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理论证:引用名
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3.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答题要结合内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十四、环境描写的作用类
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2.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
B、表现人物......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
C、暗示社会环境。(《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
D、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树林"的描写)。
E、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十五、表达方式的作用类
常见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十六、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类
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行动)、神态、肖像(外貌)、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十七、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一般是往前找;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八、其他类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 "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引用论证
议论文论证技巧--引用论证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一、注意问题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①、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②、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③、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二、明引与暗引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1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例2 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例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春天哟,春天,紫燕翻飞,柳丝吐芽的春天;万物兴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进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一个翩然欢翔的飞燕?? (《走进春天》)
在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中,引用除了有与例1、例2相同的作用外,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为文章平增几分诗情画意。本段文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引用,才显得特别诗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属明引,修饰式属暗引。此外,还有一种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出现,而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为了便于掌握和操作,我们不妨称其为“镶嵌式”,例如:
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思念远方的明诚,你多情啊!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再回首,??更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你日夜盼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面对你,面对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无语,只觉心痛,心如麻!
姑且起身,坐于院中。折一剪红梅,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泪痕红绝鲛绡透”,我不想再见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
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 (苗萌《面对孤雁清照》)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句子,它不是直引式、修饰式,也不是“镶嵌式”,它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我们姑且称这种句子为化用句。请看一例:
例4 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
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诗心遐想》)
三、学会分析
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如我们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前一句话引用李白的诗句,其中“人生贵相知”极好地契合了观点。后一句话既解释了诗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友情贵于金钱。
谈及“交友之道,在于付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释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话之后,对其中涉及观点“付出”的有关内容,再稍加阐释,论证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刚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如同样写《交友之道》的“人贵在相知”,我们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比,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看来,许多认为之奋斗的东西,都不如友情可贵,它们就像尘土般卑微而虚幻,而友谊,可以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慰,是一份终身的‘财富’。
上述引证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后,抓住了关键的内容(加点字),紧扣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分析(画线句子)。
总之,引证法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记住这一点,就能使你的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标准段落结构
引名言----析名言----悟你、我、他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 //
这就是说,鸟类的翅膀本是用来追求翱翔蓝天的自由与快乐的,如果让它与金钱联系起来,那就会失去这种快乐和自由。//
鸟如此,人亦然。人的生命本是用来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正义与自由的,若是仅仅将生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么人类也将失去生命本来的价值与尊严。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奋斗,直到成功和胜利,从而获得幸福。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
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向你认输时,你定会感叹道,我飘越苦海的神舟正是顽强不屈的毅力。
【第一种情况】:表达式,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它)。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yān)“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f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第二种情况】:表达式,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分为六种情况:
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二、表达式,N个名人+N 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②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三: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事+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zhuó)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四: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
④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五: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②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六: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N段+议论。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苏东坡)
五、配套素材
引证法常见的简单的句式:(仅供基础差的学生仿用)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让我们牢牢记住??并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吧!
