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01] 来源:功夫资讯网 作者:KungFu [字体:大 中 小] 发制敌有玄机, 桥来桥上去, 来留必去送, 摊拦和耕膀,点点心法不含糊, 后发先至藏奥秘, 肘来肘上消, 甩手要直冲, 搭截与沉标, 着着招式要分清, 一招得手莫停留, 长桥逼身破, 直来曲中取, 黏摩兼烫荡, 一线之差隔天涯, 连环逼打要紧记。 马来马争先。 横来直手标。 吞吐带偷漏。 半点疏懒定淘汰 拦摊膀,推托拉按,
缠撞挂漏,曲手留中,
甩手直冲,以桥占桥
逢虚须冒进,出手力留中;
转马手先行,发拳肘在中
见手追形,逢空必进,朝形破敌,有手则留,无手破中,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咏春拳要求你牢记:一不「显意露形」,二不「追手」,三不「惜敌」。 一不「显意露形是隐蔽动作的意思,攻击前要防止攻击意图不要有多余动作。 二不「追手」是指力求主动攻击,不做无效防御。如对方将动时,你有机会即可出手直接击打,不要等对方出手后消手再动作或对方不在你防御要求之内,这与对方手桥相接等等。
三不「惜敌」指实战搏斗之时,要敢拚敢打,一旦获得主动要乘势猛击,切习心慈手软。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
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
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自然较快击中。再看我们若向敌
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
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
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它方向)我们之面沿
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无论敌方环绕着
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
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
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
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出手快而影少;仅手美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勃
颈。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相互兼顾。
(3)埋踩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踩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
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守方面:一方面埋踩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
最短距离之防守;
(4)收踩理论:永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踩微曲是为收踩。这样除了有利
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来留」者对方向我们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
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发强力向我们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
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再加力顺其势向那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失势
或把式用老。
(6)甩手直冲:「甩手」者是指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何任何方面)。每当
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朱留去送」和「甩手直冲」
心法,是从离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攻守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
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
(8)其它辅助心法:
? 不消“过笼”: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 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它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 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 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练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咏春拳的理念是阵地式的,进与退都必须保持攻击及反击的有利距离,即使非打不可,我们都要心存「不贪打」,「不怕打」,「应打即打」,「怕打终需打」的思想。
咏春拳身形步法都以高身窄马为主,手法以柔化刚发,黐桥短攻,动作简单直接,善攻能守,整体配合,首尾相应,拳不空出,手不空回,一手多变,见手即打,沉肘脱膊寸劲发力
咏春拳讲究人体力学,子午归中,手法灵活多变,三尖相对,外圆内方,形松意紧其实咏春拳的理念是阵地式的,进与退都必须保持攻击及反击的有利距离,即使非打不可,我们都要心存「不贪打」,「不怕打」,「应打即打」,「怕打终需打」的思想。
小念头「三拜佛」在一摊三伏手法里,锻炼如何,以腕带肘,及以肘带腕的意念,力流循环不息,小念头整套拳法正是咏春拳系技法总汇,所谓:「若求咏春真妙法,需从念头下真功。」
“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练。
寻桥的特点「人过我桥三分险,转马偏身把形朝,遇敌寻桥需落马,转身灵活标马快,桥入三关任我打」
咏春标指的手法是长桥的打法,多是打手救手的招式,打法忽长忽短,由下打上,消打同时,柔化刚发,襟头屹尾,襟尾屹头,攻击力度如竹如藤,落点穿透。临阵应敌,以手保形,前手多变,拳不空出,手不空回。标指内的凤眼搥及姜子搥打法,都是十分凶狠凌厉毒辣的重击手法。「咏春标指不出门,还魂急救标指手」,可见标指在咏春拳系的超凡地位。
咏春拳是着重黐手对奕训练,最终训练的是「触觉」,「力觉」及「反应」。 在咏春门派中门人都十分注重黐手练习,因为没有黐手搏击锻练又如何思考咏春手法实际效用,所以黐手是咏春训练最重要的一环。
黐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练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练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练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练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木人桩法,不但可以锻炼桥手的硬度,手法的灵活,发劲穿透,同时锻炼身形步法迂回变换,进退的方位角度.
