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矿产资源分布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
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
内蒙古准格尔旗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
自治区直辖县级政区:煤炭
兴安盟:铁、铬、银、锌、铅、铜、花岗岩、珍珠岩、煤
乌兰浩特市:铜、铁、铅、锌、大理石、石灰石
阿尔山市:铁、锌、硅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黑曜岩、珍珠岩
突泉县:铜、煤、银、锌、铁、石灰石、蛇纹岩、铝矾土、膨化土
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理石、莹石、硅石
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银、铜、铁、铅、锌、稀土、珍珠岩、石英石、麦饭石、煤 阿拉善盟:芒硝、花岗岩、金、银、铜、水晶、玛瑙、冰洲石
阿拉善左旗:煤、盐、硝、石膏
阿拉善右旗:煤、盐、碱、硝、黄金、铁、铜、石墨、萤石、花岗岩、冰洲石
巴彦淖尔盟:金、硫铁、铜、铅、锌
乌拉特中旗:黄金、煤、珍珠岩、褐铁、赤铁、铬铁、硫铁、铝、锌、磷、萤石、石英、长石、石灰石、石墨、云母、菱镁、萤石、蛇纹岩、冰洲石、玉 髓、绿柱石、铌铁、钶铁 乌拉特前旗:煤、铁、金、铜、石墨、云母、石英石、石灰石、珍珠岩
乌拉特后旗:硫铁、铜、铅、镍、钴、玛瑙、石墨
呼伦贝盟:煤、铜、铅、锌、金、银
牙克石市:煤矿、铁矿、石灰矿、铜矿
扎兰屯市:铜、铁、砂金、硅石
根河市:铅、锌、铁、锰、金、银、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石墨、冰洲岩
陈巴尔虎旗:铜、钼、莹石、芒硝、硫铁
阿荣旗:金、铜、铁、铝、锌、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硅石、沸石、煤
新巴尔虎左旗:硝、碱、石油、煤、珍珠岩、膨润土
新巴尔虎右旗:金、银、铜、钼、铅、锌、锰、铁、鳞、钨、锡、锇
鄂伦春族自治旗:煤、白金、黄金、银、镍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煤炭、铁矿、沙金、珍珠岩
锡林郭勒盟:石油、天然碱、煤炭
锡林浩特市:煤、石油、铬、铁、锡、铜、莹石、锗、芒硝
阿巴嘎旗:煤、石油、油页岩、铁、镍、萤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
西乌珠穆沁旗:煤、水晶石、大理石、石油、铁、镍、铜
东乌珠穆沁旗:煤、石油、金、银、铜、铁、钨、岩盐、水晶、玛瑙、芒硝、珍珠岩、石灰岩
苏尼特左旗:褐煤、芒硝、萤石、云母、硅石、石膏、花岗岩、水泥灰岩、大理石、金、铬、铁、铜
苏尼特右旗:铁、铜、金、芒硝、石油、天然碱、萤石、石膏、石灰石、红色花岗岩
太仆寺旗:银、铜、锡、镍、钴、铅、铀、硅石、钾长石、大理石、白云母、氟石、珍珠岩、松脂岩、黑耀岩、膨润土、石墨、玛瑙、天青石、雕塑刻用玉石
正镶白旗:石灰岩、自然芒硝、白盐、花岗岩、碱、萤石、水晶石、金、铁铜、锌
正蓝旗:金、铁、褐煤、石灰石、硅石、石英砂、天然碱、膨润土、大理石、萤石、珍珠岩 镶黄旗:金、铜、铁、铬、钨矿、萤石、芒硝、煤
乌兰察布盟:铁、锰、铬、铜、铝、金、钽、铌、膨润土、大理石、石墨
集宁市:黄金、氟石、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
丰镇市:墨玉、铅锌银共生矿、优质矿泉水、玄武岩
兴和县:石墨、膨润土、硅线石、墨玉、石灰石、蓝宝石、大理石、磷矿石、铁矿石、石莹石、重晶石、钾长石、绿柱石、水晶石、浮石、钨沙、白云母、褐煤
卓资县:铁、锰、铜、铅、锌、钨、金、煤、油页岩、石棉、云母、石墨、石灰石、水晶石、萤石、沸石、磷灰石、大理石、浮石、耐火石、膨润土
商都县:石英石、长石、萤石、硅藻土
凉城县:金、铜、铅、锌、银、铁
化德县:硅藻土、石英石、萤石、长石、水晶石、绿柱石、大理石、白云母、钨、金、银、铜、锡、锌、褐石
察哈尔右翼前旗:煤、银、锌、铅、锰、石榴石、硅藻土、墨玉石、硅线石、石灰石、云母 察哈尔右翼中旗:金、银、铁、石棉、石英、钾长石、石灰石、大理石
察哈尔右翼后旗:石灰石、浮石、大理石
四子王旗:金、铜、镍、萤石、石膏、芒硝
鄂尔多斯市:煤、铁、天然气、铀、钍、锗、石膏、芒硝、盐、碱
东胜区:天然气、油页岩、耐火粘土、石灰石、黄铁矿、石英砂
伊金霍洛旗:煤炭、天然碱、泥炭、石英砂、石灰岩、粘土
鄂托克旗:煤炭、高岭土、芒硝、石膏、天然碱、石灰石、石英岩、铁矿石
鄂托克前旗:石膏、盐碱、芒硝、煤、石油、天然气
杭锦旗:盐、碱、硝、石膏、石英砂、红蓝粘土
达拉特旗:煤、硭硝、石英砂、粘土
耳字壕镇:褐煤
通辽市:煤炭、石油、硅砂
科尔沁区:石油、煤炭、硅砂
科尔沁左翼后旗:煤、石油、矽砂
库伦旗:铁、钨、铜、铝、锌、金、石灰石、大理石、氟石、石灰岩、珍珠岩、页岩、水晶、莹石、硅石、玛瑙
奈曼旗:麦饭石、大理石、石英石、金、银、铜、铁、铅、锌
扎鲁特旗:稀土、煤炭、叶蜡石、石墨、云母、金、银、铝、铜
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矿、铌、天然碱
甘肃省的矿产资源分布
甘肃省矿产资源分布
镍、钴、铂族、硒、铸型粘土、饰面蛇纹、锌、铱、梯、重晶石、菱镁
张掖地区: 煤、铁、金、铬、萤石、白云 岩、石灰岩
山丹县: 煤、铁、石灰岩、硅石、粘土、石英、金 银矿、白云岩、花岗岩
临泽县:煤、石膏、石英 石、大 理石、凹凸棒石、白云岩、蛭石、锰、铜矿石、沙金 高台县:芒硝、原盐、萤石、硅石、石英石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煤炭、石灰石
武威地区:有煤、铁、金、石膏、石灰石、石英石
武威市:煤、石膏、萤石、花岗岩
民勤县:煤、石油、食盐 、芒硝、石墨、石膏、水晶石
古浪县:煤炭、石膏、花岗岩、铁、铜、 高岭土、粘土、重晶石、砂金
陇南地区:铅、锌、锑、金、铜、铁、汞、大理石、重晶石
成县:铜、铁、铅、锌、煤
礼县:金、铜、锑、铅、锌、铣、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煤
康县:黄金、铁、磷、煤、银、硫、硅石、冰洲石、水晶石、景文石
武都县:煤、铁、铝、 锌、沙金、磷、硫、石灰岩
文县:铜、铁、煤、重晶石
店坝乡:金、铜、锰
两当县:金、银、铜、铁、铅锌、煤炭、陶土、大理石
徽县:铅、锌、铁、金
宕昌县:锑、铜、铁
庆阳地区:石油、天然气、煤
庆阳县:石油
环县: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煤、白云岩、芒硝、石英砂、 磷矿粉
宁县:天然气、石油、煤炭、铜、伊 里粘土矿、石英砂、皮硝、火硝
正宁县:煤炭
平凉地区:煤炭
平凉市:煤、铁、铜、铝、石灰石、陶土、膨润土
崇信县:煤炭
华亭县: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
庄浪县:大理石、石灰石、铜矿
定西地区:红柱石、大理石、黄金、锑
渭源县:大理石、腐植酸泥炭、高岭土、陶瓷土
通渭县:花岗岩、大理石、硅铁矿、高岭土、地热温泉、煤
临洮县:高岭土、方解石、大理石、莹石、石灰石
嘉峪关市:铁矿、重晶石、石灰石、 白云石、造型黏土
天水市:铁、铜、铅、锌、金等,清水、北关的大理石、白云石、蛇纹岩
白银市:铜、铅、锌、金、银、铁、锰、煤、黏土、石灰石、石膏
白银区:铜、铅、锌、金、银、石 灰石、 麦饭石
平川区:煤炭、陶土、石灰石、砂金、铜
景泰县:石膏、石灰石
会宁县:石灰石、芒 硝、矿泉水
金昌市:镍、铂、铜、金、煤、铁、萤石、石灰石
金川区:镍、铜、铬、铂、钯、金
永昌县:煤、花 岗岩、 萤石、石灰石、磷矿石、膨润土、陶土、石英砂、水晶、玛瑙、玉石及铁、 铜、镍、铅、锌 、钨、硅
兰州市:煤、油页岩、石灰石、黏土、白云 石、硅石、石英岩、石膏
七里河区:煤炭、石 英石、 坩泥、石灰石、沙矿、路标石
红古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蛇纹岩、坩土、石英石
永登县:铜、猛、铁、铝、金、软玉、大理石
榆中县:砂金矿、金矿、锰矿、铅锌矿、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方解岩、石英岩、白云母
皋兰县:金、银、铜、铁、铅、锌、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
宁夏的矿产资源分布
宁夏矿产资源分布 :
银川市郊区:磷矿、石灰石、辉绿岩、白云石、石灰岩、硅矿石、建材砂石
永宁县: 煤、铁、石膏、石灰、磷
石嘴山市
大武口区:煤、建筑石材、石英岩、粘土
石嘴山区: 煤炭、粘土、沙金
石炭井区:煤
平罗县:煤
惠农县:煤炭、硅石、水晶、硅铁、镁
吴忠市
利通区:石灰岩、沙砾石和、红胶泥
青铜峡市:煤、重晶石、石膏、石灰岩、砂砾、胶泥
灵武市:煤炭、石油、天然气、陶土
同心县:煤、石膏、白云岩、石灰岩
盐池县: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膏、石灰岩、白云岩
中宁县:煤、石灰岩、锰、金
固原地区
固原县:煤炭、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白云岩、铝、锌
海原县:石膏、硅石、花岗岩、料石、砂
西吉县:油页岩、铜、石膏、泥灰岩
隆德县:油页岩、煤泥、石灰岩、泥岩、铁、铅、磷
泾源县:石灰岩、泥岩、铁、铅、磷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
西安市
临潼区:石墨矿、金矿
长安县:线石、蛭石、砂
户县:铁、锰、铜、铅、锌、金、大理石
铜州市
王益区: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陶瓷粘土
印台区:煤炭、 耐火粘土、高铝粘土、柴油砂土、油页岩
耀县:煤炭、石灰石、高岭土
宝鸡市
岐山县:石灰石、石英石
凤翔县:石灰石、大理石、煤
太白县:金、银、铜、铅、锌、镁
麟游县:煤、石灰石、石英砂、金、铁、陶土
眉县:铜、铁、 铝、锌、硫磺、红柱石、大理石、石英石、绿帘石
咸阳市
渭城区:粘土、沙子
永寿县:煤、铁、石灰岩、石类砂岩、陶土
旬邑县:煤、石油 、天然气、石灰石、陶土
长武县:油页岩、天然气、煤炭
乾县:石灰石、矿泉水、磷矿石
淳化县:煤、石灰石
渭南市
渭南市:煤、钼、金
韩城市:煤炭
华阴市:金、铁、铜、钼、银、稀土、蛭石
蒲城县:煤、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矿、铝钒土、粘土
潼关县:黄金、石墨、花岗岩、石英、大理石、蛭石、铅矿
白水县:煤炭、石灰石、石英石、青红 砂石、铁、锰、石膏、粘土
华县:金、银、钼、铁
延安市
宝塔区:石油、煤炭 、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
子长县:煤、石油、天然气
延川县:石油、煤炭、沙子
富县:煤炭、石油、天然气、紫砂陶土
延长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瓷土、石灰石、石英砂岩、铁矿石
甘泉县: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
志丹县:石油、天然气、油页岩
吴旗县:石油
汉中市
汉台区:磷、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锰、砂金
留坝县:大理石、 中蛇纹石、花岗石
镇巴县:煤、板石、锰、铁
南郑县:铁、铅、金、银、锌、花岗石、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磷矿
洋县:钛磁铁矿、石英矿、膨润土、石墨、砂金、铜、铁矿
宁强县:铜、铁、锰、镍、金、 石棉、硫铁、大理石、花岗岩
西乡县:石膏、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锰矿、硫铁矿、钒钛磁铁矿、白云石、叶蜡石、铅锌 略阳县:金、铜、铁、镍、锰、铅、锌、银、石棉、磷、蛇纹石、白云石
榆林市
榆林市:煤、石油、天然气、铝凡土、铁矿石、石灰岩、石英砂、泥炭、瓷土、食盐、高 岭土 榆阳区:煤炭、高岭土、岩盐
子洲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盐
定边县:石油、天然气、原盐、钾盐、芒硝、硫化镁
西藏自治区
一、历史概况
西藏古称“蕃”,简称“藏”。西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在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管理藏区事务的宣政院,建立了西藏萨迦地方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明朝中央政府承袭元制,先后敕封过三大法王和各级僧官,设立乌斯藏、朵甘两
长武县:油页岩、天然气、煤炭
乾县:石灰石、矿泉水、磷矿石
淳化县:煤、石灰石
渭南市
渭南市:煤、钼、金
韩城市:煤炭
华阴市:金、铁、铜、钼、银、稀土、蛭石
蒲城县:煤、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矿、铝钒土、粘土
潼关县:黄金、石墨、花岗岩、石英、大理石、蛭石、铅矿
白水县:煤炭、石灰石、石英石、青红 砂石、铁、锰、石膏、粘土
华县:金、银、钼、铁
延安市
宝塔区:石油、煤炭 、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
子长县:煤、石油、天然气
延川县:石油、煤炭、沙子
富县:煤炭、石油、天然气、紫砂陶土
延长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瓷土、石灰石、石英砂岩、铁矿石
甘泉县: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
志丹县:石油、天然气、油页岩
吴旗县:石油
汉中市
汉台区:磷、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锰、砂金
留坝县:大理石、 中蛇纹石、花岗石
镇巴县:煤、板石、锰、铁
南郑县:铁、铅、金、银、锌、花岗石、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磷矿
洋县:钛磁铁矿、石英矿、膨润土、石墨、砂金、铜、铁矿
宁强县:铜、铁、锰、镍、金、 石棉、硫铁、大理石、花岗岩
西乡县:石膏、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锰矿、硫铁矿、钒钛磁铁矿、白云石、叶蜡石、铅锌 略阳县:金、铜、铁、镍、锰、铅、锌、银、石棉、磷、蛇纹石、白云石
榆林市
榆林市:煤、石油、天然气、铝凡土、铁矿石、石灰岩、石英砂、泥炭、瓷土、食盐、高 岭土 榆阳区:煤炭、高岭土、岩盐
子洲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盐
定边县:石油、天然气、原盐、钾盐、芒硝、硫化镁
西藏自治区
一、历史概况
西藏古称“蕃”,简称“藏”。西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在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管理藏区事务的宣政院,建立了西藏萨迦地方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明朝中央政府承袭元制,先后敕封过三大法王和各级僧官,设立乌斯藏、朵甘两
个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西藏军政事务,并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到清朝,西藏与中央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1652年、1713年清政府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正式确定其封号。1721年,清政府废除第巴制度,制定噶伦制度。1727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对西藏进行全面管理。1790年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政府,1791年清政府派军进驻西藏,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共同掌管西藏事务。1792年至1793年清政府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财政、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加强了中央的管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二、自然地理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四个地带:一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长约2,400公里,宽约700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3,为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处长年积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宽一般7至8公里,长70至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顶平缓,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势较陡峻,山顶与谷底落差可达2,5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园,景色奇特。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
西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纬度又低,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并呈现出由藏东南向藏西北逐渐增多的特点。太阳辐射的年变程,以12月最小,5月或6月最大。全区年均日照时数达1,475.8至3,554.7小时之间,西部地区则多在3,000小时以上。西藏地区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区年均温度在-2.8℃到11.9℃之间,温差较大。最温暖的东南地区年均温度约10℃左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均温度在5℃至9℃之间,东部横断山脉地带,月均温度在10℃以上的时间有4个月左右,藏北高原大部分地方年均温度在0℃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北麓山地年均温度在3℃以下。
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以气温和降水为主要依据,西藏自治区可划分为十一个不同的气候区,即:山地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湿润
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
三、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现设6地1市,即: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昌都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71个县,1个县级市,1个县级区;140个镇,543个乡。
四、人口资源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77.00万人,比上年净增4.68万人,增长1.2%。人口出生率为17.9‰,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10.7‰。
五、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20.223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这些土地大致可分为六个区域:
一是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为西藏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
二是西藏边境高山深谷林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边境地带。境内山高、谷深、河窄,气候、植被、水、热、土壤等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较多,是西藏独特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区。
