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年了,小S徐熙娣都被当作女性励志典范:天生不漂亮,整牙、学国标舞之后也能当“性感女神”;本来只是吴宗宪身边的不起眼龙套,找到自己风格就是台湾“主持一姐”;终有一天嫁给高帅富,秀恩爱晒孩子,每次产后复出都光彩照人,事业更上一层楼……美貌、人气、事业、家庭,丑小鸭奋斗成了拥有一切的完美女人。
十年大厦将倾。最初是小S代言的“纯天然面包胖达人”被检查出含有人工香精,继而其丈夫许雅钧和公公许庆祥被查出涉嫌内线交易,在“胖达人”母公司“基因国际”股票大跌前出脱持股,涉嫌经济犯罪。事态愈发严重,小S在10月11日上午以证人身份被台北地检署约谈,小S因压力过大当庭落泪。过去十几年间,小S把自己精雕细琢,奋发图强,收获了金光闪闪的形象。但恰恰是这副辉煌形象构成了一具金色枷锁,现在将她牢牢禁锢,举步维艰。给她上锁的,到底是谁?
如果可以当林志玲
小S的前半生一直活在和大S的比较里。虽然两人一起上华冈艺校,一同出道当歌手,都不是大美女,但大S更爱打扮、有主见,公主心态一早备好。《小S牙套日记》里有记录:“她常常会很认真地问我:你是不是很羡慕我那么漂亮?我也很严肃地回答她:没有啊!” 主持《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时候,有一次节目制作人詹仁雄跑来跟小S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朋友说觉得你比大S漂亮!”她很得意地看了大S一眼:“哦,真的吗?”然后呢?然后他就被所有的人骂:“你是不是瞎 了 ?” 小S戴牙套的第二年,男朋友黄子佼因劈腿曾宝仪跟她分手
不漂亮的女生自有一套开解自己的办法,例如牙齿长得不齐,小S就告诉自己“这样像日本女生很可爱”。但是电视却在日复一日放大她的缺点:“有位观众说她妈妈一直分不清我们两个谁是姐姐谁是妹妹,最后她想出一个办法分辨,牙齿整齐的是姐姐,牙齿乱的是妹妹!”小S因此正式决定去戴牙套。
那时候小S在主持《娱乐百分百》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定位是搞怪和口无遮拦,钢牙适合女谐星,做鬼脸效果最佳。她作为“牙套妹”被观众记住,事业初见起色,但戴牙套的第二年,男朋友黄子佼跟她分手。“第三者”曾宝仪比小S大5岁,却有一张万年萝莉脸。小三是甜美可人的曾志伟千金,正牌女友是谐星路线的痴情钢牙妹,这个脸谱化的三角恋,按照世俗观点,该选谁毫无悬念。
小S备受打击,分手之后她开始学国标舞,2001年摘掉了牙套。她开始学习当美女,跳舞、塑身、打扮自己,漫长的自我雕琢。人生转折于2004年的《康熙来了》,小S把搞怪发挥到最大,树立起自己“重口味”的个人风格,两岸观众都侧目于她在电视里的肆无忌惮,谈“性”毫无避讳,屎尿屁悉数登场。
互联网的日渐发达让所有人都适应了毫无下限的谈话环境,女性也借匿名发言摆脱“矜持”的义务,“和男人一样粗俗”这项权利终于被自然实现,延展到线下。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敢说爱现的小S相得益彰,她是“个性女人”的先锋代言人:女人可以吃男人豆腐,大方展示欲望,不遵守贤良淑德的成规。“我不care!”小S经常在电视里翘着屁股竖起手指。
小S的走红当然不只因为个性解放。在外形上,她严格遵守社会对女性的标准要求:瘦、S曲线、衣着时髦、脸越来越小。她每天踩着十公分的高跟鞋登上电视,表演“如何一点都不淑女”,却热衷于宣扬自己符合男权审美的种种,“我跳舞很性感”、“我身材火辣”、“我超级受男生欢迎”,她也在节目中很严肃地问当初没选择她的那些人:“你后悔吗?”对方的回答自然是“后悔”。
小S最喜欢凡事都看齐林志玲,节目里不断问:“我和林志玲谁更美?”林志玲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美女”;小S则剑走偏锋,“又搞笑又性感”,看似矛盾,精心经营下,“女神”的名号却真的扣到头上。2011年,小S和林志玲一同代言防晒产品,平起平坐。观众也乐于见到丑小鸭变天鹅的励志童话。 2002年《小S牙套日记》在台湾上市一周内便登上台湾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第4名,她在书中写道,“从1998年5月5日戴上牙套之后,我的人生也跟着牙齿一点点地改变,有的时候松,有的时候紧,有的时候舒服,有的时候痛苦”(CFP/图)手 大小S在1997年接下《娱乐百分百》节目,创下娱乐新闻节目双主持人首例。姐妹俩经常在节目上因为一些分歧而毒舌拌嘴、相互诅咒,甚至大打出手
有多少风光,就有多少口水
小S在励志的路上高歌猛进,最大的成就是2005年未婚先孕,然后嫁给“台东望族”许家的儿子许雅钧。小S婚后黄子佼经常拿陈年往事炒冷饭,怎奈看客们兴致索然:“小S是主持一姐,嫁入豪宅,你是哪 位?”
