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网络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
边边边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边角边 判定角边角 角角边 斜边、直角边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应用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 1、“全等”的理解
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1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夹边相等(ASA)?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夹角相等(SAS)?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 ASA)?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常见考法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证明面积相等;
(2)利用判定公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题目开放性问题,补全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误区提醒
(1)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
(2)不能正确使用判定公理。
轴对称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4.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二、主要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垂直平分钱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底边.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三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三、有关判定
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
3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 ?,
,;?,,(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2.如图,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
,则等于( ) 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
3.如图(四),点P是AB上任意一点,,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APD(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APC??APD的是((((
( )
A((((
A(42? B(48? C (52? D(58?
4 P
D
图(四)
A
4.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B)BC=EF,AC=DF (C)?A=?D,?B=?E(D)?A=?D,BC=EF 5(如图,?ABC中,?C = 90?,AC = 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 若AC = 10cm,则?DBE的周长等于( )
A(10cm B(8cm C(6cm D(9cm
6( 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1处 ,(2处 ,(3处 ,(4处
C
D
A
E
B
7(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 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
A(带?去 B(带?去 C(带?去 D(带???去
8(如图,在Rt?ABC中,,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
,则的度数为( ) 于点E(已知
A(30 B(40 C(50 D(60
9(如图,?ACB??,,则的度数为( )
,BC,BD,则有( ) A(20? B(30? C(35? 10(如图,AC,AD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A
E
D(CD平分?
ACB
D(40?
A
A
C
B
5
C
D
11(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1
2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
OP,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12.如图, ?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
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A. 5cm B. 3cm C. 2cm D. 不能确定
13(如图,OP平分,,,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PO平分 A(
C((AB垂直平分OP
14.如图,已知,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
A((??DAC
C(??DCA D(??
O
CBAB C B
15.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
第1个
A(
二、填空题 第2个 第3个 D(4n B((
1.如图,已知,,要使 ?ABC??ADE,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2.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且AB=5cm,则?DEB的周长为 ________
3.如图,,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只添一个即可)(
6
4.如图,在Δ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若BD=10
__________厘米。 厘米,BC=8厘米,DC=6厘米,则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
BAD AC
5.
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 D 有 个 (
第3个 第1个第2个
6.已知:如图,?OAD??OBC,且?O,70?,?C,25?,则?AEB,________度.
7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AD=BE;?PQ?AE;?AP=BQ;?DE=DP;??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8.如图所示,AB = AD,?1 = ?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 ?ADE,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BPC DACE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
7 B D E C
2.如图,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
(1)求的度数;(2)求证:(
3.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 BC、DE交于点O.
求证:(1) ?ABC??AED; (2) OB,OE .
4.如图,D是等边?ABC的边AB上的一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找出图中的一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E
B C
E8
?ABC和?DCB中,AB = DC,AC = DB,AC与DB交于点M( 5.如图,在
(1)求证:?ABC??DCB ;(2)过点C作CN?BD,过点B作BN?AC,CN与BN交于点N,试判断线段BN与C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
( 求证:(1)?ABC??ADC;(2)(
7(如图,在?ABC和?ABD中,现给出如下三个论断:?;?
; ?(请选择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为结论,构造一个命题( (1)写出所有的真命题(写成“
: 形式,用序号表示)
, A D
B
N
D
C
(
(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
你选择的真命题是:(
1
,
证明:
9
8.已知:如图,B、E、F、C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BE,CF,?B,?C( 求证:OA,OD(
9(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
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2CE(
10.如图,于点D,,AB平分交DE于点F,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
B
E A B
D
A
E
F
C
D C
10
11((7分)已知:如图,DC?AB,且DC=AE,E为AB的中点,
AED??EBC( (1)求证:?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
12(如图?,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
AF=CE,BD交AC于点M(
(1)求证:MB=MD,ME=MF
(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EADC
11
初二数学上全等三角形精讲精练
全等三角形精讲精练
环节一:以题点知,考点回顾:
1、如图1所示,△ABC ≌△AEF ,则下列结论:①AC=AF;②∠FAB=∠EAB ;③EF=BC; ④∠EAB=∠FAC.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2所示,△ABC ≌△CDA ,则(1)AB= ,BC= ,CA= ; (2)∠BAC= ,∠ABC= ,∠BCA= 。 3、已知图3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图1
图2
图3
4、如图4,AE=AD,要使ΔABD ≌ΔACE ,若根据“ASA ”判定,还需增加条件______________; 若根据“AAS ”判定,还需增加条件 。
5、如图5所示,已知AE=CF,∠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DF ≌△CBE 的是( )
A.∠A=∠C B.AD=CB C.BE=DF D.AD∥BC
6、如图6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AD,CB=CD,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 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 对 C.3对 D.4对
B
E A
D
图4
C
图5
图6
7、如图7所示,在Rt △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CD=4,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
8、如图8所示,∠AOB=70°,QC ⊥OA 于C ,QD ⊥OB 于D ,若QC=QD,则∠AOQ=________.
