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练习
1、 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
浣溪沙 (晏殊)
精析: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句为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句为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光不停,春花凋谢,燕子归巢,人无可奈何,景与情自然结合。 1.本文的体裁属于 ,浣溪沙是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分析“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观沧海》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这首诗通过
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1.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面貌, 3\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1、主旨: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
这两句则转为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
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
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夜雨寄北》。
1、主旨:这是写给远方亲友的抒情诗,通过归期的期的问与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友的思念之
情,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次北固山下》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抒发了作者 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这首诗写的
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
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
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
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
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
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
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七上古诗鉴赏
七上古诗鉴赏(三首+《雁门行》)
一.提示性默写(12分)
1. 《泊》中运用互文修辞的诗句:
2. 《流》运用对比手法感叹时光的诗句:,
3. 《流》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句:,
4. 《天》元曲中的点睛之笔:,。
5. 《雁》运用各种色彩渲染氛围的诗句:,
6. 《雁》运用典故写将士们捐躯报国决心的诗句:,
二.诗歌鉴赏
《泊》
1. 绘诗“烟笼寒水月笼沙”(2分)
2. 两个“笼”子好在哪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3.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犹”(2分)
4. “后庭花”喻指什么?(1分)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2分)
《浣》
1. 分别概括上下片主要内容。(2分)
2. 任选角度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分)
变式提问: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
3. 品味“独”字表达效果。(2分)
4.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天净沙》
1. 这首小令描写了几种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深秋晚景图?(3分)
2. 品析“断肠”表达效果?(2分)
3. 变式提问: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事举其中一点简要分析。(3分)
《雁》
1. 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2. 任选角度赏析首联。(2分)
3.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2分)
4. 尾联运有了什么典故?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七上古诗鉴赏
七上古诗词赏析资料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歌大意: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思想情感:全诗和谐而优美。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重点语句赏析: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赤壁(杜牧) 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大意: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思想情感: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重点语句赏析: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3、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歌大意: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年老没有少年人的志向,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思想情感: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重点语句赏析:“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4、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歌大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思想情感:思念家乡后思乡之情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语句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5、对联六福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海纳百川,有容仍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歌大意: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思想情感:诗人观察细致, 表达新巧,语言自然 ,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语句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7、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歌大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语句赏析: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8、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大意: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思想情感: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总的来说就是豪迈乐观之情
重点语句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9、《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歌大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和鼻涕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思想情感:作者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重点语句赏析:“盈盈”是水清且浅的样子;“脉脉”,写含情相视的样子;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揭示出现实与相思的尖锐矛盾。景情并生,哀怨而动人。这是最后两句,水到渠成地鲜明地提示出矛盾,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歌大意: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思想情感:这里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与对老友的思念,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重点语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七上古诗鉴赏
2016-2017学年上期七年级语文复习卷之古诗鉴赏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
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 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_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原创)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
3.(2016·预测)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
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 .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
最能表现“秋思”。
D .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
魄的力量。
4.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次”是______的意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见到的______、
______等江南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3.“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C .颈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________,又寓情于景,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情融入
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其中的“过”字突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4.(2016·原创)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6·预测)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虚实结合,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想象