有多少风光,就有多少口水。华人世界里,媒体和公众的惯性思维是:女星嫁人,多半是豪门;想获得夫家认可,一定要经历升级打怪般的考验,最标准的故事是徐子淇。小S也难逃这种思维的推论。她和许雅钧爱到情浓,决定“如果怀孕就结婚”,但是媒体更倾向于把感情描写成“金龟婿争夺战”。小S筹备婚礼时香港周刊曝料许雅钧曾和青梅竹马的富家千金林均虹交往两年,遇见小S后许雅钧仍没有跟林均虹提分手,直到小S和许雅钧恋情曝光,林均虹退出。新闻见报后林均虹称自己和许雅钧是普通朋友,小S则在电视里说:“我才不会中他们的计!没必要为他们做宣传。”婚后一年,台湾女艺人傅天颖和许雅钧往日恋情浮出水面,婚前许雅钧曾殷勤追求傅天颖,之后又和小S走得近,关键是有一次许雅钧的生日会,傅天颖被临时叫去参加,蓬头垢面,小S则以女主人姿态盛装出席,傅天颖因此退出。小S对这个新闻没有正面否定:“婚前大家都有交朋友的权利。”真真假假,公众却乐得多个证据,猜测出身长相皆平平的小S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进入许家大门。如此情况下,流言蜚语被附会到小S身上不在少数,谈话节目里但凡提到女艺人泡多金男,就要被怀疑是影射小S和许雅钧。 小S的婚姻一路和负面新闻相伴,“矢口否认”是家常便饭。2010年3月《苹果日报》报道小S遭遇丈夫家暴,惊动警方。事后小S携夫召开记者会,驳斥报道失实,将“苹果”告上了法庭,案件以小S胜诉告终。
结婚八年,许雅钧数度被拍到在夜店玩乐不归家,最过分的一次是在小S第三胎即将临盆时,他在夜店和辣妹搂抱;今年则被传去了海天盛筵。但小S每次都对新闻照片表现得不以为然:“婚前我就知道他也很爱上夜店”,“夜店音乐非常大声,所以你跟别人讲话,势必就会交头接耳,那也没什么大不了。”
不管小S如何澄清,许雅钧爱玩确有其事,玩出的新闻也不少。台湾有所谓“夜店圈四少”,分别是许雅钧、徐洵平(“基因国际”董事长)、因迷奸女性而被封“淫魔”的李宗瑞,以及一个林姓富商。早前李宗瑞迷奸案,许雅钧已被怀疑协助其逃亡而被问话,尽管许雅钧坚称和李宗瑞不熟。而这次的“胖达人案”,许雅钧和同案的徐洵平是夜店玩伴。
和丈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S昔年也是被曝光开过“性爱派对”的生猛选手,婚后却再也不入声色场所,理由是“怕喝挂了伤皮肤”。偶尔发张喝酒照片,都是和姐妹们开家宴的情景,十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媳妇。 小S最喜欢凡事都看齐林志玲,经常在节目里不断问:“我和林志玲谁更美 ?” 大S说,“小时候妹妹长得比较不正常,绰号叫做小白痴,因为她那时有点龅牙、嘴巴张开、眼神呆滞。”据说当初两姐妹入行时王伟忠只看上了大S,徐妈妈说一定要一起签,才签下小 S。现在两人已经双双蜕变成“女神”
她小心翼翼藏起《娱乐百分百》时期的疯癫形象,从美国回来的许雅钧至今没有见过她的少年轻狂:“别人提到的时候我会赶紧把话题岔开。”在《康熙来了》闹完,回家车上就开始担心公婆和丈夫的反应:“开始想媒体大概是什么版面,定什么标题,小S不守妇道之类的。”“妇道”一词,实在老套。最紧张的是和丈夫一起吃早餐看着他翻报纸:“他快要翻到娱乐版的时候我就想完蛋了他要看到了,如果他看了一眼没说话,我就想,那一关过去了。”
满嘴跑火车的小S在公婆和丈夫的话题上从来有分寸。她上王伟忠节目提到,许雅钧一直以为小S的盛名来自嫁入许家,小S的伯乐王伟忠忍不住插嘴:“Mike(许雅钧)真是自恋到一定程度。”但小S却立刻微笑面对镜头:“没有,是我沾许家的光,谢谢爸妈!真的是因为我家庭好,观众觉得我比较重家庭,渐渐比较接纳我。”好媳妇当得兢兢业业。
谁给她上枷锁?
小S家暴风波不久,从歌手转行做算命先生的黄安断言:“小S家暴是事实,而且她和老公肯定会离婚!”台湾八卦节目也一直持有类似的恶意观望态度。在这些姑婆趣味的节目中,女艺人的命运被直接和金钱挂钩,但凡女星交往企业家二代,男方都被封为“××小开”,恋爱细节要折算成女人得到的好处。小S先天资质一般,成就全靠后天努力,收获的是无休无止不怀好意的揣测,孙芸芸这样的天生富二代却只有鲜花和赞誉围绕,即便她们的个人事业乏善可陈。这套衡量标准背后藏着最封建的价值体系:出身好才是真的好,女人嫁人就是图夫家利益;成功入门之后,一索得男才是幸福王道,不然就是庭院深深的悲剧。
如此诅咒下,小S的压力可想而知。从搞怪女谐星到尺度豪放的女主持,这条事业线路最初由她的资质决定,当她辛苦变成美女之后,在成为幸福好女人的童话梦上,路途依然艰险重重。负面新闻都可以一一澄清,最头疼的是传宗接代。“我最讨厌小孩儿了,跟他们真的没话聊!”这是小S遇到许雅钧之前的想法,但她一结婚,“生儿子”这种老套议题也找上门来。连生了两个女儿之后,小S也表态想生儿子:“公公婆婆对我很好,他们完全没给我这方面的压力,但我老公是独子,我自己会有无形的压力,当然想再接再厉,生个儿子。”为了求子她吃过中药养生,甚至还专门请人到家里做防电磁波贴板施工以降低屋中电磁波,“因为电磁波强容易生女儿”。 大S曾经问过康永,如果小S猛烈追求康永,他会不会接受小S。当时他毫不犹豫说可以,大S很诧异,他却用疑惑的眼神问道:“可以吧,为什么不行?”
