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是着名作家林海音的一本经典自传体小说~据说这本书内容虽不多~却反映了当时整个北京的面貌。今天我就感受到了它的蕴意。
《城南旧事》通过了天真的小英子的童眼和经历贯穿了整本书。它先通过小英子的好友惠安馆的疯子秀珍苦苦寻找她那被家人抛弃的女儿小桂子的悲欢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世界的苍凉~人们都认为秀珍是骗子~但在小英子眼里~她只是一个懂得爱的女人;后又出现了一个无奈的小偷厚嘴唇~他为了供弟弟上学选择了偷窃~所有人都憎恨这个可恶小偷~但在英子眼里~他却是善良~真诚的好人;再后来~小英子家的女佣宋妈也走了~宋妈抛下儿女来到英子家~喂养了英子的弟弟~自己唯一的儿子却被淹死了~照顾好了小英子~自己的女儿却也被丈夫卖了~她坚强地承受起一切痛苦~但最终还是被丈夫用毛驴接走了。更令人悲痛的是~英子爸爸的花落了~这个给英子带来巨大的影响的人走了~而经历了这一切~英子却没有倒下~而是坚强、冷静的撑起了这个家。也就是那时起~英子的童年消失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是否也这么由天真无邪变成现在的样子?童年总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因为它没有罪恶~也不懂得罪恶。在它的眼里~什么事都是最简单的~没有什么复杂之处。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哪怕那个人
1 / 4
是强盗~是土匪~他也有真诚的一面~他的心底也有最纯洁的地方。如果一个小孩子做一个极其简单的事~他不会往别处想~就会用最简单的方法做这件事。可在我们的眼里~什么事都复杂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实在懂得太多~明明很简单一件事~非要用复杂的眼光去看它~看着看着~就把自己也让绕糊涂了。就算它很简单~我们也总是怀疑它是不是有什么不易察觉的精巧之处~从而花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解开一个花一分钟就行的事~这不知在浪费光阴吗?
也许我们该学学那些小孩子~用童眼去看世界~因为这也是有太多好处的~就像英子那样~如果她当时和其他人一样认为秀珍是疯子~也不会拥有这段珍贵的情谊;如果她当时遇见小偷是慌忙逃跑~说不定就没有下面的故事了。一件事不要把它看得那么复杂~先用最简单的眼光看它~如果看不透~再一一解开它的秘密~这样会轻松许多。来吧~让我们以后用童眼先看这个世界!
用童眼看世界_读了《城南旧事》有感_800字相关内容:读《桃花心木》有感800字高中作文 今天~我们班上了一篇课文《桃花心木》。这片课文时候着名作家林清玄写的。课文表面上是写树~实际上是要借树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读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让我想到老师~课文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比喻成人的成长。...
暑期《大学》读后感 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
2 / 4
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可是~现在在大学就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逼着自己看。最近老师要求我们看一些古代蒙学的教材~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1949年-1992年)的代表作。这部鸿篇巨制从一九八六年问世以来(一九八六年出版第一部~一九八八年出版第二部~一九八九年出版第三部)~获得长时间的社会轰动效应~在第三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中名列前茅~是新时...
励志修学的名著读后感 范文一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
名著读后感200字 in1872,phileasfogg,anenglishgentleman,bets20,,there
werenoairplanesorothertypesofhighspeedtravel....
