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péng pài gē da xún luó xiāng qiān lián yi wú gōng
( ) ( ) ( ) ( ) ( ) ( )
二、 比一比,先注音,再组成词(每空0.5分,共6分)。
凌( ) ( ) 卷( ) ( )
棱( ) ( ) 券( ) ( )
暇( ) ( )
遐( ) ( )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共6分)
千( )百( ) 自( )自( ) ( )首( )耳
敌( )我( )( )条( )理 ( ) 喜( )狂
四、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5分)
1.他脸色苍白 艰难地说 水 水 说着就昏过去了
2.不 不 你误会了 他解释着 我不是残疾人 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 说着 他踢踢腿给老奶奶看 车上的人都 笑了
五、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
1.水清石出鱼可数,( )。
2.富贵不能淫,( ),( )。
3.( )、( ),是知也。
4.( )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它包括( )、( )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
六、按要求写四字词语。(3分)
1、含有数字( )2、含有动物( ) 3、ABCC( )
七、根据感情色彩归类词语。(4分)
贪生怕死 损人利己 奋不顾身 大公无私
鸡犬不宁 闻鸡起舞 狐假虎威 生龙活虎
褒义词:( ) 贬义词:( )
八、解释句子的意思(共6分)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4分)请你写一句关于环境保护的广告语:_____________ 请你写一句预示天要下雨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修改病句。(4分)
1、 昨天上午,我去表姐家玩了一整天。
( )
2、 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 )
十一、走进古诗。(共7分)
1、默写《示儿》。
示 儿 ( )( )
( )
( )
2、请写出第一、二句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十二、阅读理解(11分)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
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 短文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简要概括出来。(2分)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5分)
①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忐 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②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
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
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下面两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4分)
①“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写作。(30分)
你上小学以来,与同学间、老师间、父母间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或者目睹、听说过许多事情。回想一下,以《感动》为题,把最让你感动的事情写下来,文中出现的校名或者人名一律用“××”代替。字数500—600之间。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备课2013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 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 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 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 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 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 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 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 `海, 构成了全文的第二、 三、 四段, 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 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 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 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 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 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 水盖在第一片上。 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 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 动态美。
2 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 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 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 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 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 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 的朗读效果。
3 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 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 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 (让学生简述。 )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 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 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看海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第二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 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
1 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 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 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 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 抽 2~3名学生背古诗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1 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 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 读诵这首诗。
5 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 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 `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 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 “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 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 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学生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 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
1 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
①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②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书 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 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③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
2 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解惑。质疑预设:长扫:即常扫, 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 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
3 引导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 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 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4 指导学生美读全诗。
(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三、 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
(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
(3)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之情。读出赞美愉悦的语气。
5 拓展延伸。
(1)了解古诗常有“书??壁”“题??壁”等句式作题目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收集的 相关诗词,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2)背诵其他写景古诗,强化诗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四、作业设计
1 把每个生字写三遍。
2 默写课文。
3 选课文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景画。 第三课: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 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 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 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想画面,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三峡
1 教师放三峡美景的录像片断,配音简介三峡。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 的一段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 谷组成,全长 193千米。
2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江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1) 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飞降
(2) 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 浏览课文, 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 物特点的
(1) 学生浏览,勾画。