儿子还是没有来。这是加在小S身上常年被议论的话题,说话者都恶婆婆上身,带着高高在上的歧视和惋惜,穿越回封建时代,仿佛主持一姐小S只是许家的生育工具。萧敬腾上《康熙来了》说给男孩女孩当干爹的问题,小S作势边哭边走人:“你的意思就是我生不出儿子”,玩笑话就被媒体形容为“当场崩溃”。凡是生了男孩的女星上她的节目,就会被拿来比较说小S“可怜”。
蔡康永说小S私底下很安静,在台上是“说话的特技演员”。她的与众不同是表演,但她的生活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绝对的“主流”:孝敬公婆、帮老公收拾残局、给夫家传宗接代、秀恩爱。她喜欢在微博上教导女人怎么找好男人:“挑男人没别的,就是要疼你。”俨然女版陆琪。如此传统且顺从男权,貌似前卫实则保守,时尚杂志和女性受众就需要这样的小S:幸福晒给全世界看。从叛逆少女变为幸福贵妇,对小S的事业是极大的助力,成功的产后瘦身和高频度的晒幸福让小S成了“时尚辣妈”的代言人,也是台湾最能赚钱的女艺人。 小S生活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绝对的“主流”:孝敬公婆、帮老公收拾残局、给夫家传宗接代、秀恩爱
无论是刻薄的八卦新闻还是宣扬主流价值的时尚媒体,都在盯着女艺人的“收成”——嫁了谁,得了什么。社会没有想象中包容,“女性独立”看上去炫酷拽,实践起来滋味并不好受。范晓萱和乐手Allen相恋八年,男方一直被媒体称为“穷男友”,两个人一起逛街,狗仔配的图说是“范晓萱买单Allen拎包”。如此环境下,小S的其他好姐妹们都在实践最主流的生活:大S努力多年嫁得汪小菲;范玮琪和陈建州是模范夫妻;吴佩慈不声不响地未婚先孕,没关系,对方是富商。
在小S的婚姻里,夫家也在沾儿媳妇的光。许雅钧的“投资事业”一直没有明确内容,经常被怀疑虚有其表,“胖达人”是他第一个公开的投资项目,小S恪守夫唱妇随的行事准则,卖力为面包站台,热舞唱歌,吹捧“纯天然酵母”。胖达人的广告文案干脆做成“小S老公投资的面包店”。她的幸福辣妈形象和夫家荣辱已经息息相关,这完美形象背后是真金白银,她已别无选择。 港媒曾曝出许雅钧对小S使用家庭暴力,并夜夜流连夜店导致夫妻不睦分居,小S将申请离婚并宣誓争夺女儿抚养权。对此徐妈妈坚决否认(IC/图) 没有生出儿子,一直是小S身上常年被议论的话题。据说她为了求子吃过中药养生,甚至还专门请人到家里做防电磁波贴板施工以降低屋中电磁波
如今许雅钧父子被牵涉进内线交易,记者还是写“小S的公公和老公被约谈”,公众人物就是新闻最大噱头,无可奈何。小S第一时间出面道歉,等着看笑话的八卦节目终于抓住机会,以刻薄闻名的《TVBS哈新闻》猛烈抨击:“有舆论压力才道歉,没诚意!”“大家都是冲着小S效应才去买面包的哎!”小S人缘不错,合作过的人都挺她,白冰冰说:“胖达人不是小S开的,她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十年前如果有人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来形容小S,大概没人相信吧。和《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一样,这副婚姻的金枷锁归根结底还是小S自己伸头套上去的。
张爱玲的《金锁记》评析
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评价“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形象。她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笔触,刻画一些旧女性形象,她们总是浸透着太多的不幸,从上层的太太小姐到下层的丫头佣人,从新派的知识女性到封建的旧时女子。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琐碎的物质世界中,常常处于封建制度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之间,为了金钱、欲望,虚荣而近乎疯狂。她们各有各的特点,惟一的共性就是生活在男权主义、家庭主义的笼罩之下,受压迫与虐待的地位始终得不到改变。张爱玲的悲剧性创作意识铸就的女性悲剧人生。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这样一部令人叹息的悲剧作品。七巧的青春、爱情和对生活抱有的一切积极美好的幻想因为父权社会的畸形婚姻、畸形经济、畸形家族而被一点点无情的消磨和撕碎。便只剩下最赤裸裸的畸形的人性。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生出无数畸形的女人。因为女人是水,天生脆弱。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是这些女性的典型。她作为封建社会下层出身的女子,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哥嫂为了得到金钱,逼迫她嫁进豪门、攀附权贵。这个无实质的婚姻和勾心斗角的封建家庭牢笼,把她生命中的情感都葬送了,造成了她的心理变态,最后沦为金钱的奴隶。这种变态的心理让她认为,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她探听儿子房事,逼得儿媳自杀,破坏女儿恋情,子女的幸福被她一一扼杀。《金锁记》通过对衰败旧家庭的描绘,把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毒害在曹七巧身上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小说末尾作者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句带有时间延续性的话语,说明了曹七巧是当时婚姻制度摧残下的女性典型,而这样的不幸女子、不幸婚姻还将继续延续。由此可见,在 “存天理,灭人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女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永远为男性附庸品。
