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城》里,几乎每个人物都是善和美的化身。70多岁的老船工50年如一日,勤奋地为人们摆渡,也从来不多收一文钱。场面上的头面人物船总顺顺,并不恃财傲慢,而是一位古道热肠的通达之人。天保、傩送兄弟俩虽都爱着翠翠,但没有争斗而是以对歌的传统方式公平竞争。杨兵马并不记恨早年追求翠翠母亲而遭拒绝,老船工死后,他成了翠翠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和唯一信托人”。17岁的翠翠更是一个勤劳、能干、美丽,心灵纯净得犹如一泓清水的少女。总之,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淳朴、亲善、宁静、和睦的人性美与人情美,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情的赞美诗。
而我们的主人公翠翠是个带着童稚气的纯情少女,她对爱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为少女特有的朦胧向往,表现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但却又始终不渝,坚贞不屈。翠翠与外祖父老船工相依为命,也传承了热情、勤劳、善良、坚韧的美德。 翠翠的这种纯朴和至真至性正好与当时文明都市的那些时代女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小说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翠翠是恬静温柔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为水晶”,人又乖,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这点在翠翠的爱情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少女。她不满意爷爷相中的“走车路”的天保,可腼腆的性格、少女的羞涩又让她难以直白对傩送的衷情,她神往为爱情而性格强硬的母亲,幻想着能像她一样出走争取自己的幸福,但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对相依为命的外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使她不能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弃之于不顾。于是,她只能在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与对美好亲情的依恋中“无故寻愁觅恨”。这也是一个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的女孩子。她正当婚姻,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她“不能忘记”;面对爷爷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会闪烁其辞的表明态度。她会把夜晚听到的为她而唱的爱情,当作梦境讲给爷爷;她会把自己未来幸福的担忧融合在对爷爷的依恋中讲给他听??总之,这是一个聪慧温婉、腼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少女,在她身上,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
翠翠也是纯洁天真和善良淳朴的,老船工的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显然在翠翠这里受到了遗传和继承。 同时翠翠也是坚贞专一和倔强的。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使她在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谢绝船总的好意,是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也是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抗争。准备接受种种磨难而等待傩送归来,是勇敢接受不幸命运的挑战,是对爱情的忠贞。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因此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显然,翠翠形象的塑造流露着理想化的色彩。 我个人觉得,翠翠和现代的都市女人最大的差别在于翠翠自然的纯净和灵秀,可能是湘西青山绿水的熏陶和沉淀,可能是民风淳朴的湘西人的本性,这是现代人模仿不来的,最近的网络上有一个叫做“天仙妹妹”的苗族姑娘到处出没,走纯情路线,有人说她是翠翠。而“天仙妹妹”眼睛中流露的浮躁和坚硬,和她无数的“田园风格”的照片渲染,不免让人觉得有矫揉做作之嫌,真正的翠翠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不着痕迹,出于自然,而非故意为之。
浅析《边城》翠翠的形象
福建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题 目:浅析《边城》翠翠的形象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邹某某
指导教师:王 毕业论文 珂
2009年3月8日
浅析《边城》翠翠的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邹某某 指导老师 王珂
【摘要】本文主要描写翠翠与船总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主人公善良、质朴、美丽、大胆,勇于追求爱情的性格特征。但是一个人不能超越她所处的生活环境,因此,翠翠的爱情就像一守悲情的牧歌。
【关键词】美丽、质朴、爱情 启示
一、翠翠是一个怎样的人
1、翠翠是一个美丽的人
⑴、外貌美。“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1]从这里可以看出翠翠是一个美丽、纯朴、善良的少女。天保和傩送两兄弟同时爱上了她,与翠翠清纯脱俗是有关系的。在没有接触前对异性的好感,首先是对方的气质和容貌。翠翠外表的美丽还可以通过旁人对翠翠的夸奖来表现。
⑵、心灵美。翠翠生活在茶峒这个小山城,这里的人都非常地纯朴,翠翠的爷爷是一个摆渡的老人,从不要过渡人的钱。即使有人硬把钱留下,爷爷把钱更换成茶叶和草烟,送给过路人。翠翠在爷爷这种性格和生活环境的熏陶下,性格率真、朴实,对爷爷有很深的感情,即使是出门也会想到爷爷没伴,要出门就和爷爷一起去,很懂事,不娇情,很率真。
⑶、性格美。翠翠对周围的人讲话总是亲声细语,她帮助爷爷摆渡,接触的人多,所以她对人很大方,不会怯弱,她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了,不会任人摆布,勇于争取自己的爱情。她对天保的派人说媒,她也不会吐露心思,只是默不作声,把心思放在心里。对过往的过渡人,也能很好相处,她不会像乡下女人一样,找个衣食无忧的人家嫁了就算了。她对傩送的爱情很执着,明知傩送回来是一个很渺茫的事情,但她还矢志不渝的守候。从这里可以看出翠翠的性格之美。
2、翠翠是忠于爱情的人
“翠翠是《边城》之魂,是温柔、贤惠的凤凰女子,是大自然的好女儿。”[3]那么,《边城》一文是如何描写翠翠和天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的呢?
