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散文
世称唐宋八家,实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应说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欧阳修的文风接近柳宗元,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苏轼宗韩,为文多浮夸嚣张之气,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归纳成一句警语,在文章开始就亮出来。
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在外集卷十三,另有一篇《先君墓表》,据说是《泷冈阡表》的初稿,文字很有不同,这一段的原稿文字是:
“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显然,经过删润的文字,更深刻新颖,更与内容主题合拍。
原稿最后,是一大段四字句韵文,后来删去,改为散文而富于节奏:
“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
结尾,列自己封爵全衔,以尊荣其父母。从此可见,欧阳修修改文章,是剪去蔓弱使主题思想更突出。此文只记父母的身教言教,表彰先人遗德,丝毫不及他事。《泷冈阡表》共一千五百字,是欧阳修重点文章,用心之作。
《相州昼锦堂记》是记韩琦的。欧阳与韩,政治见解相同,韩为前辈,当时是宰相。但文章内无溢美之词,立论宏远正大,并突出最能代表相业的如下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是”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我们都喜欢读《醉翁亭记》,并惊叹欧阳修用了那么多的也字。问题当然不在这些也字,这些也字,不过像楚辞里的那些兮字,去掉一些,丝毫不减此文的价值。文章的真正功力,在于写实;写实的独到之处,在于层次明晰,合理展开,在于情景交融,人地相当;在于处处自然,不伤造作。
韩文多怪僻。欧阳修幼时,最初读的是韩文,韩应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我说他宗柳呢?一经比较,我们就会看出欧、韩的不同处,这是文章本质的不同。这和作家经历、见识、气质有关。韩愈一生想做大官,而终于做不成;欧阳修的官,可以说是做大了,但他遭受的坎坷,内心的痛苦,也非韩愈所能梦想。因此,欧文多从实际出发,富有人生根据,并对事物有准确看法,这一点,他是和柳宗元更为接近的。
欧阳修的其他杂著,《集古录跋尾》,是这种著作的继往开来之作。因为他的精细的考订和具有卓识的鉴赏,一直被后人重视。他的笔记《归田录》,不只在宋人笔记中首屈一指,即在后来笔记小说的海洋里,也一直是规范之作。他撰述的《新五代史》,我在一年夏天,逐字逐句读了一遍。一种史书,能使人手不释卷,全部读下去,是很不容易的。即如《史记》《汉书》,有些篇章,也是干燥无味的。为什么他写的《新五代史》,能这样吸引人,简直像一部很好的文学著作呢?
这是因为,欧阳修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着重记载人物事迹,史实连贯,人物性格突出完整。所见者大,所记者实,所论者正中要害,确是一部很好的史书。这是他一贯的求实作风,在史学上的表现。
据韩琦撰墓志铭,欧阳修“嘉?v三年夏,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前尹孝肃包公,以威严得名,都下震恐。而公动必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或以少风采为言,公曰,人才性各有短长,吾之长止于此,恶可勉其所短以徇人邪!既而京师亦治。”从此处,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处世的作风,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必然也反映到他的为文上。
他居官并不顺利,曾两次因朝廷宗派之争,受到诬陷,事连帷薄,暧昧难明。欧阳修能坚持斗争,终于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恶人受到惩罚。但他自己也遭到坎坷,屡次下放州郡,不到四十岁,须发尽白,皇帝见到,都觉得可怜。
据吴充所为行状:“嘉?v初,公知贡举,时举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公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几尽。务求平澹典要。士人初怨怒骂讥,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变而复正者,公之力也。”
韩琦称赞他的文章:“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鹜,众莫能及。譬夫天地之妙,造化万物,动者植者,无细与大,不见痕迹,自极其工。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道德文章的统一,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欧阳修为人忠诚厚重,在朝如此,对朋友如此,观察事物,评论得失,无不如此。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见重于当时,推仰于后世。