外国名著读后感500 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世界的变化~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在很多时候~我都有因前途渺茫而欲哭无泪的感觉。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鲁滨逊~因为他~让我站起来~也只有他~才让我不怕挫折~乘风破浪。
3 / 4
读《桃花心木有感》_400字 今天~我们班上了一篇课文《桃花心木》。这片课文时候着名作家林清玄写的。课文表面上是写树~实际上是要借树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桃花心木》讲述的是一位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的事~作者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这篇由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站为您整理提供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准确概括了文章内容~并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写出自己的收获~还结合其他故事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详略得当~引议联结恰到好处~希望您会喜欢。
4 / 4
用童眼看合肥书信作文
合肥,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用童眼看合肥书信作文一:
过年了,我期待的2009年终于来到了!心中一直深藏着一个愿望那就是到合肥看望分别以久的爷爷\奶奶。还有在异地工作、生活的三爹、三妈和我那可爱的小妹。于是,大年初二,爸爸带着我开始了盼望已久的合肥之旅。
经过了中午1:30,三爹在汽车站接到了我们。回到了家,我终于看见离别多日的爷爷,奶奶。他们看上去好像又老了几分,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根,这一切让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吃完午饭,就开始爬山,山的名字叫蜀山,到了
1
山脚,我和三爹,爸爸就比赛爬山,其他人在山脚等我们。山路都是一些石块,很不方便,不过我还是第一爬到山顶,在山顶休息了一会儿,我就向四周望去,山下一片绿色,向前看就是都市,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看完后,就往回返,到了山脚和我奶他们汇合,坐车回家了。 第二天,三爹就带我们出去玩。早上,我们先到了海洋世界,一进门就看到了鱼,鱼的色彩美丽,样子各不相同。接着,上了二楼,鱼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了,有两栖动物比如:水豚,形状像老鼠,吃小鱼;娃娃鱼,叫声像婴儿的啼哭,手臂像娃娃的手臂,可以两年不进食。我又看见一些厉害的动物:世界最长的蛇,长1.9米;电鳗,经常成群结队的捕食,可以放300~800伏电压;刺豚,经常有鲨鱼攻击它,但稍微一碰就会变成带刺的皮球,让鲨鱼无法下嘴。向前走了一段,看见一些标本:蜘蛛蟹,鲨鱼头骨,海龟。接下来到了海底世界,站在这里,就像站在海底,海底世界有了一些古怪和稀少的鱼类:有蝠鲼,号称水底蝙蝠;中华鲟,有水中大熊猫的美称。走出海底世界,就到了鲸鱼馆,馆里只有一只略齿鲸,非常庞大。鲸鱼馆左边是企鹅岛,岛上有几只小企鹅游来游去。走了一会儿,看到一群海豹,我和妹妹一人拿一条鱼来喂海豹,我把鱼伸到离海豹三米高的地方,海豹一跳我马上升些高度,在第三次时,一不小心被海豹吃了。看见海豹吃得正香,我也饿了,我们就去吃肯德基。
2
走进肯德基一股香气迎来,肯德基是占姆上校创办的,他开始时向每一位客户推荐自己的炸鸡,在失败一百多次后才成功了。
吃完肯德基,在3楼玩了一会儿电玩,就又到吃饭的时间了,我们吃的是自助餐,服务员每分钟都加点儿菜,菜都是烤制食品,我们一家吃得肚皮都撑圆了,吃完饭就出门了。上了立交桥,合肥的夜景真美啊!灯火辉明,五颜六色,看完夜景就坐车回家了。
第三天,我们就到超市买东西,在商店转了一圈挑了一些东西。回到家就吃饭,吃完饭后,我和我爸就坐上火车走了。在火车上我在想:下一次放假,我还过来。啊!合肥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在合肥玩的很开心。
用童眼看合肥书信作文二:
3
我出生在合肥,上幼儿园也在合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合肥的楼房没有这么高,街道没有这么宽,车辆也没有这么多,听爸爸讲那时的合肥市区面积也没有这么大。
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我就闹着爸爸、妈妈带我到市区玩。第二天,爸爸开着车,我们穿过市区,再顺着外环高架绕一圈,透过车窗向外看,尽揽家乡的风光。我一边看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妈妈给我讲合肥的历史和变化。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名城而闻名海内外。并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学府,还有各类科研机构。合肥是一个生态之城,逍遥津、包河等处公园,更是使合肥呈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貌。
但是在九十年代以前,合肥虽然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但市区面积比较小,高楼大厦还比较少,城市的街道窄而拥挤,与上海、南京相比也只能算是一座小城市。自从合肥划
4
入长三角地区后,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人口在不断增加,经过合肥人的努力奋斗,现在合肥已经发展成为一座不仅具有文化底蕴的古城,更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城市,我的家乡变化真大。
用童眼看合肥书信作文三:
清晨起来,只见外面都是落叶,把小路盖得严严实实,似乎下了一场树叶雨,给我的家乡合肥平添了几分美丽.
秋天的合肥,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有生气;也不像绿叶成阴的的夏天处处充满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我爱看夜晚的和平广场,那幽幽的泛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像繁星点点地映在草坪中.我爱看大蜀山下的金黄灿烂的田野里站在山上望着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几朵白云悠悠地在天空中漂浮着,真是秋高气爽啊!