(2) 学生汇报交流。课文是按照一天中的早晨、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描写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3) 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文章的末尾,还各有一段,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两段在文章 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作用。文章的第一段: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文末的一段,点明所 写的美景正值中秋。这两段首尾照应,构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批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借助书上的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汇报交流。
①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批注明确三峡的秋天具有成熟、丰硕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批注:自己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三峡秋天的成熟特点的。这段总写三峡的秋天,抓住了 果实的特色、清香来体现成熟。
2.这篇课文主要写三峡秋季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美景,你认为哪个时段的景色最美,找出来读一读,把 自己的感受批写在相应的段落旁边。
3.学生汇报交流。(以下是教师预设课堂,可根据学生汇报而改变交流的顺序。)
(1)汇报课文写早晨的段落:
①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早晨的三峡秋色最美,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的美的?(透明的露水、峡风 的凉意、新鲜而闪烁的阳光。)
②你从以上词语中发现早晨的三峡具有怎样的主要特点?(景物特别明丽。)
③你在文中都批注了些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肯定,引导学生补充批写景物及景物特点,或者 批写自己的感受。)
④教师小结:三峡的早晨,沐浴在阳光之中,清新凉爽明丽,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请同学们美美地 朗读这一段。
(2)汇报课文写中午的段落。
①学生闭眼,听教师朗读这一片断,头脑中想象这段话描写的画面。
②请学生说说,从自己想象的画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以下词语中感受形象画面:群 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巨蟒翻滚呼啸,奔腾流去,波光荡漾。
③感受中午时候的三峡特点。引导学生从动词“跳跃”“翻滚”“呼啸”“奔腾”“荡漾”感受三峡 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让学生带着欢快、热烈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⑤让学生体会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批注出这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⑥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美读这段课文。
(3) 汇报写下午的段落。
①学生自读这段课文,想一想,三峡的黄昏有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这些特点的?把自 己想的,批写在文章的旁边。
②与同学交流学习这一段的情况:说特点,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③学生自己小结自学这段的方法,批注在文章的旁边。
(4) 汇报写夜晚的段落。
①齐读课文后,说说三峡的夜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三峡夜晚的特点是:幽静。
②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轻读。“渔火和灯标,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山是墨 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 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③请问同学们读出了什么味道?让学生体验三峡之夜的宁静、清幽。
④品读这段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4 小结第 2~6段。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所描写的不同时段的景物,从形象的语言中,体会特点。
(2)体会课文分时段写在条理方面的作用。 (围绕三峡的秋天美景,分时段写出其特点,显得条理清 楚,让三峡秋色之美更具丰富的内容。)
(3)回顾自己的批注,体会批注在学习课文中的作用。
5 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作用。(通过讨论明确:点明时间,照应开头)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 回顾全文内容,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 讲讲作者写三峡秋天之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说说你对三峡美景的感受,或写一段赞扬三峡秋色的话,与同学交流交流。
4 体会本文的表达方法。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表达。
(2)通过景物,展示其不同特点。
(3)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
五、作业设计。
1 背诵喜欢的段落。
2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三峡之秋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朦胧晚上幽静
第四课:游漓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 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 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完整教案
17《不平常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
意志和博大胸怀。
【重点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 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围绕故事,讨论交流,体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
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
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然后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2 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
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
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 找出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2 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前两封信:第一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
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A 和排长一起写第一封信给蒙生妈妈的战士们。
B 战士们想象蒙生妈妈收到这封信的情景。
C 收到蒙生妈妈回信的战士们。全班交流。
3 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这两封信,想:他们是的士兵。
4 我们给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 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
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5 自读文中的最后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想:这是一封的信。
6 课件出示这最后一封信:再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
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7 两次假设对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文中两封给战士
们的回信。
四、作业设计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视频导入,引入课文
师: 1945年,为抢占一个小型机场,我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这次战斗,对我军的反击至关重要。当时敌众我寡,战斗非常艰苦,非常惨烈。
(课件视频)
最终,日军落荒而逃,我们取得了胜利。战斗中,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了。
那么,我们该对这位英雄的母亲怎样交待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不平
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请同学们听范读课文,可以跟着有感情的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
2、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大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按事
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一共插入了几封信的片段?分别是
谁写给谁的?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回答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决定代赵蒙生
为他母亲写信的?
2、师(引读第一封信):排长的第一封信是怎样写的?大家一起读。(课件展示
信内容)
师:从这第一封信你体会到什么?(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尊重与深情厚意。)
3、妈妈的第一封回信是怎么写的?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大家思考:体现会
英雄母亲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对孩子和前线战士的鼓励,让他们安心打仗,
不要担心后方。)(课件展示问题)
4、小结:就这样,我们和后方的英雄母亲你来我往地以信交流着,在我们的心
中,一直以为英雄母亲都亲眼看到了我们的信。可是,1946年夏天我们却收到
了这样的一封信
5、师:范读信内容(课件展示信内容)
多么感人的一封信啊!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封信吧,并思考(课件展示问题:从信
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读完之后)引导理解: “俺不伤心”,一个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难道真的
不伤心吗?当然伤心,那是因为他是为打鬼子、保卫祖国而死的,所以母亲又说
他死得值。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样有怎么样的优秀品质?(舍小家为大家、
坚强、伟大等)那么你想对这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说些什么呢?(生讨论)
6、师:整篇课文除了不平常的信以外, 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你发
现了吗?
四、精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善意的谎言里看到了很多真诚的人,有真情的人。课
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请你写一写,然
后在班上交流交流。
五、作业设计:(二选一)
选做一:找找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读说说谁最让你感动,试着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选做二:学完课文,我们知道人世间有许多真情的人和事,你能说说现实生活中
有关这样的事例吗?