在《金锁记》当中,曹七巧的女儿姜长安也深受封建家长制毒害。傅雷指出:“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姜长安作为一个被家长制“训练有素”的女性典型,在曹七巧的变态心理的管制下,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爱情、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接受曹七巧对她幸福的毁坏,成了家长制的牺牲品。在长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家庭女子的脆弱是普遍的,家长制让她们只有默默无闻地去承受与担待。姜长安的人物塑造是张爱玲对封建意识和封建家庭毒害女性更有力的批判。
男权的中国旧式社会,女人永远没有地位更没有能力思考或者决定自己的命运。七巧嫁给先天瘫痪在床的男人,嫁入门不当户不对的豪门,也嫁入一个即将网住她所有灵魂所有人生的金碧辉煌的牢笼。这是悲剧的第一层。
没有温存的爱、没有激情的性。年轻的水一样的女人一夜夜独自面对,不会拥抱她的是动物或者是石头,一潭死水。要独自面对的还有永远难以抑制更难以发泄的欲望、难以抵制更难以抗拒的纸醉金迷,所有可能预料的和不可能预料的危险、嘲讽、旁观、排挤。身处一个没有人爱的世界,一个人。这是悲剧的第二层。
一个原本正常的健康的有灵魂有自我的人,一个原本天真的善良的纯朴的年轻的女人。在爱的荒原中迷失了。开始变得暴戾不安、变得彷徨、变得矛盾、变得更加渴望、变得嫉妒、变得肮脏并且充满铜臭。因为失去了爱别人和感受别人爱的能力。
在爱还有完全迷失时七巧真的矛盾过。亲戚来看自己的时候回忆中的温存是爱在苏醒。但是,爱还是迷失了。他们来看我是图我给他们的好处。让她们快滚!然而当亲戚真的要走,七巧的眼泪又会情不自禁留下。唯一的亲人,是仅存的一点点爱的证据和爱的回忆。分家产后昔日情人季泽的真假温柔使其七巧重又回忆和拾起无所谓宗族礼教的自我和幸福,但是金钱对七巧的异化使得原本已在爱中迷失多年的七巧很难相信爱。所有重又迷失。这是悲剧的第三层。
一个水一样脆弱的女人。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蜕化,变成的不是一直蝴蝶而是一直毒蝎。请原谅女人。没有男人依附,生存何以维系?七巧唯一可以死死抓在手里的救命草就是她用上一世青春交换得来的金钱。
金锁记的读书报告
《金锁记》的读书报告
学校:唐山师范学院
班级:12 中文专接本
姓名:张玉丽
《金锁记》的读书报告
内容简介: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完稿于 1943年 10月。
它是一个世家望族 30年间日趋溃败的历史背景中,描写了一个有着 不幸婚姻遭遇的女子心理变态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麻 油店掌柜的女人, 嫁给官宦世家姜家瘫痪了的二公子为妻。 十七八岁 做姑娘的时候, 由于哥哥贪财趋势, 也由于姜家需要一个死心塌地的 服侍二爷的年轻姑娘。 这样就造就了健康与残废的婚姻。 门户不相当 的麻油店闺女与达官贵人儿子的匹配。 这是一桩极不和谐的婚姻。 七 巧得到了姜家正头奶奶的名称, 却失去了精神上的幸福和慰藉。 而对 于一个年轻姑娘而言, 她是痛苦的, 于是她开始抽鸦片排解他的孤独, 在寂寞孤独的冲击下,她爱上了自己的小叔子。七巧尝试着勾引他。 最后以失败告终。 七巧想抓住的都渐渐的溜走了。 最后他只能抓住黄 金、物质。后来,分家以后,七巧为了黄金与自己的爱情彻底隔绝。 最后, 他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身上。 变态的心里使她丧失了 母性的伟大。 他变得自私, 甚至害怕儿女得到幸福而显得自己更加可 怜和悲哀。他逼死了自己的儿媳,逼的儿子不敢再娶,整天逛妓院。 亲手摧毁了女儿长安的学业生涯和美好的爱情婚姻。 七巧看中金钱更 看重仇恨,她仇视姜家人,仇视娘家人,甚至仇视自己的儿女。最后 带着别人的仇恨和仇恨的心离开了人世,但被他影响下地长安和长 白,却仍然浑浑噩噩的一天天的萎靡下去。
印象深刻的七巧复杂的心里刻画
1. 从动作刻画主人公的复杂心里
《金锁记》 注重挖掘七巧疯狂变态行为的心理原因, 七巧的不幸婚姻 作为一个解不开的情节, 始终是她心里活动的重要内容, 乖戾行为的 重要依据,但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时。作者不是静态描写,而是把他 心里转化为人物的具体行动。
“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调情, 嘴里说笑着, 心里发 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 他挤走样才好。 ”特殊环境下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对兰 仙的嫉妒,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
“当谈到与瘫患者的生活时, 情绪的波动使她无力完整诉说, 她只是 顺着椅子流下去,蹲在地上脸枕着袖子,针头上的一粒钻石的光,闪 闪摺动着??她的背影一折一折的,俯伏了下去,她不像在哭,简直 是在翻肠搅胃的呕吐。 ”生理的厌恶,心里的悲痛,情感受压抑而畅 快的发泄,尽包孕在无言的动作中。