4、“??”,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5、“??”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
6、“??”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7、??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
8、??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
9、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
10、“??”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引证文段一:
志向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唐初四杰之一王勃有这样一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正是以此为座右铭,才终成大器的。大凡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无一不是以“志”为精神动力,才最终事业有成的。由此可见:志向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
引证文段二: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中国人说:“条条道路通北京”,欧洲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人说:“人皆可为尧舜”,常人则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意思都一样: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这句话颇有道理。你看孟老夫子一下子举了六个例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如果你说这些是过去古人的事迹,那么,我仅将现代成才的残疾人士略举一二:连任四界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全身瘫痪而探究宇宙奥秘的霍金,“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海峡彼岸的曾三喜,在轮椅上抒写人生的史铁生??可见,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不仅确有道理,而且确实给许多出身贫寒,身体残缺,遭遇坎坷的人以精神的力量,使他们自信自勉,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令人仰慕的成就。
引证文段三:
团结就是力量⑴
我国有句谚语,叫做“人心齐,泰山移。”当然,“泰山移”只是艺术夸张的说法,无非是强调“人心齐”的重要。人心齐,就会有巨大的力量,本来难以办到的事情,也就可能办到了。这是人民群众几千年来探索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团结就是力量⑵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即使手再勤、腿儿再快,柴也有烧尽的时候,而只有大家都来捧柴,火焰才不会熄灭。正如古人所说:众志成城。只要万众一心,就会筑成一堵不可摧毁的钢铁长城。由此可见: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⑶
俗语讲:“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即使泰山也能被移动,它道出了这样一个真谛: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历史上我们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事业的成功,哪一样不是靠着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取得的。正像俗语所说的那样,“众人拾柴火焰高。”可见,只有我们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事业才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我们的民族才能昌盛。
引证文段四:
正确对待名利⑴
名利看起来多么诱人,可我们一旦沉湎其中,就如同鸟儿的翅膀上系上了眩目的黄金,难以展翅高飞了。俗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只有那些淡泊于名利的人才能攀登到科学的顶峰,才会创造出辉煌业绩。不是吗?居里夫人曾把自己获得的奖品给她的小女儿当玩具,她如此看淡荣誉,她成功了,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便沉溺于其中,以后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结局。由此可见,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正确对待名利。
正确对待名利⑵
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要正确对待名利,切不可为其所累。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说得多么好啊。古今中外,只有那些胸怀坦荡,不为名利所累的人,才能坚持鸿鹄之志,孜孜进取,终成大业。而那些沽名钓誉、贪求名利者在不良的心态支配下,误入歧途,落得个江郎才尽甚至凄凉万古的下场。所以,我们要以达观的心态看待名利,切莫让掌声和金钱迷住了双眼。
正确对待名利⑶
“名利双收”多么迷人的字眼,曾被多少人梦寐以求、殚精竭虑地去攫取过,但人生在世,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生不能带来死不带去,又怎么值得我们去如此孜孜以求呢?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要想立大志、成大事就得淡泊名利,否则,我们将何以明志,何以致远?就象泰戈尔说过的那样:“黄金是贵重的,但它拴在鸟儿的翅膀上时,鸟儿就再也飞不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想“飞”起来,“飞”得更高更远,就要正确地对待名利,而不能沉迷于名利的光环之中。
引证文段五:
对人友爱
尊敬和爱护构成社会和谐的乐章。雷锋同志有句名言:“对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
暖。”“笑语温馨暖人心。”说得多么好啊,如果我们都象雷锋那样,那么我们的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充满关怀与体贴,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友爱与真诚,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将大放异彩。
(练习句:人之初,性本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反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引证文段六:
交友之道
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诗经》有云:“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鸣叫,也是在寻找友谊,何况人呢?青年人热情纯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一颗真诚相待的心,这时候,你会获得一种幸福之感。
然而,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这是因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
不闻其臭。”无数事实证明: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练习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朋友多了路好走 )
引证文段七:
人要有自知自明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以为这是颇含辩证法的命题。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对自身以外的事物,可以“明察秋毫之末”,也可以“明见千里之外”。然而,对于你自己那点事,却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自知者堪称明哲之士了。
引证文段八:
不要盲目崇拜名人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引证文段九:
敢为天下先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先于人,众必非之。”老子处世之宝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我斗胆唱两句反调,划去“不”字,便是“敢为天下先。”
引证文段十:
谈退路⑴
人们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真是如此吗?山太高太险,也必有通车之路吗?珠穆朗玛峰之前有路吗?船到桥头就一定直吗?桥洞过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退一步打算,绕山而行或船未至桥头先直,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举措。可见,后退的路也不一定是后退,它往往意味着另一条宽敞的前进大道。
谈退路⑵
俗语说:“狡兔有三窟”,人生在世又怎能不为自己的生活留条退路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谁都不能跑到自己的前面去看看自己的将来,未卜先知是纯粹的谬论,所以有必要为自己留下退路,防患于未然。
引证文段十一:
防微杜渐
君不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的长堤,用千百个人力去修筑,也得费上几年,而小小的蚁穴却能使长堤毁于一旦,其原因就在于倘若人们不注意,蚁穴就会从一个变成许多个,小洞也会变成大洞??久而久之,蚁穴成千上万,千里之堤也就难保了。对医家来讲,这样的道理也尤为常见:一个人患了点小病,倘若讳疾忌医,任其发展下去,小病也会变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
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发展也是如此。一开始做了点错事,未必会怎么样,但是,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犯点小错不在乎,一旦锒铛入狱也就悔之晚矣。
引证文段十二:
“舍己为公” 赞
范仲淹有这样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短短的两句话,言简意赅,蕴藏着多么深广的含义呀!“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这就是对无私精神、高尚品质最佳的诠释。人,谁没有七情六欲,谁不想极尽天伦之乐,但是这些常人看来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生追求,在范公的“至理名言”面前,是何等的苍白无力、微不足道啊!