【板书设计】
17 不平常的信
事情的发展顺序:
起因——发生——发展——结果
赵蒙生 英雄母亲
悲壮光荣 坚强伟大
(舍小家为大家)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
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英雄妈妈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
信的感人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
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读和想象感受人物的情感,达到深入地理解课文的目的。
18革命烈士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读懂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
3 体会内容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学习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先烈们不怕
牺牲的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朗读录音带,搜集相关历史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渣滓洞集中
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多媒体展示法 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囚 歌
一、解字导入新课
1 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上看,
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
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 介绍时代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课件展示诗歌的
时代背景)
叶挺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
二、初读,质疑问难
1 师放范读录音带。
2 生自读课文,要求想办法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 学生质疑,师筛选补充。
三、研读课文
1 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
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
的是不是一回事?
2 设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
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
3 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理解
“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等的喻义,重点体现在“为人
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
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
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课件出
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
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们之间会说什么?自由讨论。让学生体会
出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加紧对坚贞不屈的革命者进行迫害;一面诱惑革命队伍中的
意志薄弱者叛变投降。师补充介绍叶挺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
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并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
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回到课题的“歌”字。
4 再读诗第一、二小节。集合学生从书中读到的,从影像中看到的,从老师
那儿听到的进行强烈对比,相信学生对敌人和叛徒的憎恨会更深一层,对叶挺的
坚贞不屈会更加佩服,真情流露,感情会水到渠成。
5 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
生!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同
桌讨论,汇报)
②师小结: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
在,它们将获得永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坚贞不屈,视死如
归的革命气节)
③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
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 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四、指导朗读
1 初步划出节奏。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
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
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 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多形式读——背诵。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 写一写学习诗歌《囚歌》之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耕 荒
一、故事引入,渲染气氛
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挺同志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其实像这样的烈士还
有很多。师讲述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历史事实。
(出示课件简介作者)
蓝蒂裕 囚居监狱内景
2 让学生在义愤填膺时听录音带范读《耕荒》。
二、自读诗歌,质疑解难
1 学生试着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这是写给自己孩子的遗嘱,体会诗中的意思,自由交流。
三、联系《囚歌》,理解喻义
1 《囚歌》和《耕荒》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差不多,两位都是革命烈士,
请同学们试着联系《囚歌》中的词句意理解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歌。
2 交流。重点指导对“荒沙”“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
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理解。
3 猜想这位父亲在给孩子写遗嘱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气节和心愿。
4 朗读,读出父亲对孩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 子看到父亲的遗嘱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2 假如你是作者的孙子,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五、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背诗歌。
六、搜集更多革命烈士的诗歌,开展革命诗歌交流活动。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 写一写学习诗歌《囚歌》之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软硬兼施 囚歌
立场坚定
甘于奉献
真诚的教诲
耕荒 严峻的形式 衷心的希望
【教学反思】
本文的两首诗歌,表现了先烈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教师在教
学时,除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外,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
品味、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先烈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为了促使
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
时多媒体展示画面和补充介绍相关的历史事实。以学生自读课文的形式进行教
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19《许世友四跪慈母》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2、通过对许世友及其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的词、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
坚强和许世友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引起学生共鸣,引入新课学习。
2、整体咸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3、体会感情: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4、拓展延伸:深刻把握人物的情感,鼓励学生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母爱的伟
大,学习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爱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和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多媒体展示法 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搜集与了解有关革命前辈的动人故事,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欣赏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大声回答我:这首歌是唱给谁的?(妈妈)引导学
生交流:你们爱妈妈吗?你认为你的妈妈爱你吗?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妈妈对你
的爱呢?(旁注:人间最真切的母子情深是最直接的人文教育。)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评价。
3、母子之情永远让人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儿子与妈妈之
间的动人故事。用你们最响亮的声音说出课题:《许世友四跪慈母》。板书课题。
4、质疑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如: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
人?他为什么要四跪慈母呢?