⑴、爱情萌生。在小镇上,翠翠等爷爷回来,二老好心邀请她到自己家的楼上去,反而她以为欺侮她。轻轻的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1]而傩送却很开朗说:“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的大鱼咬了你,可不要喊!”[1]从这里可以看出傩送的朴实厚道,再后面又叫人送翠翠回家,翠翠明白二老是傩送,傩送又是茶峒这个地方的出色的年轻人。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吃惊的是傩送原来是茶峒这里受人尊敬的人,这尊敬的原因是傩送的能力和性格,还有他家的社会地位,害羞的是这个陌生男人对她的情意。翠翠是一个纯真的少女,在她的生命里除了爷爷和他相依为命,她与爷爷是亲情,而与傩送却是男女之间的好感,这种好感和傩送的人格魅力是有关系的,一个是傩送俊美的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俊美,为他取出一个浑名为“岳云”。傩送的外貌可谓是一表人才,端午节傩抓到了五只鸭子,是泅水的高手,傩送打动翠翠的是他的能力。傩送叫人送翠翠回家,说明傩送对翠翠也有好感,可谓是一见钟情,双方在心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傩送是翠翠生命里的第一个萌生爱情的男人。
⑵、爱情的觉悟。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长大了,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看到新娘子过渡,总会有很多心事。到了端午节听说王团总的女儿要嫁给二老,嫁妆是碾坊,而二老却喜欢摆渡的女儿,翠翠听了心里很幸福,但双方却没有向对方敞开心胸,借助旁人的嘴,翠翠明白了二老的心意。而翠翠自从上次
初遇傩送,心里也是牵挂着他,就连中秋节的热闹也不兴趣了,当翠翠知道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节时,翠翠说:“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1]从这里可以看出翠翠想再次看到心上人,情窦初开,却不知如何向爷爷说明白,当再次遇到傩送时,傩送说:“翠翠,你来了,爷爷也来了吗?”一句简单的问话,翠翠脸发着烧不作声,却不吐露自己的心思。当爷爷提及山上的王团总为女儿作嫁妆的东西,包工就是七百吊大洋,还不管风车,不管家计!翠翠对于这件事已有了数,却又不告诉爷爷傩送喜欢自己,导致爷爷弄错对象,造成误会。
⑶、对爱情的执着。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而天保却蒙在鼓里也喜欢上了翠翠,便托人来探听老船夫的口气,老船夫把事情推到翠翠身上,走车路,或走马路,走车路就是请媒人,这是汉族的习惯。走马路就是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这是苗族的习惯。而天保走的车路,翠翠却没有流露出欣喜,默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赶不去。做媒的又来探口气,爷爷同翠翠谈了一次,没有结果,爷爷才隐约体会到翠翠爱二老不爱大老。
翠翠对二老的爱情很执着,这种执着不是直接和二老表白,而是通过大老的提亲,使读者明白她所爱的人是傩送,面对两次提亲,翠翠没有表态,却让读者感受到她细腻的情感,最后的结局是天保溺水身亡, 傩送顾于亲情和父亲的逼迫,离开了茶桐,也许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痴心守候一个未知的答案。
二、我们如何看待翠翠
1、翠翠与其他女性的对比
⑴、翠翠与林黛玉
翠翠性格率真、自然,这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截然不同,林黛玉的性格是非常敏感和自尊的。气量显得很狭小,她寄人篱下,但又不安于这样的命运,但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对人尖酸刻薄,经常得罪人,她唯一的知己就是宝玉,但宝玉又多情,黛玉视薛宝钗和湘云为情敌,在明白宝玉对她的情意后,和宝玉的口角也少了。而到最后黛玉知道宝玉娶薛宝钗时,在绝望中一病不起,烧了宝玉送给他的诗帕和诗稿,可以看出黛玉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对爱情的执着这一点,翠翠和林黛玉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林黛玉从小在官宦人家生活,对一些人情世故、对社会的洞察力更强,而翠翠是一个纯朴、善良,却不善于表露自己爱情的人。翠翠是纯真少女的化身,对处理情感的问题,她是不够主动的,她更羞涩,明明喜欢傩送却不在爷爷面前开口,直至天保溺水身亡,傩送顾于亲情和逃避父亲的逼婚,去了桃源,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只能是守望爱情。甜蜜的爱情化为一首悲剧的牧歌,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实在令人遗憾。
⑵、翠翠与苔丝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由于社会的、性格的因素和宿命论的阴影而导致的爱情悲剧。”翠翠和苔丝是两个不同的女性,苔丝善良、正直、质朴,她既有女性柔美的一面,又有女性的刚强,她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为了生计到亚蕾家做工,却被亚蕾诱奸,16岁的苔丝不再是纯洁少女,失身了。后来遇到心上人克莱,新婚之夜,苔丝向心上人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没想到克莱却嫌弃她不是处女而抛弃苔丝,苔丝万分痛苦,之后迫于生计又碰到亚蕾,如果不是亚蕾的强奸,苔丝是可以得到幸福的,新仇旧恨,她杀死了亚蕾,苔丝用毁灭给人带来震憾力。对比苔丝,翠翠的身世其实也是挺凄凉的,妈妈和一个军人有了私情,军人不能违背军人的职责,而翠翠的妈妈不能离开她父亲,最后在生下腹中的胎儿,她母亲也随父亲殉情,而妈妈的爱情悲剧延续到翠翠身上。从小没有母爱、父爱的翠翠只有与爷爷相依为命,在爱情上,明明爱的是傩送,却不知怎么向爷爷吐露心事,以致爷爷弄错对象,导致爱情悲剧。如果翠翠享受过父母之爱这样的亲情,在情感上会更丰富,更会争取自己的爱情或者说母亲也更会替女儿谋化幸福的婚姻。翠翠在16岁少女的年龄,对爱情是憧憬的,对喜欢的人是执着的,但最后结果是天保意外溺水身亡。而傩送到桃源去。这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结局,但结局却是这样凄美。翠翠坚守自己的爱情,矢志不渝,从这里可以看出翠翠的坚强,对比苔丝,苔丝的坚强是在毁灭了诱奸她的亚蕾,自己也走上了毁灭的道路。用自己的生命撼卫自己的尊严,这两个女性都很勇敢和坚强。
2、翠翠与现代女性爱情观的对比
翠翠生活在茶桐这个淳朴的地方,这里的人都很善良,人和人没有城府,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本性与周围的人相处,这里的风土人情,乐善好失,是一块净土。而现代女性,优先考虑的是男方家庭条件和社会背景,其次是男的长相,最后才是感情。有的女性自己不肯劳动却让有钱人包养着,等青春年华一过,