三是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该区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各一部分,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产业结构较齐全,产值比重最大。
四是高山湖泊盆地农牧区。位于西藏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以北,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区。本区多夜雨,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冬、春季多大风、沙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五是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该区地势高旷、地形复杂、气候干旱、草原辽阔,大部分为纯牧区,是西藏最大的牧业区。
六是藏北高原未利用区。位于西藏北部,该区高寒、干旱、荒凉,局部草地初步开发为临时性牧场。
据国土部门统计,截止2005年10月,西藏辖区土地总面积为180,334.82万亩。其中,农用地116,429.1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4.56%;建设用地94.77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5%;未利用地63,810.89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39%。
在农用地中,草地面积为96,689.52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83.04%;林地面积19,020.54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6.33%;耕地面积541.15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46%;其它农用地177.86万亩(含园地2.97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15%。
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59.41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2.69%;交通运输用地33.86万亩,占建设用地的35.73%;水利设施用地1.49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58%。
六、矿产资源
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七、水利资源
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
地表水资源: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余条,大小河流数百条,加上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在千条以上,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西藏的湖泊面积约250多万公顷,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主要湖泊有:巴松错、然乌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班公错。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个,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4个,大于5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3个,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819个。金沙江、澜
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都流经西藏,其中,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发源或流经西藏。 地下水资源:总量约1,107亿立方米。
冰川水资源:西藏的冰川面积约2.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2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其中75%的冰川为外流水系,25%为藏北内流水系。冰川融水是西藏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如帕隆藏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可占年径流量的60%,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其冰川融水补给量也达49.8%。
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约4,482亿立方米,至2005年底,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16.18万立方米,耕地亩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8.28万立方米。
八、主要物产
农作物资源:西藏全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品种;蔬菜约有16个大类,150余个品种。萝卜、白菜、西葫芦、西红柿、黄瓜、丝瓜、苦瓜、冬瓜、茄子、辣椒、芹菜、豆类、葱、花菜等大多数蔬菜品种在西藏都有种植。随着高效温室大棚的兴建,内地一些名特优新菜陆续引进并已种植成功。全区建立各类果园400多处,年产干鲜果品1,000多万公斤,茶叶1吨,桐油1.5万公斤。在一些地方,苹果、梨、桃、香蕉、桔子、葡萄、西瓜等也有一定面积栽植。
动物资源:西藏有脊椎动物793种,其中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兽类142种,鱼类63种。全区有昆虫近4,000种。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藏羚羊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左右;野牦牛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近80%。现有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有1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虎、野牦牛、藏羚羊、赤斑羚、羚牛、黑颈鹤、棕尾虹雉、蟒等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麝类、马鹿、藏雪鸡、藏马鸡、墨脱缺翅虫等84种;西藏自治区增加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狐狸、斑头雁、赤麻鸭等16种。
家畜、家禽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藏鸡、藏猪等。这些家畜、家禽长期以来适应高原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水产资源:西藏查明的鱼类中,鲤科的裂腹鱼亚科的鱼类占多数。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的黑斑原鮡(地方名:拉萨鲇鱼)、班公错的西藏裂腹鱼以及亚东河的亚东鲑鱼较为著名。
植物资源:西藏是我国森林和原始林最大的林区之一,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公布:西藏现有森林总面积1389.6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2.945亿立方米。截止2005年年底,西藏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1.31%,森林面积名列我国第五,活立木总蓄积量名列我国第一。常见树种主要有云杉、冷杉、铁杉、高山松、华山松、落叶松、云南松、白桦、青冈木等,经济价值很高。稀有针叶树种,如穗花杉、云南红豆杉、印度三尖杉、百日青等,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其中:苔藓植物700余种,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5,700余种。还有藻类植物2,376种,真菌878种。有木本植物1,700余种,药用植物1,000余种,油脂、油料植物100余种,芳香油、香料植物180余种,工业原料植物(含鞣质、树脂、树胶、纤维)300余种,可代食品、饲料的淀粉、野果植物300余种,绿化观赏花卉植物达2,000余种。可食用菌,如松茸等415种,药用菌,如灵芝等238种,已知有抗癌作用的真菌,如丝膜菌、虫草等有168种。
藏药资源:截止2006年4月,西藏全区植物性藏药材有191科、682属、2085种;矿物性藏药材有50余种。全区已开发常用藏药360多种。比较著名的植物性藏药材有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手掌参、藏茵陈、藏苍蒲、毛膏菜、绿蓉蒿、胡黄连、忍冬果、檀香、桃儿七、雪莲花、天麻、灵芝、三七、大黄、党参等。这些药材药用价值高,其中不少畅销国内外。
西藏现已初步形成旅游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民族手工业、绿色食品(饮品)加工业、矿产业、建筑建材业六大经济支柱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
九、旅游资源
(1)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西藏现有世界级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珠峰自然保护区、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1处:雅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主要有: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的雪山风光区域、藏北羌塘草原为主的草原风光区域、藏东南森林峡谷为主的自然生态风光区域、阿里神山圣湖为主的高原湖光山色风光区域;湖泊类有阿里神山圣湖为代表的高原雪山湖泊,纳木错为代表的草原湖泊和以巴松错为代表的高原森林湖泊等不同类型的湖泊。现已开辟了拉萨—林芝—山南—拉萨生态旅游环线;拉萨—日喀则—阿里朝圣观光旅游线;拉萨—日喀则—定日—樟木观光旅游线;拉萨—那曲—青海草原风光旅游线。
(2)人文旅游资源。西藏现有1,700多座保护完好、管理有序的寺庙,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主要有以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藏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中心人文景观区;以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藏王墓群为代表的藏文化发祥地人文景观区;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萨迦寺为代表的后藏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区;以藏北“古格王朝古都遗址”为主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区;以昌都康区文化为代表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区等。全区现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座:拉萨市;世界文化遗产1处:布达拉宫及其扩展项目大昭寺、罗布林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拉萨、日喀则、江孜;一年有14个风俗各异的民间重大节日。
十、名胜古迹
西藏现有名胜古迹大多被列入了各级文物保护范围,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解放前是达赖的冬宫,位于拉萨市中心。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3)甘丹寺。位于达孜县。(4)萨迦寺。位于萨迦县。(5)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班禅驻锡寺。(6)昌珠寺。位于乃东县。(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8)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9)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10)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11)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12)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解放前是达赖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13)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14)托林寺。位于札达县。(15)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16)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17)扎塘寺。位于扎囊县。(18)白居寺。位于江孜县。(19)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20)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21)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22)拉加里王宫。位于曲松县。(23)吉如拉康。位于乃东县。(24)桑喀古托寺。位于洛扎县。(25)科迦寺。位于普兰县。(26)列山墓地。位于朗县。(27)吉堆吐蕃墓群。位于洛扎县。
阿里矿产资源
阿里现已发现的矿种有:硼矿类、砂金、铬铁矿、稀有金属、水晶等30余种,现开采的矿种主要有硼镁矿、砂金。革吉县扎仓茶卡是硼镁矿的主开采区,现开采30%左右品位的富矿,年开采量达40,000吨左右。砂金矿主要分布在班公错—怒江缝合带、雅江缝合带的内陆河流形成的河道冲洪积层、湖积层中。
阿里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盐湖资源、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三大类。
盐湖资源:阿里地区共有盐湖96个,约占西藏盐湖总数的52.2%,盐湖中沉积了大量固态盐类资源,它们主要有芒硝、石盐、水菱镁矿、硼镁盐等。
金属矿:阿里地区目前已发现的金属矿主要有黄金、铜、银、铅、锌、锑、铬铁矿、铁等。
非金属矿:阿里地区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晶、宝玉石、蛇纹岩、石灰岩、大理岩,已发现的水晶矿床和矿点有4处。
那曲矿产资源
目前,那曲地区已探明的矿种有:黄金、白银、铬、铅、锌、食盐、锂、玛瑙、水晶、硼、镁、石油、玉石等40余种。其中蕴藏量较丰富的有黄金、铅、锌、食盐、硼砂、玉石等10多种。在区域内还探明有开发前景良好的石油资源。
昌都矿产资源
昌都地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确认的矿产地96处,其中大型矿床23处,中型矿床24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主要有铜、钼、金、银、铅、锌、菱镁矿、砷、石膏、煤、汞等37种,其中铜930.6万吨、钼23.8万吨、银4,146吨、铁20,875万吨、锑1,812吨、菱镁矿5,710万吨、砷14万吨、石膏12,192万吨、煤2,146万吨。位于江达县的玉龙铜矿储量达650万吨,伴有相当数量的金、银、钼、铁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集中,易于露天开采,是我国的特大型铜矿之一。 林芝矿产资源
林芝地区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初步探明且储量较丰富的有朗县的铬铁矿,察隅县的金矿、水晶矿,易贡的铁矿、绿色花岗岩、虎皮绿花岗石、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山南地区矿产资源
山南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产种类有:铬铁矿、铅锌矿、铜矿、锑矿、磁铁矿、金矿(砂金、岩金)、银矿、汞矿、水晶、石灰岩、大理岩、页岩、花岗岩、云母矿、粘土矿、电气石、绿柱石、蛇纹石、软玉、矿泉水、地热等30余种。目前,铬铁矿、碳素铬铁、铅锌矿、锑矿、砂金矿、铜矿等金属矿的开采利用已初具规模。其中: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首推铬铁矿,该矿种沿雅鲁藏布江地合线呈东西向分布,东起加查,西至贡嘎,绵延600余公里,已探明储量520余万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0%,平均品位48%以上,远景储量可望突破2,000万吨,极具开发前景。同时,大理岩、石灰岩、页岩、花岗岩、云母、粘土、水晶等非金属矿的开采利用也呈蓬勃发展之势。
日喀则矿产资源
日喀则地区目前发现46种矿产资源,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金、银、铅、锌、锂、锑、铜、铬、硼、泥炭、石膏、石油等矿产。
拉萨矿产资源
现已发现50多种矿产,矿(化)点170多处,主要有铁、铜、铅、锌、锡、钼、银、金、地热、煤、泥炭、刚玉、石膏、自然硫、高岭土、石灰石、火山灰、重晶石、汉白玉、花岗石、大理石等。其中,刚玉、地热居全国第一位,自然硫居全国第三位,高岭土居全国第五位;铜铅锌探明储量43万吨,勘探工作尚在进行中,其前景乐观。
西藏矿产资源
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山东省矿产资源概况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濒临黄渤海,地处中国“黄金海岸地带”的环渤海经济区,背靠广阔内陆腹地,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与日、韩等亚太经济圈内的国家和地区依山相连或隔海相望,区位条件十分优越。陆地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毗邻海域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人口8997万人。
“九五”期间,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速度继续处在全国前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54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55%,居第三位,年平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55元,高于全国人均水平35%。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连续14年实现收支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步