的虚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4.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5.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歌通过写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C .画线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 .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
课外古诗鉴赏: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杨万里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1.“嫩水新生尚露沙”写出了小河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下面对诗歌的鉴赏不贴切的一项是( )
A .就全诗来看,作者采用了倒装的写法:先写景,再写“渡”。 B .诗中写出了花、叶红绿相映的无限生机。
C .“隔江一片好人家”一句中既包括了自然界的客观景物,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D .这首诗营造了热闹而优美的境界。
江上秋夜
道潜①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②
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释】 ①道潜,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 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②井梧,即井边梧桐。
1.本诗描写了时间从______到______,天气由______转______的变化过程,层次分明地烘托出江上秋夜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月色,一句一景,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B .首句写阴雨笼罩中的苍江到晚来还没见晴,这句是从细处着笔;第二句由梧叶翻卷的声息暗示了风一起雨将停的变化,这是从大处落墨。
C .第三句“断”字是“停”的意思。“断”字与上句“井梧翻叶”相应,写风的一起一止,概括了风声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
D .末句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这一瞬间,表现出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烘托出半夜风雨之后天色初晴时那种特有的清新和宁静的气氛。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______。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B .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C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D .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丰乐亭游春①
(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 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诗中的“______”字集中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等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春光明媚的特点。 B .第三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活泼迷人、充满生机。 C .第四句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D .全诗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阔大胸襟。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
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 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 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 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期末复习之古诗鉴赏答案
天净沙 秋思1.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 示例: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 B 4.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借助于枯藤、老树、昏鸦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次北固山下1. 停留 青山 绿水 客游他乡的思乡 2.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面壮阔! 3. 示例:“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壮阔。 4. 示例: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自然的理趣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5.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暮春 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 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地荒凉 2. 示例: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3.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4. B
观沧海 1. 大海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壮丽 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胸怀) 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 示例:(树木凋零)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 示例: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5. D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一) 1. 示例:河水清澈,流速缓慢,河中有的地方水很浅,露出了细沙。诗人用“嫩”“新生”形容水,流露出了喜悦和怜爱之情。(意对即可) 2. D 江上秋夜 1. 傍晚 夜半 阴雨 晴 2. B
湘南即事 1. 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 示例: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淮上与友人别1. D 2. 示例:“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 ,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1. 暮 醉 2. D
闻洮西捷报①(十一) 1. D 2. 示例: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3
七上古诗鉴赏
七上古诗鉴赏
舜耕中学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政治抱负。 1.这首诗以“ ”一字统领全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采用了 的写法,显现出了诗人 的豪迈胸襟。
答:观 虚写(想象) 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
2.本诗写景动静结合,其中“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答: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竦峙) 3.请你展开想象,以诗人的视角描绘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阔景象和眺望感受。(50字左右)
答:我站在高山之巅远眺,大海苍茫动荡,波涛起伏,山岛高耸挺拔,峭壁林立,这壮阔的景象令人不禁胸怀开阔,豪情激荡。
4.本诗写景采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碣石山的 和东海的 (2分)
答:巍峨挺拔 波澜壮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1.展开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时至早春,山上积雪融化,春潮正涨,似乎与江岸齐平,江面因此而更加宽广,江上风和日丽,顺风行船,恰好一面白帆高高挂起。
2.请从修辞或内容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生”有诞生之意,“入”有到来之意,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和春天以人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残夜将尽未尽之时太阳的新生和旧年将过未过之时江上早春已至的生机勃勃地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欣喜之情和乐观情怀。
示例?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此句既写出了眼前之景交代了时序交替,又蕴含着新事物总是诞生于旧事物之中的哲理,将自然之趣与理趣巧妙结合,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诗人往往触景而生情,试体会诗歌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颈联写景意境开阔,体现诗人行船江上的喜悦之情,格调乐观积极。尾联触景生情,北归的大雁引发了诗人内心淡淡的乡愁。
4.请结合诗句大意,说说颈联中“平”与“阔”、“正”与“悬”之间的关联。 答:春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望去愈加开阔;风力不猛,顺风行舟,一面白帆迎风高挂。因为潮水上涨,因而江面更加开阔,因为风向顺正、风力柔和船帆才能端直地高挂。 5.诗歌首联是如何照应诗题《次北固山下》的,请作出简要赏析。
答:“客路”指游子行走他乡,“行舟”言江上行船,照应题目中的“次”,即停泊,而青山之外,绿水之上,则点出了停泊的地点,照应了题目中的北固山下,长江之上。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感情】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姹紫嫣红、草的鲜绿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中,“行不足”三字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行不足”是因为西湖美景美不胜收,诗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也点明了中心,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乱花渐欲迷人眼”所展现的画面。(50字左右)