二、介绍许世友的生平
1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他的豪
饮放言,少林功夫,农民本色、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战场上豪气万
丈,攻无不克;生活中老将军同样为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歌,尤其是将军“四
跪慈母”的孝举更是世间人之楷模。
2、过渡: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下跪并不是很轻易做的行为,在我们祭祀
祖先的时候,或者某人受到另一个人重要恩惠的时候,或者是某人犯了重大的错
误需要忏悔的时候就会有“下跪”的情形出现,可为什么许世友还跪了四次呢?是
什么原因让他跪了四次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深入研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吧。
三、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读书笔记 课件出示下表。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表。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在书上。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二、分析“四跪”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分析母子二人的语言、动作,勾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感情,写写感受。
2.全班交流。
(1)交流一跪所体现的情感。
a. 指定小组选代表按表格汇报交流。
b. 句子品读:“他一把从人贩子手里拉回幺妹,然后?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
前,哭着说:?娘,不能把幺妹送进火炕啊,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掉一个
的话,那就卖我吧!”“母亲拉起跪在地上的许世友,悲伤地说:?孩子,起来吧。
娘向你保证,以后就是饿死,全家人也要死在一块儿!?”(旁注:文中感人至深
的对话,体现了许世友将军对亲人的无限深情,从句子品读中,让学生受到人文
思想教育。)
c. 文中通过许世友与母亲感人至深的对话,表现出许世友对亲人的无限深
情。从“扑通”一词可感受到许世友对亲人的关心是毫不犹豫的。从母亲的话中可
感受到她的坚强。这一跪的原因是什么?展现了许世友怎样的心情呢?(板书:
一跪:幺妹被卖,心痛)
(2)交流二跪所体现的情感。
过渡:那么这二跪慈母又是什么原因呢?
a. 指定小组按表格汇报交流。
b. 句子品读:“许世友惦念母亲,连夜赶回家,未及问候,便先双膝下跪道:
?娘,不孝的儿子让你受苦了。?”“许母咬紧牙,一个字也不说。”
c. 自己参加革命,让母亲受连累,遭毒打,从“许母咬紧牙,一个字不说。”
这句话可以看出母亲为了儿子甘心忍受一切痛苦。可看到伤痕累累的母亲,另一
方面也可以体会到许世友见母亲受难如万箭穿心的心情。(板书:二跪:母亲受
难,痛心)
(3)交流三跪所体现的情感。
过渡:一次,部队在战斗结束后整编,整编地点离许家洼不远,上级允许
许世友回家看看母亲,许世友又看到什么让他三跪慈母呢?
a. 指定小组按表格汇报交流。
b. 句子品读:“他来到家门口,顿时呆住了:房屋已被烧光,残垣断壁间,
搭起了两座低矮的草棚。许世友抓住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娘,您老人家受苦
了!?说着,便跪在母亲脚下。母亲拉起儿子的手,像小时候一样为他擦去眼泪,
只字不提自己的苦。”
c. 引导学生体会在战乱中,母亲生活艰难,当儿子的却不能在母亲身边照顾
她,这三跪展现了许世友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的心情。(板书:三跪:母亲受苦,
愧疚)
(4)交流四跪所体现的情感。
过渡:见到母亲受苦,却不能伺候在母亲左右,许世友万分愧疚。接下来
我们去了解许世友四跪慈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a. 指定小组按表格汇报交流。
b. 句子品读:“母亲披衣下床,把一手巾兜的鸡蛋塞到许世友手里:?儿啊,
娘下半夜就把鸡蛋给你煮好了,带着路上吃。?”“母亲不由分说,解开儿子的衣
扣,把鸡蛋塞进儿子怀里,重新把扣子扣好。”
c. 许世友第二天就要离开,母亲在下半夜就为他煮好了鸡蛋,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呢?学生自由发言。
d.“此时无声胜有声”,“许世友禁不住哭出声来:?娘,做儿的不孝,让您在
家受苦。我读过私塾,懂得孝敬父母,但是……?许世友难过得低下了头。为了
革命事业,许世友东奔西走,转战南北,一直不能在老人家身边尽孝,感到非常
难过。(板书:四跪:不能尽孝,难过)?孩子,娘不怪你,娘虽然不识字,可
娘懂得,大丈夫尽忠不能尽孝,娘愿意让你去尽忠。尽孝只为我一个人,尽忠是
为咱普天下的穷人哪!等打跑了敌人,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为了革命事业, 许世友转战南北, 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 母亲却懂得自古忠孝难两全,明白尽孝
只为一个人,尽忠为天下穷人的道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这是多么深明大义的老人
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临别时的一跪,饱含许世友将军
对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心情,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
母亲的深明大义让许世友动情地发誓:“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
的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听了许世友的誓言,
我们感慨地说:“这是一位 的将军。”
e.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细腻,那么谁来扮演许世友?谁扮演许世友的母亲? 一起来表演这感人的一幕呢?配上舒缓的轻音乐,请同学表演“四跪”的情景。
f. 评价后小结:这篇课文不仅塑造出一位充满柔情的将军,一位性情刚毅、深明大义的慈母,还向世人展现了母亲爱儿子、儿子爱母亲的人间真情。(板书:人间真情)
g 、课件出示许世友母子的像:此时此刻,你想对许世友以及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你想对养育你们的父母说些什么呢?
