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期(总第期)
网络金融风险:我国的监管状况及完善对策
冯静生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合肥230061)
摘要: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行业协调及风险监管不理想、现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与网络金融的发展不适应等诸多不足。因此,要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监管体制、调整监管策略、构建安全体系等措施来加强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
关键词:网络金融;风险;监管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1—0041—04
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网络金融的发展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形式和类别,认真分析网络金融风险,加强防范和管理,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实现稳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网络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机的几十倍,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感染。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是一种系统性风险。(2)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因而存在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可能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技术和商业机会的巨大损失。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导致业务流程趋缓,业务处理成本上升,但对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部的市场,甚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2.业务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风险主要包括:(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金融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金融机构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识别等。(2)市场信号风险。市场信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非对称导致网络金融机构面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引发的业务风险。如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的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地位,网上客户可能利用他们的隐蔽信息和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但损害网络银行利益的决策,以及由于不利的公众评价而使网络银行面临丧失客户和资金来源的风险等。在虚拟金融服务市场上,客户不了解每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优劣程度,大多数会按照他们对网络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的购买价格,往往出现提供低质量服务的网络金融机构可以被客户接受,而高质量的网络金融机构却被排挤出网上市场的现象。(3)信誉风险。信誉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无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能树立自身的良好信誉,从而无法从事金融业务。一旦网络金融机构提供的虚拟金融服务不能达到公众所预期的水平,或者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反应,或者网络金融机构的安
41
一、网络金融风险分析
(一)风险来源
网络金融主要经营电子货币和电子结算等虚拟金融业务,因而除了具有传统金融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外,从技术、业务和法律角度分析,还存在以下特定风险:
1.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安全风险。由于
网络金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
方面的缺陷必然形成其安全隐患:一是目前许多金融机构采用UNIX系统主机终端模式,而UNIX系统未提供主机与终端之间的通讯加密,它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源代码已经
公开,如从一台联网的UNIX-E作站上使用“跟踪路由”命令,
就可以看见数据从客户机传送到服务器要经过的许多不同节点和系统,因而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二是TCP/IP协议安全性差。由于Intemet采用的是TCP/IP协议,该协议在实现上力求简单高效,而较少考虑安全因素,大多数网上的信息加密程度不高,在电子邮件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窥探和截获。三是防火墙安全性不高。目前许多防火墙在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从而可能被外部人员利用,从中获得有用信息。四是未能对来自网络的电子邮件携带的病毒及Web浏览可能存在的恶意Java/ActiveX4控件进行有效控制,病毒通
收稿日期:2008一10—29
作者简介:冯静生(1962一)。男,江西庐江县人。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
分行经济师,安徽省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经
济金融运作。
万方数据
全系统曾经遭到破坏,就形成了网络金融的信誉风险。无论这种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都会影响社会公
众对网络金融的商业信心。
3.法律风险。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违反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规定,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货币发行制度等。二是网络金融法律的缺乏。我国网络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相当缺乏,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此,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面临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还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类别形式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网络金融风险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目前国际国内网络金融风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别:
1.电子扒手。一些被称为“电子扒手”的金融偷窃者专门窃取别人的网络地址,这类窃案近年呈迅速上升趋势,因为Intemed][£务在给金融机构和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的同时,也为
窃取金融机构、用户秘密数据的非法“侵入者”提供了机会,
一些窃贼盗取金融机构、企业秘密卖给竞争对手,甚至因好奇盗取金融机构和企业密码,浏览企业核心机密。据美国官
方统计,每年银行在网络上被偷窃的资金达6000万美元,而
每年在网络上企图利用电子化盗窃作案的总数高达5—100亿美元。“电子扒手”多数为解读密码的高手,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抓获,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1/6,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lI。
