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陈光标高调慈善[学习]
陈光标的慈善
1、2011年2月18日,有“中国首善”、中国财产“裸捐”第一人等诸多称号的陈光标驱车来到南山爱心养老院,为养老院的150位老人每人送去了1000元的红包。同时,他还两次敲响锣鼓,称要用锣鼓声震醒全国闷声发财的隐形富豪,号召更多企业家一起做慈善、献爱心,以此“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2、2011年9月25日晚,陈光标在贵州毕节开办个人慈善演唱会。陈光标演唱会免门票,声称要给群众派发猪、羊和农机具等。据了解,群众这一次并未领到猪、羊和农机具。
谁说陈光标高调慈善就不可以
陈光标的毕节慈善演唱会又一次引起公众争议,这很正常;不过,争议愈来愈有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以网民为主的草根群体,大都赞同陈的高调行为,至少是不反对;而一些慈善人士、学者以及部分媒体人士,则基本持否定态度,将陈的高调行为冠以“暴力慈善”的标签。
批评陈“高调慈善”者,理由无非是:一、陈的“高调慈善”为的是吸引人们注意,慈善不过是陈表演的“道具”;二、陈的高调慈善不重结果,被捐赠者并没有享受到相应好处;三、陈的“高调慈善”不顾及受捐者的个人感受,对他们的尊严是一种压迫。结论是,陈的“高调慈善”有害于慈善的发展。
虽然前一阶段有媒体指称,陈光标很多慈善捐赠没有到位,或夸大其事(对此陈光标进行了反驳),但至少在他几次被一些人诟病的“高调慈善”里,人们在现场看到的是真金白银。从媒体
披露的现有情况来看,多数人还无法得出陈光标光说不练“假慈善”的印象。
至于说陈的慈善行为的实际效果很差,这不能由陈本人完全负责。陈的主业是办企业,尽管现在慈善家的光芒已经盖过了他企业家的身份。他和他的团队当然有义务监督其慈善的落实,倘若有受捐者没有享受到其许诺的捐赠,陈是要负部分责任的。但如果认为这是其高调行为引起的,则把两个不同行为混淆在一起了,除非陈是诈捐,否则,最多只能批评他办事不严谨,后续事宜没做好。
无论从外国还是国内经验来看,良性的慈善运作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需要一支专业的慈善团队去打理,一般企业和企业家也就是把钱物捐给官方或民间慈善团体。我国这些年来也开始有官方和民间人士专门做这项工作,然而由于制度不完善,很多慈善最后到受赠者那里,也被大打折扣或干脆没有。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陈光标身上。
在对陈光标的批评中,一个貌似更有力的理由是其不顾受捐赠者的尊严,这也是为何陈的慈善被冠以“暴力”之名。但如果当事人在大庭广众下接受陈光标的捐赠没感到受了污辱,旁人又何必操这个心,当然,知识分子比起农民或其他贫穷者来,似乎更在乎面子之类。
慈善的确不能像陈光标似的一味“高调”,一味“暴力”,作为一项善举,需要扎扎实实推进,需要照顾受捐者的感受和尊严,需要很多人无私奉献,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陈氏“高调”似乎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他的做法唤醒了公众对慈善的关注,也使得一些企业家和慈善人士感受到压力。
更进一步说,高调与否是个人的行善风格问题。只要是真行善,即使在行善方式上如陈光标一样出一点格,也应该得到宽容。何况,我们都批评中国人缺少个性,循规蹈矩,不敢表现,现在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以自己的风格,高调行善,这又有什么不好,不管这个人叫陈光标,还是李光标;也不管这个人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或别的什么家,慈善本来就该多种形式,社会本来就该丰富多彩。
范文二:谈陈光标高调慈善
1、高调慈善曝光度高,社会各界都给予高度的关注,所以其透明度高,在发生了郭美美事件后,中国急需要一种高透明度的行善方式
2、中国的富裕阶层一直都远离行善的大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很有必要将其拉入其中。陈光标的高调行善作为该阶层的领头羊和代表人物,能够有力的起到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国富豪投身慈善事业中来
如佛教徒大发宏远,普救众生,玄奘明誓取经,得高昌王、突厥汗力助终能西达天竺,为戒日王设坛讲法,名扬天竺,方能最终获得大量经书。海空禅师宏愿平息岷江水,乐山大佛乃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高调方能激众,众人拾柴火焰高。
投身慈善 一直以来,杨澜的名字和慈善事业是挂钩的。参与慈善活动,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 地方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走想走的道路,勇敢地做自己,这就是 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走想走的道路,勇敢地做自己 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 一种成功。 现在这个社会, 我们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是把做自己放在第二位, 把取得社会的承认放在第一位,于是渐渐地我们就忘了自己最开始想要些什么。 在你的价值观中,你从事慈善事业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慈善和公益是不论动机 不论动机的,甚至可以出于一个自私的动机。比如说某 不论动机 人的家人得了重病, 他希望通过资助对这个疾病的研究来治愈更多像他家人这样的 人。这其中的动机可能更多是出于对小家庭的爱,但同样值得尊敬。所以我觉得其 实人类的这种自私本性有的时候也可以为公益和慈善做出贡献。 又比如有的人可能 人生中犯过一些错误, 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甚至赎罪而去做慈善, 像一些监狱服刑 人员出来以后会去做公益做志愿者,这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认为慈善和公益应该 我认为慈善和公益应该 吸引所有人的参与。
