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答案以法理学教研室
公布的第一版法理学初阶、进阶答案上形成; 2. 红色字体表示在第三版
中相关题目的已作变更,答案是注册自己看书时做的,大家可以借鉴之。当然,自己“丰衣足食”为最佳。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题目,欢迎大家在跟帖中提出,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3. 进阶第一版与第二版课
后题目无变化。据注册了解,只是偶尔版面的删减与新增,变化可忽略,如若不实,还望大家指出;
4. 不可迷信答案,抓好课
本,夯实基础才是真理。 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
== 法理学教研室 == 导 论 法学与法理学 1. B 2. AD 3. C 4. ABCD 5. ABCD 第一章 法学历史 1. AD 2. A 3. ABCD 4. ABCD 5. B
第二章 法学性质 1. D 2. ABCD 3. ACD 4. ABCD 5. ABC 6.D
第三章 法学体系 1. ACD 2. B 3. BCD 4. BC 5. ACD
第四章 法学教育 1. ABCD 2. ABCD 3. CD 4. BD 5. AB
第五章 法律的概念 1. BC 2. ACD 3. AC 4. B 5. AD
第六章 法律起源和法律发展 1. D 2 ABCD 3. BD 4. ABCD 5. AB
第七章 法律渊源和法律分
类 1. BC 2. CD 3. BD 4. ACD 5. ABC
第八章 法律机构和法律效力 1. D 2. BC 3. C 4. D 5. AC
第九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 1. ACD 2. ABCD 3. AB 4. AB 5. ABD
第十章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1. D 2. A 3. B 4. A 5. ABD 第十一章 法系 1. BCD 2. B 3. ABCD 4. BC 5. BC
第十二章 法治概述 1. A
2. D 5. AC
第五章 法律价值总论 3. ACD 4. C 5. ABCD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1. ABCD 2. CD 3. B 4. ABCD 5. B
第十四章 法律制定 1. D 2. D 3. B 4. C 5. AC
第十五章 法律实施 1. B 2. ABD 3. BC 4. ABC 5. C
第十六章 法律监督 1. AC 2. B 3. B 4. ABCD 5. A
第十七章 法律职业 1. ABC 2. ABCD 3. C 4. ABC
法理学进阶课后选择题参考答案
== 法理教研室 == 导论 1. (③) 2. (①) 3. (②) 4. (③) 5. (⑤) 第一章 法律本质 1. (①) 2. (①) 3. (④) 4. (②) 5. (①) 第二章 法律本位 1. (①②③④ 2. (①③⑤) 3. (①②③) 4. (①②③④) 5. (①)
第三章 法律与语言 1. (②④) 2. (①③⑤) 3. (②④⑤) 4. (①④) 5. (④) 第四章 法律功能 1. (①) 2. (①②④) 3. (②③) 4. (②) 5. (②④)
1. (③) 2. (①) 3. (②④) 4. (①) 5. (①)
第六章 法律与秩序 1. (②③④) 2. (②) 3. (②) 4. (②③④) 5. (①②③④) 第七章 法律与利益 1. (①) 2. (④) 3. (③) 4. (①③④) 5. (③)
第八章 法律与平等 1. (①③) 2. (①②③④) 3. (①②③④) 4. (①②③) 5. (①③④) 第九章 法律与自由 1. (④) 2. (③) 3. (①③④) 4. (②) 5. (①②③) 第十章 法律与人权 1. (①) 2. (①)
3. (①②④) 4. (①②③④) 5. (④)
第十一章 法律与正义 第十六 章法律论证 1. (①②③④) 2. (①②③④) 3. (①②③④) 3. (②) 4. (①②③④) 5. 答案缺失
第二十二章 法律与和谐社1. (①④) 2. (①) 3. (①③④) 4. (④) 5. (①②③④) 第十二章 法律方法概论 1. (②③④) 2. (①②③) 3. (①②③④) 4. (①②③④) 5. (②)
第十三章 法律事实与法律判断
1. (①②③④) 2. (①②) 3. (①②③) 4. (①②③④) 5. (①③) 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 1. (①②④) 2. (③) 3. (②) 4. (④) 5. (④)
第十五 章法律推理 1. (②) 2. (③④) 3. (①②③④) 4. (①②④) 5. (②③④)
4. (①②③④) 5. (①②③④) 第十七章 法律与社会 1. (④) 2. (①②)④) 3. (①④) 4. (②③) 5. (③)
第十八章 法律与经济 1. (①②③④) 2. (①②③④) 3. (①) 4. (①②) 5. (①②③④) 第十九章 法律与政治 1. (②) 2. (①) 3. (①②③) 4. (②③) 5. (①)
第二十章 法律与文化 1. (④) 2. (④) 3. (①②③④) 4. (①②③④) 5. (①②③④) 第二十一章 法律全球化1. (①②) 2. (①②③④)
会的构建 1. (③④) 2. (①②③④) 3. (①②③) 4. (②) 5. (①②)
西政考研教材《法理学初阶》课后习题答案
西政考研教材《法理学初阶》
课后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 论 法学与法理学
1. B
2. AD
3. C
4. ABCD
5. ABCD
第一章 法学历史 1. ABD 2. B