古代散文,并非文章的一体,而是许多文体的总称。包括:论、记、序、传、书、祭文、墓志等。这些文体,在写作时,都有具体的对象,有具体的内容。古代散文,很少是悬空设想,随意出之的。当然,在某一文章中,作者可因事立志,发挥自己的见解,但究竟有所依据,不尚空谈。因此,古代散文,多是有内容的,有时代形象和时代感觉的。文章也都很短小。
近来我们的散文,多变成了“散文诗”,或“散文小说”。
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多作者主观幻想之言。古代散文以及任何文体,文字虽讲求艺术,题目都力求朴素无华,字少而富有含蓄。今日文章题目,多如农村酒招,华丽而破旧,一语道破整篇内容。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近来的散文,篇幅都在数千字以上,甚至有过万者,古代实少有之。
散文乃是对韵文而言,现在有一种误解,好像散文就是松散的文章,随便的文体。其实,中国散文的特点,是组织要求严密,形体要求短小,思想要求集中。我们从以上所举欧阳修的三篇散文,就可以领略。至于那种称做随笔的,是另外一种文体,是执笔则可为之的,外国叫做essay。和散文并非一回事。
现在还有人鼓吹,要加强散文的“诗意”。中国古代散文,其取胜之处,从不在于诗,而在于理。它从具体事物写起,然后引申出一种见解,一种道理。这种见解和道理,因为是从实际出发的,就为人们所承认、信服,如此形成这篇散文的生命。
浅谈韩愈、欧阳修散文风格的差异
浅谈韩愈、欧阳修散文风格的差异 第27卷第2期
2005年6月
集宁师专
JournalofJiningTeachersCollege Vl01.27No.2
June.2005
浅谈韩愈,欧阳修散文风格的差异
刘洋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内容摘要: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宋代古文运动领袖.二
而且两人 人皆为古文运动中的领袖人物,都主张学习秦汉散文,的古文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可他们的散文风格却有着很 大差异,韩文阳刚,欧文阴柔.
关键词:阳刚阴柔
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9—7171(2oo5)o2一OO4一o4
苏轼《居士集序》指出:"自汉以来,道术
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
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
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
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 三百有余年,
子,以达于孔氏,着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
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
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苏轼这段话把欧阳修与孔丘,孟轲,韩愈并
称,肯定了欧在北宋诗**新运动中的领袖
地位.苏轼这段文字,虽然承认了欧的领袖
地位,却主要是从儒家道统的传承角度来说 的,而实际上,欧阳修对韩愈的继承,更多的 是韩的文学传统,而非道统.(儒家道的传承 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这里略去不谈)下面是韩 愈的古文理论:一,"文以明道".二,在倡导 "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 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三,为文 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四,韩愈论 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 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此基础 ?
4?
上,韩愈还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梁肃的 "文气说",提出了一条为文的普遍原则:"气 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 书>)相对于韩愈的古文理论,欧阳修的古文
虽然以"尊韩"相号召,也强调"明古 理论,
道,师古经",但他突破了韩愈的纯粹儒家道 统的束缚,赋予"道"的内容为现实生活中的 "百事",认为关心百事,道就在其中.他更 要求为文要切于实际,因此他提倡学习韩愈 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而摒弃其"尚奇好 怪"的一面.这样,欧阳修在创作上就比较 注重切于实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影响 到有宋一代的古文作风,使古文成了表达思 想的更为便利的工具.从韩愈和欧阳修古 文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韩愈作文尚"文 气",欧阳修作文尚"自然".我觉得,正是古 文理论上的差别,导致了他们散文风格上的
差异,韩文雄浑刚健,美在阳刚;欧文婉曲清 逸,美在阴柔.