高调慈善不是做秀
苏州日报 2011年05月06日 10:16:07
2011年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刊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称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揽项目之实。报道引起舆论关注。央视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 (昨日中国网络电视台) 枪打出头鸟,自然越高调越容易受人关注,可以说,陷入“诈捐”风波的那些名人,他们之所以被公众拿来锱铢必较或吹毛求疵,多少也确实与他们高调有关,但是高调也有高调的好处,这对激起社会的慈善激情是有利的,社会也需要通过
名人的这种高调所产生的带动效应来营造一种慈善的氛围,所以高调不是错,不要一看到高调,就把其与做秀或为图名利联系在一起。
再说了,即便现阶段我们的慈善确实带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实际为名也好,为利也好,慈善者是实实在在地拿出了一些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无论如何,聊胜于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种慈善动机不能被全盘否定。政府的力量有限,社会的力量可以无限,对于中国的慈善事业来说,如何激励更多的人愿意、乐于去表达一颗慈善之心,这是最关键的,正如一些明星的微博所言——“社会确实生病了,高调低调不是重点,金额若干好多不是重点,是辅佐别人的那颗心”、“高调慈善怎么了?谁规定必须低调呀?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做秀! ”?? 做慈善结果被搞出这么多的是非争议,无疑这种结果是对其积极性的一种打击。
央视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算是还了陈光标的大部分清白。某种意义上,比起不诚心诚意的慈善之心,不透明的体制、不适宜的方式可能是让那些名人背负慈善造假骂名的更主要原因,所以,对于明星或名人捐款,公众更应该多一些宽容,不要让“多做多错”的错觉伤到了慈善的热情。在当前,过于苛刻的舆论环境对做大我们的慈善事业无益。
杨澜"诈捐门"后畅谈慈善:高调做慈善没什么不好
半岛晨报 2011年07月05日 14:15
我们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是把做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取得社会的承认放在第一位,于是渐渐地我们就忘了自己最开始想要些什么。 ——杨澜
作为知性女人的代表,著名主持人杨澜一向给人端庄、典雅、贤淑的印象,同时也因为她的高端路线而被业内外评价为女强人。然而连日来,就在她到欧洲与姚明共同参加世界特奥会的同时,杨澜却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涉嫌诈捐、虚假代言这样的字眼加在杨澜身上,让人怀疑她似乎被蓄意抹黑。作为公众人物,杨澜深知说清楚事实的重要性,她及其先生吴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一系列事进行了澄清,却引来大批“水军”的跟帖谩骂与骚扰。这类事件在杨澜这样高端人物身上时有发生,作为杨澜本人,她感觉每次回应之后,都会有新的话题出来,所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尽量避免作正面声明。反而对她一贯坚持的慈善工作,杨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投身慈善
高调低调没有优劣之分
记者:一直以来,杨澜的名字和慈善事业是挂钩的。参与慈善活动,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业,走想走的道路,勇敢地做自己,这就是一种成功。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是把做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取得社会的承认放在第一位,于是渐渐地我们就忘了自己最开始想要些什么。
记者:在你的价值观中,你从事慈善事业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杨澜:我认为慈善和公益是不论动机的,甚至可以出于一个自私的动机。比如说某人的家人得了重病,他希望通过资助对这个疾病的研究来治愈更多像他家人这样的人。这其中的动机可能更多是出于对小家庭的爱,但同样值得尊敬。所以我觉得其实人类的这种自私本性有的时候也可以为公益和慈善做出贡献。又比如有的人可能人生中犯过一些错误,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甚至赎罪而去做慈善,像一些监狱服刑人员出来以后会去做公益做志愿者,这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认为慈善和公益应该吸引所有人的参与。
记者:姚明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认为公益应当平淡地做,每天持之以恒地做。但也有一种论调是“高调做慈善”。你认为哪种形式更可取呢?