图7
图8
环节二:典例学习,归纳方法:
例1:如图9所示,已知AC=FE,BC=DE,点A ,D ,B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D=FB.
求证:△ABC ≌△FDE.
针对练习
1、如图10所示,点E ,C 在线段BF 上,BE=CF,AC=DF,∠ACB=∠F. 求证:△ABC ≌△DEF.
图10
2、如图11所示,点E ,F 在AC 上,AB ∥CD ,AB=CD,AE=CF.
求证:△ABF ≌△CDE.
图9
图11
例2:如图12所示,已知AB=AC,∠B=∠C ,BD=CE,BE 交CD 于点O ,连接AO.
求证:∠BAO=∠CAO. 针对练习
1、如图13所示,已知AB=CD,AD=BC,O 为BD 中点,过O 作直线分别与DA ,BC 的
延长线交于E ,F 。求证:OE=OF。
图13
图12
方法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14所示,∠ACB=90°,AM ⊥MN ,BN ⊥MN ,AC=CB.
求证:MN = AM + BN.
针对练习
1、如图15所示,已知AB ∥CD ,BE ,CE 分别为∠ABC ,∠BCD 的平分线,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CD.
图
14
图15
方法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如图16所示,已知CD ⊥AB 于D ,BE ⊥AC 于E ,CD ,BE 相交于点O ,OB=OC.
求证:∠1=∠2.
图16
针对练习
1、如图17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BD=CD,DE ,DF 分别垂直于AB ,AC , 垂足为E ,F 。求证:BE=CF.
图17
方法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技能训练,提高有效:
(一)基础考点(A 组)
1、如图1所示,已知点A ,D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 ≌△DEF ,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
A.∠BCA=∠F B.∠B=∠E C.BC∥EF D∠A=∠EDF 2、如图2所示,在△ABC 中,AB=AC,BC=6,E ,F 是高线AD 上的两点,AD=4,则图中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 )
A.6 B.12 C. 24 D.30
3、如图3所示,已知∠1=∠2,则不一定使△ABD ≌△ACD 的条件是( )
A.AB=AC B.BD=CD C.∠B=∠C D.∠BDA=∠CDA
图
1
图2
图3
4、如图4所示,已知∠B=∠C ,添加一个条件使△ABD ≌△ACE (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 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5、如图5所示,在△ABC 中,∠ACB=90°,BE 平分∠ABC ,ED ⊥AB 于D ,如果AC=3cm,那么AE+DE等于___________.
6、如图6所示,在Rt △ABC 中,∠A 为直角,∠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AD=3,BC=10, 则△BDC 的面积是______.
图
4
图5
图
6
7、如图所示,AB 平分∠CAD ,AC=AD。求证:BC=BD。
8、如图12-72所示,AB=AE,∠1=∠2,∠C=∠D 。求证:△ABC ≌△AED 。
9、如图所示,AC ⊥CD ,BD ⊥CD ,M 是AB 的中点,连接CM 并延长交BD 于E. 求证:AC=BE.
10、如图所示,已知OE 平分∠AOB ,BC ⊥OA 于C ,AD ⊥OB 于D. 求证:EA=EB.
(二)能力训练(B 组)
1、如图1所示,AO=BO,CO=DO,连接AD ,BC ,设AD ,BC 交于点P ,结论:①△AOD ≌△BOC ; ②△APC ≌△BPD ;③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以上结论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2、如图2所示,BA ⊥AC ,CD ⊥AC ,AB=CE,AC=CD,则BC 与DE 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在Rt △ABC 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 ,C 做过点A 的直线的垂
线BD ,CE ,垂足分别为D ,E ,若BD=4cm,CE=3cm,则DE=_______cm.
4、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CD,AD=BC,DE=BF,且点E ,F 分别在AD ,CB 的 延长线上。求证:BE=DF。
图
1
图2
图
3
5、如图所示,BD 是∠ABC 的平分线,AB=BC,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PN ⊥CD 于N. 求证:PM=PN.
6、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C=BC,∠ACB=90°,BD 为∠ABC 的平分线,AD ⊥BD 于D. 求证:BE=2AD.
7、如图所示,在△ABC 中,∠B=∠C ,D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E 是AC 的中点. (1)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①作∠DAC 的平分线AM ; ②连接BE 并延长交AM 于点F.