3. ABCD 4. ABCD 5. D
第二章 法学性质 1. D
2. ABCD 3. ACD 4. ABCD 5. ABC
第三章 法学功能
1. B
2. A
3. C
4. A
5. B
第四章 法学体系 1. ACD 2. B
3. BCD 4. BC 5. ACD
第五章 法学方法 1. C
2. B
3. C
4. BCD 5. BD
第六章 法学教育 1. ABCD 2. ABCD 3. CD
4. BD
5. AB
第七章 法与法律 1. BC 2. ACD 3. AC 4. BC 5. B
第八章 法律演进 1. D
2 ABCD 3. BD
4. ABCD 5. A
第九章 法律结构 1. D
2. BC 3. B
4. C
5. AC
第十章 法律分类 1. AC 2. BCD 3. BD 4. ACD 5. ABC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1. A
2. BC 3. B
4. D
5. D
第十二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
1. ACD
2. ABCD
3. AB
4. AB
5. ABD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 1. B
2. A
3. ABC 4. ABD 5. AD
第十四章 法律实现 1. ABCD 2. C
3. CD
4. BCD 5. ACD
第十五章 法系 1. BCD 2. B
3. ABCD 4. BC 5. BC
第十六章 法制与法治 1. A
2. D
3. ACD 4. C
5. ABD
第十七章 立法 1. D
2. D
3. B
4. C
5. AC
第十八章 守法 1. B
2. ABD 3. ABC 4. BD 5. ABC
第十九章 执法 1. ABD 2. ABCD 3. ACD 4. ABC 5. A
第二十章 司法 1. B
2. BC 3. ABC 4. AB 5. B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1. AC
2. B
3. B
4. ABCD 5. A
第二十二章 法律职业 1. ABC
2. ABCD 3. C
4. ABC
5. AC
第二十三章 法律程序 1. ABCD 2. CD
3. B
4. ABCD 5. B
第二十四章 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 1. CD
2. ABCD
3. CD
4. D 5. C
法理初阶、进阶答案
《法理学初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论 1.B 2.AD 3.C 4.ABCD 5.ABCD
第一章 1.BD 2.A 3.ABCD 4.ABCD 5.B
第二章 1.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D
第三章 1.ACD 2.B 3.BCD 4.BC 5.ACD
第四章 1.ABCD 2.ABCD 3.CD 4.ACD 5.ABC
第五章 1.BCD 2.ACD 3.AC 4.B 5.AD
第六章 1.D 2.AC 3.BD 4.ABCD 5.AB
第七章 1.B 2.CD 3.BD 4.ACD 5.ABC
第八章 1.D 2.ABC 3.AC 4.ABD 5.AC
第九章 1.ACD 2.ABCD 3.AB 4.ABD 5.AB
第十章 1.D 2.AD 3.B 4.A 5.ABD
第十一章 1.CD 2.B 3.ABCD 4.BCD 5.BC
第十二章 1.A 2.D 3.ACD 4.C 5.ABCD
第十三章 1.ABCD 2.CD 3.B 4.ACD 5.B
第十四章 1.A 2.D 3.B 4.C 5.AC
第十五章 1.B 2.ABCD 3.AD 4.ABC 5.C
第十六章 1.C 2.B 3.ABC 4.ACD 5.BCD
第十七章 1.ABC 2.ABCD 3.C 4.AB 5.AC
《法理学进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论 1.ACD 2.B 3.D 4.ABD 5.C
第一章 1.ABD 2.A 3.ABCD 4.BC 5.AC
第二章 1. ①②③④ 2.①③⑤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
第三章 1. ① 2.④ 3.③ 4.② 5.③
第四章 1. ① 2.①②④ 3.②③ 4.② 5.②④
第五章 1. ① 2.②④ 3.① 4.③ 5.①
第六章 1. ①④ 2.① 3.①③④ 4.④ 5.①②③④
第七章 1. ① 2.①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 5.④
第八章 1. ① 2.②③④ 3.② 4.② 5.①②③④
第九章 1. ②③④ 2.①②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④
第十章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
第十一章 1. ①②③ 2.①②④ 3.① 4.④ 5.③
第十二章 1. ① 2.③ 3.①②④ 4.①②④ 5.②③④
第十三章 1. ②③④ 2.④ 3.②④ 4.④ 5.①③
第十四章 1. ④ 2.④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五章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3.①②④ 4.①②③ 5.①②③
第十六章 1. ② 2.① 3.①③③ 4.②③ 5.②
第十七章 1. ④ 2.④ 3.①③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八章 1. ② 2.①②③ 3.①②③ 4.③ 5.①②③
