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ly, Georgia's uncle passed away yesterday after a short illness.
真伤心,乔治亚的叔叔昨天得了一场急病去世了。
2. pass on
I'm sorry to learn that your dear mother has just
passed on.
很遗憾听到你妈妈刚刚去世的消息。
pass away 和 pass on 都是暗指过世。
3. lose one's life
一般指由于意外事故、战争等不可抗力而造成的
死亡,为意外死亡。
How did he lose his life?
他是怎么死的?
4. depart
depart 也是死亡的委婉说法,意思是灵魂离开了肉体的存在去往另一个世界了。 Comrade Zhou Enlai finally departed from us.
**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5. expire
expire 的意思是呼气,这里引申为呼出最后一口气,暗指死亡。
The patient expired early this morning.
这位病人今天早晨去世了。
6. perish
perish 指的是非自然死亡。
Many soldiers perish in battle.
很多士兵在战斗中死去了。
7. go to meet one’s Maker
注意这个Maker 要大写,有造物主的意思,所以去见造物主了就是灵魂回归了,也就 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就像我们也会说某人“去见马克思了”。(我就是喜欢这个说法) He knew that he came into the world with nothing and that he would go to meet his Maker with empty hands.
他知道他是一无所有的来到世上,也将会两手空空的离开人间。
死亡的说法
“死亡”说法辑录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
——《礼记?曲礼下》
一、等级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
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三、避讳及谦称
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婉词,指人死。 11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词,称人死。
14、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四、褒贬
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五、中性
22、殁:(书面语)死。
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25、亡故:死去。
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古代死的说法
(一)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清代,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二)根据人的年龄。不满20岁死亡的谓之“殇”。此又分为三类:8~11岁死者为“下殇”;12~15岁死者为“中殇”;16~19岁死者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青壮年死者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均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老年死者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根据人的死因。为某种事情舍命者谓之“殉”,如为职责因公而死谓之“殉职”;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等等。
(四)根据人的宗教信仰。和尚死谓之“圆寂”、“示寂”;喇嘛死谓之“涅槃”;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等等。
(五)民间对死的敬称(礼貌用语)。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殒”者;一般称人死为“辞世”(与世长辞)、“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称死者有不同说法。如“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儿叫唤去了(言已人土与秋虫为伴了)”,“嗝儿屁着凉了”、“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但多具有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古代年龄的说法
古代年龄的说法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年龄趣谈
人初生时------婴儿:;
-1岁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指初知发笑――孩提,。《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7岁以下, 童年——总角,垂髫(髫tiáo条,龄。,龀(指童年幼年)。垂髫:七、
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tiao):儿童垂下
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总角:幼年泛称,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
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
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7岁(女)——始龀chèn琛:女孩七岁称髫年,
8岁(男)——龄年,始龀、韶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
“龀chèn琛”。
10岁以下――黄口,幼学。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
15岁(女)——及笄之年,及笄(ji基)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
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
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5岁(男) ------- 志学之年,志学之年: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
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
焉。”
15—20岁——舞家之年。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16岁(女)――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
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24岁(女)――花蓓(信)年华,、〖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
〖待字之年〗待嫁女子,字:许配,或取字。以前女子15岁取字,才可嫁人。字,生
辰八字,古代男女定情时要交换生辰八字贴,待字闺中表面意思是指生辰八字
还在闺房中,说明还没有许配给人。这个词的出现不会早于宋.自宋子平
术流行以后,凡家中有子女出生,必请当地秀才或通达五术之人,排出
八字,写在红纸之上,然后收藏起来.不论男女,到谈婚论嫁时,请命师
合一下八字,故,家中有未嫁之女,则是待人求八字或求人拿八字来合.
