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座号 【预习思考】 ,,23、Fe的检验方法有几种, 1、Fe
+2、实验室制取NH的原理是什么,NH怎么检验, 34,23、SO用什么试剂检验, 4,,,、Cl、Br、I的检验方法有几种, 4
5、为什么可以用CCl萃取I, 42
【实验内容】 ,,23一、Fe、Fe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
KSCN溶液 NaOH溶液 1、
振荡,观察现象
,3Fe的检验方法 归纳
2、
氯水 NaOH溶液
溶液 FeCl FeCl溶液 22 +KSCN溶液
,2Fe的检验方法 归纳
溶液 酸性KMnO43、
FeCl和FeCl的混合溶液 23 1
,,32Fe溶液中检验是否还含有Fe的方法 归纳
二、氨及铵盐的性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
1、氨的制取与性质
?取NHCl与Ca(OH)固体各42
一药勺,在纸片上用玻璃棒搅拌
均匀,如图组装仪器,制取氨气。
?收集一试管氨气,用
或 靠
近试管口,检验氨气是否集满。
?溶解性:将上述充满NH的3
试管向下倒拿放入水槽的水中
(滴有酚酞),将拇指稍微移开试
管口,观察现象。
2、铵根离子的检验
NaOH溶液
一药勺NHCl、 4
加热,再把 放
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铵盐的检验方法 归纳
2
三、硫酸根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溶液,再加盐酸 先加BaCl? 2
NaSO、NaSO 2423
? 先加Ba(NO)溶液,再加HCl 32
NaSO、NaSO 2423
,2SO的检验方法一般为 4归纳
四、氯、溴、碘的性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
1、碘的特性
在1小块馒头或马铃薯(自备)
上分别滴一滴碘水与碘化钾溶
液,观察现象。
2、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
?将1滴氯水滴在淀粉-KI试纸
上,观察现象;
2-3滴氯水 碘水
?
NaBr溶液
3
4、卤素离子的检验
? AgNO和HNO 33
NaCl NaCO NaSO 2324
HNO和AgNO 33?
NaBr KI
归纳 ,,,Cl、Br、I的检验方法有几种,分别为:
五、萃取分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
?分液漏斗检漏。
?氧化:取约2ml的KI溶液倒
入小试管,加入1滴管氯水。 ?萃取:将所得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滴入2mLCCl,充分振荡,4
放在铁圈上静置。
?分液:打开漏斗上盖,打开活塞,将下层CCl液体从下口放4
出,用小烧杯承接(下层液体回
收),上层溶液直接从上口倒出。 (均倒入废液缸)
4
5
高一化学萃取实验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高一化学萃取实验报告 篇一:萃取和分液,溶液配制化学实验报告(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化学实验报告
时间: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课题:萃取和分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萃取和分液
实验目的:1.掌握萃取、分液的操作技能;2.理解萃取、分液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实验原理:萃取是利用__________
的溶剂里______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__________。 实验仪器和试剂:铁架台、分液漏斗、100mL烧杯、10mL量筒、试管、溴水、碘水、苯、四氯化碳
实验目的:1.学会配制溶液的操作技能和方法;2.练习使用托盘天平、容量瓶等;3.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
实验仪器和试剂:______容量瓶、药匙、托盘天平、表面皿、100mL烧杯、250mL烧杯、玻
篇二: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 教学设计
殷铁新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高一化学萃取实验报告)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4、分液
? 适用范围: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如油水混合物。 ? 仪器:分液漏斗 ? 操作要点:
?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 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萃取 ? 定义: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
? 萃取剂的要求 ? 与原溶剂互不溶;
? 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 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常用萃取剂:四氯[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化碳、苯、汽油、煤油 6、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设计
碘水 ?萃取 ? 分液 ? 碘的溶液四氯化碳溶液 ?蒸馏 ?碘
八、教学反思
我觉得学生其实并不笨,只不过由于有些知识点过于集中,在呈现方式上也是沿用过去的方式——先介绍概念、理论,再学习、实验。如果我们能将教材稍作处理,分解难点,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应相信学生,其实学生最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获得主动权,他们希望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趣。当然给学生主动权,也不是“天高任鸟飞”。
篇三:高一化学实验报告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座号
【预习思考】
1、Fe2、Fe3的检验方法有几种,
2、实验室制取NH3的原理是什么,NH4+怎么检验, ,,
3、SO42,用什么试剂检验,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4、Cl、Br、I的检验方法有几种,
5、为什么可以用CCl4萃取I2, ,,,
【实验内容】
一、Fe2、Fe3的检验
,,
二、氨及铵盐的性质
2
三、硫酸根的检验
四、氯、溴、碘的性质
3
4
5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高一化学总结
一. 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l 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硅与强碱溶液反应
l 水作还原剂:
水与单质氟反应
l 水电解
l 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二。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l 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 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
无水硫酸铜水合 (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氨碱法制纯碱等与上述CO2水合,NH3水合有关;浓硫酸吸水,用硝酸镁吸水浓缩稀硝酸等也与相关物质的水合有关;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以制无水酒精)
乙烯水化成乙醇
*乙炔水化制乙醛
l 水解:
乙酸乙酯水解
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
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
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 重水—D2O 超重水—T2O 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硬水—含有校多Ca2+,Mg2+的水
软水—不含或只含少量Ca2+、Mg2+的水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水玻璃—Na2SiO3溶液
(三)其它
水银--Hg
水晶--SiO2
水泥—2CaO?SiO2、 3CaO?SiO2、 3CaO?Al2O3
铁水—一般指熔融的生铁,含Fe、C、Mn、Si、P等 水煤气—CO 、H2的混合气
生成氧气的反应小结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 种
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生成氢气反应小结
(1) 锌、镁、铁等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钠、镁、铁等金属在一定的温度下与水反应
(5)钠(钾、镁、铝)与醇类反应
*(6)苯酚与钠反应
(7)焦碳与水高温反应
*(8)一氧化碳与水催化反应
(9)碘化氢热分解
(10)硫化氢热分解
(11)电解水
(12)甲烷高温分解
其中(1)、(2)适用于实验室等少量氢气的制取;(7)、(8)、(12)可用于工业制氢;(11)可能是
未来清洁能源的来源。
氯气的反应小结
(1) 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 氯气与磷反应 3Cl2+2P==2PCl3 PCl3+Cl2==PCl5 (白色烟雾;哪种生成物制敌百虫?) (3) 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混合气爆炸;卤素的活泼程度比较) (4) 氯气与水反应(跟其它卤素比较:氟的特殊性;溴,碘与水反应的程度) (5)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 (制漂白粉)
(7) 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氟置换其它卤素有何特殊?) (9) 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 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 氯气与苯的取代反应(条件?)
(12) 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3) *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4) *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5) 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氯化氢、盐酸、卤化物小结
(1) 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用于实验室制氯化氢;温度的影响;溴化氢及碘化氢制取的不同点)
(3) 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
验)
(4) 盐酸与碱反应
(5) 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 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7) 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8) 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9) 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10) 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1) 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2) 浓盐酸与乙醇取代反应
(13) 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14) 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
(15) HF对玻璃的特殊作用,如何保存氢氟酸? (16) 溴化银的感光性
(17) 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
(18) 氟化钠在农业上有何用途?
氯水性质的多重性
1. 氯水的多重性质
(1)Cl2的强氧化性
(2)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3)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4)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2. 氯水反应时反应物的处理。
(1) 作氧化剂时,如果Cl2能发生反应则主要是Cl2反应,氯气不能发生的反应则认为是次氯酸的作用。
(A)氯水与碘化钾、溴化钠、硫化钠等溶液反应是Cl2反应 (B)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是Cl2的反应
(C)氯水与SO2溶液反应是Cl2的作用
(D)氯水的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作用。
(2) 氯水中加AgNO3是盐酸的作用(即Cl-)的作用。 (3) 氯水与强碱(足量)反应时,盐酸和次氯酸共同作用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
硫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一) 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 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2. 硫与氢气反应(可逆反应)
3. 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 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 硫与钠、铝等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
6. *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 *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
用NaOH溶液来洗)
(二) 硫化氢的反应 (不稳定性、强还原性、酸性) 1. 受热分解
2. 燃烧(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产物不同) 3. 与卤素单质如Br2反应,硫被置换
4. *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醋酸铅(可用醋酸铅试纸或者硝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
5. 与硫酸铜或氯化铜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铜沉淀(但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类似反应)
6. 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硫化氢可被氧化成单质硫
7. 被浓硫酸氧化(通常氧化成单质硫)
8. 被二氧化硫氧化
9. 氢硫酸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而浑浊
(三)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反应 (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物) 1.氧化硫化氢
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
下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
4。*被硝酸氧化
5.与水反应
6.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7.与碱反应
8. 有漂白性 (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
硫酸性质用途小结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如制磷酸,制过磷酸钙) (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2. 浓硫酸的吸水性 (作气体干燥剂、硝酸浓缩时的吸水剂;) 3. 浓硫酸的脱水性 (使木条、硬纸板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纯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
(5)不适宜用于实验室制碘化氢或溴化氢,因其能氧化它们 5. 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A。制氯化氢气体、氟化氢气体(HCl和HF都易溶,用浓硫酸) B。制硝酸 (HNO3易溶,用浓硫酸)
C。制硫化氢气体(H2S溶解度不大,且浓硫酸能氧化H2S,故应用稀硫酸)
D。制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溶解度较大,用较浓的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小易
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6. 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 (2)苯的硝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 (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物质 原理 生成物稳定性
Cl2氯水 (真正作用的都是次氯酸)漂白粉 把色质氧化 稳定 O3
Na2O2
H2O2
SO2 与色质化合 不太稳定
碳的还原性
1.与氧气反应(燃烧)
2. 与石英砂高温反应(工业应用:制硅单质)
3.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实际的还原剂主要是什么?) 4. 被热的浓硫酸氧化
5. 被热的浓硝酸氧化
6. 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碳酸盐小结
1. 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白垩、方解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 菱镁矿—MgCO3(制MgO); 菱铁矿—FeCO3 ; 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
暂时硬水的成分—Ca(HCO3)2和Mg(HCO3)2 ;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炼铁的 “熔剂”—CaCO3 (炼钢的造渣剂是生石灰)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 ; 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 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 (实验现象; 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 (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 烈; 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 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 除去二 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 (2)共同性质: 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 正盐比酸式盐稳定 [稳定性: 酸<><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 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 )
(4)溶解性比较 碱金属碳酸盐: 酸式盐的溶解性弱于正盐. 如NaHCO3
碱土金属碳酸盐: 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
(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
l 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
况下的比较.)
l 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l 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
l 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 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一)钠的反应
1. 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钠的保存) 2. 钠跟硫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 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 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 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 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用作供氧剂)
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 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 (使用中注意安全) 2. 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 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 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 *氢氧化钠跟单质硅反应生成氢气和硅酸钠
6. 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
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制甲烷时加生石灰的作用;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 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粘在试管上的硫可以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去。
8. 氢氧化钠跟无水醋酸钠反应(制甲烷)
9. 氢氧化钠跟苯酚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0. 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l 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l 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l 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l 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l 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l 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
液)
l 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l 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能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l 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
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 金属铝
2. 两性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锌)
3. 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 弱酸弱碱盐(如(NH4)2S; NH4HCO3等)
6. *氨基酸
7. 有一些物质与特定酸碱反应如AgNO3与盐酸、强碱反应。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铁的反应
1)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
2) 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反应生成氯化铁(三价铁)
3) 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时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4) 铁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醋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 5) 铁与浓硫酸或浓硝酸作用发生“钝化”现象
6) 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铁(三价),铁与不足量稀硝酸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氮
和硝酸亚铁
7)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8) 铁从硫酸铜等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条件?)
9) 铁与三价铁离子反应
(二)铁的氧化物
1)种类:氧化亚铁,黑色,不稳定;氧化铁,红色(红色颜料--铁红);四氧化三铁,黑色(磁性氧化铁)(价态?)
2)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铁的价态不变;跟硝酸反应,二价铁可被氧化。 3)跟CO高温反应,铁被还原(炼铁)
(三)铁的盐类
1) Fe2+浅绿色;Fe3+棕黄色
2) Fe2+还原性,被氯气、硝酸等氧化成Fe3+
3) Fe3+氧化性,一般被还原成Fe2+
Fe3+与Fe反应
*Fe3+与Cu反应
Fe3+跟H2S溶液反应生成浑浊
4) 亚铁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三价铁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5) 三价铁盐溶液中滴加KSCN或NH4SCN,溶液变血红色(检验Fe3+) 二价铁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如果再加氯水,变红色(检验Fe2+) 6) 三价铁盐与酚类作用显示紫色
7) 苯与卤素(Cl2,Br2)反应时加铁屑催化,实质是铁盐起催化作用 金属冶炼方法
1.还原剂法。用适当的还原剂把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适用于中等活泼的金属的冶炼如:用
CO还原Fe,
用H2还原W
用Al还原Cr (铝热法)
2. 电解法。适用于很活泼的金属的冶炼。如
电解熔融氯化钠冶炼金属钠
电解氯化镁冶炼金属镁
电解氧化铝冶炼金属铝
3. 加热法。适用于某些不活泼金属,如加热氧化汞生成金属汞 4. 黄金等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存在于自然界,可用某些物理方法(淘金)或化学方法使其与杂质分
离提取
置换反应的几种类型
1.较活泼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较不活泼的另一种金属(金属活动顺序) 如:锌置换铜;铜置换银(钠、钾等极活泼的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其它金属)
2. 较活泼的非金属从盐溶液或氢化物溶液中置换较不活泼的另一种非金属 如:氯气置换溴、碘、硫;溴置换碘、硫;碘置换硫;氧气置换硫;氟气从水中置换出氧气;(氟
气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它卤素单质)
3. 金属从酸(非氧化性酸)溶液中置换出氢(“氢前”金属) 金属从水中置换出氢(“氢前”金属,温度条件)
金属从醇或酚中置换出氢(很活泼的金属如钠、钾、镁等) 4. 金属与氧化物或盐的高温“干态”置换。
如:2Al+Fe2O3=2Fe+Al2O3(还有其它的铝热剂反应) 2Mg+CO2=C+2MgO
5. 非金属与其它化合物的“干态”置换
如:氢气与氧化铜或氧化铁的反应
硫化氢的不完全燃烧
木炭还原氧化铜
炼钢炉中C+FeO 高温====Fe+CO? Si+2FeO 高温====SiO2+2Fe.
制单质硅 SiO2+2C 高温==== Si+2CO?.
某些有色物的颜色
1. 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
(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 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 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 久置的浓硝酸(含NO2)
(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 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 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 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 、氟气(淡黄绿色)
7. 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8.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 因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举例
(一)反应物相对量大小影响产物举例:
1) 多元碱与酸或多元酸与碱反应因相对量的多少有生成酸式盐、正盐、碱式盐的不同 2) 磷与氯气反应,因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
3) 硫化氢燃烧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硫单质或二氧化硫
4) 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得碳酸钙沉淀或碳酸氢钙溶液 5) 碳燃烧因氧气充足与否而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6) 铁与稀硝酸反应因铁的过量或不足生成二价铁盐或三价铁盐
7) 铝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据量的不同而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
8) 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据量的不同而可生成氢氧化铝或氯化铝溶液
9) 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因氨水的不足或过量而生成氧化银沉淀或银氨溶液 10)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因滴加的盐酸稀而少或过量,有生成碳酸氢钠或二氧化碳的不同 以上7、8、9、10四条都是溶液间反应,因而有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实验效果,常用于 “不用其它试剂加以鉴别”的题解.