2. 从语言刻画出主人公的复杂心里
七巧的心里还通过尖刻的语言,闪闪跃跃的意识表现出来。
“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来晚了!怎怪我不迟到 -------摸着黑梳 的头, 谁叫我的窗子对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给我。 横竖我 们那位是活不长了我们将等着做孤儿寡母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借题发挥,倾吐胸膛郁闷,是何等刁滑、泼辣
“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 “这孩子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他喷烟”轻 描淡写的重复长安抽大烟的话题,又是何等的审慎与机智
人物评价
曹七巧是一个开麻油店掌柜的女儿,作为姜家上等人出身的低微者, 这位正头奶奶被屋里的人都瞧不起, 女佣流短飞长的议论她, 为了巩 固在姜家的应有地位, 七巧一方面承继麻油店遗传的市侩气风, 本能 的操起了剃刀片的嘴,与来自多方面的围攻相抗争,另一方面,她在 姜家虽备受压抑。但对封建大家庭的巨额财产培植了她的贪婪心理, 然而, 在大家庭分崩离析前, 七巧争势力的主观势力没有客观实效觊 觎见黄金的支配权的潜在欲望当时不能得到满足, 经由市侩气和封建 性的双重濡染, 身处多种压抑下, 七巧终于演变成封建世家的一个变 种。她无聊乏味,抽大烟解闷。有不可言喻的性苦闷,把情感寄托在 轻浮的季泽身上。对人当面奉献过分热情,背后搬弄无端是非,擅长 无所顾忌的冷嘲热讽。 七巧在姜家的人生路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转 折点是姜家分家。两阶段即结为一体,又各有特点。分家前,市侩化 的庸俗性和封建伦理道德家法制的约束的双重制约, 构成了对七巧似 疯未疯的初步变态性格。
分家后, 七巧沉淀已久的鄙夷愈加无节制的流淌, 半生苟活换的可观 财产,对遗产的掌管和保护,更成为他后半生的生活目的。原先,他 是被黄金异化了的人的利用物,现在,他给自己套上黄金的枷锁,走 上人生异化的歧途。面对黄金她敏感,盲目,疯狂到惊人的程度。疑 惑侄儿与女儿的玩耍是企图以攀亲的方式霸占他的财产。 狡诈残忍的 拆散了长安和男友的恋情。 为了黄金, 宁愿逐一斩断与现实生活的一 切联系。将自己锁在黄金枷锁中。还用那沉重的枷锁劈杀了几个人,
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在那个小天地里。 他从爆发者的权势和守财奴 的变态心理建筑起幽冷,疯狂的世界,埋葬了他人,也埋葬了自己。
《金锁记》改写的背后
第4卷第1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
2年3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d.4N01
Mar.2002
《金锁记》改写的背后
张梅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 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走向人性深处,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 复归的背后,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关键词:《金锁记》;《怨女》;人性的弱点;“五四”;人性 中图分类号:1207.65
文献标识码i
A
文章编号i 1008—7699(2002)01—0094—03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writing of A Tale
of
the Golden Lock
刀jLANG Mei
(Chinese Depart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l 250014,China)
Abstract:Of all her
works.A亿如of the GoMen
Lock was Eileen Cheng’S only
one
describing intense conflicts and echoing
the thanes of the May 4th Movement.After her writing it into ne Rouge of the North,the novel that probed deep into humanity同l耳)assed its age and attained eternity and universality in
theme.Her return to traditional literary interest was based
on
her reflection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her
search for materials and expression modes.This essay dealed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he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my analysis of her rewriting.