咏春拳口诀
咏春拳口诀
修炼秘笈口诀
咏春绝技 源自少林 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
梅花五点 手脚互通 门分内外 手有生死
劲发六合 力从地起 发劲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还原 切忌出手 寸内发劲 力有对错
发尽散尽 散尽发尽 力有八种 当知分间
真假虚实 蓄谷松散 线有安危 主分内外
顶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关 任我行走
马有五败 十者九坏 演挟跪撑 摊身最惯
敌手行桥 必须落马 蹬腰作势 为抢内门
上不过膊 中不过争 下三路手 以脚消脚
摆放有威 打须有势 三角朝形 线守分明
桥行中线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侧身争底
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 转马朝形 以圆化直
敌压三关 以横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无身打颈 怕打终打 贪打防空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追形接打 变化无穷
三桩三拳 步手身全 地脚梅花 木人红船
念头主守 寻桥打手 追形之始 求诸标指
旁边辅助 箭槌八种 走马斜角 幡龙跳跃
固定标步 半全起脚 练力之法 阶段五重
松沉稳劲 清脆玲珑 先松后紧 再紧后松
松松紧紧 循环不穷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 不可用心 意投於外 一点精神
反覆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
升肩耸膊 气提不利 意沉身稳 高低无忌
发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
力无定位 喉咙争膊 嘴不闭气 力发无形
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
中路边栏 抛桥窒手 咏春八手 皆可攻守
标圈伏绑 困刮耕摊 可从中破 困手横拦
绑有正错 错非真错 按头屹尾 按尾屹头
中间绑起 有影无形 武欲精通 唯从苦练
先成后化 先化后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
艺能巧变 将形补位 因缘各就 殊途同归
解析:;
咏春绝技,源于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詠春拳是源自于南少林,招式不會模仿動物,身法亦無五行)
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接上,詠春只談中線位置,用力的方法,在實體的三維打鬥當中,只分四個攻擊位置:即左上門,左下門,右上門,右下門)
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 (詠春是以巧力攻蠻力,最終只有技術取勝,內外門相互配合,沒有所謂的絕招)
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 (用三種動物來說明詠春用勁的方法,絕對不是模仿動物的意思,虛實之力要配合好)
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不要用心神頭腦去想招式,只要精神集中,讓雙手自己出招,來的拳留住,對方之拳若收立刻伸張)
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线有生死; (前句未解,手腳要互相配合好,打的時候分內門和外門,打的路線有生有死)
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膊; (勁力有六合,由腳傳
勁,到腰發勁,到肩膀時出招)
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 (如果勁力沒有恢復,請千萬勿亂出手,長橋發勁,力有對有錯)
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 (勁力發出去就要散開出去,散出去就得將招式發出去;力學有八種,我們得知道其分別用處)
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 (八種力學分:真力,假力,虛力,實力,蓄力,谷力,松力,散力;而人體的線有安全線與危險線,我們歸納為內門線和外門線)
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 (在打時頂位讓對方無法發力,定位打擊對方中線,得手之後切勿追加招式;拳入對方三關《手腕開始到肩膀的三個關節》時,對方中線已經可以任我們去打)
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 (馬步身法如果有差錯的話,十個人有九個功夫不行;假裝挾制對方,實際是半跪撐掌,而防禦時,轉馬攤身最為習慣)
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 (敵手橋攻擊,不能
上馬,也就是不能起腳;蹬腿時要有腰做勢,其次是腰有時做勢,是爲了搶攻對方內門)
上不过膊,中不过争;下三路手,以脚消脚;(兩手的擺放,上不過肩膀,中不過手肘,下三路手,以腳消之)
摆放有威,打须有势;三角朝形,线守分明; (擺放出招架勢時要有威,打時要有勢;三角朝形的架構,打擊線和防護線顯得很是明顯)
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底; (橋上走中線,尾指最好垂地;正身朝形子午錘,側身對敵肘與掌)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里帘必争,高接低攀; (兩點之間,只有直線最短:內門比相爭,高處攻擊要由其下接,低位攻擊要盡力攀越黏打)