(二)温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1) 钠与氧气反应因温度不同而产物不同(氧化钠或过氧化钠)
12)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温度不同会生成不同的盐 (微热时为硫酸氢钠,强热时为硫酸钠)
13)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度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度主要为乙烯。 (三)浓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4) 硝酸与铜反应,因硝酸的浓度不同而还原产物不同(浓硝酸还原成NO2, 稀硝酸还原成NO) (四)催化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5)甲苯与氯气反应,铁催化时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光照时取代反应发生在甲基上。 (五)溶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6)*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
消去反应。
燃烧及火焰的颜色
(一)燃烧的一般条件
1.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2.有强氧化剂如氧气、氯气、高锰酸钾等存在
3.(爆炸物一般自身具备氧化性条件,如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火药等,只要达到温度条件,可以
在封闭状态下急速燃烧而爆炸)
(二)镁在哪些气体中可以燃烧?
1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 镁在氯气中燃烧
3. 镁在氮气中燃烧
4.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三)火焰的颜色及生成物表现的现象
l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l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l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l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l 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l 硫在纯氧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l 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l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l 磷在空气中燃烧,白色火焰,有浓厚的白烟
l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l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很亮,有浓厚黑烟
l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l 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黄色
l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融而滴下。 (三)焰色反应
1. 钠或钠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染上黄色
2. 钾或钾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紫色(要隔着蓝色玻璃观察)
一些物质的成分
1.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 非有效成分CaCl2) 2.黄铁矿 FeS2 3.芒硝 Na2SO4?10H2O) 4 .黑火药C, KNO3, S 5. 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6 .明矾KAl(SO4)2 ?12H2O; 7. 绿矾FeSO4 ?7H2O 8 蓝矾(胆矾)CuSO4?5H2O 9. 皓矾ZnSO4?7H2O 10. 重晶石BaSO4 11 .苏打Na2CO3 12 小苏打NaHCO3 13石灰CaO 14熟石灰Ca(OH)2 15.石灰石,大理石,白垩CaCO3 16王水(浓硝酸浓盐酸3?1) 17.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18.石英.水晶,硅藻土SiO2 19.菱镁矿MgCO3 20.菱铁矿FeCO3 21.光卤石KCl?MgCl2?6H2O 22.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23.锅垢CaCO3和Mg(OH)2 24.铁红,赤铁矿Fe2O3 25.磁性氧化铁,磁铁矿Fe3O4 26.铅笔芯材料—粘土和石墨 27. 煤—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8焦炭—含少量杂质的单质碳 29.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30脉石SiO2 31.高炉煤气CO,CO2,N2, 32. 炼钢棕色烟气Fe2O3,CO 33. 沼气,天然气CH4 34.焦炉气H2,CH4,少量CO,CO2,C2H4,N2 35.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还有甲烷,乙烷等 36碱石灰CaO,NaOH 37氯仿CHCl3 38.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39.电石气C2H2 40.汽油C5~C11的烃 41.分子筛—铝硅酸盐 42煤焦油—含大量芳香族化合物 43.木精CH3OH 44甘油—丙三醇 45.石炭酸—苯酚 46蚁醛—甲醛 47.福尔马林--甲醛溶液 .48.肥皂—高级脂肪酸的钠盐
某些物质的用途
1. N2:合成氨,填充灯泡(与氩气),保存粮食
2. 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激光
3. H2探空气球,氢氧焰,冶金,合成氨,高能无害燃料;
4. CO2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5. C. 金刚石:制钻头 石墨:制电极,坩埚,铅笔芯,高温润滑剂
木炭制黑火药; 焦炭冶金; 炭黑制油黑、颜料、橡胶耐磨添加剂
6. CaCO3:建筑石料,混凝土,炼铁熔剂,制水泥,制玻璃,制石灰
7. Cl2: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制氯仿
8. HF:雕刻玻璃,提炼铀,制氟化钠农药
9. 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10. S:制硫酸,硫化橡胶,制黑火药,制农药石硫合剂,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 11. P: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红磷制农药,制火柴,制烟幕弹
12. Si:制合金,制半导体。
13. SiO2: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14. Mg、Al制合金,铝导线,铝热剂
15. MgO、Al2O3: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
16. 明矾:净水剂;
17. CuSO4:制波尔多液; PCl3:制敌百虫
18. 漂白剂:氯气、漂白粉(实质是HClO); SO2(或H2SO3);Na2O2;H2O2;O3 19. 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20. 石膏:医疗绷带,水泥硬化速度调节
21. 皓矾:医疗收敛剂,木材防腐剂,媒染剂,制颜料;
22. BaSO4:制其它钡盐;医疗“钡餐”
23. 制半导体:硒,硅,锗Ge,镓Ga
24. K、Na合金,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锂制热核材料,铷、铯制光电管 25. 芒硝:医疗缓泻剂;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26. 磷酸钙:工业制磷酸,制过磷酸钙等磷肥;
27. 水玻璃:矿物胶用于建筑粘合剂,耐火材料
28. MgCl2制金属镁(电解),Al2O3制金属铝(电解),NaCl制金属钠(电解) 29. 果实催熟剂—乙烯,
30. 气焊、气割有氧炔焰,氢氧焰
31. 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
32. 甘油用于制硝化甘油,溶剂,润滑油
硝酸综述
(一)概述
1.硝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稀硝酸都有强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3.硝酸属于挥发性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98%以上为发烟硝酸), 4.硝酸不太稳定,光照或受热时会分解(长期放置时变黄色的原因); 5.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不但腐蚀肌肤,也腐蚀橡胶等,(保管注意事项?) 6.实验室制硝酸可用浓硫酸与硝酸盐(NaNO3)反应;
工业制硝酸用氨的催化氧化法。
7.硝酸可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硝酸盐。
8.浓硝酸可氧化硫、磷、碳等非金属成高价的酸或相应的氧化物,本身还原为二氧化氮。 9.硝酸(混以浓硫酸)与苯的硝化反应
硝酸(混以浓硫酸)与甲苯的硝化反应(制TNT)
10.硝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与甘油的酯化反应
(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殊性”及规律
1.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现象(原因及应用)(表现了浓硝酸的什么性质?) 2.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都不生成氢气(原因?)
3.浓、稀硝酸能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表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试管中粘附的铜或银用什
么来洗?)
4.与金属反应时硝酸的主要还原产物:
(1) 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生成NO2,而稀硝酸生成NO (2) *与锌、镁等活泼金属反应,还原产物比较复杂,其价态随金属活泼性增强和酸的浓度降低
而降低,最低可得NH4+。
5.稀硝酸与铁反应,如果硝酸过量,生成三价铁盐,如果铁过量,生成二价铁盐。
高一化学总结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一、离子有关知识
离子方程式:
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 拆:把易溶强电解质的化学式改写成离子符号;
方法 删:把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边删去; 离
子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原子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方 (1)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非电解质、难溶物等写成化学式; 程书写 (2)电解质固体或纯液体之间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式 原则 (3)氧化物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写成化学式;
(4)微溶物的处理。作为澄清液反应时,可以拆成离子形式;作为悬浊液反应时,要保留化学式;作为生成
物时,一般写化学式。如Ca(OH)、CaSO等。 24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特定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反应。 离子共存
(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2--2-2-(1)有气体产生。如CO、HCO、S、HS、SO、HSO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发生CO,2H33333-+,CO?,HO、HS,H,HS?等。 2222+2+2+2-2-(,)有沉淀生成。如Ba、Ca、Mg等不能与SO、CO等大量共存, 432+2-2+2-主要是由于Ba,CO,BaCO?、Ca,SO,CaSO?(微溶); 33442+3+2+2+3+-Mg、Al、Cu、Fe、Fe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
2+-3+-Cu,2OH,Cu(OH)?,Fe,3OH,Fe(OH)?等; 23+2--,,SiO、AlO 、SO等不能与H大量共存是因为 3223++2--SiO,2H,H SiO?、AlO,H,HO,Al(OH)?、 323223,,,SO,2H,S?,SO?,HO 2322
(,)有弱电解质生成。
-----+3-2--如OH、ClO、F、CHCOO、HCOO、PO、HPO、H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34424-+-+主要是由于OH,H,HO、CHCOO,H,CHCOOH等; 233-+一些酸式弱酸根及NH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 4---2-2-3-HCO,OH=CO,HO、HPO,OH,PO,HO、 332442-+NH,OH=NH?HO等。 432
(,)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2--------2--2--3-2-如:AlO、S、HS、CO、HCO、SO、HSO 、ClO、F、CHCOO、HCOO、PO 、SiO、CH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23333343652+3+2+2+3++在溶液中大量存在;Mg、Al、Cu、Fe、Fe、NH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4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强氧化性离子 Fe3,、ClO,、(NO3,,H,)、( MnO4, ,H, )等; 强还原性离子 I,、S2, 、Fe2, 等。
-2--3+-3+2+如I、、S、HS和Fe不能大量共存是由于2I,2Fe=I,2Fe、 23+2-2+3+2-2Fe, S=S?,2Fe、2Fe,3S=S?,2Fe S?。
--(,)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3+2-2-+2-2-2-H存在情况下不能共存;SO 、SO和S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由于发生2S,SO,6H,3S?,3HO、323322-+-2-2-2S,SO,6H,4S?,3HO不能共存。ClO与S不论是在酸性条件下还是在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 232
(三)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3+-2+ 如Fe和SCN、CHO,由于Fe,SCN [Fe(SCN)]等络合反应的发生而不能大量共存。 65
(四)能水解的阳离子与能水解的阴离子一般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3,3,3,,,3,,3,3,-3+3+3+-2----2-例如:Al和HCO,Al和CO,Al和S,Al和HS,Al和AlO,Al和CHO,Fe和AlO,Fe和HCO,Fe和CO,332652333+-+--+2-+-+NH和AlO等。如3AlO,Al,6HO=4Al(OH)?等。特别注意:NH和CO、NH和HCO、NH和CHCOO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42223434343共存。
(五)附加隐含条件
1) 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肯定无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都有
颜色,若无色溶液则说明这些离子不存在。
2) 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2++3) 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如弱酸根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再如[Cu(NH)]、[Ag(NH)]3432+++等也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不能与H大量共存。因为NH,H,NH。酸式弱酸根阴离子既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34
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4) 与水反应的离子,如O2-、N3-、P3-等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5) 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
+-2-16) 溶液既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比如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H)=10mol?L、向溶液中加入金属Al有氢气放出(如
-溶液呈酸性,则不可能有NO存在)、能溶解氢氧化铝等; 3
7) 注意限制条件的设置,看清是问“能”、“不能”,还是“一定能”、“一定不能”等对选项的限制条件。 (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络合反应;
?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共存:如HCO、HS 3+-?若题目中提示酸性溶液(pH,7)或碱性溶液(pH,7)应在各待选答案中均加入H或OH后考虑。
2+3+2+-?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Fe、Fe、MnO等。 4(七)离子共存问题中的审题要点
1(离子共存问题需要充分挖掘题中隐含条件: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
+-2-1(2)溶液既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比如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H)=10mol?L、向溶液中加入金属Al有氢气放出
-(如溶液呈酸性,则不可能有NO存在)、能溶解氢氧化铝等; 3-(3)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2++(4)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如弱酸根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再如[Cu(NH)]、[Ag(NH)]3432+++等也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不能与H大量共存。因为NH,H,NH。酸式弱酸根阴离子既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34
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2(注意限制条件的设置,看清是问“能”、“不能”,还是“一定能”、“一定不能”等对选项的限制条件。 二、离子相关的题型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题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
,,A 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H? 222,2,B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Ba,BaSO? 442,,C 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2CHCOOH,Ca,2CHCOO,HO,CO? 33322,2,,D 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4H,Cu,NO?,2HO 32
题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
+2+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H== Ca +2HO 22+-B(钠与水的反应:Na+2HO==Na+2OH+H? 22+2+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 == Cu+Ag
2+-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 + 2CHCOOH== Ca +2CHCOO + CO?+ HO 33322
题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 2,,3,A(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 Fe,2HO,4H,Fe,4HO 222,2,B(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O,2H,CO?,HO 322,2,C(大理石溶解于醋酸:CaCO,2H,Ca,CO?,HO 3223,,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Al,3HOAl(OH)?,3H23
题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Ca +OH== CaCO?+HO 332—+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 NH + OH HO + NH? 423+—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O 2+2+—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H + 2NO == Cu + 2NO?+ HO 32
?离子共存:
2+题5.在PH=1含Ba离子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 )。
---2-A(AlO B(ClO C(Cl D(SO 24+2--题6.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NO,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D )。 433+--2+2+-A(Al、CHCOO、Cl B(Mg、Ba、Br 32+--+- +C(Mg、Cl 、I、 D(Na、NH、Cl4++3+--题7.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Cl、OH、NO六种离子。甲厂的废水明显3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 、 、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的 (选