第十九章 1. ①② 2.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
[知识]西政考研教材《法理学初阶》课后习题答案
西政考研教材《法理学初阶》
课后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 论 法学与法理学
1. B
2. AD
3. C
4. ABCD
5. ABCD
第一章 法学历史
1. ABD
2. B
3. ABCD
4. ABCD
5. D
第二章 法学性质
1. D
2. ABCD
3. ACD
4. ABCD
5. ABC
第三章 法学功能
1. B
2. A
3. C
4. A
5. B
第四章 法学体系
1. ACD
2. B
3. BCD
4. BC
5. ACD
第五章 法学方法
1. C
2. B
3. C
4. BCD
5. BD
第六章 法学教育
1. ABCD
2. ABCD
3. CD
4. BD
5. AB
第七章 法与法律
1. BC
2. ACD
3. AC
4. BC
5. B
第八章 法律演进
1. D
2 ABCD
3. BD
4. ABCD
5. A
第九章 法律结构
1. D
2. BC
3. B
4. C
5. AC
第十章 法律分类
1. AC
2. BCD
3. BD
4. ACD
5. ABC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1. A
2. BC
3. B
4. D
5. D
第十二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
1. ACD
2. ABCD
3. AB
4. AB
5. ABD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
1. B
2. A
3. ABC
4. ABD
5. AD
第十四章 法律实现
1. ABCD
2. C
3. CD
4. BCD
5. ACD
第十五章 法系 1. BCD
2. B
3. ABCD 4. BC
5. BC
第十六章 法制与法治
1. A
2. D
3. ACD
4. C
5. ABD
第十七章 立法
1. D
2. D
3. B
4. C
5. AC
第十八章 守法
1. B
2. ABD
3. ABC
4. BD
5. ABC
第十九章 执法 1. ABD
2. ABCD 3. ACD
4. ABC
5. A
第二十章 司法
1. B
2. BC
3. ABC
4. AB
5. B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1. AC
2. B
3. B
4. ABCD
5. A
第二十二章 法律职业
1. ABC
2. ABCD
3. C
4. ABC
5. AC
第二十三章 法律程序
1. ABCD
2. CD
3. B
4. ABCD
5. B
第二十四章 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
1. CD
2. ABCD
3. CD
4. D 5. C
旅游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简答:
1、 Q: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A: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或动机。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2、 Q: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 Q: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A: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
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5、 Q: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
A: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
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
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
d最早的旅行支票
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
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6、 Q: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A:(1)原因:
①从需求方面看:a 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b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e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f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②从供给方面看:a 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b 政府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意义:
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
②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的发展。
1、 Q:在对旅游活动进行类型划分方面,有哪些常用的标准?