剩下的只有钱了。在当今这种社会,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很现实,男人找个有家庭背景的老婆助自己的事业,老婆长相如何性格如何都是其次。而女性择偶标准更是以钱﹑权取人,我觉得对比翠翠和傩送对爱情的坚守,现代人都很缺乏,现在都市人都过得很浮躁,大家都为生活奔波,“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万万不能”。钱是可以解决生活上很多问题,一个家庭的争吵,很多源于钱财,如果老公会赚钱,女的在家带孩子,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家庭琐事的争吵就会减少了,但是不是人的幸福就一定用钱来衡量呢?不是的,就像傩送对他父亲说的,“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若是为了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还不知道我应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般;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傩送他不会为了碾坊找门当户对王团总的女儿,而傩送回来娶她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为即使傩送想要翠翠,天保的惨死会留下阴影,顺顺对待翠翠也不如从前,但翠翠还是很执着的守侯。换成现代女性,她若喜欢傩送,傩送又钟爱她,她一定想方设法表露自己的心扉,找机会和傩送相处,更会用心思驾驭傩送这样的男人,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可以说现代女性更自我,她会为自己以后的婚姻生活考虑得更多,对人情世故处理的更老道,在这点上翠翠对自己的爱情更多的是守望和执着。当船总顺顺到她家时,她也只是表现出本性,不会刻意的去讨好。我觉得翠翠做摆渡老人的孙女,做老婆都很不错,但是以翠翠这么率真的性格如果在当今社会,嫁入豪门旺族,我觉得翠翠会很累,因为没有家庭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做后盾,处理人际关系会很累。在这种家庭,人很多是势利的,即便是公公、婆婆、丈夫对你好,如果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圆滑世故,只用善良和美丽去应付人心的险恶,我觉得会很被动。如果翠翠生活在现在都市,她嫁入这种家庭,应当有薛宝钗这种涉交能力才更适合做有钱人家的媳妇。在当时的社会,女性嫁入夫家,两人经济地位的悬殊,只有碰到傩送这样专一的男人才会得到幸福。
三、翠翠与两兄弟应如何处理爱情
傩送和天保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大胆在翠翠爷爷面前表露心事,夸翠翠漂亮并且派人来探口气,后来得知弟弟也爱翠翠并且更早,展开公平竞争,走车路,走不过天保负气离开了茶桐这里。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与这件事有相关,顾于亲情,不能娶翠翠为妻,我觉得天保退让出来是不明智的,为什么不给自己机会和翠翠多相处,展现出自己个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翠翠呢?而傩送既然喜欢翠就应该尽早和家人说清,这样天保对翠翠顶多就是弟媳的感情了。而茶桐这里,像翠翠这样漂亮、性格不错的女孩应该找得到。说不定还有更适合的对象,兄弟俩凭借对翠翠外表和气质的吸引力产生好感,就认定这是结婚的对象,我认为欠妥,男女之间的结合更多是性格上的磨合,我认为翠翠做妻子很适合,但如果帮助家庭打理生意这方面就欠缺。如果傩送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翠翠是终身伴侣。而天保的性格更粗旷,其实可以考虑一下类似船总的女儿。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的女孩大多精明强干,如果性格不错,会喜欢天保,天保是可以重先考虑自己择偶标准的。傩送对婚姻更会把感情放得很重,而天保性格更粗线条,如果女方长相不错,又会打理生意,天保可以找这样精明强干的女性持家。所以天保不应该负气离家,可以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情感的事情或者说把对翠翠的好感放在心里,衷心的祝福他们幸福。从这里我觉得兄弟俩人能力不错,但在男女情感处理上,更没经验。顺顺家这样有地位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应当是高素质的,这种高素质不当是潜水这些硬汉子的性格,对处理男女感情上及人情世故,我觉得还可以再加强,这样孩子以后的婚姻生活会更好。
四、翠翠形象的意义及对现代婚姻的启示
1、翠翠的形象意义
“《边城》讲述的是翠翠母女的爱情悲剧,它在对传统文化下牧歌生活与人性之美的描述中,指出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根源是湘西民族文化与汉家传统儒家文化的矛盾冲突,而翠翠的爱情悲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冲突的结果。”[4]小说是以翠翠和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 塑造了一个优美、健康、自然的少女形象,这是一个“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女性形象”。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也是一首悲情的牧歌。其实这是苗汉两种婚俗的对立与矛盾,是悲剧产生的根源,傩送走“马路”是苗族婚俗,天保走“车路”是汉族风俗,两种婚俗对立产生了爱情悲剧。
2、翠翠形象及对现代婚姻的启示
现代的婚姻,离婚率逐步上升,就象《围城》中所说的,“围在城里的总想冲出来,围在城外的总想冲进去” [2]。男女在婚姻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如意,就会抱怨对方,“别人家庭的丈夫是如何会赚钱,
别人老婆如何会帮老公创业”。比如像教师,如果买套房子,剩下的日子就是还贷,日子过的很清贫,如果幸福用金钱来衡量,那么你永远没有幸福,我认为没什么好抱怨的,钱能够简单的生活就可以了,就让你一夜之间暴富,你有车有房也有二奶就一定幸福吗?可能新的烦恼又来了,我觉得应当像翠翠和傩送一样,心里爱着对方,因为有了这种爱,你会愿意和自己丈夫或妻子同甘共苦,因为有了这种爱你才会有动力创造美好的明天。人有多少本事就赚多少钱,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钱,铤而走险,我觉得婚姻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你既然走进这个婚姻就有责任把这个婚姻维持下去,而不能嫌贫爱富。有人说走进婚姻的男女在今后生活中也会遇到比自己的丈夫或老婆更优秀的,这时候其实就是一种责任在约束对方会不会背叛。我很欣赏翠翠对爱情的执着,就像翠翠明知心上人回来的希望很小,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守候,傩送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其实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翠翠毫无怨言的等待的过程,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其实生活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懂得珍惜自己的拥有,懂得去感受幸福,你才会得到幸福。有所得,必有所失。当你从婚姻这所围城冲出来时,你有没有想到对家庭的责任尽到了吗?特别是有了孩子,不应该让孩子承受这样的后果,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让你的家庭承受痛苦。婚姻是靠双方去经营的,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衷心的祝福翠翠和傩送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希望现代的男女也能忠实于自己的婚姻,并且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小说精编:漓江出版社,2006年.