杨澜:我认为这个没有优劣之分。有的人高调做慈善,但因为他的高调使得更多人关注到某一项慈善事业,这也是有好处的,只是他可能需要付出更多个人的代价。有的人低调地做慈善,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点,让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也有它坚韧不拔的价值在里面。对我来说,我认为做慈善的方式只是一个方面,做慈善的结果才更应该引起大家的探讨。比如刚刚说到做慈善的动机,在中国现在的舆论环境下,人们好像习惯探讨这个动机多于探讨结果。但动机真的那么重要吗?他只要能够来做善事、能够帮助到其他人,就应该值得肯定。
慈善也遭质疑,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更有人表示力挺陈光标。这其中就有著名导演冯小刚。在2011年陈光标深陷争议之时冯小刚连发6条微博,说的都是关于陈光标做慈善招致诸多争议的事情:“行善的人,接二连三被肆意攻击,被审查被逼着晒发票,捐了钱却像是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真是比窦娥还冤。”在冯小刚看来,陈光标高调做慈善并没有错,“高调慈善怎么了?谁规定必须低调呀?做慈善又不是做贼见不得人?有人愿意站街上发钱有什么不好?”同时,冯小刚还大叹人心不古:“原来文艺界一说捐款一呼百应,现在谁也不抻头,都怕捐了钱还挨骂。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作秀。”冯小刚的微博发出后,不少明星也纷纷站出来声援。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也认同陈光标高调行善,称他的行为具有倡导性和带动作用。李立国表示,高调行善和低调行善都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只要有利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只要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都可以认同,都可以提倡。当然在
慈善事业中,有必要对救助对象、扶助对象的尊严予以妥当考虑。
陈光标赴台行善引发“低调高调”的问题,马英九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中华文化告诉大家,默默行善是一种美德,不过,表扬好事也是一种美德,这能为社会树立一种典范。行善方式并无孰是孰非,只是要注意到受赠对象的尊严。“行善可不高调,扬善不可低调。”台当局“监察院长”王建煊也支持陈光标,他说当别人在做好事的时候,还要挑来挑去,“那你做不做呢?”他表示,如果大家都借行善来宣传,受益者会更多。
此外,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澄教授也坦言捐款是不应该受到非议的。他认为,陈光标高调行善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投入慈善事业中去。即使是做营销、宣传自己也无可厚非。他做营销,社会要给他回报。给他什么回报?就是美誉度。陈光标作为中国首善,这就是社会给他最好的回报,社会必须对慈善予以正面的引导。
截至2010年累计捐献款物约26.39亿元人民币,帮助特困户逾70万。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陈光标躺在自己的证书上留影。他的公司有一间荣誉室,里面收藏着两万多面锦旗、4100多本证书和三万多条哈达。
范文三:陈光标:高调慈善也可敬
在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我们会想起许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也一定会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内即调集旗下60台重型施工机械、亲自带领120名员工千里驰援灾区。此后,他在灾区参与救援41天;他的团队在废墟中抢救了131人的生命,他直接救出14人;他的企业捐献救灾款过亿元,直接发到灾民手中的现金有100多万元。
他的快速反应,他的责任感,他的善行感动着所有有爱心的人。他就是近几年来多次登上“中国慈善榜”并获得过首善称号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陈光标不是中国的首富,却成了中国的首善 。十几年来陈光标一直在做善事,所捐款数已达13.39亿,直接受益人数已超过60万。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举世闻名的慈善家来中国倡议慈善“午餐”活动时,许多富豪佯装不知,唯恐避之不及,但陈光标却高调出席,并宣布身后将“裸捐”。
陈光标捐款是高调的,行为是张扬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声名鹊起的同时也招来非议的旋涡。西装上镶满的各种奖章,被噱成为“金钱豹”;施行者和受让者合影被称为造势;到日本、台湾大街上派发现金被斥为图名。“捐款数字夸大了”“捐的钱来路不正”“另有目的……”一时间浊浪排空,大有把陈光标定性为“伪善”而后快之势。