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
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废水主要含有 ,可用来浇灌农
田。
-+-+3+--答案:OH、K、Cl; 铁粉; Ag(或银); Ag、Fe、Cl、OH; KNO。 3
题8.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B )
,,2,,2,2,,2,A K Na SO SO B NH Mg SO Cl 42344,,,,,,,, C Na K HCO Cl D K Na AlO NO323
题9.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又能溶解HSiO,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323+++————2—A(K、Na、HCO、NO B(Na、SO、Cl、 ClO 334+2++++2———C(H、Mg、SO、NO D(Ag、K、NO、Na 433
题10.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2+-?MnO + ?HO + ?H == ?Mn + ?O? + ?HO 42222
答案:2、5、6、2、5、8。
题11.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1.96g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一份加
入足量B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随即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带有红褐色;加热该混合物逸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2-纸变蓝的气体;用稀盐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33g。另一份加入含0.001molKMnO的酸性溶液,MnO442+恰好完全被还原为Mn。请回答以下问题:
?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 和 ,阴离子是 。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
2++2-答案:?NH和Fe,SO 44
?(NH)Fe(SO)?6HO或(NH) SO?FeSO?6HO 4242242442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试题归类解析:
?溶质单一型
-1题12.在0.1mol?L NaC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 23+-+2-A(c(Na),2c(CO B(c(OH),2c(H) 3+-2--C(c(HCO),c(HCO) D(c(Na),c(CO),c(HCO) 32333++2-2-2--[解析]由于CO水解,故c(Na),2c(CO);又CO水解以第一步为主,故有c(HCO),c(HCO),依物料守恒,有c(Na)333323++--+2--2--,2[c(CO)+ c(HCO)+ c(HCO)],故c(Na),c(CO),c(HCO);因由水电离出H和OH物质的量相等,可得c(OH)= c(H)+ 332333-+-(HCO)+ 2c(HCO),故c(OH)?2c(H)。综合上述,正确答案为C。 323c
题13.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D) 24++--2--2-A(c(K)+c(H)=c(HCO)+c(OH)+ c(CO) B(c(HCO)+ c(CO)=0.1mol/L 24242424+2--2-C(c(CO),c(HCO) D(c(K)= c(HCO)+ c(HCO)+ c(CO) 242242242424+-2-[解析]因为草酸氢钾呈酸性,所以HCO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CO),c(HCO)。又依据物料平衡,所以D(c(K)= 2424224++--2--2-(HCO)+ c(HCO)+ c(CO)正确,又根据电荷守恒,c(K)+c(H)=c(HCO)+c(OH)+2c(CO),所以。综合上述,C、D正确。 22424242424c
?酸碱中和型
?、恰好中和型
-1题14.在10ml 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
+-+-+--+A(c(Na),c(Ac),c(H),c(OH) B(c(Na),c(Ac),c(OH),c(H)
+-++--C(c(Na),c(Ac),c(HAC) D(c(Na),c(H),c(Ac),c(OH)
-3[解析]由于混合的NaOH与HAc物质的量都为1×10mol,两者恰好反应生成NaAc,等同于单一溶质,故与题型?方法
---相同。由于少量Ac发生水解:Ac + HOHAc+ OH 2+--+故有c(Na),c(Ac),c(OH),c(H),根据物料守恒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D正确,A错误。故该题选项为A。 ?、pH等于7型
题15.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C )。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
[解析]本题绝不能理解为恰好反应,因完全反应生成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而现在Ph=7,故酸略为过量。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 c(HCOO),c(OH)
+-+-因pH=7,故c(H)= c(OH),所以有c(Na)= c(HCOO),答案为C。
?、反应过量型
题16.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3—++—A(pH,7,且 c(OH) , c(Na) , c(H) , c(CHCOO) 3++——B(pH,7,且 c(Na) + c(H) = c(CHCOO) + c(OH) 3—++—C(pH,7,且c(CHCOO) , c(H) ,c(Na), c(OH) 3—++—D(pH,7,且c(CHCOO) , c(Na) ,c(H) = c(OH) 3
题17.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CO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2--2-A(c(HCO)略大于c(CO) B(c(HCO)等于c(CO) 3333+2---2-C(c(Na)等于c(CO)与c(HCO)之和 D(c(HCO)略小于c(CO) 33332--[解析]因为,所以生成0.05mol NaCO和0.05 mol NaHCO,而CO水解性大于HCO水解性,故A项正确。 23333,1题18.向0.1mol?L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 2,,,,2,, ,2,A Na、CO B Na、HCO C HCO、CO D Na、OH 3333
?盐与碱(酸)反应型
-1-1题19.将0.1mol?L 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
的是( B D )。
--+--+A(c(CHCOO),c(Cl),c(H),c(CHCOOH) B(c(CHCOO),c(Cl),c(CHCOOH),c(H) 3333--+++---C(c(CHCOO),c(Cl),c(H),c(CHCOOH) D(c(Na),c(H),c(CHCOO),c(Cl),c(OH) 333
-[解析]两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实质上是生成等浓度醋酸和醋酸钠、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因溶液呈酸性说明CHCOO的水3--+解程度小于CHCOOH的电离程度,所以c(CHCOO),c(Cl),c(CHCOOH),但CHCOOH电离程度较小,c(CHCOOH),c(H),故33333选项A、C错误,B正确。依据电荷守恒原则,可知选项D也正确。综合上述答案选B、D。
?不同物质同种离子浓度比较型:
+题2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浓度最大的是( B )。 4
A(NHCl B(NHHSO C(NHCOONH D(NHHCO 4443443+++解析] NH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NH + HO NH?HO + H [44232+-++-B中NHHSO电离出大量H,使平衡向左移动,故B中(NH)大于A中的(NH),C项的CHCOO和D项的HCO水解均呈碱性,cc444433++使平衡向右移动,故C、D中(NH)小于A中(NH),正确答案为B。 cc44
三、与试剂用量有关的离子子反应:
1、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Ca(OH)溶液、Ba(OH)溶液、KOH溶液、NaOH溶液等碱溶液与CO、SO等酸性氧化物反应时若酸性氧化物用量不同2222
则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
2+-Ca(OH)溶液和CO反应时有:Ca+2OH+CO=CaCO?+HO(CO少量) 222322--CO+OH=HCO(CO足量) 232-2-+SO=SO+HO(SO少量) NaOH溶液和SO反应时有:2OH22322-- OH+SO=HSO(SO足量) 232
2、多元酸酸式盐与碱溶液生成沉淀的反应:
NaHCO溶液、NaHSO溶液、NaHPO溶液、NaHPO溶液、NaHSO溶液分别与Ba(OH)溶液、Ca(OH)溶液反应或Ca(HCO)3324244223
)溶液与NaOH溶液、KOH溶液等反应时若试剂用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 溶液、Ba(HCO232
Ca(HCO)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时有: 322+--Ca+HCO+OH=CaCO?+HO(NaOH少量) 3322+--2-Ca+2HCO+2OH=CaCO?+ CO+2HO(NaOH足量) 3332
NaHSO溶液与Ba(OH)溶液反应时有: 42+2-2+-H+SO+Ba+OH=BaSO?+HO(NaHSO少量) 4424+2+-2-2H+SO+Ba+2OH=BaSO?+2HO(NaHSO足量) 4424+3、碳酸盐溶液与H的反应:
NaCO溶液、KCO溶液与HCl溶液、HNO溶液、NaHSO溶液反应或Ba(HCO)溶液与NaHSO溶液反应时若试剂用232334324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
+2--NaCO溶液与HCl溶液时有: CO+H=HCO+HO(HCl少量) 23332+2-CO+2H=CO?+HO(HCl足量) 322
Ba(HCO)溶液与NaHSO溶液反应时有: 3242++-2-Ba+HCO+H+SO= BaSO?+CO?+HO(NaHSO少量) 3442242+-+2-Ba+2HCO+2H+SO= BaSO?+2CO?+2HO(NaHSO足量) 344224
4、氧化还原反应:
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能力强的优先被氧化。例如在FeBr溶液中通入Cl时,因为Fe的还原能力比Br强,因此,222+3+-2+-3+-当通入少量的Cl时反应为:Fe+Cl=Fe+2Cl;当通入足量的Cl时反应为:2Fe+4Br+3Cl=2Fe+6Cl+4Br。 22222
5、多元弱酸或中强酸与碱溶液的反应:
+多元弱酸或中强酸与碱溶液反应时当碱的用量不同时,酸中的H被中和的程度不同而生成不同的盐。例如HPO溶液和34NaOH溶液反应时:
当HPO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反应为: 34--HPO+OH=HPO+HO 34242-2-当HPO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为:HPO+2OH=HPO+2HO 343442-3-当HPO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反应为:HPO+3OH=PO+3HO 343442
6、与铝有关的离子反应:
3+ -3+--?Al和OH的反应:Al+3OH=Al(OH)?(OH少量) 33+---Al+4OH=AlO+2HO(OH足量) 22+++- -?AlO和 H反应:AlO+ H+HO=Al(OH)?(H少量) 2223+-3++AlO+ 4H =Al+2HO (H足量) 22
?KAl(SO)和Ba(OH)反应: 4223+2+-2-2Al+3SO+3Ba+6OH=3BaSO?+2Al(OH)?[Ba(OH)少量] 32443+2-2+--Al+SO+Ba+4OH=BaSO?+AlO?+2HO[Ba(OH)足量] 44222- + 7、NH和OH的反应: 4-+NH和OH的反应因溶液的浓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离子反应: 4-+NH+OH=NH?+HO(浓溶液) 432-+NH+OH=NH?HO(稀溶液) 432
8、漂白粉溶液和CO的反应: 2
漂白粉溶液和CO的反应因CO的量不同而有不同的离子反应: 222+-Ca+2ClO+CO+HO=CaCO?+2HClO(CO少量) 2232--ClO+CO+HO=HCO+HClO(CO足量) 2232
9、氨水与AgNO溶液、CuSO溶液的反应: 34
氨水与AgNO溶液、CuSO溶液反应时因氨水的用量不同有不同的离子反应。氨水少量时生成沉淀,足量或稍过量时生成34
络离子。
2++例如:2NH?HO+Cu=Cu(OH)?+2NH(氨水少量) 32242+2+4NH?HO+Cu=[Cu(NH)]+4HO(氨水足量) 32342
第二部分: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制法
(1)氯气的工业制法:
通电
反应式: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MnO2、KMnO4、KClO3等。
?
反应式: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2KMnO4 + 16HCl(浓) ,2KCl + 2MnCl2 + 10Cl2?+ 8H2O KClO3 + 6HCl(浓) == KCl + 3Cl2?+ 3H2O 装置:发生装置由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等组成。
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或用排饱和食盐水或排饱和氯水的方法。 验满:看颜色或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尾气吸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除杂: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杂质; 干燥:用浓H2SO4 。 (3)中学实验室制H2、O2、Cl2的发生装置的比较 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装置或主要仪器 可适用的气体
H2 固体和液体反应 不加热 启普发生器或简易装置 H2S、CO2、SO2等
O2 固体或固体混合物 加热 大试管、铁架台、导管等 NH3、CH4等
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铁Cl2 加热 HCl、HBr、HI等 和液体 架台、石棉网、酒精灯
2(Cl2、Br2、I2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气体 物理性质
Cl2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1:2),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Br2 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储存时要加水,水封,以防止挥发。
I2 紫黑色固体,有光泽,易升华,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3(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比较
水 酒精 苯 汽油 四氯化碳 Cl2 黄绿色(新制)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Br2 黄――橙 橙――橙红 橙――橙红 橙――橙红 橙――橙红 I2 深黄――褐色 棕――深棕 浅紫――紫 紫――深紫 浅紫红,紫红 4(Cl2、Br2、I2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与金属反应
? ? 点燃 点燃 点燃
2Na + Cl2 2NaCl,Cu + Cl2 CuCl2,2Fe + 3Cl2 2FeCl3,2Fe + 3Br2 2FeBr3,Fe + I2
FeI2。
?与氢气反应
反应物 反应方程式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H2与F2 H2 + F2 == 2HF 冷、暗 爆炸 H2与Cl2 H2 + Cl2,, 2HCl 光照 爆炸 H2与Br2 H2 + Br2,, 2 HBr 加热 反应
持续加热 可逆反应 H2与I2 H2 + I2 2HI
?与水的反应:
2F2 + 2H2O == 4HF + O2 X2 + H2O HX + HXO (X:Cl、Br、I) ?与碱反应:Cl2、Br2、I2都容易与碱液反应,常用于除尾气、除杂质等。工业上利用这反应来制漂白粉,反应式是: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漂白粉主要成分 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 ?Cl2、Br2、I2相互置换:氧化性Cl2>Br2>I2,所以Cl2可以将Br2、I2置换出,Br2可以将I2置换出。 如:Cl2 +2NaBr == 2NaCl + Br2.
5(Cl-、Br-、I-的检验
(1)AgNO3?HNO3法
离子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的稀HNO3溶液 Ag+ + Cl- == AgCl? 白色沉淀 Br- AgNO3的稀HNO3溶液 Ag+ + Br- == AgBr? 浅黄色沉淀 I- AgNO3的稀HNO3溶液 Ag+ + I- == AgI? 黄色沉淀
(2)Br- 、I- 可以用氯水反应后加 CCl4 萃取的方法。
6(AgBr、AgI的感光性
它们都见光分解,AgBr用于感光底片的感光材料;AgI用于人工降雨。
二、硫及其化合物
硫的化学性质:
? ?
?可燃性:S + O2 SO2 ?与氢气反应:H2 + S H2S ;
? ?
?与金属反应:2Na + S == Na2S, Fe + S FeS, 2Cu + S Cu2S;
?与碱溶液反应:3S + 6NaOH(热)== 2Na2S + Na2SO3 + 3H2O(用于实验室中清洗有S残留的仪器);
?
?与浓硫酸反应:S + 2H2SO4(浓) 3SO2 + 2H2O。
2(硫化氢的性质
(1)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点燃 点燃
?可燃性:O2不足 2H2S + O2 2S + 2H2O, O2足量 2H2S + 3O2 2SO2 + 2H2O .
?
?热分解:H2S H2 + S.
?和碱反应:H2S + 2NaOH == Na2S + H2O ,H2S + NaOH == NaHS + H2O.Na2S + H2S == 2NaHS.
H2S溶于水得氢硫酸溶液,是二元弱酸,易挥发,具有强还原性。
?强还原性:如:2H2S + SO2 == 3S + 2H2O,H2S + Cl2 == S + 2HCl(Br2、I2也同样发生类似得反应), H2S + 2FeCl3 == 2FeCl2 + S + 2HCl,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等反应。
?和一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既难溶于水有难溶于酸沉淀:H2S + CuSO4 == CuS(黑) ?+ H2SO4; H2S + 2AgNO3 == 2HNO3 + Ag2S(黑)?;H2S + Pb(NO3)2 == PbS(黑)? + 2HNO3.
(2)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式:FeS + 2HCl == FeCl2 + H2S?, 装置:与制氢气的装置相同。验满:用湿润的硝酸铅或醋酸铅试纸,变黑即是. 注意:酸的选用只能是非强氧化性酸;尾气用碱液吸收。
3(二氧化硫的性质
(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H2O + SO2 H2SO3(亚硫酸是二元弱酸,不稳定,易分解,易被氧化), SO2 + 2NaOH == Na2SO3 + H2O,SO2 + NaOH == NaHSO3,SO2 + Na2SO3 , H2O == 2NaHSO3.SO2 + CaO == CaSO3.
?氧化性:SO2 + 2H2S == 3S + 2H2O;
催化剂
加热 ?还原性:2SO2 + O2 2SO3,SO2 + Cl2 + H2O ==H2SO4 + 2HCl(Br2、I2也同样有类似的反应),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H2SO4等反应。
?漂白性: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2)SO2的实验室制法:Na2SO3 + H2SO4 == Na2SO4 + SO2?+ H2O.
(2)酸雨的防治:
1)最主要是控制污染源。主要途径有:
?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如开发氢能、太阳能、核能等。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脱硫处理,降低SO2的排放量。如在含硫燃煤中加氧化钙,在燃烧时有以下反应:CaO + SO2== CaSO3,CaO + H2O == Ca(OH)2,SO2 + Ca(OH)2 ==CaSO3 +H2O,2CaSO3 + O2 == 2CaSO4.将硫元素转化成固体盐而减少排放。
?加强技术研究,提高对燃煤、工业生产中释放的SO2废气的处理和回收。如用氨水对燃煤烟气的脱硫处理是:SO2 + 2NH3 + H2O == (NH4)2SO3, SO2 + NH3 + H2O== NH4HSO3, 2(NH4)2SO3 + O2 == 2(NH4)2SO4, 2NH4HSO3 + O2 == 2NH4HSO4.(它们是氮肥)
?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对煤炭进行综合处理,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如对煤炭进行液化或气化处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SO2的排放。
2)运用化学方法减轻酸雨对土壤和树木的危害。如对降酸雨地带喷洒石灰等手段。
3)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减少硫酸型酸雨的产生。
4(SO3的性质
SO3是无色的晶体,熔点12.8?,极易于水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SO3 + H2O == H2SO4. 5(H2SO4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稀硫酸的性质: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特性:a 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
b 脱水性,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如使蔗糖炭化。
c 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使Fe 、Al钝化;加热时能溶解大多数金属(除Au、Pt外),
?