[2]钱钟书.围城(高中部分修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3]刘英.《边城》的人性美.黑龙江科技信息,2005年.
[4]张鹏辉.文化的宿命--《边城》中翠翠母女悲剧命运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报,2008年,第3期.
[5]谭正冲. 浅谈《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天府新论,2008年,第6期.
[6]汪景峰. 黎洪.同一母题 不同情怀.株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
翠翠:水与水的缠绵——《边城》翠翠形象略论
翠翠:水与水的缠绵——《边城》翠翠形象略论
标题翠翠水与水的缠绵《边城》翠翠形象略论
作者吴翠敏 关键词边城翠翠水形象 指导老师杨爱平
专业中文 正文
绪论
《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最初连载于《国闻周报》第11卷第14期和第1016期1934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了单行本1943年9月开明书店出版改订本该作曾先后收入作者的多种《选集》《文集》以及现代作家作品集并被翻译成多种外文文本流播于世界文坛对其评论也经历了从艺术欣赏的批评到历
史文化社会层面的全面而深入的展开
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沈从文就颇为自信地写道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从文家书湘行书简》果然沈从文的作品经受住了时代风云和时间的考验沈从文现象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具有独特色彩与内涵的思想文化现象对沈从文及其文学世界的研究从偏狭走向开阔境界与水平逐年提升蔚为大观其中对《边城》的研究历时70余年当然对其中的灵魂
人物翠翠形象的评述就更多了
然而在笔者查阅的关于《边城》翠翠形象的专门性探讨文章却不多有论者认为翠翠是心骨孤独的人体现了沈从文的人生形式?也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认为
翠翠是民俗世界中爱的精灵她的情爱心理是律动而激越的?还有人从人性的角度讨论分析山水与社会现实对翠翠的影响认为翠翠不同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天人合一的性灵散发着田园牧歌气质而一旦直面现实人事翠翠无疑是一个社会化的边城人?其他一些论者对翠翠形象的探讨都比较简单他们主要是从翠翠的勤劳善良纯洁等角度讨论缺乏对《边城》及其边城世界的整体关注特别是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探讨水之与翠翠之间的共存共生关系在水的营造下突
出翠翠的形象意蕴表达沈从文在水崇拜下的文学理想和悲剧情怀 基于此笔者从探讨中国文化中的水崇拜和水意象的意蕴以及水与沈从文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水与翠翠的性格特征情感经历和悲剧命运从而完成对翠
翠形象的新思考
一水作为一种意象或崇拜
水是中西方文化中常见的本体意象是一个源于具体经验而进入共性抽象的特殊的共相符号[[]1]道家哲学以水喻道儒家以水比德佛教以水观佛基督教则以水见圣均反映中西文化认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水意象是喻道的本体意象喻时的象征意象喻情与性的审美意象?用于茀的话说在中国文化中水作为一种原型象征有二个系统一个是理性的思想的系统一个是感性的情感的系统作为理性观念的象征表达主要体现在中国哲学中作为情感世界的象征表达主要体现在中国的文
学艺术中[[]1]
在笔者看来因为有了作家对水的崇拜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水意象水崇拜是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以水为生以农立国
同时又是以治水而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从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中先民产生了种种对水神灵化的幻想塑造了众多的水神形象产生了众多的水禁忌和水风俗创造了无数浪漫的神话传说从古老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出发在中国一切崇拜物都被视为与人同性对水的崇拜即是对水的人格化的崇拜只不过这种人格化被罩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这种建立在人格化基础上的水崇拜引发了无数先贤关于水的哲理思考老子在其《道德经》里多次以水为喻阐述他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博大思考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解读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崇拜是深入挖掘沈从文作品深邃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作为五溪之子的沈从文再加上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水乡经历和审美意趣的他在这种浓厚的水崇拜文化的熏染下水滋润了他的灵魂浸透了他的血液从沈从文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沈从文一生钟情于水并与水结下难结的情缘在乡下人的文字世界里他以自己诗意的笔触营构了一幅极富地域特色的水世界他的湘西小说和散文多数是水边的故事[[]2]在他的《一个传奇的本事》中说道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无论源至何处无论路途多么坎坷和遥远也不管大小急缓水永远顽强地前行终能汇成江河流入汪洋大海水的柔韧而顽强的性格感染了沈从文他便将这生命中积极的意义赋予他钟爱的湘西世界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的性格[[]3]从这里可以看出沈从文深得古代哲人论水的精髓用现代语言阐释了古代先人对水的哲理思考领悟到了水对人的精深之义从水的内在德性当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并获得生命的热情构筑了他的个性与人格也正是水的启蒙形成了他乡下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4]并在自己的地域作品中以水意象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独特丰富的水边经历又是沈从文对水崇拜的直接原因正如他
在《从文自传》中所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不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家乡的水是沈从文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水给予他生命的自由与生动追求与思考水成为他生命的根是传达和阐释湘西文化的一种
