后制作,箍筋弯钩角度为 135°,平直长度 10 d确保 准确无偏差。
防止钢筋污染:工作面的钢筋丝头均用保护帽戴好、封严,竖向筋施工缝上 70mm 包裹塑料布,较 长墙钢筋在砼浇筑前施工缝上用 70mm 塑料布遮挡,以防水泥浆污染,砼浇筑后及时清刷钢筋上的污染 物。
五、模板工程
1. 基础模板
梁、外墙板支模:根据图纸要求,基础垫层与 CTL 模板采用钢模板支护。
梁模板面板采用 10mm 竹胶板,横肋采用 603100方木,间距为 150-250 mm 。竖龙骨采用钢管或方 木成对放置,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穿墙螺栓通过,间距为 1000-1200 mm。模板的两端焊接角 钢边框,使板面结构形成一个封闭骨架,加强整体性。外墙模板用 Ф4833.5钢管将外墙内侧模板拉、 顶在满堂红架子上,内墙模板支撑利用满堂红架子。
穿墙螺栓 T3034水平间距同竖龙骨间距,竖向间距离地面 600 mm ,距顶面 400 mm ,中间距为 1000
mm 左右。地下室外墙穿墙螺栓为防水型。
外墙阳角处配制成阳角模板,采用子口搭接,板面平整一致,阳角模板用 M16螺栓与大模板相连。 阴角处用 3mm 厚钢板制成阴角模板,用螺栓与连接杠相连,阴角模板为盖口模板,凸出大模板面 3mm 。 2. 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竹胶板定型截面模板,根据柱净高按标准长度配置,采用满堂脚手架接成整体,另设 钢架管柱箍。施工时,先拼装,然后用塔吊吊装,板缝间贴单面胶条,检查完垂直度及截面尺寸后,拧 紧固定钢架管架扣上的全部螺栓。
基础、楼面浇筑混凝土时,柱子四边预埋 Ф12钢筋环,用来调节柱的垂直度及固定模板。
施工缝处模板处理:柱子根部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后,弹出柱子中心及外皮线,木工用水泥钉在柱 子四周外返模板板厚度处钉∠4034角钢条。
柱子混凝土浇筑后,木工在柱顶施工缝处弹出水平线,然后用云石机切齐,再按规范要求进行施 工缝处理。
3. 梁、顶板模板
本工程梁、顶板均采用定型模板,梁底采用胶合板,梁底支撑采用碗扣架快拆体系。梁模板根据 图纸尺寸整体配置, 支设模板时,梁要求拉通线调整模板位置,保证梁顺直。本快拆体系待混凝土强度 达到 50%(约浇筑 3天后)即可拆模,只要松动快拆头下面支撑木方子的水平托即可,支撑梁底立柱按 规范要求时间拆除。
4梁柱节点模板 :梁柱节点模板用定型模板。
5梁模板 :大梁模板侧板与底板采用一层 δ=10 mm 的防水胶合板。底板肋采用 60310的方木三道。 6门、窗洞口模板 :门、窗洞口使用工具式模板。
7楼梯间模板 :楼梯踏步板模板采用定型方木作骨架, 40mm 厚木板作踏步板, 与侧模连接悬吊牢固。 8支模质量要求 :
8.1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8.2模板的接缝不大于 1.5mm 。
8.3模板的实测允许偏差如表所示,其合格率严格控制在 90%以上。
9技术措施
9.1由于该工程工期紧,施工进度快,模板数量按施工部署要求进行配备,满足流水作业。
9.2柱模的下脚必须留有清理孔,以便清理垃圾。
9.3梁跨度大于 4m 时应起拱,起拱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9.4模板工程验收重点控制刚度、垂直度、平整度,特别注意外围模板、柱模、楼梯间等处模板轴 线位置正确性。
10模板拆除:
10.1非承重模板(柱、梁侧模)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 1.2MPa 。
10.2承重模板(梁、板底模)的拆除时间如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