伐加快,交通、电力、通讯、原材料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基本解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列全国第二位,能源供需基本平衡,用电短缺现象得到缓解。高新技术产业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14.8∶49.5∶35.7。矿产采选业稳步发展,原油、原煤、原盐、黄金等主要矿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8.7%、9.7%、26.5%、24%。全省宏观经济保持稳定运行态势,投资、消费、出口持续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断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提高,“科教兴鲁”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取得新的进展。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发现并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保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种类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省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全省已发现矿产150种,探明储量的矿产78种,已发现但无探明储量或仅有简测资料的矿产72种。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24种,非金属矿产44种,水气矿产3种(见附表1,附图1)。
我省矿产资源探明总量较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矿产24种。保有储量占全国比例较高的矿产有:石油(13.34%)、金矿(12.93%)、金刚石(46.59%)、石膏(64.29%)、晶质石墨(7.40%)、饰面石材(20.12%)、玻璃用砂岩(23.64%)、陶瓷土(11.46%)。此外,煤、铁、铝土矿和滑石探明储量也较丰富,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2%,3.9%,1.9%和11.31%。我省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43500亿元,约占全国3.43%,居第7位;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49%,居第11位,属于矿产资源单位面积丰度值较高,总量中等丰富,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较少的省份。
2.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区域特色明显
全省17个市及毗邻海域,均赋存有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但由于成矿地质条件不同,各地形成的矿产资源也各具特色,在地域组合和矿种配置上呈现出明显差异。胶东主要分布有贵金属、有色金属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重要矿产有金、铜、石墨、滑石、菱镁矿、透辉石、膨润土等;鲁中主要蕴藏有黑色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重要矿产有铁、铝土矿、石膏、金刚石、玻璃用砂岩、耐火粘土、岩盐、自然硫、蓝宝石等;鲁西北以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天然卤水矿产为特征;鲁西南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优势;毗邻海域主要分布有石油、天然气、煤、天然卤水及滨海砂矿。此外,地热、矿泉水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石材则广泛分布于胶东、鲁中地区。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特点,为形成各具特色的矿业布局奠定了物质基础。
3.主要矿产矿床规模偏小,支柱性矿产中共(伴)生矿、贫矿和难采、选、冶矿居多
全省探明矿区(床)1346处,其中能源矿产373处,金属矿产237处,非金属矿产278处,水气矿产458处。仅有少数矿区(床),如济宁和巨野煤田、大汶口石膏矿、新城金矿、大汶口岩盐矿等属大型、特大型,中、小型矿床占80%以上。探明的矿产多为共(伴)生矿产,其中以金属矿产居多,如铜、铅、锌、银、锆英石等全部是综合矿。许多重要矿产多为贫矿或难采、选、冶矿产,如60%以上的铁矿和大多数铜、铅、锌、铝等矿产,磷矿、硫铁矿、自然硫、钾盐等矿产均属于贫矿或开采条件很差的资源。
青海省矿产资源
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其中,具突出优势的有:
盐湖资源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纳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
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
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
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
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全省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7.5%,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四位。
青海省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州。51个县级行政单位。省会西宁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辽宁省
土地资源 按利用现状划分,耕地面积409.2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5%,人均占有耕地约0.096公顷,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和辽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园地面积59.8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04%;林地面积569.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47%,是各类土地中面积最大的一类,东部山区是全省的林业基地,也是调节全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生态屏障,其他地区则是以防风固沙等保护性的生态林为主;牧草地面积35.0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37%,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其它农用地面积49.9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38%;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113.47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67%;交通用地面积8.8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水利设施用地14.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未利用土地面积138.3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
水资源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和河道径流量少于多年平均值。水库蓄水量也比正常年偏少,地下水位略有下降,水资源质量没有明显变化。全年全省平均降水597.9毫米,总降水量为870.0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1.8%,比上年偏少19%,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全省水资源总量261.3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3.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3.9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1.5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26.5%。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64.17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为141.2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98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87.3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1.8%;林牧渔畜用水量5.1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6%;工业用水量24.5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7.4%;城镇公共用水量6.7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8%;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1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1.0%;生态环境用水1.9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
动物资源 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具有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的动物有白鹳、丹顶鹤、腹蛇、爪鲵、赤狐、海豹、海豚等。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水产资源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主要有蛤、蚶、鲍鱼、海胆、牡蛎、海参、扇贝等;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包括头足类和哺乳类动物。全省沿海捕捞业直接利用的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有鱼类117种,
其中有经济价值的70多种,如小黄鱼、大黄鱼、带鱼、鲅鱼、鳕鱼、鲳鱼等;虾类20多种,主要是对虾、毛虾、青虾等;蟹类10多种,主要是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等;贝类20多种,主要有蚶、蛤、蛏等。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近海水域二级生产力达320万吨,其中滩涂养贝生产潜力100万吨,沿岸动物生产潜力近150万吨,深水动物生产潜力70万吨。目前只利用水域生产能力三分之一。全省内陆水域有淡水类资源119种,其中典型淡水鱼类97种,河口洄游鱼类15种,咸淡水鱼类7种。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鱼、鲫鱼、罗非鱼、鲢鱼、鱅鱼、青鱼、虹鳟鱼、泥鳅和池沼公鱼等20多种;淡水虾蟹类有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等5种;淡水贝类有无齿蚌和田园螺等7种。
植物资源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药用类830多种,如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天麻、龙胆等;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如山葡萄、猕猴桃、山里红、山梨等;芳香油类89种,如月见草、薄菏、蔷薇等;油脂类149种,如松子、苍耳等,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
森林资源 根据辽宁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成果(2000年)资料,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34.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464.1万公顷(含经济林面积141.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73.16%;疏林地面积5.69万公顷,占0.9%;灌木林面积22.75万公顷,占3.5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7.37万公顷,占2.74%;无林地面积123.9万公顷,占19.52%;苗圃0.63万公顷,占0.1%。森林覆盖率为31.84%。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85亿立方米,林分面积322.6万公顷,林分蓄积量
1.75亿立方米,其中,幼龄林面积162.4万公顷,蓄积2903万立方米,分别占林分面积、蓄积的50.34%和16.61%;中龄林面积105.5万公顷,蓄积8067万立方米,分别占32.72%和46.15%;近熟林面积30.33万公顷,蓄积量3710万立方米,分别占9.39%和21.23%;成过熟林面积24.33万公顷,蓄积2797万立方米,分别占7.55%和16.01%。
全省人工林已成林面积267.6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57.66%,其中林分面积150.7万公顷;人工经济林面积116.9万公顷。全省天然林面积196.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2.34%,其中天然林分面积171.9万公顷;天然经济林面积24.64万公顷。
矿产资源 辽宁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北缘,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配套,区位条件好。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其中已获得探明储量的有66种(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地下水和矿泉水),矿产地672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辽宁省有36种620处矿产地。辽宁的菱镁矿是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质地优良、埋藏浅,保有资源量矿石量25.6亿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还有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种,保有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56.4%(硼矿)、24.0%(铁矿)、51.4%(金刚石)、20.1%(滑石)、7.9%(石油),其中,硼矿、铁矿和金刚石居全国首位,滑石和玉石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居全国第四位。具有比较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煤、煤层气、天然气、锰、钼、金、银、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石、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种。
吉林省矿产资源
[2004] 吉林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89种。其中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另有钼、锗、镍等4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油页岩已查明储量占全国的54%,开发潜力十分巨大。长白山区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是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源地之一。靖宇县被誉为“中国长白山矿泉城”。
[2003]吉林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83种。其中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镍、钼以及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东部的靖宇县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2000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在这里落户建厂。
[2002]全省已发现矿产137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6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即油页岩、炼镁用白云岩、冰洲石、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建筑用玄武岩;居前5位的有29种,如镍、钼、隐晶质石墨、宝石、二氧化碳气等;居前10位的53种。非金属矿产和矿泉水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长白山地区天然矿泉水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 555.8亿元。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77种,目前全省拥有各类矿山4 480户。全省矿业从业人数24.4万人,年产矿石总量近7 000余万吨,石油产量407万吨、天然气3.35亿立方米。全省矿业开发总产值近90亿元,居全国第14位,矿业产值占全省地方工业总产值的4.34%。
[2001]全省共发现矿产资源13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7种。我省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结构基本合理,贫矿及共伴生组份多。其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即油页岩、炼铁用白云岩、冰洲石、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建筑用大理岩;居全国前5位的有33种,如镍、铝、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差异较大,可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资源丰富,能够满足中、长期经济发展所需的矿产有炼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镍、铝、泥炭及矿泉水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高,不但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出口。第二类是能够满足近、中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有金、银、硼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矿产资源储量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矿种有煤、石油、铁、铜、铝等。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矿产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需从省外引进解决。