灵性的生命感的审美对象
沈从文对水曾作过这样的诠释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美丽中有坚韧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故事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过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5]他赋予了水深远的意象对自然生命中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而沈从文把这种对水的崇拜水的深刻的理解融入到了他的创作中使他的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了水的性格和水一样的情怀在《水边的故事》中他曾说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沈从文把水的自由流动清澄漫散与作品的女性形象完全融合把人物置于清山绿水中为人物的性格和生命的特质提供切实可信的文化基因《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的夭夭《三三》中的三三这些年轻的女性形象就生活在一派清波绿水中她们与水完全的柔合在了一起具有水的灵性和美质她们的品性像水一样的纯净没有染上一点杂尘和污垢她们的心灵清澈明亮只凭一个单纯而执着的信念生活自由自在的流着鲜活的生命她们性情柔合和活泼在生命流动中编织着爱情之梦[[]6]沈从文把水的美质融化在这些女性身上升华为一种美丽的生命特质让人物展现生命的底色放射生命意义之光以此展现和礼赞他所憧憬的人生形
式
因此水作为笔下生动可感的文学景观不仅是许多作品的背景而且积淀为极具神韵的审美意象水既是作者忧郁情怀的表达生命意志的再现也是对自然人性的追
求同时也是死亡和破坏的象征可见水是沈从文有意为之的原始意象和题旨
二翠翠水与水的缠绵
湘西的水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辰河的水既是流动的它承载着作者的理想也是脆弱的它也会因滩礁而阻隔且还常有阴雨甚至暴雨天气成洪水吞噬人的生命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换句话说这种物理属性的水一旦进入作者的思想和笔触视野必然赋予自己的作品基于水的文学属性对水的诗意想象和描摹使沈从文的诸多作品都荡漾和流溢着水的光影是水激发了沈从文的创作灵感陶冶和培育了他的性格和想象沈从文正是以湘西水之子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一切追寻和构想符合他的梦幻要求的理想人生模式《边城》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文中始终贯穿着水的精魂他对水的直接赞美对水与自己生命和创作关系的解说不胜枚举而翠翠形象的营造无疑与水有着莫大的关系翠翠的性格特征情感经历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与水有关可以说翠翠是水意象营造下的翠翠是水与水缠绵交融的结晶水既构成翠翠形象的主体部分也完成了作家理想家园
的构建和悲剧意识的传达
一水与翠翠的性格特征
水与人物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水意象的营造既表现人物形象的纯真质朴也表现人物的坚韧和生命的强力可以说在《边城》里水是表现翠翠性格特征的重要载体在水上的生活使翠翠变得清灵而坚韧安静而活泼而这样的性格特征是在水上生活逐步形成的可以说翠翠藉水而慢慢成长起来并逐步走向社会化这一过程至少
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物性格阿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生存人们有基本的性格的性格特征湘西的水钟灵清秀人的基本性格纯真质朴在《边城》里我们看到翠翠生活的地方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水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接着作品紧紧围绕着水来展开对人物情节的描写由小溪清澈的溪水引出了渡船又由渡船引出了
摆渡的人摆渡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如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一只方头渡船管理渡船的就是往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
于思量与日头同时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在山水与社会两方面翠翠的身心与渡口的山水相融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翠翠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每次进城她心中都不自在踏实回到渡口山野便快乐如鹿年龄稍长对婚姻之事也全无心计如第一次知道顺顺托媒人为天保攀亲她便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向屋后白塔跑去有一次傩送站立在对岸喊渡河翠翠一认明白是心上人大吃一惊同小兽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可见翠翠对周围的人事全无心机与兴趣只是顺
从于天意与心性快乐地与渡口山水为伍
水也有破坏性预示着人物必然的悲剧命运水养育了她们一家同时也带给翠翠的一生的不幸水把翠翠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水让她的父母相爱并有了翠翠但是水也让翠翠一出生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命运她的父亲喝毒药死去她的母亲一生下她就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了在她出生之前就已失去了她的父亲没想到在
她出生之后水又夺去了她母亲的生命让她不仅失去了父爱连仅有的那一份母爱也失去了而在她以后的生命中伴随她的只有已经年老的爷爷和那条黄狗给她的只有孤独和寂寞注定了她不幸的一生开始了而水在这里就仿佛象征着翠翠悲剧宿命的开始当成熟后的翠翠情窦初开时却意外的在水边结识了自己的爱人让她的人生泛起了一丝的波澜当她情窦初开思慕异性时翠翠又陷入了命运的捉弄和无奈大佬和二佬同时喜欢上了她而水给了她一个选择把一个人带走了但是留给她的却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伤痛和永无止尽的盼望作者又一次的描写了翠翠生
长环境的变化
訇的一个大雷接着是一种超越雨声而上的洪大闷重倾圮声两人皆以为一定是溪
岸悬崖崩落了担心到那只渡船会早已压在崖石下面去了 祖孙两人便默默的躺在床上听雨声雷声但无论如何大雨过不久翠翠却依然就睡着了再走过前面去看看溪里一切才知道溪中也涨了大水已漫发过了码头水脚快到茶缸边了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哗的泄着黄泥水过渡的那
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已被水淹去了?