Key
words:A亿拓of the GoMen Lock;ne Rouge
of the
North;the shortcoming of humanity;the
May
4th
Movement
张爱玲的中篇《金锁记》1943年发表时, 连一向极少参与文学评论的著名翻译家傅雷也赞 誉有加,称之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20多年后,张爱玲在美国将其改写为长篇《怨女》, 出版其英文本矧匕地胭脂》。但在国内外读者中, 认为《怨女》是一次失败操作的大有人在。就作 品本身而言,其实《金锁记》在艺术上略显稚 拙,《怨女》在艺术上反而更趋向圆熟。前者遣 词造句尚未脱古典小说的窠臼,艺术手法上多套
用西方技巧,给人以食古佰未化的仓促之感。
后者则笔法从容沉稳,结构合理,布局有序,使 人有炉火纯青之叹。但从傅雷到夏志清,大家公 认《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张爱玲对两部 作品的看法我们已无从知道,但两部作品创作时 间相去20年,毕竟或多或少地分别代表了作者 在两个时期不同的心态与思考。让我们先来看一 下这两个文本。
看过《金锁记》的读者,很容易惊异于《怨 女》没有《金锁记》那种极具震撼人心的魅力。 张爱玲写银娣这个人物,在“怨”字上作足了文 章。曹七巧由一个彻底、疯狂的复仇魔女演变成 一个凄楚哀怨、枯守流年的纯粹的怨女。如果我
们仅从文本内部出发来解读,就会发现女主角悲 剧原初的动因就是女主角的婚姻。也正是在对待 婚姻问题上,两个女主角显现出了不同。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作为姜二爷情欲与兄 嫂的物欲的承担者与实现者,在文中并没有具体 的言行表示出她婚前对这桩婚姻的看法。但不难 看出:这桩婚姻有可能是暗箱操作,即使不是, “七巧”也是毫无自主权。因而她的被蒙蔽才显 得如此难堪,她的被激起的愤怒才如此具有摧毁 力。而《怨女》中的银娣事前非但知情,而且自 愿高攀姚家。这是张爱玲对《金锁记》一个极重 要、极关键的改动。《怨女》以三个章节近1/5的篇幅来细描银娣婚前的心理言行。在女主角抉 择的关键时刻,张爱玲特意安排了小刘的求亲同 时进行。这个过分戏剧化的细节说明银娣是有机 会拒绝被卖给姚家的。然而她受够了没有钱的苦 处,从而永远错过了那平庸然而结结实实的幸
福。银娣的凄惨结局完全是她自己的虚荣——人 性普遍的弱点——所致,于是她的反击也就来得
不那么暴烈与理直气壮。
对《金锁记》另一个引人深思的改动是女儿 长安在《怨女》中的缺席。长安是理解《金锁
?收稿日期:2001.09.18
作者简介:张梅(1971一),女,山东龙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万 方数据
第1期 张梅:《金锁记》改写的背后 95
记》的关键,她可能是张爱玲创作该作的原动 力。长安形象虽然破坏了文章的均衡,但恰恰是 因为长安这一形象,作品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 量。[1】张爱玲创作《金锁记》盹距离她1938年逃 离父亲家不过5年左右的时间,而在母亲家备受 挫折、感受到难堪与惶惑也不过是4年前的事。 她在回顾那段经历时曾写下:“所写的都是不必 去想它,永远在那里的,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 分背景。”(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由于张爱玲社会阅历少,生活圈子又比较封 闭,她的小说题材常常以亲戚间的家族旧事为蓝 本或直接借助自己的心理感受。①长安在疯狂、 颠倒的世界里挣扎,是张爱玲未逃出父亲家时那 段生命的真实,也是与她以后的自由形成永远的 对照的令人“心酸眼凉”的另一种生命的可能 性。而在《怨女》中,银娣根本就没有女儿。这 一方面大约是由于张爱玲创作《怨女》时已是中 年,对少年的许多世事已经淡漠;另一方面则是 她在美国改编此作时,远离了国内声讨、控诉旧 专制的时代氛围。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张爱玲 愈来愈关注庸常琐屑的人生及人小物在凄哀、惨 伤的时代背景下的心理。她为突出人性的主题, 删去了许多戏剧性的情节,甚至为衬托银娣身上 人性的普通与正常,不惜牺牲掉真实生活中确实 存在的长安。
从艺术的角度考察。因中篇小说原本就不是 中国传统小说的典范,所以没有多少规范可资借 鉴。张爱玲创作《金锁记》更多倚重于西方文艺 表现手法。《金锁记》的叙事是从故事发生的5年后开始的,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不一致,呈现 一种“错时”结构。故事开头的叙述盲区借助于 两个丫环的月下夜谈交代“七巧”的背景,玳珍 与兰仙的交谈(中间又隐含姜家老太太的视角) 又让我们知道七巧目前的处境与苦衷。作者故意 模糊叙述人的身份,采用多重视角交叠来简化叙 事“前史”(故事开头的部分)的枝蔓。《怨女》 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小说历时陛演进方式。虽非 章回式,但因两节之间存在的时间跨度,所以每 节的起始都要交代上一节故事的行进。当章回小 说在大陆消失若干年后,张爱玲在海外修改自己 旧作时,反而使“说书人”面目甚为清晰起来。 《金锁记》中意象密集、频繁,并多处运用 电影手法,②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写作观念的现代 性。而《怨女》则多借用白描,具有传统的“意 在言外”、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2我们通过分 析,从两个文本内容的变动上可以看出,如果说 张爱玲创作《金锁记》所表露的情绪暗合“五 四”主题,创作《怨女》则更关注对人性的挖 掘。而从文本艺术风格的变迁上,则看到张爱玲 文学趣味向传统的复归。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这正是本文要特别探讨的问题。其实辨析两个文 本的差异只是提供一个有资可据的平台,如何真 正走向腹地,还有一个至今尚未打通的关节点, 那就是:张爱玲与“五四”
张爱玲向来不喜大的时代主题,然而“五 四”这个词在张爱玲作品中并不陌生。张爱玲对 “五四”情绪化的嘲弄也罢,理性的批判也罢, 都喻示出张爱玲与“五四”内在的深刻联系。 “她从来没有偏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倒恰恰是 在四十年代集体主义强制规范下以诡异的方式弘 扬了‘五四’个性主义文学精神,在五十年代一 片颂歌中继承了‘五四’冷静批评现实的传 统。”bJ陈思和则运用大量篇幅去说明“张爱玲 本人与五四文学之间割不断的关系。”【4J都从另 一侧面佐证了张爱玲作品作为夏志清所言及的象 征性的“民族寓言”与“五四”的天然联系。既 然我们肯定了张与其厕身其中的中国文化历史背 景有深刻联系,就不能仅仅用主流之外的奇葩或 “张爱玲神话”这样的判断简化她。