如:Cu + 2H2SO4 CuSO4 + SO2?+ 2H2O;
?
加热时也可以于某些非金属反应,如:C + 2H2SO4 CO2?+ 2SO2?+ 2H2O等。
(2)H2SO4 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流程:S或含硫矿石煅烧生成SO2,将气体净化;进入接触室进行催化氧化生成SO3;将SO3进入吸收塔吸收生成H2SO4.
?设备:沸腾炉:煅烧在沸腾炉中进行;产生的气体要进行除尘、洗涤、干燥等净化处理。
接触室:接触室中有多层催化剂,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表面接触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中间有热交换器,是为了充分利用能量而设计。
吸收塔:由于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放热大,形成酸雾,会降低吸收效率,因此改用98.3,的浓硫酸来吸收,同时采取逆流原理。
催化剂 ? 高温
加热 ?主要反应式:S + O2 SO2 或 4FeS2 + 11O2 2Fe2O3 + 8SO2;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尾气处理:尽管生产中采取了许多有利于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措施,但反应是可逆的,因此尾气中仍然含有SO2气体,生产中常采用氨水吸收。SO2 + 2NH3?H2O == (NH4)2SO3 + H2O,(NH4)2SO3 + SO2 + H2O == 2 NH4HSO3.
(4)硫酸的用途:用于化肥、农药、医药、金属矿的处理等生产中。
三、氮气及其化合物
(1)化学性质:通常情况氮气的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通电
?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N2 + O2 2NO,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N2 + 3H2 2NH3 (工业合成氨的主要反应,也是人工固氮的方法。)自然固氮主要是雷雨和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的固氮。
?
?与金属反应:3Mg + N2 Mg3N2,
2(氮的氧化物
(1)NO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微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O2。2NO + O2 == 2NO2.在有氧气的条件下,NO和O2混合气被水吸收:4NO + 3O2 + 2H2O == 4HNO3.
(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味有毒气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 + 2H2O == 2HNO3 + NO . 在有氧气的条件下:4NO2 + O2 + 2H2O == 4HNO3.
另外,NO和NO2的混和气体也可以被碱液吸收: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3(氨的性质
(1)氨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NH3 + H2O NH3 H2O NH4+ + OH-,氨溶于水后,大部分氨分子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分子,一小
部分一水合氨分子电离成铵根和氢氧根,因此氨水显碱性。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氨气的存在。 ?易与酸反应:NH3 + H+ == NH4+,可用浓盐酸来检验氨气的存在,有白烟现象。
催化剂
? ?催化氧化:4NH3 + 5O2 4NO + 6H2O(是工业生产硝酸的基础反应)。
另外,氨气可与氯气反应:3Cl2 + 2NH3 == N2 + 6HCl,氨气足够时:3Cl2 + 8NH3 == N2 + 6NH4Cl。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常用NH4Cl和Ca(OH)2的固体混和加热,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2H2O。也可用向浓氨水中加CaO或NaOH固体制氨气。 4(硝酸的性质
(1)化学性质:?见光分解:4HNO3 4NO2 ?+ O2 ?+ 2H2O.
?酸的通性。但是金属与硝酸反应无氢气放出。
?强氧化性: A(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钝化;
B(与金属反应:Cu + 4HNO3 (浓)== Cu(NO3)2 + 2NO2?+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C(与非金属反应:C + 4HNO3(浓) == CO2?+ 4NO2?+ 2H2O. 另外: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2)硝酸的工业制法:
流程:氨气的催化氧化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用水吸收生成硝酸。
催化剂
? 设备:?氧化炉:4NH3 + 5O2 4NO + 6H2O,进一步氧化:2NO + O2 == 2NO2. ?吸收塔:用水吸收:4NO2 + O2 + 2H2O == 4HNO3. 尾气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将尾气进行循环使用,处理后进行进一步氧化,再生产硝酸。 四(硅及其化合物
1(硅
(1)结构:硅晶体的结构类似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硬度大,熔沸点高。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
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些反应。
高温 高温
?高温下,与氧气、氯气反应:Si + O2 SiO2,Si + 2Cl2 SiCl4. ?常温与碱反应:Si + 2NaOH + 2H2O == Na2SiO3 + 2H2?。
?常温与单质氟反应:Si + 2F2 == SiF4.
?常温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高温
(3)工业生产、提纯硅:生产:SiO2 + 2C Si + 2CO?(粗硅)。
高温 高温
提纯:Si + 2Cl2 SiCl4,SiCl4 + 2H2 Si + 4HCl(纯硅)。
高纯度硅广泛用于电子工业的集成电路。
2(二氧化硅
(1)自然界存在的二氧化硅有许多形式:较纯的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的石英;还有含杂质较多的沙等。天然的SiO2 也
叫硅石。
(2)SiO2的结构;类似金刚石,因此硬度大,熔沸点高,耐磨耐腐蚀。常温下仅与强碱、单质氟和氢氟酸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SiO2 + 2F2 == SiF4 + O2 , SiO2 + 4HF == SiF4 + 2H2O。
3(硅酸盐及硅酸盐产品
(1)自然界中有丰富的硅酸盐矿物。如地壳质量的92,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硅酸盐组成复杂,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Na2SiO3 (硅酸钠)Na2O?SiO2,MgSiO3 (镁橄榄石)MgO?SiO2,ZrSiO4 (锆石)ZrO2?SiO2 ,Al2SiO5
Al2O3?SiO2,钙铝石榴子石:3CaO?Al2O3?3SiO2等。硅酸盐的硬度大,耐磨耐腐蚀,耐高温。 (红柱石)
(2)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有玻璃、水泥、陶瓷和砖瓦等。
普通玻璃:原料:碳酸钠、石灰石和石英。
高温
主要反应: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高温
SiO2 + CaCO3 CaSiO3 + CO2?(原理:难挥发性酸酸酐制易挥发性酸酸酐)。
主要成分:Na2O?CaO?SiO2 。工业生产中根据需要制成各种特制玻璃。如钢化玻璃、有色玻璃、光学玻璃、防弹玻璃等。 水泥:原料:黏土,石灰石。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2CaO ?SiO2,3CaO ?SiO2 ,3CaO ?Al2O3。
第四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化合物
四、金属单质 2、镁及其化合物
及其化合物 3、铝及其化合物
4、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
(1) 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
2 8 1 +11 ?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温:4Na + O2 == 2Na2O,加热:2Na + O2 Na2O2;
? ?
2Na + Cl2 2NaCl; 2Na + S Na2S等。
?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
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2?,Na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同时Na与H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2:1。当然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2 == 2NaH。NaH + H2O == NaOH + H2 ;NaH是强的还原剂。
通电
(2) 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2Na + Cl2?。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Na2O: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Na2O + H2O == 2NaOH,Na2O + CO2 == Na2CO3,Na2O + 2HCl
== 2NaCl + H2O .另外:加热时,2Na2O + O2 == 2Na2O2.
(2)Na2O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作供氧剂)。
因此Na2O2常做生氧剂,同时,Na2O2还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如实验:Na2O2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
又褪色,实验研究表明是有:Na2O2 + H2O == 2NaOH + H2O2,2H2O2 == 2H2O + O2 反应发生。因为H2O2也具有漂白作用。当然过氧化钠也可以直接漂白的。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性质 Na2CO3(Na2CO3?10H2O) NaHCO3 性质比较
NaHCO3的颗粒比Na2CO3俗称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小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S(Na2CO3)>S(NaHCO3)
同浓度Na2CO3的pH大于溶液酸碱性 显碱性 显碱性 NaHCO3的pH
受热分解生成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比热稳定性 稳定 H2O、CO2 Na2CO3差,用于除杂质。
等物质的量时Na2CO3耗与酸反应 能与强酸反应 能与强酸反应 酸量大于NaHCO3
Na2CO3溶液能吸收CO2转化为NaHCO3 除CO2中的HCl杂质是用溶液中相互转化 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 饱和的NaHCO3溶液,而
不用Na2CO3溶液
用在玻璃、肥皂、合成洗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用途 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制胃酸过多等。
冶金等工业中。
注意几个实验的问题:
1、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足量的CO2有晶体NaHCO3析出。
2、Na2CO3溶液与稀HCl的反应?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如果n(HCl)小于n(Na2CO3)时反应无气体放出。发生的反应:先?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后?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 . ?向稀HCl中滴加Na2CO3溶液,先有气体,反应是: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如果用2mol的Na2CO3和2.4mol的稀HCl反应,采用?方法放出CO2是0.4mol;采用方法放出CO2为1.2mol。希望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留意。
3、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鉴别:取两种试液少量,分别滴加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的原取溶液为Na2CO3,另一无明显现象的原取溶液为NaHCO3.
4、侯氏制碱法
反应式: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注意:在生产中应先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NaHCO3晶体析出过滤,在滤液中加入NaCl细末和通NH3析出NH4Cl晶体为副产品。NH4Cl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试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二、镁及其化合物
1、镁的性质
(1) 化学性质:镁是较活泼金属
?与非金属反应:2Mg + O2 == 2MgO,Mg + Cl2 == MgCl2,3Mg + 3N2 == Mg3N2等。
?与沸水反应:Mg + 2H2O(沸水)== Mg(OH)2 + H2 ?.
?与酸反应: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是酸中的H+与Mg反应,有H2放出。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如浓H2SO4、HNO3,反应比较复杂,但是没有H2放出。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CuSO4溶液、FeCl2溶液、FeCl3溶液等。
Mg + 2FeCl3 == 2FeCl2 + MgCl2, Mg + FeCl2 == Fe + MgCl2. 2、镁的提取
海水中加入CaO或Ca(OH)2Mg(OH)2沉淀、过滤、洗涤沉淀,用稀HCl溶解MgCl2溶液,蒸发结晶MgCl2?6H2O
晶体,在HCl气体环境中加热MgCl2固体,电解熔融的MgCl2Mg + Cl2 。
?
主要反应:MgCl2 + Ca(OH)2 == Mg(OH)2?+ CaCl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Cl2?6H2O MgCl2 +
电解
6H2O , MgCl2(熔融) Mg + Cl2。
3、氧化镁(MgO)
白色固体,熔点高(2800?),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耐火材料)。是碱性氧化物。
MgO + H2O == Mg(OH)2, MgO + 2HCl == MgCl2 + H2O 。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n(Mg(HCO3)2):n(NaOH),1:4:Mg2+ + 2HCO3- + 4OH- == Mg(OH)2?+ 2CO32- + 2H2O; (2)n(Mg(HCO3)2):n(NaOH)=1:2:Mg2+ + 2HCO3- + 2OH- == MgCO3?+ CO32- + 2H2O;
(3)n(Mg(HCO3)2):N(NaOH)=1:1: Mg2+ + HCO3- + OH- == MgCO3?+H2O 。
三、铝及其化合物
1、铝的性质
(1) 化学性质:铝是较活泼的金属。
?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4Al + 3O2 == 2Al2O3。同时也容易与Cl2、S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属。
高温
?铝热反应:2Al + Fe2O3 Al2O3 + 2Fe。该反应放热大,能使置换出的铁成液态,适用性强。在实验室中演示时要加入引燃剂,如浓硫酸和蔗糖或镁条和氯酸钾等。
2、氧化铝(Al2O3)
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沸点2980?,常作为耐火材料;是两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
通电
Al2O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电解时,难熔化, 2Al2O3 4Al + 3O2?。 3、氢氧化铝(Al(OH)3)
白色难溶于水的胶状沉淀,是两性氢氧化物。热易分解。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Al(OH)3 Al2O3 +3 H2O 4、铝的冶炼
工业生产的流程: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用氢氧化钠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酸化,过滤氢
?
氧化铝氧化铝 铝。
?
主要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CO2 + 3H2O + 2NaAlO2 == 2Al(OH)3?+ Na2CO3 ,2Al(OH)3 Al2O3 +3
通电
H2O ,2Al2O3 4Al + 3O2?。
5、明矾的净水:化学式:KAl(SO4)2?12H2O,它在水中能电离:KAl(SO4)2 == K+ + Al3+ + 2SO42-。铝离子与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已达净水目的。Al3+ + 3H2O == Al(OH)3 (胶体)+ 3H+ 。
知识整理:
?(Al(OH)3)的制备:在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氨水。AlCl3 + 3NH3?H2O == Al(OH)3?+ 3NH4Cl 。 ?实验: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先有沉淀,后溶解。
反应式:先Al3+ + 3OH- == Al(OH)3?, 后Al3+ + 4OH- == AlO2- + 2H2O。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现象是开始无沉淀,后来有沉淀,且不溶解。 反应式:先Al3+ + 4OH- == AlO2- + 2H2O,后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实验: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有沉淀出现。CO2 + 3H2O + 2NaAlO2 == 2Al(OH)3?+ Na2CO3。 ?将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混和有沉淀出现。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实验: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有沉定,后溶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 + H+ + H2O == Al(OH)3 ,Al(OH)3 + 3H+ == Al3+ + 2H2O 。 B、向稀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先无沉淀,后有沉淀且不溶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 + 4H+ == Al3+ + 2H2O ,3AlO2- + Al3+ + 6H2O == 4Al(OH)3?。 ?铝三角:
Al
Al2O
3
Al3Al(OH)3 AlO2-
+
上图中的每根箭头都有一个反应
四、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铁
1、铁的性质:
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如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等。
? 点燃 点燃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Fe + 2O2 Fe3O4(Fe2O3?FeO),2Fe + 3Cl2 2FeCl3,2Fe + 3Br2 2FeBr3,Fe + I2
? ?
FeI2 ,Fe + S FeS。
高温
?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Fe3O4 + 4H2?。
?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有氢气放出。
?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4 == Cu + FeSO4 ,Fe +2 FeCl3 == 3FeCl2等。 2、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Fe2O3?FeO) 铁元素的价态 ,2 ,3 ,2、,3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水溶性 难溶 难溶 难溶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有一定的还原性易被氧化合物中,2的铁有还原主要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盐 化为三价铁的化合物 性,易被氧化。 3、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主白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受热易分解。要颜色变化为:白色,灰绿色,红褐色。反应式:4Fe(OH)2 ?