姚鼐《复鲁絮非书》日,"文者,天地之精 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
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 语》记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一?自诸 子而降,其为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 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 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 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 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 日,如清风,如云,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 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 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思,暖乎其 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者 之性格形状,举以殊焉."由是观之,韩公之 文,当入阳刚无疑,而欧公之文,亦可作为阴 柔之美的代表.下面从具体的文体来进行 比较,分析一下二者散文风格的差异. 对于韩文的审美特色,皇浦浞曾以这样 的自然意象比喻概括,"韩吏部之文,如长江 大注,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纾流不滞."韩文 的阳刚,富于气魄和激情.古代文章家讲究 文章要有气势,要有一种勃勃郁发的浩然之 气潜行其中."文以气为主","文章最要气 盛",韩文确实达列了"气盛"的境界.而最 能体现韩文气势的文章,当属韩愈的论说 文.《论佛骨表》就是其中的典型:宪宗佞
佛,在乎淮西后,要迎接佛骨入京,韩愈上书 直谏,极力反对.文章言辞激烈,议论纵横. 表中先列举"中国未有佛"之前,"天下太平, 百姓安乐寿考"以及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 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寿的事实,警告"事佛求 福,乃更得祸",矛头直指幻想福田长寿的宪 .表中更用大段篇幅直斥宪宗佞佛的荒 宗
谬和危害.最后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 举其失"的处境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 宁愿个人承担一切后果:"乞以此骨付之有 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 代之惑,使天下文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 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 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 鉴临,臣不怨悔."对于当时千万人顶礼膜 拜,以帝王之尊亦奉为神明的"佛骨",竟表 示如此之大不敬,采取如此的暴烈措置.这 神无所畏惧的语言,在今天仍振聋发聩.韩 愈此文气势磅礴,文气纵横,使宪宗大怒, "
一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便是 结果,但人们尽可不赞同他的建议,却不能 不感受到一种"以死殉道,暗鸣叱咤"的决心 和气魄.
韩愈是一位善辩之士,而善辩又主要来 源于他的胆壮气盛,二者结合在一起,遂使 得他的议论文字往往惊世骇俗,极具震慑人 的气势.最能体现其雄辩滔滔的当属《师
说》一文.《师说》是韩文中的名篇.它针对 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轻视学习的社会 风气,开篇便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 论点,接着层层深入,借用古今,幼长,下层 艺人与上层官僚等多方位的对比,从正反两 方面申说"必有师"的道理,提出了崭新的师 道思想:"是故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 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这一观点,强调能者为师,既赋予 "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职责,又打 破了传统师法森严的壁垒,把师弟子的关系 社会化了.柳宗元读此文之后说韩愈"抗颜 为师",以致被世俗目为"狂人",可见此文所 蕴涵的勇力胆魄及对流俗的冲击力量.方 东树说:"韩公当知其如潮处.非但义理层 见叠出,其笔势涌出,读之拦不住,望不可 及,测之来去无端涯,不可穷,不可竭,当思 其肠胃绕世界,精神驱五岳,奇崛战斗鬼神 而又无不文从字顺各识其职,所谓妥帖力排 募也."?这段话用来评价韩愈的论说文当 是比较妥帖的,而韩文的阳刚之美也主要是 从他的论说文中体现出来的.
欧阳修也写论说文,但他的论说文不象 韩愈那样气势恢弘,闳中肆外,而是将"豪健 俊伟","雄辞闳辩"揉合在"纡余委备","条 达疏畅"之中,形成了文章的抑扬顿挫,慷慨 咏叹,体现了一种阴柔之美,有一种柔中见 刚的特点.清人方东树所说的"欧公情韵幽
折,往返咏唱,令人低回欲绝,一唱三叹,而 有遗音,如啖橄榄,时有余味",?正道出了 ?
5?
这一特点.《与高司谏书》被认为是欧文接 近韩文雄放风格的作品.方苞在《古文约 选》中评点此文说:"欧公苦心韩文,得其意 趣,而门径则.韩雄直,欧变而纡余:韩古 朴,欧变而美秀.唯此篇骨法,形貌,皆与韩 为近."其实,它还是深深地打上了欧文"纡 余委备"的风格烙印.作者虽然怒不可遏, 义愤填膺,对高严辞斥责,但是,仍坚持从容 说理,文章迂曲往复,依据辩理,而克敌制 胜.文章下笔于遥遥的十四年前,用了三个 层次,徐徐回顾对高若讷品质的认识过程. 十四年间共有三"疑",终于转为今天的"决 知足下非君子也".三"疑"而一"决",给文 章造成顿挫起伏之势,使一篇慷慨激昂的文 字平地生波,耐人寻味.作品进入正题后, 还是没有顺理成章地严辞怒斥,而是逆笔移 转,纡曲设辞,代为高开脱,实际上以退为 进,揭穿其伪君子假象,还其"君子之贼"的 本色.文章说:"大人之性,刚果懦弱,凛之 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 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 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 人之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 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
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 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 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 也."设想之词,充满对高氏的"怜悯"之心, 实际上,将高氏贬到连"庸人","愚者"都不 如的卑下地位.当然,高氏面对这种辩理, 还可以用"范氏不贤"来自解,于是作者再退 一
步,假设范仲淹果真不贤,然后用一个漂 亮的二难推理,陷高氏于无可辩解之中.文 章说:"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以大 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 今班行中无与此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 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 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 时,何不一为天子辩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 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文?若果贤邪,则今 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 ?