我觉得我的家乡最美
5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6
7
学学童眼看世界
多年前,我有一辆旧桑塔纳,车子发动起来的时候,“轰轰”作响。我家小儿一点也不怕,一有空就往车里钻,俨然把这车子当成了一个大玩具。
一日,带他去兜风,车子停在路边,不料飞来一辆电瓶车,“砰”一声,撞在了前轮上。倒了电瓶车,摔了女子……女子先说对不起,说她刚才接了个电话,没看清楚前面有车。前轮轮胎破了,损失不小。
我让那女子赔点钱,女子死活不肯,有人报了警。很快一辆警车闪着灯呼啸而至,下来三个警察。我那小?壕谷慌淖判∈郑?大喊:“爸爸,这是警察叔叔。”
我心急火燎,似乎在火里,而小儿却似乎在水里,这事对他来说,真的毫不关己。不少路人也笑,说这孩子真有趣。
小孩子的视角很有趣,在他们心里,没有什么忧愁的事情。在孩子眼里,这不是一起交通事故,而像是一个游戏:一个马大哈阿姨,好像故意碰了车子,然后和爸爸热烈地讨论了一番,接着很多叔叔阿姨都过来参与这个游戏,最后连警察叔叔也来做游戏了……
丰子恺有不少写家庭琐事的随笔,其中有一篇写“逃难”的文章。当时丰子恺住在上海,军阀混战,战事不断。一日,丰子恺突然听到枪炮声,大家惊慌失措。丰子恺于是和邻居一起,扶老携幼出逃,大家叫了汽车,然后到了江边,躲到了避难所里。这段“逃难”经历让丰子恺不堪回首,那种惊慌、忧虑和奔波,会让他从噩梦中惊醒。
但有一天,丰子恺和小儿嬉闹,问小儿最喜欢什么事小儿坦然而答:“逃难。”丰子恺问,你知道什么是逃难小儿说:”逃难就是爸爸、妈妈、弟弟……还有娘姨一起,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在孩子眼里,逃难竟然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平时少有机会坐汽车,逃难的时候坐了,平时很少去江边看大轮船,逃难的时候看到了。那仿佛是一场全家人一起的出游,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以至于这孩子逃难回家之后,经常拿着笔画汽车,画轮船,逃难留给他的不是恐惧,而是一次难忘的欢乐旅行。
童眼看世界,这大自然中的一切,全然没有利与害。车来车往,那是游戏;争争吵吵,那是游戏……人活于世,不妨学点孩子的童眼看世界,站在远处看看自己,看看别人,或许还真的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生活有时真像一出戏,有时你要入戏,倾情出演;但有时也要懂得出戏,抽身而退,站在远处,像个孩子一样,静静地看戏。
(潘光贤摘自《城市金融报》2016年12月7日)
睁眼看世界
睁眼看世界
睁眼看世界 今天的天气一如既往的和暖,有点风,空中尘土飞扬。 一直喜欢蜗居在家的我,突然有种想出去走走的冲动,于是骑车走出笼子一样的大门,一下子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 到哪儿去?出来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没有既定的目的地,漫无目的的前行,眼睛所到之处都是尘土飞扬,一下子把原来那种心情抹杀完毕。回去?刚出来就回去?疯了?不回去?那去哪儿?悠悠地随心去走,竟然随车流走到了车来人往的大街,驻足之处是经常光顾的理发店,对,理发去,换换心情。于是推门而入,老板娘很热情,很熟络的打着招呼,找定自己的位置坐下,老板娘熟练的介绍着各种服务,我笑了笑说,老样子。于是理发师给了一个浓浓的笑意,我则深深地蜷缩进了沙发椅,任这个理发的小伙子侍弄着头发。 半个小时在无声无息中过去了,有点累,于是动了动身子换了个舒服一点的姿势,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坐的位置正对着大玻璃窗。从这里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着窗外的世间百态:一辆三轮车从窗前经过,车上坐着一老一小,小孩儿兴奋的玩着什么,蹬三轮车的老大爷扭头笑了笑,好像在说,坐稳了。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挽手从窗前经过,从她们甜蜜的笑脸上可以读到掩饰不住的幸福。正沉浸在自己的被幸福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闯入,一辆电车陡然从一辆奥迪前面划过,车主的反应灵敏避免了一场人为的车祸,于是乎,便上演了一场名嘴争霸赛,两败俱伤。何苦呢?错了就是错了,互相原谅一下,可是…哎,人哪! 收回视线吧,要不还不定看到什么不想看到的奇闻轶事呢!等待与煎熬中,总算把头发做好了,走出理发店,心情轻松了许多,感觉人也精神了许多,真该结束这蜗居的日子,时常让自己融入人群,融入大自然,去感受一下人世间的纷扰。毕竟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只是一种意境,离我们的生活相差太远。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骑车往回走,不想再混入车流,找了一个僻静的小胡同,离开了喧嚣的人群。 风,依然像来时那样不急不缓;空中,依然是尘土飞扬,但再也没影响我的心情。