故称为待字闺中.此处的[字]是指生辰八字的意思。《礼记?曲礼上》:
“女子待嫁,笄而字。”
〖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出嫁——标梅之年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
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
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50岁――知命之年、半百、知非之年。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
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
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也称为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六十以上又称为“耋dié
碟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
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耄耋:《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们
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后来用“耄耋(mao毛 die)”
泛指年寿高。
90岁――鲐(tái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yí ,人瑞。期颐:称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元人陈浩
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108岁——茶寿
白首:通称老年人,又称皓首;
黄发:通称长寿老人;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中寿:七十为中寿;
上寿:九十为上寿。
---------------------------------------------------------------------
婴儿:人初生时;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
《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也称为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六十以上又称为“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之年;
鲐背:九十岁之年。
耄耋:《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后来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寿高。
期颐:称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白首:通称老年人,又称皓首;
黄发:通称长寿老人;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中寿:七十为中寿;
上寿:九十为上寿。
古代月份的说法
-- 古代月份、日期的别称 --]
罗定志愿者论坛 -> 〖聊天茶馆〗 -> 古代月份、日期的别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称 [打印本页] 发表主题
雷人快报 2009-08-19 17:21
古代月份、日期的别称
农历一月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 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 三之日、睦月、上月
农历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著夹钟、仲钟、仲春、仲阳、 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 竹秋、花朝
农历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 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农历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农历五月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 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农历六月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农历七月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农历八月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 大清月、竹小春
农历九月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农历十月
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农历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农历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二.月相表示日期:
朔月、新月——阴历每月初一的月。朔、即月与太阳位于同一方向,因而完全看不到月亮。
二日月——阴历每月初二的月。也称为既朔。形如细眉。 三日月、眉月、若月、初月、虚月、蛾眉、织月、月之剑——阴历每月初三的月。细如镰刀,锐利得犹如寄宿着灵力。
四日月——阴历每月初四左右的月。
五日月——阴历每月初五左右的月。
六日月——阴历每月初六左右的月。
七日月、上弦之月、弓张月、恒月、半月、破镜——从新月到满月之间的半月。月亮落下的时候就像向上张起的弓弦,因而得名。又称为玉钩。 八日月——阴历每月初八左右的月。
九日月——阴历每月初九左右的月。
十日夜、十日月——阴历每月十日左右的月。阴历10月10日夜晚有收获祭。
十日余之月——十日过后所见之月的意思。
十三夜月、十三日月——阴历每月十三的月、尤指阴历9月13日的月。其美丽仅次于十五夜,吉祥的月。
小望月、待宵月、十四日月——望月前日,称为小望月。尤其中秋前夜称为待宵。
十五夜月、十五日月、望月、満月、三五月、名月、天満月——阴历每月十五的月,尤指8月15日的月。指待十五夜的词有三五、也叫三五之月。“中秋”来自7月初秋、8月仲秋、9月晩秋的说法。
十六夜、十六日月、既望、不知夜月——阴历十六的月。比十五夜的月晚出现,即月亮踌躇着升起的意思。
立待月、十七日月——阴历十七的月。日落后,站着等待月升起的意思。 居待月、十八日月——阴历十八的月。意为在屋内坐着等待,比十七日月出来得更晚。
寝待月、十九日月——阴历十九的月。比满月出来的时间迟了4小时左右,唯有躺着等待月的意思。
更待月、二十日月——阴历二十的月。到了打更的时候,月总算出来了的意思。于亥之正刻(午后10时)左右升起,因此又称亥中之月。 二十日余之月——二十日过后所见之月的意思。
二十三日月、下弦之月——从满月到新月之间的半月、月亮落下时就如朝下的弓弦,因而得名。传说在阴历二十三日夜半过后等待月的出现,可以实现愿望。(二十三夜待)
二十六夜、二十六日月——阴历二十六的月。有夜半时等待月的出现、拜月的说法。
二十七日月——阴历二十七左右的月。
二十八日月——阴历二十八左右的月。
晦日月、三十日月——由“月隐”变化而来的。“晦”,即月亮隐居起来的意思,指毎月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