6-
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贵;以为 不贤,亦不免贵.大抵罪在默默尔."严密的 说理咄咄逼人:范仲淹真个不贤,高氏有责 任早该说话;范仲淹真个贤,今天的紧要关 头,高氏更应该为他说话.又是一段逆转之 笔,堵绝了高若讷的退步自保之地.以下文 字顺势而成,有引证历史,以古类今;也有踔 厉风发的议论,义正辞严的痛斥,如.不复 知人间有羞耻事","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
也.等.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在一起,义正辞严地笔伐高若讷,理直气壮, 敢说敢骂,言之有理,骂之有据,言辞激切, 同时又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使文章议论 风发,精辟周密,无懈可击,显示出不可抗御 的斗争锋芒,且言语简练,准确,从容不迫, 往往于妮娓叙谈,貌似平淡的话语中,点出 问题的实质,不动声色,词锋锐利,显出极深 的造语功力.文章以徐缓的说理,迂回的假 设,曲折的语言体现了欧文平易自然,柔中 见刚的特点.很显然,这与韩愈论说文中气 盛言直的阳刚之美有着很大的差异. 韩文雄健奔放,气势磅礴,以"气势"盛, 欧文如潺潺细流,清清和风,以"情韵"盛,而 最能体现欧文阴柔之美的是他的记叙抒情
的散文.《醉翁亭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历来被人叹为"欧阳绝作".它潇洒顿跌,情 韵缅邈.名人茅坤誉之为"文中之画",他在 《欧阳文忠公文钞》中又说:"昔人读此文,谓 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 兴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然长往矣.此 是文章中洞天也."揭示了该文的主要风格 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取移步换形的 手法,极有层次地描绘出滁州山间朝暮变幻 与四时景色.整个画面由远到近,由大到 小,最后焦点都集中醉翁亭上,这样就制造 出一种极为浓厚的抒情氛围,使我们不由自 主地步入其中,感受到作者敞开的欢乐跳动 的心灵,接受到丰富的情感信息,作者是以
"乐"为主要情感线索,先写禽鸟之乐,再写 游人之乐,最后是太守之乐.这种乐,是乐 在山水,乐在美酒,乐主要是乐在"与民同
乐",情感逐步升华,最后聚于"太守"一身 此时,欧阳修大笔一收,以点睛之笔说:.太 守为谁,庐陵欧阳修也.文章戛然而止,但 欢乐之情已跃于言外.注入人们的心田. 全文感情充沛,无论写景叙事,甚至于夹杂 其中的议论,都跳跃着作者发自内心的愉悦 之情,文章就象一首抒情诗,紧扣一个"乐" 字,层层推进,从容婉曲,笔墨酣畅,文思起 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韩愈也写了些记叙散文,他的《蓝田县 丞厅壁记》也颇为着名,韩愈的朋友崔斯立 任蓝田县丞,很不得意,韩愈为他写此记. 文中详写崔斯立有职无权,倍受僚属欺凌, 而终无可奈何,无所作为,对当时官场的种 种丑行进行了揭露,为人们提供了一份认识 腐朽官僚制度的绝好材料,崔斯立是个弱 者,是个怀才不遇的人物,作者描绘他的仕 宦生活和情绪,实为代他作不平之鸣,亦含 有希望当权者能正视或改变这种官场积弊 之意,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文章突破 以往写厅壁记的的成例,用一系列生动具体 的生活细节,对县丞的生活进行淋漓尽致的 描写,生动,传神,发人深省,向为人们所乐 道.洪迈日:"韩退之作《蓝田县丞厅壁记》, 柳子厚作《武功县丞厅壁记》,二县皆京兆属