行善到底应该高调还是低调?这是仁智各见的问题,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但大家的共识是,但凡慈善都是真诚的馈赠,都是在爱心和仁慈的支配下对需要者的帮助,是慈善者本人的善举。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慈善行为都是应该给以大力提倡和宣扬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主张“行善不留名是善之大焉”。过去的榜样张思德、雷锋,也是宣传他们做好事不图名的。但,慈善就必须低调吗?高调慈善就变成“伪善”了吗?非此必彼,非白即黑,什么时候才能退出我们的思维?冯小刚在他的博客中说得好:“高调慈善怎么了?谁规定必须低调啊?做慈善又不是做贼见不得人?”“该骂的是高调的慈善还是低调的不慈善?”在我国“多一个捐钱的陈光标好还是多一个不捐钱的陈光标好呢?”酣畅淋漓,一语中的,无怪乎得到了那么多粉丝的力挺。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社会上很多人富起来了。但,传统文化强调的“达则兼济天下”还远没有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慈善事业和我们的社会公德一样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而高调行善不是“石崇斗富”,不是“千金卖笑”,高调行善是在传达一个信息,是在带起一种导向,启蒙人们的良知,唤醒公众的仁慈。陈光标高调行善的榜样作用高于陈光标的捐款数额,这也是人们的共识。
高调行善是陈光标的风格。就像个咯咯大叫的下了蛋的母鸡,然而也正是这种“讨嫌”的风格使得陈光标处在风口浪尖,成了颇具“争议”的人物。当然,争议的不是慈善本身,因为谁也无法说出慈善的不好,即便是一毛不拔、恨不得天下财产尽归己有的吝啬鬼也不会公然跟慈善叫板。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
现在社会需要慈善家还是需要高大全式的完人,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弄明白现在缺少的是下蛋的母鸡还是缺少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卯日星君?窃以为在中国目前社会福利仍相对滞后、需要援助救济的人依然大量存在的现实中,下蛋的母鸡显然实惠多了。只是因为陈光标做善事的方式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一来会让人害怕自己的渺小原形毕露;二来是高大全式的观念让人觉得陈光标就应当是圣人。
出头的椽子先烂是通俗道理,有些无奈,可常常是这样。从前出了个“马家军”,有人尤其喜欢挖掘它的阴暗面,有阴暗当然要曝光,可至今我们并不清楚到底有什么事情见不得人,但中国中长跑运动此后一蹶不振却是不争的事实。陈光标的慈善会不会亦如此?舌头能杀人,纸笔也能。我们不能要求“杀”了中长跑的人去练跑步,但诘难慈善者却应当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做过慈善?
低调做慈善的人可敬,高调做慈善同样可敬,因为怎么做不要紧,要紧的是做了什么。但愿非难中的陈光标能继续他的慈善事业,好在他本人已经表示:“人在做,天在看,会将中国的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编辑 杨逸
范文四:陈光标高调慈善例文1
高调行善,有何不可?
孔老夫子曾对他的弟子子贡说,做了善事就应该被夸赞,并且应该欣然接受夸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去效仿你的善举。
这话简直说到中国“首善”陈光标的心里去了。
行善之本在于助人,在于救人,只因善心能够给人带来温暖,能够让人重新回归幸福与甜蜜的生活。然而,尽管“慈善”一词人见人爱,人见人夸,但是慈善之举却并不一定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某些伪慈善者的“嗟,来食”之举,注定要受到所有有尊严有骨气之人的抵制,所谓“人活一口气”嘛。但是,如果慈善者满腹真诚,虔诚呼吁贫困者接受救助,这样的举动看似有悖中华民族谦虚淡泊之优良传统与“做了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却因真诚可爱而未尝不可。
天下之大,我们并不能一味要求人人的行为举动都要一致。,行善方式不同,是不是善心就不一样了,是不是善心就变味了呢?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一直以来,总听说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既然是善举,为何不能让别人知道呢?做了善事隐姓埋名固然能体现出所谓人格的高尚,但正大光明地做了好事难道就不高尚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大张旗鼓地行善是在践踏受捐者的自尊。其实不然,既然有人响应这种举动,就说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善心与沟通。受捐者并不是弱小者,接受别人的善心会让他们更快地成长,以后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善心轮回,真情不是永远都在上演吗?