引证文段十三:
珍惜时间⑴
唯有珍惜时间的人,方有希望攀登理想之巅。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可见,世上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珍惜时间的,在他们心目中,时间乃是成功之母,有志青年都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做和时间赛跑的健将。
珍惜时间⑵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只要你稍不注意,它就象白驹过隙般地流逝过去。而虚度光阴,那将是可悲的。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那篇散文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徒有理想而不珍惜时间,等于一艘漏洞的轮船,永远不会到达目的地。
珍惜时间⑶
浪费时间,等于消磨青春,等于慢性自杀。有首《明日歌》说得好:“时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年轻的朋友,待到你的晚年向你招手时,你决不会希望因为万事蹉跎而心头涌起懊丧后悔的哀愁,那
么请你牢牢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古人留给我们的教训吧!用奋斗的双手去扣紧青春的弦,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
引证文段十四:
谈志
常言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可见,“志”就象一个人的“灵魂”,丢失不得。什么是“志”呢?“志”即心的倾向、志向、志愿。
引证文段练习:
谈谈衣着打扮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 “金子永远是金子,即使落在泥沙中,也会发出耀眼的光。”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鲁迅也曾“破帽遮颜过闹市”,但在这破帽之下,却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风亮节。 济公虽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但正是这破衣烂衫下有着一颗惩恶扬善、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
引证文段练习:
谈冒险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适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引用论证
议论文论证技巧--引用论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f85e60100cjmh.html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一、注意问题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①、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②、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③、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二、明引与暗引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1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例2 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 如同火炬, 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 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例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春天哟,春天,紫燕翻飞,柳丝吐芽的春天;万物兴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进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一个翩然欢翔的飞燕?? (《走进春天》)
在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中,引用除了有与例1、例2相同的作用外,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为文章平增几分诗情画意。本段文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引用,才显得特别诗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属明引,修饰式属暗引。此外,还有一种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出现,而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为了便于掌握和操作,我们不妨称其为“镶嵌式”,例如:
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思念远方的明诚,你多情啊! 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再回首,??更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你日夜盼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面对你,面对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无语,只觉心痛,心如麻!
姑且起身,坐于院中。折一剪红梅,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泪痕红绝鲛绡透”,我不想再见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
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 (苗萌《面对孤雁清照》)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句子,它不是直引式、修饰式,也不是“镶嵌式”,它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我们姑且称这种句子为化用句。请看一例:
例4 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
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诗心遐想》)
三、学会分析
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 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如我们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前一句话引用李白的诗句,其中“人生贵相知”极好地契合了观点。后一句话既解释了诗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友情贵于金钱。
谈及“交友之道,在于付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
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释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话之后,对其中涉及观点“付出”的有关内容,再稍加阐释,论证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刚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如同样写《交友之道》的“人贵在相知”,我们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比,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看来,许多认为之奋斗的东西,都不如友情可贵,它们就像尘土般卑微而虚幻,而友谊,可以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慰,是一份终身的‘财富’。
上述引证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后,抓住了关键的内容(加点字) ,紧扣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分析(画线句子) 。
总之,引证法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记住这一点,就能使你的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标准段落结构
引名言----析名言----悟你、我、他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 //
这就是说,鸟类的翅膀本是用来追求翱翔蓝天的自由与快乐的,如果让它与金钱联系起来,那就会失去这种快乐和自由。//
鸟如此,人亦然。人的生命本是用来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正义与自由的,若是仅仅将生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么人类也将失去生命本来的价值与尊严。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 不幸, 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信徒的洗礼之水, 能人的无价之宝, 弱者的无底深渊。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 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顽强的毅力, 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奋斗, 直到成功和胜利, 从而获得幸福。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 以至于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
因此, 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 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向你认输时, 你定会感叹道, 我飘越苦海的神舟正是顽强不屈的毅力。
【第一种情况】:表达式,N 个名句(或N 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它) 。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
(yān)“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f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第二种情况】:表达式,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分为六种情况:
一、表达式,N 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二、表达式,N 个名人+N 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
②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三:表达式,N 个名人+N个名事+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zhuó)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
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四:表达式,N 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
④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五: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②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六: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N段+议论。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苏东坡)
五、配套素材
引证法常见的简单的句式:(仅供基础差的学生仿用)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让我们牢牢记住??并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吧!