2Fe(OH)3 Fe2O3 + 3H2O ,能溶于强酸性+ O2 + 2H2O == 4Fe(OH)3。因此在制备时常采取措施:
质 除溶液中的氧;加有机溶剂封住液面;胶头滴管要伸入溶液,生成相应的盐。
到溶液中。
4、Fe2+、Fe3+的检验
离子 Fe2+ Fe3+
常见?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溶液变血红色; ?直接观察溶液是黄色; 方法 ?直接观察溶液是浅绿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沉淀的颜色变化是:白色,灰?滴加KSCN溶液,有血红色溶液出现。
绿色,红褐色。
5、铁三角
Fe与弱氧化剂反应,如H+、Cu2+ 、I2 、S等;
用还原剂如H2 、CO等还原FeO或用Mg、Zn、Al等还原Fe2+盐溶液。
铁与强氧化剂反应如Cl2、Br2、浓H2SO4 、浓HNO3等。
用还原剂如H2 、CO等还原Fe2O3或用足量Mg、Zn、Al等还原
Fe2+遇强氧化剂的反应如Cl2、Br2、O2、浓H2SO4、浓HNO3、 H2O2、Na2O2、HClO等。
Fe3+遇某些还原剂的反应如Fe、Cu、SO2、I-、H2S等以及少量的Zn、Mg、Al等。 6、铁的冶炼
原料:铁矿石(提供铁元素)、焦炭(提供热量和还原剂)、空气(提供氧气)、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杂质)。 设备:高炉。
点燃 高温 高温
主要反应:C + O2 CO2 , C + CO2 2CO (这两个反应是制造还原剂并提供热量),3CO + Fe2O3 2Fe ,
高温 高温
3CO2 ,CaCO3 CaO + CO2? ,CaO + SiO2 CaSiO3.
从高炉中出来的铁含有2,4.5,的C和其他杂质,性能差,需进一步的炼制得到性能较好的钢。高炉的尾气常含有CO有毒气体,常采取净化后循环使用的方法。
7、钢铁的腐蚀及防腐
(1)钢铁的腐蚀有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钢铁等金属遇周围的物质接触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如铁与氯气的反应腐蚀。 电化腐蚀:是指钢铁在表面有电解质的环境下,铁失去电子,钢铁内的碳周围的氧气和水或氢离子得到电子而引起的腐蚀。如是氧气和水得到电子的腐蚀称吸氧腐蚀;而氢离子得电子的腐蚀称析氢腐蚀。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得铁锈就是钢铁得吸氧腐蚀得结果。吸氧腐蚀是钢铁电化腐蚀的主要形式。
(2)防腐措施:
?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
?在钢铁中加入一定量得铬、镍元素,改变钢铁内部结构;
?在钢铁表面镶嵌比铁活泼得金属如锌;在腐蚀时,锌先失去电子;
?将需要保护得钢铁接在不断有电子输出得电源得负极,使铁不可能失去电子。
二(铜
1、铜的性质:铜是紫红色的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广泛用作导线,密度8.9g/cm3,是重金属。铜是较不活泼的金属,自然界中有少量的单质铜存在,大部分是化合态如黄铜矿(CuFeS2),孔雀石(CuCO3?Cu(OH)2)等。铜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 ? ?
?2Cu + O2 2CuO(黑色),Cu + Cl2 CuCl2 (有棕黄色的烟),2Cu + S Cu2S(黑色)
?
?Cu +2 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
?Cu + 4HNO3 (浓) == Cu(NO3)2 + 2NO2?+ 2H2O ,3Cu + 8HNO3 (稀)== 3Cu(NO3)2 + 2NO?+ 4H2O . ?Cu + 2FeCl3 == 2FeCl2 + CuCl2 ,Cu + 2AgNO3 == Ag + Cu(NO3)2. 2、铜的冶炼:
工业上是高温冶炼黄铜矿得到粗铜,然后用电解方法精练得到纯度很高的精铜,电解中将粗铜连在电源的正极,精铜连在电源的负极,用可溶性的铜盐做电解液。这样通电一段时间后,粗铜上的铜就不断溶下,在精铜表面析出。 教材中出现的方程式
? 1、Fe(OH)胶体的制备:FeCl,3HOFe(OH)(胶体),3HCl 3323
高温 2、碳还原氧化铜:2CuO,C2Cu,CO? 2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4Na + O = 2NaO (白色) 22
? 4、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NaO (淡黄色) 222
5、钠与水反应:2Na + 2HO = 2NaOH + H? 2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O + 2HO = 4NaOH + O? 2222
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 + 2CO= 2NaCO + O 222 232
点燃 8、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FeO 234
? 9、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O(g) FeO + 4H? 2342
10、Al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H? 32===
11、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O2NaAlO + 3H? 222===12、AlO与盐酸反应:AlO + 6HCl 2AlCl + 3HO 232332===
13、AlO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 + 2NaOH 2NaAlO + HO 232322===
14、Al(OH) 与盐酸反应:Al(OH) + 3HCl AlCl+ 3HO 333 2===
15、Al(OH)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 NaOH NaAlO + 2HO 33 22===16、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铝盐溶液加氨水):Al(SO) + 6NH?HO = 2Al(OH)? + 3(NH)SO243323424
? 17、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 AlO + 3HO 3232
18、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2HCl,FeCl,HO 22
19、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O + 6HCl = 2FeCl + 3HO 2332
20、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 3NaOH = 3NaCl + Fe(OH)?(红褐色) 3321、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 + 2NaOH = NaSO + Fe(OH)?(白色) 424222、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 + 2HO + O = 4Fe(OH) 2223
? 23、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 3HO?+ FeO (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 3 223
24、FeCl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 + Fe = 3FeCl 332
2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 Cl = 2FeCl 223
26、FeCl溶液与铜反应:2FeCl + Cu = 2FeCl ,CuCl 3322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 + 4HF = SiF ?+ 2HO 242
高温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 + CaO CaSiO 2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 + 2NaOH = NaSiO+ HO 223 230、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SiO + 2HCl = 2NaCl + HSiO? 2323
? 3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MnO,4HCl(浓)MnCl,Cl?,HO 2222
点燃 点燃 32、氯气与金属反应:2Fe + 3Cl 2FeCl (棕色烟)Cu + Cl CuCl (棕黄色的烟) 23 22
点燃 2Na + Cl 2NaCl (白烟) 2
? 33、氯气与非金属反应:H,Cl2HCl (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 22
34、氯气与水反应:Cl+ HO = HCl + HClO 2 2
光照
35、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HCl + O? 2 2
36、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 2NaOH = NaCl + NaClO + HO 2237、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漂白粉:2Cl + 2Ca(OH) = CaCl+ Ca(ClO)+ 2HO 222 2 238、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 + HO + CO = CaCO? + 2HClO 2223
点燃 39、硫的燃烧 S,OSO22
40、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 + HO HSO 2223
催化剂 41、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O2SO 223加热
42、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 + HO = HSO 3224
43、S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CaO,CaSO 34
44、三氧化硫与Ca(OH)溶液反应:SO + Ca(OH) = CaSO ,HO 23242
放电
或高温 45、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 + O 2NO 22
46、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 = 2NO 22
47、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 HO = 2HNO+ NO 2 23
催化剂 48、合成氨反应:N,3H2NH 223高温高压
? 49、氨气溶于水: NH + HO ,NH?HO 氨水受热分解:NH?HO NH? + HO 32323232
? 50、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 + HCl = NHCl 氯化铵受热分解:NHCl NH? + HCl? 3443
? 51、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HCO NH? + HO? + CO? 43322
? 52、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NO+ NaOH NH? + NaNO + HO 43 332
催化剂 53、氨的催化氧化:4NH,5O4NO,6HO 322?
? 54、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法:2NHCl + Ca(OH) CaCl+ 2HO + 2NH? 422 23
? 55、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SO + 2NaOH 2NH? + NaSO + 2HO 4243242
? 56、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SO(浓) CuSO + 2HO + SO? 24422
? 57、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SO(浓) CO ?+ 2SO? + 2HO 24222
58、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浓) Cu(NO) + 2HO + 2NO? 33222===
59、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稀) 3Cu(NO) + 4HO + 2NO? 3322===
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
常见离子的检验列表如下:
离子 选用试剂 主要实验现象 有关离子方程式 -+-Cl AgNO溶液和稀HNO 有白色沉淀 Ag + Cl == AgCl? 33
-+-Br AgNO溶液和稀HNO 有浅黄色沉淀 Ag + Br == AgBr? 33
-+-I AgNO溶液和稀HNO 有黄色沉淀 Ag + I == AgI? 33
先加稀HCl,再加
2+2-2-SO 稀HCl和BaCl溶液 BaCl溶液有白色沉Ba + SO == BaSO? 42244
淀
有刺激性的气体产生+2-2-SO 稀HCl和品红溶液 SO + 2H == SO ?+ HO 3322并使品红褪色
2-+2-2+) + 2H == HS? S + Pb == PbS稀HCl和Pb(NOS322有臭鸡蛋味气体,气2-S 溶液或CuSO溶液? 4体通溶液有黑色沉淀 2+2-等 Cu + S == CuS?
? +2+-- + 2NO Cu + 2NO?+ Cu + 4H32NO Cu和浓HSO,加热 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 324
2HO 2
+2- + 2H == HO +CO? 稀HCl和澄清石灰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CO3222-CO 3水 的气体 CO + Ca(OH) == CaCO?+ HO 2232硫酸或可溶性的硫2+2+2-Ba 有白色沉淀 Ba + SO == BaSO? 44酸盐
有白色沉淀,NaOH过2+2+-Mg NaOH溶液 Mg + 2OH == Mg(OH)? 2量沉淀不溶解
加氨水至过量有白色3+- + 3OH == Al(OH)? Al33+Al NaOH溶液和氨水 絮状沉淀,再加NaOH--Al(OH) + OH == AlO + 2HO 322溶液沉淀溶解
3+- + 3OH == Fe(OH)?(红褐色) NaOH溶液或KSCN有红褐色沉淀或溶液Fe33+Fe 3+-2+溶液 呈血红色 Fe + SCN == [Fe(SCN)](血红色)
?生成白色沉淀,在2+- + 2OH == Fe(OH)(白色沉淀)?, ?Fe2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4Fe(OH) + O + 2HO == 4Fe(OH)。 ?NaOH溶液 2223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沉淀。 Fe
2+3+-?先加KSCN溶液无?2Fe + Cl == 2Fe + 2Cl, 2?氯水和KSCN溶3+-2+3+-明显现象,再加氯水Fe + SCN == [Fe(SCN)]或Fe + 3SCN 液 溶液呈血红色。 == Fe(SCN)。 3稀HCl或可溶性的++-Ag + Cl == AgCl? 有白色沉淀 Ag氯化物,稀HNO 3
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 ++-NH NaOH溶液 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4NH + OH NH?+ HO 432 体,变蓝
+Na 做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K 做焰色反应 火焰是紫色
高一化学总结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理科复习科目:化学 高中化学总复习,一, 理科复习科目:化学 高中化学总复习,一,
复习内容:高一化学,全, 复习范围:第一章,第七章
第一章第一章一、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或偏离)的反应.
?互不换位规律:
?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不发生转化).如SO与HSO. 224((?含同一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和低价化合物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互不换位,而是生成中间价态的物质,即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同种元素).
如:HS+HSO(浓)S?+SO+2HO KClO+6HCl KCl+3Cl?+3HO 22422322(((((((((((?A.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一般说来,同种元素从低价态到高价态的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从高价态到低价态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如:氧化能力 HClO,Cl、FeCl,FeCl 232((((((((
B. 不同物质间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浓度:增大氧化剂或还原剂浓度,其氧化性或还原性也增大,如浓HNO比稀HNO氧化33
. 性强
?酸碱性:一般氧化物含氧酸、氧酸盐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大而增强.如KMnO、MnO氧42化性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强.
?温度:升温一般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如热浓HSO氧化性比冷浓HSO氧化性强. 2424, 如:2Fe+3Cl2FeCl Fe+2HClFeCl+H? 2322((((((((
Cl能将Fe氧化至+3价,而HCl只能将Fe氧化为+2价,故氧化能力Cl,HCl. 22
,又如:MnO+4HCl(浓)MnCl+Cl?+2HO 2KMnO+16HCl(浓)222224
2KCl+2MnCl+5Cl?+8HO 222
同是将浓盐酸氧化为Cl,MnO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而KMnO在常温下即可进224行,说明氧化能力KMnO,MnO. 42
注意: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同一种物质,当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可以是同一种物质.此外,氧化还原反应不只一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NO+2HONHNO2243
+ 2+ +2+3+2+ 2++2+ 3++2. 金属活动顺序表:KCa Na Mg Al Zn Fe H Cu Fe Ag
,金属硫化物顺序:KS CaS NaS MgS AlS BaS (NH)S可溶于水、酸 222342
,ZnS FeS(硫化亚铁,无硫化铁)PbS CuS HgS AgS不溶于水、酸 2
注意:?氢气难于液化.
?反应方程式不都有离子离子反应,因为离子反应就必须在水中进行.如:Ba(OH)?8HO+2NHCl=2NH?+10 HO+BaCl(无离子反应方程式) 2NaO+2CO=2NaCO+O224322222232?(无离子反应方程式) ,,,+++22?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熔点高.如:Na、K、NH、Cl、SO、SO、NO形4343成的离子化合物.
3.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元 常 见 价 特 殊 价
素
H +1 ,1,NaH、CaH, 2
O ,2 ,1,HO、NaO, 2222
C +2、+4 ,4(CH)、,1,CH,、,2422
,CHO,,0,CHO, 26242
N ,3(NH)、+2(NO)、+4(NO)、H,、+1(NO)、+3,2,N32242
+5(HNO) (NaNO) 32
Fe +2、+3 +8/3(FeO) (既有+2价Fe,34
又有+3价Fe)
Cu +2 +1(CuO、CuS) 22
Cl ,1、+1,HClO,、+3、+5、+7 +4(ClO) 2
S ,2、+4、+6 ,1,FeS,、+2(NaSO) 2223
注意:化合价的有关规律:
?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的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非金属元素(除氧、氟外)在反应中既可得到电子,亦可失去电子,故既可呈正价,也能显负价.
?氟的非金属性很强,没有正化合价;氧与氟结合时,显正价,但无最高价+6价. ?显最高化合价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而不能失电子,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能降低.,强电解质,电解质,相反,显最低化合价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升高. ,化合物弱电解质,,,4.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附: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非电解质、氧化剂、还原剂:
?电解质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性不同,电解质导电含化学变化,金属导电只是物理变化,金属(((((((((((((((((((((导电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电解质导电性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纯净物、二是化合物、三是在水溶液里或溶化状态下能电离.如:KNO是电解质,KNO溶液并不是电解质,只是电解质溶33
液.混合物如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蔗糖、酒精是纯净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如浓度非常稀的盐酸的导电性可能比浓度较大的醋酸溶液导电性弱,但是同浓度,同温度,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要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不能从导电能力强弱来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应根据电解质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来判断.
注意:?离子浓度,如HNO(稀),HNO(浓)?导电性 3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由电解质溶液的电荷浓度决定.电荷浓度大,导电性越强.如:一定温,,2+2+度下,单位体积A溶液中Mg、SO各有N个,B溶液中Na、Cl各有N个,C溶液中4,+Na、Cl各有N/2个,则三种溶液的导电能力是A,B,C.