张爱玲在晚年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屡次 发现外国人不了解现代中国的时候,往往是因为 不知道五四运动的影响。……我想只要有心理学 家荣(Jung)所谓民族回忆这样的东西,像‘五 四’这样的经验是忘不了的,无论湮没多久也还 是在思想背景里。”b J笔者以为,“五四”之所以 成为不屑谈论“大主题”的张爱玲的思想背景,
①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曾指出,姜家的原型是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述家。“-t::x5”、“长白”、“长安”都确有其人(关 鸿,季季.永远的张爱玲[M].学林出版社,1996.40—41.)另《倾城之恋》“白流苏”初到香港的感受,《十 八春》“曼桢”被囚禁时的感受,《浮花浪蕊》“洛贞”从大陆流亡到香港,又流亡到日本那躲地越远越好的心境以 及《金锁记》中“长安”的某些感受都是张爱玲切身的经历。
②如从姜家日常的一天到镜头一转,利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故事推至10年后,留下10年“有意味的空白”;如七巧 骂走季泽后,看着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是运用电影手法加强视觉效果;再如长安亲耳 听到母亲恶毒地破坏了她的婚姻后,镜头定格在“日色黄昏的楼梯上”,长安穿着的“玄色绣花鞋和白丝袜”,’然后 它们“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万 方数据
96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卷
关键在于“五四”与她某些刻骨的生活经历密切 相关。“五四”最初是伴随回国的母亲走进张的 生活,如果借用李欧梵“互为镜像”的语法, “五四”与她的母亲正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张爱玲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多少实际真切的母爱, 我们姑且把母亲看作一个抽象的符号)。她的母 亲正是在“五四”精神的鼓动下,出国留学,并 最终导致与她有封建遗少习气的父亲离婚,从而 铸成她生活中一系列最直接的不幸。张爱玲对母 亲由追慕到隔膜再到嘲弄母爱,也正是她对“五 四”由临摹(见张爱玲早期作品《不幸的她》、 《牛》、《霸王别姬》等)到反感(她对新文艺腔 的不屑)再到反讽(见她晚期作品《五四遗事》) 的过程。她由对母亲的情感影射到对“五四”的 态度,则既有隐秘的怨恨心理,又有酸葡萄心 理,这些心理最终使她以逆反的心态走向背向历 史的一面。代表五四精神的母亲所崇尚的正是她 所鄙夷的,针对母亲清高的金钱观,她宣称自己 是拜金主义者;母亲以叛逆的姿态脱离旧家庭, 她则故意夸张其家庭的贵族血缘的一面。凡此种 种,不一而足。但是据此我们怎么解释张爱玲作 品中怎会有《金锁记》这样一个异数?她可是一 直反对清坚决绝的世界观的。
笔者认为,《金锁记》属于张爱玲创作初期 的作品,她后来激赏的平淡自然的文学观尚未完 全形成。这一时期,她多少还留恋于传奇题材。 仅仅在《金锁记》发表一年后,张爱玲在《自己 的文章》中就明确表示她“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 法”。她认为,“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 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 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 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 们。”对于七巧这个例外,张爱玲没说为什么, 但我们隐隐觉察到她背后不便明言的苦衷。
走人中年的张爱玲,首先对少年时期惨痛的 生活经历拥有了一份超然,其次来到美国,反而 意外地获得了双重(无论对大陆还是对美国来 说)边缘人的身份。她在备尝夹缝中求生存的艰 辛的同时,也能以边缘人特殊的视角重新审视中 国与西方的关系。在深刻体察五四人不停地进口 西方的某些主义,企图以新“主义”整体救国的 乌托邦性和悲剧性后,她出其不意地获得了消解 “五四”神话的心灵支撑,那就是人性观。坚定 了信念后,整理、修改旧作便提上了日程。根据 资料显示,张爱玲在“隐于市”之前的十几年, 除了翻译西方作品、写剧本和搞些研究工作以糊 口外,主要的创作就是修改旧作。《金锁记》改 写为《怨女》,突出了银娣在能自主选择的婚姻 面前,流露出人性的普遍弱点。银娣放弃了走向 “彻底”的可能,也就沦入了常人失面子的屈服 中。与七巧相比,银娣更似传统女性,有那么点 越轨,却又不那么极端,其生活中充满了牵牵绊 绊的不合款式又没有名目的屈服与妥协。与《金 锁记》的放恣相比,《怨女》的平淡更接近人生 常态,正所谓“通常的人生的回声”。《怨女》已 滤去了时代的喧嚣,走向生活的深处。但切莫忘 了每一个理论都暗含着一个陷阱,也即包含着自 我消解的因素。当张爱玲高举人性大旗反拨“五 四”时,她不免走向另一极端。康德曾说,在你 运用智慧和知识工具检验一切之前,首先要检查 这智慧本身,这工具本身。张爱玲用人性涵盖一 切时代主题,我们在深入思考她的人性观时,倒 咂摸出张爱玲智慧上的某些狂妄。而且有人指出 张爱玲的人性观最初形成是与上海通商口岸所体 现的现代化密切相关。它与经典儒学道德普遍主 义是相悖的,而与肯定“人欲”、关注民间日常 世俗生活的新儒学是不谋而合的。如果普遍主义 容易导致专政,那么民间社会的叙事也同样有害 于体制合理化。【6]
因而我们在肯定张爱玲用创作实践回答了五 四人忽略的“怎么写”问题时,也应警惕过份沉 迷于细节研究也会导致中国现代文化所谓的“气 骨中衰”。不过,“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 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在迢 迢几十年或几百年后淡化传奇与冲突的年代里, 未来的看官们会对我们今天因偏执于英雄史观而 表现出的一本正经哈哈大笑。到那时,看官们会 众口一词推崇《怨女》,而不是《金锁记》。也 许,谁知道呢?
