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2期
2007年6月
开封大学学报
JOURNALOFKAIFENGUNIVERSITY
V01.21No.2
Jun.2007
试论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李群
(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遵循不同的法则,因此不可能完全一
致:同时,文学语言又是由自然语言构成的,是自然语言的特殊组织形式,并可以在自然语言
的基础
上超越自然语言,而自然语言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文学语言.两者互相依存又存在冲
突.
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是”陌生化”,它是文学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文学语言;自然语言;语言学;陌生化
中图分类号:1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3X(2007)02—0060—03
文学语言是由语言构成的,它们分别创造了不同
的意义世界,即审美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文学语言
又是由自然语言构造的,自然语言是文学语言的基础.
因此.必须首先研究一般语言的性质及理论,进而明确
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异同,这样才能进一步研究文
学语言的本质与特征.
一
,索绪尔与巴尔特的语言符号理论
在很多时候, 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是相互界定的,
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必
须从语言的美学功能人手.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索绪尔考察了语言
符号的基本性质,指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
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同时”用所指和能指分别
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因此,符号就是能指(音响形
象)和所指(概念)的结合,能指代表符号的表达方面,
所指代表内容方面.索绪尔提出的这一符号概念,表
明了语言符号并不表示真实事物与其名称的对应关
和一个音响形象的联系.在此 系,而只是事物的概念
基础上,索绪尔进一步阐明了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
要的特征”,其中第—个就是符号的任意性.索绪尔指
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一个概念与用来做它
的能指的声音没有任何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也可以用
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所以,汉语的”树”与英语的
“TREE”(树)以及法语的”ARBRE”(树)虽然在发音上
迥然不同却又表示一个相同的概念.同理,符号与其
所代表的对象之间也是一种任意的关系.因此,索绪
尔强调语言同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一样,
是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在语言符号与对象,能
指与所指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必然联系.
罗兰-巴尔特创造性地发展了索绪尔关于语育符
号的理论,他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两种意义系统的
情况.他认为,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符号体现了一个
简单的指示行为,巴尔特称之为第一级词义系统.如
果一切语言只有这种第一级意义系统,语言的意义总
是”单一,确定的”,那么文学就不可能存在了,因为文
学的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和不确定的意义.那么
文学的这种情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原因就在于语言
除了第一级意义系统之外,还存在第二级意义系统.
巴尔特把第一级意义系统创造的意义称作”所指意
义”,而把后一级意义系统创造的意义称为”涵义”,即
在普通语言意义上创造出来的符号意蕴.因此第二级
词义系统也叫做”涵义系统”,它是一种”其表达方面本
身被—个意义系统所组成的综合系统”.随着第一级
系统中的符号变成第二级系统中的能指,符号与对象,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单纯联系被打乱,符号在第一级所
指之外又多了一层内涵意义.例如,当符号”月亮”与
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得到维持时,它只表示一个单一的
意义,即”所指意义”,指太阳系中的一个星球——月
球.但是如果将这个符号与另外—个概念(如思乡)联
系在一起时,它们就构成了一个涵义系统,具有各种情
感的表达,突出了语言自身的比喻,象征的功能,增强
了能指优势.’
如前所述,当语言的美学功能在一个文本中占支
收稿日期:2006—11—07
作者简介:李群(1966一),女,浙江永康人,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心用语学,中外文化差异.
60
配地位时,其主要目的便不再是表达语言以外的东西,
而是针对表达的手段即语言本身.这时候语言符号是
自指的,它本身就成为写作的目的.通过对语言的音
韵,符号形象,节奏,各种修辞手段以及叙述的结构,语
法,角度等的使用,人们有目的地和系统地打乱了符号
与对象,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语言已不再是仅仅具
有单纯的所指意义,而是又获得了所指意义之外的内
涵意义.在文学话语中,创造涵义的情况是非常复杂
的,往往需要许多不同方面的符号及其系统的相互作
用才能实现.例如,上边提到的音韵,形象,节奏,修
辞,语义等各个方面都构成了不同的符号系统,这些系
统在文本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不断地
冲突和聚合,从而创造出极其丰富的涵义来.因此,文
学语言的信息荷载量比其他任何话语都大.基于此,
前苏联符号学家劳特曼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美学观点:
“信息即美.”
二,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
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以创造内涵意义为主要特
征,后者则以所指意义为主要特征.但是,如果只从语
言的美学使用考虑,就会发现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要
区别文学性语言和非文学性语言往往不是件容易的
事,它们二者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这是因
为,语言的美学功能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话语的辅助
能力中,当这一功能占据一定位置或与指称性功能发
挥的作用不相上下时,困难就出现了.例如双关语,广
告,新闻标题等,人们制作它们时就很重视对语言的美
学使用,其语言意义往往超出所指的层次而达到涵义
的高度.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与非艺术,文学
与非文学的语言用法之间的区别是流动性的,没有绝
对的界限.美学作用可以推展到种类变化多样的应用
文字和日常言辞上”.
文学语言是与自然语言不同的符号体系;同时,文
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构成的,文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
特殊组织形式.自然语言要转化为文学语言必须克服
两个障碍.一是克服自然语言的抽象性,也就是消解其
意义,保留其涵义;二是消解自然语言的现实意义,使
之升华为审美意义.
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它们之
间存在冲突.自然语言有自己的现实意义和外延语
法,文学语言有自己的审美意义和内涵语法,二者遵循
不同的法则.这样,自然语言与文学语言就不可能完
全一致.一方面,文学语言必须遵循自然语言的基本
法则,否则就无法传达现实意义或审美意义.另一方
面,文学语言是主导层面,它能够使自然语言发生改
变,服从自己的法则.这就是说,自然语言必须服从文
学语言,适应文学语言,从而发生语法和语义的偏离.