[2000]全省矿产种类比较齐全,储量比较丰富,有些矿产保有储量在国内占有较重要位置。目前探明储量矿产93种,已开发利用75种。其主要矿产种类有:煤保有储量近21亿吨,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1399.0万吨,铁矿石保有储量4.6亿吨,金保有储量列全国第13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等1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蚀面用辉长岩、二氧化碳气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钼、锗保有量列全国第三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居全国第6位。非金属矿产是吉林的优势,出口的产品基本上是非金属矿物原料及其产品。硅灰石、硅藻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等可充分保证开采。
湖南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
湖南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23.01万公顷,湖南的国土资源特点之一:山多平原少,林业用地广,垦殖指数低,为发展农牧、渔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多种土地资源。特点之二:岭谷相间,丘陵盆地交错,本省境内山岭与河谷具有相间分布的特点。湘、资、沅、澧四水分别贯穿一些盆地。湘江流域盆地最多,规模一般也较大,重要的有零陵-祁阳盆地、衡阳盆地、株洲盆地、湘潭-湘乡盆地、长沙盆地、醴陵盆地、茶陵-永兴盆地等。资水流域有邵阳-隆回盆地。沅水流域有溆浦丘陵盆地、黔阳盆地。澧水流域以大庸盆地较大。这些盆地多数耕地较为集中,而水运一般又较便利。
森林资源
湖南位于中亚热带中部,湖南森林既有亚热带森林的典型特征,又有其地方特点。湖南森林的基本特点有:
森林植物区系丰富,起源古老,珍稀树种多,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湖南维管束植物已知246科、1231属、4263种(含321变种),估计约有5000种。 湖南木本植物有113科、500属、1997种和220变种(及变型),约占全国8000种的25%。湖南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华夏植物区系"成为现代湖南植物区系的渊源。湖南有水杉、水松、鹅掌楸、连香树、水青树、杜仲等"活化石"。还有莲座蕨、紫萁、海金 沙、里白、芒萁、双扇蕨、金毛狗等古老的蕨类植物,其同类化石多发现于二迭纪至三迭纪地层,有的可追溯至石炭纪。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如木兰科、八角科、三白草科、毛莨科、金粟兰科、小檗科等在本地大量分布。 由于湖南具有第三纪古热带的历史渊源,热带性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 湖南位于亚热带位置,地处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且地形复杂,境内多山,所以亚热带区系、温带区系植物均
占有相当的比重,表现为较显著的混合和过渡性质。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湖南还拥有较丰富的东亚特有、中国特有、和东亚-北美特有区系成分,这些特有成分无疑构成了湖南植物区系的精华部分,以水杉、银杉、水松、白豆杉、银杏、金钱松、珙桐、 杜仲、钟萼木、香果树、金钱槭、喜树、银鹊树之乡著名于世。
生物资源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植被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湖南野生 动物资源中,对农业有益的动物有265种;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90种,其中一类保 护动物有白鳍豚、华南虎等18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等65种,三类保护动物 有黑熊等7种。湖南的家禽家畜品种齐全,分布广泛,禽鸟种类繁多,共有500多种,占 全国鸟种数的45%。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的一、二、三类珍禽共22种,占全国鸟类保护数 的44%。湖南一类珍禽有白头鹤、白枕鹤、红腹角雉、白鹤、黑鹤、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二类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湖南有林地11302万亩,占湖南总面积的35.7%。森林覆盖率为34.3%,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现有木本植物2470种,林业用地占湖南土地面积为57.4%。现有活立木蓄积量2.749亿立方米。其中用材林1.84亿立方米,年生长量1100余万立方米,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产材林基地之一。有"广木之乡"的雪峰山区,有"江华木"产地的湘南南岭。还有竹林面积984万多亩,毛竹蓄积量89亿根,居全国第三位。湖南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茶叶等,湘西自治州素有"金色桐油之乡"的美称,洞庭湖君山盛产的"君山银针"茶,在唐代就作为贡品,1982年列为我国10大名茶之一。此外,省内还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能源
湖南的能源建设主要包括原煤生产、原油加工和电力建设。
湖南是中国南方产煤较多的省份,现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4亿吨,其中保有储量28.4亿吨。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郴州、衡阳、娄底、邵阳、长沙、湘潭、株洲、怀化7个市,占湖南保 有总量的95.4%。
湖南水能蕴藏量为1532.45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有1083.9万千瓦,现在已建有凤滩、东江、五强溪等一批较大水电站。湖南的火力发电厂也不断新建、扩建,现在
有耒阳电厂、华能岳阳电厂、石门电厂、湘潭电厂等4个大型火电厂。2010
年前,还将兴建一批水电站和火电厂,并做好建设核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
湖南电网已覆盖湖南90%以上的地域,现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
2017万千伏安、线路14939公里,已进入了一个以500千伏和220千伏
输变电设施为主网架,以30万千瓦等级机组为主力机组、拥有百万容量大电厂的大电网、超高压、大机组、高参数的新阶段。
湖南有关石油的蕴藏正在勘探,外国投资者也在加盟此事。目前虽不生产原油,但80年代 就建有原油加工企业,坐落在岳阳的长岭炼油厂,年加工能力500万吨左右,年产汽油和柴 油等用于动力机械的燃料油200万吨左右。
水资源
(一)蕴藏量
湖南水资源丰富,构成全省水资源的地表水径流量大,地下水资源充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博水2082.8亿立方米(本境水资源1620亿立方米,外省流入的客水资源46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57亿立方米。
地表水年际间变化较大,富水年的水量为枯水年水量的2-2.5倍。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4-7月,这4个月的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50-70%。由外省流入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水量为全省境负们水量的28.6%。在地表水资源总量中,稳定的基流只占13%,其余的87%属汛期洪水径流。
地下水资源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季地下水资源丰富,枯水季节地下水资源不足。
(二)降水量
湖南是全国多雨的省份之一,年平均降雨日140-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700毫米,占全国降水量的5%左右。
(三)地下水
湖南地下水资源,年总储量45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的18%,年可开采量43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9.5%,其中年孔隙承压水38.7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89.6%。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湘西北的龙山、桑植、永顺、大庸及石门北部,以及湘中南的涟源、邵阳、隆回、祁阳、永州、耒阳、桂阳、道县及其邻近各市县。
(四)外来水
外省流入的客水天然径流量为462.8亿立方米(不包括长江水系洞庭湖调蓄的汛期水量),其中流入湘水的径流量94.65亿立方米,占客水径流量的20.5%;流入资水的径流量18.3亿立方米,占4%;流入沅水的径流量286.65亿立方米,占61.9%;流入澧水的径流量35.3亿立方米,占7.6%;流入洞庭湖及入湖各河的径汉量27.9%亿立方米,占6%。
(五)水能资源
湖南河网密布,雨量丰沛,由于地势高低不平,河流落差较大,故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水力蕴藏量1532.45万千瓦,其中湘江流域470.70万千瓦,占全省水力蕴藏量的30.7%;资水流域201.03万千瓦,占13.1%;沅江流域537.51万千瓦,占35.1%;澧水流域152.46万千瓦,占9.9%。
在全省水力蕴藏量中,可开发利用的为1083.84万千瓦,占全省水力蕴藏量的70.7%,其中湘江流域318.29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的29.4%;资水流域147.71万千瓦,占13.6%;沅江流域460.21万千瓦,占42.5%;澧水流域137.11万千瓦,占12.7%。
在全省可开发量中,1987年村及村以上已建和在建的水电装机容量401.41万千瓦,其中已建成投产的238.41万千瓦;在建163万千瓦。到1987年底止水能开发利用率为22.0%。 矿产资源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这里地质构造独特、复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系发育,地层出露齐全,三大岩系多期次侵入,形成了特殊的成矿条件,
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具有“矿种多、分布面广”的特点,是全国矿产品种
较多的省份之一。钨、锑、铋、独居石、莹石、重晶石、长石、铅、锌、钼、
锡、铍、雄黄、铀、锰、锂、钽、硫铁、磷、砷、汞、高岭土、石墨矿、金刚
石的储量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是长江以南较多的省份之一。此外,
大理石、花岗石、芒硝、硅灰石、石膏、膨润土等也探明了储量,均有开采价值。郴州柿竹园矿区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锡矿山的锑矿已开采90余年,一直保持“世界锑都”地位。浏阳市境内海泡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一项空白。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湖南成为国家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基地和江南黑色能源的产地之一。
河南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73%;其中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咱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矿产资源: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为157种);探明储量的73种(含
亚矿种为81种);已开发利用的85种(含亚矿种为117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其中,钼、蓝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居第1位,铸型用砂岩、耐火粘土、蓝石棉、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岩居第2位,镁、钨、铼、镓、铁矾土、水泥用大理岩居第3位,铝土矿、石墨、玻璃用石英岩居第4位,锂、铯、电石用灰岩、岩棉用玄武岩、玉石居第5位。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水资源:河南横跨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居全国第22位,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目前,全省已修建水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旅游资源: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龙亭、相国寺、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响誉海内外,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寺、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开辟的“三点一线”沿黄之旅,已成为我省旅游精品线路。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的有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和云台山5处,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南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省共发现矿产88种,经评价有工业储量的矿种66种、产地320多处,其中列入《海南矿产储量表》的44种、产地205处。海南矿产资源主要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矿、地下水、热矿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种类。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周边海域,已探明的主要有莺歌崖13—1、东方1—1、乐东22—1等大型天然气田。玻璃用砂已探明大型矿床4处,矿床保有储量4187万吨,主要分布于儋州、东方、文昌等地。钛铁砂矿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海岸,已探明矿床24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处。锆英石砂矿已探明大型矿床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保有储量117.6万吨,主要分布于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市县。宝石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位于文昌市境内,保有储量
1.87万吨。富铁矿分布于昌江县石碌镇一带,保有储量2.37亿吨,是国内少有的富铁矿之一。铝土矿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位于海南岛北部的蓬莱地区,保有储量2190.63万吨。饰面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屯昌、琼中、三亚、乐东、白沙等市县,花色品种主要有崖县红、翠玉红、翠白玉、四彩花、玫瑰红、芝麻白等。饮用天然矿泉水各市县均发现,至1999年底已勘查51处,审批总允许开采量3.09万立方米/日。热矿水已发现34处,经对11处进行勘查,共探明允许开采量
4.69万立方米/日。
据统计,海南玻璃用砂储量居全国第1位,锆英砂矿居第2位,钛铁砂矿和天然气居第3位,宝石(蓝宝石、红锆宝石)居第4位,饰面用花岗岩居第5位,富铁矿居第6位,铝土矿居第10位,饮用天然矿泉水和热矿水居前列。
贵州自然资源
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蕴藏量
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电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86.78亿千瓦小时。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矿石、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磷矿储量26.8矿石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资源储量23.33万金千克,居全国第十位,是中国新崛起的又一黄金资源基地。
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4.9%,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
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GFDA3、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迷人的天然的“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尔;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甘肃省矿产资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
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
新疆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07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60.7%。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7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以及853个乡镇,其中包括43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境内冰峰耸立,沙漠浩瀚,草原辽阔,绿洲点布,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一带称东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新疆湖泊众多,水域面积5505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东部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07年平均气温10.9摄氏度,年均天然降水量165.6毫米。区内山脉融雪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