(2)猜想与证明:试猜想AF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环节四:目标检测,落实重点:
1、如图所示,已知AB ∥DC ,O 是AC 的中点。求证:AB=CD。
2、如图所示,已知在△ABD 和△ACE 中,AB=AC,∠BAC=∠DAE ,AD=AE. 求证:BD=CE.
3、如图所示,已知点A ,B 在OP 上,AC ⊥OM ,AD ⊥ON ,BE ⊥OM ,BF ⊥ON ,垂足分别为C ,D , E,F ,且AC=AD。求证BE=BF。
环节五:课后巩固,自我检测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AC=BC,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D 为AC 边上一点, 且CE=CD,你认为AE 与B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已知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且AC=BD,AF=BE。求证∠C=∠D 。
3、如图所示,BE=CF,BF ⊥AC 于F ,CE ⊥AB 于E ,BF 和CE 交于点D ,则∠BAD 与∠CAD 有何关系?
数学初二上全等三角形教学案
全等三角形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
3.经历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了解用图形变换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4.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 教学方法: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预学篇
预学目标: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
预学重难点: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预学内容:
一、自主预习课本相应内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二、通过预习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当两个全等三角形 时, 叫做对应顶点, 叫做对应边, 叫做对应角。
如图:△ABC ≌△DEF ,则对应顶点: ,对应角: , 对应边:
B C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导学篇
导学目标:
F E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
3.经历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了解用图形变换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4.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导学难点: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 导学内容:
一、检查预学情况。 二、新知探究
B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A
D C
E F
如上图所示, 是全等三角形,记作“ ”,读作“ ”.对应顶点有:A 和D 、 、 ;对应边有:AB 和DE 、 、 ;对应角有:∠A 和∠D 、 、 .
注意:在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操作思考
操作要求:
1.任意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2.利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新的图形.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各组代表展示.
师:你是如何剪得的?你能摆出几种新图形?你是如何得到的?
B
E
C
F
思考:怎样改变△ABC 的位置,使它与△DEF 重合?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变化了,对应边、对应角的大小有变化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四、尝试交流
1.如图△ABD ≌△CDB ,若AB =4,AD =5,BD =6, ∠ABD =30°,则 BC =,CD =CDB =
D C
2.如图△ABC ≌ △DCB , (1)写出图中相等的边和角.
(2)若∠A =100°,∠DBC =20°,求∠D 和∠ABC 的度数.
A
O
D
B
五、拓展延伸
C
1.如图,△ABC ≌△ADE ,∠C =50°,∠D =45°,∠CF A =75°,求∠BAC 和
∠BAE 的度数.
E
B
A
2.如图,△ABC ≌△DEF ,B 与E ,C 与F 是对应顶点.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可以使这两个三角形重合?
六、课堂小结
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困惑?
慧学篇
1. 如图所示,若△OAD ≌△OBC, ∠O=65°, ∠C=20°, 则∠OAD= .
C E
(1题图) (2题图)
2. 如图:Rt △ABC 中,∠ A=90°,若△ADB ≌△EDB ≌△EDC ,则∠C= 3. 如图4,若△ABC ≌△DEF ,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 的周长为17 cm,BC=6 cm,DE=5 cm,则DF = cm (2)若∠A =50°,∠E=75°,则∠B=
图.4
4. 如图,△AOB ≌△COD ,那么∠ABD 与∠CDB 相等吗?为什么?
B D
初二数学上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对应角相等
性质??
?对应边相等?
?
?边边边 SSS
?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
??斜边、直角边 HL?作图?
角平分线?
?性质与判定定理
?应用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 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常见考法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证明线段(或角)相等;②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③证明面积相等; (2)利用判定公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题目开放性问题,补全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误区提醒
(1)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不能正确使用判定公理。
轴对称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4.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二、主要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垂直平分钱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底边.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三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三、有关判定
1.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 ③∠B=∠E,BC=EF,∠C=∠F;④AB=DE,AC=DF,∠B=∠E.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2.如图,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则∠APD等于( )
3.如图(四),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ABD,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
△APC≌△APD.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APC≌△APD的是....