三、品读感悟
1.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2.抽生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全班评价。
四、写作方法指导
1.观察表中的“时间”栏,明白课文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介绍事情的习作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习作方法。
五、情感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前辈的动人故事, 讲出来大家分享。
2.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像许世友将军那样,牢记身边的亲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学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他们,报答他们。(旁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受到心灵的洗礼。)
六、布置作业
1.课外写一篇《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许 一跪:幺妹被卖,心痛
世 人
友 二跪:母亲受难,痛心 间
四 真
跪 三跪:母亲受苦,愧疚 情
慈
母 四跪:不能尽孝,难过
【教学反思】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豪饮放言、少林功夫、农民本色、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豪杰。而本文则通过刻画他四次跪拜母亲的动人情境,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流露出他无限柔情的一面。课文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许世友四次向母亲下跪的情形。课文感情真挚,人物语言、动作刻画细腻,表现了母子之间的人间真情。 我在教学第一课时时,组织学生观看许世友在战斗中的精彩片段,了解许世友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豪杰,然后重点学习字词,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质,感悟母爱的伟大,由此联想到自己要孝敬母亲,就连作业也围绕这一主题设计,有的学生作文由原来的不理解,到敬佩妈妈,写得相当感人。
20鸡毛信
【教学目标】
1
2 欣赏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3 能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
【教学方法】
教师:辅助性指导、讲解。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准备】
王二小、雨来、张嘎等抗日小英雄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初识小英雄
1 从前边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大英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想知道鸡毛信是怎么一回事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简单概括全文的内容。
2 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为故事拟定小标题: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3 指导学生分别朗读这六个故事。
4 学习按事情发展经过写作的方法。
二、细读小英雄
1 课文最后写到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英雄。从哪些地方看出海娃是小英雄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读读找找。
2 全班交流。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3 三、赞美小英雄 1 写海娃。
2 画海娃。
3 演海娃。
4 说海娃。
5 唱海娃。
??
四、寻找抗日小英雄
1937年到1945年,烧杀抢掠,肆无忌惮。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是飞机、坦克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有很多很多,如:王二小、雨来、张嘎等。交流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
五、身边现代小英雄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在我们周围也涌现出了一些小英雄,他们勤奋好学、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你能找到吗?夸夸身边的现代小英雄。
【作业设计】
1. 采用讲故事比赛的方法,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好。
2. 寻找抗日小英雄
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是飞机、坦克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有很多很多,如:王二小、雨来、张嘎等。交流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
【板书设计】
20鸡毛信
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海娃的品质:热爱祖国、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教学反思】
本文的篇幅较长,但是内容比较浅显,根据这个特点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让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要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地读书,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浏览与阅读的读书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通过细读重点句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行分析,从而领会人物的品质。
小英雄王二小 小兵张嘎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 区别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 积累名言。
3 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4 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述说尊老、爱老的故事,并从中受到教育。
5 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教学重点】
1 破折号的运用。
2 内心情感的表达。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件,《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搜集尊老、爱老的故事。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诵读法、感悟法、练习法为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文中三个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2 总结归纳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3 补充练习:
A 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 “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我能抽支烟吗?”
D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E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二、语海拾贝
1 导入,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习了很多有气节,有傲骨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有豪迈之情的名言。
2 自读理解。
3 交流补充。
4 读背接力赛。
三、互动平台
1 分析本单元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2 自己再从文中找出句子试着分析。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选择自己最棒的阅读方式读短文。
2 复习抓住任务的神态、动作、语言,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
3 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
4 交流感受。
五、作业设计
1.总结归纳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 积累一些有豪迈之情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一)为什么要尊敬父母或长辈。
1 读唐诗《游子吟》,再全班同学一起跟录音带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用感情的歌声来表达对父母的深深谢意,谢谢他们给予我们的无私深沉的爱。 2 全班同学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父母或长辈(可以讲一两件记忆中最深的长辈对你关怀和爱护的事,也可以谈谈体会,你的父母是如何在生活上照顾你,学习上关心你,思想上开导你,行为上指导你的)。
3 说说其他长辈是如何关心你的。
(二)我们应该怎样尊敬父母或长辈?
1 要听从父母或长辈的正确教导。
2 对父母或长辈要有礼貌。
3 要关心体贴父母或长辈。
(三)评一评:谁尊老爱老做得最好?