参考文献:
[1]邵迎建,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M].北京:三联书店, 1998.103~104.
[2]余斌.张爱玲传[M].海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5.
[3]郜元宝,袁凌.张爱玲的被腰斩与鲁迅传统之失落[J]. 书屋,1999,(3):45.
[4]陈思和.犬耕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02 --203.
[5]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309.
[6]韩毓海.“民间社会叙事”的失败与张爱玲小说的意识 形态性[J].人文杂志,1996,(3).
万 方数据
《金锁记》改写的背后
作者:张梅 , ZHANG Mei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14
刊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2,4(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6条)
1. 韩毓海
2. 张爱玲 张爱玲散文全编 1992
3. 陈思和 犬耕集 1996
4. 郜元宝;袁凌 张爱玲的被腰斩与鲁迅传统之失落 1999(03)
5. 余斌 张爱玲传 1995
6. 邵迎建 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 1998
引证文献(1条)
1. 陈吉荣 谈本位论观照之下的《金锁记》自译 [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10)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kjdxxb-shkxb200201025.aspx
《金锁记》的颜色
?金锁记?的颜色
14汉语言文学4班 140141440 韩梦霞
张爱玲的一生被无数人奉为传奇,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早已成为她独特的标签。近来品读她的几篇中短篇小说,只感觉她不仅是有才的作家,更是擅长于调色绘彩的高超画家。个人觉得她的名篇?金锁记?可以拿来略作评论。
?金锁记?刻画的最成功的角色当属曹七巧。您瞧,年轻时的七巧,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站在黑腻的柜台后。活脱脱一副精明干练的麻油店小女儿姿态。再看,袖口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穿银红衫子,葱白钱镶滚,雪青蓝如意小脚袴子,朱口细牙。一个青年少妇的形象便如着墨均匀的油彩画展现在眼前。彼时,她的丈夫虽病未死,算不得寡妇,彼时,她浅薄尖酸,欲望压抑。翠竹帘子随风荡漾,一漾十年,金绿山水换做旧人遗像。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俨然一个旧社会守寡妇女该有的模样。守了寡,少了依靠,便要寻求新的追求___金钱。于是她市侩,计较,得到了她想要的。但是,穿着佛青石地纱袄子,系一条玄色铁线纱裙,她的生命并没有因为金钱而变得有色彩,但她不明白,金钱欲望支撑着她,使她的性格更加扭曲,甚至变得可憎,这可憎在晚年的七巧身上达到了顶峰,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大红热水袋,走过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的楼梯,站在没有光的长廊尽头,令人毛骨悚然。
张爱玲通过一组" 蓝-红-白-青-灰" 的颜色对比,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平凡女子在封建大家庭被压抑,压迫,扭曲的一生。
?金锁记?里另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便是曹七巧的女儿---姜长安。十三岁的长安,葱绿遍地锦缎袍,薄薄的白脸。上学的长安,换上蓝爱过布校服,脸色红润了。准备相亲的长安耳戴玻璃翡翠宝塔坠子,换上苹果绿乔琪旗袍,外套苹果绿鸵鸟毛斗篷。爱情破灭后的长安穿有淡黄雏菊的藏青长袖旗袍,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 张爱玲以如出一辙的手法将受封建迫害受母亲戕害的青年女子写的有血有肉,惹人怜爱,惹人叹息。这些人物的颜色变化完全可以作为?金锁记?的暗线串联起整篇作品。
当然,?金锁记?的颜色不仅体现在人物上,环境的颜色使得整部作品更像一部电影,场景真实,基调凄凉。
天的颜色是" 森冷的蟹壳青" ,是" 墨灰", 是" 无底洞的深青色" ,是" 淡青"; 月亮的颜色是" 红黄的湿晕" ," 白得像赤金的脸盆" ," 一搭黑一搭白,像狰狞的脸谱"; 手的颜色是" 青白色" ,脚的颜色是" 青, 绿, 紫, 冷去的尸身的颜色"; 手帕的颜色是" 水绿洒花湖纺" ,是" 雪青洋绉" 。屋子是" 堆花红砖大栏加绿粉墙" ,房间是" 朱罗纱帐子垂紫楠大床" 。梳妆台上是" 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 ?
一直能在张爱玲的文章里读出?红楼梦?味道来,如此多目不暇接的颜色只有在曹公的笔下似曾相识,这种借鉴被这位才女用的炉火纯青且青出于蓝,为她的作品带来更多的可读性,也为塑造人物,环境,情节提供了视觉化的可能,使得文字立体,纵深,充分展示她独有的美学观念。
张爱玲曾在?谈音乐?里谈到" 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 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 如此说来,?金锁记?的颜色必是它能成为不朽的经典的作品的原因之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