福建
全省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仅占21%。截至年底,全省耕地面积为133.7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38公顷,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福建海域宽阔,滩涂广阔,目前在理论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有20.6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港湾,其中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闽东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45.68%;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的
66%,而林地面积却占全省的76.12%。全年可用于占补平衡补充的耕地面积0.85万公顷,其中:新增耕地面积0.29万公顷,各地新开发的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面积0.56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面积0.64万公顷,耕地补充面积超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0.21万公顷,连续第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任务。(饶丹炜)
海洋生物资源。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的4.5%;潮间带滩涂面积19.88万公顷。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海洋生物种类20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200多种,贝、藻、鱼、虾种类数量居全国前列。
海岸港湾资源。福建陆地海岸线长达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1∶6.2居全国第一位。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546个(其中有人岛屿102个),总面积1400.13平方千米,岛屿海岸线长2804.4千米。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港、湄洲湾、福清湾、罗源湾、三都澳等6个,港口吞吐量可开发潜力大。滨海矿产资源。福建海岸地质构造复杂,已发现的矿产有60多种,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1种,矿产地300多处。砂、花岗石、叶腊石等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饰面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玻璃用石英砂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台湾海峡石油、天然气也已显现较好的资源潜力,海峡西部3个成油凹陷油气前景看好,有望在厦澎凹陷、乌丘屿凹陷、澎北隆起建设油气田,勘测油气总量2.9亿吨;盐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好,盐田总面积11.02万公顷,宜盐滩涂超过2.67万公顷,可以大规模利用的盐化工业品有氯化镁、澳素、石膏、钠镁盐、加碘盐等。
滨海旅游资源。福建山多海阔,山海兼容,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千姿百态的海蚀景观,加之沿海众多富有宗教、文化、军事、历史内涵的名胜古迹和新兴的港口城市,构成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其中有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海坛岛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湄洲岛以及“海上绿洲”东山岛等。
海洋能源资源。福建沿海地热梯度较大,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热水区域较多;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时数达7000~8000小时;沿海可利用潮汐发电的海水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潮汐能理论装机容量达342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033万千瓦,占全国的49.2%,居首位。(刘学功)
全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911.1毫米(数据截至2005年底,下同),折合水量2366.8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39.0%,比常年偏多13.9%,属偏丰水年。全省年最大点降水量为罗源中房站3076.5毫米;最小点降水量为莆田南日站777.3毫米。行政分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宁德市,为2162.9毫米;最小的是厦门市,为1783.7毫米。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401.1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964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399.9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130.39毫米,比上年多96.9%,比常年多18.7%;地下水资源总量398.05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17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南平市,为324.60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为16.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南平市,为88.14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为4.47亿立方米。
全省年供水总量186.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79.3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37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1.13亿立方米。年用水量186.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总量101.54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用水量最多的是福州市,为31.35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为5.88亿立方米。
对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表明,2583千米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048千米,占评价河长的79.29%;污染河长为553千米,占20.71%,与上年相比减少10.07%。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情况为:闽江水系水质状况略有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099千米,占评价河长的84.09%;污染河长为208千米,占15.91%,比上年减少2.53%。九龙江水系水质状况明显好转,符合
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335千米,占评价河长的71.89%;污染河长为131千米,占28.11%,比上年减少27.04%。汀江水系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在评价的300千米河长中全部达标。晋江水系水质状况有所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57千米,占评价河长的33.33%;污染河长为114千米,占66.67%,比上年增加7.6%。木兰溪水质状况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66千米,占评价河长的63.46%;污染河长为38千米,占36.54%。闽东诸河水质状况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46千米,占评价河长的76.84%;污染河长为44千米,占23.16%。闽南诸小河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在评价的45千米河长中,水质为Ⅱ类的河长为25千米,占评价河长的55.56%;水质为Ⅲ类的河长为20千米,占44.44%。(蔡晶)
据调查论证,全省35种主要矿产中,保有储量到2010年可以充分保证的有钨、钼、钽、铌、玻璃用石英砂、铸型用石英砂、水泥标准砂、叶蜡石、水泥用灰岩、花岗石材、重晶石等11种,基本保证的有铁、稀土、萤石、高岭土、澎润土和石墨等6种;到2020年能够保证需求的有钨、玻璃用石英砂、铸型用石英砂、水泥标准砂和花岗石材5种。(饶丹炜)
福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据调查统计,全省已发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653种,约占全国的26.4%,其中哺乳动物有120种、鸟类549种(含亚种)、两栖类46种、爬行类123种、鱼类815种;已定名的昆虫5000多种,全国昆虫共有33目,福建分布有31目。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6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138种;省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分别为76种和921种,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1种,以上属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物共1168种。高等植物有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木本植物有194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一级的7种,国家二级的45种。此外,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
野生动物种类。鱼类计4纲37目179科815种,其中:文昌鱼纲1目1科1种,圆口纲1目1科1种,软骨鱼纲11目25科63种,硬骨鱼纲24目152科750种。鸟类计21目66科549种(含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6种(国家一级的12种,如短尾信天翁、黑鹳、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等;国家二级的84种,如角鸊鷉、褐鲣鸟、红脚鲣鸟、黄嘴白鹭、黑脸琵鹭、鸳鸯、红隼、白鹇、草鸮、褐翅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候鸟350种,其中:冬候鸟177种,夏候鸟52种,旅鸟121种;古北界270种,东洋界249种。兽类计10目32科78属12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44种(国家一级的5种,如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黑麂、中华白海豚等;国家二级的39种,如猕猴、穿山甲、黑熊、鬣羚、水鹿、江豚、虎鲸等)。爬行类计3目17科58属12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种(国家一级的2种,如蟒蛇、鼋等;国家二级的7种,如大壁虎、三线闭壳龟、棱皮龟、玳瑁等)。两栖类计2目8科16属4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种(国家二级的2种,如虎纹蛙、大鲵)。
动植物地理分布。福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东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动物地理区划与植物区划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区划的分区接近一致。从地理区划上,从闽江口附近开始,沿着戴云山脉和博平岭山脉达广东省北部为分界线,在分界线以北地区,动物以古北界为主,往南则以东洋界物种相对丰富,而古北界物种相对少些;植物则是在分界线以北为中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往南以南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杨大粉 周冬良) 全省拥有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1个世界地质公园(泰宁)、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5个4A级旅游区、24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单位,有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省级优秀旅游县。还有天然沙滩60多处可开发为沙滩浴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100多个。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客家民居土楼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音也正在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鄢震凌)
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公告
截止2004年底,安徽省发现矿产118种(如计算到亚矿种为138)种,列入资源储量统计的矿种76种(如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03种)。查明有资源储量(以办理储量登记为准)的亚矿种84种。本年列入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的矿区(含小矿)4582个。
黑龙江
地 貌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
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土 地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农用地面积3958.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69%。建设用地155.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未利用地615.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01%。
农用地中:耕地ll98.95万公顷,占农用地的30.29%;园地6万公顷,占0.16%;林地2443.01万公顷,占61.72%;牧草地216.23万公顷,占5.47%;其他农用地94.2万公顷,占2.38%。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0.15万公顷,占77.12%;交通运输用地l3.97万公顷,占8.97%;水利设施用地21.64万公顷,占13.89%。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43.23万公顷,占72.01%;其他土地l72.27万公顷,占27.99%。 与2006年相比,2007年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牧草地、园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
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合4.6亩/人),与2006年相比,2007年耕地面积继续呈小幅增加趋势。(编辑 柳莹)
气 候
黑龙江省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4℃之间,从东南向西北平均每高一个纬度,年平均气温约低1℃,嫩江至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全省≥10℃的积温在2000℃~3000℃。全省无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结束。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中部山区最多,东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5-9月生长季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量的80%-90%。全省湿润系数在0.7-1.3之间,西南部地区低于0.7,属半干旱地区。
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6×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其中,5-9月的太阳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4%-60%。全省日照时数在23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量的44%-48%。
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各地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风力≥3米/秒的时数在松嫩平原、松花江干流谷地和三江平原为4000-5000小时,主要出现在3-6月和10-11月。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1187.1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2006年草原改良建设14.7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
矿产资源:
已发现的矿产达133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石油、石墨、矽线石、铸石玄武岩、石棉用玄武岩、水泥有大理岩、颜料黄土、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钾长石等10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储量居东北三省第一位。黑龙江省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71种,各类矿产年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森林资源: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6.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