重新“开眼看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世界原为佛教用语,译自梵文,世指时间,界为空间,世界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称。 对世界的看法、对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便是中国的世界观。中国的世界观是流动和变化的,各个阶段产生了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不同理解。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天下,并非指整个世界,天下有地理上的和文化上的边界,虽然这个边界是模糊的。文明程度自中心开始,向外渐次递减,文明所不及之处,即为化外。反映在传统中国的治理方式上,中央政府并不要求化外之地遵从律令,而是采取“从俗从宜”的办法。 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可以称为一种非侵略性的普世主义,这一视野将中国等同于世界,并赋予中国以充分的自信。在与英国打交道的初期,清王朝把“英夷”视为化外之邦之一。后世对清王朝自我封闭的批评,是基于失败后被改造过的观念出发的,放在当时,这种反映是合乎情理的。 英国包裹在自由贸易理论包装下的帝国主义扩张冲动是另一种世界观的产物。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面对西方列强遭遇接连的失败,割地赔款。长期的屈辱导致了中国人重新审思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所谓“开眼看世界”,意味着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这一事实。 随着列强欺压的加剧和相伴随的挫败感的深化,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的看法日渐极端化,康有为曾彻底颠倒了“华夷之辩”,认为西方是“诸夏”,中国才是“夷狄”。反传统的思想在“五四”期间达到顶峰,彻底改造中国的方方面面几乎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共识。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名言,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百年间的完全颠倒:中国不但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在世界之外,世界(西方)是一个外在于中国的存在和标准。 在漫长的革命年代消逝之后,这种思潮在1980年代重新复苏,新的标志性提法变成了“与世界接轨”,虽然官方也经常使用“中国特色”这一范畴来调和西方规则和中国特殊情况。“与世界接轨”仍假定中国处于世界之外,除了接受世界的规则,中国正如撒切尔夫人所扬言的那样,“别无选择”。 这种世界观的再兴起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有直接的关系,但它并没有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繁荣而发展,反而演化为一种僵硬的“公知范儿”:不但中国必须无条件接受世界的规则,而且“世界”也不再是丰富的“诸夏”,只剩下美国一家而已。 对持这样论调的一批知识分子,应该呼吁他们“跟上祖国前进的脚步”,放下苍白的公知腔,去脚踏实地地研究世界。一批批有开拓精神的中国人已经把生意推进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但知识分子的研究却没有跟上这个进程。比如,中国公司活跃在非洲,也在非洲与各种全球的和本地的力量发生碰撞,但中国的学界提供了足够杰出的非洲研究吗?世界各地不乏中国媒体的派驻机构,但他们发回来的报道中看不到中国人看世界的视角,不过是在重复西方媒体的论调。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上的成功,还涌动着另外一种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看法,即在“大国崛起”旗帜的掩护下,憧憬着中国成为另一个霸权,与美国共治世界,或者加入美国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谋求一个尽可能高的位置。反映在历史观上,这种思想倾向美化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道路,懊恼中国没能早点进入列强的阵营。 这种观念表面上体现了中国的主体意识,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与世界接轨”,即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其近代以来的思想根源,正是鲁迅所严词批判过的“兽性爱国主义”。 物质的生产和知识的生产从来都不可分割开来。建立在过去一个甲子的奋斗基础上,中国的国力发展到了一个需要新的世界观与此匹配的地步。我们需要再次“开眼看世界”,重建中国的主体性并形成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的想象,对“公知范儿”和“兽性爱国主义”予以双重拒绝。 为达这一目标,在认真研究世界的时候,应该激活近代以来中国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资源,即体现在章太炎、鲁迅、**等先贤思想中的 “反现代的现代性”。这一思想谱系的特点是,批判性地对待中国传统,在保持中国主体性的前提下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完善自我;同时批判性地反思西方的现代性逻辑,对单一现代性的负面后果有足够的警惕。它既是民族主义的,也是反民族主义的;既是现代的,也是反现代的。 理念需要附着于实力,没有实力的理念注定为虚妄;实力亦需理念指引,没有理念的实力必定会迷失。是时候明确地提出中国的世界观了—中国不等同于世界,也不外在于世界,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要参与一个更好的世界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