水那强大的破坏力在这里突出显现出来而强大的水的破坏力预示着老船夫的死和翠翠悲剧的进一步扩大化这是一种强大权力的象征是一种超出人力所能为的水不仅带走了大佬而又间接的把她身边唯一的亲人和她唯一的爱人也送走了好像冥冥之中就注定了翠翠一生下就注定了她坎坷的命运翠翠无法改变自己悲剧的命运她唯一能做就是无止尽的等待除此之外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正如文中
所说的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
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
李玲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影响颇大的多产作家,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着意塑造的优美的湘西少女形象。
一、翠翠是一个美丽的人
(1)外貌美。翠翠的外形是健美的,因为她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养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明净得如水晶。自然既养长她又教育她”。翠翠的神态是天真活泼的,她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时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目光的眼睛瞅向那陌生人,做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的心地是善良的,“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离开勤劳淳朴的爷爷。
(2)性格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一个纯若碧玉、洁似水晶的山村少女的青春觉醒、爱的萌动、爱的追求、爱的执著和爱的坚贞的情感历程,由朦胧到清晰,层次井然地表现了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开始悄悄地在她纯洁的心灵中萌发。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经领略得出”。她遇到事会不自禁地脸红,有时还孤独地一人独坐在岩石上,凝眸注视天空的云彩和星星。祖父问她“想什么”,她答“翠翠不想什么”。实际上她在想,但的确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她隐隐地感到自己有一种感情需要,但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少女的这种若隐若现的细微的爱的渴求的心理变化,被作者敏锐地发觉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二、翠翠的悲剧命运
(1)命运如何。翠翠的命运该如何呢,作者留给读者一个心悬的未知数,其中透出一种深沉无言的悲戚,让读者一同沉浸到这忧郁的氛围中和翠翠一起等待、思念……翠翠会不会像她那双双殉情的父母,也落个悲剧的结局呢,这一点,连她那达观的祖父也曾担心:“隐隐约约便感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尽管沈从文怀着对乡土的深沉的热爱,把湘西边城描绘成古朴秀美、人人相爱的世外桃源,但是“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这几乎是一个自然永久的原则:悲哀”。
(2)爱情悲剧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翠翠的爱情悲剧呢,小说中的人物都有淳朴、善良、美好的天性,悲剧的具体起因似乎是一连串的误解,由于翠翠的腼腆、羞怯的性格,使她不能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到底爱哪个,只是藏在心里,连祖父也不告诉。所以,两兄弟难以确定翠翠究竟要选择谁,才有了天保善意的自动退出和离家外出,以致船毁人亡。老船夫本来最为操心,反被认为是弯弯曲曲……因为不凑巧而误会,结果只好是悲剧。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关于《边城》的几句话:“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良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
(3)人格理想。虽然翠翠的结局是个悲剧,但小说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沈从文的人格理想。他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那个集中了作者“爱”与“美”的湘西女神。在这个理想人物的身上,闪耀着一种纯美和谐的神性之光,既体现了人性的庄严、美丽、健康与虔诚,又反映了沈从文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沈从文先生在谈及《边城》时说过:“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体现着作者对理想生存方式的追求。
三、翠翠形象的意义
“《边城》讲述的是翠翠母女的爱情悲剧,它在对传统文化下牧歌生活与人性之美的描
述中,指出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根源是湘西民族文化与汉家传统儒家文化的矛盾冲突,而翠翠的爱情悲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冲突的结果。”小说是以翠翠和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健康、自然的少女形象,这是一个“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女性形象”。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也是一首悲情的牧歌。其实这是苗汉两种婚俗的对立与矛盾,是悲剧产生的根源,傩送走“马路”是苗族婚俗,天保走“车路”是汉族风俗,两种婚俗对立产生了爱情悲剧。
《边城》终不失为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优美抒情的诗篇。它所提供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湘西少女翠翠的形象,在我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
李玲,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教师。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摘要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温馨的理想世界,塑造了一个个勤劳、善良、淳朴、淡泊、乐于助人、平等友善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的形象,代表了作者满腔的心血与热忱。这种人性的描写是对其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本文对《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翠翠;《边城》;湘西世界
目 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翠翠的性格...................................................... 3
(一)自然美 .................................................... 3
(二)人性美 .................................................... 3
(三)理想美 .................................................... 4
二、翠翠性格形成的原因.............................................. 5 三、翠翠的生活...................................................... 6
四、翠翠的爱情......................................................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边城》中主要描写了湘西的生活,其中主要说明了人生的自然的生活状态,其中对社会背景和风情景色都进行了很好的描写,民情的性格特点都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来对故乡的一种热忱。浓郁的乡村色彩能够更好地描写生活情调。一些人物的描写在特定的地域、时代蒙上了一层孤寂的色彩。翠翠这一人物更是在