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 (追形時要轉馬去追,防守時要利用圓形結構的特點去化解直線攻勢;拳掌發力各有三處地方)
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 (有身時打身,無身打時打頸;怕打的最終還是要打,貪打的要注意防範自身中線漏空)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 (攻擊就是防守,而防守卻是為了攻擊;詠春的追中線,變化讓人摸不定)
三桩三拳,步法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 (三個樁法,三個拳發,步法身法齊全;)
念头主手,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 (小念頭拳主要是守,尋橋套路主要打手;追形之時,要配合標指)
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 (接上,旁邊協助,子午拳有八種;走馬上步要走斜馬,跳躍要輕巧)
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 (固定好路線就立刻上步,敵人想其腳你得在其離地一半時予以截擊;練力的方法,階段有五重)
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 (只有松沉之勁,才能清脆玲瓏;打時手橋要鬆弛,打下要繃緊,收招要回覆鬆弛)
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 (接上,只有這樣才能讓對方捉摸不透;對敵時要邪有仇念,但是卻得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 (練習時要假想有敵,但不可用心;如果將意念投放在其他地方,練習的精神絕對好不到哪去)
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 (要反復練習,手腳才能配合的恰到好處;手腳是我們的,控制全在我們的意念,要隨心所欲的發揮)
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 (升聳肩膀,氣提都沒有利;只有意沉才能身穩,高低才能不忌憚)
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 (發力出招時,必搶第一下;手腳的發力,與身法無關)
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 (力不能有定向,打喉嚨用肘;嘴不能閉氣,閉氣不利)
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 (任何動靜都不能阻止我們,拳,掌,肘,肩都可打人)
中路边拦,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 (中路防守有邊攔,
拋橋窒手;詠春的八手,都可攻可守)
标圈伏膀,捆刮耕摊;可从中破,捆手横拦; (接上,詠春八手分:標指,圈手,伏手,膀手,捆手,刮手,耕手,攤手;可以破中,捆手可橫攔)
膀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 (膀手有對錯,但錯非真錯;打頭要防下身,打下身要防上身)
中间膀起,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 (中間膀手,才是最正確的;武技想精通,只有苦練)
先成后化,先化后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 (先練成就后精通,先精通才后練成;只有墨守成規)
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 (技術能巧變,形能補位;雖師出不同,但目的一致)
虽云定法,变化人为;禅宗绝学,皆在修身; (雖說有定律,但是武學的運用全在乎人為;詠春絕學,主在于修身養性)
肉身成佛,古今几人;无为无我,无界无终。(真正練出什麽蓋世神
功的,古往今來有幾個人,武學的境界,是沒有終止的,學海無涯方唯我之為)
咏春拳口诀之二
咏春拳法自成家, 问手摊出审敌势, 出手疾如流星闪,
法度森严忌浮夸, 远如观花近发招, 脚起无形似飞箭,
师传身授勤苦练, 任他龙腾与虎跃, 上必埋午下钳阳,
笑谈破敌传佳话。 我自安然乐逍遥。 确保身形无漏偏。
黏敌手桥是关键, 先发制敌有玄机,
知觉敏锐握先机, 后发先至藏奥秘,
借力打力凭巧劲, 一招得手莫停留,
四两拨化千斤力。 连环逼打要紧记。
诀云:
桥来桥上去,来留必去送,摊拦和耕膀,点点心法不含糊,
肘来肘上消,甩手要直冲,搭截与沉标,着着招式要分清,
长桥逼身破,直来曲中取,黏摩兼烫荡,一线之差隔天涯,
马来马争先。横来直手标。吞吐带偷漏。半点疏懒定淘汰。
叶问口诀
念头不正,终生不正。
念头主手(一说守),寻桥主脚(与步)。
标指不出门。(拳法)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揿头扢尾,揿尾扢头,中间(飘)膀起。
正身子午,侧身以膊(为子午)。
朝面追形,而(追形)不追手,以形补手,以手补形。
力由地起,拳由心发,手不出门(手不离午)。
避实击虚 (遇实则卸,见虚即进)。
畏打(终)须打,贪打(终)被打。(不畏打,不贪打)
转马手先行。上马手先行。(转马上马,桩手先行)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留情不打,打不留情)
不挑不格,消打同时。
适用口诀
枕手桥上过,摊手中门内,伏手控外门。