当然,这种偏离是有限的,它不能从根本上违背自然语
言的法则,否则就会令人读不懂,审美意义也无从发
生.文学语言又可以在自然语言基础上超越自然语
言,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实语言,包括打破其
语法规则和改变其语义.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经常偏离常规意义.这是为了
更好地消解现实意义,生成审美意义.文学作品往往
不按常规使用语言,而是通过文学修辞手法,使语言发
生语义畸变.这种情况在抒情文学(以诗歌为典型)中
最为明显.诗歌是审美的情感体验,它要求使用意象
符号.自然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外部世界,多为认
知符号,表情功能相对较弱.因此文学对主观世界的
表现受到限制.抒情文学更多地使语言发生畸变,使
认知符号变成意象符号,变外部世界的描写为内部情
感体验的描写.此外,常规语言只适用于日常经验的
描述,不一定适用于审美体验的描述.只有偏离常规
语义,才有可能传达审美体验.后一个理由适用于叙
事文学,也就是说,叙事文学也要求对现实语言加以改
变.而审美体验要求打破语言的凝固性和规范化,使
语义发生畸变.文学修辞手法的使用,目的就在于实
现语义畸变,以便顺利地创造审美意义.常见的文学
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讽,含
混,感觉错位等.这些修辞手法常见于各类文学作品
中,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某些约定俗成的范式.然而,
文学创作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艺术表演,作家通过语
言运用来传情达意,且语言运用要富有新意,这样才能
吸引读者.这就要求作家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各种修辞
手法,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言语,打破日常生活语言
的凝固语义,即冲击,瓦解语言的意义层面,进一步使
感性意象获得解放.比喻是相似性事物间的涵义互
换.象征是用具体事物的含义来置换抽象的观念.拟
人是把事物的涵义人格化.夸张是夸大事物的涵义.
感觉错位是视觉和听觉,触觉等意象的连通,转换.这
些手法都建立在词语间涵义的可通约性,流动性的前
提下,而不得通约的,凝固的意义则被打破了,从而突
出了语言的涵义层面.
关于文学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区别,法国象征主义
诗人和文艺理论家瓦莱里在《诗与抽象思维》一文中曾
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诗的语言和普通语言之
间的关系就像跳舞和走路,走路这种动作就是为了到
达一定的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这些动作就废除了.
而跳舞完全是另一回事,”跳舞并不是要跳到哪里去”,
61
“跳舞是一套动作,但是这套动作本身就是目的”.他
的意思表明:诗人的创造不在语言之外,而就在语言之
中.
三,文学语言的特征
20世纪兴起的语言论文论把语言看做文学的本
质,看做文学的第—要素,对文学语言的特征进行了广
泛的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文学语言最主要的特征是
“陌生化”.
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语言,文学语言是语言的
“突出”.人们经常说”文学性”首先存在于语言之中.
这种语言结构使文学话语有别于用于其他目的的话语
系统.它使文学语言与众不同.文学研究必须将重点
放在文学语言的话语策略运用方面,而不是把它当做
某种传记和历史资料,或者是哲学理论,政治宣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V~-rX为,文学话语因其语言
的可感知性而区别于其他日常话语系统.所谓文学语
言的可感知性就是打破人们对于日常语言的习惯性反
应,把那些习惯成自然的事物陌生化,使人们能够感受
它们.”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
头更成为石头”J,让读者觉得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语
词所指称的那个事物.一个文学文本是语言的综合,
语言的可感知性可以扩展为文本结构的可感知性.文
学文本之中包含了各种要素和成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多种多样的关系,例如强调,对比,对照,声音和意思之
间的关系,语法结构和主题模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
些关系均使文学话语变得易于感知.于是,读者在接
受文本时,就不再把文本简单地当做传递信息的工具,
而是深深地融人文学语言的结构形态之中.文学的阅
读令人们发现,文学话语常常会出现语言的偏离或反
常.如诗歌往往表现为创造新词新意,奇特的词语组
合,选择异常的语法结构或词义结构等等.而叙事文
学的各类故事性结构,例如分别叙述,重点突出,细节
描写,层层递进等等,可以使读者充分地意识到作品的
精心布局和细节刻画.
这些语言的”突出”所产生的后果,就是俄国形式
主义学派所谓的”陌生化”.对于文学来说,重要的不
是目的而是感受的过程,只有在过程中,主体才能感受
和体验.这样,就需要延长感受的过程,要延长感受过
程,就必须增大感受的难度,而增大感受的难度的最好
办法就是”使事物变得陌生”.文学语言就是这样一种
陌生化的语言.雅各布森认为,诗歌语言是对日常语
言的有组织的强暴.
陌生化是相对于日常语言而言的,同时,陌生化也
62
是后起的文学相对于已经成为传统的文学而言的.陌
生化一传统一再陌生化常常是文学史演变的逻
辑.当传统文学成为传统之后,种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模式也将逐渐失去活力,进而固定化,并且纳入日常语
言生活之中,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时,后起的文学又会
面对传统举起反叛的旗帜,以再度”陌生化”的方式确
立自身的地位.
许多中外现代作家在语言形式方面的探索深受陌
生化理论的影响,”陌生化”成了素以强调主体感知为
己任的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他们的探索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词语配合的变异性;语义的背
反与缠绕;断裂的语言技法以及意象的蒙太奇组合等.