2.网上诈骗。网上诈骗已成为世界上第二种最常见的网络风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吸引人的免费资料等作为诱饵,当用户选择接受时,病毒也随之进入用户的计算机中,并偷偷修改用户的金融软件。当用户使用这些软件进入银行的网址时,修改后的软件就会自动将用户账户上的资金转移到不法分子的账号上。网上诈骗包括市场操纵、知情人交易、无照经纪人、投资顾问活动、欺骗性或不正当销售活动、误导进行高科技投资等10种
形式,据北美证券管理者协会调查,估计每年网上诈骗使投
资者损失loo亿美元。
3.电脑黑客。“黑客”是指非法入侵电脑系统者。克罗地亚3名中学生“闯入”了美国军方的电脑系统,破译了五角大
楼的密码,从一个核数据库中复制了美国军方的机密文件。
据美国参议院一个小组委员会的估计,1995年全球企业界损失在“黑客”手中的财富达8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损失4亿美元。出于对“黑客”闯入国家安全防务系统的担忧,甚至对未来“电子珍珠港袭击”的防范,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具有制造电子炸弹的能力,这对金融安全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潜在风险。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对金融机构电脑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世界已知的计算机病毒已达18000种,另外尚有上百种待查明的也在流传。1999年4月26日CIH病毒的爆发,就使我国4万多台电脑不能
42
万方数据
正常运行,大多数电脑的C盘数据被毁,其中中国民航的20多台电脑也被感染,部分航班时刻表数据被毁。近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2005年8月到2007年10月间,全国感染各类网络银行木马及其变种的用户数量增长了600倍,用户每月感染病毒及其变种的数量约有160种左右[21,而且病毒发展正在呈加速上升趋势。
5.信息污染。信息时代带来信息污染和信息过剩,大量无序的信息不是资源而是灾难。互联网用户数和网络业务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了新的问题,包括大量商品广告等网上“垃圾”,不仅影响到网络金融机构发送和接受信息的效率,更严重的是使潜在的风险与日俱增。
二、目前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
自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进行第一笔电子交易,开启网络银行序幕以来,网络金融业务获得了高速发展,但对其风险监管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1.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涉及网络金融的法律和制度仅有2004年8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法》)和2001年6月发布实施的《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几个办法。“办法”显然带有一些过渡性特征,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规定不够深入或并未触及,且条文空洞,可操作性较差,已经不适应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实践。《法》的出台有利于确定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但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并没有相应的要求,对目前证书存放在IE中和容易被导出的风险没有相应的防范规定,对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与其他商业银行自建认证中心的法律地位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就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而言,还存在诸多空白领域,如:对网络金融交易主体各方的关系(即客户、金融机构、网络服务商、网上商户和金融认证机构等)不能依法进行调节,责、权、利及纠纷界定不清;作为跨国界的业务交易平台,网络金融容易产生管辖权、法律适用性、知识产权等法律界定问题,目前尚无专门法规来规范;黑客问题深深困扰着网络金融,在我国金融法规中。对黑客问题的处理和预防存在着模糊之处,《刑法》中量刑也很轻,不足以威慑其犯罪行为;作为故意犯罪,网络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作案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但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制裁。
2.行业协调及风险监管不理想。(1)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划。由于我国网络金融在起步阶段没有一个负责统筹规划的部门,整体上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各自为政。(2)缺乏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由于缺乏行业协调,各金融机构网络业务采用的硬软件标准、数据加密强度、密码设定、通讯安全控制等核心安全技术、传输数据包括格式、用户接口(如Ic卡)标准等关系安全的技术参数,目前仍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3)缺乏统一的行业权威。由于统一的金融认证制度建设滞后,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网络金融
认证大都采用自己的认证体系,致使已建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颁发的电子证书覆盖率较低。不仅影响网络金
融证书的服务效率,而且各家金融机构重复开发认证系统,对社会资源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以上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同业服务联合与行业间的深度合作,也不利于网络金融行业
的统筹发展和憋体风险防控。
3.现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邋应网络金融的发展。
(1)分监蓝管体测蘑睡挑战。羁络金融鳇发屡已经逐步突破
了传统金融业的分工,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界限,尤其是银行业可以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这不仅是对传统锻行业务的挑战,更是对现阶段分业监管模式豹携战。(2)外郝篮管俸嗣瑟临{孛击。潮络金融是淡全球客户为服务对象,和传统金融满动相比,它超越了分支机构设置的硒限性,实现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这为小金融机构和大
金融撬稳静公平竞争翻送一步推动全球金憨一俸纯创造7
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难度,特别燕对我国按经济区域设殿人民银行和按行政区域建立银行业监管机构的体制冲击较大。(3)监管内容亟待充实。网络金融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金融税掏与客户的联系方式,{i{i且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产品销售方式和交易处理方式,女IB2B(Business
to
Busi-
hess,指在网上众业对企业的商务活动)和B2C(Business
to
Customer,掺在阏上金监翻淡费者之闻熬薄务活动)结算支隽方式等。这一系列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扩张了电子货币的发行与创造功能,不仅促使金融市场潜在风险毽益加大,蕊豆使现行懿金融监管痰容亟待充实。(4)风险控制策略急鬻溺整。金融视梅在风险控裁过程中,主要是表现为事后控制,事前规划、事中监测炀控制明显不足,风险控制措施表现出很强的事聪补救性,在风险控制手段上,表褒璃静态牲、渗嚣牲,不能隧著整务酶发矮瑟不鼗缝调整控制策略与方法,这与网络金融的发展态势极不适应。
4.监管人才缺乏。网络金融业务的综合性、高科技性对监管入员的素旋提出了更羯的要求,甄簧熟悉金融业务和管理知识,又要具有计算视储息系统工橼实践经验;既要有丰富、扎实的金融法规功底,又要有开拓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宽
广视野,但目前在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中,远没有形成一支能
滚蹩网络金磁遭务篮管需委静专鲎人才酝伍。
三、完善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控
惩终金融纛螨酶风险赢多、涉及的穰菱西广,有必要跌
完蓉法制环境、加强准入管理、健全监嚣体制、调整簸管策略等方面人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1.健全法律制度。可考虑以《商业锻行法》、《电子签名法》
纛《阏上镶行藏务管理暂褥办法》等法规为基础,翩定或完善关于网络金融娥务的法律和规定。(1)加大网络金融的立法
力度。尽快制定《数据保护法》、《电子资金划拨法》、《信息和