4、“??”,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5、“??”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
6、“??”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7、??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
8、??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
9、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
10、“??”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引证文段一:
志向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唐初四杰之一王勃有这样一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正是以此为座右铭,才终成大器的。大凡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无一不是以“志”为精神动力,才最终事业有成的。由此可见:志向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
引证文段二: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中国人说:“条条道路通北京”,欧洲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人说:“人皆可为尧舜”,常人则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意思都一样: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这句话颇有道理。你看孟老夫子一下子举了六个例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如果你说这些是过去古人的事迹,那么,我仅将现代成才的残疾人士略举一二:连任四界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全身瘫痪而探究宇宙奥秘的霍金,“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海峡彼岸的曾三喜,在轮椅上抒写人生的史铁生??可见,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不仅确有道理,而且确实给许多出身贫
寒,身体残缺,遭遇坎坷的人以精神的力量,使他们自信自勉,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令人仰慕的成就。
引证文段三:
团结就是力量⑴
我国有句谚语,叫做“人心齐,泰山移。”当然,“泰山移”只是艺术夸张的说法,无非是强调“人心齐”的重要。人心齐,就会有巨大的力量,本来难以办到的事情,也就可能办到了。这是人民群众几千年来探索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团结就是力量⑵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即使手再勤、腿儿再快,柴也有烧尽的时候,而只有大家都来捧柴,火焰才不会熄灭。正如古人所说:众志成城。只要万众一心,就会筑成一堵不可摧毁的钢铁长城。由此可见: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⑶
俗语讲:“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即使泰山也能被移动,它道出了这样一个真谛: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历史上我们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事业的成功,哪一样不是靠着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取得的。正像俗语所说的那样,“众人拾柴火焰高。”可见,只有我们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事业才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我们的民族才能昌盛。
引证文段四:
正确对待名利⑴
名利看起来多么诱人,可我们一旦沉湎其中,就如同鸟儿的翅膀上系上了眩目的黄金,难以展翅高飞了。俗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只有那些淡泊于名利的人才能攀登到科学的顶峰,才会创造出辉煌业绩。不是吗?居里夫人曾把自己获得的奖品给她的小女儿当玩具,她如此看淡荣誉,她成功了,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便沉溺于其中,以后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结局。由此可见,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正确对待名利。
正确对待名利⑵
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要正确对待名利,切不可为其所累。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说得多么好啊。古今中外,只有那些胸怀坦荡,不为名利所累的人,才能坚持鸿鹄之志,孜孜进取,终成大业。而那些沽名钓誉、贪求名利者在不良的心态支配下,误入歧途,落得个江郎才尽甚至凄凉
万古的下场。所以,我们要以达观的心态看待名利,切莫让掌声和金钱迷住了双眼。
正确对待名利⑶
“名利双收”多么迷人的字眼,曾被多少人梦寐以求、殚精竭虑地去攫取过,但人生在世,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生不能带来死不带去,又怎么值得我们去如此孜孜以求呢?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要想立大志、成大事就得淡泊名利,否则,我们将何以明志,何以致远?就象泰戈尔说过的那样:“黄金是贵重的,但它拴在鸟儿的翅膀上时,鸟儿就再也飞不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想“飞”起来,“飞”得更高更远,就要正确地对待名利,而不能沉迷于名利的光环之中。
引证文段五:
对人友爱
尊敬和爱护构成社会和谐的乐章。雷锋同志有句名言:“对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笑语温馨暖人心。”说得多么好啊,如果我们都象雷锋那样,那么我们的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充满关怀与体贴,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友爱与真诚,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将大放异彩。
(练习句:人之初,性本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反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引证文段六:
交友之道
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诗经》有云:“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鸣叫,也是在寻找友谊,何况人呢?青年人热情纯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一颗真诚相待的心,这时候,你会获得一种幸福之感。