城,在唐为畿甸,事体正同,而韩文雄拔超 峻,光前绝后……此篇之外,不复容后人出 手."?钱基博日:"寥寥短章,者健简明,愤 潋而出以诙诡,感慨而杂以萧闲,命意最旷 而逸,得司马子长之神髓也."?韩愈,欧阳 修都师法司马迁,但在子长公的后代传人 中,韩愈得其"雄",欧阳修得其"逸". 以上分别从论说文,记叙文的文体对韩 愈和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进行了比较,韩文雄 浑阳刚,欧文清逸阴柔.当然,韩愈和欧阳 修还有其他优秀的作品,如韩愈的碑志也脍 炙人口,欧阳修的文赋也千古传诵,但由于 文体不同,不具有太强的可比性,恕我没有 一一
举例.韩愈能够适应时代需要,主要在 于他面对现实的实践理性精神,积极的人生 态度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尽管他屡遭摧挫, 却能始终保持济世热忱.虽然他未能在政 治上获得预期成功,他"匡救政俗之弊害"的 努力,也难于奏效,但是这种勇于承担社会, 人生责任的理性精神却成就了他的文学事 业,并影响,作用于他的文学风格的形成. "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 龙,万径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 望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 视."?苏洵对韩文的评价当属的论.欧阳 修的散文,在自然简约的总体风格下,又表 现出委婉含蓄而又情韵独至的艺术特色. 无论何种散文样式,表达何种激烈情感,在
欧阳修笔下都能摧刚为柔,而色笑如花.他
的笔,仿佛是分洪的闸门,使滔滔不绝,汹涌
澎湃的江河,化成缓缓平流式汩汩清泉.对
于这位散文家的艺术成就,苏洵在《上欧阳
内翰书》中评论说:"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
复有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
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吴充在《欧阳文忠公行状》中曾总论其成就, 认为:"盖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
意,各极其工."这些评论都是合于事实的.
由于时代和个性的差异,古文运动的首
创者韩愈和古文运动的复兴者欧阳修,在风
格上是有显着差别的.用古典文论的术语
来说,韩文偏于阳刚之美,而欧文则偏于阴
柔之美;韩文深厚雄博,欧文和婉曲折……
注释: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9[M]=II5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1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1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1
?洪迈,<容斋随笔)卷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 1978
?钱基博,<韩愈志)卷6[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苏洵,<嘉佑集)卷1O[M]上海:仿古书店,1936 [Abstract]~.I-Isnyu,thechiefofancientChineseproserrlove— mentinTangdynasty;
Ouyangxiu,theheadofancientChineseprosernove— mentinSongdynasty.Thetwopeopleare8llleadersOfan— cientChineseproseoTheybothadvocatedstudyingOinand
Hanprose,andtheancientChineseprosetheoriesOfthem
havecertainrelationshipofheritage.I-towevertheirsty1esOf prosehavesomedifferencesbetweenthem.Han'SproseiS masoaline.while0U'SproseiSf~ninineo
?
7?