逶僚鞭务怒范法》等,翳瘊阉绦金聚各摆关主体的权利义务。(2)对现有法律不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刑法》中关于金融计算机犯罪的内容及相关条款,对利用毫脑实施的犯罪行为热大量刑力度,威慑“黑寨”等不法分子。在《民法》中应体瑰社会经济的耩尊代特点,鞠确造成网络金融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相应承担民事责任。(3)制定网
络公平交易规则。在数字熬名的识别和确认、交易证据的保存、交荔双方篓豢入责甚酶分撵羰及淡费者令人绩惠酶保护
方黼做出详细规定,以保诚交易安全、出现纠纷时数字证据的真实有效和交易中的个人隐私。
2.加强市场准入管理。(1)燎技术设麓状提佟隽市场准
万方数据
入的条件之一。申请开办网络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不仪要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备,而且还需要有确认交易对象的合法性、防蝗篡改交易信怠以及防垂信息澄露等方瑟懿关键技
术。(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公示、信息
披露和系统设计等受有制度性安排,对网络衾融机构的设立或薪业务的舞展,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风险弥补襁处置方案。(3)镧定、完善各类交耪搡作规程。对客
户申请开立账户、客户授权的声明、一般交易程序等拟定细
则,防止违法交易和侵害网络龛融交易系统的违法犯罪活
动。(4)砖网络金黩澎务实行类舅《管理。割迩分类标准,慰锻行金融业务能力和资信能力进行分级,从丽对网络金融各种
业务的开展加以限制和许可。(5)实施灵活的市场准入监管。
按照开办网络金融业务主体和其审掇经营的业务不圊,除对
其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送行稔查外,还要对其交易系统酶安全性、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进行检查,对网络金融机构普遍建立相关信息资料、独立评估报告的备案制度进褥审查,绦证鼹络金融规梅在邋獭枣场时客户不会医镲怠缺失而造成损失。
3.完善监管体制。(1)健全网络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成立“国家(瞰络)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任主
任,入鬣锻行、锿篮会、保篮会、诞监会、国家工业与信怠产遭
部、公安部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推动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立法。制定网络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协调网络金融风险
管瑾的鬟大工谗事宣。在锻螯会痰设立“睡络金融风险蓝管
司”,作为“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建
立“网络众融风险监管小组”,服从“委员会”和“监管司”的工作安接,缀成能够绕一指挥、调度灵活的网络金融鉴管队伍。(2)加焱协同监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秘其他相关监管部
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相甄开放各自的信息资料库,并定期通掇各自的监蒋情况,促进联动监管,提高网络金融风险盆管懿准确性穰时效经。(3)魏强国际闰的霹络金融蕴营合作。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积极同有关国际组织(如暇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或与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建立网络金融篮管会俸裁度,学霹国际上的最薪技术,对予霹能瘩凌的国际司法管辖权冲突等与相关阐际组织或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当硒及时进行有效协调。同时,借助阑际间的网络众融监管合佟,加强对借用网终银行方式进行j墨法避税、洗钱等
行秀,对翱用网络锻行方式迸行跨圜走私、非法叛卖军火武
器及贩爨毒品等活动,对利用网络银行非法攻击其他阑家网络银行的电脑黑客网站,以及其他国际犯罪活动进行全方位酶鉴管。形成能有力保障我国隧终金融健藤运行和对全球网络金融擞责的监管体系。
4.调整监管策略。(1)不断提升网络金融监管的现代化
水平。在监管实践巾,应提高全颟掌握网络金融机构业务经
营情况酌能力和对潮络金融风险的预溺永警,增强宏观控制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还要加强网络金融监管规范化建设,提高网络金融监管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2)完善对网络金融酶现场秘嚣褒场捡囊蠹容俸系。在现场稔查审要着重砖菝謇要素进行检查:对网络金融客户口令管理、网络防火墙功能、网络金融的场地与关键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确定网络
金磁是森恰当选择逑用于其环壤的加密技术、关于网终金融
金融教学与研究
系统病毒检测和预防程序。在非现场检查中要着重检查业务发展规模,包括交易额、网上银行客户数、业务覆盖区域和盈利能力,监测受到黑客攻击和入侵的次数、受到病毒感染的次数、业务运作系统出现问题的次数等。(3)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比传统金融业务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频度及职责等,通过财务报表、网上公示等手段披露有关网络金融业务的信息。(4)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建立实时跟踪监测系统,加强监控,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采取“制定规则,巡逻抽查”的方式,对网络金融的运行状况及是否“违规”进行抽查,一旦发现,及时纠正或采取处罚措施。
5.构建安全体系。(1)加快研制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信息技术。包括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系统软件、加密算法等,从保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提高网络安全性能。(2)改进网络运行环境。加强计算
参考文献:
2009年第1期(总第期)
6.加快人才培养。(1)进行学科培养。金融或财经院校要把握网络金融发展趋势,加大金融知识的融合力度,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要进行交叉教学、重合教学,着力培养复合型、综合型金融管理人才,为网络金融监管提供高水平后备人才。.(2)适度引进。可以有计划地从国际市场上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网络金融监管队伍人才结构,同时也可以借机学习国际同行的监管经验和技术。(3)注重对现有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要积极采取举办培训班、考察学习、交流访问、异地异行实习、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网络金融运作和风险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迅速、有效地促进我国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1]张华伦,张凤玉.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探析EJ].企业经济,2006
(9):135—137.
机网络和中心机房的管理,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措施的投入,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防攻击、防病毒能力,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保证网络银行所依赖的网络
等硬件环境能够安全正常运转。(3)实现安全访问。一方面通过网络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方式,将非法用户与物理资源相互隔离,另一方面通过应用系统的身份验证和分级授权等登录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4)加强数据管理。统一数据标准,保证全国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对网上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建立容灾备份,避免数据丢失。(5)建立信任及信任服务机制,通过数字证书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安全方面的基础保障,防范交易及
[2]张龙涛.强化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研究[EB/OL].://.
studa.net/bank/080923,10301695.htmI/081017.