二、习作百花园
1 观广告。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2 说感动。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
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天鹅的故事》;“同一首歌”爱心帮助贫困大学生、白内障儿童、艾滋病患者;部分’05、’06感动中国、感动重庆人物等等。同学们,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你一定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选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
3 评感动。同学互讲,在讲的时候,要把自己最动感情的地方讲具体,把自己心里的感受讲出来,争取打动你的同学。讲完后听听同学的感受和意见,同学之间互相诉说,互相帮助,材料更丰富。
4 写感动。经过了前两步,大家已经胸有成竹了吧,那就赶快趁热打铁,动笔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大家要记住这句话“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要写真话,抒真情。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完整教案
29 颐和园的长廊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 (板书:的长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
2 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 分小组读课文。
4 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
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 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2 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 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
(三)讲读第3~10段。
1 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 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 绘画艺术
3 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
(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相机板书:精美三
绝 万寿山 昆明湖 小结: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既考虑了气候,又考虑了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遗,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造型更非比一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呀!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引读第4~7段,还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因势利导,感受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并反复感受长廊三绝的精美。这三段的中心句是——(生齐答)。过渡: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绘画艺术)
(3)关于绘画艺术,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A 快速默读第8~10段。
B 第8段在第8~10段中有什么作用?
C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相机板书:赏心悦目
(4)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 课件、插图等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 师生合作朗读第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文字中感受一次长廊的精美。
6 小结: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四)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五)梳理文章结构:师生共同完成。
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文章开门见山介绍了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激发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第3~10段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长廊的美,其中第4~10段是全文的重点。第4~6段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作者抓住了一个“绝”字,从造型、风水、结构等方面作了介绍。第8段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其后在第9~10段写了长廊的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一段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同学们对长廊的向往。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我们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
(六)总结
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
四、巩固
感知现在,长廊就在你们眼中,用上课后4题中的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与拓展
1 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 朗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3 仿写小练笔: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
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造型绝
建筑艺术 风水绝
结构绝
29 颐和园的长廊 美
数量多
绘画艺术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本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颐和园长廊的美。在教学
中,结合风景图片与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读,通过交流去感受体会长廊独特的美。
30 女娲创造人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初步了解神话
故事的特点。感受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洋溢着
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女娲身上的母性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通
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课文想像力丰富的特点。
通过探究阅读,清楚女娲形象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领会本文想像神奇合理的特点。想像的训练贯串
整节课堂。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围绕故事,讨论交流,体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小故事。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是从猿猴变的、是女娲造的、是上帝造的、是神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女神。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出示课题《女娲创造人类》,齐读。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探究质疑
1出示女娲挂图。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美不美?我们也可以将她画得更美,传说中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起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
2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指名提问,有三到四个问题后,让同学们主动回答一下,再接着提问,接着讨论回答。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一题,进行分析解答。
3 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分几步展开叙写的呢?
分三步: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造人的方法是什么?
(3)怎样让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分四步: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
(3)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
(4)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教师:我觉得两种分析都对:一是概括分,一是具体分,我们暂且按第二种分法吧。谁能回答这四个问题呢?(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喜爱的符号勾画出来,再全班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四、深入阅读,共同探究
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组讨论。)
第一个问题: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赋予她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她又是一位母亲的化身,女娲创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的身影,正显露出一位的母亲勤劳、智慧、伟大。我们姑且把她视为一个“人”吧,说说看,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是一个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有智慧、极其聪明、手非常巧、慈祥??)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学过或看过许多神话,如《西游记》《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灿烂猪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虚构的,但为什么还喜欢看,还那么吸引人呢?