高调行善,要的是一个典型的榜样效应,能唤起更多的爱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行善,不妨高调。至少,在高调行善面前,我们很多人都会思考,人家做了,人家做得很好我们该如何做?世界本是一片奉献爱心的天地,也应是一片享受爱心的天地。只有付出与回报,彼此都将爱奉献给他人,才能将这炽热的神圣之火传递下去,才能让爱的河流奔腾不息。
古罗马哲学家说过:“世界本是黑暗的,当人们点燃了爱的火焰,才变得明亮而温暖。”慈善是伟大的,但同时又不是默默无闻的,它需要每一个得到爱的人同时也要感受到爱的存在。
高调行善,便是在舞动善的旗帜。我相信,这面旗帜会因着更多人的参与而不断被传递,让世界共同演绎爱心的轮回。
1
范文五:陈光标:高调做慈善的富豪
陈光标向财富阶层演示了财富所通向的另一个出口,不作为追求未来更大利润掷出的筹码,而是作为给予社会的馈礼以慈善呈现出来。 说起陈光标,许多人就会想起去年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电视画面中有一个身穿迷彩服的企业家,冒着余震的危险,奋不顾身地从废墟里抢救伤员……他奋战在灾区一线的身影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民族的凝聚力。 现年40岁的陈光标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相比较做企业,他更热心于慈善与公益事业,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7.48亿元,被资助人数达30多万人,并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他被称为“中国首善”。因为他乐善好施,特别是在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千里救灾,救回131条生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他“道德楷模”,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2009年年初,陈光标又荣获“2008年度CCTV经济年度大奖”和“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公益奖”。 陈光标为我们打开一扇门,这扇门是财富通向慈善通向爱的一条途径。也许这样的途径还有很多种,但其里程都不会是短暂的。只有我们将希望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下去,当慈善由企业家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发展到群体意识觉醒的时候,财富才最终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 千里救灾 感动中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陈光标身先士卒,组织由推土机、挖土机、吊车等60辆重型机械设备和120名优秀操作手组成的抢险队,千里驰援救灾一线。为了星夜兼程,节省时间救人,在这支特殊的救灾队伍开赴灾区的分分秒秒里,陈光标的抢险队员们小便都不允许下车、停车,车辆飞驰,内急的人直接开窗“解决”。 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冒着余震、泥石流和山体坍塌的危险,参与救灾抢险,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推出了映秀镇的停机坪,在岷江边修出几公里的道路,为大部队进入灾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陈光标的团队共掩埋遇难者遗体近万具,救活了131人,其中陈光标个人救活14人,从废墟里亲自抱、背、抬出了200多具遇难者遗体。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给灾民共捐了785万元现金、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8000个书包…… 陈光标的义举获得了**总理的高度赞赏。5月23日,**总理在灾区遇见了陈光标。“你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我向你表示致敬。”**总理握着陈光标的手说。 “我也多次遇到了危险,比如拿千斤顶顶起楼板进去救人的时候,发生了大的余震,如果千斤顶被震倒了,就把我埋在下面了;在前往汶川的路上,一块巨大的石头从我的面前滚下;在堰塞湖抢险的时候,激流也差点把我冲走。”陈光标告诉《小康?财智》记者,甚至有一天深夜,他在救援途中意外滑落到一个山谷,完全凭借坚强意志力,才支撑到天亮得以逃生。 去年5月27日,陈光标与崔永元、濮存昕、王宝强等一行到德阳看望学生,被湍急的河流挡住去路,很多人担心过河有危险,有人建议先开一辆越野车过河试试;正当大伙犹豫不决时,陈光标跳了下去,挽起裤腿趟出一条路来。陈光标的这一举动让车上的人纷纷鼓起掌来。 “陈光标是个有良心的企业家。我很佩服他。做一名企业家,一定要像陈光标一样。”这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对陈光标的评价。 “我做慈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有困难的人,而另一方面是渴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企业家,将这种慈善的热忱传递出去。人们终会发现,慈善作为财富的一个出口,它最终通向的是爱。”陈光标如是说。 抗争命运 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参与慈善?在慈善事业上一掷千金的洛克菲勒家族曾有一个答案:把需要帮助的人当做自己的邻居。“你的邻居是谁?你对他负有什么义务?”老洛克菲勒曾经这样问他的孩子。而对于他自己来说,他的道德观很清晰:所有人都是你的邻居! “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在每天早晨早饭前的祈祷中,父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你必须像爱你自己那样爱你的邻居。慈善事业就是要当个好邻居。”戴维?洛克菲勒曾经这样说。 同样,对于陈光标来说,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像一种家族基因一样,富有传承性。 1968年仲夏,陈光标出生于苏皖交界一个以贫穷闻名的地方。靠种地为生的父母养了5个孩子,在陈光标两岁的时侯,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饿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已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 虽然家里一贫如洗,但父母待人的言行举止给陈光标营造了一个真诚善良的环境。当时他们举家食粥,经常遇到来要饭的乞丐,父母就把乞丐请到家里一起喝稀粥,几次以后,乞丐都不好意思在吃饭时间路过他家门了。在陈光标很小的时候,弟弟还在哺乳期,隔壁邻居的孩子没奶吃,陈光标的母亲不管陈光标的弟弟,却去给邻居家的孩子喂奶,小时候的陈光标不明白,问母亲:“我弟弟都没吃的,妈妈为什么要喂别人?”