膀手不留桥,间手破中出,构手枕伏化。
膀手非手,错膀非错。
耕拦摊膀,黏摸荡捋;推托拉按,缠撞挂漏;
曲手留中,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按头起尾,按尾起头,按中间飘膀起,
敌移动,重心空,手黏手,无法走;
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
二桥上势,里帘必争。
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
一拳一掌,一马一步,
步要轻灵,马要稳,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咏春拳口诀_23
咏春拳口诀
咏春绝技 源自少林 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
梅花五点 手脚互通 门分内外 手有生死
劲发六合 力从地起 发劲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还原 切忌出手 寸内发劲 力有对错
发尽散尽 散尽发尽 力有八种 当知分间
真假虚实 蓄谷松散 线有安危 主分内外
顶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关 任我行走
马有五败 十者九坏 演挟跪撑 摊身最惯
敌手行桥 必须落马 蹬腰作势 为抢内门
上不过膊 中不过争 下三路手 以脚消脚
摆放有威 打须有势 三角朝形 线守分明
桥行中线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侧身争底
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 转马朝形 以圆化直
敌压三关 以横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无身打颈 怕打终打 贪打防空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追形接打 变化无穷
三桩三拳 步手身全 地脚梅花 木人红船
念头主守 寻桥打手 追形之始 求诸标指
旁边辅助 箭槌八种 走马斜角 幡龙跳跃
固定标步 半全起脚 练力之法 阶段五重
松沉稳劲 清脆玲珑 先松後紧 再紧後松
松松紧紧 循环不穷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 不可用心 意投於外 一点精神
反覆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
升肩耸膊 气提不利 意沉身稳 高低无忌
发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
力无定位 喉咙争膊 嘴不闭气 力发无形
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
中路边栏 抛桥窒手 咏春八手 皆可攻守
标圈伏绑 困刮耕摊 可从中破 困手横拦
绑有正错 错非真错 按头屹尾 按尾屹头
中间绑起 有影无形 武欲精通 唯从苦练
先成後化 先化後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
艺能巧变 将形补位 因缘各就 殊途同归
咏春拳口诀(大全)
咏春技法、心法、核心技术秘诀大全
咏春拳拳谱
口诀1
咏春绝技 源自少林 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 梅花五点 手脚互通 门分内外 手有生死 劲发六合 力从地起 发劲在腰 出招在(由)膊 力未还原 切忌出手 寸内发劲 力有对错 发尽散尽 散尽发尽 力有八种 当知分间 真假虚实 蓄谷松散 线有安危 主分内外
顶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关 任我行走(摧打)
(败身诱敌 败马脚打)马有五败 十者九坏 演挟跪撑 摊身最惯敌手行桥 必须落马 蹬腰作势 为抢内门 上不过膊 中不过争(踭) 下三路手 以脚消脚 摆放有威(势) 打须有势(威) 三角朝形 线守分明 桥行中线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侧身争(踭)底 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 转马朝形 以圆化直 敌压三(之)关 以横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无身打颈 怕打终打 贪打防空(中) (消打为攻)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追形接打 变化无穷 三桩三拳 步手身全 地脚梅花 木人红船
念头主守(练功) 寻桥打手 追形之始 求诸标指
愤) (
旁边辅助 箭槌八种 走马斜角 幡龙跳跃 固定标步 半全起脚 练力之法 阶段五重 松沉稳劲 清脆玲珑 先松后紧 再紧后松 松松紧紧 循环不穷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 不可用心 意投于外 一点精神 反覆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 升肩耸膊 气提不利 意沉身稳 高低无忌 发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 力无定位 喉咙争膊 嘴不闭气 力发无形 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 中路边栏 抛桥窒手 咏春八手 皆可攻守 标圈伏绑 捆刮耕摊 可从中破 捆手横拦 绑有正错 错非真错 按头屹尾 按尾屹头
中间绑起 (绑手行踭 以踭为午)有影无形 武欲精通先成后化 先化后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 艺能巧变 将形补位 因缘各就 殊途同归 虽云定法 变化人为 禅宗绝学 旨在修身 肉身成佛 古今几人 无为无我 无界无终 口诀2:
詠春絕技 源自少林 招無虎鶴 法無五行 只談線位 力與角度 同門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勝強 始是功夫 內外相消 並無絕招 蓄勁似蛇 發勁似貓 朝形似雞 陰陽發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來留去送 甩手直沖 梅花五點 手腳互通 門分內外 手有生死 勁發六合 力從地起 發勁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還原 切忌出手 寸內發勁 力有對錯 發盡散盡 散盡發盡 力有八種 當知分間 真假虛實 蓄谷鬆散 線有安危 主分內外
唯从苦练
頂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關 任我行走 馬有五敗 十者九壞 演挾跪撐 攤身最慣 敵手行橋 必須落馬 蹬腰作勢 為搶內門 上不過膊 中不過爭 下三路手 以腳消腳 擺放有威 打須有勢 三角朝形 線守分明 橋行中線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側身爭底 兩點之間
敵壓三關有身打身以攻為守三樁三拳念頭主守旁邊輔助固定標步鬆沉穩勁鬆鬆緊緊假想有敵反覆練習升肩聳膊發力出招力無定位動靜無礙中路邊欄標圈伏綁綁有正錯中間綁起先成後化藝能巧變
直線最短以橫打直無身打頸以守為攻步手身全尋橋打手箭槌八種半全起腳清脆玲瓏循環不窮不可用心配合由勤氣提不利必第一下喉嚨爭膊語出如寧拋橋窒手綑刮耕攤錯非真錯有影無形先化後成將形補位轉馬朝形拳有三尖怕打終打追形接打地腳梅花追形之始走馬斜角練力之法先鬆後緊邪行仇念意投於外手腳屬我意沉身穩手腳發力嘴不閉氣拳爭掌膊詠春八手可從中破按頭屹尾武欲精通刀切雖齊因緣各就以圓化直 掌有三角 貪打防空 變化無窮 木人紅船 求諸標指 幡龍跳躍 階段五重 再緊後鬆 正用精神 一點精神 控制隨心 高低無忌 與身無關 力發無形 也可傷人 皆可攻守 綑手橫攔 按尾屹頭 唯從苦練 墨守成規 殊途同歸
「招无虎鹤」
不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 亦不以此为招式 「法无五行」
即拳理内不讲什麼五行八卦,两仪阴阳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承上句, 对於咏春拳来说, 拳理的内容, 只有线面空间, 用力的方法, 及攻防角度, 以上的动物的形态及五行八卦, 在咏春拳中视为不切实际, 故有别於其他国术门派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
敌人来招, 就三维空间来说, 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四个方位(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和三个打击距离(远距离用腿, 近距离用拳,掌,踹, 贴身用肘,膝,膊), 由於三维空间分析是咏春独有的拳理归纳法, 故只传於同门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顾名思义, 因此不讲力大体重, 反而以快巧狠制胜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内门(正身)外门(侧身及斜身)并无优劣之分, 因此并无绝招, 生死相搏, 快者为胜
「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於拳理上以动物的动作作为比喻, 使学习者更易明白
「蓄劲似蛇」
蛇经常都保持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 出招不会蓄力, 全身松弛, 话去就去
「发劲似猫」
猫发劲前是保持非常松持的状态, 一下子「爆」出去, 而且猫儿扑击, 善於一下子运用全身的力量, 拳亦如是, 不出击时什麼力都不用, 一出击时, 同时牵动全身上下多组肌肉, 以最少的能量及最短时间引发最大之爆发力
「朝形似鸡」
看过斗鸡就会知, 鸡咀永远是会朝向自己的目标, 不理敌人到哪里, 永远以桩手指向敌人, 是为 "定点追形"
「阴阳发力」
阴阳实指 "主动" 和 "被动" 两种力, 如敌人拉扯或摔抱攻之, 便借其势送予一拳或一肘,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是为 "被动力"; 一般打击是为 "主动力"
如果“发劲在腰”,为何“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呢? 腰能发力在乎旋转与抖弹,又如何“力发无形”呢? 发劲在腰、腰马合一呢D 其实亦系好多武术的基本 为何手脚发力与身无关 就可以说是层次的问题 先要练到腰桥马合一发劲在腰
即系会身可以配合到咁去做每一个动作 咁未叫做练成 要做到配合到后 再拆返散d动作 因为因应唔同情况
手脚身未必可以同时去配合做一个动作 右手未必可以等左手
左手又唔一定要等埋腰先开始郁
重点系在要发力的时后可以配合到“六合”去发劲咁就好
既然“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又何用“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呢 招式手法上唔模仿动物动作
因为人的体格体能本来就同动物不同 至于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 系以比喻的形式去令人明白其法度 蛇…要扑过去猎物前系点蓄劲呢… 其实只系好放松 作出攻击前唔会绷紧 亦唔会拉弓
猫又系点发劲的呢? 猫出手爪猎物时 手系好松的
但在要接触到猎物时才会绷紧 正如咏春寸劲在打到目标时发劲一样 鸡又系点朝形呢?