欧阳修散文 欧阳修散文的文学特色
学教 育
纵 观欧 阳修 的 散文 创 作 , 成 其 就 可概 括为 八 个 字 : 以道 成 文 、 “ 以 文显 道 ” 以道成 文 ” 指欧 阳修 。“ 是 的散 文 创作 不 是 为 文而 作 文 , 是 而 因 为心 中有 道 就 自然 而 然 地 下 笔
欧阳修散文的文学特 色
圃 彝 文华
两个 方 面 :
成文 , 其文鲜活 、 达 、 实 ; 故 畅 充 丽 “ 以文 显道 ”则 是 指 欧 阳修 散 文 的 语言、 结构 、 巧等 往 往顺 道 而 为 , 技 是 彰显 心 中之道 的有 效 载体 。 管 尽 唐代 的韩 愈 、 宗元 提 出 了
1
文 以载 柳 道 的散 文创 作 理 论 , 后 来 他们 还 但 是走 向了 尚奇 的怪 路 , 真 正实 现 而 文 道 统一 的 , 当属 欧 阳修 的散 文 。 以道成 文抒 己怀
一
(
第一类 , 细致 委 婉 , 以柔 藏 刚 。 欧 阳修 的 此 类 散 文 表 面 上 好 似 经 过 精 雕 细 琢 , 言 细致 委婉 , 是 语 但
整 体 上 浑然 天 成 , 不 出 过分 的雕 看
饰之处 , 同时 以柔 藏 刚 , 自己 对 把 人 生时 代 的独 到见 解蕴 含 其 中。这
“ 道 成 文 抒 己怀 ” 欧 阳 修 以 是 散 文 的一 大 特 色 , 不 仅打 破 北 宋 这
初 期 四六 骈 文 的空 洞 无 物 和 旧 风 陋 习 , 且继 承 了唐代 韩 愈 的 文学 而 主 张 , 定 了散 文 的新 格 局 。 欧 阳 确
彩。
2
类 散文 的代 表 是名 篇 《 声 赋 》 写 秋 , 自己夜 读 时 ,闻 听风 声 、雨 声 、 涛
声 、 金声 、 马声 , 呜 人 把它 们 比喻成
第 二 类 , 悟 人 生 , 悟人 情 。 感 体
二 十 五 岁 时 结 婚 刚 两 年 的 妻 子 不 幸 去世 , 对幼 年 就 缺 乏完 整 家 庭 这
无 形 的 秋 声 ,作 了 绘 声 绘 色 的 描
写:
修 的一 生 经历 坎 坷 , 社 会 人生 有 对 许 多 的 感 悟 ,于 是 下 笔 成 文 抒 己 怀 ,写 就 了一 篇 篇 或针 砭 时 弊 、 或
抒 发 情怀 的散 文 。 些 文章 可大 致 这
“ 淅 沥 以萧 飒 , 奔 腾 而 砰 初 忽
分为 两大 类 : 第 一 类 , 砭 时弊 , 慨 陈 述 。 针 慷 欧 阳修 为 人耿 直 坦 荡 , 政 治 上积 在
极 主 张 改 革 , 对 因 循 苟 且 , 昏 反 在
3
的 欧 阳修 来说 是 个 不 小 的打 击 , 于 是 欧 阳修 怀 着 极 度 的 悲 痛 写 下 了 悼念 亡 妻 的《 梦赋 》 对 亡 妻 的感 述 , 情是 如 此 之深 , 亡妻 的思 念是 如 对
此 之 长 , 出的 文章 才 会 如此 之 悲 写 伤 。 亡 妻 如此 , 亡友 亦如 此 , 对 对 在
湃 ; 波 涛夜 惊 , 如 风雨 骤 至 。 其触 于 物 也 , 琰 铮铮 , 铁 皆呜 ; 璇 金 又如 赴 敌之兵,
衔枚 疾 走 , 闻号令 , 闻 不 但 人 马之 行 声 。”
接 着 又 采 用 了 赋 体 的 铺 排 手
庸腐 败 的北 宋 统 治 集 团 中 , 他是 难 得 的清醒 人 物 。 于是 他 心 中常常 填 满 许 多政 治 主张 , 吐不 快 。 此 , 不 因 他 写 下 了许 多 令 当 时 朝 野 振 聋 发 聩 的 文章 ,以 道 成文 。《 范 司 谏 上 书 》 《 高 司 谏 书 》 是 这 类 文 与 与 就 章 。 在《 他 与高 司谏 书 》 文 中痛斥 一 高若 讷 : “ 力 所 不 敢 为 , 愚 者 之 不 夫 乃 逮; 以智 文其 过 , 此君 子 之 贼也 。 今 足下 又 欲欺 今 人 , 不 惧 后世 之 不 而
可欺邪 , 况今 之 人未 可欺 也 。”
4
《 石 曼卿 文 》 祭 中他 呼 喊道 : “ 呜呼 曼卿 ~ 生而 为英 , 而 为 死
灵 。 同乎 万 物生 死 而复 归于无 物 其 者 , 聚 之 形 ; 与 万 物 俱 尽 而 卓 暂 不 然其 不 朽 者 , 后世 之 名 。此 自古 圣