母亲对他说:“你要记住,我们虽然穷,但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甘于向贫穷低头的陈光标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命运抗争,小时候的陈光标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 上小学一年级,上学要交课本费1.8元钱,家穷,母亲要到多家去借钱。这家几角,那家几角,最后凑够这1.8元钱。幼小的陈光标暗下决心,要自己挣钱解决课本费,不让母亲到处乞求借贷。小学三年级放暑假,10岁的陈光标发现,村子水井里的凉水甘甜可口,就汲水出来,用一根小扁担和两只木桶挑到两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卖,“一个暑假卖了4元多钱,我交了课本费1.8元钱,还剩下不少。”10岁的孩子挣到了钱,虽然是那样的微薄,但意义重大。但隔壁邻居的孩子没这1.8元钱,无法去上学。陈光标知道以后,替这个孩子交了课本费。 陈光标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还透露了他年轻时“谋生”的一个秘密:陈光标十几岁的时候,由于穷,为了生存,他买了本武功方面的书,跟着书上的招式学了武功后,和一个伙伴一起到街上 “卖艺”赚钱。第一天卖艺赚了8元钱,他拿出4元钱给伙伴买了一双鞋。 至今,遇到比较好的朋友,陈光标还会露几手“绝活”――玩魔术。玩起魔术来的陈光标,不断展示着刀子穿衣服而不破、大变活人等魔术。此时的陈光标,在《小康?财智》记者眼中,俨然就是一个“魔术师”。 艰辛创业 从十五六岁开始,陈光标就做起了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个五、六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侯,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陈光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显现了经商的才干。 商海有机会也有陷阱,心地善良的陈光标在经商过程中也曾被骗过。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标认识了一个在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的外地人,两人决定合伙做棉鞋生意,那是陈光标第一次与人合伙做生意。当时,陈光标先行支付了3万元的货款,可是等货发过来,才发现全是伪劣产品,鞋底全是硬纸板糊的,晴天还看不出来,一到雨天鞋底就烂了。这一次陈光标把辛苦几年挣来的钱全赔了进去,心疼得几天睡不着觉。 挫折并没有吓倒陈光标,几天之后,他又振作起来,从自己的老本行贩粮生意重新开始。没有本钱收粮,陈光标只能暂时赊欠着,而凭借着当年做生意留给乡亲的诚信形象,家乡的老百姓都愿意把粮食赊给他,“卖了再给钱,咱信得过你”。多年以后,当陈光标回想起这段往事时,总是眼含着泪水,他常说,正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陈光标扭转了危机之后,又相继跑过客运运输、贩过花生,生意虽几起几落,但却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磨炼了陈光标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正是这一点成就了陈光标,使他在以后的商战岁月中面对大潮翻涌也能从容应对。 1991年,22岁的陈光标离开家乡,踏上了到南京创业淘金的征程。可几个月下来,陈光标并未找到创业的捷径,摸着渐渐瘪下去的口袋,陈光标站在南京的街头,紧咬牙关,每天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舌头都咬破了,鲜血直流。黄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也由此掘得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一次,陈光标在街头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式的仪器反复询问。原来,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陈光标灵机一动,他想:这个疾病探测仪好是好,就是没有直观性,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 次日,陈光标拿着仅有的3000元钱,请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提供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新仪器研制成功后,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那时正是八九月份,为了节省开支,陈光标花15元钱买了一个被子,一张细席,露宿在南京街头,每天白天在路边用仪器为患者检测身体,晚上就睡在金陵饭店旁的邮电局走廊上。清晨起来,花两角钱到公共厕所里用自来水洗脸、刷牙。陈光标每天顶着烈日在路边为路人检测身体,时间一长,皮都晒出泡来,但陈光标始终咬牙坚持着。当时,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两个月以后,陈光标已经挣到1万多元。 不久,陈光标租了房子,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 CT”的新仪器,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一上市就广受好评。他还在安徽电视台做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就这样,一个原本简单的疾病探测仪,经过一番创新之后,立即身价倍增,从原来100多元的样机改装后卖到了8000多元。陈光标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终于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次年,一次山东泰安之行,使陈光标掘得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而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良效,陈光标敏锐的目光发现其中大有商机,“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带着这个令自己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江苏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这样一来,200元一公斤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达到2000元一公斤,这使陈光标收益颇丰。而更令陈光标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发的“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还因此颁发给陈光标特殊津贴。 