?现实的孤寂中,在梦幻的憧憬中”。
一、翠翠的性格
(一)自然美
李白的“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用来形容翠翠是最贴切的,。翠翠是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她生长的每个日日夜夜,都有着淳朴的,柔美的气息,这种美和大自然的美相结合。大山中的阳光给了她黝黑而健康的肤色,因为大自然力的她受到很大的自然影响,因而美得清澈。翠翠的生长很自然健康,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边城”的风日、山水使翠翠的个性天然不经雕琢,自然赋予了翠翠天真、淳朴、善良的人性,这种自然的人性美是相对于自然美反作用的,这种美能够让遍城的草草木木受到影响,有些许的人性气息,如果说翠翠的存在是一种生命的现象,那么她所能够带来的是一种能够和大自然相融合的美,而且这种美受不到一点功力的影响。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子,与他笔下的都市女子形成鲜明的对照,鲜明地衬托出“湘西女子”那种单纯自然的特质。翠翠,情窦初开,单纯自然,对异性有着朦胧的向往,却对男性世界一无所知。沈从文有意突出她们顺乎自然的一面,而淡化了她们蒙昧的一面。翠翠的纯情更是不用说了,爱在她单纯的心中,她没有任何办法去争取,只有等待。沈从文非常钟爱这样的少女形象,因为她们符合沈从文那种“自然”的生命观和审美观,认为这是一种没有被人为的教化扭曲了的自然美。
在这里,我们不禁会融入到先生描绘的梦幻般湘西世界里,去找寻那份在现代文明浸染下业已失落的“理想家园”,去寻找翠翠身上的那种自然美。 (二)人性美
走进《边城》,你一定会被那浓郁的质朴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
? :苟蜀萍.孤独着憧憬着——浅析《边城》翠翠形象.课外阅读(中旬)》.2012年第S1期
深深打动。因为《边城》是歌颂“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赞美诗”。《边城》所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在他的希腊小庙里供奉的就是“人性”,而翠翠就被供奉在这座希腊的小庙里。翠翠就在这片灵山秀水与纯朴民俗的呵护下长大的。于是她便是自然的化身,是作者理想化的人物,是作者对人性美的孜孜探求,是她融注在乡土挚爱之情的生命赞歌。《边城》所展现的世界是淳朴、醇厚、明净、健康的。它是在用一种美好的人性感动着我们,用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守护着她人性的小庙。《边城》中的翠翠天真纯洁、机灵乖巧、活泼善良,面对外部动荡世界依然保留了一份从容淡定,在现实变化的忧虑中隐含着沈从文先生对重建古朴人性的理想主义憧憬。而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和沈从文先生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常引起内心的共鸣,也加深了对《边城》的进一步领悟。
翠翠是美丽的、善良的。她的爱情世界纯净、美好,超过了一切世俗利害关系,但同时又是朦胧的、若隐若现的,让人难以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翠翠也长大了,情窦初开的她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喜欢摘象征爱情的虎耳草。当看见王团总家小姐手上戴一幅麻花铰的银手镯,心中会有些羡慕,但她的爱却是一串美丽而又漫长的梦。
翠翠在爱情中的表现向来被视为人性美的表现。当傩送与翠翠第一次相遇时,翠翠内心的爱情火花就擦亮了。不过,当时只是朦胧的、恍惚的、不清楚的。当傩送邀请翠翠到他家等爷爷时,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便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侮辱。于是,就轻轻地骂他“悖时砍脑壳的~”但傩送非但不生气,反而找人送她回家,在回家的途中,得知那人是诨名“岳云”傩送二佬,想到先前骂他的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到家见着了祖父,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初涉爱情的翠翠是矜持、害羞、含蓄的。
(三)理想美
翠翠生长在山村中,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她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这种美好的性情和我国传统文化相连,朴实中带着灵气。幼小的翠翠在祥和而又古朴的环境中成长,这种善良的性情在翠翠身上显得那么自然,在这自然之中透露着淳朴人性的永久魅力。沈从文先生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一定要在描写的过程中
得到人们对人性的一种渴望,并且这种渴望关乎到每个人的未来,他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向往。
由此,沈从文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湘西边地一一他理想中的桃源一一的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性的美好。这种美是一种陶渊明式的寄托,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状态下的生命形式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由衷的赞美。而翠翠恰是我们参悟沈从文先生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她是美丽的、自由的女神,是如同自然一般的精灵。 二、翠翠性格形成的原因
翠翠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山村美少女,她聪明可爱,温柔大方,是振河边一朵挂露的花蕾,是青山下一只洁白的羔羊,是爷爷脚前脚后一只惹人怜爱的猫咪。她从青山翠竹中走来,身上便带着山野的秀气和清纯。她人虽小却非常懂事,每天都争着和祖父拉渡船。故把皮肤变得黑中泛红,显示出力和美。美丽的翠翠有着同样美丽的名字。
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倾注了“爱”与“美”而着意塑造的湘西少女的优美形象,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大自然给了她美丽、健康的外表,平静、淡然、柔和的性格,纯真、善良的心灵。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自然中。这种无尘无杂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翠翠健康的外形。使其集大自然的精华灵秀于一身,犹如一泓清泉,保持着透明和纯净。“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翠翠像一株稚嫩的幼苗,根植于阳光明丽、草木葱茏的沃土中,像一朵素洁的鲜花绽放于郁郁青山之间,潺潺绿水之边。湘西山川的秀丽景色滋润着她,陶冶着她,使她浑身弥漫着纯真之美。
沈从文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生命形式”。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里,一再写到知识者——自然是生存于城市环境,作为城市文化的体现者的知识者—的毫无血性,毫无生命活力,写他们的虚伪或怯弱,他所选择的,通常是人物面对异性的那类时刻。比如一个女子,渴望着男子“那种近于野蛮的情热”,要求“出之于男子直接的、专私的、无商量余地的那种气概”的“压迫”,“她要的是与人间本性的对面”,而这须对方将“斯文”除去,“与道德相悖驰”才有可能。
沈从文在其所置身的城市文化环境中,在其所置身的知识者中,到处发现着因缘子“文明”、“知识”的病态,种种“城市病”,“文明病”,可以归结为种种人性
的病象。正是对病态、阉寺性的发现,使沈从文终于发现了他独有的那个世界,属于沈从文的“湘西”。因此,翠翠所生活的环境就是沈从文所构筑的一个世界,也就是“湘西”世界。沈从文在这一世界里发现了生命与活力,在这里找到了一种来自于自然的美。因此,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也满溢着作者本人对于生命活力的赞叹。
三、翠翠的生活
翠翠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母亲,与外公相依为命,祖孙俩在一个僻静的小河边过着以摆渡为生的日子。这种环境让家庭更加显得单调,让翠翠更加孤独。