归纳:就以《女娲创造人类》为例,它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神话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强,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五、跳出课文,展开想象
1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近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课外去找一找,读一读。教师推荐阅读《伊甸园里》,请同学们说说同样是神创造人类的神话,中西方有没有区别。
2神话既然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对它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改造,请对课文的某一部分进行合理的想象,或许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指名交流自己的想象。
3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读一读《风俗通》中的原文。思考: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洗的段落。
【板书设计】
为什么造人:世间荒凉 孤独寂寞
30 女娲创造人类 怎样造人:灵机一动 掘土揉团 绝妙办法 枯藤挥洒 人类可贵
的创造力
怎样繁衍: 男女配合 时代绵延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既从神话文学角度
欣赏揣摩,又以科学眼光审视思考“人类起源”这一重要话题,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在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注意营造接纳的、知识性的、愉悦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激活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并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品尝想象带来的喜悦。
3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唐代诗人王昌龄、南宋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塞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 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 读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2 简单介绍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3 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 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 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 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一读。
(2)学一学。我们刚才了解了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的两行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3)说一说。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4)看一看。出示资料:据《资治通鉴》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
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己亥岁二
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5)诵一诵:指导读这两句诗。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 发千古之感慨, 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引: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生读诗句。引: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生读诗句。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齐读诗句。
(6)说一说。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生活,你想说什么?(出示)对征人:对战争:
(7)讲一讲。指名讲诗句的意思。
4 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过渡:所以诗人这样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说一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的观点和希望。征人的希望,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2)看一看,出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3)诵一诵。指导读出诗人不同的感受。
A. 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引读。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B. 对朝廷的失望。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廷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指导读出诗人和征人内心的那份失望和无奈。
5 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1 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2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的同情。
板书设计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凝重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渴望失望
第二课时 示儿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 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你们知道什么叫“压轴之作”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2 了解背景: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二、自由读这首诗
1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
三、新授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哪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
1 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2 自读古诗。让学生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3 合作学习。(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 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①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②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5 体验感情。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板书:
盼)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 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强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6 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配乐背诵。)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诵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 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配乐朗读。)
2 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有课后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学反思】
本课的两首诗皆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关键是指导学生领会理解古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意。在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及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 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
—四五千年的历史。
2 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 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 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 智慧 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 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下次我们再举行“金字塔新闻发布会”。
2 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板书设计】
32埃及金字塔
宏大血汗
精巧智慧
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构造及其建筑历史,展示了金字塔辉煌的艺术成就,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杰出的才干。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对于金字塔,虽然听说过,但对其知识了解甚少,可让他们课前先搜集资料,再交流展示,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密度,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积累与运用(八)
【教学目标】
1 认识问句的三种形式。
2 积累名人名言。
3 能就自己读过的文章谈谈表达顺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 能不拘形式地写出一次调查活动的经过或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重点难点】
1 能就自己读过的文章谈谈表达顺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能不拘形式地写出一次调查活动的经过或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诵读法、感悟法、练习法为辅。
【教学准备】
1 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分组定好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路线、要做的事;组织学生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把活动的收获记录下来。 2 收集关于汉字发明的资料、故事、传说等。
【教学时数】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三个句子,自由读这三个句子,读后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全班交流。
4 指名说:我们应该怎样区分这三种句式?
5 小结:这三个句子相同之处都是问句,句末都有问号。不同之处是:第一句是疑问句,需要读者思考并回答;第二句是设问句,是作者自问自答,给读者造成悬念。第三句是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表达肯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感情。从这三个句子的比较中,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问句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 导语: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说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鼓舞或教育其他人的话语,这就成为名言。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名人名言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位名人说的话。
2 自读名言。
3 分小组进行名人名言对接比赛。(一组说名人,一组接名言,或一组说前半部分,另一组接后半部分。)
4 分小组进行比赛。(师说名人,小组生说名言。)
5 指名讲其中一个名人的故事。
6 自创“我的座右铭”,自我激励。(写在一张漂亮的纸片上,粘贴在班里“学习栏”。)
三、互动平台
1 学生自读对话。 2 同桌对读,互谈收获,全班交流。 3 谈谈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到哪些表达顺序。 4 谈谈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有什么好处。
5 小结: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表达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还要注意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的表达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认真阅读分析,同学们一定可以把握得非常好的。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导语: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记录并推动着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汉字。据考证,汉字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此可以断定古汉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现在全球在使用汉字做交流工具的有近15亿人,可见汉字在传播人类文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这魅力无穷的汉字是谁发明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一篇关于汉字发明的故事。注意,在读故事前,先要看清楚短文前面的问题和要求。 2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故事,边读边根据要求批写。
3 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收获。
4 全班交流。
5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汉字发明的资料、故事、传说等。
五、作业设计
1 写三个问句,分别表达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气。
2 积累已学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1 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汉字的美吗?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方方正正、横平竖直,这是汉字的形体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么美的汉字,人们是否规范使用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任务,调查规范用字的情况。
2 分组。学生自由组合,以5~8人为一组。
3 制订调查计划。
4 分组汇报活动计划。
5 分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规范用字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6 分组汇报调查情况。(汇报时,引导学生介绍清楚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哪些错别字、滥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
7 师生共同讨论应该如何改正,并如何向主人建议修改,要求他们尊重并善待汉字。模拟场景演示,师生共同评议。
8 学生向主人建议修改。
9 学生分组汇报主人修改情况。
10 总结: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它只对真正爱它、懂它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
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
二、习作百花园
1 分小组回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2 小组派代表讲述活动的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3 共同讨论写活动的文章的表达顺序和结构。
4 学生自拟写作提纲,全班交流,评议修改。
5 学生根据提纲进行习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6 写完后修改,再有感情地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7 推荐本组的优秀习作到全班朗读,展示,并进行评议、修改。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
小学五年级 期中 语文试题(西师版)
姓名:
一、识字写字(24分)
1、看拼音,写词语。( 7 分) qiè yù ɡōnɡ xùn
( )意 荣( ) ( )敬 潮( )
bá shè jǐnɡ jiè xún luó ɡē dā quán yù ( ) (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6分) 显露(lòu lù) 湖畔(pàn bàn) 啮合(liè niè) 胡同(tónɡ tònɡ) 奖券(quàn juàn) 抓贼(zuí zéi)
3、找出下列词句中的错别字,在下面画上横线,再依次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3分) 开天劈地( ) 侵人心脾( ) 弃而不舍( ) 这壳上曾经显示浪花、旋窝和潮锋起伏的形壮。 ( ) 4、在词句中选择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在下面画上“——”。(2分) (1)人类世世代代绵延..