这些对文学语言的探索和实践,显示着这些作家的”语
言自觉”.在他们笔下,语言不仅仅是形式,载体和工
具,而且是文学的本体.为了追求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他们以探索性的创作实践实现了对语言常规的艺术变
异,通过对语言形式的改造与变形来强化语言的指称
功能,凭借”有意思的形式”负载来自主体的特殊的情
感信息.他们对语言的多方面的实践与突破,不仅给
语言学和修辞学提出了新课题,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
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叙事革命之中产生的修
辞已经赢得了公识,并且开始向四面扩散人们甚至
不难在一些循规蹈矩的小说中发现一些先锋小说的句
式和修辞策略.”[4J(P?”
不言而喻,文学的符号媒介是语言.文学是一个
独特的语言系统,它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许多语言系
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这意味着,文学语言所生产的
意义时常是日常生活经验所匮乏的.文学语言的功能
就是,尽可能地影响与改变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现实的
符号文本,将另一种意义与秩序赋予日常现实.这表
明了文学的反抗意向,而语言符号乃是实践这种反抗
的基本形式.
参考文献:
[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I980.
[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俄]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4]南帆.先锋,边缘,文化向度[A].何锐.批评的趋势
[C].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焰助理编辑王彦超]
【doc】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 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好的文学作 品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良好的语言修 养是高中生必备的一种素质.新<普通高 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表 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 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 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 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得 体.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问渠哪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 水"便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数优秀的文 化积累.
下面请看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中收集的 几个有趣的例子:
1."只要是美的,人人都喜欢,美的 空调"
2."布什为'伊'消得人憔悴"
3."食全食美"
日常语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语言,具有平易,简洁,明了的特点,便 于和他人交流.以上所列举的-~lll例子又 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用语,往往具有更深的 文化内涵,使人耳目一新.这种语言现象
叫做"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这个概念是 十九世纪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 斯基提出的,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写 道:"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就 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觉到 事物,使石头作为石头被感受.艺术的目 的就是把对事物的感觉作为视象,而不是 作为认识提供出来;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 '反常化'(又译'陌生化')手法,和予 其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 度和时延,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 身为目的,所以它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 体验事物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 中已无足轻重."(见<俄国形式主义文 论选),方珊等译,6页.)文学语言的特 征就在于它是日常语言的陌生化运用.日 常语言是文学语言的直接来源,文学语言 是在日常语言基础上的一种升华.他的理 论对于我们同样受用,这便是我们从生活 中得到的智慧.
文学语言"陌生化"即奇特化,强调 新意,与"习惯化"相对.这种语言现象 的共同点是能使读者透过文字的表面意义 领悟到更深的意味,摈弃了惯用的表达方 法,是一种语言的创新.
浯言学习
语言本身便是-f]艺术,作文中的语 言具有自身的要求.作文中的语言为了达 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往往需要在日常语言
的基础上提炼.下面我们就从语音,字 形,词语的选择,搭配以及应用多种修辞 手法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体悟语言的亮 色,积累更多的语言技巧.
我们可引导学生从生活和优秀作品中 收集更多的类似的例子,如:
1.聪明的妈妈会用"锌"(心)
2.百闻不如l试
3."潺潺的头发流遍全身"
引导学生做分析,指出这些语言现象 的创新之处.
例l中"聪明的妈妈会用'锌'
(心)"是一则"智多锌"营养品的广告 辞,句中巧用"锌"和"心"的谐音,把 妈妈的用心和选择这种产品的慧心统一起 来,可谓用意深刻,这是通过汉语语音上 的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给人们在听觉上 造成陌生化的效果,又能恰如其分的表达 话语内容.
综一综合天地I,/——
例2中"百闻不如l试"是一则广州 电信信息服务中心的广告,语出人们熟悉 的惯用语"百闻不如一见".句中由小写 的阿拉伯数字代替大写,"一"变成了 "l",并将其放大,非常醒目,而且突出 了电信部门的单位特色,达到了广告的目 的,这是在汉语的书写形式上打破人们的 习惯.
例3中"潺潺的头发流遍全身"利用
通感的修辞方法,"液态"被复合在"头 发"的性质中,"头发"便能"潺潺"地 "流遍全身",柔软,颀长,波浪般的感觉 是诗人真实而新鲜的体验,而诗人却抓住 了这美妙的一瞬,用陌生化的形式流于笔 端,而读者却能在这种陌生化的语法结构 中,进行诗意的审美,这是一种在汉语语 义中,通过通感等修辞手法打破惯用的语 法规则,达到特殊的审美效果.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不仅表现在汉语的 语音,语法,汉字的书写方式和排列方式 上,还表现在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和整篇 文章的表现手法及文章风格上,使文学语 言不断推陈出新,体现出汉语旺盛的生命 力.
例如关于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水" 的描写,我们先可搜集我国古诗词中关于 水的诗句:
1.子在川上El: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孔子<论语》)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王勃《膝王阁序))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 悠.(温庭筠<梦江南》)
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 泪.(辛弃疾<菩萨蛮》)
分别应用了比喻,衬托,夸张,拟
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独特的感触 表达了出来.这个表达的过程是一个极其 重要的过程,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 模仿的.
在民间,有一个聪明的谜语确定了语 言的意义,谜语说:"不是蜜,但是它可 以粘住一切."我们要做一只只辛勤而充 满智慧的蜜蜂,博采众长,从生活中提炼 最醇美,最动人的语言之蜜,去构建我们 最美好的生活.o
单位:湖北宜昌市七中
l?孟娜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doc】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第25卷第2期
2004年3月
云梦学刊
JournalofYunmeng
V01.25.No.2
M8r.2OD4
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刘来春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打破语言规范,并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更好
地表现作家创作过程中的非理
性成分的情感活动,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一般来说,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语义,语法等三个方面 问题可以从语言,
采考察.