如果大家有睇过斗鸡就会发觉 佢地只要一开战
佢地的武器“咀”就永远系朝住对方 即使走位去到边 身位朝到向边一面
自己的武器(咏春一般系自己双手)都系向对方朝形 至于阴阳发力 并唔系好神化的东西 其实只系指“旋转” 当手打出时系由阴转阳 就会做成旋转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 反覆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武欲精通 唯从苦练” ------此乃任何门派皆有之说词。 系架
本来咏春就系同好多功夫一样 好多相同之处
但都要提下大家的嘛~
“先成后化 先化后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 艺能巧变 将形补位 因缘各就 殊途同归 虽云定法 变化人为 禅宗绝学 旨在修身 肉身成佛 古今几人 无为无我 无界无终” ------此可说为中国文化之包袱吧! 唔好话系包袱
咏春本来就系佛门功夫 其拳理当中亦好多系佛理 在参透拳理的同时
同时亦参透到好多人生道理、佛理 虽然好多人可能冇为意 但如果明白唔到那些道理
佢的咏春功夫始终也只会系有限公司 点解少林和尚要练武
出家人四大皆空做乜要练咁好打? 并非要保家卫国 而系要参透道理 有千百万种人
就有千百万种方法修禅
只系有人选举用肉体去修禅 好打?
只系一个必然的副作用而已
"出招在膊" 是什么意思?
"力有对错" 什么力是错,什么力是对?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是什么意思? "力有八种" 是八种什么力?
发劲在腰出招在膊 从一个角度可以咁睇 腰唔得松就发唔到劲 膊唔得松就出唔到招~
乜力系对乜力系错 先由八种力去讲 真假虚实蓄谷松散 敌能受之为之真力 用左而冇作用的为之假力
虚力就好似用一用力咁被对方以为你有力 可以作引人手之用 实力……作为虚的相反 有需要解释吗? 蓄力即系未出手先用力 咁做唔止浪费气力
更影响出手速度再而影响手法的效果同威力松…… 简单讲 唔蓄就系松
谷力……出完手发完劲唔散力变返松力状态 力仍谷住的话就会为下个动作造成下一次的蓄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我真系要谂谂点样可以单用文字解你知 如果谂到先再解
三拳应该系指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而三椿木人桩,三星桩,梅花桩 腕、肘、膊、腰、膝、踝称六合,同一时间发力,又称为六合力。
佛山詠春拳訣
佛山詠春拳訣
只要細心推敲, 且實淺於於實戰搏擊中, 詠春拳的精微之處, 此訣~!
詠春絕技 源自少林 招無虎鶴 法無五行
只談線位 力與角度 同門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勝強 始是功夫 內外相消 並無絕招 蓄勁似蛇 發勁似貓 朝形似雞 陰陽發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來留去送 甩手直沖 梅花五點 手腳互通 門分內外 手有生死
勁發六合 力從地起 發勁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還原 切忌出手 寸內發勁 力有對錯 發盡散盡 散盡發盡 力有八種 當知分間
真假虛實 蓄谷鬆散 線有安危 主分內外 頂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關 任我行走
絕在
馬有五敗 十者九壞 演挾跪撐 攤身最慣 敵手行橋 必須落馬 蹬腰作勢 為搶內門上不過膊 中不過爭 下三路手 以腳消腳 擺放有威 打須有勢 三角朝形 線守分明橋行中線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側身爭底
兩點之間 直線最短 轉馬朝形 以圓化直敵壓三關 以橫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無身打頸 怕打終打 貪打防空以攻為守追形接打 變化無窮
三樁三拳 步手身全 地腳梅花 木人紅船 念頭主守 尋橋打手 追形之始 求諸標指 旁邊輔助 箭槌八種 走馬斜角 幡龍跳躍 固定標步 半全起腳 練力之法 階段五重
鬆沉穩勁 清脆玲瓏 先鬆後緊 再緊後鬆
鬆鬆緊緊 循環不窮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敵 不可用心 意投於外 一點精神反覆練習手腳屬我 控制隨心
升肩聳膊 氣提不利 意沉身穩 高低無忌
發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腳發力 與身無關 力無定位 喉嚨爭膊 嘴不閉氣 力發無形
動靜無礙 語出如寧 拳爭掌膊 也可傷人 中路邊欄 拋橋窒手 詠春八手 皆可攻守 標圈伏綁 綑刮耕攤 可從中破 綑手橫攔
綁有正錯 錯非真錯 按頭屹尾 按尾屹頭 中間綁起 有影無形 武欲精通 唯從苦練 先成後化 先化後成 刀切雖齊 墨守成規