A:地理范围,旅行距离,组织形式,旅游目的。
2、 Q:试分析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的差别。
A:①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则限于在旅游者居住的国境内进行;而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跨越国界。
②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存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并且 在国内各地之间的往来通常不需要办理准入手续;而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常常会遇到语言和其他文化障碍等问题,并且通常须按照有关国家的要求办理各种必要的入出境手续。
③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 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假定不考虑这些消费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间接和诱导效应);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会造成国家间的财富转移。
3、 Q:试分析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
A: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它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文化性。
4、 Q: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A:(1)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意义:
①对于普及性:a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b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②对于综合性:a 有助于我们关注中转旅游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针对已经到访的游客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开拓;b 有助于我们认清在满足旅游者需要、提高目的地旅游产品质量方面,各有关行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对于地理集中性:a 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b 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旅游承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④对于季节性:a 有助于认清季节性危害旅游业经营的严重性;b 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c 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策划与开发,尤其是策划和开发具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5、 Q: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旅行与逗留、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就业性
6、 Q:试述你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
A: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简答:
3、 Q: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 A:(1)条件: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2)意义: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有现实的知道意义。
4、 Q: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A:身体方面、文化方面、人际(社会交往)方面、地位和声望方面。
5、 Q: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
A:(1)个人因素:个人心理类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支付能力;
(2)①个人心理类型:不同心理类型的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不一样;
②年龄:a 年龄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b 年龄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差异;
③性别:a 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的不同;b 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角色的不同;
④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 ⑤支付能力:支付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6、 Q:试分析消遣型旅游者以及差旅型旅游者群体的基本特点。
A:特点:(1)消遣型:a 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b 季节性很强;c 在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对具体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d 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e 大多对价格较为敏感。
(2)差旅型:a 在绝对数量上虽然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b 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c 对于出游目的地基本上没有选择自由;d 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e 对价格一般不太敏感。
7、 Q:简述心理类型的种类以及不同心理类型者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A:①自我中心型: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去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倾向于选择去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 ②近自我中心型:(过渡型)
③中间型: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没有什么苛求,但一般都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区;
④近多中心型:(过渡型)
⑤多中心型: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地处遥远、文化差异大,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地,特别不愿意随大流去那些流行的旅游热点。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
简答
1、 Q:试归纳旅游资源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A:(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类;
(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遗产、现代人文吸引物、抽象人文吸引物;
(3)旅游服务型旅游资源:旅游住宿设施景型、旅游餐饮场所性、旅行社景型、旅游交通设施/机构景型、旅游教育/科研机构景型、旅游管理机构景型、特种劳务/服务场所景型。
2、 Q: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A: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地域性、季节性、观赏性。
3、 Q:决定旅游资源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①该旅游资源本身的固有质量;②其坐落地点。
4、 Q:试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A:①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必要的人力开发,才能造就方便旅游者开展活动的旅游环境,从而使其吸引力能够得意有效地发挥;
②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已经或正在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资源,同样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再生性开发从而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5、 Q: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A:①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②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③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6、 Q:试述并解释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A:⑴突出独特性:①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②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③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
⑵讲求经济的原则;①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②当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时,也许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对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预测,分期分批和有重点地优先开发某些项目,而不宜无计划地盲目开发;③在项目开发和建设工作中,应注意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
⑶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7、 Q:保护旅游资源意义何在?