关键词:文学语言;陌生化;语音;语义;语法
中圈分类号: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4)02-0)07—03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问题最早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者提 出的.他们认为,艺术的任务就是把那些习惯成自然的事 情陌生化,使人们能够感受它.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 洛夫斯基指出:"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 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 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 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 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 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 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
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穆卡洛夫斯基也强调:"对 标准语的规范的歪曲正是诗的灵魂".Itl文学语言就是这 样一种陌生化的语言.
语言是文学艺术的第一要素,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 言,所以文学语言既要遵循语言的基本规范,又往往要为 了语言的艺术化而进行变革创新,而这种变革创新也正是 由于文学语言的艺术性所决定的.正如张志公所说"文学 作品语言的使用间或逸出一点语汇规范,语法规范以至逻 辑事理的规范,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说,恰恰是由于 它逸出规范'逸'得高明而产生了文学效果.形成了某种 风格."呵见营造陌生化的语言就是根据特定的语境要 求对语言进行超常规的运用,使语言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 力,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意外的审美价值.
一
,语音的陌生化
语音就是词语的读音.汉语中的音少义多造成了语言 中的音同音近现象.文学语言则充分发挥汉语语音的这种 优势,故意制造出言语表达上的变异,达到刻画人物形象, 揭示作品主旨的目的.如:
(1)假洋鬼子回皋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 有了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 党的顶子.抵得上一个翰林……(鲁迅《阿Q正传》) (2)鲁(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 (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睛还有睛(刘禹锡《竹枝词》)
"柿油党"与"自由党"读音相近,而言此义彼,使整个句 子庄谐错杂,让人忍俊不禁,在嘲笑中对未庄村民的愚昧 无知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揶揄;
"萍"和"凭"读音相同,但作者正是利用这种谐音把鲁侍 萍面对周萍时的想认而不能认,眼看自己两个亲生儿子互 相成仇的爱恨交加的情感刻画得栩栩如生;"晴"谐 "情",以"晴"写"情",将"无晴还有晴"的外部自然景 象与"无情还有情"的内部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含蓄地 表达了少女微妙的情感体验.
二,语义的陌生化
"语言学中的语义包括各类不同的意义,如为词汇意 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逻辑意义,语境意义和社会历史 文化背景意义等等"13].以下从词汇,修辞,语境三个方面 来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问题.
1,词汇意义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义是语义的核心.文学语言 中对词的别具一格的运用是文学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共同 的需求.为了创作出独特的文学语言,创作者们匠心独具, 比如杜甫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更是为了惊人之 语而一生"苦吟".词语的超常运用确实对文学作品产生 不凡的效果.如:
(4)鼻涕青的大海.使人阴囊紧缩的大海.(乔伊斯 《尤利西斯》)
(5)鸿渐还在家中读书.随家作主订了婚.未婚妻并 没见面,只瞻仰过一张半身照片也漠不关心.(钱钟书《=围 城》)
人们描写大海的颜色通常会用"蔚蓝","深蓝"等, 但作者却打破了这种常规用法,鼻涕是人体的一种分泌 物,其颜色很少和大海的颜色相联系.但是作者用人们熟 收稿日期:2003-09-28
作者简介:刘来春(1969一),女,湖南汉寿人,文学硕士,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社科
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云梦学刊2004年
知的"鼻涕青"来描绘大海的颜色,确实是"鼻涕青"的感 性形象突出了大海颜色的直观性.而用"使人阴囊紧缩" 来刻画大海带给人的害怕,敬畏之感,也是出奇制胜,产生 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瞻仰"本是指恭敬地看,在此却大词 小用,打破了"瞻仰"的习惯用法,恢谐地表现了方鸿渐对 未婚妻敬而远之的冷漠态度.
2,修辞意义
修辞意义是在语言表达中临时赋予词语的意义.修辞 格作为积极修辞方式,通常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作为 参照来刻画抽象的,不常见的事物.其实修辞格在某种意 义上说,有其规范性和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女人像花一 样",这是一种大家习以为常的说法.但是如果能对修辞 格的固定模式进行变异,则会是另一种效果.如: (6)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 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 一
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红 玫瑰与白玫瑰》)
(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张爱玲将女人比喻成"红玫瑰"与"白玫瑰",并别出心裁 地将人和物相联系,组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的物象. "红玫瑰"是"一抹蚊子血"和"一颗朱砂痣","白玫瑰" 是"床前明月光"和"一粒饭粒子".这种奇特的比喻同时 还带有些许调侃与戏谑,两个女子的生活就在读者对"娶 了红玫瑰","娶了白玫瑰"的联想中所把握.荷叶荷花的 "清香"是属于嗅觉上的感受,"歌声"是属于听觉方面的
感受,作者用声音来表现气味,巧妙地将淡淡的荷香与渺 茫的歌声带给人清虚,轻柔的感觉融合在一起了.这种陌 生化的语言通过增强感受的难度,从而延长了感受的过 程,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空筐",而"所谓空筐.正是艺 术家为万千听众提供的想象力空间"[41.陌生化语言留给 读者的"空筐"也就是为读者提供了艺术再造力的空间. 3,语境意义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又称情境语境.它是指使用语言 时所处的实际环境.语义在语境中总是特定的,而词语往 往在语境中呈现或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特定的语境中的 词语,既能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又能使文学作品生发弦 外之音.如:
(8)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 着自己的狠心贼.(孙犁《荷花淀》)
(9)探春紫娟已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 "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曹雪芹《红楼梦》) "狠心贼"原本是骂人语,谴责心肠狠毒的人,是个贬义 词,例(8)中"狠心贼"并无憎恶痛恨之意,反而有真挚深 爱之情.在此,作者利用语境的作用,将"狠心贼"贬词褒 用.从而使词语产生明显的变异和不和谐,这种变异和不 和谐实际上也是创作者营造文学语言陌生化的一种手段. "你好"原本是人与人之间的问候语,在一般的情况下,它 没有更深的含义.但是在例(9)"你好"却包含了非常丰 富的内涵,既有对宝玉的怨恨,也有对世态炎凉的控诉.爱 与恨,悔与怨也都通过"你好"表达出来,"你好"因语境 的作用而获得了语意的深度.超越词语一般意义的表达. 可以把创作主体心灵深处的审美体验表达得更加真心,细 腻,凸现出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
三,语法的陌生化
从语法方面看,文学语言可以打破传统的语法规则. 将词句按照创作主体的感觉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如语序的 随意调整,词类的活用等,运用超常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语 言表达形式,从而使语言冲破一般性规则而表现极大的活 力与灵性,正如余光中先生在《逍遥游》后记里说:"在 《逍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 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作品里,我尝试把 中国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 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 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 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s创作者通过 对语法进行变异,使语言产生出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当然,"变异不一定就是不合语法或者违背任何规则.变 异可以仅是语法许可的范围内,比正常语言使用更进一步 的结果"I61.