[3]兮言.网络银行条件下的风险控制和监管E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8(1)34—36.
[4]贾淑萍.我国网络银行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EJ].山东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0—101.
[5]童文俊.网上银行监管: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EBIOL].:,,
w’M.1untianxia.corn/product.free.5853106.4/200711211200827.
10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李丹)
支付过程中的不法行为。
(上接第27页)
[16]顾海峰,陈晓红.基于债务展期的担保风险定价理论及其应用
[J].管理评论,2007(5).
[17]Ball,C.andTorous,W.,1996,“Futures
options
antees,”Researchin
Finance。7:103-137.
upper
[21]Lo,A.,1997,“Semi-parametric
andexpectedpayoff,”Joumalof
boundsforoption
prices
FinancialEconomics,7:373-387.
ofoption-pricingtheory:tty—
andthevolatility
[22]Merton,R.,1998,“Applications
five
years
offuturesprices,”JournalofFinance,4:857—870.
later,”AmericanEconomicReview6:323-349.
[18]Dads,M.andPanaa,V.,1991,“European
transactionsion
optionpricing
on
with
Deci—
[23]Perrakis.S.and
crete
Ryan…P
1994。“Optionpricing
boundsin
dis—
costs.”Proceedingsofthe30thConference
time.”JournalofFinance.6:519-527.
option
pricing
andControl,Brighton,English,12.
[24]Ritchken…P
1995,“On
bounds,”JournalofFi-
【19JDuanJin—Chuan.,1999,“Capitalstandard。forbearanceanddeposit
insurance
pricing
nance。4:1225-3.
underGARCH,”Journal
ofBanking
andFi-
nance,11:1691-1707.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卢艳茹)
accurate
[20]t丑i
van
Son.,1999,“An
analysis
ofvulnerableloan
guar-
万方数据
44
网络金融风险分析
一、网络金融风险分析
(一)风险来源 网络金融主要经营电子货币和电子结算等虚拟金融业务,因而除了具有传统金融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外,从技术、业务和法律角度分析,还存在以下特定风险:
1.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安全风险。由于网络金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缺陷必然形成其安全隐患:一是目前许多金融机构采用UNIX系统主机终端模式,而UNIX系统未提供主机与终端之间的通讯加密,它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源代码已经公开,如从一台联网的UNIX工作站上使用“跟踪路由”命令,就可以看见数据从客户机传送到服务器要经过的许多不同节点和系统,因而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二是TCP/IP协议安全性差。由于Internet采用的是TCP/IP协议,该协议在实现上力求简单高效,而较少考虑安全因素,大多数网上的信息加密程度不高,在电子邮件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窥探和截获。三是防火墙安全性不高。目前许多防火墙在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从而可能被外部人员利用,从中获得有用信息。四是未能对来自网络的电子邮件携带的病毒及Web浏览可能存在的恶意Java/ActiveX4控件进行有效控制,病毒通过网络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机的几十倍,
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感染。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2)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因而存在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可能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技术和商业机会的巨大损失。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导致业务流程趋缓,业务处理成本上升,但对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部的市场,甚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2.业务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风险主要包括:(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金融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金融机构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识别等。(2)市场信号风险。市场信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非对称导致网络金融机构面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引发的业务风险。如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的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地位,网上客户可能利用他们的隐
蔽信息和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但损害网络银行利益的决策,以及由于不利的公众评价而使网络银行面临丧失客户和资金来源的风险等。在虚拟金融服务市场上,客户不了解每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优劣程度,大多数会按照他们对网络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的购买价格,往往出现提供低质量服务的网络金融机构可以被客户接受,而高质量的网络金融机构却被排挤出网上市场的现象。(3)信誉风险。信誉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无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能树立自身的良好信誉,从而无法从事金融业务。一旦网络金融机构提供的虚拟金融服务不能达到公众所预期的水平,或者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反应,或者网络金融机构的安全系统曾经遭到破坏,就形成了网络金融的信誉风险。无论这种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都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网络金融的商业信心。
3.法律风险。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违反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规定,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货币发行制度等。二是网络金融法律的缺乏。我国网络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相当缺乏,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此,利用网络提供或接
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面临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还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如何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毕 业 设 计(论 文)外 文 参 考
资 料 及 译 文
译文题目: 如何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学生姓名: 张松 学 号: 0721116308 专 业: 金融学 所在学院: 龙蟠学院 指导教师: 盖瑞 职 称: 教授
2011年 2 月 20 日
How to guard against financial risks network
Professor Kristian Behrens
This article is an excerpt from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
November 2009 2
First, the definition of network finance
Network Finance is a computer network for the technical support of the financial activities and related activities in general, is a network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finance, but it is not a simpl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but a financial industry and even all industries An operating mechanism, is the future of enterprise system development. Narrowly understood, refers to the financial network of 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 based on the host to the Internet 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the media, through the financial data and business processes embedded software platform, user interface terminal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new financial ; from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network finance their mode of operation also includes matching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tworks and related financial markets, regulatory and other ex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e-money, online banking, online payment, network security and network insurance.