法 , 声 、 、 、 、 等方 面 , 从 容 气 意 声 描 绘 了一 幅 万物 萧 索 的秋 景 图 , 文章
的结 尾 处 又 自然 而然 地抒 发 自己
对 人 生 的感 悟 , 由秋 天 对 植 物 的损
贤莫 不 皆 然 , 著在 简 册 者 昭如 日 而
星 。”
伤 而 联 系 到 人 事 忧 劳 对 人 的 健 康 的损 伤 , 现 了对 生 命 的执 着 与 关 表 注 , 且 具 有 普遍 的人 生 意义 。此 并 类文 章还 有 《 翁亭 记 》 。 醉 等
第 二类 , 而有 法 , 意深 刻 。 简 寓 简 单 而 有 法 是 欧 阳修 针 对 时 文 的 繁 冗 艰 涩 而 提 出
5
的 创作 主 张 。 如
欧 阳修 以无 限 的 悲 痛 抒 发 了 对 亡友 的深 切 悼念 之 情 , 是 情 之 真 所 至 , 之所 成 。我 们 可 以把 这 类 文 散 文 中的 “ ” 解 为 作 者 心 中 的 道 理
亲 情 、友 情 这 朴 素 而 又 真 挚 的感
情。
《 油 翁》 文仅 ,, 字 , 把 从 买 一 ,个 但 容 文 章 、 循 善诱 的买 油 翁 和骄 傲 循
轻 狂 、 郎 自大 的陈 尧 咨这 两个 人 夜
此 文言 辞 犀利 , 高若 讷 的 伪 将
君 子 面 目一 层一 层 剥 离 出来 , 在此
二 ( 显道 炼 风骨 以文 欧 阳修 的 散 文 继 承 了韩 愈 文 以载 道 的思 想 , 在 散 文 创作 中还 他 十分重 视 文 学 形式 与 表 达 技巧 , 因
物 形 象刻 画得 十 分生 动 , 同时 又 巧
6
妙地 揭 示 了“ 能 生巧 ” 熟 这一 道 理 。
文 中 欧 阳修 不顾 自己的 身份 地 位 ,
也 全 然 不 顾 写 出此 文会 带 来 什 么
语言简洁平易 , 意蕴 丰满 , 后 不 读 得不 令 人 惊 叹 欧 阳修 技 艺之 高 妙 。 早 期 所 作
的《 鱼 记 》 有 异 曲 同 养 也
工 之妙 。
样 的后 果 , 慨 陈词 , 慷 畅所 欲 言 , 这 是 真 正充 满 道义 的 文章 。 如 黄庭 正
坚 所 说 : 观 欧 阳 文 忠公 在 馆 阁 时 “
为 他认 为没 有 好 的表 达 载 体 , 好 再 的 思 想 内容 或 修 养 情 操 也 是 无 法 表 现 出来 的 , 他说 :古 人 之 学 者并 “ 非 一 家 , 为 道 虽 同 , 语 文 章 未 其 言 尝 相 似 。 ” 见 欧 阳修 不 仅要 以道 可
成 文 , 追 求 以文 显 道 , 成 自己 还 炼 独 有 的风 骨 。以此我 们 可 以归纳 成
7
综 上 所 述 ,以道 成 文 、 “ 以文 显 道” 正是 欧 阳修 散 文 的主要 特 色 。
蒋 文华 ,浙江 省兰溪 市兰 荫中学教
与 高 司谏 书语 言 , 以斥 冲万 里 。” 可
但 文 中更 多 的 是 体 现 了 作 者 的 理
性 、 直 的 性 格 、 光 的 睿 智 和 渊 正 闪 博 的学 识 构 成 的道 , 文 章 大 放异 使
8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9
欧阳修的散文特点
欧阳修的散文特点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名篇。
最能体现他散文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作品。他的这类散文,无论状物写景,或叙事怀人,都显得楚楚动人,如他最著名的《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四时的景色和早晚的变化以及人们游玩山间的情景,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抒发了一种解脱束缚后,从容怡然而又怅惘若失的情怀。《醉翁亭记》连同他的《鸣蝉赋》、《秋声赋》一样,都保持了骈文注重声律辞采的特点,散文句法的加入,又使得文章节奏变化协调、舒敛自如。
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