答:骑马在草地上轻快地跑着,清风送来阵阵幽香,眼前一片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4.“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个动词好在何处。(2分) 答:争,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的情景,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
5.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想感情】借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一个孤寂愁苦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答: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小桥流水人家”描绘出温馨宁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烘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家乡的思念。 3. 请依据“古道西风瘦马”句展开联想想象,作一段景物描写。50字左右。 答:荒凉的古道上,西风萧瑟,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他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地走进夕阳惨淡的余晖中。
4.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前三句无一动词,而仅仅排列了九个独立的名词。实际上就是九个独立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呈现一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给人深刻的印象。
?静景与动景相映。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思想感情】这首田园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的情谊,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回归自然的情趣。
1.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回归自然的情趣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 2.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
答:示例1:小村掩映在绿色之中,树木环绕在村子的周围,苍翠碧绿的青山横亘在山庄的外边。示例2: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环抱相拥。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诗中的“还来”有什么作用, 答:诗人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朋友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都深含在“还来”二字中了。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完全任其自然,使诗文轻松、自由和灵便。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思想感情】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答:“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运用衬托(以声写静,以动写静)的写法。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一心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
4、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答:C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想感情】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贪图享乐不理政务的讽刺。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2.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答: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伤感、忧虑的感情基调,为表达作者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当权者不理政务,沉溺享乐的批判主题创造了意境。
3. 写小船停泊的时间和地点,结构上起承上起下的诗句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4.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答:轻轻地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寒水,笼罩着两岸沉积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想感情】表达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心情。
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绪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欢乐的憧憬,表达了作者 对友人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二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涨,涨满,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涨字寓于动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大池满,又表现了作者愁绪满怀。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 答: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4.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寂寥、凄清的氛围。(或者烘托人物的漂泊之愁,相思之苦。)
5. 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
答: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有人)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思想感情】这首伤春感时之作,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的情感,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
1.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感春伤时,孤寂失意的情怀。
2. 你认为“小园香径独徘徊”应该怎样读,说说这样朗读处理的想法。 答:独,朗读时语气哀婉,音调低沉,语音绵长。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是对诗人的形象具体地描绘,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传递出淡淡的哀愁,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知。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人所称道,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词句的赏析
品评。
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对仗工整、音韵谐婉、更值得深思的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但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于用词遣句的精妙,情中有思的韵味。
4.展开想象,描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画面。
答:阵阵春风拂过,繁花轻轻地飘离故枝,落英缤纷,暗香若有若无氤氲开来,春将逝去,花自飘零,真是无可奈何无法挽留。放眼望去,那天边飞翔灵动的身影,正是可爱的燕子,好像是春天天空的音符,拨动我的心弦,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吧。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思想感情】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1.这首诗歌用形象的比喻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对前方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2.赏析“一山放过一山拦”中的“拦”字的妙处。
答:“拦”,阻拦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以人的动作情感,生活中下山之后仍有山的阻拦,人生中前进道路上困难的阻拦,启迪人们对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3.谈谈对诗句中“行人空喜欢”的理解。
答:对行人下山时轻松喜悦得意的心理描写,也是在人生的道路中还未遇到更多挫折的人暗自得意的内心写照,为下面诗句作者的说理做铺垫,更加表现出不能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对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思想感情】《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夏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答: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本诗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3、李清照,________著名爱国女词人,济南人,自号_______________, 派。 答:南宋,易安居士、婉约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思想感情】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寓意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保持思想的活跃。
1.全诗以_____________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方塘 读书 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保持思想的活跃。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
答:明媚的阳光下,半亩池塘的碧水清波,亮晶晶的,好象是打开的一块大明镜;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也忍不住跳下来,在镜面上舞蹈。
3.本诗三、四句“源头活水”指什么,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保持思想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