?有些化合物水溶液不能导电,如BaSO、AgCl溶液等.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测4
不出导电性,但只要溶解的部分就完全电离,在熔融状态下,它们也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AgCl等难溶盐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
注意:?浓硫酸不能电离,只能写成分子形式,而浓硝酸与浓盐酸因浓度没那大,仍具备电离条件,可写成离子. ,,,,,,+22?HSO在任意水溶液中完全电离(HSO=H+ SO),而HCO、HPO、HPO在任意4443244,,++23水溶液中不能拆开写成H+CO、H+ PO等. 34
?反应物中微溶物(AgSO、CaSO、Ca(OH)、MgCO微溶)处于全溶(澄清或饱和)时,24423
2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写成离子符号;处于浑浊(乳浊、石灰乳)时,写成分子形式,但在生成物中微溶物一律视为分子形式.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有难溶物生成或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挥发性生成物质(如:CO). 2如:PbSO+2NHAC=Pb(AC)+ (NH)SO Pb(AC)难电离. 4424 24,2
附:强电解质:?强酸(HSO、HNO、HI、HBr、HCl)等. ?强碱:KOH、NaOH、243
Ba(OH)、等. 2
?大多数盐:NaCl、KNO、CaCO等. 33
弱电解质:?弱酸:HSO、HPO、HCOOH(甲酸)等. ?弱碱:Cu(OH)、23342Fe(OH)等. 3
?少数盐:(CHCOO)Pb等. ?水:HO 3225. 判断离子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22?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Ca与CO、SO、OH,Ag与Cl、Br、I等. 34,,,+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H和CO、HCO,NH与OH等. 334,,,,、,,,+222?生成难电离物质: H离子与弱酸根离子:F、ClO、S、HS、SO、HCO、CO、333,,,2+3+3+2+32+PO、HPO等不共存,OH离子与弱碱的离子:NH、Mg、Al、Fe、Fe等. 444,,,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如MnO、ClO、NO、Fe等)与具有较43,,,22+2强还原性的离子(如I、S、Fe、SO等)不能共存. 3,,,22注意:有些离子在通常情况下可共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共存.如NO与I、S与SO33,,,、ClO与Cl 等离子,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 ,3+2+?形成配位化合物:如Fe与SCN离子因反应生成[Fe(SNH)]离子而不可共存. ,,3+3+3?弱酸的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因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共存.如Al与HCO、Fe与PO34等不共存. ,,注意:?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也不能共存,如HCO与OH. 3,3+2+2+?无色溶液不存在MnO、Fe、Fe、Cu. 4
6. 含热量少的物质稳定性高:反应物?生成物+热,则生成物的热稳定性比反应物强. 注意:?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金属单质和酸.
?吸热反应:加热的分解反应、与碳反应、氢氧化钡晶体(Ba(OH)?8HO)与氯化铵晶22体反应等.
7. ?燃料的充分燃烧条件:过量的空气;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
?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有害健康;浪费燃料.
注意:?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大量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破坏.
,, ?防止SO污染大气的方法之一:加生石灰脱硫: SO+CaOCaSO 2CaSO+O223322CaSO 4
第二章第二章二、 第二章 碱金属 碱金属
1.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过程及现象:切开金属钠,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成NaCO223)10HO)?最后粉末(变为NaCO风化). 223
?钠与水(加酚酞)反应有四个现象:浮在水上(比水轻);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响(反应放热,钠熔点低);迅速游动(产生氢气);溶液呈红色(生成NaOH遇酚酞变红).
注意:?Na的制法:2NaCl(熔触)2Na+Cl? 2-2e,?NaO与HO反应,NaO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这是非氧22222
2NaO+HO=4NaOH+O2222化还原反应.
2. 钠与盐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先:2Na+2HO=2NaOH+H? 后:22
2NaOH+CuSO=Cu(OH)?+NaSO 4224
总反应方程式:2Na+ CuSO+2HO= Cu(OH)?+NaSO+ H? 422242
?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2Na+2NHCl=2NaCl+2NH?+ H? 432
注意:钠能置换出酸中的H,也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钠在熔融状态下),只是不能置换盐2
溶液中的金属(钠要先与水反应).
如:2Na+CuSO=Cu+NaSO (×) 4Na+TiCl(熔融)=4NaCl+Ti (?) 4244
注意:自然界中的元素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2. ?碱金属特点:
元 素 名 锂 钠 钾 铷 铯 称
符号 Li Na K Rb Cs 核电荷数 3 11 19 37 55 原子结构示
意图
单质密度 逐渐降低,K除外, 与水反应程越来越剧烈 度
氢氧化性 碱性增强
注意:?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递增,但K的密度比Na小. ?通常的合金多呈固态,而钠钾合金却是液态.
?碱金属单质一般跟水剧烈反应,但Li跟水反应缓慢(LiOH溶解度小). ?钾的化合物大多可作肥料,但KO、KOH却不可作肥料. 2
?碱金属单质因其活动性强,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碱金属的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CO却微溶. 23
?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却比NaCO溶解度小(还有KHCO,KCO). 33323?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名称 NaO NaO 22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
物)
生成条件 钠常温时与氧气反应 钠燃烧或加热时与氧气
反应
注意:?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有漂白性. ,+2?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O是O与Na222
,之间的化合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例如:K在燃烧时生成KO超氧化钾),2而Li只生成LiO. 2
3. 关于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采用煤气灯较理想,若用酒精灯焰,则要使用外焰的侧面(因为焰心的颜色偏黄).
?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最好用铂丝,也可用铁丝,钨丝代替,每次使用金属丝时,必须在火焰上烧至无色,以免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
4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物质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烧至无色,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洗涤金属丝,由于硫酸盐熔沸点高而难以挥发,故不用硫酸.
?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光.
碱性氧化物,大部分是金属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4. ,
,AlO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23,
注意:?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应把“一定”改为“可能”,如酸性氧化物MnO) 2
?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如:AlO是两性氧化物) 23
第三章第三章三、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23-1121. 阿伏加德罗常数:12g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实验测得值为6.02×10mol,符号为. NCA推论: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物质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粒子数目相同,则其物质的量相同,这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无关.(粒子是微观粒子,不是灰尘颗粒等宏观粒子) 注意:“物质的量”不能用“摩尔数”代替. 物质的量只适合于微观粒子. 2.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L.
?标准状况,既0?和101.325kP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L.
?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molHO2(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是错误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如:25?,101Kpa时,11.2L氧气有0.5mol.(×)(25?不是标准状况下的温度,所以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等于0.5mol)
?阿伏加德罗定律重要公式—气态方程:PV = nRT
NmVn,,,?? NMVAm
??(真实质量)=(只适合气体) M,Nm22.4(L/mol),Ax(((((
24??1molNe含有6.02×10个电子,即1molNe含有1mol×10个电子.
12a?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g,一个原子的质量为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该元素的CbA12a
相对原子质量为 bb1a,NA, 或 . () 12NA
2. 平均摩尔质量的求算方法:
m?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混)= Mn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 ,
M(g/mol)mM由(混)=22.4(混) ,,,,(g/L),M,V22.(4L/mol)22.4
5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A)的倍数d(也常,,
,混)M(混)(叫相对密度法):d =即有:(混)=d×M(A) ,M,,,,,AMA
?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的分数或体积分数: (混)=Ma×A,+Mb×B,+Mc×C,…… M
?某混合气体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M、M?,对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ω、ω?123123
1 则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312,,,......MMM123
3. 关于溶液浓度:
?溶液稀释定律:?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稀释
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即. m,,m,1122
?对于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稀释
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即. cV,cV1122
c,?物质的量的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nV1000,,,3?,ng,cm (的单位) c,?,,MVM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S
,S100??100, S,,,,1,,S,100
?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S
n(mol)1000S(g/mL)(溶解度),,3Mg,cm(的单位) ,c(mol/L),,,S,100V(L)M(100,S),3,10,
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c?关于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混合的计算
(等式两边只是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两边溶液的体积之和不一cV,cV,cV,cV,......cV112233nn混混
定等)
?电荷守恒: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正电荷×它的物质的量×所带电荷的多少=负电荷×它
的物质的量×所带电荷的多少.
4. 关于体积:
?某溶液(体积为V)和另一溶液(体积为V)混合时,只有当溶液的溶质相同且浓度也相12
V,V,VV,V,V,只要有一项不同,就. 同时,1212总总
V,V,V(如果题目忽略体积变化时,则) 12总
?气体溶于水,需考虑体积变化. 要用密度计算体积.
?溶质为体积的水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计算:标准状况下,将VL的气体(摩尔质量是M
6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1000Vn-1,g?)溶于1L的水中,若溶液的密度,则浓度. ,(g/mL)molc,,(mol/L)液V22400,VM?特别地,标准状况下任何装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体积都等
1于可溶性气体的体积,且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无论容器中充入的是HCl气体,mol/L(((((22.4
1还是其他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HBr、SO),其浓度均为. (可令容器为,气xL32mol/L(((((((((22.4
xn1体体积就为,得) 22.4xLc,,,Vx22.4
5. 溶液所含溶质微粒数目的计算:
?若溶质是非电解质,则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 例如:1mol蔗糖,有个溶质分子NA((((
存在.
若溶质是强碱、强酸或可溶性盐?时,溶质在溶液中是以阴阳离子存在,而不存在溶质分子. ((((((((((-2+例如:1molCaCl溶液含2mol Cl,1molCa. 2
6. 浓度与密度的变化关系: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相混合,若溶液的密度大于(((
,31g?,则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大于它们和的一半,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其浓度就越大;cm
,3若溶液的密度小于1g?,则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小于它们和的一半,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cm
,3,3其密度就越小.无论溶液的密度大于1g?,还是小于1g?,等质量混合时,得混合cmcm(((溶液的质量分数都等于它们和的一半.
注意:含结晶水的溶质配成的溶液,其溶质的浓度不包括结晶水.例如:将25克胆矾
(CuSO?5HO)溶于水,配成1mL溶液,其浓度为1mol/L,其意义是每升溶液含1 mol CuSO,424
而不是CuSO?5HO. 42
、第四章、第四章四、第四章 卤素 卤素
1. ?氯气的化学性质:
性 质 化 学 方 程 式 及 现 象 用 途 与金属反 点燃 2Na + Cl2NaCl(燃烧,产生白烟) 2应 ,
点燃 2Fe + 3Cl2FeCl(燃烧,产生棕色2 3
烟)
点燃 Cu + Cl2CuCl(燃烧,产生棕黄色22
烟)
与非金属H+Cl=2HCl(苍白色火焰,光照爆炸) 22
反应 2P+3Cl=2PCl(液态,形成白雾) , 23
PCl+Cl= PCl(固态,形成白烟) 325
与水反应 Cl+ HOH Cl+ HClO(溶液呈浅绿色) , 22
与碱溶液2NaOH+Cl=NaClO+NaCl+ HO 22, 反应 6 NaOH+3Cl N aClO+5NaCl+3 , 23
HO 2
与其他物2KI+ Cl=2KCl+I(KI溶液变黄)? ?KI试纸检验Cl222 质反应 2FeCl++ Cl=2 FeCl(溶液由浅绿变黄)?除废水中的Cl 2232
7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
,+注意:?新制氯水、久制氯水、液氯:(HO可写成O H与H) 2
类 别 新制氯水(混合物) 久制氯水 液氯
(主要)、HCl、HClO HCl Cl(纯净物) 成分 Cl22 主要性质 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酸性 氧化性 贮存 冷暗、避光 玻璃瓶、试剂瓶 钢瓶 关系 HO溶解久置2氯气(或液氯)新制氯水稀盐酸 ,,,,,,,,,
?氯气易液化,是因为沸点接近常温.
?氯水的性质:Cl、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具有强酸性,HClO具有弱酸性. 2
如:氯水与NaCO溶液反应:Cl+ HOHCl+ HClO, HCl+ NaCO2NaCl+CO?+ HO 23222322?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能与除Au、Pt之外的所有金属直接反应,与Fe、Cu等变价金属反应均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氯气有极强的氧化性(无漂白性).可作氧化剂,又作自身的还原剂.此外,氯气有助燃性,?
证明燃烧不需要有氧气参加.
?次氯酸的性质:
?弱酸性:一般用酸碱指示剂难以检验其酸性(次氯酸比碳酸弱).
?强氧化性(包括漂白性):HClO氧化性比Cl强,常用于杀菌消毒,能在湿润条件下,漂2
白红花、紫花、品红试纸等,但不能漂白碳素墨水的物质,且HClO的漂白属永久漂白. ?不稳定性:HClO见光易分解. 2HClO=2HCl+O? 2
注意:次氯酸盐类溶于水,如Ca(ClO)等. 2
2. 漂白粉的制备:2Cl+2Ca(OH)=CaCl+Ca(ClO)+2HO 22222
漂白粉的组成:Ca(ClO)和CaCl组成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Ca(ClO) . 222漂白粉的性质:漂白粉本身没有漂白性,只有转化成HClO才有漂白性.由于HClO是弱酸,故Ca(ClO)能跟较强的盐酸、碳酸反应. 2
Ca(ClO) + 2HCl CaCl + 2HClO 22
Ca(ClO) + CO + HO CaCO?+ 2HClO(次氯酸比碳酸弱的原因) 2223
注意:?久露置在空气中的漂白粉CaCO、Ca(ClO)、CaCl. 322
?漂白粉要隔绝空气保存.
?漂白粉是混合物.
? 3. 实验室用MnO氧化浓盐酸制Cl ,其具体的反应原理是:MnO + 4HCl(浓)MnCl +Cl22222?+ 2HO 2
注意:?实验室通常用氧化HCl或浓盐酸的方法来制取氯气(不能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实验室中浓盐酸的代用品:浓HSO + NaCl),实验室中MnO代用品: KMnO(不需要加热)、2424KClO、Ca(ClO). 32
直流电 ?工业生产中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来制取氯气:2NaCl + 2HO H?+ Cl?222+2NaOH
?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Cl溶液(此时不是干燥的Cl气). 2
?检验氯气(验满):Cl + 2KI 2KCl + I,把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瓶口,若变蓝色,22,说明瓶口氯气已充满.因为Cl把I氧化成I,I遇淀粉变蓝色. 222
8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4. ?卤素的物理性质:
物 质 FClBrI2 2 2 2 半径 逐渐增大
颜色 淡黄绿色 黄绿色 红棕色 紫黑色
逐渐加深
状态 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水中颜色 强烈反应 浅黄绿色 橙黄色 棕黄色 ((((((((((有机制中颜色反应 黄绿色 橙红色 紫红色 ?
注?:有机制包括酒精,苯或汽油,CCL. Br、I在酒精中不分层,在苯或汽油中处于水上422
层,在CCL中处于水下层. 4
附:?萃取法:利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的溶解性不同,来分离物质.如:用CCl萃取4水中的Br、I. ?吸附法:空气中的Cl用活性碳吸附除去. 222
?卤素的化学性质:
类 别 相 似 性 差 异 性 氧化性 卤素单质都具有氧化性 F,Cl,Br,I氧化性逐渐减弱(F22222
是最强的非金属氧化剂,F元素无正价,
无含氧酸,无水溶液) 与氢反应 H +X = 2HX 反应条件逐渐增高:F(黑暗中爆炸)、222
Cl(见光爆炸)、Br(加热反应)、I222
(加热反应,不完全,为可逆反应) 与磷反应 P + X? PX、PX I只能生成PI 23523
与金属反生成高价金属卤化物 只能生成FeI I22
应 2Fe + 3Cl = 2FeCl 23
与水反应HO + X = HX + HXO 2HO + 2F = 4HF + O?,置换反应 22222(歧化反I微量歧化 2
应)
卤素单质2NaOH + X = NaX + 除外 F22
间 NaXO + HO F除外 22
的置换反6NaOH + 3X = 5NaX + 2
应 NaXO + 3HO 32
其他 置换能力:Cl,Br,I 液溴腐蚀橡胶;碘使淀粉变蓝 222
注意:?卤素在自然界无游离态.