Second,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risk
Network mainly engaged in the financial settlement of electronic money and electronic virtu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tivities which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credit risk, liquidity risk, interest rate risk, currency risk and market risk, from a technical, business and legal perspective,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specific risks:
1. Technology risk
(1) hacker attacks. The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must rely on financial transactions, computer and Internet, all transactions are stored in the computer, the transmission of online information is easy to become a large network of "hacker" attack. In addition, Web access is a form of Internet service, is also a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rading and services platform, but it depends on TCP / IP protocol, there are many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This gives hackers broke in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rough the network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system. Hackers only need to use loopholes in the system itself, "only need to modify a few settings " you can allo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a standstill.
(2) technology selection risk. To carry out financial business networks, they must choose a proven technology solutions to support. Once there is choice, there will be a
result of selection for the same mistakes which led to the risk. One possibility is to choose the technology system and client terminal software compatibility due to poor speed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terruption or reduction, another risk is that of technical alternatives have been eliminated, resulting in relatively backwar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out of date, leading to enormous technical and Loss of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inancial terms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choice may lose all of the market failure, or even lose the basis for survival.
2. Business risks.
(1) operational risk. Operational risk from the system reliability, stability and security caused major defects in the possibility of potential loss may come from the negligence of online financial customers, may also come from the financial security system network and its products, design flaws and operational errors . Operational risk relates primarily to authorize the use of online financial accounts,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network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mong customers, true and false recognition of electronic money.
(2) the risk of market signals. Market risk is due to sign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ed to the face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arising from business risks. Such as Internet banking customers can not identify the risk level of the Internet at a disadvantage, online customers may use their hidden information and action to make the network to their advantage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decision-making banks and leaving because of adverse public comment on Internet Banking Risk of losing customers and sources of funding risks.
(3) credit risk. Reputation risk is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not create good customer relations, can not establish their own good reputation, and thus can not engage in financial business. Once the virtual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can not achieve the expected level of the public, or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mmunity, or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destroyed to form a network of financial credit risk.
3. Legal risks. The legal risks of financial networks,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First, violation of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online transactions failed to comply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levan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cluding consumer protection laws, financial disclosure system, privacy prote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law and currency system. Second, the lack of network financial law. China Internet Finance still in its infancy, is
still quite a lack of appropri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refore, 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vide or receive financial services, signed an economic contrac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the face considerable legal risk, vulnerable to undue disputes, not only increase the cost of online financial transactions, and eve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health of the network.
Third, improve the network to prevent and control financial risks
Point of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risks,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legal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access management, a sound regulatory system, adjust the regulatory strategy and other aspects, a multi-prong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1.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1) legislative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clear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relevant subjects.
(2) to develop rules of fair trade network.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digital signatures, transactions preservation of evidence, the transaction and both parties 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onsumers to make detailed provisions to ensure transaction security, digital evidence when disputes arise and transactions in a real and effective personal Privacy.
2. Enhanced market access management.
(1) The status of the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s one of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access. Financial services applications for operating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ot only a considerable scale of network equipment, but also need to have confirmed the legality of trading partners, to prevent tampering with trading information and prevent information leak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key technologies.
(2) to develop rigorou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Publicity for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ystem design hav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r a new business, the must have sound risk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risk cover and disposal programs.
(3)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types of transactions operating procedures. Applications to open accounts for customers, customer authorization statement,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trading procedures, rules to prevent illegal trading and online financial transaction system against criminal activities.
(4)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twork type of financial busines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bank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 capabilities and the ability to credit rating, thus a variety of services on the network to carry out the financial restrictions and permits.
3.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1) improve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risk monitoring systems.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network)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2) to strengthen collaborative supervision. "Committee" of the member units and other releva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sha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mong each other and opening up their own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regularly informed of their supervision, promote joint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risks to improve network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3)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financial supervision network. Meanwhile, the network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financial supervision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of bank borrowing way illegal tax evasion, money laundering and other acts, the way the use of Internet banking transnational smuggling, illegal arms trafficking activities such as arms and drug trafficking, illegal attack on the use of Internet banking other sites internet bank hacker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criminal activities a full range of monito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network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financial health of the global network operation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4. Adjust the control strategy.
(1) and improv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network. In the practice, we should have complete control of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 business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capacity and the forecast level of financial risk, and enhance macro-control of the systematic and forward-looking, but also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network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modern and scientific level.
(2) improve the network of financial and non-site inspection of the site content system. On-site inspec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technical elements to be checked.
(3)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Follow the "open, fair and just" principl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than the traditional more string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ules, norms, disclosure of the content, format, frequency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so on, through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disclosure
of the online publicity and other means of financial networks business information.
(4) Innovative forms of regulatio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real-time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s, strengthen monitoring, while also taking on the network "rules, patrol checks," the way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network and whether the financial "irregularities" carry out spot checks found that, in a timely manner to correct or take punitive measures.
5. Building security system.
(1) acceler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 China's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comput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system software, encryption algorithms, from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financi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perspective to improve network security.
(2) improving the network operating environment. Computer networks and center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 room, increase physical security measures for computer input, and enhance computer systems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key equipment against attacks, anti-virus capabilities, maintenance of computer hardware security, ensure network banks rely on network hardwa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afe.