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资源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山。
能源: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2007年,全省原油产量4169.8万吨,原煤产量7997.1万吨,天然气 25.5亿立方米。其中,东部煤电化基地被国家列为全国7个煤化工基地之
一。除此之外,电力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仅有一座镜泊湖水电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力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截止2007年底,省内有大小电站212个,装机总容量1519万千瓦,2007年全省发电量达681.5亿千瓦时。
动植物:
高等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黄檗、胡桃秋等10种。陆生野生动物476种,其中兽类88种,鸟类361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如东北虎、丹顶鹤等,有黑熊、白枕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6种。
湿地资源
天然湿地43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18%。具体分布在三江平原156万公顷、松嫩平原78万公顷、大兴安岭85万公顷、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115万公顷。按照类型可划分四大类,即河流湿地46万公顷、湖泊湿地43万公顷、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332万公顷、库塘13万公顷。目前全省拥有扎龙、洪河、兴凯湖和三江四块国际重要湿地。
水资源:
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大小湖泊640个、在册水库630座,水面达8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四季分明,文化厚重,物产丰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把黑龙江旅游形象定位为:黑龙江—中国旅游COOL(酷)省。这是黑龙江凉爽怡人的气候,独特神奇的生态旅游资源,时尚浪漫的旅游产品和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的高度概括。具体解读为:“黑龙江——春季活力世界,夏季清凉世界,秋季多彩世界,冬季冰雪世界”。
黑龙江省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进行了旅游资源普查,获得了60种基本类型的1,361处旅游资源实体资料,占该规范所列的68种基本类型的88.24%,已经超过了60%全国省级旅游资源丰富的指标线。一是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降雪期达4个多月,坡向、坡度适宜,海拔1000米左右的可建大中型滑雪场的资源点近100处,冰雕、雪塑、冬泳、冬钓资源也十分丰富;二是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等林区,森林覆盖率达42.9%,居全国第一,可开发系列森林旅游产品;三是江河湖泊网络四布。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扎龙、莲花湖等,极具开发价值;四是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三江平原湿地达200万公顷,松嫩平原湿地达123万公顷,目前保护完整的湿地原始点落超过20万公顷的有迎春湿地和扎龙湿地,超过10万公顷的有兴凯湖和镜泊湖湿地,最小的原始湿地也有871公顷。湿地为冷湿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最具生态原始品质和生物多样性;五是西部和东部草原辽阔。草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1.2%,达7600万亩,属全国拥有大草原的10个省份之一,草种1000多种,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几大山系与平原交汇处,具有放牧、观光价值;六是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全省耕地辽阔、畜牧业较为发达,有洪河农场等现代化大农场,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七是野生动植物区系繁多。动物中,陆栖脊椎动物482种、两栖类13种、水栖类22科近百种。共有高等植物183科737属2400多种,植被类型多样,为难得的旅游资源;八是历史人文资源特征明显。古生物化石出土点88处,远古人类遗址12处,唐代渤海国、辽代、金代、清代“龙兴之地”遗址丰富,还有现代历史纪念地近
50处,另有自古以来士人流入的文化遗产;九是民族文化风情浓郁。黑龙江为满族世居之地,还有赫哲、鄂伦春、达斡尔等北方少数民族,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十是对俄边境旅游拥有优势。全省沿边共有35个市、县对俄开放,有20多个对俄开放一类客货口岸;十一是城市观光富有特色。哈尔滨的欧亚大陆风情、大庆石油文化、伊春林都风貌和黑河、绥芬河等边境旅游城市等颇具魅力。加之我省是粮、木、油、煤、畜牧等生产基地和重工、军工地区,与国内其他省、区、市对比鲜明,形成独特旅游资源和产品差异。
黑龙江省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旅行社457家(其中国际社75家),星级饭店28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6家、三星级113家),国家A级景区151家(其中五A级1家、四A级17家、三A级68家), S级滑雪场27家,达标漂流场所12家,国家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2个,旅游星级家庭旅馆61家。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黑龙江省是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2007年,省辖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分别较2006年下降7.1%、10%和14.1%。湖泊、水库状况较好,各水期均以三类水质为主,全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松花江干流水质在我国七大流域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省辖13个城市中9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达标,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全部达标。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06%。环境介质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处于正常水平,电磁辐射水平符合我国电磁辐射防护有关标准限值的规定。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86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33个,总面积590余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2.6%。生态示范区32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1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总面积达964.04万公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
重庆市
重庆地下、地表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
一。市域植物资源丰富,6000多种各类植物中,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20.49%。仅号称"川东小峨嵋"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至今还保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
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和名胜区
南川金佛山,植物种类达333科5880种,有银杉、方竹、
银杏、大茶树、人参等珍稀植物52种,有黑叶猴、金钱
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36种;江津四面山有1500多种植物
和207种动物,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47种,珍稀动物23
种。重庆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
地之一,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
2000余种,主要有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
麻、厚朴、黄桕、杜仲、元胡、当归等,石柱土家族自治
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全市有栽
培植物560多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四大类,尤以水稻居首。除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外,还有油菜、花生、油桐、乌桕、茶叶、蚕桑、黄红麻、烤烟等名优经济作物,有"柑桔之乡"、"油桐之乡"、"乌桕之乡"的称号。黔江有生产云贵型优质烤烟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被誉为"烤烟之乡";涪陵榨菜誉满全国,是著名的"榨菜之乡"。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域内各类动物资源600余种,有金丝猴、华南虎、蜂猴、黑鹳等近100种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40余种畜禽类动物中,荣昌猪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
重庆是全国大中城市中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发现
矿产75种,初步探明的矿产40多种,探明矿藏产地353处,储量矿
产潜在价值3882亿元。优势矿产有煤、天然气、锰、汞、铝、锶等。
西南铝业集团煤探明储量33亿吨,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
天然气探明储量3200亿立方米,其中垫江卧龙河气田开采量居全国
第一。锶矿是重庆最具特色的优势矿种,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锰矿探明储量3700万吨,居全国第二。钒、钼、钡储量居全国第三。
分布在秀山、酉阳的汞矿是全国罕见的特大型矿床,已探明储量1.9
万吨。此外还有岩盐、重晶石、莹石、石灰石、硅等非金属矿产。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能蕴藏量巨大,极具开发潜力。以600余公里长江干流为线,汇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全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水能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浙江省
至2004年底,已发现固体矿产11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油气未列入),矿产地4730处(其中普通建筑用石、砂、粘土矿产3510处)。叶蜡石、明矾石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占11%。沸石第四,占10%。排列第五到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膨润土等。可以满足省内需求的矿产有叶蜡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萤石、硅灰石、膨润土、明矾石、沸石、电石灰岩和建筑石料等矿产;主要依托国内供应的有煤炭、天然气、磷、硫、铅、锌、稀土等矿产;主要依赖国外供应的有石油、铁、钾盐、铜、铝等矿产。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4606个,开发利用矿产共71种。全省各类矿山企业采掘矿石总量3.93亿吨,年产量列前五位的矿产分别为建筑用凝灰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岩和建筑用安山岩。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
西安市
临潼区:石墨矿、金矿
长安县:线石、蛭石、砂
户县:铁、锰、铜、铅、锌、金、大理石
铜州市
王益区: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陶瓷粘土
印台区:煤炭、 耐火粘土、高铝粘土、柴油砂土、油页岩
耀县:煤炭、石灰石、高岭土
宝鸡市
岐山县:石灰石、石英石
凤翔县:石灰石、大理石、煤
太白县:金、银、铜、铅、锌、镁
麟游县:煤、石灰石、石英砂、金、铁、陶土
眉县:铜、铁、 铝、锌、硫磺、红柱石、大理石、石英石、绿帘石
咸阳市
渭城区:粘土、沙子
永寿县:煤、铁、石灰岩、石类砂岩、陶土
旬邑县:煤、石油 、天然气、石灰石、陶土
长武县:油页岩、天然气、煤炭
乾县:石灰石、矿泉水、磷矿石
淳化县:煤、石灰石
渭南市
渭南市:煤、钼、金
韩城市:煤炭
华阴市:金、铁、铜、钼、银、稀土、蛭石
蒲城县:煤、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矿、铝钒土、粘土
潼关县:黄金、石墨、花岗岩、石英、大理石、蛭石、铅矿
白水县:煤炭、石灰石、石英石、青红 砂石、铁、锰、石膏、粘土
华县:金、银、钼、铁
延安市
宝塔区:石油、煤炭 、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
子长县:煤、石油、天然气
延川县:石油、煤炭、沙子
富县:煤炭、石油、天然气、紫砂陶土
延长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瓷土、石灰石、石英砂岩、铁矿石
甘泉县: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
志丹县:石油、天然气、油页岩
吴旗县:石油
汉中市
汉台区:磷、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锰、砂金
留坝县:大理石、 中蛇纹石、花岗石
镇巴县:煤、板石、锰、铁
南郑县:铁、铅、金、银、锌、花岗石、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磷矿
洋县:钛磁铁矿、石英矿、膨润土、石墨、砂金、铜、铁矿
宁强县:铜、铁、锰、镍、金、 石棉、硫铁、大理石、花岗岩
西乡县:石膏、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锰矿、硫铁矿、钒钛磁铁矿、白云石、叶蜡石、铅锌 略阳县:金、铜、铁、镍、锰、铅、锌、银、石棉、磷、蛇纹石、白云石
榆林市
榆林市:煤、石油、天然气、铝凡土、铁矿石、石灰岩、石英砂、泥炭、瓷土、食盐、高 岭土 榆阳区:煤炭、高岭土、岩盐
子洲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盐
定边县:石油、天然气、原盐、钾盐、芒硝、硫化镁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云浮市:金、银、铜 、铁、锰、锡、铋、铅、锌
云城区:花岗岩、石灰石
罗定市: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
云安县:瓷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铁、锡、钨、铜
新兴县:花岗岩
郁南县:钛铁矿、钽铌矿、硅线石、白云石、花岗岩
潮州市:锡、银、锌、钨、铁、高岭土、花岗岩
潮安县:铅、锡、锌、钨、高岭土
饶平县:花岗岩、钾长石、高岭土、耐火土、陶土、铜、铁、钨、锡
清远市
清城区:钠长石、钾长石、铁矿、高岭土、稀土
英德市:硫、铁、金、钨、锡、锌、铋、煤、英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
张陂镇:硅石矿、碳酸钙
连州市:有烟煤、无烟煤、铁、锰、锡、铝、铅、锌、锑、钨、滑 石、云 石、大理石、花岗岩、碳酸钙
佛冈县:铜、铅、锌、钨、锡、铝、金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金、银、铜 、铁、水晶石、石英石、高岭土
连南瑶族自治县:煤、铁、铜、铅、锌、钨、锡、银、云母、水晶、大理石、石棉
大坪镇:金 、 铜、水晶
肇庆市
鼎湖区:石膏矿、端砚石、大理石
高要市:煤、石灰岩、云母、黄金、锡、铅锌、钾长石、白云石、天然气
广宁县:瓷土、花岗岩,广东绿玉、滑石、黄金
封开县:金矿、银矿、铁矿、 水晶矿、花岗岩
怀集县:铁矿
茂名市:油母页岩、高岭土、花岗岩、稀土、玉石、钛矿、锡矿、钾长石
茂南区:油母页岩、高岭土、煤、石英砂、花岗岩
化州市:钛矿、白石、花岗岩、高岭土
信宜市:玉石、稀土、花岗岩、金、银、铜、铁、锡、钼
电白县:石灰石、高岭土、钾长石、油页岩、锆英石
湛江市
坡头区:高岭土、瓷土、红砖土、花岗岩、石英砂、钛矿、海盐
廉江市:金、银、铝、锌、锡、锑和花岗岩、石灰岩、玄武石
雷州市:钨、铜、锆英、铁钛矿、奎藻土、石英砂、独居石、金红石、高岭土
吴川市:石墨、高岭土、石英、花岗岩
徐闻县:钛锆砂矿,硅藻土、褐铁矿、铝土矿、石英砂、磁铁矿、橄榄石、电气石
阳江市:铜、铝、锌、钨、锡、金、磷、煤、石灰岩、石英沙、高岭 土、稀土
江城区:稀土、花岗岩、高岭土
阳春市:金、银、铜、铁
阳西县:硅砂、硅铁、独居石、锆英石、花岗岩、高岭土
阳东县:铅锌、稀土矿、钾长石、高岭土、,脉石英
佛山市
南海市:煤、石油、石灰岩、铅锌矿、重晶石、瓷土
三水市:石膏、水泥灰岩、盐、矿泉水、石油、煤、二氧化碳 气、硫 铁矿、铁
江门市:大理 石、石 灰岩、硅砂、钾长石、独居石、水晶、绿柱石、煤、金、银、铁、锡、钨 台山市:金、钨、锡、黄铁矿、耗奎、石英石、水晶、绿柱石
开平市:煤、独居石、石灰石、钾长石、稀土、陶土
恩平市:铁、金、钨、铜、铀、独居石、钾长石、石英石、石 灰石、水晶、煤
中山市:铁矿、泥炭、花岗岩、高岭土、钾长石、石英石、水晶、锰、钨 、锡、铅、钼
5、四川省
四川省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化工、建材等矿产均有分布。已发现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132种,占全国总数的70%;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4种,占全国总数的60%,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有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其中钛矿、