A: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能够兴旺发展的根本保证。
8、 Q:讨论保护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A:①针对自然作用所带来的危害,主要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
②针对因游客方面的原因而对旅游资源可能带来的危害,应加强本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当地的旅游接待力,正视超负荷接待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
③针对旅游旺季有可能出现的“人满为患“的情况,应有计划地及时采取可能的手段, ④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及珍稀动植物区域等应架设隔离装置,避免游客触摸攀爬或进入其中,对违反有关规定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轻重给以批评、课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⑤对其他认为原因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⑥应重视科学研究,合理编制开发规划,避免在风景区内及其周围区域建设与该地景观
不和谐的建筑,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
第五章 旅游业
简答:
1、 Q:试分析旅游业的性质。
A: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2、 Q: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
A:综合性、关联性、涉外性、脆弱性、季节性
3、 Q:简述欧美国家和我国对旅行社的分类。
A:(1)欧美:旅游批发经营商,旅游零售商;
(2)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4、 Q:简述团体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
A:(1)从旅游者需求方面看:①它所提供的全程活动安排使旅游者感到方便安全,可以免除旅游的费心劳神之苦;②由于组织这种旅游产品的旅行社是成批量地购买住宿设施的床位、交通客票及其他旅游供应产品,因而在价格上享有折扣优惠;
(2)从旅行社供给方面看:由于包价旅游产品便于实行批量生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旅行社扩大经营。
5、 Q:饭店等级评定标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评定工作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A:(1)内容:设施和设备、服务项目、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程度、外界的印象;
(2)原则:①饭店所取得的星级表明该饭店所有建筑物、设施设备及服务项目均处于同意水准;
②饭店取得星级后,如因设施改造而发生建筑规格、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的变化,或因关闭或取消原有设施设备、服务功能或项目而导致达不到原星级标准的,必须向原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申报,接受复核或重新评定;
③某些特色突出或极具个性化的饭店,若自身条件与标准规定的条件有所区别,可以直接向全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申请星级。
6、 Q:同独立自营的单体饭店相比,饭店连锁集团何以会有竞争优势?
A:资本优势、技术经济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物资采购优势、管理方面的优势、风险扩散优势。
7、 Q: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运输价格、旅行距离、旅行目的、个人偏好与经验。
8、 Q: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的特点。
A:①无形性:旅游产品属于非物质的无形产品;
②不可转移性:a 指旅游产品在地点上不可转移;b 指同服务相关的设施和用品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
③不可储存性:不可耐久
④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并且是在同一地点发生的。
⑤综合性: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是一种总体性产品,是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接待条件和服务的总和。
9、 Q: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你认为应如何去评判员工的服务质量?
A:礼仪、殷勤程度、速度和效率。
10、Q: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你认为应如何去保证和提高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A:①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②要有做好工作的本领;③要有做好工作的条件;④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
11、Q:旅游景点的经营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A:①雷同开发,忽视自身特色建设;②忽视环境承载力管理;③门票定价缺乏全局思想。
第六章 旅游组织
名词解释:
1、 Q: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
A:⑴旅游业构成的分散性以及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使得有关各方在行动上不存在自动的协调;
⑵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如何建立和推广这一形象,并非私营部门或旅游企业所能及,因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领导;
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束;
⑷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政府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旅游业中来; ⑸为了社会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
⑹出于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即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有必要对旅游业进行干预; ⑺很多国际间的旅游事务,必须由国家政府出面。
3、 Q:政府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可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有哪些?