词语的搭配 1,
(10)那曲调的颜色,由于忧郁的冲洗,已经变得斑斑 驳驳了.(刘毅然《孤独萨克斯》)
(11)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曲调"是没有"颜色"的,"忧郁"也无法"冲洗""曲 调的颜色",词语的搭配显然打破了语法常规.但是作者 将"颜色"与"忧郁"都物化了,二者成了有形有色的物 体,使之更加形象化.红杏本是一种静态的视觉形象,而正 是这一"闹"字,化静为动,把春天的各种意象串联起来 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指出"'红杏枝头春意 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种不合逻辑的词语搭 配是为了服从于作家主观情感的表达和追求作品特殊意 蕴的需要,这些精心构筑的"谬误"恰恰是创作主体精确,
熟练运用语言的一种表现.
2,词性的活用
(12)在他心的深处,他似?.乎彳怕变成张大哥第一"科 员"了一辈子,自己受了委屈也不敢豪横.(老舍《离婚》) (13)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 得背后便是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 开了他的右半身了.(鲁迅《社戏》)
"科员"本为名词,而在例(12)中用作动词,既起到强调 的作用.又带有幽默的色彩."胖"是形容词,而"胖开了 他的右半身了"则构成了一个动宾词组,其中"胖"已经 用作动词.这种语法上的超常出格,可以从语言形式上给 言语接受者以陌生化的心理刺激,启发读者的联想,创造 丰富,奇特的审美意蕴.
第2期刘来春: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lO9
句子语序的改变 3,
"陌生化的语言要求扭曲,变形,尽量偏离日常的语 言,其目的则是尽可能地使语言被感知而不是被认知."【7】 由于文学语言知觉不等同于生理性的语言知觉,前者是审 美的,而后者是实用的.陌生化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对生理 性的语言知觉的超越而使语言被感知,所以创作主体会根 据需要舍弃常规语序而采用陌生化语序.如: (14)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 兴八首=}其八)
此句的正常语序是"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主要写深林嘉木,异鸟珍禽.香稻多,所以鹦鹉啄之而有 馀;碧梧高大,所以凤凰栖之而安稳.语序的改变,正是为 了达到文学语言知觉的审美目的.
4,句子的拉长与压缩
"拉长与压缩是艺术语言中较常用的超常组句的两种 技法.……拉长是指在文学语境中,将单句或复句拉长,延 展为句组,或将句组拉长为段落.……压缩指的是在文学 语言中句组的句子化."[81.如:
(15)……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 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 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二点,——然而 叫天竟还没有出来.(鲁迅《社戏》)
(16)……室内不要挂电影明星画片意念刚开始飘忽 就想河马想刘英俊实在不由自主就当自己是在老山前线一 个坚守阵地守得住光荣守不住也光荣.(王朔《顽主》) 例(15)将长的复句切割成短句排列开来,通过语言的拉 长,把"我"因等待着叫天出场而看其它戏时的不知所睹的 焦急心情刻画得真切生动.值得一提的是本句将状语拉长 成三个部分,如果写成"从九点到十二点",表达的意思没 有多大变化,但情感的色彩却荡然无存了.例(16)中则将 几个句子压缩成超常句型,看是漫不经心地浓缩,实际刻意 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打破了汉语表叙定势的陌生化语言. 总之,创作主体再现和表现各种新的情感,新的意蕴, 从语音,语义,语法方面进行大胆地突破,把语言运用的可 能性进行夸大,使陌生化的文学语言在作品中出奇制胜, 呈现出永久的灵性和活力.
注释:
?转引自《文学形象新论》,赵炎秋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102页
参考文献:
【ll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着选编(下册)【M1.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7.
【2l张志公.文学?风格?语言规范【J1.语文建设,1992.(6).
【3l郭谷兮.语言学教程【z1.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4】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c】.北京:三联书店,1985.
【5l余光中.余光中散文【c1.广州:花城出版社,199o.
【6J查普曼.语言学与文学【M1.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7】赵炎秋.文学形象新论【MJ.{?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l杨爱姣.拉长与压缩:文学语言中超常组句的两种技法咖.湖
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2,(4).