平时和爷爷在一起回想起来母亲的时候,翠翠总是会勾起对母亲的想象和思念,同时还会更加的依恋爷爷。翠翠如果能够去一次镇上看热闹的龙舟比赛。这个时候的翠翠是一个人的。她和任何人都不熟悉。去看比赛的时候翠翠后面有一条小狗跟着的,这个时候翠翠和同样看比赛的两个人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翠翠朦胧的情感不能够承受这样的感情之后,便杳无音讯。远去的傩送不知是否回来,
?不知何时回来。
翠翠的生活虽简单却是快乐的。“有时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这种充满童趣的快乐一直伴随着翠翠成长。翠翠是大自然的宠儿,她与自然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她的名字取自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爷爷给她取名翠翠。自然给了翠翠美。同时又教会了她思考。翠翠是遗腹子,生活在离群索居的渡口边的茅屋里,只能与爷爷相依为命。渡船、黄狗和周围的青山绿水是她的伙伴。单纯、宁静的生活环境使她养成了内向、沉静、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的独特个性。她从不把心事说与别人,甚至爷爷也不能进入她的心灵。总是“静静地攀着那条缆绳,让日子在平静中度过”。翠翠身上这种具有传统女性之美—— 静美,恰恰是平静的生活在她身上的折射,也是桃源式的社会环境在她身上的反映。
同时,这种平静的生活让翠翠的心里弥漫着寂寞与淡淡的忧伤:“一切总永远这么静寂,所有的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中度过。”我们常会看到
? 苟蜀萍.孤独着憧憬着——浅析《边城》翠翠形象.课外阅读(中旬)》.2012年第S1期
她一个人独自坐在空寂无人的渡船上发呆:或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颗星凝眸;或独自唱忧伤的歌;或黄昏来时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翠翠的忧愁寂寞,其实也是作者心境在作品中的反映,沈从文深知理想的人生形式只能在理想之中,现实中的这种人性美正日渐泯灭,因此他流露出沉郁、隐痛与悲愁。自然的平淡、宁静沉淀在翠翠身上形成她性格的决然相反的两个方面:既纯真、开朗,又含蓄、坚忍。性格的矛盾使读者眼中的翠翠的形象更真实。
四、翠翠的爱情
中国的不发达的城市文明,似乎还不足以造成新的束缚,而性意识的解放却是赖有城市的文化环境发生的。“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要求,在社会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很快即发展为社会解放的要求,由人性解放、人性发展方面的对于婚姻爱情问题的思考,始终没有成为主要思路。到三十年代,甚至以婚姻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也渐少渐弱—这也多少出于时尚,尤其左翼文艺运动的强大影响和吸引力。然而沈从文,由湘西走出,自居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却依赖了“湘西”这一特殊的参照物,发现尚不发达的城市文明对于人性的戕贼,而且正是从性爱的方面着笔的。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构筑,依赖了他最现实的热情:人性批判与更广泛的文化批判的热情,并在他的“湘西世界”之上,打下了有关的思想印记。沈从文在这一世界中,并不是发现了性的放纵,.而是在情欲的奔放中发现了“健全人性”,发现了生命与力。
年轻的翠翠是天真烂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心中的情感逐渐的被唤醒来,那种美好的爱情观念逐渐被代替。如果说听人说起来一些敏感的事情她会有不好意思的情绪产生。有时祖父问她在想什么,她回答说“翠翠不想什么”。作者敏锐地发觉了少女这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细致微妙的爱的渴求和心理上的变化。由于内心沉默的性格,她不向别人倾诉,只能化作一种美好的幻想与期待,在平静、单纯的心灵田野里埋下一粒爱情的种子。
作者以精细的笔锋揭示出她性格中的坚韧和对爱情的忠贞。当翠翠悲伤却不屈地守着祖父的孤坟,独自摆渡,一往情深地等待傩送的归来时,白塔下绿水旁伫立远望的身影展现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作者笔下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中显得分外娇艳灿烂,而她爱情的波折和无望的等待则在整体上成了
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至于翠翠的未来如何。作者用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使我们在读完全文之后,有一个为翠翠— — 作者的理想人性的化身— — 祝福的机会。联系沈从文在《边城》中的审美寄托及其自身好事多磨的情感经历,我们不妨把这个结尾理解为沈从文对自己的理想人性的化身— — 翠翠的— — 含蓄的祝福。同时,小说最后一句对故事悲剧性的淡化处理,也正暗合了作者原始的创作意图:“要用一种温和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牧歌”作者通过对坚贞、执著、真诚的理想爱情的赞美,巧妙而深刻地鞭挞了被工业文明异化、扭曲了的虚妄的爱情。
翠翠心中那点要求、那点企盼、那点冲动,没有人会倾听,因此她会一个人的时候坐在河边望着面前的一切,心里的思绪飞扬,乱想一通,最后都会莫名其妙的哭起来。这种不能够被满足的情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和控制,因此也只能用眼泪来诉说。
结论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一个军人世家,他的家世和他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贵人气息密切相联系的。这种显赫的家庭背景能够慢慢积累成为庄园式的一种背景展示出来。虽然沈从文在最大程度卜见证了湘西混乱的社会秩序和残酷的屠杀,但湘西同时也是个遗世独立,风景秀丽的室外桃源,完整地保持了当地原有社会形态和民族文化。同时,湘西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形式。而这独特的文化也是形成沈从文“爱和美”的世界的重要物质基础。沈从文乡土作品中的民俗构成和原型意味,来自于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湘西文化因素,而这一点也得到了人们的公认。沈从文将这些因素融入作品之中,通过湘西的风土人情来表现爱等一些永恒的话题。而这在边城《翠翠》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边城以其特有的妩媚和柔美孕育了翠翠。这里的山教会了她坚强,这里的水赋予了她柔美,这里的人传承了她淳朴。但闭塞的生存环境让她思想守旧,单一的人际关系使她孤独忧郁,自己的胆小怯懦让她与爱情失之交臂。最终翠翠落得孑然一身独守渡船,为了一个未必会归来的人作永无尽期的等待~小说以此为结局,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但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美金介甫著(沈从文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 [2]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3]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文学评论.1986年06期
[4]张杰.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当代文坛[J].2010-11-01 [5]王恒周.优美的人性忧伤的情怀——试分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及其理想人格[J].学周刊.2013(18)
[6]许守卫.美的聚合,爱的载体——浅淡《边城》中翠翠的形象[J].甘肃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05(03)
[7]叶颖.翠翠的美——沈从文作品《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赏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
新版).2008(03)
[8]苟蜀萍.孤独着憧憬着——浅析《边城》翠翠形象[J].课外阅读:中下.2012(17) [9]李羽丰.那用山水养大的女子——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J].北方文学(下半
月).2011(0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边城》翠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