钒矿、硫铁矿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钒、钛具有世界意义,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锂矿、芒硝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5种居全国第三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二是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矿物原料基地。如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是我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区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我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区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三是共、伴生矿产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如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是我国著明的三大综合利用共生矿之一。四是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贫矿多、富矿少。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
6、河北省
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发达,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51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20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4种。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005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39处,占43.7%。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地786处,现有各类矿山6290家,从业人数40.8万人,年开采矿石总量近5.0亿吨,采掘业年产值达362亿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为主的矿业经济体系。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等。
中国铜矿产地分布图
中铜铜铜地分布铜~铜铜铜地分布介铜国
铜布日期,2009-12-16 源,来铜铜铜源网 作者,candy 铜铜次,数21932
我铜铜铜源富~分布泛。下面铜要介铜下我铜铜铜源铜床的特点和我铜铜的分布特点,国丰广国国
我国铜铜铜源富~分布泛。下面铜要介铜下我铜铜铜源铜床的特点和我铜铜的分布特点,丰广国国
一、我铜铜铜源铜床的特点 国
一、中小型铜床多~大型、超大型铜床少 据全铜铜铜量委铜,,,!年铜布的“铜床铜模国会
划分铜准”~大型铜铜床的铜量,,,万 t~中型铜床,,,,,万 t~小型铜床,,,万 t。超大型铜床~一般都按光铜的主铜~五倍于大型铜床铜量的铜床铜超大型铜床。按上述铜准国内涂将称划
分~铜铜铜量大于,,,万 t 以上的铜床铜有江西德铜铜铜田;铜铜床,,,万厂 t,、西藏玉铜铜铜床;,,,万 t,、金川铜铜铜田;铜,,,万 t,、铜川铜铜田;,,,万 t~包括原有探铜铜量和近年新增未上表的铜量,。在探明的铜铜地中~大型、超大型铜占,,~中型占,,~小型占,,,。
二、铜铜多~富铜少 中铜铜平均品位铜,国.,!,~品位,,,的铜铜量铜占全铜铜铜铜量的,国,.,,。在大型铜铜中~品位,,,的铜铜量铜占,,.,,。
三、共伴生铜多~铜一铜少 在,,,多铜床中铜一铜铜占,!个.,,~铜合铜占!,.,,~具有铜大铜合利用价铜。铜多铜铜山生铜的铜精铜含有可铜的金、铜、铜族元素和铜、铜、铜、铜、铜、、硒碲以及大量的硫、铜、铜、铜、铜、铜、等元素~铜铜存在各铜铜及多金铜床中。在斑岩型铜铜床砷它属
中~多铜床共生铜~伴生金、铜、铜、铜、铜、铜、铜、以及铜族元素~岩铜型铜铜硫化物铜床~铜铜数硒
共生~伴生铜、铜族、金、铜、铜、铜、铜、、等~夕岩型铜及多金铜床~铜、铜、铜、铜、铜硒碲卡属
等常共生在一铜床中~伴生铜、铜、铜、金、铜、铜、铜、铜、铜、、等~海相火山岩型铜个并硒碲
多金铜床~铜、铜、铜和铜铜常共生铜出~伴生金、铜、、铜、铜、铜、铜、铜等~铜岩中铜属黄并硒沉状
铜铜床常伴生铜、铜、铜、铜、铜、铜、铜、金、铜、汞、铜、铜、铜、铜、铜、铜、等。硒 在铜铜床中共伴生铜分铜有铜合利用价铜。铜铜石在铜冶铜程中回收的金、铜、铜、铜、硫以及铜、铜、铜、铜、、等共伴生元素的价铜~占原料铜铜铜的,,,。中伴生金占全金铜量,,,以上硒碲国国~多是在铜多金铜床中~伴生金的铜量!,,自铜铜~,,数属来.,,的铜铜量也自于铜铜。全来国有色金铜山副铜品的硫精铜~,,,自于铜铜山~铜族金乎全部取之于铜铜铜床。不少铜铜山属来属几
铜铜铜出铜、铜、铜、铜、铜、硫等精铜铜品。厂
铜多铜铜公司、铜山企铜通铜铜合铜价、铜合铜铜、铜合利用~回收共伴生铜分取得巨大铜铜效益, 江西铜铜公司所铜山;德铜铜铜~永平铜铜、武山铜铜、铜铜铜铜、铜山铜铜铜铜、城铜山铜铜,共伴生铜铜铜量共属
铜,铜,,万 t、硫,,,,万 t;铜石量,、金,,, t、铜,.,万 t、,万硒 t、,万碲 t、铜,,,, t、铜,,,, t、铜,,,, t、铜,.,万 t、铜,,, t 以及铜、铜、、铜、铜等。铜就砷每年回收金、铜及硫精铜铜品的铜价铜,铜多元~铜占全公司铜铜收入的,,,~是公司铜取售达售
利铜的重要源。,,,,年德铜铜铜回收的金、铜十分可铜~其铜铜占铜铜铜铜铜的,,,以上。来 铜陵有色金公司所铜山共伴生铜铜铜量,硫,,,,万属属 t;铜石量,、铜,,!,万 t;铜石量,、伴生金!,., t、伴生铜,,,, t 以及若干量的铜、铜、铜、铜、铜、铜、铜、等。铜公硒司,,,,年生铜铜精铜和铜金的同铜~铜合回收硫精铜,,万属 t、铜精铜,,万 t~泥中提从阳极铜的金、白铜相可铜~铜解液和烟灰中回收若干量的硫酸铜、铜、铜、铜等。,,,,年铜合黄当从
利用铜铜完成,.,铜元~占公司铜铜铜的,,,。铜合利用是铜公司铜利增效的重要途。径 大冶有色金公司所的生铜铜山~铜有富的铜、铜、金、铜、铜、铜、铜、硫等共伴生铜铜。铜山属属丰
生铜铜精铜;含金、铜,、铜精铜、硫精铜、铜精铜~冶铜方面除生铜铜系列铜品外~铜铜合回收硫酸、金、铜、硅酸铜、硫酸铜、硫酸铜、铜铜氟合金、精等,,余铜品。,,,,年铜合利用铜品铜铜铜,硒个.,,铜元~占铜公司铜铜铜的,,,。
白铜有色金公司所的铜山和冶铜生铜伴生铜分的铜品有硫精铜、金、铜、、铜等铜品~投铜属属厂硒从
到,,,,年~累铜生铜有色金冶铜铜品,,,属.,,万 t~金,,黄., t~白铜,,,., t~硫酸,,,万 t~硫精铜,,,,万 t。,,,,年铜公司铜合利用铜铜铜铜,.,,铜元~,,年累铜铜铜铜,!.,,铜元。
中山有色金公司,,,,,,,,,年三铜山共生铜伴生金,条属从个., t、铜,, t、铜,,, t、硫,,万 t~铜铜共铜,.!,铜元~占铜山铜铜铜的,,,。此外~铜有座尾铜铜堆尾砂,,两
,,万 t~含有铜、铜、铜、金、铜等多铜金元素~其中含铜近万、铜,,属吨 t 以上~铜些铜铜回收利用的铜源已完好地保存起~以铜利用。来将来
金川有色金公司所铜铜铜山铜有富铜铜铜铜铜源。铜铜共生伴生金、铜、硫、铜族金和等稀属属丰并属硒
散元素。金川公司铜山、冶铜生铜自,,,,年正式投铜到,,,,年共生铜铜,,.!万 t、铜铜,,万 t 以及铜族金金近千公斤和铜、铜、硫、等完成工铜铜铜铜,,,铜元~铜铜利,属与黄硒税
,.,铜元。铜、铜族金铜量分铜占全的,,,和,,,以上~具有年铜,万属国 t 铜、,万 t 铜、相铜的铜和铜族金、金、白铜以及,,万属黄 t 硫酸的铜合生铜能力。
四、坑采铜多~露采铜少 目前~铜铜山的大中型铜床~多是地下采铜~而露天铜采的铜床国数
很厂两个少~铜有甘铜白铜铜田的火焰山、折腰山铜床~而且露天采铜已铜坑铜入地下铜采~露采的铜有湖北大冶铜山口、湖南宝广山、铜石 、德铜铜田的铜铜床南山和云南铜川铜田的铜丹铜柱铜铜厂区
区。
二、我铜铜的分布特点 国
从来国异三大铜铜地铜看中铜铜分布具有明铜地域差。中部地铜包括黑铜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西部地铜包括西北地的铜西、甘铜、区区宁夏、海和新青区疆~西南地的四川、铜州、云南和西藏~共,省。三大铜铜地铜的铜量分个区
布比例,铜部沿海地铜,.,,~中部地铜,,.,,~西部地铜,,.,,。
云南矿产分布图
云南矿产资源概况
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 位, 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储量居前3位。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锑保有金属储量居第4位,铝土矿保有矿石储量居第7位, 钨保有矿物储量居第8位。在黑色金属矿产中, 云南有铁、锰、钛、铬、钒5种。其中, 钛砂矿保有矿物储量居全国第4位, 铁、锰保有矿石储量居第6位(其中富铁矿储量居全国之首) 。在贵金属和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中,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和铂族金属矿产铂、钯、锇、铱、钌、铑保有金属储量居第2位, 铍(矿物量) 、锆(矿物量) 、锶(天青石) 居第4位。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灭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在建材非金属矿产中, 已探明储量的有25个矿种, 产地 145处, 其中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矿产资源
云南地质构造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均甚丰富。非金属矿以煤分布最广,其中古生代煤田以石炭二叠纪最为重要;中生代煤田主要产于三叠纪;新生代煤田产于第三纪地层中,以褐煤为主。磷矿形成于寒武系初期的梅树村组内。岩盐、钾盐、石膏等非金属矿则形成于中生代。金属矿以有色金属矿为主,种类多,储量大,尤以个旧锡矿、东川铜矿以及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钛矿著名于世,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形在以燕山运动影响较大。铁矿有形成于早期变质岩中的,也要形成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浅海相沉积铁矿。
冶金工业以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为主,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其中, 个旧锡矿驰名世界, 产量居全国第1位, 享有“锡都”称誉;东川、易门、永胜为主要铜产地。东川铜矿所产的铜色泽如银,称“云铜”。兰坪铅锌矿储量大而集中, 品位高而易开采, 冶炼规模也较大, 其次为会译等地。钢铁工业中, 以钢、生铁、钢材产量增长最快。其中优质和小型型材基本自给有余。安宁附近的昆明钢铁厂
已发展成为包括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等部门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中国石膏矿产资源分布图2
中国石膏矿产资源分布图
中国石膏矿资源丰富。全国23个省(区)有石膏矿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69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76亿吨。从地区分布看,以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主要石膏矿区有内蒙古鄂托克旗、湖北应城、吉林浑江、江苏南京、山东大汶口、广西钦州、山西太原、宁夏中卫石膏矿等。石膏矿以沉积型矿床为主,储量占全国90%以上,后生型及热液交代型石膏矿不很重要。石膏矿在各地质时代均有产出,以早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型石膏矿为最重要。
一、 资 源 概 况
石膏矿在世界上分布广泛,遍布于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储量巨大,但缺乏较准确的统计数据。世界石膏储量约为24亿t,美国和加拿大的储量占其中的49,,英、法、德诸国的储量也占重要地位,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俄罗斯等国的储量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中国石膏矿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广泛,已发现矿产地600多处,据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1986年预测,中国石膏矿E级储量资源6 658亿t,F级储量资源可达76 492亿t。截止1996年底止,在23个省、自治区中,已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地共有169处,其中:大型矿79处、中型矿34处、小型矿56处;累计探明石膏矿石储量B+C+D级579亿t,除历年消耗矿石储量近3亿t左右外,全国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576亿t,居世界第1位。
储量最多的为山东省,保有石膏矿石储量375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65,;其次为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宁夏、西藏、安徽、江苏、四川10省、自治区,保有石膏矿石储量各为35,10亿t,共计保有储量160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27,;河北、云南、广西、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广东、吉林9省、自治区保有石膏矿石储量各为10,1亿t,共计保有40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7,;贵州、江西、辽宁、新疆4省、自治区保有石膏矿石储量各为1,0.4亿t,共计保有3亿t,为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1,。
在保有储量的矿产地中,有34处(大型矿22处、中型矿4处、小型矿8处)近期难以利用,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407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71,。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与盐共生的大汶口盆地石膏矿区,与自然硫共生的泰安市朱家庄石膏矿区及平邑盆地石膏矿区,这3处规模特大的石膏矿区保有近期难以利用的石膏矿石储量360多亿t,其次分布于西藏、四川、安徽、广西、内蒙古、云南、河北等省、自治区。这些矿产地近期难以利用的原因是由于矿体埋藏深,或矿石品位低,或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矿区交通运输条件差,或矿山采选难度大等,以致近期利用其经济效益差。
已经开采利用的矿产地有67处(大型矿27处、中型矿15处、小型矿25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72亿t,主要分布于青海、江苏、山东、河北、陕西等省。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68处(大型矿30处、中型矿15处、小型矿23处),保有储量97亿t,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和宁夏,其次为河北、青海、安徽、河南、山西、广西、山东、湖南、云南等省、自治区。已利用和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共计有135处(大型矿57处、中型矿30处、小型矿48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169亿t,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宁夏、山东、江苏7省、自治区,保有储量各为32,10亿t;其次为河北、陕西、河南、安徽、云南、广西、甘肃、广东、吉林、四川、贵州12省、自治区,保有储量各为8,1亿t,此外,江西、辽宁、新疆3省、自治区保有储量各为0.7,0.1亿t。
在保有储量的矿产地中,已做过勘探地质工作的占26,,做过详查地质工作的占41,,
只做过普查地质工作的占33,。已利用的矿产地中,做过勘探或详查地质工作的占82,;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中,已做过勘探或详查地质工作的占67,;近期难以利用的矿产地,一般只做过普查地质工作。在已利用和可供近期利用矿产地保有石膏矿石储量中,B+C级储量占21,,由于矿山开采规模小,因此保有的B+C级石膏矿石储量37亿t,基本可以满足矿山建设开采的需要。但有少数矿山保有的B+C级储量太少,甚至只有D级储量。
总的来说,中国石膏矿石保有储量充足,可以满足2010年前和以后一段时期工业生产的需要。资源的优势在于储量大,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采,形成石膏及其制品生产基地;但保有储量地理分布不均衡,新疆、辽宁、江西、贵州、吉林等省区可供近期利用的储量少,浙江、福建、海南、黑龙江等省尚无保有储量。上述缺膏、少膏地区需要积极开展找矿,以满足各地水泥和石膏建筑材料生产发展的需求。
二、 地 理 分 布
1.华北地区
分布石膏矿产地24处(大型矿10处、中型矿9处、小型矿5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49亿t,除近期难以利用的以外,保有储量45亿t。已利用矿产地9处(大型矿3处、中型矿4处、小型矿2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9亿t,主要分布于山西与河北。山西省是中国石膏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太原、灵石等大、中型矿已开采五六十年,河北邢台,隆尧和内蒙古杭锦等矿也已利用。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9处(大型矿3处、中型矿4处、小型矿2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36亿t,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鄂托克旗规模特大的苏级矿中,保有储量32亿t,其次分布于山西襄汾、临汾及潞城等地的大、中型矿中。 2.东北地区
分布石膏矿产地6处(大型矿2处、中型矿3处、小型矿1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2亿t,除近期难以利用的以外,保有储量1.6亿t,分布于吉林通化至辽宁灯塔一带。吉林江源大阳岔大型矿和通化东热及辽宁灯塔荣官中型矿均已利用,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1.3亿t。可供近期利用的有吉林通化下四平的中、小型矿各1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0.3亿t。
3.华东地区
分布石膏矿产地26处(大型矿20处、中型矿3处、小型矿3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397亿t,除近期难以利用的以外,只保有储量27亿t。山东和江苏两省都是中国石膏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安徽省石膏矿产量也日益增长。山东泰安大汶口北西遥及平邑卡桥、江苏南京周村及邳县四户董家、安徽定远5处大型矿已利用,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18亿t,其中:北西遥、卡桥及周村3处矿规模特大,保有储量2.7,6.5亿t。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13处(大型矿10处、中型矿3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9亿t。分布于山东枣庄、江苏邳县、安徽定远及江西永新等地。
4.中南地区