[责任编辑,校对汤凌云】
()NUAMIIIARIZATIoNOFLITERACYLAN(yAGE
LIULai.chun
(DeptartmcntofSocialSciences,HunanMetallurgicalProfessionalTechnologyCollege,ZhuzhouHunan412000)
Abslract:Theunfamiliarizationofliteracylanguageaimstobreaklanguagenormsanddistortdailylanguage,thusbetter
reflectunreasonableemotionalactivitiesintheprocessofwriting,andincreaseaestheticvalueofliteracyworks.Thispaperintends
todiscussunfamiliatizationofliteracylanguagefromthl'eeaspects:p Keywords:literarylanguage;unfamiliarization;pronunciation;semantics;grammar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及其表现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及其表现
摘 要:从读者角度来考虑,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主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它与自动化相对立 ,通过增加感知的难度,延长感知的过程从而使惯常的表达方式变的新鲜,惹人注目,增加语言的审美效应。这种处理语言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诗歌尤其明显。
关键词:陌生化;文学语言;表现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90-01
一、陌生化的提出
文学语言问题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问题。对一个作家来说,文体意识的觉醒也主要表现在文学语言的觉醒上。纳得松说:“世界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科林伍德说:“一个人并不是首先获得了语言然后再去使用它。拥有语言和使用语言是一回事,只有通过重复和逐渐的尝试使用语言,我们才能拥有语言。”面对语言的困境,作家们一直在寻找着摆脱困境的途径。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得到启发,在《艺术作为手法》中提出了“陌生化”。这一理论成为在审美领域中超越困境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如果主要从读者角度来考虑,陌生化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征。它是与自动化相对立的。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中说:“动作一旦生成习惯,就会变成自动的动作。”自动化语言就是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陌生化则是一种有意违反语法规则逻辑次序、造句习惯的表达方式。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许多人的复杂的一生都是在无意识中匆匆过去,那就如同一生根本没有存在过。是这种自动化导致了我们感觉的钝化和麻木。而“陌生化”就是这种治疗这种“病症”的“一剂良药”。惯常的表达方式加以“陌生化”后,来增加感知的难度,延长感知的过程,从而使惯常的表达方式变得新鲜,引人注目,获得语言的审美效应。
具体来说,陌生化的语言不是任意的把名词当做动词或把动词当做名词,也不是把语序随便颠倒。童庆炳先生在《陌生化与审美效应》一文中曾说:“真正的具有艺术性的言语的陌生化不是随便拿言语来做游戏。这里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都知道,陌生化的基础是新奇的感受,但这并不代表陌生化仅仅是为了追求新奇,当然语言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新奇而将文字随意编排。语言是作家对现实世界感受的一种表达符号,而作家把握世界的方式又是特殊的,作家是通过形象思维直接去感受和直接去体验客观世界,一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当然必须传达出作家对世界的思想凝结,这就要求作家用心灵去吐纳语言,而不是一味的屈从语言,更不是随便地拿语言来游戏。
二、陌生化的表现
陌生化的文学语言在诗歌中表现得极为突出。比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其实,单纯的就日常语言的标准看,这些诗句似乎是逻辑不通、颠三倒四的,但正是这些新鲜而奇异的诗句,却可以产生一种“陌生化”力量,渲染出凤凰新生后的新鲜、活泼、自由体验,体现出个性解放带来的狂欢化享受。
再比如宋祁《玉楼春》中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本是一种静态的视觉形象,而正是这一“闹”字,化静为动,把春天的各种意象串联起来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就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种不合逻辑的词语搭配是为了服从于左近主观感情的表达和追求作品特殊意蕴的需要,这些精心构筑的”谬误”恰恰是创作主体精确、熟练运用语言的一种表现。
陌生化作为文学语言普遍性的一个特征被广泛体现于各种文学体裁中。小说、散文不乏经典的范例。
乔伊斯的才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中“鼻涕青的大海。诗人阴囊紧缩的大海。”人们描写大海的颜色通常会用“蔚蓝”、“深蓝”等,但作者却打破了这种常规的用法,鼻涕是人体的一种分泌物,其颜色很少和大海的颜色联系。但是作者用人们熟知的“鼻涕青”来描绘大海的颜色,确实是“鼻涕青”的感性形象突出了大海颜色的直观性。而用“使人阴囊紧缩”来刻画大海带给人的害怕、敬畏之感,也是出奇制胜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句子。荷叶荷花的“清香”是属于嗅觉上的感受,“歌声”是属于听觉方面的感受,作者用声音来表现气味,巧妙地将淡淡的荷香玉渺茫的歌声带给人清徐、轻柔的感觉融合在一起了。这种陌生化的语言通过增强感受的难度,从而延长了感受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空筐”,而“所谓空筐,正是艺术家为万千听众提供的想象力空间”。陌生化语言刘给读者的“空筐”也就是为读者提供了艺术再造力的空间。
在遵循特定语境要求的前提下,营造陌生化的语言可以使语言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意外的审美价值。这恰恰说明了那句话“文学作品的语言正是由于它逸出规范‘逸’的高明而产生了文学效果,形成了某种风格。”
参考文献:
[1]花志红. 陌生化:让语言充满活力[J].江西.南昌师专学报.1998
[2]格 非. 文学的邀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童庆炳. 陌生化与审美体验[J].北京
[4]刘来春. 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J].云梦学刊.2004
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摘要:陌生化是实现艺术目的的一种方式,对文学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指对日常语言扭曲,克服日常语言感受自动化,表达出新鲜、独特的感受事物的方式。本文从语音、语义、语法、审美观念和表达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文学语言的陌生化问题。