少年极度贫困的经历和父母的谆谆教诲,使成功以后的陈光标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他开办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第一年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资助安徽的一个白血病患儿,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路“,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 慧眼相中拆迁“金矿” 陈光标现在的事业也同样不凡――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事实上,在陈光标2000年组建江苏黄埔集团的初期,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的一次机会,使他对循环经济产生了兴趣。 当时老南京国展中心需要拆除,南京市有关领导找到陈光标,问他愿不愿意接手,陈光标表示愿意试试。结果一接手才知道,这里简直就是一座金矿,仅拆下来的废旧钢材就卖了400多万元,刨去人工等成本,净赚285万元。 废旧的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的车胎可以清洗切块,加工成再生胶粉做塑胶跑道和农用车胎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利于环保。以后,陈光标又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型,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在为自己带来倍增效应的同时,陈光标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创造不止、回报社会”。 在陈光标看来,捐款捐物是一种慈善,而搞好环保,搞好循环经济,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也是一种慈善,他决心做一个慈善家,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 从废旧拆除开始,陈光标将公司的业务领域逐渐扩展,如今,公司已有各类专业技术和施工人员3700余名,拥有大型机械设备近300台(套),主要承担大型厂房、桥梁、烟囱等爆破、大型高技术含量机械设备拆除、大型建筑、桥梁拆除等复杂施工,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具有国家级拆除资质,拆除过程中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水压、液压、爆破拆除法等国际领先的拆除工艺,有效降低了噪音,减少了灰尘;对于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公司突破了传统拆迁公司将钢筋剥离后建渣外运到郊区填埋,大量占用土地、严重污染环境等弊端,采用国际先进的移动式破碎筛分机组,对拆除下来的废旧混凝土现场破碎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筑砌块集料、道路填铺料、三合土集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可使加工后的建筑垃圾成为商品, 科学合理地直接提供利用,大大提高了废旧混凝土的利用效率,有效实现了拆除工程的环保化、无污染、零排放。 “我们公司拆解的混凝土作为道渣使用,可供沪宁高速公路由南京铺设到上海,拆解出的钢筋,够建几座长江大桥。”陈光标自豪地说。 2005年,江苏黄埔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2008年公司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江苏省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和环保产业,“从事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这本身就是在为社会造福!”陈光标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江苏黄埔公司已将慈善事业制度化,规定公司每年都要从净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立慈善基金,列出捐赠目标计划表,专款专用。公司捐赠坚持雪中送炭的原则,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 陈光标常说,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商场闯荡这些年,陈光标从不抽烟、很少喝酒,更不参与赌博,也不出入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闲暇时间,陈光标坚持读书学习,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他读书涉猎很广,这有力支撑了他的事业,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个人境界。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而陈光标也常常与人分享他对财富的认识,即:财富如水。他认为,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高调做慈善就是为富人树立榜样 2009年4月2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与陈光标共同发起创立“光标榜样基金”。陈光标为该基金首捐2000万元款物,主要用于援助欠发达地区的扶贫、救灾、孤残儿童、节能环保四个领域。陈光标说,光标榜样基金每年接收到的捐款,除了少部分作为发展基金外,80%以上都要在当年使用出去。捐赠的钱用到了哪里,怎么使用,都会给捐赠者出具一份详细的清单,同时也将定期在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公布。