然而,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这是因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无数事实证明: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练习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朋友多了路好走 )
引证文段七:
人要有自知自明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以为这是颇含辩证法的命题。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对自身以外的事物,可以“明察秋毫之末”,也可以“明见千里之外”。然而,对于你自己那点事,却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自知者堪称明哲之士了。
引证文段八:
不要盲目崇拜名人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引证文段九:
敢为天下先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先于人,众必非之。”老子处世之宝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我斗胆唱两句反调,划去“不”字,便是“敢为天下先。”
引证文段十:
谈退路⑴
人们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真是如此吗?山太高太险,也必有通车之路吗?珠穆朗玛峰之前有路吗?船到桥头就一定直吗?桥洞过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退一步打算,绕山而行或船未至桥头先直,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举措。可见,后退的路也不一定是后退,它往往意味着另一条宽敞的前进大道。
谈退路⑵
俗语说:“狡兔有三窟”,人生在世又怎能不为自己的生活留条退路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谁都不能跑到自己的前面去看看自己的将来,未卜先知是纯粹的谬论,所以有必要为自己留下退路,防患于未然。
引证文段十一:
防微杜渐
君不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的长堤,用千百个人力去修筑,也得费上几年,而小小的蚁穴却能使长堤毁于一旦,其原因就在于倘若人们不注意,蚁穴就会从一个变成许多个,小洞也会变成大洞??久而久之,蚁穴成千上万,千里之堤也就难保了。对医家来讲,这样的道理也尤为常见:一个人患了点小病,倘若讳疾忌医,任其发展下去,小病也会变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
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发展也是如此。一开始做了点错事,未必会怎么样,但是,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犯点小错不在乎,一旦锒铛入狱也就悔之晚矣。
引证文段十二:
“舍己为公” 赞
范仲淹有这样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短短的两句话,言简意赅,蕴藏着多么深广的含义呀!“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这就是对无私精神、高尚品质最佳的诠释。人,谁没有七情六欲,谁不想极尽天伦之乐,但是这些常人看来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生追求,在范公的“至理名言”面前,是何等的苍白无力、微不足道啊!
引证文段十三:
珍惜时间⑴
唯有珍惜时间的人,方有希望攀登理想之巅。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可见,世上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珍惜时间的,在他们心目中,时间乃是成功之母,有志青年都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做和时间赛跑的健将。
珍惜时间⑵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只要你稍不注意,它就象白驹过隙般地流逝过去。而虚度光阴,那将是可悲的。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那篇散文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徒有理想而不珍惜时间,等于一艘漏洞的轮船,永远不会到达目的地。
珍惜时间⑶
浪费时间,等于消磨青春,等于慢性自杀。有首《明日歌》说得好:“时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年轻的朋友,待到你的晚年向你招手时,你决不会希望因为万事蹉跎而心头涌起懊丧后悔的哀愁,那么请你牢牢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古人留给我们的教训吧!用奋斗的双手去扣紧青春的弦,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
引证文段十四:
谈志
常言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可见,“志”就象一个人的“灵魂”,丢失不得。什么是“志”呢?“志”即心的倾向、志向、志愿。
引证文段练习:
谈谈衣着打扮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 “金子永远是金子,即使落在泥沙中,也会发出耀眼的光。”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鲁迅也曾“破帽遮颜过闹市”,但在这破帽之下,却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风亮节。 济公虽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但正是这破衣烂衫下有着一颗惩恶扬善、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
引证文段练习:
谈冒险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适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
1、引用名人名言,或是古人、经典著作中的话来论证。
2、引用公式、定理、定律这些前人已经证明了的道理。
3、引用格言、谚语、俗语来论证。
4、引用常识来论证。 5、用自己的话从正面、反面来讲道理,即正反对比讲道理。
举例论证,
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如《哨子》一文列举作者从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猎取恩宠荣禄”、“醉心于名望”、“积累财产”、“寻欢作乐”、“爱慕虚荣”、“贪求富贵”这六种哨子现象,论证了许多人“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作用: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