关键词:文学语言、陌生化、语音、语义、语法、审美观念、表达方式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这个词语最早是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其纲领性的宣言《词的复活》中提出的。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是从克服人的感觉自动化这一角度提出陌生化问题的。他认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带有机械性,对于多次感受过的事物,人们在开始的时候会用“感受”来接受它,但渐渐地就会对它习以为常,最后成为一种习惯的、自动的动作。当我们所有的习惯都变得机械、僵硬,退回到无意识和自动的环境中,我们往往就会对摆在我们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感受不到它的独特性。这就是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感觉“自动化”。?而“陌生化”能够使人打破“自动化”的束缚,摆脱日常感受的惯常化,它会刺激人们已经麻木的神经,重新唤起人对事物、对世界的新奇感受。“陌生化”理论开始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提出的。
而艺术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恢复对于事物的感觉,“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是使形式艰深化,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手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的制作的方法,而‘制作’成功的东西对艺术来说是无关重要的。”①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也能够打破“自动化”,实现“陌生化”,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新奇与变异,“艺术家永远是挑起事物暴动的祸首。事物抛弃自己的旧名字,以新名字展现新颜,便在诗人那里暴动起来。诗人使用的是多种形象—譬喻、对比…以此实现语义学的发展,他把概念从它所寓的意义系列中抽取出来,并借助于词(比喻)把它掺杂到另一个意义系列中去,使我们的耳目为之一新”。②什克洛夫斯基在提出陌生化理论时,主要是以诗歌语言为依据的。他指出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为使感觉摆脱自动性而有意识的创造的;它的视觉表示创作者的目的,并且是人为构成的,为的是使感觉停留在视觉上,并使感觉的力量和时间达到最大的限度。事物不是作为空间的一部分被感觉的,可以说是从它的延续性上被感觉的。诗歌语言正符合这些条件”。既然诗歌语言被感觉的时间必须延长,它就应该是“难懂的、晦涩的语言,充满障碍的语言”。③尽管如此,什克洛夫斯基也认为,陌生化现象也存在其他艺术样式—比如小说中。比如,他指出,托尔斯泰小说中常常不用事物原有的名称来指称事物,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事物那样去加以描述。比如,《战争与和平》中称“点缀”为“一小块绘彩纸版”,称“圣餐”为“一小片白面包”。这样,就使读者对已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从而延长对之关注的时间和增加感受的难度。
除了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的其他人物也谈过陌生化,但用语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偏向于艺术形式的新奇性安排。本文要谈的是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从语音、语义、语法、审美观念、表达方式五个方面来考察。
一、语音的陌生化
语音就是词语的读音。汉语的音少义多造成了许多音近音同现象。文学语言则充分利用汉语的这个特征,故意制造出言语表达上的变异,从而达到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旨的目的。如:
(1)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了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上一个翰林…(鲁迅《阿Q正传》)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柿油党”与“自由党”读音相近,文中却言此义彼,庄谐幽默,在嘲笑中揭露和揶揄了未庄村民的愚昧无知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晴”谐“情”,以“晴”写“情”,将“无晴还有晴”的外部自然与“无情还有情”的内部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含蓄地表达了少女微妙的情感体验。
二、语义的陌生化
“语言学中的语义包括各类不同的意义,如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逻辑意义、语境意义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等等”。以下从词汇、修辞和语境三个方面来谈文学语言语义的陌生化问题。
1、词汇的陌生化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义是语义的核心。文学语言中对词的别具一格的运用是文学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共同要求。而创作主体为了创造出独特的文学语言,可谓费尽心思,如杜甫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词语的超常运用确实会产生不凡的效果。如:
(1)路西边,哑巴拍着屁股跳高。(莫言《红高粱》)
(2)鸿渐还在家中读书,随家作主定了婚。未婚妻并没见面,只瞻仰过一张半身照片也漠不关心。(钱钟书《围城》)
“跳高”原本是一个体育专业术语,但作者弃之不用,而是巧妙地直取字面义,即“蹦蹦跳跳”。在小说中,哑巴不能用言语表达痛杀敌人的痛快劲儿,于是用蹦蹦跳跳来表达自己的高兴。“跳高”代替“蹦蹦跳跳”,取得了陌生化效果。“瞻仰”本是指恭敬地看,在此却大词小用,打破“瞻仰”的习惯用法,诙谐地表现了方鸿渐对未婚妻敬而远之的态度。
2、修辞的陌生化
修辞意义是在语言表达中临时赋予词语的意义。修辞格作为积极修辞方式,通常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作为参照来刻画抽象的、不常见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说,修辞格是有其规范性和固定的模式的。但是,有些修辞是打破修辞格的固定模式,对其进行变形,这种修辞的运用就是对常规性、习惯性语言的扭曲和超越,而伴随这种超越而来的就是陌生化。修辞的陌生化有很多种,如比喻变形、夸张变形、通感变形、拟人变形、顶针变形等等,下面谈常见的前三种修辞变形。
(1)比喻变形
即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客观事物的原态进行变形。如: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将女人比喻成“红玫瑰”和“白玫瑰”,将人和物相联系,组成了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物象,“红玫瑰”是“一抹蚊子血”和“一颗朱砂痣”,“白玫瑰”是“床前明月光”和“一粒饭粒子”,这种奇特的比喻就打破了常规,让读者在“红玫瑰”和“白玫瑰”的联想中思考两个女子的生活。
(2)夸张变形
即运用夸张的手法,有意对客观事物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大而造成的变形。如:
孙桂贞在《被缚的苦恼》一诗中,将“一本历史悠久的典籍”进行了夸张性变形:“这白色的长方形渐渐地扩大/终于把我整个框在其中/长方形真是魔力无边/……它紧紧随行/我的脚迈不出它的门槛/它随我到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刻与我同在/被缚的苦恼不如死/我在偷偷积蓄着经验/酝酿一次爆炸行动”,这种夸张变形,更深刻地表达了某种传统的力量对人的束缚以及诗人要冲破这束缚的强烈愿望。
(3)通感变形
即借助于通感的艺术手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变形描写,使不同感受器官
之间形成感觉的错位与转换。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属于嗅觉感受,而“歌声”是属于听觉感受,作者用声音来表现气味,从而巧妙地将淡淡的荷香与渺茫的歌声带给人清虚、轻柔的感觉融合在一起了。