?可逆反应一定在“同时”、“同条件下”下进行.
5. 卤素的几处注意点
?关于氟. ,?从F制备F只能用电解的方法. 2
?F、HF气体与氢氟酸均能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容器盛装,应保存在塑料瓶或铅制器皿中.2
(HF剧毒)
?稳定性HF,HCl,HBr,HI,其生成由易到难为HF,HCl,HBr,HI,HF为弱酸,其余为
强酸(即酸性依次增强).
9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F能与水反应放出O,故F不能从其它卤素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将其卤素单质置换出来(F2222与HO反应是一个水最还原剂的反应). 2
,,,?鉴别. Cl,Br,I
,,,在含有的溶液中加入分别成AgCl(白)、AgBr(浅黄)、AgI(黄);AgCl、Cl,Br,IAgNO3
AgBr、AgI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Cl和HNO. 感光性最强的是AgI(常用于人工降雨),3
感光性强弱顺序为: AgCl,AgBr(制作照相胶卷和相纸等),AgI. 注意:?AgCO(白色沉淀),AgPO(黄色沉淀),可溶于HNO,这是为什么加入硝酸酸化的c3343
原因.
?AgF为无色晶体,AgF能溶于水得无色溶液,AgF没有感光性. ?和盐酸. HCl
氯化氢 盐酸
颜色状态 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无色溶液 指示剂 不能使干燥石蕊试纸变能使干燥石蕊试纸变红
色
化学性质 不活泼,只在高温下反应 活泼,有强酸通性 ?关于溴、碘.
?Br常温下是液态,且是惟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Hg是液态非金属单质).液态Br有22剧毒,易挥发,故要用蜡严密封闭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还可加少许水作保护剂抑制Br挥2发,不可用橡胶塞.
?碘水能使淀粉变蓝,I晶体易升华(升华后,用酒精洗,是因为I溶于酒精),利用这一性22质可以分离碘,碘也是常温下固体单质中惟一的双原子分子,故检验食盐是否加碘的方法:
食醋,KI,淀粉试纸食盐(变蓝:加碘盐;末变蓝:无碘盐). ,,,,,,,,
微热微热 实验室制HCl原理:2NaCl+H?SO(浓)2HCl?+NaSO,NaCl+HSO(浓)HCl242424?+NaHSO 4
微热 可制得 也可,?NaCl+NaHSONaSO+ HCl?或?HCl(浓)+ HSO(浓) HCl? ,,,,,42424注意:?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硫酸、磷酸难挥发.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元素周期律 五、 元素周期律
,质子Z个,决定元素种类,,,原子核,,A1. 原子结构: 原子,,X中子A,Z个,决定元素的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也决定物理性质,,,,,Z,,,,核外电子Z个,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A?的含义:表示一个质量数A,质子数为Z的原子. XZ
,31,??核外电子质量约为9.1095kg,核外电子的运动用电子云描述(氢原子的电子云是球10
形对称的,黑点越密集的空间表示电子在此出现机会越大).
,?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1核外电子尽量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按能量的
,2,高低依次排在能量由低到高的电子层;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最外层最多能排822n3
,个电子(但K层最多只排2个电子);4次外层最多能排18个电子(L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倒数第3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5
10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电子层1 2 3 4 5 6 7 数
符号 K L M N O P Q 能量大 K,L,M,N,O,P,Q
小
,?核外有10个电子微粒: 1
2,,,3,,阳离子:、、、、; MgNHHOAlNa34
,3,2,,,阴离子:N、O、F、OH、NH; 2
分子:Ne、HF、HO、NH、CH 234,核外有18个电子微粒: 2
Ar、HCl、HS、SiH、HO、PH、P、CH 24223226
,1元素原子核结构的特殊性:H原子核中无中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H、Li、Na31
等,并不是全部都是碱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4
Al、H、Be.
注意:?电子层不依赖电子的存在,即该层没电子并不能说没有此电子层. 原子并不是实心的. ?
?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因为还需要电子排布相同,才是同种元素,它们应是不同分子或离子.
?H元素的平均质量…….(平均质量针对元素讲,因为有3种氢元素) ?单质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层结构.(×)例如:副族. 2.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起着周期性变化(因为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是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主要因数.粒子的核电荷数相同,粒子的电子层数愈多,粒子半径愈大;粒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粒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
??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单质呈现“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的氧化物呈现“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现“碱?两性氢氧化物?酸”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愈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气,元素的金属性愈强.
?元素的氢氧化物的碱性:氢氧化物碱性愈强,则元素的金属性愈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愈容易,元素的非金属性愈强.
?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愈强,元素的非金属性愈强.
注意:?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内金属与非金属过渡的金属元素一般具有两性.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比较多少不能判定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应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氢氧化物不一定都显碱性,如Al(OH)、HAlO铝酸 333
3. 元素周期表:(从IIIB族,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一)元素周期表:
注意:原子序数为奇数的是奇数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为偶数的是偶数主族的元素;
11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递变
性 质 递 变 举 例
2+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r,r,r??r,rr,注意:NaMgAlSCl Fe3+相邻周期元素前一周期元素的阴离子r Fe
半径大于后一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 rrrr,,, 2,2,,2,SCaClK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活泼性:Na,Mg,A非金属活泼增强 性:P,S,Cl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NaOH强碱,Mg(OH)弱碱,Al(OH)23弱、酸性逐渐增强 两性;HSO强酸,HClO最强酸 244
Na Mg Al Si P S Cl 最高正价从+1,+7逐渐变化,最低负+1 +2 +3 +4 +5 +6 +7
,4,2,1 ,3价=族序数 ,8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稳定性:PH,HS,HCl 32
形成难易 难?易
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 F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氟元素无正2
价)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递 变 规 律 举 例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r,r,r,r,r LiNaKRbCs同 渐增大
金属活动性:Li,Na,K,Rb,Cs 主 最外层电子愈易失去,元素的金非金属性:F,Cl,Br,I
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最活泼非金属:F 族 最活泼金属:Cs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碱性:LiOH,NaOH,KOH 元
增强,酸性逐渐减弱(酸都有氧最强碱:CsOH
化性) 酸性:HClO,HBrO,HIO 444素
(酸性意味生成盐和水) 最强酸:HClO 4
元素的化合价: 氟元素无正价(氧元素与F结合时,显从
最高正价=主族数 正价,但无最高正价+6);最外层电子
最低负价=主族数 达4个或4个以上元素开始有负价;具,8上
有负价的元素,其正价常有变价
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稳定性:HO,HS;HF,HCl,HBr,22到
形成难易 HI
易?难
12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Cl,Br,I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氧化性:F2222 下 渐增强 还原性:Li,Na,K,Rb,Cs 性
质
递
变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特点:
?气态氢化物显碱性的元素是N;
?最强的无氧酸是HI酸;
+,形成最轻单质的元素,或既可形成M,又可形成的元素是H; ?M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或单质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或气态氧化性(CH)中氢4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C;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无含氧酸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是S; ?
?单质最容易着火的元素是P;
?能形成AB型的化合物的元素有H、O、Na、C(HO、NaO、CH等). 22222222
,3,121,,,CaClBeCl,,22XY离子化合物2,XYAlClFeCl副族,,,3,33CaH2,,XY,3(五)XY、XY: 23XY,6,2,242,,,COCS,22,XYSO33,XY共价化合物2,,SO2,,
注意:?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若两个相同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若两个原子核外电子排步相同,则它们属于用种元素.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讲种类,又讲个数)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核素.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一定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同一种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同位素与同位素((之间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最外层有4个电子的可能是VIA(如S)或IVA(如C).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例如:Na和Na) 4.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离子键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成键条件:活泼金属(如钾、钠、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氯、溴等)通过原子间得失电子
,+(形成阴阳离子;或活泼金属氨根(NH)与非活泼金属酸根或OH. 4(((((((((((((((((((((((
13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注意:?静电作用是指阴、阳离子间的引力(阴阳离子之间)和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达到平衡.
?阴、阳离子成键后整个体系的能量降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有:离子半径和电荷.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越强.
?离子键的强弱影响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例:r,r,NaCl的离子键比Na+K+
KCl的离子键强,NaCl的熔点比KCl的熔点高.常用作耐火材料的AlO、MgO是半径小、23电荷高的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一般具较大硬度,较高沸点.很多离子化合物能溶于水,在熔化状态和水溶液中
,能导电(CaF离子化合物不溶于水).离子化合物在蒸汽状态下,可存在单个分子.(离,2
子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存在分子 × )
?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NHCl 4?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的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成键实质:共用电子对与两核间的相互作用.
成键条件:?一般由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
?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原子.一个原子能提供多少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就可以形成多少个共价键.
注意:?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例如:稀有气体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例如:NHCl是离子化合物 4
2,?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例如:以O的原子团 2?化学键是指分子中或晶体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注意:?化学键形成的本质原因就是相互化合的原子趋于稳定结构时,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一定都是化学键.
?相互作用包含了电子间、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和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当两者达到平衡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分子间作用力(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理性质,化学键影响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的原子之间存在的既不是离子键,也不是化学键,而是分子作用力. ?离子键、共价键的实质是电性的相互作用.
?稀有气体不形成双原子分子是因为它以达到稳定结构.
?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例如:稀有气体.
附:(一)常见几种物质的结构式如下:
14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化 学 式 结 构 式 化 学 式 结 构 式 ,NN NCH2 4 :N??N:电子式: HCH ..H 不能写: N??N
.. HNHNH COO=C=O 3 2 H HCl H—Cl HClO H—O—Cl
HOH—O—O—H 22 o 既含非极性键,又含极性键 HSO24 H—O—S—O—H O HO2oHH
(二)共价键类型:
项 目 非 极 性 键 极 性 键
定义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由不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
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相同 不同
能力
共用电子对位不偏向任何一方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置
成键原子的电不显电性 显电性
性判断依据
单质分子(如H、Cl)和某 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根和22
举例 些化合物(如NaO、HO)中氢氧根中都含有极性键 2222
含有非极性键
(三)共价键的重要性质—键参数
概 念 对 分 子 的 影 响 键能 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生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键越稳固,分子
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 越稳定
键长 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稳固,分子越稳
定(熔沸点越高)
键角 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夹角 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注意:离子电荷数越大,键能越大;离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
、第六章、第六章六、第六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章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1. 氧族元素的单质极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递变规律:
元 素 符 号 氧(O) 硫(S) 硒(Se) 碲(Te)
,2,,4,,6,2,,4,,6,2,,4,,6,2 化合价
15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减弱
色态 无色气体 淡黄色固体 灰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单熔沸点 逐渐增高 质
密度 逐渐增大
跟H反燃烧或爆炸 加热时反应 加热时反应 不直接反应 2
应
氢化物的稳定很稳定 加热可分解 不稳定 很不稳定 性
氧化物 , SO、SO SeO、SeO TeO、TeO 232323注意:?氧族元素都能与金属直接化合.(×) 例如:钋为金属,与金属不能直接化合. *?能把一种物质氧化成最高价,则它的氧化性强(一个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性弱于氧化剂的氧化性,前提是此反应不应是可逆反应).例:Fe+S=FeS Fe+Cl?FeCl 得氧化性:Cl232,S.
*?元素将非金属性(氧化性),物质将氧化性(还原性);Na的最高价氧化物NaO,不是2NaO?这是过氧化物. 22
*?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O?O 32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分子内原子种类也要相同,像与D不能互称同素异形体. H212
?氧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RO)对应的水化物均为HRO,其水溶液呈酸性.(O除外) 324(((?HSeO酸性,HSO酸性?例外.(氧族元素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随氧族元素核电2424
荷数递增而减弱×)
?硒是半导体,碲能够导电.
?少量SO通过CaCl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 生成HCl和CaCO?此反应不发生. 223? Te无法与H发应.(氧族元素与H发应生成的氢化物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 ×) 22
2. 单质硫的重要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氧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同周期的卤素的非金属弱. 不溶于水,
,单质硫的重要物理性质:S的溶解性 微溶于酒精,?跟金属反应—氧化性: ,易溶于CS 2,2Na+S NaS 2
Fe+SFeS (放热反应,用酒精加热一会儿,即撤去,放出热足以维持反应进行)
2Cu+S CuS(黑色) 2
?跟非金属反应:
H+S HS (S显氧化性) 22
点燃S+O SO(S显还原性) 22
?跟化合物反应:
6HNO(浓)+S HSO+6NO?+2HO 32422
2HSO(浓)+S 3SO?+2HO(S不与稀HSO发应) 242224
6KOH+3S 2KS+KSO+3 HO (歧化反应) 2232
注:S可以与浓HSO发应,也可与KOH反应,不能就此说明S具有两性?这是氧化还原反24
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16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3. 臭氧: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比氧气易溶于水. ?不稳定性:2O=3O32
?强氧化性:氧化性比氧气强
O+2KI+HO 2KOH+I+O (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O) 32223
O+KCN KOCN+ O(O除KCN污染) 32 3
O+Ag AgO+O 322
?漂白和消毒.
放电 注意:?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会产生臭氧:3O2O 2 3?保护臭氧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氟氯烃的排放量;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4. HO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水现弱酸性. 22
?不稳定性:HO在高纯和低温时很稳定,但加热、光照、有杂质纯在时,易发生分解; 22
2HO 2HO+ O? 22222,,2,?氧化性:HO可将SO、S、、Fe等氧化,自身则被还原为HO: I2222++, 2,3,2H+ HO+2I+2HO(酸性条件下) H+ HO+?+2HO(酸性条件下) IFeFe2222222
PbS+4HOPbSO(白色沉淀)+4 HO SO+ HOHSO 224222224?还原性:HO遇强氧化剂(如:KMnO、Cl等)时,表现出还原性,并被氧化为O: 22422
+2+, 2MnO+5 HO+6 H 2 Mn+5O?+8 HO 22224
HO+Cl 2HCl+O? 2222
?漂白和杀菌.
5.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SO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2
易溶于水.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与酸反应:SO+HOHSO(亚硫酸) 222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CaO CaSO(白色沉淀) 32
与碱反应:2NaOH+SO NaSO+ HO;NaOH+SO NaHSO;SO+Ba(OH) 22322322
BaSO?+HO(BaSO溶于盐酸) 323
与盐反应:NaHCO+SO NaHSO+CO (酸性HSO,HCO) 32322323催化剂
?还原性:2SO+O2SO(SO在通常状况下为晶体,SO通常状况下为固体) 22 332
SO+Cl(包括卤素)+2HO HSO+2HCl 22224
?氧化性:SO+2HS 3S?+2HO 222
?漂白性:SO的漂白原理与NaO、HO、O、HClO不同,SO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2222232稳定的无色物质,这些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恢复原色,而NaO、HO、O、HClO的漂白性22223是由于它们的强氧化性,且漂白后颜色不会恢复:
通入SO加热沸腾2,通入SO,,,,,红色褪去,,,,,又变成红色 2,,,,,,,溶液变红,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Cl通入加热沸腾,2 ,,,,,,红色褪去,,,,,不变红色通入Cl2,,,,,,,先变红后褪色(氯水酸性,HClO氧化性),
附:活性炭、硅藻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也可漂白,但属物理变化.