分布石膏矿产地48处(大型矿24处、中型矿9处、小型矿15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52亿t,除近期难以利用的以外,保有储量48亿t。已利用矿产地24处(大型矿10处、中型矿2处、小型矿12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13亿t,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及广东。湖北、湖南两省都是中国石膏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广东省石膏矿产量正在增长。湖北应城石膏矿是中国石膏企业中历史悠久的老矿,早在400年前明代嘉庆年间就已开采,至今仍是中国纤维石膏优质产品的主要产地,湖南邵东、双峰、临澧、石门,广东四会、兴宁等地一批大、中型矿均已利用,其中湖北荆门2个规模特大的石膏矿,保有储量3,5亿t。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19处(大型矿11处、中型矿6处、小型矿2处),
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35亿t。主要分布于湖南临澧合口(保有储量18亿t)及湖南邵东常乐和广西合浦大岭头(保有储量3,2亿t)3处规模特大矿中,其余分布于湖南澧县、石门、湘潭、湘乡、邵东、衡阳,广东三水及河南鲁山、桐柏等地的矿床中。
5.西南地区
分布石膏矿产地36处(大型矿15处、中型矿3处、小型矿18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30亿t,除近期难以利用的以外,只保有储量5.3亿t。已利用矿产地10处(大型矿4处、中型矿1处、小型矿5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2.3亿t。四川省是中国石膏矿主要产区之一,渠县龙门峡和农乐石膏矿已开采五六十年,峨眉大为矿也已采四五十年,云南武定、红河等矿也已利用。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12处(大型矿2处、中型矿1处、小型矿9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3亿t,主要分布于云南弥渡(保有储量2亿t)及贵州普定、盘县等地。
6.西北地区
分布石膏矿产地29处(大型矿9处、中型矿6处、小型矿1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46亿t,除近期难以利用的以外,保有储量42亿t。已利用矿产地16处(大型矿4处、中型矿6处、小型矿6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28亿t,主要分布于青海西宁矿(保有储量22亿t)及陕西西乡矿(保有储量4.5亿t)两处规模特大的石膏矿中,甘肃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石膏矿主要产区之一,甘肃天祝与宁夏中卫石膏矿均已开采四五十年。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12处(大型矿4处、小型矿8处),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14亿t。主要分布于规模特大的宁夏同心贺家口子矿(保有储量12.3亿t),以及甘肃临泽、青海西宁及民和等地的矿床中。
三、 资 源 特 点
中国石膏矿的规模以大、中型为主,保有储量的矿产地中,大型矿占47,、中型矿占20,、小型矿占33,。总保有储量的98,以上分布于大型矿中,而中、小型矿的储量只占近2,。在大型矿中,有26处规模特大(储量大于2亿t),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山东大汶口盆地,与盐类矿共生的硬石膏矿石储量近300亿t。在已利用和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中,大型矿占43,,中型矿占22,,小型矿占35,,保有储量94,以上集中于大型矿,中、小型矿只占5,。在已利用和可供近期利用的大型矿中,储量大于2亿t规模特大的有16处,集中了总保有储量的71,,规模最大的是内蒙古鄂托克旗苏级矿,保有D级储量32亿t,保有B+C级储量最多的是江苏南京市周村硬石膏矿,B+C级保有储量3.4亿t。
中国石膏矿石类型齐全,但优质矿石(纤维石膏)少。保有储量中,硬石膏类矿床矿石储量占60,,石膏类矿床矿石储量占40,(其中:纤维石膏占2,、普通石膏占20,,其余为泥质石膏、硬石膏及碳酸盐质石膏,占18,);但在已利用和可供近期利用的矿产地中,则以石膏类矿床为主,占其保有储量的80,,硬石膏类矿床矿石储量只占其保有储量的20,。
中国石膏矿石除纤维石膏和部分巨-伟晶石膏须经选矿外,其他类型矿石一般不经选矿,即可利用。矿石品位总体属于中、高品位,已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地矿石平均品位(Ca,SO4,?2H2O+Ca,SO4,)一般均大于55,,符合作水泥缓凝剂的质量要求,其中已利用和可供近期利用的石膏类矿床中,平均品位大于75,的保有储量有50多亿t。
中国石膏矿床中占88,的为单一矿产,也有近20处矿产地石膏与盐类矿及硫、铁、铜、铅锌等矿共生。与盐类矿产共生规模最大的是山东大汶口盆地硬石膏矿,其次与钙芒硝共生的石膏或硬石膏矿分布于青海西宁、互助、平安和湖南衡阳、衡南及云南禄劝等地,四川农乐石膏矿共生杂卤石,与铁矿共生的硬石膏矿分布于河北武安、沙河和安徽庐江、马鞍山、濉溪及新疆哈密市库坶塔格等地,山东泰安朱家庄自然硫与石膏共生,安徽贵池东湖硬石膏与铜矿共生,云南兰坪石膏与铅锌矿共生,这些与其他矿产共生的石膏矿,已利用的很少。
中国已利用和可供近期利用的石膏矿产地,交通运输条件一般较好,只有少数矿产地距铁路或水运线较远,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多为简单—中等,部分矿床较复杂。有一些矿产地由于交通不便或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因此近期难以利用。
中国西部石膏矿一般矿层厚,埋藏浅,如甘肃、宁夏、青海的一些矿山宜于露天开采,云南、四川的一些矿山可以先露天开采,再转入地下开采;而中国中部和东部的石膏矿,一般埋藏较深,且多为薄层矿,需要地下开采,开采难度较大。
中国石膏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石膏矿床类型多,形成时代及分布范围广泛。几乎各个地质时期均有石膏产出,其主要成矿期有早中寒武世、中奥陶世、早石炭世、早中三叠世和白垩纪—早第三纪,这5个成矿期形成了中国最主要的石膏矿床——沉积类型矿床,它们具有明显的成矿规律与分布规律:海相沉积矿床形成于早中三叠世及其以前的时代,侏罗纪开始直到第四纪形成的则主要为湖相沉积矿床。其 他时代形成的或其他类型的石膏矿分布零散,只在局部地点具有工业价值。
从寒武纪至三叠纪,随着中国大陆的逐渐扩大与陆缘海的南移,海成石膏矿的分布位置也逐渐自北而南移,分布范围愈来愈大,成矿带的连续性也愈来愈好。早、中寒武世石膏矿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与吉林南部、西藏东部、四川东南部与云南东北部,在贵州、湖北、湖南、山东及新疆等地,也零星见有矿化现象。属滨海堆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系海湾或(氵舄)湖中的产物,矿层不厚、连续性差,品位也低,但这一成矿期对缺膏的东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中奥陶世石膏矿较集中的分布于山西和河北南部,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也有发现,属海积碳酸盐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矿层厚度大,连续性较好,质量也好,是华北地区主要的开采对象。早石炭世石膏矿在北方为滨海堆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及内蒙古,含膏岩系呈带状分布,矿层厚度大,质量好,是西北地区主要开采对象;在南方早石炭世沉积的为海积碳酸盐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主要分布于江西西部、湖南、贵州、广西北部及云南东部。早、中三叠世是重要的成矿期,石膏矿形成于当时华北大陆的陆缘海中,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连续分布有海积碳酸盐岩建造含膏岩系,矿床多,矿层厚,质量较好,但在陆缘海的边缘,如青海西部、四川南部、云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则形成滨海堆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其工业价值较小。
白垩纪—早第三纪也是重要的成矿期,湖相沉积石膏矿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所有产石膏的省份多有该期形成的矿点,但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石膏矿产于内陆小型湖盆中,属湖积碎屑岩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大部分成膏的断陷湖盆受北北东向分布的郯庐、大兴安太行雪峰、银昆3条深大断裂带的控制。郯庐断裂带西侧分布有大汶口、枣庄、定远、浏阳、邵东、衡阳等含膏盆地;大兴安太行雪峰断裂带分布着三门峡、泌阳、淅川、均县、房县、枣阳、余庆、黄平等一系列含膏盆地;银昆断裂带分布有杭锦、同心、大邑、邛崃、眉山、天全、新津、喜德、弥勒、红河等含膏盆地,这些含膏盆地都是位于断裂带内或靠近断裂带,含膏岩系下部基本上都有火山岩,而离断裂带较远的大型盆地中则不含膏。此外,还有一些含膏盆地为受褶皱带控制的山前断陷或断拗盆地,如荆门、应城云梦、三水等分布较星散的含膏盆地。白垩—早第三纪石膏的成矿特点是:矿床规模相差悬殊,矿石类型复杂,质量变化较大,矿层厚度较小,由于矿体埋藏不深,因而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开采对象。
石膏粉简介
石膏粉是五大凝胶材料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建筑、建材、工业模具和艺术模型、化学工业及农业、食品加工和医药美容等众多应用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石膏粉分类
石膏粉根据物理成份的不同可分为:磷石膏粉、脱硫石膏粉、柠檬酸石膏粉和氟石膏粉等。
石膏粉根据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红石膏粉、黄石膏粉、绿石膏粉、青石膏粉、白石膏粉、蓝石膏粉、彩色石膏粉等。
石膏粉根据物理特征的不同可分为:白云质石膏粉、粘土质石膏粉、绿泥石石膏粉、雪花石膏粉、滑石石膏粉、含砂质石膏粉和纤维石膏粉等。
石膏粉根据用途可分为:建材用石膏粉、化工用石膏粉、模具用石膏粉、食品用石膏粉和铸造用石膏粉等。
石膏的应用由来已久,但是早期只是简单地用来制粉笔、做腻子、做豆腐和做简单工艺品等,缺少深入地研究开发,因而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上世纪70年代后期,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消费石膏的建筑、建材及其他相关工业对石膏的需求急剧增加,石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新兴产业。
我国天然石膏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总储量达近600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也是化学石膏的制造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化学石膏产生:仅磷石膏每年就有多达近2000万吨产生,部分磷肥厂磷石膏的堆积量多达上千万吨,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电厂脱硫已成为发电厂必须的工艺环节,产生了大量的脱硫石膏,另外还有柠檬酸石膏、氟石膏、盐石膏及其它化学石膏,依托丰富的天然与人工资源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石膏产业也是建设循环经济的需要,更是众多投资者的新亮点。
近年来,伴随着石膏制品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用途的石膏粉也相继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建材行业,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和国家墙改工作的逐步深入,石膏粉已成为建材市场的紧俏产品。2005年全国石膏粉用量约为12000万吨,产量为8500万吨,缺口为35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加工和发展该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且利润高,经济效益好。
中国铜矿产地分布图1
中国铜矿产地分布图,铜矿产地分布介绍
发布日期:2009-12-16 来源:矿产资源网 作者:candy 浏览次数:21932 我国铜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下面简要介绍下我国铜矿资源矿床的特点和我国铜矿的分布特点:
我国铜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下面简要介绍下我国铜矿资源矿床的特点和我国铜矿的分布特点:
一、我国铜矿资源矿床的特点
一、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床的储量,,,万t,中型矿床,,,,,万t,小型矿床,,,万t。超大型矿床,国内一般都按涂光炽的主张,将五倍于大型矿床储量的矿床称为超大型矿床。按上述标准划分,铜矿储量大于,,,万t以上的矿床仅有江西德兴铜矿田(铜
厂矿床,,,万t)、西藏玉龙铜矿床(,,,万t)、金川铜镍矿田(铜,,,万t)、东川铜矿田(,,,万t,包括原有探获储量和近年新增未上表的储量)。在探明的矿产地中,大型、超大型仅占,,,中型占,,,小型占,,,。
二、贫矿多,富矿少 中国铜矿平均品位为,.,,,,品位,,,的铜储量约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在大型铜矿中,品位,,,的铜储量仅占,,.,,。
三、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 在,,,多个矿床中单一矿仅占,,.,,,综合矿占,,.,,,具有较大综合利用价值。许多铜矿山生产的铜精矿含有可观的金、银、铂族元素和铟、镓、锗、铊、铼、硒、碲以及大量的硫、铅、锌、镍、钴、铋、砷等元素,它们赋存在各类铜及多金属矿床中。在斑岩型铜矿床中,多数矿床共生钼,伴生金、银、铟、锗、铊、铼、镉、硒以及铂族元素;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铜镍共生,伴生钴、铂族、金、银、镓、锗、铊、硒、碲等;夕卡岩型铜及多金属矿床,铜、铁、铅、锌、钨等常共生在一个矿床中,并伴生钴、锡、钼、金、银、镓、锗、铼、镉、硒、碲等;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铅、锌和黄铁矿常共生产出,并伴生金、银、硒、镉、铟、铊、钼、钴等;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常伴生铅、锌、钛、钒、镍、钴、锡、金、银、汞、镓、锗、镉、铊、铀、钍、硒等。
在铜矿床中共伴生组分颇有综合利用价值。铜矿石在选冶过程中回收的金、银、铅、锌、硫以及铟、镓、镉、锗、硒、碲等共伴生元素的价值,占原料总产值的,,,。中国伴生金占全国金储量,,,以上,多数是在铜多金属矿床中,伴生金的产量,,,来自铜矿,,,.,,的银产量也来自于铜矿。全国有色金属矿山副产品的硫精矿,,,,来自于铜矿山,铂族金属几乎全部取之于铜镍矿床。不少铜矿山选厂还选出铅、锌、钨、钼、铁、硫等精矿产品。
许多铜业公司、矿山企业通过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回收共伴生组分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江西铜业公司所属矿山(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银山铅锌铜矿、城门山铜矿)共伴生矿产储量共计:钼,,万t、硫,,,,万t(矿石量)、金,,,t、银,.,万t、硒,万t、碲,万t、镓,,,,t、铼,,,,t、铊,,,,t、钴,.,万t、钯,,,t以及锑、铋、砷、钨、镍等。仅就每年回收金、银及硫精矿产品的销售价值达,亿多元,约占全公司总销售收入的,,,,是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年德兴铜矿
回收的金、银十分可观,其产值占该矿总产值的,,,以上。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矿山共伴生矿产储量:硫,,,,万t(矿石量)、铁,,,,万t(矿石量)、伴生金,,.,t、伴生银,,,,t以及若干量的钴、铋、镍、钼、镉、镓、锗、硒等。该公司,,,,年生产铜精矿和铜金属的同时,综合回收硫精矿,,万t、铁精矿,,万t,从阳极泥中提炼的黄金、白银相当可观,从电解液和烟灰中回收若干量的硫酸铜、铟、铂、钯等。,,,,年综合利用产值完成,.,亿元,占公司总产值的,,,。综合利用是该公司创利增效的重要途径。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生产矿山,拥有丰富的铜、铁、金、银、钨、钼、钴、硫等共伴生矿产。矿山生产铜精矿(含金、银)、铁精矿、硫精矿、钨精矿,冶炼方面除生产铜系列产品外,还综合回收硫酸、金、银、氟硅酸钠、硫酸锌、硫酸铜、铅铋合金、精硒等,,余个产品。,,,,年综合利用产品创产值,.,,亿元,占该公司总产值的,,,。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矿山和冶炼厂生产伴生组分的产品有硫精矿、金、银、硒、镉等产品,从投产到,,,,年,累计生产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万t,黄金,,.,t,白银,,,.,t,硫酸,,,万t,硫精矿,,,,万t。,,,,年该公司综合利用实现产值,.,,亿元,,,年累计创产值,,.,,亿元。
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从,,,,,,,,,年三个矿山共生产伴生金,.,t、银,,t、钴,,,t、硫,,万t,产值共计,.,,亿元,占矿山总产值的,,,。此外,还有两座尾矿库堆尾砂,,,,万t,含有铜、钴、镍、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其中含铜近万吨、银,,t以上,这些暂难回收利用的资源已完好地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利用。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所属铜镍矿山拥有丰富铜镍钴铂资源。铜镍共生并伴生金、银、硫、铂族金属和硒等稀散元素。金川公司矿山、冶炼生产自,,,,年正式投产到,,,,年共生产镍,,.,万t、铜约,,万t以及铂族金属与黄金近千公斤和钴、银、硫、硒等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镍、铂族金属产量分别占全国的,,,和,,,以上,具有年产,万t镍、,万t铜、相应的钴和铂族金属、黄金、白银以及,,万t硫酸的综合生产能力。
四、坑采矿多,露采矿少 目前,国营矿山的大中型矿床,多数是地下采矿,而露天开采的矿床很少,仅有甘肃白银厂矿田的火焰山、折腰山两个矿床,而且露天采矿已闭坑转入地下开采,露采的还有湖北大冶铜山口、湖南宝山、广东石 、德兴矿田的铜厂矿床南山区
和云南东川矿田的汤丹马柱硐矿区。
二、我国铜矿的分布特点
从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中国铜矿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共,个省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储量分布比例: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1620中国铜矿产地分布http://www.sxk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