3、语境的陌生化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又称情景语境,它是指使用语言时所处的具体环境。词语在语境中往往会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从而产生陌生化的效果。如: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孙犁《荷花淀》)“狠心贼”原本是骂人语,谴责心肠狠毒的人,是贬义词。但是,在???这种语境中,“狠心贼”却表现了这几个女人对丈夫的思念与爱,贬词褒用,从而使词语产生明显的变异,达到陌生化效果。
三、语法的陌生化
文学语言可以打破传统的语法规则,将词句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如语序调整、词类活用等方法,运用超常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使语言冲破一般的规则而表现出极大的活力与灵性,从而达到语言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下面从词序错位、词语搭配异常、词性转换、句序改变以及句子的拉长与压缩五个方面来谈语法的陌生化。
1、 词序错位
余光中在《雨季》中有这样的诗句:“曾经/雨夫人的孩子我是。”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我曾经是雨夫人的孩子,诗人却把状语“曾经”前置,并把主谓宾次序倒装,这样就改变了固定、缺乏变化的节奏,从而使句子富于灵活感。词序错位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遣词造句带来灵活多变的机动性,避免平板、直露,从而体现语言的弹性美。
2、 词语超常搭配
在文学语言中,各类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构成不同形式的超常搭配,这种超常搭配是有美学目的地对常规语言进行变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更好地塑造形象。从文学语言的言语特点和描写的客体来讲,词语超常搭配表面上是悖理、用词不当,但实际上它深层却蕴含着更特殊的含义,使人感到形象、生动、含蓄。如汉语语法中“读”一般只能和“书”、“信”、“文章”、“字”等构成动宾搭配,而在文学语言中,“读”却能和许多抽象名词搭配,如:“读你深邃的眼睛和灵魂,仿佛轻飘的雾,微皱的波纹”。(莫嘉《致霍尔曼斯塔尔》)“眼睛”和“灵魂”可以“读”,扩大了“读”的使用范围,同时也拓展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达到了陌生化效果。
3、 词性转换
鲁迅在《社戏》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同时便机械地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身后便是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胖”原本是形容词,而“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则构成了一个动宾词组,这里的“胖”活用为动词,语言新鲜、幽默,给接受者以陌生化的心理刺激,创造了丰富、奇特的审美意蕴。
4、 句序改变
陌生化的语言要求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变形,目的是使语言被感知而不是被认知。创作主体会根据需要舍弃常规语序而采用陌生化语序。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这两句诗的正常语序应该是:“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两句诗是写深林嘉木、异鸟珍禽。香稻多,所以鹦鹉啄之有馀;碧梧高大,所以凤凰栖之安稳。语序的改变体现了新鲜的、独特的感受事物的方式。
5、 句子的拉长与压缩
拉长与压缩是文学语言中常用的超常组句的两种技巧。如:“……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出来。”(鲁迅《社戏》)将较长的复句切割成短句,通过语言的拉长,把“我”因等待着叫天出场而看其它戏时的不知所睹的焦急心情刻画得真切生动。特别是把“从九点到十二点”拉长为三个部分,把“我”的焦急等待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室内不要挂电影明星画片意念刚开始飘忽就想河马想刘英俊实在不由自主就当自己是在老山前线一个坚守阵地守得住光荣守不住也光荣。”(王朔《顽主》)将几个句子压缩成超常句型,看是漫不经心地浓缩,实际上作者是刻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打破常规表叙定势的陌生化语言。
四、审美观念陌生化
大部分文学语言追求的都是文雅优美,但有的文学语言也追求审丑。语言的审丑,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如莫言小说的一些语言:“两条弯弯曲曲的大蛔虫在你的呕吐物中蠕动着”;“你感到成群的蛔虫像滑溜溜的豌豆面面条一样从嘴里游出来”;“高密东北乡食物粗糙,大便最多,纤维丰富,味道与干燥的青草相仿佛”。这些陌生化的审丑语言反映了事物的本原状态,体现了朴素、鲜活的自然美,本色美。
五、表达方式陌生化
传统的小说语言崇尚的是描写,但随着小说的发展,有些小说语言打破了描写语式的一统天下,发展为以叙述为主体,兼备描摹和传递功能的叙述语言,避免主观感情的直接表露,评判、议论也显得不动声色,叙述语言冷静、超然。如余华在《一九八六年》中的句子:“那锯子锯着鼻骨时的样子,让人感到他此刻正怡然自得地吹着口琴。……接着就将钢锯取出来,再用手去摇摇鼻子,于是那鼻子秋千般地在脸上荡了起来。”文中描写的是一个疯子的自戕,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作者却无动于衷地予以冷漠的讲述。客观化的叙述语言能够较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色和人类生存的本质状态,它拒绝种种感伤的温情主义的咏叹,达到了耳目一新的陌生化效果。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作为实现艺术目的的一种手段,它决不是为了陌生而陌生,而是为了克服日常语言感受自动化,表达对事物的原初感受,体现出新鲜、独特的感受事物的方式,从而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新的语言感觉,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注释:
(1)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见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蔡鸿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3页,第65页。
(2)什克洛夫斯基:《故事和小说的结构》,见《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9页。
(3)什克洛夫斯基:《词语的复活》,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漓江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
参考文献:
(1) 汪正龙:《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 李卫华:《20世纪西方文论选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3) 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4) 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6)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张晓军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试论文学语言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