下来。 ①温和,柔美; ②延续不断; ③柔软不断
(2)因为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则笑语,教室里自然..会腾起一片笑声。 ①人们态度不呆板; ②指大自然; ③理所当然。 (3)不平常..
的信。 ①平时、平白; ②普通,不特别; ③经常的。 (4)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大家交流..
。 ①交错地流淌; ②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③彼此交换意见。 5、辨别下列字的音、形、义,再组词。(8分)
掺( )( ) 澈( )( ) 渗( )( ) 撤( )( ) jiāng( )( ) mèn( )( )
将 闷jiàng( )( ) mēn( )( )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1、写出你积累的表示颜色翠绿的四个四字词语。(2分)
2、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是否用得恰当,用得恰当的打“√”,如不恰当,请改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写在句后括号里。(4分)
(1)我们要全心全意....
地为班集体服务,以此来证明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
(2)温柔的微风吹来,我感到心惊胆寒....。 ( )
(3)人们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极不情愿....地向他鼓掌。 ( )
(4)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小心翼翼....地结伴而出。 (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三峡之秋》描写的是中秋这天三峡秋景的特点。( )
(2)“咩,咩——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中的破折号的作
用是表示声音延长。 ( )
(3)“海豚救人的举动源于它们照料子女的天性。”缩句是
“海豚救人是天性”。 ( ) (4)头狼的王位是世袭制。( )
(5)“因为被沙滩阻止着,它便吐出一堆白沫而退下去,但又立刻前赴后继地拥上来,像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不是比喻句。 ( ) 4、找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词语“\”划去。(2分)
(1)身先士卒 至高无上 机智勇敢 赞叹不已 走投无路
(2)重视 斜视 正视 仰视 俯视 5、在原句上修改下列病句。(4分)
(1)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
(2)他拿起笔忍不住不禁又写了起来。
(3)那时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但是他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4)今天,全体五年级同学参加语文测试。
6、按相关内容填空。(6分)
(1). 蜘蛛结网,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报晴天到。 (3) 燕子高飞晴天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没钓到那条鱼》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在事情未办成之
前。不能。
(5)鲁迅,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浙江__________人。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
(6)“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排闼”意思是 _________ 。
7、将下列排列混乱的句子理顺成有条理的一段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 )因而有人叫它雾峡。
( )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 ( )那画面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 )到巫峡观峡赏雾,你会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 ( )巫峡多雾。
三、阅读理解。(19分)
1、读课文片段,完成题目。(6分)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划横线的句子除运用了拟人手法外,还采用了修辞方法。(2分)
(2)片断中“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这两个词各表现了百合花什么想法。(2分) “全心全意”表现了。 默默表现了 。
(3)仿照文中加点的关联词句,用上“不管……都……”写一句话。(2分) 不管……都……
2、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雪
余秋雨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默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犬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
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的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 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 夜间 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人 它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
的花卉和树木 斜的 直的 弯的 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给短文末尾处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3分) (2)照样子写词语(AABC式,在短文中找)。(2分) 津津有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2分) 浓郁:反义词 活泼:近义词
(4)福建的雪与上海的雪各自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出来写在横线上。(4分)
(5)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
四、习作(30分)
题目:触动我心灵的一件事
提示与要求: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事情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请你选择其中一件事写下来。注意写清这件事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叙事要具体生动,字数400字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