A:⑴同减小项目投资额有关的优惠政策:①提供投资补贴;②低息贷款;③无息贷款;④延长还贷期;⑤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建筑用地;⑥对开发项目所需进口的建材实行减免关税;
⑵同减小项目经营成本有关的优惠政策:①减免纳税(5~10年);②提供员工培训补贴;③对营业所需的进口物资实行减免关税;④提供特别折扣免税;
⑶同保证投资安全有关的政策。
4、 Q: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
A:a 制定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规划;b 组织市场推销宣传;c 确定并参与旅游开发;d 就旅游发展问题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e 规定和监控旅游服务质量的标准;f 对旅游业的
人力资源进行教育和培训;g 对旅游发展问题进行调研。
第七章 旅游市场
简答:
1、 Q: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A:原因: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在众多的旅游消费者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能力的市场部分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意义:①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②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③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2、 Q:简述细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
A:⑴以地理因素为标准进行划分;
⑵以旅游消费者的某些特点为标准进行划分:人口统计因素、游客的来访目的、游客来访的旅行方式、游客的来访形式。
3、 Q:简述全球国际旅游客流和客源的地区分布格局。
A:⑴客流:在排序前20位的国家中,欧洲地区的国家占到了半数以上,美洲地区始终只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亚洲地区的国家虽然数目不多,但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位次不断上升,数量不断增加。
⑵客源:在国际旅游消费方面一直稳居世界前15位的国际旅游支出国主要包括: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奥地利、瑞典、比利时。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这些国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也就是说,大多都是经济发达国家。
4、 Q:简述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
A:⑴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据绝大比重;
⑵国际远程旅游呈现增长态势,但比近距离旅游更显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外部突发因素的影响;
⑶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美洲(特别是北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三者之间;
⑷随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的相对快速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无论是从客源产生量还是从接待来访人次上看)迅速提高。
5、 Q:在全球国际旅游人次总量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
A:⑴前往邻国或近距离目的地国旅游的费用较小,因而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量较大; ⑵所需时间较短,而且容易把握;
⑶入境手续简便且交通较为便利;
⑷生活习惯、语言以及文化传统比较接近,因而旅游过程中障碍较少。
6、 Q:简述我国旅游业海外客源市场的基本状况。
A:①近程市场: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俄罗斯、东盟、澳大利亚、中东; ②远程市场:a 北美:美国、加拿大;b 西欧:英国、德国、法国。
7、 Q: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A:⑴有关客源国市场潜力的因素,即决定一个国家出国旅游人数、天数以及旅游消费量的各种变量因素,其中包括①人口规模,②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收入水平,③国民收入或财富分配状况,④国民受教育程度或文化水平,⑤城市化程度,⑥人口的年龄构成,⑦闲暇时间,特别是带薪假日的数量;
⑵有关旅游开支的影响因素;
⑶有关目的国的旅游供给形象的因素,尤其是可影响旅游者在所需开支大致相同的各旅游目的国之间进行选择的因素,其中包括:①旅游目的国的知名度,②旅游形象和吸引力,③有无语言障碍及其程度,④每天可游览的经典或参观点的数量,⑤目的地旅游问讯服务的便利程度,⑥目的地气候等。
8、 Q: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
A:⑴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①从欧美地区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费用昂贵;②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⑵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⑶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
⑷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①营销经费不足;②营销和促销技术尚需改进和提高。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
1、 Q:试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A:⑴有利影响:①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②有助于货币回笼;③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④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⑤增加政府税收;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⑦增加就业机会;
⑵不利影响:①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②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③过 分以来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2、 Q:旅游业的发展何以会促进目的地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A:原因:对于旅游接待地来说,来访旅客在逗留期间的消费开支会成为有关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继而通过在目的地经济中的流转会刺激该地经济的发展。
理论依据:“旅游乘数理论”
3、 Q: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A:⑴有利影响:
①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②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③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④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⑤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⑵不利影响:
①不良的“示范效应”;②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③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4、 Q: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A:⑴有利影响:①使当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②使当地的户外体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③使当地的道路以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得以改观;④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⑵不利影响:①造成当地的水质下降、空气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②使当地的人口密度增大,造成人口拥挤、交通阻塞,致使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③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④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⑤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缺乏规划,其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5、 Q:可持续旅游的实施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A:⑴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目的地东道社会的需要和意愿,即使、能够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及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首要目的;
⑵目的地应满足旅游者和旅游业的需求,并不断保持对它们的吸引;
⑶应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基础,包括自然环境资源、人造环境资源和文化环境资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第三版法理学初阶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