(3) secure access. On the one hand through the network of physical and logical isolation means isolation, and physical resources to unauthorized users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uthentication and grading systems such as login authorization to restrict access to unauthorized users.
: References
[1] Kun-Li Wen. A Matlab Toolbox for Grey Clustering and
Fuzzy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8,
39 (1) :137-145 .
[2] Narendra K S, Parthasarathy 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dynamical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9, 1
(1) :4-27 .
[3] Arnold F Shapiro. The merging of neural networks, fuzzy logic, and genetic
algorithms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2002, 31 (1) :115-131 .
[4] Ghiassi M, Saidane H, Zimbra D K. A dynamic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forecasting time series ev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2005, 21(2) :341-362 .
[5] Shintani M,Linton O. Nonparametric Neural Network Estimationof Lyapunov Exponents and a Direct Test for Chaos[J] .Journal ofEconometrics, 2004, 120 (1) :1-33 .
[6] Eric Fenmore. Making Purchase-Order Financing Work for You .The Secured lender, 2004, 60 (2) :20-24 .
[7] Internet Banking and Technology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Version3.0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
如何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克里斯蒂安贝伦斯教授
本文是摘自于《经济地理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2009年11月第2期
一、网络金融的定义
网络金融是对以电脑网络为技术支撑的金融活动和相关活动的总称,是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但它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金融业乃至所有行业的一种运行机制,是未来企业机制发展的方向。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因特网或者通信网络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与其运作模式相配套的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的、监管等外部环境。包括: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网络证券及网络保险等。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
网络金融主要经营电子货币和电子结算等虚拟金融业务,因而除了具有传统金融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外,从技术、业务和法律角度分析,还存在以下特定风险:
1.技术风险
(1)黑客攻击。网络金融交易的运行必须依靠计算机和因特网,所有交易资料都在计算机中存储,网上信息的传递很容易成为众多网络“黑客”的攻击目标。另外, Web访问是Internet服务形式的一种,也是网络金融机构提供交易和服务的平台,然而它所依赖的TCP/IP协议中存在很多安全漏洞。这就给黑客通过网络闯入金融机构的系统创造了条件。黑客只需要利用系统中本身存在的漏洞,“只需要修改几个设置”就可能让金融机构瘫痪。
(2)技术选择风险。要想开展网络金融业务,就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而一旦存在选择,就同样会存在因选择失误而导致的风险。一种可能是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另一种风险就是选择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淘汰,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对网络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可能失去全部的市场,甚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2(业务风险。
(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金融账户的授权
使用、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金融机构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识别等。
(2)市场信号风险。市场信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非对称导致网络金融机构面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引发的业务风险。如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的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地位,网上客户可能利用他们的隐蔽信息和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但损害网络银行利益的决策,以及由于不利的公众评价而使网络银行面临丧失客户和资金来源的风险等。
(3)信誉风险。信誉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无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能树立自身的良好信誉,从而无法从事金融业务。一旦网络金融机构提供的虚拟金融服务不能达到公众所预期的水平,或者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反应,或者网络金融机构的安全系统曾经遭到破坏,就形成了网络金融的信誉风险。
3(法律风险。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违反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规定,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货币发行制度等。二是网络金融法律的缺乏。中国网络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相当缺乏。因此,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面临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还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
网络金融面临的风险点多、涉及的利益面广,有必要从完善法制环境、加强准入管理、健全监管体制、调整监管策略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1(健全法律制度。
(1)加大网络金融的立法力度,明晰网络金融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
(2)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在数字签名的识别和确认、交易证据的保存、交易双方当事人责任的分担以及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以保证交易安全、出现纠纷时数字证据的真实有效和交易中的个人隐私。
2(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1)将技术设施状况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申请开办网络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不仅要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备,而且还需要有确认交易对象的合法性、防止篡改交易信息以及防止信息泄露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公示、信息披露和系统设计等要有制度性安排,对网络金融机构的设立或新业务的开展,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风险弥补和处置方案。
(3)制定、完善各类交易操作规程。对客户申请开立账户、客户授权的声
明、一般交易程序等拟定细则,防止违法交易和侵害网络金融交易系统的违法犯罪活动。
(4)对网络金融业务实行类别管理。制定分类标准,对银行金融业务能力和资信能力进行分级,从而对网络金融各种业务的开展加以限制和许可。
3(完善监管体制。
(1)健全网络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成立 “国家(网络)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
(2)加强协同监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相互开放各自的信息资料库,并定期通报各自的监管情况,促进联动监管,提高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金融监管合作。同时,借助国际间的网络金融监管合作,加强对借用网络银行方式进行非法避税、洗钱等行为,对利用网络银行方式进行跨国走私、非法贩卖军火武器及贩卖毒品等活动,对利用网络银行非法攻击其他国家网络银行的电脑黑客网站,以及其他国际犯罪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形成能有力保障中国网络金融健康运行和对全球网络金融负责的监管体系。
4(调整监管策略。
1)不断提升网络金融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在监管实践中,应提高全面掌(
握网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情况的能力和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预测水平,增强宏观控制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还要加强网络金融监管规范化建设,提高网络金融监管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2)完善对网络金融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内容体系。在现场检查中要着重对技术要素进行检查。
(3)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比传统金融业务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频度及职责等,通过财务报表、网上公示等手段披露有关网络金融业务的信息。
(4)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建立实时跟踪监测系统,加强监控,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采取“制定规则,巡逻抽查”的方式,对网络金融的运行状况及是否“违规”进行抽查,一旦发现,及时纠正或采取处罚措施。
5(构建安全体系。
(1)加快研制和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信息技术。包括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系统软件、加密算法等,从保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2)改进网络运行环境。加强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机房的管理,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措施的投入,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防攻击、防病
毒能力,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保证网络银行所依赖的网络等硬件环境能够安全
正常运转。
(3)实现安全访问。一方面通过网络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方式,将非法
用户与物理资源相互隔离,另一方面通过应用系统的身份验证和分级授权等登录
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
参考文献:
[1] Kun-Li Wen. A Matlab Toolbox for Grey Clustering and
Fuzzy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8,
39 (1) :137-145 .