( ) A.BC=BD
B.AC=AD C.∠ACB=∠ADB
D.∠CAB=∠DAB
A.42° B.48° C .52° D.58°
4.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B)BC=EF,AC=DF (C)∠A=∠D,∠B=∠E(D)∠A=∠D,BC=EF 5.如图,△ABC中,∠C = 90°,AC = 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 若AC = 10cm,则△DBE的周长等于( )
A.10cm B.8cm C.6cm D.9cm
6. 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C
D
A
E
B
7.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 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②③去
8.如图,在Rt△ABC中,∠B=90 ,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
于点E.已知∠BAE=10,则∠C的度数为( )
A.30 B.40 C.50 D.60
9.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 A.20° B.30° C.35° 10.如图,AC=AD,BC=BD,则有( )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A
E
D.CD平分∠
ACB
C B''
D.40°
A
A
C
B
C
11.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
C、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
12
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
OP,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12.如图, ∠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 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A. 5cm B. 3cm C. 2cm D. 不能确定
13.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 14.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
A.CB=CD B.∠BAC=∠DAC C.∠BCA=∠DCA D.∠B=∠D=90? O
C
B
A
B
C
B
15.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
第1个 A.2n+2 二、填空题
第2个
第3个
D.4n
B.4n+4 C.4n-4
1.如图,已知AB=AD,∠BAE=∠DAC,要使 △ABC≌△ADE,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2.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且AB=5cm,则△DEB的周长为 ________
3.如图,∠BAC=∠AB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OC=OD(只添一个即可).
4.如图,在Δ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若BD=10厘米,BC=8厘米,DC=6厘米,则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____厘米。
BAD AC
5.
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
D 有 个 .
第1个第2个
第3个
6.已知:如图,△OAD≌△OBC,且∠O=70°,∠C=25°,则∠AEB=________度. 7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8.如图所示,AB = AD,∠1 = ∠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 △ADE,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B
P
C
DACE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
B D E C
2.如图,在△ABC中,AB=AC,∠BAC=40°,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BAD=∠CAE=90°. (1)求∠DBC的度数;(2)求证:BD=CE.
3.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 BC、DE交于点O. 求证:(1) △ABC≌△AED; (2) OB=OE .
4.如图,D是等边△ABC的边AB上的一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找出图中的一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E
B
C
E
5.如图,在△ABC和△DCB中,AB = DC,AC = DB,AC与DB交于点M.
(1)求证:△ABC≌△DCB ;(2)过点C作CN∥BD,过点B作BN∥AC,CN与BN交于点N,试判断线段BN与C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 求证:(1)△ABC≌△ADC;(2)BO=DO.
7.如图,在△ABC和△ABD中,现给出如下三个论断:①AD=BC;②∠C=∠D; ③∠1=∠2.请选择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为结论,构造一个命题. (1)写出所有的真命题(写成“
?
: ?? ”形式,用序号表示)
?
D A D
B
N
D
C
.
(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
?
你选择的真命题是:?? .
?
1
A
证明:
8.已知:如图,B、E、F、C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BE=CF,∠B=∠C. 求证:OA=OD.
9.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
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2CE.
10.如图,AB=AC,AD⊥BC于点D,AD=AE,AB平分∠DAE交DE于点F,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
B
E A B
D
A
E
F
C
D C
11.(7分)已知:如图,DC∥AB,且DC=AE,E为AB的中点,
(1)求证:△AED≌△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
12.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
AF=CE,BD交AC于点M.
(1)求证:MB=MD,ME=MF
(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EADC
11
初二上全等三角形
1、 (2014? 浙江杭州,第 18题, 8分)在△ ABC 中, AB=AC,点 E , F 分别在 AB , AC 上, AE=AF, BF 与 CE 相交于点 P .求证:PB=PC,并直接写出图中其他相等的线段.
2、
(2014? 十堰 18. (6分) )如图,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 AB=AC, AD=AE.求证:∠ B=∠ C .
3、已知:如图,点 E 、 F 在线段 BD 上, AB =CD ,∠ B =∠ D , BF =DE .
求证:(1) AE =CF (2) AF//CE
4、如图,已知∠ A=∠ D=90°, E 、 F 在线段 BC 上, DE
与 AF 交于点 O ,且 AB=CD, BE=CF.
求证:(1) Rt △ ABF ≌ Rt △ DCE ; (2) OE=OF .
5、 (2015? 重庆校级模拟)如图, △ ABC 中, D 是 △ ABC 的重心,连接 AD 并延长,交 BC 于点 E ,若 BC=6,则 EC=( )
A . 2 B . 2.5 C . 3 D . 3.5
6. (2015? 泸州)如图, AC=AE,∠ 1=∠ 2, AB=AD.求证:BC=DE.
7、 (2015? 十堰)如图, CA=CD,∠ B=∠ E ,∠ BCE=∠ ACD .求证:AB=DE.
8、 (2015? 巴中)若 a 、 b 、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 a 、 b 满足 +(b ﹣ 2) 2=0,则第 三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
9、 (2015? 朝阳)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2和 3,若它的第三边长为奇数,则这个三角 形的周长为 .
10、 (2015? 南充) 如图, 点 D 在 △ ABC 边 BC 的延长线上, CE 平分∠ ACD , ∠ A=80°, ∠ B=40°, 则∠ ACE 的大小是 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初二数学上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