注意:?Cl+SO+2HO HSO+2HCl若Cl与SO等物质的量混合,则二者都失去,2222422漂白作用.
?实验室制SO用NaSO与一定浓度的HSO反应制SO(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体现HSO22324224
,的酸性),虽是“固+液气”,但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因为NaSO是固体粉末,而不是块状23固体.
17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SO+2NH?HO (NH)SO+HO用于除SO尾气. 23242322
?亚硫酸溶液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HSO. 24
??SO对大气的污染: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死亡.空气中的SO22
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空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降下就形成酸
雨.正常雨水的pH值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防止SO对大气的污染:一是要控制使用燃煤锅炉,把煤转化为煤气;二是对煤进行洗选2
加工或脱硫处理(加生石灰脱硫: SO+CaOCaSO 2CaSO+O2CaSO);三是对燃23324煤、冶炼厂废气等进行除尘、排烟脱硫处理,回收SO,变废为宝. 2
+,附:HS(H—S—H)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并且有可燃性.HS(氢硫酸,弱酸) H+HS,22
3+,氢硫酸的还原性大于HS气体的还原性.HS不能与Fe、MnO共存. 224
?HS放在空气中变浑浊:2HS+O(不足) 2S?+2HO 2222
?检验HS:用醋酸铅试纸 HS+Pb(Ac) PbS?+2HAc 222
用CuSO:CuSO+HS CuS?+ HSO 44224
点燃?可燃性:2HS+O 2S+2HO (O不足,HS气体不完全燃烧) 22222
点燃2HS+3O 2SO+2HO (O充足,HS气体完全燃烧) 222222
高温 ?不稳定性:HS S+ H 22
?还原性:HS+HSO(浓) S+SO?+2HO 22242
3HS+2HNO(稀) 3S?+2NO?+4HO 223
HS+Cl 2HCl+S 2HS+SO 3S?+2HO 22222
NaS+HS 2NaHS 2HS+ HSO=3S?+3HO(弱氧化性) 222232+2+ ?实验室制法:FeS和稀HSO或盐酸制HS气体:FeS+2H 2Fe+HS?(用浓HSO242224
不能制HS) 2
,2,,2,?尾气处理:HS+2OH=S+2HO(HS+OH=HS+HO 碱液少量) 2222
6.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吸水性:HSO+nHOHSO?nHO 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H、O、24224222
CO、SO、HCl、Cl、CH等,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和一些还原性气体(如HI、22243HBr、HS等). 2
?脱水性:浓硫酸对人体皮肤有强烈腐蚀作用. (((
?强氧化性:加热氧化性更强.
?跟金属反应:加热时,大多数金属(Au、Pt除外)可被浓硫酸氧化:
Cu+2HSO(浓) CuSO+2HO+SO? 24422
2Fe+6HSO(浓) Fe(SO)+3SO?+6HO 2424322
?跟非金属反应,加热时浓硫酸可氧化除卤素、N、O、H以外的非金属: 222
C+2HSO(浓) 2HO+CO?+2SO? 24222
2P+5HSO(浓) 2HPO+5SO?+2HO 243422
?跟化合物反应:
HSO(浓)+ HS S?+2HO +SO?(HS不能用HSO(浓)干燥的原因) 24222224
HSO(浓)+2HBr Br+ SO?+2HO 24222
18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注意:?浓硫酸遇紫色石蕊不变色(浓硫酸无酸性,不能电离氢离子). ?2NaCl+ HSO(浓)=NaHSO+HCl??HSO(浓)体现高沸点,不挥发性. HSO(浓)主要是S2442424+表现出氧化性,所以是氧化性的酸;稀HSO是H表现的氧化性是酸的氧化性,而不是氧化24
性的酸.
?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被HSO(浓)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反应)表现出HSO(浓)的强氧2424化性.
?足量Cu与1mol HSO(浓)反应理论上可生成0.5 mol SO气体,但Cu 和HSO(浓)生成水24224稀释HSO(浓) 24
,所以气体小于0.5 mol.当加热时间足够长,水比浓硫酸易挥发(不是浓硫酸的吸水性,而是反应加热,水挥发),产生气体可能等于0.5 mol.
+?硫酸与活泼金属放H,体现硫酸中H的氧化性(不是酸性,可以是氧化性,但不是强氧化2
性),硫酸和NaOH、CuO反应,体现硫酸的酸性,硫酸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体现硫酸的酸性.
2,2,稀HSO247. 对SO的检验:?待测液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有SO ,,,,,,,,,,,,,33,
+2,离子反应:2H+ SO= SO+HO 223
注意:可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硝酸.
?加入B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刺激性气体. 22,附:(一)对SO的鉴定: 4
BaClaq足量HCl2甲:试液白?沉淀不溶 ,,,,,,,,,,
+2,2,(若含有Ag、Hg、SO) 23
Ba,,NOaq足量HNO323乙:试液无?,,,,,,白? ,,,,,,
Ba,,NOaq足量HCl32丙:试液,,,,,,无?白? ,,,,,
2,,2, (若含SO,酸性环境中,它易被NO氧化为SO) 334
+足量HClBaClaq2,2丁:试液无?(无Ag、Hg)白?(?) ,,,,,,,,,,2
+,注意:Ba(NO)+SO+HO?BaSO?(加水等同于加H,又有NO,把BaSO氧化成BaSO) 32224343
,2,2,,,(二)若和SO同时存在,应先用可溶性钡盐将SO检出,然后在检验(若先检验,ClClCl44
2,则加入AgNO可能与SO产生AgSO白色沉淀,而AgCl和AgSO都不溶于强酸中,故324244
2+++不行);同理,Ba与Ag同时存在,应先用可溶性氯化物溶液将Ag检出,然后在用硫酸或、2+硫酸盐溶液检验Ba.
(三)筛选最佳方法:如鉴别NHCl、KCl、(NH)SO、KSO四种无色溶液,若选用Ba(OH)4424242则最为简便.
KSO?BaSO? NHCl?NH? KCl?既无白色沉淀又有无NH (NH)SO?既有白色沉244433424淀又有NH 32+注意:?AgCl、PbCl(Pb浓度较大)、BaSO、BaCO、BaSO均为白色沉淀. 2334
?Ba(NO)+NaHSO= BaSO?+NaNO+ HNO 324433
8. Na、Mg、Al为轻金属Ba、Cu、Ag、Au为重金属,一般重金属中毒,都可转化成不溶于任何溶液的BaSO、AgCl等,排除体外. 4
、第七章、第七章七、第七章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1. 碳族元素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五种元素,位于周期IVA
19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族.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易形成共价键,难形成离子键(但NaCO、NaSiO、CaC等是离2332子化合物),C、Si、Ge、Sn的+4价是稳定的,而Pb的+2价是稳定的.碳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RH,从上至下稳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有: HRO、HRO、R(OH),423444从上至下酸性依次减弱,碱性依次增强.
元素名颜色、状态 密 度 熔 点 沸 点 称
碳 金刚石:无色固体 石墨:灰逐 逐 逐
黑色固体 渐 渐 渐
增 降 降 硅 晶体硅:灰黑色固体
高 低 低 锗 银灰色固体
(C?Sn??Pb锡 银白色固体
?) 铝 蓝白色固体
C+2HSO(浓) CO?+2SO?+2HO C+4HNO(浓) CO?+4NO?+2HO 242223222
PbO+8HCl(浓) 3PbCl+Cl?+4HO?制Cl 223422
PbO+4HCl(浓) PbCl+Cl?+2HO?制Cl 22222
3CO+FeO 2 Fe+3CO 232
高温 C+ HO H+CO(水煤气) 22
注意:?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石墨的稳定性大于碳);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 ?碳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
?碳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其余碳族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例如硅,在自然界无单质存在). ?鍺、铅无最低负价?金属;鍺或硅是半导体.
?CO不与HF反应;C不与HF反应;C不与NaOH反应. 2
?HF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保存在塑料瓶中或铅皿瓶中.
?证明C、Si为同素异形体的方法:点燃,产物都只有CO. 2
2. 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晶体硅结构类似金刚石,熔点高,硬度高,但比金刚石低,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单质硅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除F、HF和强碱外,不与其他氧化剂、强酸反应.加热能2
在氧气中燃烧.
Si+2NaOH+HO NaSiO+2H? Si+2F SiF 223224
?自然界没有单质硅的存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SiO的方法制取单质硅 2
3. 二氧化硅:?SiO为空间网状原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2
?SiO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定条件下可反应: 2
高温 SiO+2C Si+2CO? SiO+4HF SiF?+2HO 2242
高温 CaO+ SiO CaSiO2NaOH+SiO NaSiO+HO 23 2232NaSiO+2HCl+ HO=2NaCl+HSiO? NaSiO+2HCl =2NaCl+HSiO? 232442323, CO+NaSiO+ HO HSiO?+ NaCO SO+NaSiO+ HO HSiO?+ ,22322323223223NaSO 23
SiH+2O=SiO+2HO?SiH不与空气共存. 42224
高温 NaCO+ SiO NaSiO+CO??这个例外,不能说明碳酸比硅酸强. 232232
20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高温 SiO+2C Si+2CO??这个例外,不能说明碳的还原性比硅的还原性强. 2
HSiO(原硅酸) HSiO(硅酸)+ HO 原硅酸、硅酸难溶于水. 44232
Si+2NaOH+2HO= NaSiO+2H? Si+3HO= HSiO+2H? 22322232
HSiO+ 2NaOH= NaSiO(有粘性,俗称水玻璃)+2HO 23232
以SiO为原料制HSi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23
2NaOH+SiO NaSiO+HO CO+NaSiO+ HO HSiO?+ NaCO ,223222322323
+5+5SiO不与HO反应,但SiO是HSiO的酸酐(Si的化合价相同,又如HO?O)注:NN22223325?所有酸酐与水反应都生成相应的酸.(×)
?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硅存在于地壳中的各种矿物和岩石中的形式是SiO2和硅酸盐)
如:硅酸钠 NaSiO(NaO?SiO) 高岭石 Al(SiO)(OH) (AlO?2SiO?2HO) 23222542322注意:NaSiO(与NaCO具有相似性,显碱性)保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 2323
4. 人造刚玉:AlO(主要原料);AlO陶瓷可用于制造人造骨;水玻璃可做粘合剂及耐火2323
材料(金刚石,石墨不能做耐火材料).
注意:?用于人工降雨有CO和AgI,但还要保存食品的良好制冷剂,是CO(干冰). 22?混合物无固定熔点,如沥青,玻璃.
5. ?硅酸钠可存放于玻璃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与氢氧化纳一样,可用玻璃瓶保存,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氢氟酸不能存在于玻璃瓶中.
第一章 氮族元素复习
一、知识点:
1、氮族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主要化合价有:-3、+3、+5
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RH,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RO或HRO 33343、氮气:电子式 __ 结构式 __ ,由于分子内含有叁键,所以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 4、NO与NO比较 2
颜色 毒性 水溶性质
性
NO 无色 有毒 不溶 易被氧化
NO 红棕有毒 溶 与水反应 2
色
红棕色(NO 、Br蒸气); 淡黄色固体(S 、AgBr、NaO)不能忽视:2NO?NO ; 22222245、红磷无毒,而白磷有剧毒 ;红磷不溶于水和CS,白磷不溶于水,但易溶于CS 22
),正四面体结构. 6、白磷着火点很低(40?)易自燃,保存在水中 ; 白磷是4原子分子(P47、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是化学反应过程
21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8、NH无色刺激性气味,NH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氨分子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33
性分子,极易溶于水,可用喷泉实验来证明, NH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氨气溶于水呈弱碱3
-+性,在氨水中含有HO、NH、NH?HO等分子,有NH、OH等离子,氨气与酸反应生成23324
铵盐,氨的还原性体现在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实验室制氨的方程为 ,干燥剂为碱石灰,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验满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另一种是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非极性分子:分子中各原子分布均匀对称的,如CO,CH,O,Cl: 极性分子:分子中各原子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2422
如HO,HCl,NH) 23
9、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与碱共热都产生NH,铵盐受热分解一般会产生氨气,检验3
铵盐的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10、硝酸?酸的通性。注意向浓硝酸中滴入几石蕊试液的现象是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特性:?不稳定性,即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方程4HNO==2HO+4NO?+O?,故应将硝酸3222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放在冷暗处,浓硝酸往往呈黄色是因为浓硝酸中含有NO。而工业盐酸呈 2
3+____色是因为Fe。
?强氧化性;一般情况下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且浓度越大2
氧化性就越强。能溶解除铂金以外的所有金属;与部分非金属反应如:炽热的碳与浓硝酸反
2+应;硫与浓硝酸反应;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如与HS.FeO.Fe(OH).Fe 等反应。 22
?Al、Fe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
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叫王水,氧化能力比硝酸强,能使一些不溶于?
硝酸的金属如Au、Pt等溶解。
(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硝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结合金属阳离子,另一部分作氧化剂生成气体(包括NO与NO)。 2
二、 会过量问题的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三、重要反应方程式: 高温高压 1、N + 3H 2NH(工业合成氨方法) 22 3催化剂 放电 2、N + O == 2NO 22催化剂 3、4NH + 5O 4NO + 6HO 322?
4、2NO + O , 2NO 22
5、3NO + HO , 2HNO + NO 223
6、4NO + 3O + 2HO , 4HNO (NO与O的体积比为4?3时,恰好完全溶于水) 2232
7、4NO + O + 2HO , 4HNO (NO与O的体积比为4?1时,恰好完全溶于水) 222322点8、Ca(OH)+2 NHCl=CaCl+2NH?+ 2HO 24232燃 ? 10、2P + 3Cl == 2PCl NHCl+ NaOH= 234点燃 ? 11、2P + 5Cl == 2PCl NHHCO= 2543
12、Cu+4HNO(浓)=Cu(NO)+2NO?+2HO 33222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产物为NO) 2
13、3Cu+8HNO(稀)=3Cu(NO)+2NO?+ 4HO 3322
22
www.u-ban.com 精品化学资源集散地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为NO) 14、C + 4HNO(浓) , CO?+ 4NO?+ 2HO 3222
(表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
- +15、 NH + HO?NH?HO? NH+OH32324? NH?HO , NH?+ HO 3232? 16、NHCl , NH?+ HCl? 产生白烟 43
(铵盐不稳定,受热一般易分解) 17、NH + HCl , NHCl 34
(NH与HCl气体通常情况不能共存) 3
点燃 18、4P + 5O = 2PO 强吸水性,作干燥剂 225
19、PO + HO(冷), HPO 2523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0、PO + HO(热), HPO 25234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