[2] Narendra K S, Parthasarathy 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dynamical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9, 1
(1) :4-27 .
[3] Arnold F Shapiro. The merging of neural networks, fuzzy logic, and genetic
algorithms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2002, 31 (1) :115-131 .
[4] Ghiassi M, Saidane H, Zimbra D K. A dynamic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forecasting time series ev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2005, 21(2) :341-362 .
[5] Shintani M,Linton O. Nonparametric Neural Network Estimationof
Lyapunov Exponents and a Direct Test for Chaos[J] .Journal ofEconometrics,
2004, 120 (1) :1-33 .
[6] Eric Fenmore. Making Purchase-Order Financing Work for You .The Secured
lender, 2004, 60 (2) :20-24 .
[7] Internet Banking and Technology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Version3.0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www.wordwendang.com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网络金融风险,谁来监管?
2013年,互联网金融似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短短半年内,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模式的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一般。6月阿里巴巴发布“余额宝”;7月新浪通过“微银行”拓展理财市场,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8月引入了微信支付、表情商店等功能的微信5.0正式面世,苏宁易付宝向证监会申请基金支付牌照……互联网金融汹涌而澎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享受其灵活、便利、快捷的同时,你是否关注到了潜在的风险?谁来保护我们的资金和金融信息的安全? 一网在手,轻松拥有 当金融与网络相结合,可以想象的事情正变得越来越多。 如今,阿里金融可以依据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人交易记录和信用,快速提供一笔几万元的小额贷款,在类似拍拍贷、人人贷这样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上,资金周转变得不再困难。而有闲钱的人,可以按照最高利率不超过银行一年存款利率四倍的规定,自定一个利率把钱借出去。 互联网金融,从新生事物变成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尤其是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依靠鼠标和键盘,让所有麻烦事都变得不再麻烦。 随着支付宝等2012年开始进军公用事业缴费以及信用卡还款等领域,年轻一代基本上跟营业厅排队说拜拜,水电煤气电话费交费、购买车票机票等等都可在网上完成,甚至信用卡还款也不过是鼠标轻点。支付宝的操作页面提供给个体用户以便捷、低廉和具有亲和力的服务。 可以忘记带钱包,但是不能够忘记带手机。用手机打车,用手机付费,这是互联网金融馈赠给人们的又一礼物。它依托近场支付(手机支付)技术,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和银行研发的感应芯片,就可通过银联POS机完成一笔非现金支付。 移动通讯技术的植入,让互联网变得“无孔不入”,这个时代越来越网络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存款有余额宝,贷款有网络贷,消费有移动支付,理财有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新的金融概念和服务,使融资、借贷、理财、支付等等都如此灵活、便捷。 网络风险,小心一“点” 你的网上账户里会放很多钱吗?钱存在虚拟账户里放心吗?笔者就这两个问题向部分网络消费群体做了调查。 80后的网购达人黄炬给出了自己答案:“工资基本都放余额宝了。如果账户被盗,不是有全额赔付的吗?我是数字证书认证的,觉得就跟银行的差不多。” 70后的张丽也是淘宝控,她的回答却是大相径庭:“我余钱从来不放在网上账户里,毕竟只凭账户和密码登录,还是担心资金安全”。 笔者调查发现,持张丽这种观点的达到六成以上。他们的担心并非多余。近日,某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林同学一上网,便发现自己存在某购物网电子钱包里的钱几乎“清零”了,“早上我上网还有900多元,晚上发现钱都不翼而飞了。”有林同学这种经历的不在少数,用百度搜索就可看到很多账户被盗的案例。 而另一个案例同样值得警惕,2013年8月13日,长沙浏阳警方摧毁一网络盗窃团伙,该团伙通过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办理假身份证或驾驶证,复制他人手机卡,将受害人网上账户内的钱盗窃一空。 当前,身份资料被盗、个人金融信息泄密、钓鱼网站泛滥有愈演愈烈之势。有数据显示,目前网民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中,“账户密码被盗”和“遭遇木马钓鱼”造成资金损失的占比分别达到33.9%和24%。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便利,但风险也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互联网自身存在一些安全漏洞,且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和个人也是良莠不齐,资金、信用大不相同,比如时下风生水起的P2P。” 在易贷中国的贷款安全中心,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借款人举报的贷款骗局,骗局手法形形色色。而除了来自借款人的风险,比如伪造身份信息、偿还能力不足、逾期还款等,网贷平台自身的信用风险更是不容小觑,网贷风控不紧、坏账无法垫付、不具从业资格,更甚者倒闭或携款而逃。2013年4月,一家上线仅一个月的P2P网贷平台“众贷网”就宣告破产,此前,已有淘金贷、优易网、安泰卓越等多家P2P网贷平台先后爆出“跑路”丑闻。 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最大受惠者是老百姓,但存在的问题却需引起足够警惕:谁来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谁来保障资金安全?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的“道德风险”?如果没有任何监管,任凭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只会带来更多的风险。 谁来监管,如何监管 2013年7月,重庆市五家“人人贷”(P2P)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而被当地相关部门勒令整改,一家公司予以注销,四家被要求逐笔清退债权债务4.86亿元。 由于监管的空白,准入门槛过低,导致P2P行业内部鱼龙混杂,机构素质良莠不齐,利用融资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例不在少数。 事实上,网贷平台在我国已出现七年,但仍然游离于监管部门的灰色地带,无论是央行、银监会、证监会,都没有将其纳入有效监管,只要在工商局注册,就可以进行网络借贷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准入资质、信息披露、内部管理等未作要求,也未明确具体的行业主管部门,这也导致网贷平台频频爆发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携款潜逃等不良事件。 正是由于监管缺位,使得互联网金融在被热捧的同时,也因信息泄露、资金安全、风险管控、恶性竞争等受到质疑。 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的平台、客户、市场十分广泛,相互交叉渗透的模式比较常见,如何协调相互关系,明确监管主体,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实是一大课题。央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就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跨行业、跨市场特征,各个部门须建立良好的金融协调保护机制。 笔者在互联网企业、基金公司、银行、证券等调研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比想象的要快很多,无论是从风险管控还是扶持金融创新角度考虑,实施深入的、全方位的监管已经迫在眉睫,这样既可排除对互联网金融的非议和猜忌,也可避免无序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说:“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活动、金融服务都应该受到尊重与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应注意防范风险,两个底线不能突破。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 2013年8月初,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等七部委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赴上海、杭州两地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实地调研。不难看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推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进程。