藝能巧變 將形補位 因緣各就 殊途同歸 首段解
以守為攻 配合由勤
「招無虎鶴」
不模仿動物的形態動作, 亦不以此為招式
「法無五行」
即拳理內不講什麼五行八卦,兩儀陰陽
「只談線位, 力與角度」
承上句, 對於詠春拳來說, 拳理的內容, 只有線面空間, 用力的方法, 及攻防角度, 以上的動物的形態及五行八卦, 在詠春拳中視為不切實際, 故有別於其他國術門派
「同門技力 四位三度」敵人來招, 就三維空間來說, 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四個方位(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和三個打擊距離(遠距離用腿, 近距離用拳,掌,踹, 貼身用肘,膝,膊), 由於三維空間分析是詠春獨有的拳理歸納法, 故只傳於同門
「以弱勝強 始是功夫」
顧名思義, 由於詠春拳是女兒家功夫, 因此不講力大體重, 反而以快巧狠制勝
「內外相消 並無絕招」
內門(正身)外門(側身及斜身)並無優劣之分, 因此並無絕招, 生死相搏, 快者為勝
「蓄勁似蛇 發勁似貓 朝形似雞」
於拳理上以動物的動作作為比喻, 使學習者更易明白
「蓄勁似蛇」蛇經常都保持一個蓄勢待發的狀態, 出招不會蓄力, 全身鬆弛, 話去就去
「發勁似貓」
貓發勁前是保持非常鬆持的狀態, 一下子「爆」出去, 而且貓兒撲擊, 善於一下子運用全身的力量, 拳亦如是, 不出擊時什麼力都不用, 一出擊時, 同時牽動全身上下多組肌肉, 以最少的能量及最短時間引發最大之爆發力
「朝形似雞」
看過鬥雞就會知, 雞咀永遠是會朝向自己的目標, 不理敵人到哪裡, 永遠以樁手指向敵人, 是為 "定點追形"
「陰陽發力」
陰陽實指 "主動" 和 "被動" 兩種力, 如敵人拉扯或摔抱攻之, 便借其勢送予一拳或一肘,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是為 "被動力"; 一般打擊是為 "主動力"
口诀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揿头扢尾,揿尾扢头,中间飘膀起。
朝面追形,追形不追手。
力由地起,拳由心发,手不出门(手不离午)。
避实击虚 (遇实则卸,见虚即进)。
畏打终须打,贪打终被打。(不畏打,不贪打)
正身子午,侧身以膊(为子午)。
转马手先行。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
不挑不格
咏春拳口诀[精品]
咏春拳口诀
咏春绝技 源自少林 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
梅花五点 手脚互通 门分内外 手有生死
劲发六合 力从地起 发劲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还原 切忌出手 寸内发劲 力有对错
发尽散尽 散尽发尽 力有八种 当知分间
真假虚实 蓄谷松散 线有安危 主分内外
顶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关 任我行走
马有五败 十者九坏 演挟跪撑 摊身最惯
敌手行桥 必须落马 蹬腰作势 为抢内门
上不过膊 中不过争 下三路手 以脚消脚
摆放有威 打须有势 三角朝形 线守分明
桥行中线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侧身争底
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 转马朝形 以圆化直
敌压三关 以横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无身打颈 怕打终打 贪打防空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追形接打 变化无穷
三桩三拳 步手身全 地脚梅花 木人红船
念头主守 寻桥打手 追形之始 求诸标指
旁边辅助 箭槌八种 走马斜角 幡龙跳跃
固定标步 半全起脚 练力之法 阶段五重
松沉稳劲 清脆玲珑 先松后紧 再紧后松
松松紧紧 循环不穷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 不可用心 意投于外 一点精神
反覆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
升肩耸膊 气提不利 意沉身稳 高低无忌
发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
力无定位 喉咙争膊 嘴不闭气 力发无形
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
中路边栏 抛桥窒手 咏春八手 皆可攻守
标圈伏绑 困刮耕摊 可从中破 困手横拦
绑有正错 错非真错 按头屹尾 按尾屹头
中间绑起 有影无形 武欲精通 唯从苦练
先成后化 先化后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