陈光标说,在工作人员的录用上,要由公安、民政、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共同把关,规定必须要有参加志愿者工作、社会服务、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等经历,或受过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表彰的人员,才能进入“光标榜样基金”工作。陈光标表示,此举旨在让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人管理好“光标榜样基金”,推动基金的透明化、科学化运作。 曾经的陈光标喜欢悄悄行善,不显山露水。陈光标后来的“高调做慈善”,是受他父亲的启发。2003年的春节,他父亲对他说:“为什么做好事要不留名呢?你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大家都来做慈善。靠你一个人,终究力量有限。”陈光标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于是开始“边做边说”了。“这是为了让更多的富人也来做慈善。”陈光标说。 就在不久前,陈光标还号召企业家和富人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对此,他也早已胸有成竹:他打算带领他的江苏黄埔公司对每个少数民族拿出100万元来对口支援,帮助他们改善基础教育、卫生、文化设施条件,并以此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和富人参与进来。 作为清华大学EMBA学子的一员,陈光标的善举也得到了清华师生的褒奖。在陈光标获得“2008年度CCTV经济年度大奖”之后,清华大学EMBA办公室发来贺信。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评价说:“作为清华学子的一员,陈光标的行为不但会促进清华乃至整个高校公益意识的培养,推动对学生的教育,而且陈光标的榜样力量,也会动员更多的企业家用他们的个人行为唤起社会的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古人对慈善的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而当人类的脚步迈入财富时代,开放的市场化进程缔造了许多财富英雄和优秀的企业,市场的繁荣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巨大的社会财富通过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收入实现了第二次分配,而慈善事业的开展,则是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陈光标在热心慈善事业的同时,还积极宣传慈善理念,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的开展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分配形式的出现,标志着更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慈善意识的觉醒,通过慈善事业,将有同情心的人们的互助行为转变成一种社会行为,成为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就能真正诠释“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的慈善事业的精神和真谛。 “生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独地占有银行存折上僵死数字的守财奴,要更伟大、更光荣、更快乐。”陈光标说。 对话陈光标 《小康?财智》:您这么多年一直做慈善,您觉得做慈善给您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陈光标:最大的动力就是我觉得帮助别人能让我快乐。我从小就是一只小手被一只大手带大的,我现在长大了,就要帮助别人。 《小康?财智》:您认为企业家做慈善是否影响企业发展,您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做慈善事业的关系? 陈光标:我认为做企业与做慈善不矛盾,这几年我50%的时间用在慈善上面,50%的时间用在企业上面。通过我捐赠的数额就能看到,我捐赠的数额一年比一年多,这就说明,做慈善不但不影响企业发展,反而能促进企业发展,回报社会越多,社会对我的回报也越多。 《小康?财智》:外界评价您是高调做慈善,甚至有人怀疑您是在“作秀”,您如何看待这种高调? 陈光标:我已经做了10年慈善了,头三、五年有人说我“作秀”,我已经听够了,后几年,有人说我“作秀”,我听到就像没听到一样,一笑而过。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拿出真金白银来“作秀”。我也建议那些不做慈善的人,给做慈善的人一点微笑,一点掌声,一点鼓励。 《小康?财智》:对于今天的财富阶层乃至整个社会而言,慈善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您认为慈善行为本身对中国现有的财富阶层的意义是什么? 陈光标:我认为没有慈善就没有和谐。因为慈善没有门槛,人人都可参与,大家都献出爱心,我们这个社会就更加和谐。富人应比别人多献出一部分爱心,因为富人的钱包比别人鼓。中国慈善事业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大胆地尝试,大胆地闯,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怎么做都不为过。 《小康?财智》:您认为当前中国富人的财富观与国外富人的财富观有什么差异?如果您认为有差异,您认为理想中的中国富人的财富观应当是怎样的? 陈光标:在西方国家,父母给子女留下的是债权债务,你像美国人、英国人,他们有100万,恨不得把它全部消费完,他们给子女留下的是创业精神。中国富人的财富观受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富人一般是把辛辛苦苦一辈子创业赚来的钱,都留给子女。所以,我在加紧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我在引领推动着中国富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为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白云,做企业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件:我在引领中国富人对人生观怎么认识,对财富观怎么认识。我在研究怎样让富人自觉自愿地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来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就是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为党和国家分忧。其实,财富再多,终归结底都是社会的,我们企业家要看到这一点。我们要尽早地把财富拿出一部分,及时地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小康?财智》:您最崇拜的人是谁? 陈光标:我最崇拜两个人:企业界李嘉诚,政治界**。我学习李嘉诚的创业精神和吃苦精神,学习**大胆的创新精神。 《小康?财智》:您一生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陈光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看看我一生能帮助多少人。现在我帮助的人已有30多万了,光荣誉证书就有1000多本了,还有800多个奖杯。每个奖杯与证书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帮助别人让我感觉到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陈光标高调慈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