浅析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摘要】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迅速的发展,网络犯罪迭起,电子商务下的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子商务下进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引言: 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经营和消费理念使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经营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推动了网络金融的发展,随之也带来了网络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金融风险暴露出来,而网络犯罪的兴起进一步引起人们警觉,使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形式及其原因
网络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特殊形式: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网络金融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由于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因此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
成为网络金融运行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既包括计算机发生故障等不确定因素,也包括来自网络外部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由于计算机故障造成的对金融业的损失相当大;另一方面,我们也深受黑客行为侵害,通过电脑病毒的传播,黑客们在网络中进行大规模钓鱼,盗取个人资料,银行密码,给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普华永道公司27日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对金融服务业不断增长的威胁,在该行业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犯罪中排名第二。
网络金融技术选择风险则是指在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由于存在技术选择失误的问题而产生的风险。网络金融依赖于成熟的网络技术,然而现有的技术并非完美的,往往存在其特有的缺陷,因此,在技术选择上的失误将对整个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产生较大风险。技术选择风险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较差而导致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其二是由于选择了较为落后的技术方案,使得由于技术过时而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
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业务风险在本质上相似,最主要就是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首先,网络信用风险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能或不愿完全履行其义务而产生的风险。由于网络本身是具
有虚拟性的,因此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也都具有显著的虚拟性。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其中一切业务的活动(包括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虚拟性大大增加了在网络金融业务中对交易对手所给信息的认证与识别的难度,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相当不对称的环境,从而对对方的信用评价,以及对风险的评估都收到了很大限制。正因如此,网络金融业务中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往往比传统金融业务中更大。而对我国而言,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加深了网络金融中的信用风险。因此,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正是大多数个体、企业客户对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取观望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网络流动性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需求所产生的风险。由于目前的电子货币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交易者收取电子货币后实际上并未最终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收取实际货币,因此电子货币发行者就必须满足这种流动性的要求。如果发行者实际货币储备不足那么其流动性风险也就暴露出来。事实上,流动性风险还可能由于网络系统发生故障,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原因引发,而这又与网络技术安全风险息息相关,因此可
以看到,网络金融风险是一个更加复杂,联系性更加紧密的系统,其范围更广,危害也更大。
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正因为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性以及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对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性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并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将系统发生故障 以及受到黑客袭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要培养网络在职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可以通过演习训练,技术讲座等方式进行,并且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降低犯罪率。 第二,要健全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在建立和完善个人和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将网络与现实的信用信息相互结合,使个人和企业信用能够充分暴露于整个网络系统之中,从而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金融业务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减少网络信用风险。
第三,要积极完善与落实监管法规。我国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健全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法规框架。一是要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进程,明确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的有效性,明确电子商务中银行和客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要完善
网络金融业的监管规章。由于网络金融业和传统金融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对传统金融业的审慎监管规章基本上适用于网络金融业。当然,我们应针对网络金融业的特点,补充完善现有的监管规章体系。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业务由于其存在于网络这个虚拟环境的特殊性质,拥有其特殊的网络金融风险,这些风险比传统金融风险在范围上影响更大,并且更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因此其危害也更大。因此,重视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对于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淑英.谈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王元月,马蒙蒙,彭妍.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3]宇璇.网络金融的风险与监控.金融经济(理论版).
[4]中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2013
[5] 余晖. 电子商务与风险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